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农业发展规划方案

农业发展规划方案

农业发展规划方案背景农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如农业资源减少、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村劳动力流失等问题。

为了推动农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制定一份完善的农业发展规划方案尤为重要。

目标本规划方案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措施,使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质量水平、效益指标不断提升,实现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

具体目标包括:1.农业生产能力提升。

到2030年,全国农业总产值达到20万亿,粮食总产量达到6亿吨。

2.农业品质提升。

到2030年,全国高品质农产品比例超过50%。

3.农业技术创新。

到2030年,农业科技对全国农业总产值的贡献率达到60%。

措施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产业结构调整1.增加种植农业产量。

支持种植业转型升级,推广高效、节水、环保的种植技术,减少土地浪费和化肥农药的使用。

鼓励新型饲料和鱼草综合种养等多元化种植,促进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推动农业生态化进程。

2.加快畜牧业产业升级。

加大畜牧业技术创新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畜禽养殖业的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促进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3.发展渔业业态。

深化海洋渔业改革,坚持生态立渔,促进渔业转型升级,实现“五个一”(一个渔民一个收入、一个中央渔港、一个地方扶持港、一台渔船一个信贷额度、一个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目标,提升渔业水平和收益水平。

农业科技创新1.推进农业机械自主化。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安全质量。

2.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加强顶层设计和科技基础研究,注重攻克农业关键技术,积极推动农业高新技术的转化应用,加快农业科技向产业化方向转变。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农业科技人员培训和引进,营造人才创新创业环境,推动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创新协作。

农村经济发展1.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加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支持农业深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发展,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提高农民收入和社会资源利用效益。

黑河市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要点汇总农产品绿色功能性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农

黑河市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要点汇总农产品绿色功能性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农

黑河市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要点汇总农产品绿色功能性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农黑河市农业农村发展“十三五”成效“十三五”期间,黑河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强市建设,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粮食生产、畜牧生产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面貌明显改善,县域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改革全面深化。

2020年农业总产值525亿元,较2015年264。

5亿元,增长98。

48%。

一产增加值275。

7亿元,较2015年(144。

9亿元)增长90。

3%;2020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18247元,较2015年12177元,增长49。

84%。

全市粮豆薯播种面积稳定在27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103亿斤以上。

“十三五”期间发展成效列表黑河市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总体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大幅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产品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高,农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得到切实增强,农业现代化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农产品绿色功能性供给能力不断提升。

力争市域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2700万亩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03亿斤以上。

地方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40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76亿斤以上;肉类、奶类、禽蛋、水产品总产量分别达到14万吨、35万吨、2。

2万吨、1。

9万吨以上。

力争农业总产值实现年均增长4%、农业增加值实现年均增长4%。

——农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产出高效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着力打造完善功能性食用非转基因大豆、强筋春小麦、高淀粉鲜食玉米、功能性水稻、食用菌、中药材等农产品产业链。

绿色(有机)种植面积占比达到80%,力争粮食和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分别达到50%和45%。

——农民增收持续增长。

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

农村居民劳务输出和转移总量保持稳定,财产性收入渠道不断扩展,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范本)

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范本)

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范本)第一篇范文: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22年-2022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22年―2022年)的通知国发?2022年?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22年―2022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二○一二年一月十三日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22年―2022年)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指导全国“十二五”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

(一)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更加坚实。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幅增加农业投入,有力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粮食连续八年增产、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棉、油、糖生产稳步发展,“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

物质装备条件显著改善,科技支撑能力稳步提高。

经营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高。

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农业“走出去”取得新进展。

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连续八年增幅超过6%。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为满足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更加有利。

农业发展规划方案

农业发展规划方案

农业发展规划方案背景介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实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此,本文旨在制定一份科学的农业发展规划,推动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发展目标1.农业产值不断提高。

通过加强科研创新、推广优质农业技术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使农业总产值保持年均增长5%以上。

