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反后坐装置设计 R.M.
反后坐装置

反后坐装置:在炮身与炮架之间安装的,用来耗散和储存火炮射击时的后座能量并使炮身复位的结构部件。
作用:1减小火炮架体在射击时的受力(①减小炮架质量,提高火炮机动性,②稳定性提高,有利于提高射击精度,③火炮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使火炮口径增大或跑口动能增加,提高火炮威力)2把射击时的全炮后坐运动变为可控的炮身后坐运动(①火炮重复射击时的操作简化,有利于提高射速,②炮身后坐运动为自动装填提供动力,③控制炮身的后坐运动可获得要求的后坐参数或结构参数)后坐微分方程m h d²x/dt²=F pt-F R其中F R=FΦh+F f+F+F T-m h g sinφ火药燃气作用过程分为:1启动期(特点:1膛压低2后坐运动距离短3后坐速度低),2弹丸在堂内运动时期(炮膛合力计算:F pt=F t-F zm-F dx),3火药气体后效时期(炮膛合力计算F pt=F g*eˆ(-t/b),有炮口制退器F pt=χF g eˆ(-t/b) )火炮的稳定性:是指火炮射击时不跳离地面的特性。
火炮的静止性:是指火炮在射击时沿水平方向不移动的特性,后坐静止条件F Rmax≤[F T] (驻锄所能提供的最大水平反力)后坐稳定条件F NA=(m z g L xφ-F pt L e-F R h)/L D≥0 后坐稳定力矩:m z g L xφ;翻转力矩:FptLe+FRh后坐稳定极限角φj:射角φ减小到一定程度时,火炮处于稳定与不稳定之间的临界状态,此时的状态称为后坐稳定极限状态,此时的射角为φj提高火炮射击稳定性途径:1减小动力偶距F pt L e,2减小后坐阻力F R (增大后座长度lλ, 增大后坐部分质量m h,采用双重后坐系统,采用炮口制退器,采用前冲后坐系统,采用膨胀波火炮发射技术)3减小力臂h从动量表达式看:反后做装置是一个缓冲器,它将一个幅值很大,作用时间短变化剧烈的炮膛合力F pt转化为一个幅值较小,作用时间长变化较平缓的后坐阻力F R,传递到炮架上从动能表达式看:反后坐装置是一个能量变换器,将幅值很大,变化剧烈的炮膛合力Fpt在短距离上做的功转化为一个幅值较小,变化较平缓的后坐阻力FR在较长距离上做的功火药气体作用系数β的物理意义:火药气体平均速度与弹丸初速之比。
火炮反后坐装置设计-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

《火炮反后坐装置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10442004课程英文名称: The design for recoil mechanism课程总学时:40 讲课:38 实验:2 上机:0适用专业:武器发射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5月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火炮反后坐装置是武器发射工程本科的专业选修课,火炮是人类武器发展历史上出现最早的热兵器,今天在各种高新技术装备中仍然是个军兵种的主要火力手段,火炮设计者坚持不懈地为提高它的威力、机动性、反应能力、生存能力、可靠性而努力。
反后坐装置就是人们为解决火炮威力和机动性的矛盾而发展衍生出来的。
因此,火炮反后坐装置的设计在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专业的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火炮反后坐装置的基本构成、基本原理、各机构的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从而指导其进行反后坐装置的结构设计,为今后其它火炮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该专业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在知识上,要求学生掌握火炮反后坐装置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设计过程中的要点问题。
在能力上,要求学生掌握其任务、环境、功能、结构和性能指标,机构各部件在各种后坐受力环境下的运动原理,各动力学参量的分析和计算。
技能上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独立完成反后坐装置的设计及初步验算。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解题思路进行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有限元及其应用、火炮概论,枪炮内弹道等。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1.习题主要在于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课外习题不应少于15道题。
火炮磁流变后坐阻尼器的设计与可控性分析

所受的主动力为炮膛合力F。和后坐部分重力m。g,它
们分别作用在炮膛轴线和后坐部分质心上。此外还有
弹丸作用于膛线导转侧的力矩肘k,它与弹丸的旋转方
向相反。约束反力包括驻退机液压阻力F枞,复进机力
B,和它们密封装置的摩擦力F,以及摇架导轨的法向
反力FM、F舰和相应的摩擦力Fn、F他。摇架导轨上
的总摩擦力(假设前后导轨摩擦系数相同时)为:
定问隙,最后结合各个参数与阻尼力的关系曲线确定
