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论文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议论文论据人物故事之张爱玲

高中语文议论文论据人物故事之张爱玲

香港的亦舒是很厌恶胡兰成的,认为他很下作。因为:所谓丈 夫,是照顾爱护抚养妻子的人,愿意牺牲为妻子家庭共过一辈子的人, 自问做不到这些,最好少自称是人家的丈夫。 亦舒还认为:张爱玲文 章写得再好,心地再宽清磊落,她的幸福也决不是中国或全世界女人 传统的幸福。胡兰成与张爱玲在一起的时间前后只两三年,两三年里 胡兰成虽逃难到武汉又到杭州,身边却不曾少过别的女人,胡兰成三 十年后以张爱玲作标榜,写《今生今世》,口口声声“爱玲,爱玲”, 却在做夫妻的时候,招蜂引蝶处处留情,做妻子的有什么传统的幸福 可言?为人丈夫的又有什么可称道的? 1956年2月,36岁的张爱玲在美国认识65岁的美国剧作家赖雅, 半年后结婚,5年后,赖雅中风,张爱玲当时在台湾,回美国后,张 爱玲的生活几经困顿,以笔和英文养活自己,倾尽全力照顾赖雅, 1967年4月,张爱玲带着病重的丈夫悄悄去剑桥,没有向任何人告别, 10月,赖雅去世,结婚十一年中,赖雅病了6年,张爱玲从47岁独居, 直到1995年死于洛杉矶。 每个关注她的人,都会把她这两段爱情品评一番,滚滚红尘中 至今仍有隐约的耳语跟随她们的传说,她喜欢《诗经》里那古老的句 子:“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皆老”,认为它“是一 首悲哀的诗,然而它的人生态度又是何等的肯定”,这里其实有张爱 玲爱的意志,她真的这样去爱了胡兰成与赖雅,既有现代女子的浪漫 自主,更有古代女子的深情专注,率性而爱,情比金坚。 作文
1952移居香港 1955离港赴美,并拜访胡适
1956结识剧作家赖雅,同年八月,在纽约与赖雅结婚 1967赖雅去世 1995九月逝於洛杉矶公寓,享年七十四岁 著名作品
《色· 戒》写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才发表。 构思到发表历经25年 据材料印证,张爱玲写作《色· 戒》耗费了整整 25年。1978年4月11日,张爱玲的小说《色· 戒》在 《中国时报》的人间副刊发表。后来张爱是在1953 年开始构思的。1983年,皇冠版《惘然记》推出,张 爱玲又在序中谈到《色· 戒》、《相见欢》和《浮花浪 蕊》:“这三个小故事都曾经使我震动,因而甘心一 遍遍改写这么些年,甚至只想到最初获得材料的惊喜, 与改写的历程,一点都不觉得这其间三十年的时间过 去了。”

倾城之恋-张爱玲 论文

倾城之恋-张爱玲 论文

《倾城之恋》中的环境描写摘要:张爱玲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其小说创作充满了女性特有的细腻和美感,文本论述语言也极具特色,同时又散发着浓重的悲凉气息,作为张爱玲为数不多的以喜剧结尾的作品《倾城之恋》,张爱玲在其中的环境描写上也颇具特色,运用了多种多样的描述手法,本文将从其多样的色彩化语言符号,独具特色的意象化描写手法和通过对人物心理刻画来表现环境三个方面去论述,展现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对通过环境描写来塑造人物,揭示人物的性格、心理、命运。

关键字环境描写色彩语言意象心理张爱玲语本《汉书·外戚传》:“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据此,女有美色,倾城也倾国。

张爱玲以“倾城之恋”作为小说的题目,让人第一眼看到的时候总以为这是一个美满的恋爱传奇,而故事读完,它确实是一个传奇,只是这份传奇染上了无法晕开的苍凉的意韵。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在1943年9月创造的一部小说。

而在去年,除了《香屑:第一炉香》外,她还完成了《茉莉香片》、《封锁》和《心经》等经典名篇;之后的一年内,她又写出了代表性的《金锁记》、《红玫瑰和白玫瑰》等。

所以我个人认为,《倾城之恋》应该是张爱玲自己创作高峰期的一个成熟的作品,并且在张爱玲的小说中“香港”和“上海”这两座城市最常见,而《倾城之恋》中的男女主角更是徘徊在这两座城市之间演绎人生的悲欢离合。

一般来说,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对于典型人物的塑造和时代特征的反应有着重大的作用,张爱玲作为现代著名女作家在小说创作能够准确的把握人物生活时代的环境特征,为人物塑造创造典型的环境氛围。

本文将着重分析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的环境描写,展现张爱玲在小说创作中对于环境氛围把握的独特语言。

(一)艳丽的色彩语言符号张爱玲在小说中大量的运用了色彩语言符号。

色彩语言符号是指语言中表示颜色的那些词汇,比如说“红”“绿”“蓝”“黄”等等。

当然这些词汇不是单纯的颜料中的颜色,它们是语言的符号,是作家依据以自己对于色彩的理解,用特定的色彩语言符号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形成一种朦胧、微妙的情感。

张爱玲 毕业论文

张爱玲 毕业论文

张爱玲毕业论文张爱玲毕业论文张爱玲,这个名字对于文学界来说并不陌生。

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情感的敏锐洞察力而闻名。

然而,对于张爱玲的研究还有很多空白,特别是她的毕业论文。

本文将尝试探讨张爱玲的毕业论文的可能主题和内容。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张爱玲的背景和教育经历。

张爱玲生于1920年,是中国文学家张幼仪的女儿。

她在上海长大,并在上海交通大学修读英语专业。

在这个时期,她开始接触到西方文学,特别是英美文学的作品。

这些经历对她的写作风格和主题选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张爱玲的毕业论文可能会关注哪些主题呢?一个可能的主题是“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与挣扎”。

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经常探讨女性的内心世界和社会地位。

她对于女性在家庭和婚姻中的困境以及她们在社会中的努力和挣扎有着深入的洞察力。

她的毕业论文可能会通过对女性主义理论的研究,结合她在上海社会中的观察和亲身经历,探讨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和问题。

另一个可能的主题是“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张爱玲在她的作品中展现了对现代主义文学的独特理解和运用。

她的写作风格充满了现代主义的元素,如流畅的叙述,内心独白和非线性的时间结构。

她的毕业论文可能会通过对现代主义文学理论的研究,探讨现代主义在中国文学中的传播和影响,以及张爱玲如何将其融入自己的创作中。

此外,张爱玲的毕业论文还可能涉及到她对于西方文学的研究和翻译。

在她的早期职业生涯中,张爱玲曾担任翻译工作,翻译了许多西方文学经典作品。

她对于西方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经验可能会成为她毕业论文的一部分。

她可能会通过对西方文学的研究,探讨西方文学对于中国文学的影响以及翻译的挑战和技巧。

综上所述,张爱玲的毕业论文可能会涉及到女性角色与挣扎、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以及对西方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等主题。

