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知识框架归纳整理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框架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框架政治是一门关于政治制度、政治活动和政治思想的学科,它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的重要课程之一。
高中政治必修一是政治学科的入门课程,主要介绍了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将对高中政治必修一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框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
一、政治学基本概念。
1.政治的概念和含义。
政治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它包括国家政治和政治制度两个方面,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实现共同利益而进行的活动。
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政治现象和政治规律,其任务是揭示政治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政治现象提供理论指导。
二、国家与政府。
1.国家的基本概念和属性。
国家是一个具有独立主权的领土范围、人民和政府的统一整体,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
2.政府的基本职能和作用。
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织,其基本职能是维护国家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管理国家事务。
三、政治制度。
1.政治制度的概念和特征。
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权组织的形式和运行的规范,包括国家的组织形式、权力机构和权力运行的规则。
2.民主集中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它既体现了民主,又体现了集中,是党的组织生活和工作的根本制度。
四、政治思想。
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理论基础。
2.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其核心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以上就是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的总结框架,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为将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政治学科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中政治是一门培养学生政治素养和公民意识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政治道德和政治能力,提高学生在政治领域的素质和能力。
下面将对高中政治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政治知识。
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毛泽东思想的核心观点和基本原理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3.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观点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理论观点二、社会主义制度1.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和优越性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3.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和发展4.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和原则三、我国政治制度1. 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原则2. 党的领导地位和党的建设3. 国家权力机关的组织和职能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府组织制度5.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人民民主的实现四、政治文化1. 政治文化的概念和特征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作用3. 公民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4. 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5. 民族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五、政治经济学1.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关系3. 价值理论和利润分配4.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比较5. 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的发展战略六、国际关系1.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国际政治经济的基本规律2.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国际关系的主题3. 多边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4. 中国的对外政策和与世界的关系5. 全球治理和国际组织的作用七、政治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1. 政治知识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2. 政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3. 政治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培养4.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5. 参与政治生活和建设美好社会的方式以上是高中政治知识点的大致总结归纳,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学习和复习。
政治学科需要同学们进行思辨和思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认识政治领域的重要内容。
高中思想政治课知识点总结

高中思想政治课知识点总结思想政治课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学习思想政治课,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观念和民主意识,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
下面是我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知识点的总结: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剩余价值学说、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等。
学习这些原理可以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认识到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增强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和认同。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制度和政治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制度和政治体制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学习这些制度和体制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加深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解和认识。
三、法治思维和法治精神法治思维和法治精神包括:依法治国、法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等。
学习法治思维和法治精神可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增强对法治国家的认同和支持。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五、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包括:国家主权和国际关系、国际秩序和国际关系、现代国家与全球化、国家与国际组织等。
学习国际关系可以让学生了解国际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联系和互动,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化意识。