关键结构参数。
火炮磁流变后坐阻尼器要求结构简单、紧凑,高效
节能,产生的阻尼力大。结构设计主要分为结构类型
确定、元件材料选取、结构参数选择几个主要问题。
(3)检验阻尼器的可调系数和校核零件强度。
检验不同的活塞运动速度下阻尼器的可调系数是
否满足要求。确定缸筒的壁厚、活塞杆的抗拉强度是
Fr=F71+F亿=八F^,l+F肥)
(1)
式中:.厂为摇架导轨的摩擦系数。如图1所示,取火炮
的后坐部分为研究对象,对发射时后坐部分进行受力
分析,从而建立火炮后坐时的微分方程:
/lrth=警=吒一F。
(2)
FR=F秭+乃+F+Fr—m^gsimp (3)
警=y
(4)
妒——射角;卜火炮后坐时后坐行程;警—一后坐 式中:FR——后坐阻力;F舯——起始后坐阻力; JV
冲击试验,测试其在冲击载荷下的动态特性,并进行了后坐过程半实物仿真控制。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长行程火炮用磁
流变阻尼器可有效抑制冲击载荷激励作用,为进一步实现火炮后坐力与行程控制的一体化设计和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火炮;磁流变后坐阻尼器;冲击载荷;动态特性
中图分类号:TJ818
文献标识码:A
某迫榴式火炮反后坐装置的结构优化及分析

实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关键词 : 迫榴炮 ; 后坐阻力 ; 节制杆 ; 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 : T J 3 0 3 . 4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0 7 0 7 ( 2 0 1 3 ) 0 7— 0 0 2 2—0 3
Opt i ma l S t r u c t ur a l De s i g n a nd Ana l y s i s o n Re c o i l Me c ha n i s m
t o t a l e n e r g y w a s b a s i c a l l y u n c h a n g e d .T h e o p t i mi z a t i o n mo d e l c a n p r e s e n t r e f e r e n c e v a l u e f o r i mp r o v i n g
r e c o i l r e s i s t a n c e p e a k a s o b j e c t i v e f u n c t i o n w a s b u i l t u p .O p t i ma l c a l c u l a t i o n w a s c a r r i e d o u t w i t h I S I G H T
s t r u c t u r a l o p t i mi z i n g d e s i g n o n r e c o i l me c h a n i s m w a s b u i l t .F o r c e o f r e c o i l me c h a n i s m w a s a n a l y z e d a n d
某火炮复杂反后坐装置工作特性仿真分析

生 的复进 机力 ; 一 火炮 后 坐 时 ,驻 退 机后 坐 制动 器 产生 液压 阻力 ; n 火炮 复 进时 ,驻 退 复进 机后 坐制 动 器 产生 西r 液 压 阻力 ; 火炮 复进 时 ,驻退 机 复进 节 制器 产 生液 压 旷 阻 力 ; 一 炮 复进 时 , m 火 驻退 机 后 坐制 动器 产 生液 压 阻力 ; 反后 坐装 置 紧塞 具摩 擦 力 , 自驻 退 机 和驻 退 复 进机 ; 来
时 西增 大 导 致 增 大 ,
如 图 7所 示 ,从 能 量 角
火 炮 加 速 复 进 ,复进 一
段 时 间 后 , < s火炮 减 F,
度 ,由于 后 坐 阻 力 作 功 要 消 耗 掉 炮 膛 合 力 作
速复进 。
中各组 成力
功 ,故 不 同射 角 下 R 曲
的 叠 加 情 况 如 图 6所 线 下 面形 成 的面 积 应 该
复进 机 中 的铜 质 节 制 环 在 驻 退 液 反 复 冲刷 下 孔 径 要 扩 大 , 些 因素 都会 影响 火炮 的工作 特性 。 面着重 分 析这 这 下
些 因素对 火炮 后 坐长 度 和后 坐阻 力这 两个 关键 工 作 特性
位 。炮膛 合 力最 大 值 远 远 大 于 后 坐 阻 力 最 大
行 程 曲线是 反后 坐装 置工 作 的基本 运 动学参 量 , 两个 参 这 () 3
() 4
另外 , 坐 阻力 R l 0 尸十 r Qs 后 = o 2 f , (n + + n _1 i
复进 阻 力 h h 咖} + fQ s c+ , l 2 L + + 1 T+ oi k Fh + n
坐 速 度 主 要 取 决 于 , 故 增 大 导 致 减 小 ;
某火炮反后坐装置布局方案数值模拟分析

某火炮反后坐装置布局方案数值模拟分析
于情波;刘俊民;杨国来;萧辉;陈宇
【期刊名称】《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年(卷),期】2017(038)001
【摘要】反后坐装置布局对火炮的总体性能有重要影响,为了定量分析不同反后坐装置布局方案,建立了某火炮反后坐装置典型布局方案的有限元模型,对火炮主要架体进行了结构刚强度数值计算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制退机和复进机空间对称布局方案有利于提高火炮刚强度,进一步的非线性有限元动力学数值计算及分析表明,这种布局方案也有利于减小对炮口振动的影响.
