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新视角,新思考

合集下载

新高考语文小说叙事特点题型及答题模板

新高考语文小说叙事特点题型及答题模板

【设问方式】小说在叙事谋篇方面很有特点,请简要说明。

作品是怎样叙述……故事的?小说在叙述方而有什么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题角度】一、叙述方式:顺序、倒叙、插叙、补叙、平叙二、叙述人称及视角:第一人称:给人真实感,令人信服,便于直抒胸臆第二人称:便于交流感情,给人以亲切感,便于强烈呼告。

第三人称:视野开阔,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便于客观描述。

视角:1、全知全能视角(也叫“上帝视角”、“0视角”)。

2、有限视角(也叫“凡人视角”、“内视角”)。

3、儿童视角,如《吉祥如意》。

4、动物视角,如《我是猫》)。

三、情节安排(构思+)技巧:线索、悬念、伏笔、照应、铺垫、抑扬、对比、衬托、突转、以……话题引入等等。

四、叙述安排上的技巧:1.对话、2.心理、3.回忆、叙述与写景结合、4.回忆与现实交织、5.时空集中。

【具体作用清单】【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需具体阐释)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需具体阐释)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摇摆】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其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欧·亨利式结尾”):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却不能不承认又在情理之中。

【突转】情节演进的突然转折,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往往由此而改变。

在短篇小说中,大多由突转引发推动,所谓“柳暗花明”“风波骤起”的情节效果正是形成与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突转。

【悬念】悬念是一个不断造成读者疑惑、猜想、思索与期待的问号,它无疑是为情节高潮铺垫道路、蓄积动能的有效手段,最终结局的岀现、事实真相的揭示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并引起读者持久的回味,深入的反思。

“四新”背景下高中历史教研评、议课活动视角转变

“四新”背景下高中历史教研评、议课活动视角转变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3 . 12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高级中学胡春雷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为新课标)的指导下,怎样达成“立德树人、素养为本”的目标,让课堂改变真正发生,是高中历史教研活动探讨的重要内容。

评课、议课是教研活动的主要方式,在提升教师专业成长、开展教学研究和创新教学方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在“四新”背景下,教研活动亟待改革,依据新课标要求,学习贯彻并应用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在结合学校课程建设和发展战略基础上,充分发挥老教师的带头作用、新教师的创新动力,教研组群策群力,共同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与成长。

一、关注教学目标达成:由知识落实转变为素养培养教学目标是指学生的学习目标,是要基于学生的情况和需要量身定制的,必须要认清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设定有针对性的目标,这是提高教学科学性、有效性的必由之路[1]。

知识落实是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中注重知识点的落实,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学会知识点之间的辨析与比较。

学科素养培养是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追求,是指学科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具有导向性、开放性、发展性等特点。

知识落实的教学目标着眼于知识概念和体系构建,忽视了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养成,而“四新”背景下课堂教学活动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因此听课教师在观察课堂教学活动时要从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度出发来观察评价课堂,才能真正落实核心素养。

像思维导图的使用,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式的使用,有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与达成。

例如在“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一课,在教师评课议课的过程中,应主要观察在教师设计的思维导图环节和项目式学习小组展示活动中,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汇报和小组合作展示是否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广度与深度。

教研中思考思维导图和小组合作在哪些方面能够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的素养,又存在哪些不足。

高考培优策略新思考

高考培优策略新思考

高考培优策略新思考广西南宁市宏德高中(530000) 黄河清[摘 要]培优工作是一所学校高考备考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面对新高考选拔“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如何提升培优工作的效率,是一线学校需要重点研究和探索实践的问题。

文章以南宁市宏德高中的创新培优实践为例,从遇见、改变、实现三个维度谈谈相关认识与实践策略。

[关键词]培优;精准;策略;行动[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03-0001-03[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重点课题“基于‘一生一案’的学生发展策略研究与实践” (编号:2023A005)。

高考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

怎样让更多的优秀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提升应考能力,教师需要对培优工作有更多战略性的思考,并勇于在教学中创新实践。

一、预见方能遇见(一)新高考政策导向新时代背景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成为我国的重要决策。

因此,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加大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形成规模宏大的基础研究后备力量,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高考将以选拔创新人才为重要任务,高考命题也由学科知识考试评价,逐渐转变为综合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价值观,着力于科学选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这些新导向带来了育人方式的改变,也给高考备考带来了新的挑战,即如何加大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二)新高考背景下的拔尖人才培养视角新时代的拔尖创新人才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具备某个专业领域的知识技能,能广泛吸收专业领域的各种信息,又要有深度思考与系统整合能力,能看到问题的本质,还要高屋建瓴,能较好地提出问题解决方案。

