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及根茎类中药鉴定 PPT
合集下载
根及根茎类药材-ppt课件
十七、北沙参 十八、丹参 二十一、桔梗
第四章 根及根茎类药材
二十二、党参
第一节 根类药材鉴定
一、细辛 Radix et Rhizoma Asari
细辛,其根极细,其味极辛,故名。首载于我国第一部中药 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常用温里散寒药。 【来源】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 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 Schmidt var. mandshuricum (Maxim) Kitag. 、 汉 城 细 辛 A. sieboldii Miq. var. seoulense Nakai 或华细辛 A. sieboldii Miq.的干燥根及根茎。
第四章 根及根茎类药材
第一节 根类药材鉴定
【性状鉴定注意点】 1.细长圆柱形,稍弯曲。 2.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色,有细微 的纵皱纹、横长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 3.质硬而脆,易折断,受潮则变 柔软 。 4.断面平坦略呈角质样而油润, 中心维管束木部较大,黄白色,其外 (异型维管束) 围散有2~4轮点状筋脉点 。 气微,味微甜而稍苦涩。 5.味微甜而稍苦涩。 如图4-4(a)所示。
附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因附乌头(母根)而 生,如子附母,故名附子。其药大辛大热,刚燥善走而不守,能 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健运,下补肾阳以益火,是温里扶 阳的要药。生附子有毒,为国管28种毒性中药之一。临床应用只 要配伍得当,用之得法,可治各种病症,尤其对疑难急症、沉寒 痼疾,屡起捷效。
第四章 根及根茎类药材
第一节 根类药材鉴定
射线 形成层
图4-13(a) 白芍药材
图4-13(b) 白芍斜切片
第四章 根及根茎类药材
第一节 根类药材鉴定
知识链接 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 药 Paeonia lactifiora Pall . 或 川 赤 芍 P. veitchii Lynch 的 干 燥 根。其中,前者为野生 品,采收后直接晒干生 用。如图 4-14 所示。功 效擅长凉血、活血。
植物药类第五章根及根茎类中药ppt课件
层,如川乌;
内皮层明显。
有的明显的髓部,如龙胆、川乌等。
异常构造:
多环性异型同心环维管束,如牛膝、川牛膝; 皮层异型维管束,如何首乌; 韧皮部与木质部交错排列,如大戟、南沙参; 具内涵韧皮部,如华山参。
2. 单子叶植物
根一般均具初生构造。 表皮细胞一列,无木栓层,细胞外壁一般无角
叶柄基部横切面:
① 表皮细胞1列。 ② 厚壁细胞数列。 ③ 基本组织中有分体中柱5~13个,环列。每一分体中柱具周韧 维管束,外有内皮层。 ④ 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及棕色物质。细胞间有间隙腺毛。
【成分】
根茎含多种绵马酸类(filicic acids); 鞣质、挥发油、树脂等。
【理化鉴别】
(1)本品乙醚提取液+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试液显红棕色, 放置后逐渐沉淀。(检查间苯三酚衍生物)
蕨类植物的根茎常有鳞片或密生棕黄色鳞毛。
根茎的横断面
首先应注意区分双子叶植物根茎和单子叶植物 根茎。
双子叶植物根茎
维管束环状排列, 有髓。
单子叶植物根茎
内皮层环纹, 皮层及中柱均有维管束散布, 髓部不明显。
二、显微鉴别
1. 双子叶植物根茎
木栓层, 少数有表皮。 如木栓形成层发生在皮层外方,则初生皮层仍然存在,如黄 连等; 有些根茎仅有栓内层细胞构成次生次层。
残基的根茎。
【产地】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 省。
【性状鉴别】
呈稍弯曲倒圆锥形,上端钝圆或截形,下端较尖。 表面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并有弯曲的
须根。 叶柄残基或根茎的断面呈棕色或深绿色,有黄白色
小点(分体中柱)5~13个,排列成环。 气特殊,味初微涩,渐苦而辛。
【显微鉴别】
(2)叶柄基部或根茎横切片+1%香草醛溶液及盐酸,间 隙腺毛显红色。
内皮层明显。
有的明显的髓部,如龙胆、川乌等。
异常构造:
