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参考试卷(一)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1×35=35分。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代码填在括号中):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3.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理在气中,理随事变
C、富贵在天,死生由命
D、理在事先,事随理变
4.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5.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实事求是
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D、为人民服务
6.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D、理论和实际的关系
7.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唯心主义哲学的科学态度是()
A、坚决批判、彻底否认
B、避而远之,不闻不问
C、弃其槽粕、取其精华
D、有用则取之,无用则舍之
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变化性
B、客观实在性
C、具体性
D、可感知性
9.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这是对运动的()
A、唯心主义理解
B、直观唯物主义理解
C、辩证唯物主义理解
D、庸俗唯物主义理解
10.人类与非人类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人类有意识,动物无意识
B、人类有群体组织,动物无群体组织
C、人类有宗教信仰,动物没有宗教信仰
D、人类能生产生活资料,动物不能
11.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为()
A、人可以改变规律
B、人可以创造规律
C、人可以消灭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12.事物的规律是()
A、事物之间的特殊联系
B、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C、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
D、事物内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13.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指出,万物瞬息万变,不可捉摸,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一种()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14.久旱缺雨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益;雨涝成灾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害。这说明()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B、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
C、事物的运动是客观的、绝对的
D、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15.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
A、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
B、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
C、它是科学分类的客观依据
D、它是正确区分不同事物的基础
16.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
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生命力
C、是不是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
D、是不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承认
17.规律是( )
A、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外在的、偶然的间接的联系
C、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直接的、表面的可能性联系
D、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人为的、形式的非本质联系
18.事物的质和量的区别在于()
A、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外在表现
B、事物的质是单一的,事物的量是多方面的
C、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量与事物的存在是不直接同一的
D、事物的质是不变的,事物的量是不断变化的
19.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D、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20.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因为辩证的否定()
A、把旧事物完全抛弃
B、使旧事物发生量变
C、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
D、是从外部强加给事物的
2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
A、视为精华全部继承
B、视为糟粕全部抛弃
C、应保留一半,抛弃一半
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22.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 )
A、人们思维中的前后不一的自相矛盾
B、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
C、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
D、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
23.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桔子等的关系是()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24.我们把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预示着事物发展趋势的、潜在的东西,称之为()
A、偶然性
B、必然性
C、现实性
D、可能性
25.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
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
26.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