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传播复习资料
新媒体传播学重点
新媒体传播学重点新媒体传播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
(4*5’=20’)1、电子化政府对传统的政治体制而言,“电子化政府”是全新的治理模式。
指政府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公民,提供自动化的便利的信息和其他服务,从而构建一个有效率、负责人、高服务品质的政府。
精髓是建构一个虚拟政府,即跨时间、地点、部门的全天候的政府服务体。
2、虚拟社区虚拟社区,或称网络社区,并非物理空间的组织形态,而是由具有共同兴趣、需要的人们组成,成员可能散布于各地,以旨趣认同的形式而在线聚合的网络共同体。
虚拟社区包含的核心功能一般有公告栏、群组讨论、社区通讯、社区成员列表、在线聊天等。
3、网络泛传播模式网络时代,网络传播模式具有分散化、全景化、扩展化、一体化的重要属性,形成“泛传播”的模式。
从传播层级看,网络信息的传播不再是线性,而是非线性;同时传播层级也不再是有量化定义的,而是泛化的和未定义的。
4、网络出版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将自己创作或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和剪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上或者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或者下载的在线传播行为。
它的领域包括:利用个人电脑在线或下载阅读、按需印刷、电子书等。
5、互联网价值方程(1)摩尔定律1965英特尔公司创始人之一的戈登.摩尔提出。
在任何既定的价格水准上,单片硅芯片的运算处理能力,每18个月就会翻一番;同时价格则减半。
摩尔定律的提出是基于学习曲线原理。
学习曲线认为,随着产出的增加,厂商不断改进生产,会导致单一产品的成本不断下降。
最初在飞机制造业中发现。
在网络中也得到了实践的验证。
(2)梅特卡夫法则认为网络经济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网络上联网的计算机越多,每台电脑的价值就越大,增值以指数关系变大。
这说明网络产生和带来的效益将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而成指数形式增长。
(3)马太效应指在一定条件和范围下,人类社会中优、劣势的积累过程是有偏向的,不管优势或劣势都会不断被强化。
网络及新媒体复习资料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一、人类社会的四次传播革命1.文字的创造和使用2.印刷术创造3.电报创造4.互联网相关技术的推广使用以及由此带来的新媒体勃兴二、新传播革命的本质1.信息源蜂窝式高速膨胀,保障知情权回归2."自媒体〞即时化传播,促进表达权回归3.全面信息监管失效,"权利〞上升为"权力〞三、新传播革命的根本特征〔一〕去中心化〔是指互联网技术本质上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传播技术,具有天然的反中心取向〕〔二〕再中心化〔是指网络信息离散后又重聚的特征〕1.意见领袖阶层崛起,重塑思想中心2.社会关系洗牌,重构行动中心3.话语空间拓展,重建舆论中心四、新传播革命的挑战1.传媒新业态,新闻生产经营大变革2.双重舆论场争鸣,舆论极化难控制3.多元思潮涌现,主流意识形态受冲击4.全新执政环境,争夺传播主导权五、互联网开展的两大支点:"全球化〞"个人化〞时代背景: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杂糅现代性特征:全球化〔整体性的社会化大生产〕后现代性特征:个人化〔个人对于体制的和个人生存状态的觉醒〕六、计算机诞生的标志计算机诞生的标志是-阿帕网,1983年TCP/IP协议成为美国互联网的标准通信协议,整个世界开场普遍采用这一系统构造,这标志着全球互联网的正式诞生七、新媒体的根本特征1.数字化〔数字化是新媒体的显著技术特征〕2.交互性〔交互性是新媒体的本质传播特征〕3.超时空〔超时空是新媒体的外部效果特征〕1994年,世界上第一个门户!,我国的三大门户新浪、搜狐、网易均在1998年前后相继成立。
web2.0时期的网络应用是"一对多〞与"多对多〞并立,出现了以个人为中心的传播形式,互动性加强,内容生产包括信息交互与行为记录。
新技术的开展趋势1.数据化:数字技术走向大数据时代2.智能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从web1.0到web3.03.移动化:移动通信技术从1G到3G〔5G〕八、互联网的功能与应用1.信息传播的通道2.知识生产的平台3.人际交往的平台4.娱乐新天地5.商务活动的平台〈B2B〔Business_Business〕〉、〈B2C〔Business_Customer〕〉、〈C2C〔Customer_Customer〕〉6.意见自由市场九、从受众到用户1.从被动承受到主动获取2.从接收信息到传播信息3.从消费商品到生产内容4.从匿名群体到真实个体5.从受众反应到用户体验服十、互联网用户的小众化、碎片化趋势★小众化的积极面向1.文化开展的新方向2.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小众化的消极面向1."信息茧房〞的扩*〔信息茧房概念-公众往往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获取信息,因而信息构造是不完整、不全面的,久而久之,会置身蚕茧一般的狭隘的空间。
(完整版)新媒体概论复习资料总结