多环性异型同心环维管束,如牛膝、川牛膝; 皮层异型维管束,如何首乌; 韧皮部与木质部交错排列,如大戟、南沙参; 具内涵韧皮部,如华山参。
2. 单子叶植物
根一般均具初生构造。 表皮细胞一列,无木栓层,细胞外壁一般无角
叶柄基部横切面:
① 表皮细胞1列。 ② 厚壁细胞数列。 ③ 基本组织中有分体中柱5~13个,环列。每一分体中柱具周韧 维管束,外有内皮层。 ④ 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及棕色物质。细胞间有间隙腺毛。
【成分】
根茎含多种绵马酸类(filicic acids); 鞣质、挥发油、树脂等。
【理化鉴别】
(1)本品乙醚提取液+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试液显红棕色, 放置后逐渐沉淀。(检查间苯三酚衍生物)
蕨类植物的根茎常有鳞片或密生棕黄色鳞毛。
根茎的横断面
首先应注意区分双子叶植物根茎和单子叶植物 根茎。
双子叶植物根茎
维管束环状排列, 有髓。
单子叶植物根茎
内皮层环纹, 皮层及中柱均有维管束散布, 髓部不明显。
二、显微鉴别
1. 双子叶植物根茎
木栓层, 少数有表皮。 如木栓形成层发生在皮层外方,则初生皮层仍然存在,如黄 连等; 有些根茎仅有栓内层细胞构成次生次层。
残基的根茎。
【产地】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 省。
【性状鉴别】
呈稍弯曲倒圆锥形,上端钝圆或截形,下端较尖。 表面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并有弯曲的
须根。 叶柄残基或根茎的断面呈棕色或深绿色,有黄白色
小点(分体中柱)5~13个,排列成环。 气特殊,味初微涩,渐苦而辛。
【显微鉴别】
(2)叶柄基部或根茎横切片+1%香草醛溶液及盐酸,间 隙腺毛显红色。
根及根茎类中药课件
多环性同心环状排列的维管
束(牛膝、商陆等);韧
皮部维管束(何首乌);来自内涵韧皮部又称木间韧皮
部(华山参);木间木栓
(黄芩、秦艽)
学习交流PPT
8
防己横切面简图
1.木栓层;2.皮层石细胞;3.韧皮
部;4.形成层;5.木质部导管。
学习交流PPT
9
麦冬横切面详图 1.表皮毛 2.表皮 3.根被 4.外皮层 5.皮层 6.草酸钙针晶束 7.石细胞 8.内皮层 9.韧皮部 10.木质部
形成层及栓内层
层,有的分化成根被
维管束
呈放射状环列,无限外韧型维管 束,由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 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和初 生木质部组成。
辐射型,韧皮部与木质 部相间排列,呈辐射 状,无形成层
木质部 形成层连续成环状排列或束间形
成层不明显;次生木质部占根
的大部分,由导管、管胞、木
薄壁细胞或木纤维组成,木射
可见内皮层环纹
3.自中心向外有放射状结构 (射线)
横切面不呈放射状结构
皮层及中柱有维管束小点 散布
4.中心髓部明显
无髓
学习交流PPT
13
二、显微鉴定 1.根茎类中药显微鉴别特征: (1)双子叶植物根茎:与根相似,同样具次生构造,维
管束也多为无限外韧型,但主要区别是皮层可见根迹维 管束、中央有髓部。
3.显微鉴别注意点(与根类中药显微鉴别注 意点相似):
●分泌组织有油室(川芎、苍术);油细胞 (石菖蒲、干姜);单子叶植物中常有粘 液细胞。
●机械组织苍术的木栓层有石细胞带,黄连 的皮层及中柱外方均有石细胞;
●后含物含草酸钙针晶或针晶束(半夏、白 及)
学习交流PPT
19
学习交流PPT
中药鉴定学-根及根茎概述 PPT
感谢您的聆听!
双子叶植物根的横切面性状结构
单子叶植物根的横切面性状结构
一、根类中药
• 显微结构(显微镜下根的横切面组织 构造)
1. 区分双子叶植物根和单子叶植物根 2. 根中有无分泌组织存在,如油室、树脂道、
乳管等。 3. 有无草酸钙结晶或碳酸钙结晶 4. 有无淀粉粒、菊糖 5. 注意厚壁组织,如石细胞、韧皮纤维、木
明显,具凯氏带。
维管束外韧型, 维管束多为有限外韧 具网状中柱,横切
环状排列。射线 性,少数为周木型。 面观可见断续环状
明显。
中柱中维管束散布。 排列的维管束。
髓部明显
髓部不明显
有髓部
二、根茎类中药
• 显微结构
1. 根茎中的分泌组织 2. 根茎中粘液细胞中的草酸钙针晶 3. 厚壁组织,如:石细胞 4. 淀粉粒、菊糖等
头
的根顶端带有根茎或茎基,根茎俗称“芦头”,
上有茎痕,俗称“芦碗”(如人参等)。
3.质地:有的坚实,有的体轻松泡;折断面呈粉 性、纤维性、角质样。
4.根的横断面:要注意区分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 植物根。
根
双、单子叶植物根的性状鉴别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多为直根系,主根发达;
一般为须根系,须根前部或
