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原本》读后感3000字
有关《几何原本》读后感
有关《几何原本》读后感只要上过初中的人都学过几何,可是不一定知道把几何介绍到中国来的是明朝的大科学家徐光启与来自意大利的传教士利玛窦,更不一定知道是徐光启把这门“测地学”创造性地意译为“几何”的。
以下是“《几何原本》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几何原本》读后感【一】数学中最古老的一门分科。
据说是起源于古埃及尼罗河泛滥后为整修土地而产生的测量法,它的外国语名称geometry就是由geo(土地)与metry(测量)组成的。
泰勒斯曾经利用两三角形的等同性质,做了间接的测量工作;毕达哥拉斯学派则以勾股定理等著名。
在中国古代早有勾股测量,汉朝人撰写的《周髀算经》的第一章叙述了西周开国时期(约公元前1000)周公姬旦同商高的问答,讨论用矩测量的方法,得出了著名的勾股定律,并举出了“勾三、股四、弦五”的例子。
在埃及产生的几何学传到希腊,然后逐步发展起来而变为理论的数学。
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9~前348)对几何学作了深奥的探讨,确立起今天几何学中的定义、公设、公理、定理等概念,而且树立了哲学与数学中的分析法与综合法的概念。
此外,梅内克缪斯(约公元前340)已经有了圆锥曲线的概念。
希腊文化以柏拉图学派的时代为顶峰,以后逐渐衰落,而埃及的亚历山大学派则渐渐繁荣起来,它长时间成了文化的中心。
欧几里得把至希腊时代为止所得到的数学知识集其大成,编成十三卷的《几何原本》,这就是直到今天仍广泛地作为几何学的教科书使用下来的欧几里得几何学(简称欧氏几何)。
徐光启于1606年翻译了《几何原本》前六卷,至1847年李善兰才把其余七卷译完。
“几何”与其说是geo的音译,毋宁解释为“大小”较为妥当。
诚然,现代几何学是有关图形的一门数学分科,但是在希腊时代则代表了数学的全部。
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中首先叙述了一些定义,然后提出五个公设和五个公理。
其中第五公设尤为著名:如果两直线和第三直线相交而且在同一侧所构成的两个同侧内角之和小于二直角,那么这两直线向这一侧适当延长后一定相交。
几何原本读后感汇总七篇
几何原本读后感汇总七篇几何原本读后感1000字 1也许这算不上是个谜。
稍具文化修养的人都会告诉你,欧几里德《几何原本》是明末传入的,它的译者是徐光启与利玛窦。
但究竟何时传入,在中外科技史界却一直是一个悬案。
以下是“读几何原本读后感作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读《几何原本》的作者欧几里得能够__整个古希腊人民,那么我可以说,古希腊是古代文化中最灿烂的一支——因为古希腊的数学中,所包含的不仅仅是数学,还有着难得的逻辑,更有着耐人寻味的哲学,《几何原本》读后感作文。
《几何原本》这本数学著作,以几个显而易见、众所周知的定义、公设和公理,互相搭桥,展开了一系列的命题:由简单到复杂,相辅而成。
其逻辑的严密,不能不令我们佩服。
就我目前拜访的几个命题来看,欧几里得证明关于线段“一样长”的题,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便是画圆:因为,一个圆的所有半径都相等。
一般的数学思想,都是很复杂的,这边刚讲一点,就又跑到那边去了;而《几何原本》非常容易就被我接受,其原因大概就在于欧几里得反复运用一种思想、使读者不断接受的缘故吧。
不过,我要着重讲的,是他的哲学。
书中有这样几个命题:如,“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将腰延长,与底边形成的两个补角亦相等”,再如,“如果在一个三角形里,有两个角相等,那么也有两条边相等”,读后感《《几何原本》读后感作文》。
这些命题,我在读时,内心一直承受着几何外的震撼。
我们七年级已经学了几何。
想想那时做这类证明题,需要证明一个三角形中的两个角相等的时候,我们总是会这么写:“因为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所以两底角相等”——我们总是习惯性的认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就是相等的;而看《几何原本》,他思考的是“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为什么相等”。
想想看吧,一个思想__,一个思想在思考为什么,这难道还不够说明现代人的问题吗?大多数现代人,好奇心似乎已经泯灭了。
这里所说的好奇心不单单是指那种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同样指对平常的事物感兴趣。
《几何原本》读后感3篇
《几何原本》读后感3篇《几何原本》读后感一《几何原本》读后感一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叫《几何原本》。
它是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欧几里德的一本不朽之作,集合希腊数学家的成果和精神于一书。
《几何原本》收录了原著13卷全部内容,包含了5条公理、5条公设、23个定义和467个命题,即先提出公理、公设和定义,再由简到繁予以证明,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欧氏几何学体系。
欧几里德认为,数学是一个高贵的世界,即使身为世俗的君主,在这里也毫无特权。
与时间中速朽的物质相比,数学所揭示的世界才是永恒的。
《几何原本》既是数学著作,又极富哲学精神,并第一次完成了人类对空间的认识。
古希腊数学脱胎于哲学,它使用各种可能的描述,解析了我们的宇宙,使它不在混沌、分离,它完全有别于起源并应用于世俗的中国和古埃及数学。
它建立起物质与精神世界的确定体系,致使渺小如人类也能从中获得些许自信。
本书命题1便提出了如何作等边三角形,由此产生了三角形全等定理。
即角、边、角或边、角、边或边、边、边相等,并进一步提出了等腰三角形——等边即等角;等角即等边。
就这样欧几里德分别从点、线、面、角四个部分,由浅入深,提出了自己的几何理论。
前面的命题为后面的铺垫;后面的命题由前面的推导,环环相扣,十分严谨。
这本书博大精深,我只能看懂十分之一左右,非常震撼,欧几里德不愧为几何之父!他就是数学史上最亮的一颗星。
我要向他学习,沿着自己的目标坚定的走下去。
《几何原本》读后感二《几何原本》读后感二《几何原本》的作者欧几里得能够代表整个古希腊人民,那么我可以说,古希腊是古代文化中最灿烂的一支——因为古希腊的数学中,所包含的不仅仅是数学,还有着难得的逻辑,更有着耐人寻味的哲学。
《几何原本》这本数学著作,以几个显而易见、众所周知的定义、公设和公理,互相搭桥,展开了一系列的命题:由简单到复杂,相辅而成。
其逻辑的严密,不能不令我们佩服。
