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
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读后感
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读后感【实用版2篇】篇1 目录一、引言1.阅读《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的背景2.对文化大国与文化强国的理解二、文化大国的现状1.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2.文化产业的发展三、文化强国的目标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意义2.我国政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四、建设文化强国的挑战与对策1.当前面临的挑战2.解决挑战的对策五、结论1.文化强国建设的意义2.对未来文化强国的展望篇1正文【引言】近年来,我国在文化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文化资源到文化产业,都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阅读了《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这本书,使我对文化大国和文化强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文化大国的现状】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我国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了古老的文化遗产、多样的民间艺术、丰富的文学作品等。
近年来,我国的文化产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各种文化产品层出不穷,文化消费市场日益繁荣。
【文化强国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新时代我国文化发展的总目标。
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能够提升我国文化的国际地位,还能够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信。
我国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建设文化强国的挑战与对策】然而,在走向文化强国的道路上,我国还面临着许多挑战。
如何保护和利用好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何提升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提高全民的文化素养等,都是我们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对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包括加大文化保护力度、提升文化创新能力、提高全民文化教育水平等。
【结论】建设文化强国,是我国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够使我国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
篇2 目录一、引言1.简述阅读《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的感受2.阐述阅读本书的目的和意义二、文化大国与文化强国的定义与区别1.文化大国的定义2.文化强国的定义3.文化大国与文化强国的区别三、我国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的历程1.文化大国的背景与成就2.文化强国的发展目标与策略3.文化强国的建设成果四、文化强国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1.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与挑战2.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困境与对策3.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国际传播五、个人思考与建议1.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2.对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建议3.对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策略六、结论1.总结文化大国与文化强国的关系2.强调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性3.倡导全民参与文化强国建设篇2正文【引言】在阅读《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我国文化发展的历程与变革。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速长期高于世界经济增速,但文化繁荣程度不够,整体文化实力与我国经济实力及国际影响力不相适应。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是着眼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出的。
关键字: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创造活力;软实力;综合国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十一月8日在北京隆重开幕,是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不仅吸引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也承载着13亿中国人民对未来福祉的期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事实上,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掀起了一轮又一轮高潮。
2009年首部《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文化产业发展第一次被提到国家战略高度,文化体制改革“攻坚战”开始打响。
特别是在2011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出台,再次吹响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前进的号角。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速长期高于世界经济增速,经济规模不断增大,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
特别是,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下,欧洲债务危机恶化,美国失业问题继续拖延看不到好转的迹象,我国前三个季度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速度,成为维护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稳定力量。
但是,无论从国际形势看,还是从国内发展看,相对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文化繁荣程度不够,整体文化实力与我国经济实力及国际影响力不相适应。
文化强国的话语逻辑
文化强国的话语逻辑作者:张城冯鹏志《光明日报》(2015年11月18日14版)话语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塑造时代特征、引导社会发展方向的强大精神文化力量。
文化强国作为当代中国发展逐渐呈现的总体性追求和志向,不仅突出了中国道路的价值理念与文化目标,也正在开启中国道路实现自觉话语建构的历史过程。
