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完整版)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

(完整版)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的概况;掌握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基本情况;明朝古典小说的思想艺术特点。

过程与方法三位科学家成功的原因;紫禁城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

设计一张明代三大科技巨著简表。

通过交流、了解各部小说主要内容,明确它们都有反封建的时代特色,知道它们在国内和国际的文学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培养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使学生懂得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学艺术作品,提高个人素养。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明朝小说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教学难点:明朝三部科学巨著,指导学生对课本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加以分析和理解。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本草纲目》书影)你看它的目次为水、火、土、石、草、木、谷、菜、虫、鱼、禽、兽、人等部。

……至于动物药部分的编排,李时珍先描记比较低等的虫、鱼、龟、鳖之类;再描记比较高等的动物禽、兽和人等。

这与现代动物分类学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相吻合。

说明他的分类是科学的、合理的。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中国的最后的科技、文艺辉煌——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科技名著巨著作者内容地位《本草纲目》李时珍全书190多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 000多个;还附有 1 100多幅药物形态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图《天工开物》宋应星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农政全书》徐光启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等大类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目标导学二明长城和北京城(一)明长城1.(多媒体图片展示长城)朗读课文(79页“明朝建立以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这段文字)2.抢答问题:长城修筑的目的和起止点?答案提示:(1)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目标1.了解《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科技著作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牡丹亭》等文学、戏剧作品,了解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特点,理解科技文化成就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

2.列表归纳明朝科技成就,提高比较分析能力;识读《明长城示意图》《明朝北京城平面图》等地图、图片,提高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品读《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文学作品,了解书画艺术和戏剧艺术的发展状况,提升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3.学习科学家对科学不懈追求的进取精神;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三部科学巨著;明朝文学艺术有所发展并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

教学难点明朝科技文艺发展的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明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有突出的成就,并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著作。

明代的文学艺术也取得光辉的成就。

明朝有哪些重要的科技著作?有什么宏伟的建筑?在小说创作上又有哪些传世的名著?探究新知一、科技名著(一)李时珍和《本草纲目》【教师活动】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

他出身于医药世家,从小对医药学产生浓厚兴趣,成年以后随父行医。

他潜心钻研前人的医学著作,在实践中细心地治疗病人,因此医术提高很快。

出示材料,提问:李时珍为什么要著书?【学生活动】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回答:李时珍通过自己的医疗实践,深感医生对药物的辨识和使用至关重要,有必要对古代的药物学书籍加以整理和补充,编写一部新的医药学著作。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提问:李时珍有哪些优秀品质?【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回答:医德高尚;实地调查,不耻下问。

【教师活动】出示图片和材料,引导学生归纳《本草纲目》的特点。

【学生活动】知道《本草纲目》的特点: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对所载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

【教师活动】提问:《本草纲目》具有怎样的价值?【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附习题)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附习题)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附习题)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主要内容包括明朝的科技成就、建筑风格以及文学艺术。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明朝时期我国科技、建筑和文学的发展状况,以及这些领域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明朝的基本历史背景,对我国古代科技、建筑和文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和作品,学生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的特点及其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科技成就、建筑风格和文学艺术特点,认识这些领域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的科技成就、建筑风格和文学艺术特点。

2.教学难点:科技成就的原理及其影响,建筑和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历史价值。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PPT,准备教学用具。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的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和文学作品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PPT展示明朝的科技成就、建筑风格和文学艺术特点,为学生提供一个直观的学习平台。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针对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的特点进行思考和讨论。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这一课主要内容有:明朝的科技发展,如宋应星与《天工开物》、徐光启与《农政全书》等;明朝的建筑成就,如北京城、明长城等;明朝的文学艺术,如小说、戏剧、书画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的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明朝的建立和巩固,对明朝的历史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拓展知识面。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资料、小组合作等方式,可以提高对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科技发展、建筑成就和文学艺术特点,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资料、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对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的科技发展、建筑成就和文学艺术特点。

2.教学难点: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图片、分析资料、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文化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认真研究教材,了解教学内容;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明朝的基本情况;准备笔记本,做好课堂记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明朝的文化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介绍明朝的科技发展、建筑成就和文学艺术特点,展示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分析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的特点,小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和文学三个方面的发展。