第一章 新媒体概论1、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2、新媒体的技术依托:○1数字技术( 新媒体的核心技术) ○2计算机网络技术 ○3移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阶段)。
3、新媒体的特征:○1数字化:最显著特征 ○2交互性:本质特征 ○3非线性传播:重要特征 ○4即时性与共享性打破时空界限 ○5个性化信息服务 ○6虚拟信息传播 ○7多媒体传播推动媒介融。
4、web1.0的概念:互联网“内容为王”的阶段称为Web1.0阶段,本质是聚合和搜索,用户主要通过互联网浏览器获取信息,依然是单向的传播模式。
5、web1.0的主要特征:○1web1.0基本采用的是技术创新主导模式 ○2web1.0的盈利都基于巨大的点击流量 ○3web1.0的发展出现了向综合门户合流现象 ○4web1.0形成了主营与兼营结合的明晰产业结构 ○5web1.0不以html 为言,动态网站已经广泛应用 6、web1.0与新媒体的发展:○1web1.0为新媒体提供了良好的受众平台 ○2web1.0为新媒体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7、web2.0的概念:Web2.0 是相对Web1.0 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
此阶段互动应用成为主流,Web2.0 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
8、web2.0的主要特征:○1用户参与网站内容制造 ○2web2.0更加注重交互性 ○3符合web 标准的网站设计 ○4web2.0网站与web1.0没有绝对的界限 ○5web2.0的核心不是技术而在于指导思想。
第二章 新兴媒体(一)网络媒体1、网络媒体的概念:网络媒体也称第四媒体,是一定的组织或个人,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多媒体交互式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上,建立的提供各种新闻与信息服务的相对独立的站点。
95分拿下《新媒体概论》考试的复习资料!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新媒体考试复习资料新媒体:是一个处于变动的概念,目前主要是以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讯技术为基础,向用户提供内容资讯、音频视频、连线游戏、数据服务以及在线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新兴媒体。
人肉搜索:就是在一个网络社区里提出一个问题,由诸多网友人工参与解答并获得结果的搜索机制。
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搜索的对象是人,即尽可能地将某人的个人信息全部搜罗出来,公布在互联网上。
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
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方式,以简短的文字(通常少于140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终端,以移动互联网为传播载体,具有通信、娱乐、阅读等多种信息传播功能的传播媒介。
IPTV(电视TV):也就是交互性网络电视,它是集互联网、多媒体、通信等多种技术于一身,通过互联网络协议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数字媒体服务的崭新技术。
手机电视:又被称为“掌中电视”,是融合了电视媒体与手机终端的一种媒介存在形态。
以其独特的接收方式、全新的移动性与交互性,为大众营造了一个新的收视时代。
移动电视:是数字电视的移动接收,是以移动群体为收视对象的户外媒体。
狭义上,移动电视是指在公共汽车等可移动物体内通过电视终端移动地收看电视节目的一种技术或应用;广义上,移动电视是指一切移动人群收看的电视(如商场、公园、楼宇电视)和一切以移动方式收看电视节目的技术或应用(如手机电视、MP4播放器、便携式笔记本电脑等)。
社交媒体广告:是指在人人网、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的相应位置投放广告,或利用账号、公共主页等方式进行营销宣传的广告。
网络口碑营销:是口碑营销与网络营销的有机结合,旨在互联网技术平台上,通过消费者以文字、视频等表达方式为载体的口碑信息,为企业营销开辟新的通道、获取新的效益。
信息就像病毒一样传播和扩散,利用快速复制和转发的方式传向数以万计的网络受众,因此又被称为“病毒式营销”。
新媒体概论复习知识点
新媒体概论复习知识点新媒体概论是一门学科,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新媒体的定义、起源与发展、新媒体技术与工具、新媒体的社会影响等内容。
本文将对新媒体概论的核心知识点进行复习,并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一、新媒体的定义与起源新媒体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体形式。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备实时性、互动性、多媒体性和个性化等特点。
新媒体起源于20世纪末20年代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类新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二、新媒体技术与工具1. 网络技术:互联网作为新媒体的基础设施,为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提供了便利。