这要求教师在高考备考培优工作中促进教学从“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向“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变,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一是教学内容层面。

让学生看见更大的世界,遇见更好的课程——“三新”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思考

让学生看见更大的世界,遇见更好的课程——“三新”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思考

让学生看见更大的世界,遇见更好的课程——“三新〞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思考“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就是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

各个学科总体要求是“一核四层四翼〞,一核是考查目的,答复“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是考查内容,答复“考什么〞的问题,四翼是考查要求,答复“怎么考〞的问题。

具体的内容我在这里就不详细解释了,因为各个学科在培训是都有学习。

总而言之,就是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首先要弄清新课标怎么要求,新教材学什么,新高考考什么?下面我谈一下数学学科在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思考:数学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数学育人〞。

如何把这个要求在数学教育中落实下来,抓手在哪里?的顶层设计,数学学科的“立德树人〞是“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纲〞。

数学课改的核心任务是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有具体措施,要把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在数学教育的各个环节。

一、数学是什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基于抽象结构,通过符号运算、形式推理、模型构建等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中事物的本质、关系与规律。

著名哲学家康德曾说,我断言在任何一门自然科学中,只有数学是完全由纯粹真理构成的,当然,构建这种建立在纯粹理性之上的知识体系是非常难的,因为他和我们主观的凭借直觉的思维方法相违背。

为什么数学要那么严格?为什么数学中的定理不能有任何的例外?更不能特别情况特别处理呢?因为数学中的每一个定理都是一块基石,后人需要在此根底上往前走,尝试搭建一块新的基石,然后数学的大厦就一点一点建成了,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有丝毫的缺陷,一旦出现缺陷,整个数学大厦就轰然倒塌了。

二、数学教什么首先要依据课程标准:学习课程理念,理解课程目标,研究课程结构,整合课程内容四基即根底知识、根本技能、根本思想方法和根本活动经验;四能即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会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分析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言语表达现实世界。

2024年高考作文新高考I卷“答案与问题”导写及范文

2024年高考作文新高考I卷“答案与问题”导写及范文

2024高考作文新高考I卷“答案与问题”导写及范文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

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本题材料以互联网普及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背景,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这实际上是一个启发思考的设问,旨在探讨技术进步对人类求知欲、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的影响,引导考生深入思考技术进步对人类求知欲、问题意识以及知识探索过程的影响。

考生应当认识到,虽然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使得获取现成答案变得容易,但这并不意味着问题本身会减少。

相反,技术的发展往往伴随着新问题的产生,以及对旧问题更深层次的挖掘。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思考深度,选择一个角度作为文章的核心论点。

例如,可以强调在信息时代保持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或者讨论科技与人类智慧的共生关系,亦或是预测未来教育模式的变革等。

一、思考角度①正面视角:可以从技术如何促进知识传播、激发新的研究领域、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等方面入手,探讨技术如何帮助人类面对和解决更多复杂问题。

②反思视角:可以探讨依赖即时答案可能导致的思维惰性、创新能力下降、深度学习能力减弱等问题,以及如何在信息爆炸时代保持好奇心和批判性思维。

③人文关怀视角:关注技术发展对人际关系、个人隐私、社会伦理等方面的影响,探讨在快速获取答案的同时,如何维护人的本质价值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④未来展望:思考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社会将面临哪些新挑战,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的能力,保持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结构安排建议采用“引论-本论-结论”的基本框架,开头简明扼要地引入话题,中间段落展开论述,通过举例、对比、因果分析等论证方法支持观点,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强调论点,或提出呼吁、建议。

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质量提升暨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备考策略研讨会课件

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质量提升暨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备考策略研讨会课件

(新课标文综卷23)某市就地铁客流高峰时段调价举行听证会。有人认为,如果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就能减轻客流压力
。从逻辑的角度看,假设上述观点成立,以下判断必定为假的是:A.只有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才能减轻客流压力B.虽然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但是不能减轻客流压力C.即使不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也能减轻客流压力D.如果要减轻客流压力,那么要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引导学生认识现实问题的系统性、条件性,考查学生对充分条件假言 判断所断定的前后间逻辑关系的掌握情况,进而提升学生正确使用假 言判断和有效进行演绎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命题关注演绎推理过程, 引导培养逻辑思维。
(2)试题内容注重核心主干知识,思维品质和思维过程的考查
题号
模块
考点
12
必修1
空想社会主义
13
必修1
党的相关知识
14
必修2
经济高质量发展
15
必修2
农村集体经济、个人收入分配
16
必修3
基层群众自治
17
必修3
法治政府建设
18
必修4
意识
19
必修4
文化交流与合作
20
选必1
国际组织
21
选必1
国家安全、综合国力、人类命运共同体
(6)创新素材呈现形式,丰富试卷元素。
未来高考命题不论是全国统一命题还是分省命题, 高考评价体系是高考命题的根本指南;以“三线(核心 价值金线、能力素养银线、情境载体串联线)”为框架, 命题呈现出“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 境,不成题”的典型特征;坚持稳中求进,加大试题区 分度,增强高考选拔功能;有效引导教学,打破“以纲 定考”,实现“教考衔接”。

