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教案—03普通混凝土及其性能检测

合集下载

建筑材料与检测授课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授课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授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材第三章“混凝土”,详细内容包括混凝土的组成、分类、性能以及检测方法。

重点分析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混凝土的基本组成、分类及性能;2. 学会混凝土各项性能的检测方法;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混凝土性能的检测方法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重点:混凝土的基本组成、分类及性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混凝土试块、混凝土试验仪器、PPT课件;2. 学具:笔记本、教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工程案例,引出混凝土在建筑行业的重要地位;2. 知识讲解:(1)混凝土的基本组成及分类;(2)混凝土的性能及检测方法;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混凝土试块的制备及性能检测;4. 例题讲解:分析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5.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巩固练习;六、板书设计1. 混凝土的基本组成及分类;2. 混凝土的性能及检测方法;3. 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混凝土的基本组成及分类;(2)列举混凝土的常见性能检测方法;2. 答案:(3)案例分析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查找不足,为下次课做好准备;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混凝土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混凝土性能的检测方法;2. 实践操作中的分组制备混凝土试块及性能检测;3. 作业设计中的案例分析。

一、混凝土性能的检测方法1. 压缩强度试验:通过测定混凝土试块在规定条件下的抗压强度,来评价混凝土的强度性能。

操作步骤如下:a. 制备标准尺寸的混凝土试块;b. 在规定条件下养护至一定龄期;c. 使用压力试验机进行压缩试验,记录试块破坏时的最大荷载;d. 计算抗压强度,判断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和用途;(2)掌握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2)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进行建筑材料的检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科学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注重建筑材料的使用和保护。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建筑材料概述1. 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2. 建筑材料的作用与要求3. 建筑材料的标准化和认证第二章:水泥1. 水泥的性质2. 水泥的种类和应用3. 水泥的检测方法第三章:混凝土1. 混凝土的组成与性质2.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3. 混凝土的检测方法第四章:钢材1. 钢材的性质和分类2. 钢材的焊接与连接3. 钢材的检测方法第五章:木材1. 木材的性质和分类2. 木材的加工与使用3. 木材的检测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性质和检测方法;2. 实验法:进行建筑材料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了解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建筑材料与检测相关教材;2. 实验室设备:水泥、混凝土、钢材、木材等建筑材料样品及检测仪器;3. 网络资源:相关建筑材料与检测的论文、案例、视频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作业等;2.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砌筑材料1. 砌筑材料的分类与性质2. 砌筑材料的使用与检测3. 砌筑工程的质量控制第七章:沥青及防水材料1. 沥青的性质与分类2. 防水材料的种类与应用3. 沥青及防水材料的检测方法第八章:保温与吸声材料1. 保温与吸声材料的原理与分类2. 保温与吸声材料的选择与应用3. 保温与吸声材料的检测方法第九章:装饰材料1. 装饰材料的种类与性质2. 装饰材料的设计与施工3. 装饰材料的检测与质量控制第十章:建筑材料检测技术发展趋势1. 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与检测2. 绿色建筑材料的推广与应用3. 建筑材料检测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砌筑材料、沥青及防水材料、保温与吸声材料、装饰材料的基本概念、性质和检测方法;2. 实验法:进行相关材料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了解各类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教材第十一章“建筑材料与检测”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建筑材料的种类及性质、常见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检测流程和检测标准。

着重讲解混凝土、钢筋、砖块等主要建筑材料的检测技术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建筑材料的种类和性质,掌握主要建筑材料的基本特点。

2. 学会常见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能够独立操作并进行检测。

3. 提高学生对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建筑材料检测方法及操作技巧。

教学重点:混凝土、钢筋、砖块等主要建筑材料的检测技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建筑材料样品(混凝土、钢筋、砖块等)、检测仪器(如压力测试仪、万能试验机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建筑工地实际场景,让学生了解建筑材料在建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理论讲解(10分钟):讲解建筑材料的种类、性质及检测方法,重点介绍混凝土、钢筋、砖块等主要建筑材料的检测技术。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混凝土强度检测为例,详细讲解检测原理、操作步骤和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具体建筑材料设计检测方案。

5. 实践操作(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混凝土、钢筋、砖块等建筑材料的实际操作检测。