例如,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信息可以以更低的成本实现全球传播。
2. 移动技术:移动设备的普及使得信息的获取和传播更加便捷。
移动应用程序和移动网络成为人们获取新媒体内容的主要途径。
3. 社交媒体: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脸书等极大地推动了用户生成内容的发展。
用户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评论和转发信息,从而形成信息的传播网络。
4. 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使得新媒体内容可以以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形式进行传播,提升了用户的阅读体验。
三、新媒体的社会影响1. 信息传播与获取:新媒体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使得信息自由流动、全球传播成为可能。
人们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并且可以随时随地地与他人交流。
2. 社交互动与网络社区:社交媒体的出现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交互动,扩大了社交圈子。
此外,新媒体也形成了各种虚拟社区,让人们能够在线上进行交流、分享兴趣和知识。
3. 公众参与与分权:新媒体为公众参与社会事务提供了新的渠道。
公众可以通过新媒体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诉求,实现对传统媒体的监督和约束,从而促进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4. 商业与经济变革:新媒体促进了商业和经济的转型。
通过新媒体平台,企业可以进行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创新模式,实现市场规模的拓展和利润的增长。
综上所述,新媒体概论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深入了解新媒体的定义与起源、技术与工具、社会影响等核心知识点对于掌握当前与未来的社会发展趋势至关重要。
新媒体概论复习资料
填空10*1’名词解释5*4’简述4*10’分析1*30’1、人类社会的四次传播革命(P1)口语印刷电子传播网络与新媒体2、“新媒体”的含义*“新媒体”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其严谨的表述应该为“数字化互动式新媒体”,从技术上看,新媒体是数字化的,从传播特征看,新媒体具有高度互动性,数字化、互动性是新媒体的本质特征。
*新媒体的传播过程具有非线性的特点,信息发送和接收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是异步进行。
*概念:借助计算机(或具有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数字化设备)传播信息的载体(本书中讨论的新媒体主要指互联网)3、一个新的传播媒体从普及到5000万用户(P2)收音机——38年电视——13年互联网——4年微博——14个月…….4、新传播革命的本质(P2)*即时、海量、互动的特点,解决了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上的时间、空间的限制,从技术上赋予了公民公开表达的权力。
*法律赋予了公民传播的权利,技术赋予了公民传播的权力。
传播权利——权力,新传播革命本质内涵一、信源蜂窝式高速膨胀,保障知情权回归*第四次传播革命首先打破的是传统大众媒体对信息源的掌控。
二、“自媒体”即时化传播,促进表达权回归*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
*自媒体平台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贴吧、论坛/BBS等网络社区。
三、全面信息监管失效,“权利”上升为“权力”*很长一段时间的传播研究都是为传媒服务、为研究传播行为如何控制受众服务的。
包括美国战时建立的战时新闻局等,都是专门为权力机关或者说政府研究和制定宣传政府意图的计划,研究如何传播能够达到最佳效果。
5、第四次传播革命的基本特征(P4)“去中心化——再中心化”“去中心化”,是指互联网技术本质上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传播技术,具有天然的反中心取向。
这一次传播革命,本质上是传播资源的泛社会化和传播权力的全民化,通过解构国家对传播权力的垄断,使传播力量由国家转移到社会,从而消弱国家在信息、技术和信息形态上的主导地位,因而,它所带来的不是国家组织和治理能力的强化,而是对国家组织和治理能力的严重挑战。
新媒体概论复习知识点
新媒体概论复习知识点考试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第一章、新媒体概说一、新媒体生态环境传统媒体一对多新媒体多对多二、什么是新媒体?1、新媒体的定义: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新兴科技而产生的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系列新的工具或手段。
2、新媒体的形态(1)新兴媒体,是新媒体的典型形态,以桌面互联网媒体、移动互联网媒体、智能媒体、互动电视媒体为代表。
(2)新型媒体,包括户外彩屏、楼宇电视和车载移动电视。
3、新媒体传播的基本特点:超媒体性、交互性、超时空性、个性化、虚拟化。
