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与高技能人才供给结构性失衡的影响因素研究
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的原因及影响分析近年来,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现象越来越突出,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从供需不平衡、教育结构失衡和技能匹配度低三个方面,详细探讨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的原因,并分析其带来的影响。
一、供需不平衡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平衡是导致非均衡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方面,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某些行业和地区的劳动力需求量持续增加,但供给却无法跟上。
这导致了一些行业的用工难题,同时也使劳动力市场出现了职业结构不平衡的现象。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技术进步的推动,一些传统劳动力就业机会减少,劳动力纳入新兴产业的转换速度较慢,从而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
劳动力市场非均衡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供需不平衡造成的用工难题会导致企业生产的停滞甚至是倒闭,进而影响到经济的稳定发展。
其次,由于劳动力市场的职业结构不平衡,一些高技能岗位紧缺,而低技能劳动力就业难度增加,从而加剧了收入差距,削弱了社会的稳定性。
二、教育结构失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的另一个原因是教育结构失衡。
当前,我国教育体系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高教育资源过度集中在一些重点大学和城市,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分配不均衡。
这导致了大量的高学历人才集中在少数城市,而其他地区则出现了人才匮乏的局面。
教育结构失衡给劳动力市场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首先,高学历人才的聚集使得就业竞争激烈,很多人才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专业从事与其学历不匹配的工作。
其次,教育结构失衡会导致一些高技能人才流失,地区之间的人才竞争加剧,最终严重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此外,教育结构失衡也会加大社会中低学历就业人群的就业难度,扩大收入差距,加剧社会不公平。
三、技能匹配度低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的第三个原因是技能匹配度低。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升级,劳动力需要具备不同的技能与知识。
然而,由于教育体系的问题和职业培训体系的滞后,很多劳动者所具备的技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产业转型升级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潘 丽 ( 苏州 市职 业 大 学 , 苏 苏州 250 ) 江 114
【 要】 摘 对产 业转型升级, 高职 院校 高技 能人 才的供给 能力和质 量出现 明显差距 。高职教 育必须适应新形势 ,
与产业发展 深度 结合 , 依托产业转型升级平台探 索产 学研合作新模式, 在人才、 专业、 生产 、 研发 上创建新机制, 为地 区经济社会提供丰富的 高素质技 能型人 才, 高劳动生产率 , 提 推动 区域经济发展 。 【 关键词】产 业升级; 高职人 才培 养; 研究
为 效 益 提 高 , 效 益 引导 下 , 业 内 部 分 工 、 业 链 迅 速 转 化 , 结 构应 是 教 育 与 社 会 需 求 接 口 的反 映 。高 职 教 育 专 业 结 构 从 在 行 产
产业集聚方式 由原来的规模效益转为技术 为核心的相互合作, 社 会 职 业 岗位 群 的 需要 出发 , 业 结 构 设 置 能够 敏 锐地 反映 产 专
产业转型升级对高职院校提 出了新 问题 、 新要求 。 一是大 须 具 备 专 业优 势 , 有 品牌 专 业 , 有 品牌 效应 , 够胜 任 培 养 要 具 能 规模集群式产业转型升级, 需要培养大批技 能型人才 ; 二是产 企业所下 “ 订单” 的人才培养工作 。高职教育在订单培养模式
、
中国高技能人才论文:中国高技能人才供需情况及成因分析
中国高技能人才论文:中国高技能人才供需情况及成因分析摘要: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本文分析了国内高技能人才供给和需求情况,从政府、企业、学校和观念四个角度分析高技能人才供需情况的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供需情况成因分析一、高技能人才的概念及特征高技能人才是指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掌握了当代较高水平的应用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并具有创造性能力和独立解决关键性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
根据我国建立的技能人才体系,技能人才包括初级技工、中级技工、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
初级技工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和训练,中级技工虽然经过培训,但是还不具备较高水平的技能和理论知识,因此二者不能称为高技能人才。
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不但经过了专门的培养和训练,而且掌握了当代较高水平的应用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并具有创造性能力和独立解决关键性问题的能力,因此,他们属于高技能人才的范畴。
高技能人才具有一些普通工人或初、中级技能人才所不具备的特征,这些特征主要有:具有高超的生产技艺、掌握较高的操作技术、脑力劳动的比重较大、具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具备较高的自身素质。
正是因为这些突出特征,使得高技能人才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高技能人才供需的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1、高技能人才供需的总量矛盾历年我国都会增加大量的失业人数,见表1 所示,近年来每年的失业人数都保持在800 多万人,劳动市场上呈现出供大于求的情况。
表1历年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单位:万人)年份失业人数年份失业人数2003 800.0 2006 847.02004 827.0 2007 830.02005 839.0 2008 886.0资料来源:《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9》统计数据。
对行业需求与供给不平衡的原因与建议
对行业需求与供给不平衡的原因与建议一、不平衡的原因行业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不平衡现象,在许多行业中普遍存在。
这种不平衡可能导致市场失衡,进而影响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以下是造成行业需求与供给不平衡的几个主要原因。
1. 技术变革和创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某些行业需求瞬息万变。
然而,由于供应链的复杂性和周期长,并没有及时提供满足这些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例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增加,对具备相关技能的人才需求急剧增加,但教育机构无法迅速培养出足够数量且质量过硬的人才。
2. 人口结构变化:随着人口结构不断演变,对特定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老龄化社会导致对医疗保健、养老护理等服务日益增长。
然而,一个完善且有效运作的医疗系统,并未能及时满足庞大而持续增长的需求。
3. 制度和政策限制:一些行业需求与供给不平衡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制度和政策的限制。
政府过于保护传统产业,而对于新兴产业的支持不足,导致供给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此外,复杂的行业监管也可能阻碍供应商进入市场。
4. 缺乏合作与协调:供需方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合作与协调是造成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供应商经常无法准确了解市场需求,并采取相应措施满足这些需求。
同时,消费者也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具体需求和改进意见。
二、建议为了解决行业需求与供给不平衡问题,以下是几点建议:1. 增加职业教育与培训:鼓励教育机构加强与工业界的紧密合作,根据市场需求提前调整课程设置,并增加有关技能培训的项目。
这将帮助人们获得更适应当前就业市场需要的技能。
2. 政府引导和激励:政府应制定并实施支持新兴行业发展和创新的政策。
通过提供财务支持、减税优惠等方式,鼓励企业投资于满足市场需求的领域。
3. 提高监管效率:改革行业监管机构,简化审批流程,减少不必要的限制和限制性规定。
这将有助于吸引更多潜在供应商进入市场,并加速供给侧改革。
