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一历史
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器生产工具和铁农具”数据表铁器出土地点总件数生产工具件数(约)生产工具所占百分比铁农具件数铁农具所占百分比辽宁抚顺80余7796.2%6888.3%山西长治36余3186.1%2167.7%湖南长沙70余2130%1780.9%广西平乐181余17093%9153.3%此表反映了这一时期A.铁器工具在北方被广泛使用B.古代冶铁技术长期领先世界C.铁农具已出现并运用于生产D.铁制品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2.李梦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一首歌谣:“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漆黑黑。
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
”它可以用来研究()A.国民大革命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爆发3.下图是山东滕州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集体耕种D.铁犁牛耕4.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
该状况反映出A.周王朝的势力衰微,分封制受到冲击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C.诸侯争霸战争加快了统一的进程D.周天子已经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中说:“(九品中正制)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
”唐代解决“此弊”的主要途径应是B.察举制C.科举制D.八股取士6.古代皇帝集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组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使其相互牵制。
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属于A.前者B.两者兼有C.后者D.两者皆无7.陈登原在其《国史旧闻》中曾对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有很恰切的描述:“尚书虽为政务之官,反不如代笔人之楼台近水,于是密勿献替(备顾问),秉笔票拟,反为握权衡之现实。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卷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40题,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从夏朝开创“家天下”制度后,直到清王朝的覆灭,君位继承基本上是“父死子继,兄死弟及”。
这种继承方式始终遵循的原则是A. 以年龄为准则B. 以血缘为纽带C. 以等级为核心D. 以德才为标准2、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表明A. 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B. 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D. 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3、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代以来,各国人民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下列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权利法案》两部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分别反应了法国、英国的民主化进程B. 分别由国民议会、议会C. 分别体现三权分立、“议会至上”的原则D. 标志共和制、君主立宪制分别在法、英最终确立4、有学者指出;“西方列强对中国采取直接的经济原料的掠夺和罪恶的鸦片贸易手段。
除了倾销鸦片和自己的商品之外,西方列强还大量地掠夺中国的廉价农产品。
”《南京条约》为列强经济侵略提供便利条件的是A. 割香港岛与设使馆界B. 开放口岸与协定关税C. 巨额赔款与开放口岸D. 协定关税与允许设厂5、古希腊公民大会的决策方式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决策方式的根本区别是A. 公开性B. 民主性C. 效率高低D. 有无辩论6、《南京条约》附件签订后,列强间逐渐形成一种“神圣同盟”,一国“征服”了中国,也就是众多国家征服了中国。
这是因为列强取得了A. 协定关税权B. 领事裁判权C. 租赁土地权D. 片面最惠国待遇7、近代西方民主政体中,君主立宪制国家多实行责任内阁制,而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却明确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这一与众不同的现象产生的主要背景是A. 清政府“预备立宪”的影响仍然较大B. 孙中山迫于形势保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C. 革命党人对政治权力的热衷D. 袁世凯破坏民主政治,实行独裁统治8、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被称作“解放区”;随后长达3年的国共内战时期,由中共控制的区域亦被称作解放区。
2024年部编版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解答参考
2024年部编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A. 商朝B. 夏朝C. 周朝D. 秦朝2、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的确立?A. 分封制实施B. 井田制改革C. 商鞅变法D. 王安石变法3、题干:下列关于商朝建立的历史事件,表述错误的是:A. 商汤灭夏,建立商朝B. 商朝都城最初在亳C. 商朝后期迁都多次,可能是由于水患D. 商朝实行的是奴隶制国家4、题干:以下关于西周时期的历史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 实行分封制,诸侯国成为周王的直属领地B. 设立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 出现了“井田制”,土地国有,分配给贵族D. 西周时期,青铜器制作工艺达到了鼎盛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的说法正确的是:A. 西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得纸张得以普及。
B. 东汉时期的蔡伦对原有技术进行了改革,使造纸技术更加成熟。
C. 造纸术最早出现在唐朝,并迅速传播至世界各地。
D. 宋代的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同时也改进了造纸技术。
6、关于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B. 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受到了严重损害。
D. 鸦片战争使中国完全丧失了领土主权,进入了全面殖民统治时期。
