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化入侵浅析文化强国战略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强国战略

中国文化强国战略

中国文化强国战略作者:郭建宁来源:《中国德育》2013年第08期各位朋友,我们常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

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今天围绕着“中国文化强国战略”这个题目,我谈几点自己的想法与思考,并与大家交流。

一、文化在大国崛起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关于“文化”最早的记载大概在《周易》:“关乎天文以查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在自然界关于天的我们叫“天文”,关于水的我们叫“水文”,关于地的我们不叫“地文”叫“地质”,而我们把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叫“人文”。

关于文化的产生和作用有两句表述:文化何来,有人化文;文化何用,有文化人。

意思是,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反过来熏陶人、提高人、塑造人、培养人。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列强用洋枪洋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

这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但它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而言也可以说是个机遇。

在这之前,中国还是闭关锁国的,而在鸦片战争“西方列强不可一世,我们却不堪一击”这样一种令人痛心疾首的比较中,中国人觉醒了,于是像魏源这样的一批人开始“睁眼看世界”。

那时,大多数人认为我们打不过西方是因为我们船不坚,炮不利,所以要学西方的船坚炮利,于是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一批人开始搞洋务运动。

他们办枪炮局、办制造厂、办火药厂、造军舰等,还组建了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

然而,随着1894年甲午海战的惨败,以及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这在一定意义上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人们认识到仅靠“变器物”的洋务运动救不了中国。

这时,人们认为在船坚炮利之外,更重要的是制度,我们应当学习英国的君主立宪,或者学美国、法国的民主共和。

于是1898年的戊戌变法,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措施,比如修铁路、办报纸、办翻译局,派留学生等,结果只搞了103天就以失败告终,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谭嗣同等六君子被处死。

浅析大学生如何为文化强国而努力

浅析大学生如何为文化强国而努力

浅析大学生如何为文化强国而努力一、文化强国的内涵文化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引领国家前进的灵魂。

任何国家都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物质硬实力,一条腿是文化软实力。

“文化的根本功能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为社会生活提供意义和价值,文化特征又是民族的符号,一个民族若要在世界民族之林占有一席之地,保存和发扬自己的民族文化是首要的前提”。

[1]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它将文化的定义建立在马克思的实践观和唯物史观基础之上,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上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与经济、政治并列的,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

“文化既可以体现为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体系、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语言符号,也体现为知识、精神、修养,既反映在不同区域民族人们的气质、性格中,也凝注体现在各种器物设施之上。

”[2]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也指出:“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显然,没有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因此,文化强则国强,文化弱则国弱。

二、面对文化强国战略,当代大学生任重道远“文化的实质是‘人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历史过程中,赋予物质和精神产品全部总和以及人的行为方式以人化的形式的特殊活动。

”[3]文化的发展依赖文化创新的驱动,而人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因此文化人才的培养与文化的长远发展有着直接联系。

在今天,高校成为人才的摇篮,是文化创新的热土。

当代大学生更是最新文化产品的接受者和传播者,又是我国文化创新的重要力量,有资格在文化创新和文化发展过程中扛起冲锋的大旗。

因此,大学生应充分利用高校提供的各种资源,在文化强过建设中发挥其先进性与创造性作用。

(一)投身文化强国,争做一名文化创新的实践者“国以才兴,业以才旺”。

建设文化强国的知识点总结

建设文化强国的知识点总结

建设文化强国的知识点总结一、文化强国的概念1. 文化强国的定义文化强国是指在全球范围内,以文化建设为主要目标和动力,以提升国家软实力为核心,促进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国家。

文化强国并不是简单地依靠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来展示国家的实力,更多地侧重于文化素质的提升,以展示国家精神风貌,增强国家文化自信心,提高国家整体实力。

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求快速,而应该把提高思想文化素质作为首要任务,推行全民素质教育,弥补国民精神需求等等。

2. 文化强国的意义建设文化强国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文化是维系国家社会团结的纽带,是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其次,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化交流和对外传播可以增强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此外,文化强国对于国家的自身发展也有意义,它可以提升国民的精神文明素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加国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任务1. 加强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基础。

要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为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础。

此外,还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国民的就业技能。

2. 促进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文化强国建设的核心。

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培育新兴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同时,还要推动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推动数字经济与文化的结合,加快文化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以提高文化产品供给水平。

3. 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文化产业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打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推动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健康发展。

同时要倡导文化消费,带动群众参与文化活动。

4. 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文化人才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支撑。

要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文化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一批国际级文化大师和精英人才。

此外,还要推动文化科技人才的培养,提高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

文化入侵相关演讲稿范文

文化入侵相关演讲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想和大家探讨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文化入侵。

在这个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文化交流与融合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警惕那些可能侵蚀我们民族精神的文化入侵现象。

今天,我将从文化入侵的定义、危害以及应对策略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文化入侵的定义文化入侵,是指一种文化以强势地位进入另一个文化领域,并试图通过影响、渗透甚至取代,使后者在文化认同、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方面发生改变的现象。