如果说长期以来在西方的文化话语中,中国不是作为改革开放前的“政治中国”就是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经济中国”的话,那么当代中国文化强国的话语建设实践,必将在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强有力地论证和呈现当代中国之不可遮蔽的、独特的文化权利与责任,并由此对西方的文化话语体系构成强有力回应与纠偏。
文化强国的古今逻辑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历经地域之间的频繁流动、各民族的互相交往融合、文化的涵容创造与扩展,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整体文化格局,造就了具有高度文化认同且极富生命力的民族精神。
梁漱溟曾从文化比较角度精辟指出:中国文化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更是已经形成极强的个性,它独自创生非从它受,自成体系与它者差异甚大,自古及今绵延独存,同化能力极强,影响力既远且大,具有高度的妥当性与调和性。
就此而论,当代中国的文化强国,首先要表达的是对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和文化大国的明确认知,以及对由此生发出的浩荡充盈的中华文脉及其独特个性的自觉承续。
这是立足于历史发展的脉络必然要展现出来的文化强国的基本逻辑,也是文化强国的历史性的呈现。
相反,如果对本民族文化和历史持虚无主义立场,抛弃传统、舍弃个性,则势必丢掉根本,并在话语上自绝民族的精神命脉。
当前,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思潮在社会上蔓延且颇有市场,这种思潮企图通过解构民族历史,颠覆文化传统,否认革命正当性,诋毁国家发展成就,消解主流意识形态。
于此,我们要保持警觉,但也不必惊慌失措,因为只要立足于文化强国的话语逻辑,就不仅能看清其在方法论上的根本性缺陷,也能识别其作为文化泡沫的本质,从而在神清智明的前提下对症下药、逐一驳斥。
从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
从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时间:2011年11月07日09时41分来源:北京日报作者:李君如怎样理解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要求、新趋势、新期待?为什么说现在到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时候?怎样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文化是民族血脉中生生不息地流淌着的血液,始终是民族生存繁衍和国家繁荣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之源。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学习、领会和掌握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这一指导性文件,落实全会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各项举措,对于我国整个现代化大局和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指导和部署文化体制改革,是这次全会的一个亮点.应该讲,现在是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时候了。
在准确把握新要求、新趋势、新期待中深化改革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之所以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历史性的重要决定,是因为在当前,我们要抓住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我们都知道,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
人类社会发展史既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
在今天,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所以,我们要准确反映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天下大势,不失时机地抓好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和内涵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和内涵全会在决定中明确提出来,到2020年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那么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呢,怎么样才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呢,我们想我们从它的目标和内涵作一些展开和分析,来和大家分享。
我们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而且要创造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财富,我国将实现文化发展的国际化,而融入世界文明发展的轨道,从文化资源大国而转变为文化内容大国,成为与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相比肩的文化强国。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文化发展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中华民族将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崭新面貌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
那么具体的衡量标准我们认为有以下五个方面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我们来进行思考,和大家一起来讨论。
第一个就是全社会的文化创新活力要被充分激活。
在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文化传承、发展和创新的能力明显提高,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繁荣,涌现出一批有国际影响力,广泛传播的文化艺术作品和精品节目,不仅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且在国际文化市场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形成广泛的国际化的影响。
那么,这一条主要是讲你要有内容,文化就是内容。
这个内容体现在作品和节目,你没有作品和节目谈不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谈不上你是文化强国,比方说《哈利波特》这样的作品,它在全世界广泛传播,有巨大的影响力、号召力、吸引力,这本书的出版以及由这本书所改编成的动漫电影,像各种文化节庆活动、展览、主题公园等等等等,它所形成的全产业链的这个产值达到了2千亿美元之多,2千亿美元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所以,我们至少要有跟哈利波特这样的相媲美,那么你才能谈文化强国。
再比方说阿凡达,美国的阿凡达在中国放映以后市场上拿到了13亿人民币的票房收入,在全球市场上拿到了20多亿美元的票房,所以它影响力很大。
美国的电影产业称雄世界文化市场,美国一年出产的电影大致上有五六百部,只占世界电影总量的7%左右,但是它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70%,大家想一想,7%的数量它的收入占到世界电影市场的70%,这是怎么样一种竞争力。
浅析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党 的 十七 届六 中全 会 ,通 过 了 《 中共 中央关 于 深化 文 化体 制 改革 推动 社会 主 义文 化 大发 展大 繁荣 若干 重 大 问题 的决 定》,提 出努 力建设 社会 主义文化 强 国的宏伟 目标 。这 目标 提 出 , 志着党 对发 展 中国特 色 社会 主 义伟 大 事业 标 的高 度文 化 自觉 与 自信 ,它对 于夺 取全 面 建设 小康 社 会新 胜 利 、开 创 中国特 色社 会 主义 事业 新局 面 、实 现 中华 民族 伟 大复 兴具有 重 大而 深远 的意义 。文 化是一 个 民族 的血 脉 , 是各 族 人 民 的共 同精 神家 园 。中华 文 化 五千 年 薪 火相 传 , 源远 流长 ,内涵 丰富 ,努力 建设社 会 主义 文化 强 国 ,就 必