就我目前拜访的几个命题来看,欧几里得证明关于线段“一样长”的题,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便是画圆:因为,一个圆的所有半径都相等。
大学生《几何原本》读后感
大学生《几何原本》读后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大学生读后感|读一本好书读后感|好书推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几何原本》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大学生《几何原本》读后感请关注读后感栏目。
大学生《几何原本》读后感【一】数学中最古老的一门分科。
据说是起源于古埃及尼罗河泛滥后为整修土地而产生的测量法,它的外国语名称geometry就是由geo与metry组成的。
泰勒斯曾经利用两三角形的等同性质,做了间接的测量工作;毕达哥拉斯学派则以勾股定理等著名。
在中国古代早有勾股测量,汉朝人撰写的《周髀算经》的第一章叙述了西周开国时期周公姬旦同商高的问答,讨论用矩测量的方法,得出了著名的勾股定律,并举出了“勾三、股四、弦五”的例子。
在埃及产生的几何学传到希腊,然后逐步发展起来而变为理论的数学。
哲学家柏拉图对几何学作了深奥的探讨,确立起今天几何学中的定义、公设、公理、定理等概念,而且树立了哲学与数学中的分析法与综合法的概念。
此外,梅内克缪斯已经有了圆锥曲线的概念。
希腊文化以柏拉图学派的时代为顶峰,以后逐渐衰落,而埃及的亚历山大学派则渐渐繁荣起来,它长时间成了文化的中心。
欧几里得把至希腊时代为止所得到的数学知识集其大成,编成十三卷的《几何原本》,这就是直到今天仍广泛地作为几何学的教科书使用下来的欧几里得几何学。
徐光启于1606年翻译了《几何原本》前六卷,至1847年李善兰才把其余七卷译完。
“几何”与其说是geo 的音译,毋宁解释为“大小”较为妥当。
诚然,现代几何学是有关图形的一门数学分科,但是在希腊时代则代表了数学的全部。
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中首先叙述了一些定义,然后提出五个公设和五个公理。
其中第五公设尤为著名:如果两直线和第三直线相交而且在同一侧所构成的两个同侧内角之和小于二直角,那么这两直线向这一侧适当延长后一定相交。
《几何原本》中的公理系统虽然不能说是那么完备,但它恰恰成了现代几何学基础论的先驱。
有关几何原本读后感
有关《几何原本》读后感只要上过初中的人都学过几何,可是不一定知道把几何介绍到中国来的是明朝的大科学家徐光启与来自意大利的传教士利玛窦,更不一定知道是徐光启把这门“测地学”创造性地意译为“几何”的。
以下是“《几何原本》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几何原本》读后感【一】数学中最古老的一门分科。
据说是起源于古埃及尼罗河泛滥后为整修土地而产生的测量法,它的外国语名称geometry就是由geo(土地)与metry(测量)组成的。
泰勒斯曾经利用两三角形的等同性质,做了间接的测量工作;毕达哥拉斯学派则以勾股定理等著名。
在中国古代早有勾股测量,汉朝人撰写的《周髀算经》的第一章叙述了西周开国时期(约公元前1000)周公姬旦同商高的问答,讨论用矩测量的方法,得出了著名的勾股定律,并举出了“勾三、股四、弦五”的例子。
在埃及产生的几何学传到希腊,然后逐步发展起来而变为理论的数学。
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9~前348)对几何学作了深奥的探讨,确立起今天几何学中的定义、公设、公理、定理等概念,而且树立了哲学与数学中的分析法与综合法的概念。
此外,梅内克缪斯(约公元前340)已经有了圆锥曲线的概念。
希腊文化以柏拉图学派的时代为顶峰,以后逐渐衰落,而埃及的亚历山大学派则渐渐繁荣起来,它长时间成了文化的中心。
欧几里得把至希腊时代为止所得到的数学知识集其大成,编成十三卷的《几何原本》,这就是直到今天仍广泛地作为几何学的教科书使用下来的欧几里得几何学(简称欧氏几何)。
徐光启于1606年翻译了《几何原本》前六卷,至1847年李善兰才把其余七卷译完。
“几何”与其说是geo的音译,毋宁解释为“大小”较为妥当。
诚然,现代几何学是有关图形的一门数学分科,但是在希腊时代则代表了数学的全部。
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中首先叙述了一些定义,然后提出五个公设和五个公理。
其中第五公设尤为著名:如果两直线和第三直线相交而且在同一侧所构成的两个同侧内角之和小于二直角,那么这两直线向这一侧适当延长后一定相交。
读几何原本有感
读《几何原本》有感林莉莎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一部不朽之作,集整个古希腊数学成果和精神于一书。
既是数学巨著,也是哲学巨著,并且第一次完成了人类对空间的认识。
我们可以说,古希腊是古代文化中最灿烂的一支。
该身自问世之日起,在长达2000多年的时间里它历经多次翻译和修订,自1482年第一个印刷本出版后,至今已有1000多种不同的版本。
除了《圣经》之外,没有任何其他著作,其研究、使用和传播之广泛,能够与《几何原本》相比。
汉语的最早译本是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明代科学家徐光启于1607年合作完成的,但他们只译出了前6卷。
正是这个残本奠定了中国现代数学的基本术语,诸如三角形、角、直角等等。
日本、印度等东方国家皆使用中国译法,沿用至今。
近百年来,虽然大陆的中学课本必提及这一伟大著作,但对中国读者来说,却无福一睹它的全貌,纳入家庭藏书更是妄想。
《几何原本》这本数学著作,以几个显而易见、众所周知的定义、公社和公理,互相搭桥,展开了一系列的命题:由简单到复杂,相辅相成。
其逻辑的严密,不能不令我们佩服。
其中,欧几里得证明关于线段“一样长”的问题,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就是画圆:因为一个圆的所有半径都相等。
一般的数学思想本来是很复杂的,而欧几里得将数学思想渗透到简单的数学模型中去,让数学与生活结合,使读者容易接受。
书中还有这样几个命题,如:“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将腰延长,与底边形成的两个补角亦相等。
”“在三角形里,有两个角相等,那么也有两条边相等。
”这不就是我们初中几何学的知识吗。
欧几里得从特殊三角形开始,给我们呈现一种几何的美感。
这些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真理,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
大多数现代人,一定要好好学学古人的探究精神和学术精神。
同样,读《几何原本》还有很多哲学知识待我们细细品味。
几何原本读后感
几何原本读后感《几何原本》读后感。
《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所著的一部数学著作,它被誉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著作之一。
