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分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是一首经典的田园诗,深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反思,转向对田园风光的赞美,流露出诗人如释重负的心情和对自然的向往。
一、作品原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年少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情,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
错误地陷落到世俗的种种束缚中,转眼间远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之鸟怀念以前生活的树林,池塘之鱼思念旧日嬉戏的深潭。
我愿到南面的田野去开荒,依着拙朴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围绕着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八九间茅草屋。
生长茂盛的榆树柳树遮蔽了后屋檐,桃树李树整齐的罗列在屋前。
远处邻村的屋舍依稀可见,村落上方轻柔而缓慢的飘升着袅袅炊烟。
深深的街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端有雄鸡不停啼鸣。
庭院内没有尘俗杂事烦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久困于官场生活,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耕园田。
2、注释少:指少年时代。
适俗:适应世俗。
韵:气质、情致。
一作“愿”。
丘山:指山林。
尘网:世俗的种种束缚。
三十年: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陶渊明做官十三年)。
一说,此处是三又十年之意(习惯说法是十又三年),诗人意感“一去十三年”音调嫌平,故将十三年改为倒文。
羁(jī)鸟:笼中之鸟。
恋:一作“眷”。
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南野:南面的田野。
一作“南亩”,指农田。
野:一作“亩”。
际:间。
守拙(zhuō):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方宅:宅地方圆。
一说,“方”通“旁”。
荫(yìn):遮蔽。
罗:罗列。
陶渊明《归园田居 其一》原文及赏析
归园田居其一[魏晋] 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分类标签: 田园诗作品赏析(误落一作:误入)(颠通巅)⊙注释⑴适俗韵,适合世俗的性情。
⑵尘网,尘世的罗网,指仕途。
意谓仕途有如罗网,使人不得自由。
⑶三十年,有人认为当作“十三年”,因从陶氏初仕江州祭酒至辞彭泽令归田,前后恰为十三年。
⑷羁,jī。
羁鸟,谓被束缚于笼中之鸟。
池鱼,谓被养于池中之鱼。
此二句以羁鸟池鱼比自己过去仕途生活的不自由,以“旧林”“故渊”比田园。
⑸守拙,自己没有智能继续做官,故说“守拙”。
拙,指不善为官,也就是不会取巧逢迎之意。
⑹罗,排列。
⑺暧暧,昏昧。
⑻依依,轻柔。
一说,隐约可见。
⑼虚室,静室。
⊙简析陶渊明,诗作多描写农村日常生活,表现农村的美好风光,诗人的闲适生活和心情,和他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诗风质朴自然而形象鲜明,对后代诗人的创作曾起过很大影响。
此诗为组诗《归园田居》第一首,写辞职归田的愉快心情和乡居自然舒适的乐趣。
其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乃寓情志于景致名句。
开篇二句即表明自己异于世俗的禀性:爱丘山。
一“误”字一“尘网”的比喻,写出诗人对仁途官场的厌倦,所谓“心为形役”是也。
由开荒守拙二句始下十二句,以乡村特有的景观作为寄寓本性之意象,固然是生活其中,但更多的是诗人关照的对象,更多的是以审美眼光看待。
久在句照应三四句,末句照应一二句。
全诗结构不着痕迹而浑然一体。
-----------------------------------------------〔说明〕这组诗大约是陶渊明由彭泽令任上弃官归隐后的第二年,即晋安帝义熙二年(406)所作,当时诗人四十二岁。
只做了八十多天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已实在无法忍受官场的污浊与世俗的束缚,他坚决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且从此终身不再出仕。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内容分析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内容分析【归园田居其一教学内容分析】一、引言《归园田居其一》是唐代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田园诗,以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对乡村生活的憧憬为主题。
本文旨在对《归园田居其一》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以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内涵。
二、背景介绍陶渊明是唐代初期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作品以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憧憬而著称。
《归园田居其一》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被广泛传诵和赞叹。
三、教学内容分析1. 诗歌结构《归园田居其一》是一首五言绝句,共有四句。
每句都以自然景物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对乡村生活的憧憬,展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2. 自然景物描写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如“草木深”、“蚕丛”、“桑叶”、“竹影”等,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情表达。