【总页数】5页(P12-16)
【作者】于情波;刘俊民;杨国来;萧辉;陈宇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94;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包头 014000;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94;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94;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J303
【相关文献】
1.某型火炮反后坐装置液压阻力数值仿真分析 [J], 杜中华;吴松
2.某火炮复杂反后坐装置工作特性仿真分析 [J], 杜中华;狄长春
3.某迫榴式火炮反后坐装置的结构优化及分析 [J], 宋焦;何永;赵威;陶齐冈
4.基于Simulink的火炮反后坐装置仿真分析 [J], 何卫国;谈乐斌;潘孝斌
5.基于Simulink的软后坐火炮反后坐装置的仿真分析 [J], 秦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火炮概论课后习题R.M.

第五章
火炮架体
1. 摇架的作用与组成(槽形摇架、筒形摇架、组合摇架) 摇架用作支承炮身,为炮身的后坐和复进运动提供导轨,为炮身的俯仰提供枢 轴,射击时将载荷传给其他的架体 2. 上架的作用与组成(长立轴式、短立轴式,拐脖式、带缓冲装置和带防撬板 式) 绕垂直轴转动,赋予炮身方位角;借助各种支臂连接和安装高低机、方向机、 平衡机及防盾等件。 左右侧板、底板、立轴(或拐脖)和各支臂组成 3 下架的作用与组成(长箱形下架、碟形下架、扁平箱形下架) 支承回转部分和连接大架及运动体等的构件。系整个炮架的基础。高射炮的炮 车本体(或炮床)及海军炮上的旋回支撑装置都起着类似下架的作用 立轴室或立轴 架头轴或连接耳 容纳行军缓冲装置的空间或有关支座 3. 大架的作用与组成 支撑火炮以保证射击静止性和稳定性,牵引火炮。架头、本体和架尾 4. 平衡机的作用原理(弹簧式平衡机、气压式平衡机) 提供平衡力,保证火炮射击过程的稳定性。
第三章
1. 身管的作用及外形取决因素
炮身
发射时赋予弹丸一定的初速和射向;有膛线的身管还使弹丸在出炮口时获得一 定的旋转速度。根据膛压曲线的变化规律由强度计算确定,同时还要考虑身管
刚度、散热以及和其他部件的连接等。 2. 药室分类(药筒定装式药室,药筒分装式药室,药包分装式药室,半可燃药 筒的药室) 3. 坡膛(单锥度、双锥度或大锥度、小锥度坡膛) 4. 膛线的结构与作用 炮膛导向部管壁上与身管轴线成一定倾斜角的若干条螺旋形的凸起和凹槽。其 作用是赋予弹丸在出炮口时一定的旋转速度,以保证弹丸在空中飞行的稳定性 5. 膛线的缠角、缠度与弹丸的转速的关系
要求、 (1)闭锁确定。炮闩与炮尾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与身管可靠结合; 不能因火药燃气压力作用而自行开闩;燃气不应后溢。 (2)结构简单,分解结合容易,操作容易,动作可靠。 (3)应具有多种可靠的保险装置,保证设计过程的安全。 闩体自锁条件与闭锁装置的自锁条件: (1) 12. 关键零件闩体、曲臂、抽筒子、拨动子驻栓的作用原理 闩体、曲臂原理见书本 59-60.抽筒子、拨动子驻栓原理见书本 63-65 13. 炮闩保险机构的作用原理见书本 67 页 14. 楔式炮闩与螺式炮闩的分析比较见书本 73 页 15. 炮口制退器的作用原理(冲击式炮口制退器、反冲式炮口制退器) 冲击式:高压气体燃气流入制退室(D/d>1.3)突然膨胀,形成气流大部分冲击 制退器前壁,赋予炮身向前的冲量,形成制退力。 反冲式:高压燃气流入口径较小的制退室中,膨胀较小,压力很大,大部分气 体经侧向扩张喷孔后突然膨胀,以高速向后喷出,形成反推力。 16. 炮口制退器的效率
火炮反后坐装置设计解析