这部著作系统地阐述了几何学的基本原理和定理,对后世的数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读完《几何原本》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欧几里德的伟大和他对数学的深刻理解。
首先,欧几里德在《几何原本》中系统地阐述了几何学的基本原理和定理,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他通过严密的推理和推导,建立了几何学的基础框架,为后世的数学家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发。
在这部著作中,欧几里德不仅仅是简单地陈述了一些定理和公式,更重要的是他揭示了数学的本质和规律,为人们理解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维工具。
其次,欧几里德在《几何原本》中展现了他对数学的深刻理解和对数学问题的独特见解。
他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数学家,更是一个深思熟虑的哲学家。
他通过几何学的研究,揭示了世界的秩序和规律,为后世的数学家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在他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数学问题的深刻洞察和对数学的热爱,这种热爱和执着精神令人钦佩。
最后,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不仅仅是一部数学著作,更是一部哲学著作。
在这部著作中,他不仅仅是讨论了几何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他揭示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对几何学的研究,他展现了他对世界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怀。
他的著作不仅仅是对数学的贡献,更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在读完《几何原本》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欧几里德的伟大和他对数学的深刻理解。
他的著作不仅仅是一部数学著作,更是一部哲学著作,它对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几何原本》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和规律,更好地认识世界和人类的命运。
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将永远被人们铭记,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几何原本》读后感(通用8篇)
《几何原本》读后感《几何原本》读后感(通用8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几何原本》读后感(通用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几何原本》读后感1“古希腊”这个词,我们耳熟能详,很多人却不了解它。
如果《几何原本》的作者欧几里得能够代表整个古希腊人民,那么我可以说,古希腊是古代文化中最灿烂的一支——因为古希腊的数学中,所包含的不仅仅是数学,还有着难得的逻辑,更有着耐人寻味的哲学。
《几何原本》这本数学著作,以几个显而易见、众所周知的定义、公设和公理,互相搭桥,展开了一系列的命题:由简单到复杂,相辅而成。
其逻辑的严密,不能不令我们佩服。
就我目前拜访的几个命题来看,欧几里得证明关于线段“一样长”的题,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便是画圆:因为,一个圆的所有半径都相等。
一般的数学思想,都是很复杂的,这边刚讲一点,就又跑到那边去了;而《几何原本》非常容易就被我接受,其原因大概就在于欧几里得反复运用一种思想、使读者不断接受的缘故吧。
不过,我要着重讲的,是他的哲学。
书中有这样几个命题:如,“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将腰延长,与底边形成的两个补角亦相等”,再如,“如果在一个三角形里,有两个角相等,那么也有两条边相等”。
这些命题,我在读时,内心一直承受着几何外的震撼。
我们七年级已经学了几何。
想想那时做这类证明题,需要证明一个三角形中的两个角相等的时候,我们总是会这么写:“因为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所以两底角相等”——我们总是习惯性的认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就是相等的;而看《几何原本》,他思考的是“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为什么相等”。
想想看吧,一个思想习以为常,一个思想在思考为什么,这难道还不够说明现代人的问题吗?大多数现代人,好奇心似乎已经泯灭了。
这里所说的好奇心不单单是指那种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同样指对平常的事物感兴趣。
《几何原本》读书笔记感悟5篇
《几何原本》读书笔记感悟5篇古希腊是古代文化中最绚烂的一支——因为古希腊的数学中,所包含的不仅仅是数学,还有着难得的规律,更有着耐人寻味的哲学。
下面给大家带来《几何原本》读书笔记感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几何原本》读书笔记感悟1“古希腊”这个词,我们耳熟能详,许多人却不了解它。
假如《几何原本》的作者欧几里得能够代表整个古希腊人民,那么我可以说,古希腊是古代文化中最绚烂的一支——因为古希腊的数学中,所包含的不仅仅是数学,还有着难得的规律,更有着耐人寻味的哲学。
《几何原本》这本数学著作,以几个显而易见、众所周知的定义、公设和公理,相互搭桥,绽开了一系列的命题:由简洁到复杂,相辅而成。
其规律的严密,不能不令我们佩服。
就我目前访问的几个命题来看,欧几里得证明关于线段“一样长”的题,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便是画圆:因为,一个圆的全部半径都相等。
一般的数学思想,都是很复杂的,这边刚讲一点,就又跑到那边去了;而《几何原本》特别简单就被我接受,其原因也许就在于欧几里得反复运用一种思想、使读者不断接受的原因吧。
不过,我要着重讲的,是他的哲学。