少为须根系,如威灵仙、龙胆。中部常膨大成块根,呈纺锤 形,如麦冬、郁金。
木质部
韧皮部 中柱鞘 内皮层 皮层 髓
单子叶植物根的横切面显微构造
根 中 的 分 泌 组 织
根中的结晶
• 大黄根的草酸钙簇晶
根中的淀粉粒
1.草酸钙簇晶 2.淀粉粒 3.木栓细胞
根的厚壁组织
石细胞
木纤维
二、根茎类中药
[课件]中药鉴定之根及根茎类PPT
何首乌
蓼科何首乌的干燥块根
• 含二苯乙烯苷化合物、蒽醌 类衍生物、卵磷脂、鞣质、 铁、锌。 • 四羟基二苯乙烯葡萄糖苷具 有抗衰老、降血脂、心血管 活性、免疫调节、保肝作用 • 皮部有4~11个维管束环列、 俗称“云锦文” • • 粉末升华的黄色柱状或针簇 状结晶、于碱液显红色 制何首乌
牛膝 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
根呈细长圆柱形、稍弯曲、表面黑 褐色、有的皮部脱落、露出黄白色 木部。
川乌
毛茛科植物川乌的干燥母根(主根)
• 成分:生物碱(双酯类生物 碱);乌头多糖 • 顶端有残茎、中部多像一端膨 大,有小瘤状侧根及子根脱离 后的痕迹;形成层环呈多角形 • 木质部导管多列,呈径向或V型 排列 • 石细胞近无色或淡黄绿色,呈 长方形、类方形、多角形 • 气微、味辛辣、麻舌 • 安全性检测:双酯类生物碱总 量≤0.04% • 含量测定:川乌药材双酯类生 物碱乌头\次乌头\新乌头碱总含 量为0.05%-0.17% • 制川乌苯甲酰类乌头/次乌头/新 乌头原碱总含量0.07%-0.15%
• 药材和饮片含β-蜕皮甾 酮≥0.03%
商陆
商陆科植物商陆或垂序商陆的干燥根
• 商陆皂苷是商陆扶阳固 本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 商陆多糖可显著增强免 疫活性。 • 木部隆起,形成数个凸 起的同心性环纹“罗盘 纹” • 气微、味微甜、久嚼麻 舌。 • 药材以片大、色白、有 粉性、“罗盘纹”者佳。
大黄(将军、川军、锦文)
蓼科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 根茎
• 主产甘肃、青海 • 游离蒽醌类为抗菌成分、 结合蒽醌类为泻下成分、 以双蒽酮泻下作用最强、 鞣质为大黄的收敛成分。 • 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有 内韧型维管束环列、形成 层成环。 • 根木部无星点 • 粉末黄棕色、草酸钙簇晶 多而大、菱角短钝。导管 为大型网纹、具緣纹孔及 细小螺纹导管 • 淀粉粒有脐状星点 • 紫外灯(365nm)下不得 显持久亮紫色荧光
根及根茎类中药_5.pptx
⑤气微,味淡。
2、棉团铁线莲:
根茎短柱状。根长 4-8cm , 偶 达 20cm , 直 径 1-2mm , 表 面 棕褐色至棕黑色。 (木部圆形;味咸)
3、东北铁线莲:
根茎上着生多数细根, 细长如马尾状。根长 5-20cm,直径1-4mm; 表面棕黑色或棕褐色; 断面皮部白色,木部 较小;味辛辣。(木 部近圆形)
质坚实而重。断面平坦,灰 白色,富粉性,有稀疏的放 射状纹理,显车轮纹
延胡索
【来源】 罂粟科植物
延胡索的块 茎。
【性状鉴别】
①呈不规则扁球形,直 径0.3-2cm。
②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 有不规则网状皱纹.
③顶端略凹陷,有茎痕; 基部稍凹陷呈脐状,或 呈圆锥状突起。
④质坚而脆,碎 断面黄色或暗黄 色,角质样,有 蜡样光泽。
⑤气微,味苦。
【成分】 含多种生物碱,总量0.59-0.74%。 其中延胡索乙素为主要的镇痛、镇静成分。
白 芍
赤 芍
白 芍 表 面 赤 芍 表 面
白 芍 横 切 片
赤 芍 横 切 片
广 防 己
粉 防 己
广 防 己 横 切 面 粉 防 己 横 切 面
广 防 己 纵 切 面
粉 防 己 纵 切 面
威灵仙
【来源】 毛茛科植物
威灵仙、棉 团铁线莲或 东北铁线莲 的根和根茎。
【性状鉴别】
1、威灵仙: ①根茎呈柱状,表面淡棕
黄色,上端残留茎基,下 侧着生多数细根。
②根细长圆柱形,(长715cm),直径1-3mm。
③(根)表面黑褐色,有 细纵纹,有的皮部脱落, 露出黄白色木部。
④(根)质坚脆,易折断。断面平坦, 皮部与木部间常有裂隙,木部淡黄色。 (木部略呈方形)
2、棉团铁线莲:
根茎短柱状。根长 4-8cm , 偶 达 20cm , 直 径 1-2mm , 表 面 棕褐色至棕黑色。 (木部圆形;味咸)
3、东北铁线莲:
根茎上着生多数细根, 细长如马尾状。根长 5-20cm,直径1-4mm; 表面棕黑色或棕褐色; 断面皮部白色,木部 较小;味辛辣。(木 部近圆形)
质坚实而重。断面平坦,灰 白色,富粉性,有稀疏的放 射状纹理,显车轮纹
延胡索
【来源】 罂粟科植物
延胡索的块 茎。
【性状鉴别】
①呈不规则扁球形,直 径0.3-2cm。
②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 有不规则网状皱纹.