七、板书设计1. 建筑材料的种类及性质2. 常见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混凝土钢筋砖块3. 检测流程及标准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混凝土强度检测的原理及方法。

(2)设计一套针对钢筋拉伸性能的检测方案。

2. 答案:(1)混凝土强度检测原理:采用压力测试仪对混凝土试块进行压缩试验,根据试验数据计算混凝土的强度。

(2)钢筋拉伸性能检测方案:使用万能试验机对钢筋进行拉伸试验,记录拉伸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数据,计算钢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等指标。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深入了解了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和用途;(2)掌握建筑材料检测的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分析建筑材料的特性和检测方法;(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学生对建筑行业的了解;(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建筑材料概述(1)介绍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分类;(2)讲解建筑材料的用途和作用。

2. 第二节:水泥(1)介绍水泥的种类和性质;(2)讲解水泥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3. 第三节:混凝土(1)介绍混凝土的组成和性质;(2)讲解混凝土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4. 第四节:钢材(1)介绍钢材的种类和性质;(2)讲解钢材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5. 第五节:建筑砂浆(1)介绍建筑砂浆的组成和性质;(2)讲解建筑砂浆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三、教学资源1. 实验仪器:水泥、混凝土、钢材、建筑砂浆等样品,天平、量筒、滴定管等检测仪器;2. 教学课件:建筑材料与检测的相关图片、视频和动画;3. 教材和参考书:建筑材料与检测的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四、教学过程1. 授课:讲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用途和检测方法;2.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建筑材料的检测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技巧;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建筑材料的特性;五、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2. 课堂提问:评价学生对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和检测方法的理解;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第六节:木材1. 介绍木材的种类、性质及应用;2. 讲解木材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七、第七节:砖石材料1. 介绍砖石材料的种类、性质及应用;2. 讲解砖石材料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八、第八节:建筑防水材料1. 介绍建筑防水材料的种类、性质及应用;2. 讲解建筑防水材料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教案标题: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目标:1. 了解建筑材料的种类、特性以及在建筑中的应用。

2. 理解建筑材料的性能测试与检测方法。

3. 掌握常见建筑材料的检测标准和质量控制要求。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建筑材料的分类和特性。

2. 建筑材料的性能测试与检测方法。

3. 常见建筑材料的检测标准和质量控制要求。

教学难点:1. 建筑材料的性能测试与检测方法的深入理解。

2. 建筑材料的检测标准和质量控制要求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2. 实验室设备和建筑材料样品。

3. 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建筑材料与检测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2. 提出学习建筑材料与检测的目的和意义。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介绍常见的建筑材料分类和特性,如水泥、砖块、钢筋等。

2. 解释建筑材料性能测试的目的和方法,如强度测试、耐久性测试等。

3. 讲解建筑材料的检测标准和质量控制要求,如ISO标准、国家标准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分析一个建筑材料实际应用的案例,如混凝土的强度测试。

2. 讨论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建筑材料检测的重要性。

四、实验操作(3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建筑材料性能测试的实验操作,如水泥的凝结时间测试。

2.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五、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建筑材料与检测的重要性和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建筑材料的检测结果进行质量控制和选择合适的材料。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如阅读与建筑材料检测相关的论文或案例。

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准备下节课的讨论和分享。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导入、知识讲解、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和讨论与总结等环节,全面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与检测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建筑材料的性能测试与检测方法,并能够应用相关的检测标准和质量控制要求进行实际操作。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材第二章,详细内容包括: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常见建筑材料(如水泥、沙子、石子、钢材等)的质量检测标准及方法;现场检测设备的使用及维护。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掌握常见建筑材料的检测标准及方法。

2. 学会使用现场检测设备,并能进行简单的维护。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对建筑材料质量的判断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标准及方法,现场检测设备的使用及维护。

教学重点: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常见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建筑材料样品、检测设备(如电子秤、卡尺、硬度计等)。

2. 学具:实验报告册、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实际工程中因建筑材料质量不合格导致的后果,让学生认识到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重要性。

2. 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讲解常见建筑材料的检测标准及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某建筑工程为例,讲解如何进行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建筑材料样品的质量检测,教师巡回指导。

5. 设备使用及维护讲解(10分钟)讲解现场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及维护注意事项。

6. 实际操作演示(10分钟)演示如何正确使用检测设备进行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