4. 拓宽渠道与合作:建议供应商与消费者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反馈机制,以便了解市场需求并及时修正生产计划。
产业升级与高技能人才供给结构性失衡的影响因素研究
产业升级与高技能人才供给结构性失衡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谌新民潘彬【内容提要】广东省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存在较严重的产业结构与高技能人才供给的失衡,这不仅体现在高技能人才数量的短缺,更表现为结构上的不匹配。
在广东省实施“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战略、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及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背景下,通过增加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供给以满足产业优化升级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难题。
基于实地调研资料,从三个层面分析,认为收入水平、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是影响高技能人才供给的重要因素,应从改善公共产品供给视角提供更好的公共政策设计。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产业结构/人才结构/结构性失衡一、引言广东省充分发挥地缘、人缘优势以及改革开放先行优势,主动承接了两波国际产业转移,并根据自身特点逐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初步建立起生产能力较强、外向度较高、新兴产业不断崛起的工业体系,取得了30年来GDP年均增长13.7%的骄人成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省份一跃而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
但是,过度依赖对外贸易和低成本资源要素相结合的经济增长方式,为广东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诸多的问题。
当前,广东已经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后期,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与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经济体制转轨和劳动力供给第三次高峰到来等众多因素综合交织期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解决城乡就业问题双重压力的关键时期。
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严峻挑战,使广东经济持续多年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珠三角和东西北等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影响加大;劳动力技能素质偏低、结构性矛盾突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2007年底以来,基于对市场经济规律的理性把握,广东省陆续出台了《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广东省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等重大政策措施,大力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
广东“双转移”战略的提出,将带来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优化升级,对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技能型人才的数量需求也将急剧增加。
现代服务业转型与升级过程中的人才缺口问题及解决对策
现代服务业转型与升级过程中的人才缺口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现代服务业转型与升级过程中的人才缺口问题在当前已经变得十分严重。
人才需求与供给不平衡主要是由于人才培养体系的不完善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所导致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人才培训与教育,提高人才吸引力与留存率。
人才缺口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共同努力来解决这一难题。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通过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吸引力,才能更好的推动服务业的升级与转型。
共同努力解决人才缺口问题是当前任务的重中之重,只有如此才能够使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现代服务业转型、人才缺口、人才需求与供给、人才培养体系、企业需求变化、人才培训、人才教育、人才吸引力、人才留存率、解决对策、共同努力。
1. 引言1.1 现代服务业转型与升级的背景现代服务业转型与升级的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传统服务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正逐渐渗透到服务业中,促使传统服务业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型升级。
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也推动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消费者对服务质量、个性化服务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要求服务业提供更加专业、高效的服务。
再有,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也是推动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
政府鼓励创新、支持科技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举措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现代服务业转型和升级已成为当前的大势所趋,只有适应市场需求,抓住机遇,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服务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2 人才缺口的严重性人才缺口问题的严重性体现在现代服务业转型与升级过程中的迫切需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革新,现代服务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现实情况却是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严重影响了服务业的发展和进步。
人才缺口的严重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
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1.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成为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从数量上看,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规模逐年扩大。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我国高技能人才总量已达到数千万人,其中高级技师、技师等中级技能人才占比较高。
这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支持。
从结构上看,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结构逐渐优化。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通过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加强职业教育改革等措施,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的整体素质。
各行各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使得高技能人才队伍结构更加合理。
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仍面临一些问题,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部分地区和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较大,但培训资源和机会有限,导致部分劳动者难以获得相关技能培训。
高技能人才流动性较低,由于职业发展、待遇等方面的因素,部分高技能人才在职业生涯中难以实现跨行业、跨领域的流动。
高技能人才队伍年龄结构偏大,年轻化程度不高,这也制约了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
1.1 高技能人才队伍规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规模持续扩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我国高技能人才总量约为2亿人,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为20左右。
