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_笔记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笔记

自然辩证法笔记

自然辩证法笔记缺失三.什么是自然辩证法1. 1873年5月30号,恩格斯给马克思写信,阐述他关于科学的辩证思想,其中特别强调: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中心议题是,用运动形式相互转化的观点对当时自然科学中的重大发现进行哲学分析。

2. 对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思想产生重要影响的六大科学发现:(1)康德和拉普拉斯: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2)莱伊尔:地貌演变的均变假说,说明目前的地球表层是在水因素和或火因素长期作用下演变的结果。

(3)维勒:由无机化合物合成尿素的实验说明无机物和有机物非生命物质与生命物质之间不存在着无法超越的鸿沟。

(4)焦耳和迈尔提出的关于功、热、电磁相互转化的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说明无生命世界有着内在的统一性。

(5)由施旺和施莱登提出的关于动、植物结构和生长发育的细胞学说,说明生命世界有着内在的统一性。

(6)达尔文创立的生物进化论说明目前存在的众多物种起源于少数的共同祖先。

人如何诞生:古希腊普罗米修斯古中国女娲造人古欧洲上帝造人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人类认识世界:神话; 科学; 哲学; 宗教3. 六大自然发现所包含的自然哲学思想(1)从自然观点高度提出了运动形式及其转化的学说(2)从运动的物质承担者、运动的表现和运动的规律相统一的角度把各种运动变化划分为若干运动形式1)机械运动(物质之间;同一物质)2)物理运动(刻画分子)分子运动表现为物质运动3)化学运动(物质之间的化合与分解)4)生命运动(表现为遗传和变异,同化或异化)(3)运动形式之间是相互转化的(4)在运动形式转化中,存在大量的守恒和质的不灭关系(5)按运动形式的复杂程度,区分出简单的低级的运动形式和复杂的高级的运动形式4. 自然辩证法定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支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

赵晶----自然辩证法笔记

赵晶----自然辩证法笔记

自然辩证法第一课一、自然辩证法的创立1.三个概念①科学: 传统上科学是指系统化的实证知识。

其本质是对自然规律的反映。

②哲学: 自然观、方法论的学问。

③辩证法: 普遍联系、变化发展。

补充: ④自然辩证法: 自然界本质的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的规律。

2.自然辩证法创立的科技背景1543哥白尼天体运行说——1687牛顿力学——1755康德星云假说、1830赖尔地质学原理、1803-1862分子原子理论、1838-1839细胞学说、1859达尔文进化论。

二、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1.自然观: 研究自然界——自然科学成果——自然观。

2.科学技术方法论: 自然科学的具体方法——科学技术的一般方法3、科学技术观: 对科学技术总的看法。

科学技术社会论: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三、科学技术的性质和相互关系。

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需要, 利用自然规律, 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中, 所创造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以及使用这些手段和发放的技能体系。

第二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自然观的变迁朴素唯物自然观(16世纪前): 古代科学技术①三大特点: 独创性、实用性、继承性1、②作用: 一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渊源。

二是从某方面为企业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

③缺陷:受到了原始宗教和神话的影响(唯心)。

二是由于受到当时自然哲学的影响, 缺乏系统严密的论证。

机械唯物自然观(16-18世纪): 近代①特点: 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世界②体现: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③作用: 一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思想基础二是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和前提。

辩证唯物自然观: (19世纪)①特征:一是以实践论为基础, 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二是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三是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四是天然自然、人工自然的统一;科学性和彻底性的统一。

具有科学性、革命性4.系统自然观①人工自然的特征: 注重签到时间的作用和意义, 主张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自然辩证法概论》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概论》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概论》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是指导我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哲学方法。

它是贯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指导我们改造自然、保护自然的哲学方法,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2. 自然辩证法的内涵自然辩证法认为(1)事物的矛盾着、发展着(包括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作用);(2)事物自然辩证法的原理与规律;(3)世界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世界是一个统一的辩证的整体。

3.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质量互变是矛盾的主要内容;(3)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第二部分: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1. 矛盾矛盾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贯穿于自然界一切事物和运动过程的存在形式。

矛盾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原因,推动事物前进的内在动力。

2. 质量互变质量互变是指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属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过程。

这种相互转化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3. 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是指事物在继承与变化、保持与改造的过程中,经过相互冲突和斗争,最终形成新的事物状态。

4. 统一整体统一整体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以一定的联系、依存、包容的方式相互联系着,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5. 应用自然辩证法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应用自然辩证法,去分析和处理我们所面对的各种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部分:个人观点和理解自然辩证法作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在我的看来,自然辩证法不仅仅是一种理论体系,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通过学习和掌握自然辩证法,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更好地促进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总结:通过本文的讲解和总结,我们对自然辩证法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自然辩证法作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自然界一切事物和运动过程的存在形式。

自然辩证法笔记全

自然辩证法笔记全

自然辩证法笔记全一、自然辩证法的概述1. 自然辩证法的定义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的哲学方法。

它强调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并且都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

2. 自然辩证法的特点(1)整体性: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2)发展性:自然辩证法强调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发展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

(3)矛盾性: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规律1. 联系规律联系规律是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联系的形式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 发展规律发展规律是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发展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

发展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3. 矛盾规律矛盾规律是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4. 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是指事物的质和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和突变性。

5. 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两次否定,达到更高阶段的肯定。

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螺旋上升式的过程。

三、自然辩证法的具体应用1. 自然科学中的应用自然辩证法在自然科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等。

它指导科学家们从联系、发展、矛盾等角度去研究自然界,揭示自然界的规律。

2. 社会科学中的应用自然辩证法在社会科学中也有重要应用,如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等。

它帮助人们从联系、发展、矛盾等角度去研究社会现象,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

以下是对自然辩证法具体内容的详细阐述:1. 联系规律(1)普遍联系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自然辩证法笔记

