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庄地道战遗址简介(最新)
保定冉庄地道战遗址的建筑有什么特点?
保定冉庄地道战遗址的建筑有什么特点?
冉庄镇,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那里有全国闻名的冉庄地道战遗址,在1961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冉庄民兵利用地道同敌人作战数十次,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为世界战争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冉庄的地道设计妙,结构复杂,形成了户户相连,村村相通的地道网,具有防破坏、防水灌、防毒气、防火烧等特点。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冉庄地道战遗址。
冉庄地道始挖于1938年,在日本侵略中国时人民为了保护自己,防御袭击所以才开始挖地洞。
最初,人们只是挖了单口洞,又叫“蛤蟆蹲”,这是地道的雏形。
但是这样极容易被敌人发现且难以逃脱,后来由单口洞改成了双口洞,万一被敌人发现,可以从另一个洞口转移出去。
后来抗日领导发现并总结了这个好主意,开始组织人力展开了地道的建设。
冉庄地道以十字街为中心,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布了四条主干道,南北、东西及各个人家村庄又分出去了许多支干道形成了村村连,家家通,能进能退,能攻能守的地下长城。
充分的利用地形优势,在墙面、锅台下、井壁等处分别设立了地道口和观望口便于监视和射击敌人。
有了地道的保证,使抗日军民在战争环境中能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战争中不畏强暴,奋起抗敌,在抗日领导正确指挥和军民的积极配合下利用地道的优势,冉庄取得了较大胜利。
现在冉庄的地道战遗址也被评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部分地道对外开放供游客参观,如果有时间建议大家都来看看,希望后人们能够铭记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
关于冉庄地道战的调研报告
关于冉庄地道战的调研报告冉庄地道战的调研报告引言:冉庄地道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冉庄地道战于1942年发生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冉庄村。
这次地道战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区人民的士气,也给抗日战争胜利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本报告将对冉庄地道战进行调研,分析其发生的背景、战斗过程以及取得的重要成果。
一、冉庄地道战的背景1.1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中国东北,进攻华北,对中国人民施行了野蛮的侵略。
这一系列事件引发了全面抗战,中国人民迎来了抵抗日本侵略的艰苦斗争。
1.2 冉庄地道战的重要性冉庄村地处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对日军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占领冉庄对于日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而对中国人民抗日斗争来说,冉庄地道战的胜利将大大提高全局的形象和士气。
二、冉庄地道战的战斗过程2.1 冉庄地道的建设冉庄地道的建设工作始于1941年,经过一年的计划和准备,地道被积极创造性地利用起来。
2.2 冉庄地道的布局冉庄地道位于冉庄附近山体之中,纵横交错,错综复杂。
地道分为内外两道,内道宽2米,高1.8米,外道用于潮水排出。
在地下室中还设置了弹药库房、食堂、医疗队等设施,保障战士们的基本需求。
2.3 日军占领冉庄村1942年4月,日军侵占冉庄,企图控制全区域。
但由于冉庄坚守者的勇猛抵抗,日军并未轻易夺取控制权。
2.4 冉庄地道战爆发1942年9月25日,冉庄地铁口突然响起爆炸声,随后大量共军从地道中冲了出来,与日军展开激战。
经过两天两夜的战斗,共军成功地将日军赶出冉庄。
三、冉庄地道战的重要成果3.1 削弱了日军力量冉庄地道战结束后,日军在冉庄地区的兵力遭到了严重削弱,他们对该地区的控制力也大大下降,为解放冉庄和济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2 高涨了解放区人民士气冉庄地道战的胜利,给解放区人民注入了巨大的勇气和力量。
他们纷纷投身到解放战争中,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参观冉庄地道战遗址
参观冉庄地道战遗址
参观冉庄地道战遗址
冉庄地道战遗址位于中国的著名红色旅游景点,它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地下战争纪念建筑。
我于上周末参观了这个遗址,深深被它所展示出来的战斗精神和勇气所打动。
冉庄地道战遗址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地下战争遗址,它于上世纪50年代建造,用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之间的战斗。