文化入侵往往伴随着经济、政治和军事的渗透,是一种隐蔽而深刻的侵略形式。

二、文化入侵的危害1. 民族精神受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精神的载体。

文化入侵会破坏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使民族精神受到冲击,甚至导致民族精神的消亡。

2. 价值观混乱文化入侵可能导致人们的价值观混乱,使传统美德受到冲击,道德底线被侵蚀,进而引发社会问题。

3. 经济安全受威胁文化入侵往往伴随着经济渗透,可能导致民族文化产业受到冲击,民族品牌受损,甚至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

4. 社会稳定受影响文化入侵可能导致社会阶层分化加剧,民族矛盾激化,进而影响社会稳定。

三、应对文化入侵的策略1. 加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抵制文化入侵的核心。

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完善文化保护机制建立健全文化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民族文化的扶持力度,提高民族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3. 提高国民文化素养通过教育、媒体等渠道,提高国民文化素养,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抵制不良文化侵袭。

4. 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5. 强化网络安全监管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防止不良信息传播,维护网络安全。

四、结语文化入侵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应对这一挑战。

让我们携手共进,守护民族精神的坚实盾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最后,我想以一句名言结束今天的演讲:“一个民族要想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必须拥有自己的文化。

文化强国的实现路径与战略

文化强国的实现路径与战略

文化强国的实现路径与战略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中国一直致力于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

文化强国不仅仅意味着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更包含了文化对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对外影响力的增强。

在实现文化强国的过程中,中国需要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路径与战略。

本文将探讨文化强国实现的路径和具体战略。

首先,文化自信是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基础。

文化自信是指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自豪感,同时也要对其他文化保持开放态度。

只有树立起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更广泛传播和影响力的扩大。

文化自信也是全体国民形成共识的需要,只有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动文化强国的发展。

其次,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创新是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支撑。

文化产业包括了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是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可以推动文化创意的蓬勃发展,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机会。

同时,还需要加大对文化创新的支持力度,引导文化产业朝着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方向发展。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文化产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最终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

此外,推动教育和人才培养是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

教育是培养国家未来文化精英的重要基础。

要提高教育质量,推行素质教育,加强文化教育和艺术教育的力度,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人才。

同时,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吸引更多国际一流的文化人才来华工作,为国家的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在实现文化强国的过程中,也需要注重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瑰宝,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研究,挖掘和传承其中的智慧和价值,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同时,要注重与现代文化的结合,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创新融合,使之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最后,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是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可以借鉴和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促进自身文化的发展。

文化入侵下如何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思考

文化入侵下如何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思考

文化入侵下如何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思考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入侵的现象也愈发严重。

文化入侵是指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进行渗透、侵蚀和取代的过程。

在文化入侵的过程中,受侵蚀的文化往往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濒临消失。

如何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成为了当今世界各国亟需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加强文化自信,树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文化强大的重要标志。

只有树立起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在文化交流中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魅力。

为了加强文化自信,国家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1. 鼓励国民自觉学习和传承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和认同感。

2.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同时坚持以我为主,推动本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和交流。

3. 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通过文化产品、文化产业等方式提升国家的文化影响力。

二、加强文化产业的保护和发展,提高文化产品的自主性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想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就必须加强文化产业的保护和发展,提高文化产品的自主性。

具体措施包括:1. 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文化产业的保护,打击盗版和侵权行为,保护本国文化产品的知识产权。

2. 支持和鼓励本国文化产业向高端、高质量发展,提高本国文化产品的自主性和国际竞争力。

3. 积极开展文化产业的国际合作,促进文化产品的国际传播和影响力的扩大。

三、加强文化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抵抗力文化安全意识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基础。

只有加强文化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抵抗力,才能更好地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蚀。

为了加强文化安全意识,国家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1. 加强国民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安全意识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人民裙众的文化抵抗能力和文化自觉意识。

2.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引导和管理,限制对本国文化安全的威胁,保护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文化入侵研究性学习学习报告

文化入侵研究性学习学习报告

文化入侵研究性学习学习报告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文化入侵”研究性学习学习结题报告课题组长:课题成员:班级:导师:摘要:日本、美国的一些文化已经深入人心,而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已经被渐渐遗忘、被遗弃。

用当今最流行的一个代言词来说,那就是“文化入侵”!为了防止“文化入侵”对中国的统文化优秀文化冲击的危害,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我们小组专门对“文化入侵”进行了实践调查,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正文一、问题背景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它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当代,文化竞争力作为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日益受到各国高度重视。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在科技文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直接推动下,世界各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这些文化的传播也同时成为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在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的推行强权政治。

三、研究的方法上网查询相关资料,随机调查等统计研究方法。

四、研究过程及研究结论第一部分:“文化入侵”面面观Part?1:节日“文化入侵”提起独具色彩的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很多人立刻会想起春节、元宵节、龙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从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和韵味。

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

伦理道德等多重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

去年端午节曾有媒体报道,韩国准备将端午节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并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最后遭到很多人反对。