2.农村经济持续增长。

通过发展种养殖业、加快乡村产业提升和扶持乡村电商等,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使农村经济总产值保持年均增长6%以上。

3.农业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

通过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化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电商发展和创新,推广先进农业管理方式,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和市场化水平。

具体方案发展生产经济1.投入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推广现代化农机装备、自然资源元素利用率高的优质生态农业技术快速推广,对种植、养殖、渔业等贡献较大的先进技术给予强有力的支持、进一步扶持大型家庭农场等。

2.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社会资本参与农业产业发展。

积极发挥企业在农村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推广农资综合服务体系,优化种植结构、推进标准化生产、扶持小农户,激发供给侧研究力量的活力。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加强农村道路、通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产品和高科技农资等流通,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不断前进。

国际合作1.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计划。

发挥国际合作机制的优势和效益,吸引国外先进技术、资金和设备进入我国农业领域,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交流,在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走向世界。

2.加强与发达国家的经验交流。

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和设备,加强对外技术交流合作,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促进农业现代。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发〔2012〕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二○一二年一月十三日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指导全国“十二五”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

(一)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更加坚实。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幅增加农业投入,有力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粮食连续八年增产、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棉、油、糖生产稳步发展,“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

物质装备条件显著改善,科技支撑能力稳步提高。

经营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高。

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农业“走出去”取得新进展。

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连续八年增幅超过6%。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为满足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更加有利。

“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机遇难得。

一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引领推动作用将更加明显。

荆州市农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强绿色水产养殖基地建设

荆州市农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强绿色水产养殖基地建设

荆州市农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强绿色水产养殖基地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建设国家重要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到2025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1020亿元,农业增加值达到650亿元。

(一)构筑农业发展新优势显示,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抓好农田基础设施提升、耕地质量保护、生态涵养修复、农业污染防治等重点项目建设,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荆州战略。

开展绿色农田创建示范,支持鸭蛙香稻生产基地、稻鱼生态综合种养基地建设,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绿色生态田园。

支持水稻、棉花、油料生产基地建设。

根据市场形势,调整棉花种植面积;协调落实中央优质粮食工程、产粮大县奖励、产油大县奖励政策、国家油料基地建设等工程,稳定粮食生产,扩大油菜种植面积。

到2025年,建成高标准农田800万亩,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油料种植稳定在300万亩,棉花种植稳定在50万亩水平。

现代农业布局图荆州市人民政府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基地建设。

依托温氏股份、牧原股份、东进农牧等龙头企业,建设400万头生猪规模化养殖基地。

依托峪口禽业、湖北双港、湖北宇祥、鑫盛农牧等龙头企业,发展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蛋鸡养殖模式,全市智能化蛋鸡养殖规模达到300万只。

以小胡鸭、湖北宇祥、湖北双港、荆江蛋品等基地建设为重点,建设500万只蛋鸭养殖基地。

以公安东南醇、中南畜牧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建设公安、荆州、松滋、监利等5万头肉牛养殖基地。

以兰羊合作社、松滋喜洋洋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建设荆州、松滋等10万只肉羊养殖基地。

加强绿色水产养殖基地建设。

坚持水产品养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选育小龙虾、河蟹、黄鳝、龟鳖、黄颡鱼、家鲢鱼等水产品品牌。

依托华中农业大学、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长江大学、湖北省水产产业研究所等科研院所,选育适合在江汉平原生长的水产新品种。

农业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

农业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

农业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一、背景介绍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保障粮食安全、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至关重要。

二、目标设定1. 保障粮食安全。

确保粮食生产总体稳定增长,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质量。

2. 推进农业现代化。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增效和质量,提升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3.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农村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4.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通过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发展农业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三、应用先进技术和优质种植方法1. 推广高效农业技术。