7、题干:以下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官职,分工明确,相互牵制B. 实行郡县制,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C. 法律统一,实行法家思想,强调法律的威严D. 设立皇帝制,皇权至上,地方官员对皇帝负责8、题干:以下关于唐朝“贞观之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政治清明,官吏廉洁B. 军事扩张,疆域扩大C. 经济繁荣,文化发展D. 实行科举制,选拔人才9、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期末试卷(附答案)
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期末试卷(附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主管宗庙礼仪,郎中令主管宫廷警卫,少府主管皇室财政,宗正主管皇室事务等。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官员众多,政务繁杂C.化国为家,君权至上D.选贤举能,唯才是用2.历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
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直接反映这一现象的是3.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
属于这类官员的有4.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5.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每地区部落出50人,而在以前,每(血缘)部落则出100人。
上述变化发生于6.“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内容的调整。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7.“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
”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8.“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对“新的、不同类型”的正确理解是B .实现了民族独立10.一幅名为“辞退俾斯麦”的漫画非常有名。
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辞退俾斯麦的该是11.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16小题,总分48分)1.(3分)许倬云在《说中国》中指出:西周“因能容纳,而成其大;因能调适,而成其久”。
材料强调了西周( )A.确立嫡长子继承原则B.实行分封制促进民族交融C.奠定大一统政治格局D.制定礼乐制维护等级秩序2.(3分)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登上泰山之巅祭天并勒石颂其功德,开创中国古代封禅泰山之大礼。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东巡至泰山举行祭天大典并在岱顶立石刻碑。
秦始皇和汉武帝封禅泰山意在( )A.确立全新的祭祀礼仪B.宣扬隆礼厚德的理念C.强化山东地区的统治D.彰显皇权的至高无上3.(3分)下表为五代十国时期部分政权的概况统计。
北宋建立之初为解决这一局面采取的措施有( )A.强化地方政府权力B.全面推行科举制度C.地方军权收归中央D.彻底分化宰相事权4.(3分)明朝中后期,对内阁票拟的题本,皇帝大多将批红权交给太监。
到了清朝,皇帝对内阁票拟的题本件件审阅,不假手他人批红,太监也无从插手。
材料反映清朝( )A.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B.皇位世袭制度逐渐稳定C.君主个人素质的提高D.政治腐败得以彻底根除5.(3分)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关于通商问题,英方力图获得更大的机会与自由,我方则强硬要维持原状。
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列强企图打开中国市场B.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C.农耕文明引领世界潮流D.晚清政府的腐朽落后6.(3分)19世纪末,落第士人刘大鹏在日记中写道:“倭寇(日本)扰乱一事,人皆在意,近闻(中日)讲和,即农夫野人莫不曰此万不可者也。
”这表明,该事( )A.引发了强烈的反清斗争B.迫使农民进行武装起义C.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D.巩固了天朝上国的观念7.(3分)1912年1月4日,孙中山致电袁世凯:“文(指孙中山)不忍南北战争,生灵涂炭,故于议和之举,并不反对,倘由君之力,不劳战争,以达国民之志愿……推功让能,自是公论。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与参考答案
人教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哪一项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施的政策?A. 统一文字B. 统一度量衡C. 推行郡县制D. 废除科举制度2、汉武帝时期,为解决王国问题,实行了什么政策?A. 分封制B. 郡国并行制C. 削藩策D. 推恩令3、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说法,正确的是:A、秦始皇通过武力征服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B、秦始皇是通过联姻的方式逐渐统一了六国C、秦始皇是通过分封制实现了对六国的统一D、秦始皇是在战国时期结束后的和平时期统一了六国4、以下关于《史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史记》由司马迁撰写,共一百三十篇C、《史记》以人物为中心,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D、《史记》的撰写过程中,司马迁受到了严刑拷打,但并未因此中断撰写5、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措施,说法错误的是:A. 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B. 统一度量衡,促进经济交流C. 推广铁器使用,提高生产力D. 修筑长城,防御外敌入侵6、关于明朝郑和下西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B. 郑和的船队主要是为了寻找贸易机会C.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展示明朝海军实力D. 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明朝初期,持续了近半个世纪7、题干: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形态的说法,正确的是()A. 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成为土地国有制的代表形式B. 秦汉时期,小农经济开始成为社会基本经济形态C. 魏晋南北朝时期,庄园经济成为土地主要经营形式D. 唐宋时期,土地兼并现象得到有效遏制8、题干:以下关于中国近现代史重大事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戊戌变法是维新派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挽救民族危亡C.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D.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9、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封制仅限于王室成员享有;B、分封制导致了诸侯割据的局面;C、分封制下,诸侯对周王没有任何义务;D、分封制在春秋时期得到了强化。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30小题,总分60分)1.(2分)古书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芒芒禹迹,划为九州”。