目录1.自由后坐诸元的计算1.1膛内时期自由后坐诸元计算1.2后效期自由后坐诸元计算1.2.1火药气体作用系数1.2.2后效期开始时炮膛合力1.2.3 时间常数和后效期作用时间1.2.4炮口制退器冲量特征量1.2.5有炮口制退器自由后坐诸元计算2.后坐制动图和后坐制动诸元2.1制定后坐制动图2.2.求解制退后坐诸元3.复进机设计4.制退机设计4.1制退机的工作长度4.2活塞工作面积4.3制退杆外径及制退筒内径4.4制退杆内腔直径5.5节制环直径4.6制退筒外径4.7流液孔面积5.节制杆外形调整1.自由后坐诸元的计算1.1膛内时期自由后坐诸元计算0.5d h dm Wv m m0.5d h dm Ll m m膛内运动时期自由后坐诸元 序号 t/ms v/(m/s) l/m W/(m/s) L/m1 0 0 0 0.000 0.0002 2.091 77.1 0.055 0.948 0.0013 2.651 125.84 0.111 1.548 0.001 4 3.342 204.08 0.221 2.510 0.0035 3.8 265.59 0.332 3.267 0.0046 3.996 291.77 0.387 3.589 0.005 7 4.346 337.85 0.498 4.156 0.006 8 5.191 442.09 0.831 5.438 0.010 9 6.403 463.37 0.925 5.699 0.011 10 6.816 575.75 1.661 7.082 0.020 11 8.17 641.41 2.492 7.889 0.031 12 9.023 670.74 3.045 8.250 0.037 13 9.712 690 3.51 8.487 0.0431.2后效期自由后坐诸元计算 1.2.1火药气体作用系数β弹丸脱离炮口瞬间,当t g =9.712ms ,时由内弹道数据可知: p g =56Mpa ,W g =8.4512m/s , L g =0.043m 。
某反后坐装置液压试验机的设计

i
退机
卸 荷 阀 A f 1 ) 显 间 \ \ \ I / / /
报 管接头
械, 2 0 1 0 , 3 1 ( 9 ) : 1 6 0—1 6 2 .
[ 1 ] 夏天 , 陈 义 正.自重 下 降 式 步 进 梁 液 压 控 制 回路 分 析 [ J ] . 液压 与气 动 , 2 0 1 2 , ( 2 ) : 2 5— 2 6 . [ 2 ] 李壮云. 液压元件与系统[ M] . 北京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 0 0 5 .
某反后坐装置液压试验机是根据《 火炮部 队修理 技术规程》 和专用 的《 试验大纲》 设计 的 1 j , 主要实现
作 者简介 : 黄振 全 ( 1 9 7 3 ~) , 男, 湖北 荆州 人 , 副教 授 ,博 士
生, 主要从事火炮技术方 面的教学 和科研 工作 。
参 考文献 :
[ 3 ] 陈英 . 工 程 机械 液压 系统保 压设 计 及改 进 [ J ] . 煤 矿 机
[ 4 ] 雷天觉. 新编液压工程手册[ M] . 北京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
社。 1 9 9 8 .
5 4
液 压 与 气动
2 0 1 3年 第 1期
:
)
支撑手轮2 . y 广 \
工 作台
弋
— ■
驻 退 机 螺 盖
A目 k
支 撑 手 轮
摇 B
在 对反 后 坐装 置进 行修 理 、 更 换零 件 和分解 结 合后 , 往 往 不进 行液 压试 验 , 而 代 之 以实 弹射 击 的方 法 来 检 验
1 . 液体加注装置
一
2 . 压力试验装置 3 . 液量检查装置 4 . 计时报警装置
火炮反后坐装置非常规技术概述

火炮反后坐装置非常规技术概述本文首先通过阐述现代火炮反后坐装置的常规构造和原理,来明确何为火炮反后坐装置非常规技术。
再从火炮反后坐装置的非常规结构和火炮反后坐装置常规结构中采用的非常规技术两个方面,介绍了五种反后坐装置的非常规技术,这些技术或设计思路新颖,或技术程度先进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供读者参考。
