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数学七年级上《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学会有序观察,有

条理思考和简单的事实推理;

3、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意见。

教学重点:找出问题中的条件和要求的结论,并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找等量关系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打过电话吗?付过电话费吗?你们付的电话费是怎样计费的?

(在学生回答完上述问题后,出示下表):

中国电信杭州分公司2002年调整后的201卡普通国内长话资费标准如下:

师:你能理解这个表格吗?根据这个表格,你能解决什么问题?请举例说明。(这里的问题是开放性的,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估计学生会说一些比如:调整后在09: 00〜18:00时间段内打了15分钟电话,就可以算出话费为9元,等等,然后老师给出下面问题)

问题:某人在21:00时拨打一个从杭州到上海的电话,如果调整前的话费为3.4 元,那么这个电话在调整后的话费是多少?

[这一层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打电话”

“付电话费”,给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师:请找出本题涉及哪几个量,又有哪些等量关系?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各组发言,互相补充,得出以下结论:)

1、涉及到通话时间、话费标准和话费三个基本量;

2、基本关系:

通话时间X话费标准=话费;

3、调整前或调整后这个电话的通话的时间不变。

[这一层次及时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小组讨论,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并尝试用文字语言表述出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师:根据刚才的分析,你能利用方程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找出典型的在实物投影仪上讲评)

解:设所求的话费为x元,

(340X 6=510秒〈3600秒,说明这个电话始终在20: 00-22: 00时间段内〉0.04由题意得:

3.40X 6= x X 6

0.04 0.03

解这个方程得:x=2.55 (元)

答:这个电话在调整后的话费是2.55元。

说明:①括号内部分估计多数学生不会想到,或已经想到但没有写出来,所以老师在讲评时, 也先不出示这部分,然后让学生通过认真思考,补充完整;

②学生可能会得到不同形式的方程,但只要学生得到的方程是合理的,教师都应

给予肯定和鼓励。

〈应用与拓展〉:

(1)如果在21:00时拨打的这个电话,通话时间为75分钟,则调整前后的话费分别是多少?

调整前: 60660X 0.04+ 15660X 0.03=24+4.5=28.5

(元

调整后: 75660X 0.03=22.5 (元)

[说

明:

此题可先让学生思考后得出应该分段计算]

(2)如果本例中调整前的话费为30元,则调整后的话费是多少?解:设调整后的话费为x元,

0. 04X 60X 60-6=24元〈30元,说明通话时间超过1小时,由题意得:

30—24 X

0.03 X 0.03 X 6

解得:x=24 (元)

答:调整后的话费为24兀。

[说明:此题应给学生较充分的时间,在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在小组内交流、补充,最后组织学生完成这个问题。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认真细致的精神。]归纳小结:

师:通过刚才对此例的问题解决,请大家认真回顾,细细体会,说出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的基本步骤是怎样的?

(让学生畅所欲言,最后归纳总结出以下步骤,屏幕显示)

1、理解问题:弄清问题的意思,以及问题中涉及的术语、词

汇的含义;分清问题中的条件和要求的结论等;

2、制订计划: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运用有关的数学知识

和方法拟订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

3、执行计划:把已制订的计划具体地进行实施;

4、回顾:对整个解题过程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反思,也包括

检验得到的答案是否符合问题的实际,思考对原来的解法进行改进或尝试

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举一反三等。

____ 0

师:在解决问题时,通常就按上面的四个步骤来进行,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另一种类型的问题(出示下例)

例2 、七年级二班有45 人报名参加了文学社或书画社,已知参加文学社的人数比参加书画社的人数多5 人,两个社都参加的有20 人,问参加书画社的有多少人?

1、理解问题:可在教师的引导下,先让学生理解问题;

2、制订计划:教师提出对这种类型的问题可采用圆来比较直观

地找到等量关系,让学生指出图中各部分分别代表什么?然后让学生从中找出等量关系:参加文学社的人数+参加书画社的人数- 两个社都参加的人数

=全班总人数45 人

3、执行计划:

设参加书画社的有x人,那么参加文学社的有(x+5)人,由题意得:(x+5)+x-20=45

解这个方程得:x=30 (人)

答:参加书画社的人数为30人。

4、回顾:①把30 代入方程,左边=右边,说明解方程正确,显然也符合题意;

②应用方程解决问题时,常用如本例的图示法来帮助分析数量关系,并建立

方程;

③分小组请设计一个可以用类似本例的图示法来解决的问题

(教师巡视,找出设计得比较好的,让全班学生来共同分享)(第134页的课内练习有时间的话在课堂内完成,时间不够,就课外完成)

三、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 课堂小结交给学生,让学生养成善于总结的好习惯。惟有总结反思,才能控制思维操作,才能促进理解,提高认知水平,更好地进行知识建构,实现良性循环] 四、布置作业:

见课本P134-P135,按学生的情况分层布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