科技方面,包括农学、医学、天文历算等领域的进步;建筑方面,主要介绍了故宫和明长城等代表性建筑;文学方面,则以《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名著为代表,介绍了明朝文学创作的繁荣。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时期科技、建筑和文学的发展状况,认识其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明朝这一历史时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科技、建筑和文学方面的知识较为薄弱,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对这些领域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于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较为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入生动的历史故事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和文学发展状况,认识其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和文学发展状况。

2.教学难点:科技、建筑和文学领域的发展特点及其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生动的历史故事和实例,营造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教学课件,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和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本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设计

12.材料分析
材料一:所谓“八献”,就是曹操献刀、孙策献玺、王允
献貂蝉、黄盖献苦肉计、阚泽献降书、庞统献连环计、张
松献地图、孔明献空城计。

材料二:施耐庵为写《水浒传》,为突出英雄打虎时的神
威,亲自到森林中观虎,并找了许多有经验的猎户,了解偷盗猎虎以及与虎搏斗的情况。

材料三:如右图(电视剧照)。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八献”出自我国历史上的哪部小说?其作者是谁?
(2)《水浒传》是一部怎样的小说?你知道小说中塑造的打虎英雄是谁吗?
(3)材料三的剧照出自根据哪一作品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4)上述三部小说在思想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教学后记。

第16 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6 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科技著作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牡丹亭》等文学、戏剧作品,了解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特点,理解科技文化成就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

2.过程与方法列表归纳明朝科技成就,提高比较分析能力;识读《明长城示意图》《明朝北京城平面图》等地图、图片,提高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品读《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文学作品,提升历史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科学家对科学不懈追求的进取精神;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阅读文学名著的愿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科技名著。

难点:小说和戏剧。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明朝时期在科技、建筑和文学戏剧三个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三个方面内容并列呈现,对科技、建筑内容着笔有所侧重。

学习这三部分内容,应在明朝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把握它们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历史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一、科技名著1.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2. 宋应星和《天工开物》3. 徐光启和《农政全书》二、雄伟建筑1.明长城2.北京城三、小说和戏剧1.罗贯中和《三国志通俗演义》2.施耐庵和《水浒传》3.吴承恩和《西游记》4.汤显祖和《牡丹亭》。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部编版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一、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分析】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同时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在于对传统古典科技的总结居多,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隐藏着停滞的危机。

让初中生深入认识各个历史事件并从中学习先哲的可贵品质,同时吸取教训立志建设祖国。

二、学情分析初中阶段是课改的年段,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

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牡丹亭》等文学、戏剧作品。

②通过对长城、北京城和在特定情况下的观察和鉴赏,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工程建筑的审养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和鉴赏能力,从而提高整体审美能力。

③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

④通过组织学生课后调查家乡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包括其建筑风格、用途、文物保护状况等),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和初步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北京故宫、长城、李时珍、宋应星、徐光启等历史人物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和其它实物资料(如邮票、门票等等)学习收集、处理历史材料的方法,学会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②运用学生手中的资料,引导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学习,感受到故宫建筑的雄伟、庄严布局严谨和谐,认识到故宫体现了专制时期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③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知历史,较好地解决历史的过去性问题。

④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我国三大科学巨著,让学生学会归纳知识,便于知识的掌握。

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明朝的科技名著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的主要内容及地位;了解明朝修筑长城的目的、东西起止点;识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牡丹亭》的作者、主要内容及价值。

2、通过史料分析明长城的作用及象征意义并增强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3、探究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背后所反映的明朝时代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明朝三本科技著作及四部文学作品的名称、作者、主要内容及地位;了解明朝修筑长城的目的、东西起止点;明北京城的组成及其核心宫城。

2、难点:通过史料,分析明长城的作用及象征意义并增强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探究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背后所反映的明朝时代特点。

三、教学方法创设“博物馆之旅”的情境,采取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完成表格归纳等教学方法。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我们同学谁去过博物馆?生:去过的同学,说去的是哪儿的博物馆及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师:没去过的同学也不用遗憾。

