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天窗》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天窗》这篇课文是一篇描述孩子们通过天窗观察世界、发挥想象力的文章。
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孩子们童真的心灵和对世界的好奇。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以及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描述性的语言有较强的兴趣。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容易产生共鸣。
但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产生困惑,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朗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文章中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描述,体会作者情感,运用想象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世界。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朗读法: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妙和节奏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图片和生字词。
2.准备相关音乐、图片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随朗读。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字词和句子。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天窗的看法和想象。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巩固课文内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天窗》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一个小女孩儿时在家中天窗前度过的快乐时光,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自然的热爱。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插图生动形象,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掌握生字词,以及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分析,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此外,学生对图片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也较强,可以通过观察插图,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自然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借助插图,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对自然的热爱,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借助插图,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场景,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提问、思考,自主探究课文的意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生字词、插图等,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生字词卡片:用于巩固生字词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本课“慰、藉、卜”3个字,会写“慰、藉、卜、锐”等11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慰藉、蝙蝠、霸气十足、猫头鹰、海滩、闪烁”等词语。
2.抓住“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小朋友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世界的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小朋友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身的感受。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本课“慰、藉、卜”3个字,会写“慰、藉、卜、锐”等11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慰藉、蝙蝠、霸气十足、猫头鹰、海滩、闪烁”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品味课文,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猜字谜,出示天窗。
2.师: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学生可能会问“什么是天窗?”)3.天窗虽小,却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小朋友们的童年充溢想象,下面让我们和作家茅盾一起去体验天窗的魅力。
4.简介作者【出示课件】茅盾(1896年-1981年),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
茅盾同时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
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天窗》是茅盾先生写的关于童年生活的一篇小文章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课件出示)慰藉卜落锐利河滩帐子闪烁蝙蝠霸气猫头鹰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学生练读。
《天窗》优秀教案与板书设计 3篇
《天窗》优秀教案与板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帐、玻、扇、偏、璃、鹰、烁、莺、蝠、蝙”等10个生字。
2、抓住“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第六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1、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天窗》。
(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2、师: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学生可能会问“什么是天窗?)3、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什么是天窗?这个问题读课文。
4、学生带着“什么是天窗”的疑问读课文。
(学生可说说课文的描述:“在房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也可以说一说自己见到过的天窗。
)(设计意图:针对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与教材编排意图产生碰撞,理解编排目的的同时,学会质疑的方法,产生阅读的欲望。
)5、天窗虽小,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想象,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体验天窗的魅力。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1.同桌互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互相纠错正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3.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
4、自读课文,思考: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
学生读,读后交流,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设计意图: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5.齐读全文。
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内容。
1.回忆: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2.问:慰藉什么意思?(安慰、抚慰)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安慰、抚慰呢?(设计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文中的词语,既形象生动,学生们欢迎;又无形中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3《天窗》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3《天窗》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天窗》这篇课文是一篇描述孩子们通过天窗看到外面的世界,引发想象和思考的短篇故事。
通过细腻的描绘,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同时,课文中的插图也生动形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故事性的课文兴趣较大。
但部分学生可能在理解一些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上存在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于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可能缺乏直观的感受,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想象力的培养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时光和自然美景的怀念和热爱。
3.学习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情感的把握。