书中有这样几个命题:如,“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将腰延长,与底边形成的两个补角亦相等”,再如,“假如在一个三角形里,有两个角相等,那么也有两条边相等”。
这些命题,我在读时,内心始终承受着几何外的震撼。
我们七班级已经学了几何。
想想那时做这类证明题,需要证明一个三角形中的两个角相等的时候,我们总是会这么写:“因为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所以两底角相等”——我们总是习惯性的认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就是相等的;而看《几何原本》,他思索的是“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为什么相等”。
想想看吧,一个思想习以为常,一个思想在思索为什么,这莫非还不够说明现代人的问题吗?大多数现代人,奇怪心好像已经泯灭了。
这里所说的奇怪心不单单是指那种对新颖的事物感爱好,同样指对平常的事物感爱好。
比如说,很多人会问“宇航员在空中为什么会飘起来”,但或许不会问“我们为什么能够站在地上而不会飘起来”;很多人会问“吃什么东西能减肥”,但或许不会问“羊为什么吃草而不吃肉”。
几何故事读后感
几何故事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叫《几何原本》。
它是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欧几里德的一本不朽之作,集合希腊数学家的成果和精神于一书。
《几何原本》收录了原著13卷全部内容,包含了5条公理、5条公设、23个定义和467个命题,即先提出公理、公设和定义,再由简到繁予以证明,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欧氏几何学体系。
欧几里德认为,数学是一个高贵的世界,即使身为世俗的君主,在这里也毫无特权。
与时间中速朽的物质相比,数学所揭示的世界才是永恒的。
《几何原本》既是数学著作,又极富哲学精神,并第一次完成了人类对空间的认识。
古希腊数学脱胎于哲学,它使用各种可能的描述,解析了我们的宇宙,使它不在混沌、分离,它完全有别于起源并应用于世俗的中国和古埃及数学。
它建立起物质与精神世界的确定体系,致使渺小如人类也能从中获得些许自信。
本书命题1便提出了如何作等边三角形,由此产生了三角形全等定理。
即角、边、角或边、角、边或边、边、边相等,并进一步提出了等腰三角形——等边即等角;等角即等边。
就这样欧几里德分别从点、线、面、角四个部分,由浅入深,提出了自己的几何理论。
前面的命题为后面的铺垫;后面的命题由前面的推导,环环相扣,十分严谨。
这本书博大精深,我只能看懂十分之一左右,非常震撼,欧几里德不愧为几何之父!他就是数学史上最亮的一颗星。
我要向他学习,沿着自己的目标坚定的走下去。
《几何原本》读后感
《几何原本》读后感在我那堆满了各种书籍的书架上,有一本静静立在那儿的。
每次看到它,我都会想起当初翻开它时的那些奇妙感受。
说起和这本书的相遇,还真是有点意外。
那是在一个无聊的周末,我在家里翻箱倒柜,想找点有意思的东西来打发时间。
就在我几乎要放弃的时候,我在书架的角落里发现了这本已经落了灰的。
当时心里还想着,这书看起来这么严肃,能有意思吗?但实在没别的选择,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了它。
这一翻开,可不得了,就像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书里的那些几何图形和定理,一开始真的让我有点头疼。
什么三角形、四边形、圆形,还有那些复杂的证明过程,感觉就像是一道道难以跨越的关卡。
但是,当我耐着性子一点点去读,去理解的时候,我发现了其中的乐趣。
比如说三角形吧,以前我只知道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但是在里,它可没那么简单。
书中通过各种严谨的推理和证明,告诉我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什么是 180 度。
刚开始我怎么都想不明白,拿着笔在纸上画了一个又一个三角形,量了又量,可就是得不到 180 度。
后来,按照书里的步骤,一步一步地推理,我突然就恍然大悟,那种感觉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了好久,终于找到了光明的出口,心里别提多有成就感了。
还有关于平行线的定理,也是让我印象深刻。
以前我总觉得平行线就是两条永远不会相交的线,很简单啊。
但是这本书里却告诉我,通过同位角、内错角相等这些条件才能证明两条线是平行线。
这让我明白了,很多我们看似简单的东西,其实背后都有着复杂而严谨的逻辑支撑。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能看到欧几里得这位伟大的数学家,坐在桌前,一笔一划地写下这些定理和证明。
他是那么的专注,那么的执着,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只为了把几何的真理呈现给后人。
我不禁想,他得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啊。
而且,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就是那些几何图形,不仅仅存在于书本里,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
有一次我出门散步,看到路边的电线杆,它们排列得整整齐齐,这不就是一组平行线吗?还有那些高楼大厦的窗户,很多都是矩形的,这不就是一个个四边形吗?就连我脚下的地砖,也有很多是正方形或者正六边形的。
从几何原本中得到的启示
从几何原本中得到的启示《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所著的一本关于几何学的著作,被认为是几何学的基础和经典之作。
它不仅集结了欧几里得自己的研究成果,还将古希腊以及其他文化中的几何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为之后的数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几何原本》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对人类思维与科学研究的启示。
首先,《几何原本》展示了欧几里得严谨的逻辑思维。
在这本书中,欧几里得运用了演绎推理的方法,以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基础,进行严密的证明。
他的证明过程一步一步地推理,从最基本的原理出发,逐渐推演出更复杂的结论。
通过这种严密而具体的思维方式,欧几里得建立了几何学的体系,为日后的数学研究和其他科学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几何原本》强调了正确的定义和分类。