自然辩证法笔记

自然辩证法笔记第一部分自然辨证法课堂笔记第一讲自然辨证法概论1、什么是自然辨证法?它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一般规律的研究,是关于科学技术一般方法论的研究。

2、自然辨证法的内容(1)自然观:自然界、时空观、系统性、规律性。

(2)科技观:科学的概念、技术的概念、科技与生产力的关系、科学发展的动力、科学发展的规律。

(3)方法论:科研选题方法、试验方法、理想化方法、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系统方法。

4、当代科学与自然辨证法:数学部分(非欧几何、拓扑学、现代数学等)、物理学(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宇宙学)、分子生物学(DNA等)、系统科学[老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新三论(协同论、结构论、突变论)]。

5、当代技术:原子能技术、遗传工程技术、纳米技术。

6、自然辩证法的学科位置:各门具体学科——〉自然辨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是具体——〉特殊——〉一般。

7、自然辨证法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总得来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1)一般寓于特殊之中(一般不能独立存在)(2)特殊表现一般。

第二讲自然界的系统结构1、系统的概念:由若干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整体叫系统。

系统就是要素加关系。

2、系统的分类:按大小分:大、中、小型系统。

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开放系统。

按规律的性质分:确定型、随机型系统。

按组织方式:自组织、他组织系统。

按可逆与否:可逆系统(有记忆)、不可逆系统(无记忆)。

按动态分:静态系统、动态系统。

3、系统的性质:要素的关联性、动态相关性、系统整体性。

4、系统的非加和性:即系统的整体性质和功能不是各组成要素性质和功能的简单叠加,原因在于要素间发生了相互作用(主要有两种:协同作用,内耗作用)。

意义:在认识上,要从整体出发;在时间上,要追求整体最优化。

5、自然界的层次结构:自然界有多个层次,每一个层次具有特定的性质和规律,相邻层次间存在着过渡区,表现着不同层次的联系和转化。

第三讲自然界的系统演化1、演化概念:在一组环境参量的输入下,系统的要素、结构、功能发生变化。

自然辩证法笔记篇

自然辩证法笔记篇

绪论一、研究对象1、自然界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广义的自然界包括人和人类社会,狭义的自然界不包括客观辨证法:自然界存在的各种不以人的意志转变的规律2、自然科学技术研究的方法思想把握事物的本质,观察只能观察到事物的表面现象,所以思想是根本方法3、自然科学技术研究和发展的规律正确的结论不一定是科学,科学应是有涵盖性的某些不合科学的现象叫反常问题,反常问题的出现往往意味着科学将有一次打的飞跃以往的科学研究是非体制化的,现代科学是体制化的,体制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外在动力(内动力是观察和思考)共同服务于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二、研究内容1、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界是以一个系统的方式存在的,每一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1)作为系统的自然界(2)作为演化的自然界(不可逆)(3)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和自然平等进化)2、自然科学技术研究的辨证法科技方法论科学研究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已经明确,所以科研选题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3、自然科学技术发展的辨证法(1)自然科学技术的性质、结构、功能(科学技术的功能是一把双刃剑)(2)自然科学技术的内部矛盾和外在条件(学术氛围、体制等都是外部条件,内部矛盾就是不断出现的反常事件)(3)自然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关系(经济、社会对经济的发展起着或推动或阻碍的作用)三、自然辨证法的学科性质对自然界存在和演化规律的研究具有哲学性质所使用的方法是一般方法、普遍方法、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双重性质对科学技术本质的功能、结构研究具有科学指导、技术指导本质第一章、自然观第一节系统自然观一、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系统:由若干要素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非系统是思维抽象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1)整个自然界是一个系统(2)自然界所有的物质都是自成系统的(3)所有的物质客体互成系统二、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基本特征(1)整体性: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各个部分之间具有特别的关系,部分通过一定的关系结合表现整体,系统的整个功能之和也可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2)开放性:系统要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

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整理

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整理

自然辩证法第一章一、思考题1、什么自然辩证法?它有哪几方面内容。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的学科,它是自然界的辩证法、科学技术的辩证法和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的总称。

2、如何认识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性质和特点和它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1)学科性质而言,属哲学门类;就认识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在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与哲学之间,处于中间的层次,属于交叉学科。

(2)学科特点:综合性、交叉性、辐射性(3)地位:3、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20世纪中叶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把人类历史推向一个新的时代,自然辩证法的问题与内容又有了新的发展。

(1)在自然观方面。

①结合现代系统科学的发展,提出了系统自然观;②结合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的发展,提出了生态自然观。

(2)在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方面。

①规范认识论方向,规范的科学哲学重点研究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建立问题,把重点放在科学理论的辩护问题或合理性问题上,代表性的有:逻辑经验主义【即归纳主义和证实主义,其科学认识过程:经验->假说->证实】、批判理性主义【即演绎主义和证伪主义,其科学认识过程:问题->假说->证伪】、历史主义【认为科学理论的发展不能片面地归结为证伪的过程,它还有一个证实的过程,前者是科学革命,后者是常规科学。

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是“常规科学->科学革命”不断循环往复的一个过程】。

②实证认识论方向,实证的科学哲学重点研究科学理论的发展问题,说到底是创造性思维问题。

实证的科学哲学家认为,这是规范的科学哲学无法解决的。

(3)在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方面。

理性主义传统;实证主义传统;马克思主义传统。

(4)在科学技术与社会方面。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特别是要发展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

自然辩证法读书笔记自然读书笔记3篇

自然辩证法读书笔记自然读书笔记3篇

自然辩证法读书笔记自然读书笔记3篇本文目录自然读书笔记《让孩子们走向大自然》读书笔记《大自然的语言》读书笔记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叫《人与自然》,我立刻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我打开书,一个醒目的标题正朝我微笑:极端环境下的生命。

