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东、中、西部差异(练习)
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东部中部西部的差异与协同
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东部中部西部的差异与协同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东部、中部、西部的差异与协同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其区域发展的差异与协同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同时也涌现出一系列促进三者协同发展的政策和举措。
本文将从经济结构、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口流动等方面来探讨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差异与协同。
一、经济结构差异与协同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早,以大型的沿海城市为核心,拥有发达的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中部地区在经济结构上相对较为单一,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西部地区则以农业和资源型产业为主,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为了推动三个地区的协同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一方面,东部地区将其先进的技术和产业经验向中部和西部地区进行转移,帮助中西部地区升级产业结构。
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积极引进东部地区的技术和资本,努力实现自身经济的转型升级。
通过这样的协同发展模式,三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趋势得到了有效的衔接和互补。
二、产业布局差异与协同东部地区的产业布局相对较为分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发达,涵盖了多个产业领域。
中部地区则以制造业为主,尤以汽车、钢铁等传统制造业为龙头。
西部地区则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等。
为了推动三个地区的产业转型与升级,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
东部地区鼓励高技术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同时引导和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部地区则积极引进东部地区的先进产业和技术,促进自身制造业升级。
西部地区则加大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逐步发展起现代服务业。
通过这样的协同发展模式,三个地区的产业布局逐渐趋于合理和均衡。
三、基础设施建设差异与协同东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
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对滞后,交通、能源等方面的不足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瓶颈。
东中西区域发展差异概述
西部地区不足: 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 术、资金匮乏,生态脆弱。
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哪些重大意义呢?
缩小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推 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 共同富裕; 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 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通过西部大开发,可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变 为经济优势,将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
因 素
…通信条件 、 市场经济…
劳动力素质较高
思想观念开放,竞争意识强 发达,国内外联系便捷 发育比较早,多种所有制经 济发展比较快
中、西部地带
山地高原为主,海拔较高 非季风区,多干旱或高寒
能源、矿产、森林、草场等资源丰富
较低 落后 较低 较差 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偏大
相对比较落后 劳动力素质较低 思想观念保守,竞争意识弱 相对落后 市场经济发育相对落后
展
1、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划分的的依据 和范围? 2、比较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产业结构 的差异 3、对外开放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 增长?(p18) 4、西部经济发展的优、劣势? 5、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1.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经济地带各包括哪些省级 行政区?
东部: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 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 广西、海南(暂未包括港、澳、台)
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小,低于全国平均 水平,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较优;中西部地带的第一产业 在国民经济中还占较大的比重,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原因:(1)东部地带的自然条件优越,濒临海洋,具有
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中西部地带自然条件差,长期处于 较封闭的状态。(2)历史上形成的经济基础,东部好于 中西部地带。(3)历史时期形成的人们的心里特征也有 差异,东部地带的人们在经济竞争面前危机感和紧迫感较 强。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1-3-1东、中、西差异
济发展条件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优势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充分发挥地区优 势, 发展第三产业 和集约农业, 发挥
主要农业基地、 能源 、 原材 东部 工业区,交通尤
料 不足,环
经济 其是 海运 便利, 境污染严重,