回答学生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2. 常见建筑材料的检测标准及方法3. 现场检测设备的使用及维护七、作业设计(1)水泥(2)沙子(3)石子(4)钢材2. 答案:(1)水泥:密度、凝结时间、强度等;(2)沙子:细度模数、含泥量、氯离子含量等;(3)石子:粒径、含泥量、压碎指标等;(4)钢材: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兴趣较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检测设备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材第四章,详细内容包括:第一节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第二节常见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能及用途,第三节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掌握常见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能及用途。

2. 学会运用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常见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能及用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

2. 学具:实验报告册、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建筑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兴趣,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知识讲解:(1)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讲解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力学性质等。

(2)常见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能及用途:详细介绍水泥、混凝土、钢材等常见建筑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3)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方法: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记录数据,分析结果。

4. 例题讲解: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典型例题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2. 常见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能及用途3. 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及其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2)列举三种常见建筑材料,并说明其性能及用途。

(3)根据实验原理,设计一个简单的建筑材料检测实验。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分类及用途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实验操作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了解其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组织学生参观建筑材料生产厂,加深对建筑材料性能的理解。

《道路建筑材料》教学教案—03水泥混凝土、建筑砂浆、 性能检测与分析

《道路建筑材料》教学教案—03水泥混凝土、建筑砂浆、 性能检测与分析

学习情境三水泥混凝土与建筑砂浆性能检测与分析学习目标:了解水泥混凝土的地位、基本组成材料及作用、混凝土的分类;掌握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水泥的合理选用;对骨料的一般质量要求;砂、石颗粒特征及级配;混凝土用水要求;掌握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的概念及测定方法;掌握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评定及影响因素;了解混凝土变形性能及耐久性能;了解砂浆基本性能。

教学内容:阐述混凝土及砂浆技术性能及检测方法。

重点难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情境导入:水泥混凝土大量应用与路面及桥梁工程中,砂浆主要应用与道路及桥梁工程圬工中,水泥混凝土及砂浆的强度及耐久性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及构筑物的使用。

教学单元一普通水泥混凝土的技术性能及配合比设计普通水泥砼是一通用水泥为胶结材料,用普通沙石为集料,并以水为原材料,按专门设计的配合比,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得的复合材料。

普通水泥砼具有原材料丰富,便于施工和浇筑成各种形状的构建,硬化后性能优越、耐久性好,节约能源,成本低廉等优点。

所以普通水泥砼广泛应用于道路与桥梁工程。

一、普通水泥砼的组成材料水泥砼是由水泥、水、砂石集料配制而成。

(一)水泥1、水泥品种选择:应根据工程特点及混凝土所处气候与环境条件选择;2、水泥强度等级:考虑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低强度时,水泥强度等级为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1.5-2.0 倍;高强度时,比例可降至0.9-1.5 倍,但一般不能低于0.8),即低强混凝土应选择低强度等级的水泥,高强混凝土应选择高强度等级的水泥。

(二)细集料混凝土用细集料一般采用粒径小于4.75mm的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的天然砂(如河砂、海砂、山砂),也可采用机制砂。

1、有害杂质含量2、砂的粗细程度及颗粒级配(三)粗集料普通混凝土常用的粗集料主要是指粒径大于4.75mm的碎石和卵石(砾石)。

普通混凝土所用粗集料需满足技术要求如下:1、有害杂质含量粗集料中常含有一些有害杂质,如粘土、淤泥、硫酸盐、硫化物和有机物等,其危害与在细集料中的作用相同。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材第三章,内容包括: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常用建筑材料的检测标准及要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

2. 使学生掌握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重点: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常用建筑材料的检测标准及要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建筑材料样品、检测仪器。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工程中建筑材料的使用,引出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

2. 讲解:详细介绍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让学生对建筑材料有全面的认识。

a. 按照材料的化学成分分类b. 按照材料的物理性质分类c. 常用建筑材料的性质及用途3. 检测方法与原则:讲解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结合实际操作演示。

a. 检测基本原则b. 检测方法c. 检测标准及要求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工程中建筑材料的检测项目。

