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陈涉世家第二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陈涉世家》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第21课《陈涉世家》第二课时二、新课讲授:(一)、学生疏通文意,理解大意。
(二)、分析课文内容:1、农民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在段中画出句子。
明确: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苛重的兵役和残酷的刑法,“发阁左適戍渔阳九百人”,一次征发就有900人,可见摇役之重;“失期,法皆斩”说明秦朝法律的苛酷,从而表明起义是被逼的。
2、陈胜、吴广谋划起义的主要策略是什么?明确:先提贤君公子扶苏可以利用,以宗法观念掀起人民反抗秦二世的情绪,并争取人民的支持,分化统治者内部力量;再提深受楚国人民爱戴的名将项燕,以其名义发动起义,具有号召力,又可燃起人民对秦灭楚的复仇火焰。
两个策略,反映陈胜对时局的关注和精到的智识。
3、陈胜、吴广为谋划起义作了舆论准备,是怎样的?有何作用?明确:陈胜、吴广用“鱼腹藏书”和“篝火狐鸣”制造陈胜要做王的舆论,主要作用是“减众”。
4、本段中对人物的刻画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明确:刻画人物以对话为主,运用语言、动作、外貌描写刻画了陈胜、吴广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干。
课堂小结:第2自然段作者交代了起义地点、有利条件等起义背景,又进一步描写陈胜。
吴广谋划起义的过程,最后达到了“威众”的目的,显示了陈胜、吴广的智慧,也反映了我国农民起义发动时期的特点。
三、熟读背诵。
【作业布置】:熟读背诵第二段第三课时一、导入新课:陈胜吴广大泽乡率九百戍卒起义,这支农民起义军的命运会如何发展呢?要知道他们即将面对的是一支虎狼之师。
秦灭六国靠的就是这支战无不胜的大军。
自商鞅变法以来,强大的秦军通过一次次战争消耗东方列强的军事力量。
在130年的时间里,秦军歼灭六国军队160多万。
到公元前230年的时候,再也没有对手能够与秦军抗衡,秦王嬴政就此发动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
十年统一战争期间,六国军队的伤亡总数超过了200万。
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
公元前221年,最后的齐国不战而降,秦军挺进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临淄。
至此,战国时代结束,秦帝国诞生了。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21课《陈涉世家》【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经过及其历史必然性。
3、通过对话分析人物的形象,学习本文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学习重点】熟读并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分析人物的形象,学习写作技巧。
【学习难点】了解这场起义爆发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认识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课时安排】两课时【学习过程】【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夏阳人,史学家、文学家。
从小受父亲司马谈的影响,10岁诵读古文经书, 20岁开始游历大江南北,访问了许多遗老,考察了历史遗迹,了解了许多历史人物的遗事、轶闻以及地方风俗和经济生活。
司马谈逝世后他继承父职做了太史令,这是他写作《史记》的起点和重要条件。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触怒了武帝,被捕入狱,受腐刑。
但他忍辱含垢,发愤著书,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在五十三岁时终于完成《史记》这一部巨著。
2、作品背景:《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迹)、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十表(记大事年月)、三十世家(记世袭封国的诸侯和辅汉功臣事迹的传记) 七十列传(记重要历史人物的言行事功)五个部分,共五十二万字。
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历史,比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社会面貌,对后世史学研究有深远影响。
《史记》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人民性。
它对封建统治阶级的黑暗腐朽方面,作了大胆、深刻的揭露。
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时代背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
他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实行严酷的刑罚;同时还大量征发农民修长城,造阿房宫,建骊山墓。
沉重的徭役、繁重的赋税、残酷的刑罚使农民苦不堪言。
秦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统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到公元前 209 年,终于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 陈涉世家(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陕西省石泉县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 陈涉世家(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陕西省石泉县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 陈涉世家(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陕西省石泉县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 陈涉世家(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陈涉世家。