③顶端略凹陷,有茎痕; 基部稍凹陷呈脐状,或 呈圆锥状突起。
④质坚而脆,碎 断面黄色或暗黄 色,角质样,有 蜡样光泽。
⑤气微,味苦。
【成分】 含多种生物碱,总量0.59-0.74%。 其中延胡索乙素为主要的镇痛、镇静成分。
白 芍
赤 芍
白 芍 表 面 赤 芍 表 面
白 芍 横 切 片
赤 芍 横 切 片
广 防 己
粉 防 己
广 防 己 横 切 面 粉 防 己 横 切 面
广 防 己 纵 切 面
粉 防 己 纵 切 面
威灵仙
【来源】 毛茛科植物
威灵仙、棉 团铁线莲或 东北铁线莲 的根和根茎。
【性状鉴别】
1、威灵仙: ①根茎呈柱状,表面淡棕
黄色,上端残留茎基,下 侧着生多数细根。
②根细长圆柱形,(长715cm),直径1-3mm。
③(根)表面黑褐色,有 细纵纹,有的皮部脱落, 露出黄白色木部。
④(根)质坚脆,易折断。断面平坦, 皮部与木部间常有裂隙,木部淡黄色。 (木部略呈方形)
第七章根及根茎类中药PPT课件
-
18
►【检查】 土大黄苷 取本品粉末0.2g,加甲 醇2ml,温浸10分钟,放冷,取上清液10µl点 于滤纸上,以45%的乙醇展开,取出,晾干, 放置10分钟,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不得显持久的亮紫色荧光。
►【含量测定】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
规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按干燥
第七章 根及根茎类中药
► 根类(Radix)中药大多数来源于双子叶植物或单子叶植物的根, 有的以根为主带有部分根茎或地上茎残基。
► 根类中药性状鉴别:应注意外表和断面特征。
► 双子叶植物根
单子叶植物根
► 多圆柱形或圆锥形
多须根或块根,
► 表面较粗糙
表面较光滑
► 多有栓皮、皮孔及支根痕 无栓皮及皮孔。
►
有内皮层及凯氏带
►无限外韧维管束环列 辐射维管束
►(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 (韧皮部木质部)
►无髓(龙胆有髓)
髓
-
2
► 双子叶植物根除上述正常构造外,有的具有异常构 造,主要有
► 多轮同心环维管束(苋科、商陆科、紫茉莉科、防 己科、石竹科)
► 木间韧皮部(内涵韧皮部):在次生木质部中包埋 有次生韧皮部,如华山参根
-
10
►饮片 绵马贯众 为不规则厚片或小块。外表、 切面、气味同药材
►绵马贯众炭 形如绵马贯众。表面焦黑色, 内部焦褐色,味涩
►【显微鉴别】叶柄基部横切面 ① 表皮细胞1 列,外壁稍厚。② 下皮层为数列多角形棕色 厚壁细胞。③ 周韧维管束(分体中柱)5~ 13 个,环列;有内皮层(凯氏点明显)和中 柱鞘;木质部由多角形管胞组成。 ④薄壁组 织排列疏松,常有间隙腺毛。 ⑤薄壁细胞 内 含淀粉粒及棕色物质。I:\图片
根及根茎类中药PPT课件
*
川芎横切面简图 1.木栓层 2.皮层 3.油室 4.筛管群 5.韧皮部 6.形成层 7.木质部 8.髓 9.纤维束 10.射线
*
石菖蒲横切面简图 1.表皮 2.油细胞 3.纤维束 4.叶迹维管束 5.内皮层 6.维管束
*
2.粉末特征(与根类粉末特征相似) 3.显微鉴别注意点(与根类中药显微鉴别注意点相似): ●分泌组织有油室(川芎、苍术);油细胞(石菖蒲、干姜);单子叶植物中常有粘液细胞。 ●机械组织苍术的木栓层有石细胞带,黄连的皮层及中柱外方均有石细胞; ●后含物含草酸钙针晶或针晶束(半夏、白及)
*
2.粉末特征 3.显微鉴别注意点: ●分泌组织油细胞(郁金)、油室(当归、木香)、油管(防风、白芷)、树脂道(人参、三七)、乳管(桔梗、党参) ●机械组织:石细胞;纤维。 ●后含物: ①结晶(草酸钙或碳酸钙晶体)如:人参有簇晶,甘草有方晶,牛膝有砂晶,麦冬有针晶; ②淀粉粒; ③菊糖如:桔梗有菊糖,不含淀粉粒;党参有菊糖,也含淀粉粒。
多环性同心环状排列的维管束(牛膝、商陆等);韧皮部维管束(何首乌);内涵韧皮部又称木间韧皮部(华山参);木间木栓(黄芩、秦艽)
*
防己横切面简图 1.木栓层;2.皮层石细胞;3.韧皮部;4.形成层;5.木质部导管。
*
麦冬横切面详图 1.表皮毛 2.表皮 3.根被 4.外皮层 5.皮层 6.草酸钙针晶束 7.石细胞 8.内皮层 9.韧皮部 10.木质部 11.髓