5. 例题讲解:针对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建筑材料分类2. 建筑材料性质及用途3. 建筑材料检测原则与方法4. 常用建筑材料检测标准及要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列举三种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

b. 简述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原则。

c. 某工程中使用了一种新型建筑材料,请为其设计检测方案。

2. 答案:a. 答案合理即可。

b. 答案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掌握较好,但对检测方法的实际操作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a. 了解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与应用。

b. 探讨建筑材料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建筑材料》电子教案(2) 模块三 混凝土质量检测与分析 项目二

《建筑材料》电子教案(2) 模块三 混凝土质量检测与分析 项目二
• 按技术要求将砂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各类砂的适用范围见表3-4.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二 细集料
• 二、细集料的技术要求
• (一)物理指标 • 1. 表观密度 • «建设用砂»(GB/T14684—2011)对水泥混凝土用细集料的技
术性质和技术指标做了以下规定. •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是指集料颗粒单位表观体积所具有的质量,用容量
• 在满足工程要求的前提下,可选用价格较低的水泥品种,以降低成本.
• 二、水泥强度等级的选择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一 水泥
• 水泥强度等级的选择要综合考虑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及工程实际情况. 一般来说,配制中低强度混凝土(C60以下等级)时,水泥强度为混凝土 设计强度等级的1.5~2.0倍;配制高强度混凝土(不小于C60等级) 时,水泥强度为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0.9~1.5倍.
• (二)有害物质及含量限制 • 有害物质是指在混凝土中妨碍水泥的水化、削弱集料与水泥石的粘结
、与水泥的水化产物进行化学反应并产生有害膨胀的物质.细集料中 有害物质主要包括泥、泥块、石粉、云母、轻物质、有机物、硫化物 、硫酸盐、贝壳和氯离子等.各种有害物质的特点及其对混凝土的危 害见表3-5.
项目二 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 任务一 水泥 • 任务二 细集料 • 任务三 粗集料 • 任务四 混凝土用水 • 任务五 外加剂 • 任务六 掺合料
返回
任务一 水泥
• 水泥在混凝土中起胶凝作用,是混凝土中最重要的组成成分.水泥与矿 物掺合料拌和形成的浆体包裹在集料表面并填充集料颗粒之间的空隙 ,在混凝土硬化前起润滑和填充作用,赋予混凝土拌合物一定的流动性; 硬化后起粘结作用,将砂、石集料粘结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整体.

建筑材料与检测说课学习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说课学习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说课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材第三章“混凝土的基本性质与检测”,具体内容包括混凝土的组成、分类及基本性质;混凝土强度、抗渗性、耐久性等指标检测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混凝土的组成、分类及基本性质,掌握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2. 学会混凝土强度、抗渗性、耐久性等指标的检测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建筑材料检测的实践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检测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教学重点:混凝土的组成、分类及基本性质;混凝土强度、抗渗性、耐久性等指标的检测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混凝土试块、混凝土强度检测仪、抗渗性检测仪、耐久性检测设备。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座正在建设的大桥,提出问题:“大桥建设中使用的混凝土需要满足哪些性能指标?如何检测这些指标?”2. 理论讲解:(1)混凝土的组成、分类及基本性质。

(2)混凝土强度、抗渗性、耐久性等指标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3. 例题讲解:以混凝土强度检测为例,讲解检测原理及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检测混凝土抗渗性及耐久性。

5.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混凝土强度、抗渗性、耐久性等指标的检测实验。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混凝土的组成、分类及基本性质2. 混凝土性能指标:强度、抗渗性、耐久性3. 检测方法:强度检测、抗渗性检测、耐久性检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混凝土的组成、分类及基本性质。

(2)比较混凝土强度、抗渗性、耐久性等指标的检测方法。

2. 答案:(1)混凝土由水泥、砂、石子、水等组成,分为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等。

基本性质包括:强度、抗渗性、耐久性等。

(2)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有: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抗渗性检测方法有:常压渗透试验、压力渗透试验等;耐久性检测方法有:碳化试验、冻融试验等。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建筑材料》教材第五章——建筑材料检测。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及工艺性能;掌握常用的建筑材料检测方法及检测标准;熟悉检测报告的编制及解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建筑材料的性能指标及检测方法。

2. 能够正确使用检测设备,进行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检测。

3. 学会编制及解读检测报告,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检测方法及操作要领。

难点:检测报告的编制及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建筑材料样品、检测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工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1)建筑材料的性能指标;(2)常用的建筑材料检测方法及标准;(3)检测报告的编制及解读。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建筑材料样品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检测;(2)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检测设备,注意安全操作;(3)学生记录检测结果,编制检测报告。