九年级语文上册《陈涉世家》(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涉水时(年轻)亦死(逃亡)令吴广(暗地)中停停语(处处)(将军身披坚执锐(自己、亲自)
要求:为每组配上一句现代汉语,每句中要用上加点词,然后在句后括号内,注明现代汉语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思。
[说明]指导学生利用现代汉语词典,了解古今的词义有何不同。教师不必细讲,学生能按要求做了,就达到了目的。
五、布置作业
在本上翻译第三段。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l)发间左?戍渔阳900人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词中
(4)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绚蕲以东
[说明]句中的停顿,参看《教师指导用书》。
第2题。读下边三组句中A、B两句,注意读出语气(略去句后的标点)。
A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B.等死,死国可乎
A嗟乎,燕雀安知鸿韵之志哉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涉世家》教案(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年级学科
九年级
教学课时
共3课时第2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基本内容。会背诵课文
二、记住词古今的不同意义。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及词语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检查作业,复习课文。
教师出示卡片,或利用投影(小黑板)出示练习一第1题所列的语句,请学生读出句中停顿,并说说句意。
(4)是起义的第一步;接着用。作为动员群众起义的口号。
(并杀两尉;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
集体讨论填室内容。
[说明]能将上面每个空填准,对课文内容就有了基本理解,教师不需要在这方面作过多讲解。集体讨论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再读“阅读指导”,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九年级语文上册 6.21《陈涉世家》教案(2)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复备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也让同学们课后进行了通释课文,现我们就请一位同学来复述一下课文。
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本文,体会一下起义当时的情境。
二、新授
(一)学习第一段
1、学生齐读第一段
2、第一段主要写什么?(要求用一句话作答)
3、本段字词句理解
(二)学习第二段
1、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齐读第二段。
这段主要写陈胜年轻时给人做佣工之时,胸中已怀有大志(“鸿鹄之志”)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陈涉的?
是以某某、籍贯、身世、志向等几个方面来介绍陈胜的。为什么先写这段?
时间:秦二世元年七月地点:大泽乡
发起者:陈胜、吴广,参加者及人数:“闾左適戍渔阳”的九百人
“天下苦秦久矣”,
①将写有“陈胜王”的布条置鱼腹中,戍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②吴广在驻地旁的丛词中,狐呜呼口:“大楚兴,陈胜王。”
陈涉世家
课题
陈涉世家
本学期总
第 课时
本单元第 课时
日期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陈涉起义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了解《史记》与司马迁。
2、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通过诵读、句读,学习第一、二段,明确起义的原因及谋划。
2、让学生树立远某某想,立志为国家多作贡献。
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请找出起义的时间、地点、发起者、参加者及其人数。
3、起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4、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什么?
(三)学习第三段
1、学生齐读第三段。
2、第三段写什么内容?(要求用一两句话作答)
这段是记述陈胜起义的起事经过以及陈胜起义迅猛发展的概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陈涉世家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陈涉世家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分组表演课本剧;赏读课文,品味文中的语言描写,学习本文以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创设情境,激情表达,体现个性;延伸拓展,比较阅读。
[教学步骤]一、演读课文,形象再现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带,学生循声跟读,为演出创设氛围。
2.分分组表演课本剧。
3.师生评议。
二、赏读课文。
品味文章的艺术美教师提示:鲁迅先生盛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文塑造人物形象丰满生动,你认为本文在写入方面有哪些独到之处?学生思考,并自由发言。
生1:本文在刻画陈涉时,善于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我最欣赏陈涉四句话。
