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课件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 内 涵(1)


“目标方式说”: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 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 “结构方式说”: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 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 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 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总和说”:根据特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以相 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依托,对不同类 型专业人才的教育和教学模式、将培养目标和规 格作为人才培养的依据,而不是内容,强调的是 培养目标和规格“各个实现载体”的总合。
二、当前我国高职课程模式
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徐国庆)
行动导向职业教育课程(姜大源)
职业导向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戴士弘)
能力本位课程成为世界高等职业教育的关注点
南华工商学院
三、高职课程教学评价
教师教得好——学生学得好 评价的三个基本要求
1、以学生为主体 2、突出能力目标 3、突出任务训练
四、高职业课程改革的基本路径
三、现代的课程教学模式
1、传递──接受式

该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是:

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课→巩固练
习→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

适合于我系各专业基础理论课和考证课程。适
用面窄。
2、自主学习模式

基本教学程序是:

设置情境→激发动机→组织教学→应用新知
→检测评价→巩固练习→拓展与迁移。
可普遍采用,对教师要求高。
实施注意事项
模式与方法改革
课堂“三允许”

允许学生出错; 允许学生保留不同看法;


允许学生向教师质疑、提意见。
课堂“四不讲”

学生能说的不讲;
学生能研究出来的不讲; 学生能自己操作的不讲;



学生能自己得出结论的不讲。
课堂“五转变”
讲明白向悟明白转变; 教师提问向学生提问转变; 强制性课堂管理向开放式管理转变; 教师演示向学生演示转变; 老师独角戏向学生为主导转变。
高职课程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探讨
高职课程改革的动态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提纲
高职课程教学模式 高职课程教学方法
第一部分
高职课程改革的动态
一、高职课程改革的依据
16号 文 08精 品课
1、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 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 2、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的模式
6、翻转课堂



Inverted Classroom 。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 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 学习。 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 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 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 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 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协作 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 真实的学习。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催生“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式”是对基于印刷术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 学流程的彻底颠覆,由此将引发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 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
1、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 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 和开放性的要求。 2、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 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
12号 文
1、实现产业与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 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 学习对接。继续推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谢谢!


值观
(三)关注课程单元

不是内容的单元
不是自己规定的单元


是时间的单元(每节课、每次课)
是“电视连续剧”的“一集”

(四)单元设计的关键



目标:能力、知识、素质。在努力提升素 质的基础上,突出能力目标。 内容:课程内容的载体,如项目、任务等 。 主体:老师(主导),学生(主体)
(五)
四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 五依据教学环境条件选择教学方法。


三、课程改革关键点

三个层次:

教师如何改造自己的课程 系部如何建设自己的专业


学校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
(一)基本原则

理论性应用型
(二)课程改革目标

知识目标:应用知识为主,边做边学;理
论知识为辅,渗透学习。 能力目标:单项能力,综合能力。 素质目标:心态、道德、精神、动力、价
一、高职课程教学模式的特点

指向性: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 操作性: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得
教师在课堂上有章可循。

完整性:它有一套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行
要求,体现着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 有终。


稳定性:在一定时间内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灵活性:必须考虑到学科的特点、教学的内容、现有

3、抛锚模式

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
创设情境 确定问题 自主学习 协作学习 效果评价 适用于具有实践性、创新性强的课程,如广告实 务、营销策划、方案设计等课程。核心是巧设情 境,合作学习。


4、能力本位模式——CBE


围绕职业活动中所需要的实际能力,以职 业分析为基础组织课程、开展教学、进行 评价的模式。 程序:
第四部分
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方法
一、高职课程教学方法举例



项目导向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 小组讨论法 学赛结合法 案例教学法 角色扮演法 ……
体现: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高职教育理念
二、高职教学方法选用

一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二依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三根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四:学校教育与企业融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标准融合,职业素养与专业 教育融合,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融合; 四:专业认知实习,专业体验实习,顶岗实习,就业顶岗实习; 三:三递进:职业基本能力—职业专项能力---职业综合能力。
第三部分
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高职课程教学模式

课程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 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 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 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 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 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 操作性。
(二)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 内 涵(2)

ຫໍສະໝຸດ Baidu

目前,理论界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还 没有统一的看法。 简单地说,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 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制订培养方 案、确定培养规格、构建课程体系、组织 教学实施、进行教学管理的比较稳定的结 构化样式和运行方式。
(二)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 内 涵(3)

职业分析图(表) 确定能力标准 构建课程教学内容 实施与评价
职业分析图
职业核心能力
5、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


按照“职业能力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工作 过程分析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的思路, 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开发及学习 情境设计工作。 以项目为导向,按照具体项目的“资讯 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 六个工 作过程来开展教学,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 “工作过程”中学习知识并掌握职业技能 ,培养职业素质。
的教学条件和师生的具体情况。
二、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

传授式 :“讲—听—读—记—练”(最古典) 程序结构模式:“感知—记忆—理解—判断”
(17世纪,夸美纽斯)

五阶段教学模式:“预备—提示—联合—总结
—应用”(莱因)

实用主义教学模式:“创设情境—确定问题—
占有资料—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杜威)
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
核 心 课程1
核 心 课程2
课程整体设计
核 心 课程3
核 心 课程4
(模式、内容、方法)
课程单元设计 (内容、方法)
第二部分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模式? 两者的的关系?
一、关于模式

《现代汉语词典》:“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
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 《现 代汉语词典》第894页) 《辞海》对模式的定义是:“亦译‘范型’ 。一般指可以作为范本、模本、变本的式样《 辞海》1999年版第1596页) 。 尽管二者的表述不完全一样,但是基本涵义是 一致的,即模式是一种范本,是一个标准,是 一种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有组织的结构,是一 种具有权威性的思想体系,是众人模仿的样式 。也就是说,模式具有标准性、示范性、权威 性和指导性等特征。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3+2”循环模式;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三化”培养引领发展(教学内容职业化,教学 模式案例化,学生实训公司化)模式;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走“双主体”培养之路育工厂化农业人才 (校农联合双主体);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岗前训练、顶岗实践、就业”三位一体的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训练基地—企业---行业企业);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校企联盟、四方联动,工学交替四四三人才培养 模式(学校、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四方联动,人才培养四个方面融 合,设计四个工学结合阶段,实现三种能力递进)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

培养规格:基本的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是按一定程序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是人才
培养活动的重要载体。核心是课程结构。

培养途径:是人才培养活动的形式,可分为基本途径和综合途径. 基本
途径是课程教学、实验与实训、社会实践三方面。综合途径原本主要指“ 学研产结合”的培养途径。


深化
做实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
形式多样 形式多样 形式多样



二、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模式的定义方法,人才培养模式显 然应该是培养人才的标准、范式、结构 或思想体系。
(一)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 六条基本特征




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 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 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 体系和培养方案。 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 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 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在教学 计划中有较大比例。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职高专教育成功的关键。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基本途径。

教学运行机制:是培养模式的关键。包括教学管理制度、校企合作制
度、培养保障制度等及以之相关的管理方式,它指向教学的方向性制度, 是培养目标实现的保证。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中的时空构造方式。高职教学组织形式具有
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征。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实践教学可以根据条件和 需要灵活安排
(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部分案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