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课件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分析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5cb067f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28.png)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一、案例背景。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企业需要新鲜血液带来创新思维,学校渴望给学生提供实战经验。
于是,[企业名称]和[学校名称]就像两个互相看对眼的小伙伴,一拍即合,决定开启一段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奇妙之旅。
二、合作模式。
1. “课程定制”——知识与实践的完美对接。
企业的专家们走进学校的课堂,他们可不是来打酱油的。
这些专家就像超级大厨,把企业里那些真刀真枪的实战案例当作食材,精心烹饪出一道道独特的课程大餐。
比如说,在[专业名称]的课程里,就加入了[企业特定项目]的实际操作流程讲解。
同学们不再是对着枯燥的理论书本打瞌睡,而是像打游戏通关一样,在真实的项目情境里学习知识,那叫一个带劲!2. “实习直通车”——从校园到职场的无缝过渡。
学校和企业共同打造了“实习直通车”项目。
就像坐高铁一样,同学们可以直接从校园这个站台,快速、平稳地抵达企业的职场站台。
企业专门为实习生设立了一对一的导师制度,这些导师就像游戏里的高级玩家,带着新手小白(实习生)一路升级打怪。
实习生们不仅能在实际工作中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还能提前适应职场的节奏和氛围。
有个同学刚去实习的时候,连打印机都不会用,笨手笨脚的,但是在导师的耐心指导下,很快就成为了部门里的得力小助手,还参与了重要项目的一部分工作呢!3. “双师型教师培养”——教学与实践的双重加持。
学校的老师们也没闲着,他们有机会到企业里挂职锻炼。
这就好比老师们去企业里“进修武功”,回来就能在教学中使出“企业实战”的绝招。
一位[学科名称]的老师去企业待了半年后,再回到课堂上,那讲课风格完全变了样。
以前是干巴巴地讲理论,现在是绘声绘色地分享企业里的趣闻轶事和实际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
同学们都特别爱听,觉得老师变得超级酷,而且能从老师的故事里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三、合作成果。
1. 学生的华丽变身。
经过这种产教融合的模式培养,学生们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
他们毕业的时候,不再是那种只会纸上谈兵的书呆子,而是能文能武的职场小达人。
浅谈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
![浅谈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630faa40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06.png)
浅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教育和经济的发展。
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产教融合是指将企业的实际需求与学校的教学目标相结合,通过合作开展教学实践和科研项目,实现产教融合。
这种办学模式在当前的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意义。
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可以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教学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企业需求,从而提高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
产教融合可以促进学校教师与企业专家的交流与合作,增强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教学水平。
这种互动和合作可以促进知识和技能的传递,提高教育质量。
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项目,学生可以提前接触和适应工作环境,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提前确定职业方向,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产教融合还可以让学生了解行业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发展潜力。
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可以促进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
学校与企业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开展科研项目,解决企业在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这样的合作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研究能力和科学水平,也能使科研成果更好地应用于生产实践中,推动实践创新。
学生在参与科研项目的也能锻炼科研能力和方法论,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有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可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的升级,推动当地经济的转型和发展。
产教融合也可以为企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合作模式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融合发展,实现校企共赢。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https://img.taocdn.com/s3/m/58c3cb27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9c.png)
பைடு நூலகம்HANKS
感谢观看
师资力量不足
缺乏具备实际行业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师资, 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
应对挑战的对策和建议
加强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
通过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容, 促进教育资源与行业发展的紧密结合。
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
通过制定合作协议、搭建合作平台等 方式,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与 合作。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完善实践教学体 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引进具备实际行业经验和教学能 力的师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政府和社会支持的重要性
政府政策支持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 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提 供资金和资源支持。
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产教融合校企 合作,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促 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05
未来展望与深化合作方向
双方共赢是基础 制度建设是保障 沟通协调是关键 质量监控是重点
校企合作要实现双赢,学校要为企业提供优质的人才和智力支 持,企业要为学校提供实践平台和就业机会。
建立健全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 合作顺利进行。
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及时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和矛盾。