这些主题都与她的创作和个人经历密切相关,也是她后来作品的重要线索。

虽然我们无法得知她的毕业论文的具体内容,但通过对她的背景和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对她的研究方向有一定的了解。

张爱玲论文 文学综述

张爱玲论文  文学综述

文献综述---解析“张爱玲热”成因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她成名在一个特殊的环境里。

正如柯灵先生所说,我板着指头算来算去,偌大的文坛,哪个文坛都安放不下她,上海沦陷,才给她机会。

【1】对张爱玲其人其作品的研究有很多,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上,“张爱玲热”现象出现了两次,20世纪40年代的在上海产生了一次,20 世纪90年代在中国大陆又出现了第二次。

对“张爱玲热”现象产生的原因研究观点很多,对“张爱玲热”现象文学界的态度也是褒贬不一的。

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许多学者认为都文学史的的重写是“张爱玲热”的重要原因。

可以说,张爱玲的消失是文学史抒写过程中的弊端造成的现象,而对张爱玲的再评价则是重写文学史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重写文学史思潮促使人们重新发现了张爱玲,引起了专业阅读和研究的热潮,这是构成张爱玲热的重要部分。

【2】重写文学史的的思潮在20世纪80年代掀起,人们在打破僵化的思维模式的推动下,文学史给一些被遗忘,评价有失偏颇的作家以新的定位,而张爱玲就是这场文学思潮中受益的作家,她的地位在此受到了空前的提升。

20世纪60年代,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以专章讨论张爱玲,并把她放在与鲁迅并列的地位,使得她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1984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一次把张爱玲写入了大陆文学史。

大部分学者认为通俗文学思潮是张爱玲的作品受到热捧的重要原因。

张爱玲的作品以雅俗共赏著称,虽不能简单归于通俗文学之列,但她创作的通俗性品格在新时期通俗文学思潮的洗礼之下显示出特有的魅力。

【2】她作品中的“俗人俗事”,带着现代风韵的小资情调,在俗文学中堪称经典。

20世纪80年代初,文学的多元化、多功能性得到尊重,通俗文学回归文学大家庭,重新焕发出生机,并形成强大的通俗文学思潮。

【2】从她的创作中,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与世俗的上海如此匹配的世俗的张爱玲,她对凡俗的日常生活细节,怀着一股热切的喜爱。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毕业论文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毕业论文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毕业论文【标题】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作者】石特立【关键词】张爱玲小说女性形象特点意义【指导老师】张江元【专业】汉语言文学【正文】引言张爱玲作为新时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女性作家,以其自身独特的创作风格表现出了女性悲情的生活状态,对于这位著名作家的作品过去已经有很多学者研究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他们集中的研究了她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独特性。

本文将从张爱玲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出发,挖掘她所塑造的这些女性的总体特征,进而讨论经济问题对于女性人格独立的束缚,总结女性要真正的从男性的庇护中走出来所需要的努力。

由于作家作为一位女性在生活中经历了大量的挫折,所以她对女性生活的困苦有相当深入的体会,以至于她在描写女性时总是能够驾轻就熟。

她的小说以上海和香港这两个著名国际大都市为地域背景,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这一系列的女性形象形形色色、丰富多彩;他们在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地域,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展现出了自己的生活面貌。

一、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类型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大多生活在新旧交替的时代,封建思想和新文化在她们内心形成巨大的冲突,她们一方面渴望摆脱封建伦理道德所带来的束缚,另外一方面她们又害怕自己沦落到无依无靠,旧的思想道德以及经济上的附庸使得她们所有的行为都围绕在生存这一基本点上。

她们为人妇或为人母,一生都在追求所谓的家庭幸福,但是她们所采用的方法带来的结果却常常与想法大相径庭。

往往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换来的依旧是痛苦。

(一)为人妇张爱玲小说中依附在男性身影下的女性大体上可分成两类。

其一,为了生活,游走于不同的男人之间,成为别人的情人;其二,做成了别人的妻子,成为一家的女主人。

这两种女性都想在经济上找到自己的依靠,有一个落脚的空间,但由于自身经济上的不独立,所以只能成为被选择的对象,而没有掌握到婚姻的主动权。

具体表现为:1.沦为别人的情人这一类女性,由于自身的境遇,导致了她们自甘堕落,再加上社会的无情摧残,使得她们不得不放下自身的尊严,自觉地沦落到了这个群体之中。

本科毕业论文-论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本科毕业论文-论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论文题目论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学院人文学院年级2013级专业汉语言文学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学术诚信承诺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佳木斯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佳木斯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签名:___________ 导师签名: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摘要在二十世纪,我国文坛中非常出色的女性代表作家之一就是张爱玲。

张爱玲年少成名,她把她的细腻情感诉诸笔端,将大千世界勾勒成一幅幅醉人的画卷。

这些画卷虽然没有波澜壮阔、一泻千里,但都能给人无尽的回味。

张爱玲这一生创作的作品非常多,诗集、散文、小说数不胜数,其中要数她的小说在文坛的地位成就最高。

张爱玲曾被评论为是“一个写爱情小说的作家”,然而,其作品的意蕴没有完全停留于爱情的层面。

有些作品虽然风花雪月,却从深层次进行了现实的揭露。

本文拟突破传统的只是单独进行男性或者女性研究的界限,对张爱玲小说中的各类人物形象进行一次比较系统而深入的把握,分别从新旧杂交式的人物形象、洋派人物形象以及没落贵族的人物形象三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人物形象、女性人物形象,希望能够总结出人物形象的类型并对其特征进行分析。