三、互联网思维1、用户思维是核心(1)简约思维(敢于放弃,善于选择)(2)跨界思维(多角度多视角看问题)(3)社会化思维(一小我能够影响更多人)(4)大数据思维(核心是预测)(5)迭代思维(快速反应思维)2、如何增加用户参与度(1)通过线上线下活动来增长用户介入度,而以社群形式存在的互动,线下转化率是惊人的。
(2)通过原创内容与公众产生共鸣。
第二章、新媒体形态发展概观一、门户网站1、定义:被人们理解为互联网的始发地,是一个为了满足网民对于信息与服务的不同需求而产生的信息共享的网络枢纽。
2、分类:按照提供的内容来看,可分为综合门户和垂直门户;按照构建的主体不同,可以分为企业门户、商业信息门户与政府门户等。
3、特征(1)稳定而庞大的用户群(2)网民的依靠性与高粘性(3)巨大的吸纳能力。
4、发展:启动阶段(1995年-1999年),被夸大的预期峰值(2000年),幻灭的谷底(2001年),启蒙斜坡(2002年),生产力的稳定阶段(2004年)二、交际媒体发展概说1、挪动终端的发展。
(1)手机--由通讯工具向大众媒体的演化。
(通讯工具→大众媒体,现被称为“第五媒体”也称“全媒体”)(2)平板电脑的诞生与发展。
2、移动终端下的社交媒体。
(1)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之前与之初。
(2)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3)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新媒体考试资料整理版
新媒体考试资料整理版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新媒体已经渗透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事与新媒体相关的工作,新媒体考试也成为了不可忽视的一环。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新媒体考试,本文将提供一份完整的新媒体考试资料整理版,内容涵盖了新媒体的基础知识、案例分析和实践技巧。
一、新媒体基础知识1. 新媒体定义与发展趋势- 简明扼要地解释新媒体的概念和定义。
- 分析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包括技术发展、用户行为变化和产业转型等方面。
2. 新媒体技术与平台- 介绍当前流行的新媒体技术和平台,如社交媒体、微博、微信、直播平台等。
- 分析各种平台的特点和优势,以及适用的应用场景。
3. 新媒体传播理论与方法- 探究新媒体传播的理论基础,如传播噪音理论、社交资本理论等。
- 提供一些实用的传播方法,如KOL营销、UGC产生和内容策略等。
二、新媒体案例分析1. 社交媒体营销案例- 分析国内外知名品牌的社交媒体推广案例,如Nike、Coca Cola 等。
- 总结成功的案例特点和经验教训,为考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2. 微博热点事件分析- 选取近期有影响力的微博热点事件,进行深入分析。
- 从传播效果、舆论影响等方面解读事件的原因和后果。
3. 直播平台运营案例- 研究知名直播平台的运营策略,如抖音、快手等。
- 探讨直播平台的商业模式、粉丝粘性和变现能力等问题。
三、新媒体实践技巧1. 内容创作与编辑技巧- 分享新媒体内容创作的技巧,包括标题选取、文案撰写和图片编辑等。
- 讲解如何优化内容,提高传播效果和用户参与度。
2. 数据分析与用户洞察- 介绍新媒体数据分析的工具和方法,如Google Analytics等。
- 指导如何通过数据分析了解用户需求、行为和喜好,从而优化内容和推广。
3. 危机公关与危机应对- 提供危机公关的方法和案例,如如何应对网络谣言、负面评价等。
- 指导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应对危机,保护品牌形象和声誉。
新媒体导论复习资料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新媒体发展迅猛,传统媒体也在实施数字化转型,传媒化生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数字化生存。
现代传播媒介的发展呈现出间隔越来越短、其容量和集合程度却越来越高的趋势。
2. 意味着“低清晰度”,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低。
其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需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参与程度高。
公“民新闻” (Citizen Journalism)的概念产生于上世纪 90 年代的美国,至今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
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公“民 (非专业新闻传播者) 通过大众媒体、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在特殊时空中得到或掌握的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
或者把它称之为“来自业余新闻工作者的第一手新闻报道” 。
媒介依存症是一种由新媒介带来的社会病理现象,媒介依存症有几个特点:过度沉湎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等。
大众传媒具有塑造社会活动家等媒介人物形象的功能。
公众对于媒介人物形象的材料,基本上取之大众传媒营造的世界,人们所见所知的不过是经过传媒折射的现实人物的影像,甚至人们对现实人物本身并不感兴趣,感兴趣的仅仅是媒介上的人物。