任 ,经 过 2 8年 浴血奋 斗 ,建立 了新 中国 ,实 现了 人 民族 解 现物 质 丰富 、人 们生 活水 平 的提 升 ,更 重要 的是 社会 主 义 放 与国 家独 立 ,解 决 了在 中国 建设社 会 主义 伟 大 事业 的根 能 凸显 出其 内蕴 精神 引领 ,以及其价 值取 向 。 社会 主义先 进 文化 ,决 定 着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义 发展 方 本前 提 。建 国后 ,党领 导人 民开 启 了在 中国社会 主义 建设 的 新征程 ;改革 开放之 后 ,经过 3 O多年 的探索 实践 ,开创 向 。六 中全 会提 出 ,要 发展 社会 主 义先 进文 化 ,进 一 步提 了发 展 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事 业 的新 局面 ,取得 了丰 硕成果 。 升 社会 主义 文化 话 语权 ,赢 得 主动 权 。然而 , 由于 西 方资 总 结党 奋 斗的 光辉 历程 ,所有 成绩 取得 来之 不 易 ,而 且都 本 主义 国 家长期 以来视 共产 主义 如 洪水 猛兽 ,称共 产 主义 幽灵 ” ,在 当今资本 主义 冷战延续 ,文 化包 围 、文 化侵 同党 文化 工 作 辛 勤努 力密 切 相关 ,正如 《 定》 中所 讲 : 为 “ 决
文化大国与文化强国有何不同
文化大国与文化强国有何不同一、文化强国二、文化大国三、对我国未来的展望一、文化强国202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提出建设“文化强国”长远战略。
全会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认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六大看点值得关注:[2]民营准入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制度,让民营企业享有国有企业的同等待遇。
通过制度设计打破山门,破除壁垒,让各种所有制企业在法律面前公平竞争;并购重组产业并购重组有望提速,更大程度地利用金融手段,着眼做大做优做强,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发展主体。
受益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文化企业上市,跨区域跨产业链并购重组有望提速;金融土地优惠补贴加大政府投入,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补充资本金等方式,支持国家级文化产业发展;大幅增加中央财政\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文化体制改革专项资金规模。
除了直接的财政补贴外,金融、土地等优惠政策有望落实和扩大覆盖范围;鼓励新兴业态加快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手机电视、网络电视、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催生新的文化业态;法律保障为文化要素市场建设指明方向,打通资源属性与资产属性的界限,在文化权益的问题上明晰管理,加快完善版权法律政府体系、提高版权执法监管能力等问题也将有望被重申和提及;精品品牌,走向国际打造精品文化品牌,而鼓励文化内容生产方面,强调文化创意的提升、文化品牌的树立,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市场号召力的知名产品品牌、服务品牌和企业品牌,将成为一个重要目标。
中国由大国变为强国之 路
中国由大国变为强国之路摘要: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综合来讲,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关键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一、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已连续三年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国。
据统计,2006年中国对外经济总额已达到17606.9亿美元,连续三年居世界第三位。
中国成为经济大国已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与经济强国还有很大的差距。
如果中国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不走弯路,综合实力提升和经济体量超越美国是迟早的事情。
但接下来的这个过程是非常难熬的,尤其在跟一个纵横百年的霸权国家竞争,无论在应对外部环境还是平衡内部环境上都需要大智慧,如果挺住了就会一往无前,如果跌落了就会充满各种未知。
中国要想避免经济总量大而不强的局面和历史重演,经济结构必须要坚定不移地转型,产业结构必须要升级,加大科研投入、推动技术进步,否则依靠加工经济和资源输出为主的“打工经济体”绝对没有任何前途。
同时,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国经济,要从外需转向内需,也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要启动内需除了要抑制高房价外,还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改革收入分配体制,只有让老百姓无后顾之忧和有钱去消费时,中国的内需才能真正、有效地启动,中国经济结构也才会趋于合理。
二、军事中国是防御性的大国军队,军事工业部门比较齐全,初步具有空间战和信息战的能力,但军队总体科技水平偏低,经济发展比较迅速。
因为人多优质地少,周边强弱敌对势力林立,且缺少对海外资源的控制,国内资源现已经超负荷运用,抗制裁封锁的能力较弱,民性比较温良,过分依赖和相信联合国,遵循与邻为善,缺乏侵略性,官方对政治学习的重视程度甚于提高技战水平。
但由于人民勤劳坚韧,文化底蕴深厚,在国民生存权受威胁之时,智慧能充分用到战争中,国家维系了数千年不倒。
所以我国军队和人民要加强凝聚力和警惕性,不要过分依赖其他民族,积极捍卫自己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从文明古国走向文化强国
2 6・
《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 0 l 3 年第 2 期
文 化 决 定 一 个 民 族 的 价 值 追 求 。文 化 表 现 形 式 具 有 多 样性 , 但 文 化 中的价 值 取 向却 呈 现 出高度 的一致 性 , 一 个 群 体 正 是 因 为 一 致 的 目标 才 凝 聚 在 一 起 , 一 个 民族也 正是 因为相 同的价 值 追求 , 才 爆 发 出 不 竭 的
双3 i c 明宣国走向文化强国
丁 文 朋
( 中共 宜宾 市委 党校 , 四川 宜宾 6 4 4 0 0 2 )
摘 要 :文化 关 系一个 民族 的向心 力和凝 聚 力 , 决定 一个 民族 的价值 追 求 , 影 响一 个 民族 的 生存
质量, 标 志一 个 民族的发 展 高度 。在 社会 主 义现代 化进程 中 , 继承优 良传 统 , 发扬 民族 精神 ; 树 立道 德
也 成 为 帮 助 现 代 人 树 立 文 化 自觉 、 坚 定 文 化 自信 的 重 要 资 本 。同 时 , 五 千 年 文 明古 国 的 厚 重 积 淀 , 构 成 了新
时期 文 化建 设 的基 本挑 战 , 社 会 主义 建设 背景 下 时代
特 征 的深 刻变 化 , 激 发 出 现 代 社 会 新 的 精 神 需 求 。 因
典 范, 营造健 康风 气 ; 抵 制 外来诱 惑 , 珍 惜文化 遗产 ; 创新 艺术 形式 , 丰 富文化 生 活 , 将 五 千年 文明 古 国 建设 成为社会 主 义现代 文化 强 国 , 具有 重要 的现 实意 义。
关键词 :文明 古国 ; 文化 强国 ; 必要 性 ; 路 径
中 图分 类 号 :G1 2 2
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促进社会主义全面发展