4. 例题讲解:(1)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讲解检测方法的选择及操作要点;(2)解读检测报告,分析检测结果。

5. 随堂练习:(1)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完成课后习题;(2)教师点评,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建筑材料的性能指标;2. 常用建筑材料检测方法及标准;3. 检测报告编制及解读流程;4. 例题及解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及工艺性能;(2)编制一份建筑材料检测报告。

2. 答案:(1)见教材第五章相关内容;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了解新型建筑材料的性能及检测方法;(2)探讨建筑材料检测在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操作环节的指导;3. 检测报告的编制及解读;4. 作业设计。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检测方法及操作要领。

建筑材料与检测说课学习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说课学习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说课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材的第3章“混凝土”,详细内容涵盖混凝土的组成、性能要求、配制原理以及检测方法。

具体包括3.1节“混凝土的基本组成与要求”,3.2节“混凝土的性能指标”,3.3节“混凝土的配制”,以及3.4节“混凝土的质量检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混凝土的基本组成和性能要求,理解配制原理。

2. 培养学生掌握混凝土配制方法,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运用检测方法对混凝土质量进行评价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混凝土的配制原理及质量检测方法。

教学重点: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性能要求及实验操作技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混凝土试块、实验器材、PPT课件。

2. 学具:实验报告、计算器、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混凝土在建筑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混凝土在建筑中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20分钟)介绍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性能要求,讲解配制原理。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具体案例,讲解混凝土配制方法和质量检测步骤。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案例,独立完成混凝土配制计算和质量检测。

5. 实验操作(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混凝土试块制作和性能检测实验。

6. 结果分析与讨论(15分钟)各小组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点评,强调重点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混凝土的基本组成与性能要求2. 混凝土配制原理及方法3. 混凝土质量检测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混凝土配制计算及质量检测报告。

答案:根据实验数据,完成配制计算和质量检测报告。

2. 作业题目:分析混凝土在建筑中的应用,讨论其优缺点。

答案:学生需结合教材和实际案例,进行论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了解新型建筑材料及其检测方法,提高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混凝土的配制原理及质量检测方法。

建筑材料与检测项目教学 三 -混凝土

建筑材料与检测项目教学 三 -混凝土

建筑材料与检测项目教学三 -混凝土----09ade9d8-715e-11ec-8744-7cb59b590d7d建筑材料与检测项目教学三-混凝土建筑材料和测试项目的教学((三) rPar-混凝土现接京广线k1740+205上行线交通涵工程指挥部送检混凝土试块,混凝土规格型号为c25,生产日期为2021年7月8日,使用于京广线k1740+205上行线交通涵顶板,样品数量为一组,送检方要求检测混凝土28d的强度。

二、分组布置任务三、小组讨论实施计划(一)熟悉混凝土性能检测的规范、标准gb/t50107-2021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二)混凝土性能检测仪器的选择(三)编制检测方案试验目的:1)测量混凝土强度,检查混凝土中使用的水灰比是否正确,作为调整水灰比的依据。

2)现场施工的混凝土是否达到强度要求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试验步骤:1)制作混凝土试样①取样或拌制好的混凝土拌合物应至少用铁锨再来回拌合三次。

②成型,选择成型方法。

2)养护混凝土试件① 成型后,应立即用不渗透膜覆盖试样表面。

②采用标准养护的试件,应在温度为20±5℃的环境中静置一昼夜至二昼夜,然后编号、拆模。

拆模后应立即放入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或在温度为20±2℃的不流动的ca(oh)2饱和溶液中养护。

标准养护室内的试件应放在支架上,彼此间隔10~20mm,试件表面应保持潮湿,并不得被水直接冲淋。

③ 在相同条件下养护的试样的拆模时间可以与实际构件的拆模时间相同。

拆模后,试件仍需在相同条件下养护。

④标准养护龄期为28d(从搅拌加水开始计时)3)混凝土强度试验① 试件从养护处取出后,应及时进行试验,并将试件表面及上下承压板擦拭干净。

② 将试件放在试验机的下压板或垫板上,成型时试件的承压面应与顶面垂直。

试件中心应与试验机下压板中心对齐。

启动试验机。

电子教案建筑材料与检测李念国

电子教案建筑材料与检测李念国

电子教案建筑材料与检测李念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建筑材料与检测》第五章,详细内容为第3节“混凝土的性能及检测”。