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工占比较低,仅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10左右。
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仍面临较大的压力。
为了提高高技能人才的整体素质和数量,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推动产教融合、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但仍无法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提高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高技能人才供求现状与分析
高技能人才供求现状与分析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技能人才的供求状况对于产业升级、经济增长和创新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当前高技能人才的供求关系却呈现出一些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状。
从需求方面来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各行各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
以制造业为例,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需要大量具备精湛技艺和创新能力的技术工人,能够熟练操作先进的生产设备,解决复杂的技术难题。
同时,新兴产业如新能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的崛起,也对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些产业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深厚的研发人才,还需要能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在服务业领域,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等行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高技能人才。
例如,金融行业需要精通风险管理、数据分析的专业人才;物流行业需要掌握现代物流技术、具备优化供应链能力的人才;电子商务领域则需要熟悉网络营销、数据分析和客户服务的高技能人员。
此外,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加大了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传统产业纷纷引入新技术、新工艺,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更高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然而,与旺盛的需求相比,高技能人才的供给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首先,从教育培养体系来看,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未能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
一些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相对滞后,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迅速适应岗位要求。
其次,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仍然不高。
很多家长和学生认为职业教育不如普通高等教育“有前途”,更倾向于选择普通高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技能人才的来源。
再者,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的投入不足。
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忽视了对员工的技能培训和提升,导致员工的技能水平无法跟上企业发展和行业进步的步伐。
另外,高技能人才的流动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能够提供更好的待遇和发展机会,吸引了大量高技能人才聚集,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则面临着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困境。
现代服务业转型与升级过程中的人才缺口问题及解决对策
现代服务业转型与升级过程中的人才缺口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现代服务业在迅猛发展的人才缺口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表现在人才培养不足、人才需求多样化等方面。
为了解决人才缺口问题,可以加强教育培训、拓宽人才选拔渠道、提高薪酬福利水平等对策。
人才缺口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合作努力,才能更好地推动现代服务业的转型与升级。
通过这些努力,人才缺口问题会得到有效解决,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现代服务业、人才缺口、人才培养、人才需求、教育培训、人才选拔、薪酬福利、转型升级、合作努力。
1. 引言1.1 现代服务业的迅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迅猛发展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传统服务业正在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包括金融、医疗、教育、旅游、文化等领域。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也带动了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新兴服务业模式的涌现,不断推动着服务业的创新和发展,为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随着现代服务业的蓬勃发展,人才需求也越来越突出。
传统服务业的人才结构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求,需要具备更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人才缺口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在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人才缺口问题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更好地应对人才缺口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人才的质量和素养,推动现代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
1.2 人才缺口问题的严重性人才缺口问题的严重性是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一大挑战。
随着服务业的迅猛发展,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但是现有的人才无法满足行业的需求,导致了人才缺口的出现。
人才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和竞争优势,但是由于人才缺口问题的存在,许多企业面临着招聘困难、员工流失率高等问题。
这不仅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还限制了服务业的发展和提升。
人才缺口问题也直接影响到服务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高技能人才供应不足的原因与解决方案
高技能人才供应不足的原因与解决方案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加成为了一个普遍现象。
然而,很多国家都面临着高技能人才供应不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高技能人才供应不足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促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供给。
一、原因分析:1. 教育体制不完善:教育体制对于高技能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很多国家,教育体系存在许多缺陷,无法满足高技能人才需求。
一方面,学校教育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实践操作和创造力培养;另一方面,大部分教师仅具备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经验,无法有效地指导学生。
2. 缺乏行业与学校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学校和行业之间缺乏密切合作关系也是导致高技能人才供应不足的一个关键原因。
学校通常难以及时了解行业的需求,无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与此同时,行业也没有提供足够的支持,比如实习机会、技术培训等,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3. 激励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对于吸引高技能人才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一些国家,激励政策不够完善,导致高技能人才流失问题严重。