同时,结合张爱玲所处的特殊的社会现状,以及家庭中西方教育结合的方式对她的影响和她个人原因来探究其所写人物形象出现的原因。

关键词:张爱玲;人物形象;新旧交杂式;洋派;没落贵族;成因Abstract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one of the very outstanding women in our literary world is Zhang Ailing. Zhang AilingSince childhood has become very famous, she took her delicate emotions resorted to the pen, the world into a picture of intoxicating picture. Although these pictures are not magnificent, blew out, but can give endless memorable. Zhang Ailing works in this life is very much, poetry, prose, novel countless, of which her novels in the literary position of the highest achievements. Zhang Ailing has been commented as "a writer writing love novels", however, the meaning of her works did not completely stay in the level of love. Although some works of romantic, but from the deep level of the reality of the exposed.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break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only male or female research boundaries, Zhang Ailing novels in a variety of characters in a more systematic and in-depth grasp, respectively, from the old and new hybrid characters, foreign characters and the decline of the nobility The image of the male characters in Zhang Ailing 's novels, the characters of the female characters,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aracter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aracters. At the same time, combined with the special social status of Zhang Ailing, as well as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education in the way of her influence and her personal reasons to explore the reasons for the characters they appear.Key words:Zhang Ailing; character image; new and old cross-style; Westernization; decline aristocracy; reason目录摘要 ............................................................................................................................... Abstract ..............................................................................................................................一、绪论............................................................................................................................(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1.研究目的...........................................................................................................2.研究意义...........................................................................................................(三)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文献综述....................................................................................................2.国内文献综述....................................................................................................(四)研究的主要内容................................................................................................二、张爱玲及其作品 ..........................................................................................................(一)张爱玲个人经历................................................................................................(二)张爱玲的作品 ...................................................................................................三、张爱玲小说中人物形象................................................................................................(一)张爱玲小说中新旧杂交式的人物形象 ................................................................1. 新旧杂交式的男性形象 ....................................................................................2. 新旧杂交式的女性形象 ....................................................................................(二)张爱玲小说中的洋派人物形象...........................................................................1.张爱玲小说中的洋派男性形象 ...........................................................................2.张爱玲小说中的洋派女性形象 ...........................................................................(三)张爱玲小说中的没落贵族人物形象....................................................................1.张爱玲小说中的没落贵族男性形象 ....................................................................2.张爱玲小说中的没落贵族女性形象 ....................................................................四、张爱玲小说人物形象形成的原因..................................................................................(一)社会原因 ..........................................................................................................(二)家庭原因 ..........................................................................................................(三)个人原因 ..........................................................................................................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 附录二 ...............................................................................................................................一、绪论自从20世纪80年代大陆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两岸的文化交流建设逐渐增强,张爱玲的作品也开始颇有风靡全中国的态势。

关于张爱玲的论文

关于张爱玲的论文

张爱玲《传奇》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张爱玲说:“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①,而她自己却懂的是女人,讲的是女人,她笔下的女人永远是真实又虚幻、残缺又迷人的,正如周芬玲所说:“张爱玲笔下的女人多具有‘花旦’的原型,美丽、俏皮、浑身都是戏。

”②这类女性形象在《传奇》中表现得尤为典型。

下文中,我选取了1947年《传奇(增订本)》收录的中短篇小说中的几个典型女性形象,并结合《流言》散文集中个别文章进行分析,希望能获得一些对张爱玲婚姻、女性观的了解,以及寻找她的作品为何长盛不衰的原因。

本文选取的分析对象为几位张笔下著名的女性:《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和袁芝寿、《心经》中的许太太、《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王娇蕊和孟烟鹂、《等》中的奚太太和童太太。

为了条理、逻辑性,我想采取分类的方式对以上人物进行分析。

我设定的第一种分类标准是这些女性陷入悲剧或者半悲剧命运的原因。

按照这个标准,可以将她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因为物欲、第二类是因为情欲、第三类则是无辜受牵连。

第一类为了物欲的,非常明显,就是葛薇龙和曹七巧。

葛薇龙,只身处于异乡、禁不住姑母奢靡生活的诱惑、屈服于她明知道是“鬼气森森”③的世界,用自己的身体来为丈夫赚取玩资,直到看到集市上的妓女,联想到自己与她们其实并无什么区别,才瞬间感受到自己①张爱玲《有女同车》,《流言》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6月第87页②周芬玲:《艳异:张爱玲与中国文学》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5第220页③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张爱玲文集·精读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年9月第214页已然被抛弃的实质。

她的纯真与坚持在灼灼燃烧的杜鹃丛中燃尽,只有放纵着物欲以填补空虚,然而到最后却发现她的未来只如乔琪乔嘴边的烟卷一闪,开出一朵橙红色的花,立时凋谢,“又是寒冷与黑暗”④。

更不必说曹七巧为了黄金的枷锁,抛弃了自我、禁锢了爱的天性、劈杀了儿女的幸福,从一个美丽泼辣的少女变成了一个变态扭曲的老妇。

浅谈张爱玲的金锁记论文正文

浅谈张爱玲的金锁记论文正文

浅谈张爱玲的金锁记论文正文第一篇:浅谈张爱玲的金锁记论文正文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用纸浅谈张爱玲的《金锁记》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其身世也充满“传奇”色彩,直至今日,她的作品还在被世人不断地改编、拍摄。

她,就是著名的现代文学作家——张爱玲。

张爱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她的身世“传奇”,作品流传也甚为广泛,其对社会、人性,特别是通过女性婚姻这个角度所阐述的独特的见解,令读者叹为观止。

因此,张爱玲也被誉为是“旷世才女”。

四十年代初,张爱玲开始文学创作生涯。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流言》、散文小说合集《张看》、中短篇小说集《传奇》、长篇小说《倾城之恋》、《半生缘》、《赤地之恋》,晚年还从事中国文学评价和《红楼梦》研究。

有人说张爱玲的作品就像是从旧箱子里翻出来的散发着樟脑味的锦缎旗袍,它的陈旧和奢华如此对立又融通地并列着,或许也正是她编织的那个精致的海上繁华梦吸引了众多的读者。

张爱玲一生创作众多,其电影创作不及小说,长篇小说又不及中短篇小说创作,但在众多的文学著作中,被视为其代表作的中篇小说《金锁记》却备受青睐,作为张爱玲年轻时代的小说代表作,《金锁记》有“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1]之称。

此文,我将就这部小说作以浅显的谈论,主要从作品的人物形象、情感、悲剧意味等方面进行阐述。

目的在于使读者能更进一步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其所需表达的情感,更深入地了解作者,把握作品。

一、《金锁记》的地位和影响张爱玲的《金锁记》在四十年代震惊文坛,被视为张爱玲的成名之作。

对于它的影响,著名翻译家、评论家傅雷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他在《论张爱玲的小说》一文中这样说道:“它是一个最圆满肯定的答复。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用纸情欲的作用很少象在这件作品里那么重要。

”他在对七巧性格的主客观因素作了分析之后,指出了作品的三个基本特色。

第一是心理分析的精妙。

“她用暗示把动作言语和心理打成一片。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论文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论文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论文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论文篇1引言:张爱玲崛起于乱世荒凉的大时代背景之下,是四十年代上海沦陷区的一朵奇葩,这样的时代背景使得张爱玲的创作一开始就不乏苍凉之感。

再加上她自己没落的封建大家族的出身,以及少女时代无爱的家庭生活,更多的关照女性自身的悲剧成为她的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

