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宗教世俗化运动探源上帝在我心中——论爱默生神学思想对美国宗教世俗化运动的影响

合集下载

英国诗歌——精选推荐

英国诗歌——精选推荐

英国诗歌这⼀讲我希望向⼤家简要介绍⼀下英语诗歌的发展史,英语和中⽂⼀样,都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语⾔之⼀,前者使⽤范围最⼴,后者使⽤⼈⼝最多。

英语诗的历史虽不能和我华夏那样源远流长,却也像⼀棵⼤树⼀样,滋⽣出不同的风格和流派。

英语诗的发展分为如下阶段:古代、中世纪、⽂艺复兴时期、启蒙运动时期、浪漫派、现代派和现代派之后如果仔细阅读⼤量的诗歌诗,英语诗的最早作品可能算是《贝奥武尔夫》,这是讲述⼀位⽇⽿曼部落传奇英雄的故事,但是却是⽤古英语写下的,不仅难读,⽽且有很多不同的⽺⽪纸版本,只有学问⾼深的学者才能读懂全⽂。

但是,借助翻译版,我们已经能够感受到古代英伦三岛⼈民尚武、智慧的特点。

中世纪的英语诗歌可以说开始于1066年的⼀次民族战争,中世纪肆虐欧洲的维⾦⼈(Vikings)的⼀⽀在法国西南的诺曼底定居下来,并且皈依了基督教,他们的⾸领亨利受到教皇封赏,获得了诺曼公爵的称号。

诺曼公爵的实⼒越来越强⼤,最后,他带领族⼈登陆英国,并占领了英伦三岛的⼤部,消灭了当地原有的部落,建⽴了⼀个强⼤的王国,这就是现代英国的前⾝。

诺曼公爵的⼊侵对英国语⾔的发展造成了极⼤的影响,⼊侵者不会讲英⽂,⽽讲⼀种和现代法语有亲缘关系的法语⽅⾔。

⽽他们的后⼈成为了英国的统治贵族,这些贵族⽼爷开始也不会讲古英语,但时间久了,就会发现,要是⽼⽤法语和拉丁语,是很难控制和管理只会说英语的⼴⼤⽼百姓的。

因此,在民政管理和法律诉讼这两个部门中,英语得到了普及,⽽贵族们常⽤的法语和拉丁语词汇,也渗透到了英语之中,这就导致了中世纪英语的产⽣。

⽤这种语⾔写作的诗⼈并不多,⽽且⼤多出现在中世纪晚期,到了⼗⼆世纪,他们中的集⼤成者出现了,他就是乔叟(Chaucer),乔叟不是⼀个专职的诗⼈,他其实是亨利七世的庄园管家,由于有很多机会出使国外,加之教育程度较⾼,他熟悉古罗马的很多作家,如普鲁塔克、维吉尔、琉善,⽽且,他还了解但丁和博伽丘的作品,熟悉法国浪漫传奇诗篇《玫瑰传奇》。

高考语文 人物篇:爱默生作文素材

高考语文 人物篇:爱默生作文素材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爱默生爱默生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RalphWaldoEmerson,1803~1882),美国散文作家、思想家、诗人和演说家。

他被认为是美国19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的人本主义思想和自立主张对美国人民和美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林肯曾高度赞扬他的思想,称他是“美国精神的先知”、“美国的孔子”。

文学批评家劳伦斯·布尔在《爱默生传》说,爱默生与他的学说,是美国最重要的世俗宗教。

爱默生1803年5月出生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附近的康考德村,1882年4月27日在波士顿因肺病逝世。

他出身牧师家庭,自幼丧父,由母亲和姑母抚养他成人。

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在校期间,他阅读了大量英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丰富了思想,开阔了视野。

毕业后,曾执教两年,之后进入哈佛神学院,担任基督教惟一的神教派牧师,并开始布道。

1837年8月31日,爱默生在美国大学生联谊会上发表了《论美国学者》的著名演讲,这一演讲轰动一时,对美国民族文化的兴起产生了巨大影响,被誉为是美国“思想上的独立宣言”。

爱默生的著作大多是散文,主要作品包括《随笔》(1841)、《随笔:第二辑》(1844)、《代表人物》(1850)和《英国人的性格》(1856)等作品。

爱默生的散文写作非常有特色,文章注重思想内容而没有华丽的词藻,行文犹如格言,哲理深入浅出,说服力强,且有典型的“爱默生风格”。

有人这样评价他的文字——“爱默生似乎只写警句”。

这种风格和爱默生阅读广泛有关,也和他每年都写下的厚厚的笔记有关。

爱默生的传记作者小罗伯特·D·理查森说,爱默生不是一个系统的读者,但他是浏览和做综合笔记的天才,他是矿工们所说的高速鉴别机,通过对书籍资料广泛的挖掘,筛选最精华的部分。

