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

合集下载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修订版)解析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修订版)解析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修订版)解析《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修订版)》解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教授近些年,血液病治疗中出现越来越多的真菌感染,尤其是接受非亲缘性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或大剂量化疗的患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日益成为导致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同时大多数临床医生在处理真菌感染方面经常会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如真菌感染的诊断、治疗时机及疗程等问题。

为此中国侵袭性感染工作组在王爱霞教授和翁心华教授的领导下,于2005年编写了《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2007年专家组对该草案作了进一步修订,从而形成了目前的指南性文件——《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修订版)》,以帮助该领域的临床工作者能够更好地解决临床问题。

该指南是国内第一个关于IFI诊治的系统性描述文件,统一了国内IFI命名,对IFI认识的普及起到标志性的作用,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IFI的诊治奠定了基础。

与国际上发表的其他有关IFI诊治指南比较,新版指南同时结合了中国临床实践的现状和体会,在细节上进行了变动,例如具体易感因素的确定。

欧洲肿瘤治疗与研究协作组(EORTC)制定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指南》中,将发热(体温在38 ℃以上)作为IFI宿主的易感因素,但在该指南中,此点并未列入宿主易感因素,而被列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

美国血液学会则将血液系统患者群分为高、中、低危人群。

对具有不同危险因素人群的诊断倾向不同,但诊断方式与治疗内容无本质区别。

由于我国目前尚缺乏大型、前瞻性的调查资料,因此确定宿主的易感因素更多的是参照国外资料及专家经验。

IFI的分层诊断和定义IFI的分层诊断和定义要考虑三方面因素:宿主因素、临床标准和微生物标准。

该新版指南中,临床诊断依然分为主要临床标准和次要临床标准,尽管近来国外专家组在其指南中取消了所谓的主要和次要临床标准,但中国专家一致认为,考虑到国内医生对真菌还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认知过程,区分主要与次要标准有助于辨识真菌感染,从而进行相应的积极治疗,因此指南中仍保留了主要和次要临床标准。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医学PPT课件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医学PPT课件

7
流行病学
念珠菌和曲霉菌是血液病患者IFD最常见致病菌。 国外研究显示真菌血症以念珠菌多见,念珠菌特别是白念 珠菌感染发生率逐步下降,曲霉菌感染发生率逐步升高, 接合菌属、镰刀菌属呈增多趋势。 国内多中心研究显示,血液病化疗患者IFD的病原菌以念 珠菌为主。 有研究报道,确诊和临床诊断IFD且明确病原学的51例 HSCT治疗者中,曲霉菌占36例(70.6%),念珠菌占14 例(27.5%),毛霉菌仍相对少见[9-10]。
15
培养
无菌部位标本
血液 抗原检测 血清/脑脊液
诊断标准-确诊
深部组织真菌感染
霉菌:相关组织存在损害时(镜下可见或影像学证据确凿),在针吸或 活检取得组织中,采用组织化学或细胞化学方法检获菌丝或球形体(丝 状真菌);或在通常无菌而临床表现或影像学检查支持存在感染的部位, 无菌术下取得标本培养结果呈阳性。 酵母菌:从非黏膜组织采用针吸或活检取得标本,通过组织化学或细胞 化学方法检获酵母菌细胞和/或假菌丝;或在通常无菌而临床表现或影 像学检查支持存在感染部位(不包括尿道、副鼻窦和黏膜组织),无菌 术下取得的标本培养结果呈阳性;或脑脊液经镜检(印度墨汁或黏蛋白 卡红染色)发现具荚膜的出芽酵母或血清学隐球菌抗原呈阳性。 肺孢子菌:肺组织标本染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痰液中发现肺孢子菌 包囊、滋养体或囊内小体。
16
诊断标准-确诊
真菌血症
血液真菌培养检出霉菌(如马尔尼菲青霉、镰刀霉,不包 括其他曲霉菌或青霉属)、血培养酵母(念珠菌属和隐球 菌属)或酵母样菌阳性,同时临床症状及体征符合相关致 病菌的感染。
17
临床诊断IFD
因素
诊断标准-临床诊断
具体标准
1.近期发生中性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并持续10d以上 2.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3.应用糖皮质激素超过3周(0.3mg· kg-1· d-1以上,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除外) 4.90d内应用过T细胞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肿瘤坏死因子、某些单抗如alemtuzumab)或 核苷类似物 5.侵袭性真菌感染病史 6.患者同时患有艾滋病或遗传性免疫缺陷(如慢性肉芽肿或联合免疫缺陷病) CT检查至少存在以下3项之一:致密、边界清楚的病变(伴或不伴晕征),空气新月征,空洞 支气管镜检发现以下表现:气管支气管溃疡、结节、伪膜、斑块或结痂 至少符合以下1项:局部出现急性疼痛(包括放射至眼部的疼痛);鼻部溃疡伴黑痂;从鼻窦侵 蚀骨质,包括扩散至颅内 至少符合以下1项:影像检查提示局灶性病变;MRI/CT检查提示脑膜强化 此前2周内出现念珠菌血症,并伴有以下至少1项:肝/脾牛眼征;眼科检查提示进展性视网膜渗 出 1.在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支气管刷取物、窦吸取物中发现至少以下1项提示霉菌感染:发现 真菌成分显示为霉菌、培养提示霉菌 2.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经培养新型隐球菌阳性或经直接镜检/细胞学检查发现隐球菌