技术创新优 地带 城市化、科技化、 江河下游多 势,产品向 高、 国际化水平高 洪涝灾害 精、尖 方向发展
自主·学习区
第1课时
经济地带 范围(包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东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带 川(蜀)、 渝 、 ⑩
辽、 冀、 京、 津 、 黑、吉、 ③
括的省级 行政单 位)
鲁、 苏、 沪、 浙 、⑦ 内蒙古 、 贵(黔)、 ④ 云(滇)、 闽、粤、⑤ 桂 、 晋、豫、鄂、 藏、 陕 (秦)、 ⑪ ⑥ 琼 (暂未包括台、⑧ 湘 、 皖 、甘(陇)、 宁 、 ⑨ ⑫ 港、澳) 赣 青、新
(1)三大经济地带在许多方面都有差别,其中比较突出的两个 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________部最发达,________部次 之,________部较落后。
互动·探究区
第1课时
(3) 从 图 中 可 看 出 , 经 济 发 展 速 度 最 快 的 是 ________ 部 , ________部次之,________部较慢。 (4)根据材料结合区域产业结构有关理论分析, 哪个地区农业经
渝 10 个
互动·探究区
第1课时
划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自然条件 经济基础
发展水平
优越 雄厚 较高 高
较优越 较薄弱 较低 较低
地理ⅲ湘教版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教学过程一)
地理ⅲ湘教版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设置学习情形】播放MTV《西部放歌》(视频内容为我国自然景观)。
“哗啦啦的黄河水日夜向东流,黄土地的儿女跟着那太阳走,一道道岭一条条沟……奇异的西部追赶那潮流竞风流,大开发的号角在新时代吹响,奇异的西部追赶那潮头竞风流……”(优美的歌声吸引学生走进西部,激起学生对西部的好奇与向往。
)【设置学习任务】一首豪迈的《西部放歌》唱出了我国经济的腾飞,你明白西部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展现: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图。
学生讨论、代表发言。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观看、读图分析出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各自的范畴。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结、转承】教师连续播放《西部放歌》片段“……一场场及时雨就像一杯杯醉人的酒,八方来支援兄弟手挽手,甩开臂膀创大业咱奋发争上游。
……”教师同时指出歌词反映的时代主题——西部大开发。
设疑:我国什么缘故要进行西部大开发?【设计学习资源】多媒体展现:我国东、中、西部差异的各种图片(地势地貌、气候、矿产等资源分布、我国都市分布图、三个经济地带经济进展比较图、东中西部地带产业结构比较图、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进展图等)。
引导学生明白得我国进行西部大开发的背景是东、中、西部三个地带存在差异。
【设计学习任务】通过提供的地图资料及教材阅读引导学习者分组讨论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设计自主学习策略】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分组讨论活动。
(自然组要紧针对自然因素展开,社会经济组要紧针对社会经济因素展开讨论,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教师也积极参与其中,穿插于各组讨论,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注重个性进展。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描述能力,给学生充分展现的机会,鼓舞和确信他们的研究成果。
)【成果展现】各组派代表陈述他们的合作探究成果,展现学生风采,培养自信,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明白得,教师进行适当点评,爱护学生的学习热情。
47东中西区域发展差异
47东中西区域发展差异
东中西区域的发展差异是指中国国土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在经济、社会和人口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地理条件、历史发展、政策导向和资源禀赋等因素所导致的。
其次,历史发展是导致东中西区域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
在开放之前,东部地区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享有较高的投资和技术资源。
而中
部和西部地区在计划经济时期受到了较少的投资和资源支持。
开放以来,
东部地区依靠先发优势迅速发展,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则需要通过补齐基础
设施和人力资源等短板来追赶。
再次,政策导向是导致东中西区域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
为了促进区
域均衡发展,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例如,推动沿海地区与
内陆地区的互动合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中部崛起等。
这些政策
导向的调整,有利于减少东中西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
最后,资源禀赋也是导致东中西区域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
东部地区
相对较为富裕,拥有较为发达的经济、科技、金融和教育等资源。
中部地
区虽然自然资源相对丰富,但在其他方面仍较为薄弱。
而西部地区则自然
资源富饶,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制约了其发展速度。
综上所述,东中西区域的发展差异是由于地理条件、历史发展、政策
导向和资源禀赋等多方面因素所致。
为了实现区域均衡发展,中国政府需
要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和产业转型等方面加大投入,促
进东中西区域的协调发展。
区域发展差异四大地区
例3.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 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内蒙古、陕西、山西——西部经济地带 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
活动
(1)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 地区地 各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
第三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一产业
某市产业结构比例变化
1989
29.1 53.9 17.0
2012 49.3 46.4
4.
