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脐贴妙方
丁桂儿脐贴
丁桂儿脐贴Dinggui Erqi Tie【处方】丁香670g 肉桂440g 荜茇230g【制法】以上三味,丁香、肉桂、荜茇均取三分之二量,粉碎成细粉,过筛;剩余的药材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8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6倍量的水煎煮1.5小时(同时收集挥发油),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60~65℃)的清膏,真空干燥,得干浸膏,粉碎成极细粉。
另取凡士林246g、月桂氮卓酮16g、甘油16g、石蜡50~55g,水浴加热,熔化后加入上述挥发油、羊毛脂适量、与上述粉末研匀,放冷后用模具压制成型,制成1000贴,包装,即得。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圆形软膏;气芳香。
【鉴别】(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粒无色或微黄色,极面观三角形,赤道表面观双凸镜形,具3副合沟。
石细胞类方形或类圆形,直径32~88μm,壁厚,有的一面菲薄。
外胚乳细胞中充满由小淀粉粒集结成的淀粉团;偶含细小草酸钙方晶。
(2)取本品4贴,除去盖衬,置研钵中,加硅藻土适量,研匀,置具塞锥形瓶中,加乙醇20ml,冷浸30分钟,时时振摇,滤过(必要时置冰箱中放置约30分钟),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丁香酚对照品,加乙醚制成每1ml含16μ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在日光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桂皮醛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μ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0502)试验,吸取【鉴别】(2)项下的供试品溶液5μl、上述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0.1% 2,4-二硝基苯肼乙醇溶液,在日光下检视。
丁桂儿脐贴如何用?听专家细说分晓
丁桂儿脐贴怎样用?听专家细说分晓
腹泻,是儿童特别是婴幼儿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每到秋冬时节,儿童腹泻状况较为常见。
近来,前往各大医院就诊的腹泻事例逐步增多,其间又以婴幼儿较多。
不少家长一见孩子呈现腹泻症状,就立马送医院。
其实,腹泻没那么可怕,较为细微的儿童腹泻症状贴一记丁桂儿脐贴就能够了。
丁桂儿脐贴怎样用?专家教教你。
脐部在中医上被视为最佳的医治部位,由于脐部皮肤薄嫩,接近脾胃且脐下散布血管多,最利于药效浸透和吸收,而丁桂儿脐贴选用的正是中医脐疗法。
该脐贴首要贴于人体脐部方位,共同的脐部给药方法,既利于人体快速吸收脐贴内含有的可健脾温中,散寒止泻中药材药力,又避免了口服药物对孩子胃肠道的影响,免除孩子打针吃药的苦楚。
但假如孩子脐部方位的皮肤有创伤,则不可运用。
别的,家长在给孩子运用丁桂儿脐贴的时分,千万留意不要给孩子食用生冷油腻等一些不易消化食物,避免影响丁桂儿脐贴的效果。
丁桂儿脐贴怎样用?当宝宝呈现腹泻症状时,家长不要盲目的给宝宝服用止泻药或抗生素。
由于腹泻有时分也是人体自
我维护的一种方法,假如盲目止泻,尤其是在急性腹泻的时分,反而会掩盖病况,影响确诊,乃至加剧病况。
此外,宝宝的器官发育还未彻底,假如盲目的给宝宝用药,或许会对宝宝的身体形成损伤。
以上就是丁桂儿脐贴怎样用的一些介绍,当发现宝宝腹泻时,妈妈能够及早给宝宝运用丁桂儿脐贴,协助宝宝及早脱节腹泻困扰,恢复健康。
医治小常识-治疗腹泻(6)
医治小常识-治疗腹泻【敷脐法】1.硫磺、枯矾各适量,来砂少许,前二味研细末,朱砂为丸,纳脐内。
用于气虚暴泻。
若泻不止行,用艾五百克坐身下,火烘脚。
出处:《理沦骈文》。
2.木鳖仁,丁香各适量。
研细末,用唾液调成膏,纳脐泄气愈。
用于水泻。
出处:《理沦骈文》。
3.热泻散:黄连十二克,滑石三十克,木香十互克,吴茱萸十克。
共研细末。
贴神阙穴,大肠俞,胶布固定。
用于热泻。
出处:《穴位贴药疗法》。
注:大肠俞在第四腰椎旁开一点五寸。
4.木鳖仁五个,丁香五个,麝香零点三克,共研细末,米汤调作膏。
纳脐中贴之,外以膏药护住。
用于水泻不止。
5.暖脐膏:白芥子九克,鲜姜一百二十克,红皮蒜三个,香油一百八十克,章丹一百二十克。
将药浸于香油内,文火熬焦去渣,再徐徐入丹,熬至滴水成珠。
贴肚脐。
用于受寒肚痛、腹泻。
出处:民间验方。
6.封脐艾:陈艾叶、蛇京子各三十克,木鳖子二个(带壳生用)。
共研为细末和匀,用棉包裹。
安在脐上,以纸圈固定,以熨斗熨之为妙。
用于脐腹冷痛或泄泻。
出处:《东医室鉴》。
7.熟艾十五克,硫磺六克,蓖麻仁七个。
前二味碾末,同蓖麻仁共捣烂。
棉包安脐上,熨斗熨之,可止泄泻。
出处:《本草纲目》。
8.食盐少许。
炒热,布包,热敷于脐部,用于腹泻。
出处:民间验方。
9.陈艾(醋灸)七片,蚯蚓五条。
共捣烂如泥,用火烘烤。
敷脐眼上,用布盖住,用于腹泻。
出处:民间验方。
10.艾叶适量。
以酒炒艾为绒,作饼,敷于脐部。
用于寒泻。
出处:民间验方。
11.热柴灰适量,用布包敷于脐上。
用于寒泻。
出处:民间验方。
12.糯米。
酒糟、盐各适量,和匀,炒热。
趁热敷于脐部。
用于寒泻。
出处:民间验方。
13.胡椒、大蒜各适量,捣作饼,敷于脐部。
用于寒泻。
出处:民间验方。
14.艾叶、灶心土,门斗灰,吴茱萸各等分。
共为末,用醋炒热,敷于脐部。
用于治疗寒泻。
出处:民间验方。
