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高 2018 届高三上期 10 月综合测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小初高学习]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热身考试试题(含解析)

[小初高学习]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热身考试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热身考试试题(含解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在文化商业化浪潮的助推下,“娱乐至上”的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开始出现。

警惕文化泛娱乐化、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文化泛娱乐化,简单地说就是娱乐价值被推至文化的一切领域,是否有娱乐性、能否取乐成为衡量文化产品价值的法则。

在“娱乐至上”的价值追逐中,历史可以被戏说,经典可以被篡改,崇高可以被解构,英雄可以被调侃。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杜甫很忙”“李白很酷”等名人恶搞事件,各类选秀、真人秀的强力圈粉,都是文化泛娱乐化的表现。

追求上座率、获得收视率、博取点击率是文化泛娱乐化背后的动力,受众心理上图消遣、求轻松、避思考的倾向是文化泛娱乐化赢得市场的重要原因。

文化泛娱乐化以消费、技术、快感、世俗等因素的融合消解文化的深度与厚度,当众多严肃的新闻、正统的历史、经典的叙事以“娱乐”包装的形式呈现时,其负面作用不可小觑。

文化泛娱乐化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社会价值观念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受到侵蚀。

首先,文化泛娱乐化在戏说、调侃、恶搞中解构宏大叙事,使民族文化碎片化,动摇了对“我们是谁”的认知。

其次,民族历史记忆具有唤醒民族情感、强化国家认同的重要功能,它让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

文化泛娱乐化将娱乐价值置于历史价值之上,为了娱乐可以随意篡改、编造历史,为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推波助澜,模糊了对“我们从哪里来”的追寻。

最后,文化泛娱乐化背后充斥的物质欲望、个人主义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弱化对“我们到哪里去”的引领。

面对文化泛娱乐化,我们必须增强文化自觉,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

增强文化自觉,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既要求文化生产者主动担当,又要求文化消费者能动省思。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8届高三一诊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8届高三一诊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

成都七中高 2018 届高三一诊模拟题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 分)第 I 卷 阅读题(一)论述类文本阅 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明代中后期,手工业和商业有了较大发展。

随着市场的发展壮大,从农村流入城镇的 人口日益增多。

城镇生活不同于农村,农民习惯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男耕女织,各管各的。

城镇居民相对地减少了对土地的依附,人际关系更紧密,人的 自主意识也变强。

这一时 期,文化领域出现了以王学左派为代表的“异端”思想,许多剧作家受此影响,更多地思考 戏曲应如何针砭现实,促进社会进步。

随着市场发展,城镇居民生活有余暇,他们需要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方式。

人民群众对 戏曲的热情,使许多具有高度文化修养的诗人积极参与戏曲创作,甚至自操檀板,粉墨登场。

这一切为明清戏曲经典作品的涌现创造了良好条件。

由明入清,以王夫之、黄宗羲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经历国破家亡,转而更多地思考社会现实问题,力图借鉴兴亡教训。

在这个大变动的时代,讲求情与理合一的思潮让进步剧作家 们更多地面对社会现实,同情人民大众,反思历史得失。

时代的呼唤,社会的变革,正是推动明清戏曲创作走向繁荣的前提。

明清一些戏曲作品能成为经典,是因为其创作者不片面追求“票房价值”。

他们长期观 察社会,深入体验人生,认真检索文献,总之,苦心孤诣才进行写作。

《长生殿》“盖经十 余年,三易稿而成”。

孔尚任说《桃花扇 》写“朝政得失,文人聚散 ,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又说,经过十余年的酝酿,“凡三易稿而书成”。

明清一些戏曲作品能成为经典,还在于作者掌握了戏曲创作的规律。

汤显祖曾“凡 文以意、趣、神、色为主。

”他认为作品所立之“意”,要有超越常人和前人的新意。

他通 过写杜丽娘这一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之间的冲突一经问世,便“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趣”是指戏曲作品故事情节生动,结构完整,能准确表现内容。

《牡丹亭》写杜丽娘 因情成梦,因梦而死,死而复生,曲折微妙地凸显封建时代青年对理想的追求。

四川省成都第七中学2018届高三三诊模拟语文试题 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第七中学2018届高三三诊模拟语文试题 含解析

成都七中高2018届三诊语文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

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受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一一汉字产生了怀疑。

“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

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遇到两个挑战。

一是外语教育的挑战。

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

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

二是信息化的挑战。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

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陈国栋同志的报告是一个重要文件。

请各大区区长主持讨论,细致地讨论,讨论两次至三次。

我基本上同意这个文件所述的意见。

但觉:(一)假定今年年成比去年确实好的情况之下,征购一千一百亿斤,力争办到,这是变被动为主动的第一着。

今年年成如果在秋收以后确实较去年好,确实证明无妄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征购到这个数目字呢?(二)下年度销售计划,我感觉不但一千另二十亿斤,是太多了,这个文件上调整为八百五十五亿斤,似乎也略为多了一点。