一方面,薪资待遇不具竞争力;另一方面,晋升通道狭窄或缺乏发展空间。
这些问题使得高技能人才往往选择去其他有更好发展机会的国家工作。
二、解决方案:1. 改革教育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是培养和供给高技能人才的关键步骤之一。
首先,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学校应该与企业合作,开设实训课程或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其次,加强创新思维培养。
教育应该鼓励学生探索和创造,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需要具备实践经验,以更好地指导学生。
2.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是促进高技能人才供应的有效途径之一。
学校与行业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制定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并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给学生。
此外,行业可以为有潜力的高技能人才提供奖学金、就业保障等福利,使得高技能人才愿意留在本国工作。
人才结构与产业发展不够匹配导致的问题
人才结构与产业发展不够匹配导致的问题从人才结构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人才结构与产业发展不够匹配,这一问题已经制约了我国产业升级与转型发展的步伐,为此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产业升级与转型发展的需要1. 产业升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我国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升级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 产业转型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
就目前而言,我国一些传统产业面临资源约束、环境污染等问题,迫切需要转型升级,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环境保护的要求。
二、人才结构与产业发展不匹配的问题1. 人才结构短缺。
目前我国工程技术人员、高端科学家和国际化商务人才等相对短缺,这与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不相适应。
2. 人才结构不合理。
虽然我国在某些专业领域有大量人才,但是他们的专业结构和产业需求不够匹配,导致了人才的浪费和资源的低效利用。
三、产业发展与人才结构不匹配的危害1. 产业发展受限。
人才结构与产业发展不匹配,将严重制约我国产业升级与转型发展的步伐,导致产业发展的受限和经济效益的下降。
2. 人才资源的浪费。
人才结构与产业发展不匹配,将导致人才资源的浪费,这不仅是对人才的一种浪费,也是对国家资源的浪费。
四、解决方法1. 大力推进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衔接。
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结构和数量,并加大对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力度。
2. 加大对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
优化引进政策,为高端科学家、国际化商务人才等提供更多的引进福利和支持,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我国发展。
3.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加强产学研合作,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作用,培养更多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4. 推进产业与人才的结构调整。
鼓励传统产业向高端产业的转型发展,引导专业人才向产业需求倾斜,推动人才结构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五、结语人才结构与产业发展不够匹配是我国面临的一大难题,但只要我们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就一定能够加快解决这一问题,促进我国产业升级与转型发展,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高技能人才成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珠三角为例
调研数据的基础上, 通过对珠三角高技能人才状况及其影 响因素的分析, 力图对珠三角地 区高技能人才的现状 、 面 临的问题及其发展的趋势作出初步判断, 并提出相应的政
策思考。
因素, 他提出传统的人才标准、 重视学历 、 轻视技能的教育 体制、 职业教育与培训费用不足、 技能型人才待遇不高是 造成技能人才短缺的重要原因。一直以来 , 社会对高技能
环境等微观角度, 探讨它们对高技 能人才成长所产生 的
影响。
二 、研 究方 法
( 概念界定 一)
海认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大, 企 业不重视职工培训和人力资本投资则是高技能人才短缺 的重要原因。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成本高 、 周期长 , 同时存 在着较大的风险和外部性, 导致企业在其投入方面存在诸 多顾虑 : 一方面企业担心高技能人才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
技 能 人 才 之 间 结构 性 矛 盾 日益 凸 显 。 通 过 利 用 珠 三 角 地 区 16 1 实地 调 研 样 本 数 据 , 用 L g t 5 份 采 oii sc
模型, 文章从微观 的角度 分析 了人 口社会 学特征 、 力 资本 、 人 企业 环境 因素对 高技 能人 才 成 长的影 响 程度 。研 究结果表 明 , 高技 能人才 的成 长既受到 自身 因素 的影响 , 受到 制度 、 策等方 面的影 响 , 也 政 其 中企业对职业 资格证 书的重视程度 、 岗位培训的提供及其效果对高技 能人 才的成长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关键 词 : 高技 能人 才 ; 力 资本投 资 ;L g t 人 oi i 型 sc模
人才的价值存在错位认知 , 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滞后 , 社会
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与影响因素分析
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与影响因素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产业结构升级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介绍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分析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并通过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产业结构升级是指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实现产业的高端化、高附加值化和高质量化。
具体而言,产业结构升级包括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产业链的完善和升级、创新能力的提升等方面。
产业结构升级的核心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推动技术进步、加强产业协同等手段,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政策因素: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
政府可以通过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科技创新政策手段,鼓励或限制某些产业的发展,引导企业进行转型升级。
技术因素:技术进步和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因素。
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推广,将促进产业内部的分工细化、专业化程度提高,进而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需求因素:市场需求的变化也是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企业需要不断创新、调整产品结构和提升产品质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竞争因素:企业间的竞争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动力。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降低成本、提升产品差异化程度,以获得竞争优势。
以中国制造业为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政府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旨在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领域迈进。
在政策方面,中国政府通过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政府还加强了对环保、能耗等指标的限制,推动制造业实现绿色发展。