2.难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通过情感的引导,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通过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或段落的复印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把握情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挑选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或段落,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解释其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通过朗读和解释,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天窗》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茅盾的一篇散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在家乡的生活片段,通过描述天窗带给作者的乐趣,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课文语言朴实、生动,充满了童趣,易于学生理解。
本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绘细腻、情感丰富的课文,他们能够通过朗读、感悟来体会其中的情感。
但部分学生对于文中一些表达方法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从关键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难点: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会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发现美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世界。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3.自主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图片、音乐等。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教学用具:准备课文相关的情境图片、实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天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天窗的特点。
同时,播放轻柔的音乐,营造一种宁静的氛围。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天窗是什么吗?天窗带给你们怎样的感受?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韵味。
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停顿和情感把握。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如“小小的”“亮亮的”“静悄悄的”等,体会作者对天窗的描述。
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3课 《天窗》教案2篇
3 天窗一、课前解析关注作者:本文的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茅盾。
他的散文基本上反映他生活的时代和社会的前进轨迹,阅读他的散文,犹如欣赏一幅幅绚丽斑斓、层次分明的多彩油画。
他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有着不可磨灭的开山之功。
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他一以贯之地关心儿童文学,为之倾注心血。
《天窗》创作于1934年。
关注文本:课文选取乡下孩子童年生活的两个场景,写了孩子们想在雨天和夜晚玩,却不得不待在家里时,从小小的天窗中获得的乐趣和慰藉。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写乡下孩子的快乐很有特点,语言生动,充满童趣又引人深思。
关注插图:本文的插图很有意境,开篇用大面积屋顶还原乡下孩子生活的场景,从天窗中洒落的星光,营造出一种遥远、神秘又浪漫的时空意境,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关注生字:本课要求会写字有11个。
笔画繁多的字有“慰、藉、霸、鹰”。
“藉、霸”在上下结构中都属于上合下分型,书写时,要看清楚,写紧凑。
“慰、鹰”二字可让学生辨认上下和半包围结构,再迁移识字方法。
关注词语:“慰藉”一词需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进行理解。
“扫荡、奇幻、闪烁、霸气”需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想象,对词语进行充分理解。
“河滩、帐子、猫头鹰”需要跟生活实际进行联系,进行识记。
二、教学目标:1.认识“慰、藉”2个会认字,读准多音字“卜”,会写“慰、藉”等11个字,会写“慰藉、扫荡”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天窗带给孩子们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天窗带给孩子们的快乐,理解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PPT。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慰、藉”2个会认字,读准多音字“卜”,正确书写“慰、藉”等11个会写字,会写“慰藉、扫荡”等12个词语。
2.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谈话质疑,出示课题出示课题《天窗》出示课件1:教师提问:你知道什么是天窗吗?预设:天窗是开在房间上面的小窗户。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教学设计含课后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教学设计含课后作业设计一. 教材分析《天窗》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在家里玩耍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小天窗,通过天窗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引发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插图生动形象,适合四年级的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他们对于生活中的观察和发现充满好奇,对于美好的事物也有一定的向往。
但在阅读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一些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产生困惑,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通过天窗看到的外面世界。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美好事物,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2.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朗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僻词汇卡片。
3.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4.课堂讨论所需的时间和空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小天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教案一. 教材分析《天窗》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是一篇描写孩子童年生活的文章。
课文通过讲述孩子们在乡下度过的一个夏天,以及他们发现天窗所带来的乐趣,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绘大自然和生活的课文容易产生共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但同时,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词语和句子,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提问、解释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生字词卡片。
4.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句子节奏。
教师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指导,纠正发音和语气。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填空、回答问题等方式,巩固课文内容。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大自然景象,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大自然的感受。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3课《天窗》精品教案
3天窗▶教学目标1.认识“慰、藉、瞥”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0个字,正确读写“慰藉、扫荡”等13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教学重难点1.读懂“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孩子们是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学习本课生字,可以用区别形近字的方法。
如,“鹰—莺”“蝙—偏”。
本课词汇丰富,可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主要采用提出问题引导阅读的方式教学:先让学生带着疑问读课文,接着细读课文并思考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然后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一句理解课文,最后结合全文内容体会孩子被唤回家时的失落,又从天窗中想象出无穷的情形、故事,找回了失去的快乐。
3.表达运用运用读写结合的策略,学习课文后,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写感受。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慰、藉、瞥”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0个字,正确读写“慰藉、扫荡”等13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板块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天窗图片。