在这里,通过科技手段,我了解到:在我国西部的雪域高原,肯定有许多山,在林线以上,约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方,是高山流石滩。

这里,有许多植物,如:雪莲、绵参、塔黄等。

像雪莲这种棉毛植物,就像穿了一件羽绒服一样,身上布满了像蚕丝的东西。

而像塔黄这种植物,是把自己包起来,把水分储存在里面,这样它的寿命就长些。

南极是一个寒冷的地方,在这里却生活着一种在食物链底部的动物磷虾。

磷虾繁衍速度很快,雌磷虾每次产6000-10000粒卵,而且在夏季多次产卵。

这样,就提供给当地的鲸鱼、海豹、企鹅等动物丰富的食物。

南极大陆极其寒冷的雪域,高海拔的强光照在山地的岩石上,这里是苔藓和地衣的王国。

这些植物虽不显眼,但生命力强,在高山、荒漠、热河谷都有它们的身影。

xx年,欧洲航天局将地衣带上太空,它依然存活。

这本《人与自然》讲述了许多生命的传奇故事,令我大开眼界、爱不释手。

以后我还要继续看。

【《让孩子们走向大自然》读书笔记】自然读书笔记(2) | 返回目录近日,阅读李镇西老师的《教有所思》,感叹于他时刻对教育教学的反思,感叹于他用整个身心与学生融为一体,感叹于他的生命与使命同行,让自己手足舞蹈于校园,心灵飞翔于社会。

李镇西老师的一篇随笔《让孩子们走向大自然》,引起了笔者的共鸣!文中引用了孔子对学生志向的引导颇耐人寻味:一次聊天,当孔子问及学生们的志向时,子路等人踌躇满志地大谈治国安邦的理想,孔子不以为然。

孔子的弟子曾点则认为: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曾子的意思是说,在暮春三月的时候,穿上春天的服装,相约上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在沂水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走回来。

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

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

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自然辩证法第一篇绪言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这一概念是由恩格斯提出的。

关于自然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

重点在科学研究的方法,科技创新的方法。

二、古代自然观(一)中国古代自然观1、中国古代的自然观五行说:商以前。

“五行”的正确顺序为水、火、木、金、土。

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之,以成万物。

土是核心。

“五行”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的《甘誓》与《洪范》中,在《甘誓》中是指“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

《洪范》中则指出“鲧矱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就认为水、火、木、金、土这五种物质元素构成世界万物,战国时代"五行说"颇为流行,并出现了"五行相生相胜"的原理,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

(二)古希腊的自然观2、赫拉克利特,公元前530-470,古希腊(1)火为世界的本原(2)罗各斯,该词逻辑一词的本原。

事物按各种逻各斯变化,逻各斯就是事物变化的规律。

(3)万物皆流,即事物总是在运动变化的。

(4)对立面的同一、转化和斗争蜜月正常,蜜年不正常;七年之痒正常,七十年之痒不正常;快乐一阵子正常,天天都快乐,就不正常了。

这些都是辩证法在起作用。

3、毕达哥拉斯学派该学派对数学的重视对西方后来的影响非常的深远,可惜中国没有这样一个学派,要不然中国的科学技术史一定又会是另一番景象。

(1)数既万物。

一切数量都可公度。

所谓公度,就是指一个事物用一个规定好的单位去度量,必定是一个整数或者分数。

2)和谐说(3)灵魂转世说:灵魂不灭,可以转世医学哲学与它的历史哲学命运1 这个学科,这个事,这段历史,一种观念“个体发生是种系发生的简洁、快速的重演。

自然辩证法笔记

自然辩证法笔记

2017年2月22日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一、研究对象1. 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自然界的辩证法;2. 人类认识自然的一般方法——以科学研究的辩证法;3. 人类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技术创新的辩证法;4. 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以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二、基本内容1.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2. 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关与科学方法论;3. 辩证唯物主义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4. 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三、学科性质:交叉性质的哲学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四、自然辩证法产生与发展的意义1. 有利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 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掌握科研方法;3. 有利于自觉遵循科学技术发展规律,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国家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方针政策;4. 有利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各种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提高分析鉴别问题的能力。

2017年3月1日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的本源是一种或几种物质性的元素1..合理性/进步性:从自然界自身来寻找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从总体上描述了一幅本质上是正确的自然途径;2.局限性:带有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于1543年,代表人物哥白尼、伽利略、牛顿)1.哥白尼——“日心说”科学意义:冲破了地球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变的传统观念;恢复了地球普通行星的本来面目;推翻了占统治地位千年以上的“地心说”。

哲学意义:否定了神创论的宇宙观,是向宗教神学发出的挑战书,实现自然观上的根本变革。

2.伽利略——经典力学的奠基人、近代科学方法的创始人物理学:发现了自然落体定律;发现了摆的等时性;提出了力学相对性原理;发现了惯性定律;方法论:建立了实验方法,又把实验方法与数学方法相结合;天文学: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自然辩证法笔记~