在技术方面,中国制造业不断引进和消化国际先进技术,推动产业技术的升级换代。
以机器人产业为例,随着技术的进步,机器人应用范围已从传统的汽车制造领域向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拓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我国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我国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发展的加速,我国的就业形势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来的就业压力、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需要对我国就业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研究相应的对策,以推动就业形势的进一步改善。
一、我国就业现状分析1.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来的就业压力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
传统产业的就业需求减少,而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却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这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给就业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一方面是由于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另一方面是由于高技能人才的缺乏。
这种情况下,一部分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另一部分城市失业率上升,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加剧。
2. 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我国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企业用工荒,另一方面却有相当数量的劳动力无法就业。
这种供需矛盾的背后是产业升级、城乡差距、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特别是在新兴产业和服务业中,企业对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需求远远超过供给,导致用工荒现象的出现。
而在一些传统产业中,由于产品市场的萎缩,导致部分劳动力无法得到有效安置。
3. 大学生就业难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但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一方面是由于大学生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另一方面是由于部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认可。
一些毕业生由于就业期望值过高、创业能力不足等原因也导致了就业难的问题。
2. 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解决供需矛盾为了解决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需要完善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机制。
一方面是建立健全的用工制度,鼓励企业提高用工质量和用工待遇,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进入劳动力市场;另一方面是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供需矛盾所造成的成本和损失。
3. 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导读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产业结构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就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一些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问题的深度评估1.1 传统产业比重过大中国的制造业以传统产业为主,如煤炭、钢铁、水泥等重化工和低附加值产业,其比重较大。
这些产业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严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符。
1.2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虽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科技创新投资国家之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科技创新能力仍然相对薄弱。
一些重要核心技术仍然依赖进口,我们还需要加强自主创新,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1.3 人力资源结构不平衡中国的人力资源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高技能人才短缺,制约着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另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仍然存在大量低技能人员的问题,这不利于产业升级和提高劳动成本。
1.4 市场监管体系不完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市场监管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然而,中国的市场监管体系还存在短板,包括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市场准入门槛过高等问题,这给创新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二、问题的广度评估2.1 经济结构调整的广度为了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们需要让更多的资源向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高附加值领域流动。
这将涉及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包括资源配置、生产组织方式、财税政策等。
2.2 创新驱动发展的广度通过持续的创新驱动,我们可以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这需要在科技研发、知识产权保护、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和完善。
2.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广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通过淘汰产能过剩、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改善生产要素和环境配套等方面的改革,我们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产业工人队伍人才供给不足的因素分析
产业工人队伍人才供给不足的因素分析产业工人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国家工业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目前我国产业工人队伍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人口结构变化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的调整,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移动性越来越大。
一方面,年轻劳动力不愿从事重体力劳动和脏累的工作,更愿意从事与现代科技相关的职业。
这使得我国的劳动力供给不足,特别是产业工人队伍人才越来越少,难以满足产业升级和转型的需求;另一方面,老年人口的增加导致生产劳动力的分配问题日益突出,这也是我国近年来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劳动力市场机制不完善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直接影响着产业工人队伍人才供给的状况。
我国现阶段尽管实行“多渠道”就业政策,但市场机制不完善、就业机会不均等等因素使得劳动力市场不稳定,导致了产业工人队伍人才供给不足。
比如,一些企业的招聘流程繁琐、招聘标准过高,不符合实际情况。
此外,由于部分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产业工人队伍人才过少,导致了供需矛盾的问题。
三、职业教育不足职业教育是培养产业工人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面临着种种困难。
比如,职业教育资源不均衡,部分地区的职业教育基础薄弱,无法满足当地企业对产业工人队伍人才的需求。
此外,一些职业教育机构的教学质量和教学体系不够完善,无法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业工人人才。
综上所述,我国产业工人队伍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