是否可以调整为八百亿斤,或者八百一十、二十亿呢?告诉农民,恢复糠菜半年粮,可不可以呢?苦一年、两年、三年,就翻过身来了。

多储备,少食用,以人定量,粮食归户……忙时多吃,闲时少吃,有稀有干,粮菜混吃,仍然可以吃饱吃好,可不可以这样做呢?(三)多产粮,是上策。

田头地角,零星土地,谁种谁收,不征不购,主要为了解决饲料,部分为了人用。

恢复私人菜园,一定要酌给自留地。

凡此种种,可以多收。

既已多收,可以多吃(例如菜)。

(四)好好地精细地安排过日子。

是否可以按照一九五七年的实际产量安排过日子呢?一九五七年的日子不是过得还不错吗?这样做,农民的粮食储备就可以增得较多了。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

……以上几点意见,只供同志们此次讨论的参考,切勿下传。

不对之处,准备修改。

(摘自毛泽东《粮食问题》)【注】材料一是毛泽东于一九五九年七月五日为印发粮食部副部长陈国栋关于一九五九至一九六零年度粮食分配和粮食收支计划调整意见的报告写的批语,题目是毛泽东拟的。

此前毛泽东曾批示:“按人定量,忙时多吃,闲时少吃,忙时吃干,闲时半干半稀,杂以番薯、青菜、萝卜、瓜豆、芋头之类。

”材料二:一个国家唯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才能保障国运民生。

2018届高三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8届高三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届新高三零诊模拟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9分)在历史学家的研究接近尾声之时,他将会面临这样的挑战:你研究的东西究竟有什么用处?你是否只是从自己的工作中找点乐子?你是否比一个很少读书的街头路人对人类本质的认识更深刻?你是否从历史长河中发现了规律,能够用来预示人类未来的行动或国家的命运?有没有这样的可能:归根结底“历史没有任何意义”,它没有教给我们任何东西,它浩瀚无涯的过去只是错误的一再上演,而这些错误注定要在未来更大的舞台上,以更大的规模发生?我们不时会有这种感觉,而且还有许多疑虑冲击着我们的进取心。

我们真的知道什么是过去,过去真的发生了什么吗?或者,过去只不过是一堆鲜有“定论”的“荒唐事”?我们对于过去发生的认识,总是不完整的,很可能还是错误的,因为历史已经被相互矛盾的证据和存有偏见的历史学家所遮掩蒙蔽,或者也可能被我们的爱国心或宗教偏见所曲解。

“绝大部分历史是猜测,其余的部分则是偏见。

”即使一个历史学家认为自己克服了诸如国籍、种族、信仰或阶级等偏见,他在材料选择和遣词造句上的细微差别,都会暴露出他的私人偏好。

其次,我们通过从过去所得到的结论来推演未来,但是由于变化的加剧,导致这一行为会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有风险。

今天一些年轻的物理学博士甚至认为,他们所学习的学科近几十年的改变,超过了此前有历史记载的所有时期。

每一年,甚至每一个月,都有一些新的发明、新的方法或者新的情况迫使人们对行为和观念做全新的调整。

更有甚者,机遇的因素,或者说是自由的因素,似乎会进入到金属和人本身的活动运行中。

我们再也不能确信,原子,更小的有机体,如我们所认为的在过去发生反应那样,将一如既往地会在未来发生相同的反应。

电子,如同库柏的上帝一样,神秘莫测,其奇妙的运行以及一些怪癖的特点或情况,或许就能打乱国家之间的平衡。

正如亚历山大,当他酗酒致死,导致了他的新帝国分崩离析;或者如腓特烈大帝,由于俄国继任沙皇醉心于普鲁士道路,从而避免了一场大的灾难。

四川成都七中2018届高三上期10月语文试题(5篇范例)

四川成都七中2018届高三上期10月语文试题(5篇范例)

四川成都七中2018届高三上期10月语文试题(5篇范例)第一篇:四川成都七中2018届高三上期10月语文试题四川成都七中2018届高三上期10月综合测试语文试题第 I 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23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近些年,“文化创新”已经成了流行词汇。

所谓文化创新,其实并不在于创造一些新口号、新提法,关键是要能针对时下所面临的问题,探寻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

所以,在考虑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时,首先应考虑我们当前遇到了什么问题。

从国际社会经验讲,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 000 美元,即人们有了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之后,会有强烈的精神生活的需求,此时社会容易爆发信仰危机。

据2013 年的数据统计,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6 767 美元,经济进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与此同时,人们的精神信仰领域也问题重重。