Ww散文写作让爱默生进入了以蒙田为代表的经典随笔作家的行列,但按照爱默生最初的想法,也许他更钟爱的是自己诗人的这一角色。

程乃胜美国宪法与美国宗教信仰自由

程乃胜美国宪法与美国宗教信仰自由

美国宪法与美国宗教信仰自由程乃胜美国宪法将宗教信仰自由作为基本人权加以保护。

其《权利法案》第1条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宗教活动自由;……”。

把这一保证写入宪法是为了剥夺国会干扰个人按照自己良心支配信仰、崇拜和表达自己思想的权力。

因为美国的开国者的认为:宗教信仰自由是人的少数几项绝对权利之一。

一个人的宗教信仰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任何政府都无权强迫个人接受任何教义或者检查任何教义。

政府不得强制推行一种宗教信仰,也不是因为人们有信仰或无信仰而剥夺他们的任何权利或特权。

二百多年来,虽然对宪法第1修正案(即《权利法案》第1条)的内容理解有所不同, 但总的来说, 对宗教信仰自由应包括信教自由和不得确立国教的内容没有大的分歧。

本文将从上述两方面对美国宗教信仰自由进行论述, 以就教于大家。

一、信教自由美国是一个有宗教传统的国家,信教者约占总人口的63%。

在美国的二亿多人口中,有大约2165000名专职神职人员, 全美登记注册的宗教场所有333000多处。

美国是世界上宗教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

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佛教在美国都是有影响的宗教。

影响最大的当属基督教。

在基督教的两大教派(天主教和基督新教)中, 基督新教的影响又比天主教大。

所以美国人自称他们的主体文化为WASP(WhiteAnglo-Saxon Prorestant)文化,意即白种人的、盎格鲁·撒克森的、新教的文化。

新教又分成许多教派。

早在殖民地时期, 欧洲新教中的圣公会、公理会、浸礼会、公谊会、长老会、路德会都已在北美出现,当时新教徒占全部人口的95%。

现在虽新教徒占人口的比例有所下降, 但全美仍有9000万名新教徒。

现在美国新教中最大的教派是福音派, 有信徒4000万。

此外,浸礼会、联合卫理公会、信义会等也信徒甚众。

它们由不同地区和派别组成, 仅美国浸礼会就是由27个不同地区和派别的浸礼会组成。

所以在美国,信教自由应被表述为: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信仰宗教, 也可以不信仰宗教;信仰宗教者可以信仰这一种宗教, 也可以信仰另外一种宗教;信仰某种宗教者可以信仰这一教派, 也可以信仰另一教派。

简述爱默生的个人主义

简述爱默生的个人主义

简述爱默生的个人主义摘要:素有“美国的孔子”、“美国精神的先知”之称的爱默生,对美国的文化、文学、哲学的影响都非同一般,尤其是他的个人主义思想更是对美国的个人主义的进程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

作为一种以人为本位的人生哲学,个人主义有其独特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对个人主义的解读无疑应该放在美国文化这个大背景中进行,并对其核心内容作历史性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爱默生;个人主义;阐析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素有“实用主义哲学之父”、“美国精神的先知”之称,他的思想的成熟预示着美国文化的独立,尤其是他的个人主义思想更是对美国的个人主义的进程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

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自由及个人的重要性,视“自我独立”为美德。

个人主义又分两层含义,一类是个体主义,再就是利己主义。

前者主张追求正当的个人利益和权益,后者则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

但是它们共同的主张都是保护个人权益,追求尽可能大的利益。

社会团体都是不尽相同的,它们的属性取决于它们的倾向是“利己”还是“利他”。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曾指出个人意愿必须服从于“公意”,这种将群体的利益凌驾于个人之上的理论就是从根本上与个人主义的哲学完全相反的。

在个人主义盛行的美国,爱默生的个人主义思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笔者对爱默生的个人主义这一积极向上的精神进行了全面的阐析。

一、爱默生的个人主义及其历史渊源1、爱默生的个人主义钱满素教授的《爱默生和中国——对个人主义的反思》开了爱默生个人主义批评的先河。

她阐述道:“爱默生的个人主义在肯定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方面和他的前辈是完全一致的,但他具有超越的特点。

他超出了政治、社会和经济的范畴,进入道德、哲学和形而上的层次,或者说,他是在19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的时代精神中,清教精神和世俗个人主义的结合。

”爱默生的个人主义和自主自立的思想是以他的同一的整体观为基础的,而且这个自主自立也必须以同一性和整体性为前提。

西方超验主义者与道家思想碰撞的管窥

西方超验主义者与道家思想碰撞的管窥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盛行一时的新英格兰超验主义及其要紧代表人物——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和亨利.或维.梭罗.并将他们的要紧思想与中国传统道家思想进行时比.以求发觉二者之间的一起点和一起的可取的地方。

关键词:超验主义;爱默生;梭罗;道家思想一、超验主义者及其要紧思想超验主义“transcendentali8m1是19世纪30年代发生在美国新英格兰地域的一场带有宗教色彩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对美国文学和文化的进展做出了极大的奉献.被称为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

文艺振兴”。

它的要紧代表人物是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jFll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

它是一种文学和哲学运动。

宣称存在一种理想的精神实体。

超越于体会和科学的地方.通过直感觉以把握。

爱默生是19世纪美国文学的思想领袖.高作家和超验主义哲学家。

他在建构超验主义思想体系时除吸收西方文明养料外.还特意把中国乃至整个东方文明纳入自己的视野。

他的思想和创作与中国文化有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的道家学说.其某些观点组成爱默生的“新英格兰超验主义”思想的一个来源。