高考作文指导:提升逻辑和思辨能力

高考作文指导:提升逻辑和思辨能力

高考作文指导:提升逻辑和思辨能力高考作文最重要的是逻辑和思辨。

而决定此二者的是思维的方向或角度。

理性思辨代表思维的最佳角度,理性思辨能力的高低决定着高考作文等级的高低。

考生可以从思维的方向和角度提升思辨能力,让作文更出彩。

1.一分为二,对立统一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包含着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

矛盾双方既统一又对立,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和转化。

这就要求我们在思辨时全面而辩证地看待人或事物,既要看到积极的一面,又要看到消极的一面;既要看到联系与统一,又要看到对立与排斥;既要看到彼此的消解,又要看到相互的转化。

如:(1)我们相信,借助最先进的科技,可以创造出一个更加理想的世外桃源。

在那个世界,你可以赏灯光璀璨,也可以观篝火丛丛;你可以高楼中躺卧,也可以岩洞中穴居;你可以吃美味珍馐,也可以爱粗茶淡饭。

此世虽繁华,悠闲不是梦。

——辽宁一考生《此世虽繁华,悠闲不是梦》(2)我欣赏“方”,它彰显的是个人修身的原则,体现的是一个人分明的棱角,是一个人出自内心的秉性追求,反映了一个人“方正”的处世原则。

……我赞赏“圆”,它彰显的是个人“灵活”处世的原则,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处世不可固执己见,而应该藏己锋芒,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我们唯有将方圆相融,才能够成就我们美好的人生。

——安徽一考生《任方随圆,方显智慧》2.透视现象,揭示本质事理是在“思”中深入、在“辨”中明晰的,所以对纷繁世事、人间万象不能仅靠戴一副“平光镜”去走马看花,而应该使用“X光”甚至是“CT”去透视现象,揭示本质。

古人云:“涉浅水者得鱼虾,入大海者擒蛟龙。

”我们只有将思辨的倚天剑向思想更“深”处劈去,才能屠得“蛟龙”。

如:(1)实现“双赢”,建立在双方有共同利益的基础上。

双方都实现了利益最大化,并且是合作的结果,才是双赢。

博弈的魅力在于:不是你成功过桥,就是我成功过桥。

倘若双方都成功过桥,看似是“双赢”,实则是不顾立场、不顾规则、不顾目的的无意义行为。

高考满分作文36计:29:标新立异,见解创新——怎样创新

高考满分作文36计:29:标新立异,见解创新——怎样创新

36计之29:标新立异,见解创新——怎样创新高考作文要敢于冲破传统的思维、善于变换看问题的角度,以“标新立异”式的见解,赢得阅读老师的赞赏。

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1.变换视角,萌发新意。

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传统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

考场作文中,人云亦云者多,标新立异者少。

其实,如果我们看问题、用材料的时候,能够换一个视点,从新的角度去认知事物,就能开辟一个“新”的天地。

2005年高考中湖南一考生以“跑的体验”为话题写的《真正的天堂》有这样两段文字:速度,在现在的世界已被诠释得很完美了。

人们走得不耐烦了,千百年历史的路沉寂在脚下,黄尘四起的时候,人们选择了另一种方式:奔跑。

抛弃老年破车,创造更新的工具,但人们似乎忘了牛的存在,因而忽略草原,一寸寸黄沙的侵蚀是一行行血泪的悔恨。

人类想跑过大自然,跨越生命本源,寻找人造的天堂。

美丽与错误共存的幻想,是否正在破裂?人们在同样的时间里奔跑,错过了桃花送走雪花春风唤醒田蛙的春,错过了浪花裂开心花荷盖展开青霞的夏,错过了稻禾沾满金露树木寄走一封封枯叶的秋,错过了山坡覆白雪水面凝银冰的冬。

人们应该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景色中踱步,让一个个脚印有翡翠的韵脚金银的注释。