以上只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一部分知识点总结,每个知识点都有其具体内容和细节,需要根据教材和老师的要求进行深入学习。
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注重思考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和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
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知识框架(全部)

I因、要求)
提高开放型
I经济水平^I提高
如何
新要求
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
主题▲
加快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
(主线)
生产的主体:企业与劳动者
-含义
J主要组织形式:公司制
业匚
经营
「直接目的 成功的因素
「公司的含义 公司的类型
]组织机构.公司的优点
-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厂加入世界
我国目前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广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引进来:新形势下的要求 走出去:含义、要求
“引进来”和
“走出去”相结合
J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5个“成为…的国家” (了解)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树立正确金钱观
▲
影响价格
的因素
价值规律:
价格变动
的影响
f影响消费
的因素
供求影响价格:间接因素、如何影响、结果(买方与卖方市场) 正比决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反$比
会劳动生产率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
“(单位商品)反 比
内容、地位、表现形式
■一般规律(需求法则)
〈寸不同商品的需求影响
生活必需品 变化大 高档耐用品变化小
生产的指导思想厂贯彻的必要性:重要指导方针、重大战略思想
L第一要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核心立场:以人为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战略支撑、核心)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框架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框架一、政治思想1. 五种观念2. 科学发展观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 伟大的民族精神5. 马克思主义6.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7. 革命、建设、改革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 三步走战略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4. 深化改革5. 全面从严治党6. 一带一路三、宪法和法制建设1. 宪法的历史和性质2. 宪法的内容和作用3. 国家机构和职能4. 宪法监督5. 法律的性质和功能6. 国防和军队7.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8. 选举和民主管理9. 社会主义法治四、政治制度和民主政治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 关于制定选举法、选举制度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探讨3.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4.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5. 民主集中制6. 人权和法治7. 民主社会主义五、民族、宗教、文化1. 民族团结和宗教自由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3. 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促进4.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5. 科技与文化6. 全球化和文化的多元化六、经济发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3. 基本经济制度4. 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5. 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合作6. 区域发展7. 城乡发展七、教育、科学、文化1. 教育制度和思想政治教育2. 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3. 历史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4. 精神文明建设5.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6. 文学、艺术和文化产业8. 残疾人和妇女、儿童保障及其他的相关政策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 社会保障制度3. 敬老、助残、关心儿童4. 妇女发展5. 环境保护6. 反腐倡廉和反暴力恐怖9. 国际问题1. 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2. 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和平3. 国际经济合作和全球化4. 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对外关系5. 港澳台及海外侨胞问题以上这些知识点都是高中政治必修一的重点,要好好掌握和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加强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将这些基本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从而更好地明白政治是什么、政治为何物,从而以正确的态度,去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公民。
高中政治知识点框架

高中政治知识点框架一、政治生活基础知识1. 国家与社会- 国家的定义与特征- 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2. 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的类型与特点- 民主与专制的对比- 选举制度与议会制度3. 政治权利与义务- 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公民的政治义务- 权利与义务的平衡二、政治思想与理论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 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3. 国际政治理论- 国际关系理论- 国际政治经济- 全球化与国际秩序三、政治参与与行为1. 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的途径与方式 - 公民参与政治的意义 - 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2. 政治行为- 政治行为的类型- 政治决策过程- 政治行为的影响因素3. 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 政治文化与政治稳定 - 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四、政治制度与政治组织1. 政治制度- 宪法与法律体系- 政治体制与政府结构 - 政治制度的比较分析2. 政治组织- 政党制度- 利益集团与游说活动- 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与影响五、政治发展与政治改革1. 政治发展- 政治发展的阶段与模式- 政治稳定与政治变迁- 政治发展的挑战与机遇2. 政治改革- 政治改革的必要性与目标- 政治改革的路径与策略- 政治改革的案例分析六、公民道德与法治教育1. 公民道德- 公民道德的内涵与重要性- 公民道德的培养与实践- 公民道德与社会和谐2. 法治教育- 法治的基本原则与价值- 法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法治教育与公民素质提升请根据以上框架在Word文档中添加详细的解释、案例分析、图表等,以形成一篇完整的教学文档。
每个部分都应该有清晰的标题和子标题,以便读者能够快速找到他们感兴趣的信息。
同时,确保文档的格式规范,使用清晰的字体和合适的字号,以及适当的段落间距和缩进,以提高文档的可读性和专业性。
高中政治必修一重要知识框架

高中政治必修一重要知识框架高中政治必修一重要知识框架从学习必修一的政治知识开始,我们就要学会从整体把握知识,注重对前后知识之间的把握。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一重要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框架一、价值与价格(1) 区别: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2) 联系: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货币产生后价值就表现为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是宗教、习俗。