(2)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3)了解课文题目。
师板书课题:天窗;指名读课题。
(4)设置疑问。
师引导:看到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吗?(示例:什么是天窗?)2.生快速浏览课文,弄清楚什么是天窗。
(1)师引导:究竟什么是天窗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
(2)生快速浏览课文,并找出相关语句。
(3)示例: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作“天窗”。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天窗》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天窗》部编版,本节课主要围绕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天窗》展开。内容包括:
1.学习生字词:窗户、板凳、玻璃、黑暗、蚊帐等。
2.阅读理解:《天窗》课文内容,理解作者通过天窗看到的景象和感悟。
3.写作技巧:学习作者如何通过观察和想象,把平凡的景物描绘得生动有趣。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理解《天窗》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它讲述了作者如何通过一个小小的天窗,观察到外面的世界,并展开丰富的想象。这种观察与想象是写作中非常重要的能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分析课文中作者如何观察和想象,将平凡的景物描绘得生动有趣。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理解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技巧。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体会作者运用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形象的语言描绘景物,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创作属于自己的“天窗”故事。
4.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课堂分享和讨论,促进学生沟通交流,增强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了解课文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责任感。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天窗》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课文中描绘的场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通过观察和想象,跟随作者一同体验了雨天和夜晚的美妙世界。然而,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首先,关于观察与想象的培养。在课堂上,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进行观察与想象时,仍然显得有些拘谨。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这方面的锻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
3.天窗[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体会孩子渴望接触和了解外面世界的强烈愿望。
激发学生的童真童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语句“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2.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1.(板书课题)师: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什么是天窗?)2.学生带着“什么是天窗”的疑问读课文。
(学生的回答可不局限于课本)3.天窗虽小,却给大文学家茅盾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他的童年充满了想象,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体验天窗的魅力。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1.同桌互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3.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1)学习生字。
藉:也读jí,如狼藉。
蝙:不要误读为biǎn。
瞥:读piē,不要误读为piě。
(2)词语解释。
慰藉:安慰。
霸气十足:专横的气势。
4.齐读全文,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脉络结构。
(课文主要讲了与天窗有关的一些往事,表达了作者对天窗的赞美与留恋之情。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天窗的由来。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写从天窗中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5.默读课文,思考:天窗给乡下的孩子们带来了什么?用课本原话概括。
三、再读课文,自主探究1.个别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其余学生听,并思考:为什么不直接写“天窗”,而要写两段跟“天窗”毫不相干的文字?(学生反馈,教师点拨:为引出“天窗”作铺垫。
)2.小组交流讨论问题。
过渡:是啊,这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小小的天窗是神奇的。
(课件出示这句话)什么叫“唯一的慰藉”呢?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是“神奇的”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3《天窗》优质课教案1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3《天窗》优质课教案1一. 教材分析《天窗》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孩子心灵世界的优美散文。
通过描述孩子们在夜晚透过天窗观察天空、想象世界的情景,展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同时,课文中的描写和叙述,也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感受到课文中描述的情景和情感。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容易产生共鸣。
但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对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情感和描绘情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难点: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情感和描绘情景。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中的情景和生字词。
2.课文录音:准备课文录音,以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3.学习材料:准备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知识面。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夜晚天空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夜晚观察天空的经历,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描述的情景和情感。
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述了什么内容?作者是如何描绘夜晚天空的?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课文中的语音、语调和情感。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案第1篇】【教学设想】1.抓住“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小朋友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2.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世界的情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每栋房子都离不开——窗,可是在近百年前的中国南方农村,窗是怎样的呢?出示课文1—3自然段。
(1)读读这三段话,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天窗?人们在屋顶上开天窗的目的是什么?(2)这样一扇简陋的,只能透进些许光亮的天窗却是著名作家茅盾(板书:茅盾)儿时最美好的回忆,于是,他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散文——天窗。
(3)板书课题:天窗(4)齐读课题2.简介茅盾3.天窗为何让茅盾魂牵梦萦?它的魅力在哪里?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文章写了哪几个内容?2.完成填空:《天窗》首先交代了(天窗的由来或为什么有了天窗),接着写了当(夏天阵雨来了)时或(晚上被逼上床“休息”)时,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在地洞似的屋里的(唯一的慰藉),想到应该(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
3.依据这样的条理给文章分为三段。
(四)复习巩固,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2、摘抄文中描写屋子、闪电、云彩、星、蝙蝠、夜莺、猫头鹰的短语。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检查,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领略了天窗的神奇。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茅盾先生,去感受童年时代天窗带给他的快乐和慰藉。
二、精读课文,重点感悟。