今年端午节又有记者随机调查了一些大学生,几乎没有几个人能说出端午节的相关习俗。

大家对于端午节的所有印象似乎只停留在纪念屈原和吃粽子上,而对哪一天是端午节、踏青、喝“雄黄酒”以及“赛龙舟”等活动甚至一点概念都没有。

相反,很多“现代人”十分推崇过情人节、父亲节、圣诞节等西洋节日仿佛不如此不足以显示其“时尚”和“现代”。

文化强国:中国如何成为文化强国文化强国

文化强国:中国如何成为文化强国文化强国

文化强国:中国如何成为文化强国文化强国话题:文化强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化韩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文化中国2014年,将成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

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备受瞩目。

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文化入侵所带来的危害。

保护本国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呼声也越来越响。

而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延续至今的国家,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是世界各国所公知的。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现状呢。

原因主要有两点。

其一,教育体制。

当代教育体制的弊病。

官本思想与功利气息笼罩着这块知识的殿堂。

那有谁还会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教学这一块来呢。

学校里学的东西与就业严重脱轨。

中国的文化,在我们这一代人里到底传承了多少。

其二,文化审查。

虽然说国家对出版物与电影的审查,在某种程度上对中国的文化圈是一个“净化”,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在现行的文化审查制度下,中国的文化事业很难再发展到繁荣的地步。

繁荣的文化,就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在纵观眼下的影视圈文化圈,已是抄袭模仿之风日盛,黄钟大吕之作难寻。

遥想百年前,五四运动之后的中国,在文化方面有了出现了一个大高潮。

那时候的中国,产生了一大批著名的人物,已后继无人。

这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中国最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文化大国,长期以来都是处于被动状态。

近几年依靠孔子学院所带来的文化输出也并不十分可观。

因此,一场由中国主导的,国际文化盛会就此应运而生。

中国特色新城市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表示我们的专业就是输文明而和外人的中国满足了古文明的三个标准,第一是有文字,第二是有金属冶炼,第三是有集中居住的城邑。

拥有唯一没有中断和湮灭、发展至今依然存在的中华文明。

有”三个道”。

在人格理想上,我们坚持的是君子之道第二,在行为模式上我们实行礼仪之道。

第三,在思维模式上我们普及的是中庸之道中国文化尚存有三个缺点,第一是缺乏公众意识,第二是缺乏实证意识,第三是缺少法治意识韩国文化值得中国学习的一点是,他们对年轻人的重视,他们的文化是面向未来的文化是一种变成了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当今社会要鼓励少部分人建立顶层的精神文化,大部分人建立起简易可行的礼仪文化,同时,所有的人都应关注生态文化。

文化强国心得

文化强国心得

文化强国心得引言近年来,中国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这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部署,对于推动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深感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文化强国的一些心得和思考。

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的核心是文化自信。

作为一个古老而复杂的文明国家,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然而,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也曾经历过对自身文化的怀疑和迷失。

因此,文化自信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文化自信首先要从教育入手。

我们需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根源。

同时,我们也要积极推动中国当代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人才。

只有通过教育,我们才能够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有文化自信。

传承与创新文化强国的建设既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

传承是指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使其能够在当代社会中发挥作用。

创新则是指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推动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在传承方面,我们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研究。

我们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加大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力度,挖掘出更多珍贵的文化资源。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和展览,让更多人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

在创新方面,我们需要鼓励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融合了文化和创意的新兴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我们可以推动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文化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文化交流与对外传播文化强国不仅仅是在国内建设,还需要在国际上展现中国的文化魅力。

文化交流和对外传播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在文化交流方面,我们可以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我们可以举办文化节、艺术展览等活动,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艺术成就。

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外国文化的引进和传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和合作。

在对外传播方面,我们需要加强对中国文化的宣传和推广。

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设全球传播平台,将中国的文化精品推向世界。

作为当代大学生谈谈你对西方文化入侵现象的认识与看法890字

作为当代大学生谈谈你对西方文化入侵现象的认识与看法890字

作为当代大学生谈谈你对西方文化入侵现象的认识与看法890字何谓文化?目前我过看到最贴切的定义可能是钱穆先生的定义:文化就是生活方式。

所谓的文化入侵,就是指其他国家的生活方式传入这个国家,然后被这个国家的一部分或全部的人所接受。

文化入侵现象发生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武力入侵者强制要求被武力入侵的一方接受武力入侵者的文化(比如清初的剃发易服)。

另一种是一方自动主动吸纳对方的文化(比如日本明治维新时的脱亚入欧)。

对应的,发生文化入侵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一是入侵文化所代表的民族军事实力特别强,二是入侵文化所代表的民族经济实力特别强。

而今天我们所说的文化入侵主要是指后一种,针对西方文化因素逐渐深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这种主动接纳外族文化的现象,从古至今可以发现它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就是入侵的那个文化所代表的民族日子往往过得更好。

注意武力入侵和文化入侵可能是相反的,武力入侵者可能反而受到被入侵者的文化侵袭。

比如历史上侵入汉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大多接受了汉族文化。

从这点可以发现,这种主动吸收外族文化的起因,其实是一种类似于爱屋及乌的富国效应。

古代时中华文化向周围辐射,要超过反向的文化输出。

近代则是西方文化向东方扩张。

其共同点都是文化从生产力发达、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的地方向生产力相对不发达、生活条件相对艰苦的地方入侵。

