太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公示说明
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第一章规划总则 (1)第二章风景名胜区范围与性质 (3)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 (3)第四章规划目标与发展规模 (4)第五章功能分区与规划布局 (5)第六章保护培育规划 (7)第一节分级保护 (7)第二节核心景区保护规划 (7)第七章风景游赏规划 (7)第一节景区规划 (7)第二节游赏规划 (10)第八章典型景观规划 (11)第一节植被景观规划 (11)第二节水体景观规划 (13)第三节建筑风貌景观规划 (13)第九章游览设施规划 (15)第一节客源分析与发展预测 (15)第二节游览设施规划 (15)第十章道路交通规划 (17)第十一章基础工程规划 (18)第一节给水排水规划 (18)第二节供电电信规划 (18)第三节环境保护规划 (19)第四节防灾规划 (19)第十二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21)第十三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22)第十四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23)第十五章近期建设规划 (26)第十六章规划实施建议 (27)第十七章附则 (28)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了科学地保护云龙湖风景名胜区的风景名胜和自然资源,培育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强化风景名胜区的特色,提高风景名胜区的形象品位,协调各项关系,有序地搞好各方面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总体规划是指导云龙湖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和建设利用的纲领性文件。
云龙湖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建设管理、保护活动均应严格按照本规划执行,各项建设均应依据本规划编制详细规划、设计,并符合本规划的相关要求。
因特殊原因需对本规划内容进行局部更改时,必须按照法定程序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修订,经审批同意后方可更改。
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月29日修正);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91年6月29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12月26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7年6月25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年1月);8.《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128—1999);9.《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务院令第474号);10.《江苏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11.《徐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3—2020);12.《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13.《徐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14.《徐州市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15.《徐州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2005—2020);16.《徐州市堤坝管理条理》(2000年7月);17.《江苏省铜山新区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3—2020);18.《徐州市区山林保护与利用规划》(2005年5月);19.《徐州市旅游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年)。
太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公示说明
太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公示说明本规划针对太湖风景名胜区的现状特征和现实问题,在生态保护、资源评价、土地利用、文化体系、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太湖风景名胜区的性质、发展目标及各景区景观特色定位,构建了太湖风景名胜区独具特色的空间格局,从风景区保护与发展的角度提出太湖风景名胜区的总体发展战略,及各景区在资源保护、景区发展、建设引导等方面的重要对策。
一、规划原则1、保护优先、兼顾发展落实“保护第一”的要求,严格保护太湖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山水人文资源的原真性、江南水乡风貌的独特性,保障太湖水系的生态环境,维护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同时,按照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兼顾景区及周边区域的发展需求。
2、区域统筹、整体协调高度重视太湖风景名胜区在长三角及区域环境中的重要价值及作用,从区域的角度出发,整体保护环太湖地区生态资源和景观资源,协调太湖风景资源保护利用与太湖流域防洪、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同时充分协调景区与周边城市的空间关系,促进城市与景区的和谐发展。
3、优化资源、突显特色深入研究太湖风景名胜区水体、岛屿、湖湾、岸线、湿地、山体和植被等自然景观风貌特征,梳理和挖掘吴越文化史迹及景区所在地区历史、文化、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人文资源特点,进一步优化资源品质,突出太湖风景名胜区独特的自然山水与吴越文化交融的景观特色,提升景区资源的永续利用价值。
4、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合理把握当地居民的需求和利益,充分结合景区资源特点,探索因地制宜优化生产方式、改善和提高景区人居环境质量的途径,从而更有效地保护景区生态景观环境。
二、性质太湖风景名胜区是以自然山水组合见胜、以吴越文化为内涵特征、以江南水乡田园为景观风貌的,融风景游览、休闲游憩及科学文化活动等功能于一体,自然与人文并重的湖泊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三、发展目标以风景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为首要前提,强化太湖风景名胜区自然及人文特色,进一步协调景区与城市关系,合理利用风景资源,优化引导景区产业结构,将太湖风景名胜区建设成为生境优越、特色鲜明、城市与景区和谐相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XX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5)规划说明书
XX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5)规划说明书附件一:XX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5)规划说明书目录前言 (6)第一章修编背景 (6)1.1上轮总规评析 (6)1.2修编动因 (12)1.3本次总规修编的主要内容 (13)第二章现状概况与发展分析 (13)2.1区位关系 (13)2.2历史沿革 (14)2.3资源与社会现状 (18)第三章资源与评价 (23)3.1风景资源构成及特色 (23)3.2风景资源的分布 (25)3.3 景点评价 (27)3.4景区评价 (37)第四章规划总则 (40)4.1规划依据 (40)4.2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41)4.3规划期限 (42)4.4发展目标 (42)第五章规划范围与性质 (42)5.1规划范围 (42)5.2风景区性质 (45)第六章功能分区与布局 (45)6.1功能分区 (45)6.2景区分区 (45)6.3规划布局结构 (47)6.4职能结构 (47)第七章容量与规模 (48)7.1游人容量计算 (48)7.2 游人规模预测 (50)7.3床位估算与分布 (51)7.4居民人口预测 (53)7.5 居民容量测定 (53)8.1保护原则 (54)8.2保护区划分与保护措施 (54) 8.3核心景区保护 (58)8.4专项保护规划 (59)第九章典型景观规划 (62)9.1 典型景观特征 (62)9.2 规划内容 (62)第十章风景游赏规划 (64) 10.1 游览方式 (64)10.2游览系统规划 (64)10.3游程及游线安排 (67) 10.4导游设施 (68)第十一章旅游设施规划 (69) 11.1现状概况 (69)11.2客源市场选择 (69)11.3设施布局 (70)11.4旅游床位及用地规划 (71) 第十二章基础工程规划 (73) 12.1 道路交通规划 (73)12.2电力工程规划 (74)12.3 电信工程规划 (76)12.4 燃气工程规划 (77)12.5 给水工程规划 (77)12.6排水工程规划 (79)13.1 防灾体系建设 (81)13.2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81)13.3 游人安全 (84)13.4 景区安全 (84)13.5 消防规划 (85)第十四章环境影响评价 (85)14.1 环境影响预测 (85)14.2 减缓措施 (87)第十五章居民社会调控与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87)15.1人口分布现状 (87)15.2居民分布控制 (88)15.3 居民新村建设 (88)15.4 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89)15.5 风景区与城镇的协调发展 (90)第十六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90)16.1 规划原则 (90)16.2规划目标 (91)16.3 土地利用分区 (91)16.4土地利用布局 (91)16.5建设强度控制 (93)第十七章近期建设规划 (93)第十八章管理与实施措施 (97)前言我院受重庆市园林事业管理局委托,于2009年3月接受《XX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5)》(以下简称《总规修编》)任务,接受该任务后,我院迅速成立了总规修编项目组,根据工作安排,2009年7月开始项目组完成了基础资料收集,进行了现场调查3次,并到北碚区和合川区汇报共5次。