这些景物的描绘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夸姣和宁静。
3. 田园生活的憧憬《归园田居其一》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诗中提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作者对宁静自由的追求,以及对田园生活的渴望。
通过诗中的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憧憬之情。
4. 情感表达诗中融入了作者对人生的思量和感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索。
诗中提到“岁晏有余草,而行无踪迹”,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岁月的珍惜。
这种情感的表达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深入思量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1. 阅读理解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结构和主题,分析诗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引导他们思量作者的意图和情感表达。
2. 朗读和摹仿学生可以朗读诗歌,摹仿陶渊明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通过摹仿创作,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3. 创作分享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田园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首类似的田园诗,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作品。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解读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解读于平淡自然中见真味——赏析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意译】我从小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气质,本性自然,喜爱大自然的山山水水。
因为失误掉落到了尘世的罗网中,这一呆就是三十年。
我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鸟一样思念着我昔日的山野生活,就像水塘中的鱼儿一样想念我曾经呆过的深渊。
我终于决定守着我的愚拙的思想,回到我日夜思念着的田园。
我在南边的荒野里拿起锄头来开荒,在我的八九间草屋周围方圆有十多亩地,榆树和柳树遮蔽了房屋的后檐,桃树和李树罗列在我的堂屋前。
站在我的院子里,远远地我可以模模糊糊地看到远处的村子,袅袅的炊烟飘散在村子的上空。
晚上,我还能依稀听见深巷中的狗吠,早晨公鸡们早早地就在桑树之巅打鸣。
待在自己家中没有尘俗杂事的烦恼,我的生活真是清闲呀。
长久地待在那就如牢笼般的官场中,我身心俱疲,如今我终于回到了我热爱着的田园,身心终于可以得到彻底地放松了。
【赏析】《归园田居其一》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组诗中的第一首诗,这首诗写于诗人最后一次出仕,担任彭泽县县令,只在这个官职上呆了八十一天后毅然决然地辞去官职,回到家乡过起田园生活。
与这首诗写于同一时期的他的散文《归去来兮辞》,一诗一文,都表达了陶渊明对官场的厌弃,把官场比作牢笼,要让自己彻底地从官场走到田园生活中去。
同样表达了陶渊明对自己能回到田园生活的无比欣喜。
《归园田居其一》语言风格平平自然,然在这平平自然的语言里却蕴含了诗人并不平平的内心天下。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1诗歌的开头六句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官场的厌恶。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其一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归园田居其一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归园田居其一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归园田居其一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免费下载《归园田居》是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以下是本店铺准备的一些归园田居其一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仅供参考。
高中必背古诗词之《归园田居·其一》解析
高中必背古诗词之《归园田居·其一》解析《归园田居·其一》是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
归园田居·其一魏晋: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创作背景陶渊明任官十三年,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他在公元405年(义熙元年),即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
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
本诗就是其中一首。
作者简介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译文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
错误的陷落到仕途罗网,转眼间远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子里的鸟儿怀念以前生活的森林,池子里的鱼儿思念原来嬉戏的深潭。
我愿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树柳树成荫遮盖了后屋檐,桃树李树整齐的栽种在屋前。