②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商品的供求关系二、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1)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等价交换是指从较长时间看,某种商品的平均价格与其价值量基本相符,而不是指每次的价格与价值相等。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三、供给与需求除了价值决定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还包括供给与需求。
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供求影响价格:(1)、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形成卖方市场(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2)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形成买方市场(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高中政治必修一必备知识一、消费及其类型(1)影响消费的因素:①居民的收入影响A、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
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
B、提高人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C、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下降,反之,缩小差距,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高中思想政治思维导图(高中思想政治高考重点知识汇总)

高中思想政治思维导图一、高中思想政治思维导图-经济生活
二、高中思想政治思维导图-经济生活与消费
三、高中思想政治思维导图-生活与消费
四、高中思想政治思维导图-生产、劳动与经营
五、高中思想政治思维导图-生产,劳动与经营图2
六、高中思想政治思维导图-收入与分配
七、高中思想政治思维导图-个人收入与分配
八、高中思想政治思维导-发展市场经济
九、高中思想政治思维导图-发展市场经济2
十、高中思想政治思维导图
二十三、高中思想政治思维导图-文化的多样性与传播
三十、高中思想政治思维导图-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三十一、高中思想政治思维导图-哲学
三十二、高中思想政治思维导图-探索世界与真理
三十三、高中思想政治思维导图-唯物论
三十六、高中思想政治思维导图-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三十七、高中思想政治思维导图-社会历史观
四十、高中思想政治思维导图-三大主体贯通生活要点3
四十一、高中思想政治思维导图-三大主体贯通生活要点4
四十二、高中思想政治思维导图-制度
四十三、高中思想政治思维导图-
四十四、高中思想政治思维导图-原理+方法论贯通生活与哲学要点。
高中政治重要知识框架体系

高中政治重要知识框架体系高中政治重要知识框架体系升上高中,很多学生的政治成绩就提不高。
因此我们要多花时间爱复习和巩固政治知识,理解好每个知识概念。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重要知识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政治重要知识框架体系11、什么是矛盾?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关系: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原理: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的海洋中扬帆远航,才能历经风雨,又见彩虹。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意义:想问题、办事情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分析矛盾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
5、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个性)的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是可以变化的。
方法论意义:(1)应该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2)掌握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相互联系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就是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高中政治重要知识框架体系21、公民积极参与民主选举的意义:(P17-18)(1)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思想与政治知识点总结高中

思想与政治知识点总结高中思想与政治知识点总结高中思想与政治是高中政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含了哲学、政治学和法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
下面我将就高中思想与政治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学说体系。
其核心内容包括唯物史观、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等。
学生需要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辨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哲学的区别,理解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理论体系。
学生需要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
3.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是指国家的组织结构、政府职能和权力运行的规范体系。
学生需要了解我国的国家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合作制度,理解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现代国家治理能力的要求。
4.法律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是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础内容,学生需要了解国家法律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宪法、民法、刑法和行政法等基本法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定。
5.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学生需要了解党的领导的基本内涵和党的建设的重要性,了解党的组织原则和党的纪律。
6.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观念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淀和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一体。
学生需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和核心价值观念,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自觉。
7.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和公民道德教育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和公民道德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环节。
学生需要了解政治社会化的基本概念和过程,了解公民道德的内涵和重要性。
8.世界政治与经济组织世界政治与经济组织是国际政治经济协作和国际组织的重要形式。
学生需要了解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基本情况和发展作用。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框架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框架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框架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⑵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性质与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⑵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l解析: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高中思想政治课知识点总结

高中思想政治课知识点总结高中思想政治课知识点总结思想政治课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素养和国家意识。
以下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知识点总结。
1. 国家与国家制度- 国家的定义和特征:国家是一个特定领土上的人民组成的具有主权的社会政治组织。
- 国家权力的来源和性质:国家权力的来源是人民,国家权力具有合法性和稳定性。