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对校企合作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管 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04
产教融合面临的挑战与对 策
产教融合面临的挑战
行业发展和教育资源不匹配
随着行业发展和技术更新,教育资源难以跟 上,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学校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难以满足企业 对人才实践能力的需求。
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6340847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90.png)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引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是指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教育培训和产学研合作,以促进学生的就业能力和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
这种合作模式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培养具有实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持。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意义1. 推动产学研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和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提高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同时,企业在合作中可以借用学校的科研资源和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创新研发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2. 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的提升。
学生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实习,能够深入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业务操作流程,培养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培训项目和实际项目参与,提前接触到行业前沿技术和创新理念,增加就业竞争力。
3. 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有助于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通过与学校的合作,企业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
同时,企业在合作中还可以借鉴学校的人才培养经验和创新思维,培养具有高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员工,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实施方法1. 建立校企合作机构学校和企业可以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机构,负责协调合作事宜和资源调配。
该机构可以由学校和企业的代表共同组成,制定合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并监督合作过程和结果。
同时,该机构还可以拓展合作伙伴,引入更多的企业资源和合作机会,促进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
2. 设立产学研基地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建立产学研基地,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该基地可以提供实验室、训练场所和创新基金等资源,支持学校和企业的共同研究和开发项目。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ppt课件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0de0d1d71fe910ef02df853.png)
认识新常态、 适应新常态、 引领新常态
普通教育需求
职业教育需求
经济社会发展对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需求示意图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现实的情况是这样吗???
现实问题:
高等教育 (人才供给不足)
高校转型 (反应迟钝)
学生就业 (出口不畅)
脱节
经济发展
对接
(人才需求强劲)
滞后
经济转型
需求
(加速进行)
要素
内涵
办学观 学生观 教师观
“地方性、国际化、开放式、应用型”的应用技术类本科高校
“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高 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专、兼、聘相结合,双师素质,适应需求的教学团队
专业观 专业集群对接产业集群的“契合度、依存度、贡献度、满意度”
质量观 能力本位、就业导向、适应需求、终身发展
教育部地方院校转型发展座谈会(2014.1.9-10,驻马店)
u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主办,黄淮学院承办; u12省市教育主管部门、60多所高校300余名代表参会。
刘延东副总理在2014年7月21日出席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 第24次会议时强调:
高校要合理定位、特色发展,优化专业结 构,防止“同质化”,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
学院精神:除了奋斗,别无选择 办学理念:育人为本,质量立校,学科交融,特色取胜 办学定位:综合性教学型大学 培养目标:“英语精、电脑通、素质高、能力强”、“实用、
好用、管用”的应用型人才 办学成果:国际合作、办学规模、效益大幅提升 存在问题:观念传统、改革滞后、管理粗放、专业结构不合理
、人才队伍薄弱、办学条件差
高校供给:相关学科专业培养规模、能力不足---学科专业急需调整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综述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9698665a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e5.png)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综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当前教育界热门的话题之一,也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就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概念、意义及实践案例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读者带来一定的启发和收获。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概念产教融合是指由产业界、教育界和政府部门共同合作,根据产业发展的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并在教育过程中将实际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一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则是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合作关系,共同培养人才,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发展的合作模式。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意义1. 适应产业发展需求。
通过与产业界的合作,将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相结合,培养出更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促进产业发展。