应当全面分析问题,采取综合性对策,加强职业教育,优化劳动力市场机制,提高企业吸纳和留住产业工人人才的能力,进一步加强产业工人队伍的培养和吸引。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需求,推进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当前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当前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的原因与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供求失衡的现象。
一方面,企业招聘难,职位空缺率较高;另一方面,一些劳动者面临就业困难。
这种现象的背后,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探讨。
一、原因分析1.经济结构转型引发行业人才供需不平衡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和升级,不同行业之间的发展速度不一,人才需求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例如,一些发展前景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兴产业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而传统行业的招聘需求较低。
行业人才供需失衡导致了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紧缺与过剩。
2.教育体制改革滞后导致人才培养不足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存在一定程度的资源分配不均衡,高等教育体系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人才培养不足,也是当前供求失衡的原因之一。
这种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供不应求,反之,低技能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容易造成一些劳动者的就业困难。
3.人才竞争进一步加剧随着社会发展,人才竞争也在加剧。
一些企业通过加薪、福利等方式提高了招聘的吸引力,但这并没有缓解当前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失衡。
相反,对于那些资源和整体水平比较一般的企业与劳动者,劳动力市场竞争压力会越来越大。
二、对策研究1.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加强人才培养教育体制改革是缓解我国劳动者供求失衡的必经之路。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仍然分布不均衡,有些发达地区的高校相应的就业机会也更多,而有些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却面临着培养人才与当地就业岗位不匹配的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推进教育参军改革,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从而培养出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2.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了缓解目前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的现状,我们还需要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打通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流通。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可以通过技能培训、职业介绍、信息咨询、就业创业等方式改善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结构。
同时,加强对失业人员的政策支持,提供相应的教育培训、创业扶持等服务,这些措施都有助于缓解当前的供求失衡现状。
高技能劳动力短缺对产业竞争力的挑战
高技能劳动力短缺对产业竞争力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大。
然而,高技能劳动力短缺已成为制约许多国家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挑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高技能劳动力短缺对产业竞争力的挑战,并提出相应应对策略。
一、高技能劳动力短缺的现状高技能劳动力是指具备较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他们能够在特定领域中胜任高要求的工作。
然而,目前世界范围内存在高技能劳动力短缺的现象。
首先,高技能劳动力供应不足。
许多国家的教育体系存在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不足,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此外,高技能人才往往追求更好的职业发展和待遇,他们可能选择国外工作机会,导致本国高技能劳动力减少。
其次,产业结构调整导致高技能劳动力需求变化。
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许多传统行业逐渐落后,而新兴行业和高技术产业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供给端不能及时调整,导致高技能劳动力短缺。
二、高技能劳动力短缺对产业竞争力的挑战高技能劳动力短缺对产业竞争力带来了以下挑战:1. 制约创新能力高技能劳动力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他们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研发和技术创新。
然而,缺乏足够的高技能劳动力,会严重制约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升,从而影响产业的竞争地位。
2. 影响生产效率高技能劳动力在工作中能够更高效地完成任务,提高生产率和效益。
但是,高技能劳动力短缺会导致劳动力结构低下,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部分岗位的高技能劳动力短缺可能导致生产线停滞,影响整个供应链的运作。
3. 加剧产业结构失衡高技能劳动力短缺将导致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加剧产业结构的失衡。
一些传统行业可能因为缺乏高技能人才的支持而长期低迷,而新兴行业和高技术产业则无法充分发展,从而使得整体产业结构失衡,影响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应对高技能劳动力短缺的策略针对高技能劳动力短缺对产业竞争力带来的挑战,国家和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加强教育培养加大对高技能劳动力的教育培养力度,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专业化水平,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高新技术产业对人才需求与供给的矛盾
高新技术产业对人才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引言: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然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对人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
本文将探讨这一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来激烈人才争夺战1.1 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迅速崛起,高新技术产业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这些新兴行业为经济创造了巨大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有潜力和能力的人才加入。
1.2 对于优秀人才需求越来越大高新技术产业对于创造性思维、创意地解决问题以及创造性创新等方面具有极高要求。
这使得在拥有相应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之外,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多元素素质。
因此,高新技术产业对于优秀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1.3 激烈人才争夺战的现象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对人才的严重需求,各企业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人才争夺战。
一方面,这种竞争推动了行业内部创新与进步;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招聘市场上的一系列问题,如恶性竞争、高薪买断等现象逐渐增多。
二、高新技术产业人才供给存在局限2.1 教育体系存在短板在高新技术领域中,发展日新月异。
然而,传统教育体系往往滞后于行业需求,不能及时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优秀人才。
教育与现实市场之间的脱节使得高校毕业生普遍面临就业困境。
2.2 创新与实践经验不足尽管在学校期间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训实践是必要的,但很多教育机构未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
缺乏实践经验使得刚毕业的学生在应对实际工作时往往感到无所适从,无法满足高新技术产业对创造性和团队合作能力的要求。
