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反应工程教学大纲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化工专业生物反应工程课程教学大纲(60-70学时)马俊林编一、《生物反应工程》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生物反应工程》是一门以生物学、化学工程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等多学科为基础的交叉学科,它以生物反应动力学为基础,将传递过程原理、设备工程学、过程动力学及最优化原理等化学工程学方法与生物反应过程的反应特性方面的知识相结合,进行生物反应过程的分析与开发,以及生物反应器的设计、操作和控制等。
生物反应工程主要研究生物反应过程中带有共性的工程技术问题,因此,它在生物工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生物反应工程是工业生物技术的核心。
根据生物体的不同,生物反应过程可分为酶促反应过程,细胞反应过程(包括单一微生物细胞、多种微生物细胞的混合反应、动植物细胞培养等)和废水的生物处理过程。
生物反应工程的研究内容就是研究各种生物反应过程的生物反应动力学、生物反应器和生物反应过程的放大与缩小等。
生物反应工程是生物化工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
二、《生物反应工程》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生物反应工程研究的目的,生物反应工程学科的形成与沿革和生物反应工程领域的拓展。
理解酶促反应动力学、微生物反应动力学、动植物细胞培养动力学的特征和生物反应器中的传质过程。
掌握微生物反应过程的质量和能量衡算;动植物细胞的生长模型与培养条件。
熟练掌握微生物反应器的操作和生物反应器的特征、操作及设计。
三、讲课内容1、绪论教学内容:生物反应工程研究的目的;生物反应工程学的形成与沿革;生物反应工程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生物反应动力学;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过程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生物反应工程的概念,生物反应工程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理解生物反应工程研究的目的;了解生物反应工程学科的形成与沿革,生物反应过程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重点:生物反应动力学和生物反应器。
教学建议:教学中注意和化学反应动力学及化学反应器进行比较。
2、酶促反应动力学教学内容:酶促反应动力学的特点;酶的基本概念;酶的稳定性及应用特点;酶和细胞的固定化技术;酶促反应的特征。
《生物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大纲一、毕业论文(设计)基本信息环节代码: 040667环节名称:毕业论文(设计)英文名称:Graduation thesis and design实习(课程设计)周数:10学分:10.0适用对象: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包装工程专业先修课程与环节:所有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二、毕业论文(设计)目的和任务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本科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问题能力的教育过程,也是对本科生在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训练和全面总结。
该环节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环节,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论文)思想,熟悉设计及开展论文实验的一般程序和方法,掌握实验设计(工艺设计、包装设计、HACCP体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加强技能训练,提高解决本专业范围内的一般科研和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很快胜任食品行业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三、毕业论文(设计)方式(一)选题:由指导教师出题或由学生自主出题,并交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审查通过。
选题原则如下:1、选题范围应符合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实际情况,题目应紧密结合科研和生产实际,有一定的创新性,有较高的学术和实用价值;2、实验方法有一定的先进性,尽可能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难度和工作量适当,能充分体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锻炼;4、一人一题。
(二)查阅文献: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有目标的查阅科技文献,独立分析和归纳资料,正确分析和阐述所选题目在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意义,并完成文献综述。
(三)实验设计:学生独立拟订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呈交指导教师审阅。
实验方案应进行可行性分析,要具有科学性和一定先进性,并完成开题报告。
(四)工作实施:开题报告经指导教师修改批准后,学生完成主要实验,正确掌握相关实验方法、技术以及实验数据统计处理方法。
生物工程专业《遗传学》教学大纲

生物工程专业《遗传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81801032)一、课程说明1.课程学时、学分及分配课程总学时90,总学分5,开课学期第5学期。
2.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3.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遗传学是现代生物学中进展最迅速、与其它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技术科学交叉最多的学科之一,是新技术革命的动力学科。
本课程内容涉及知识面广、实验性强、学习难度大。
教学要突出重点,明确难点、疑点,精简适当。
注重理论的同时强化实验环节,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系统地熟悉遗传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触摸到本学科进展动态的前沿,认识到遗传学在生物学领域中的重要位置,为将来习惯本质工作及科研的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
4.参考教材与参考书目参考教材:普通遗传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杨业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参考书目:遗传学(第二版上下)刘祖洞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6 遗传学王亚馥戴灼华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7新编遗传学教程李惟基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2.1现代遗传学赵寿元乔守怡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8 5.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标注*为重点内容,难点是交换值的计算、真菌类的遗传分析、噬菌体的遗传及重组的分子基础、遗传工程等内容。
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注重理论与实验密切配合,强化实验环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发遗传学的CAI课件,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7.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平常成绩(包含作业、测验等)与期中考试占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8.实践性教学内容安排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由遗传学实验课独立完成,全面内容见《遗传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9.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本课程与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与动、植物学、细胞生物学、胚胎学课程均有联系,特别是与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的联系更为密切。