1.默读课文,说说天窗在哪儿,为什么要开天窗?预设: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了一块玻璃,叫作天窗。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案第1篇】天窗教学目标1.认识“慰、藉”等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0个字,会写“慰藉、扫荡”等13个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发挥想象,和同学交流孩子们透过天窗还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回忆生活:同学们,童年生活是美好的,一起回忆一下你最喜欢的是什么。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这篇课文《天窗》是著名作家茅盾写的,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下面我们就一同来领略一下天窗的乐趣。
请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小声读课文,遇到生字要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慰藉(jiè) 一瞥(piē)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朗读。
着重分析、指导“慰、藉”。
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指导,学生仿写。
(“慰”是上下结构,上边是“尉”。
“藉”是上下结构,上边是“艹”,一定不能写成“”。
)三、再读课文,了解天窗。
1.学生朗读课文,说说从中了解到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天窗开在哪里(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作“天窗”。
)四、朗读课文,小组交流。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要开天窗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碰着大风大雨……黑得像地洞里似的。
)2.学生把自己画出的段落和同组的同学交流交流,并进行批注,还可以写写发现的问题或者自己的感受。
五、课堂小结。
谈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天窗的神奇、有趣)-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名朗读,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天窗的趣味。
这一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看看天窗到底有何神奇之处。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慰、藉、卜”3个字,会写“慰、藉、卜、锐”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慰藉、海滩、闪烁”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天窗是孩子们“唯一慰藉”的原因。
3.抓住关键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小朋友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小朋友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1.观察,对比以前南方农村的窗与现在的窗有什么不同呢?预设:形状、位置、亮度。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著名作家茅盾写的这篇优美散文——《天窗》,(板书)齐读课题。
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什么是天窗?为什么要开天窗?(设计意图:出示引发学生的好奇,对题目进行质疑,使其产生阅读的欲望。
)你们想要的答案就在课文中。
下面让我们和作家茅盾一起去体验天窗的魅力。
2. 简介作者(设计意图:了解作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2)运用所学识字方法自主识字,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认读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先借助拼音读一读,指读、正音(或教师范读)。
师生参评价,重点强调“慰藉jiè”--狼藉jí(了解,本课不要求掌握);多音字“卜”。
“卜”①bǔ-卜落(拟声词,物件连续着地的碎响)-组词:未卜先知(占卜)、卜算子(词牌名)②bo-萝卜3.指导书写:“慰”“藉”“霸”笔画较多,书写时要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藉、霸”又都是上合下分的字型,这种字型我们应该着重关注下面两个部件。
比如“藉”这个字,在写之前,我们要先观察整体,“藉”是由草字头+左下“耒”(古代的一种农具)+昔组成,它的形近字大家想到了吗?“籍”——书籍,两个字部首不同,义也就千差万别。
所以,要注意形近字的区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3《天窗》名师精品教学设计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3《天窗》名师精品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天窗》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述了作者小时候在乡下睡觉时,透过帐子上的天窗看到的各种景色和想象到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描绘细腻,充满诗意,适合四年级的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大意。
但对于文中一些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可能还需要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可能对文中的一些景物和习俗不太了解,需要补充相关背景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喜爱,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掌握。
2.理解课文中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情感。
3.想象和创造力的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实物等,营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3.写作指导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小故事。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教案。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实物等。
3.生字词卡片。
4.写作纸张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然后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和引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教师随机抽取学生朗读,并进行点评。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小故事。
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课文的理解。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天窗》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天窗》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天窗》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在乡下度过的一个夏天,以及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透过天窗看到的景象和遐想。
课文语言优美,描绘细腻,充满诗意,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同时,本文也展现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并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
同时,四年级的学生对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学习本文,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童年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通过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故事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课文描绘的美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分享,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图片、音乐等,辅助教学。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教学用具:准备课文相关图片、卡片等教学用具,方便学生直观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夏天的美景,引出课题《天窗》。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天窗
“鹰”笔画较多,注意写的扁一些,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广”写宽大一些。
6.理解词语【出示课件6-7】
(1)天窗:设在屋顶上用以通风和透光的窗子,常见于旧式建筑。
(2)锐利:多用来形容器物尖利、有锋芒,也可形容人的目光敏锐,有洞察力。
(3)霸气十足:很有气势,魄力。
(4)扫荡:荡平,彻底清除之意。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文章写了哪几个内容?说说天窗在哪儿?为什么开天窗?
2.依据这样的条理给文章分为三段。
【出示课件8】
第一段(1-3自然段):天窗的由来。
第二段(4-7自然段):天窗带给我们的慰藉。
第三部分(8自然段):感谢发明天窗的人们。
3.完成填空:【出示课件9】
《天窗》首先交代了(天窗的由来或为什么有了天窗),接着写了当(夏天阵雨来了)时或(晚上被逼上床“休息”)时,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在地洞似的屋里的(唯一的慰藉),想到应该(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哪个段落最能概括体现了这种神奇?(最后一段)
四、学习结尾,学会质疑【出示课件10】
1.出示文章最后一段,齐读。
2.你们是不是觉得这段话很难理解?有什么问题?