15.炮姜三十克,捣烂,贴于脐部,盖过丹田穴(约长二寸五分,宽一寸),布包扎一至二小时。
用于寒泻。
肚脐贴制作方法
肚脐贴制作方法引言肚脐贴,也称为肚脐敷贴或肚脐按摩贴,是一种贴在肚脐上的中草药贴剂。
它被广泛应用于传统中医药领域,被认为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流通,缓解胃肠道问题和改善腹部不适。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介绍肚脐贴的制作方法,以便您可以自己在家制作。
准备材料在开始制作肚脐贴之前,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 中药材:红花、陈皮、桂枝、白芷、川芎、干姜 - 麦片粉:用作粘合剂 - 白花油或植物油:用于调配草药糊剂 - 短纤维棉布:用作贴剂的底布 - 剪刀:用于裁剪棉布 - 夹子或绳子:用于固定贴剂制作步骤步骤1:准备草药糊剂1.将红花、陈皮、桂枝、白芷、川芎、干姜分别放入一个容器中。
2.每种草药的量可以根据个人需求来决定,但一般建议按照1:1:1:1:1:1的比例混合使用。
3.将混合好的草药均匀放在一个容器中,然后加入适量的白花油或植物油。
4.搅拌均匀,直到草药与油完全混合。
步骤2:制作肚脐贴1.将短纤维棉布切割成合适大小的正方形或圆形。
2.在棉布上均匀涂抹一层麦片粉,这将作为粘合剂。
3.将制作好的草药糊剂均匀涂抹在麦片粉上,确保草药糊剂完全覆盖棉布。
4.将贴剂放置在通风的地方晾干,大约需要1-2天的时间。
5.等贴剂干透后,用剪刀修整边缘,使其更加整齐。
6.使用夹子或绳子将贴剂固定在脐部。
使用方法1.在使用肚脐贴之前,将脐部彻底清洁干净,以确保贴剂能够粘附在肚脐上。
2.将贴剂贴在肚脐上,确保贴剂与肚脐充分接触。
3.每次使用时,将贴剂保持在肚脐上6-8小时,建议晚上睡觉前使用,以便能够充分发挥其效果。
4.使用期间注意饮食,避免辛辣、油腻食物以及饮酒。
注意事项•请在使用肚脐贴之前进行皮肤敏感性测试,如果出现不适,请停止使用。
•如果您正在使用药物,请咨询医生或药剂师是否适合同时使用肚脐贴。
•如出现皮肤过敏或其他不适,请立即停止使用肚脐贴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结论通过本文档,您已经了解了制作肚脐贴的方法。
记得按照所提供的步骤准备好材料,仔细操作,并遵循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穴位贴敷治百病——儿科
小儿腹泻(一)敷脐方[组成]车前子、丁香各1克,肉挂2克。
(车前子一袋【分15次用】丁香一袋【分3次使用】肉桂2带【分3次使用】)[制法]上药各研细末、和匀备用。
[用法]用时取2克置脐中,然后以加热之纸膏药盖贴于上。
每隔2天换药1次。
[功用]温中止泻。
[主治]1小儿腹泻(脾虚型),[疗效]一般1次即可获效。
无不良反应。
[附记]引自《中药贴敷疗法》。
(二)贴剂膏[组成]朱砂、樟脑、松香、明矾各等份。
[制法]上药各研细末,和匀备用。
[用法]成人取黄豆大2粒,小儿减半,填于脐中心,外用胶布或膏药封贴,1次不愈者,可在24小时后更换1次。
[功用]温散止痛,因肠止泻。
[主治]1肠炎与婴幼儿腹泻(单纯消化不良)。
[疗效]1治疗肠炎30例,痊愈28例,无效2例。
用治轻型幼、婴儿腹泻30例,痊愈37例,无效3例。
贴后一般2—12小时见效。
[附记]引自1g 75年《赤脚医生杂志》(5)。
(三)止泻敷脐方[组成]吴茱萸、肉桂、黄连、木香各3克,苍术5克。
(吴茱萸1袋、肉桂1袋、木香2袋苍术1袋)[制法]上药共研细末,与适量葱白捣烂如泥状,摊成药饼状备用。
[用法]上药分2次敷于神阴穴上,外用伤湿止痛膏覆盖固定。
24小时换药1次。
同时配用西药止泻4味药(复方新诺明,多酶片,复方地芬诺脂,次硝酸铋),按体重给药。
[功用]温中燥湿,消炎理气。
[主治]小儿肠炎。
[疗效]治疗65例,全部有效。
[附记]引自l 991年《陕西中医》(8)。
加减:脾胃虚寒考去黄连,加小茴香、赤石脂各5克;湿热下注者去肉桂、吴茱萸,加秦皮5克。
(四)复方五倍散[组成]五倍子9克,生姜、吴茱萸各6克,白胡椒7粒。
葱白1段。
(五倍子2袋,生姜、吴茱萸各两袋,??)[制法]上药姜葱捣烂,余药研细末,食酷20一25毫升加热至50一60℃与上药搅拌成稀糊状备用。
[用法]脐部先用凡士林涂檫1遍,再趁热(不烫)敷脐部(约6厘米×6厘米,厚0.3-0.5厘米),外盖塑料纸,纱布,绷带包扎。
最全脐疗配方
最全脐疗配方中医院治未病科学习资料脐疗配方大全细菌性痢疾1方[药物]苦参8克[制法]烘干,研为细末,用温开水调成糊状或制成饼。
[用法]敷脐上,盖以纱布,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
[出处]《新医药通讯》2方[药物]大蒜适量[制法]捣烂成泥状。
[用法]治泄泻暴痢或小儿下痢,贴脐上,或贴两足心。
[出处]《千金方》3方[药物]艾绒适量[制法]制成艾柱。
[用法]灸脐中稍稍二三百壮,治一切痢。
[出处]《千金方》、《针灸易学》、《针灸逢源》等,壮数从7壮至数百壮不等4方[药物]吴茱萸适量[制法]研末。
[用法]敷脐,治寒痢。
[出处]《鮲溪外治方选》急性肠炎1方[药物]伤湿止痛膏[制法]剪成1.5×1.5(厘米)大。
[用法]将选穴处皮肤以酒精洗净擦干后贴上药膏。
贴穴:神阙、天枢、气海、大肠俞、足三里,合并急性胃炎可加贴中脘,药膏保留两天以后取掉。
皮肤对药膏过敏者不宜用。
[出处]《新疆中医药》2方[药物]葱白、生姜、食盐各适量[制法]切碎或捣烂,炒热。
[用法]敷脐。
用于急性胃肠炎。
[出处]高树中教授经验方内科病症感冒1方[药物]葱白30克,生姜30克,食盐6克,白酒适量。
[制法]共捣烂如泥[用法]纱布包敷脐上,热水袋熨之至汗出。
时间不少于30分钟。
用于风寒感冒。
再盖被子,喝热水,取微汗。
[出处]高树中教授经验方2方[药物]桑菊感冒片或银翘解毒片适量[制法]研细末,水调或姜汁调膏。
[用法]敷脐,胶布固定。