2.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校企合作可以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 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校企合作可以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加速科技创新的转化和应用,推动产业发展。
4. 增加学校与企业的互动。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之间可以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推动知识的交流与共享。
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践案例1. 清华大学与腾讯合作开设人工智能课程。
清华大学与腾讯共同开设了人工智能课程,由腾讯的研发人员担任讲师,将实际的项目经验带入教学课程中,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
2. 上海交通大学与阿里巴巴合作开设电商课程。
上海交通大学与阿里巴巴合作开设了电商课程,将阿里巴巴的电商平台、营销策略等实际案例引入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商行业的发展趋势。
3. 北京理工大学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合作开展航天科技研究。
北京理工大学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开展了多项航天科技研究项目,通过校企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促进航天科技的发展。
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挑战与对策1. 教师队伍素质需提升。
需要教师具备产业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适应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教学。
浅谈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
![浅谈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7bcdb177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f9.png)
浅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是当前教育领域探索的一种办学模式,它旨在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打破传统的教育和产业界限,实现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这种办学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也让企业更好地参与到教育过程中,从而实现双赢。
本文将从校企合作的意义、产教融合的机制、办学模式的优势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1.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重要方式。
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学校可以深入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培训,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而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学校合作,培养更加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人才,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2.加强产学研合作。
校企合作不仅仅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还包括了学校、企业以及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
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可以促进教育、产业和科研的深度融合,加速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3.提高办学质量。
校企合作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产教融合的机制1.建立联合实习基地。
学校与企业可以合作建立联合实习基地,让学生在企业中进行实习,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
2.开展产学研项目。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项目,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3.共建实训平台。
学校可以与企业共建实训平台,让学生在实际的生产环境中进行实训,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
4.开展双向交流。
学校与企业可以开展双向交流活动,让企业人员走进学校进行讲座,也可以让学校教师走进企业进行调研,促进教学和实践的交流与融合。
三、办学模式的优势1. 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校企合作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和要求,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 促进产业的发展。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2a61e406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f3.png)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逐渐受到关注和推崇。
这种模式旨在通过校企合作,实现教育与产业的紧密结合,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本文将从校企合作的背景、优势和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校企合作的背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兴起,与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和就业的需求密切相关。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对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现实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注重学生是否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校企合作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
二、校企合作的优势1.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校企合作模式能够将学生从教室带到企业实践中,让他们亲身参与实际工作,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这种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2.促进产学研合作校企合作模式为企业提供了与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的机会。
通过与高校合作,企业能够借助高校的科研实力和人才储备,解决技术难题,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3.拓宽就业渠道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能够更早地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企业需求,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擅长领域,还能够积累实践经验,提前积累就业资源,为自己的就业找到更多的渠道。
三、校企合作的问题1.资源分配不均衡由于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实力和资源差异较大,导致校企合作中的资源分配存在不均衡的问题。
一些优质资源更倾向于与知名企业合作,而一些中小企业则无法获得足够的支持和资源。
2.理论与实践脱节在校企合作中,一些高校过于注重实践,忽视了理论的教学。
这样一来,学生可能只注重技术的操作,而缺乏对问题本质的理论思考。