《太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1-2030年)》
缥缈峰(鹰咀石、龙穴、紫云泉、仙人台、城头石板瀑布、无碍泉、“缥缈晴岚”、“缥缈云场”)、古罗 汉寺*(童子面石雕造像、古紫藤、春秋古城墙遗迹、军坑泉)、水月坞(水月寺遗址*、墨佐君坛、 缥缈峰 水月溪、水月茶、贡茶院、唐宋古蹬道)、包山禅寺*(高定子高斯道墓)、毛公坞(毛公坛、仙坛观、 毛公潭、葛月坡墓、“毛公积雪”)、砥泉、琴台(百墩馆)、宋墓、秉场里遗址。 消夏湾、吴王避暑宫遗址、众安洲、古圻村、龙山泉、石佛寺、越大夫诸稽郢墓、范蠡故居、寒林夕 消夏湾 晖亭、“消夏渔歌”。 明月湾古村、浜嘴明建码头、画眉池、胭脂井、石板桥[明月桥]、石板街、旗杆、千年古香樟、明月 寺、黄氏宗祠(村史馆)、礼和堂(古玩馆)、敦伦堂(民俗馆)、邓氏宗祠(奇石馆)、土地庙(清 风亭)、更楼(寨门)、姜宅、瞻乐堂、汉三房、裕耕堂[揄耕堂]、瞻瑞堂、瞻禄堂、礼耕堂、凝德 明月湾 堂、秦家祠堂、仁德堂、薛家厅、石公山(岿云洞*、夕光洞、云梯、隐身岩、一线天、明月坡、落照 台、御墨亭、来鹤亭、断山亭、印月廊、览曦亭、樟坞里方亭、移影桥、漱石居、翠屏轩、烟雨山房、 浮玉北堂、“石公秋月”、“日月双照”、摩崖题刻、俞家渡遗址)。 林屋洞、林屋山摩崖石刻、梅园(鸡笼梅雪)、古樟园、灵佑观* [神景观]、无碍庵[无碍精舍]、道隐 林屋洞 园、“齐物观”石景、“林屋晚烟”。 西山景区 东村古村、栖贤巷门、敬修堂、东园公祠、萃秀堂、徐家祠堂、锦绣堂、学圃堂、凝翠堂、绍衣堂、 东村古村 敦和堂、维善堂、孝友堂、法华寺、芳柱堂、慎思堂、瑞木堂、仁余堂、延圣堂、留耕堂、仁德堂、 郎润堂、阚泽墓、永泰桥、四百龄香樟群、银杏群、生肖石、金铎岭(金铎松篁)。 甪里古村、甪里明建码头、禹王庙(梨云亭、大禹像、禹王殿、财神殿、天妃宫)、太平军土城遗址、 甪里古村 甪里庵、甪头寨、甪角咀(甪角风涛)、郑泾港、“甪里梨云”。 东西蔡古村、春熙堂花园(五百龄白皮松)、芥舟园、爱日堂花园、秦仪墓、畲庆堂、明清古街、微 东西蔡古村 云小筑(六百龄罗汉松)。 涵村古村 涵村古村、涵村明代店铺、涵村坞。 植里古村、大圣堂、秀之堂、金氏宗祠、罗氏宗祠、仁寿堂、植里三古(古道、古桥[永丰桥]、古樟)、 植里古村 东湾古柏。 后埠古村 堂里古村 后埠古村、双井亭[后埠井亭]、费孝子祠、承志堂、燕贻堂、介福堂、蒋氏里门、玄阳洞(玄阳稻浪)。 堂里古村、仁本堂、沁远堂、容德堂、遂志堂、树德堂、崇德堂、礼本堂、乐耕堂、石码头遗址。 横山(盘龙寺遗址、醉酣亭、游龙泉、游龙潭、游龙池、游龙井、千年古柏、“横山旭日”)、阴山(舞 横山群岛 峰寺、东岳庙、庆馀堂、石碑、古香樟)、叶山、绍山、大干山、小干山。 甪直古镇、保圣寺(天王殿、罗汉塑像、经幢、古钟)、陆龟蒙遗迹、叶圣陶纪念馆[叶圣陶执教旧址]、 海藏梅花墅(荷池、假山、亭廊、出土文物陈列室)、万盛米行、王韬纪念馆、沈柏寒旧宅、沈宽夫 甪直景区 甪直古镇 老宅、沈家祠堂、赵宅、沈宅、萧氏旧宅、眠牛泾浜、环玉桥、和丰桥[中美桥]、新桥、环璧桥、金 安桥、广济桥、凤凰桥[玉湾桥]、太平桥[红木桥]、交会桥、东美桥、三元桥、万安桥、众安桥、南
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AAAAA创建方案和总体规划精粹
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AAAAA创立方案和总体规划精粹【江山多娇规划案例】太湖美最美在吴中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AAAAA创立方案和总体规划精粹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哪啊水下有红菱哪……一曲《太湖美》,使太湖烟波浩渺旳绮丽景象永远定格在人们旳脑海里。
【景区概况】太湖美,最美在吴中。
这句话说旳不只是自然景观,尚有吴中旳人文风貌。
假如说,太湖是吴文化旳发源地,那么,吴中无疑就是吴文化旳鼎盛地。
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是一种浓缩了古吴文化与新吴文化,融合了太湖之山、太湖之水、太湖之人、太湖之物、太湖之村、太湖之镇、太湖之风情旳文化荟萃之地,被誉为“太湖最美旳地方”、“长三角旳后花园”和“国际最佳休闲目旳地”。
吴中太湖旅游区位于苏州西南隅旳太湖之滨,总面积21.5平方公里。
境内有“中国碧螺春之乡”东山景区,“天下第一智慧山”穹窿山景区和“苏州最美旳山村”旺山景区。
这里,湖不深而广阔,山不高而清秀,群峰隐现于云际,景点散布于山水,远、中、近三景,错落有致;晴、阴、雨三时,光景变幻;山、水、园、林,相映成趣;春、夏、秋、冬,风光迥异。
秀美旳湖光山色与散落在太湖山水间旳人文古迹,璀璨多姿,俨然一幅绝佳旳江南山水画卷。
【规划背景】令人遗憾旳是:《太湖美》早在就被无锡市定为市歌,这样说来,单从太湖旅游形象层面看,“苏州太湖”比“无锡太湖”已落下半个身位,遑论苏州辖区旳“吴中太湖”。
为融入长三角旅游一体化进程,吴中区根据应江苏省“旅游强省”和苏州市“旅游强市”发展战略,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予以培育,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吴中太湖”旅游品牌、品质和整体竞争力,推进整个吴中区产业增长和转型升级。
通过严格遴选,最终选定我院为旅游区编制总体规划和5A提高方案。
旳阳春三月,我受邀前去苏州吴中进行初期考察,在惊叹于吴中太湖风光和文化旳同步,也对吴中太湖旅游发展现实状况感到忧虑:形象遮蔽严重太湖周围各都市旅游同质化严重,吴中太湖旅游品牌相对暗弱。
【最新公文】太湖县城总体规划简介
太湖县城总体规划简介一、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城镇化目标近期(2005年):全县总人口控制在56.7万人以内,城镇化水平达到27.5%;远期(2020年):全县总人口控制在58.5万人以内,城镇化水平达到50%,达到安庆市的平均水平。
(二)城镇发展方针1、采取集中发展策略,优先发展县域;2、择优发展重点镇,提升城镇发展质量;3、引导和培育东部城镇发展轴。
(三)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规划县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由四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次:太湖县城(≥10万人);第二层次:徐桥、弥陀、寺前镇(2—5万人);第三层次:小池、北中、新仓镇(1—2万人);第四以次:牛镇、天华、百里镇(≤1万人)。
(四)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一城、三镇、一轴”。
1、“一城”——太湖县城;2、“三镇”——东部的徐桥镇、中部的寺前镇和西部的弥陀镇三个县域重点镇;3、“一轴”以沪蓉高速公路、G105国道、合九铁路为依托,以县城为核心,包括小池镇、城西乡,形成县域城镇发展轴。
(五)重点镇选择徐桥镇、寺前镇和弥陀镇。
(六)城镇经济区划分:以县城为中心的东部城镇经济区、以寺前镇为中心的中部花亭湖旅游区和以弥陀镇为中心的西部生态林区。
1、东部城镇经济区:强化县城的服务功能和管理功能,加快工业的发展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2、中部花亭湖旅游区:重点发展旅游业;3、西部生态林区:进行林业开发,发展商贸业。
二、县城总体规划(一)城市发展目标1、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发掘禅宗文化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旅游业,做大县城,推动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2、建设太湖成为皖西南农副产品加工业基地,皖、鄂、赣三省边界贸易和交通流通中心,以禅宗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城市。
(二)城市性质太湖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皖西南农副产品加工业基地,皖鄂赣三省边界贸易和交通流通中心,以禅宗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型小城市。
(三)城市规模1、县城人口规模至2005年为6.5万人;至2010年为9万人;至2020年县城总人口为15万人。
太湖广场北侧地块旧城改造项目一期a块
太湖广场北侧地块旧城改造项目一期 A 块房屋征收补偿方案一、征收目的、范围、征收依据及项目概况(一)征收目的为加快旧城区改建,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和环境,南长区人民政府拟对太湖广场北侧地块进行旧城改造。
(二)征收范围1、国有土地上房屋:曹张新村127号、149〜152号、155〜158 号、172〜184号、187号、190〜197号,张巷283〜287号,永和路8 号;2、上述门牌均含旁号、支号,如有出入,以规划红线图确定的范围为准。
(三)征收依据1、《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国务院令第590 号);2 、《江苏省贯彻实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若干问题的规定》(苏政发[2011] 第91 号);3、《无锡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办法》(锡政规[2011] 第3 号);4、《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明确无锡市市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相关费用标准的通知》(锡政办发[2012]10 号);5、《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市区国有土地上住宅房屋征收补偿补充意见的通知》(锡政办发[2013]267 号);6、《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评估办法》(建房[2011]77 号);7、《无锡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评估技术规范》(锡房联[2011]10 号);8、南长区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同意区政府<关于太湖广场北侧地块旧城改造项目列入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报告>的决定》;9、《关于太湖广场北侧地块旧城改造项目地块规划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情况说明》;10、《关于太湖广场北侧地块旧城改造项目符合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11、其他相关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四)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运河东路东侧、清扬路西侧、原永乐路南侧、永乐西路北侧;共计征收房屋383 户,约42807.27 平方米(不含未登记建筑面积)。