真正决定一个民族存亡的,是这个民族的民族意识。

换句话说就是,这个民族的人是否还认为自己属于那个族群?这点上汉族人融化其他民族的水平相当高,汉人甚至在自己的官方史书中写匈奴和汉人同属炎黄子孙。

接受这一点的匈奴人就会相对容易产生“不自外于中华”的感觉。

而不接受这一点的匈奴人就算汉化程度很深,也仍然是另一个民族(灭亡西晋的刘渊就是汉化程度极高的匈奴人)。

想到我们传说日本人是徐福东渡童男童女的后代,真的很佩服我们祖先的智慧……而文化,也就是生活方式,对于决定一个民族的民族意识的作用,可能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当代中国文化强国战略的背景内涵及实施途径-精品文档

当代中国文化强国战略的背景内涵及实施途径-精品文档

当代中国“文化强国”战略的背景、内涵及实施途径2011年10 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文化强国”,并对这一新时代国家战略理念的提出背景、基本内涵及实施途径作了阐述,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政策法规、中央部署、具体贯彻等方面作了进一步推进。

一、当代中国“文化强国”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当代中国“文化强国”理念的提出,既是国外主要发达国家“文化立国”战略实施过程及其成效的促进,也是中国国内社会道德、环境生态及经济产业等领域现实问题的需求,更是中国“大国崛起”的呼唤。

美国“文化立国”战略是其政治、经济、军事超级大国的自然延伸。

美国人通过对大众传媒的国家扶助与控制而使其成为世界传媒业的巨头,成为全世界许多报纸和广播电视机构的主要资讯来源,并凭借其经济、科技的优势,大力发展电影、音像制品、出版业等文化产业,通过承载美国文化价值观的文化产品的全球消费,不但维护其文化霸权,而且是其政治、经济霸权的一部分。

1995 年,日本出台了“新文化立国:关于振兴文化的几个重要战略”,明确提出了日本国21 世纪的“文化立国”战略,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提出重新评估日本的传统文化,鼓吹日本文化的优越性,提升日本国民的民族文化自信。

二是提出大力发展日本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通过对文化产品的国内消费,提升国内民众的道德、审美和生活方式,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三是借助强大的文化产品输出,宣扬以日本为主导的东亚文明圈,努力实现日本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的转变。

[1]P45-49 日本“文化立国”战略是在日本经济于20世纪80 年代跃居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期,为解决经济至上主义而导致的生态危机、传统道德沦丧、文化生活贫乏等国内社会问题以及国际政治大国诉求而提出的。

日本“文化立国”战略实施三十年来,文化产业超过了传统的汽车和电器等传统工业而成为日本经济的重要支柱,其中动漫画、游戏业约占国际市场的1/3 比例,日本文化俨然成为东方文明的代表,为日本走向政治大国奠定了基础。

关于文化入侵演讲稿范文

关于文化入侵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发表关于文化入侵的演讲。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文化入侵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威胁着我国的文化安全。

在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文化入侵问题。

一、文化入侵的定义及危害1. 定义文化入侵,是指外来文化以各种形式渗透到我国,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冲击、削弱甚至取代的现象。

文化入侵具有隐蔽性、多样性和长期性等特点。

2. 危害(1)削弱我国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基石。

文化入侵导致我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使得部分民众对我国文化产生怀疑和动摇,进而削弱文化自信。

(2)损害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动力。

文化入侵使得一些外来不良思想、价值观渗透到我国,侵蚀民族精神,导致道德滑坡、社会风气恶化。

(3)影响国家文化安全。

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入侵可能导致我国文化市场被外来文化垄断,影响国家文化安全。

二、文化入侵的表现形式1. 媒体传播随着互联网、电视、电影等媒体的发展,外来文化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国,如美国大片、韩剧、日漫等。

这些文化产品在传播过程中,往往带有浓厚的商业色彩,忽视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2. 教育领域教育领域是文化入侵的重要渠道。

一些学校过分强调外语教学,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部分教材内容也存在崇洋媚外、低俗之风。

3. 日常生活在日常交往中,外来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

如节日庆典、服饰、饮食、娱乐等方面,都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三、应对文化入侵的策略1. 加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抵御文化入侵的关键。

我们要深入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完善文化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文化法律法规,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打击盗版、低俗等不良文化产品,保护我国文化安全。

3. 优化教育体系改革教育体制,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具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的下一代。

国外文化入侵现状分析报告

国外文化入侵现状分析报告

国外文化入侵现状分析报告引言文化交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国家之间的互动不断增加,各种文化相互渗透。

其中,国外文化的入侵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篇报告旨在对国外文化入侵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影响进行评估。