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

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
恶性肿瘤患者侵 姚小鹏
编者按 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FI)
日益成为导致恶性血液病及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病因之 一。目前已知引起IFI最常见的致病真菌包括曲霉菌菌属和 白色念珠菌,然而非白色念珠菌和其他微生物亦呈逐渐增多 趋势。为了进一步规范IFI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内科杂志编 辑委员会特约国内有关领域的著名专家,参照国外相关的标 准,制定出适合国人的“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 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现予以公布,供国内广 大同道在临床实践中学习和借鉴。同时希望广大读者在实施 过程中对本草案提出修改意见,以供再次修订时参考。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02; 34:7–14
讲座内容
真菌感染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IFI的治疗药物简介 恶性肿瘤患者IFI的诊断标准 恶性肿瘤患者IFI的治疗原则
一、真菌感染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真菌的分类:真菌按形态分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类
单细胞真菌主要为酵母和类酵母菌(如隐球菌、念珠菌), 呈圆形或椭圆形
生菌属、地丝菌属 霉菌类(丝状菌)—曲霉菌属、毛霉菌属、青霉菌属
致病性真菌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形式
原发性真菌感染:主要是外源性感染 继发(条件)性真菌感染:主要是内源性感染(如白色念珠
菌),亦有外源性感染(如曲霉菌),常发生于长期应用抗 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化疗和放疗的患者 过敏性真菌病:系在各种过敏性或变态反性疾病中,由真菌 性过敏原(如孢子抗原)引起过敏症 真菌毒素中毒症:可侵害肝、肾、脑、中枢神经系统及造血 组织。如黄曲霉素可引起肝脏变性,肝细胞坏死及肝硬化, 并致肝癌
多细胞真菌由菌丝和孢子组成,菌丝分枝交织成团形成菌 丝体,并长有各种孢子,这类真菌一般称为霉菌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五版)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五版)
接受allo-HSCT患者中,非血缘供体移植、粒缺持续>14d、 接受CD25单抗免疫抑制剂治疗、合并糖尿病、未接受抗 真菌预防治疗5项临床指标为IFD相关独立危险因素。
2019年12月30日 11
流行病学 诊断标准 IFD的治疗 IFD的疗效评估
目录
2019年12月30日 12
诊断标准
IFD诊断分为: 确诊 临床诊断 拟诊 未确定
2019年12月30日 13
诊断标准
IFD诊断 级别
IFD诊断级别和抗真菌治疗策略 诊断要素
宿主因素
临床和影像学
GM/G试 验
确诊IFD微生 物学标准
抗真菌治疗
粒缺发热
+
-
-
-
经验治疗
未确定 IFD
+
无或非特征性 改变
-或+
-
患者合并症
• 合并糖尿病、呼吸道基础疾病、既往真菌感染病史等
环境因素
• 全环境保护条件下接受化疗和/或HSCT、接受治疗的医院存在建筑工地等
2019年12月30日 10
流行病学
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提示:
血液恶性病化疗患者中,男性、既往真菌感染病史、未缓 解疾病接受诱导或再诱导化疗、中心静脉置管、化疗后发 生粒缺、粒缺持续超过10d和化疗后出现低蛋白血症共7 项临床指标为IFD相关独立危险因素;
2019年12月30日 8
流行病学
IFD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国外数 据显示过去20年中IFD病死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HSCT后 IFD病死率仍高达50%。
国内多中心研究数据显示,血液恶性疾病患者接受化疗的 总病死率仅为1.5%,确诊和临床诊断IFD患者接受化疗的 病死率为11.7%;HSCT后死亡率为13.4%,死亡患者中 18.6%为IFD相关。合并IFD对allo-HSCT治疗患者的生存具 有显著影响,其病死率为16.2%(171/1053), 显著高 于auto-HSCT治疗的患者(4.9%,17/348)[8-10]。