因为这一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开启一场博物馆之旅。

(二)新知探究师:进入博物馆大厅,可以看到博物馆主要分为三个展馆,我们第一站去“明朝科技馆”。

第一站:明朝科技馆师:首先可以看到“三幅人物画像”,横幅写着“免费入场券:请分别说出三个人物的姓名”。

哪位同学能为我们争得免费入场券?生:举手回答(李时珍、宋应星、徐光启)师:那我们进入展室:《本草纲目》区(展示课件):曾记否:东汉末医学家(麻沸散、五禽戏)——汉末医学家(《伤寒杂病论》)——师:还有“明代医药学家(《本草纲目》)--李时珍”。

正是由于这些医学家和药学家的努力,才有了我们今天的中医理论,中医是我国的国粹,作为每一个中国人,我们有义务不断弘扬和完善中华文化。

左边:《天工开物》区师:天工开物即靠人工技巧从自然界开发出有用之物。

表达了一种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展示课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序言中说:“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二册教案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二册教案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本课主要介绍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和文学等方面。

在明朝时期,科技和文化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这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明朝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留下了众多的建筑遗迹,使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一、科技方面的成就明朝时期,中国的科技水平取得了很大的提高。

在农业方面,新增了大量的耕地,使用了更加先进的农具,使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手工业方面,纺织业和制瓷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交通运输方面,明朝时期修筑了众多的大运河,使物流运输更加便捷。

但是,明朝时期的军事技术并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

除了改进火器以外,没有出现任何具有重大意义的新武器。

这使得明朝在与外敌作战时处于劣势。

二、建筑方面的成就明朝时期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留下了众多的建筑遗迹。

明朝时期的建筑风格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宫殿式建筑,如紫禁城;另一种是园林式建筑,如苏州园林。

这些建筑作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

此外,明朝时期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建筑工程:明长城。

这是一条长达5000多公里的城墙,起到了防御外族入侵的重要作用。

明长城建于明朝时期,已经成为了世界著名的建筑遗迹之一。

三、文学方面的成就明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文学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

明代文学以戏曲和小说为主,而古诗词和散文的发展较为缓慢。

《红楼梦》是明朝时期最为著名的小说之一,它写出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和人性的弱点,至今仍被广泛传播和研究。

此外,明朝时期还有很多优秀的戏曲作品,如《西厢记》和《长生殿》等。

四、总结明朝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建筑和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人们取得了很多的成就。

这些成就不仅推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也为人类文明史的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课题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单元第三单元学科历史年级七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懂得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学艺术作品,提高个人素养。

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明朝古典小说的思想艺术特点;使学生了解在我国明朝时期,小说戏曲等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

知识目标:了解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的概括;掌握明北京城和明长城的基本情况;重点明朝小说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难点如何理解明朝小说的时代特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看《明朝的科技成就》视频导入。

明朝的科技人物除了李时珍,还有哪些著名人物,除了科技,明朝还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看视频,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集中注意力,带着问题积极思考。

讲授新课一、科技名著(一)《本草纲目》(1)作者: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

(2)成书:通过医疗实践,对古代的药物学书籍加以整理和补充,搜集和整理了800多种医药书籍,深入社会,实地调查,采集药物标本,掌握第一手资料,编写出《本草纲目》(3)地位: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天工开物》(1)作者:宋应星(2)内容: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3)价值: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三)《农政全书》(1)作者:徐光启。

(2)内容: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3)价值: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一)明长城修建目的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修筑了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是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6课。

教材通过介绍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三个方面,让学生了解明朝时期的社会文化发展水平。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科技:介绍明朝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技术发展,如水稻栽培技术、瓷器制作工艺、货币制度等。

2.建筑:介绍明朝时期的重要建筑,如故宫、长城、苏州园林等,以及建筑风格和特点。

3.文学:介绍明朝时期的文学成就,如《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名著,以及文学流派和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明朝的基本历史背景,对明朝的皇帝、政治制度等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于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方面的知识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拓宽视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成就,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成就。

2.教学难点:科技、建筑与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明朝时期社会文化发展的原因和背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

3.课堂讨论分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成就,引导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成就,如水稻栽培技术、瓷器制作工艺、货币制度等。