欧几里得在书中明确定义了点、线、面等几何学的基本概念,并建立了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他还创造了一种分类方法,将几何学问题分为不同的情况,进一步深化了对问题的理解。
这种准确的定义和分类方法对于科学研究非常重要。
只有明确定义问题的基本概念,并且对问题进行正确的分类,才能避免混淆和误解,从而达到更加准确和有效的研究结果。
第三,《几何原本》强调了抽象思维的重要性。
通过欧几里得的几何学研究,我们能够看到他将不同的形状和物体抽象为几何学中的点、线、面等概念。
这种抽象思维使得几何学能够有效地描述和解释各种具体的情况,超越了具体形状的限制,具有普遍性和适用性。
在科学研究中,抽象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发现问题的本质和共性,可以从大量的具体实例中提炼出一般规律和结论,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指导。
第四,《几何原本》展示了数学和几何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
欧几里得的几何学研究基于对实际空间中事物形态和关系的观察和抽象。
这种实证的研究方法使得几何学成为数学中与实际生活最为紧密联系的一个部分。
几何学的方法和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艺术、天文学等领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说,《几何原本》中的思想和方法不仅仅是数学学科的一部分,更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途径。
读几何原本读后感精选作文
读几何原本读后感精选作文也许这算不上是个谜。
稍具文化修养的人都会告诉你,欧几里德《几何原本》是明末传入的,它的译者是徐光启与利玛窦。
但终究何时传入,在中外科技史界却一直是一个悬案。
以下是“读几何原本读后感精选作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读《几何原本》的作者欧几里得能够代表整个古希腊人民,那么我可以说,古希腊是古代文化中最绚烂的一支——因为古希腊的数学中,所包含的不单单是数学,还有着难得的逻辑,更有着耐人寻味的哲学,《几何原本》读后感精选作文。
《几何原本》这本数学著作,以几个显而易见、众所周知的定义、公设和公理,互相搭桥,展开了一系列的命习题:由简单到复杂,相辅而成。
其逻辑的严密,不能不令我们佩服。
就我目前造访的几个命习题来看,欧几里得证明关于线段“一样长”的习题,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即是画圆:因为,一个圆的所有半径都相等。
一般的数学思想,都是很复杂的,这边刚讲一点,就又跑到那边去了;而《几何原本》非常容易就被我接受,其原因大概就在于欧几里得反复运用一种思想、使读者不断接受的缘故吧。
不过,我要着重讲的,是他的哲学。
书中有这样几个命习题:如,“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将腰延长,与底边形成的两个补角亦相等”,再如,“假如在一个三角形里,有两个角相等,那么也有两条边相等”,读后感《《几何原本》读后感精选作文》。
这些命习题,我在读时,内心一直承受着几何外的震撼。
我们七年级初一已经学了几何。
想想那时做这类证明习题,需要证明一个三角形中的两个角相等的时候,我们总是会这么写:“因为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所以两底角相等”——我们总是习惯性的认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就是相等的;而看《几何原本》,他思考的是“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为什么相等”。
想想看吧,一个思想习以为常,一个思想在思考为什么,这难道还不够说明现代人的问习题吗?大多数现代人,好奇心似乎已经泯灭了。
这里所说的好奇心不单单是指那种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同样指对平常的事物感兴趣。
《几何原本》读后感
《几何原本》读后感《几何原本》读后感2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几何原本》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几何原本》读后感1《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一部不朽之作,集整个古希腊数学的成果和精神于一身。
既是数学巨著,也是哲学巨著,并且第一次完成了人类对空间的认识。
该书自问世之日起,在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历经多次翻译和修订,自1482年第一个印刷本出版,至今已有一千多种不同版本。
除《圣经》以外,没有任何其他著作,其研究、使用和传播之广泛能够和《几何原本》相比。
汉语的最早译本是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明代科学家徐光启于1607年合作完成的,但他们只译出了前六卷。
证实这个残本断定了中国现代数学的基本术语,诸如三角形、角、直角等。
日本、印度等东方国家皆使用中国译法,沿用至今。
近百年来,虽然大陆的中学课本必提及这一伟大著作,但对中国读者来说,却无缘一睹它的全貌,纳入家庭藏书更是妄想。
徐光启在译此作时,对该书有极高的评价,他说:“能精此书者,无一事不可精;好学此书者,无一事不科学。
”现代科学的奠基者爱因斯坦更是认为:如果欧几里得未能激发起你少年时代的科学热情,那你肯定不会是一个天才的.科学家。
由此可见,《几何原本》对人们理性推演能力的影响,即对人的科学思想的影响是何等巨大。
《几何原本》读后感2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叫《几何原本》。
它是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欧几里德的一本不朽之作,集合希腊数学家的成果和精神于一书。
《几何原本》收录了原著13卷全部内容,包含了5条公理、5条公设、23个定义和467个命题,即先提出公理、公设和定义,再由简到繁予以证明,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欧氏几何学体系。
欧几里德认为,数学是一个高贵的世界,即使身为世俗的君主,在这里也毫无特权。
与时间中速朽的物质相比,数学所揭示的世界才是永恒的。
几何原本读后感
几何原本读后感《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所著的杰作,被公认为是西方数学的经典之一。