*
*
*
(3)蕨类植物根茎:均为初生构造。 外表通常为一列表皮,表皮下面有下皮层,为数列厚壁细胞。下皮层内为薄壁细胞组成的基本组织。一般具网状中柱,网状中柱的一个维管束又称分体中柱。 每一维管束外围有内皮层,为周韧管状中柱,如绵马贯众等。 有的根茎具双韧管状中柱,即木质部排成环圈,其里外两侧均有韧皮部及内皮层环,中央有髓部,如狗脊。蕨类植物根茎的木质部无导管而有管胞。
川芎横切面简图 1.木栓层 2.皮层 3.油室 4.筛管群 5.韧皮部 6.形成层 7.木质部 8.髓 9.纤维束 10.射线
*
石菖蒲横切面简图 1.表皮 2.油细胞 3.纤维束 4.叶迹维管束 5.内皮层 6.维管束
*
2.粉末特征(与根类粉末特征相似) 3.显微鉴别注意点(与根类中药显微鉴别注意点相似): ●分泌组织有油室(川芎、苍术);油细胞(石菖蒲、干姜);单子叶植物中常有粘液细胞。 ●机械组织苍术的木栓层有石细胞带,黄连的皮层及中柱外方均有石细胞; ●后含物含草酸钙针晶或针晶束(半夏、白及)
*
2.粉末特征 3.显微鉴别注意点: ●分泌组织油细胞(郁金)、油室(当归、木香)、油管(防风、白芷)、树脂道(人参、三七)、乳管(桔梗、党参) ●机械组织:石细胞;纤维。 ●后含物: ①结晶(草酸钙或碳酸钙晶体)如:人参有簇晶,甘草有方晶,牛膝有砂晶,麦冬有针晶; ②淀粉粒; ③菊糖如:桔梗有菊糖,不含淀粉粒;党参有菊糖,也含淀粉粒。
多环性同心环状排列的维管束(牛膝、商陆等);韧皮部维管束(何首乌);内涵韧皮部又称木间韧皮部(华山参);木间木栓(黄芩、秦艽)
*
防己横切面简图 1.木栓层;2.皮层石细胞;3.韧皮部;4.形成层;5.木质部导管。
*
麦冬横切面详图 1.表皮毛 2.表皮 3.根被 4.外皮层 5.皮层 6.草酸钙针晶束 7.石细胞 8.内皮层 9.韧皮部 10.木质部 11.髓
*
*
*
(3)蕨类植物根茎:均为初生构造。 外表通常为一列表皮,表皮下面有下皮层,为数列厚壁细胞。下皮层内为薄壁细胞组成的基本组织。一般具网状中柱,网状中柱的一个维管束又称分体中柱。 每一维管束外围有内皮层,为周韧管状中柱,如绵马贯众等。 有的根茎具双韧管状中柱,即木质部排成环圈,其里外两侧均有韧皮部及内皮层环,中央有髓部,如狗脊。蕨类植物根茎的木质部无导管而有管胞。
第五章 根及根茎类(共110张PPT)
生的葡萄糖醛酸能与毒物结合,故可解 毒。 【功效】 性平,味甘。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 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黄芪
【来源】 豆科植物蒙古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 mongholicus、膜荚黄 芪A. membranaceus的根。 以栽培的蒙古黄芪质量佳。
【附注】 1、据报道,全国黄芪的伪品有多种,除上述两种外,
常见的还有:(了解) 豆科植物大野豌豆的根。“野豌豆”
豆科植物苜蓿的根。“土黄芪、苜蓿根”
豆科植物紫花苜蓿的根。 豆科植物白香草木樨的根。“白香草木樨” 豆科植物草木樨的根。
豆科植物兰花棘豆的根。
豆科植物刺果甘草的根及根茎。 豆科植物单体蕊黄芪(鳌山黄芪)的根。 豆科植物苦马豆的根。 锦葵科植物陆地棉的根。“棉花根”
【性状鉴别】 1、野葛根: 常为斜切或纵切的块片,
类白色或淡棕色,表面有 时可见残留的棕色栓皮; 切面粗糙,纤维性强;质 轻松;气微,味淡。
2、甘葛藤根: 纤维性较弱,有的呈绵
毛状。质坚硬而重,富 粉性。气微,味微甜。
【成分】 含黄酮类物质。 注意:葛根长霉后总黄酮含量显著降
低。 【附注】 葛花:解酒毒,止渴。
【性状鉴别】
一、生晒参(全须):
1、圆柱形,表面灰黄色。 上部有粗横纹及明显的
纵皱纹,下部有支根及
须根,须根上偶有细小
的疣状突起。
生晒参
糖参
(白参)
2、芦头(根茎) 多弯曲,具艼 (不定根)和芦 碗(茎痕)。
3、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 有棕黄色环纹。皮部有黄棕 色的点状树脂道及放射状裂 隙。
4、气微香,味微苦、后甜。
人参加工的假洋参
人参加工的假洋参
黄芪