3.操练(15分钟)针对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设计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堂实录【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课前同学们通过大屏幕看到了一组有关北京城的画面,大家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那么在中国古代史上北京又曾经是哪些封建王朝的都城呢?北京还有过哪些名称呢?北京城的布局又有何特点呢?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学案引导自主学习】1、自读课文。

2、结合学生用书“预习导航”,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聚焦主题合作探究】一、古典科技巨著的出现师:请问明代著名的科技著作有哪些?生:《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师:引导学生认识李时珍。

师:请列举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医学家或药学家?生(回忆):战国时期医学家(四诊法)——扁鹊东汉末年医学家(《伤寒杂病论》)——张仲景东汉末年医学家(麻沸散)——华佗唐朝药学家(《千金方》)——孙思邈师:从这些医学家或药学家的身上你学到了哪些品质?生:(作答,救死扶伤的精神,刻苦专研的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用于创新的勇气)。

师: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医学家和药学家的努力,才有了我们今天的中医理论,中医是我国的国粹,作为每一位中国人,我们有义务不断弘扬和完善中华文化。

师:明代还有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宋应星。

(问:宋应星的主要著作是什么?这部著作主要记录了哪些内容?)生:(作答,《开工开物》,是一部记录中国古代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

)师:选自《天工开物》的一幅插图,描绘明代矿工在井下采煤的情景。

图中有一根中间打通的长竹竿,从地面上插进矿井深处。

想想看,这根竹竿是作什么用的呢?生:进行猜想。

师:我们再来读一读来自《开工开物》的一段史料记载: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序言中说:“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

”他在书里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珠玉类置于最后。

想一想:他为什么要这样编排呢?生:(作答,明朝时中国处于农业社会。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家的根本。

这一编排体现了作者的重农思想。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三个方面的发展。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明朝时期我国科技、建筑与文学的繁荣景象,以及这些领域对后世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精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古代科技、建筑与文学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深入理解明朝时期这些领域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方面,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拓展。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和作品,可能存在一定的兴趣,可以借此机会加深他们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时期科技、建筑与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这些领域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时期科技、建筑与文学的主要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教学难点:明朝时期科技、建筑与文学发展的原因和背景。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生动形象地展示明朝时期科技、建筑与文学的发展状况。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作品,引发学生对明朝时期文化繁荣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明朝时期科技、建筑与文学的主要成就。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明朝时期科技、建筑与文学发展的原因和背景,以及这些领域对后世的影响。

4.教师讲授: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明朝时期科技、建筑与文学的发展。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32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32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32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主要内容包括明朝的三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建筑艺术(故宫、长城)、文学作品(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时期我国科技、建筑与文学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化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明朝的基本情况,对于本课内容,部分学生可能对科技、建筑与文学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历史背景和意义可能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这些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三大发明、建筑艺术和文学作品,认识它们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的三大发明、建筑艺术和文学作品。

2.教学难点:三大发明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建筑艺术的特点和价值、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教材、课件、图片、视频等。

2.教学工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课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明朝的三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讲解它们的历史背景、发明过程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三大发明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这些知识。

部编版七下第三单元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

部编版七下第三单元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

【课程标准】1、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

2、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学习目标】了解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的概况;掌握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基本情况;明朝古典小说的思想艺术特点。

【学习重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明朝小说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学习难点】明朝三部科学巨著,指导学生对课本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加以分析和理解。

【课文解读】知识点一:科技名著1、李时珍与《本草纲目》(1)李时珍(1518—1593)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人。

明朝时期著名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李时珍认为“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

他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

还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插图(2)《本草纲目》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

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

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个药方。

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巨著。

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草纲目》成为医生们的必备书籍。

从17世纪起《本草纲目》陆续被译成日、德、英、法、俄等五国文字。

为世界医药学作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2、宋应星与《天工开物》(1)宋应星(1587--1661年),奉新(今江西)人,万历举人,明末科学家。

明亡后弃官归故里,潜心实学,以《天工开物》最为有名。

宋应星与《天工开物》(2)《天工开物》是一部古代生产技术的总结性著作,详细记载了各种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具体操作方法,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天工开物》及书中记载的提花织机《天工开物》记载了农业和手工业各部门的生产技术,包括谷类和棉麻栽培、食品加工、制盐、制糖、制陶、榨油、造纸、冶铸、兵器、舟车制造和珠玉采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掌握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宋应星与《天工开物》,知道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我国明朝时期,小说戏曲等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对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的学习了解,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无比的创造力,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通过对三位科学家刻苦钻研、勤奋好学、不甘平庸、敢于进取精神的学习,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使自己的努力付诸于行动。