这些记述体现了()A.对立阶级产生B.早期国家出现C.内外服制实行D.分封制度确立2.(2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芍陂(quèbēi)、都江堰等,农业的进步推动了社会分工,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
上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铁器牛耕的使用B.井田制走向瓦解C.诸侯割据的出现D.中央集权的建立3.(2分)钱穆先生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其中后一段落的“郡县政治”( )A.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B.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封建国家C.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D.终结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分封制4.(2分)汉武帝即位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①采取“与民休息”政策①颁布“推恩令”①设刺史①铲除宦官势力A.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5.(2分)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先后入主中原,他们千年传承的乳制食品也随之在中原地区广泛流行。
这说明( )A.统治者重视农业B.民族矛盾消除C.少数民族封建化D.民族交融加强6.(2分)2014年,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隋朝时大运河首次南北贯通,沟通五大水系,“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自是天下利于转输”。
这体现了( )A.南北经济交流加强B.开明政治局面出现C.商人群体正式形成D.重农抑商政策实施7.(2分)《资治通鉴》记载:“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计入。
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材料反映的是( )A.初税亩B.租庸调制C.两税法D.摊丁入亩8.(2分)胡旋舞是唐代盛行的西域“三大乐舞”之一。
它源于中亚,经由西域传入中原,因舞姿旋转蹬踏而得名。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6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6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
2006 年台湾连战先生回大陆参拜了连氏宗祠。
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A. 宗法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井田制2. 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更不知“天子”。
这表明分封制A. 巩固了西周统治B. 强化了宗法体制C. 促成国家大一统的局面D. 容易导致国家分裂割据3. 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相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
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A. 秦朝郡县制B. 西汉郡国并行制C. 元朝行省制D. 清朝军机处4. 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
汉武帝时期为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 废分封,置郡县B. 建立中外朝制度C. 确立三省六部制D. 实行科举制5. 故宫”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是这样写的:军机处一日日程噎噎接折(阅读奏折)要要见面(请皇帝旨)要要述旨(拟皇帝旨意)要要过朱(皇帝过目确定)要要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 纵论军务,谋划战策B. 辅佐皇帝,参与决策C. 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 跪受笔录,上传下达6.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费正清的上述观点A. 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B. 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C. 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 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7. 1860 年《北京条约》签订后,咸丰皇帝一不痛心割让九龙,二不吝惜巨额赔款,却认为外国派员驻京“为中国之害”。
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期末质量监测卷高一历史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没小题3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北京人遗址考古发掘出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由此可知,北京人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应是A. 打制石器B. 磨制石器C. 青铜农具D. 铁质农具【答案】A【解析】【详解】北京人处于旧石器时代,因此使用的是粗糙的打制石器,A项正确;B是新石器时代的工具,排除B;C项在夏商周时期,D项在春秋时期,排除。
2. 下图是新石器时代中期的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和半坡文化出土的陶器,尽管他们相距遥远,但它们又有着极其相似的文化特征。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24小题,总分48分)1.(2分)周公东征胜利后,对殷贵族改用分散迁移的办法,在新征服的商代原有王畿、东方夷族地区和北方戎狄地区推行分封制,分封了大大小小很多的诸侯,以便加强控制,并图谋进一步对东、北两个方向开拓和开发。
这表明分封制()A.维护了贵族利益B.拓展了西周疆域C.巩固了西周政权D.增强了地方实力2.(2分)《史记·商君列传》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
”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商鞅“作法自毙”说明()A.变法需要统治者支持 B.变法总会有牺牲 C.商鞅变法的最终失败 D.变法的深人人心3.(2分)观察下图。