在这个遗址中,游客可以看到坚固的地下迷宫般的通道和战壕,以及用来隐藏和保护战士的特殊设施。
这个地道战遗址的规模之大和建造之精湛,让人不禁感叹战争年代的艰辛和残酷。
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冉庄地道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时期晋冀鲁豫战役期间的一次重要战斗,中国人民解放军通过地下战争的方式,成功地打败了国民党军队。
这次战斗不仅仅是一场军事胜利,更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解放军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和炽热的革命精神。
参观冉庄地道战遗址让我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的艰辛和牺牲。
在这个地道中,我看到了许多关于战斗的纪念品,包括士兵们的相片、服装和武器。
这些展品让我不禁思考那些年轻的战士们是如何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奋勇杀敌的。
他们狭小的地道生活和无尽的战斗,为中国的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
综上所述,参观冉庄地道战遗址是一次非常有意义和令人难忘
的经历。
它让我更加理解了那个年代的战争和牺牲,也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我们今天和平生活的可贵。
文档:冉庄地道战遗址
冉庄地道战遗址
冉庄地道战遗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南30公里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北抗日斗争中一处重要的战争遗址。
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西有京广铁路、北有京深高速公路、东有保衡公路,张望公路穿境而过。
1937年“七·七”事变后,冉庄人民为保存自己、抗御外侮,于1938年春开始挖地洞,并由单口洞逐步发展成为双口洞、多口洞,最后挖成长达32华里的地道网。
整个村落设有各种构思巧妙的地道口,并筑有多处战斗工事,构成一个立体火力交叉网。
形成能打能藏、可攻可守、进退自如的地下长城。
冉庄民兵利用地道优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配合武工队、野战军对敌作战157次,歼敌2100余名,曾荣获“地道战模范村”称号。
冉庄地道战遗址现仍保留着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环境风貌。
还保留着当年构筑的地道及各种作战工事,且在附近修复日寇侵华炮楼一处。
展厅内珍藏着大批宝贵的地道战文物,辅之以声光电等现代化展览手段展现当年情景,多处旧址复原陈列,使人如置身于战争岁月。
1959年8月建冉庄地道战纪念馆,1961年3月4日冉庄地道战遗址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冉庄地道战遗址距北京200公里、天津210公里、石家庄180公里,西北距满城汉墓40公里,东北距华北明珠白洋淀50公里,是节假日和单、双休日旅游的好去处。
冉庄地道战遗址是融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和旅游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理想参观地,也是为后人留下的一处永恒的、宝贵的历史财富。
抗日战争圣地“冉庄地道战遗址”
抗日战争圣地“冉庄地道战遗址”
对于现在70后,80后,90后的人来说,有一部电影名为“地道战”我想大家都很熟悉。
今天我们就去看看传说中的地道战吧!
冉庄地道战遗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冉庄。
现在还是一个村庄,也居住这村民,电影中的著名景点就在居民家中,而且不收门票哦。
冉庄地道战地图
这是冉庄地道战展厅,里面是一些抗战物品等。
今天就不着重介绍了,今天主要讲(看)地道。
今日村庄,想起了当年鬼子进村的样子。
那一棵大树和那口敲响警报的钟。
树已经死了,上面是一层水泥应该。
鬼子的摩托车,真车额。
因为现在影视剧还会来着里取景拍摄,也供游客拍照。
这是其中的一个有名的地道口,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水槽地道口,灶台地道口等等。
这里就不一一上图了,大家可以去看看。
这是地道里面哦,里面应该是装修了。
一个值得去的景点。
游冉庄地道战遗址
游冉庄地道战遗址“五一”前夕,学校为了加强我们爱国主义教育,组织我们去参观冉庄地道战遗址。
同学们在车上有说有笑,一个个精神饱满。
天空是那样明净的蓝,路旁的小树不停地向我们招手问好,春天的种子在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里发芽。
经过汽车上的一阵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目的地。
进了大门,导游阿姨首先把我们带进了博物馆。
进博物馆之前,我仍在唧唧喳喳地说个不停,一点也没有想到,这间房子里装满了日本人的罪行和中国人民的坚强与智慧。
1931年9月18日,野心勃勃的日本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开始进行全面侵华。
日本人走到哪里,就把血腥和残忍带到哪里。
仅在南京就杀死了我国30万无辜的百姓。
据说,这样的惨案不计其数。