(%) 100 75 50 25
某市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变化
0
重工业 轻工业 农业
1952 2.1 34.7 63.2
1960 20.6 53.9 25.5
1978 33.2 47.1 19.7
1. 想一想,东部与中、西部地带的区域差 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 针对各方面的区域差异,分析其形成的 主要原因。
东、中、西部区域差异的原因和主要表现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属于我国地势最低的第 海拔较高,高原
地形 三级阶梯,多为低平的 山地面积大,地
丘陵和平原
形起伏较大
自
然
基本上位于东部季风区
因 气候 内,气候湿润,雨热同
活动 阅读课文,回答:
1. 西部地区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2. 西部大开发有何意义?
优势
(1) 自然资源丰富; ——矿产、油气、水能、土地、旅游
资源等 (2) 政府政策扶植; (3) 社会环境优良; (4) 有70%国境线,利于边境贸易; (5) 有潜在的广阔市场。
劣势
(1) 基础设施落后; (2) 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3) 生态环境脆弱。
区域发展差异练习
• 下图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某区域加工 制造业重心转移示意图。回答7~8题。
• 7、我国吸引日本、韩国制造业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 (A)交通条件便利 (B)自然条件优越 (C)工资水 平较低 (D)劳动力素质高
• 8、目前,日本、韩国相关企业主要向海外 生产基地提供( )
• (A)技术服务 • (B)原料供应 • (C)基础设施 • (D)能源保障
(1)天然气从自然资源的自 我再生性质来分属于_非__再_ 生 资源。
(2)该工程建成后对珠江三 角洲地区的积极影响有 __改__善__环__境__质_量__ 和 _解__决__珠__三__角__能_源__短。缺问
题,促进经济发展
• (A)宇航工业 (B)煤炭工业 (C)高级时装制 造 (D)普通服装制造
• 图3为中心地服务范围示意图。回答6题。 • 6、近年来,甲城市工业企业不断向城市外
缘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 (A)降低运输成 • (B)减轻城市中心区环境压力 • (C)提高生产效率 • (D)拓展城市的地域
空间范围
(4)近些年来,我国的纺织服装企业有向
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倾向,试分析原因。(2分) 东部地区工资水平不断提高(或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成 本低);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不断改善
13.材料一:2008年初,我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干 线西起霍尔果斯南至广州)正式开工并将于2011年建 成。下图为“西气东输二线示意图”。 材料二:近几年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 中,相继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大量占用耕地、城 镇和工业过度集中、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层次 偏低等。
• 图4为某区域某种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 图。读图回答3—4题。
• 3.四地中资源储量最小,而需求量最大的是 • (A)① (B)② • (C)③ (D)④ • 4.四地间该资源最有可能产生跨区域调配现
1-3区域发展差异
请问:南方和北方还有其他方面的差异吗? 提示:如饮食、建筑、交通、文化等
三、西部大开发
区域发展差异 / / 西部大开发
三、西部大开发
1.西部大开发的范围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为“10+2”: “10”指的是西部地带的10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 “2”指中部地带的内蒙古和东部地带的广 西两个自治区;
土地 利用类型 主要 农作物 种植制度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单击图片放大
比较南方和北方各有哪些矿产资源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5. 矿产资源与工业类型的差异
北方:煤矿、铁矿、石油丰富 发展重工业 南方:有色金属矿丰富,能源缺乏 发展冶金工业和轻工业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总体特点: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突出。 东部地带社会经济相对发达,中、西部地带发展水平 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带。
1.产业结构差异
比较项目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第三产业 农业经济 加工制造业和 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比较 轻型 产业结构 相对发达,工业以 大的比重,西部工业以 为 轻重混合型 重型 或 产业为主 主,中部具有一定的 特征 过渡
二、南方与北方
请在图中指出南方和北方的界线和范围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1、地形差异
东北 平原
黄土 高原
看图,说出南方和 北方地形的差异及 主要地形区。
华北 平原
北方以高原、 平原为主。 南方山地、丘 陵、平原、盆 地、高原均有 分布。
四川 盆地 云贵 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南丘陵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应该(CD) 向西部大规模移民,以减轻东部的环境压力 在西部大范围围垦,兴建大型商品粮基地 加速开发西部石油、天然气资源,向东部输送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2021 湘教版 必修三 第一章 第三节 第2课时 南方与北方 西部大开发 学案 Word版含答案
南方与北方西部大开发[学习目标定位]1.了解南方与北方的划分和范围,掌握南方与北方的差异、限制性因素和发展方向。