【来源】 豆科植物蒙古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 mongholicus、膜荚黄 芪A. membranaceus的根。 以栽培的蒙古黄芪质量佳。
【附注】 1、据报道,全国黄芪的伪品有多种,除上述两种外,
常见的还有:(了解) 豆科植物大野豌豆的根。“野豌豆”
豆科植物苜蓿的根。“土黄芪、苜蓿根”
豆科植物紫花苜蓿的根。 豆科植物白香草木樨的根。“白香草木樨” 豆科植物草木樨的根。
豆科植物兰花棘豆的根。
豆科植物刺果甘草的根及根茎。 豆科植物单体蕊黄芪(鳌山黄芪)的根。 豆科植物苦马豆的根。 锦葵科植物陆地棉的根。“棉花根”
【性状鉴别】 1、野葛根: 常为斜切或纵切的块片,
类白色或淡棕色,表面有 时可见残留的棕色栓皮; 切面粗糙,纤维性强;质 轻松;气微,味淡。
2、甘葛藤根: 纤维性较弱,有的呈绵
毛状。质坚硬而重,富 粉性。气微,味微甜。
【成分】 含黄酮类物质。 注意:葛根长霉后总黄酮含量显著降
低。 【附注】 葛花:解酒毒,止渴。
【性状鉴别】
一、生晒参(全须):
1、圆柱形,表面灰黄色。 上部有粗横纹及明显的
纵皱纹,下部有支根及
须根,须根上偶有细小
的疣状突起。
生晒参
糖参
(白参)
2、芦头(根茎) 多弯曲,具艼 (不定根)和芦 碗(茎痕)。
3、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 有棕黄色环纹。皮部有黄棕 色的点状树脂道及放射状裂 隙。
4、气微香,味微苦、后甜。
人参加工的假洋参
人参加工的假洋参
根及根茎类中药鉴定(三生构造与大黄、何首乌、牛膝的鉴定).PPT课件
贵州、云南、湖北与陕西南部,产
量很小。
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
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
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
-
14
三生构造与鉴定(大黄)
(三)性状鉴定注意点
1.类圆柱形、马蹄形、或纵剖。
2.表面黄棕色,可见类白色网状
dmf
纹理。
3. 质坚实,断面显颗粒性;
4.气清香,味苦、微涩,嚼之粘
共性 双子叶根构造。异型维管束断续排列成数轮同心环状
正常维管束初生木质部二原型。薄壁细胞内含草酸钙砂晶。
异常维管束 砂晶:
2~4轮 少
3~8轮
-
多
27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教研
川牛膝
牛膝
-
28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教研
-
23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教研
三生构造与鉴定(牛膝)
4.断面有多数点状维管束, 排列成2~4轮。 5.气微,味微甜而稍苦涩。
-
筋脉点
正常维管束
24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教研
三生构造与鉴定(牛膝)
(三)化学成分:三萜皂苷类。甾类化合物: 如羟基促脱皮甾酮、牛膝甾酮等。
(四)功效: 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 血下行。
三生构造与鉴定学习目标?理解三生构造异常维管束的含义?掌握大黄何首乌牛膝的性状特征?掌握大黄何首乌牛膝的横切面特征三生构造与鉴定课堂活动指出下列组织结构模式图的维管束的位置双子叶植物根次生结构模式图双子叶植物根状茎次生结构模式图三生构造与鉴定课堂活动木栓层木栓层维管束双子叶植物根次生结构模式图双子叶植物根状茎次生结构模式图维管束何首乌横切面简图牛膝横切面简图三生构造与鉴定课堂活动大家来认一认结构异常维管束正常维管束三生构造与鉴定定义某些双子叶植物的根或根茎除正常的次生结构外在皮部或中柱鞘等部位的薄壁细胞又产生分生能力转化为新的形成层产生一些额外的维管束形成了异常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早在开宝年间,有一农夫名叫田儿,