细胞的形态、结构、分裂等内容需要细胞生物学或者者是植物学、动物学中全面讲授;而DNA、RNA与蛋白质的合成、DNA损伤与修复由生物化学讲授;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生活史由微生物学讲授。
《生物分离工程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分离工程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24 学 分:1.5理论学时:0 实验学时:24面向专业:生物工程 课程代码:B4100112先开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等 课程性质:必修课执笔人:谭海刚 审定人:宫春波 孙庆杰第一部分:实验教学部分一、说明1、本门课程实验的性质任务、目的与要求本实验课程是对理论教学课程的验证,训练学生掌握生物分离工程最基本的操作技能, 了解生物分离的基本知识,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某些生物分离理论,同时,通过实验培养学 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勤 俭节约、爱护公物的良好作风,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本门课程实验项目设置情况实验类型序号 实验名称学时必开选开验证基本操作综合性、设计性内容提要1 微生物细胞的破碎及分离4 √ √啤酒酵母的培养;超声波破壁(高压匀浆破壁或酶法破壁);计算细胞破碎率。
2 牛奶中酪蛋白的制备及其等电点的测定4 √ √牛奶中酪蛋白的制备——离心去脂法和加热法;酪蛋白等电点的测定。
3 用 PEG/ (NH4) 2SO4双水相体系萃取糖化酶6 √ √不同比例双水相体系提取糖化酶;次碘酸盐法测定糖化酶活力。
4 糖化酶的分离纯化——分子筛层析脱盐6 √ √糖化酶的浸出; 硫酸铵盐析;分子筛层析脱盐;测定糖化酶活力。
5 离子交换树脂总交换容量的测定6 √ √用静态法和动态法测定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总交换容量。
6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4 √ √配制扩展剂和显色剂; 点样;展开;显色;计算 R f 值。
7 酵母 RNA的提取及 4 √ √ 浓盐法、稀碱法提取酵母定性和定量鉴定 ——浓盐法和稀碱 法 RNA;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 酵母 RNA的含量。
8 薄层层析法分离鉴定糖分4 √ √配制扩展剂和显色剂; 制板;点样;展开;显色;计算 Rf值9用超滤技术分离和浓缩碱性蛋白酶 (糖化酶)8 √ √以碱性蛋白酶(糖化酶)粗品为料液超滤,同时进行超滤性能各项指标的研究,包括膜的水通量、截留率、超滤速度随透出液体积而变化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HJG-7666酶的检测
6
实验
完成实验及实验记录;设计实验
完成实验及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设计方案
酶蛋白的分子建模与位点分析
6
上机实验
完成实验
完成实验及实验报告
检查预习;实验报告
荧光定量PCR
8
实验+PPT汇报
完成实验及实验记录
完成实验及实验报告
PPT汇报;实验报告
仪器培训系列及样品检测
8
(Teacher)
蒋群
电邮、电话
(email& phone)
办公时间
(Office Time)
周一至周五8:00-17:00
办公地点
(Office Location)
(选填)
课程网址
(CourseWebpage)
*课程简介(Description)
本课程是生物工程专业必修课,属于面向高年级学生的综合性、高层次专业实验课程。教学内容中融合了发酵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生化分离、生物信息学技术以及生物反应器等生物工程技术,并安排了由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并完成的部分。由学生全程参予,即从试剂的配制、实验材料的准备,到实验过程的分工协作完成,实验现象的观察、思考、直至实验报告的撰写等均强调由学生动手实践,强调学生独立开展实验的综合技能的培训。并采取研究型教学模式,教师给予适当指导,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多思考,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生物工程相关实验技能和技术,并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加以综合应用的能力,强调对学生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培养,使学生具备适应进一步开展科研和实际工作必需的能力和素质。
《生物工程综合实验讲义》蒋群,何丽明编
其它
(More)
备注
(Notes)
备注说明:
1.带*内容为必填项。
2.课程简介字数为300-500字;课程大纲以表述清楚教学安排为宜,字数不限。
*课程简介(Description)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s of Bioengineeringisa compulsory course for seniors majoring in bioengineering. Many bioengineering techniques are included in the teaching, such as fermentation engineering, genetic engineering, enzyme engineering, bioseparation, bioinformatics and bioreactors. The students will be required to participate entirely the whole process, from preparing reag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cooperating in the experiments, examining, analyzing, to writing the report, in order to train the required skills of conducting experiments independently. The students also need to design the experimental protocol to solve some problems. The research-oriented teaching is applied in the teaching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quality.
8
实验
完成实验及实验记录、
讨论与思考
完成实验及实验报告实验结果; Nhomakorabea验报告免疫印迹
8
实验
完成实验及实验记录、
讨论与思考
完成实验及实验报告
实验结果及思考题;实验报告
酶的序列分析与进化树
4
上机实验
完成实验及课后作业
完成实验及实验报告
作业;实验报告
SHJG-7666蛋白的表达和纯化
8
实验
完成实验及实验记录
完成实验及实验报告
课程性质
(Course Type)
培养计划课程
授课对象
(Target Audience)
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
授课语言
(Language of Instruction)
中文
开课院系
(School)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先修课程
(Prerequisite)
发酵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生化分离工程
授课教师
实验
完成实验及实验记录
完成实验及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
*考核方式
(Grading)
采用考核方式,成绩构成为:平时成绩(40%)+实验报告(6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出勤、实验操作、实验讨论与问答等,实验报告中包括实验结果、实验讨论与分析、设计方案等。
*教材或参考资料
(Textbooks & Other Materials)
生物工程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Course Information)
课程代码
(Course Code)
BI402
学时
(CreditHours)
64
学分
(Credits)
2
课程名称
(Course Name)
(中文)生物工程综合实验
(英文)Comprehensive Experiments of Bioengineering
课程教学大纲(course syllabus)
*学习目标(Learning Outcomes)
1.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熟练掌握生物工程相关实验技术,了解生物工程技术前沿,深入理解和领会生物工程技术特点与实际应用。(A5.2)
2.将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通过实验现象与问题的分析与小组方案设计,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B2;B4;B10)
3.勤于思考,具备深入开展科研和很快适应实际工作必需的能力和素质。(C4)
*教学内容、进度安排及要求
(Class Schedule
&Requirements)
教学内容
学时
教学方式
作业及要求
基本要求
考查方式
超声破碎抽提、盐析与透析
8
实验
完成实验及实验记录、
分析讨论
完成实验及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SDS-PAGE电泳和转移电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