二、补偿安置政策(一)补偿方式1、住宅补偿方式(1)货币补偿①被征收人选择货币补偿且需购买定销商品房的,按规定持定销商品房准购证购买。
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总体规划设计
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文本编制单位: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时间:2003年9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布局与景点规划第三章旅游规划第四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第五章保护培育规划第六章典型景观规划第七章游览设施规划第八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第九章植被规划第十章基础工程规划第十一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第十二章分期发展规划第十三章实施措施第二部分说明第一章规划背景一、太湖风景名胜区的特点、组成二、西山景区在太湖风景名胜区中的地位三、以往规划编制情况及实施回顾四、本次规划编制背景五、本次规划总体思路第二章景区基本概况一、自然及资源条件二、历史沿革三、社会经济第三章景观资源概况与评价一、景观资源概况二、景观资源评价第四章规划指导思想与性质一、规划依据二、规划参考三、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四、规划范围和外围保护地带范围五、规划期限六、性质第五章规划布局与景点规划一、总体布局二、景点规划第六章旅游规划一、景区旅游业发展背景分析二、景区旅游发展现状三、旅游市场开拓四、游览路线组织五、旅游环境容量第七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一、土地资源分析二、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三、土地利用原则四、土地利用分配五、景区用地平衡表第八章专项规划一、保护培育规划二、典型景观规划三、游览设施规划四、居民社会调控规划五、植被规划六、基础工程规划七、经济发展引导规划八、分期发展规划第九章实施措施第三部分图件1、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区域位置图2、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景源评价与现状分析图3、西山景区总体规划――规划设计总图4、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景观功能分析图5、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图6、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交通组织规划图7、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保护培育规划图8、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游览设施规划图9、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居民社会调控规划图10、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植被规划图11、西山景区总体规划――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图12、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供电电信工程规划图13、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分期发展规划图正文第一章总则第1条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以《太湖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批复》为依据,是对太湖风景名胜区规划大纲的深化,是西山景区范围内各项建设活动的指导性文件。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心区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第1条上轮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评估根据国务院国函[1992]134号关于建立江苏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批复,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于1991年8月正式成立。
1993年11月,度假区管理委员会编制了《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
多年来,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在该规划的指导下,度假区有了长足的发展,基本形成规模,先后建成了太湖大桥、太湖明珠水上乐园、湖滨大道、多处景观房产建设等一批项目,以高尔夫球场为代表的一批项目即席开工建设,供水、供电、道路交通、通讯和环保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已初具规模。
规划对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建设以展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准确把握了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职能与性质,道路布局结构合理,对湖滨的控制较为准确。
实施至今,区内大的路网及用地布局均得到了严格控制,湖滨大道的建设使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已见成效,但总体发展速度不够均衡,东部地区末得到充分的发展,旅游项目及设施发展速度不快。
第2条本次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的主要内容1.规划调整的迫切性在我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尤其是旅游度假经济的超常发展,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原有的规划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其次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区域范围在2002年3月有了一个大的调整。
西山镇与光福镇并入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加上1996年叶山岛并入的小调整,已有两次调整)这为进一步加快发展环太湖旅游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调整重点a.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护自然环境,努力营建环境优美,个性鲜明的生态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
b.高起点发展,加快现代化信息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
c.明确职能,原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区域明确为整个新的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中心区,主要承担服务职能。
设中心商务区、文化中心、行政中心等设施,形成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度假服务区。
d.继续贯彻城市设计的思想和手法,营造丰富的生态景观空间。
苏州太湖度假区规划文本