而在创作中,张爱玲常常是以同情的目光投向自己笔下的悲剧女性的。

造成女性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她笔下的女性悲剧大致有以下几种:一、封建枷锁钳制下被男权社会所规定了的女性悲剧张爱玲的作品中,女性占有绝大多数的席位。

而和当代一些女性写作中缺少男性在场的极端女性叙事不同,她塑造女性形象,通常是将其放在爱情婚姻生活中来展开的,如此一来,两性关系就成为了打开女性世界的一扇窗。

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不管最终的结局如何,也算不枉此生了。

可是在现实的爱情婚姻生活中,张爱玲笔下女性的悲哀则往往表现为女性作为男性附庸的存在。

如《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

白流苏的结局仿佛并不算悲惨,至少她的目的达到了,获得了现实的婚姻家庭,各方面都有了保障,然而她依然没有摆脱男权枷锁。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必然命运便是要远离生命的欢乐和世界的多彩去独自咀嚼那与生俱来的悲哀。

二、物欲的膨胀造成的女性悲剧张爱玲所处的时代,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开始烛照中国社会,传统的封建文明依然根深蒂固。

在中西文化的交汇上,她以深邃的目光透视资本主义物质文明。

作为接受西方文化较早的新女性,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写作者,她曾经坦言自己是拜金主义者。

也许是认识到了物质是生活的基本保障,许多女性在自己的爱情婚姻生活中疯狂的追逐物质,对金钱的一味追求使得爱情变成了乏味的游戏和获得物质的筹码。

同时,七巧对金钱丧心病狂的追逐,不仅造成了自己的悲剧,更造成了儿女的悲剧。

由于害怕自己的钱被别人瓜分,她把自己的两房儿媳妇逼死,更是硬生生的拆散了女儿和童先生,使得儿子和女儿也都没法拥有正常的婚姻家庭,一个个在这个封闭的罪恶王国里烟雾缭绕,了此一生。

写一篇当代文学名著赏析的论文,2000字

写一篇当代文学名著赏析的论文,2000字

写一篇当代文学名著赏析的论文,2000字
《白鸽》是一部当代文学名著,由张爱玲创作于1989年。

本书描写的是一个少女冯青之间的感情折磨,既反映了当时整个国家政治封闭的氛围,又通过其心理的曲折塑造出少女内心的冲突,谱写出畅快淋漓的爱情故事,使人叹为观止。

本书以少女冯青为主人公,她看似不切实际的梦想,却在自己的必然的路上继续前行,这在90年代,人们争权夺利、社会风气狂妄,斗争非常激烈的时代,却凸显出一个女子中最珍贵的情怀,实属难能可贵。

从一开始,少女冯青早已被家人所安排,但因为有着个性和理想,不满意,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在作家张爱玲全书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从青春追求,然后不断抗争,与社会上众不同的压力,最终放弃了理想,安定下来,也成为了书中一大亮点,冯青这个主人公的多变及张爱玲的精湛写作实力,使得读者在细读之中能获取更多令人安心的感动。

张爱玲将文化融入其中,更是引人注目。

读者可以看到类似“东坡肉”“油菜花”等暗示着少女冯青的家乡,同时也可以体会到那种山野、乡间的典雅,夹杂着家庭的温馨。

另外,随着少女冯青的恋爱进程的推进,也有着颇具高深的艺术深度。

张爱玲通过对爱情的描写,把它拓展到启迪人们的智慧,读者可以看出这里的爱情超越了理性的思考,是一种更加深刻的把握,这份爱情也是一种内心的安慰,抚慰了少女冯青的无奈,让其更加坚定了信念。

总之,《白鸽》是一部充满爱情折磨和心灵挣扎的小说,它用细腻的语言深入探讨了家庭、爱情等主题,对女性的独立思考的理解,以及社会风气的认识,都有着自己的诠释。

它向我们展示了生活总是充满曲折,但这也正是人生最精彩的地方。

名家议论文(2)

名家议论文(2)

名家议论文(2)简介在我们的社会中,名家们通过自己的文字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三位名家的议论文:《流言的文化惯力》、《文化的反思与繁荣》和《读书的价值和意义》。

这些文章涉及了流言的文化影响、文化的重要性以及读书的意义,对于我们在当今世界作出理性的思考和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正文一、《流言的文化惯力》这篇文章是中国著名的作家、文学评论家、散文家张爱玲所写。

文章探讨了流言的文化影响,并就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张爱玲首先指出了流言在人类社会中的普遍存在,且常常存在于文化领域中。

她认为,流言具有“文化惯力”,即任何人都很难摆脱文化中的流言。

随后,她举了许多具体例子,说明了流言在文化领域中的存在以及其对文化的影响。

通过探讨流言在文化中的作用和影响,张爱玲指出了流言对于文化健康的危害以及其动态性和频繁性。

最后,张爱玲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我们需要为了文化的健康而努力抵制或减轻流言的传播,保持对流言的警惕和批判意识。

二、《文化的反思与繁荣》《文化的反思与繁荣》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中国著名文化学者鲁迅。

文章开头,鲁迅引用了一句著名的话:“文化的价值常常在于它对现实的反省。

”这是他将要探讨的主题。

鲁迅认为,文化是反映现实和社会的重要工具。

在文章中,他举了很多鲜活的例子,证明了文化的反思是一种很切实的现象,并且文化反思具有深刻的政治阐述和高度的文化批评能力。

他还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对比,进一步说明了现代中国文化的缺乏和衰落。

最后,鲁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我们需要通过反思和历史知识来培养和建设自己的文化,来弥补我们现今文化的缺陷。

鲁迅认为,在这方面我们需要集体的努力和思考,以书写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

三、《读书的价值和意义》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中国著名的学者、教育家胡颖,被誉为“文学教父”。

在这篇文章中,胡颖探讨了读书的价值和意义。

他认为,读书是开拓眼界、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

读书能够帮助我们获取知识、提高理解能力、增强逻辑思考能力和观察力,更重要的是,读书能够帮助我们形成对世界的理性和深度认识。

张爱玲女性意识毕业论文

张爱玲女性意识毕业论文

张爱玲女性意识毕业论文题目: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摘要: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其作品中对女性意识的描绘被广泛关注。

本篇论文将通过分析张爱玲代表性作品《红玫瑰与白玫瑰》和《小团圆》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及她们所呈现的女性意识,探讨张爱玲对于女性角色的独特见解和对女性命运的关切。

文章将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论述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二是探讨张爱玲对于女性处境的关注和女性角色的解放之路。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意识;女性形象一、引言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备受推崇的女作家之一,其作品常常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性的内心世界。

本篇论文将通过分析她的代表作品《红玫瑰与白玫瑰》和《小团圆》,探讨张爱玲对于女性意识的关注与呈现。

二、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张爱玲的作品中塑造了众多具有特色的女性形象,她们个性各异,生活经历丰富。