图中现象有助于()A.加速西周灭亡B.增强秦国实力C.延缓统一进程D.促进民族交融4.(2分)在中国国度思想即将形成的关键时期,秦始皇统一了天下,并进一步铲除了诸侯割据称霸的制度基础,从此,无论时局如何变迁,各地百姓期盼的都是国家的统一。
这种国度思想形成的关键是()A.儒家思想极力维护B.郡县制的全面推行C.商鞅变法奠定基础D.君主专制制度建立5.(2分)汉武帝时推行“均输平准政策”、王安石变法推行“均输法”,隋唐则设有“常平仓”,古代政府出面平衡粮食价格的主要意图是()A.增加财政收人B.政府与民争利C.政府屯粮备荒D.保护自耕小农6.(2分)开皇15年,隋文帝下令在西北地区实行义仓管理试点:将这里的义仓改由州或县管理,义仓粮食由劝募形式变成按户等定额征收,即上户不过1石,中户不过7斗,下户不过4斗。
后来隋朝中央政府逐渐在其他地区将其推广。
这一变化( )A.使得义仓管理的层级下移B.缓和了隋朝的社会矛盾C.不利于义仓发挥赈济功能D.社会保障能力得到增强7.(2分)安史之乱以前,各边镇屯田、营田,所有权概属封建国家,收成必须全部申报中央。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一、单选题:共30题1.“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A.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B.中国古代相权的削弱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D.古代中央机构逐渐完善【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的演变是我国地方行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因此A项说法正确;B、D项说法与题意无关,可以排除;C项说法错在逐渐瓦解,我国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是逐渐加强的,可以排除。
本题答案为A。
2.某中学开展以“古代中国政治”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下列论文题目,其中有明显错误的是A.《浅谈秦始皇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B.《试论内外朝格局的形成与皇权的加强》C.《三省六部制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D.《简析清代皇权与相权的关系》【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A、B、C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可以排除;D项说法错误,丞相制度在明太祖时期已废除,清朝不存在丞相制度,符合题意,本题答案为D。
3.“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其弊端也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主观性太强,一切唯选拔者马首是瞻——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和这种制度相对应的是A.“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B.“立嫡以长不以贤”C.“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选官制度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因此可以判断出该制度是察举制,D项说法符合题意;A项说法是科举制,科举制是当时较为公平的选官方式,可以排除;B项是嫡长子继承制,C项说法是李悝变法的内容,与材料信息无关,可以排除。
本题答案为D。
4.中国古代尽管十分注意整顿吏治,加强对官员的监察,但政治腐败黑暗的现象并不少见。
下列成语中,哪一条最能贴切地反映宦官专权的主要原因A.鞍前马后B.为虎作伥C.狐假虎威D.爱屋及乌【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高一历史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
高一第一学期历史测试卷一、选择题:(25小题,50分)1.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出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爱国口号。
如: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②保卫华北,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③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④还我山东,还我青岛。
这些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A.①②④③B.①③②④C.②③④①D.③④②①2.1927~1936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日益成熟的十年。
这种“成熟”表现在( )①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②妥善处理了党内矛盾和分歧③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④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3.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的基本原则是( )A.没收地主和富农土地分给农民,允许土地买卖,B.没收地主和富农土地分给农民,不允许土地买卖C.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农民获得土地使用权D.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4.20世纪70年代初,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由过去的“无知”“好战”“狡诈”“危险”等变为了“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B.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C.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D.70年代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5.“列宁即刻发表了他那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这在当时似乎是十分荒谬和不负责任的。
”列宁的主张被认为“似乎是十分荒谬”的主要原因是( )A.帝国主义对无产阶级革命的仇视B.十月革命是社会矛盾演变的必然产物C.当时两个政权并存,面临一战战场的严峻形势D.第一次世界大战会不断激起人民群众的反对6.如果把发生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的“东欧剧变”比喻为“多米诺骨牌效应”,那么第一块“骨牌”就是( )A.波兰B.南斯拉夫C.民主德国D.罗马尼亚7.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30小题,总分45分)1.(1.5分)远古时期,伏羲氏有网罟之歌,反映人们用网捕鸟、捕鱼的情形;朱襄氏作乐用来调和阴阳,生育万物;葛天氏之乐歌颂草木与五谷繁盛生长;炎帝作乐歌颂神农教人种植区分农作物和测定农时的功德。
据此可知,远古之乐()A.形成了完整的乐理体系B.反映了当时的生产生活C.受到了巫术观念的影响D.具有较浓厚的宗教色彩2.(1.5分)《史记》写道:“益让帝禹之子启。