时的中国既贫穷又落后,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聪明的抗日军民想到了地下。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开凿出无数条四通八达的地道,他们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竟把地道的出口设在了锅台、井口、马槽、碾子。
我不禁赞叹起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不屈不挠。
第一任党支书记张森林同志在为冉庄人民开会,讨论如何抗击日本鬼子的侵略时。
李林锐——这个丧尽天良的日本人的走狗,向日本人告了密。
日本人把张森林逮走了。
张森林同志在日本人的强压下,丝毫没有动摇报效祖国的决心。
终于,日本人把张森林同志杀害了。
当时张森林同志年仅34岁。
接着,在导游阿姨的带领下,我们进入了地道。
里面有灯为我们照明,可我们还是觉得黑漆漆很吓人。
导游说,八路军和民兵的情况很艰苦,他们用仅有的煤油点燃马灯和煤油灯或是火把,用这微弱的光芒在地下兵工厂工作。
地下兵工厂总工有6个车间,说是车间,实际上只有几个锤子、铁片什么的,非常简陋。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八路军发明了榆木大炮,射程将近200米,还有让敌人害怕的连环雷。
地道里很冷,我穿着校服还觉得很凉。
那时的八路军和民兵呢?他们不论什么情况下,差不多都只穿着一件单衣,他们不冷吗?走在地道中,有很多贫口。
听导游说,地道四通八达,有405个道口,总共4.5万米长。
冉庄地道战故事
冉庄地道战故事冉庄地道战,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中部清苑县冉庄民兵挖筑地道对日伪军进行的作战。
这是我们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冉庄地道战故事,希望大家喜欢!冉庄地道战故事冉庄地道战位于保定清苑区南边的冉庄,一部电影“地道战”,让冉庄成为家喻户晓的红色旅游景点。
为庆祝长征胜利80周年,第六届红色文化节即将走进冉庄。
随着日本对华北的大规模侵略,在一马平川的冀中大平原上,抗日军民创造了抵抗日寇的“奇迹”。
保定冉庄地道战就是这样一个抗战经典。
当地群众挖掘了长达32华里的地道网。
通过以少胜多的地道防御战,将敌人的后方变成了抗日前线……无畏冉庄铮铮傲骨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将侵略的铁蹄踏入河北,也拉开了华北抗日烽火的帷幕。
日军企图将6万平方公里的冀中平原分成为2670块,对我分割剿除。
正如电影《地道战》中所形容:在敌人的大扫荡后,美丽富饶的冀中平原竟成了抬头见岗楼,迈步登公路,无村不戴孝,到处是狼烟的恐怖世界。
作为保定地方政治办公集中区,经济较为富裕的冉庄素有“唐村宋镇”之称,进而成为日军的眼中钉,妄想将其占领。
因为当地居民在抗日战争时期打得响亮的地道战,使它成为今天的抗日圣地。
走进冉庄,千年古槐仍然屹立在十字街口诉说着冉庄人民勇敢无畏的精神,挂在上面的铮铮铁钟也让地道战的记忆深刻清晰。
斗智勇“筑地下长城”冉庄地道战遗址,是一部爱国主义教科书,翻开每一页都记载着当地群众挖地道顽强抵抗,与敌军斗智斗勇的故事。
过去每条大街下都有一个主干道,鬼子来了村民就藏,可是光藏不打就干挨打,后来村里的人在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启发下,决定挖一个能打也能躲的地道。
当时没有那么多先进器械,村民们就想出了在街上分段挖,可是在地下谁也看不着谁,常常就挖过了。
之后村民想了个办法,让一部分人在上面敲地面,一部分人在下面顺着声音挖……当地村民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完成了以十字街为中心,顺沿东、西、南、北大街挖成4条干线地道,再由干线延伸出20多条支线,直通村外和周边几个村,最后挖成户户相连、村村相通、四通八达、上下呼应,长达32华里的地道网。
冉庄地道战遗址简介
冉庄地道战遗址简介冉庄始建于隋唐,至宋代时,传说杨业之子杨延昭部将在村北河畔荒原筑营戍守,冉庄因此而一度繁荣,初具小镇规模,故冉庄素有唐村宋镇之说。
街上两棵老槐树,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冉庄地道战遗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一处重要战争遗址。
冉庄地道战是冉庄人民与日寇艰苦卓绝斗争的一个伟大创举。
冉庄地道一般宽0.7至0.8米,高约1至1.5米,上距地面2米多。
地道以十字街为中心,顺沿东、西、南、北大街挖成4条干线地道,再由干线延伸出20多条支线,直通村外和周边几个村,最后挖成户户相连、村村相通、四通八达、上下呼应,长达32华里的地道网。
在斗争实践中,冉庄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和艰苦的劳动,把地道网建设得十分完备。
地道分为作战用的军用地道和供群众隐蔽用的民用地道。
地道内有指挥部、休息室、储粮室,设有路牌和油灯,还有地下兵工厂、翻眼、陷井等多处秘密设施。
同时,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特征,在墙壁、地面、井壁、牲口槽、炕面、锅台、衣柜等不易发现处,巧妙的构筑地道口,并加以伪装,使敌人难以发现。
为了便于监视、射击敌人,还利用高房、地面等有利的地形地貌,构筑工事多处,并与地道相通。
同时,在街道、路口遍布地雷,将引线引入地道。
这样,冉庄地上地下各种工事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个立体火力网,成为一座能打能藏、可攻可守、进退自如的地下长城。