梭罗。

作家、思想家。

生长在波士顿周围超验主义思想运动中心康科德村。

父亲是小业主。

20岁于哈佛大学毕业,曾任教师,从事过各类体力劳动。

在学生时期与爱默生相识。

在爱默生阻碍下。

阅读柯尔律治、卡莱尔等人的高作.研究东方的哲学思想。

同时以爱默生提倡的。

自助”精神进行试探.形成了一套独立观点。

二、爱默生思想中的道家色彩作为东方哲学的一支.中国古典哲学一样崇尚宇宙一体性.以为万物在宇宙的广袤和谐中合而为一。

它承认物质的多样性。

但在这些不同的物体之间。

更多的是彼此补充.和平共处。

交织于包罗一切的。

一”当中。

而不是西方哲学中的灵瑰与肉体、天堂与地狱、上帝与撒旦。

天使与魔鬼如此很少能调和的对立二元论.但是爱默生似乎相信带有明显的东方哲学色彩的宇宙一体性.相信世界的同源,而这源头,自然确实是他们所谓的“超验”了,“⋯⋯世界并非是多种力量和产物.而出于一个意志.一个心灵;那心灵无处不活跃⋯⋯万物源于同一精神.都与它同心合力”。

美国的世俗化表象与宗教传统

美国的世俗化表象与宗教传统

美国的世俗化表象与宗教传统作者:苑全玺来源:《学理论·中》2013年第10期摘要:美国在表现为一个标准的世俗化国家时,还有很多宗教化的特征,这种特征又影响了美国的内外政策。

但是,美国仍旧是一个持守政教分离原则的国家,目前更是一个信仰自由和宗教多元化的国家。

未来,随着美国新移民的增多和宗教信仰、价值观的日益多元化,这种文化心理或是心态的新变化也同样值得我们重视、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美国;世俗化;宗教传统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025-03一、一种“世俗化”的现象在一般人看来,美国是一个标准的世俗化国家。

在美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宗教没有像中东、东南亚等地区一些国家那样有着那样深入的影响。

所谓的世俗化是指“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以及人们的心理上已经摆脱了宗教影响或束缚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政治与宗教的分离,即政府不得参与宗教活动,国家公务人员的公务活动不得受宗教的影响;公民拥有绝对的信仰自由;社会生活不受宗教的清规戒律的束缚,人们可以追求生活的奢侈豪华,追逐物质利益。

从社会表象的角度来看,美国社会确实符合前述几个特征。

自美国立国之初,“政教分离”就被作为一个核心原则写入宪法。

宪法第一修正案(即《权利法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关于“确立宗教或禁止宗教自由”的法律,即美国宪法禁止政府设定某种宗教为国教,禁止政府干涉或参与宗教活动。

在美国国内,基督教教会是由宗教信仰者自愿组成的非盈利团体,同其他宗教团体一样,其宗教自由会得到政府保护,但是经费等方面是不会得到政府的任何支持的,与此相应政府则无权干涉其信仰和宗教事务。

尽管,在美国有一些宗教团体也在社会上宣传建立政教合一的国体,所谓的对美国建国及历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新教思想(清教徒)也在某种程度上有政教合一倾向。

但无论在实践层面,还是在法律体系和社会制度层面上,美国都只能说是个政教分离的国家。

宗教社会学论文

宗教社会学论文

浅析现代宗教世俗化内容提要:近几十年来,主要是在信奉基督较的一些欧美国家,宗教界人士及研究宗教的学者都在研究现代宗教面临的一个比较突出的新现象、新问题:世俗化问题。

本文将就对宗教世俗化现象的分析来解释宗教世俗化的含义并分析产生宗教世俗化的原因。

关键词:宗教世俗化现代化理性正文:马克斯·韦伯曾说过,我们的时代是一个“理性化”的时代,是一个“祛除巫魅”的时代。

一些社会学家将理性化视为判定现代社会的标准,祛除巫魅也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

现代社会理性的科学技术的控制,理智化的各种社会组织制度及有效低控制自然以便利生活的目标,都是对宗教的经典教义、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社会功用等方面的极大挑战,现代宗教的世俗化就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全球性现象。

一、世俗化的含义Secularization(世俗化)一词的拉丁与词根saeculum本身就有一种含糊的意思。

它既表示一段长距离的时间跨度,又可用指魔鬼撒旦统治下的此世。

而世俗化一词的使用,也曾有一个变化的历史。

它最初用于宗教战争结束之时,表示原被教会控制的领土或财产从教会手中的转移。

在罗马教会法规中,这个词又表示有教职的人回归世俗社会。

后来,在反教权主义的圈子里,它则作为“异教化”、“非基督教化”的代名词受到攻击。

从一般意义上讲,世俗化是指近代以来西方社会的一种发展趋势和过程,相对于中世纪政教合一,基督教在社会中的绝对统治地位,从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以来,经过产业革命、科技革命和政治革命的西方社会,越来越摆脱了宗教的控制和制约,更注重理性和科学的这一历史变化。