这是我们进行文化创新的时代背景。

毋庸置疑,当下人们信仰领域出现的种种问题,与传统的断裂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文化创新就必须重新思考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

放眼全球,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法国有法兰西民族的文化,德国有日耳曼民族的文化,各民族文化都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

法国不会放弃自己的文化传统而完全接受德国文化,反之亦然。

这本是文化发展的一个常识。

但是近代以来,中国主张放弃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势力非常强大,这无异于摧毁自己的精神长城。

其实,文化创新决不能摒弃本国的文化传统,相反,文化创新恰恰应该以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本前提。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承的统一?为此,需要从制度上解决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源头活水”问题。

这里所说的“源头活水”有两层意思:一是作为“源头活水”的“中华元典”那就是要重视中华民族历史上那些最基本的文化经典,比如“五经”“四书”等。

“中华元典”是中华民族价值观的载体,是中国文化的根脉,其对于一个民族的存续至关重要,正如古语所说:“叶断犹可将,根断心永绝。

【解析】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届高三热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解析】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届高三热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成都七中高 2018 届热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在文化商业化浪潮的助推下,“娱乐至上”的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开始出现。

警惕文化泛娱乐化、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文化泛娱乐化,简单地说就是娱乐价值被推至文化的一切领域,是否有娱乐性、能否取乐成为衡量文化产品价值的法则。

在“娱乐至上”的价值追逐中,历史可以被戏说,经典可以被篡改,崇高可以被解构,英雄可以被调侃。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杜甫很忙”“李白很酷”等名人恶搞事件,各类选秀、真人秀的强力圈粉,都是文化泛娱乐化的表现。

追求上座率、获得收视率、博取点击率是文化泛娱乐化背后的动力,受众心理上图消遣、求轻松、避思考的倾向是文化泛娱乐化赢得市场的重要原因。

文化泛娱乐化以消费、技术、快感、世俗等因素的融合消解文化的深度与厚度,当众多严肃的新闻、正统的历史、经典的叙事以“娱乐”包装的形式呈现时,其负面作用不可小觑。

文化泛娱乐化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社会价值观念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受到侵蚀。

首先,文化泛娱乐化在戏说、调侃、恶搞中解构宏大叙事,使民族文化碎片化,动摇了对“我们是谁”的认知。

其次,民族历史记忆具有唤醒民族情感、强化国家认同的重要功能,它让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

文化泛娱乐化将娱乐价值置于历史价值之上,为了娱乐可以随意篡改、编造历史,为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推波助澜,模糊了对“我们从哪里来”的追寻。

最后,文化泛娱乐化背后充斥的物质欲望、个人主义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弱化对“我们到哪里去”的引领。

面对文化泛娱乐化,我们必须增强文化自觉,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

增强文化自觉,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既要求文化生产者主动担当,又要求文化消费者能动省思。