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促进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大学生骨干网络学习毕业论文内容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全面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框架中,提出了“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文化建设目标,专门阐述、部署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发展战略。
只有正确面对我国的文化现状,处理好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关系,正确分析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全面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才能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文化强国社会主义文化综合国力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这是在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卓越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转变发展方式处于关键时期,同时面临经济社会转型期的风险和新的发展机遇期,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提出的重大决策,对于我国未来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意味着我国将实现文化发展的国际化而融入世界文明发展的轨道,从文化资源大国转变为文化内容大国,成为与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相比肩的文化强国。
中国当前的文化现状究竟如何?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我们如何取舍?如何才能更好更快的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早日实现社会主义文化跨越式发展?我国文化的现状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文化大国。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璀璨的奇葩,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整个人类的进步和世界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我国还不是一个文化强国。
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如,有影响力的精品文化不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各地区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规模不大,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
文化强国的重要性1.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
从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综合国力,主 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
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
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中可以看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今天深化我国
பைடு நூலகம்
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任务和现实奋斗
目标。
为此,就要在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吸 引力和感染力、传播能力等方面开拓创新, 推进文化的繁荣发展。
扬自己的文化理想,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
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把我国建 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新的国际竞争中立于 不败之地,维护国家发展利益和文化安全。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 文化强国,首先要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 聚力。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 文化强国,同时取决于我国文化的吸引力 和感染力。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 文化强国,还必须大幅度地提高我国的文 化传播能力。
总之,我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深化文化
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是要高
其次,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要准确把
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再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 为了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我国文化
体制改革已经迈出关键步伐,我们要准确
把握各族人民精神生活的新期待。
总之,我们要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
定,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准确 把握各族人民精神生活的新期待,在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在科学发展道路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课论文
浅谈当代中国文化强国的重要性摘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这是我党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从时代要求与战略全局出发,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
这一目标,完美的迎合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阐述了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表达了各族人民对于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本文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什么要提出文化强国”、“怎么去实现文化强国”等方面谈谈对当代中国文化强国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紧迫性重要性当今社会,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经济实力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
经济实力只能证明国家的物质层面发展的强大与否,但是精神层面也需要随之有所发展。
当代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中,强调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文化上的高度自觉、自信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审议通过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速长期高于世界经济增速,经济规模不断增大,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