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

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近年来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实体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高度免疫抑制剂和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应用以及各种导管的体内介入、留置等,临床上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s,IPFI)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IPFI也日益成为导致器官移植受者、恶性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以及其他危重患者的死亡原因之一。

IPFI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至今尚未统一。

为了规范我国IPFI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工作组经反复讨论,参照欧美国家的相关诊断与治疗指南,结合中国国情,制定出我国IPFI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草案),供国内同道在临床实践中借鉴。

诊断标准一、定义IPFI是不包括真菌寄生和过敏所致的支气管肺部真菌感染,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类型。

引起IPFI常见的真菌主要是念珠菌属、曲霉属、隐球菌属、接合菌(主要指毛霉)和肺孢子菌等。

IPFI 的诊断由宿主因素、临床特征、微生物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四部分组成。

临床诊断IPFI时要充分结合宿主因素,除外其他病原体所致的肺部感染或非感染性疾病。

诊断IPFI分确诊、临床诊断及拟诊3个级别。

二、确诊IPFI至少符合1项宿主因素(附录1),肺部感染的1项主要或2项次要临床特征(附录2)及下列1项微生物学或组织病理学依据。

1.霉菌:肺组织标本用组织化学或细胞化学方法检出菌丝或球形体(非酵母菌的丝状真菌),并发现伴有相应的肺组织损害。

肺组织标本、胸液或血液霉菌培养阳性,但血液中的曲霉菌属和青霉属(除外马尼菲青霉)真菌培养阳性时需结合临床,要排除标本污染。

表1 IPFI的诊断标准注:★原发性者无宿主因素,▲肺组织、胸液、血液真菌培养阳性(除外肺孢子菌)2.酵母菌:肺组织标本用组织化学或细胞化学方法检出酵母菌细胞和(或)假菌丝。

肺组织标本、胸液或血液酵母菌培养阳性,或经镜检发现隐球菌。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五版)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五版)
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 IFD)系指真菌侵入人体,在组织、 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并导致炎症反应 及组织损伤的感染性疾病。
2018年11月22日
2
参照: 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感染性疾病协作组(EORTC-IDG) 美国真菌病研究组(MSG)标准 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IDSA)指南 欧洲白血病抗感染委员会(ECIL)等指南 对我国2013年版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7]进行了再次修订。 在本版诊治原则中,结合我国在恶性血液病IFD流行病学的最新研究进展[89],在诊断体系中保留了确诊(proven)、临床诊断(probale)及拟诊 (possible),并沿用未确定(undefined)的诊断分层;治疗方面则按 预防治疗(antifungal prohylaxis)、经验治疗(empirical antifungal therapy)、诊断驱动治疗(diagnoticdriben antifungal therapy)及目 标治疗(targeted antifungal therapy)的策略进行分层和修订。
霉菌
酵母菌
镜检/无菌部位标本
正常无菌部位针吸标本或活 针吸标本或活检标本、组织 检标本,组织病理、细胞病 病理学、细胞病理学或直接 理或直接镜检显示酵母细胞 镜检显示真菌菌丝或黑色酵 (如隐球菌见芽生酵母;念 母样菌,伴随组织损害证据 珠菌见假菌丝或真菌菌丝) 从临床及影像学显示的病灶 部 位( 正 常 无 菌 部 位 ) , 无菌部位标本(包括24h内 通过无菌操作取得标本,培 的引流液) 培养出酵母菌, 养出霉菌或黑色酵母样菌 并与临床及影像学符合 (不包括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头颅窦腔、尿液) 学培养(曲霉菌除外) 不适用 酵母菌或酵母样菌 隐球菌抗原阳性