例如,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作者塑造了两位形象鲜明的女主角:红玫瑰和白玫瑰。

红玫瑰是个性独立、勇于追求自己幸福的女性,她不愿顺从传统的女性角色,而是积极追求自己的梦想。

白玫瑰则是一个充满痛苦和内心挣扎的女性,她的一生被家庭和社会压迫所困扰,最终选择了走上自杀这一极端的行为。

在《小团圆》中,作者描绘了另外一组女性形象。

小团圆是一个家庭内的女性,她嫁入豪门却始终不被接纳,被贬为家族的“女儿妇”。

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在男权社会中保护自己的尊严和权益。

与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的后代,生活在封建社会末期的女性角色,她们的命运被社会和家庭关系所束缚,无法摆脱传统人生模式的限制。

三、张爱玲对于女性处境的关注和女性角色的解放之路张爱玲在作品中通过对女性角色的设定和塑造,呈现了对女性处境的深刻关注和思考。

她揭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和传统家庭中所受的压迫和束缚,同时也深刻洞察了女性在摆脱束缚和追求真正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红玫瑰代表了张爱玲心目中追求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她是自己命运的主宰。

关于张爱玲的小说学术论文

关于张爱玲的小说学术论文

关于张爱玲的小说学术论文张爱玲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她对于中国文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这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张爱玲的学术论文,仅供参考!张爱玲的学术论文篇一:《我眼中的张爱玲》【摘要】初读张爱玲,我被她特有的阴冷、悲情、残酷的调子所吸引。

看着她的作品,总是让你觉得浑身上下包括牙缝里都嘶流嘶流地穿着冷风,有时整个心都凉透了,还变幻着红黄绿紫的颜色。

她把人看得一丝不挂,她对人物描写的句子,字字直往你心里钻,对人性的解读和对事物的敏锐眼光令我折服。

可是,她对自己爱情的追求和付出却与她去塑造笔下人物的态度截然相反,她心中诚然一切却义无反顾,难道那些人物是她的影子,还是她是那些人物的影子?【关键词】张爱玲;冷色性格;暖色爱情一、冷色性格张爱玲,从来就是个矛盾。

张爱玲的祖父张佩伦经李鸿章引荐与其女儿结婚,所以爱玲属于正宗的名门之后,可见不免骨子里有骄纵傲慢的贵族习气。

这样大的家庭背景下,张佩伦之子即张爱玲之父便被熏陶出典型的遗少作风,染有弄风捧月之旧习气,更发展其性情暴戾等恶习。

而张爱玲的母亲,是清末南京黄军门的女儿,一个受西方文化熏陶很深,而又清丽孤傲的漂亮女子。

旧习气与西洋化显然是格格不入。

这样的一对夫妇,又给这个复杂的家庭关系增添了另一种叛逆的格调。

家庭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因素。

我觉得母亲对爱玲的西式教育给了她对艺术的鉴赏力、女性思想的开放性和广阔的胸襟,可是我们始终是中国人,千年的封建思想是植根在每一人心的刺,很多人早已习惯,本来爱玲已经发现了刺,可是当她的父母离婚,愁锁深闺的她即使觉得疼,也无法拔除,只有忍着痛,揭开人世间的面目,个中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逐渐清晰可见。

她从来就是有大志的,也许生活的郁闷也只能给她这样的期许。

特有的才情和早熟令她在学校中脱颖而出。

她说:“中学毕业后到英国去读大学,有一个时期我想学卡通影片,尽量把中国画的作风介绍到美国去。

我要比林语堂还出风头,我要穿最别致的衣服,周游世界,在上海有自己的房子,过一种干脆利落的生活。

倾城之恋论文

倾城之恋论文

我看《倾城之恋》的爱情《倾城之恋》是张爱玲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之一。

第一次看到这题目时,我是很自然地认为:这小说应该是讲述一段山盟海誓的爱情,轰轰烈烈地,足以让一座城为止倾覆。

然而,事实是一座城的倾覆成全了这一段爱情,一段受到命运眷顾的爱情。

曾经有人说过,情感婚姻一旦与功利连在一起,就无所谓真正的爱情。

或许真正的爱情就应得像一张白纸,不能掺杂半点私心。

在《倾城之恋》里面,白流苏与范柳原在感情上都是自私的。

毕竟,爱情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时代的反映。

在他们那个时代,旧社会环境的迫使,或许允许自私成为爱情的专利。

在他们两人的感情世界里,都融入了自己的利益与私心。

在小说里,白流苏是白家的小姐,经历了一场婚姻失败后住进了白公馆。

自此以后她就生活在家人的冷嘲热讽中。

她看尽了世态冷淡,对这个家也不再抱有任何希望。

后来,机缘巧合之下,她认识了范柳原。

虽说认识到他是无意之事,但白流苏也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重生的机会。

她决定用自己的前途来下注。

如果赢了,一方面可以出净胸中那一口被家族压迫所形成的恶气,另一方面也可以求得经济上的安全。

至于范柳原,从小在国外长大,难免会有孤独感和飘泊感。

于是他对祖国有着热切的期望,然而,事实却让他失望。

正如他所说:……关于我的家乡,我做了好些梦,你可以想象到我是多么的失望……精神上的空虚,让范柳原需要寻找依托,寻找可以生活下去的动力。

而白流苏的出现,恰恰给了他机会。

因空虚而追求爱情,此时的范柳原只不过是需要一个人,而不是爱一个人。

他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求精神上的慰藉。

就这样白流苏和范柳原就开始他们之间的爱情斗法。

从他们开始认识到白流苏返回上海这段时间里,范柳原积极进攻,花言巧语可谓是用得淋漓尽致,他要她懂他。

至于白流苏表面表现得对范柳原有意思,心里打底就不相信范柳原的话,她知道他要她,但不愿取她。

在白流苏再次回到香港的时候,他们发生了关系,或许他们两人都动了真情,或许没有,但两人始终没忘自己的目的,至少此时的白流苏不用担心经济上的安全了。

选张爱玲题材论文的原由

选张爱玲题材论文的原由

选张爱玲题材论文的原由
1.女性意识的觉醒首先表现在女性对漫长父权社会形成的对自身的奴役,摧残已不再处于无知无觉的无意识状态
张爱玲通过对众多女性殊途同归的可悲命运的描写,揭示了中国女性骨子里依然深深地浸淫着的奴性意识,指出正是这种自甘依附于男性,处处以男性为生活中心乃至全部世界的奴性意识,使女性自身成为了阻碍自己发展的内在原因。

如果说鲁迅毕生致力于国民性的批判,是对民族心理建构的一个贡献,那么张爱玲对女性意识里的奴性意识的展露与批判,则是她对民族文化心理建构的一个补充,是对女性意识进行如实再现的一个贡献。