用于风热感冒。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11):38,19803方[药物]葱白30克,连翘15克[制法]共捣烂。
[用法]用纱布包好敷脐上,等到将要出汗时,急喝白开水一杯,以加速出汗。
用于风热感冒。
[出处]《中医简易外治法》中暑1方[药物]仁丹15克[制法]研粉,温水调糊。
[用法]填脐内,外用胶布固定。
用于中暑。
[出处]《中医简易外治法》2方[药物]食盐、艾绒各适量[制法]食盐研细末,艾绒做成艾柱。
[用法]将食盐填满脐部,上置艾柱灸之。
【偏方分享】敷肚脐治百病
【偏方分享】敷肚脐治百病敷肚脐治百病(一)1、感冒、用藿香正气水敷肚脐即可退烧。
专家:藿香正气水只能应对暑湿感冒。
2、性功能障碍、准备500克大粒食盐,在锅内炒热后用布或者白毛巾包住,趁热敷贴在肚脐上。
每天晚上进行一次,每次30分钟,7次为一个疗程。
3、腹泻、寒证用丁香、肉桂、藿香正气水调敷;湿热证用三黄粉(黄芩、黄连、黄柏)和大蒜叶调敷;伤食证用芒硝调敷;阳虚证用丁香、肉桂、生姜汁调敷。
肖春林采用暖脐散(胡椒、花椒、吴茱萸)食醋调成糊状,敷于脐部治疗腹泻,疗效显著。
或取肉桂3克,苍术3克,研细末,加适量醋调成糊状,敷摊于脐部,用纱布、胶布固定。
每次敷2小时,每日1次,6次为一疗程。
敷药处可能有痒、灼痛感,停药后即可消失。
4、便秘、方一:玄明粉40克,小茴香6克。
共研成细末,取一汤匙药末,和入少量蜂蜜调成糊状。
肚脐用75%酒精棉球消毒,干后涂盖药糊,并覆盖干净的纱布,用胶布固定。
治便秘效果很好。
方二:归脾丸,捣碎后,滴2滴清酒,弄成膏状,填在肚脐里后,用创可贴盖住~!(时间早上8点左右)期间感觉腹部凉凉的,挺舒服。
而且有肠子蠕动的感觉。
待到晚上7点左右,正准备吃晚饭,肚子突然有动静,立刻冲到厕所解决,算是腹泻。
方三、取葱白连须3根,捣烂成糊,敷于肚脐,覆盖纱布,然后在上面用热水袋热熨。
5、肠胃病、用桂圆肉一颗(新鲜的叫龙眼,干的叫桂圆),花椒六、七颗,加上少量艾绒一同打烂,晚上睡觉的时候挑一点点,小指甲面那么大,放在肚脐里,外面用医用纱布盖住,再用医用胶布固定,或用软布条就像系腰带那样轻轻固定,10~18小时后再拿下来。
一周一个疗程,停几天后再用。
该法虽然简单,但效果非常好。
年纪大的都可以用。
6、妇科病、月经不调:取当归9克,肉桂、白芍、红花、干姜、川芎各6克,鹿茸3克,共研为细末,贮瓶备用,敷贴时取上药适量,加醋调成糊状,敷于脐中,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两天换药一次,10次为一疗程。
本法可适用于月经提前、推后或先后不定期者。
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腹泻述要
下 降 而 泻利 作 矣 ” 日久则 致 脾 胃虚 弱 , 肾 阳虚 。其 病 位 都 , 脾
用 丁桂 儿 脐 贴 。结 果 治疗 组 痊 愈 率 7 % , 有 效 率 9 % ; 8 总 5 对
在 脾 , 虚 湿 困 是 其基 本 病 机 。 脾
2 效 应 机 制 祖 国 医学 认 为 , 乃 “ 阙穴 ” 所 在 , 五 脏 六 腑 , 连 脐 神 之 通 内
现代 中西 医 结合 杂 志 Moen orao tga dT aioa C i s n s r d i 0 0A r 1 ( 1 d r un lf nert rd i l hn e dWet nMein 2 1 p , 9 1 ) J I e tn e a e ce
中药 敷 脐治 疗 d J 腹 泻述 要 xL
虚泄 、 肾阳虚泄。 脾
腹 泻 是 仅次 于 呼 吸 道 感 染 的小 儿 第 二 大 常 见 病 , 以 2 尤
岁 以下 的 婴 幼儿 更 为 多 见 , 夏秋 季 节 发 病 率 较 高 。 临 床 主 以 要 表 现 为 大 便性 状 的异 常 ( 稀 便 、 样 便 、 液 便 或 脓 血便 ) 呈 水 黏 和大 便 次 数 的增 多 ( 1次 / ) ≥ d 。泄 泻 是 我 国小 儿 “ 病 ” 四 之
小 儿 腹 泻属 “ 泻 ” 畴 , 景 岳 全 书 ・ 泻 》 : 泄 泻 之 本 泄 范 《 泄 言 “ 无 不 由 于脾 胃 。 泄 泻 的 病 理 变化 主 要 在 于脾 胃 的 失 调 。脾 与 胃相 表里 , 主升 清 , 主 降 浊 , 脾 脾 胃
4 1 辨 证敷 脐 刘 奕 等 【 选 取 50例 腹 泻 患 儿 , . 4 』 2 随机 分 为 治
小儿腹泻贴
小儿腹泻贴
组方:丁香10g 肉桂5g 吴茱萸5g 木香5g 苍术15g 五倍子15g 白胡椒15g 木鳖子10g 制法:将上述药物共研细粉,备用
主治:小儿慢性腹泻
用法:每次取1-2克,醋调成膏填满肚脐,胶布固定
注意事项:急性肠炎禁用
此小儿腹泻帖方是付济华中医师的三师父所传,治疗小儿腹泻堪称一绝。
不愿服药的宝宝,可以单独用该药贴脐,若能与上边口服方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病案摘要
谢文雅,女1岁6个月,从3个月时开始腹泻,一天3到5次,进食奶粉后即刻拉清水样大便。
在当地儿科用西药妈咪爱、思密达等效果不明显。
后来医生说可能是奶粉的问题,更换数种奶粉仍然腹泻不止。
为进一步治疗,前来我处就诊。
给予上方口服中药和贴脐方一起使用。
三日后来诊,说用药当天大便次数明显减少,一天只有1次,已成条状。
继续用原方巩固治疗十余天,告愈。
小儿穴位帖敷处方
小儿穴位帖敷疗法小儿鉴于其生理特点,有些年龄偏小的患者不喜欢也不太适合内服汤药,有些患儿做针灸更是很害怕,见到针就哇哇大哭,临床中发现,小孩对艾灸这种热熏的方式也很恐惧,中医认为恐伤肾,所以治疗需要小孩的配合,经过长时间摸索,和以前湖北民间老中医师承的经验,可以使用外贴穴位,使用一定的介质调成粘状,固定在穴位上,深受患儿的喜欢,而且疗效较之汤药和艾灸等治疗方法可以比肩,根据脉象和舌象和指纹特点选择不同的配方。
让小儿生病远离哭声,父母省心。