内容包括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性能指标、常见质量问题及检测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混凝土的基本组成,理解其性能指标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掌握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的原因及检测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混凝土性能指标的理解,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教学重点: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混凝土性能检测方法,实际操作能力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验器材(混凝土试件、压力机、回弹仪等)。

学具:笔记本,教材,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工程案例,引出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混凝土的基本组成。

(2)混凝土的性能指标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及原因。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混凝土试件制作。

(2)对混凝土试件进行性能检测(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

4.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工程中混凝土质量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混凝土的基本组成及性能指标。

(2)分析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及原因。

(3)根据实验结果,计算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2. 答案:(3)实验结果计算公式:抗压强度(MPa)= Fmax / A,其中Fmax 为最大荷载,A 为试件截面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了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性能指标及检测方法。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器材的使用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新型建筑材料及检测技术的发展,了解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一水泥混凝土概述一、水泥混凝土定义凡由水泥、骨料(砂、石)、水及外加剂(或掺合料)按适当的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等工艺,经一定时间后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称为水泥混凝土(砼)。

二、混凝土分类2、按生产和施工方式分预拌混凝土(商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喷射混凝土碾压混凝土3、按用途分抗渗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泵送混凝土4、按抗压强度大小分低强混凝土(f cu<30MPa)、中强混凝土(30 MPa≤f cu<60 MPa)、高强混凝土(60 MPa≤f cu<100MPa)和超高强混凝土(f cu≥100 MPa)等。

5、按流动性分干硬性混凝土(T<10mm)、塑性混凝土(T=10~90mm)、流动性混凝土(T=100~150mm)、大流动性混凝土(T≥160mm)等。

6、按性能分抗渗混凝土、抗冻混凝土、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等。

三、水泥混凝土的特点1、优点(1) 原材料资源丰富,造价低廉。

(2) 良好的可塑性。

(3) 可调整性能。

(4) 抗压强度高。

(5)与钢筋间有着良好的握裹力。

(6) 耐久性好。

2、缺点(1) 自重大,比强度小。

(2) 抗拉强度低。

(3) 硬化慢,生产周期长。

(4) 导热系数大。

普通混凝土导热系数为1.4W/m·k,近是红砖的两倍,保温隔热性能差。

四、水泥混凝土的发展混凝土发展趋势——高强高性能、多功能、绿色环保三个方向。

现代建筑物发展趋势——高层化、大跨化、轻量化方向。

单元二水泥混凝土对组成材料的技术要求普通水泥混凝土——水泥、水、细集料(骨料)、粗集料(骨料)、必要时加入外加剂和掺合料组成。

水泥浆体——在混凝土硬化前起润滑作用,硬化后起胶结作用;粗、细骨料——骨架、支撑和稳定体积(减少水泥在凝结硬化时的体积变化)的作用;外加剂和掺合料——改善混凝土性能、降低混凝土成本的作用。

一、水泥1.水泥品种的选择根据:工程性质、结构部位、气候条件、环境条件及施工设计的要求;水泥的特性;水泥价格。

常用水泥品种的选用见教材表。

2.强度等级的选择配一般混凝土,水泥强度为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1.5~2.0倍;配高强度混凝土,为设计强度等级的0.9~1.5倍。

二、集料(一)细集料1、定义及分类细集料是指粒径小于4.75mm大于等于0.15㎜的颗粒,常称作砂。

水泥混凝土用砂分类见下表。

(a ) 一种粒径 (b ) 两种粒径 (c) 三种粒径图4—1 不同粒径的砂搭配结构示意图分类方式 类别按产源 天然砂人工砂 河沙、山砂、湖砂、淡化海砂机制砂、混合砂按规格 (细度模数) 粗砂 中砂 细砂 3.7~3.1 3.0~2.3 2.2~1.6 按技术要求ⅠⅡ Ⅲ2、技术要求按国家标准《建筑用砂》(GB/T14684—2011)的规定,混凝土用砂的技术要求和技术标准如下: (1)物理常数 ① 表观密度砂的表观密度通常在2.5~2.6g/cm 3之间。