远处的邻村屋舍依稀可见,村落上方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深的街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归园田居(其一)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创作背景
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05年)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陶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洽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陶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陶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从此他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
这组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组诗集中体现了陶渊明追求自由、安于清贫、隐逸山野、洁身自好、远离官场、超脱世俗的美好情操。陶渊明写“归园田居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解题】《归园田居》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于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十一月,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去彭泽令归隐,其时四十一岁。
《归园田居》大约作于归隐的次年。
这组诗共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陶渊明所写的大量歌颂田园生活的抒情诗,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注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适俗:适应世俗。
动宾短语作“韵”的定语。
韵:指气质,性格、情趣等。
性:生性,性格。
本:本来,副词。
.丘山:这里指山林。
○以追述往事开篇,言自己从小就厌恶世俗官场,本性喜爱大自然,体现出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尘网:尘世的罗网,指官场。
官场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罗网。
去:离开,指离别故园的丘山。
三十年:应作“十三年”,陶渊明自太元十八年(393)初做江州祭酒,到熙义之年(405)辞去彭泽令归田,刚好过了十三年。
○写诗人对以往误入仕途的深刻反省。
“尘网”一词,是首句“俗”的具体化。
诗人将官场斥为“尘网”,见其憎恨之情。
“三十年”,极言时间之长,加重了“误”的份量,见其追悔莫及的心情。
以上为一层,写自己的本性与误落“尘网”的矛盾。
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漏。
鸟:关在笼里的鸟。
,束缚。
旧林:过去栖息的山林。
池鱼:被捕捞来放养在池里的鱼。
故渊:过去生活的深潭。
这两句的“恋”与“思”“旧”与“故”均为互文。
○承前叙诗人误落官场“尘网”,意如“鸟”“池鱼”,得不到自由,于是思恋“旧林”“深渊”渴望回到大自然的怀抱,见其急切思归田园的心情。
诗以“鸟”“池鱼”作比,贴切形象,既与前面的“尘网”呼应,又为后文的“樊笼”伏笔。
赏析古诗《归园田居·其一》
赏析古诗《归园田居·其一》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东晋)少无适俗韵⑴,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⑵,一去三十年。
开荒南野际⑸,守拙归园田⑹。
方宅十余亩⑺,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⑻,桃李罗堂前⑼。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⑽。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⑾。
户庭无尘杂⑿,虚室有余闲⒀。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⒁。
一、知人论世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
这是第一首。
二、注释1少:指少年时代适俗:适应世俗。
韵:情调、风度。
2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
这里指仕途。
3羁鸟:笼中之鸟。
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4南野:一本作南亩。
际:间。
5守拙:守正不阿。
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拙官”二词,巧官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
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
6方:读作“旁”。
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土地十余亩。
7荫:荫蔽。
8罗:罗列。
9暧暧:暗淡的样子。
10依:轻柔的样子。
墟里:村落。
11这两句全是化用汉乐府《鸡鸣》篇的“鸡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之意。
12户庭:门庭。
尘杂:尘俗杂事。
13虚室:闲静的屋子。
余闲:闲暇。
14樊:栅栏。
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
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这两句是说自己像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陶渊明作品的语言平淡,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表意易读懂,其内涵还需细细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篇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九间。