2.3 职业发展路径不明确高新技术产业因其迅速变化的特点,职业发展路径也变得比较模糊。
这给人才供给带来了困扰,许多人才在选择就业方向时感到迷茫。
缺乏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和指导使得一些有潜力的人才可能选择放弃或转行。
三、解决方法与建议3.1 教育改革与优化针对高新技术产业人才供需矛盾问题,教育部门应与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通过开设专门课程、项目合作等方式来更新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系统性和综合素质;并加大对创新能力、实践经验等方面的培养力度。
产业工人队伍人才供给不足的因素分析
产业工人队伍人才供给不足的因素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工人队伍的人才供给逐渐出现不足的情况,这给各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产业工人队伍人才供给不足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找到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第一,在教育体制方面,培养产业工人的教育资源不足是制约人才供给的重要因素。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资源不平衡、不充分,高职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数量和规模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产业工人队伍需求。
中高职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重学科知识轻技能,导致毕业生在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上存在缺陷。
教育体制需要加大对职业教育资源的投入,并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
第二,就业环境不利也是导致产业工人队伍人才供给不足的因素之一。
一些传统行业面临技术更新、产业结构调整等压力,就业机会减少,导致人们对从事此类工作的兴趣不高,从而减少了人才的供给。
一些新兴行业的发展速度较快,产业工人队伍的需求量大,但相关的培训和就业机会相对有限,也导致了人才供给的不足。
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大就业政策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创业支持,吸引更多的人才从事产业工人工作。
人才引进和留存方面的问题也影响了产业工人队伍人才供给的情况。
一些优秀的产业工人人才往往更容易被各类企业挖走,导致产业工人队伍内部的人才流失。
由于一些地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吸引人才的条件不足,也使得这些地方的产业工人队伍人才供给不足。
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跨地区的人才引进交流,提高地方的吸引力,提供优厚的福利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留住人才。
第四,在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方面存在问题。
当前,与高层次人才相比,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对产业工人队伍人才的培养和留存还存在不足。
一些企业对产业工人的培养和激励投入不足,缺乏长期的职业发展规划和晋升机会,从而减少了人才的供给。
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提供多样化的培养和发展途径,增加培训投入,提高薪酬待遇,吸引和留住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升级与高技能人才供给结构性失衡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谌新民潘彬【内容提要】广东省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存在较严重的产业结构与高技能人才供给的失衡,这不仅体现在高技能人才数量的短缺,更表现为结构上的不匹配。
在广东省实施“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战略、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及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背景下,通过增加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供给以满足产业优化升级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难题。
基于实地调研资料,从三个层面分析,认为收入水平、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是影响高技能人才供给的重要因素,应从改善公共产品供给视角提供更好的公共政策设计。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产业结构/人才结构/结构性失衡一、引言广东省充分发挥地缘、人缘优势以及改革开放先行优势,主动承接了两波国际产业转移,并根据自身特点逐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初步建立起生产能力较强、外向度较高、新兴产业不断崛起的工业体系,取得了30年来GDP年均增长13.7%的骄人成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省份一跃而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
但是,过度依赖对外贸易和低成本资源要素相结合的经济增长方式,为广东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诸多的问题。
当前,广东已经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后期,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与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经济体制转轨和劳动力供给第三次高峰到来等众多因素综合交织期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解决城乡就业问题双重压力的关键时期。
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严峻挑战,使广东经济持续多年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珠三角和东西北等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影响加大;劳动力技能素质偏低、结构性矛盾突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2007年底以来,基于对市场经济规律的理性把握,广东省陆续出台了《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广东省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等重大政策措施,大力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
广东“双转移”战略的提出,将带来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优化升级,对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技能型人才的数量需求也将急剧增加。
目前在广东劳动力市场上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供给存在巨大缺口,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发展和企业竞争力的短板,更成为广东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掣肘。
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提高城乡劳动者技能和素质,化解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成为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相关调研数据和资料,从微观层面探索产业优化升级背景下高技能人才供给结构性失衡的影响因素。
二、产业结构与技能人才结构关系研究综述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最早由威廉·配第提出,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在配第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40多个国家不同时期劳动力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产业之间转移的统计资料的实证分析,对产业结构演进的趋势进行了考察,提出劳动力在三次产业分布结构变化的一般趋势,即“配第—克拉克定理”。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在继承克拉克研究成果基础上,运用大量历史统计资料,深入研究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从而进一步用事实证明了“配第—克拉克定理”。
国内外学者对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也有过较系统研究。