③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得出这些作品大都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了解它们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明朝时期古典小说文学成就和思想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明朝文化成就反映的时代特色。

【教学准备】
音像资料:故宫、长城;图片:秦长城、明长城明朝北京城等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科技名著
②请学生先自学这部分内容。

③请一个同学填表。

师:让同学推荐一个代表上来介绍三部巨著。

师:在学生介绍完后设计问题:这些科技成果哪些能反映明朝的时代特点?(也可以从书上去找答案)待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明朝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宋应星《天工开物》就反映了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

因为明中期以后,手工工场的生产规模扩大了。

生产技术也有很大提高,这对宋应星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也为他写书提供了基础。

学生仔细观察书上插图讨论,作出猜测,老师提醒学生注意:①是采煤时煤矿中用的。

②竹筒是空心的。

师:这是我们明代矿工在井下采煤时已能排除瓦斯这种气体的技术,这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师:和宋应星同时代的徐光启是中国古代对于西方的科学技术接触较早较多的一位科学家,他已觉察到了欧洲的水利技术等比中国先进,能关注别人的长处,虚心接纳外国的科技成果,这在闭关自守的明清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明朝三位科学巨匠以及他们的著作,那么,在三位科学家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这一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一般能从书上的介绍中找到答案(如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畏艰险、敢于创新、甘为人先的精神。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用多媒体技术将《秦长城》、《明长城》的图出现在同一屏上,上面用不同颜色分别标出秦长城与明长城的大致位置、走向,请比较一下,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让学生发言)
师:放长城音像资料。

①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巍峨起伏、绵延万里的长城,同学们看后有何感想?②分组讨论,历朝修长城的目的、作用,我们如何来评价历代修长城这件事?③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以上问题。

师:(在学生讨论并充分发表意见后)所以长城被称为建筑上的奇迹。

有位外国友人说:“建造长城的民族,是没有任何困难不能克服的民族。

”所以长城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象征。

2.音像资料:故宫建筑群介绍(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出现故宫建筑群及解说。


师:请问刚才看到的故宫,它是什么时候开始营建的?是哪两朝皇帝曾经居住的地方?结合同学们课前的了解你能否谈谈它的建筑风格(特点)?看后有什么感想?
师:故宫是北京城的一部分,出示《明朝的北京城》图,(指图)北京城由宫城、皇城、京城三部分构成(介绍北京城: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故宫建筑群以及天坛等著名建筑是古代建筑的杰作。


(三)小说和戏剧
明朝时候,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结合起来,小说、戏曲等力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尤其是产生了一批脍炙人口的+说,最著名的是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人称“明代三大奇书”)。

(1)《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流行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作者罗贯中。

(2)《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同时成书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作者施耐庵在书中描写和歌颂了北宋晚期宋江领导的山东梁山泊农民起义。

(3)《西游记》:成书于明朝中期,是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话小说。

作者吴承恩在书中成功的塑造了孙悟空这个神通广大、敢于造反的英雄形象,反映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勇于斗争的精神。

【提出问题】明清时期,古典小说为什么会共同出现反抗封建统治的时代特点呢?
教师归纳: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明清统治者为了维护没落的封建统治,进一步加强专制统治,压榨人民,这激起了人民对封建统治的痛恨与反抗;另一方面明清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而商品经济交换中最主要的原则就是平等、公平、等价买卖,这种经济思想慢慢转变成为一种大众共识,转变成为一种社会意识,这进一步激发了人民的反封建意识,因此在这一时期诞生了众多以反封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4)明朝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

不少剧作家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

最负盛名的是戏剧家汤显祖的《牡丹亭》。

《牡丹亭》通过神奇的爱情故事,鞭挞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三、课堂小结
请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并谈谈在本课学习中的感想、收获或讲一个自己熟悉的四大名著里面的小故事。

【课后作业】
完成对应课时练习。

附: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