这才是我们的世界。

在生存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对“速度”的强调备受关注,人们往往将“速度”与发展联系起来思考,甚至盲目的制定许多与“速度”相关的生产、生活目标,而本文作者则将“速度”与生活、生命质量联系起来展开联想与想象,人生是一个过程,一路风景美好,走走停停才能欣赏这些美景,这样的生命过程才充实而有意义,这样的路程才能引领我们走向天堂。

立意不俗,见解不凡,尽展个性风采。

2.旧瓶新酒,酝酿新意。

就是以文学名著或民间传说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为基础,冷静发挥,大胆构思,创造性地编写富有新生活、新情节、新思想的故事。

写作“故事新编”类作文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能在旧的故事框架中里融入有时代感的新思想。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初探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初探

新高考是中国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打破传统高考的单一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教育质量。

作为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从多方面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什么是新高考新高考是指高中阶段教育的一项改革,也称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旨在改变原有的以高考成绩为唯一选拔标准的招生制度,实行多元化选拔。

新高考改革自2014年开始实施,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完善高中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招生考试制度等方面。

新高考的实施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鼓励学生多样化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同时减轻高考对学生和家庭造成的巨大心理压力,增强高中阶段教育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新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取消了文理科的划分,改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选择科目进行考试。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科优势,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并避免或减少跨专业就业造成的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的浪费。

同时,新高考改革也实行了多次录取等多元化录取方式,即学生可以多次参加考试,并选择自己最满意的一次成绩作为最终成绩。

二、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理解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编写地理教材的依据,各种版本的教材都是围绕课程标准编写的。

高中地理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具备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提高学生的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

在新版地理课程标准中,增加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内容。

同时,倡导培育和创新地理学习方式,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

对于教师来说,认真研读和领悟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中的各项内容和要求,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同时,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经验,根据课程标准的指引,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

三、新高考背景下对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理解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高中地理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2024年高考新课标Ⅱ卷作文指导

2024年高考新课标Ⅱ卷作文指导

都是在探索中进步,我们的人生价值就是在不断自我探索中得以实现。探求过
程就是自我潜能的不断挖崛的过程。只有不断探索,才有未来可期。③认识到
探索的艰辛。“探索”未知之境,是梦想的远航,更是艰辛的跋涉。每一次探
索,需要有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敢与毅力,需要有攻克难关的智慧和汗水。
【思考角度——人物角度】
【立意指导】
未知”与自己人生的成长对接,表达真实的个人感悟。不能
脱离“我”,只以第三者身份“他人视角”对航天人的探索
精神评论——这样写,明显违背命题意图和写作指令。
【思考角度——主题角度】
【立意指导】
材料关键词:
暗含关键词1:探索
材料内容:本试卷现代文阅读I提到,长久以来,人们只能看到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
本单元主题与写作任务为“探索、发现与 创造”,这是教材母题,2024 新课标Ⅱ卷作文 “抵达未知之境”由教材母题衍变,科技话题, 教考衔接,核心内容为“探索未知”。
【审题指导】
看一看作文材料: 读写结合类作文材料有”,先引入试卷
中的阅读材料; 导出是“说开去”,由材料中的
部编教材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写作任务【教材P67】
[单元导语] 人类在不断的探索与发现中推动文明的进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驱动我
们不断追求,努力创新;创新的过程充满了挑战,又饶有趣味。广阔的未知世界,正等待 我们去发现和书写。
本单元所选的几篇文章反映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多个领域中的探索及其发 现。这些文章有的介绍科学发现的成果和过程,有的探讨建筑学问题,有的分析文学现 象,展现了不同领域学者们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可以激发我们对科学探 究的兴趣和热情。 [教材P67 单元学习任务] 一、本单元所选的文章或记述科学探究的历程,或阐说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阅读这些 文章,能让我们感受科学工作的艰辛和乐趣,体验学术研究的独特魅力,还能让我们了 解“发现”与“创造”背后的思维方式。例如,屠呦呦从中国古代典籍中找到灵感转换 研究思路,最终取得突破;梁思成从整体的视角概括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又借用语言学 的概念来进行归纳总结。细读本单元课文,想想其中包含的科学思维方式带给你哪些启 发,与同学交流。(本单元主题与写作任务为“探索、发现与创造”)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模块4情景素养新题型挥斥方遒新高考第3编命题情境__四大命题情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模块4情景素养新题型挥斥方遒新高考第3编命题情境__四大命题情

第三编命题情境——四大命题情境研考高考标准必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命题以新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为重心。