2.中西两种文化的家庭教育对张爱玲的影响成就了女性意识的多面性造就了女性意识觉醒的环境背景和文化背景
张爱玲的父亲是一个遗少式的人物,风雅能文,给了她一些古典文学的启蒙,鼓励了她的文学爱好。

张爱玲在少年习作《天才梦》中曾说:“我三岁时能背唐诗”。

而张爱玲的母亲则是一个果敢的新式女性,敢于出洋留学,敢于离婚,她的生活情趣及艺术品味都是更为西方化的。

(议论文)慈悲议论文初中作文5篇

(议论文)慈悲议论文初中作文5篇

慈悲议论文初中作文5篇慈悲,梵语(karun!a),与乐曰慈,拔苦曰悲,愿给一切众生安乐叫做“慈〞;愿拔一切众生痛苦叫做“悲〞。

下面是我整理的慈悲的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慈悲的议论文1人海茫茫,知音何在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不是一个人,而是一颗心。

每每读到这首朴实的小诗,我便不由自主的想起张爱玲,想起她与胡兰成的那段“倾城之恋〞。

张爱玲,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大才女,曾以她无与伦比的才华轰动整个上海,乃至全国,可算是文坛上的一座巅峰。

然而文学上有巨大成就的她却是很不幸的,她的世界缺少关爱。

正因如此,她选择了以冰冷的面孔面对尘世,以尖刻犀利的语言挥斥方遒。

可是无论如何,傲世的她也掩盖不了内心的苦闷。

正当她的心锁锁住之时,一把钥匙倔强地翻开了这把坚实的大锁,一个男人奇迹般地走进了她的生活,那就是胡兰成。

是的,大多数人只看到了爱玲的冷酷与清高,然而胡兰成却清楚的知道冷假设冰霜的面庞后藏有一颗多么脆弱的心。

他也明白老练的文字后躲者的是一个多么清纯无知的少女。

因为懂得她的心,所以胡兰成轻易俘获了爱玲,赢得了爱玲的心。

记得有一次,胡兰成与爱玲同行时,郑重地对她说:“你长这么高的个子怎么可以。

〞虽然有些轻佻,但这话里却藏着多少爱怜。

那次,爱玲哭了,她很快乐地明白这便是她想要的男人,一个真正懂得自己的男人……在孤岛时期,胡兰成陪伴着爱玲度过了一个个美好的日子,我不敢肯定爱玲是否得到了幸福,但我清楚的知道至少她得到了快乐!倾城之恋中白流苏与柳范原不正是她与胡兰成爱情的翻版吗那句“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充分显示了她对这场爱的珍视,她的快乐在字里行间里快乐地流露着、跳动着。

面对着这场知心爱,我不敢把它夸得美如神话,但我也不愿苟同于那些后来的评论家们,把这场爱贬的一文不值。

人说:恋爱中的女人是最傻的。

但我想爱玲一定不会懊悔有这么一个懂得自己的“知己〞,不懊悔有这么一场恋爱。

她的那句“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足以诠释这一切。

张爱玲论文

张爱玲论文

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学院(函授站):年级专业:层 次: 本科学 号:姓 名:指导教师:起止时间: 年 月 日~ 月 日题 目:冷月下的窥视者-----------谈张爱玲创作的主体心态摘要现代作家张爱玲的小说,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

她的作品有着悲剧的主题思想,多以悲剧爱情故事为题材,张爱玲善于运用苍凉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渲染悲凉的小说氛围,从而形成了苍凉的艺术风格。

张爱玲超越了社会层面与生理层面的外在阐释,深入到最为隐秘的精神领域探讨人性悲剧命运的原因。

从女性生存的真实出发,用冷静而犀利的目光审视女性的生活,刻画人性,给人留下了一幅幅闪烁着独特智慧的文化景观。

关于欲望的沉沦,人性心理的暗角在张爱玲笔下得以延续。

在她的传奇世界里,有的只是日常世界里凡俗人生的多面形态和曲折变化,还有一些有着持久琐细的世俗愿望的饮食男女,以及有着永恒意味的婚恋情爱主题。

本文主要采用文本细读法、文献法、文本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文本《传奇》为基础来探讨张爱玲创作的主体心态,主要围绕张爱玲的创作文本《传奇》《金锁记》《倾城之恋》等的具体体现,通过对张爱玲创作主体研究来让读者了解作者深刻关注着女性的生存,但是就如《传奇》中的女性一样,她们在生活上毫无出路的,挣扎来去,却还是摆脱不了钱与情的双重枷锁。

关键词:张爱玲,创作主体,隐秘,苍凉目录摘要 (1)目录 (2)引言 (3)一、张爱玲的人生传奇 (3)二、张爱玲苍凉的心态 (4)三、结尾 (7)结论 (8)参考文献 (8)致谢 (9)引言我在月光中静静的站立。

我微眯起双眼。

眼前的月亮是没有时间性的月亮。

仿佛,只要一不留心就能够看见她。

—--张爱玲一、张爱玲的人生传奇张爱玲,她不仅是上海滩的传奇,更是文学史的传奇。

这位自嘲有个恶俗不堪的名字的文学才女,不管现在或是将来,她都会是中国文学史的一部分。

张爱玲作为名门之后,清朝重臣李鸿章的曾外孙女,也许是由于对家族的纷繁变迁的不满,她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

张爱玲花凋赏析艺术论文

张爱玲花凋赏析艺术论文

张爱玲花凋赏析-艺术论文张爱玲花凋赏析《花凋》是张爱玲的一个短篇小说,情节简单,线索单一;但结构精妙,人物描摹细腻丰满,冷然不乏生趣,行文跌宕峭拔,似山溪跃动,摇曳多姿,如诗如画,如刀如剑。

作者深得典型环境人物思想意识的驾御艺术,对女性意识的挖掘和再现,精彩绝伦。

小说以女主人公郑川嫦的恋爱经历为线索,叙述民国时期上海一家遗少家庭的琐事,着重再现川嫦由生到病到死的生存状态。

其中既有对旧家庭秩序不公的鞭挞,对生活无聊庸俗的嘲讽,对人情冷暖的深刻悲哀;也有对美好年华的陶醉和热望,及爱情的萌动和真挚,生命的坚强和尊严。

郑家在外撑着贵族门面,在内却经济拮据,子女众多却无力供其上大学。

郑先生是“酒缸里泡着的尸孩”,得乐且乐,得过且过;郑太太是“一出冗长的单调的悲剧”,唠叨无聊,空虚庸俗;几个漂亮的女儿专门在“新娘学校”学本领。

川嫦上有姐姐下有弟弟,是家中最不起眼的一个,常受欺负和委屈;她忍让、恬静,坚强、安分随时。

虽然她跟着她姐姐们,但作者赋予她别的一些不同的气质和神韵。

小说开头似乎运用电影艺术倒叙的手法和蒙太奇的镜头,冷静而细致地掠过斜阳、芳草、白石天使,定格在女主人公的墓碑:“……川嫦是一个稀有的美丽的女孩子……十九岁毕业于宏济女中,二十一岁死于肺病。