”同时《战国策》也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这反映了()A.禅让制被世袭制所代替B.选贤举能制度得以确立C.益主动禅让位置与帝启D.《战国策》不如《史记》可信3.(1.5分)“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A.为政以德B.无为而治C.小国寡民D.礼法并用4.(1.5分)《荀子.礼论篇》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族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
”“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这一观点()A.开启了“天人合一”的思想B.与当时政治生态的失序有关C.突出了“隆礼重法”的理念D.认为天命要重于先祖和君师5.(1.5分)“天下之治,始于里胥,终于天子”。
(里是最基层的组织,所设官吏称胥吏)。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地方官吏地位十分重要B.官僚体系强化中央集权C.里胥是由皇帝直接任命D.郡县制开始取代分封制6.(1.5分)有学者说,“秦朝这一制度构成了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
“这一制度”指()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C.御史制度D.中外朝制度7.(1.5分)某学者在谈到汉朝的地方管理制度时说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可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C.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D.君主专制政体正式形成
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重构秦国体制,提升了制度效率,实现了国与民的利益均衡,推动了国家的崛起;统一后,秦朝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秦始皇将秦制推广至全国,导致制度僵化、效率下降,最终二世而亡。秦亡的教训说明
B.人民群众投身“一五”工业化建设
C 工人阶级积极参与经济建设
D.公私合营激发工人的主人翁精神
16.20世纪80年代,文化因素成为男女青年择偶的重要标准,那时学历已具象为一个人前途、理想工作、事业、情调、趣味的标志。“特别是那些文学青年,他们在外表上往往是挺廓的白衬衣,蓝色的喇叭裤,以及总不离手的一卷书”。这反映出
A.制度建设需要与实际国情相结合B.中央集权制度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C.法家的治国思想与时代格格不入D.商鞅变法埋下了秦国灭亡的隐患
3.古代民间认为,科举考中的举人和进士非同凡人,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还有一种说法,说他们是佛,称考试的贡院叫选佛之场,登记的名册叫千佛名经。材料表明科举制( )
A.打破特权阶层对政权的垄断B.有利于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书作者将其命名为《凯歌行进的时期》的理解。(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中任选两个方面的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A 社会奢靡之风盛行B.江南商品经济繁荣
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D.官场腐败现象普遍
9.下面是清朝道光、咸丰年间西北边疆史地学部分研究成果,据表可知,这些成果的取得()
作者
成果
魏源
《西北边域考》
沈圭
《新疆私议》
李兆洛
《大清一统舆地全图》
官方修订
《钦定回疆则例》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25小题,总分50分)1.(2分)2019年1月10日,“201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其中湖北沙洋县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和陕西延安市芦山峁新石器时代遗址等六大项目入选。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能体现中华文明起源特征的是()A.领先世界B.独树一帜C.多元一体D.起源最早2.(2分)“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子女要经常回家看望父母”,这一消息引起社会的热议。
影响今天中国人这种观念行为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A.王位世袭制B.宗法制C.禅让制D.分封制3.(2分)荀子“兼采法家”,董仲舒“融合阴阳”,朱熹“吸纳佛道”。
三者共同体现了儒家思想的( )A.包容性B.保守性C.批判性D.继承性4.(2分)在古代,皇帝居处称“行在所”,服食之物称“御”,所用车马称“乘舆”,皇帝的父母、妻妾和儿女也有专门的称号。
这些称谓()A.意在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B.体现了皇权的神秘性C.使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血缘政治D.改变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趋势5.(2分)《汉书·食货志上》曰:“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在此背景下,西汉统治者( )A.颁布推恩令B.实行郡国并行制C.采取“与民休息”政策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6.(2分)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然袭来,曾提出“三年化疫”的古代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备受重视。
有关《黄帝内经》说法正确的是( )A.作者是“医圣”张仲景B.书中提到了麻醉药麻沸散C.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D.是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7.(2分)著名学者易中天在其《中华史卷十二:南朝,北朝》中指出:“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南北朝的历史意义,我认为那就是:原来有的没了,原来没的有了。
什么没了?五胡。
什么有了?南北。
”这说明( )A.国家分裂严重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B.民族交融是导致部分民族消失的主要原因C.汉民族对少数民族的单向融合导致五胡消失D.南北分野对中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8.(2分)有人说:“秦朝和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短暂却光芒四射。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0个选择题,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3分,共60分。
1.“传说,周幽王宠爱美女褒姒。
为博得她的欢心,幽王派人无故点燃起骊山的烽火,示警有敌人进犯。
各地诸侯纷纷带兵来到骊山,准备与敌人厮杀,保卫周王。