学生能否应对和解决陌生的、复杂的、开放性的真实问题情境,是检验其核心素养水平的重要方面。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试中,新情境可以有多种类型,包括:学习情境、生活情境、社会情境和学术情境四个方面。

多维度地创设试题情境,考查学生新情境下如何解决问题,有利于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

关键内容研读一、新高考“命题情境”之“学术情境”新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认为“学生能否应对和解决陌生的、复杂的、开放性的真实问题情境是检验其核心素养水平的重要方面”。

历史高考命题新情境中的学术情境“指历史学术研究中的问题,如历史学家对某一历史问题有多种看法等”。

1.试题命制的主要思路(1)客观题命制思路:给出学者的论点,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立论或驳论,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

具体分为以下三种类型:①所涉史事的来源从教科书内变为教科书外。

如2022年山东高考第2题引入云梦秦简《日书》中关于善马标准的规定,考查军事战争对相马术发展的影响。

②扩大问题的选择性与开放度。

如2022年浙江6月选考第4题引入历代职官的演进,考查不同朝代职官的排序。

③增加异质学术情境的数量,提供不同时代、语境、立场、视角或观点的学术情境。

如2022年湖北高考第2题引用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考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2)主观题的命制思路①给出学者的观点,要求判断支撑该观点的证据。

如2022年山东高考第16题,要求结合隋代政区改革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观点。

②给出学者的事实叙述,要求推测其意欲得出的观点。

如2021年山东高考第16题提供多角度史料,要求分析说明北宋继续以开封为都城的利弊。

③给出多个学术观点,要求对其合理性做出判断。

如2020年山东高考第16题,根据提供的三幅人口密度图判断对应的朝代并说明理由。

2.试题解答的应对策略(1)关注两类知识。

2022高中新课程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5篇

2022高中新课程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5篇

2022高中新课程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5篇篇一:高中新课程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之行的第二天上午,我们有幸聆听了魏**教授《课堂教学切片诊断:构想与操作》主题讲座。

亲切的语言,质朴的讲述,鲜活的课堂实例,由案例得出的结论让我听的如痴如醉,受益匪浅。

初听“切片诊断”这个词,我就觉得很新奇。

会是怎样的呢?带着好奇,跟随着魏教授,首先走进了课例《包装的学问》的导入和探究,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师在准备一堂课时一定要心中有学生,以他们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状况来做教学预设,万不可只有教的任务,要始终心怀学生。

接下来魏教授以两节高中政治课堂为例,对比出了课堂重难点内容展示的预设,对于重点知识,先引导学生生成,再由教师生成,两者再做对比分析,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万不可忽略学生的生成,不评价或是无效评价。

接着来到了讲座的第三部分,学习目标的展示。

仍然是三个活生生的课堂实例,三位教师分别采用1。

齐读教学目标,2。

老师用语言解释目标,重点内容变色,3。

以学生“我要学什么”为视角,让学生自己说出学习任务。

通过对比,三种学习目标展示方法的优劣一目了然,让人印象深刻。

听到这里我似乎明白了“切片诊断”的含义,大致就是将课堂的每个环节抽丝剥茧出来,就该环节的设计和效果结合目标进行诊断,将好的经验提炼出来,提炼其操作方法,供更多的一线教师选取参考。

想到这里,我不禁感慨,真是不虚此行,也更钦佩魏教授的敬业和付出,我们方能有这样的收获。

很快,思绪就被别具一格的板书设计拉回。

讲座进行到了第四部分:板书设计规律。

在设计板书时要从内容的规划,空间布局的规划,艺术化的规划三点去思考。

在后半部分,魏教授从学科教学设计原理,切片诊断对于基础教育的意义,教学切片诊断的具体操作方法。

让我更加明晰了切片诊断的操作环节,寻找典型片段—定性出其为哪个教学设计活动—归纳好的经验—生成操作原理。

这让我对教学设计的思考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

用切片诊断的方法评课也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要评某一类活动的一贯做法,不要评一节课的一次做法。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生自主选科的现状与思考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生自主选科的现状与思考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生自主选科的现状与思考一、湖南省新高考选科相关文件政策2019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按照《湖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湘政发〔2016〕5号)有关规定,制定并印发了《湖南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宣布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告别理综、文综的固定模式,加入高考综合改革,开启自主选科。

“新高考”模式下,语、数、外3门为统考科目,不分文理;选考科目分为首选和再选科目,首选科目为物理和历史,再选科目是政治、地理、化学、生物。

“3+1+2”模式弥补了传统文理分科的局限性,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研究的高中生自主选科问题的目的,是因为自主选科不仅影响学生高中、大学和整个职业生涯规划,还影响着学校的课程安排、师资结构。