2020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六次修订版)

2020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六次修订版)

2020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六次修订版)摘要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在2005年首次制定了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IFD)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并先后经历多次修订。

近年来, 血液肿瘤领域出现了很多新治疗手段(如靶向治疗等),使得IFD 的高危人群、IFD的流行病学、IFD诊治策略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同时IFD 的诊断方法累积了更多的临床研究数据。

基于这些变化,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经反复讨论,参照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感染性疾病协作组(EORTC-IDG)和美国真菌病研究组(MSG)标准、美国抗感染学会(IDSA)指南及欧洲白血病抗感染委员会(ECIL)指南对我国原有IFD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进行了再次修订。

本版诊治原则对流行病学部分进行了相应修订;诊断体系上保留了确诊、临床诊断、拟诊及未确定的诊断分层;治疗方面则仍按预防治疗、经验治疗、诊断驱动治疗及目标治疗的策略进行修订;新增体外药敏试验、治疗性药物浓度监测相关内容。

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系指真菌侵入人体,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并导致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的感染性疾病。

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在2005年首次制定了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IFD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并先后经历多次修订。

自2017年第五次修订以来,血液肿瘤领域出现了很多新治疗手段(如靶向治疗等),同时IFD诊断方法累积了更多的临床研究数据,这些方面对IFD的高危人群、IFD的流行病学、IFD 诊治策略都带来了一些变化。

基于这些变化,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经反复讨论,参照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感染性疾病协作组(EORTC-IDG)和美国真菌病研究组(MSG)标准[1]、美国抗感染学会(IDSA)指南[2, 3, 4]及欧洲白血病抗感染委员会(ECIL)[5, 6]指南对我国原有IFD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进行了再次修订[7]。

中国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中国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不(明9)原血因培的▪养发呈热曲酵,广母谱菌霉抗阳生性菌素;治:疗伊96h无曲效者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两性霉素-B 等 1-3-ß-Ð葡聚糖的临床价值
(9)血培养呈酵母菌阳性; Chamilos G,et al.
▪ 毛霉菌:目前只有两性霉素-B 肺组织标本染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痰液中发现肺孢子菌包囊、滋养体或囊内小体。
至少符合1项宿主因素:患者同时患有艾滋病;
GM试验的阳性预测值在曲霉病发病率为5%的人群中为31%,而在发病率为20%的人群中为69%,因此GM试验更适于高危人群的筛查,并
变化,白念珠菌比例减少,上升的: 需连续监测以提高敏感性。
敏感性和特异性:确诊和高度疑似的感染病例,
菌名 85-92年 (%) 不明原因的发热,广谱抗生素治疗96h无效者
患者在观察期内存活,IFI 相关的症状和体征、影像学异常有所改善(霉菌感染病灶直径减少在25%以上),
▪ 卡氏肺囊虫: 2006;91:986-989
释放入血循环中的曲霉GM(包括甘露聚糖)并不持续存在而是会很快清除. 微生物学证据提示真菌清除,或有定量的标志物检测提示真菌负荷降低(只包括GM试验)。
1981
1986
1991
1996
IFI生前诊断仅为尸检诊断的1/6
念珠菌的发病率与尸检检出率比较
57%
非白色念珠菌
9%
5/23
白色念珠菌
念珠菌检出率构成比
1.5%
175/11802
23/268
住院时检测1
尸检结果*2
* 1999-2003年,对三级肿瘤监护中心血液肿瘤患者的尸检结果显示
念珠菌尸检检出率构成比
学出现新发病灶或原感染病灶加重或扩大,可持续分离出真菌或活检阳性。 可能感染部位符合1项主要或2项临床标准或1项微生物学标准:如:影像学检查提示鼻窦部位侵袭性感染;或血液中(1,3)-β-D葡聚糖检测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更新解读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更新解读