”材料中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A.皇帝制B.分封制C.中央集权制D.内阁制2. 古代中国某政治制度规定,凡遇军国大事,中书省秉承皇帝旨意草拟意见,送门下省审议,由尚书省执行。
该制度是A.三省制B.科举制C.行省制D.内阁制3.在香港回归时,英国王储查尔斯代表英国参加了香港政府权力交接仪式。
这说明A.英国王室仍然行使外交权力B.英国王室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C.英国王室可以替代内阁和首相D.英国王室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4.下表内容依据美国宪法部分条文整理。
授予联邦的权力禁止联邦行使的权力保留给州的权力1.征税权2.办理外交和缔结条约3.建立陆军海军 1.不得对从任何州输出的商品征税2.未得到州的同意,不得改变州疆界3.在商业上,不得给予任何一州优惠于他州的待遇 1.管理州内工商业2.制定和改变州法律3.保护健康和安全该表体现了美国实行A.君主立宪制B.责任内阁制C.中央集权制D.联邦制5.近代中国某不平等条约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该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6.太平天国运动后期颁布的一部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纲领文件是A.《天朝田亩制度》B.《钦定宪法大纲》C.《五口通商章程》D.《资政新篇》7. 清朝人丘逢甲在近代中国一次战争后写下这样的诗篇: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这场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8.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他感谢一场革命,就是因为从此可以不带辫子而自由自在。
(完整word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历史必修一期末水平测试题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 小题,每题 2 分,合计50 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切合题目要求的。
1. 唐代掌管起草和颁发政令以及审查政令的机构分别是()A.中书省和门下省 B.门下省和尚书省C.政事堂和门下省 D.中书省和尚书省2.一名日自己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允许其创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此刻()年年年年3.《明太祖实录》记录明初中央" 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相互颉顽(伯仲之间),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因此稳定。
" 这一作法的根本目的是()A.不设丞相,和缓君臣矛盾B.各机构同等,防止权益集中C.各部权限分明、效率提升D.增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4.以下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论,不正确的选项是()A.是人类历史上初次取胜的社会主义革命B.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场面C.是成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试试D.推进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5.古希腊城邦中最流行的政体是()A.贵族制和民主制 B .贵族制和老百姓制C.君主制和寡头制D.寡头制和僭主制6.20 世纪70 年月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主要原由()A.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崩溃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停提升C.美国的经济政治力量降落D. 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英国经过财产阶级革命确定了君主立宪主体,而美国却经过独立战争确定了共和政体,但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道路。
据此,请回答7、8 题:7.英国《权益法案》宣布的意义在于()A.使议会获得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益B.为限制王权供给了宪法保障C.宣布取销了封建制度D.宣布取销了君主制8.美国1787 年宪法表现的原则,不包含()A.中央集权原则 B. 分权限制原则C.民主原则D.民族同等原则9.“冷战”正式开始的标记是()A.铁幕演说发布B.杜鲁门主义提出 C .马歇尔计划提出D.北约成立10.1971 年 7 月 , 中美两国同时发布通告 , 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接见中国, 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一历史一. 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请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写在相应的括号中。
1. 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原因是()A. 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B. 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C. 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D. 民族矛盾取代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2.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 魏源B. 洪仁C. 林则徐D. 姚莹3.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 《瑷晖条约》B. 《南京条约》C. 《中俄北京条约》D. 《尼布楚条约》4. 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严重破坏中国司法主权的内容是()A. 割让香港岛B. 协定关税C. 片面最惠国待遇D. 领事裁判权5.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A. 英国B. 俄国C. 美国D. 法国6. 判断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A. 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B. 战争的目的和性质都相同C. 中国都战败D. 战争发动者是英国或以英国为主7. 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首次被洗劫并焚毁是在()A. 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8.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立即出兵北伐的主要目的是()A. 断绝清政府的财源B. 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C. 