第一章 规划导则与基础............................................................................................1 一、规划背景........................................................................................................1 1.规划导则.....................................................................................................1 2.主要问题.....................................................................................................2 3.旅游地位分析.............................................................................................3 4.苏州太湖度假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3 5.规划目标.....................................................................................................4 二、现状基础........................................................................................................5 1.度假区概况.................................................................................................5 2.地脉特征.....................................................................................................5 3.文脉特征.....................................................................................................7 三、旅游资源与环境............................................................................................8 1.旅游资源调查与统计.................................................................................8 2.旅游资源品质评定...................................................................................10 3.对度假区旅游资源的总体认识...............................................................11 4.度假环境评价...........................................................................................12 四、旅游市场调查与分析..................................................................................14 1.游客量增长...............................................................................................14 2.度假区客源市场抽样调查与分析...........................................................14 3.现状核心客源市场出游特征...................................................................15
《建设部关于龙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批复》
《建设部关于龙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批复》建设部【发布文号】建城字第558号【发布日期】xx-10-04【生效日期】xx-10-04【失效日期】【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xx年10月4日建城字第558号文发布)江西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要求审批龙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请示》(赣府文〔xx〕9号)收悉。
经国务院同意,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龙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根据可能和必要逐步实施。
二、龙虎山风景名胜区以圣地、碧水丹山与古墓群为特色,是供游览观光和开展科学文化活动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三、龙虎山风景名胜区范围为。
北至浙赣铁路,南至天台山,东至玉里峰,西至狮子岩,面积为200平方公里,请按此范围标界立碑,建立档案,加强管理。
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面积为120平方公里,在此范围内要加强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落实保护措施。
四、要按照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及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严格保护好风景名胜区的古建筑、古崖墓、文物古迹、森林植被、地质地貌等风景浼胜资源。
严格禁止在风景名胜区内滥伐林木、污染水体、开山采石、毁坏文物古迹和乱建房屋等违法活动。
要大力搞好风景名胜区及其外围保护地带的绿化,提高森林覆盖度,改善景观面貌,维护生态环境。
五、要抓紧编制各景区和近期建设小区的详细规划,由你省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审批。
风景名胜区的各项建设要按照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要严格控制风景名胜区内的建设规模,严禁一切违反规划、乱占乱建的活动。
对景区内已建和拟建的建设项目,要进行认真清理,凡不符合规划要求的,要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调整、搬迁或拆除。
六、风景名胜区旅游接待和后勤服务主要依托鹰潭市。
要逐步完善风景名胜区内外道路交通设施,搞好景区游览接待点的供水、供电、通讯、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强风景名胜区内居民村点的建设管理和环境治理,改善景区环境质量。
对规划中确定的对风景名胜区景观和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要认真做好可行性研究和论证,搞好规划,严格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
2018年苏州规划公示网-范文模板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苏州规划公示网篇一:苏州市城市规划公示制度实施细则关于印发《苏州市城市规划公示制度实施细则》的通知(产生时间:201X-11-29 阅读次数:4532)【规范性文件名称】苏州市城市规划公示制度实施细则【发文字号】苏规办[201X]15号【公布机关】苏州市规划局【公布日期】201X年5月28日【实施日期】201X年7月1日苏州市城市规划公示制度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规划的监督管理,强化公众参与和公众监督,切实保障公众权益和国家利益,增强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规范城市规划的行政行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江苏省建设厅《江苏省城市规划公示制度》等相关文件规定,结合苏州市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城市规划公示是指苏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市规划制定、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城市规划监察监督、城市规划管理政务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三条公示内容如涉及国家机密、军事秘密,须经保密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公示。
第四条苏州市规划局是具体组织实施本细则的行政主管部门。
第五条城市规划制定的公示经费列入城市规划工作经费内。
第六条公示方式为通过新闻媒体、城市规划展示馆、规划局网站或现场公示、设置公示意见箱等方法对公众进行公示。
1.新闻媒体、城市规划展示馆主要公示城市规划编制内容。
2.规划局网站公示所有公示内容。
3.所有建设项目实行现场公示。
第七条规划公示组织:1.新闻媒体的公示由局办公室负责,相关处室和分局配合提供材料。
2.规划展示馆的公示由总工室负责,相关处室和分局配合。
3.规划局网站的公示由规划信息中心负责,相关处室和分局配合。
4.规划公示牌由建设项目业主按规划管理部门批准的要求负责制作设置,公示内容根据项目过程由技术处、建管处、市政处、分局分别审核,法规处监督实施。
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总体规划
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一、引言在中国著名的太湖风景名胜区内,西山景区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资源,制定并实施一个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二、西山景区概况西山景区位于太湖之滨,占地面积约为XXX平方公里。
其地势高低起伏,山峦连绵起伏,植被茂盛,景色优美,因此被誉为“江南明珠”。
此外,西山景区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古建筑、文物等。
三、总体规划目标1. 保护与修复自然环境:西山景区的总体规划目标之一是保护和修复其丰富的自然环境。
通过合理的生态疏导和植被修复措施,保护植物物种多样性和自然景观的完整性。
2. 丰富旅游服务设施:为了提升西山景区的旅游体验,总体规划将致力于丰富旅游服务设施。
包括完善交通网络建设,改善停车场设施,提供更便利的旅游服务设施。
3. 保护文化遗产:西山景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总体规划将注重保护和恢复古建筑、文物等文化遗产,使其保持原貌并得到更好的展示。
四、总体布局1. 自然保护区:西山景区将设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种群。
同时,加强环境监测和警示系统,确保景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管理和保护。
2. 旅游服务区:在靠近景区入口的地方将建设旅游服务区,提供停车场、接待中心、票务中心、餐饮等旅游服务设施。
并在此区域内设置多个观景平台,使游客能够更好地欣赏到西山景区的美景。
3. 文化遗产保护区:在文化遗产集中区域设立文化遗产保护区,修缮古建筑,恢复古代文化活动场所,为游客提供更多了解历史文化遗产的机会。
五、环境保护措施1. 水环境保护:加强太湖水质监测和治理,确保太湖水质的清澈和健康。