引入智能化、无人驾驶等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2. 推动有机农业发展。

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推广农业生态种植,提高产品的安全和环保等级。

3. 提高耕地利用率。

通过合理的农作物轮作和地膜覆盖等方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业产量。

四、深入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链1. 组织适度规模经营。

对小农户进行整合,形成农业合作社和专业合作社,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2. 加强农产品加工与销售。

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提高附加值,促进农产品销售和增加农民收入。

3. 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提高消费者信任度,提升农产品品牌形象。

五、改善农村基础设施1. 加强农村道路建设。

提高农村道路硬化率,确保农产品流通畅通,便利农民出行。

2. 优化农村供水系统。

改善农村供水条件,提高农民用水质量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 推进农村电网建设。

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农村电网容量,满足农民用电需求。

六、提升农民技能和素质1. 加强农业技能培训。

组织农民学习现代农业技术,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

2. 推广农民合作组织发展。

鼓励农民参与农业合作社等组织,培养农民的组织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发展特色农业。

根据不同地域、气候等条件,发展适合当地的特色农业,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黑河市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要点汇总农产品绿色功能性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农

黑河市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要点汇总农产品绿色功能性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农

黑河市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要点汇总农产品绿色功能性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农黑河市农业农村发展“十三五”成效“十三五”期间,黑河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强市建设,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粮食生产、畜牧生产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面貌明显改善,县域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改革全面深化。

2020年农业总产值525亿元,较2015年264。

5亿元,增长98。

48%。

一产增加值275。

7亿元,较2015年(144。

9亿元)增长90。

3%;2020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18247元,较2015年12177元,增长49。

84%。

全市粮豆薯播种面积稳定在27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103亿斤以上。

“十三五”期间发展成效列表黑河市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总体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大幅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产品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高,农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得到切实增强,农业现代化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农产品绿色功能性供给能力不断提升。

力争市域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2700万亩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03亿斤以上。

地方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40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76亿斤以上;肉类、奶类、禽蛋、水产品总产量分别达到14万吨、35万吨、2。

2万吨、1。

9万吨以上。

力争农业总产值实现年均增长4%、农业增加值实现年均增长4%。

——农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产出高效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着力打造完善功能性食用非转基因大豆、强筋春小麦、高淀粉鲜食玉米、功能性水稻、食用菌、中药材等农产品产业链。

绿色(有机)种植面积占比达到80%,力争粮食和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分别达到50%和45%。

——农民增收持续增长。

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

农村居民劳务输出和转移总量保持稳定,财产性收入渠道不断扩展,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十三五”农业现代化主要指标

十三五”农业现代化主要指标

十三五”农业现代化主要指标"十三五"农业现代化主要指标是指中国国家发展和委员会在第十三个五年计划(2024-2024年)中制定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和主要指标。

1.农业总产值:到2024年,农业总产值拟达到96万亿元人民币以上,年均增长3.5%左右。

2.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作物、果蔬、畜牧、水产、农产品加工等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综合效益,加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重要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要在国际上达到先进水平。

3.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溯源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4.农业现代化水平: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

加快农业机械化、农村电子商务、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等方面的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5.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实现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6.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7.农村基本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村道路、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

8.农民收入增长:推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通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技术进步、农产品增值等途径,提高农民在农村经济中的收入比重。

9.粮食生产能力:保持粮食生产能力在19亿吨以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10.农民职业素质提升:加强农民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农民职业素质和创业能力,促进农民就业和创业。

以上是"十三五"农业现代化主要指标的一些具体内容。

通过实现这些指标,中国的农业将迈向现代化,提高农业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农业十三五规划

农业十三五规划

农业十三五规划农业十三五规划是指2016年至2020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制定的农业发展规划,旨在加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十三五规划的首要目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

这是我国发展农业的根本要求,也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基础。

通过加快科技创新,提高农业技术水平,优化农业发展结构,推动农业向现代化方向转变。

农业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领域包括: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

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方面,农业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加强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品牌效应,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产业集群。