抗战时期,冉庄人民饱尝了日寇的血腥屠杀,经受了血与火考验的冉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畏强暴,奋起抗日,利用地道优势配合武工队、野战军对敌作战157次,歼敌2100余名,其中较大的战役5次,荣获了“地道战模范村”的光荣称号。
冉庄地道战遗址保护区20万平方米,现仍保留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环境风貌,十字街头一条一条的抗日标语以及老槐树保留至今的累累弹痕,让人仿佛置身于炮火连天的战争岁月。
地下保留着当年的地道3000米,街道两侧保留着原始的马槽地道口、锅台地道口、地平面地道口以及高房、庙宇、地平堡、烧饼炉等各种构思巧妙的作战工事。
冉庄地道战遗址导游词
冉庄地道战遗址导游词第一篇:冉庄地道战遗址导游词各位朋友,我们现在身处在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境内。
眼前这是一座华北平原上再普通不过的村庄,名字叫冉庄,但是就在这个普通的村子里,六十年前在共产党领导下,村庄的农民创造出神出鬼没、举世震惊的地道战,打得日本侵略者胆战心惊,狼狈不堪。
在进入地道实体之前,我们先来参观一下地道战纪念馆,这里将详细地告诉大家地道战产生的背景和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人民战争故事。
第一部分日寇侵华全民抗战七七事变华北沦陷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我东北三省;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侵略者对我华北开始了大规模的全面武装侵略,致使我神圣国土狼烟四起,生灵涂炭,满目疮痍。
当中日两国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推行“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致使东北在4个月零18天时间内沦陷于日寇铁蹄之下。
日本侵略军动用100万军队,在我神圣国土上进行了野蛮的、疯狂的、惨绝人寰的大破坏、大屠杀,他们制造的惨案达2272次件,他们用细菌战、制造“万人坑”、“无人区”无所不用其极。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达30万人之众。
日军仅在河北制造的惨案就达310次之多。
据不完全统计,日本侵略军残杀我军民达210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
日本侵略者在我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
中共领导全民抗战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
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等赴西安与蒋介石谈判,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成以国共两党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937年冬,129师进入晋冀豫区。
政委邓小平在冀南大力开展平原游击战争,加紧根据地建设。
9月,八路军总部与贺龙率领的120师从泾阳县出发,挺进华北冀中。
人民的期望激励了军队,军队的抗日行动鼓舞了人民,共产党八路军和人民心心相印,共同抗日,河北的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武装迅猛发展,形成了燎原之势。
第二部分人民的创造冀中地道战日本侵略者为摧毁抗日武装,扑灭抗日烽火,多次集结兵力,在河北各地进行“扫荡”、“清剿”、“强化治安”,实行空前残酷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对无辜百姓血腥屠杀。
冉庄地道战景点介绍作文
冉庄地道战景点介绍作文嘿,伙计们!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个超级棒的旅游景点——冉庄地道战遗址。
这个地方可真是让人惊叹不已啊!让我来给你们讲讲吧!你们知道吗?冉庄地道战遗址可不是一般的地儿。
它可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河北省冉庄村进行地道战的地方。
那时候,日本鬼子可恶透了,他们到处烧杀抢掠,让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而八路军呢,就是用这些地道战的方法,和日本鬼子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激战,为保卫家园立下了赫赫战功。
说到地道战,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那些地道可不是像电影里演的那样,挖一条就能用的。
实际上,那是需要很多人一起努力,才能挖出那么长的地道。
而且,这些地道还得能够藏人、藏武器、藏粮食,简直就是一个地下的小世界。
想象一下,那些战士们在地下生活了那么多年,每天都得面对生死考验,真是太不容易了!除了地道战,冉庄地道战遗址还有很多其他的景点。
比如说,那里有一个纪念碑,上面刻着许多为了保卫家园而英勇牺牲的战士的名字。
每当我看到那些名字,心里都会涌起一股敬意。
这些人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真是太伟大了!还有呢,那里还有一个纪念馆。