“苟富贵,无相忘”表明陈涉有改变现状、摆脱贫困的欲望,有有福同享的思想,说文,陈涉不同寻常;“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明陈涉怀有远大的志向、非凡的抱负;“今亡亦死,三十六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充分体现了陈涉有清醒的头脑、宽广的胸襟,他毅然选择救国救民,举行起义,表现一代农民领袖朴素的爱国情怀和置生死于不顾而为天下的可贵品质;“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句话道出了千百万贫苦人民的心声,彻底否定了统治阶级欺骗劳动人民的所谓天生贵种、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谣言,砸碎了禁锢劳动人民头脑的封建精神枷锁,激励天下人立下雄心壮志,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体现了陈涉勇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
生2: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有很多,对话描写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刻画人物的写法。
综观全文,陈涉参与的对话共有三次。
第一次陈涉与其他佣耕者的对话,表现了陈涉的远大志向和对封建统治的反抗精神;第二次陈涉与吴广的对话,无论是审时度势,还是确定策略、制造舆论都是通过对话表达出来的,表现了他组织起义的谋略、才智;第三次陈涉与戍卒的对话,表现了一个敢于斗争,充满英雄气概的起义领袖形象。
可见,本文就是通过对话描写刻画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的,这一点不容置疑。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第21课《陈涉世家》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陈涉世家》教案一、学习目标:能力目标1、学习并积累文言文知识,增强文言语感。
2、了解并学习《史记》写法上的一些特点。
3、体会小说与史传的异同,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情感目标感受陈胜、吴广等起义英雄的人格魅力。
二、重点、难点:积累文言知识,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丹书帛羽藏鱼腹,丛祠幽火出狐喉。
大泽揭竿反暴秦,缘何司马只列侯。
”这首诗叫做《赞陈涉》,表达了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赞扬。
今天我们要学的《陈涉世家》就是讲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故事。
这篇文章是《史记》中的名篇。
按《史记》的体例,只有对全国政局有深远影响的人的传记才可以称为“世家”,司马迁将陈涉列入“世家”,是对这位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的充分肯定。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吧。
(二)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1、司马迁,我国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他从20岁起游历全国各地,考查史迹,采集史料,搜集历史传闻轶事,为后来编写《史记》做了重要的准备工作。
公元前108年,他继任父亲太史令的官职。
3年后(24岁)开始编写《史记》。
公元前99年因上书替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被捕入狱,并处以“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并发愤著书。
约在公元前91年,完成了伟大的历史巨著《史记》。
《史记》共130篇,叙述了从黄帝开始到汉武帝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6500字。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一部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著作。
《史记》一书不但文字缜密,记事详细,而且语言形象、生动,人物性格鲜明突出,对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鲁迅曾评价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按《史记》体例,“世家”是王侯传记。
司马迁把陈涉列入“世家”,说明他对陈涉的肯定态度。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陈涉世家》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
二、新授
(一)学习第一段
1、学生齐读第一段
2、第一段主要写什么?(要求用一句话作答)
这段主要写陈胜年轻时给人做佣工之时,胸中已怀有大志(“鸿鹄之志”)。
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陈涉的?
是以某某、籍贯、身世、志向等几个方面来介绍陈胜的。
为什么先写这段?
先写这段主要是表明陈胜后来发动起义并非偶然,早有其思想根基。
三、本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知道了起义的原因,谋划,下一节课我们将真正领略起义的场面,请同学们先预习一下。
此题要先讨论,并由优生回答。
此题实在上节课已说,此处为巩固而已,差生回答。
本课的注释较详,只是需要给学生指出和勾出而已。
小结中有布置。
布置作业
优生作业
中等生作业
差生作业
+练习一
练习二
板书设计
正板书
副板书
明确学习目的。
这些问题让学生稍作讨论即可回答。
此两题估计要提示。
此部分由学生先讨论。
要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师生互动
表判断。“吾闻二世少子也。”②表诘问。“何富贵也?”乃 ①于是,就。“陈胜吴广乃谋曰。”②是。“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固 ①本来。“固以怪之矣。”②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而 ①表前后两部分是转折关系。“而戍死者固十六七”。②表前后是承接关系。“夺而杀尉。”③表前后是方式与目的关系。“为坛而盟”。④表前后部分在时间上有先有后。“收而攻蕲”。
有条件可以是听录音,也可是教师X读
文言文的字词自是重点和难点,故分开教学,化整为零。
可根据历史进行一些故事讲述,保持学生的兴趣。
九年级语文《陈涉世家》第二课时 教案
初三语文学科教案授课时间年月日课题(教学内容):《陈涉世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字词。