2.理解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3.能对某一区域发展进行分析、评价,确定发展方向。
一、南方与北方自主预习1.划分界线:①秦岭-淮河一线。
2.区域差异:特征具体表现北方温度带跨越②暖温带、③中温带及寒温带自然资源平原面积④广阔,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限制性因素⑤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⑥水土流失严重面临问题调整⑦产业结构、扩大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南方温度带跨越⑨亚热带及少部分热带地区自然资源水热丰富,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⑩水力资源等丰富限制性因素⑪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⑫地形破碎面临问题⑬人地关系日趋紧张3.思考教材P21-22活动提出的问题。
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从哪些方面比较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2)从北京、哈尔滨、武汉和广州的气温和降水图分析我国南、北方气候各属于哪种气候类型?(3)我国南、北方植被类型的差异如何?(4)我国南、北方河流的流量差异如何?答案(1)气候、植被、河流流量和地形等。
(2)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
(3)南方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北方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4)北方河流的流量小,且季节变化小;南方河流的流量大,且季节变化大。
反思归纳南方与北方的差异通常情况下,我国的南方与北方是针对东部地区而言的,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分界线。
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南方和北方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1.自然条件差异区域 项目 南方北方地理位置 约32°N ~34°N 以南 约32°N ~34°N 以北 地貌以丘陵和低山为主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气候①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为主②年降水量>800毫米③4500℃<积温<8000℃ ④夏秋季东南沿海多受台风影响,长江流域有梅雨、伏旱天气 ①温带季风气候为主②400毫米<年降水量<800毫米 ③积温<4500℃④夏季多暴雨,春季干旱多沙尘天气,春旱、夏涝、寒潮灾害影响大河流水量大、含沙量小、无结冰期、汛期较长 水量小、含沙量大、有结冰期、汛期较短土壤 红壤、砖红壤 棕壤、钙质土、黑土、黑钙土,部分地区有盐碱土 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2. 区域 项目南方北方工业资源条件水能、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煤、石油和铁矿资源丰富 工业生产 轻工业发达和综合性工业基地 重工业地区和能源基地农业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以旱地为主耕作制度 一年两熟至一年三熟一年一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粮食作物 以水稻为主 以小麦、玉米为主 居民生活主食以大米为主 以面食为主传统民居 房屋多尖顶,墙体轻薄,注重通风、散热、排水房屋多平顶,墙体严实厚重,注重防寒保暖 传统交通以船为主以马为主(1)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1.3区域发展差异
北方 温带季风 气候
<0°C <800mm
知识点导航
>800mm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3. 河流水文特征差异
(续表)
南方 河流径流量 季节变化 含沙量 结冰期 大 小 小
北方
小 大
大
无
有,自南向 北逐渐增长
知识点导航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评价: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比较 发达,工业以轻工业为主,说明该市经
济较发达,产业结构较合理。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2)工业化差异
读“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工业增 加值结构”图,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工业增加值(亿元) 占全国比重(%)
3686.9
11.2
东部地带
7258.3
22049.5
华北 平原
北方以高原、 平原为主。 南方山地、丘 陵、平原、盆 地、高原均有 分布。
知识点导航
四川 盆地 云贵 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南丘陵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2. 气候差异
北方某地气候资料
南方某地气候资料
试分析两地气候的差异
知识点导航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2. 气候差异 南方
东部地带 地理 区位 其 通信 他 条件 因 素 市场 经济
中、西部地带
东部地带 地理 区位 其 通信 他 条件 因 素 市场 经济
中、西部地带
具有发展开放性 经济的区位优势
缺少对外开放的 区位优势
东部地带 地理 区位 其 通信 他 条件 因 素 市场 经济
必修三1.3-区域发展差异
4. 农业生产的区别差异
南方
北方
土地 水田为主, 旱地为主,
利用类型 生产规模小 生产规模大
主要 水稻、油菜 小麦、大豆
农作物 等
等
种植制度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
中国矿产资源分布 比较南方和北方各有哪些矿产资源
中国煤炭分布图
中国石油天然气分布图
5. 矿产资源与工业类型的差异 北方:煤矿、铁矿、石油丰富
据
对外开 放程度
雄厚 高 高
较薄弱 较低 较低
薄弱 低 低
项目
产 产业 业 结构 结 工业 构 结构
工业化差异
东部地区 中部、西部地区
第二三产业比重 第一产业比重大 大于第一产业
轻型产业
过渡性产业、重 型产业
工业化进程快 相对滞后
城市化差异
高
低
对外开放差异
高
低
(1)产业结构差异