1967 年由美国人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
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7. 意味着“高清晰度”,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高,能高清晰度延伸人体的某一感觉器官。
其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参与程度低,想象力发挥程度低。
所谓“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新媒体基础 复习资料
6新媒体基础新媒介的研究框架:新媒介技术——传播者讯息媒介受众效果数字技术推动下媒体发展的四个重要方向: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融合化第一章: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第一节:数字传播技术的分类及特点1.数字技术:主要指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即借助一定的设备将各种信息,如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转化为计算机能识别的形式(即由二进制代码“0”和“1”所表示的信息),并利用计算机对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存储、传播等。
2.数字技术的出现,成为传媒业技术的一次重要变革3.数字传播技术的分类从传媒的角度:数字信息采集技术,数字信息加工技术,数字信息传输技术,数字信息发布技术,数字信息存储技术,数字信息检索技术,数字信息智能处理技术数字媒体中的各种应用方式往往不是某一个层面的技术,而是多个层面技术的结合4.数字传播技术的特点(1)技术获得的低门槛(2)信息制作的低成本(3)复制与传播的便捷性(4)存储与循环利用的方便性(5)信息传播的双向性(6)传播模式的多样化(7)信息传播渠道的交叉化、融合化第二节、数字媒体的构成1、数字媒体是指以数字信息传播技术为介质的媒体2、原生的数字媒体:基于全新的传播技术和相应终端而形成的新媒体(最典型的是网络和手机)(1)网络媒体·网络媒体主要以互联网为技术依托,互联网技术发展是网络媒体兴起的基础·互联网的雏形是阿帕网,美国国防部实验性网络,最初四台计算机互联计算可以通过任一路而不是固定路发送信息·TCP/IP协议成为互联网的标准协议,是互联网技术史上的第一次飞跃,是全球互联网诞生的标志·万维网的提出从根本上为互联网成为一种传播媒介奠定了基础,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第二次变革万维网是互联网中的一种应用方式,主要目的是利用互联网传送超文本信息,即包括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在内的多媒体信息,同时利用超链接将网络中的信息相互连接起来。
·万维网、电子邮件、BBS、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等技术对第一代互联网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Web2.0是互联网的一次理念和思想体系的升级换代,慈宁宫自上而下的由少数资源控制者集中控制主导的互联网体系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由广大用户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互联网体系。
新媒体传播复习资料
新媒体传播复习资料新媒体传播复习资料题型:⼀.单选题10题每题1.5分⼆.多选题10题每题2分三.填空题10题每题1.5分四.判断题10题每题1分五.综合分析题(从3题中任选2题回答,每题20分)第⼀章新媒体的概念与特征1.新媒体的定义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的,是报刊、⼴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数字技术、⽹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线通信⽹、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2. 空中传媒是⼿机媒体的代表。
Sitv是数字电视的代表新浪⽹是互联⽹站的代表北⼴传媒是移动电视的代表航美传媒是专业经营机场及机载电视系统的传媒机构3.第⼀⼤媒体是报纸、第⼆⼤媒体是⼴播、第三⼤媒体是电视、第四⼤传播媒体是互联⽹、第五媒体是⼿机4.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特征5. 传统媒体是⼤众化覆盖,⽹络媒体则可以做到个性化服务。
6.新媒体的商业模式是免费加收费。
7.传统媒体被定义为⼯业化时代的产物------报纸、⼴播、电视。
互联⽹和⼿机则代表信息时代的新媒体。
8.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借鉴、相互补充。
9. 有学者认为新媒体的第⼀个特点是它的消解⼒量,即消除(⼴播、报纸、电视、通信)之间的边界。
10.被称为信息社会“圣经”的专著是《数字化⽣存》,其作者是尼葛洛庞帝11. 新媒体的发展离不开两个基础条件,其⼀是技术发展程度,其⼆是产业发展资本。
12.新媒体的构成要素核⼼是数字式信息符号传播技术a.新媒体建⽴在数字技术和⽹络技术的基础上。
b.新媒体在信息的呈现⽅式上是多媒体。
c.新媒体具有全天候和全覆盖的特征。
d.新媒体在技术、运营、产品、服务等商业模式上具有创新性。
e.新媒体的边界不断变化呈现出媒介融合的趋势。