自然辩证法笔记~

自然辩证法笔记~绪论一、自然辩证法的性质1.定义: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

二、自然辩证法的对象和主要内容对象:自然界、科学技术、方法内容:认识论:客体中介主体自然界科学技术人自然观科学技术观方法论三、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1、学习和应用自然辩证法可以提高马克思主义的水平和理论思维能力2、学习和掌握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提高分辨和识别能力3、学习和掌握自然辩证法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途径第一章人类自然观的发展和自然辩证法的产生第一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论和辩证法的自然观特征:1、朴素的唯物性古希腊提出古代原子论德谟克利特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颗粒2、朴素的辩证性(普遍联系、不断发展、全面看)古代悖论古代中国五行:金、木、水、火、土3、天才的猜测性古希腊第二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自然观自然科学背景(基础)“中世纪”之后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天体运行论》1543—近代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自然科学向神学的挑战为近代自然科学做出伟大贡献的科学家代表1、德国开普勒的天上力学发现“行星运动三定律”行星运动三定律:①轨道定律(椭圆轨道)②速度定律(星体绕椭圆轨道运动时,线速度不等,面速度相等)③周期定律233112322,T R T R T R ∝=2、意大利伽利略的地上力学惯性定律3、英国牛顿“经典力学” 1687年《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由于力学在当时鹤立鸡群的发展,导致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形成第三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辩证法的诞生)一、自然科学背景(基础)打破形而上学自然观6个缺口的自然科学技术成果:1、天文学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德、哲)(法、数)2、英国地理学家赖尔《地质学原理》3、物理学上迈尔(德、医生)、焦耳(丹、物):两人发现了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4、英化学家道尔顿《原子论》5、德(植、动)施莱登、施旺《细胞学说》6、英生物学家达尔文《物种起源》1859近代科学的三大发现:3、5、6有了新的发现,旧的自然观就已经变得不可能因此,恩格斯提出了新的自然观,新的自然观的基本点:一切僵硬的东西融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做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的。

自然辩证法笔记

自然辩证法笔记

自然辩证法笔记1.天然自然:是指人类尚未认识到的那部分自然和人类观测所及的那部分自然。

包括:在空间上人类尚未观测到的总星系之外的那个无限的宇宙世界以及基本粒子以下的未知的微观领域;构成人类生存环境的宏观世界中尚未被人类了解的自然事物和自然过程以及尚未探明的规律和特征。

2.人工自然:也称第二自然,指社会化的人能从自然界获得维持自己生存所需要的物质条件,通过有目的应用科学技术及各种物质手段在干预和改造天然的过程中所创造的属于人的自然。

它包括人所支配和改造的自然环境及自我改造的自身。

3.两种自然的联系:天然自然是人工自然的基础,人工自然是由天然自然转化而来;人工自然的产品是人们根据一定的自然规律,有的甚至是直接模拟自然,自然物质的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因而无论是天然自然还是人工自然都服从统一的规律。

两种自然的区别:天然自然早在人类出现以前就存在着,并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而人工自然则是随着人类出现,通过人再产生出来的;天然自然的存在物是自然界赋予人的东西,而人工自然的存在物则是人的智慧的物化,是人有目的、有计划的创造出来的,凝结着人的创造性,体现着人类的能动性,显示了科技的巨大功能和作业;天然自然是无限的,人工自然是有限的。

4.为什么辩证法取代了行而上学?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

辩证法是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

辩证法的核心是斗争论。

或者说,辩证法就是矛盾论·辩证法有三种基本的历史形式:古代朴素的辩证法,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辩证法三大规律:在哲学上普遍性达到极限程度的辩证法规律只有三个,它们是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述同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或方法论。

它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孤立的,永远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这种增减或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在于事物外部。

自然辩证法(笔记整理)

自然辩证法(笔记整理)

第一章系统自然观一科学基础与内涵1 科学基础20世纪科学革命a客观:相对论b宏观:系统科学(20c40s控制论一般系统论信息论20c60s70s超循环理论20c80s90s混沌理论)c微观: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2 基本内涵a从存在到演化(时间之矢,不可逆性)b确定性和随机性c简单性和复杂性的统一d线性和非线性的统一(万事万物都是非线性的)二系统: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1系统的内涵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a是由若干要素组成(>=2)b"系"->系统内诸要素要素与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结构c"统"->要素彼此间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d作为一个整体对特定功能2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自然形式a整个自然界都是系统b自然界一切物质个体自成系统三自然界物质的基本特点1 开放性a孤立系统:与外界环境无物质,无能量交换b封闭系统:与外界无物质,有能量交换(熵增)pc开放系统:与外界环境有物质,有能量,有信息交换(熵减)i等结果性ii新陈代谢性2 动态性->变化发展:i进化(熵减)ds=dsi+dse(若ds<0,dsi>0,则dse<0)ii退化(熵增)ds总熵,dsi自身熵,dse外界熵3 整体性a分析方法:整体->部分b系统方法:整体->部分->整体4 层次性四要素结构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1 要素与结构的关系:a结构与要素的相互独立性b结构对要素的依赖性c要素对结构的相对独立性d要素对结构的依赖性2 要素与功能的关系:a功能的相对独立性b功能对要素活动的依赖性c要素活动的相对独立性d要素活动对系统功能的依赖性3 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结构是功能的内在根源,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i 结构决定功能:a一种结构->多种功能b多种结构->一种功能ii 功能反作用于结构第二章生态自然观一确立的现实根源和科学基础1 现实根源:生态危机->生态失衡->生态平衡表现:①人口激增②自然资源的消耗短缺(可能性,不可能性)③环境污染反思:①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②社会异化③传统工业生产的必然结果④传统发展观所致:发展=经济增长2 科学基础•生态科学提断学科①人在生态系统中处于杂食性消费者生态特点②人是生态系统的调控者和协同进化者二生态自然观的形成远古时期:人与自然未分化,盲目地受自然的支配和奴役农业文明:人与自然开始分离,人类行为影响环境的能力工业文明:人与自然对立信息文明:人与自然的协调三生态自然观基本思想1 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2 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3 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4 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5 生态系统是稳定性和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四可持续发展理论1、提出1962 P.威尔逊<寂静的春天>1969 罗马俱乐部1972 <增长的极限>1981 布朗<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社会>1987 <我们共同的未来>1992•6"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1994 <中国21世纪议程>2 基本原则①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的原则(发展的必要性,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人类共同和普遍的权利)②发展的可持续性﹣可持续性原则③人类的根本利益和行动共同性﹣共同性原则④人与人的关系的公平性﹣公平性原则(代际公平,代内公平)第三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一科学的本质1 科学的涵义(人对自然的能动和反映关系)马克思:①人对自然的辩证关系②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③科学是生产力④科学既是实际财富又是观念上的财富ⅰ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ⅱ科学是一种文化(人文文化,科学文化)ⅲ一种方法2 科学的性质(知识形态的生产力,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3 科学的本质①客观真理性②可检验性(科学,非科学,伪科学)③系统性④主体际性二科学知识的构成(⒈科学事实->出发点和归宿,⒉科学定律->构成科学理论的基础,⒊科学假说->科学理论的过渡形式,⒋科学理论->科学成果的系统体现)1 科学事实「科学认识主体关于个别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的真实描述或推断」ⅰ客体与仪器相互作用结果的描述ⅱ对观察实验结果的描述和判断ⅲ理论事实(科学事实与日常生产生活事实共同构成客观事实)特点:①可重复性②渗透理论③比较系统的④相对独立性作用:ⅰ科学知识的基础ⅱ推进科学进步的动力之一2 科学定律(全称命题)「反映自然界事物,现象间必然性关系的科学命题」科学事实->(归纳法->经验型定律;想像,直觉,灵感->理论型定律)科学定律特征:①绝对真理是科学真理的统一②简明性作用: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ⅱ有助于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的形成ⅲ科学解释和科学预测的有效工具3 科学假说「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猜测性的说明和尝试性的解释」假说:事实基础;背景理论;对现象规律的猜测,推导出预言,预见特点:①科学性与猜测性的统一②抽象性和形象性的统一③多样性和易变性的统一作用:ⅰ形成和发展科学理论的必经途径ⅱ发挥思维能动性的有效形式ⅲ不同假说的争论有利于科学的发展4 科学理论「系统化的科学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定律->具体的规律,预见特征:①客观真理性,②全面系统性,③逻辑完备性,④科学预见性第四章科学认识的形成(2题)一科学问题的提出⒈科学始于问题(求解目标,求解范围,求解方法)与认识来源于实践不矛盾⒉科学问题的来源①为了寻求事实间的联系提出问题->经验定律型问题②从理论与事实间的矛盾发现问题③从某一理论内部(非自恰性)的矛盾中问题④从不同理论的分歧中发现问题⑤从社会需求与已有的生产技术手段的差距中中发现问题⒊科学问题的选择"选题""优先权""科学无禁区,技术有禁区"基本原则:①创新性原则(要作充分的调研,避免研究已经证明过的问题)②科学性原则(要有充分的科学背景,不要把毫无依据的事物作为研究对象)③可行性原则(要考虑全面,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考虑自己的水平和研究能力)④社会需求原则(选题时注意社会的需求,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二科学事实的获取(观察法,实验法)⒈观察实验: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的利用自己的感观认识和描述各种自然现象,获取经验知识的基本方法主体(观察者)-->(感官)客体(观察对象)经验观察的客观性,排除错觉,先入之见,注意细节,新现象,使观察具有可重复性⒉科学实验:人们根据研究目的,利用科学试验设备,人为的监测或模拟自然现象,排除主要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条件下获得的科学事实的手段。