图1-3 2013年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比较
发展重工业 南方:有色金属矿丰富,能源缺乏
发展冶金工业和轻工业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地形
自
以平原和高原 为主
山地、丘陵、平 原、盆地、高原 均有分布
然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条
亚热带、热带季 风气候
件 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
景观
林及热带季雨林
土壤 黑土、棕壤 红壤、砖红壤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社 农业 会 生产
(一)四大地区 2.具体划分: 我国四大地区的差异
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 3个
12个
东北地区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注意:包括港澳台
B3-03(A) 区域发展差异-东中西东北差异
一、四大地区的差异
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 和对外开放程度
面积% 人口%
东部 9.5 38.2
中部 10.7 26.7
西部 71.6 27.0
东北 8.2 8.1
试归纳四大地区的面积、比重规律。
从东往西,面积越来越大,人口越来 越少。
(1)产业结构差异
读下图1-13,比较我国2012年四个地带三次 产业结构的差异,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东部地带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中、 西部、东北地带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 大的比重。
1月均温 气候 > 0°C 气候< 0°C 年降水量 >800mm <800mm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3. 河流水文特征差
异
南方
北方
河流径流量 大
小
季节变化 小
大
含沙量
小
大
冰封期
无 有,自南 向北逐渐
增长
4.土壤
东南丘陵 —— “红色丘陵”
形成:是在高温多 雨条件下发育而成 的红色土壤。在江 南丘陵分布广泛。
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 和对外开放程度
二、东、中、 西和东北部发 展差异
产业结构差异 工业与城市化差异 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一、东、中、西和东北的差异 1、东、中、西和东北部
3个
12个
6个 13个
问题1:我国的四大地区划分的依据?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随堂基础巩固 湘教版必修3
【三维设计】2014版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随堂基础巩固湘教版必修3 [随堂基础巩固]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划分为三个经济地带。
据此回答1~3题。
1.中西部地带发展的优势是()A.气候湿润,雨热同期B.低平的丘陵和平原地形C.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D.濒临海洋,对外交往便利2.东部地带发展的优势是()①集中了我国最主要的工业区和农业基地②经济国际化程度高,出口份额高③具有能源和矿产资源的明显优势④在沿边经济贸易上有较大优势⑤具有高科技文化的优势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④D.①②⑤3.我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主要是为了()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B.协调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建设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解析:第1题,我国中西部经济地带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
第2题,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经济国际化程度高,出口份额高,具有高科技文化的优势,集中了我国最主要的工业区和农业基地;但能源不足,靠近沿海,不具备沿边经济贸易优势。
第3题,西部大开发是为了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协调经济发展。
答案:1.C 2.D 3.B“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
据此完成4~5题。
4.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5.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差异B.海陆位置不同C.纬度位置不同D.山地阻挡作用解析:由于纬度位置的差异,造成秦岭—淮河南北两侧自然条件的差异,如植被类型,该线以北主要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该线以南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条件又影响到农业生产,该线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冬小麦。
答案:4.B 5.C6.读下图,完成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有关问题。
东中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差异
东中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差异
东中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发展条件差异:东部地区相对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市
场需求旺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中等,农业综合竞争力较高;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市场需求不够旺盛。
2.农业资源差异:东部地区土地资源有限,劳动力成本高,农