在对世俗化的理解和研究中,美国学者拉里·希纳尔的理解较为全面。

希纳尔在题为《经验研究的世俗化概念》一文中,认为世俗化具有六种含义。

第一,表示宗教的衰退,即指宗教思想、宗教行为、宗教组织失去了它们的社会意义。

第二,表示宗教团体的价值取向从彼时向此世的变化,即宗教从内容到形式都变得适合现代社会的市场经济。

用爱默生《论美国学者》观点分析儒家思想(中英双语)

用爱默生《论美国学者》观点分析儒家思想(中英双语)

用爱默生《论美国学者》观点分析儒家思想(中英双语)The similarities of Transcendentalism and Confucianism---Analyze Confucianism with Emerson’s idea from The American ScholarRalph Waldo Emerson was a major American poet, philosopher and center of the American Transcendental movement. The idea he expressed in his great work The American Scholar played an integral role in establishing the American scholar and the American spirit of individualism. Also in Chines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Confucius and Mencius, two Confucianism philosophers, intended to influence people’s attitude and lives with their thoughts--- Confucianism, which at some extent have a connection with Transcendentalism.First, both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human beings. Emerson believed “the world is noting, the man is all.” He regarded men as the main part of society, thus the innovation of society called for human beings’self-improvement and self-reliance. So did confucians. In their opinions, men were equal. The ruler should be benevolent and righteous towards the masses. The essence of transcendentalism was individualism, which meant one must establish a central system which break of the of God. In china, there was no God, confucians thus held that men ought to be ruled by men. In this way, the society may be developed. Emerson once said: “we will walk on our own feet, we will work with our own hands; we will speak our own minds…. Confucians asserted the identity of human nature, and they thought; “all men are born identical but the circumstance makes them different”. In this aspect, Emerson and confucians were fabulous identical.Second, these two thoughts all advocated people emancipate their minds. “The scholar is that man who must take up into himself all the ability of the time, all the contributions of the past, all the hopes of the future. He must be a university of knowledge.” Emerson hoped all American scholars do not imitate European culture but form their own ideas. He believed himself inspired by the Divine Soul which also inspired all men, that was to mean, men can improve themselves by communicating with Divine Soul.; He believed “it is for you to know all; it is for you to dare all.” A nd confucians advocated equality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encourage students to form opinion of their own. Obviously, these ideas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beings’ education.Third, they had the similar views on the material lives. Confucians advocated moderation; they maintained that there was no necessary to chase luxury, and moral fidelity should be promoted. Emerson upheld spirit; he believed in miracle, in the perpetual openness of the human mind to new influx of light and power; in stead of pursuing material wealth, men needed depend on themselves to enrich their minds.On the whole, both transcendentalism and confucianism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on each country. Transcendentalism pushed the American literature into a flourishing period; confucianism had dominated a feudal society that in essence lasted 2,000 years, and for that reason its influence over history, social structure and the people of China cannot be overlooked.超验主义与儒家思想的相同点----用爱默生《论美国学者》观点分析儒家思想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是美国著名诗人,哲学家以及美国超验主义运动的领导人物。

爱默生美国文学的先锋

爱默生美国文学的先锋

爱默生美国文学的先锋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是19世纪美国文学及哲学界的著名人物,被称为“美国文学的先锋”。

他对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创了独立的美国文学传统,塑造了美国作家的形象,并对美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他的思想和作品中探讨他是如何成为美国文学的先锋的。

一、挑战传统观念的思想爱默生是一位思想家,他对传统观念的不满和挑战成为了他的创作动力。

他批评了欧洲文化对美国的影响,并提倡以美国的独立和自由为基础,发展独立的美国文化。

他强调个人独立和自由的重要性,主张个体应该寻找自己的真实自我,并不受传统和社会的束缚。

他的思想通过他的作品传播,引发了美国文学的一系列变革。

二、《自立》和《自然》的影响力爱默生的两部重要著作《自立》和《自然》对美国文学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自立》强调个体的独立和自由,鼓励人们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这本书鼓励人们独立思考,不受外界影响,追求真理和自由。

《自然》则着重强调与自然的关系,提倡与自然和谐共生,并从中获得灵感和力量。

这两本书的发表使爱默生的思想在美国掀起了一股思想独立和价值观转变的浪潮,对美国文学的先锋地位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三、美国文学风潮的引领者爱默生以自己的思想和作品引领了19世纪美国文学的风潮。

他的思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许多后来的作家,如亨利·戴维·梭罗、威廉·詹姆斯和沃尔特·惠特曼等。

他们在文学上追随了爱默生的脚步,表达了对个体独立和自由的追求,开创了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

爱默生的作品还启发了美国转向现代主义的趋势,推动了美国文学风格的多样化和独立发展。

四、美国文化发展的贡献爱默生不仅在文学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也为美国文化的发展和独立做出了许多贡献。

他支持美国独立运动,提倡自由主义和民主价值观,并为美国建立了独立的文化传统。

他的作品和思想为美国文化自信和自主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了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文化论文——浅谈基督教与美国文化