13.新媒体发展的原因:a.技术与市场发育b.资本市场准备c.党政重视⽀持第⼆章新媒体的类型1. ⾸先获得移动电视牌照的媒体是上海⼴播电视台。
新媒体概论复习大纲
新媒体概论复习大纲2017-2018(一)第一章新媒体导论一、新媒体定义(名词解释)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微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等为主要输出终端,向用户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连线游戏、远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所有新的传播手段或传播形式的总称。
包括“新兴媒体”,也包括“新型媒体”。
二、新媒体的主要特征(多选题)1、数字化;2、多媒体;3、互动性;4、网络化;5、个性化三、新媒体传受双方的关系有什么特点?(单选题)1、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获取;2、从接收信息到传播信息;3、从消费产品到生产内容。
四、用户生产内容(UGC)(名词解释)用户生产内容(USER-Generated Content,UGC,又称作User Greated Content,UGC),泛指以任何形式网络上发表的由用户创作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是Web2.0环境下一种新兴的网络信息资源创作与组织模式。
它的发布平台包括微博、博客、视频分享网站、维基、在线问答、SNS等社会化媒体。
五、UGC的特征(单选题)1、以网络出版为前提;2、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性;3、非专业人员或权威组织创作第二章新媒体类型★第一节网络媒体一、请简述新媒体的主要类型(单选题)互联网新媒体:博客、微博、播客、维客、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网络报刊。
手机新媒体: 手机报、手机电视。
电视新媒体:数字电视、IPTV 。
户外新媒体:移动电视、户外彩屏、楼宇电视等。
二、搜索引擎的特征(多选题)1、搜索引擎本身不生产内容,却是信息的集大成者;2、搜索引擎不能控制信息的内容却能控制信息的传播。
三、搜索引擎的分类(单选题)百度搜索属于: 1、目录式搜索引擎;2、全文搜索引擎;3、元搜索引擎;4、垂直搜索引擎四、门户网站的概念和功能(多选题)门户网站是指通向某类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
新媒体传播考试考试资料
一、名词解释(5×4=20 分)1、权衡需求理论:强调在平衡债务利息的抵税收益与的基础上,实现时的。
此时所确定的债务比率是债务抵税收益的边际价值等于增加的财务困境成本的现值。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对比以及受众对媒体的各种需求之间的权衡。
当且仅当受众发觉其生活中某一重要需求已经无法被传统媒体满足、并且认为新媒体能够满足该需求时,他们才会开始采纳并持续使用这一新媒体。
)2、长尾理论:是网络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理论,由于成本和效率的因素,当商品储存流通展示的场地和渠道足够宽广,商品生产成本急剧下降以至于个人都可以进行生产,并且商品的销售成本急剧降低时,几乎任何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只要有卖,都会有人买。
这些需求和销量不高的产品所占据的共同市场份额,可以和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相当,甚至更大。
3、UGC:用户原创内容,是伴随着以提倡个性化为主要特点的概念而兴起的。
4、Page View:P综合浏览量是网站各网页被浏览的总次数.一个访客有可能创造十几个甚至更多的 Pageviews。
是目前判断网站访问流量最常用的计算方式,也是反映一个网站受欢迎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5、弹幕视频:弹幕指直接显现在视频上的评论,可以以滚动、停留甚至更多动作特效方式出现在视频上,是观看视频的人发送的简短评论。
“弹幕视频”即带有“弹幕”的视频。
很多网站提供视频发送弹幕的功能,如niconico、、、、、弹幕主义、爆点TV等。
6、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
7、社会化媒体:是人们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现阶段主要包括社交网站、、、、论坛、等等。
社交媒体在互联网的沃土上蓬勃发展,爆发出令人眩目的能量,其传播的信息已成为人们浏览互联网的重要内容,不仅制造了人们社交生活中争相讨论的一个又一个热门话题,更进而吸引争相跟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媒体传播复习资料题型:一.单选题10题每题1.5分二.多选题10题每题2分三.填空题10题每题1.5分四.判断题10题每题1分五.综合分析题(从3题中任选2题回答,每题20分)第一章新媒体的概念与特征1.新媒体的定义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2. 空中传媒是手机媒体的代表。
Sitv是数字电视的代表新浪网是互联网站的代表北广传媒是移动电视的代表航美传媒是专业经营机场及机载电视系统的传媒机构3.第一大媒体是报纸、第二大媒体是广播、第三大媒体是电视、第四大传播媒体是互联网、第五媒体是手机4.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特征5. 传统媒体是大众化覆盖,网络媒体则可以做到个性化服务。