因此,针对“新高考”模式下学生自主选科工作现状进行思考,为高中学校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自主选科工作提供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学生自主选科现状在湖南省“新高考”政策的指导下,结合本校硬件条件、师资条件,已经有三届学生完成自主选科。

从三个年级的选科数据来看,高三年级共开设11个模块,其中物理方向共759人,历史方向共303人。

高一、高二年级均开设7个模块,其中高二年级物理方向960人,历史方向243人;高一年级物理方向975人,历史方向198人。

(各组合具体选科人数见下表)从上表中各个模块的选科人数上看,传统的“大文”和“大理”组合更受学生青睐,物理方向中的物化生组合和历史方向中的历政地组合的选择人数最多。

这种现象其实反映了,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学生的选择依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也从侧面反映了政策依然处于普及阶段,学校尚未形成系统的生涯规划教育和选科指导教育,学生自身不成熟造成的生涯决策能力的缺失,导致部分学生和家长习惯性的屈从于“大文”和“大理”的传统模式,未合理利用赋分政策理性而全面的思考最适合的再选科目。

三、对于选科现状的一点思考1.学生自主选科的目的和适应性影响高中学生自主选科的因素主要是学科兴趣、发展需要、学科优势、难易程度和未来就业。

“三新”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改革探索

“三新”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改革探索

“三新”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改革探索摘要: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要求高中地理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基于学科素养教学,依据课程标准,遵循评价体系,由此形成素养导向的教学评一致性发的教学模式。

各版本教材的编排注重学生素养的提升,如何根据教材特点,结合课标要求展开教学改革值得广大教师思考。

关键词: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高中地理;教学改革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面临全新的要求。

新课改提出地理教学需要以学生地理素养作为核心,在新课程新教材的浪潮下,对老师的要求更加严格,需要更新自己的观念,主动转变自己的角色,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一、地理教学的改革背景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选择有条件的省(市)开展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2017年底,新课程标准印发出版,并且在2018年秋季学期执行。

2019年6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分别对考试、命题与招生等工作提出了要求。

2020年1月7日教育部考试中心研制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从而给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在高考领域的答案。

创设多维命题模型,考试情境分为与学生联系密切、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生活实践情境和学习探索情境。

[1]重视问题式教学,用“问题”整合相关学习。

以“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为要旨。

加强地理实践,引导学生用地理视角去观察、行动和思考,强化学生与真实世界的联系。

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开放空间。

改变评价方式,使评价更有针对性、即时性、互动性。

地理必修一在经典自然地理基础上,适当扩充了地理科学科普性内容(地球历史、土壤、植被等),整体设计以气、水、土、地、生五要素为主,旨在认识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环境,突出地理实践力及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2025届高考备考研讨--解析几何

2025届高考备考研讨--解析几何

当点 B 位于点 A、P 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
0, − 3

−3, − 3
2
时,恰好满足S∆ABP
= 9.
直接得到直线 l 的方程为 3x 2y 6 0 或 x 2 y 0 .
几何画板:动态演示
2024新高考1卷题16.gsp
几点领“悟”:
(1)重视通性通法,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考场上没有多余的时间或想不出巧妙的方法。 圆锥曲线的通性通法是联立消元,判别式、韦达定理和弦长公式,也就是胡主任跟我 们分享的“四个基本点”。 (2)直线方程的设法有时反而成为了解题中决定运算量的关键因素。 选对直线方程的形式,切中入手点,找对突破口,事半功倍。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 双管齐下,既要锻炼学生的运算,提高运算能力,增强运算信心。又要注重培养曲线 方程的转化,争取化繁为简,提升解题效率。 (3)解析几何的本质在于"几何",所以解析几何问题的处理应该以 “几何”作为切入点; “代数解析” 辅佐,只有对解析几何形成这样的意识,才能在解题中找到恰当的、巧妙 的方法。
角度四:典型错误
数学书写要求:准确性、简洁性、逻辑性、规范性。
角度五:题目的推广
本题源自人教 A 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 116 页练习第 13 题: 已知椭圆 2 + 2 = 1,直线 l:4x − 5y + 40 = 0.椭圆上是否存在一点,使得:
25 9
(1)它到直线l 的距离最小?最小距离是多少? (2)它到直线l 的距离最大?最大距离是多少?
角度2:课本母题
几点思考:
(1)每一届高三带完都下定决心,以后再带高一、高二一定慢点把课本吃透,把 概念和原理讲清楚。希望学生对新课学习中的基础题熟练掌握且不失分(运算能 力过关),具备基本数学思维能力。 (2)高三教学要注重对教材主干的整合。 关于解析几何的主干知识:直线方程, 距离公式,圆的方程,圆锥曲线方程,离心率,弦长公式,几何性质等。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摘要:数学是开发思维的一门学科,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思维等,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才能、逻辑思维才能固然重要,但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也是非常重要的。