文化生产者要努力挖掘时代元素,让自己的文化产品与优秀传统文化对接,与未来发展趋势对话,传播好真善美。

【最新】四川成都七中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语文答案

【最新】四川成都七中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语文答案

10月月考参考答案1.B(A项不合题干要求,该项是在解释“道德生态”,并非表述“中国古代道德生态”。

C 项因果关系不成立,“儒家、道家学说回答了中国人生与死的问题”不能成为“以法家、阴阳家等学说为辅翼”的原因。

D项不存在谁更重要的问题。

)2.C(“道家……赋予死亡以道德意义”错,原文是“在儒道生死观念的影响下,中国人能够正视死亡,不回避死亡,并赋予死亡以道德意义”。

由此可知,是中国人赋予死亡以道德意义。

)3.D(无中生有,儒、道约束力没有内在外在之分。

)4.A5.D(丁忧,任官者必须离职。

)6.C(“立即对他加以褒奖”错,是再三请求后才同意。

)7.⑴颜衎没有接到书信,按照过去的规矩来做,不久被属吏诉讼。

(“以”“故”“寻”被动句式各1分,大意1分。

“以”译成依据、遵循、按照均可;“故”译成以前、原先、旧的均可;“寻”译为不久。

)⑵守丧期满,皇帝下诏让郓州的高行周资助遣送颜衎入朝,颜衎以腿脚有病为由推辞不去。

(“服除”“津遣”“赴阙”“辞”各1分,大意1分。

“服除”译成守丧期满,守丧期满脱去丧服均可;“津遣”译成资助遣送(或水路送);“赴阙”译成入朝;“辞”译成推辞。

)参考译文:颜衎,字是祖德,兖州府曲阜人。

小时候刻苦学习,研读《左氏春秋》。

五代时后梁朝龙德年间科举考试及第,脱去布衣,开始进入仕途,担任北海主簿,靠政绩而闻名。

五代时后唐天成年间,颜衎做邹平县令。

符习当初镇守天平,用书信告诉所辖城邑的官员不要聚敛财物作为贺礼。

颜衎没有接到书信,按照过去的规矩来做,不久被属吏诉讼。

符习立刻召来颜衎用鞭子打了他,幕府的僚属军吏都认为羞辱了正直的人,符习对此很后悔,立即上书推荐颜衎做了观察推官,暂且补救前面所做的事。

长兴初年,皇上下令任命颜衎做太常博士,符习极力上奏挽留颜衎。

符习退休,颜衎东归家乡奉养双亲。

不多久,房知温镇守青州,又征召颜衎到幕府。

房知温阴险而刚愎,聚敛的财物多是违法的,颜衎常常极力劝谏,不考虑后果。

成都七中2018届高三模拟试题--语文

成都七中2018届高三模拟试题--语文

成都七中2018届高三模拟试题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

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受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

“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重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

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遇到两个挑战。

一是外语教育的挑战。

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

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

二是信息化的挑战。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

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

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

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

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

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为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

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重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让学生对汉字生爱恋、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

2018高考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届新高三零诊模拟语文精校试卷Word版含解析

2018高考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届新高三零诊模拟语文精校试卷Word版含解析

成都七中高2018 届新高三零诊模拟测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9分)在历史学家的研究接近尾声之时,他将会面临这样的挑战:你研究的东西究竟有什么用处?你是否只是从自己的工作中找点乐子?你是否比一个很少读书的街头路人对人类本质的认识更深刻?你是否从历史长河中发现了规律,能够用来预示人类未来的行动或国家的命运?有没有这样的可能:归根结底?历史没有任何意义?,它没有教给我们任何东西,它浩瀚无涯的过去只是错误的一再上演,而这些错误注定要在未来更大的舞台上,以更大的规模发生?我们不时会有这种感觉,而且还有许多疑虑冲击着我们的进取心。

我们真的知道什么是过去,过去真的发生了什么吗?或者,过去只不过是一堆鲜有?定论?的?荒唐事??我们对于过去发生的认识,总是不完整的,很可能还是错误的,因为历史已经被相互矛盾的证据和存有偏见的历史学家所遮掩蒙蔽,或者也可能被我们的爱国心或宗教偏见所曲解。

?绝大部分历史是猜测,其余的部分则是偏见。

?即使一个历史学家认为自己克服了诸如国籍、种族、信仰或阶级等偏见,他在材料选择和遣词造句上的细微差别,都会暴露出他的私人偏好。

其次,我们通过从过去所得到的结论来推演未来,但是由于变化的加剧,导致这一行为会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有风险。

今天一些年轻的物理学博士甚至认为,他们所学习的学科近几十年的改变,超过了此前有历史记载的所有时期。

每一年,甚至每一个月,都有一些新的发明、新的方法或者新的情况迫使人们对行为和观念做全新的调整。

更有甚者,机遇的因素,或者说是自由的因素,似乎会进入到金属和人本身的活动运行中。

我们再也不能确信,原子,更小的有机体,如我们所认为的在过去发生反应那样,将一如既往地会在未来发生相同的反应。

电子,如同库柏的上帝一样,神秘莫测,其奇妙的运行以及一些怪癖的特点或情况,或许就能打乱国家之间的平衡。

正如亚历山大,当他酗酒致死,导致了他的新帝国分崩离析;或者如腓特烈大帝,由于俄国继任沙皇醉心于普鲁士道路,从而避免了一场大的灾难。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

成都七中高 2018 届高三上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满分 150 分,时间 150 分钟第 I 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祖先既可以被尊为神,也可以被称为鬼,神与鬼之间有一点是亘古不变的——祖先与子孙之间具有永恒不变的血缘关系和利害攸关的依存关系。

正是为了表达子孙的感恩与孝思,也向祖先祈求福佑,中元祭祀才一代代地传承下来。

对祖先的祭祀源于古老的祖先崇拜,这个观念的产生和灵魂信仰有关。

原始人认为,人死后其灵魂不灭,灵魂具有自然精灵那样的超自然力量,能够保护本氏族成员,因此在原始氏族公社时期,就出现了祖先崇拜。

在古人的观念里,祖先不仅是与自己具有血缘传承关系的先人,同时祖先的灵魂不灭,常常具有超人的能力,令人依赖或者畏惧。

就这样,在很早的时候,祖先观念便与鬼神观念相结合,发展出“祖先神”和“祖先鬼”的观念。

将祖先作为神明来看待的观念起源很早。

《国语·鲁语》中有一段关于历代“祖先神”的记载:“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这些列入国祀的“祖先神”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直接血缘关系,但是作为传说中重要的氏族英雄,成为超越氏族的远世共祖而被祭祀;另一类是有一定血缘关系的传说中的氏族英雄。