影像学:血管侵袭性 vs.气道侵袭性改变
一项法国的前瞻性研究 (2012)
❖ 入选根据EORTC/MSG标准(2008),诊断为确诊
或临床诊断侵袭性曲霉病的患者(N=55)
❖ 基线时所有患者均行胸部HRCT检查,并在HRCT检
查24小时内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 研究目的:1. 评估患者特征与HRCT表现的关系;
2. 评价患者特征与真菌学检查的关系;
Bergeron A, et al. Blood 2012; 119(8): 1831-1837
影像学:血管侵袭性 & 气道侵袭性
血管侵袭性
气道侵袭性
• 至少一个伴或不伴晕征大结节病灶
• 小叶中心小结节,有/无树芽征,无晕征大结节
Bergeron A, et al. Blood 2012; 119(8): 1831-1837
- IFD<3~5%:不推荐;>10%:强烈推荐预防
• 中国CAESAR研究证据:
- 化疗组:低危患者预防治疗无获益;中高危患者预防获益
- 造血干细胞移植组:预防治疗显著获益
预防治疗


预防治疗获益最大:10–15% = 强烈推荐预防
预防治疗获益:5~10% = 推荐预防

预防治疗获益较少:<3~5% = 不推荐预防
指南主要内容
• 流行病学
• 诊断标准
• IFD治疗
• IFD疗效评估
指南主要内容
•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特征;危险评估
• 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影像学;微生物学
• IFD治疗:
预防治疗;经验治疗;诊断驱动治疗;确诊治疗
• IFD疗效评估
中国IFD流行病学

487-血液病 _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草案 )

487-血液病 _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草案 )

通信作者:黄晓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100044 E mail:xjhr m@ ・标准与讨论・ [编者按] 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 ons,I F I)日益成为导致恶性血液病及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

目前已知引起I F I最常见的致病真菌包括曲霉菌属和白色念珠菌,然而非白色念珠菌和其他微生物亦呈逐渐增多的趋势。

为了进一步规范I F I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特约国内有关领域的著名专家,参照国外相关的标准,制定出适合国人的“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现予以公布,供国内广大同道在临床实践中学习和借鉴。

同时希望广大读者在实施过程中对本草案提出修改意见,以供再次修订时参考。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诊断标准一、定义目前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 ons,I F I)的诊断标准一直存在争议,为给I F I下一个标准化的定义,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经反复讨论,并参照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侵袭性真菌感染协作组(E ORT C/I F I CG)及美国真菌病研究组(MSG)的有关标准,对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I F I的定义及诊断标准达成共识。

定义由宿主因素、临床标准及微生物标准所组成。

诊断分3个级别:确诊、临床诊断及拟诊,其各自标准如下。

二、确诊I F I(一)深部组织感染1.霉菌:相关组织存在损害时(镜下可见或影像学证据确凿),在针吸或活检取得的组织中,用组织化学或细胞化学方法检获菌丝或球形体(非酵母菌的丝状真菌);或在通常无菌而临床表现或放射学检查支持存在感染的部位,在无菌术下取得的标本,其培养结果呈阳性。

2.酵母菌:从非黏膜组织用针吸或活检取得标本,通过组织化学或细胞化学方法检获酵母菌细胞和(或)假菌丝;或在通常无菌而临床表现或放射学检查支持存在感染的部位(不包括尿道、副鼻窦和黏膜组织),在无菌术下取得的标本,其培养结果呈阳性;或脑脊液经镜检(切片以印度墨汁或染色)发现隐球菌或抗原反应呈阳性。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五版)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五版)