2. 植被保护:加大对西山景区植被的保护力度,禁止非法采伐和破坏植被,推行植被修复计划,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垃圾处理:设置合理的垃圾分装回收设施,建立垃圾处理中心,确保西山景区的环境卫生。
六、管理机构建立专门的西山景区管理机构,负责景区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总体规划知识讲解
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文本编制单位: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时间:2003年9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布局与景点规划第三章旅游规划第四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第五章保护培育规划第六章典型景观规划第七章游览设施规划第八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第九章植被规划第十章基础工程规划第十一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第十二章分期发展规划第十三章实施措施第二部分说明第一章规划背景一、太湖风景名胜区的特点、组成二、西山景区在太湖风景名胜区中的地位三、以往规划编制情况及实施回顾四、本次规划编制背景五、本次规划总体思路第二章景区基本概况一、自然及资源条件二、历史沿革三、社会经济第三章景观资源概况与评价一、景观资源概况二、景观资源评价第四章规划指导思想与性质一、规划依据二、规划参考三、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四、规划范围和外围保护地带范围五、规划期限六、性质第五章规划布局与景点规划一、总体布局二、景点规划第六章旅游规划一、景区旅游业发展背景分析二、景区旅游发展现状三、旅游市场开拓四、游览路线组织五、旅游环境容量第七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一、土地资源分析二、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三、土地利用原则四、土地利用分配五、景区用地平衡表第八章专项规划一、保护培育规划二、典型景观规划三、游览设施规划四、居民社会调控规划五、植被规划六、基础工程规划七、经济发展引导规划八、分期发展规划第九章实施措施第三部分图件1、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区域位置图2、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景源评价与现状分析图3、西山景区总体规划――规划设计总图4、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景观功能分析图5、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图6、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交通组织规划图7、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保护培育规划图8、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游览设施规划图9、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居民社会调控规划图10、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植被规划图11、西山景区总体规划――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图12、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供电电信工程规划图13、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分期发展规划图正文第一章总则第1条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以《太湖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批复》为依据,是对太湖风景名胜区规划大纲的深化,是西山景区范围内各项建设活动的指导性文件。
赛里木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规划说明书
赛里木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规划说明书项目名称:赛里木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委托方(甲方):赛里木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承担方(乙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事业法人代码: 40001083—0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141001)编制阶段:成果阶段送审时间:2021年1月目录第一章风景名胜区概况与上版总体规划评价 (1)一、风景名胜区概况 (1)二、上版总体规划评价 (4)第二章风景资源评价 (7)一、风景资源特征 (7)二、风景资源价值 (8)三、风景资源评价 (9)第三章关于规划总则的说明 (12)一、规划目的 (12)二、规划范围与面积 (12)三、风景名胜区性质 (13)四、规划依据 (13)五、规划期限 (13)六、规划目标与策略 (14)第四章关于保护规划的说明 (15)一、保护区划现状与优化原则 (15)二、资源分级保护 (16)三、资源分类保护 (17)四、建设控制管理 (20)五、生态环境保护 (23).第五章关于游赏规划的说明 (24)一、游赏现状与存在问题 (24)二、游赏定位与空间布局 (25)三、游客规模容量 (26)四、特色景观规划 (29)五、景区规划 (30)六、解说展示规划 (33)第六章关于设施规划的说明 (36)一、道路交通规划 (36)二、游览设施规划 (41)三、基础工程规划 (44)第七章关于相关规划协调的说明 (48)一、国土空间规划协调 (48)二、其他相关规划和管理规定协调 (49)第八章关于近期实施规划的说明 (51)一、近期实施重点 (51)二、近期建设内容 (51)附件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说明 (54)附件2. 2018年州相关部门审查意见及修改说明 (57)附件3. 2019年州相关部门审查意见及修改说明 (69)附件4.自治区相关厅局审查意见及修改说明 (74)第一章风景名胜区概况与上版总体规划评价一、风景名胜区概况1、地理区位赛里木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地处州府博乐市境西南端,北接温泉县,南连伊犁霍城县,东距博乐市区100公里、阿拉山口150公里、奎屯市330公里、乌鲁木齐520公里,南距伊犁州府伊宁市160公里、霍尔果斯口岸86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80˚39'~81˚30',北纬44˚27'~44˚45',总面积1301.4平方公里。
苏州市光福镇总体规划说明
第一部分总论第一章规划背景光福镇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又是太湖国家风景名胜区重要景区之一,拥有众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风光秀丽的自然景观。
经过多年的建设,光福镇综合经济实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础设施和各项社会事业均有了一定的发展。
然而,上一轮总体规划由于受客观历史条件限制,无论从结构还是深度上都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迅猛发展时期的城市建设与规划管理的需要,加之2001年光福镇合并了原太湖镇,镇域范围从57.9平方公里扩展到67.62平方公里,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变化。
同时,随着旅游休闲业的快速发展及现代工业和房地产的开发,光福镇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被破坏的危险,从保护和利用太湖流域传统文化和自然资源的理念出发,对光福镇进行新一轮总体规划的修编十分必要。
一、实现新时期苏州发展战略的需要进入新世纪,苏州的城市化进程表现出一种强劲的发展势头。
城市建设速度远远超出了90年代末的预测,在人口与城市的增长压力下,城市化和工业化问题日益明显,为实现对工业化、城市化的无序发展的有效调控,市政府确定了“四沿”发展战略,即:沿沪宁、苏嘉杭高速公路建立与上海互补的、全国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沿长江培育与上海配套的冶金、化工基础工业片;沿太湖发展高新产业、现代物流及旅游休闲产业;沿上海打造国内一流的现代加工业和农副产品基础。
光福镇位于“沿湖”发展战略圈内,编制好光福镇总体规划,是实现市政府沿湖发展战略的迫切要求,也是光福镇实现突破的机遇。
二、完善苏州市旅游产品结构的需求随着苏州新区的发展,绕城高速公路的建成,以及城市道路如苏福路向西延伸,使得环太湖地区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该区域风景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质量较高,是苏州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发展环太湖休闲旅游度假区是丰富苏州旅游产品结构、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举措。
2004年第二十八届“世遗会”在苏州古城的成功举办,显示了一个崭新的完整的“三古一湖”(即古城、古镇、古园林、太湖)大文化、大旅游的格局正在形成,作为风景名胜区之一的光福镇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及苏州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下,必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
加强风景资源保护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解读《江苏省太湖风景名胜区条例》