另外,普通人的祖先要想从祖先升格成为“祖先神”,必须对国家、民族、社会以及家族做出过巨大贡献,就像《礼记·祭法》载“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的标准,只有生前具备了以上的品质,死后才能升格为“祖先神”。

普通人之所以把自己的祖先当作神明来崇拜,这与他们的神明崇拜观念密切相关。

事实上,祖先与“祖先神”不同。

祖先在生前是凡人,而“祖先神”则是超人。

人们对祖先的祭祀,目的是要他荫庇子孙,使宗族兴旺,事业发达。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热身考试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热身考试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热身考试试题(含解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在文化商业化浪潮的助推下,“娱乐至上”的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开始出现。

警惕文化泛娱乐化、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文化泛娱乐化,简单地说就是娱乐价值被推至文化的一切领域,是否有娱乐性、能否取乐成为衡量文化产品价值的法则。

在“娱乐至上”的价值追逐中,历史可以被戏说,经典可以被篡改,崇高可以被解构,英雄可以被调侃。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杜甫很忙”“李白很酷”等名人恶搞事件,各类选秀、真人秀的强力圈粉,都是文化泛娱乐化的表现。

追求上座率、获得收视率、博取点击率是文化泛娱乐化背后的动力,受众心理上图消遣、求轻松、避思考的倾向是文化泛娱乐化赢得市场的重要原因。

文化泛娱乐化以消费、技术、快感、世俗等因素的融合消解文化的深度与厚度,当众多严肃的新闻、正统的历史、经典的叙事以“娱乐”包装的形式呈现时,其负面作用不可小觑。

文化泛娱乐化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社会价值观念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受到侵蚀。

首先,文化泛娱乐化在戏说、调侃、恶搞中解构宏大叙事,使民族文化碎片化,动摇了对“我们是谁”的认知。

其次,民族历史记忆具有唤醒民族情感、强化国家认同的重要功能,它让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

文化泛娱乐化将娱乐价值置于历史价值之上,为了娱乐可以随意篡改、编造历史,为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推波助澜,模糊了对“我们从哪里来”的追寻。

最后,文化泛娱乐化背后充斥的物质欲望、个人主义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弱化对“我们到哪里去”的引领。

面对文化泛娱乐化,我们必须增强文化自觉,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

增强文化自觉,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既要求文化生产者主动担当,又要求文化消费者能动省思。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成都七中2017—2018 学年度上学期半期考试高三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自上世纪60 年代起,随着日本与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引起了国际人士的关注。

人们一般认为这些国家(地区)经济奇迹的创造,跟他们信奉或推行儒家文化有关。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儒家为核心的国学再次进入国人视野并受到热捧,儒家思想在当前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首先,儒家思想有利于精神充盈。

与人要通过劳动创造物质财富来满足物质需求一样,人类的精神需求的满足同样需要付出辛勤的劳作,只不过这种劳作需要通过修炼的方式来完成。

在儒家看来,人最重要的价值以及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人有精神。

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要想获得人的至高价值,就要有对人之为人的正确认识。

将这种认识付诸实践,知行合一,精神充盈的过程才算完成。

其次,儒家思想有利于人际和谐。

儒家的精神修养说以“仁”为基础,因而它能促进人际关系的改善与社会风气的好转。

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不但如此,孔子还指出了“仁”由近到远的实施方法,他说,“仁者爱人”,“爱必由亲始”,所以,“孝悌”是“仁之本”。

孟子更是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

儒家不仅重视人际关系,也十分重视人与物的关系。

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这种有着既爱他人又爱万物的“民胞物与”思想,可以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世界之间充满温情。

儒家思想还有利于文明养成。

儒家不仅提出“仁爱”思想,更是通过“礼”和“仪”把它落实于人的行为之中。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8届新高三零诊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8届新高三零诊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8届新高三零诊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2018届新高三零诊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2018届新高三零诊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注: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完卷150分钟。

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在历史学家的研究接近尾声之时,他将会面临这样的挑战:你研究的东西究竟有什么用处?你是否只是从自己的工作中找点乐子?你是否比一个很少读书的街头路人对人类本质的认识更深刻?你是否从历史长河中发现了规律,能够用来预示人类未来的行动或国家的命运?有没有这样的可能:归根结底历史没有任何意义,它没有教给我们任何东西,它浩瀚无涯的过去只是错误的一再上演,而这些错误注定要在未来更大的舞台上,以更大的规模发生?我们不时会有这种感觉,而且还有许多疑虑冲击着我们的进取心。