……爱音乐,爱静,爱父母……无限的爱,无限的依依,无限的惋惜……回忆上的一朵花,永生的玫瑰……安息罢,在爱你的人的心底下。

知道你的人没有一个不爱你的。

”这是一个非常美丽动人的开头,宛若岁月留痕的西子裙裾、昭君魂魄,起人遐思,令人惆怅;而盖棺论定的墓志铭另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引人进入小说的天地。

何况作者接着说“全然不是这回事。

的确,她是美丽的,她喜欢静,她是生肺病死的,她的死是大家同声惋惜的,可是……全然不是那回事。

”怎么回事呢?作者没有天花乱坠地夸奖川嫦的美丽,却信实地点出她富有精神气质的外貌:“身体上的脸庞却偏于瘦削,峻整的,小小的鼻峰,薄薄的红嘴唇,清炯炯的大眼睛,长睫毛,满脸的“颤抖的灵魂”,充满了深邃洋溢的热情与智慧,像《魂归离恨天》的作者爱米丽·勃朗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内容提要】:张爱玲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在于她有着艺术地使用汉语语言的纯熟手法和深厚地融合中西两方面的文化素养,其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创造出了新旧交织、雅俗共赏的独特风格。

她通过对一系列女性的生存悲剧的描写,给予读者强烈的视觉享受,同时又带来了出人意料的“痛感”。

她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成功,人物的一举一动,甚至当时的场景,都表现了心理的变化,可谓透彻准确。

张爱玲对人性和生命也有自己的见解,同时又保持了超然的态度——她用站在高处的视野,鸟瞰人间的争风吃醋,用敏锐又冷酷的笔触描写生活的真实。

她以一种超然甚至冷酷的笔触,表现了决绝的生活态度,带我们走进苍凉惨淡的小说世界。

【关健词】:张爱玲小说艺术风格喜欢张爱玲的人有很多,研究张爱玲的人也有很多。

有人说张爱玲的小说题材局限于男女之情,有人说张爱玲太有才华,写作技巧太过于圆熟并不是件好事等等。

而我不是专家,我只是一个读者。

我说出的只是我对张爱玲文字的一些个人之见,我只是喜欢她的文字,喜欢她笔下那一个个的世俗故事,喜欢她字里行间闪动的灵气,喜欢那淡淡的冷意,浓艳的画面,奇特的想象,喜欢那些堪称经典的字句,她写道:“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她说“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她还写道“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当你看到这些字句的时候,你不得不感慨:这是一个多么敏感、细腻而又聪明的女子啊!纵观她的小说,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是《金锁记》、《倾城之恋》、《传奇》、《流言》、《红玫瑰与白玫瑰》等。

我们细读张爱玲的文字,不难看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非常独特,我将做以下几方面简析:一、俗与雅的结合,雅至俗时俗亦雅(一)作品中浓郁的市井气息张爱玲的小说中没有大人物,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有的是小人物的种种俗欲,为了安身立命,而不得为之付出惨重代价的命运。

贫穷的白流苏,葛薇龙,不得不为生计而以婚姻、青春为代价,换取物质的满足,出卖一生,终于成为富有者的梁太太,曹七巧,在扭曲的灵魂中挣扎。

葛薇龙对衣饰的喜爱,白流苏为长期饭票——婚姻的算计。

在她笔下那么生动,那么无奈,让我们在摇头叹息之后重又省视自己,自己身上有多少她们的影子,俗拉近了与人物的距离,她们就在我们身边,张爱玲说:“我喜欢听市声。

比我较有诗意的人在枕上听松涛,听海啸,我是非得听见电车声才睡得觉的。

”(二)在主题思想上,张爱玲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

张爱玲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一个个悲凉的传奇,内省、孤傲以及都市人的优越感与孤独感交织起来形成她对时代“荒凉”特色的心理感受。

她在塑造小说人物形象时无意识地迎合了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主人公的美学理论。

这与她的身世密不可分的,张爱玲出生于上海一个封建化和西洋化畸形交织的家庭。

这样的家庭环境和文化氛围使张爱玲过早地成熟,并形成了她怪异顽强的性格和自立于世的人生态度。

这对其创作心态的形成产生了直接影响。

由于她悲凉的家庭经历和特定的生活环境,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着一个个悲凉的传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奇异的风景线。

由于张爱玲社交范围窄,朋友不多,知心者更少。

她沉默寡语,冷眼审视人生,在这样的创作心态支配下,其笔端写出扭曲的人格,变态的灵魂,把读者逐步引入她营构的苍凉世界。

同时,也展示了其小说独特的艺术美。

在那个“肮脏、复杂、不可理喻的现实中”,张爱玲似一颗彗星划下一道美丽的轨道,在浩渺的宇宙瞬间辉煌而过,留下了《传奇》和《流言》,留下了无尽的论说与回味。

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一个个悲凉的传奇,营造了一个阴气森然的世界,男男女女如在鬼蜮进进出出。

人性的自私、卑琐、冷漠、虚伪、扭曲、变态,在其笔下一览无遗;情爱的虚假、无爱的婚姻、生命的残酷与脆弱,在其作品中处处可见。

她的整个创作渗透着一种悲凉的阴气。

张爱玲的悲剧意识表现在对人性的探索中,她站在悲哀的基石上冷冷地掀掉华美的生命袍子,露出人性深处的阴暗、自私、虚伪、孤独、冷漠。

通过张爱玲的作品,我们触摸到了“人性恶”的一面,人的灵魂阴暗与丑陋的一角。

张爱玲笔下的人物苍白、渺小,没有高尚的情操,没有善良的心,也没有质朴、憨厚的性格。

他们在习俗的挤压下沉沦,精神苍白,人与人之间缺乏真情、互助,哪怕是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妯娌叔嫂;他们在物欲、情欲、性欲的倾轧下,人性变得恐怖不堪,令人不寒而栗,他们全是现代社会“病”了的人。

张爱玲从人的“虚伪性”来揭露“人性恶”,人的“靠不住”。

张爱玲笔下不同阶层的人,尤其是生活在名门世家的遗老遗少、公子哥儿、太太小姐等上层人物,一旦掀去了罩在外面的面纱,剩下的是便是赤赤裸裸的虚伪,“爬满了虱子”的尴尬。