标签:反后坐;非常规现代火炮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其结构和技术日益成熟,在没有重大技术突破前,结构已经相对固定,但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反后坐装置的性能仍有上升空间,本文就介绍几种反后坐装置的非常规技术。
1 火炮反后坐装置非常规技术现代火炮普遍采用反后坐装置用以抵消或转化火炮的后坐动能,其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制退机、复进机和复进节制器组成,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使火炮后坐部分停止在一定的位置上、使火炮后坐部分复进和使后坐部分平稳复进。
非自动火炮的制退机多属于不可压缩液体制退机,复进机多采用液体气压式;自动炮多采用弹簧式制退机和弹簧式复进机(两种装置采用的弹簧种类各不相同)。
复进机也有火药气体式和单纯气压式等现在采用不多的方式,但其不属于本文中的非常规技术,因为这里的非常规技术必须具备一定的先进性,在未来可能应用于火炮当中去。
另外,炮口制退器也可以起到减小火炮后坐能量的作用,但不是所有火炮都安装有炮口制退器,尤其是坦克炮,为减小对射手瞄准和仪器设备的影响,一般都不安装炮口制退器,而且其结构相对简单,技术相对成熟,没有非常规技术。
2 火炮反后坐装置的非常规结构这里列举的两种反后坐技术都是区别于传统的反后坐射击理念的技术,其思想有一定的独特性。
2.1 膨胀波火炮:膨胀波火炮是美国的埃里克。
凯斯博士于1999年提出的一种减小后坐力的新技术。
火炮发射时,发射药燃烧产生的火药气体推弹丸向前运动,如果在弹丸仍在膛内时,炮闩突然打开,火药气体就会向后喷出,膛内的压力就会下降,而压力下降会以波的形式向前传递,这种现象就称为膨胀波。
RCM在火炮维修保障中的应用

摘要:火炮维修保 障中,以反后坐装置为例,应用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 ( C ) R M 进行分析.首先确定重要功 能 项 目并进 行 其 功 能与故 障分析 ,明 确 系统 内各 故 障 的原 因和后 果 . 然后 用规 范 化逻 辑 决 断方 法 ,有针 对 地 确定 各 ’ 故 障后 果 的预 防性 对 策 。通 过故 障分 类 、确 定 重要 功 能项 目、故 障模 式及 影 响分 析 、R M 决 断和 记 录 ,最后 制定 预 C
Ab ta t T k n n — c i s se f ra x mpe a ay etr u h t er l bl y c n ee i tn c R s c : a i g a t r o l y tm o e a l。 l z o g i i t e tr d man e a e( CM) n te r i e n n h h e a i n i h
Ke wo d : tle i t n n e An — e o ls s e ; y r s Aril r ma n e a c ; t r c i y t m RCM ; m p r a t u c o ; a l n l ss P e e tv a n e a c y i I o n n t n F u ta a y i ; r v n e m i t n n e t f i i
LI J n , U u FENG a g b n , Z Gu n . i 2 HAO - e g Ya f n
( . rg d f a u t, r n n eE gn eigC l g , hjah a g0 0 0 , ia 1 B a e d ae O d a c n iern ol e S i z u 5 0 3 Chn ; i o Gr e i n 2 Orn n eT c n lgcl ee rhIs tt, d a c n iern l g , hj z u n 5 0 3 Chn ) . d a c e h oo ia sac tue Orn eE gn eigCol e S i ah a g0 0 0 , ia R ni n e i
反后坐装置

反后坐装置反后坐装置:在炮身与炮架之间安装的,用来耗散和储存火炮射击时的后座能量并使炮身复位的结构部件。