业发展趋于精细化、高效化;中部地区农田面积较大,农业资源相对丰富;西部地区土地辽阔,但水资源匮乏,地理环境复杂,农业资源利用存在一定困难。
3.农业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较为复杂,以高
附加值的特色农产品为主,技术含量高;中部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以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为主;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基础薄弱,以农牧业为主,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
4.技术水平差异:东部地区技术水平较高,农业机械化和信息
化程度较高;中部地区技术水平逐渐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西部地区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农业生产方式相对传统。
5.政策支持差异: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各地区在政策、资
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一样。
东部地区政策支持较为完善,有较多的优惠政策和补贴措施;中部地区也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而西部地区政策扶持力度相对较弱。
总体来说,东中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农业资源、农业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差异所导致的。
随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整体改善和国家农业现代化战略的落实,中西部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将逐渐趋于均衡。
[精选]东中西部发展差异学案资料
精品文档1.3区域发展差异第1课时东、中、西、东北差异学案(湘教版必修3教师版)编写人孔立平审核人:地理组[学习目标]1. 了解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
2•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
3•掌握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
[课前预习]一、东、中、西、东北部四大地区经济地带1 •划分依据:①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②对外开放程度。
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12•1•下列四组省区中全部属于中部地带的是( B )A.吉林、安徽、湖南、海南B.山西、河南、安徽、江西C.河南、黑龙江、江西、湖北D.河北、山东、辽宁、天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
据此回答 2 —4题:2•东部地区发展的优势是(D )①集中了我国最主要的工业区和农业基地;②经济国际化程度高,出口份额高;③具有能源和矿产资源的明显优势;④在沿边经济贸易上有较大的优势;⑤具有高科技文化的优势A.①②③ E.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⑤3 •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优势是( C )A.气候湿润,雨热同期;B.低平的丘陵和平原地形;C.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D.濒临海洋,对外交往便利4•我国政府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是为了( B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E.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地区差异;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建设;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5.下列是四个地带划分依据的是()A.经济发展水平B.经济发展速度 C .经济发展潜力 D .经济结构特征答案:A[课上探究]探究点一四大经济地带的差异精品文档 1、读“我国2002年东、中、西、东北部地带产业结构比较图 ”,探究下列问题。
隹re 1〜3题。
1 •我国开放格局的时空发展特点是 ()A •点、线、面开放格局同步发展B. 沿边省区的省会与沿海城市同步发展C. 东、中、西部地区同步发展D. 内陆省会城市与边境城市同步发展*—— 比较 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并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在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差异:东部以轻型或⑥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中部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西部以⑧重型产 业为主,东北以重型产业为主 原因:中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历史基础薄弱,对策: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
必修3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共38张
3、上海市“十一五”规划提出,要优化产业部门
的空间布局。在图 3中的__B___(填字母)地区建成 精品钢材基地, __A__(填字母)地区建成国际汽车 城,__D__(填字母)地区建成船舶工业基地。在 C
处布局化学工业区的合理性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答两点)。
接近消费地;不易污染 市区;交通便利
4、举例说明 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对上海市 “十一五”期间三大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一产业:世博会场地的布置将带动花卉、 园艺业;第二产业:世博会场馆及配套的市政工 程建设,将促进钢铁及有关 建材工业;第三产业:大量 国内外游客的到来,将促进 会展旅游、商贸、物流业的 发展。
加工制造业和第 三产业相对发达