里面陈列着许多关于地道战的历史资料和照片。
通过这些资料和照片,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当时的战争情况,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那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
当然啦,除了参观这些景点,你还可以在那里拍照留念。
毕竟这是一个非常有历史意义的地方,怎么能不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呢?不过要注意哦,拍照的时候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不要影响到其他人哦!冉庄地道战遗址是一个非常值得一游的地方。
它不仅让我们了解到抗日战争时期的艰苦岁月,还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
所以呢,如果你有机会去那里旅游的话,一定要好好感受一下那里的历史氛围哦!。
冉庄地道战遗址开题报告创新点
冉庄地道战遗址开题报告创新点一、项目背景冉庄地道战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冉庄街道,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日战争中所开掘的一条地道,也是当时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历史遗迹。
为了更好地保存这一历史遗迹,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我们选择了对冉庄地道战遗址进行调查、研究和保护。
二、项目目的1. 了解冉庄地道战遗址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并对其进行全面调查;2. 通过对冉庄地道战遗址的研究,推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3. 对冉庄地道战遗址进行保护和修缮,使其得以长期保存。
三、项目内容1. 调查研究: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资料搜集等方式,全面了解冉庄地道战遗址的历史背景、建造过程、使用情况等信息。
2. 制定保护计划:根据调查结果,制定详细的保护计划,并提出具体的修缮方案。
3. 实施保护措施:按照保护计划和修缮方案,对冉庄地道战遗址进行实际的保护和修缮工作。
4. 推广宣传: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冉庄地道战遗址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推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四、项目成果1. 冉庄地道战遗址的历史背景、建造过程、使用情况等详细调查报告;2. 冉庄地道战遗址的保护计划和修缮方案;3. 冉庄地道战遗址的实际保护和修缮成果;4. 冉庄地道战遗址的推广宣传成果。
五、创新点1.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无人机、三维扫描等技术,对冉庄地道战遗址进行全面调查,提高调查效率和准确性。
2. 借鉴国内外优秀文化遗产保护经验,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保护计划和修缮方案。
3. 利用互联网平台和社交媒体等渠道,扩大对冉庄地道战遗址的推广宣传范围,提高宣传效果和影响力。
地道战模范村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占领华北。
英勇智慧的清苑县冉庄人民为保护自己,抗御外侮,于1938年开始挖隐蔽洞。
之后,在党的领导下,由原来的单口洞逐步发展成了双口洞、多口洞,最后挖成户户相连、村村相通、四通八达、上下呼应,长达16公里的地道网。
整个村落设有各种构思巧妙的地道口,并筑有战斗工事多处,构成一个立体火力交叉网,形成了能打能藏、可攻可守、进退自如的地下长城。
冉庄地道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平原抗日军民的一个伟大创举,是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一种有效的作战形式。
冉庄民兵利用地道优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配合武工队、野战军对敌作战157次,打死打伤敌人2100余名,抗战时期冉庄曾荣获“地道战模范村”称号。
地道战模范村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外景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展厅内景冉庄地道战遗址
冉庄地道内部dž dž
˖ Р̖Ж ֆ Ж dž ˿̠ dž ˖ Р̖Ж
ֆ
Ж dž Ӿ dž
Ж
˖ Р̖Ж
ֆ Ж ˖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 周明慧 姜玉林 供稿。
冉庄地道战介绍 红色景点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南侵,采取“铁壁合围”、“纵 横梳篦”的清剿战术,进行灭绝人寰的“大扫荡”,实行“烧光、 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仅在6万平方千米的冀中平原上,就修筑 据点、炮楼1783处,修公路2万多千米,挖封锁沟8878千米,把冀中 平原细碎分割成2670块,使冀中人民蒙受了巨大的战争苦难。