但是,。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文化产业产值发展很快,规模也相当可观。
但从整体看,我国文化实力与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相适应。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经济大国,如果要想成为经济强国,必须要有繁荣的文化,必须能够使文化方面的提高进步来带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党中央结合国内和国际的形势,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战略方针的指引下,我国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如今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是,一个真正的世界强国应当同时是经济强国、文化强国、军事强国的统一体。
尤其是在当今世界,人们常常把“文化强国”视为强国的一个主要标志;国家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已是文化的比拼。
关于中国文化强国的论文
中国发展的重大国策—文化强国2011年十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七届六中全会,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定实际上是吹响了中国向文化强国进发的号角。
文化强国战略的意义,不只是要在全民族范围内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文化支持,在全世界面前树立一种全新的中国形象,更重要的是,只有文化的复兴,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知道,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将文化提升到国家战略上来,鲜明地提出“文化强国”的任务和目标,突出体现了我们对文化本质属性和重要作用的清醒认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强国,是历史的昭示,是时代的脉搏,是人民的期待,也是今日中国奋力崛起的美好展望。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政治,科技的不断发展,国与国关系日益密切。
在这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也让我们不得不深思,当人们日益被“世界人”所融和的同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逐渐模糊,一个民族将应已何种姿态去发展,将如何在这个多变的世界中争取独立。
民族之核心所在与民族文化,又应如何在与世界并步齐驱的同时不失本质。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岁月里,先人创造的文化成果博大精深,一直在泽被后世造福子孙,直到现在。
近代以来,面对经济军事实力在西方列强面前不堪一击的惨痛现实,中华文化在动摇与反思中,不断学习和吸纳世界先进文明成果,经历了一次痛苦艰难而又刻骨铭心的涅槃重生。
今天,当中国重回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中央,站在前所未有的时代聚光灯下,大国崛起的光明前景已非痴人说梦。
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必须从国家战略层面更加重视文化的力量,树立与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的文化发展目标,以进一步激发整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追求和发展必然。
当今在当今的世界格局中,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空前突出。
论中国由大国到强国的转变途径
论中国由大国到强国的转变途径(李志杰 09级环境科学)摘要: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大国。
然而,我们面临比崛起更严峻的问题是强大。
强大的前提,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国民生活达到了基本富裕的水平;二是全体国民具有较高的身体素质和文化修养;三是经济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四是具有一个鼓励创新的文化。
在这些前提下,我国如何在整体落后中奋起直追,增强中国经济、体育、教育以及文化软实力在国际中的影响地位,实现中国的强国、富民之路,是当代中国的历史使命所在。
关键词:中国;强国;文化;使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成功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面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后危机时期,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一方面,经历金融危机的冲击,世界格局发生重大而深远的变化,中国的未来既获取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经过30年的高速增长,制约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要求我们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未来30年,是中国从大国走向强国、真正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的关键历史时期,我们必须根据新的国内外形势变化,深刻认识对外开放的战略意义,理性思考对外开放的战略重点,积极推动对外开放的创新发展。
一、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途径(一)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荟萃世界多元文化精华,凝炼民族文化精神,建设生气勃发的当代中国新文化,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在多样性的世界文化格局中,中国文化只有在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交融中,才能显示出它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独特魅力,朝气蓬勃地走向世界。
但无论是交流还是交融,都不能是简单的移植或同化,而是要致力去创造与时代相适应的更加辉煌的中国新文化。
建设当代中国新文化,必须要在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基础上,及时反映和体现出改革开放进程中涌现出的一些新思维、新观念、新取向,并充分吸收、有机融入世界多元文化各种有益元素,融汇人类社会久经历史检验的普适性的共同价值理念和各种先进文化精华。
从文明古国到文化强国
化 大 国建 设 成 为一 个 社 会
主 义 文 化 强 国
发展 史 既 是 人 类 生命 繁
衍 、 财 富创 造 的物 质 文 明 发 展 史 , 更 是 人 类
可 以 看 出 ,增 强 国 家
文 化 软 实 力 ,建 设 社 会 主
义文 化 强 国 ,是 今 天深 化
文化 积 累 、 文 明 传 承 的 精 神 文 明 发展 史 。 在 今 天 ,文 我 国 文化 体 制 改 革 的重 大 战 略任 务和 现 实 奋 斗 目标 。
化 越 来 越 成 为 民族 凝 聚 力和 创 造 力 的 重要 源 泉 ,越 来 明 确 这 一 点 ,不 仅 可 以使 得 我 们 的 文化 自觉 和 文 化 自
是 国 家 发 展 、 民族 振 兴 的 重要 支 撑 。人 类 社 会
怎么样在深化文化体制 改革中增强我 国的文化软实 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 会主义文化强国呢?