身体虚弱,直至五十岁还没有妻子,为 了身体强壮起来,他想要从师修道才是 ,于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通过一农夫 介绍,认识了一位山上的道人,便拜其 为师,日夜跟师在山上修炼功夫。一天 ,他在练功后,在山上喝酒至醉,便卧 于山岗,至夜,在梦中突见有藤两棵, 相隔约三尺,苗蔓相交,久而才解,解 了又相交,如此反复。田儿十分谅讶, 至晨,田儿回想起来还十分不解其意, 想着想着,他认定这是一棵神奇的藤, 于是将其连根挖起,带回家中,在路中
•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1 掌叶大黄:主产于甘肃、青海、 西藏、四川等地, 主为栽培品,产量 占大黄的大部分。
2 药用大黄:主产于四川、贵州、 云南、湖北、陕西 等省,野生或栽培, 产量较少。商品中 少见。
3 唐古特大黄:主产于青海、甘肃、西藏及四川,野生或栽培.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实验报告的撰写格式
项目一 根基根茎类中药鉴定技术 任务二 大黄的鉴定
【目的与要求】 掌握:大黄的显微鉴别方法及特征;微量升华的方法 。 【实验类别】验证性实验 【实验学时】2学时 【仪器与试药】 (1)仪器 显微镜、酒精灯等。 (2)试药 大黄饮片、大黄粉末、水合氯醛、稀甘油等。 【实际操作】 1.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3 薄层鉴别:对照品为大黄酸。 4 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大黄素
和大黄酚的总量不得少于0.50%。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易混品种
1 同属藏边大黄的根及根茎:藏医用以治疗胃肠炎症,实验表明, 本品几乎无泻下作用。
➢ 药用部位:根及根茎。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大黄叶子的毒性效应
• 大黄的毒性主要集中在其叶片。大黄的叶片含有 草酸,是一种存在于许多植物的酸,但也是一种 肾毒性和腐蚀性的酸性有毒物质。根据药理毒理 研究发现,一个普通人要吃下10 公斤的大黄叶才 会致死。这个份量显然不太可能会达成。不过, 为安全计,烹煮大黄时,应避免与含有苏打的其 他食品一起烹调,以免植物内的草酸跟苏打产生 化学反应,产生水溶性的草酸化合物,令毒性加 重。
根及根茎类中药(1)
根及根茎类中药是以植物地下部分入药的药材
总称。 绝大多数来源于草本的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
少数为蕨类植物。 药用部位主要包括根和根茎2个器官,通常分
为根(含块根)、根及根茎、根状茎、块茎、球 茎、鳞茎、以及带叶柄残基的根茎等。
一、根类中药
指药用部位是根或以根为主并带有部分根茎或地上 残茎的药材。
➢髓部产生异型复合维管束,异型 维管束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位置常 与正常维管束相反,即韧皮部在 内侧,木质部在外侧,如大黄。
➢木质部内侧产生的韧皮部,称为 内生韧皮部。有的在髓部的周围 形成各个分离的韧皮部束;有的 构成双韧型维管束,如葫芦科的 药用植物等。
大黄
Rhei Radix et Rhizoma (拉) Rhubarb(英)
根茎的形状与其种类有关,常 呈圆柱形、长圆形或不规则团块状、 扁球形、圆锥形等。
有节和节间。
(3)断面
可以区分单、双子叶植物。
(1)组织特征
2 显微鉴别
双子叶植物根茎
单子叶植物根茎
木 皮 维 髓 表皮 皮层 维管束
栓
管
层层 束 部
内
皮
无
层
限
多
外
不
韧
明
型
显
内皮层大
有
多明显。
限 外
韧
型
双子叶植物根茎异常构造
根没有节、节间和叶,无芽或极少数有不定芽。
1 性状鉴别 形大颜表质横
切 状小色面地面
折气 断 面味
(1)形状
(2)质地 (3)断面
一般为圆柱形或长圆锥形;有的根膨 大,呈圆锥形或纺锤形等,称为“块根”; 双子叶植物根一般主根明显,有的顶端带 有根茎或茎基,根茎俗称“芦头”,上有 茎痕,如人参等。
根的质地常因品种而异,有的质重坚实, 有的体轻松泡;折断时或有粉尘散落,或 呈纤维性、角质状等.