小儿常见疾病四大分类外感类1 咳嗽痰多五子定咳粉(生金散)2 感冒咳喘寒包火(玉叶和营散还魂散)3 支气管哮喘(三仁椒米粉)4 鼻炎 (小儿通窍散)脾胃类1 小儿腹泻 (小儿止泻散)2 小儿食积(肥儿散)3 小儿厌食 (小儿迎香贴)肾阳肾气虚损类1 小儿好动好哭闹 (止静散)2 小儿口中口水多,易流涎 (控涎贴)3 小儿遗尿 (缩泉粉)4 五迟五软:斜颈等 (小儿护元散)皮肤、皮损1 风疹、荨麻疹、瘙痒(五官) 小儿消风散2 鹅口疮手足口病口疮(小儿疮脚贴)3 喉咙起泡舒喉散4 脚气湿气小儿脚气贴小儿散剂贴敷疗法验案之外感王小朋友 3岁 2014年4月18日 am 8:40 其母抱来时诉其近几日小孩沉闷不欲食,之前喜玩家中小白兔,诊其脉两脉弦滑,右寸浮数,苔黄,指纹紫。
口气重,口干不欲饮,气管里似有痰鸣,晨起流鼻涕,不打喷嚏,痰吐绿色,稍粘,纳差。
余嘱其外贴护元散五天量,敷脚心涌泉穴及肺俞用醋调护元散药。
三天后其母电诉,药用两天,效颇佳,上症几失。
后其回漳州老家一趟,小儿感冒复发,呕吐,余嘱乌梅三豆饮加冰糖生姜煮包菜心喝,次日早晨诉呕吐止,感冒咳嗽亦止,食欲变好,又玩起了他心爱的小白兔。
小儿外感之 1 咳嗽痰多:使用五子定咳粉,生金散(用醋调,贴肺俞丰隆)现值秋季,秋五行属金,与肺气相应,主燥肃杀之气重,小儿易外感咳嗽,很多一些陈年咳嗽也会在秋天容易复发,咳嗽有伴有痰,有白有黄,有浓有稀,有些伴有厌食、腹泻,脾胃虚弱,土不生金,导致肺气更加虚弱,咳嗽长久不愈,中药贴敷能补土生金,肺气旺则长久不愈的咳嗽可以停止,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患儿,脾胃一好,就很少咳嗽的原因外感之2感冒咳喘:秋天小儿易外感,容易晨起打喷嚏,流鼻涕,鼻塞不通气,有时会发烧,头痛,喉咙痛。
丁桂散方剂配方
丁桂散方剂配方丁桂散【方剂名】丁桂散,出自清·《外科传薪集》。
【组成】丁香三钱(9克)、肉桂两(30克)。
【用法】共研细末,加在膏药上,烘热后贴患处。
【功效】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主治】主治头痛,无形寒湿,附骨流注;或跌打伤痛,胃脘冷痛,腹痛泄泻。
【临床医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小儿及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术后肠梗阻、肠胀气、关节炎、前列腺炎等病症。
1.小儿泄泻:敷脐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44例。
方法:王氏清凉丸5克研粉,加入丁桂散1支、藿香正气水适量。
将药粉调成糊状外敷肚脐上,取一小块塑料纸覆盖在药粉上,然后用绷带绕脐包裹2~3圈,胶布固定,隔24小时取下绷带和药粉,若无效再敷1次,如有顽固的腹泻者,可加用2次基本治愈。
随访1~2周患儿腹泻止,一切均正常。
(《医学信息》2001年第9期)2.婴幼儿消化不良:丁桂散加味敷脐治疗婴幼儿消化不良80例。
方法:使用时取药5克左右加入食醋适量调敷脐上,外用大小适中的麝香追风膏固封脐部,24小时换药1次,一般敷3~5次。
以食欲、食量、体重变化、大便次数、各项实验室指标变化评定疗效。
结果:痊愈52例,好转17例,未愈11例,总有效率86.25%。
(《中医外治杂志》2009年第5期)3.老年功能性肠胀气:本方治疗老年功能性肠胀气30例,方法:将本方散剂1份,用温水少许混合做成饼状,贴敷于神阙穴,加数层纱布覆盖,再用热水袋加温,约1小时后取下热水袋,包扎。
每日1次,3次为1个疗程。
结果:30例均获愈,其中13例经敷贴1次后胀气即消失而治愈,10例经2次,7例经3次贴敷后治愈。
(《中国民间疗法》2003年第7期)4.痛风性关节炎:加味丁桂散及海浮散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186例。
方法:先在患处中心点敷以海浮散0.5克,再在其上敷以加味丁桂散适量。
再将加热后的布质黑膏药盖上(贴以双层医用胶布也可),勿令药粉滑散或泄气,应使四周皮肤与膏药紧密粘连。
以用药后7日内,关节红肿热痛症状变化评价疗效。
小葫娃腹泻贴使用方法
小葫娃腹泻贴使用方法
1. 将小葫娃腹泻贴从包装袋中取出,撕开透气贴膜。
2. 将小葫娃腹泻贴贴在患者的腹部中部,注意贴紧皮肤,以确保药物贴得紧密。
3. 贴上后,患者应躺下休息,尽量避免活动,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
4. 小葫娃腹泻贴一般建议每天使用1-2次,每次使用时间不少于4小时,建议连续使用3-5天,以达到最佳疗效。
注意事项:
1. 小葫娃腹泻贴仅限于轻度腹泻,症状较严重者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2.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慎用或遵医嘱使用。
3. 使用过程中,如出现过敏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用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4. 贴药时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摩擦或揉搓。
5. 小葫娃腹泻贴不能替代正规药物治疗,如症状持续或加重,应立即就医。
贴脐治疗小儿腹泻160例
累 、 气 。随访 1 生 年未再 复发 。 体 会 痫证 是一 种 发作 性 疾 病 , 其特 点 是
阳 , 化膀胱 。全方 共奏 温补脾 肾而祛 虚寒 , 气 肾气 发作 时精 神 恍惚 , 则 突 然仆 倒 , 甚 昏不 知人 , 口吐
津 液之 腑 , 既冷 气 衰 弱 , 能 约水 , 不 故遗 尿 也” 认 ; 西药 治疗 , 略恢 复 即停 止用 药 脉滑 , 淡红 、 舌 苔薄