要 在 世 界 范 围 的综 合 国 力 竞 争 中进 一 步增 强我 们 的
国 家 文化 软 实 力 ,努 力把
’
主义文化强国。
今 天 , 我 们 提 出要 深 化 文 化 体 制 改革 ,推 动 社 会
展 取 之 不 尽 、 用之 不 竭 的 生命 之 源 。现 主 义文 化 大 发展 大繁 荣 ,是 在 中 国和 平 崛起 于世 界 的
在 是 到 深 化 文化 体 制 改革 的 时 候 了。
【 人慧浯 】 智
文化足 民族 血脉巾 生 息地流淌着的 血液 ,始终是 民族 牛存繁衍和国家繁荣发展取之 不 、朋之不竭的生命之源。现在是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的时候 了。
从文 明古 国到文化强 国
杭州亚运会议论文题目800字以上
杭州亚运会议论文题目800字以上杭州亚运会议论文题目800字以上(篇1)薪火相传点燃东方“潮”引擎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现场采用亚运史上首个“数实融合”技术点燃主火炬塔“钱江潮涌”,引来举国欢腾、世界瞩目。
从北京到广州,再到杭州,亚运薪火接力相传、生生不息。
今天的我们正在进行的是一场体育、文化、科技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多向奔赴,亚运正点燃着东方大国“如海如潮、奔腾向前”的动力引擎。
传递团结拼搏之薪火,点燃东方体育强国“云奔潮涌”的奋进引擎。
体育承载梦想,圣火传递希望,火炬手是承载体育精神的代表。
在开幕式上,叶诗文、樊振东、徐梦桃、石智勇、李玲蔚、汪顺等6名火炬手接力奔跑,赢得全场热烈掌声。
他们身着红白相间的运动服,高举燃烧的火炬,迈着自信自强的步伐,将团结拼搏的精神传递,散发出催人奋进的榜样力量,生动诠释了“心心相融,@未来”的亚运主题。
我国第三次以亚运会之名,绵延光辉圣火、搭建圆梦舞台、传递爱与希望,亚运也见证了地球村美好情谊,中国让“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得以更大彰显,东方体育强国“弄潮奋进正当时”。
赓续中华文脉之薪火,点燃东方文明古国“国风潮起”的焕新引擎。
亚运之火,照天地,映古今。
杭州亚运会的火炬设计理念源自古老的良渚文化,出火口的形状更是采用了“琮”字的甲骨文字形,细微之处无不展示着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风采。
而纵观整场开幕式演出,烟雨江南“西湖莲开”,呈现一幅轻烟缭绕、水光潋滟的清秀画卷;“拱宸桥”跃然于运河之上,一岸连接古代,一岸通往现代;钱塘潮涌“大莲花”,“弄潮儿”乘着冲浪板汇入潮中,与浪潮起伏相呼应……透过亚运“窗口”,尽情展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向世界彰显文明古国的“崭新颜值”,增强了中华文明的影响力、传播力,形成了中国式浪漫文化的“出圈秘籍”。
高擎数字科技之薪火,点燃东方创新中国“勇立潮头”的崛起引擎。
让世界看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需要擦亮中国数字科技“新名片”。
文化强国小学生作文
文化强国小学生作文咱中国,那可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文化底蕴深厚得像大海一样,怎么都探不到底。
在我看来,要实现文化强国,那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体现在咱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就拿我上次去故宫游玩的经历来说吧。
那天,阳光特别好,照在故宫那红墙黄瓦上,金灿灿的,可好看啦!我一走进故宫,就好像穿越回了古代。
你瞧那宫殿的大门,又高又大,朱红色的门板上镶嵌着一排排金色的门钉,阳光一照,闪闪发光,就像天上的星星掉在了门上。
我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凉凉的,滑滑的,感觉特别奇妙。
走进宫殿里面,到处都是精美的雕刻和绘画。
那房梁上的彩画,五颜六色的,有花鸟鱼虫,有人物故事,每一笔都画得那么细致,那么生动,好像这些画都有生命似的。
我看到一扇窗户,那窗棂上的雕花简直绝了!是一朵朵盛开的莲花,花瓣儿一层一层的,清晰得就跟真的一样。
我就在想啊,古代的工匠们得多厉害,才能雕刻出这么美的东西。
他们没有现代化的工具,全凭一双巧手和一颗匠心,这就是咱们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呀!再往里走,来到了一个花园。
花园里有假山、有池塘,还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
我看到一棵古老的松树,它的树干粗得我都抱不过来,树枝像龙的爪子一样伸向天空。
旁边的石头上刻着一首古诗,虽然我不太懂诗的意思,但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有韵味。
在故宫里,我还看到了很多穿着古装的人。
有穿着华丽宫装的小姐姐,戴着漂亮的头饰,走起路来裙摆飘飘,就像仙女下凡;还有穿着铠甲的小哥哥,手持宝剑,威风凛凛,仿佛是从战场上走下来的英雄。
他们在那里拍照、录像,把传统文化用现代的方式展现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
我逛得腿都酸了,可还是舍不得离开。
这故宫啊,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每走一步都能发现新的惊喜。
从故宫出来后,我心里一直在想,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是太了不起了!这么精美的建筑,这么深厚的内涵,这都是咱们老祖宗留给咱们的宝贵财富。
要实现文化强国,就得把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们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怎样理解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要求、新趋势、新期待?为什么说现在到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时候?怎样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文化是民族血脉中生生不息地流淌着的血液,始终是民族生存繁衍和国家繁荣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之源。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学习、领会和掌握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这一指导性文件,落实全会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各项举措,对于我国整个现代化大局和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指导和部署文化体制改革,是这次全会的一个亮点。
应该讲,现在是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时候了。
■在准确把握新要求、新趋势、新期待中深化改革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之所以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历史性的重要决定,是因为在当前,我们要抓住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我们都知道,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
人类社会发展史既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
在今天,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所以,我们要准确反映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天下大势,不失时机地抓好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首先,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们要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趋势。
环顾全球,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没有变,但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很多挑战。
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全球经济治理出现新变革。
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个国家各种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多,对我国的文化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和地区热点此起彼伏,气候变化、生态恶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全球性挑战日益突出。
特别是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新情况下,国际社会发生的各种变动、各种信息已经可以通过扁平、快捷的信息传递方式,即时传到我国。