2、锻炼口述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探讨,理解选材详略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继续感受陈涉身上散发出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手写):教学难点(手写):教学方法:朗读、小组合作探讨课前准备:课件材料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结合检查作业)提问:检查作业情况,明确。
在此基础上口头讲述。
二、新课内容1.讲述训练:指名一人以《大泽乡》为题讲“陈涉起义”的故事。
要求:明条理,有重点,合史实,不夸饰,事件发展过程层次分明。
讲后,学生评论,教师总结。
评论标准:过程有序,事实明白,口齿清楚,语言通畅,能把起义的准备、行动作为重点,其他只作略讲。
2朗读训练:分散读全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注意第二段和第三段前半(“吴广亲爱人”至“收而攻蕲”),用语调、语气、语速,吸引听者。
3.小结(讲述与提问结合):(1)写法上;剪裁得当。
详写起义前的商议和舆论准备,起义的具体经过。
其他如佣耕、徇地、战谯门、刑秦吏等等则略写。
这样写,表现出作者的史才,善于剪裁史料,突出了起义的主要内容。
(2)描写生动:文中详写的是人物的心理、说话、动作;其他略写的,只作一般叙述。
这样写,表现出作者善于突出重点,写得生动,有文学才能。
(3)条理分明:“燕雀安知鸿鸽之志哉”一句人物自己表明内心的话,贯串全篇。
起义前,失期,是导火线。
谋划时,从“苦秦”而确定大计,是善于分析形势。
准备时,青火狐鸣和帛书,是善于制造舆论。
起义时,吴广先“忿恙尉”而后陈胜佐其杀尉,立即召令众人听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写出了善于把握时机和胸中之志。
先杀尉而后发号召,行事易成(若先号召,尉未杀则效果不同),可见善于谋划,设计周密。
以下写乘时而作,及时自立为王,便很自然。
总之,这样写,显示了传主的“鸿鸽之志”,同时,也见出条理。
前人评论说司马迁善序事理,称赞他做到“其文直,其事核”,实属至当。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陈涉世家》(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十一课陈涉世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领会课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揭示学习内容,快速进入课堂。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陈涉世家》这篇课文。
大家都知道,陈胜领导的大泽乡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陈涉世家》中记载了这个历史事件,对这次起义的原因、经过以及起义大军的征战历程作了真实而生动、具体而完整的记述。
学习这篇文章,我们会对陈胜起义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有个具体的了解、认识。
课堂实录一、温故而知新,学生自己通译全文。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一课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感知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各比喻什么?2.什么直接原因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其根本原因是什么?3.对当时的政治形势,陈涉做出了怎样的分析和估计?4.陈胜为起义做了怎样的舆论准备?又是如何发动起义的?5.用文中的词语概括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明确答案:1.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2.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3.“天下苦秦久矣”是起义可以利用的有利政治条件,说明秦王朝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凭借百姓对公子扶苏的拥戴和楚国人民对秦王朝的痛恨,假借扶苏、项燕的名义,“为天下唱”,可以顺应民心,义旗一举,“宜多应者”。
4.首先用问卜、念鬼、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等办法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然后陈胜、吴广抓住时机,采用激将法来激发群众的反抗情绪,“并杀两尉”,扫除了起义的障碍;接着陈、吴二人号召徒属,进行宣传,指出大家的处境,分析了利害关系,又指明了斗争的方向;紧接着明确了起义军的名义、标志、称号及组织领导,使起义工作从思想到组织上落实,最后起义军在陈胜、吴广领导下胜利进军,并迅速壮大,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已成燎原之势。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21《陈涉世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陈涉世家》一、复习字词,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走近文本,整体感知导学:按时间顺序,理清主要内容课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按照起义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
第一段介绍陈涉,写他年轻时期的抱负,以“鸿鹄之志”引出下文,为“举大计”设伏;第二段写起义的原因及筹划经过,从“死国”“死即举大名”的意念到起义策略口号的提出,再到“大楚兴、陈胜王”这一谶语的制作,都可以看出他胸中大有丘壑;第三段起义的过程及初步胜利,起义军入陈,陈胜被立为王,正是“鸿鹄之志”的实现。
如此前后照应,使全篇结构显得极其严谨,无懈可击。
三、研读文本第一段:提问理解1. 文章为何一开始就列出陈胜、吴广?突出陈胜是本文中心人物,同时也暗示吴广在起义中的特殊地位,这样开头,下文据此展开,写陈、吴二人合谋举事,并对吴广在谋划起义和建立张楚政权中的作用作了详细的描述。
2.本段文字体现出少年陈胜怎样的个性?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本段文字展示了陈胜少年时的志向。
“苟富贵,无相忘”表明其不甘贫穷,要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展现其远大理想。