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

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

第一篇导论第一讲科学与技术一、什么是科学1、概念:(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2)科学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2、基本特征:(1)解释性和预见性(2)科学的精确性(3)科学的可检验性(4)科学的可错性或可变性(5)科学的系统性(6)科学的主体际性:主体间相互理解、交流、探讨*伪科学:冒充科学* 非科学:不具备科学性质,不是科学3、自然科学分类:(1)基础科学:研究自然界一切基本运动形式的基本规律(2)技术科学: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主要研究应用方面(3)工程科学:综合运用基础科学、技术科学等形成一类高级科学二、什么是技术1、概念:技术一般指认为为满足自己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以及其他非生产活动的需要,运用自然和社会规律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手段及方法的总和。

三个派别:技术工具论、技术知识论、技术文化论“三相”结构:实体型、经验型(默会性,难言)、知识型2、基本特征:(1)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2)主体要素和个体要素的统一;(3)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统一;(4)从潜在形态到现实形态的发展过程。

3、技术分类:机械性技术、物理性技术、化学性技术、生物性技术三、什么是工程1、概念:最初是“创造”,特指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活动。

2、基本特征:(1)所追求的目标是社会实现;(2)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和规划对科学技术、社会的整合;(3)通过技术集成形成创新过程;(4)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四、科学、技术、工程的联系(一)区别1、三者研究的目的和任务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工程——创造科学:是什么、为什么,认识世界、揭示规律技术:做什么,怎么做工程:观念转化为现实2、研究过程和方法科学:追求精确数据和完备的理论,从经验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技术:追求确定的应用目标,利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理论上升到实践工程:实行目标的确定、方案设计、项目决策的复杂过程3、从成果的性质和评价标准科学:以只是理论体系形态呈现,科学成果具有共享性,以真理为标准技术:以科学知识的物化形态呈现,以效用为标准工程:计划、实施、观测、反馈、修正,以预期目标是否实现为标准4、从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科学:源起好奇心、中立技术:任务取向、负荷价值(正向、负向)工程:任务取向、好和坏5、研究规范科学:普遍性、公有、无私、创造,有条理的怀疑主义技术:以获取经济和物质利益为目标,涉及到保密、专利等工程:团结、协作、团队精神(二)联系科学与技术、工程“一体化”1、科学技术化2、技术科学化第二讲科学技术发展史一、科学发展史古代科学——近代科学——现代科学(一)古代科学1、古代科学起源于神话2、古代常识是古代科学的基础(1)低级:用常识解释常识(2)高级:用非常识解释常识3、特征:(1)直观性(2)同质性(3)公有性(4)表象性(5)非系统性(6)易接受性(7)公认性(8)可解释性(9)多种解释性4、两类问题:解释性、探讨性亚里士多德:(1)定义科学知识——概念、命题(2)获得科学知识的方法:三段论(理性)(二)近代科学16、17世纪——19世纪末1、常规发展:16、17世纪——19世纪末2、繁荣发展:19世纪——20世纪初牛顿:(1)力学认识模式(理性)(2)机械力学认识模式(形而上学)(三)现代科学爱因斯坦:研究方法——分析法、综合法、归纳法、推理法、理性非理性总和之后产生——科学哲学家二、技术发展史古代技术——近代技术——现代技术(一)古代技术技艺、经验“火”的使用——制陶技术——冶炼技术(化学科学)文字——信息技术石器——青铜器——铁器“实用性”技术古罗马(二)近代技术欧洲由“停滞”——飞速发展(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两次技术革命:1、蒸汽动力技术(机器系统)工具机一>动力机“车床”技术体系:任何技术上的发明和应用总是和其他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相关联,一类技术和各类技术之间依照社会目的和自然科学。