6.新媒体的商业模式是免费加收费。
7.传统媒体被定义为工业化时代的产物------报纸、广播、电视。
互联网和手机则代表信息时代的新媒体。
8.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借鉴、相互补充。
9. 有学者认为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即消除(广播、报纸、电视、通信)之间的边界。
10.被称为信息社会“圣经”的专著是《数字化生存》,其作者是尼葛洛庞帝11. 新媒体的发展离不开两个基础条件,其一是技术发展程度,其二是产业发展资本。
12.新媒体的构成要素核心是数字式信息符号传播技术a.新媒体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
b.新媒体在信息的呈现方式上是多媒体。
c.新媒体具有全天候和全覆盖的特征。
d.新媒体在技术、运营、产品、服务等商业模式上具有创新性。
e.新媒体的边界不断变化呈现出媒介融合的趋势。
13.新媒体发展的原因:a.技术与市场发育b.资本市场准备c.党政重视支持第二章新媒体的类型1. 首先获得移动电视牌照的媒体是上海广播电视台。
2. 彩信的出现使手机有了第二媒体的功能。
3. 贾斯汀.霍尔----------博客亚当.科利-------------博客之父沃德.坎宁安----------维客4. IPTV的产业链可以分为节目制作、整合(内容)、接入服务(电信运营)三个个层次。
5.从赢利模式看,广告将称为网络电视的主要赢利模式,包括贴片广告、网页广告、嵌入式广告、个性定制广告。
6. 网络电视和IP电视的本质区别是运行基础。
运行基础不同网络电视:开发性的互联网IPTV:可管理的IP网上终端不同网络电视:电脑IPTV:电视机、电脑、手机等7.博客实现了多重的传播效果,横跨了人内传播、人际传播、大众传播。
8. 网络杂志以Flash为主要载体独立于网站存在。
9.对于公交移动电视来说,强迫收视是其最大的特点,有利于拓展无聊经济的巨大利润空间。
10.博客、播客和维客的共同特点:即时性、自主性、开放性和互动性为人们提供了一定程度的话语自由,这种自由颠覆了“把关人”的概念。
11.无聊经济:因“无聊”而产生的经济现象,被称为无聊经济。
12. 人内传播:又称为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是个人接受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13.自媒体:指为个体提供信息生产、积累、共享、传播内容兼具私密性和公开性的信息传播方式。
14. 我国互联网发展所呈现的四个特征第一阶段:1995年1月以前,是互联网萌芽到初步形成阶段第二阶段:1995年初至2000年中旬,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一次高峰第三阶段:2000年中旬至2003年底,是互联网发展的低谷第四阶段:2003年底至今,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二次高峰第三章新媒体的技术推动1.从猿人到真正的人类其传播媒介经历了原始媒介、语言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网络媒介6个阶段的发展。
a.人类第一套体外化信息系统的核心,其发展大大促进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b.本、最常用和最灵活的传播手段。
c.的发明使传媒开始由“贵族”而面向大众,人类传播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大众传播时代。
d.是西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
e.语言媒介特点的是:系统性、抽象性、共时性。
2.多数学者比较认同近代大众传播的起点是:9世纪30年代大众报刊的出现3.哈特的三种媒介系统哈特将媒介系统分为:示现的(主要指口语媒介---不依赖任何机器手段)、再现的(文字媒介、印刷媒介----部分依赖机器)、机器的(电子媒介、网络媒介------完全依赖机器)。
4.英尼斯的媒介理论时空偏向论:偏向时间的媒介包括:文字媒介、印刷媒介。
偏向空间的媒介包括:电子媒介、网络媒介。
5.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讯息论:“媒介即讯息”延伸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冷热论:将媒介分为“冷媒介”和“热媒介”-----有争论地球村概念:新的电子媒介延伸人们的中枢神经系统,整个世界成了“地球村”6.技术对媒介的正面影响代表人物:麦克卢汉、梅罗维茨、本雅明等。
观点:1)强调技术对媒介的积极。
2)媒介描绘成导致社会环境和社会发展的最大动力。
技术对媒介的负面影响代表人物:法兰克福学派;日本传播学派;传播政治经济学派观点:1)技术决定论的极端2)科学技术既是生产力也是意识形态3)“媒介依存症”就是对这种不良影响的概括7.媒介依存症含义:指一种媒介的出现、使用和普及会很大程度上改变人的个性或人格。
理论表现:a.过度沉溺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b.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根据c.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孤独和自闭的社会性格等。
“沙发土豆”、“电视人”、“容器人”。
8.摩尔定律:是信息科学的发展规律。
提出者:戈登·摩尔含义:指集成电路(芯片)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后来的说法:微处理器的性能每隔18个月提高一倍,而价格降低一半。