这部巨著最初是藏匿在古代希腊一座大鹏展翅的图书馆中,它深刻研究了几何学中许多基本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几何理论、公理和定理,具有重大的价值和影响。
我读完这本书后,深深被其深邃和美妙的数学原理所吸引。
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中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幅几何图形的美景,而这美景背后蕴藏的逻辑和数学思想能够唤醒我的灵魂,让我深切感受到数学美学的魅力。
在阅读《几何原本》时,我经常被他的思维方式所震撼,欧几里得的推理思维非常严密和细腻,他经常从一些简单的公理和定义出发,然后逐步推导出各种理论和定理。
每个定理和问题都需要很多推理过程和证明,这种高度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考方式都超乎我想象。
《几何原本》不仅是一部纯粹的几何学著作,它还解决了数学经典基本问题的疑问,给全世界以深刻的启迪。
因此,《几何原本》不仅是一部经典著作、一部几何学的经典之作,同时也是整个数学的基础之一,是我们学习数学和发展数学的必读之作。
值得一提的是,读完《几何原本》后,我觉得数学不仅可以体现出其实际应用的意义,同时也可以通过一种崇高的审美理念来解读它。
数学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表达美学的语言,让人们可以发掘出不同角度的思考,并以一种特殊的方法去探索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原理和规律,这是对于人类建立系统化知识的一个尝试,同时也为人类资讯科技的进步提供了一个核心力量。
《几何原本》对于现代数学的发展也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众多数学家都从中汲取了深刻的灵感,不断地提升了数学的发展层次。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数学会成为更多人的爱好和学习领域,并且会创造出更多令人惊叹的作品。
总之,《几何原本》是一部极具深度和灵魂的数学之书,无论是从理论、美学,还是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方面,它都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和思考。
它的思想对于我们提升数学素养、提高思考能力、拓展思维视野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启示,每位数学爱好者都应该好好琢磨《几何原本》中那些深刻而美妙的数学原理。
几何原本读后感
几何原本读后感《几何原本》是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得所编著的希腊几何学经典之一。
全书包括13卷,涵盖了几何学的各个方面,广泛地介绍了直线、面的性质和圆的构造、度量等内容。
作为数学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几何原本》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的赞誉和研究。
在读完《几何原本》后,我深受启发和震撼。
首先,《几何原本》给我留下了宏大的几何学体系印象。
在欧几里得的构建下,几何学从一个零散的概念和性质集合,转变为了一个有机的体系。
全书从最基本的公理和定义开始,逐步推导出更深入的定理和推论。
欧几里得的推导过程清晰严谨,逻辑严密,展示出了数学的美妙之处。
通过书中的推导过程,我深深地感受到数学作为一门学科的严谨性和逻辑性。
其次,《几何原本》展现了数学的普适性和智慧。
欧几里得通过定义、公理和推论,将几何学的基本性质和规律概括出来。
这些性质和规律不仅适用于特定的几何图形或场景,而是适用于整个几何学领域。
欧几里得通过构造和推导,揭示出了许多与几何图形相关的基本性质和计算方法。
这些方法和性质,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通过学习和理解《几何原本》,我深刻体会到了数学作为一门智慧型学科所具备的广泛应用价值,并对几何学的方法和原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此外,《几何原本》启发了我对于几何学的思考和研究。
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中提出的一些问题和几何概念,至今仍是学术界争议的热点。
例如,欧几里得构建了相似三角形的理论体系,并探讨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这一部分内容,至今仍是研究的焦点之一。
此外,欧几里得还通过构造和推导,展示了如何计算圆的面积和体积等内容。
这些问题和方法,对于我进一步研究和思考几何学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方法。
总的来说,《几何原本》是一部经典的几何学著作,对于几何学的发展和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阅读《几何原本》,我对欧几里得的天才智慧和数学天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几何学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同时,我也深深感受到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和逻辑性,以及数学作为一门智慧学科的普适性和价值。
《几何原本》读后感作文
《几何原本》读后感作文•相关推荐《几何原本》读后感作文读《几何原本》的作者欧几里得能够代表整个古希腊人民,那么我可以说,古希腊是古代文化中最灿烂的一支——因为古希腊的数学中,所包含的不仅仅是数学,还有着难得的逻辑,更有着耐人寻味的哲学。
《几何原本》这本数学著作,以几个显而易见、众所周知的定义、公设和公理,互相搭桥,展开了一系列的命题:由简单到复杂,相辅而成。
其逻辑的严密,不能不令我们佩服。
就我目前拜访的几个命题来看,欧几里得证明关于线段“一样长”的题,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便是画圆:因为,一个圆的所有半径都相等。
一般的数学思想,都是很复杂的,这边刚讲一点,就又跑到那边去了;而《几何原本》非常容易就被我接受,其原因大概就在于欧几里得反复运用一种思想、使读者不断接受的缘故吧。
不过,我要着重讲的`,是他的哲学。
书中有这样几个命题:如,“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将腰延长,与底边形成的两个补角亦相等”,再如,“如果在一个三角形里,有两个角相等,那么也有两条边相等”。
