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629西医综合二考试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西医综合二考试大纲
I 考查目标
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学术型临床医学或基础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于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医学专业人才。
考试范围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免疫学、临床基础检验学(含诊断学)、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医学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同时适当了解一些本学科的新理论、新进展。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基础医学约40%(其中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约20%;医学免疫学约20%)
临床医学约60%(其中临床基础检验学(含诊断学)25%;临床微生物学检验20%,临床生物化学检验15%)
四、试卷题型结构
A型题第1-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第61-1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X型题第141-200小题,每小题2分,共120分
III 考查内容
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第一篇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一)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化学结构和分类,氨基酸的理化性质,肽键和肽
2.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及高级结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3.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解离、沉淀、变性、凝固及呈色反应等)
4. 分离、纯化蛋白质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1. 核酸的化学组成,核酸的一级结构
2. 核酸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3. 核酸的变性、复性、杂交
4. 常用的核酸分离纯化技术
(三)酶和维生素
1. 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酶的活性中心
2. 酶促反应特点与机制
3. 酶促反应动力学
4. 酶活性的调节
5. 酶与生物医学的关系
6. 维生素与辅酶
(四)糖复合物
1. 糖蛋白与寡糖链的功能
2. 蛋白聚糖及功能
3. 糖脂及功能
第二篇物质代谢与调节
(五) 糖代谢
1. 糖的无氧氧化过程、意义及调节
2. 糖有氧氧化过程、意义及调节,能量的产生
3. 磷酸戊糖途径的意义
4. 糖原合成和分解过程及其调节机制
5. 糖异生过程、意义及调节。
乳酸循环。
6. 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维持血糖恒定的机制
(六) 生物氧化
1. 生物氧化的特点
2. 呼吸链的组成
3. 氧化磷酸化及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4. 底物水平磷酸化,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储存和利用
5. 胞浆中NADH的氧化
6. 过氧化物酶体和微粒体中的酶类
(七) 脂类代谢
1. 脂肪酸分解代谢过程及能量的生成
2. 酮体的生成、利用和意义
3. 脂肪酸的合成过程,不饱和脂肪酸的生成,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意义
4. 磷脂的合成和分解
5. 胆固醇的主要合成途径及调控,胆固醇的转化,胆固醇酯的生成
(八) 氨基酸代谢
1.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和营养价值
2. 体内氨基酸的来源
3.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4. 体内氨的来源和转运,尿素的生成-鸟氨酸循环
5. 一碳单位的定义、来源、载体和功能
6. 甲硫氨酸、苯丙氨酸与酪氨酸的代谢
(九) 核苷酸代谢
1. 嘌呤、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原料和分解产物
2. 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生成
3. 核苷三磷酸的生成
4. 嘌呤、嘧啶核苷酸的抗代谢物的作用及其机制
(十)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1. 物质代谢的特点和相互联系
2. 物质代谢的调节方式
3. 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和相互联系
第三篇生物信息的传递与调控
(十一) DNA的生物合成
1. DNA的半保留复制及复制的酶
2. DNA复制的基本过程
3. 逆转录、逆转录酶、逆转录过程及意义
4. DNA的损伤(突变)及修复
(十二) RNA的生物合成
1. RNA的生物合成(转录的模板、酶及基本过程)
2. RNA生物合成后的加工修饰
3. 核酶的概念和意义
(十三)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 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遗传密码
2. 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
3. 翻译后加工
4.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干扰和抑制
(十四) 基因表达调控
1. 基因表达调控的概念、原理及生物学意义
2.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3.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十五) 细胞信号转导
1. 细胞信号和受体
2. 跨膜信号转导及下游胞内信号转导
3. 细胞核内信号转导
(十六) 细胞增殖、分化与调往的分子基础
1. 细胞周期与调控
2. 细胞凋亡
3.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十七) 基因组学与后基因组学
1. 基因组与基因组学的概念
2. 后基因组学概念
3. 基因组学与医学的关系
第四篇分子生物学技术与应用
(十八)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1. PCR技术原理和应用