自然辩证法笔记全

自然辩证法笔记全

自然辩证法笔记全(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一章绪论一、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研究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自然辩证法主要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两对矛盾及人与自然的矛盾、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的始终。

二、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其主要内容。

全书由论文、杂记、计划草案三部分组成,以两对矛盾为主线将其形成完整的体系,共分为6大部分。

1.导言:阐述了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的历程及其重大成就;论述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2.自然科学与哲学:论述了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研究者把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就会加速科研进程,少走弯路,避免犯唯心主义、宗教神学的错误。

3.辩证法: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是有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构成的。

4.物质的运动形式: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和时空之间的内在联系。

5.各门具体科学中的辩证法:探讨了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6.劳动创造了人:论述了劳动创造了人、人类社会,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过渡。

三、简述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及重大成就(1)逻辑实证主义:20世纪初英·海森堡,爱因斯坦明确界定了科学的对象,认为科学研究的对象都是可以通过试验来证实的。

(2)伪证主义:波普尔强调思维创新和反向思维,指出科学发展的模式为:P1-TT-EE-P2;(3)历史主义:英·Kuhn库恩于1982年《科学革命的结构》提出科学发展的模式为:前科学-范式-反常-危机-革命-新模式。

《自然辩证法》读书笔记5篇最新范文

《自然辩证法》读书笔记5篇最新范文

Anyone who wants to achieve excellent results should cherish and manage their time with extreme caution.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自然辩证法》读书笔记5篇最新范文《自然辩证法》读书笔记范文一其实,笔者真正的在对哲学有概念上正确的认知,已经是很晚的时候了。

并且相信我身边的很多同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哲学就和宗教一般“虚无缥缈”和“不知所云”,虽然事实并非如此。

在初次意识到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于当今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的时候,我决定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做进一步了解,所以我找到了恩格斯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所攥写的《自然辩证法》,打开这本书后,我阅读了其中的第一篇论文,也是整本《自然辩证法》的导言。

这篇*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涵盖众多学科,其资料涉及领域浩繁广阔。

同时,也令我从新认识了这位对当今世界影响深远的德国大思想家——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

总体而言,《自然辩证法》是想要揭示自然界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

毕竟,这本书中的资料是建立在百年间无数自然科学家对自然界的观察,探索,研究和实验过后所得出的一系列结论之上的。

正如恩格斯在书中写到,“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经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的”,这在“导言”里就表现得淋漓尽致了,博学的恩格斯给读者展示了众多学科领域的巨大发现,涉及了天文学、生物学、地理学、数学、物理学、化学以及一些宗教文化领域;星云假说,牛顿的三大力学定律,也有被称之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的细胞理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就是在这样繁杂的学科发现成果里,恩格斯用联系与发展的眼光将之整合为一个整体,建立了一套自然哲学理论体系。

经过自然辩证法理论中的对立与统一,一般与特殊,联系与发展等关系,指导科学工作者们地横向思考问题,将自然哲学当作从“自然科学”通向“大自然”之间的灯塔航标。

自然辩证法_笔记

自然辩证法_笔记

自然辩证法笔记(2007学年第一学期)第一章绪论思考题:1,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2,简述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主要流派及观点。

3,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以及主要内容。

1,自然辩证法的含义形而上学:meta-physics(物理学之后),科学所不能解释的东西。

meta-physics约等于本体论即形而上学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气)2,人类看待世事的四种方式1)常识(表面的,零散的)-> 2)科学(中间的,理论化,系统化)-> 3)哲学(最后层次,思辨)和宗教(最后层次,非理性)3,形而上学& 辩证法形而上学:引申:片面孤立,静止的思维方式。

辩证法:一切皆变,无物常在;引申:全面,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4,自然辩证法:全面,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自然界1),自然<–>社会;客观<–>主观2),三个世界:a,第一世界:物理世界,例如电磁波。

b,第二世界:意识世界,例如颜色。

c,第三世界:意识世界的成果。

第一节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内容,学科性质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1,广义的自然辩证法(长江以南的学者):自然辩证法是研究科学技术的俄社会功能问题,特别是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问题,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结和科学技术发展史,探讨科技发展及其重大哲学问题。

2,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学科群(于光远):自然辩证法是研究各门具体科学技术领域中重大哲学问题的学科,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对重大科技成果从哲学高度进行审视,进行价值评价,还包括对高科技及其伦理社会后果的哲学思考。

3,狭义的自然辩证法(钱学森):自然辩证法是应当以最新科技成果为基础,探讨自然界的本质及其演化规律及自然观问题,具体包括四大起源与演化:天体起源与演化,地球起源与演化,生命起源与演化以及人类的起源与演化。

4,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哲学现在两哲:人本主义&科学主义;狭义的科学哲学:是关于科学的哲学,是以科学为研究对象的哲学,本身不等于科学主义。

自然辩证法整理笔记

自然辩证法整理笔记

自然辩证法概论一.名词解释1.自然辩证法答: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于19世纪中叶创立的一种自然哲学理论,其原意指自然界的辩证法。