据每次 发病之证 候辨析 为风 痰闭 阻 , 心窍蒙 蔽 为脾肺 肾与膀胱 虚寒为 主要原 因 。 们选“ 泉丸 腻 。 我 缩 加 味” 取益智 仁温 肾纳气 , , 暖脾摄 津 , 固涩缩尿 为 之证 。即予 主方 ld 水 煎 服 , 改 为 中药 粉剂 , O, 后 3 君药; 台乌温 散下 焦 虚 冷 , 以助 膀胱 气 化 , 固涩 小 次/ l 6 / , E ,g 次 温水送 服 , 持续 服药 3个 月 , 嘱勿 劳 便为 臣药 ; 山药 健脾补 肾而涩精 气为佐使 药 ; 白 炒
抽搐 , 持 续 3 mi 醒 , 后 每遇 劳 累 , 约 0 n苏 遂 心情 不
脾气 亏虚 , 脾失 健 运 , 液运化失 常 ; 气虚 , 水 肺 肺失 佳 时常复发 , 渐 加重 , 且 多则 l 2 3 , d  ̄ 次 少则 月余 宣 肃 , 道失 摄 , 水 故肺 脾 气 虚导 致水 液 的传 输 、 代 复发 1次 。诊 见患 者精 神恍惚 , 胖 ; 肥 自述 昨 E剐 l 谢 、 固失 常而致 本病 。 诸 病源候论 》 :膀胱 为 发病 , 摄 《 说 “ 现头 昏胀 闷 ; 时发病 因家贫 , 临时用 中、 平 仅
参苓白术散口服加脐贴治疗小儿秋季腹泻46例疗效观察
参苓白术散口服加脐贴治疗小儿秋季腹泻46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研究参苓白术散口服加脐贴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为临床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92例秋季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实验组(46例),对照组给予补液、抗病毒、止泻等西药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参苓白术散口服加脐贴治疗,3d计为1个疗程。
1个疗程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大便性状及次数,对比疗效。
结果:1个疗程后实验组出现药物副作用反应的病例比对照组少。
实验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5.64%,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为80.43%,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补液、抗病毒、止泻等西药对症治疗。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1.参苓白术散口服剂,药方组成:茯苓3~5g,党参4~9g,山药2~5g,白术3~7g,砂仁2~3g,车前子2~3g,薏苡仁3~6g,川黄连1~2g,葛根3~5g,乌梅2~3g。
伤食者加山楂3~5g,腹痛者加槟榔2~3g,畏寒者去黄连,加干姜1~3g。
1岁以下小儿均用半量,水煎150ml,每日1剂,分3次温服。
2.脐贴。
取上述方药1剂,烘干研磨成粉,过细筛以适量蜂蜜、上海黄酒调和制成药膏;临前用温水清洗肚脐,用药膏填满内径1cm 的医用无纱布胶贴后敷贴于肚脐上,晨起后去除。
对照组和实验组均以3d计为1个疗程。
1个疗程后观察大便性状及次数,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结果差异。
1.3观察指标(1)治愈:1d后大便性状正常,症状完全消失,大便次数每日不多于2次;(2)显效:2d后大便性状正常,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次数每日不多于2次;(3)有效:3d后水分明显减少,症状有所改善,大便次数每日不多于2次;(4)无效:未达到以上所述标准。
对未治愈患者在1个疗程后继续延长疗程,观察对比两组患儿从治疗开始到治愈所用时间即为治疗时间[3]。
总有效位治愈、显效与有效之和。
中药自拟方敷脐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效果
中药自拟方敷脐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效果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儿腹泻是指小儿在短时间内出现3次或3次以上的水样或黏液样便次,每日次数较平时增多,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是小儿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
腹泻病在小儿中发病率较高,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目前,传统中药自拟方结合脐部敷贴治疗小儿腹泻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中药自拟方是指根据患儿的病情和体质特点,结合中医理论自行配制的药物方剂。
而脐部敷贴则是利用人体脐部特殊的经络联系,通过药物的作用,在脐部敷贴一定的中药贴剂,以辅助调理体内的阴阳气血,达到治疗病症的目的。
中药自拟方结合脐部敷贴治疗小儿腹泻病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其作用机制、临床观察结果及实验结果验证尚需进一步探讨和验证。
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结果验证,探讨中药自拟方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依据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明确中药自拟方敷脐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效果,探究其治疗机制并验证其临床疗效。