② 堆积密度在自然状态下,干砂在松散堆积密度约为1400~1600kg /m3,振实后的堆积密度可达1600~1700kg/m3。

③ 空隙率带有棱角的砂空隙率较大;一般天然河砂的空隙率为40%~45%。

级配良好的砂,空隙率可小于40%。

(2)有害物质有害物质的种类和害处见教材表。

天然砂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人工砂的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应该符合规范要求。

(3)砂的坚固性 (4)级配和粗细程度 ① 级配级配——集料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分布情况。

良好的级配是集料的空隙率和总表面积均较小,保证水泥浆用量少,混凝土的密实度高、强度高。

相同粒径的砂搭配起来,空隙率最大;不同粒径的颗粒相互搭配填充时,形成最密集的堆积,空隙率达到最小。

级配的确定——筛分析方法。

筛分析——将预先通过9.5mm 孔径的烘干砂,称取500g 置于一套孔径分别为4.75、2.36、1.18、0.6、0.3、0.15mm(方孔筛)的标准筛上,由粗到细依次过筛,然后分别得到存留在各筛上砂的质量,并按下述方法计算各级配参数:ⅰ.分计筛余百分率;ⅱ.累计筛余百分率;ⅲ.质量通过百分率②粗细程度75 .475.4 15.03.06.018.136.21005AA AAAAAMx--++++=)((4-4)M x=3.1~3.7—粗砂;M x =2.3~3.0—中砂;M x=1.6~2.2—细砂;理想的组成——总表面积和空隙率都小,保证水泥浆用量最少。

③级配区规范将砂分为三个级配区用于水泥混凝土中细度模数为1.6~3.7的砂,宜优先选用粗细程度适中的2区砂;当采用1区砂时,砂率应较2区提高,(二)粗集料1、定义及分类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是指粒径大于4.75mm的岩石颗粒,常称作粗骨料。

2、技术要求(1)物理常数①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表观密度大于2500kg /m3;松散堆积密度大于1350kg/m3;空隙率小于47%。

(2) 有害杂质含量杂质——粘土、淤泥、硫酸盐、硫化物、有机质等。

危害——与细骨料相同。

(3) 最大粒径及颗粒级配①最大粒径最大粒径——通过率为100%的最小标准筛所对应的筛孔尺寸,通常为公称粒级的上限。

规定——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3/4。

对于混凝土实心板,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得超过40mm。

②颗粒级配确定方法——筛分法。

标准筛——2.36、4.75、9.50、16.0、19.0、26.5、31.5、37.5、53.0、63.0、75.0和90(mm)共十二种孔径的方孔筛。

级配分类——连续级配+间断级配。

(4) 颗粒形状及表面特征(5) 强度和坚固性①强度压碎值指标可间接表示粗骨料强度,粗骨料的压碎值。

②坚固性用硫酸钠坚固法检验,试样经5次循环后,其质量损失应符合现行标准三、拌和及养护用水1、水的类型和应用选择有关拌和和养护混凝土的水中有害物质含量的规定,见表3-26。

表3-26混凝土拌和用水质量要求四、矿物掺合料混凝土中的矿物掺合料包括——粉煤灰、硅灰、粒化高炉矿渣粉、钢渣粉等。

也可将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矿物掺合料按一定比例复合使用。

一)粉煤灰1、含义——火力发电厂的煤粉燃烧后排放出来的废料。

2、分类——1)按照氧化钙含量分——高钙灰、低钙灰、。

2)按技术品质划分——Ⅰ、Ⅱ、Ⅲ三类。

3)按煤种划分——C类和F类。

F类粉煤灰是由无烟煤或烟煤煅烧收集的粉煤灰;C粉煤灰是由褐煤或次烟煤煅烧收集的粉煤灰,其CaO含量大于10%。

3、适用范围——一般工业和民用建筑结构和构筑物的混凝土,尤其适用于泵送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抗渗混凝土、抗化学侵蚀混凝土、蒸汽养护混凝土,地下工程和水下工程混凝土等。

4、粉煤灰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1)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

减少用水量或增大拌合物的流动性;增加拌合物的黏聚性,减少泌水。

2)提高硬化混凝土的强度。

减少用水量,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3)提高了混凝土的长久性能。

活性二氧化硅二次水化反应,提高了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和耐腐蚀性,减少了碱集料反应的危害。