有的专注于研究既定产业结构下的劳动力资源配置理论(如里昂惕夫模型、库兹涅茨和钱纳里模型、丹尼森理论);有的专注于劳动力配置结构和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1,2],也有学者关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劳动力大量增加的矛盾以及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存在偏差的现状等[3]。
但已有研究成果一般集中于理论探讨,极少有文献关注于产业结构升级与劳动力总量供给过剩和结构性短缺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尤其是对于产业结构与(技能)人才结构关系的专门研究较少,仅散见于关注产业结构的演进及在产业演进过程中人才(劳动力)在不同产业分布变化的文献中。
近年来国内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结构的问题做出了一些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李彬认为,产业结构与人才需求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产业结构的发展状况决定了人才需求的分布、类型、规格、数量和质量。
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变动引发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动,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改变了人才需求的能级结构,这就要求人才的供给结构要作相应的调整。
[4]菊莲认为现阶段我国人才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人才向第三产业过度集中,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将进一步增强,在人才供给能力进一步提高的同时,人才供求总体上存在总量短缺与结构性短缺、供给性短缺与需求性短缺并存的状况。
[5]赵光辉以中部六省人才存量结构和增量结构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状况为基础,对区域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其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结构之间存在关联性,产业结构的影响人才需求的结构。
[6]他还分析了人才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规律,认为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符合人才资源流动的“推力—拉力”规律,即产业结构调整拉动人才结构调整,人才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两种力量不断在动态中保持平衡。
[7]罗文标、黄照升和夏洪胜认为我国产业中的人才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主要体现在产业的人才规模结构与产业的产值结构不匹配,高素质人才短缺,专业技术人才偏少以及人才在各产业间的流动不顺畅。
[8]罗文标和黄照升还指出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必然推进人才结构的高级化演变,不同的产业发展阶段伴随着人才的发展阶段,他们认为人才的质和量的需求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以促进人才结构得到优化和升级。
[9]张胜冰、吉宇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中部地区现有的人才结构出现了与产业结构相互制约的情况,已不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严重地影响了中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0]张车伟探讨了不同人群和不同方式的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差异,[11]李炯、苏静研究了浙江省的人力资本扩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
[12]张仁寿,覃梓盛从广东产业结构演变与高技能人才需求规律、与高技能人才需求关系等方面着手,研究广东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与高技能人才的相关性,认为广东省初步形成了与产业结构相同的“二、三、一”就业格局;产业结构升级对高级技师需求量不断增加,求人倍率逐年升高,并预计未来几年广东省高技能人才仍然供不应求。
[13]由上可见,目前国内对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的研究大多探讨两者相互关系、产业和人才发展现状或理论,缺乏实证研究及对二者的影响因素、运行机制方面的深入研究,尤其是缺乏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产业结构优化背景下,从高技能人才的微观角度对其影响因素的分析,而这恰恰是问题的核心。
三、影响高技能人才供给因素的实证分析影响高技能人才供给的因素很多,例如宏观层面的国家产业政策、区域产业结构;中观层面的企业需求、职业培训机构的培养能力;微观层面的高技能人才的收入水平、接受培训经历、职业资格等级、年龄和学历结构等,这些因素会在不同层面、不同程度上影响高技能人才的供给数量和结构。
本文主要就微观层面的因素进行分析,所采用的资料及相关数据,来自笔者承担相关课题的实地调研。
在对全省10个城市进行调研时,重点选取了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佛山、肇庆等6个珠三角城市的产业状况和高技能人才情况进行针对性调研,具有较高的代表性。
本文所定义的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服务领域一线岗位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能够在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取得国家职业资格一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三家(高级技工)等级证书的人员;二是虽然没有取得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但企业参照国家高技能人标准由企业内部聘用的人才。
这次调研共获得1200余份有效问卷,从研究目的和调研数据的可获得性及可信性出发,我们分别从收入水平、职业证书和职业培训三个维度分析它们对高技能人才供给的影响。
(一)收入水平对高技能人才供给的影响价格机制是影响供求关系的首要和基本因素,高技能人才的收入水平直接决定着其供给的数量和质量。
目前,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性逐步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肯定,其收入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收入高于工程师等技术人员已经屡见不鲜。
调查显示,佛山市一般职工月平均工资在1000至1200元,而高级技工月平均工资在2500元左右,技师2550元左右,高级技师3640元左右。
个案中月薪5000元以上的高级人才大有人在,甚至不乏一些月薪上万的高技能人才。
虽然高技能人才的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总体自认为还是偏低,收入因素尚未真正能成为引进和留住技能人才的动力源。
调查中48.2%的高技能人才认为导致企业高技能人才引进困难或容易流失的首要原因是薪酬水平偏低,普遍的反映是高技能人才对于薪酬的期望没有得到有效满足。
为了定量分析高技能人才收人对其供给的影响,我们通过建立模型并利用调研数据进行分析。
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为高技能人才的收入(sr),解释变量包括年龄(n1)、工作年限(nx)、户籍(hj)、婚姻(hy)、性别(xb)、职业资格(zg)和工作岗位(gw)和文化程度(wh)。
模型的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zg表示高技能人才是否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此变量为虚拟变量,有职业资格证书=1,无职业资格证书=0;n1为技能人才的年龄;nx为技能人才从事相关工作的年限,即人才可能在不同的公司工作,但从事的都是相同或类似工作的年限;hj表示高技能人才的户籍,非农户籍=1,农业户籍=0;hy表示高技能人才的婚姻状况,已婚=1,未婚=0;xb表示高技能人才的性别,男性=1,女性=0;e1,e2,e3,e4,e5,e6均为虚拟变量,表示高技能人才的文化程度,在问卷中,技能人才的文化程度,博士、硕士、本科、大专或高职院、高中/中专或中技、初中及以下分别对应6,5,4,3,2,1;w1,w2,w3,w4表示高技能人才的工作岗位,四个变量依次对应普通员工岗位、技术工人岗位、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和中高级管理岗位。
采用OLS和逐步回归的方法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其中模型1是OLS的回归结果,模型2是逐步回归的结果。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技能人才的年龄、户籍和婚姻对收入的影响不显著。
年龄对于收入没有显著影响,其原因可能在于,年龄不代表工作年限,高技能人才可能不是一直从事与其目前工作相关的工作,中途工作变化导致高技能人才目前工作年限没有与年龄成正比,从而年龄没有对其收入造成显著的影响。
高技能人才的工作年限对其收入有显著影响,且年限越长其收入水平越高。
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高技能人才的技能水平和工作熟练程度都有所增加,不论是按其技能水平还是工作业绩进行考核,高技能人才都能获得较高的收入。
平均而言,高技能人才的工作年限每增加一年,其收人大约增加98.38元。
性别对高技能人才的收入有显著影响,男性月平均收入要比女性高出348.6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