文化入侵的定义文化入侵是指一种文化系统深入并取代另一种文化系统的过程。

这种侵略性传媒文化带给接受文化中的人群的冲击是不可忽视的。

入侵文化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扩张,包括电影、音乐、食品、时尚、语言等领域。

入侵文化的传播可以为受众带来新奇的体验,但也可能对本地文化产生冲击。

国外文化入侵的现状媒体传播在全球化时代,媒体成为国外文化入侵的关键媒介。

美国好莱坞电影、英国流行音乐、韩国综艺节目等国外文化产品通过全球化的媒体平台广泛传播,受到大量人群的关注和喜爱。

时尚和美容国外时尚和美容行业对本地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国外品牌的进入和广告的渗透使得本土品牌在竞争中受到压力。

此外,国外的流行服饰和美容标准逐渐改变了本地人的审美观念。

饮食习惯国外的快餐、咖啡、糖果等食品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

这些食品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使得本地传统饮食习惯受到冲击。

同时,国外饮食文化也在本地逐渐融入,例如在亚洲地区流行的汉堡包和比萨饼。

语言传播随着英语的全球化,英语成为了国际交流和商务合作的主要语言。

许多国家的人们纷纷学习并使用英语,这使得国外文化和思维方式更容易渗透到其他文化中。

国外文化入侵的影响国外文化入侵带来了许多正面的影响,例如促进文化多样性、扩大知识面以及加强全球交流等。

然而,它也给本地文化和价值观带来了挑战。

首先,国外文化的入侵可能导致本地文化的丧失。

原本独特的本地文化可能被国外文化同化,导致文化多样性减少。

其次,国外文化的引入可能使本地人更加依赖国外产品和服务,甚至忽视本地产业。

这样可能导致经济上的不平衡和依赖性。

另外,国外文化传播的不平等性也是一个问题。

发达国家的文化更容易传播到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传播能力相对较弱。

如何看待文化入侵作文

如何看待文化入侵作文

如何看待文化入侵作文文化入侵这个事儿啊,就像一阵怪风,吹得咱有点晕头转向,但又得好好琢磨琢磨。

从一方面看呢,文化入侵有点像不请自来还捣乱的调皮鬼。

就拿那些外国大片来说吧,好多好莱坞电影那是铺天盖地地在中国上映。

咱不是说这些电影不好啊,它们特效酷炫、故事刺激。

可是呢,慢慢地有些年轻人就只追捧这些外国大片,觉得国产电影都是土老帽儿。

像什么美国的超级英雄电影,那些穿着紧身衣、飞来飞去拯救世界的家伙,让好多小年轻整天喊着“漫威大法好”。

这就有点过了啊,咱中国自己也有那么多厉害的神话故事、英雄人物呢,像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二郎神三只眼多酷啊,可这些都被有些孩子忘到脑后了。

还有那些洋快餐,什么肯德基、麦当劳。

那门口的大招牌就像个大磁铁,把小朋友们都吸进去了。

那些炸鸡薯条吃多了不健康不说,还让咱传统的美食有点受冷落。

咱中国美食那可是博大精深啊,八大菜系各有各的绝活儿,什么鲁菜的葱烧海参、川菜的麻婆豆腐,那味道比洋快餐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可有些孩子就觉得吃洋快餐时尚,这不是文化入侵在捣鬼吗?再说说那些外国的节日,什么圣诞节、情人节。