9.梅特卡夫定律:是网络技术发展规律.提出者:梅特卡夫含义:网络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
网络的有用性(价值)随着用户数量的平方数增加而增加。
10. 传播学之父是:威尔伯·施拉姆.11.媒介的含义广义媒介:媒介是能使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联系或发生关系的物质。
狭义媒介:媒介是信息传递(空间商移动,时间上保存)、交流的工具和手段,是传者与受传者之间进行传通活动的桥梁。
媒介不仅是一个技术的概念,也是一个社会的概念。
媒介的技术概念含义: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
(如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的社会概念含义: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
(如报社、电台、电视台)第四章新媒体的影响1. 媒介生态的三要素:技术、媒介、社会。
2.以《大趋势》闻名世界的未来学家是:奈斯比特3. 新媒体广告的类型:互联网广告、手机媒体广告、户外新媒体广告、移动新媒体广告、电子菜谱新媒体广告等。
互联网广告类型:关键字广告、图文广告、mail广告、视频广告、品牌图形广告、付费搜索、社区营销、游戏内置广告、富媒体广告等。
4.新媒体广告的特点:1.画面大2.远视强 3.内容广 4.兼具性5.成本低5.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生共荣从媒介生态角度来看,传统媒介和新媒体会共荣共生。
共荣共生的含义为媒介的发展是融合而不是取代。
际上通用的一国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
7. 浅阅读产生的原因:快餐化的生存方式、复制型的生产方式、即兴的思维方式。
8.浅阅读的形式:搜索式阅读、浏览式阅读、标题式阅读、跳跃式阅读、娱乐式阅读等。
9.浅阅读的阅读介质从以往的纸质为主转变到电子与纸质并存。
10. 受众在大众传播过程中享有的三项基本权利包括传播权、知晓权和传媒接近权。
11.传媒接近权的核心内容是:传媒应该向受众开发。
提出者:J·A·巴隆12.传媒接近权的社会影响力(核心内容)表现在:反权论、意见广告、开放频道。
公民接近权:受众有权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
13.新媒体对信息产生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生了个性化的多媒体信息,二是产生了数字虚拟信息。
14. 公民新闻的含义:公民(非专业新闻传播者)通过大众媒体、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在特殊时空中得到或掌握的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
”公民新闻实践的主要阵地是网络。
公民新闻的最主要的来源:BBS、博客、播客、移动互联网、即时聊天工具、微博等成为其主要载体。
15.所谓的“数字鸿沟”应当被称为信息鸿沟、“知识鸿沟”或者“教育鸿沟”。
国际政治经济的不平等、不平衡是造成南北国家间数字鸿沟的根本原因。
一个国家内的不同阶层、不同地区间存在着经济水平之间的差异性是造成一个国家内部数字鸿沟的重要原因。
16.网络暴力:在网上发表具有攻击性、煽动性和侮辱性的言论,造成当事人名誉损害,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
网络暴力中的跟帖者包括:真正的讨伐者、恶搞的跟风者、无意识的参与者。
网络暴力的参与者包括:主要事件的发布者、跟帖者、网络看客。
17.新媒体的影响体现在几个方面?A.新媒体对信息传播者的影响:1.新媒体打破传统媒体霸权2.发行量、收听收视率变化 3.经营收入变化 4.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生共荣B.新媒体对信息的影响:1.个性化的多媒体信息:根据受众个体的信息需求向受众个体提供完全个性化的多媒体信息服务,受众还可以自己订制个性化的信息内容。
2.数字虚拟信息:人们通过各种计算机软件可以修改真实的信息,使其具有一定的虚拟性;也可以凭空制作出可以以假乱真的虚拟信息。
C.新媒体对信息接收者的影响:1.受众结构变化 2.阅读习惯变化 3.公民新闻使公民实现传媒接近权。
D.新媒体的负面影响:1、数字鸿沟: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指的是一个在那些拥有信息时代的工具的人以及那些未曾拥有者之间存在的鸿沟。
2、网络暴力3、病毒经济:病毒经济是网络黑客利用病毒或木马程序侵入用户电脑通过盗取QQ、MSN、游戏账号、银行账户,或者远程操纵用户电脑访问一些收费网站获取提成,或者复制被攻击用户的照片、信件用以勒索等途径获取经济利益从而形成的一条黑色产业链。
18.公民新闻为什么能实现传媒接近权?首先,公民新闻改变了传统的新闻生产模式(公众从被动的受众地位转变为主动的传播者而成为公民记者,在对传媒的深度参与中实现传媒接近权)其次,公民新闻改变了传统的舆论形成模式(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话语垄断权,公众在民意表达和舆论监督中实现传媒接近权)第五章新媒体产业1.媒产业的概念:传媒产业是生产、传播各种以文字、图形、艺术、语言、影像、声音、数码、符号等形式存在的信息产品以及提供各种增值服务的特殊产业。
传媒产业的本质:生产、传播信息产品以及提供各种增值服务的特殊产业。
信息的存在形式:各种以文字、图形、艺术、语言、影像、声音、数码、符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