这就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3.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校企合作模式还存在一些机制上的问题。
一些高校在校企合作中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导致校企合作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四、解决校企合作问题的对策1.加强资源共享高校和企业应加强合作,共享资源。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ppt课件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0de0d1d71fe910ef02df853.png)
错位
企业用人
需求
(进口不旺)
目前中国高等领域面临的三大问题,突出表现在“产教脱节”
人才培养的供需矛盾
错位一:人才培养类型供求矛盾
社会需求:中国制造-中国创造–-需要大批应用技术型人才 学术研究型/ 技术技能型:德国: 20/80;瑞士:18/82,中国??? 高校供给:注重学术研究型人才培养,而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不足
错位二:人才培养层次供求矛盾
社会需求:产业升级、结构调整—需要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 高校供给:高水平大学、高职的就业率比较高,而地方大学尤其是新建本科大
学就业率低、就业质量差,每年创造25%左右的失业率。
错位三:人才专业结构供求矛盾
社会需求:高端制造业+现代农牧业:35%左右;现代服务业:65%左右。 战略性新兴产业、地方支柱产业的结构性、区域性需求
发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预计2015年下半年出台)
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
产教融合校企 合作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拔尖创新人才
学术博士
人
学术硕士
力 普通本科
资
源
市 普通高中教育
场
普通初中教育
学前和小学教育 普通教育
应用技术大学
专业博士
创新创业型 技术技能人才
专业硕士
“产教融合”探索与实践 PPT课件
![“产教融合”探索与实践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ac8c096fc4ffe473268ab28.png)
➢ 传递校企需求信息,形成“产教融合”的纽带 ➢ 调研、分析、策划,为政府和学校决策提供依据 ➢ 协调校内资源,组建跨学院跨专业科技服务教师团队。
2014年,横向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45项,进帐总额273万元; 形成《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
3.产教融合育人模式
3.1 机电类专业的“校企双链、嵌入培养”现代学徒制 典型案例 :金霸学院,现代学徒制“金霸模式”
3.产教融合育人模式
3.1 机电类专业的“校企双链、嵌入培养”现代学徒制
典型案例 :金霸学院,现代学徒制“金霸模式”
(1)制定方案 ——岗位培训(从军训开始)
(2)严格实施 ——第一阶段考核 ——第二阶段考核 ——第三阶段考核
注塑模具CAD/CAE与主要零件加工 移动互联技术应用
基站建设维护及数据网组建 电子产品芯片级检修与数据恢复
智能电子产品系统工程实施 中餐面点
等级
一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2013~2014学年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情况统计 获奖等次 国家级奖项 省部级奖项
“厂中校” ——御临门酒店、巴伐利亚庄园。
3.产教融合育人模式
3.3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三层递进、两线贯穿”产教融合 典型案例 :“厂中校” ——龙川县工业园景旺电子订单班
“校中厂” ——中国联通 “4G-LTE实训室”
4. 办学效果
4.1 学生就业质量提升
——2014届初次就业率:98.89%
() ()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合计
9项 6项 8项 23项
19项 35项 37项 91项
校企合作方案经典模板ppt课件
![校企合作方案经典模板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bc7b33584254b35effd34ab.png)
实训进阶管理
实训、管理; 实训、管理分解,以季度为计划,让学生分阶进行
学习和提升 第一季:初工标准 第二季:评定考核 第三季:到中工标准,以市场薪酬标准。
23
2021精选ppt
就业渠道
1、依托全国xxx品牌维修网络针对性进行培训。 2、一汽汽车维修服务网络,进行选择性就业。 3、进阶培训学习达标就业后的薪酬分配,达到中工
13
2021精选ppt
三、未来达成的效果
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
14
实训基地图概况
2021精选ppt
通过客观的分析和项目本身的使用空间考虑,
计划建设用地面积为2409平方米
15
2021精选ppt
项目功能 1、项目功能 ■主体项目:汽车维修培训、实训基地。以车辆维
修、保养,汽车配件、汽车装潢、汽车美容、洗车 为主。 ■配套项目:、以及保险、停车、金融服务等设施 为一体的汽车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绿化、景观、 道路等必要配套设施。
2021精选ppt
推动双方业务
推动资源共享
组织就业推荐
组织技能比赛
开展双证教学
开展师资培训
10
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e8abd6f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f4.png)
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旨在加强高校与企业、产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教学、科研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现实需求的教育资源和实践机会。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往往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等问题,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引入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校企合作,高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调整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企业可以借助高校的科研力量,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研究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对于推动高校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分析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实施方式、影响因素,并通过案例分析,探讨该模式的实际效果和进一步发展方向。
【字数:253】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分析该合作模式对地方高校、企业和社会的影响,为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分析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概况,了解各地高校在校企合作方面的实践情况和发展趋势;深入探讨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揭示该合作模式在促进学生就业、提升教学质量和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作用;剖析校企合作模式的实施方式,探讨如何有效地建立和运营校企合作平台,促进校企双方的良性互动和合作;分析影响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因素,探讨校企合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障碍和挑战,提出合作模式优化的建议。
通过这些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并促进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有益的参考。