这些命题,我在读时,内心一直承受着几何外的震撼。
我们七年级已经学了几何。
想想那时做这类证明题,需要证明一个三角形中的两个角相等的时候,我们总是会这么写:“因为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所以两底角相等”——我们总是习惯性的认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就是相等的;而看《几何原本》,他思考的是“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为什么相等”。
想想看吧,一个思想习以为常,一个思想在思考为什么,这难道还不够说明现代人的问题吗?大多数现代人,好奇心似乎已经泯灭了。
这里所说的好奇心不单单是指那种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同样指对平常的事物感兴趣。
比如说,许多人会问“宇航员在空中为什么会飘起来”,但也许不会问“我们为什么能够站在地上而不会飘起来”;许多人会问“吃什么东西能减肥”,但也许不会问“羊为什么吃草而不吃肉”。
我们对身边的事物太习以为常了,以致不会对许多“平常”的事物感兴趣,进而去琢磨透它。
《几何原本》读后感
《几何原本》读后感2022年4月21日,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发布,适逢暑期,作为一线教师,看到新方案、新课标为我们描绘未来教育的美好蓝图而深感喜悦,同时也在思考,如何把新课标的精神和内容落实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于是我从最基础的新旧课标对照研读开始,以此深入的去理解新课标的精神,清楚的看到课标中的“变化”,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放矢;在对比研读新旧课标的过程中,我发现在图形与几何领域有这样一处新增:“用无刻度的直尺(或者不看直尺的刻度)和圆规,作一条与给定线段长度相等的线段。
”看到这里我想起在几何发展的历史中,古希腊人也提出这样的作图方式,于是我翻阅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不朽之作《几何原本》,感受先哲的思想魅力,寻求教学的思想指引。
《几何原本》是一部高度展示人类的逻辑理性、逻辑思维能力的体系教本;它是数学,却更多地提供了希腊数学的精神;它是宇宙为自己设计的一份精美图纸。
在书中欧几里得系统的总结了古代劳动人民和学者们在实践和思考中获得的几何知识,全书共收录13卷内容,包含5条公理,5条公设,119个定义和465个命题,先提出公里公式和定义,再由简到繁用逻辑推理的方法予以证明,用这些定义和公理来研究各种几何图形的性质,从而建立了一套从公理、定义出发,论证命题得到定理的几何学论证方法,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几何学。
书中内容体系庞大,涉及几何(点、线、面、体)、代数、数论多方面内容,内容非常震撼,在科学技术发展不大先进的两千多年前已有如此的思想成就;虽然也有些内容在今天来看有不够严密之处,但瑕不掩瑜,仍值得我从中学习、成长。
鸿篇巨制的经典之作,假期泛泛而读,未能探究其更多的奥妙,系我日常之教学工作,故有所感:1、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他的书中命题1.6是这样的,“如果一个三角形里有两个角相等,那么也有两条边相等”,其实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总是习惯性地认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就是相等的,告诉学生仅此而已,而在书中欧几里得思考的却是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为什么是相等的,这就是他与我们大多数人的区别,大多数人已经停留在此,更别提去进一步琢磨,但作为传道受业的老师,需要永葆好奇、探索之心,成为学生知识的后盾,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告诉学生是什么,更清楚为什么?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本质,还要了解知识的产生、来源、价值与意义。
几何原本读后感
几何原本读后感参考读《几何原本》的作者数学家欧几里得能够代表整个古希腊人民,那么我可以说,古希腊是古代文化中最灿烂的一支——因为古希腊的数学中,所包含的不仅仅是数学,还有着难得的逻辑,更有着耐人寻味的哲学..《几何原本》这本数学著作,以几个显而易见、众所周知的定义、公设和公理,互相搭桥,展开了一系列的命题:由简单到复杂,相辅而成。
其逻辑的严密,不能不令我们佩服。
就我目前拜访的几个命题来看,数学家欧几里得证明关于线段“一样长”的题,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便是画圆:因为,一个圆的所有半径都相等。
一般的数学思想,都是很复杂的,这边刚讲一点,就又跑到那边去了;而《几何原本》非常容易就被我接受,其原因大概就在于数学家欧几里得反复运用一种思想、使读者不断接受的缘故吧。
不过,我要着重讲的,是他的哲学。
书中有这样几个命题:如,“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将腰延长,与底边形成的两个补角亦相等”,再如,“如果在一个三角形里,有两个角相等,那么也有两条边相等”,这些命题,我在读时,内心一直承受着几何外的震撼。
我们七年级已经学了几何。
想想那时做这类证明题,需要证明一个三角形中的两个角相等的时候,我们总是会这么写:“因为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所以两底角相等”——我们总是习惯性的认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就是相等的;而看《几何原本》,他思考的是“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为什么相等”。
想想看吧,一个思想习以为常,一个思想在思考为什么,这难道还不够说明现代人的问题吗?大多数现代人,好奇心似乎已经泯灭了。
这里所说的好奇心不单单是指那种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同样指对平常的事物感兴趣。
比如说,许多人会问“宇航员在空中为什么会飘起来”,但也许不会问“我们为什么能够站在地上而不会飘起来”;许多人会问“吃什么东西能减肥”,但也许不会问“羊为什么吃草而不吃肉”。
我们对身边的事物太习以为常了,以致不会对许多“平常”的事物感兴趣,进而去琢磨透它。
牛顿为什么会发现万有引力?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他有好奇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何原本》读后感3000字