通过系统观察和实验验证,全面评价该治疗方法在小儿腹泻病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中药自拟方敷脐治疗方法提供临床经验积累,探索更加有效的小儿腹泻病治疗方案。
最终旨在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为小儿腹泻病的防治工作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小儿腹泻病是常见的儿童消化系统疾病,严重影响了孩子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虽然目前有一些药物可以用来治疗小儿腹泻病,但是因为小儿的生理特点和体质较弱,药物治疗可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小儿腹泻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临床医生和患儿家长提供更多选择,同时也为传统中医药在小儿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
这对于促进中医药在儿科领域的发展,提高小儿腹泻病的治疗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肚脐贴配方
肚脐贴配方一、南怀瑾肚脐贴:桂圆肉3粒,花椒21粒,艾绒花椒重量的一半,捣烂粘合在一起,睡觉时敷在肚脐內,用医用胶布贴住固定,第二天早上起床时取出。
最迟也要在10点前取下哟。
千万不要贪心。
使用中如有上火现象,可同时贴涌泉穴。
南怀瑾老先生说这是道家的方法,能让水火交感。
可调理胃肠病,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温中散寒,杀虫燥湿。
对失眠、痛经、手足冰凉、风寒感冒也有疗效。
一个在深圳某医院的陈医生,就是用这个方解决了很多妇科问题,宫寒、痛经、月经不调,及一些妇科炎症都有一定的改善,特别对霉菌性阴道炎,效果尤其好。
南师肚脐贴像一个小火苗,对体内有寒的人太有效了。
但对实热体质、阴虚体质,甚至体内有痰湿郁热的体质来说,就不适用了,用后容易引发邪火。
简单辨症的方法:①请观察舌质的颜色(可以从舌边、舌尖来看),如果舌质颜色偏淡白、可以用,若偏红就不要用了。
②如果使用过程中感觉燥热,就停掉。
效果:(1)一般在使用2周到一个月后,身体会有所改善,小腹和手脚都开始变温暖,不那么怕冷,身体上的一些问题也会有所缓解,不知不觉慢慢地就好了。
(2)有的会出现腹泻,打嗝,放屁,出虚汗,身体冒凉气等。
若人的精神没有变差,这可能是排病反应(3)若特别不舒适感觉疲乏,建议停用。
还有孕期不能用。
南老说这小方子是旁门。
所以,我们也别当成救命养生方二、姜茸敷贴神阙(肚脐)减肚腩治便秘做法:1、将一大片生姜切细条后,将其捣成糊状备用;2、用棉签蘸取中度白酒(或75%酒精)清洗肚脐及肚脐周围的皮肤;3、将生姜糊敷在肚脐中4、用棉签点取白醋入生姜糊,然后贴上大创可贴,再用手轻轻按一会儿,用手的热量给敷贴加温。
晚9~10点钟贴好,8-12小时后取掉。
方解:肚脐是人体黄金穴位,是个能吃药的穴位,吸收能力很强。
白酒消毒,白醋通窍,能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姜的热量能传到脏腑,增强带脉的动力,对于便秘、大肚子特别有效。
每天或隔曰一贴。
另外姜黄中含姜黄素类约0.3%,姜黄素对皮肤癌和由氧化偶氮甲烷所诱发的大肠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桂枝温经散贴脐治疗小儿腹泻的优势
中外医疗 CH IN A F OR EI G N ME DI C AL T R EA TM EN T 综 述小儿腹泻是儿科门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小儿患病的重要原因。
此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大便此数增多,每日3~5次,有的多达10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汤样,或褐色而臭,或有少量粘液,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少量红白细胞;大便病原体检查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生长,或分离出轮状病毒等。
一般多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感受时邪的病史。
如果急性腹泻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一旦转为慢性腹泻,对婴儿身体健康危害极大,它可以影响患儿消化吸收,引起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和降低小儿防御其他疾病能力。
门诊治疗此病,通常给与抗病毒、调节肠道菌群、保护肠道粘膜及有细菌感染者予以抗炎等常规口服治疗。
但患儿服药存在依从性差和安全性问题,不易达到预期疗效,轻则延长病情,重则病情加重或转为慢性。
为寻找一种简单且快捷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儿科门诊使用了本院制剂室生产的桂枝温经散(组成:苍术15g、黄柏15g、桂枝10g、木香10g、干姜10g、艾叶5g碾细末)贴脐治疗小儿腹泻,经72例(脐周围皮肤无损伤)门诊患者观察,其中男42例,女30例;年龄最小的4个月,最大的6岁;病程最短的2d,最长的15d;多在9月、10月发病。