4)降低混凝土的水化升温。

减少水泥用量,降低由于大量水泥水化而导致的混凝土温升。

二)硅灰铁合金厂在生产金属硅或硅铁时得到的产品,又称硅粉、硅尘。

硅灰在混凝土工程中具有以下应用:1、配制高强混凝土二氧化硅含量不小于90%的硅灰,掺量为5%~15%,并掺入高效减水剂时,常规的施工方法,可配制出C100级混凝土。

2、配制抗冲耐磨混凝土成倍的提高水工混凝土的抗磨性能。

3、配制抗化学腐蚀混凝土掺入硅粉,混凝土结构紧密,能提高混凝土的抗化学侵蚀能力。

4、抑制碱—骨料反应减少了混凝土中氢氧化钙的含量,从而抑制了碱—骨料反应。

5、配制喷射混凝土加入3%~5%的硅粉,节约了原材料,加快了施工速度,降低工程成本。

6、配制泵送混凝土混凝土中掺入少量硅粉,可使混凝土长距离泵送拌合物增加黏性、减少泌水,容易泵送。

7、用于基础灌浆浆液稳定性良好,不易分离,不堵管,且能很密实地填充到岩隙中。

五、混凝土外加剂1、定义混凝土拌和物中掺入的不超过水泥质量5%(特殊情况除外)并能使水泥混凝土的使用性能得到一定程度改善的物质。

2、外加剂的作用(1) 改善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利于机械化施工,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2) 减少养护时间,加快模板周转。

(3) 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耐久性、抗渗性等。

(4) 节约水泥,降低混凝土的成本。

3、外加剂的分类(1) 改变混凝土拌和物流动性的外加剂,包括各种减水剂、引气剂和泵送剂等。

(2) 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缓凝剂、早强剂和速凝剂等。

(3) 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包括引气剂、防水剂和阻锈剂等。

(4) 改善混凝土其它性能的外加剂,包括加气剂、膨胀剂、防冻剂等。

目前建筑工程中应用较多和较成熟的外加剂有减水剂、早强剂、引气剂、调凝剂等。

4、常用的混凝土外加剂(1) 减水剂减水剂——在保持混凝土坍落度基本不变的条件下,能减少拌和用水量的外加剂;或在保持混凝土拌和物用水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混凝土坍落度的外加剂。

1) 减水剂的分子结构特性减水剂多属于表面活性剂,由亲水(憎油)基团和憎水(亲油)基团两部分组成。

图4-3 减水剂的分子结构图4-4 减水剂分子的定向吸附行为2) 减水剂的减水机理水泥加水拌和后,产生许多絮状物,形成的絮凝结构(如图4—5所示)中包裹了许多拌和水,从而降低了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

3) 减水剂的技术经济效果①原配合比不变,可增大拌和物的坍落度(约100~200mm),且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②流动性和水泥用量不变,可显著减少拌和用水量(约10%~20%);降低水灰比,混凝土的强度提高(约提高15%~20%),早期强度提高约30%~50%。

③混凝土强度和流动性不变,可节约水泥用量10%~15%。

④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

显著地改善了混凝土的孔结构,透水性降低,抗渗、抗冻、抗化学腐蚀等能力。

⑤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泌水、离析现象,减慢了水泥水化放热速度,延缓了混凝土拌合物的凝结时间。

(2) 速凝剂能使混凝土迅速凝结硬化的外加剂。

1)常用速凝剂按重要成分可分为以铝酸钠或铝酸钙和氟铝酸钙或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速凝剂。

2)速凝机理①能消除水泥中石膏的缓凝作用。

速凝剂中的碳酸钠与水泥中的石膏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钠及碳酸钙,从而使石膏丧失缓凝作用;②速凝剂在水泥浆体中产生大量的铝离子,并生成大量的水化铝酸三钙,使水泥浆体迅速凝固。

3)作用效果掺用速凝剂的混凝土,水灰比一般不大于0.4.掺速凝剂后,混凝土的干缩有增加趋势,弹性模量、抗剪强度、粘结力等有所降低。

4)应用常用于隧道工程、饮水涵洞、地下工程的岩壁衬砌及喷锚支护等的喷射混凝土和喷射砂浆施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