2. 分子杂交与印迹技术原理和应用
3. DNA测序技术原理和应用
4. 生物芯片技术原理和应用
5. 基因沉默和基因敲除技术原理和应用
(十九) 基因工程
1. 基因克隆的工具酶
2. 基因克隆的载体
3. 基因克隆的一般过程
4. 克隆基因的表达
5. 基因工程的意义
(二十)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1. 基因诊断的概念和特点
2. 基因诊断的内容与基本策略
3. 基因诊断的技术方法及应用
4. 基因治疗的概念、分类及总体策略
5. 基因治疗的基本程序和应用
二、医学免疫学
(一)绪论
1. 机体的免疫功能,免疫应答及其分类与特点
2. 免疫的发展简史
(二)免疫器官和组织
1. 免疫器官的分类、组织特点与功能
2. 淋巴细胞再循环
(三)抗原
1. 抗原的定义、基本特性、物质基础
2. 表位的概念及其类别、半抗原、交叉反应
3. 抗原的种类,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4. 佐剂、超抗原、丝裂原
(四)抗体
1. 免疫球蛋白概念
2. 抗体的基本结构、类与型、各类抗体的特性与功能
3. 抗体的免疫原性,人工制备抗体
(五)补体系统
1. 补体的组成、特点、激活途径
2. 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3. 补体的调节及与疾病的关系
(六)细胞因子
1. 细胞因子共同的基本特点、作用方式,细胞因子的分类
2. 细胞因子受体的类型、受体共有链、可溶性受体
3. 细胞因子的免疫学功能及与疾病的关系
(七)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1. 人白细胞分化抗原、分化群,人白细胞分化抗原与疾病
2. 黏附分子的功能及其分类
(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1. 人MHC基因分类、结构、遗传特点
2. 人类白细胞抗原蛋白(HLA)的分类、结构、分布及功能,HLA与医学的关系
(九)B淋巴细胞
1. B细胞抗原受体(BCR)的基因重排及机制
2. BCR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3. B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BCR复合物
4. B1、B2细胞亚群及其特征
(十)T淋巴细胞
1. 胸腺内T细胞的发育、阳性选择与阴性选择
2. T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TCR-CD3复合物、共刺激分子
3. T细胞亚群的分类及各亚群的功能
(十一)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及提呈
1. 抗原提呈细胞、DC细胞的分类、成熟过程及DC细胞的功能
2. MHC-I和MHC-II分子途径抗原提呈过程及其特点
(十二)T淋巴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
1. 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MHC限制性、免疫突触、细胞免疫应答
2. 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TCR活化信号胞内转导途径
3. 活化CD4+T和CD8+T细胞的分化及其免疫效应
4. CTL细胞毒机制
5. 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
6. 记忆性T细胞的特点
(十三)B淋巴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1. 体液免疫应答、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与活化
2. Th细胞与B细胞应答的关系
3. B细胞增殖与生发中心、活化B细胞高频突变、Ig亲和力成熟和类别转换
4. B细胞对TI-1抗原的应答、B细胞对TI-2抗原的应答
5. 体液免疫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的一般规律,体液免疫介导的生物学效应(十四)固有免疫系统及其介导的免疫应答
1. 固有免疫的组成(屏障、细胞、分子)
2. 模式识别受体、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的概念及其在固有免疫识别中的作用
3. NK细胞活化性受体与抑制性受体、NK细胞的细胞毒效应
4. 固有样淋巴细胞(NKT、γδT、B1细胞)的特点
5. 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特点及二者间的关系
(十五)免疫耐受
1. 免疫耐受的特点、免疫耐受形成机制
2. 中枢耐受、外周耐受、免疫豁免
3. 免疫耐受的诱导与打破
(十六)免疫调节
1. 免疫复合物的免疫调节、抗体的独特型
2. 免疫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的调节,免疫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的调节
3. B细胞对特异性体液免疫的调节
4. 不同T细胞亚群对免疫的调节
5. AICD的免疫调节
(十七)超敏反应
1. 各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参与组份
2. 与各型超敏反应有关的常见疾病
(十八)自身免疫病
1. 自身免疫、自身抗体、自身反应性T细胞
2. 自身免疫病的分类、基本特征
3. 自身免疫病的发生机制
4. 自身免疫病的病理损伤机制
(十九)免疫缺陷病
1. 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共同特点
2.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病因、发生机制
(二十)肿瘤免疫
1. 肿瘤特异性抗原、肿瘤相关性抗原
2. 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应答特点、抗瘤免疫效应机制
3. 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4. 肿瘤免疫治疗的类型、原理、特点
(二十一)移植免疫
1. 移植的分类
2. 同种异体移植排斥的抗原基础、免疫识别机制
3.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宿主抗移植物反应
(二十二)免疫学检测技术及应用
1. 抗原-抗体反应(体外)的特点
2. 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免疫标记技术(酶、生物素-亲和素、化学发光、免疫胶体金技术、荧光)的技术原理、特点
3.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淋巴细胞及亚群的常见分离方法
4. T细胞功能测定、B细胞功能测定
(二十三)免疫学防治
1. 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
2. 疫苗的种类、特点
3. 免疫治疗(抗体、细胞、生物应答调节剂)
三、临床基础检验学(含诊断学)
(一)绪论
1.临床基础检验技术进展
2.临床基础检验技术的特征及应用
(二)临床检验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1.标本的采集技术