一到圣诞节,满大街都是圣诞树、圣诞老人,商场里放着圣诞歌,大家都在互送苹果(虽然这有点中国特色的歪解)。

情人节呢,玫瑰和巧克力卖得那叫一个火。

咱自己的传统节日,像端午节、中秋节,好像就没这么热闹。

端午节本来是纪念屈原,吃粽子、赛龙舟的节日,可现在有些年轻人只知道屈原是个课本里的名字,粽子倒是吃,可赛龙舟的热闹劲儿都被圣诞节的狂欢给盖过了。

这就好比自己家办喜事,结果隔壁家办派对,把客人都抢走了,你说气不气?但是呢,咱们也不能一竿子把文化入侵全打死。

换个角度看,这也像是一场文化之间的交流派对,只是有点乱哄哄的。

外国文化进来的时候,也带来了一些新的东西。

比如说那些外国的教育理念,什么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创新思维培养。

咱们中国的教育也能从中借鉴点东西啊。

以前咱们的教育可能比较注重死记硬背,现在也开始提倡素质教育了,这也有外国文化影响的功劳呢。

如何看待文化入侵作文

如何看待文化入侵作文

如何看待文化入侵作文文化入侵这事儿啊,就像一阵怪风,有时候吹得人晕头转向的。

从一方面看呢,文化入侵有点像不请自来的讨厌鬼。

就拿现在满大街的某些洋快餐来说吧。

你看,那些金拱门(麦当劳)和白胡子爷爷(肯德基)的招牌到处都是。

小朋友们一看到就走不动道儿了,吵着闹着要吃。

这背后其实就是一种文化入侵的小缩影。

这些洋快餐带来的可不仅仅是汉堡和炸鸡,还有它们那种美式的消费文化。

比如说,那种快节奏的用餐方式,还有把吃和儿童游乐区捆绑在一起的营销模式。

这就使得咱们本土的一些传统小吃店在小孩子的眼里变得不那么有吸引力了。

而且,有些外国的节日也在咱们这儿变得超级火爆。

像什么圣诞节,一到12月,到处都是圣诞树、圣诞老人,商家也趁机大搞促销。

相比之下,咱们自己的传统节日有时候都没这么热闹。

这就好像咱们的文化地盘被别人占了一块似的,心里有点不得劲儿。

再说说电影和电视节目吧。

好莱坞大片那是全球闻名啊。

那些超级英雄拯救世界的故事,一部接一部地在中国上映。

当然啦,这些大片特效确实很酷炫,故事也很精彩。

可是呢,这也让不少人觉得外国的月亮就是圆。

好多年轻人张口闭口就是漫威英雄,对咱们自己的武侠文化、神话故事反而不那么了解了。

这就好比自己家里有宝藏,结果被外面的小玩意儿吸引得忘了本。

但是呢,咱们换个角度看,文化入侵也不完全是坏事。

就像一阵风,它虽然吹来了一些我们不想要的东西,但也带来了新的种子。

比如说西方的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

咱们传统的教育可能比较注重死记硬背,但是西方那种鼓励孩子创新、独立思考的教育文化传进来之后,咱们的教育也开始改革了。

现在的课堂上,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实验、搞小组讨论,这就是文化交流带来的积极影响。

还有时尚方面。

外国的时尚潮流涌进来,什么巴黎时装周的那些奇装异服,虽然有些咱们看着觉得怪里怪气的,但是也给咱们本土的时尚产业带来了灵感。

咱们的设计师们可以把西方的时尚元素和中国的传统元素结合起来。

像那种把中式旗袍的剪裁和西方的流行布料结合的设计,就超级惊艳,这就成了一种文化融合的新时尚。

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

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

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今年的-上全国政协委员就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等问题答记者问。

在现代社会里,生活节奏太快,我们通过网络接受的多元文化太多、信息量太大,又是处在一个高科技时代,这使得我们跟传统文化渐行渐远。

尤其是青少年这一代,他们似乎关注更多的是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学习钻研更多的是四六级的英语单词,疯狂追逐的是圣诞节等西方节日。

那么,如何让青少年亲近中国传统文化便是全社会需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让青少年更好的认可、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关重要。

一些学者赞成把传统文化编入教材,让他们能够学习更多的传统文化的知识。

的确,现在的大部分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无感,甚至是冷漠。

这与他们贫乏的传统文化知识密切相关。

因此,有必要让青少年深度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和一些典籍文化里的经典和精髓。

让青少年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培养出文化的修养,感受到精神的满足。

其次,便是把青少年带领到传统生活里去。

正如冯冀才所说文化学习最好的方式是体验。

因此,我们的教育要注意体验。

例如,在春节期间由家长带领孩子走亲访友,贴对联,包饺子。

清明节时,一家人去烈士陵园扫墓,祭奠先祖。

中秋节时,全家围坐在一起共同赏月,一起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

众所周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青少年通过一次次传统文化生活的体验,心灵渐渐进入了传统,文化也融入了心灵。

青少年在同时具备了知识和情结的情况下,才能深刻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背后的平静力量。

还有,就是通过新颖、脱俗的方式唤起青少年心中的传统文化之心。

例如,最近好评如潮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综艺类节目。

这些节目不但清新脱俗,而且都旨在赏传统精髓、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因此,社会各界人士要不断地创新,用青少年喜欢的方式激起他们的热爱,在热爱过程中渐进地提高他们的传统文化修养。

大学生对我国文化强国战略认知及态度调查分析

大学生对我国文化强国战略认知及态度调查分析

大学生对我国文化强国战略认知及态度调查分析大学生对我国文化强国战略认知及态度调查分析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对文化的研究层出不穷,国外对文化的研究主要从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和文化评估体系、文化一体化着手,而我国在2011年正式提出“文化强国战略”。

但国内外对文化的研究主要从理论层面论证其作用,而以社会调查的方式展示公众对文化强国战略的认知和态度的研究还比较薄弱。

目前,关于大学生对文化强国战略的认知研究还十分稀少,这为我们的调查研究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武汉市作为中部最大城市,拥有多所高校,大学生群体庞大,知识层面丰富,作为研究对象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因此将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武汉市大学生对文化强国的认知情况展开调查,分析大学生对于文化强国政策的态度,最终为国家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意见及建议,以推动文化强国战略的有效实施。

1大学生对文化强国战略的认知(1)对文化强国战略的概念认知。

通过被调查者回答“你对我国的文化强国战略有所了解吗”的问题来了解大学生的认知程度,结果见表1。

表1武汉高校大学生对文化强国战略的认知程度从表1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文化强国战略这个概念的了解程度分别为:非常了解的占10.9%;有一定了解的占51.2%;仅听说过但不太清楚的占30.5%;而不知道的占73%。