2. 正文2.1 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概述在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中,产教融合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越来越紧密,在人才培养、科研项目、技术服务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2024年学校教育: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培训课件
![2024年学校教育: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c558540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f9.png)
介绍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成功案例,如人才培养 、科研合作等。
合作共赢成果
展示校企合作取得的成果,如学生就业率提升、 企业技术升级等。
学校教育改革方向
03
及措施
课程体系优化与拓展
跨学科课程整合
打破传统学科界限,推动跨学科课程整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 创新能力。
实践课程强化
增加实践课程比重,引入企业真实案例和项目,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和问题解决能力。
环保倡导
企业积极履行环保责任,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和环保理念,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 发展观念。
双方共赢成果展示
05
及前景展望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果汇报
实践教学成果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成功地将实践教学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提高 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就业率提升
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更早地接触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就业竞争 力得到显著提升,就业率逐年攀升。
产业学院建设
学校与企业合作成立产业学院,共同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 质人才,实现教育与产业的紧密结合。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总结
服务地方经济
校企合作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区域产业竞争力,为当地 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税收收入。
推动行业进步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提高了行 业整体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定制化人才培养方案解读
个性化培养方案
针对不同专业和学生特点,制定 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实践课程设置
增加实践课程比重,让学生在实 践中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职业素养培育
注重职业素养的培育,提高学生 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实践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
经典课件: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分析
![经典课件: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9d69312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b5.png)
➢ 四:专业认知实习,专业体验实习,顶岗实习,就业顶岗实习; ➢ 三:三递进:职业基本能力—职业专项能力---职业综合能力。
第十八页,共四十八页。
第三 部分 (dì sān)
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第十九页,共四十八页。
能力目标:单项能力,综合能力。 素质目标:心态、道德、精神、动力、价
值观
第三十七页,共四十八页。
(三)关注课程(kèchéng)单元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催生“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翻转 课堂式”是对基于印刷术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 颠覆,由此将引发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 。
第三十一页,共四十八页。
第四部分(bù fen)
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方法
第三十二页,共四十八页。
一、高职课程(kèchéng)教学方法举例
学、实验与实训、社会实践三方面。综合途径原本主要指“学研产结合”的 培养途径。
教学运行机制:是培养模式的关键。包括教学管理制度、校企合作制度、培养保障制
度等及以之相关的管理方式,它指向教学的方向性制度,是培养目标实现的保证。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中的时空构造方式。高职教学组织形式具有灵活性
和多样性的特征。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实践教学可以根据条件和需要灵活 安排
项目导向教学法
任务驱动 教
(qū dònɡ)
学法
小组讨论法
学赛结合法
案例教学法
角色扮演法
……
体现:
教师 主导 (jiàoshī) 学生主体
高职教育理念
第三十三页,共四十八页。
浅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
![浅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0079d6cb6f1aff00bed51e7e.png)
浅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20世纪90年代,技工教育主要采用“三段式”教学模式,把课程设置成文化理论课、专业技术理论课和专业技术实习课。
它的最大优点是知识结构严谨、系统。
每个学科或课程都自成体系,知识层次性强,容易灵活进行教学安排和调度,并能缓解实习压力,降低教育成本。
但它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专业技术理论课与专业技术实习课不同步,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严重脱节。
一、“模块化、一体化”教学有两种模式为适应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20世纪末21世纪初,各地技工院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
其中,融专业理论课和实习课教学于一体的“模块化、一体化”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将有关理论知识和实习技能分为若干模块,模块之间知识和技能又有递进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平面递进式的知识和技能结构体系。
原劳动社会保障部现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的教材,有一部分已经是成熟的一体化教材,如《电力拖动与控制线路技能训练》《电气维修操作与技能训练》《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模具制造工艺与技能训练》等。
“模块化、一体化”教学有两种模式一是科型,某一专业课程理论和技能训练融为一体,如《电力拖动与控制线路技能训练》等,此模式是通过边学边练,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非常适合中级阶段的技校教学:二是综合型,把专业各课程知识融在整个技能训练之中,适合高级阶段的技校教学。
然而,“模块化、一体化”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它永远走不出学校教育的圈子。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追求最大利益,摆脱生产辅助项目等原因,使企业不再有岗前培训。
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的学校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因此“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教学与生产互融,课堂进入企业生产现场,企业生产进入学校课堂,学校与企业面对面直线式培养学生,充分发挥校、企两方面优势。