但自20世纪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手稿问世以来,这一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而深入的传播与发展。

2.《自然辩证法》答:《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著,于光远等译编,人民出版社,1984。

手稿由2个计划、10篇论文、169段札记和片段组成,其主要内容包括:(1)自然科学史、自然观史和自然史;(2)自然科学与哲学;(3)辩证法;(4)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和科学分类;(5)数学和各门自然科学的辩证内容;(6)关于劳动创造人的理论。

3.自然观答:(1)自然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是用哲学范畴和科学规律表达的自然图景。

(2)自然观由自然科学的水平所决定,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自然观。

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3)此外,20世纪以来在总结现代自然科学新成就的基础上产生的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4.形而上学自然观答: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就是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看待自然所形成的哲学观点,它的中心内容是自然界绝对不变。

它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从来如此、永远如此。

万事万物只是在空间上彼此并列着,没有时间上的历史发展。

如果有变化,那也只是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并且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是由于外力的推动所致。

5.拉普拉斯妖答:根据牛顿的力学理论,一个物理系统的未来一切时刻的行为,都由系统内部所有物体在某一给定时刻的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以及作用于物体上的力完全而精确地确定。

拉普拉斯据此认为,可以把宇宙的目前状态看作宇宙的过去状态的结果,同时又把它看作今后接着发生的事件的原因。

拉普拉斯假定:如果有一个“智能生物”(intelligence),他不仅知道一定时刻支配宇宙运动的所有作用力和组成宇宙的一切物体的位置,而且还具有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的巨大能力,那么,这个智能生物就能按照力学规律推算出整个宇宙的过去状态和未来状态,并将所有运动纳入同样的公式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笔记(2007学年第一学期)第一章绪论思考题:1,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2,简述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主要流派及观点。

3,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以及主要内容。

1,自然辩证法的含义形而上学:meta-physics(物理学之后),科学所不能解释的东西。

meta-physics约等于本体论即形而上学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气)2,人类看待世事的四种方式1)常识(表面的,零散的)-> 2)科学(中间的,理论化,系统化)-> 3)哲学(最后层次,思辨)和宗教(最后层次,非理性)3,形而上学& 辩证法形而上学:引申:片面孤立,静止的思维方式。

辩证法:一切皆变,无物常在;引申:全面,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4,自然辩证法:全面,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自然界1),自然<–>社会;客观<–>主观2),三个世界:a,第一世界:物理世界,例如电磁波。

b,第二世界:意识世界,例如颜色。

c,第三世界:意识世界的成果。

第一节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内容,学科性质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1,广义的自然辩证法(长江以南的学者):自然辩证法是研究科学技术的俄社会功能问题,特别是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问题,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结和科学技术发展史,探讨科技发展及其重大哲学问题。

2,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学科群(于光远):自然辩证法是研究各门具体科学技术领域中重大哲学问题的学科,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对重大科技成果从哲学高度进行审视,进行价值评价,还包括对高科技及其伦理社会后果的哲学思考。

3,狭义的自然辩证法(钱学森):自然辩证法是应当以最新科技成果为基础,探讨自然界的本质及其演化规律及自然观问题,具体包括四大起源与演化:天体起源与演化,地球起源与演化,生命起源与演化以及人类的起源与演化。

4,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哲学现在两哲:人本主义&科学主义;狭义的科学哲学:是关于科学的哲学,是以科学为研究对象的哲学,本身不等于科学主义。

广义的科学哲学是一种试图以科学的思维和方法。

改造科学的思潮和运动,是科学主义。

主要思想:1)逻辑实证(经验)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主要以1923年成立的维也纳小组为代表,他们以科学为旗帜,以逻辑为武器,以传统思辨哲学为对手,以最终统一科学为使命,其口号是:拒斥形而上学;领袖是石里克,洪谦,发言人:卡尔纳普;卡尔纳普认为哲学分为:形而上学,心理学,逻辑学;命题的意义= 实证它的方法:1、证实方法确定,2、不可证实是非科学的。

2)批判理性主义(否定主义,伪证主义)。

代表人物:波普尔;波普尔认为理论的真正检验不在于试图证实它,而在于否认它,一个理论的科学性在于可否认性,一种不能为任何可能事件所否认的理论,是非科学的;波普尔的科学发展模式:问题->解决方法->对解决方法进行选择->问题2->……;命题分为可否证和不可否证,否证又分为已否认(排除)和未否认(暂时接受)。

3)历史主义。

库恩为代表。

“范式”指某一科学家集团围绕某一学科所具有的理论上,方法上共同的信念,这种共同的信念规定了它的共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为他们提供了共同的理论模型和解决问题的框架,从而形成一种共同的科学传统,规定了共同的发展方向,限制了共同的研究范围,科学研究就是在一定范式的制约之下,从事解题的活动;范式:语言、模型、工具、方法、信念;科学发展模式:前科学(无范式)-> 常规科学(有范式)-> 危机、反常-> 新的常规科学。

5,自然辩证法的定义(比较统一的看法)。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也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还包括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其内容主要有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技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其中两对矛盾,即人与自然的矛盾,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学科性质,作用1,研究对象:自然界、科学技术。

2,主要内容:1)自然观:解决第一类矛盾。

2)科技观:解决第二类矛盾。

3)科技研究方法论:解决两类矛盾的手段,方法和工具。

3,学科性质:实践哲学,鉴于哲学和科学之间,偏重于哲学,沟通科学与哲学的桥梁与工具。

4,作用:1)对哲学:a,为哲学提供理论根据;b,从具体科学当中汲取养料,丰富发展哲学;c,为哲学的具体运用,指导科学研究提供桥梁,充当中介。

2)对科技研究:a,将哲学的抽象理论具体化,为科技研究提供认识原则;b,启发人们创新思维,创新方法;c,运用自然辩证法的有关原理,可以使还不成熟学科继续前进;d,自然辩证法还充当着逻辑分析工具的作用。