作用:1减小火炮架体在射击时的受力(①减小炮架质量,提高火炮机动性,②稳定性提高,有利于提高射击精度,③火炮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使火炮口径增大或跑口动能增加,提高火炮威力)2把射击时的全炮后坐运动变为可控的炮身后坐运动(①火炮重复射击时的操作简化,有利于提高射速,②炮身后坐运动为自动装填提供动力,③控制炮身的后坐运动可获得要求的后坐参数或结构参数)后坐微分方程m h d2x/dt2=F pt-F R其中F R=FΦh+F f+F+F T-m h g sinφ火药燃气作用过程分为:1启动期(特点:1膛压低2后坐运动距离短3后坐速度低),2弹丸在堂内运动时期(炮膛合力计算:F pt=F t-F zm-F dx),3火药气体后效时期(炮膛合力计算F pt=F g*e?(-t/b),有炮口制退器F pt=χF g e?(-t/b) )火炮的稳定性:是指火炮射击时不跳离地面的特性。
火炮的静止性:是指火炮在射击时沿水平方向不移动的特性,后坐静止条件F Rmax≤[F T] (驻锄所能提供的最大水平反力)后坐稳定条件F NA=(m z g L xφ-F pt L e-F R h)/L D≥0 后坐稳定力矩:m z g L xφ;翻转力矩:FptLe+FRh后坐稳定极限角φj:射角φ减小到一定程度时,火炮处于稳定与不稳定之间的临界状态,此时的状态称为后坐稳定极限状态,此时的射角为φj提高火炮射击稳定性途径:1减小动力偶距F pt L e,2减小后坐阻力F R (增大后座长度lλ, 增大后坐部分质量m h,采用双重后坐系统,采用炮口制退器,采用前冲后坐系统,采用膨胀波火炮发射技术)3减小力臂h从动量表达式看:反后做装置是一个缓冲器,它将一个幅值很大,作用时间短变化剧烈的炮膛合力F pt转化为一个幅值较小,作用时间长变化较平缓的后坐阻力F R,传递到炮架上从动能表达式看:反后坐装置是一个能量变换器,将幅值很大,变化剧烈的炮膛合力Fpt在短距离上做的功转化为一个幅值较小,变化较平缓的后坐阻力FR在较长距离上做的功火药气体作用系数β的物理意义:火药气体平均速度与弹丸初速之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坐阻力: FR Fh Ff F FT mh g sin 取全炮为研究对象。主动力:炮膛合力、弹丸回转力矩(由定向栓约
束) 、全炮重力。 约束力:前支点的法向反力、驻锄支点的法向反力和相应的摩擦力。 1.后坐时全炮所受的主动力可以简化成什么? 答: 等效于通过后坐部分质心 G 方向向后的合力 FR 和动力偶矩 FptLe 的作用。 2.火炮后坐的静止性如何保证? 答:火炮在水平方向保持静止,驻锄提供的水平反力必须能抵消 FR 的水平分力。 水平射击时, FR 的水平分力最大, 因此应取:FT FR max 3.提高火炮后坐稳定性的措施有哪些? 答: 提高火炮后坐稳定性的基本思想是增大稳定力矩、 减小颠覆力矩。 方法有: 1) 、增大火炮战斗全重。 2) 、增大全炮重心到驻锄支点 B 的距离。 3) 、减小动力偶矩,尽量减小 Le。 4) 、增大后坐长度。 5) 、增加后坐部分质量。 6) 、采用炮口制退器。 7) 、采用前冲后坐系统。 8) 、减小后坐阻力对驻锄支点 B 的力臂 h。 4.什么是后坐稳定极限角? 答:当φ 减小时,力臂 h 则增大,使颠覆力矩增大,火炮的稳定性减 弱。当射角减小至某一角度时,火炮在理论上处于稳定与不稳定之间
火炮反后坐装置设计 第一章 概 述
火炮为什么会由刚性炮架发展为弹性炮架? 答:随着火药威力的不断增大,刚性炮架变得越发沉重,使用起来也 很不方便,而弹性炮架的出现使火炮在射击时的受力成十几倍、几十 倍的减少, 在保证火炮机动性的同时为火炮威力的大幅度提高创造了 条件 反后坐装置的作用是什么? 答:极大地减小火炮在射击时的受力 将射击时全炮的后坐运动变为炮身沿炮膛轴线的后坐运动, 并且 在射击后使其回复到射前位置。 通过合理地设计反后坐装置,可以有效地控制火炮在射击时的 受力和运动规律。 反后坐装置的设计应在火炮研发的哪个阶段进行? 答:在外弹道、内弹道和炮身设计完成以后进行。 4.炮架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火炮威力与机动性的矛盾 5. 现代火炮对反后坐装置的要求: (1)通过反后坐装置的设计,保证火炮相应的总体性能。 (2)工作可靠,有良好的适应性。 (3)勤务操作方便,能够长期保存。 (4)加工工艺性好,成本低 6. 反后坐装置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