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冀中人民展开了地道 斗争。冉庄人民以其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 巧妙地设计了各种工事和地道口,部署不同 的作战方法,在普通的村庄,创出了不平凡 的业绩,被誉为地道战模范村。
冉庄地道战遗址现仍保留着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原貌和 当年构筑的地道及各种作战工事。
1942年夏季反"扫荡"开始后,中共冀中区委和冀中军区号召冀中人 民普遍开展挖地道的活动,地道的构造不断改进和完善,初步形成 户户相通、村村相连,既能隐蔽、转移,又便于依托作战的地道网 络,成为长期坚持冀中平原抗日斗争的坚强地下堡垒。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新馆位于清苑县冉庄村南九龙桥西南侧,占地24亩,总 建筑面积3260平方米,其中展厅1800多平方米。新馆已于2010年8月完工, 并于9月2日开馆,开馆当天由河北省委宣传部组织举办了“河北省纪念抗 日战争胜利65周年暨冉庄地道战纪念馆新馆启新仪式”。 新馆增添了互动设施,还运用墙体电影、模拟动画等多媒体综合表现手法 向游客立体式再现冀中平原人民对敌斗争的场景,游客在这里可身临其境 地接受“红色教育
这是冉庄地道战纪念馆,馆内藏品106件, 画面23幅,照片和复印资料24份;以及聂 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题字、题词16件。 重要藏品有:地道战首战告捷,县武委会 颁发的奖旗一面,当年发布动员及战斗号 令的军号。还复制有地道战民兵战时装、 子弹袋、土电话等文物。
冉庄地道战遗址保护规划
冉庄地道战遗址保护规划一、冉庄地道战遗址现状分析冉庄地道战遗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南30公里处的清苑县冉庄镇,是抗日战争中的一处重要战争遗址。
冉庄地道战遗址保护范围内,主要有居住建筑、商业建筑及宗教建筑,建造年代不同。
商业建筑及宗教建筑主要是三、四十年代及以前建造,居住建筑除文保单位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建造,其余均为现代建筑,居住建筑共计693户。
七、八十年代建造的建筑与传统建筑差异较大,但仍以青灰色调为主;九十年代以来建筑69户,红砖表面或水泥抹面居多。
其中有68户共99处已经被省文物部门批准为文物建筑,大都是解放以前建造并保留至今的建筑,主要分布在十字街周围。
冉庄村路网格局基本保存原状,一些路面有所改造。
南北大街中段传统商业店铺类建筑尚维持原有风貌;十字街部分传统风貌保存较好。
青龙寺已经毁坏,现改建为冉庄礼堂;其他几座小庙保存基本完整。
抗战时期长达16公里的地道网(包括冉庄村内地道和通往周围村庄的地道),如今由于多种原因基本不存在了,冉庄旧村村内的地道虽然存在,但是有的地道已经有不同程度的坍塌。
自六十年代以来,由政府筹资开始加固修复地道,累计加固修复地道约3000米,仅1200米开放。
图1 用地现状图 图2 作战工事分布图二、地道战遗址的保护范围1、保护范围综合考虑抗日战争时期所形成的地道战斗网区域和战斗范围,并能够充分反映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环境,确定地道战遗址保护区的范围为:以冉庄地道战遗址十字街为中心,向东至张望公路、向南至九龙河南侧40米左右、向西至粮站、向北至张望公路的区域,总面积约86.6公顷。
2. 保护区划分结合冉庄的地面建筑现状情况,地道的现状分布及和地道的保存和恢复情况,并考虑周边环境及保护需要的不同要求,将保护范围划分为三个区域,即核心保护区、风貌控制区、协调发展区。
3、保护区建筑控制要求在核心保护区内,禁止新建任何建筑,只可以对原有建筑进行保护性的修缮工作,并且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
冉庄地道战遗址导游词
在进入地道实体之前,我们先来参观一下地道战纪念馆,这里将详细地告诉大家地道战产生的背景和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人民战争故事。
第一部分日寇侵华全民抗战七七事变华北沦陷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我东北三省;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侵略者对我华北开始了大规模的全面武装侵略,致使我神圣国土狼烟四起,生灵涂炭,满目疮痍。
其实日本军国主义政权妄图灭亡中国,吞并亚洲的野心蓄谋已久,早在1927年日本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在东京召开了军政要员参加的"东方会议"时,就秘密拟定了"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对策",提出"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的对外扩张思想。
田中义一还将"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对策"密奏日本皇室,这就是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
"田中奏折"赤裸裸的表明了日本帝国主义独吞我中国,称霸世界的狼子野心。