这是为以后的领导起义作伏笔的。
作者选择了“陈涉少时”“与人佣耕”的典型事例,通过“辍耕之垄上”的细节,运用人物对话,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揭示出陈涉年少时的个性。
第二段:分析理解1.起义的导火线:失期,法皆斩。
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2.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①秦二世杀太子扶苏,引起人民对秦王朝的更大不满②楚人怀念楚将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3.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鱼腹藏书”、“篝火狐鸣”这样做的作用是:威服众人动员群众起义的口号是: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4.从陈胜对当时形势的分析和所提策略口号,以及为起义作的舆论准备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品质?陈胜认为当时的形势有利于发动起义,他抓住了秦王朝所面临的严重政治危机和楚国人民的反抗要求这两个问题作了精辟的分析,并且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这一策略口号,表现了他超人的才略胆识。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21《陈涉世家》(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陈涉世家教学内容陈涉世家备课时间总课时数总第2课时备注教学设计与过程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文言词汇:(1)实词总结:为:①作,当。
“若为佣耕”;②担任。
“为屯长”;③是。
“号为张楚”;④作为。
“为天下唱”;⑤制,建造。
“为坛而盟”。
行:①(háng)行列。
“皆次当行”;②做,进行。
“乃行卜”;③行进,行军。
“行收兵”。
次:①编列。
“皆次当行”;②停留,驻扎。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当:①值,承担。
“皆次当行”;②应该。
“不当立”;③在,正当。
“当此时”。
举:①起事,发动。
“举大计”;②立。
“死即举大名耳”。
(2)虚词总结:之:①往。
“辍耕之垄上”;②助词。
“怅恨久之”;③的。
“鸿鹄之志”;④代词。
“二世杀之。
”(代人)“然足下卜之鬼乎!”(代事)“皆下之”。
(代地方)以:①因为。
“扶苏以数谏故”;②认为。
“或以为死”;③把。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④用。
“以激怒其众”;⑤表界限。
“徇蕲以东”;⑥已经。
“固以怪之矣”。
也:①表判断。
“吾闻二世少子也”;②表诘问。
“何富贵也?”乃:①于是,就。
“陈胜吴广乃谋曰”;②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固:①本来。
“固以怪之矣”;②必定。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而:①表前后两部分是转折关系。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②表前后是承接关系。
“夺而杀尉”;③表前后是方式与目的关系;“为坛而盟”;④表前后部分在时间上有先有后。
“收而攻蕲”。
2.引入新课。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一)文本探究在上一节课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解决下列问题: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教学反思与改进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结构,并归纳段意。
【交流点拨】第一段:叙述陈涉年轻时的佣耕生活,表现了他素怀大志,有反抗精神。
第二段:写起义的筹划过程,表现了陈胜、吴广的斗争决心和政治远见。
第三段:写陈胜、吴广发动起义,胜利进军及建立政权的经过,昭示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和历史意义。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第六单元 第21课 陈涉世家(司马迁)
点拨:
舆论准备包括:
(1)丹书“陈胜王”于帛,置人所罾鱼腹中。固以怪之矣。
(2)吴广夜之次所旁丛祠中,用篝火装做“鬼火”,学狐狸的叫声大叫“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小结:通过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原因,可以看出他们具有反抗精神,洞察时局的能力。从陈胜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过程可以看出他聪明机智。
理解文章的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
有难度,需要小组合作探究。
培养提取信息、概括内容的能力。
体会陈胜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理解关键语句的作用。
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培养学生探究人物形象的能力。
指导学生结合资料更全面地理解人物形象,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
课堂练习
链接中考——2017年柳州市中考题
点拨:A(只是借扶苏、项燕的名义起义,“为天下唱”,并非怀念、报仇)
4、把“文言文阅读”【甲】【乙】两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王者何贵?
点拨:
(1)现在逃亡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而死可以吗答赛。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
A.君人者,以百姓为天。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点拨:C(句中的“以”是介词,解释为“因为”。A.介词,把;B.介词,凭借;D.顺接连词,不译;C.因为,连词)
3、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陈胜是怎样的身份?