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是一首著名的田园诗,是作者辞官回乡后的次年写下的。
作者在晋安帝义熙元年,主动辞去了彭泽县令,决意退隐田园,从此不再出仕。
次年写了《归园田居》组诗五首,描写自己离开官场时的愉快心情,赞美躬耕生活和田园风光。
本诗是《归园田居》组诗中的第一首,叙述弃官归田的原因、归田之后的村居生活、重返自然的愉快心情。
首先来看一下本诗的大意。
我这个人从小就不喜欢而且没有逢迎世俗的本性与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本领。
我向往那远离官场仕途的田园山林和宁静纯朴的田园生活。
但自己却糊里糊涂不幸地“误落”入污浊而又拘束的官场,这一去就是三十年啊,我的心中有着太多的懊悔与感慨。
我正像鸟恋归林、鱼思故渊一样地思恋美好的大自然,重获自由。
如今,我回到田野之间,在南野过着农耕生活,坚守着自己的节操刚直不阿。
住宅周围有土地,有茅屋,有富有天然之美的村居环境,安宁静谧,娴静优美,清新喜人,这一切是那样的自由与美好,谁又能体味我那摆脱“樊笼”、“尘网”之后如释重负的轻松与欢欣呢!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
我的门庭里没有尘世间的琐事,娴静的屋子里,我可以享受属于自己的静谧的时光。
这次我挣脱官场羁绊,从樊笼尘网中永远回到自由天地,所以心中有一种特殊的喜悦之情和清新之感。
课文解析︱《归园田居》(其一)赏析及理解性默写
课⽂解析︱《归园⽥居》(其⼀)赏析及理解性默写⼀、原诗归园⽥居·其⼀作者:陶渊明少⽆适俗韵,性本爱丘⼭。
误落尘⽹中,⼀去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
⽅宅⼗余亩,草屋⼋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村,依依墟⾥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复得返⾃然。
⼆、翻译从⼩即⽆随俗⽓韵,⽣性喜爱⼭川⾃然。
谁知落⼊仕途俗⽹,⼀去便是⼀⼗三年。
笼中之鸟怀恋旧林,他养之鱼思念故渊。
南郊野外开垦荒地,恪守拙性归耕⽥园。
住宅⽅圆⼗余亩地,简陋茅屋有⼋九间。
榆柳树荫遮蔽后檐,桃树李树排列院前。
远处村落依稀可见,飘荡升腾袅袅炊烟。
深巷传来⽝吠之声,雄鸡啼鸣桑树之巅。
户内庭院清洁幽雅,⼼中纯净⽆⽐安闲。
久困笼中渴望⾃由,我今⼜得返回⾃然。
三、理解性默写1. ,两句表露了作者清⾼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起统摄全篇的作⽤,为全诗定下⼀个基调,同时⼜是⼀个伏笔,它是诗⼈最终辞官归⽥的根本原因。
2.对⾃⼰多年的官场⽣活进⾏总结,表⽰后悔的诗句是:,。
3.⽤⽐喻的⼿法表明⾃⼰厌倦官场,向往⾃由世界的对偶句是:,。
4.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是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的句⼦是:,。
5.⽤数量词静态描写⾃⼰房屋⾯积的⼤⼩和房屋数量的多少的诗句是:,。
6.⽤⽩描⼿法静态描写房屋周围树⽊茂盛特点的对偶句是:,。
7. ,。
,四句⽤视听结合和以动衬静的⽅法为我们描绘了村落中⼀幅和平宁静、恬静优美的⽥园风光图。
8.运⽤双关⼿法表达出忘记⼈世间的喧嚣与杂乱,对宁静、闲时的⽥园⽣活感到惬意两句是:,。
9.⽤⽐喻和双关表达厌恶官场,感叹回归⽥园后的喜悦⼼情的诗句是:,。
这两句也是本诗的主题诗句。
四、理解性默写答案1、“少⽆适俗韵,性本爱丘⼭”2、误落尘⽹中,⼀去三⼗年。
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4、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
5、⽅宅⼗余亩,草屋⼋九间。
6、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陶渊明《归园田居》的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的赏析陶渊明《归园田居》的赏析导语:归园田居最突出的是写景,描写田园风关,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意境,以下是由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归园田居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误落一作:误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颠通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注释1.少:指少年时代。
适俗:适应世俗。
韵:本性、气质。
一作“愿”。
2.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
这里指仕途。
3.三十年: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陶渊明做官十三年)。
一说,此处是三又十年之意(习惯说法是十又三年),诗人意感“一去十三年”音调嫌平,故将十三年改为倒文。
4.羁(ji)鸟:笼中之鸟。
恋:一作“眷”。
5.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6.野:一作“亩”。
际:间。
7守拙(zhuō):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8.方宅:宅地方圆。
一说,“方”通“旁”。
9.荫(yìn):荫蔽。
10.罗:罗列。
11.暧暧(ài):昏暗,模糊。
12.依依:轻柔而缓慢的飘升。
墟里:村落。
13.户庭:门庭。
尘杂:尘俗杂事。
14.虚室:空室。
余闲:闲暇。
15.樊(fán)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官场生活。
归园田居(其一)诗词鉴赏
归园田居(其一)诗词鉴赏
一、《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是杜甫著名的长篇诗歌,包含九篇。
全诗写了老子放牧
归乡的朴实流露的气息、亩园田宅的祥和景色以及故乡思乡的抒情意境。
二、作品特点
1.《归园田居》是杜甫所著的具有隽永魅力的古典之作。
诗中充满了
浓浓的思乡之情,抒发着老子归乡后安居息情的典型意象,表达了老
子归乡这一切美好的朴实情感,行文结构健壮有力;
2.《归园田居》带有浓厚的田园情调,透着绵延的历史沧桑,展示了一个太平盛世的庄园生活氛围,让人感到恍惚如梦,犹如回到元代古民
重新反射当时社会的和谐;
3.全诗抒发的思乡之情传递了浓浓的自然风光和清新的园林景色,带有古代乡人思乡时的伤感情绪;
三、结语