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农业十三五规划要求加强农业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农业从依靠资源投入和要素驱动向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发展的转变。

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农业十三五规划要求加大农田基本建设力度,提高灌溉设施建设水平,保障农田灌溉和农作物生长的水资源供应。

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方面,农业十三五规划要求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相互促进。

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方面,农业十三五规划要求加快农村产业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生产与农村旅游、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益和可持续性。

总体来说,农业十三五规划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实施路径。

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质量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将有效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并为我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关于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总结及未来五年工作计划

关于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总结及未来五年工作计划

关于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总结及未来五年工作计划关于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总结及未来五年工作计划一、工作目标和任务作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工作负责人,我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是以服务为宗旨,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主线,将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打造成为集生产、加工、销售、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综合服务平台。

具体目标和任务如下:1. 加强农业生产管理,提高耕地利用率、增产、增效、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2. 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加工体系,推广农产品深加工技术,提高农业增加值。

3. 通过开展科普宣传、农业技术培训、示范示范等活动,提高农民素质和技术水平。

4. 丰富农业文化体验,提高人们对农业的认知和关注度。

二、工作进展和完成情况在过去的五年中,我领导下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取得了一系列的工作成果:1. 农业生产管理方面:积极推广现代农业技术,着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等,2016-2020年,我们成功培育出2个新品种,成立5个农作物种植基地,400余户农民通过“公司+农户”形式脱贫致富。

2. 农产品加工方面:投资2000万元,建成了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的农产品加工厂,涉及蔬菜、水果、畜禽、水产等领域,目前已成功申报了5项农产品加工领域专利。

3. 科普宣传方面:与当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技推广站合作,定期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科普宣传、品牌推广等活动,开展“田园世界”农业文化体验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4. 经济效益方面: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年产值从2016年的1500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5000万元,资产总额也从2016年的5000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10000万元。

三、工作难点及问题在工作进展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及问题:1. 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加工设备更新缓慢。

2. 人才引进难度较大,导致科研团队建设不够完善。

3. 农民对新技术、新品牌的反应迟钝,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推广。

4. 农产品市场同质化严重,需要加大新品种的培育及推广力度。

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

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

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农业关乎国家食物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

大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在要求。

为指导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一)主要成就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就显著,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十一连增”,连续8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连续2年超过6亿吨。

棉油糖、肉蛋奶、果菜鱼等农产品稳定增长,市场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增速连续5年超过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增长。

农业资源利用水平稳步提高。

严格控制耕地占用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推广实施了一批资源保护及高效利用新技术、新产品、新项目,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农田灌溉水用量占总用水比重由2002年的61.4%下降到2013年的55%,有效利用系数由0.44提高到2013年的0.52,粮食亩产由293公斤提高到2014年的359公斤。

在地少水缺的条件下,资源利用水平的提高,为保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出了重要贡献。

农业生态保护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国家先后启动实施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防沙治沙、石漠化治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等一批重大工程和补助政策,加强农田、森林、草原、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强化外来物种入侵预防控制,全国农业生态恶化趋势初步得到遏制、局部地区出现好转。

2013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1.6%,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4.2%。

农村人居环境逐步改善。

积极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标准化规模养殖、秸秆综合利用、农村沼气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强生态村镇、美丽乡村创建和农村传统文化保护,发展休闲农业,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农业农村发展规划

农业农村发展规划

农业农村发展规划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农村的发展规划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粮食安全、农业产业、农村建设、农民收入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思路。

一、粮食安全规划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粮食的供应和储备,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粮食安全规划体系。

1.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通过技术创新、培育适应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的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抗逆性能,从而增加粮食的产量。

2. 优化农田资源配置:合理规划农田的种植结构,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科学地选择农作物的种植方式和区域,提高农田的利用率和产量。

3.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从源头到消费环节,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可追溯性。

二、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农业产业的发展对于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高至关重要。