加强风景资源保护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解读《江苏省太湖风景名胜区条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江苏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07.05.17•【分类】地方性法规解读正文加强风景资源保护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解读《江苏省太湖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年3月30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江苏省太湖风景名胜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这部条例出台,对于贯彻实施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加强对太湖风景名胜资源的有效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太湖风景名胜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条例出台的背景太湖风景名胜区是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跨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不仅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其丰厚的吴越文化古迹、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和珍贵的明清建筑也构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是美丽的大自然和丰润的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但是,随着太湖周边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开发力度的加大,景区资源遭到破坏和蚕食的现象十分严重,存在盲目开发、错位开发、超量开发倾向,有些建设项目已成历史遗憾。
同时,景区总体规划滞后、监督管理不适应的问题比较突出。
江苏省人大环资委于2003年组织了部分省人大代表对景区进行了视察,代表们在省人代会上提出了“关于尽快制定《江苏省太湖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议案”,并列入2006年度立法计划。
在条例草案的起草、修改过程中,适逢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颁布施行,为与上位法相衔接,条例草案一审后,省人大常委会在无锡、苏州两市新闻媒体上公布草案全文,公开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并组织有关部门赴条例的主要施行地无锡、苏州两市进行了专题调研,直接听取无锡、苏州两市人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意见。
既做到了与上位法相一致,又考虑到太湖风景名胜区的具体特点,注意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对风景区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主要职能作了科学合理的划分。
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详细规划(2017-2030)
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详细规划(2017-2030)公示编制单位: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时间:2017年为加强西山景区宝贵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恢复,进一步明确地块控制指标、生态保育、风景游赏、典型景观、设施配套、基础设施等控制引导措施,编制《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详细规划(2017-2030)》,并于2017年4月14日通过专家评审论证。
一、规划重点内容1、资源的保护与发掘梳理和发掘景区重要的景观资源,明确景源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方式,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有效指导景源的保护和利用。
2、功能的优化与提升优化景源的保护和利用,针对不同类型景源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方式提出具体实施措施,同时完善景区的保育、科普、休闲、游赏等各类功能。
3、特色的整合与彰显以景区定位为依据,分析景区自身特色和风貌特征,凸显各景观片区、景群功能定位的差异化和互补性,突出景观片区的特色性,引导景区健康复合发展。
4、交通的梳理与完善研究景区内部交通流线和游线组织,注重道路交通系统的完善,理顺景区内外交通联系,建立便捷富于特色的,和游赏活动紧密联系的交通体系。
5、游赏的充实与细化结合景群自身特点进一步优化景区风景游赏体系,依托景观资源发掘特色各异的游赏线路,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6、用地的优化与控制对景区内各类风景游赏用地和建设用地分类控制,提出合理的空间布局结构和用地规模,制定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和控制指标体系。
二、景区界线、核心景区界线、保护地带界线划定范围陆域包括西山岛(金庭镇镇区范围除外)及横山群岛(横山岛、大阴山、小阴山、绍山)、平头山、尧家山、小庭山、大沙山、小大山、大山岛等周边诸岛(四至经纬度:北纬31°02′51″~31°11′49″,东经120°10′12″~120°22′57″)。
景区总面积:231.76平方公里。
景区陆域面积:83.64平方公里。
景区水域面积:148.12平方公里。
省太湖办关于太湖风景名胜区标界立桩工作的函
省太湖办关于太湖风景名胜区标界立桩工作的函(苏太湖办〔2017〕15号)苏太湖办〔2017〕15号省太湖办关于太湖风景名胜区标界立桩工作的函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无锡市市政和园林局,宜兴市规划局、常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太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函》(建城函〔2016〕154号和《江苏省太湖风景名胜区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款等要求,自《太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1—2030年)》批准之日一年内,各市、县(市)太湖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应按照批准的太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完成景区、独立景点和核心景区范围的标界立桩工作建立健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徽志。
为设立规范的太湖风景名胜区界碑、界桩及徽志,体现太湖风景名胜区特色和标界立桩工作的整体一致性,我办针对太湖风景名胜区景区分散、范围广阔、边界复杂等特点在征求部分景区意见的基础上,经研究,提出如下工作意见:一、统一方案折叠成A3规格装订。
五、其他景区、独立景点和核心景区的标界立桩工作,是风景名胜区保护中的一项基础工作请各市、县(市)和景区管理机构按照要求,认真做好该项工作,我办将适时组织专项检查。
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办联系。
附件:太湖风景名胜区景区、独立景点和核心景区界碑界桩方案江苏省太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2017年5月16日附件:太湖风景名胜区景区、独立景点和核心景区界碑界桩方案一、景区、独立景点和核心景区界碑设计方案图1景区、独立景点界碑图(单位:毫米)图2核心景区界碑图(单位:毫米)界碑设计说明:(1)界碑为长方体,尺寸如图1、图2所示;(2)界碑正面统一镶嵌铜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徽标,徽标直径为100毫米,如图1、图所示;(3)太湖风景名胜区景区、独立景点界碑正面标注“太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景区”或“太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景点”,字体为宋体(字高35毫米),颜色为深绿色,采用凹字雕刻;最低端中间对齐分别标注“2016年7月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字体为宋体(字高25毫米),颜色为深绿色,采用凹字雕刻;界碑背面中间上方对齐标注经纬度坐标,字体为黑体(字高30毫米),颜色为深绿色,采用凹字雕刻;下方中间对齐标注“依法设立,破坏追责”,字体为黑体(字高40毫米),颜色为深红色,采用凹字雕刻。
无锡太湖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
Wuxi New Town Mixed Use Project
旧时无锡水乡意象 Wuxi’s Canal City Heritage
无锡工业传统 Wuxi’s Industrial Roots
太湖畔今日风貌 Today’s Taihu Lake Shore
无锡古运河畔今日风貌 Today’s Canal Bank
Located in Southern Jiangsu Province and Yangtze River Delta, Wuxi is bound by Yangtze River to the north and Taihu Lake to the south, with Jinghang Canal traversing through. Both a rich agricultural area and a modern industrial hub, Wuxi is blessed with natural scenery as well a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making it one of the top ten tourist destinations in China.