美国文化论文——浅谈基督教与美国文化

十字架与星条旗——浅谈基督教与美国文化马克思·韦恩说:“美国是最世俗的,同时又是最信奉宗教的国家。

”这句话看似矛盾,却恰恰说明了宗教在美国的独特面貌。

宗教,尤其是基督教,在美国有着极其广泛的社会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美国人独有的价值观和凝聚力,对美国的文化、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美国受基督教的影响,超过了近代历史上任何一个大国。

基督教的思想和价值观影响所及,不仅在宪法和一般法上,也在整体文化之中,其影响程度是史无前例的。

这里所说的“基督教”,主要就基督教三大派系而言,但是也包括一般西方文化而论。

美国建国不过二百余年,但基督教却是与其建国源头密不可分,伴随其历史一路成长。

一、基督教在美国的发展历史1、躲避宗教迫害的避难所第一批移民主要是清教徒。

迫于英国国教的打击和迫害,1620年,他们乘着“五月花”号(Mayflower)客轮漂洋过海来到这块“乐土”(the promised land),在普利茅斯建立了殖民点。

他们笃信加尔文的“预定论”和“选民论”,恪守禁欲主义,富有开拓与务实精神,把严格自律的生活,勤勉的工作和对事业成功的不懈追求,视为对自己神圣信仰与职责的检验,梦想着在北美建立一个“圣经共和国”。

2、北美大陆上的蓬勃发展美国早期广袤隔绝的地理环境为世界各地其他宗教派别的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北美成为各国教徒的避难所和新天地。

然而,由于欧洲兴起的启蒙运动提倡的理性主义传播到这里,导致民众宗教热情的衰落,也因此引发了旨在振兴教会的宗教大觉醒运动。

这场运动始于18世纪20年代,一直持续到19世纪30年代,它培养了北美的宗教宽容气氛,同时也强化了北美殖民一体化的概念。

运动期间,传教士的巡回布道打破了不同教会宗派之间的封闭状态,在激起民众宗教热情的同时,也使“上帝选民”的观念深入人心,唤醒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民族共同体意识。

3、上帝与政权之争然而,独立战争使得北美各教派之间产生了分裂,并且在战争结束后,没有任何一个教派能够在整个联邦中确立统治地位。

中国人的品行观[整理版]

中国人的品行观[整理版]

端正国民道德修养的56条言论1,团结就是力量,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只有道德才能让人与人之间的团结达到完美;只有道德才能让人具备更端正、更强的心态,从而能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事业,所以道德的重要性是无与伦比的。

2,道德的通俗的内涵是:“做人要不害人,做个好人”这点古代原始人都懂,如果在文明发达的今天我们还把“道德”简单表面化地这样理解,就太愚蠢了。

大家都知道“不害人”是做人要有善心、不要做伤害别人的事;而“做个好人”,这又怎么理解呢?是学雷锋做好事,就是这样做吗?雷锋精神不可否认,但雷锋帮助别人的做法仅是无数做法的其中一种而已,如果你这不懂那不会的,而且钱袋又没几个钱,你怎么帮人,怎么去做好人。

有善心却不会做好人,好吗?当然连善心都没有的,就更不用说了。

3,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不是靠施舍行善换来医术的,不要单纯地以为行善就有好报,做了善事就会一切都好。

例如你的身体素质偏低,又对健康知识一窍不通,那你以后的身体状况肯定不会好;而那些道德欠缺的人,若他们精通健康知识,经常锻炼身体,又发明了治病新药那肯定身体好又有财了。

慈禧太后和毛泽东主席都很爱国,但是他们一个被人民抛弃一个被人民爱戴,这两个个例子说明:“道德要跟科学挂钩,道德要成为生活习惯,只有这样道德才会有用。

4,道德修养关系到什么,关系到学习成绩,健康,孝道,事业,运气,人际关系,人生幸福感,社会正义等人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何证明呢:“你可看看古今中外的有名哲学家写的著作里可以找到证明”,说简单点:“做人不讲信用、不勤劳、意志不坚定,、没孝心、脾气暴躁缺乏自控能力、没大局观念、自私自利、缺乏强者气质、缺乏与人沟通协调能力、对事理判断能力低下,做事不会运用科学方法等,这种人一般是能力偏低,难成大器而且容易害人害己。

5,我们有权吃我们养的家禽,但我们没权去虐待动物;我们有钱,可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但我们没权放肆地浪费食物。

放肆地浪费食物、浪费能源是一种很可耻的行为6,道德与竞争:“竞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竞争最能激发个人对财富和权力的渴望,进而激发出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果没有竞争人就会得过且过,科学技术不可能得到发展。

美国宗教世俗化及其未来[1]1

美国宗教世俗化及其未来[1]1

宗教世俗化及其未来崔晓天(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18)【摘要】随着人类自我意识的发展,宗教世俗化问题被提上日程,尤其是近代以来,片面强调科学理性,忽视价值理性。