2018年10月21日
9
流行病学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IFD险因素和评估导致临床侵袭性 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众多,常见因素包括:
疾病因素
• 基础疾病MDS/AML、疾病初发、复发或未缓解
治疗相关因素
• 接受allo-HSCT、接受治疗出现中性粒细胞缺乏、应用免疫抑制剂或移植后 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等
患者合并症
• 合并糖尿病、呼吸道基础疾病、既往真菌感染病史等
环境因素
• 全环境保护条件下接受化疗和/或HSCT、接受治疗的医院存在建筑工地等
2018年10月21日 10
流行病学
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提示:
血液恶性病化疗患者中,男性、既往真菌感染病史、未缓 解疾病接受诱导或再诱导化疗、中心静脉置管、化疗后发 生粒缺、粒缺持续超过10d和化疗后出现低蛋白血症共7 项临床指标为IFD相关独立危险因素;
2018年10月21日
6
流行病学
HSCT的患者中,确诊和临床诊断IFD的发生率为7.7%,拟 诊IFD发生率为19.0%; allo-HSCT和auto-HSCT1个月内IFD发生率相近,在移植6 个月后,allo-HSCT治疗者的确诊和临床诊断IFD的累积发 生率显著高于auto-HSCT(9.2%比3.5%); allo-HSCT中HLA全相合亲缘供体、HLA相合非血缘供体和 亲缘半相合供体移植组的IFD累积发生率分别为4.3%、 12.8%和13.2%[9]。
检查/标本 霉菌 酵母菌 镜检/无菌部位标本 正常无菌部位针吸标本或活 针吸标本或活检标本、组织 检标本,组织病理、细胞病 病理学、细胞病理学或直接 理或直接镜检显示酵母细胞 镜检显示真菌菌丝或黑色酵 (如隐球菌见芽生酵母;念 母样菌,伴随组织损害证据 珠菌见假菌丝或真菌菌丝) 从临床及影像学显示的病灶 部 位( 正 常 无 菌 部 位 ) , 无菌部位标本(包括 24h 内 通过无菌操作取得标本,培 的引流液) 培养出酵母菌, 养出霉菌或黑色酵母样菌 并与临床及影像学符合 (不包括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头颅窦腔、尿液) 学培养(曲霉菌除外) 不适用 酵母菌或酵母样菌 隐球菌抗原阳性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五版)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五版)
对接受广谱抗真菌药物预防治疗患者,推荐更具临床指 导意义的肺泡灌洗液GM试验。血清G试验也推荐为IA筛选试 验,不具有IA特异性。GM/G试验对IFD阴性预测价值更高, 因此GM/G试验结果阳性时诊断IFD需联合临床、影像学或其 他微生物学指标。
由于目前检测血液中真菌核酸的多聚酶链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检测还缺乏标准化, 仍未推荐为IFD临床诊断的微生物学标准。
从临床及影像学显示的病灶 部通养(不过位出包无(霉括菌正菌支操常或气作无黑管取菌色肺得部酵泡标位母灌本样)洗,液菌,培、无的并与菌引临部流床位液及)标影本培像(养学包出符括酵合24母h菌内, 头颅窦腔、尿液)
学培养(曲霉菌除外)
酵母菌或酵母样菌
不适用
隐球菌抗原阳性
2019年5月4日 15
诊断标准-确诊
2019年5月4日 20
诊断标准-影像学和微生物
侵袭性曲霉菌感染胸部CT影像学出现伴或不伴晕征结 节病灶(>1CM)或楔形坏死病灶,结节或实变病灶中出现 新月征和空洞形成,是IFD肺部感染临床标准。
近年来研究表明上述影像学表现为曲霉菌侵袭肺部血 管的特征性表现,常见于伴重度或长时间粒缺的血液恶性疾 病化疗患者。
接受allo-HSCT患者中,非血缘供体移植、粒缺持续>14d、 接受CD25单抗免疫抑制剂治疗、合并糖尿病、未接受抗 真菌预防治疗5项临床指标为IFD相关独立危险因素。
2019年5月4日 11
流行病学 诊断标准 IFD的治疗 IFD的疗效评估
目录
2019年5月4日 12
诊断标准
2019年5月4日 3
目录
流行病学 诊断标准 IFD的治疗 IFD的疗效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卡泊芬净: 卡泊芬净: 棘白菌素类抗真菌剂
适应证:侵袭性念珠菌病、念珠菌血症及侵袭性 适应证:侵袭性念珠菌病、 曲霉菌病 用法与用量: 70mg/d,之后50 mg/d, 用法与用量:第1天70mg/d,之后50 mg/d,输注 时间不得少于1h, 时间不得少于1h,疗程依患者病情而定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对严重肝功能受损的患者应避免用药
伊曲康唑: 伊曲康唑: 三唑类抗真菌剂