- 国家制度:国家制度是国家组织和运行的基本模式,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和时代发展要求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和坚持依法治国五个基本特征。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核心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需要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
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是每个人的基本任务,包括道德品质的培养、家庭伦理、学校伦理和社会伦理等方面。
- 法律基础:法律是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了解法律知识对于维护自身权益和参与社会生活至关重要,包括宪法、刑法、民法等方面。
4. 经济学基础知识- 经济的基本概念:经济是人们生产、分配和消费有限资源的行为和活动。
- 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和调节经济行为的基础上形成和运行的经济制度。
-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间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不断增加的现象和过程。
5. 政治学基础知识- 政治的基本特征和价值:政治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的产物,具有统一性、独立性和重大性,对于实现社会稳定和进步具有重要价值。
- 国家政权和政党制度:国家政权是指国家政治权力的具体体现,政党制度是以政党为基本政治组织的政治制度。
高三政治知识点总结框架

高三政治知识点总结框架高三政治知识点框架(1)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2)运动和发展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
(3)规律规律;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4)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6)内因和外因内因和外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7)量变和质变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坚持适度原则。
(8)事物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高三政治知识点整理1.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1)含义: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2)国际关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方面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国际关系表现为共处与竞争、合作与冲突、屈服与对抗、和平与战争等多种形式,这其中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基本形式。
(3)决定因素:国家间出现的亲疏冷热、分离聚合的关系,主要是由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
①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外交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相悖则是引起冲突的根源。
②国家力量是国家赖以生产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和实现国家目标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的重要尺度。
高三政治知识点总结框架

高三政治知识点总结框架一、政治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历程1. 政治的定义、属性和基本特征2. 政治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阶段3. 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二、国家与政权1. 国家的起源、发展和本质特征2. 国家的组织形式及其分类3. 政权的概念、来源和性质4. 政权的分类和转移方式三、政治权力与政治体制1. 政治权力的概念和特征2. 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制约3. 政治体制的概念和分类4. 政权与政体的关系四、选举与政治参与1. 选举的概念、形式和作用2. 选举制度的分类和特点3. 政治参与的方式和途径4. 社会组织和公民社会对政治参与的影响五、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1. 政治文化的概念和内涵2. 政治文化的分类和特点3. 意识形态的概念和作用4. 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对政治行为的影响六、政治制度与发展1. 政治制度的概念和特点2. 传统政治制度和现代政治制度3. 政治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目标4. 政治制度对国家发展的影响七、政治经济学与政治发展1. 政治经济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2.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观点3. 经济发展对政治的影响和政治发展对经济的影响4. 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学问题和特点八、政治道德与政治伦理1. 政治道德的概念和特点2. 政治伦理的原则和要求3. 政治道德与政治伦理的关系4. 政治道德建设和政治伦理修养的重要性九、政治制度改革与政治发展1. 政治制度改革的内涵和目标2. 政治制度改革的方向和路径3. 政治制度改革的阻力和挑战4. 政治制度改革对政治发展的意义和影响十、政治教育与政治社会化1. 政治教育的概念和作用2. 政治社会化的概念和过程3. 政治教育方式和途径4. 政治教育和政治社会化的关系这只是一个粗略的框架,具体的知识点还需根据教材和课堂的内容深入学习和总结。
高中思想政治知识框架归纳整理

《经济生活》知识框架归纳整理货币的本质(商品含义、基本属性货币含义、产生、本质)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其他<3> 公式)纸币(产生过程、优点、含义、职能、发行及其规律)神奇的货币信用工具(常用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帐结算信用工具和外汇(银行)信用卡含义、功能、优点支票种类及使用特点)外汇(外汇的含义汇率的含义、表示方法、变化及其影响)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意义)供求影响价格(影响价格的具体因素:气候、时间等买方市场)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价格与价值关系价值量的决定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形式)生多变的价格活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一般商品生活必需品与高档耐用品消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与互补商品)费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经济发展、居民收入、物价总体水平、收入差距)消费及其类型消费的类型(交易方式、对象、目的)多彩的消费消费结构(消费结构的含义恩格尔系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面面观(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做理智的消费者(<3>原则)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货币起源、本质、职能正确对待金钱: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生产与经济制度生产与消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决定、反作用> 社会再生产)发展生产满足消费大力发展生产力(为什么<理论依据、现实依据、意义> 怎么样)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经济含义、主体地位体现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地位、作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地位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作用基本经济制度——为什么:原因、意义怎么样)劳动、生企业与劳动者产与经营投资理财的选择公司的类型(企业的重要性、含义、分类公司的经营公司含义、社会责任、形式、组织机构<意义>、优点国企改革意义公司股东的权利)公司的经营与发展(目的、成功的取决因素、企业结构重组)劳动和就业(劳动的含义、意义劳动者的地位、作用新时代的劳动者重视就业问题——为什么<意义、形势> 