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在尊重世界文化发展多样性的同时,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有效应对全球发展面临的挑战,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其次,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与此同时,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就需要我们在继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夯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这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我们民族自强能力的重大考验。
再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为了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已经迈出关键步伐,我们要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生活的新期待。
改革使得中国人民在物质生活上富裕起来,同时人民希望改革能够使我们在精神生活上也富足起来。
到2020年,我们要全面建成的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
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期待。
据有关部门介绍,在过去五年改革实践中,为了让全体人民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我国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并已经取得初步进展。
出版、发行、影视制作等行业国有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基本完成。
全国已经核销事业编制17.2万多个,中央直属单位就核销了近2万名,全国共注销事业单位4300多个。
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改革也在不断深化。
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形成。
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成效也比较显著。
新闻出版和广电系统实现政企分开,政府职能进一步转换,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
与此同时,怎么样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怎么样坚持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两手抓、两加强”;怎么样让人民群众看到更多的文化精品和传世力作;怎么样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怎么样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确保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怎么样坚持以人为本,维护职工权益,妥善解决社会保障衔接、人员分流安置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总之,我们要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生活的新期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深化改革,是为了努力把我国从一个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建设成文化强国今天,我们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在中国和平崛起于世界的大背景之下作出的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
也就是说,我们讲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也好,讲文化体制改革也好,讲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也好,都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国内的文化建设问题,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要在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进一步增强我们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把我国从一个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现在,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我们必须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对我国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冷静审视和反思,清醒认识存在的问题、差距和不足,大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焕发创造激情,增强创新能力,使我国文化始终保持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上许多有识之士都已经注意到,尽管中国在经济发展中创造了令人目眩的奇迹,但是在世界上却没有形成与此相应的文化影响力,更谈不上我们的话语权。
党的十七大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提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一战略任务。
这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承担的根本任务,就是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从中可以看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今天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任务和现实奋斗目标。
明确这一点,不仅可以使得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了一个高起点,而且可以使得我们在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中规划和推进我国的文化建设。
那么,怎么样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呢?十七届六中全会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全会还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号召全党全国为实现这个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为此,就要在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传播能力等方面开拓创新,推进文化的繁荣发展。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首先要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一盘散沙的民族和国家是没有国际地位的,一个没有文化凝聚力的民族和国家是没有文化软实力的,也不会被人尊敬的。
这种文化凝聚力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整个文化建设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
与此同时,我们要通过文化体制改革,一手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一手抓文化产业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
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使得中华民族以一个具有强大民族凝聚力的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同时取决于我国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大力推进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创新。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特点,审美情趣、欣赏习惯、评价标准等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不同,因此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社会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内容上、形式上进行积极探索和大胆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