(三)浓郁的旧小说色彩张爱玲的小说几乎都采取的是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以“说书人”的身份来讲故事。

如《沉香》,第一炉香一开篇就是说书人的口:“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率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听我说一段战前香港的故事。

您这一炉沉香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

”中国旧小说多是单条线索,按时空的先后演变顺序来结构故事。

脉络清晰,井然有序。

张爱玲的小说多是如此,无论穿插多少倒叙,插叙补叙总体线索不变。

例如《倾城之恋》、《封锁》等。

《金锁记》《十八春》尽管开头使用了倒叙,但文章展开,很自然转以时空变化为序,以人物性格命运为线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依次铺开。

她的小说有无巧不成书,曲折性,传奇性,一波不平,一波又起等传统的旧小说方式,俗增加了耐谈性,俗雅——华美后的苍凉。

张爱玲的文章是雅与俗的完美结合,读者可以看热闹,看传奇,也可以深入其间,体会她心底的无奈与悲凉。

为了物质,而丢失自我、人格、幸福的无奈,就象今天,多少羡慕着豪华的生活,而物质的满足,往往带来的是灵魂的落寞,这是张爱玲要说的。

二、长袖善舞——高超的写作技巧(一)华美的语言和缤纷的意象1、纷繁的意象和出色的描写技巧文字表达中,对意象的扑捉,精当的描写,用比喻通感来写情状物以推进情节和烘托人物心理是张爱玲作品最突出的方面。

这其中,包融了她对生活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像力以及对作品写作背景、人物塑造上的经验和总体把握。

这在她的中短篇作品中得到了出色的表现。

如在《沉香屑·第二炉香》中的一段情景描写:“……墙里的春天延烧到墙外去,满山轰轰烈烈开着野杜鹃,那灼灼的红色一路摧枯拉朽烧下山坡子去了。

杜鹃外面,就是那浓蓝的海,海里泊着白色的大船。

”这里不单是色彩的强烈对照给予观者一种眩晕的不真实的感觉——处处是对照,各种不调和的地方背景,时代气氛,全是硬生生地给搀揉在一起,造成一处奇幻的境界。

这不是客观性的描摹,而是以主观意识和想像加入其中,来对作品主题和人物进行环境映衬和心理烘托,表现出主人公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时模糊的意识和恐惧的心理。

它完全是与作品融为一体,不但起了烘托,而且用于行文的转折(这是主人公在路上的一段情景描写),起到提示和暗示作用。

做为作者初期的创作,象《沉香屑·第二炉香》这一时期的作品显然在意象的扑捉、情景的烘托和情节的暗示上过于看重和强调,有些吵,有较重的刀斧痕迹,但另一方面,却显示出了作者在这一方面过人的能力。

有些描写于细微处见精神,却又起伏跌荡,如虹飞碧落,给人目不暇接之感。

如《倾城之恋》中一段风的描写:“只有那莽莽的寒风,三个不同的音阶……三条骈行的灰色的龙,一直线向前飞……叫唤到后来,索性连苍龙也没有了,只是三条虚无的气,真空的桥梁,通入黑暗,通入虚空的虚空。

……风停了下来,像三条灰色的龙,蟠在墙头,月光中闪着银鳞。

”2、深刻的心理刻划和充满灵性的通感运用张爱玲小说对于人物的心理刻划是非常成功的,人物的举动,对话,背景的移换,甚至光线、气味,都反映出心理的进展。

“每句说话都是动作,每个动作都是说话”④如《金锁记》中童世舫与长安恋爱的一段,完全用眼光、气味和感觉表达出了人物沉浴爱河的心理状态:“两人并排在公园里走着,很少说话,眼角里带一点对方衣裙与移动着的脚,女子的粉香,男子的淡巴菰气,这单纯而可爱的印象,便是他们的栏杆,栏杆把他们与大众隔开了。

空旷的绿地上,许多人跑着,笑着谈着,可是他们走的是寂寂的绮丽的回廊——走不完的寂寂的回廊。

不说话,长安并不感到任何缺陷。

”尤其是女作家在运用通感方式进行描写上有充满着艺术灵性的表达能力,使作品中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如写人的感觉:“七巧眼前仿佛挂了冰冷的珍珠帘,一阵热风来了,把那帘子紧紧贴在她的脸上,风去了,又把帘子吸了回去,气还是没有透过来,风又来了,没头没脸包住她——一阵凉一阵热,她只是淌着眼泪。

” (《金锁记》)这是一个女人情长气短的窒息绝望,作者把人的感受和心理状态转化为可以感知的行为,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二)于平凡处的写作方法1、参差对照的写作手法“我写作的题材便是这么一个时代,我以为用参差的对照是比较适宜的。

我用这手法描写人类在一切时代之中生活下来的记忆。

而以此给予周围的现实一个启示。

”上述引文是作家自己对创作的认识。

作家根据自己创作的题材选择了认为合适的写作手法,虚伪中有真实,浮华中有素朴,人物在回忆与真实间徘徊。

在今天看来,作家的创作也是相当含蓄而内敛的。

她把精力运用到故事的营造中去,写人物的神态、举止、心理活动,特别是善于抓住人物一刹那的心理变化——欢乐时的一丝苍凉,勇敢时的一丝恐惧,作家把这种心理感受如抽丝般自人物心底抽出,一丝一丝,编织起来,在故事的结尾成为一只蝴蝶——永恒的人性灵魂的翅膀,放飞掉。

正是基于此,张爱玲的小说创作过程从初期纷繁的意象,浓烈的色彩,多人物的长情节逐渐走向淡化,开始追求简单的故事和不着痕迹的作风。

在这一阶段,作家在情节的推动,时间跨度的起转承合上的手法十分高超。

比较长的情节之间是一段类似电影蒙太奇式的切换:“七巧双手按住了镜子。

镜子里反映着的翠竹帘子和一幅金绿山水屏条依旧在风中荡漾着。

望久了,便有一种晕船的感觉。

再定睛看时,翠竹帘子已经褪了色,金绿山水换了一张她丈夫的遗像,镜子里的人也老了十年。

” (《金锁记》)而有些只是一句话:“……露出一座灰色小白房,炊烟蒙蒙上升,鳞鳞的瓦在烟中淡了、白了,一部分泛了色,像多年前的照片。

” (《连环套》)诸如此种的写作手法,使作品呈现出一种宁静、冲淡的美。

同样,张爱玲小说的结局也非常精彩,一两句话的收尾,戛然而止,无尽的余韵在后面延伸。

“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

” (《金锁记》)2、营造气氛的高手由于叙述手段和高超的心理描写技巧的运用,张爱玲的作品中几乎可以随时营造出不同的气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