第二节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一、自然辩证法的前史-古代自然哲学二、自然辩证法的创立1,写作背景。

面临的哲学问题:1)新康德主义(唯心、科学问题)。

2)庸俗唯物主义(克劳修斯热寂说)。

2,写作阶段:1873.5.31-1876《反杜林论》3,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与体系结构。

自然辩证法一书以两对矛盾为主线,将论文和札记分成六个部分。

1)第一部分,导言。

一篇论文,若干札记。

论述了自文艺复兴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取得的重大成就,说明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同时论述了十九世纪以来重大科学发现,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基础;2)第二部分,自然科学与哲学。

两篇论文《<反杜林论>旧序-论辩证法》,《自然科学中的神秘世界》,一篇札记。

论述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研究者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就能在研究中避免盲目性,少走弯路,排除威信主义和宗教神学的干扰,加速研究进程。

3)第三部分,辩证法。

一篇论文《辩证法》,一篇札记《辩证法》。

论述了辩证法的科学体系,说明辩证法是客观的,是由三大规律,五大范畴构成的。

4)第四部分,物质运动形式。

一篇论文《物质运动形式》,一篇札记《运动基本形式科学分类》。

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解释了物质运动同时间,空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说明科学分类是以对象运动形式为依据的。

5)第五部分,各门科学中的哲学问题或各门具体科学中的辩证法。

四篇论文,五篇札记,论述了各门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6)第六部分,劳动创造了人。

一篇论文《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化中的作用》。

论述了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之间架起了桥梁,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第二章古代自然观与方法论自然观:元素论、原子论、宇宙论方法论:数学、物理思考题:1,结合古代自然观的具体成就简述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结合一项成就)。

2,简述中国古代八卦、五行学说中所包含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

3,试比较L-D原子论与伊氏(伊壁鸠鲁)原子论的异同。

4,简述古代自然观的特性。

5,结合古代具体科技成果简述古代方法论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第一节古代自然哲学与自然观一、元素论-探讨物质组成1,起源于爱奥里亚学派1)米利都学派(1)泰勒斯:“水是万物之源”,哲学科学之父,科学之祖(2)阿那克西曼得:“无限者””,科学抽象之父(3)阿那克西米尼:火<-> 气<-> 土,a,彻底的唯物主义b,物质与运动统一思想c,量变到质变2)爱菲素学派(1)赫拉克利特:自然辩证法奠基人之一a,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b,一切皆流,无物常在2,中国古代八卦五行学说天(乾)地(坤)天地生六子:雷(震)、风(巽)、水(坎)、火(离)、山(艮)、洋(兑)二、原子论1,留基伯-德谟克利特原子论(L-D)(1)D首先提出“原子”和“虚空”的概念;原子是构成事物的本原,原子在虚空中不停的运动(2)特性:a,原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实场粒子,数量无限大。

b,既不能产生也不能消灭。

c,原子的性质都相同,但存在大小形状顺序位置的差异。

d,原子的漩涡运动是形成事物的原因,并把它归结为自然界的必然性,导致事物的形成和消失。

2,伊壁鸠鲁原子论。

伊氏原子论是对L-D原子论的集成和发展,不同点有三个方面:(1)最先提出“始原原子”和“结构原子”的概念。

(2)原子不仅存在大小形状顺序位置等数量特征的差异,还存在重量的差异,所以原子有质的差异。

(3)伊氏提出原子论中的“偏斜学说”,原子除由于自身重量而发生下降运动以外还有了偶然的偏斜运动,正是偶然的偏斜运动,导致事物形成和发展,客服了L-D原子论否认偶然性的缺点,确立了偶然性在论证中的地位,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三、宇宙论1,四个阶段1)第一个阶段:从远古文明到柏拉图时代;神话宇宙论。

2)第二个阶段:从柏拉图到哥白尼;科学宇宙论第一个模型;两球宇宙模型3)第三个阶段:从哥白尼到爱因斯坦;科学宇宙论第二个模型;无限宇宙模型;爱因斯坦:有限无界的模型,人能看到的最远的距离是自己的后脑勺,光的传播是曲线,4)第四个阶段:从爱因斯坦到现在;科学宇宙论的第三个模型;大爆炸宇宙模型。

宇宙是原始火球,又称宇宙蛋,体积小,能量无限,爆炸,只有一种元素,氢,高温高压下,核聚变,形成其他元素,只有物理变化,没有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生命-> 人类社会,(达到一定程度,宇宙要收缩,人类社会首先消失)-> 生命->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自然界的变化相比人类社会变化很慢,可以看成是不变的。

科学理论都有自己的寿命,2,古代宇宙论1)古代西方a,泰勒斯:平地论。

b,阿那克西曼得:鼓状宇宙模型。

c,毕达哥拉斯:“数”是宇宙的本源,是秩序,是规则。

十是最圆满的,所以天体一共有十个。

2)古代中国a,盖天说: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b,浑天说:张衡提出:天如鸡子(鸡蛋),地球是蛋黄。

c,宣夜说:日月众星,自然浮生,恒动不止,皆需气焉。

四、古代自然观的特性1,本质特性: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然辩证法的有机统一,以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事物为本原,解释其他万物的产生与发展,从物出发,体现了丰富的唯物主义思想,在解释世界状况问题时,从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出发,具有鲜明的辩证法特征,例如:中国的八卦五行学说,分别以八种事物,五种事物为本源,又以阴阳学说相生相克的理论,解释世界的存在与演化,万物在本源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导致运动变化和发展,古代学者们按世界的本源面目来反映,按照世界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景象来认识,排除了主观因素的干扰,将对世界本原与状况的认识结合起来,实现了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统一。

2,古代自然观的特性:1)直观性:将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一种或者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不清楚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将具体的物质形态等同于物质自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