适应证:曲霉菌、念珠菌属、隐球菌属和组织胞浆菌等引起 适应证:曲霉菌、念珠菌属、 的确诊、拟诊IFI的治疗以及IFI经验治疗,曲霉菌和念珠菌感 的治疗以及IFI经验治疗, 的确诊、拟诊IFI的治疗以及 经验治疗 染的预防治疗 用法与用量:①IFI的确诊、拟诊和经验治疗:第1~2天: 用法与用量: IFI的确诊、拟诊和经验治疗: 1~2天 的确诊 200mg,静脉注射,每天2 200mg,静脉注射,每天2次;第3~14天:200mg,静脉注射, 3~14天 200mg,静脉注射, 每天1 每天1次;输注时间不得少于1h;之后序贯使用口服液, 输注时间不得少于1h;之后序贯使用口服液, 200mg,每天2 200mg,每天2次,直至具有临床意义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消 除。②IFI的预防治疗:每天5mg/kg,疗程一般为2~4周 IFI的预防治疗 每天5mg/kg,疗程一般为2~4周 的预防治疗: 注意事项:长期治疗时应注意对肝功能的监护, 注意事项:长期治疗时应注意对肝功能的监护,静脉给药不 得与其他药物采用同一通道
治疗原则
预防治疗 经验治疗 临床诊断患者的治疗 确诊后的治疗
Defining Opportunistic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n 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s with Cancer an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s: An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Cooperative Group of 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and Mycoses Study Group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During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there has been a steady increase in the frequency of opportunistic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FIs) in 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s. However, there is substantial controversy concerning optimal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these IFIs. Therefore, members of 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Cooperative Group and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Mycoses Study Group formed a consensus committee to develop standard definitions for IFIs for clinical research. On the basis of a research. review of literature and an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a set of research oriented definitions for the IFIs most often seen and studied in 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s with cancer is proposed. Three levels of probability are proposed: “proven,” “probable,” and “possible.” The definitions are intended for use in the context of clinical and/or epidemiological research, not for clinical decision making.
白念
啤酒酵母
青霉菌
黄曲霉
对人类致病的真菌分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 浅部真菌侵犯皮肤、指甲等,为慢性, 浅部真菌侵犯皮肤、指甲等,为慢性,具有顽固 性,但对身体影响较小 深部真菌可侵犯全身内脏,严重的可引起死亡 深部真菌可侵犯全身内脏,
类酵母菌—念珠菌属(白色念珠菌) 类酵母菌—念珠菌属(白色念珠菌) 酵母菌类— 酵母菌类—隐球菌属 (新型隐球菌 ) 二相真菌—球孢子菌属、组织胞浆菌属、孢子丝菌属、 二相真菌—球孢子菌属、组织胞浆菌属、孢子丝菌属、芽 生菌属、 生菌属、地丝菌属 霉菌类(丝状菌)—曲霉菌属、毛霉菌属、青霉菌属 霉菌类(丝状菌) 曲霉菌属、毛霉菌属、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7):554-556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 ):554-
血液病/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 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 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
诊断标准