怎么样)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便捷的投资——储蓄存款(本金、存期、利息率水平(公式)储蓄存款与商业银行储蓄存款的含义、类型及其特点)我国的商业银行(含义、主要业务)高风险、高收益同在——股票(含义、收入、风险<因素>、意义)股票、债券和保险稳健的投资——债券(含义、种类)规避风险的途径——保险(商业保险含义、基本业务、订立合同原则)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按劳分配为主体(我国的分配制度<客观必然性>按劳分配为主体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和要求、原因、意义)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 <意义>)个人收入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收入分配公平含义、表现、意义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和重要举措<3> )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含义、效率与公平关系 <是什么、为什么>) 收 入 与分 国家财政 财政及其作用(财政的含义<国家预算、国家决算>、作用) 配 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的含义、来源、影响因素、收支关系)财政与税收税收及其种类(税收含义、基本特征及关系、税收的种类<个税、增值税>) 征税和纳税为什么<税收性质、作用、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违反税法的现象、增强“纳税人意识” )综合探究: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市场调节(合理配置资源原因、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市场经济的含义、配置资源的方式、优点 )市场配置资源) 市场秩序(规范市场秩序意义<为什么>、措施<怎么样做<3>点>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局限:非万能,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危害)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基本特征 <3>、优越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宏观调控(必要性、含义、主要目标、手段 <经济、法律、行政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内涵<4>)发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展(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社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5>点)会主义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表市 (现场面对经济全球化载体:跨国公司<含义、目的、作用>) 经济 经济全球化与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实质> 应对态度)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对外开放基本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战略措施——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原则——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政治生活》知识框架归纳整理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公 民 的 政 治 生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活(国家性质)神圣的权利 庄严的义务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方式、影响因素 )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 (方式<4>、意义<4>)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方式、意义 )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方式<4>、意义<2>、要求<2>) 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政府的职能( 四职能服务性政府 )我国政府 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是人民的便民利民的政府(管理服务)为人 政府 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宗旨基本原则及其表现) 民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投诉有道(途径<4>意义<2>)服 求助有门务 公共权力 切莫滥用 (依法行政含义、重要性、的 政我国政府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意义、措施、要求) 府受人民的 审慎行使权力 科学民主决策监督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必要性、措施、意义)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为政府的“阳光工程”喝彩综合探究: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 走进国际社会当 代 国 际 社 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 主权国家地位、分类、构成的基本要素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义务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国际关系的决定性 (国际关系的含义、内容、基本形式 国家利益) 因素:国家利益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利益 (内容、原因、要求)呼唤和平、渴望 和平问题(意义、重要性、表现、阻碍 ) 发展问题(意义、表现、突出问题 ) 和平与发展: 发展的历史潮流时代的主题 维护和平、促进 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内容包括发展的有效途径 中国主张和谐世界世界多极化的多极化趋势及其影响发展中国家地位及作世界多极化: 发展趋势 用 不可逆转 抓住机遇 国际竞争的表现及其实质迎接挑战 我国要加快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综合国力我国外交政策的 独立自主的和平 我国外交政策的含义、决定因素宗旨:维护世界 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4>点) 和平 促进共同 发展 谱写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综合探究: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人大 全国人大:性质、地位、职权、我 常设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家权力机关国 的肩负着人民的重托( 人大代表地位、权利与义务 ) 人 民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代表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 人大制组织和活动原则: 民主集中制含义、表现(<3>) 大 人大制的含义、基石:人民代表大会会 制 人大制地位:我国的政体,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框架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框架一、理论基础在高中政治必修三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一些重要的理论基础知识。
这些理论基础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政治的本质和作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理论基础知识: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高中政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这些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等。
通过学习这些原理,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的实践和发展。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学生需要学习和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
3. 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学生需要学习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了解中国的国家政治组织结构、国家决策制度、政府职能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国的政治运作和国家治理。
二、重要概念与理论在高中政治必修三课程中,学生还需要学习一些重要概念与理论。
这些概念与理论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现象和问题,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概念与理论:1. 社会阶层与社会分层社会阶层和社会分层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