《归园田居》是杜甫的著名古典作品,它将老子放牧归乡的朴素情怀、亩园田野的美好景色以及士人怀乡时悠悠伤感的情愫完美地描绘出来,成为一曲传唱几千年的浓烈思乡之作。
它带有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
历经千载,仍然蕴含着深刻而隽永的意义。
《归园田居》其一赏析
《归园田居》其一赏析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赏析,大家一起来欣赏吧。
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
这是第一首。
陶诗通常呈现素淡平易的面貌,不见组织雕镂之工。
然而苏东坡说:“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与苏辙书》)又说:“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
”(《冷斋诗话》引)东坡偏爱陶公之为人,尤推崇其诗,以为自古无人能及,反复吟咏,烂熟在胸,并一一唱和,著有《和陶集》,体验实较常人为深。
这一首主要体现其质朴中的深味,散缓中的精巧。
起首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
韵、性,都是指为人品格与精神气质。
所谓“适俗韵”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吧,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
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
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看破官场后,执意离开,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和绝望。
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但是,人生常不得已。
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
所以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
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
“一去三十年”,当是“十三年”之误。
从陶渊明开始做官到最终归隐,正好是十三年。
这一句看来不过是平实的纪述,但仔细体味,却有深意。
诗人对田园,就像对一位情谊深厚的老朋友似地叹息道:“呵,这一别就是十三年了!”内中无限感慨,无限眷恋,但写来仍是隐藏不露。
《归园田居》其一赏析
《归园田居》其一赏析- 语文网给大家分享的是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赏析,大家一起来欣赏吧。
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
这是第一首。
陶诗通常呈现素淡平易的面貌,不见组织雕镂之工。
然而苏东坡说: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与苏辙书》)又说: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
(《冷斋诗话》引)东坡偏爱陶公之为人,尤推崇其诗,以为自古无人能及,反复吟咏,烂熟在胸,并一一唱和,著有《和陶集》,体验实较常人为深。
这一首主要体现其质朴中的深味,散缓中的精巧。
起首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
韵、性,都是指为人品格与精神气质。
所谓适俗韵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吧,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
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
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看破官场后,执意离开,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和绝望。
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但是,人生常不得已。
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
所以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
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
一去三十年,当是十三年之误。
从陶渊明开始做官到最终归隐,正好是十三年。
这一句看来不过是平实的纪述,但仔细体味,却有深意。
诗人对田园,就像对一位情谊深厚的老朋友似地叹息道:呵,这一别就是十三年了! 内中无限感慨,无限眷恋,但写来仍是隐藏不露。
归园田居其一诗词鉴赏
归园田居其一诗词鉴赏摘要:一、诗词背景介绍1.作者简介2.创作背景与历史背景二、诗词内容分析1.首联:描述诗人归园田居的愿望2.颔联:表现诗人对官场的认识和厌恶3.颈联:用自然景象描绘诗人的心境4.尾联:表达诗人对归园田居生活的向往三、诗词主题与艺术特色1.主题:归园田居,追求自然与宁静2.艺术特色:以自然景象为背景,寓情于景,抒情描绘正文:【诗词背景介绍】《归园田居其一》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首描绘归园田居生活的诗歌。
陶渊明(约365-427 年),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先生,东晋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著有《陶渊明集》,其中包括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表现归园田居生活的诗篇。
【诗词内容分析】《归园田居其一》全文如下: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首联“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直接表达了诗人与世俗不合的性格特点,以及热爱自然山水的本性。
颔联“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描绘了诗人误入官场,身陷世俗的情景。
颈联“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对过去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