答:后坐时,驻退活塞本体上的游动活塞在液体的推动下将活塞头上 的纵向沟槽关闭, 工作腔内一部分液体沿活塞本体上的斜孔经后坐流 液孔流入非工作腔,另一部分沿调速筒的四个缺口进入驻退杆内腔。 复进初期,驻退杆内腔液体由原路返回,非工作腔真空消失后,液体 推动活塞移动一段距离,打开活塞本体上的两条纵向沟槽, 并沿沟槽 流回工作腔。这样增大了非工作腔的流液孔面积,减小了复进阻力, 使复进速度获得最大值,有效地减少了复进时间。 在附近局部实施制动,因而提高了平均复进速度,减少了复进时 间,有效地提高射速。 4. 复进机的分类:弹簧式、气压式、火药气体式、液体式。气压式 分为液压气压式与气压式,液压气压式分为筒后坐和杆后坐。 弹簧式复进机工作介质:弹簧储能;安装形式:套在身管外或套在制 退机外;弹簧截面:圆形或矩形;性能特点:结构简单,动作可靠, 不受温度影响,维护简单方便;但重量大,长期使用易疲劳。 液体气压式复进机(54-122L 复进机 56-85J 复进机)工作介质:气体储 能,液体传递压力和密封气体 ;安装形式:杆后坐和筒后坐结构形式 : 二筒和三筒;性能特点:在中、大口径火炮上重量较轻,易于调节复进 速度;但气体的工作特性随温度变化,必须经常检查液量和气压,需 配备专门的工具,勤务复杂。 气压式复进机工作介质:气体储能密封结构 :液体增压器性能特点 :结 构紧凑,重量轻;但紧塞具结构复杂,密封可靠性较差。一般多应用 于有高压气源的大口径舰炮上,以利于及时对复进机补充气体。
火药气体式复进机工作介质:火药气体;性能特点:结构简单,重量轻 ; 但以火药气体作为工作介质,进气孔的烧蚀、活塞的磨损和身管的温 升都比较严重,紧塞元件寿命低,维护擦拭困难。此外,平时不具有 能支撑炮身的复进机力,需要设计专门机构。适用于航炮。 5.制退机的分类:沟槽式 转阀式 多孔衬筒式、活门式、节制杆式。 节制杆式分为带沟槽式复进节制器的、带针式复进节制器的、混合式 的、变后坐长的 带沟槽式复进节制器的节制杆式制退机 (60-122J 制退机、56-85J 制 退杆) 工作原理后坐:主流由Ⅰ腔经流液孔到Ⅱ腔,Ⅱ腔有真空;支流由Ⅰ 腔到Ⅲ腔(复进节制腔) 。复进:Ⅲ腔液流经复进节制沟槽流回Ⅰ腔; Ⅱ腔真空逐渐消失,液流流回Ⅰ腔。复进全程制动。 结构特点 60-122J 制退杆内径大于节制环孔径,Ⅲ腔容易充满,但拆 装较麻烦。 结构特点 56-85J 制退杆内径略小于节制环孔径,拆装比较方便,但 Ⅲ腔不容易充满,为使Ⅲ腔充满,节制杆尾端中空,有斜孔。 无液量调节器,制退机内保留少量空间,结构简单。 带针式复进节制器的节制杆式制退机 (59-57G 制退机) 工作原理后坐:同前。 复进:Ⅲ腔液流流回Ⅰ腔; Ⅱ腔真空逐渐消失,液流流回Ⅰ腔。 接近复进到位时,节制杆末端的针杆插入制退杆末端的尾杆内,产生
(1)反后坐装置的结构分析。 (2)火炮的受力和运动分析。 (3)反后坐装置的设计与计算研究。 (4)反后坐装置的实验研究。 第二章 2.1 1.后坐系统分为哪些类型? 答:按射击循环的顺序分类:正常后坐系统、前冲后坐系统 按后坐层次分类:单一后坐系统、双重后坐系统 按后坐运动轨迹分类:直线后坐系统、曲线后坐系统 按控制是否随射角变化分类:定后坐长的后坐系统、变后坐长的后坐 系统 反后坐装置应具有哪些功能? 答:后坐制动:控制火炮后坐部分按预定的受力和运动规律后坐,以 保证射击时火炮的稳定性和静止性。此功能由后坐制动器实现 复进驱动:在后坐过程中储存部分后坐能量,在后坐结束后将后坐部 分推回到待发位置。此功能由复进机实现。 复进节制:控制火炮后坐部分按预定的受力和运动规律复进,以保征 火炮复进时的稳定性和静止性。此功能由复进节制器实现。 按照结构形式分类,反后坐装置有哪些类型? 答:独立式反后坐装置、非独立式反后坐装置. 4. 后坐系统:火炮上与后坐和复进运动相关的部件的总和,包括炮身 反后坐装置结构分析