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属于将来很有可能用不上的东西,而且学生学了以后也是会忘记的。

但是数学素养一旦养成,他的一生都会受益良多,因而打通学生思维通道,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是我们的教学目标。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部门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实践引言问题解决与核心素养,尤其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在核心素养以及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下思考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结合高中数学学科的特点,问题解决也应当有新的理解:其一,问题解决能力应当成为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核心指向;其二,核心素养与问题解决同时指向学生的未来;其三,核心素养可以给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提供方向.在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问题的解决对策,可以归纳为:给学生创设一个复杂的情境,提供复杂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行走在复杂的情境下,复杂问题解决的道路上,进而实现核心素养的培育。

1、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在数学课堂上存在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的情况.高中数学并不是简单地计算问题,其涉及很多有意义的操作及应用问题,高中生需要在数学学习中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上,深度把握数学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而在实践中,学生会由于数学难学、抽象,课堂主动性不突出,加上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懒惰,教师则是过分参与,造成了一节课上教师讲得很多、很细,学生很难进行深度思考、探究,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1]。

其次,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的情况,在教学中教师会以教材为基础,借助习题训练开展教学活动,整个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缺乏良好联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只是单纯地记住数学公式、数学定理,然后利用这些知识来完成做题训练.这与新高考理念存在一定相背离的情况,影响到数学学科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基于新高考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思考与建议

基于新高考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思考与建议

课堂不是“静态”的学习。而是“动态”的包含学习方式的学习进程。是以学习活动为基本单位。是 学习活动的有机整合。
一是学习目标的整体性。包括内容目标、和超越内容的方法或思维的目标。哪个目标是课堂的重点目 标?怎样兼顾两个层次的目标?怎样让一堂课更好地为整个课程服务?这应该是老师思考的问题,但这又恰 恰是老师们忽略的视角。
PISA 2015
• 北京、上海、 • 江苏、广东; • 总分排名第10; • 阅读排名第27; • 数学排名第6; • 科学排名第10;
“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的 学生比例”——16.8%;OECD均值 24.5%;(学习信念、学习动机的严 重不足) “阅读策略”“连续文本阅读”排名 27位,只高出OECD均值1分; 数学低分段学生不多,高分段学生也 不多; PISA侧重考察的是:考察方法和能 力以及思维策略的多样性,特别是运 用知识解决陌生情景下的实际问题的 能力。
10
04 变“教材内容”为“教学内容”,从“三化”到“三有”
100%
教材内容是教科书上呈现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在课堂上呈现的与具体目标相匹 配的内容。实现“用教材教”即教学化处理,就是通过“三化”以实现“三有”。
条件化
所学的知识条件化 实现教学内容的“有趣”
情景化
所学的知识情境化,实 现教学内容的“有用”
• 第三张纸上印有若干政治家的演讲词,在每段演讲后老师设问:这是谁的演讲?什么时候发表的?他为什么这 • 样说?这一演讲的意义或标志是……
老师是以核心知识与方法的、简明的“学习设计”来促成本质意义的学习的发生。她并 没有把具体的历史事件作为必须的学习目标,而把经历观看、记录、思考、整理的过程所带 给孩子的历史观与方法论的影响视作第一学习目标。这也许就是我们的课堂的局限,以及我 们的“学案”的编制与运用的“软肋”。

新视角新观点

新视角新观点

新视角新观点新视角新观点是指从不同的角度和观点来看待问题或事件,以获得不同的认识和理解。

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这时候如果能够换一个视角、换一个观点来思考,往往会得到不同的启发和解决办法。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和观点来探讨新视角新观点的重要性,并分析如何运用新视角新观点来拓展思维、解决问题。

新视角新观点的重要性新视角新观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和框架,获取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新视角新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的本质和根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而有时候困难的根源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往往需要换一个视角来观察和分析,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

新视角新观点可以帮助我们打破思维定式,激发创新和创意。

思维定式往往会限制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新视角新观点可以让我们看到不同的可能性和选择,帮助我们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新视角新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在跨文化交流和沟通中,如果我们能够换一个视角来理解对方的观点和立场,往往会更加顺畅和有效。