苏锡常都市圈规划 Su-Xi-Chang Urban Circle Plan
无锡市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平原 腹地,北临长江,南濒太湖,京杭运河从 中穿过。无锡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也是一 座现代化工业城市,风景秀丽,历史悠 久,又是一座享誉国内外的旅游城市,以 丰富而优越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跻身 于全国十大旅游观光城市之列。
无 锡 市 太 湖 新 城 项 目
0
50
100 K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公示说明本规划针对太湖风景名胜区的现状特征和现实问题,在生态保护、资源评价、土地利用、文化体系、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太湖风景名胜区的性质、发展目标及各景区景观特色定位,构建了太湖风景名胜区独具特色的空间格局,从风景区保护与发展的角度提出太湖风景名胜区的总体发展战略,及各景区在资源保护、景区发展、建设引导等方面的重要对策。
一、规划原则1、保护优先、兼顾发展落实“保护第一”的要求,严格保护太湖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山水人文资源的原真性、江南水乡风貌的独特性,保障太湖水系的生态环境,维护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同时,按照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兼顾景区及周边区域的发展需求。
2、区域统筹、整体协调高度重视太湖风景名胜区在长三角及区域环境中的重要价值及作用,从区域的角度出发,整体保护环太湖地区生态资源和景观资源,协调太湖风景资源保护利用与太湖流域防洪、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同时充分协调景区与周边城市的空间关系,促进城市与景区的和谐发展。
3、优化资源、突显特色深入研究太湖风景名胜区水体、岛屿、湖湾、岸线、湿地、山体和植被等自然景观风貌特征,梳理和挖掘吴越文化史迹及景区所在地区历史、文化、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人文资源特点,进一步优化资源品质,突出太湖风景名胜区独特的自然山水与吴越文化交融的景观特色,提升景区资源的永续利用价值。
4、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合理把握当地居民的需求和利益,充分结合景区资源特点,探索因地制宜优化生产方式、改善和提高景区人居环境质量的途径,从而更有效地保护景区生态景观环境。
二、性质太湖风景名胜区是以自然山水组合见胜、以吴越文化为内涵特征、以江南水乡田园为景观风貌的,融风景游览、休闲游憩及科学文化活动等功能于一体,自然与人文并重的湖泊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三、发展目标以风景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为首要前提,强化太湖风景名胜区自然及人文特色,进一步协调景区与城市关系,合理利用风景资源,优化引导景区产业结构,将太湖风景名胜区建设成为生境优越、特色鲜明、城市与景区和谐相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通过对区域整体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培育建设,使太湖风景名胜区成为长江三角洲重要的大型生态绿心;通过对各景区人文资源的深入挖掘和系统梳理,使太湖风景名胜区成为集中展现中华吴越文化精髓的文化遗产聚落;通过对环太湖城市群与景区的空间协调和优化布局,使太湖风景名胜区成为景观宜人、风貌和谐的城景交汇型风景名胜区;通过对各景区旅游资源整合以及区域旅游协作的加强,使太湖风景名胜区成为世界著名的山水人文型旅游目的地;通过对环太湖地区的整体产业协作引导以及各景区的协同建设,使太湖风景名胜区成为环境优越、经济繁荣、充满活力的生态产业典范区。
四、总体发展战略1、生态统建战略——培育环湖生态圈以太湖湖体及周边与之相联系的河道、湖泊湿地为核心,以环太湖周边丘陵岗地为屏障,加快推进太湖湿地保护区和环太湖丘陵岗地森林植被恢复工程建设;注重太湖风景名胜区内生态绿化建设与周边城镇绿化建设的有机衔接,使太湖湿地、植被自然生态系统与景区、城镇的人工恢复生态景观林系统串联为一个整体,提高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水平,注重“社会—自然—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内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协调性,逐步培育功能完善、系统稳定的环湖生态圈。
2、文化共兴战略——塑造环湖人文圈强调对太湖风景名胜区整体文化背景、内涵及体系的系统梳理;将太湖文化与环湖各城市的城市文化建设思路相衔接,形成对区域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的整体思路,使太湖文化与环太湖城市文化成为一个根脉相连的系统,塑造具有持久文化生命力的环湖人文圈。
3、空间协筹战略——营造环湖城市圈协调景区保护与城镇发展的关系,建设环湖城市圈,协调环湖空间利用,建立动态的均衡布局,实现环湖城市群的联动发展,同时环湖各城市空间发展应在适应区域环境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布局,形成完善的区域城镇布局体系,协调景区与城镇空间的发展方向,使太湖风景名胜区的发展整体统筹,各景区发展与城市协调融合。
4、旅游促进战略——构筑环湖旅游圈充分发挥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产业多的优势,通过旅游发展促进风景区科学保护和资源、环境的综合利用,进行旅游资源的重新调查组合,加强旅游业地域结构的整合与互补性,寻找更广空间的协作伙伴,将太湖风景名胜区连为一个协作整体,并与周边上海、杭州、南京等旅游区开展广泛的互补合作,通过客源共享与市场共拓实现旅游经济的持续高效发展。