我们真的知道什么是过去,过去真的发生了什么吗?或者,过去只不过是一堆鲜有定论的荒唐事?我们对于过去发生的认识,总是不完整的,很可能还是错误的,因为历史已经被相互矛盾的证据和存有偏见的历史学家所遮掩蒙蔽,或者也可能被我们的爱国心或宗教偏见所曲解。

绝大部分历史是猜测,其余的部分则是偏见。

即使一个历史学家认为自己克服了诸如国籍、种族、信仰或阶级等偏见,他在材料选择和遣词造句上的细微差别,都会暴露出他的私人偏好。

其次,我们通过从过去所得到的结论来推演未来,但是由于变化的加剧,导致这一行为会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有风险。

今天一些年轻的物理学博士甚至认为,他们所学习的学科近几十年的改变,超过了此前有历史记载的所有时期。

每一年,甚至每一个月,都有一些新的发明、新的方法或者新的情况迫使人们对行为和观念做全新的调整。

更有甚者,机遇的因素,或者说是自由的因素,似乎会进入到金属和人本身的活动运行中。

我们再也不能确信,原子,更小的有机体,如我们所认为的在过去发生反应那样,将一如既往地会在未来发生相同的反应。

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中国住宅库存巨大,在美联储加息的背景下,恐怕将会迎来更艰难的处境,因为在中国楼市兴风作浪....的资金,也许会很快回流美国。

②在激动人心的八百米跑步决赛中,我班种子选手控制节奏,略为领先,在最后一百米奋力冲刺,拉大距离,更是力挽狂澜....。

,摘得金牌,并破了记录。

③“一次考试决定不了什么,重要的是发现问题,改正错误。

”班主任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石火....,让小余心头郁积的阴霾顿时消散。

④现在某些人,未免过分热衷于所谓的“房子、车子、票子”,一点不夸大其词....。

地说,这种倾向,是漠视甚至鄙视平凡人社会地位的思想倾向。

⑤法国枫丹白露博物馆被盗,15 件珍贵藏品不胫而走....。

该馆中保存着从圆明园抢掠的大量珍贵文物,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

⑥在央视举办的“影视制作研讨会”上,面对众人褒奖,电视剧导演曹慧生不赞一...词.,只顾埋头记录大家的意见。

A. ①③⑥B. ①④⑤C. ②③⑤D. ②④⑥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我校高中学生发行原创音乐专辑的消息自从在朋友圈传播后,《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这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B. 影片《缝纫机乐队》票房失利,评分也不尽人意,导演强烈指责个别影评人在未观赏作品就对电影进行差评的行为是极不负责的C. 为减少细颗粒物PM2.5 的浓度,成都将进一步淘汰废气排放不达标的企业,以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来治理成都市的工业污染D. 袁隆平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湘两优900”,最近通过了测产验收,平均亩产1149.02 公斤,这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A. 好友从千里之外捎来家乡土特产,却之不恭,最终只好笑纳B. 家父大人是否安康?多年不见,甚为牵挂,改日定登门看望C. 拙作《易经补正》初成,惶恐投稿,望付梓,以就正于读者D. 大作已拜读,收获颇多,唯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望赐教!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4.名句名篇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七中高2018届高三上期10月综合测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些年,“文化创新”已经成了流行词汇。

所谓文化创新,其实并不在于创造一些新口号、新提法,关键是要能针对时下所面临的问题,探寻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

所以,在考虑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时,首先应考虑我们当前遇到了什么问题。

从国际社会经验讲,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 000美元,即人们有了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之后,会有强烈的精神生活的需求,此时社会容易爆发信仰危机。

据2013年的数据统计,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6 767美元,经济进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与此同时,人们的精神信仰领域也问题重重。

这是我们进行文化创新的时代背景。

毋庸置疑,当下人们信仰领域出现的种种问题,与传统的断裂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文化创新就必须重新思考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

放眼全球,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法国有法兰西民族的文化,德国有日耳曼民族的文化,各民族文化都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

法国不会放弃自己的文化传统而完全接受德国文化,反之亦然。

这本是文化发展的一个常识。

但是近代以来,中国主张放弃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势力非常强大,这无异于摧毁自己的精神长城。

其实,文化创新决不能摒弃本国的文化传统,相反,文化创新恰恰应该以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本前提。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承的统一?为此,需要从制度上解决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源头活水”问题。