临床症状大多符合小儿腹泻诊断标准。
治疗上采用桂枝温经散5~10g用水或白酒调敷肚脐处,1d1次。
72例中经2次治疗腹泻停止,大便正常,临床症状消失的56例,经3~5次治疗腹泻停止,大便正常,临床症状消失的16例,总有效率为100%。
现将桂枝温经散取得良好疗效原因总结如下。
(1)制备简单,携带使用方便。
将苍术15g、黄柏15g、桂枝10g、木香10g、干姜10g、艾叶5g六味干燥、粉碎成中粉,过筛、混匀、分装即得。
用时开包调敷。
(2)组方合理,符合小儿腹泻的病因病机。
小儿腹泻的原因是多方便的:①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且具有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这就决定了易被外邪和饮食所伤而发为泄泻;②小儿饮食不洁和不节(内有生冷乳食),成为宿食积滞不化,浊气壅积肠中则发为泄泻;③小儿脾常不足,脾虚腐熟运化功能不足,不能化生气血,气血不足,阳气不升则大便稀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腹泻【验方一】组成: 白胡椒6 个, 吴茱萸子20 克, 五倍子12 克, 干姜6 克。
用法: 以上4 味混合研成细末, 调拌面粉, 外敷贴于肚脐。
功效: 消食导滞。
适用于小儿伤食腹泻。
【验方二】组成: 五倍子15 克, 枯矾10 克, 黄蜡30 克。
用法: 将五倍子、枯矾研为极细末, 黄蜡加温熔化后将五倍子、枯矾末加入, 搅匀后待凉备用。
用温水将脐眼洗净, 药膏1 克置于4 厘米×4 厘米胶布上, 小火化开, 贴于脐眼上, 每日1 贴, 并热敷2 次。
功效: 补脾温肾。
适用于小儿脾肾阳虚久泻不止。
【验方三】组成:槟榔9 克, 良姜3 克。
用法: 以上2 味共研末, 敷于脐部, 外用纱布、胶布固定。
功效: 消食导滞。
适用于小儿伤食腹泻。
【验方四】组成:朴硝6 克, 陈皮3 克。
用法: 以上2 味共研细末, 水调为稠糊, 敷于脐部, 外用纱布、胶布固定, 每日换药1 次, 连用3 次为1 疗程。
功效: 消食导滞。
适用于小儿伤食腹泻。
【验方五】组成: 炮姜3 克, 吴茱萸5 克, 炒艾叶5 克, 砂仁5 克, 肉豆蔻霜5 克, 醋适量。
用法: 以上前5 味共研末, 再用醋调匀成糊状, 敷于患儿脐部,每日1 次。
功效: 温中, 散寒, 止泻。
适用于小儿腹泻。
【验方六】组成:五倍子(炒黄) 2 份, 干姜2 份, 吴茱萸1 份, 公丁香1份。
用法: 以上4 味研细混合, 取9~15 克, 用75%酒精或65 度白酒调成糊状, 敷于患儿脐部, 药上覆盖塑料布块, 用胶布固定, 每日更换1 次, 连用1~3 次。
功效: 补脾温肾。
适用于小儿脾肾阳虚久泻不止。
【验方七】组成:白胡椒2 粒。
用法: 将白胡椒研细末, 外敷于肚脐中, 然后用纱布固定, 再用手轻揉片刻。
功效: 补脾温肾。
适用于小儿腹泻, 并伴有肠鸣腹痛。
【验方八】组成:苦参10 克, 木香10 克。
用法: 以上2 味共研细末, 温开水调成糊状, 敷于脐部, 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 再用胶布固定, 24 小时换药1 次。
功效: 燥湿止泻。
适用于小儿急性肠炎。
【验方九】组成:肉桂9 克, 五倍子12 克, 冰片6 克。
用法: 以上3 味共研细末, 敷于脐部, 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 再用胶布固定。
功效: 温里止泻, 辟秽止痛。
适用于小儿秋季腹泻【验方十】组成: 炮姜30 克, 附子15 克, 葱、精盐各适量。
用法: 以上前2 味共研细末, 备用; 另将葱、精盐炒热备用。
取2 克药末敷于脐孔, 然后用炒热的葱、精盐熨脐腹。
功效: 暖肠胃, 逐寒湿, 止泄泻。
适用于虚寒性腹泻。
【验方十一】组成: 白胡椒10 克, 肉桂5 克, 丁香5 克,用法: 以上3 味共研细末, 每次用药末1. 5 克, 水调为糊, 敷于脐部, 外用消毒纱布覆盖, 再用胶布固定, 每日换药1 次。
功效: 温中止泻。
适用于小儿脾肾虚寒、久泻不止、食后即泻、食欲不振等。
【验方十二】组成:朱砂6 克, 松香6 克, 樟脑6 克, 明矾6 克, 米醋适量。
用法: 以上4 味共研细末, 用时与醋调和成糊状, 敷于脐部, 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 再用胶布固定。
功效: 燥湿止泻, 辟秽解毒, 通窍止痛。
适用于小儿肠炎腹泻。
【验方十三】组成: 白胡椒5 克, 炮干姜5 片, 雄黄粉1 克。
用法: 以上3 味共研细末, 用薄棉花裹如小球, 让患儿取卧位,将棉球塞入患儿脐孔, 然后用消毒纱布绷带固定。
功效: 温脾燥湿, 温中止痛。
适用于小儿水泻久不止者。
【验方十四】组成:朴硝、苍术各等份。
用法: 以上2 味分别研细末, 将60~120 克朴硝置于腹部, 用绷带包扎, 6~12 小时后取下。
再将2 克苍术用唾液调和, 填敷于脐部, 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 再用胶布固定, 每日换药1~2 次, 一般2~3 次即愈。
功效: 燥湿健脾, 消积止泻。
适用于小儿腹泻。
【验方十五】组成: 肉豆蔻、车前子、诃子、木香各等份, 生姜汁适量。
用法: 以上前4 味共研细末, 每次取适量药末, 用生姜汁调成糊状, 敷于脐部, 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 再用绷带固定, 每次敷药4 小时, 每日2 次, 间隔2 小时。
药末用量为6 个月以下婴幼儿, 每次用2 克, 1 岁以内用2. 5 克, 1 岁以上用3~5 克。
功效: 温中止泻。
适用于婴幼儿水泻。
【验方十六】组成: 黄连、黄芩、黄柏各等份, 大蒜汁适量。