学生需要了解社会阶层的概念、特征和形成机制,还需要掌握社会分层的分类方法、特征和影响因素。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3.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现代国家的政治制度学生需要比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现代国家的政治制度,了解两者的异同之处。
通过比较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和发展。
三、基本技能与方法高中政治必修三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与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人大 全国人大:性质、地位、职权、 常设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 ) 肩负着人民的重托( 人大代表地位、权利与义务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 人民代表大会的基本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4)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大制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含义、表现(3) 人大制的含义、基石:人民代表大会 人大制地位:我国的政体,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执政: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执政方式表现、关系、意义 ) 党的性质、宗旨 党的地位:执政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意义) 中国共产党: 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 (执政本质)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试金石)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执政参政 特色鲜明 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②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④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 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人民政协 (人民政协性质、职能、主题) 适合国情 优势显著 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 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P71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4点) 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珍惜、履行义务)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意义、关系) 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弘扬科学精神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含义、地位、核心内容、自治地方、自治机构) 我国的宗教政策 综合探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 12 《政治生活》知识框架归纳整理
/ 12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 方式、影响因素 ) 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 ( 方式<4> 、意义<4> ) 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 方式、意义 ) 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 方式<4>、意义<2>、要求<2> ) 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 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宗旨 基本原则及其表现 ) 求助有门 投诉有道( 途径<4> 意义<2> )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政府的职能( 四职能 服务性政府 ) 便民利民的政府( 管理 服务 )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公共权力 切莫滥用 (依法行政含义、重要性、 意义、措施、要求) 审慎行使权力 科学民主决策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必要性、措施、意义 ) 为政府的“阳光工程”喝彩 综合探究: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 走进国际社会 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主权国家地位、分类、构成的基本要素 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义务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国际关系的含义、内容、基本形式 国家利益) 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利益 (内容、原因、要求)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呼唤和平、渴望发展的历史潮流 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和平问题(意义、重要性、表现、阻碍) 发展问题(意义、表现、突出问题) 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内容包括 中国主张和谐世界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多极化趋势及其影响 发展中国家地位及作用 国际竞争的表现及其实质 我国要加快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综合国力 谱写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综合探究: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我国外交政策的含义、决定因素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4点) 公民的政治生活 神圣的权利 庄严的义务 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国家性质)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当代国际社会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12
/ 12 个人收入 的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为主体 (我国的分配制度<客观必然性>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和要求、原因、意义)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意义> ) 财政与税收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收入分配公平含义、表现、意义 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和重要举措<3> )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效率含义、效率与公平关系<是什么、为什么> ) 国家财政 财政及其作用( 财政的含义<国家预算、国家决算>、作用 ) 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的含义、来源、影响因素、收支关系 ) 征税和纳税 税收及其种类(税收含义、基本特征及关系、税收的种类<个税、增值税> )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为什么<税收性质、作用、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违反税法的现象、增强“纳税人意识”) 综合探究:提高效率 促进公平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内涵<4> )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5点 )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面对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表现 载体:跨国公司<含义、目的、作用> )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实质> 应对态度)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基本国策——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基本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 战略措施——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原则——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配置资源 市场调节( 合理配置资源原因、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 市场经济的含义、配置资源的方式、优点 ) 市场秩序( 规范市场秩序意义<为什么>、措施<怎么样 3点> )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局限:非万能,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危害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基本特征<3>、优越性 ) 加强宏观调控 ( 必要性、含义、主要目标、手段<经济、法律、行政> ) 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收入与分配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12 《经济生活》知识框架归纳整理