这表明了大学生对文化强国战略是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并不是非常清楚。

(2)大学生的性别、学校、专业、年级以及政治面貌与其对文化强国战略认知程度的关系。

本调查根据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与其对问题“你对我国的文化强国战略有所了解吗”的回答用SPSS做数据分析的双变量交互分类分析来实现。

表2样本特征对大学生认知程度的影响的交互分析(注:本调查在数据分析中以大等于95%的置信度为测量标准,即当sig<0.05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成立,两者的相关系数越大,其相关性越强。

)我们根据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性别、专业、年级、政治面貌及所属学校结合其对文化强国战略的了解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表2。

文化入侵和文化自信,意识形态对抗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文化入侵和文化自信,意识形态对抗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文化入侵和文化自信,意识形态对抗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如何看待当今社会频繁出现的文化入侵#文化入侵应该算是一个古老的单词,中国有一个成语可以表达自己的处理态度:隐恶扬善,或者叫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然而这些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国力壮大,文化入侵现象似乎并没有得到减少。

其中一个最为直观的反映就是打开某红书上面看旅行攻略,各地大量的小镰仓小京都小垦丁小奈良。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人文沉淀,从什么时候需要通过挂靠日本弹丸之地才能彰显自己了?这是对自己有多不自信才能做出这样灭自己志气长他人威风的表达?苏州,就是因为“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被称为“东方威尼斯”?那为什么威尼斯不被称为“西方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就因为长得有点歪就被叫做东方的比萨斜塔,是因为虎丘不够好还是因为伽利略的试验更高?东山的环湖公路非得冠之以小镰仓,似乎唯有如此才能彰显其唯美的气度。

这一定是出了什么问题。

原因我想大概有两点:1,从中西经济文化的此消彼长来看。

中国对西方的科技政治文化保持的绝对领先优势大概要持续到明朝前期,但是随着西方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运动再到后来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中国距离西方已经变得越来越远。

文明的代差,加上大航海时代的兴起,古老的农业文明一定会被更高级的工业文明攻击。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进入了近现代最黑暗的时期,对外战争几乎没有赢过。

这不可避免的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理,即西方的就是好的。

2,我们自己的文化建设,特别是城市水平也要跟得上。

可以说绝大多数的城市大约都是千篇一律乏善可陈毫无特点,也无怪乎没有知名度。

一个好的城市一定有自己的独有的印记和自己的人文精神,而不是靠不断的拆建来彰显自己的大干快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文化入侵浅析文化强国战略【摘要】文化强国的道路就是增强国家的软实力的道路,一个国家没有软实力就不可能在国际舞台上争得话语权,更不可能有国家安全可言。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的交融与文化的侵略几乎没有明显的界限,所以当一种强势文化的入侵,以文化交融的方式进入时,我们常常会缺少警惕,文化防范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让你的文化软实力强大到别人无法入侵,这才是真正的安全。

所以当今中国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增强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文化入侵,文化强国战略,文化软实力【引言】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文化强国”战略和国家整体战略是相互依存的。

“文化强国”战略包含在国家整体战略之中,没有“文化强国”战略不可能有完整的、使国家真正强大起来的整体战略。

因为,有了钱只能称作“富”,只有在有钱的基础上又有了发达、丰富、先进的文化,才能说是“强”了。

现在,我们只是达到了初步的富,还没有达到强,建设富强国家这篇“大文章”只做了一半,因此,需要制定和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来完成“大文章”的另一半。

【正文】一、对文化入侵现象的认识日本的动漫、音乐、美食、时装、广告等为代表的日本流行文化在中国日渐风行,并以强大的影响力成为中国城市流行文化的热点;美国的好莱坞大片、迪斯尼、肯德鸡、麦当劳、流行乐等也在中国迅速的流行;韩国的韩剧,小吃,等也让这个不大的国家在中国也火热了一回。

西方国家诸如“圣诞节”、“情人节”、“复活节”等节日也几乎代替中国的传统节日让中国人为之疯狂。

这些现象不禁让我们思考它们带给中国文化的冲击,这就是“文化侵略”。

“侵略”,指的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它国或另一民族的征服行为。

因此,文化入侵,我们可以定义为一个国家或民族对它国或另一民族通过文化改造和思想改造而达到的征服行为。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蕴,文化底蕴的存在也就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形式,中华文明自传说中的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历经三皇五帝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等时代的酝酿,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发达受到了当时当地的情况制约,可能现在看来很多文明的成分都已不足取,但至少这些文明历经岁月的洗刷和磨练,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外族对中华民族的侵略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在战争年代,他们的侵略工具是大炮加飞机,在和平年代,他们的侵略工具则是文化。

战争时期,一个国家强行改变另一个国家的教育方式,强制新一代学习入侵国语言文字,是文化入侵;和平时期,发达国家垄断发展中国家文化市场,并改变其国民的风俗习惯,阻碍其文化传承,这也是文化入侵。

二战之前及二战时期,日本在其中国占领区推行的文化殖民政策便属于典型的“文化入侵”,因为日本要求中国被占领地区接受的日本文化教育并不是当时的中国人所自愿接受的,而是建立在武力压制之下被迫接受的文化;同理,日本自甲午战争之后一直到二战结束之时在朝鲜半岛和台湾等地区实施的长达五十年的殖民文化灌输也是典型的“文化入侵”。