定义 确诊侵袭性真菌感染(IFI) 确诊侵袭性真菌感染(IFI) 临床诊断IFI 临床诊断IFI 拟诊IFI 拟诊IFI
伏立康唑: 伏立康唑: 三唑类抗真菌剂
适应证:免疫抑制患者的严重真菌感染、 适应证:免疫抑制患者的严重真菌感染、急性侵袭性曲霉 菌病、由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引起的侵袭性感染、镰刀霉 菌病、由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引起的侵袭性感染、 引起的感染等 用法与用量: 负荷剂量:静脉给予6mg/kg, 12小时 小时1 用法与用量:①负荷剂量:静脉给予6mg/kg,每12小时1 次,连用2次。输注速率不得超过每小时3mg/kg。②维持 连用2 输注速率不得超过每小时3mg/kg。 剂量:静脉给予4mg/kg,每12小时 1次。③治疗不耐受者: 治疗不耐受者: 剂量:静脉给予4mg/kg, 12小时 将维持剂量降至3mg/kg,每12小时 将维持剂量降至3mg/kg,每12小时1次 小时1 注意事项:中至重度肾功能损伤患者不得经静脉给药。患 注意事项:中至重度肾功能损伤患者不得经静脉给药。 者在用药后发生短暂视觉障碍的比例可达到30%以上 者在用药后发生短暂视觉障碍的比例可达到30%以上
氟康唑: 氟康唑:三唑类抗真菌剂
适应证:非粒细胞减少患者的深部念珠菌病;艾兹病患者 适应证:非粒细胞减少患者的深部念珠菌病; 的急性隐球菌性脑膜炎;侵袭性念珠菌病的预防 的急性隐球菌性脑膜炎; 用法与用量: 侵袭性念珠菌病:200~400mg/d, 用法与用量:①侵袭性念珠菌病:200~400mg/d,若氟康 唑治疗5d后 患者仍不能退烧,或出现其他症状的缓解, 唑治疗5d后,患者仍不能退烧,或出现其他症状的缓解, 则应换用伊曲康唑等其他药物。②念珠菌病的预防: 则应换用伊曲康唑等其他药物。 念珠菌病的预防: 50~400 mg/d,疗程不宜超过2~3周 mg/d,疗程不宜超过2~3周 注意事项: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来自胃肠道,长期治疗者亦 注意事项: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来自胃肠道, 需监测肝功能
两性霉素B脂质体: 两性霉素B脂质体: 采用脂质体技术制备
适应证:IFI的经验及确诊治疗 无法耐受传统两性霉素B 的经验及确诊治疗; 适应证:IFI的经验及确诊治疗;无法耐受传统两性霉素B 制剂以及肾功能严重损害,不能使用传统两性霉素B 制剂 制剂以及肾功能严重损害,不能使用传统两性霉素B 的患者 用法与用量:起始剂量为每天1mg/kg,经验治疗的推荐 1mg/kg 用法与用量:起始剂量为每天1mg/kg, 剂量为每天3mg/kg,确诊治疗为每天3 5mg/kg, 剂量为每天3mg/kg,确诊治疗为每天3或5mg/kg,静脉输 注的时间不应少于1h 注的时间不应少于1h 注意事项:肾毒性显著降低,输液反应也大大减少, 注意事项:肾毒性显著降低,输液反应也大大减少,但仍 需监测肾功能
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 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长海医院呼吸内科 姚小鹏
编者按
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FI)
日益成为导致恶性血液病及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病因之 目前已知引起IFI最常见的致病真菌包括曲霉菌菌属和 一。目前已知引起IFI最常见的致病真菌包括曲霉菌菌属和 白色念珠菌, 白色念珠菌,然而非白色念珠菌和其他微生物亦呈逐渐增多 趋势。为了进一步规范IFI的诊断和治疗 的诊断和治疗, 趋势。为了进一步规范IFI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内科杂志编 辑委员会特约国内有关领域的著名专家, 辑委员会特约国内有关领域的著名专家,参照国外相关的标 制定出适合国人的“血液病/ 准,制定出适合国人的“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 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现予以公布, 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现予以公布,供国内广 大同道在临床实践中学习和借鉴。 大同道在临床实践中学习和借鉴。同时希望广大读者在实施 过程中对本草案提出修改意见,以供再次修订时参考。 过程中对本草案提出修改意见,以供再次修订时参考。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02; 34:7–14
讲座内容
真菌感染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IFI的治疗药物简介 IFI的治疗药物简介 恶性肿瘤患者IFI的诊断标准 恶性肿瘤患者IFI的诊断标准 恶性肿瘤患者IFI的治疗原则 恶性肿瘤患者IFI的治疗原则
一、真菌感染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二、IFI的治疗药物简介 IFI的治疗药物简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