2.标本的处理、运送和保存
3.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
(三)血液一般检验
1.血涂片的制备和细胞染色
2.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原理和使用
3.改良牛鲍血细胞计数板的结构和使用
4.红细胞检验
(1)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比容测定、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测定(2)红细胞形态学检查
5.白细胞检查
(1)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2)白细胞形态学检查
6.血液分析仪检查
(1)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及临床应用
(2)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与显微镜复查规则
(3)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质量保证、仪器校准和性能评价
(四)血型检验
1.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型系统
2.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及临床应用
3.输血不良反应与输血传播疾病
(五)尿液一般检验
1.尿液理学、化学、有形成分检验
2.尿液分析仪检验
(六)粪便检验
粪便理学、化学、显微镜检验
(七)精液和前列腺液检验
1.精液和前列腺液的理学、化学、显微镜检验
2.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
(八)阴道分泌物检验
阴道分泌物理学、显微镜检验
(九)脑脊液检验
脑脊液理学、化学、显微镜检验及临床应用
(十)浆膜腔积液检验
浆膜腔积液理学、化学、显微镜检验
(十一)羊水检验
1.羊水理学、化学、显微镜检验及临床应用
2.胎儿成熟度检查
3.羊水检验的临床意义
(十二)关节腔积液检验
关节腔积液理学、化学、显微镜检验及临床应用
(十三)脱落细胞学检验
1.正常细胞学形态
2.良性病变的细胞学形态
3.肿瘤细胞学基础
4.脱落细胞学诊断及应用评价
(十四)诊断学基础
1.常见症状
(1)发热的概念、发生机制、病因与分类、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2)水肿的发生机制、病因及临床表现
(3)胸痛、腹痛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注意事项
2.体格检查
(1)视、触、叩、听、嗅诊的检查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
(2)皮肤的颜色、皮疹、淤斑、出血点的鉴别及临床意义
四、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一)绪论
1. 微生物、微生物学与医学微生物学基本概念
2.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发展趋势
(二)生物安全和医院感染
1. 实验室生物安全、消毒、灭菌、医院感染、生物恐怖的概念
2. 预防实验室相关感染发生的措施
3. 实验操作中发生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因子暴露时的处理方法
4. 医院感染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点
(三)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采集
1. 标本的采集一般原则
2. 血液标本、厌氧培养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四)临床细菌学检验技术
1. 革兰染色与抗酸染色原理、方法、结果判断及临床应用
2. 各种培养基的概念及其应用
3. 细菌培养方法及接种方法
(五)细菌耐药性检测
1. 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的目的和意义、方法及敏感、耐药、中介、MIC、MBC、MIC50、MIC90的含义
2. 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
(六)微生物学检验的质量保证
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及其控制措施
(七)细菌学概述
1. 细菌分类的等级
2. 细菌的标准名称中文及英文书写的正确方式
(八)球菌
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和奈瑟菌属的鉴定试验及临床意义
(九)肠杆菌科
1. 肠杆菌科细菌共同的生物学特性及诊断意义
2.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及致病特征
3. 伤寒沙门菌、志贺菌属的的微生物学检验方法
(十)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
1. 不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概念
2. 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的微生物学检验方法
(十一)其他革兰阴性杆菌
1. 流感嗜血杆菌、布鲁菌的生物学特点、培养特性及常用检验方法
2. 百日咳鲍特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点及常用检验方法
(十二)弧菌属、气单胞菌属、邻单胞菌属、弯曲菌属、螺杆菌属
1. 弧菌科细菌的共性
2. 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和幽门螺杆菌的常用微生物检验方法
(十三)棒状杆菌属
白喉棒状杆菌的形态与染色、检验程序、检验方法、鉴定依据
(十四)其他需氧革兰阳性杆菌
炭疽芽胞杆菌的形态结构、培养特性和常用鉴定试验
(十五)分枝杆菌、放线菌与诺卡菌
1. 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培养特征及鉴定方法
2. 结核菌素试验的临床意义
(十六)厌氧菌
1. 破伤风芽胞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及艰难梭菌的生物学特性、鉴别要点
2. 厌氧菌感染的条件及临床特征
(十七)螺旋体
1. 螺旋体的概念、致病性螺旋体的种类
2. 梅毒螺旋体和问号状钩端螺旋体的临床意义、常用微生物检验方法
(十八)支原体
1. 肺炎支原体、溶脲脲原体的概念
2. 支原体的基本特性和检验程序
(十九)衣原体
1. 衣原体的概念及对人致病的衣原体种类
2. 沙眼衣原体的标本采集、分离培养与鉴定方法
(二十)立克次体
立克次体的概念、共同特点及常用微生物检验方法
(二十一)真菌学概述
真菌的形态特点及培养特性
(二十二)引起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真菌
1. 常见引起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真菌种类