使现代人价值失落,信仰危机,新兴宗教、膜拜团体出现。

变革传统宗教,加快世俗化步伐,宗教才能不断适应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需求。

【关键词】宗教;世俗化;神圣文化;世俗文化;价值;信仰宗教世俗化问题是宗教界、也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宗教的存在及方式。

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变革,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追求发生了根本变化。

理性的胜利,无疑会拒斥信仰。

以欧洲为例,基督教信仰几乎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为适应世俗社会的变化,传统宗教迈开了世俗化步伐。

今后,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宗教还会进一步世俗化。

下面着重谈谈如何看待宗教世俗化的现实与未来问题。

宗教世俗化的内涵。

关于宗教世俗化的界定理论界还没有统一的说法,因此人们对世俗化根源、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认识也不甚统一。

我基本同意《宗教社会学》(戴康生、彭耀主编)关于世俗化的理解,认为,世俗化是由神圣化到非神圣化的此消彼长的变化过程。

这一过程既包括宗教社会功能的淡出及它的理性化,也包括宗教自身从形式到内容由神圣逐步走向世俗,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同时也认为宗教的世俗化并不能化掉宗教,也就是说,宗教的世俗化并不意味着宗教在社会生活中消失,而是以一种新的更为宽泛的、包容的、世俗的方式,在现代社会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宗教世俗化是一个相当漫长的人类自我意识产生、发展的过程。

人类社会的初始阶段,原始人生产能力的低下,对自然现象的愚昧无知,宗教不仅曾经是人们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的手段和武器,是每个人把握世界、把握自身命运的方式,而且是维系社会结构、人们共同情感的全部社会意识形态。

随着人们活动领域的扩大,实践经验的增多,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有了世俗意识,宗教才逐渐地由社会意识的全部成为社会意识的一部分。

爱默生宗教思想的内涵及现实启示

爱默生宗教思想的内涵及现实启示
强烈 的宗 教意 识 , 美 围学 者杰伊 ・ 威廉 ・ 哈德 逊 ( J a y
尔文教 和唯 , 申 教 的弊端 ,无情地 批 判 l 『加 尔文教 对于 人 性 的绝 对 制 以及 唯 神 教 对 r 性 的 过
度追 求 。
加 尔 文教 强调 “ 原罪 论 ” 、“ 预 定 论 ”和 “t : 帝 选 民论 ” , 认为 j : 帝 是 无所 不 能 的 ,是最 高 权威 的 代 表 。后来 加尔 文教逐 渐 被唯 ~ ‘ 神 教所取 代 ,唯 神 教相 信 人类 的心 灵直觉 和 自由意 志 ,弱 化 j -} 二 帝
收 稿 日期 :2 0 1 4 — 1 2 2 7 基 金 项 目: 敦 育部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青 年 合项 ¨( 1 3 YJ C7 5 2 0 1 4 ) : 北京 , t J - 属 高 等 学 校 岛 次 人 / j ‘ f j l 进 j 培 养 汁划 项 I ( C I T &T CD 2 0 1 3 0 4 0 1 1 ) ; 北 京 市教 委 社 科 计 划 J : 项 ¨( S M2 0 1 3 1 0 0 3 1 0 0 3 ) 作 者 简 介 : 龙 云( 1 9 7 7 一 ) , 曼 ,辽 宁 夫 连 人 , 副 教授 , 博 l 。 网 络 出版 时 间 :2 0 l 5 - 0 5 - 2 5 1 7 : 1 6 : 网 络 出版 地 址 :h t t p : / / w ww. c n k i . n e t / k c ms / d e t a i l / 2 1 . 1 4 1 5 . C. 2 0 1 5 0 5 2 5 . 1 7 1 6 . 0 0 4 . h t ml
体的宗教观 。
关键词 :爱默生;宗教思想:超灵; 自立 中图分类号 :Gl 2 2 文献标识 码:A 文章编号: 1 6 7 4 — 3 2 7 X( 2 0 1 5 ) 0 4 . 0 0 5 2 . 0 3

宗教与社会世俗化论文

宗教与社会世俗化论文

宗教与社会世俗化论文摘要:世俗化是当今世界宗教发展的一大特点与趋势,它包括宗教非神圣化和社会化两个过程,是宗教应对社会发展、变化所做的一种适应性调整。

本文试图以基督教的世俗化为例,说明世俗化并不是宗教的末路或终结,而是宗教一种特殊的生存与发展方式。

宗教世俗化有其发生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它是一种更加深入的与社会等的融合与互动,是宗教以一种新的更为宽泛的、包容的、世俗的方式,在现代社会中发挥宗教应有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关键词:宗教;世俗化;适应社会;创新与发展;信仰一、对宗教世俗化的定义与理解宗教是一种以对超自然、超人间的力量或神灵之信仰与崇拜为核心的社会意识,是通过特定的组织制度和行为活动来体现这种意识的一种社会体系。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尤其是科学等的发展,宗教的神圣作用逐渐减退,宗教的社会效力也大为减弱。

发展到历史的今天,世俗化已成为当今宗教发展的一大特点与趋势。

世俗化问题是当代宗教发展中的重要的理论问题之一,也是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

对于世俗化的定义与内涵,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规定,但几乎更多的是强调的均是宗教的衰弱或影响力的降低。