预设:“天窗”“有”“无”“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
预设: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小朋友们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下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会质疑,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为以后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第二套】《天窗》教案
【教学设想】
1.抓住“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小朋友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2.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世界的情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每栋房子都离不开——窗,可是在近百年前的中国南方农村,窗是怎样的呢?出示课文1—3自然段。
(1)读读这三段话,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天窗?人们在屋顶上开天窗的目的是什么?
(2)这样一扇简陋的,只能透进些许光亮的天窗却是著名作家茅盾(板书:茅盾)儿时最美好的回忆,于是,他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散文——天窗。
(3)板书课题:天窗
(4)齐读课题
2.简介茅盾
3.天窗为何让茅盾魂牵梦萦?它的魅力在哪里?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文章写了哪几个内容?
2.完成填空:
《天窗》首先交代了(天窗的由来或为什么有了天窗),接着写了当(夏天阵雨来了)时或(晚上被逼上床“休息”)时,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在地洞似的屋里的(唯一的慰藉),想到应该(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
3.依据这样的条理给文章分为三段。
(四)复习巩固,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2、摘抄文中描写屋子、闪电、云彩、星、蝙蝠、夜莺、猫头鹰的短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领略了天窗的神奇。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茅盾先生,去感受童年时代天窗带给他的快乐和慰藉。
二、精读课文,重点感悟。
1.默读课文,说说天窗在哪儿,为什么要开天窗?
预设: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了一块玻璃,叫作天窗。
预设:因为乡下的房子里只有一排木板窗,碰到大风大雨的天气或者冬天,木板窗一关,屋子里就黑得像地洞一样,开天窗,显得屋里亮堂一些。
小小的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慰藉)“慰藉”什么意思?(抚慰)
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安慰、慰藉?(当自己失落时,无奈时,需要安慰。
)
2.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的“唯一的慰藉”?找出相关语句体会体会。
(1)夏天阵雨来了……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你是怎么理解“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预设:当小朋友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疾风暴雨中的玩耍,天窗成了唯一的心灵寄托,唯一的自我抚慰。
指导朗读:如从“到屋里来呀!”一句中体会大人的命令、不可违抗的气势。
从“被关在了地洞似的屋里了。
”体会小朋友当时的无奈。
(2)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你又是怎么理解“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预设:晚上,被逼着上床去“休息”,告别了月光下草丛中的嬉戏,天窗成了唯一的心灵寄托,唯一的自我抚慰。
指导朗读:读出“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无奈,读出对天窗的喜爱。
3.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分别用“____”和“○”在文中画出看到的、想到的。
(1)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预设:我感受到风雨雷电的威力很强大,很有威慑力。
为什么透过天窗看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预设:这是“我”的想象,无限地放大风雨雷电的威力,感受到一种快乐,一种在暴风雨中玩耍嬉戏的快乐。
(2)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
这段话中,哪些是看到的?
预设:一粒星,一朵云;
预设:掠过的一条黑影。
从作者的想象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天窗虽小,却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小朋友们的童年充满想象。
(课件展示以上内容)
我们把孩子所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
4.讨论问题
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小组讨论,交流。
①孩子们虽然不能在雨中、在月光下玩耍,但是透过一扇天窗,产生了无数遐想,从无奈中找回了很多很多快乐。
②孩子们从“一粒星,一朵云”看出了“无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从“掠过的一条黑影”,仿佛看到了“灰色的蝙蝠,会唱歌的夜莺,霸气十足的猫头鹰”。
三、学习想象的方法
1.看文中孩子是如何想象的。
课文中怎样描写他看到的事物的?怎么会写得那么具体?(仔细观察)还有哪些地方?
板书:仔细观察
2.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他又是怎样展开想象的?(齐读)
从数量上展开想象,从形状上展开想象。
(齐读)
男女声对读。
3.通过学习,我们发现文章根据看到的事物想到相关的事物,根据看到事物的大小、颜色、形状等展开想象,这就告诉我们想象要从各个角度开展,这样多角度的想象才会丰富多彩。
出示:合理想象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教师启发提问:“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
让学生谈出自身生活中排解不快的方法。
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玩弄什么小玩具?
2.把自身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一笔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