2. 毛癣菌属、表皮癣菌属及小孢子菌属的常见类型及其微生物学检验方法
(二十三)引起侵袭性感染的真菌
念珠菌、隐球菌及曲霉菌的常见类型及其微生物学检验方法
(二十四)病毒学概述
1. 病毒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2. 病毒的分离培养方法及快速诊断技术
(二十五)呼吸道病毒
1. 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
2. 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二十六)肠道感染病毒
1. 各类肠道病毒的主要特点
2. 人类肠道病毒的种类及临床意义
(二十七)肝炎病毒
1. 肝炎病毒的概念及种类
2. 五种肝炎病毒的标本采集、临床检验、报告及解释
(二十八)疱疹病毒
疱疹病毒的概念、共同特点及种类
(二十九)黄病毒、出血热病毒
1. 黄病毒的共同特点
2.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临床意义、微生物检验程序和方法
(三十)反转录病毒
1. HIV的主要生物学性状,传播途径,病毒受体与细胞亲嗜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及综合性预防措施
2. HIV抗原抗体检测的常用方法
(三十一)其他病毒、朊粒
1. 狂犬病病毒、人乳头瘤病毒和细小病毒B19的临床意义及检验方法
2 .朊粒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五、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一)绪论
1.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研究的主要内容
2.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二)蛋白质与非蛋白含氮化合物检验
1. 血浆蛋白质主要成分的性质、功能及检测的临床意义
2. 蛋白质与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的检测方法与评价
3. 嘌呤核苷酸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生物化学诊断
4. 氨基酸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诊断
(三)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1. 糖尿病及其代谢紊乱
2. 糖代谢紊乱的主要检验指标与方法评价
3. 主要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
(四)脂质和脂蛋白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1.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和特性
2. 异常脂蛋白血症
3. 脂代谢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
4. 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检验指标与评价
5. 高脂血症与代谢综合征
6. 血脂异常的防治
(五)诊断酶学
1. 酶含量的表示方法
2. 酶催化活性的测定方法
3. 同工酶检测技术
4. 临床常规酶类测定方法与应用
5. 代谢物酶法测定的方法分类、两类常用指示系统测定代谢物的优缺点
6. 酶循环法及其应用
(六)微量元素与维生素检验
1. 重要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生物学功能,以及检测指标的临床应用
2. 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检测方法与注意事项
(七)体液和酸碱平衡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1. 体液平衡及其紊乱
2. 酸碱平衡及其紊乱
3. 钾、钠、氯检测方法和评价
4. 酸碱平衡紊乱的主要检测指标与临床应用
5. 血气分析仪的性能、维护与注意事项。
(八)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1. 肝胆疾病时的代谢变化
2. 胆红素代谢紊乱与黄疸
3. 胆汁酸代谢异常
4. 肝胆疾病主要检验指标的检测方法与评价
(九)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1.肾脏疾病的生化变化
2. 肾损伤时的早期生化诊断,主要检验指标的临床应用
3. 肾功能试验检验指标的检测方法与评价
(十)心血管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1.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其相关生物化学指标
2. 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及其评价
3. 心肌损伤标志物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4. 利鈉肽的性质及其在心力衰竭诊治中的应用
(十一)胃肠胰疾病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1. 胃肠胰疾病的生物化学指标
2. 主要生物化学指标在胰腺炎的应用
(十二)骨代谢异常的生物化学检验
1. 骨矿物质代谢异常与代谢性骨病
2. 骨矿物质的激素调节与代谢性骨病
3. 骨代谢疾病的生化标志物检测及其在诊断中的应用(十三)内分泌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1. 甲状腺功能检验指标及其临床应用
2. 肾上腺功能检验指标及其临床应用
3. 性腺功能检验指标及其临床应用
4. 垂体功能检验指标及其临床应用
(十四)肿瘤标志物
1. 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
2. 常见实验室诊断指标的检测方法与评价
(十五)遗传代谢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1. 遗传代谢病的概念和分类
2. 常见遗传代谢病的生物化学检测
(十六)临床生物化学自动化分析
1. 分立式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分析原理
2. 干片式生化分析仪的分析原理
3. 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分析技术
4. 自动生化分析仪性能评价
(十七)自由基与临床疾病
1. 自由基的生化基础
2. 自由基与临床疾病的关系
3. 自由基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十八)临床生化检验方法、试剂盒的选择与评价
1. 临床生化检验方法的分级、标准品分级
2. 方法评价方案与方法性能指标
3. 试剂盒的分类和特点
4. 试剂盒的性能评价方法
5. 临床生化诊断试验评价指标
6.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其应用
7. 参考区间的建立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