当中日两国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推行"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致使东北在4个月零18天时间内沦陷于日寇铁蹄之下。
日本侵略军动用100万军队,在我神圣国土上进行了野蛮的、疯狂的、惨绝人寰的大破坏、大屠杀,他们制造的惨案达2272次件,他们用细菌战、制造"万人坑"、"无人区"无所不用其极。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达30万人之众。
日军仅在河北制造的惨案就达310次之多。
据不完全统计,日本侵略军残杀我军民达210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
日本侵略者在我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
中共领导全民抗战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政府的名义,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这就是闻名中外的《八一宣言》,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冀中地道的景点介绍
冀中地道的景点介绍
冀中地道位于中国河北省,是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
这里的地道网络发达,历史悠久,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下面是对冀中地道景点的详细介绍。
冀中地道景点以清苑县冉庄村为中心,其地道网络遍及周边村庄,形成了庞大的地下防御体系。
这些地道以冉庄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形成了众多出入口和通道。
在抗日战争时期,这些地道成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有力武器,也是中国人民抵御外敌入侵的重要历史见证。
冉庄村是一个典型的冀中农村,其地道建设始于抗日战争时期。
当时,为了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进攻,当地人民开始挖掘地道。
他们利用地形和村庄布局,巧妙地设计出了许多隐蔽的入口和出口,使得敌人难以发现。
同时,他们还利用地道进行战斗和生活,使得地道成为了他们抵抗侵略的重要场所。
冀中地道的景点包括冉庄地道、东孙庄地道、西孙庄地道等。
其中,冉庄地道是最著名的一处。
该地道全长16公里,由南北两个大堡垒和东西两个小堡垒组成。
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冀中平原游击战争的重要指挥中心。
除了历史价值外,冀中地道还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
游客可以在导游的带领下,参观这些历史悠久的地道,了解当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同时,还可以欣赏到当地的美景和特色文化,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
总之,冀中地道是一处集历史文化、旅游观光于一体的著名景点。
这里的地道网络发达,历史悠久,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可以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特色文化。
保定国防教育基地简历
保定国防教育基地简历保定市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冉庄地道战纪念馆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城南庄革命纪念馆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满城空军国防教育基地涿州市博物馆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冉庄地道战纪念馆是革命历史纪念馆。
位于河北省清苑区冉庄村。
1959年设纪念馆;196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加固保存着千米地道主干线及部分战斗工事和地道口。
1964~1966年,增设冉庄地道战展厅。
冉庄始建于隋代,唐代植槐于街,宋朝一度繁荣,素有唐村宋镇之说。
冉庄,冉庄位于清苑县西南方向,距县城15公里,距保定市30公里。
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南30公里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北抗日斗争中一处重要的战争遗址。
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西有京广铁路、北有京深高速公路、东有保衡公路,张望公路穿境而过。
冉庄地道始挖于1938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大举南侵,使冀中人民蒙受了巨大的战争苦难。
为了防御敌人的袭击,保存自己,抗御外侮,冉庄一带人民开始挖地洞,最后挖成地道。
冉庄地道一般宽0.7至0.8米,高约1至1.5米,上距地面2米多。