推翻清朝统治D. 摧毁清军的江北大营9.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 迫于形势,《资政新篇》未能实施B. 在军事策略上屡犯错误C. 中外反动派联合绞杀D.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10. 鸦片战争中萌发的新思想的核心是()A. 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路B. 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C. 了解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D. 启迪人们挣脱封建统治牢笼11. 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于()A. 外商的企业中B. 洋务派的军事工业中C. 洋务派的民用工业中D. 民族资产阶级的企业中12. 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A. 商品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B.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C. 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D. 早期维新派主张“与外人商战”13. 维新派与洋务派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主要不同之处是()A. 是否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B. 是否使用大机器生产C. 是否创办新式学堂D. 是否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14. 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是()A. 强学会的成立B. 《定国是诏》的颁布C. “公车上书”D. 创办《时务报》15. 戊戌政变后,新政中得以保留的内容是()A. 提倡官民上书言事B. 开办京师大学堂C. 设立农工商总局D. 废除八股取士16. 戊戌变法运动重要的历史功绩在于()A. 促进了思想启蒙B.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 挽救了民族危机D. 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障碍17. 下列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 反映了民族矛盾十分尖锐B. 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C. 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D. 易使群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18. 《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是()A.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C. 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D.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19.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是因为()A.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B.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C. 各地反清起义迅速掀起高潮D. 革命有了全国性的统一政党的领导20. 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其论战的焦点是()A. 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朝政府B. 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C. 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D. 要不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21. 下列对三民主义评价不正确的是()A. 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主张B. 表达了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C. 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利益上的要求D. 是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性质的革命纲领22. 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是()A. 萍浏醴起义B. 黄花岗起义C. 浙皖起义D. 镇南关起义23. 清王朝统治的结束,表明中国()A. 封建统治的结束B.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C. 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D. 君主立宪制度的破产24. 中华民国成立于()A. 1911年10月B. 1911年12月C. 1912年1月D. 1912年2月25. 引发“二次革命”的历史事件是()A. 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B. 袁世凯制造“宋教仁案”C. 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D. 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26. 1915年底,在云南组织护国军通电讨袁,并宣布云南独立的是()A. 孙中山B. 黄兴C. 蔡锷D. 梁启超27. “实业救国”的思潮出现于()A. 鸦片战争后B. 甲午中日战争后C. 戊戌变法后D. 辛亥革命后28.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说明()A. 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B. 北洋军阀的势力不够强大C. 护国军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D. 中国适合资产阶级民主制度29. 1912-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客观原因是()A. 民族资产阶级投资热情提高B. 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经济侵略C. 政府对民间办实业的奖励D. 世界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增加30.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B. 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C.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D. 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31. 下列对新文化运动前期指导思想的表述,完整的是()A. 达尔文进化论B. 自由平等思想C. 民主和科学思想D. 