/ 12 多变的价格 信用工具和外汇 信用工具 ( 常用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帐结算 (银行)信用卡含义、功能、优点 支票种类及使用特点 ) 外汇 (外汇的含义 汇率的含义、表示方法、变化及其影响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意义)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货币的本质 (商品含义、基本属性 货币含义、产生、本质) 货币的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其他<3> 公式) 纸币 ( 产生过程、优点、含义、职能、发行及其规律 ) 多彩的消费 影响价格的因素 供求影响价格 (影响价格的具体因素:气候、时间等 买方市场 影响价格的具体因素——供求 买方市场) 价值决定价格 (价格与价值关系 价值量的决定 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价格变动的影响 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一般商品 生活必需品与高档耐用品 互为替代品与互补商品) 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 调节生产规模 提高劳动生产率 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 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经济发展、居民收入、物价总体水平、收入差距) 消费的类型 (交易方式、对象、目的) 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的含义 恩格尔系数)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面面观 (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做理智的消费者 ( 4原则 ) 生产与经济制度 企业与劳动者 投资理财的选择 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 (货币起源、本质、职能 正确对待金钱: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生产与消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决定、反作用> 社会再生产) 大力发展生产力(为什么<理论依据、现实依据、意义> 怎么样)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经济含义、主体地位体现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地位、作用)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地位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作用 基本经济制度 —— 为什么:原因、意义 怎么样) 公司的经营 公司的类型(企业的重要性、含义、分类 公司含义、社会责任、形式、组织机构<意义>、优点 国企业改革意义 公司股东的权利) 公司的经营与发展( 目的、成功的取决因素、企业结构重组 ) 新时代的劳动者 劳动和就业( 劳动的含义、意义 劳动者的地位、作用 重视就业问题——为什么 <意义、形势> 怎么样 ) 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 储蓄存款与商业银行 便捷的投资——储蓄存款 ( 本金、存期、利息率水平(公式) 储蓄存款的含义、类型及其特点 ) 我国的商业银行 ( 含义、主要业务 ) 股票、债券和保险 高风险、高收益同在——股票(含义、收入、风险<因素>、意义) 稳健的投资——债券(含义、种类) 规避风险的途径——保险(商业保险含义、基本业务、订立合同原则) 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 神奇的货币 劳动、生产与经营 生活与消费
/ 12 《文化生活》知识框架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整理
/ 12 文化与生活 文化对人的影响 体味文化 文化“万花筒” 文化是什么 (文化的含义、特点<3>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的力量 ( 文化具形式、文化的力量 ) 文化与经济、政治 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经济、政治 ) 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 文化与经济交融 文化政治交融 ) 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文化的重要性、文化现状、应对措施) 文化塑造人生 丰富精神世界 增强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4点)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传播 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含义、途径)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标志、特点、作用) 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意义、态度) 文化的继承与文化的发展 传统文化面面观 (传统文化的继承表现 <4> ) 传统文化的继承 传统文化在今天 (传统文化的特点 <3>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正确对待的意义、正确态度) 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继承与发展关系、如何处理其关系)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基本矛盾运动、科技、思想运动)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 文化创新 根本途径(实践) 基本途径之一(古今):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基本途径之二(中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 文化创新的途径 我们的民族精神 综合探究: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怎样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5> ) 我们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古代辉煌的历程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文字 / 汉字 史学典籍)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文学艺术、科学技术)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原因、关系)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关系、意义、包容性)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之魂 (民族精神的地位、作用)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4+1) 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综合探究:建设“学习型社会” 薪火相传,越燃越旺 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文化与生活 感受文化影响 文化影响面面观 (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 潜移默化的影响 (表现) 深远持久的影响 (表现、三观) 文化传承与创新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异彩纷呈,交相辉映 (民族节日的形成、作用 文化遗产的地位、意义) 透视文化多样性 (含义、意义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 尊重文化多样性 (正确态度 必要性<2> 原则 ) 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文化发展实质、实践对的决定作用)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 (创新的意义:保证、灵魂、动力) 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创造的主体、创造者的使命和职责)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