尾联“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则表达了诗人决定远离官场,回归田园的决心和愿望。
【诗词主题与艺术特色】《归园田居其一》的主题是归园田居,追求自然与宁静。
诗人以自然景象为背景,寓情于景,用抒情描绘的手法表现了对官场的认识和厌恶,以及对归园田居生活的向往。
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使得诗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归园田居其一白描手法
归园田居其一白描手法《归园田居》(其一)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彻底回归田园的生活写真,是诗人作为田园诗派一代宗师颇具代表性的诗篇。
这首诗以其“外枯而实膏,似淡而实美”的特质,为后人所尊崇。
那么,这首朴实无华的小诗,究竟美在何处?下面,本文试从写作手法上,探究其艺术魅力之所在。
《归园田居》(其一)从结构上看,主要表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叙述归田原因、描绘田园风光、抒发回归感受。
在表现这三方面内容时,作品基本上依次运用了比喻、白描、抒情的艺术手法,生动而真实地表现了诗人回归之初的内心体验。
一、比喻美,形象直白回归田园,是诗人适性之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回到与自己本性相契合的山水田园,诗人内心充满舒畅惬意的美感,真是见山山含笑,见水水有情。
这种美好的感受,作者借贴切的比喻来表达。
1.逃出“尘网”“樊笼”之美诗作中有以下几处运用比喻的句子:“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中“尘网”“樊笼”两个喻词,形象地再现了官场污浊黑暗、关系错综复杂、束缚人性的特点。
在东晋那个动荡黑暗的年代,腐败堕落的官场如同一张结满了灰尘的大网,网去了人们的真诚与良知。
人人为了一己私利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在这样令人窒息的环境中,诗人的正直与坚守显得与众人是那么格格不入。
他淳朴善良的天性、与自然山水一样澄澈的心灵,在黑白颠倒的世人眼里,近乎愚钝、笨拙。
而且,这样的氛围,使他出仕之初“猛志逸四海”的人生理想难以实现,令他“有志不获骋”。
说违心的话,做违心的事,这一切,让本色的陶渊明度日如年,如同住在牢笼一般,痛苦不堪。
而“尘网”前的修饰语“误”字,表明自己对当初选择出仕的懊悔;“尘网”后一句中的“三十年”,则是对自己十三年官宦生涯的一种夸张性写法,既写受“樊笼”煎熬之久,又写受“尘网”蒙蔽之深。
今天终于挣脱“尘网”、冲出“樊笼”,身心的舒展无与伦比,重获自由的喜悦,寓于对官场极度厌恶的贴切比喻之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
2013.04陶渊明以描写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为著,其田园诗大都表现恬美静谐的环境和悠然自得的心境。
代表作《归园田居》组诗五首,描写自己离开官场时的愉快心情,赞美躬耕生活和田园风光。
作为组诗总纲的其一,以“归”为线索,依次叙述弃官归田的原因、归田之后的人境和重返自然的情怀。
开头八句写“归”之因。
开首两句旗帜鲜明地宣告了自己的本性:不适俗,爱丘山!对于世俗社会的庸俗虚伪难以适应,对于山水田园的自然美好喜尚有加,亦即出山入仕本非素志,酷爱田园才是真情。
作品起笔很远,“适俗韵”前缀加“少无”,“爱丘山”前饰以“性本”,只有从少年时代、人生之初写起,才能说明他厌弃世俗、喜爱自然的思想由来已久、根深蒂固。
接着两句一转,痛悔自责前半生违逆本性入仕为官。
“误落”表明诗人对过往人生道路的彻底否定,大有一失足成千古恨之慨。
“尘网”见出诗人对庸俗险恶官场的鄙夷憎恶:“尘”点其庸俗污浊,不得本真,“网”点其束缚严密,不得自由。
“三十年”不是几次出仕时间的累计,而是着意夸言时间之长(官场居然耗去人生半辈子光阴),突出痛悔程度之深。
接下来的“羁鸟”“池鱼”之喻有两重意思,一是形容自己身在官场的痛苦处境,如同关进笼中的鸟,不能自由飞翔,如同禁锢小池的鱼,不能随性浮游,深受束缚,憋屈难忍。
在官场中的种种束缚下的诗人,亦如“羁鸟”“池鱼”痛苦不堪、失去生机。
二是强化自己回归田园的迫切心情,“恋旧林”“思故渊”是鸟和鱼的本性,“羁鸟”无时不在向往能自由飞翔的“旧林”,“池鱼”也无时不在憧憬能随性浮游的“故渊”,正像鸟恋旧林、鱼思故渊一样,诗人迫不及待地想挣脱“尘网”束缚,回到美好的大自然,透一透新鲜空气,放飞自由的心灵。
正因为如此,下面顺理成章地写到回归园田。
“开荒”“守拙”点题,言从此回归园田。
“开荒”即“躬耕”,让人想到“田园将芜胡不归”的感叹,诗人离家出仕多年,田园自然荒芜,“开荒”一词不仅具有农事意义,更意味着久违的自由生活已重新开始。
《归园田居(其一)》美点分析
结构美。
诗的开头四句和结尾四句,互相呼应,中间有“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承上启下,关联过渡。
首尾记叙抒情,中间写景抒情。
整首诗合缝接榫,丝丝入扣,精巧玲珑,浑如天成。
田园美。
这首诗的田园美主要体现在八句写景诗句上。
美在何处?淡雅开阔:近有草屋,榆柳和桃李,灰色、翠绿,夹有粉红与雪白;远有村落、炊烟和桑树,淡淡的蒙胧中透出一股绿意。
这是一幅淡雅开阔的田园画。
恬静幽邃:草屋前后,榆柳在和风中摇动枝条,自得其乐;桃李在艳阳下自由开放,轻松自如。
田野远处,村落隐隐,炊烟袅袅,深巷狗吠,桑树鸡鸣,宁静恬适,幽邃深远。
自然和谐:你看,屋宇巷陌,花草树木,飞禽走兽,还有那些没有出场的“往来耕作”,“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桃花源记》)之人,在这片远离尘嚣的田野上,自然相处,和谐生存,是那样平和安定,舒适自足。
生机盎然:诗人描绘的这片田园,桃红柳绿,鸡鸣狗吠,“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阴,菽稷随时艺,……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桃花源记诗》),正是“鸟弄欢新节,泠风送余善”,“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一派生机,良可喜人。
意境美。
“陶渊明的一些诗歌还富有意境。
这在他的田园诗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他的田园诗和谢灵运的山水诗很不相同。
谢诗往往只给人一幅客观的山水画面,陶诗却在使人接触田园生活画面的同时,而引人到一种境界中去。
如《归园田居》第一首,我们不只看到榆柳桃李中的几间草房,村落中的几缕炊烟,听见深巷的犬吠,树头的鸡啼,所有这一切还构成一种境界。