马克思主义32. 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并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的是()A. 陈独秀B. 李大钊C. 鲁迅D. 胡适33. 在中国,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A. 陈独秀B. 李大钊C. 蔡元培D. 胡适34.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 日本出兵山东,侵占我国领土B. 北洋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C.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D. 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35. 五四运动促使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这个阶段的主流是()A. 宣传民主与科学B. 开展文学革命C. 彻底批判旧道德D. 传播马克思主义36.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A. 领导阶级不同B. 指导思想不同C. 所处时代不同D. 革命前途不同37. 中共“一大”确定党成立以后的中心工作是()A. 开展武装斗争,推翻军阀统治B. 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C. 宣传马克思主义,唤醒中国民众D. 建立统一战线,壮大革命力量38. 中共三大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最大缺陷是()A. 没有提出建立独立的革命武装B. 没有提出建立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C. 在国共合作的形式上意见不统一D. 对统一战线的前途缺少考虑39.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时,中共认为“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的民主派”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A. 国民党代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B. 国民党建立了根据地和军队C. 国民党领袖孙中山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D. 孙中山领导国民党进行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建斗争40. 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的最大特点是()A. 反对民族压迫B. 反对封建统治C. 反对帝国主义D. 反对满洲贵族41. 新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主要是因为()A. 它和中共的纲领完全一致B. 它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C. 它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若干原则基本一致D. 它是在中共帮助下制定的42. 实现国共合作,改组后的国民党包括()(1)工人阶级(2)农民阶级(3)城市小资产阶级(4)民族资产阶级(5)大地主大资产阶级A. (1)(2)(3)(4)(5)B. (1)(2)(3)(4)C. (1)(3)(4)(5)D. (3)(4)(5)43. 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A. 中共三大的召开B. 孙中山同意改组国民党C.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D. 广东国民政府的成立44. 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不包括()A. 吴佩孚B. 孙传芳C. 段祺瑞D. 张作霖45. 北伐战争中,中国人民经过斗争收回的英租界是在()A. 南京、汉口B. 汉口、九江C. 九江、天津D. 九江、南京46. 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1)中国共产党成立(2)戊戌变法(3)五四运动(4)辛亥革命A. (1)(2)(3)(4)B. (2)(4)(3)(1)C. (3)(2)(1)(4)D. (2)(1)(3)(4)47. 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突出地表现为()A.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B. 中国人民与北洋军阀的矛盾C. 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的矛盾D. 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48. 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标志是()A. 中山舰事件的发生B.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C. 整理党务案的发生D.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49. 大革命失败给中国共产党留下的最深刻的教训是()A. 必须建立并巩固统一战线B. 不能相信资产阶级C. 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和革命武装D. 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50. 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
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A.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B. 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C. 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D. 工农运动转入低潮二. 材料解析题(第1、2小题各8分,第3小题7分,共23分)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引自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材料三由于鸦片价格高,中国吸食鸦片的人数不断增加,中国……大量白银开始流向国外。
道光七年至十年(1827—1830年)平均每年白银流出358万两;道光十二年至十四年(1831—1834年)平均每年白银流出548.2万两。
据统计,从嘉庆五年至光绪二十一年(1800—1895年)的95年中,流出的白银达22亿两。
引自《从百年屈辱到民族复兴》请回答(1)分析材料一,说明从1799年到1839年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此时中国和英国的社会状况如何?(2分)(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你认为19世纪初期,在中英正当的贸易中两国各处于什么状况?(2分)鸦片走私在中英贸易中起了什么作用?(1分)(3)从以上三则材料中,你获得了什么认识?(2分)2. 阅读下列材料:“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
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