用法: 以上3 味共研细末, 备用; 每次药末5 克, 用大蒜汁调成糊状, 敷于脐部, 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 再用胶布固定, 每日换药1~2次, 3 天为1 疗程。
功效: 燥湿止泻, 泻火解毒。
适用于小儿湿热泻痢、赤白相兼、肛门灼痛。
【验方十七】组成: 丁香1 克, 肉桂2 克, 车前子3 克。
用法: 以上3 味共研细末, 每次取2 克药末置于脐中, 然后用加热之纸膏药覆盖, 每隔2 天换药1 次。
功效: 温中散寒, 渗湿止泻。
适用于小儿脾虚泄泻【验方十八】组成: 丁香、肉桂各等份。
用法: 以上2 味研细末, 每次取药末0. 5~1 克, 用温水调成膏状, 敷于患儿肚脐, 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 每日换药1 次。
功效: 温中散寒, 补脾止泻。
适用于小儿脾肾阳虚所致的泄泻。
【验方十九】组成: 吴茱萸60 克, 苍术70 克, 白胡椒20 克, 肉桂30 克, 枯矾30 克, 陈醋适量。
用法: 以上前5 味分别研为细末, 混匀后过筛, 装瓶备用; 每次取5 克药末, 用陈醋调成糊状。
敷于脐部, 然后用麝香膏固定, 每日换药1 次, 连用5 天为1 疗程。
功效: 温中化湿止泻。
适用于寒湿腹泻。
【验方二十】伤湿止痛膏1 张。
用法: 将伤湿止痛膏剪成4 厘米×4 厘米见方的小块, 贴于脐部, 每日换药1 次。
功效: 祛风除湿, 活血止痛。
适用于小儿寒湿泄泻、腹痛时作。
【验方二十一】组成: 苍术15 克, 吴茱萸15 克, 丁香3 克, 胡椒15 粒。
用法: 以上4 味焙干, 共研细末, 备用; 每次取1~3 克药末, 用食油调成糊, 敷于脐部, 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 再用胶布固定, 每日换药1 次, 一般1~2 次即愈。
功效: 温中燥湿。
适用于小儿寒湿中阻之腹胀泻泄。
【验方二十二】组成: 干姜3 克, 白胡椒10 粒, 五倍子2 克, 石榴皮10 克。
用法: 以上4 味共研细末, 温开水调为糊状, 敷于脐部, 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 再用胶布固定, 每日换药1 次。
功效: 温中涩肠。
适用于小儿泄泻。
【验方二十三】组成: 苦参、苍术各适量( 两药量之比应根据病情, 热重者3∶1 , 湿重者1∶3) , 醋少许。
用法: 以上2 味共研细末, 用醋调膏, 敷两足心, 用纱布包扎固定。
4~12 小时换药1 次。
功效: 清热利湿。
适用于小儿腹泻属湿热型。
【验方二十四】组成: 车前子、肉桂各适量。
用法: 以上2 味共研细末, 将药末填敷于脐中, 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 再用胶布固定。
功效: 温中散寒, 渗湿止泻。
适用于寒湿腹泻、大便清稀如水样。
【验方二十五】组成: 吴茱萸30 克, 公丁香30 克, 肉桂15 克, 广木香10 克,炒车前子10 克, 胡椒粉10 克, 五倍子10 克, 食醋适量。
用法: 以上前7 味共研细末, 装瓶备用, 每次取2 克药末, 用醋调成饼状, 贴敷于脐部, 然后再用胶布固定, 每日换药1 次。
功效: 温中止泻。
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腹泻腹痛。
【验方二十六】组成: 干姜、艾叶、小茴香各20 克, 川椒15 克, 鲜生姜30 克。
用法: 以上前4 味共研细末, 以鲜生姜捣烂拌匀, 敷于脐部, 并用热水袋保持温度, 昼夜连续。
5 日为1 个疗程, 或病愈为止。
功效: 温中止泻。
适用于小儿虚寒及风寒泄泻。
【验方二十七】组成: 丁香2 克, 肉桂2 克, 藿香3 克, 白胡椒4 克。
用法: 以上4 味共研细末, 装瓶备用, 每次取1~3 克药末, 水调为糊状, 敷于脐部, 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 再用胶布固定, 每日换药1 次。
功效: 温中止泻。
适用于寒湿泄泻。
【验方二十八】组成: 川椒2 份, 肉豆蔻1 份。
用法: 以上2 味共研细末, 填入脐窝, 外贴暖脐膏或伤湿止痛膏。
每日换药1 次。
功效: 温中止泻。
适用于小儿寒泻, 伤食泻。
【验方二十九】组成: 黄连10 克, 黄芩15 克, 砂仁6 克, 米壳6 克, 焦山楂20 克, 五倍子5 克, 陈醋适量。
用法: 以上前6 味共研细末, 装瓶备用; 每次取1 克药末, 用陈醋调成糊状敷于脐部, 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 再用胶布固定, 每日换药1 次, 连用2 次见效。
功效: 清热燥湿, 涩肠止泻。
适用于小儿腹泻日久不愈者【验方三十】组成: 肉桂、白头翁、马齿苋、小茴香各等份, 麻油适量。
用法: 以上前4 味烘干共研细末, 麻油炼丹后入药末收膏, 每张膏药重3 克。
用时将膏药用小火烘化后, 敷于神阙穴。
3 日内效果不明显者可更换1 次。
功效: 温中止泻。
适用于小儿各类型腹泻。
【验方三十一】组成: 白头翁15 克, 黄连10 克, 白胡椒6 克。
用法: 以上3 味共研细末, 备用; 每次取2 克药末, 加水调成糊状, 敷于脐部, 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 再用胶布固定, 每日换药1次。
功效: 解毒止痢。
适用于小儿泄痢。
【验方三十二】组成: 苦参1~2 克。
用法: 以上1 味研为细末, 温开水调成糊状, 敷于脐部, 外用伤湿止痛膏贴紧, 24 小时换药1 次。
功效: 解毒除湿止泻。
适用于小儿泄泻。
【验方三十三】组成: 芒硝20 克。
用法: 以上1 味研为细末, 敷于脐部, 然后用胶布固定, 每日换药1 次。
功效: 泻实热, 荡积滞。
适用于小儿伤食型泄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