见一老者,便将昨夜梦见的事说了一番,又将挖来的藤根给老者 看。老者见状便说:“这一定是仙药也,你何不带回之?既然你 身体不好,一定对你有益而无害矣。“田儿听罢,兴致勃勃地将 这棵藤带回家中,将其洗净,遂杵为末,用酒浸泡数日,而后每
• 晨空腹服一钱( 1钱约等于3.72克),连续数月,不料身体渐渐地 好了起来,于是每晨又加服二钱,又数月后,不仅身体健壮 ,头发也显得乌黑乌黑的,而且容光焕发,经人介绍,娶了 妻子,在十年内生有数男,至160岁而终。他的一个儿子叫 延秀,也照其父亲服用这种藤根,也身体健壮,也活至160 岁而终。延秀的儿子,亦服此药,也生有数子,至130岁, 头发乌黑,面容光焕发,这一奇迹般的事传至远近村落。有 人来问他:“你家怎么出了这么多的长寿老人啊?”他随即 将服用这种藤根的经过告诉了他们,人们因他们至老头发仍 乌黑乌黑的,即叫他为“首乌”。又因为他姓何,为纪念这 种藤根便将这种藤根起名为“何首乌”。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ຫໍສະໝຸດ 化鉴别 附 注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1 荧光检查:本品的稀乙醇浸出液,滴于滤纸上,再加稀乙 醇扩散后呈淡棕色环,置紫外灯下观察,呈棕 色至棕红色荧光,不得显持久的亮蓝紫色荧 光(检查土大黄苷)。
2 微量升华:本品粉末少许,进行微量升华,可见黄色针 状结晶,高温得羽毛状结晶。加碱液,结晶 溶解并显红色(蒽醌)。
➢药用大黄根茎含蒽醌衍生物总量为3~3.37%,其中游 离状态的为1.24~1.31%,结合状态的为1.69~ 2.13%。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1 形状:类圆柱形或块片状。 2 颜色: 黄棕色至红棕色。 3 表面:去栓皮者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系
类白色薄壁组织夹有红棕色射线形 成,习称“锦纹”),残留栓皮棕 褐色。 4 质地:质坚实。 5 气味:气清香,味苦微涩,咀嚼粘牙并有 沙粒感,唾液染成黄色。
2 同属河套大黄的根及根茎:泻下作用差,仅作兽药 3 同属华山大黄的根及根茎:主销国外,作工业染料的原料,
国内一般作兽药。 4 同属天山大黄的根及根茎:产于新疆。当地作大黄药用,泻下
作用差。
以上几种大黄在民间称“山大黄”或“土大黄”。其根茎 的横断面除藏边大黄外均无星点。一般均含土大黄苷,新折断 面在紫外灯下显亮蓝紫色荧光。
• 为最常用的化学性透明剂,可以迅速溶解细胞内含物,使 细胞膨胀复原、透明,易于观察。
• (1)加热透化制片:观察组织构造、细胞及各种结晶的 形态特征;
• (2)冷装片:观察菊糖、橙皮苷结晶等。
粉末制片 : 粉末中药可选用甘油醋酸试液,水合氯醛试液或其他适当
试液处理后观察。为了使细胞、组织能观察清楚,需用水合氯醛 液装片透化。方法为取切片或粉末少许,置载玻片上,滴加水合 氯醛液,在小火焰上微微加热透化,加热时须续加水合氯醛液至 透化清晰为度。为避免放冷后析出水合氯醛结晶,可在透化后滴 加甘油少许,再加盖玻片。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三种大黄化学成分相似,蒽醌衍生物以结合状态为主, 游离状态占小部分。
➢掌叶大黄根茎含蒽醌衍生物总量为1.01~5.19%,其 中游离状态的为0.14~0.75%,结合状态的为0.87~ 4.44%。
➢唐古特大黄根茎含蒽醌衍生物总量为1.14~4.36%, 其中游离状态的为0.30~1.20%,结合状态的为 0.82~3.16%。
通过断面的纹理特征可以区别双子叶植 物与单子叶植物根。(茎—举例)
(1)组织特征
2 显微鉴别
双子叶植物根
单子叶植物根
周皮
木
木 栓
栓
栓 形内
成
层 层层
维管束
无形 限成 外层 韧成 型环
表皮 皮层 维管束
占根的大部分,内 辐 无
皮层及其凯氏带(点) 射
通常明显。
型
形 成 层
凯氏带(Casparian strip) 是高等植物内皮层细胞径 向壁和横向壁的木栓化和 木质化的带状增厚部分,
主要功能是阻止水份向组织渗透,控制着皮层和维管柱 之间的物质运输。其宽度随不同种植物而有较大的差异。 最初由德国植物学家凯斯伯里于1865年发现,其名字的 由来即在于此。凯氏带见于初生根的内皮层。
中柱鞘(pericycle)根和茎的中柱外围的组织。它 紧接内皮层,通常由1~2层或多层薄壁细胞组成。也 有的含有厚壁组织。中柱鞘仍保留有分生能力,由这 些细胞可以形成侧根、不定根、不定芽,以及一部分 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故中柱鞘又名“周围形成层”。 但大多数的种子植物茎中缺少这一结构。
双子叶植物根异常构造
➢ 在不正常的位置上产生了新的 形成层所进行的异常次生生长, 如牛膝、商陆等。 何首乌(皮 层有异型维管束)。
➢ 由于正常形成层活动不规则, 在次生木质部中产生有次生韧 皮部,如华山参等。包埋在次 生木质部中的韧皮部,称为内 函韧皮部。
(2)粉末特征
木 石 纤 分 导 结 淀菊
6 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横切面髓部有 “星点”(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 形成层环明显,有放射状纹理,无星点。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成气黄 黄清棕 色香色 。,;
咀去 嚼栓 粘皮 牙者 并可 有见 沙类 粒白 感色 ,网 唾状 液纹 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