地道以十字街为中心,顺沿东、西、南、北大街挖成4条干线地道,再由干线延伸出20多条支线,直通村外和周边几个村,最后挖成户户村连、村村相通、四通八达、上下呼应,长达16公里的地道网。
在斗争实践中,冉庄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和艰苦的劳动,把地道网建设得十分完备。
地道分为作战用的军用地道和供群众隐蔽用的民用地道。
地道内有指挥部、休息室、储粮室,设有路牌和油灯,还有地下兵工厂、翻眼、陷阱等多处秘密设施。
同时,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特征,在墙壁、地面、井壁、牲口糟、炕面、锅台、衣柜等不易发现处,巧妙的构筑地道口,并加以伪装,使敌人难以发现。
为了便于监视、射击敌人,还利用高房、地面等有利的地形地貌,构筑工事多处,并与地道相通。
同时,在街道、路口遍布地雷,将引线引入地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冉庄地道战遗址简介
冉庄地道战遗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人民抗击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一处重要战争遗址。
冉庄地道战是冉庄人民与日寇艰苦卓绝斗争的一个伟大创举。
冉庄地道一般宽0.7至0.8米,高约1至1.5米,上距地面2米多。
地道以十字街为中心,顺沿东、西、南、北大街挖成4条干线地道,再由干线延伸出20多条支线,直通村外和周边几个村,最后挖成户户相连、村村相通、四通八达、上下呼应,长达16公里的地道网。
在斗争实践中,冉庄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和艰苦的劳动,把地道网建设得十分完备。
地道分为作战用的军用地道和供群众隐蔽用的民用地道。
地道内有指挥部、休息室、储粮室,设有路牌和油灯,还有地下兵工厂、翻眼、陷井等多处秘密设施。
同时,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特征,在墙壁、地面、井壁、牲口槽、炕面、锅台、衣柜等不易发现处,巧妙的构筑地道口,并加以伪装,使敌人难以发现。
为了便于监视、射击敌人,还利用高房、地面等有利的地形地貌,构筑工事多处,并与地道相通。
同时,在街道、路口遍布地雷,将引线引入地道。
这样,冉庄地上地下各种工事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个立体火力网,成为一座能打能藏、可攻可守、进退自如的地下长城。
冉庄始建于隋唐,至宋代时,传说杨业之子杨延昭部将在村北河畔荒原筑营戍守,冉庄因此而一度繁荣,初具小镇规模,故冉庄素有唐村宋镇之说。
街上两棵老槐树,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抗战时期,冉庄人民饱尝了日寇的血腥屠杀,经受了血与火考验的冉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畏强暴,奋起抗日,利用地道优势配合武工队、野战军对敌作战157次,歼敌2100余名,其中较大的战役5次,荣获了“地道战模范村”的光荣称号。
冉庄地道战遗址保护区20万平方米,现仍保留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环境风貌。
地下保留着当年的地道3000米,展厅内珍藏着宝贵的革命文物500多件。
许多影视片如《地道战》、《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平原游击队》、《刘关张传奇》、《擎天柱》、《模范边区晋察冀》、《平原诗篇》、《滹沱河风云》等都曾在此拍摄。
尤其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河北省委宣传部、北京洋溢视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拍摄的电视剧《地道战》于2009年在冉庄地道战遗址内取景拍摄并于近期在全国热播,对于展示清苑形象、提高冉庄知名度,弘扬地道战精神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每年来冉庄地道战遗址参观的游客都达到60万以上人次。
其中,学生及企事业单位以集体参观形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占参观总量的60%,并先后有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等80多所大中专院校成为纪念馆的共建单位,将纪念馆定为定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由于冉庄地道战遗址特有的教育资源,冉庄地道战纪念馆1959年建馆,遗址于1961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被共青团中央确定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1997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3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省军区确定为首批省级国防教育基地,2009年被全国国防办命名为全国首批国防教育示范基地,2010年被共青团河北省委、河北省少工委命名为河北省少先队实践教育基地。
同时又被评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和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