5、产业协作战略——建立环湖产业圈通过环湖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确保景区与城市发展协调、各景区协同建设。
注重旅游与服务业的内部调整和新型生态产业的引入,促进景区产业的健康发展。
五、空间结构太湖风景名胜区十三个景区、两个独立景点以太湖为核心、以吴越文化为纽带,以苏州、无锡两市为依托,围绕太湖形成空间布局相对分散,景观及文化特征紧密联系的“一核、一环、两契”空间结构形态。
1、六景拥一核——山水相依、湖岛相融、揽震泽山水大观以太湖水域为中心,以临湖分布的东山、西山、光福、梅梁湖、马山、阳羡六个景区为依托,共同构筑太湖山水核心区,结合对环湖山林、滨水自然环境的整体培育,着力展现太湖风景名胜区“湖不深而辽阔,山不高而清秀”的基本特色和环湖山水相间交错、吴越人文渗透其间的景观特征。
2、五景织一环——古镇水乡、吴越遗踪、觅江南人文圣境以环布于太湖水域外围的同里、甪直、虞山三个景区和泰伯庙、泰伯墓两处独立景点为依托,以江南吴越人文内涵为联系纽带,形成重点展现江南水乡风貌和深厚吴越文化底蕴的吴越人文环。
3、四景呈两契——山水入城、古今交辉、塑姑苏梁溪盛景以与临湖两座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无锡交织渗透、相依共融的木渎、石湖、锡惠、蠡湖四个景区为依托,强化对景区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保护培育,严格控制城市化对景区的不良干扰,以太湖山水的外延形态,形成自然山水与城市有机过渡的生态绿契,塑造山水入城、古今交辉、城景交融的景观特征。
六、“三线”规划1、“三线”划定的原则为了科学合理的保护、建设、管理太湖风景名胜区,本规划明确划定核心景区范围,优化调整景区界线,并在景区周边划出保护地带。
“三线”划定的原则为:(1)延续性尊重历史、保护资源、以86版《规划》界线为基准。
(2)协调性协调城市与景区关系,兼顾发展。
(3)差异性重点突出、分级管理。
(4)可操作性边界清晰、切实有效、便于管理。
2、景区界线划定总体上以86版《规划》中各景区界线为首要依据,结合现状及各景区总体规划中的景区界线来划定本轮规划的景区界线。
对于原景区范围周边自然或人文价值较高的区域,结合景观资源分析评价,考虑纳入景区范围内,从而有效扩大景区范围。
对于原景区范围边缘受城市化影响较大、景观品质较差的区域,在整改难度较大的情况下,谨慎考虑可划出景区范围。
景区界线的划定应尽可能结合道路、水体,使边界明确化,以便于景区管理。
3、核心景区界线划定(1)核心景区划定内容核心景区范围总体上包括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史迹保护区以及一级风景游览区。
生态保护区:对风景区内有科学研究价值或其他保存价值的生物种群及其环境,划出一定的范围与空间作为生态保护区。
自然景观保护区:对需要严格限制开发行为的特殊天然景源和景观,划出一定的范围与空间作为自然景观保护区。
史迹保护区:在风景区内价值较高的文物和历代史迹遗址的周围,划出一定的范围与空间作为史迹保护区。
一级风景游览区:在特级、一级景源周围划出一定范围与空间作为一级风景游览区,宜以景源的视域范围作为主要划分依据。
(2)核心景区界线划定依据自然山体及湖中重要岛屿的核心景区,其界线的划定以保护良好植被资源和地貌完整性为原则,结合GIS技术,综合分析坡度和高程以及现状植被状况等因素,并结合现状具体情况加以修正和完善,形成科学合理的核心景区界线。
景区中的重要湖泊河流水体应作为重要景源加以保护,将太湖沿岸水陆交界区域景观、生态敏感地段划入核心景区范围;内湖水体全部划入核心景区范围,同时,原则上控制50米滨水陆域划入核心景区,特殊地段结合景观资源条件其范围相应扩展。
名镇和古村落类核心景区的划定,应与名镇、古村落保护规划充分协调,原则上与名镇古村落保护规划的重点保护区范围一致。
对于价值较高的散列文物和史迹遗址,结合资源本体及周边一定范围单独划定核心景区。
4、保护地带界线划定保护地带是指景区周边需要控制和协调的区域。
包括两种类型:(1)陆域景区周边——保护地带的划定在参考原有外围保护地带界线的基础上,结合现状尽可能与道路、水体相结合,使边界明确化。
(2)环太湖外侧——划定500米陆域(结合地形局部扩大)为保护地带。
5、“三线”范围规划综述本轮规划划定太湖风景名胜区总面积为902平方公里,其中,陆域景区面积为390.79平方公里;太湖水域面积为511.44;核心景区总面积为146.07平方公里,占景区陆域面积37.38%;规划保护地带包括陆域景区周边的保护地带177.38平方公里、太湖水域1828.64平方公里、环太湖500米陆域范围(结合地形局部扩大)三部分。
详见表1、2、3。
表1 太湖风景名胜区规划景区面积一览表注:表格中陆域面积包括景区内水体,仅扣除太湖水体。
表3太湖风景名胜区规划保护地带面积统计表注:1、太湖水域(不含岛屿)总面积为2338.1平方公里。
2、散列岛屿不归属于13个景区之内。
七、保护培育规划(一)保育目标保护和培育太湖风景名胜区整体生态环境,针对需要保育的各类对象和因素,实施系统控制和具体安排,使被保护的对象得以长期保存,或能在被利用中得到保护,或在保护条件下能被合理利用,或在保护培育中能使其价值得到增强。
(二)保育规定1、核心景区(1)总体要求确定为:禁止违反风景名胜区规划在核心景区内建设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以及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其他建筑物;已经建设的,应当按照风景名胜区规划,逐步迁出。
(2)在生态保护区内,可以配置必要的研究和安全防护性设施,应禁止游人进入,不得搞任何建筑设施,严禁机动交通及其设施进入。
(3)在自然景观保护区内,可以配置必要的步行游览和安全防护设施,宜控制游人进入,不得安排与其无关的人为设施,严禁机动交通及其设施进入。
(4)在史迹保护区内,可以安置必要的步行游览和安全防护设施,宜控制游人进入,严禁增设与其无关的人为设施,严禁机动交通及其设施进入,严禁任何不利于保护的因素进入。
(5)对于名镇古村类景点的核心保护区,具体保护管理措施与名镇和古村保护规划的重点保护区(核心保护范围)要求相一致。
(6)一级风景游览区内可以安置必需的步行游赏道路和相关设施,严禁建设与风景无关的设施,不得安排旅宿床位,机动交通工具不得进入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