运用新视角新观点的方法要想成功地运用新视角新观点来拓展思维、解决问题,关键在于培养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和观察角度。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1. 多角度思考:当面对一个问题或事件时,不要只固守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而是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比如从历史、社会、文化、心理等多个角度来思考,以获得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2. 逆向思维:有时候从反面来思考问题,会带来更多的启发和灵感。

比如我们可以尝试反向思考,问自己如果要达到相反的目标,需要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和方法。

3. 跨界学习:在不同的领域和学科中寻找灵感和启发,比如在艺术、文学、科学、哲学等领域中寻找对问题的不同见解和观点,以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4. 开放心态:在和他人交流和沟通时,不要仅仅坚持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而是试图从对方的角度来理解和观察,以建立更加包容和开放的思维方式。

2025届全国高考名校模考作文--漫画作文:是“6”还是“9”?

2025届全国高考名校模考作文--漫画作文:是“6”还是“9”?

2025年全国高考名校模考作文--漫画作文:是“6”还是“9”?一、作文题目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以上这幅漫画,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全面理解,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漫画作文的能力。

三、审题立意分析本题材料包含两部分,一是中央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强调了英雄和先锋对于民族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二是钟扬教授在《生命的高度》中对于生命高度的独特见解,指出在拓展生存空间的过程中,先锋者的牺牲与成功者的贡献在生命高度上是一致的。

从审题角度来看,首先需要明确题目要求,即“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这意味着在审题时需要选取一个明确的角度进行立意,并确定合适的文体进行写作。

立意上,可以围绕“英雄与先锋”的主题展开,探讨他们在民族与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他们如何体现了生命的高度。

同时,也可以结合钟扬教授的观点,思考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如何成为先锋者,为集体和物种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文体上,可以选择议论文或记叙文,议论文可以通过分析论证来阐述观点,记叙文则可以通过具体的故事来展现英雄与先锋的精神风貌。

无论选择哪种文体,都需要紧扣材料,明确立意,展开论述或叙述。

任务解读:1、题目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漫画的寓意,这说明学生在构思行文时,不能脱离漫画寓意本身,并且应当从生活实际出发,谈论自己的感受。

2、情景限定:题目将写作情景限定为“理性·包容”主题班会,学生需要根据班会的内容进行写作。

3、文体任务:发言稿,学生需要注意发言稿的格式,注意代入感。

四、立意1、理性看待,包容对方;2、将理性、包容当做人生之尺;3、包容是美德,学会包容;4、用理性态度对待感性人生;5、理性诚可贵,包容亦重要。

五、优秀作文《换个角度新的世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漫画中的两人显然是困在了自己的“庐山”中,虽然以他们各自的视角,他们的观点并没有错,但他们不知道这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顽固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开始了互不相让的争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新高考,新视角,新思考
作者:傅广旅
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18年第13期
【摘要】高中英语核心素养包括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四个方面。

这是我们高中英语教师今后教学的指挥棒,也是我们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向。

本文着重就思维品质如何在新高考英语作文指导课中对学生的培养进行思考和探究,希望能在思维品质的引领下,在新高考背景下,让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让学生更加受益。

【关键词】思维品质;新高考英语作文教学
【作者简介】傅广旅,温州市苍南县龙港第二高级中学。

一、高中英语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
高中英语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指的是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分类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和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观点,理想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

在新高考英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主要是通过课堂问题导向,引领思维品质。

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过程中,我们要着重通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读写课上的合作能力主要指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得出比个人所能想到的更好的结论,小组里的每个人朝着共同的目标去努力。

同时在阅读部分的设问和让学生发表观点是,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和批判性思考。

因此,在阅读文本过程中,我们除了问学生有关文本的基本信息之外,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将文本话题和自身生活相联系,确保学生有机会形成他们自己的观点,并将自己的观点写出来,最终形成批判性思维。

新高考英语写作类型分为应用文写作、读后续写和概要写作,本文着重就读后续写和概要写作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进行初步的尝试和探究。

二、在读后续写教学过程中思维品质的培养
在浙江新高考的英语考试中增设了读后续写题型,该题型在考试说明中的要求如下:“提供一段350词以内的语言材料,要求考生依据该材料内容、所给段落段首语和所标关键词进行续写(150词左右),将其发展成一篇有逻辑衔接、情节和结构完整的短文。

”在要求中,我
对逻辑衔接的理解是内容的逻辑性(coherence)和结构的衔接性(cohension),结构的衔接性又包括与原文情节的一致和连贯和与原文结构衔接和流畅。

我对情节和结构完整的理解是引导学生处理原文悬念,有高潮有结尾,使原文和续写部分共同达到起承转合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