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应重点关注农产品的品种、产量、加工和市场开拓。

1. 发展特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业: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发展具有地域特色和差异化优势的农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2. 加强农产品加工和农业产业链建设:通过农产品加工,并结合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利润空间。

3. 创新农业经营模式:探索农业合作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模式,促进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发展。

三、农村建设规划农村建设规划涉及村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等方面。

通过规划的有序推进,可以提高农村的整体环境和居住条件。

1. 村庄规划和改造:通过对村庄进行规划和改造,提高农村的整体形象和居住环境,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2. 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方面,提高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3. 农村环境整治:加大农村环境整治的力度,包括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村垃圾处理等,提高农村的环境质量和生态效益。

四、农民收入增长规划农民收入增长是农村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

最新农业2023-2025十四五规划

最新农业2023-2025十四五规划

最新农业2023-2025十四五规划1. 引言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在满足粮食需求、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此,制定并实施最新农业2023-2025十四五规划,成为当务之急。

2. 目标和任务2.1 目标本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全面小康。

具体目标包括:-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质量;- 实施粮食安全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 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实现可持续发展。

2.2 任务为实现上述目标,本规划提出以下任务:-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推动农村土地整治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加大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和农业技术推广力度;- 提高农产品流通和农资供应的效率;-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3. 实施策略3.1 创新驱动本规划将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培育农业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和创新团队,推动农业产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开展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研发与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2 改革创新本规划将推动农村土地整治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土地集约利用和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同时,推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和农民土地财产权抵押融资试点,促进农民增收。

3.3 人才培养本规划将加大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和农业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农民的职业素质和农业生产技能。

通过建立培训机构、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等措施,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和竞争力。

3.4 优化流通本规划将加强农产品流通和农资供应的效率,推动建立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

通过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改善农产品物流和仓储设施等措施,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降低中间环节成本。

3.5 环境保护本规划将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措施,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4. 实施措施为确保最新农业2023-2025十四五规划顺利实施,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全面小康的基础设施建设;- 制定相关政策,激励和引导农业科技创新;- 加强产业协调,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一、总体目标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24-2024年)的总体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农业增产、增效、增收,实现农/农产品"三农"问题的全面发展。

二、发展理念1.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市场调控,推动农业生产向市场需求导向转变。

优化农产品结构,提高供给能力,提高农产品自给率和市场竞争力。

2.以科技为支撑: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农业科技与现代农业生产相衔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以农户为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农民参与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企业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4.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注重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推动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重点1.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加强耕地保护,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灌溉设施、农机化水平。

完善农业生产要素供给体系,加强农产品贮藏、加工和物流等环节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储存、加工和流通能力。

2.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培育一批优秀的农业科技人才。

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3.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特色农产品,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优化农产品结构,促进农产品优势地区特色产业发展。

推动农产品企业集团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企业的规模和竞争力。

4.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农村组织化、企业化水平。

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一批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农民合作组织。

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高农民收入。

四、政策措施1.加大农业财政支持力度,增加农业投入。

加强农业市场调控,推动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加强农业金融支持,提供优惠贷款和信贷服务,解决农民融资难问题。

农牧工作规划

农牧工作规划

一、背景与目标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牧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目标1. 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

2. 推进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牧业布局。

3. 加强农牧业科技创新,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率。

4. 保障农牧民增收,实现农村共同富裕。

5. 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二、主要任务1.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以黄南州为例,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夯实粮食安全基石的关键。

规划期内,将投资2.5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0万亩,新增耕地占补平衡面积1万亩。

重点解决农田灌排水系不畅、工程不配套、道路不宜机、农村环境杂乱等问题。

2. 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积极响应农业农村部关于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的建议,因地制宜采取经济高效的处理方式。