在现代性急速扩张的20世纪,西方的学术界曾经出现过关于宗教发展的“世俗化理论”,它认为“现代化必然导致同样在社会和个人心灵中的宗教衰退”,并乐观预言了宗教发展在未来数十年会快速萎缩的趋势,对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前途表现出悲观失望的情绪。

的确,在现代社会中,宗教不再像以前那样以“神圣”的名义全面地安排人的生活。

从对宗教本身的定义与理解来看,“世俗化”更加表示世界与社会逐渐摆脱神圣特征和神圣社会向世俗社会的变化,宗教在世俗社会中的实践作用日益增强,宗教世俗化应该是一种更加深入的与社会的融合与互动。

世俗化的宗教是宗教新的发展,它更贴近现代人的思想和生活。

在其发展过程中,宗教越来越走出自身,走向社会,并在这个社会化、大众化的过程中表现出越来越强的主体性、策略性和社会性特征。

美国_世俗化表象背后的宗教执着

美国_世俗化表象背后的宗教执着

近来偶尔读一本十七世的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尔写的《思想录 》, 其中有一段话, 读 后似乎得到了一点新的感悟。

他说 :受到打击就要恼怒但 是由于还有与之结合在一起的其他根本的好东西, 所以这一 点就是十分可愿望的 ; 一个人 受到打击而并不因此怀恨的, 乃是一个被损害和需要所压垮 了的人。

父亲之受打击而不怀恨, 倘说只是为了吃饭而甘受损 害 ,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 那“需 要” 又是什么?我慢慢地省悟 到, 正是这 “需要” 才是父亲 被压垮的真正原因 。

“与之结合 在一起的其他根本的好东西, 所以这一点就是十分可愿望 的 ”, 这段话可谓鞭辟入里之 论。

帮老板推走我, 不唯是为 了生存, 在老板与儿子二者之 间的选择, 他选择了帮老板让 儿子受辱, 这一讨好行为, 足 以消弭老板的怒气, 还可以博 得老板的欢心与信任, 这就是 “需要 ”。

有了这, 对父亲大有 好处, 他不但可以稳固地在饭 店里做下去, 说不定还有在将 来被提升的希望。

这便是 “根 本的好东西 ”。

很可怕,我怀疑父亲的灵魂 深处是否隐藏着这可怕的东西。

可是时至今日, 我仿佛还 不时看到类似将儿子推出去的 事例。

千百年来造成的 “精神奴 役的创伤” 的消除, 是何等的 艰难呵!(摘自《晨昏断想录》,三联 书店 2006 年 4 月版,定价:19. 80 元)美国:世俗化表象背后的宗教执着□ 于 歌一般人在看待美国时,都把 它看作是非常世俗化的国家。

所谓的世俗化,是指国家在 政治、经济社会以及人们心理上 已经摆脱了宗教影响或束缚的状 态,主要表现为:1.政治与宗教的分离。

政府 不得参与宗教活动,国家公务人 员的公务活动不得受宗教的影 响。

表现在立法上,就是法律规 定, 国家不立某种宗教为国教, 政府不得偏袒或迫害任何一种合 法的宗教。

2. 公民的绝对的信仰自由。

政府不得干预公民的信仰自由。

3.社会生活不受宗教的清规 戒律的束缚。

思想自由·宗教情怀·国民身份——十九世纪美国文艺复兴的三个维度

思想自由·宗教情怀·国民身份——十九世纪美国文艺复兴的三个维度

李玲中南大学思想自由•宗教情怀-国民身份葚——十九世纪美国文艺复兴的三个维度【提要】十九世纪美国文艺复兴承欧洲浪漫主义之传统,开美国国别文学之先河。

以爱默生、梭罗、霍桑、狄金森、科尔、富勒等为首的美国新英格兰知识分子创作风格各异却相互给力,大胆革新也因循守旧,国民文化自觉意识渐兴。

这一时期文学艺术创作以追求思想自由为先声,也抒发宗教情怀,更以唤醒国民意识,明确国民身份为旨意,构成其文学文化的主旋律,以通力打造美国国别文学,建立美国国民性。

由此,美国学者集结,树立起美国文学史上在国际文坛引人瞩目的第一面旗帜。

本文侧重从历史政治宗教视角考察十九世纪美国文艺复兴在思想自由、宗教情怀与国民身份三个维度的特征,尤其是其间的辩证关系及螺旋式发展。

【关键词】美国文艺复兴,思想自由,宗教情怀,国民身份【中图分类号】H06【文献标识码】A1.引言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兴起的超验主义文化运动恰好与正在蓬勃发展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结合起来,也称“美国文艺复兴"(American Literary Renaissance)(Ma-ttiessen1941;Buell1986)或新英格兰“新古典浪漫主义"(Neoclassical Roman­ticism(Buell1986)o两股文化联袂,同把时代脉搏,共鸣文学华章,创造了美国文学史上的辉煌时期,造就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美国本土文学,标志着美国文学破茧成蝶,开始真正从文化层面脱离欧洲传统,走上独立发展的文学之路,且日益受到欧洲乃至世界文学的关注与认可。