它宁静安谧、淳朴自然”(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反复吟诵这首诗中的写景诗句,静心默想,就会觉得这段话说出了陶诗的精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出优美的田园 风光,由近到远,声色相调,淡浓相宜, 描摹了诗人心中的桃园——朴拙自然、 宁静中不失生机的乡村图景。而这一切 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 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 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 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宁静和谐的 心境。
4.归去如何?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归去后情感的句子)
轻松、自由 怡然自得
思考: 从中可见作者的情感倾向和精神追求是什么?
明确: 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归 园 田 居
官场: 黑暗、腐败 田园:闲适、幽美
恋 归
尘网 厌 樊笼 弃
方宅
榆柳
1.“羁鸟”是关在笼中的鸟;
“池鱼”是禁在池中的鱼。
2.特点: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
只会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
“池鱼”一般,失去自由。
3.运用比喻说明作者身在官场,而心系田园的心情, 对自由的向往。
3.归向何处?
思考:
(1)找出描写田园生活场景的句子.
(2)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具有什么特点?
拓展练习
村 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⑴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5分) 参考答案: 这首诗描写了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 槿花、夕阳、寒鸦、老牛等意象。营造了一幅 静谧、清寂、淡雅的秋日村居图。表达了诗人 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境。(答出意象和 意境特点给3分,答出情感特点给2分。)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1.从何而归? 官场
(“尘网”、“樊笼”)
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樊笼”,这些词 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什么态度?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2.为何而归?
1)性本爱丘山(本性) 。
2)守拙归园田(固守节操) 。
思考:
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 思故渊”?
明确:
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
明确: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 派朦胧,这是美似仙境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近景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以动衬静
远景
这八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
村 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2)诗人写景突出运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请 简要分析。(6分) 答:一、二两句主要描写绿水、田地、翠竹、屋 篱、榆树、槿花等静景,三、四两句主要描写了 行步迟迟的老牛,悄立牛背的寒鸦等动景。 前后动静结合,烘托出了宁静平和的氛围。
二、诵读
欣赏诗歌朗读,同时解决难读的字词 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感情。 羁鸟 jī i 吠 fè
n 荫后檐 yì
暧暧 à i 墟 xū
桑颠
diān
fá n
樊笼
三、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1.自由诵读,根据注释及手头资料疏通课文。 2.“归园田居” 题眼是哪个字?
以“归” 字为核心解读诗歌。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草屋
桃李
村庄
狗吠
炊烟
鸡鸣
小结
1.从何而归? 内容 2.为何而归? (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情Leabharlann 厌恶官场 热爱田园手法
1.远近结合 2.以动衬静 3.情景交融
小结
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 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 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朴归真”。第一是 “真”,做人要正直真实不虚伪,具有人的 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 不慕浮华利禄,而是快意吾心、怡然自乐, 恣意游弋,纵情挥洒。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 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 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欣赏音乐: 听羽泉的歌曲《归园田居》。
这首歌曲正是田园乡谣风格, 它仿佛是一泓清泉静静流淌在我们 心头,正契合了我们回归自然、寻 找自我的想法。
鉴赏田园诗方法
1.了解作者、背景
2.分析景象物象特点,体会诗歌意境之美 3.明主旨: 厌恶世俗 向往田园 远离尘杂 渴望归隐
4.看表达技巧 ①写景技巧 ②抒情方式 ③语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