二、科学选择企业、产品坚持以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方向为立足点,以重点行业的重点企业和一般行业的重点企业为对象,以与学校专业对口的企业为切入点,选择合作企业。
校企合作方案PPT幻灯片课件
![校企合作方案PPT幻灯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cf224bcad51f01dc281f1ff.png)
1
事音乐、美术、舞蹈、戏曲等文化艺 术专业,具有大、中专学历艺术人才
的摇篮。始创于1958年7月。
福建艺术学校隶属于福建省文化厅,是一所
2
培养专业艺术人才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校。
设有音乐表演、音乐教育、器乐演奏、美术、
美术设计、舞蹈、戏曲、杂技、木偶、南音、
群文等专业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设音乐系、舞蹈系、美术系、
产品、多媒体设备等等。
企方
文化传播公司拥有一批年轻有热情的员工。
2
文化传播公司在讯速扩展的过程中,保持着
踏实、稳定的风格,并具备极强的凝聚力和
工作效率。
文化传播公司一惯秉承“客户至上,服务至
3
上”的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基础,
以服务为宗旨,全面客户导向为原则,立足
现在、着眼未来,为市场提供一流的服务。
方案五 打破僵局,必要时合理利用暂停,扭转时局。
休局阶段
- ThemeGallery is a Design Digital Content & Contents mall
develo如pe有d b必y G要u,ild可De根si据gn双Inc方. 情况进行调整
22
最后谈判阶段
1
2
3
把握底线:把握好让步的幅度,在适度的时候提出最 终策略
技术问题
合作成功
学习问题
更有热情
12
方案组织形式
13
14
合作模式
15
16
预算和收益
17
1、学生成员本身没有什么工资,只作为储备干部的一员。 2、作为激励的奖励,与活动的参与热情相比,所达到的效果和 收获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3、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竞争优势,提高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4、为商会提供了强大的专业表演团队,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生的 资源,可以集思广益,或许能从中开发出更多的创意和建立新的 营销模式 5、也可以真正发掘出一些精英人才,作为公司的人才储备。 6、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大学生学习管理理论与实 践的对接。提高大学生的竞争优势。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强有力 的学校平台和基地。 7、若能开发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建立一个很好的管理模式。 如果运行的比较好的话,将会为商会的发展带来很大好处。 8、可以为商会企业带来很好的社会美誉度。关乎大学生自身, 更能吸引大学生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施注意事项
模式与方法改革
课堂“三允许”
允许学生出错; 允许学生保留不同看法;
允许学生向教师质疑、提意见。
课堂“四不讲”
学生能说的不讲;
学生能研究出来的不讲; 学生能自己操作的不讲;
学生能自己得出结论的不讲。
课堂“五转变”
讲明白向悟明白转变; 教师提问向学生提问转变; 强制性课堂管理向开放式管理转变; 教师演示向学生演示转变; 老师独角戏向学生为主导转变。
深化
做实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
形式多样 形式多样 形式多样
?
?
?
二、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模式的定义方法,人才培养模式显 然应该是培养人才的标准、范式、结构 或思想体系。
(一)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 六条基本特征
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 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 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 体系和培养方案。 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 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 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在教学 计划中有较大比例。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职高专教育成功的关键。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基本途径。
1、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 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 和开放性的要求。 2、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 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
12号 文
1、实现产业与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 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 学习对接。继续推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3+2”循环模式;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三化”培养引领发展(教学内容职业化,教学 模式案例化,学生实训公司化)模式;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走“双主体”培养之路育工厂化农业人才 (校农联合双主体);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岗前训练、顶岗实践、就业”三位一体的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训练基地—企业---行业企业);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校企联盟、四方联动,工学交替四四三人才培养 模式(学校、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四方联动,人才培养四个方面融 合,设计四个工学结合阶段,实现三种能力递进)
四:学校教育与企业融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标准融合,职业素养与专业 教育融合,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融合; 四:专业认知实习,专业体验实习,顶岗实习,就业顶岗实习; 三:三递进:职业基本能力—职业专项能力---职业综合能力。
第三部分
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高职课程教学模式
课程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 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 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 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 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 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 操作性。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
培养规格:基本的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是按一定程序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是人才
培养活动的重要载体。核心是课程结构。
培养途径:是人才培养活动的形式,可分为基本途径和综合途径. 基本
途径是课程教学、实验与实训、社会实践三方面。综合途径原本主要指“ 学研产结合”的培养途径。
三、现代的课程教学模式
1、传递──接受式
该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是:
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课→巩固练
习→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
适合于我系各专业基础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课和考证课程。适
用面窄。
2、自主学习模式
基本教学程序是:
设置情境→激发动机→组织教学→应用新知
→检测评价→巩固练习→拓展与迁移。
可普遍采用,对教师要求高。
二、当前我国高职课程模式
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徐国庆)
行动导向职业教育课程(姜大源)
职业导向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戴士弘)
能力本位课程成为世界高等职业教育的关注点
南华工商学院
三、高职课程教学评价
教师教得好——学生学得好 评价的三个基本要求
1、以学生为主体 2、突出能力目标 3、突出任务训练
四、高职业课程改革的基本路径
3、抛锚模式
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
创设情境 确定问题 自主学习 协作学习 效果评价 适用于具有实践性、创新性强的课程,如广告实 务、营销策划、方案设计等课程。核心是巧设情 境,合作学习。
4、能力本位模式——CBE
围绕职业活动中所需要的实际能力,以职 业分析为基础组织课程、开展教学、进行 评价的模式。 程序:
(二)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 内 涵(2)
目前,理论界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还 没有统一的看法。 简单地说,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 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制订培养方 案、确定培养规格、构建课程体系、组织 教学实施、进行教学管理的比较稳定的结 构化样式和运行方式。
(二)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 内 涵(3)
教学运行机制:是培养模式的关键。包括教学管理制度、校企合作制
度、培养保障制度等及以之相关的管理方式,它指向教学的方向性制度, 是培养目标实现的保证。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中的时空构造方式。高职教学组织形式具有
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征。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实践教学可以根据条件和 需要灵活安排
(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部分案例
第四部分
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方法
一、高职课程教学方法举例
项目导向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 小组讨论法 学赛结合法 案例教学法 角色扮演法 ……
体现: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高职教育理念
二、高职教学方法选用
一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二依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三根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二)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 内 涵(1)
“目标方式说”: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 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 “结构方式说”: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 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 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 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总和说”:根据特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以相 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依托,对不同类 型专业人才的教育和教学模式、将培养目标和规 格作为人才培养的依据,而不是内容,强调的是 培养目标和规格“各个实现载体”的总合。
一、高职课程教学模式的特点
指向性: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 操作性: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得
教师在课堂上有章可循。
完整性:它有一套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行
要求,体现着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 有终。
稳定性:在一定时间内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灵活性:必须考虑到学科的特点、教学的内容、现有
四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 五依据教学环境条件选择教学方法。
三、课程改革关键点
三个层次:
教师如何改造自己的课程 系部如何建设自己的专业
学校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
(一)基本原则
理论性应用型
(二)课程改革目标
知识目标:应用知识为主,边做边学;理
论知识为辅,渗透学习。 能力目标:单项能力,综合能力。 素质目标:心态、道德、精神、动力、价
6、翻转课堂
Inverted Classroom 。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 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 学习。 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 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 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 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 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协作 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 真实的学习。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催生“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式”是对基于印刷术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 学流程的彻底颠覆,由此将引发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 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
谢谢!
值观
(三)关注课程单元
不是内容的单元
不是自己规定的单元
是时间的单元(每节课、每次课)
是“电视连续剧”的“一集”
(四)单元设计的关键
目标:能力、知识、素质。在努力提升素 质的基础上,突出能力目标。 内容:课程内容的载体,如项目、任务等 。 主体:老师(主导),学生(主体)
(五)
职业分析图(表) 确定能力标准 构建课程教学内容 实施与评价
职业分析图
职业核心能力
5、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
按照“职业能力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工作 过程分析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的思路, 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开发及学习 情境设计工作。 以项目为导向,按照具体项目的“资讯 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 六个工 作过程来开展教学,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 “工作过程”中学习知识并掌握职业技能 ,培养职业素质。
高职课程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