点拨:陈胜是“佣耕”之民,地位低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涉世家》
年级九年级科目语文任课教师授课时间
课题21、《陈涉世家》授课类型新授
课标依据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一、教材分析《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陈涉世家》是《史记》中的节选,属人物传记。
文章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成功塑造了中国首次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的英雄形象,运用语言、行动描写,在具体事件细节中,比较客观真实展示了历史风云人物的远见卓识和勇敢机智等组织才能和指挥才能。
足见司马迁的写作才能,很值得学生学习吸收。
二、学情分析
本届学生古文基础一般,记忆力也不太好,所以,初一初二学过的古文知识不再复习的话就会忘记。
时值初三,需要教师在教新课的过程中,随机复习旧知识,使之融会贯通,温故而知新。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1、了解陈涉起义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
结合历史背景简介,诵读全文,疏通文意,积累
文言词语及其意思。
2、把握情节的叙事脉络,了解人物内在品格,体味《史记》的写作特点。
3、理解使动、意动、为动用法。
过程与
方法
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问题导学法和疑难点拨法,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学为主,教为学服务。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了解尖锐的社会矛盾是农民起义的导火线,学习欣赏陈胜高远的人生志向、卓越的聪明才智,理解合作精神是实现大计的重要保证
四、教学重点难
点
教学重
点
通过疏通文意,全面了解中国首次农民起义的规模、原因、过程,了解陈胜吴广的理想与才干,积累常用实词与虚词,了解史记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
点
掌握复杂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语言现象,做到举一反三;文史结合,逐渐领悟总结学习古文的基本规律。
五、教法学法阅读法,翻译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设
计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回讲到,九百谪戍之徒,因雨误期,按秦律当斩。
此时到了性命攸关之际,
正是英雄人物涌出之时。
正是这一场大雨,引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场轰轰烈烈的农
民起义——大泽乡暴动。
二、新课讲授:
(一)、学生疏通文意,理解大意
1、掌握下列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者……也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苟.
富贵
若.为佣耕太息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哉
闾左
..谪戍
..屯.大泽乡皆次.当行会.度.已失期
..法.皆
斩举.大计等.死,死.国天下苦.秦久矣以数
..谏故.上.使外将.兵
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
..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指意
..念.鬼威众
..乃丹书
..
帛曰“陈胜王.”,罾.,固以怪
...之矣间.令之次
..所旁丛祠中
狐鸣
..旦日
..往往
..语指目
..素.广故.数言欲亡.,忿恚
..笞.
尉剑挺.佐.之并.杀徒属
..第借令
...毋斩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受命
..
从.民欲.袒右
..为坛而盟.蕲下.将.兵徇.蕲以东比.至陈与皆来
1、讲述必要的文学
常识是对历史、文
化的传承、学好课
文的前提。
2、字词的检测是疏
通文章的必要途
径。
会计
..事将军身被坚执锐
.....社稷
..刑.其长吏
苟富贵,无相忘。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天下苦秦久矣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将军身被坚执锐借第令勿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二)、分析课文内容:
1、农民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在段中画出句子。
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苛重的兵役和残酷的刑法,“发阁左適戍渔阳九百人”,一次征发就有900人,可见摇役之重;“失期,法皆斩”说明秦朝法律的苛酷,从而表明起义是被逼的。
2、陈胜、吴广谋划起义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先提贤君公子扶苏可以利用,以宗法观念掀起人民反抗秦二世的情绪,并争取人民的支持,分化统治者内部力量;再提深受楚国人民爱戴的名将项燕,以其名义发动起义,具有号召力,又可燃起人民对秦灭楚的复仇火焰。
两个策略,反映陈胜对时局的关注和精到的智识。
3、陈胜、吴广为谋划起义作了舆论准备,是怎样的?有何作用?
陈胜、吴广用“鱼腹藏书”和“篝火狐鸣”制造陈胜要做王的舆论,主要作用是“减众”。
4、本段中对人物的刻画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
刻画人物以对话为主,运用语言、动作、外貌描写刻画了陈胜、吴广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干。
课堂小结:第2自然段作者交代了起义地点、有利条件等起义背景,又进一步描写陈胜。
吴广谋划起义的过程,最后达到了“威众”的目的,显示了陈胜、吴广的智慧,也反映了我国农民起义发动时期的特点。
三、熟读背诵。
【作业布置】:熟读背诵第二段3、学习方法的讲解可起到授人以渔之效果
4、分析文章对于理解内容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