美国文艺复兴承欧洲浪漫主义之传统,开美国国别文学之先河。

以科尔、爱默生、梭罗、福勒、霍桑、狄金森等为首的美国新英格兰知识分子群星璀璨,佳作迭起,风格各异却相互给力,国民意识日益凸显,他们既大胆倡导思想自由,也抒发宗教情怀,通力打造美国国别文学,建构美国国民性,弘扬国民意识,明确国民身份,奏响美国文学文化的主旋律。

从《论自然》到《兔子,跑吧》:论美国文学中世俗化宗教的百年嬗变

从《论自然》到《兔子,跑吧》:论美国文学中世俗化宗教的百年嬗变

从《论自然》到《兔子,跑吧》:论美国文学中世俗化宗教的
百年嬗变
常敏
【期刊名称】《海外英语(上)》
【年(卷),期】2011(000)010
【摘要】爱默生的神学思想对美国宗教世俗化运动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其倡导的个人主义成为美国身份认同的标志.而集小说家,诗人,剧作家,散文家和评论家于一身的美国当代文学大师约翰·厄普代克则将宗教作为其小说中永恒的主题之一.笔者试以《论自然》和《兔子,跑吧》为例,探讨美国文学中世俗化宗教的百年嬗变,指出其经历了从“上帝”到“我”的演变过程.
【总页数】2页(P244-245)
【作者】常敏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
【相关文献】
1.约翰·厄普代克的宗教思想——以《兔子,跑吧》为例 [J], 王宇容
2.《兔子,跑吧》中的宗教思想探微 [J], 洪增流;王莉莉
3.《兔子,跑吧》中哈利的形象分析及启示——论二战后美国文学中的边缘人 [J], 陶芸
4.于世俗中发现神圣--试论厄普代克“兔子四部曲”中的宗教世俗化倾向 [J], 董岩;董博
5.“兔子”与当代美国人宗教观的嬗变——解读厄普代克的“兔子四部曲” [J], 纪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国普世主义文化的宗教根源和本土化过程探析

美国普世主义文化的宗教根源和本土化过程探析

美国普世主义文化的宗教根源和本土化过程探析
罗锦生
【期刊名称】《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021)002
【摘要】美国普世主义的宗教根源来自基督教的一神信仰和普救论.在普世主义的美国本土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理念是"上帝选民论"和"天定命运论"."上帝选民论"使美国人以上帝选民自居; "天定命运论"给美国的扩张套上神谕的色彩.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处于"利他"和"利己"两难境地的美国普世主义价值观,将随其国内外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而处于不断调整变化中.
【总页数】5页(P116-120)
【作者】罗锦生
【作者单位】漳州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福建,漳州,3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712.0
【相关文献】
1.被遗忘的精神实在与被割裂的人——20世纪俄罗斯宗教哲学视域下西方理性主义病症之根源 [J], 车玉玲
2.浅析美国扩张主义的宗教文化根源 [J], 王晓兰;李晖
3.探析中、美家庭教育差异的根源及启示——以中国儒家文化和美国的个人主义文化为视角 [J], 汪柳花
4.美国安全化宗教问题及其对华政策的影响——从宗教自由到宗教恐怖主义转变过
程的考察(1992~2008) [J], 刘骞
5.透视美国疫情与暴乱背后的“普世价值”——兼论思潮传播的语言形式化根源及其异化 [J], 孙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美国宗教世俗化运动探源:"上帝在我心中"——论爱默生神学
思想对美国宗教世俗化运动的影响
作者:刘宽红, LIU Kuanhong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
刊名:
国外文学
英文刊名:FOREIGN LITERATURES
年,卷(期):2008,28(3)
被引用次数:0次
1.沃浓·路易·粕灵顿美国思想史 2002
2.George MeMiehael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3.David Van Leer Emerson's Epistemology:The Argument of the Essay 1986
4.Akinson Brooks The Lord's Supper ,The Selected Writings of R.W.Emerson 1950
5.R W Emerson The Over-soul,in Emerson Essays 1947
6.查尔斯·博哲斯美国思想渊源--西方思想与美国观念的形成 1988
7.R W Emerson Cirieles,in Emerson Essays 1950
8.吉欧·波尔泰.赵一凡爱默生集 1993
9.The Norton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1994
10.R W Emerson Compensation,in Emerson Essays 1947
11.William James The 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
12.乔纳森·爱德华兹.杜丽燕信仰的深情--上帝面前的基督教禀性 2001
13.贺麟现代西方哲学讲演录 1984
14.钱满素爱默生与中国--对个人主义的反思 1996
15.尚新建美国世俗化的宗教与威廉·詹姆斯的彻底经验主义 2002
16.金衡山自由的意义--超验主义思想探析[期刊论文]-国外文学 2002
17.王名楷爱默生、梭罗及其现代性 2003(05)
本文链接:/Periodical_gwwx200803007.aspx
授权使用:复旦大学图书馆(fddxlwxsjc),授权号:03e5a1fd-1c31-49aa-9129-9e7c0106d704
下载时间:2011年1月3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