这里所说的“源头活水”有两层意思:一是作为“源头活水”的“中华元典”那就是要重视中华民族历史上那些最基本的文化经典,比如“五经”“四书”等。

“中华元典”是中华民族价值观的载体,是中国文化的根脉,其对于一个民族的存续至关重要,正如古语所说:“叶断犹可将,根断心永绝。

”但对于这一根脉,我们向来是不太重视的。

上世纪初曾经积极倡导政治革新的梁启超对此深以为忧,他说:“今日非西学不兴之为患,而中学将亡之为患。

”从梁启超的时代算起,到今天已经一百年了,中国文化传承已经发生了严重的断裂,真正能读懂“五经”这几部“中华元典”的人微乎其微。

“中华元典”的传承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二是作为“源头活水”的人才培养,这里重点应该关注高校的人才教育和培养,要能够对现行教育体制乃至高校学科设置中存在的某些不合理之处进行改革。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学,都设有“古典学系”,以古希腊文献、古罗马文献等为依据,研究那个时期的历史、哲学、文学等等。

古典学甚至成为这些大学的招牌学科和专业。

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古代经典对于子孙后代而言,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对它们进行研究和传承是后世学者的天职和责任。

而我国一定程度上把自己民族的“元典”学(即经学)排斥在高等教育体制之外需要反省。

笔者一直认为,中国当前的文化创新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需要将上述两个层面的“源头活水”结合在一起,即将经典文化教育纳入到高校教育体制中来。

事实上,只有恢复经典文化的学习、传承和研究,才有文化创新的根基。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文化创新将无从谈起。

(选自姜广辉《经典是文化创新的“源头活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化创新的关键是要能探索出解决时下所面临的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而不在于能否创造一些新口号、新提法。

B.我国当前进行文化创新的时代背景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幅提高、经济快速发展而人们精神信仰领域产生危机。

C.对于每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文化创新都应该立足于继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决不能抛弃本国的文化传统。

D.要解决中国当前的文化创新问题,首先是要将经典文化教育纳入高校教育体制之中。

否则,文化创新只能成为空谈。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行文化创新就必须重新思考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这是因为,当下人们信仰领域出现的种种问题,与传统的断裂有直接的关系。

B.实现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承的统一,需要从制度上解决文化传承与创新面临的两大问题:一是“中华元典”的传承,二是人才的培养。

C.西方一些著名大学极其重视对古代经典的研究与传承,与之相反,我国却把民族的“元典”学排斥在高等教育体制之外。

这种做法要反思。

D.经典是文化创新的“源头活水”,恢复经典文化的学习、传承和研究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文化创新才会成为可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人们物质生活条件好了之后,反而容易爆发信仰危机。

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精神信仰领域也出现诸多问题。

B.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沿着自己的传统发展。

但遗憾的是,自近代以来,中国却有很强的势力主张放弃本民族传统文化。

C.中华民族价值观的载体、中国文化的根脉是“五经”“四书”,但人们对其重视不够,真正能读懂的人也微乎其微。

D.要进行文化创新,就要改革现行教育体制乃至高校学科设置中不合理之处,如设立“古典学系”,研究并传承古代经典。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苏童儿女们没有见到过那只白鹤。

老人说每天黄昏那只白鹤会到水塘边饮水,长长的嘴巴浸在水中,松软的羽毛看上去比新轧的棉花更白更干净,它就站在离核桃树三步远的地方饮水,有时候青蛙从水草丛中跳到岸上,它就扑开翅膀飞走了,有时候牛在地里哞哞地叫起来,它就扑开翅膀飞走了。

但儿女们说他们就在水塘边灌溉耕地,他们从来没见过什么白鹤。

又是黄昏,天边的云朵像一堆未被燃尽的柴堆,他所熟悉的原野、孤树、池塘和房屋又发出一种低沉的叹息声,这种声音只有他能听见,儿女们有耳朵,但他们不相信天黑前的家园会发出叹息。

老人想等会儿天就黑了,天一黑儿女们就要来喊他回去吃饭了,他们对他还不坏,没有嫌他老来多病,但他们只会对他说,爹,回家吃饭了,爹,上床睡吧。

他们根本不知道他的心思。

老人捡起一根树枝,在池塘与核桃树之间的地上来回走了几步,最后他用树枝在泥地上画了一个很大的圆圈。

一个小男孩在池塘边捉泥鳅,一个小女孩在核桃树下捕蝴蝶,而老人靠着核桃树睡着了。

白鹤怎么还不来呀?小女孩没有抓到蝴蝶,就伸手去抓老人的耳朵。

老人睁开惺松的双眼望了望天空,他说,太阳一下山白鹤就会来的。

小男孩抓到了一条泥鳅,对他祖父说,你把泥鳅切碎了扔进水里,那只大鸟就会来的。

那不是大鸟,老人说,是白鹤,白鹤是最吉祥的鸟,人可以乘着白鹤到天堂去。

你要乘着白鹤去天堂吗?小男孩问。

老人唇边掠过一丝悲凉的微笑,他说,不是什么人都能乘上白鹤的,我也不敢想我能乘上白鹤,可我说什么也不会让他们把我拉到西关去。

他们拉你到西关去干什么?小男孩说。

西关有个火葬场,老人对孙子比划了几下,嘴里发出噼啪啪模拟火焰的声音,他说,人到了西关就化成一股黑烟。

小男孩发现祖父的眼睛里突然噙满了泪,他用手去抹了抹祖父的眼睛,你别怕,小男孩想了想安慰祖父道,人不会变成烟的。

人会变成烟,老人一动不动地靠在核桃树上说,人是会变成一股烟的。

春天午后的阳光照耀着祖孙三人,蜻蜓在池塘的水面上飞,粮食种子在池塘边的泥土下生根发芽,蒲公英在路边开出了黄色的小花,那些年幼的生命都环绕着七十三岁的老人飞翔或者生长。