经常说,要完全侵略一个民族不仅仅是让它的公民臣服,最重要的是文化入侵,让这些人完全的认同自己的文化和思想,其实有思想的投降并不可怕,真正让人心寒的是麻木而没有思想的行尸走肉。

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那些中国人。

文化入侵的目的是为谋取政治利益,推广自己民族的文化和国家的意识形态,支撑本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入侵者利用所有能利用的文化载体,利用所有能利用的机会,大肆推行它的价值观、政治理念、文化理念,这是一种“隐性”的文化侵略。

而文化侵略比政治侵略、军事侵略、经济侵略对一个国家的伤害更为深远。

而中国应该做些什么来抵制文化入侵呢?“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益。

”老子的意思是说:天下最柔软的东西,能战胜天下最坚硬的东西。

无形的力量能穿过没有间隙的东西。

看来。

我们的先辈在千年前就已经理解了软实力的作用,所以中国应该提高自身的文化软实力达到抵制文化入侵的目的。

二、文化强国势在必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不仅是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伟大号召,也是向全世界、全人类的庄严宣示。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和战略任务呢?这对于世界的和平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具有什么重大意义?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深远影响?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间对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不断解放思想、不断探索发展、不断提高认识的过程。

我们曾经有过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文化建设的教训。

后来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并认识到“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六大以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强调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认识到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十七大更是提出了“两大一新”的“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文化发展目标(即“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

这样,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水到渠成,又有了提升和飞跃。

诚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为之长期奋斗的战略目标,但有没有这样的战略目标是大不一样的,这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对当今世界潮流的深刻洞察与准确把握。

二战结束之后,半个多世纪以来没有暴发大规模军事冲突和战争,虽然局部战争不断,但从总体上说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各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其结果,一方面刺激了文化的消费和繁荣,促进了文化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引起了思想家和政治家对文化问题的关注,即对文化的价值、作用及其战略意义的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

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这是对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与准确判断。

美国等西方强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向全世界推销自己的文化产品。

尤其是一些国家大肆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已引起世界许多国家的警惕与不安。

他们出口的文化产品,不仅赚取了大量外汇,而且把其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散布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例如,美国电影是世界电影产量的6%,而在世界电影市场的占有率却高达 80%。

日本、韩国还提出了“文化立国”的口号,他们的动漫、动画和影视产品占据了世界特别是东南亚市场的大量份额。

总之,世界范围内,包括文化产品、科学技术和意识形态等文化竞争日益加剧。

面对激烈的文化竞争,我们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不仅是我们自身文化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能对西方大国的文化扩张起到积极的制衡作用,这对于世界文化的发展乃至整个人类和平与文明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中华民族具有辉煌灿烂、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对人类文明作出过重大贡献,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

如今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将是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复兴。

甚至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化的复兴及其所达到的高度和成就,较之于经济和政治更具有持久的竞争力和永恒的生命力,因而其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如果只是经济发达和武力强盛,而文化、外交方面的影响力不够,就算不上世界强国。

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民族复兴,就必须依靠全体中华儿女向着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懈努力,这是毫无疑义的!三、中国如何建设文化强国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力量之源,一个民族的文化得到更多重视,更大发展,这个民族才能自觉、自信、自强。

当前,我国步入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期,也是各类社会矛盾集中凸显的危险期,在这个时期,我们更应该加强对民族文化的重视和发展,以增进国家的凝聚力、向心力,所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非常及时也非常必要。

建设文化强国并非只有想法就能实现,并非只靠政府单方面努力就能实现,并非个别企业、社团以及个别人的良知就能实现。

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具体而言就是需要政府、企业、社团、以及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

首先要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

这种文化凝聚力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

与此同时,我们要通过文化体制改革,一手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一手抓文化产业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

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其次提高我国的文化传播能力。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大力推进传播手段创新。

文化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

我们必须花大力气拓展传播渠道,丰富传播手段,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使我国文化传播能力有一个大的提高。

同时,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完善和落实鼓励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政策措施,培育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和对外文化中介机构,积极开展对外文化贸易,努力扩大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国际文化市场上的份额。

为此,既要树立现代营销理念,掌握国际市场规则,抓紧构建营销网络,充分利用各类国际性文化博览会、影视节、出版物展销活动等平台,做好文化产品的推介和营销,又要培养一批了解世界文化需求、懂得文化营销的专门人才。

我们要抓住国际社会研究东方文化、了解中华文明兴趣不断增加的有利时机,加强与国外知名文化机构的合作,不断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渠道,进一步扩大我国文化传播范围。

第三要增强我国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大力推进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创新。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特点,审美情趣、欣赏习惯、评价标准等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不同,因此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社会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内容上、形式上进行积极探索和大胆创造。

与此同时,在我们的文化走向世界的时候,还要考虑让我们的文化能够为各个国家具有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的人民的认同,并为他们接受和喜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