导读:读书笔记《几何原本》读后感3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几何原本》读后感3000字:
公理化结构是近代数学的主要特征。
而《原本》是完成公理化结构的最早典范,它产生于两千多年前,这是难能可贵的。
不过用现代的标准去衡量,也有不少缺点。
首先,一个公理系统都有若干原始概念,或称不定义概念,作为其他概念定义的基础。
点、线、面就属于这一类。
而在《原本》中一一给出定义,这些定义本身就是含混不清的。
其次是公理系统不完备,没有运动、顺序、连续性等公理,所以许多证明不得不借助于直观。
此外,有的公理不是独立的,即可以由别的公理推出。
这些缺陷直到1899年希尔伯特(Hilbert)的《几何基础》出版才得到了补救。
尽管如此,毕竟瑕不掩瑜,《原本》开创了数学公理化的正确道路,对整个数学发展的影响,超过了历史上任何其他著作。
《原本》的两个理论支柱--比例论和穷竭法。
为了论述相似形的理论,欧几里得安排了比例论,引用了欧多克索斯的比例论。
这个理论是无比的成功,它避开了无理数,而建立了可公度与不可公度的正确的比例论,因而顺利地建立了相似形的理论。
在几何发展的历史上,解决曲边围成的面积和曲面围成的体积等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
这也是微积分最初涉及的问题。
它的解决依赖于极限理论,
这已是17世纪的事了。
然而在古希腊于公元前三四世纪对一些重要的面积、体积问题的证明却没有明显的极限过程,他们解决这些问题的理念和方法是如此的超前,并且深刻地影响着数学的发展。
化圆为方问题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多克索斯提出的,后来以“穷竭法”而得名的方法。
“穷竭法”的依据是阿基米得公理和反证法。
在《几何原本》中欧几里得利用“穷竭法”证明了许多命题,如圆与圆的面积之比等于直径平方比。
两球体积之比等于它们的直径的立方比。
阿基米德应用“穷竭法”更加熟练,而且技巧很高。
并且用它解决了一批重要的面积和体积命题。
当然,利用“穷竭法”证明命题,首先要知道命题的结论,而结论往往是由推测、判断等确定的。
阿基米德在此做了重要的工作,他在《方法》一文中阐述了发现结论的一般方法,这实际又包含了积分的思想。
他在数学上的贡献,奠定了他在数学史上的突出地位。
作图问题的研究与终结。
欧几里得在《原本》中谈了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十五边形的作图,未提及其他正多边形的作法。
可见他已尝试着作过其他正多边形,碰到了“不能”作出的情形。
但当时还无法判断真正的“不能作”,还是暂时找不到作图方法。
高斯并未满足于寻求个别正多边形的作图方法,他希望能找到一种判别准则,哪些正多边形用直尺和圆规可以作出、哪些正多边形不能作出。
也就是说,他已经意识到直尺和圆规的“效能”不是万能的,可能对某些正多边形不能作出,而不是人们找不到作图方法。
1801
年,他发现了新的研究结果,读后感这个结果可以判断一个正多边形“能作”或“不能作”的准则。
判断这个问题是否可作,首先把问题化为代数方程。
然后,用代数方法来判断。
判断的准则是:“对一个几何量用直尺和圆规能作出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这个几何量所对应的数能由已知量所对应的数,经有限次的加、减、乘、除及开平方而得到。
”(圆周率不可能如此得到,它是超越数,还有e、刘维尔数都是超越数,我们知道,实数是不可数的,实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其中有理数和一部分无理数,比如根号2,是代数数,而代数数是可数的,因此实数中不可数是因为超越数的存在。
虽然超越数比较多,但要判定一个数是否为超越数却不是那么的简单。
)至此,“三大难题”即“化圆为方、三等分角、二倍立方体”问题是用尺规不能作出的作图题。
正十七边形可作,但其作法不易给出。
高斯(Gauss)在1796年,19岁时,给出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图法,并作了详尽的讨论。
为了表彰他的这一发现,他去世后,在他的故乡不伦瑞克建立的纪念碑上面刻了一个正十七边形。
几何中连续公理的引入。
由欧氏公设、公理不能推出作图题中“交点”存在。
因为,其中没有连续性(公理)概念。
这就需要给欧氏的公理系统中添加新的公理--连续性公理。
虽然19世纪之前费马与笛卡尔已经发现解析几何,代数有了长驱直入的进展,微积分进入了大学课堂,拓扑学和射影几何已经出现。
但是,数学家对数系理论基础仍然是模糊的,没有引起重视。
直观地承认了实数与直线上的点都是连续的,且一一对应。
直到19世纪末叶才完满地解决了这一重
大问题。
从事这一工作的学者有康托(Cantor)、戴德金(Dedekind)、皮亚诺(Peano)、希尔伯特(Hilbert)等人。
当时,康托希望用基本序列建立实数理论,代德金也深入地研究了无理数理念,他的一篇论文发表在1872年。
在此之前的1858年,他给学生开设微积分时,知道实数系还没有逻辑基础的保证。
因此,当他要证明“单调递增有界变量序列趋向于一个极限”时,只得借助于几何的直观性。
实际上,“直线上全体点是连续统”也是没有逻辑基础的。
更没有明确全体实数和直线全体点是一一对应这一重大关系。
如,数学家波尔查奴(Bolzano)把两个数之间至少存在一个数,认为是数的连续性。
实际上,这是误解。
因为,任何两个有理数之间一定能求到一个有理数。
但是,有理数并不是数的全体。
有了戴德金分割之后,人们认识至波尔查奴的说法只是数的稠密性,而不是连续性。
由无理数引发的数学危机一直延续到19世纪。
直到1872年,德国数学家戴德金从连续性的要求出发,用有理数的“分割”来定义无理数,并把实数理论建立在严格的科学基础上,才结束了无理数被认为“无理”的时代,也结束了持续2000多年的数学史上的第一次大危机。
《原本》还研究了其它许多问题,如求两数(可推广至任意有限数)最大公因数,数论中的素数的个数无穷多等。
在高等数学中,有正交的概念,最早的概念起源应该是毕达哥拉斯定理,我们称之为勾股定理,只是勾3股4弦5是一种特例,而毕氏定理对任意直角三角形都成立。
并由毕氏定理,发现了无理数根号2。
在数学方法上初步涉及演绎法,又在证明命题时用了归谬法(即
反证法)。
可能由于受丢番图(Diophantus)对一个平方数分成两个平方数整数解的启发,350多年前,法国数学家费马提出了著名的费马大定理,吸引了历代数学家为它的证明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有力地推动了数论用至整个数学的进步。
1994年,这一旷世难题被英国数学家安德鲁威乐斯解决。
多少年来,千千万万人(著名的有牛顿(Newton)、阿基米德(Archimedes)等)通过欧几里得几何的学习受到了逻辑的训练,从而迈入科学的殿堂。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