小女孩跳到地上的大圆圈里蹦着跳着。

别在里面玩,老人朝孙女摇着头说。

那是爷爷睡觉的地方。

你要是把自己藏在这里,他们找不到你就不会拉你去西关了。

小男孩忽然眼睛一亮,拉住祖父的胳膊说。

老人的身子哆嗦了一下,说,可是谁来给我挖这个坑呢?我来挖,男孩说,我会挖坑!老人笑了笑,他不再说话。

他闭起眼睛,老人的嘴角上残存着那丝宽和的微笑,但他知道眼泪正在不知不觉中流出来,他听不见眼泪滚落的声音,只听见四周的土地仍然散发着沉沉的叹息声。

我还在呼吸,我还活着呢,老人仍然闭着眼睛靠在核桃树上,他说,带你妹妹到池塘那边去玩吧,别太吵,你们不是想看白鹤吗?太吵就会把白鹤吓跑的。

后来哥哥就模仿大人挥起铁镐,在大圆圈的中心挖下了第一块泥土。

小女孩伏在祖父的膝盖上看着她哥哥挖坑,她说,爷爷你别把自己埋起来,埋起来透不出气,你会死的。

爷爷是会死的,可是死在土里比死在火里好,死在火里爷爷就变成一股烟,死在土里爷爷还能看见白鹤,爷爷想让白鹤带着走呢。

老人说。

没有白鹤,小女孩说,爷爷你骗人,我爹说你老眼昏花,把池塘里的鹅当成鹤哩。

白鹤会来的。

老人抬头望了望天空,他说,等太阳落山白鹤就会来的。

爷爷,你是不是不想进去了?男孩端详着祖父的脸,他说,你怎么哭了?是你自己要这样的,你要是不想埋就别埋了,我们回家吧。

不,我就要进去了,老人缓缓地站起来。

老人朝池塘上空观望了一会儿,自言自语着,太阳下山了,白鹤该飞过来了。

老人扣好了衣服的扣子,小心翼翼地滑进了深坑中,老人站在坑内,仰着脸对孙子露出了满意而欣慰的笑容,他说,好孩子,现在开始铲土吧,记住,一铲接住一铲,我不让你停你就千万别停,来,开始铲土吧。

男孩顺从地开始铲土,除了几声沉闷的咳嗽声,他没再听见祖父的嘱咐。

祖父已经嘱咐过了,不让他停他就不能停。

于是男骇一铲接一铲地往坑里填土,他看见潮湿新鲜的黑土盖住了祖父花白的头发,这时候他犹豫了一下,他说,爷爷,再填你会透不过气的,他听见了祖父在泥土下面的回答,祖父说,别停,再来一铲土,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泥上下面传来的声音听来很遥远,但却清晰……(有删节)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文章自始至终没有出现的“白鹤”,不但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而且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它神秘而美好,孤独而优雅,寄寓着老人的理想与希望。

B.小说语言平实质朴,展示了中国乡村的生活风貌并揭示出社会转变所带来的问题,批判了一些农村人观念的传统落后,也透露出作者对他们的同情。

C.阳光下飞舞的蜻蜓,发芽的种子,开花的蒲公英,散发出生机与活力,与老人并不幸福的晚年生活以及悲剧结局形成反差,增强了作品的悲剧性。

D.老人的死,并不是因为他的生命真的到了尽头,而是他的儿女们和孙辈们共同埋葬了他,小说用了一种较为极端的方式引领读者思考。

E.老人在地上画的一个圈,其实是他为自己选好的墓址,当孙子主动提出要为老人挖坑的时候,老人流下了得偿所愿的眼泪。

5.请结合全文分析小说第二段在文中的作用。

(4分)6.根据本篇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插入了影视剧中孙悟空被压五指山的镜头。

你认为这种改编是否成功?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看法。

(5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赵世延,字子敬。

世延天资秀发,喜读书,究心儒者体用之学。

弱冠..,世祖召见,俾入枢密院御史台...肄习官政。

至元二十一年,授承事郎、云南诸路提刑按察司判官,时年二十有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