推广饲料化等利用模式,支持多种循环利用模式,促进畜禽粪污就地就近还田利用。

鼓励建设有机肥厂,建立多元投入模式。

3. 加强农牧业科技创新加大农牧业科技创新投入,支持关键技术研究,如液体粪污还田等技术模式。

加强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率。

4. 提升农牧民收入水平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拓展农牧业产业链、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

规划期内,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

5.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重点改善农村供水、供电、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等工作。

三、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农牧工作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项工作,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2. 加大政策支持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农牧业发展。

如加大财政投入、完善金融支持、加强人才引进等。

3. 强化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农牧工作规划实施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4. 加强宣传引导加大农牧工作规划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农牧业发展的认识和支持。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规划全文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目录 前言 第一章高标准农田建设面临的形势 一、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成效与经验 二、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必要性 第二章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目标任务 第三章区域布局
内容解读
解读一
解读二
国务院批复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近日,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发布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通知》(财发〔2013〕4 号)。财政部要求,各省(区、市)财政厅(局),农业综合开发机构要周密部署,精心组织,集中投入,连片 推进,全力抓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确保《规划》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现将《规划》主要内容予 以公布。
二是要求除河北、内蒙古、西藏、青海等生态保护任务较重以外的省份,安排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财政资 金不得低于土地治理项目财政资金的90%。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已下拨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资金172.43亿 元,其中用于13个粮食主产区119.49亿元。
感谢观看
统计显示,2003年至2012年பைடு நூலகம்我国农业综合开发累计在全国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2.7亿亩,累计 新增粮食生产能力810亿斤,占同期全国增产粮食的25%左右。
中央已拨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资金172.43亿
财政部指出,2013年,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 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到2020年,农业综合开发要完成4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014年,国家农业综合开 发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要求,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 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 建设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加快村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经营水平,结合本村实际,特制定我村产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规划为龙头,以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为主体,实行因地制宜,突出优势产业,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本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把我村建设为经济繁荣、村民富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美好乡村。

二、产业概况
坚持合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发展绿色高效生态农业。

大力推广以“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农业生产经营模式,鼓励、支持村民发展、壮大以黑豆、杂粮等种植业;
以黄牛、寒羊、驴等养殖业。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

从本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推进我村产业建设。

2、坚持稳步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

要根据客观情况,因势利导,抓好示范带动,依托农业专业合作社,做到以点
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3、坚持突出产业,全面发展的原则,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化,发展规模太小,以点带面带动村民创业的范围有局限。

2、创业资金缺乏。

目前投入产业的资金主要来自农民自身收入,生产性支出非常有限,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和规模壮大。

3、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缺乏,产品竞争力不强,缺乏对科学技术的了解意愿和渠道。

4、青壮劳力外出打工比重大,在家务农群体整体素质提高仍需努力,村民居住分散,均衡发展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5、随着土地流转的加快,原有的联产承包政策与个别村民意识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

五、多方筹措资金,切实加强投入
我村在资金筹措方面,将采取争取上级财政支持,业务部门扶持,发挥龙头企业合作,信用社贷款支持,群众自筹等多方渠道加大对我村产业的投入。

六、产业定位
(一)黑豆产业
1、发展现状:2018年白山村种植黑豆700多亩,经过多年的种植经验,技术已经成熟。

2、发展目标:在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我村将引导农户种植,力争到2022年种植面积达2000亩。

(三)畜牧产业
1、发展现状:2018年我村肉牛150多只、羊300多头,驴40多头。

2、发展目标:到2022年,畜牧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生态保护体系进一步完善;
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生产初步实现向技术集约型、资源高效利用型、环境友好型转变。

3、优势区域:以张英养殖合作社为重点,发展驴养殖,在全村辖区内发动群众开展养驴产业;
新建一个养驴2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小区。

4、主要任务:一是着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调整养殖模式,创新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规模养殖和畜禽养殖小区,抓好畜禽良种、饲料供给、动物防疫、养殖环境等基础工作,改变人畜混居、畜禽混养的落后状况,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