7.制退机后坐运动分析:主动力:作用在炮膛轴线上的炮膛合力、作 用在后坐部分质心上的后坐部分重力、膛线导转侧的力矩(由定向栓 约束) 约束力:制退机力、复进机力、密封装置的摩擦力、摇架导轨的法向 反力和相应的摩擦力 mh
d2 X dV mh Fpt Fh Ff F FT mh g sin 2 dt dt
缺点:比重较小,粘性随温度变化较大。
第三章 后坐运动分析 炮膛合力 火炮发射时作用在火炮上的主动力。 由火药气体和弹丸弹
带对炮身共同作用而产生。 火炮驻退后坐分为三个时期:弹丸膛内运动时期,后效期,惯性运动 时期。最大的后座速度出现在后效期。当炮膛合力等于后坐阻力时出 现最大后坐速度。 膛内时期的炮膛合力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Ft — 火药气体作用在膛底的力; FzM — 火药气体作用在药室锥面上的轴向分力; Fdz — 弹丸对膛线作用的轴向分力。 Fpt=Ft-Fzm-Fdz 什么是自由后坐?写出自由后坐运动微分方程。 答:自由后坐:炮身仅在炮膛合力的作用下向后的加速后坐运动,不
什么是炮口制退器的能量特征量和冲量特征量? 答:能量特征量:由于采用炮口制退器而造成的后坐部分自由后坐动 能的相对减少量,也称炮口制退器效率,即:T 1
2 WKT 2 Wmax
冲量特征量: 有炮口制退器时后效期炮膛合力全冲量与无炮口制退器 时后效期炮膛合力全冲量的比值 ,即:
I hT Ih
制退杆和制退活塞,储气筒中有游动活塞和短节制杆。 工作原理制退筒中液体流入储气筒,经流液孔推动游动活塞压缩气 体,游动活塞带动短节制杆。 活门式制退复进机(59-100G 制退复进机) 结构特点 59-100G 制退复进机由外筒、内筒、制退杆、游动活塞和 活门等组成。 工作原理制退活塞推动液体,压开弹簧控制的活门,流入外筒,推动 游动活塞压缩气体。 性能特点活门的开度取决于弹簧力和活门两侧的压力差, 由于具有自 动调节的适应性,故后坐阻力较平缓。 6.对火炮制退液的要求: 凝固点要低, 沸点要高; 热容量要大, 汽化热要高; 密度和粘度较大, 且随温度变化要小; 化学稳定性要好; 来源丰富生产简便, 价格便宜, 并保证战时能大量及时的供应; 无毒无害。 7.目前常用的制退液 甘油基制退液:斯切奥尔液和斯切奥尔-M 液,以甘油为基础, 配以阻化 剂和稳定剂,加入蒸馏水。斯切奥尔-M 液还含有一定量的酒精。 优点:比热和密度大,对密封元件不浸润溶胀,低温粘性小。 缺点:成本高,沸点低,换液期短,高压下易被氧化变酸,对铜质零 件腐蚀严重。 石油基制退液:10 号航空液压油等。 优点:来源丰富,价格便宜。
d2 L dW Fpt 受任何阻力作用。 mh 2 mh dt dt
什么是制退后坐?写出制退后坐运动微分方程。 答:后坐部分的主动力与约束力共同作用的后坐运动。
mh d2 X dV mh Fpt FR 2 dt dt
什么是后坐阻力? 答: FR
Fh Ff F FT mh g sin
较大的液压阻力。 复进局部行程制动。 结构特点 59-57G 制退活塞上有纵向沟槽,外面套有游动活塞,复进 时打开沟槽,减小液压阻力,提高复进速度。 混合式的节制杆式制退机(54-122L 制退机) 结构特点 54-122L 制退机的复进节制沟槽开在制退筒内壁,制退活 塞外套有游动活塞,制退杆内腔通过节制杆内孔与Ⅱ腔相通。 工作原理 后坐:Ⅰ腔液流推动游动活塞,打开制退活塞上的斜孔, 同时从斜孔和沟槽进入Ⅱ腔,Ⅲ腔不充满。 复进:Ⅱ腔真空消失前复进基本无制动。真空消失后液流推动游动活 塞关闭斜孔,从沟槽流回Ⅰ腔。 复进局部行程制动。 变后坐长的节制杆式制退机 (59-130J 制退机) 结构特点 59-130J 制退机的节制杆上有 4 条长后坐沟槽, 节制环上有 4 个对应的窗口,节制杆可随射角相对于制退筒转动,打开或关闭长 后坐沟槽。短后坐沟槽开在制退筒内壁上。 工作原理小射角:长后坐沟槽打开,Ⅰ腔液流同时从长、短后坐沟槽 进入Ⅱ腔,并从内筒外的通道进入Ⅲ腔。 大射角:长后坐沟槽关闭,Ⅰ腔液流只能从短后坐沟槽进入Ⅱ腔,并 从内筒外的通道进入Ⅲ腔。 短节制杆式制退复进机(美 M2A1-105L 制退复进机) 结构特点美 M2A1-105L 制退复进机分制退筒和储气筒,制退筒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