工业 以重型产 结构 业为主
表现出一定的 以轻型或轻重 过渡性特征 混合型产业为主
“南轻北重,东轻西重”
3.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东、中、西差异
地带
中、西部地带
东部地带
工 工业化进程 相对滞后
较快
业 工业产值 较低
较高
化 差 异
仍然是以传统 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 工业结构 型工业为主体 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
上海市不同时期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
1、按三大产业划分,“九五” 期间上海市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 以第__二__产业为主,“十五”期 间新增加的产业部门主要属于第 __三___ 产业。 2005年上海市第三 产业的比重比全国同年的统计数 据高出约 __1_0_% ,其原因是上海 市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等优势。(至少答两点)
(3)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
【优化方案】2012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精品课件 湘教版必修3
东部地带 早 高,吸纳____能力强 外资
中、西部地带 __ 晚 低
思考 2.东、中、西部地区目前处于区域发展的哪个 阶段? 【思考· 提示】 东部地区处于工业化阶段,部分
发达地区已经开始产业结构调整,向高效益的综 合发展阶段过渡。中、西部地区发展极不平衡, 大部分地区目前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部分区 域随着资源开发,处于工业化的起步时期。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课标领航
课程标准: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
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学习目标: 了解:1.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2.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划分 理解:1.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
2.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及发展方
向
基础自主梳理
第 三 节 区 域 发 展 差 异
知能层级突破
2.南北方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对农业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复种 指数 耕地 类型 作物种类
北方
南方
小
大
小麦、棉花、杂粮、温带 旱地 水果 稻谷、茶叶、蚕丝和热带、 水田 亚热带水果
(2)对民居建筑的影响 ①北方:平顶房,过去民居多土坯房。 ②南方:屋顶坡度大,多尖顶房。 (3)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方式和通达性的影响(交 通) ①古代交通:南船北马。 ②交通便利程度:北方方便且通达性好;南方受 河流阻隔,不如北方便利。
是什么?
【思考· 提示】 主要是由于纬度的差异,导
致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差异。
三、西部大开发 1.目的:缩小________,加速西部地区的 地区差异 ________发展。 社会经济 2.范围:西部地带的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 及中部地带的______________和东部经济地带 内蒙古自治区 的______________。 广西壮族自治区 3.背景 (1)优势:自然资源、____资源、油气资源、___ 水能 矿产 资源、____资源等丰富。 土地 (2)劣势:________落后,____、技术、____匮 资金 人才 基础设施 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东、中、西部差
异(练习)
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据此回答1~3题。
1. 下表表示划分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各项指标
〔〝〞的多少表示优势的大小〕。
据表判断,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排序与表中数码相符的是〔
〕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①③②
D. ②③①
2. 我国东、中、西部存在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 自然条件不同
B. 资源配置不同
C. 劳动力素质不同
D.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3. 由西向东,分别位于西、中、东部经济地带的城市是〔〕
A. 成都、长沙、福州
B. 包头、武汉、南昌
C. 包头、太原、苏州
D. 成都、桂林、杭州
区位指数是综合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动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
读〝我国区位指数分布示意图〞,完成4~5题。
4. 关于图中区位指数的正确说法是〔〕
A. 我国区位指数由南向北递减
B. 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区位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资源丰富
C. 乙地区区位指数小于10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恶劣
D. 丙地区区位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交通落后
5. 东部经济地带与中、西部经济地带相比较,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东部较中、西部具有资源优势
B. 中、西部较东部具有区位优势
C. 东部较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高
D. 中、西部较东部发展速度快
今后我国三大地带的发展,应当在国家统一规划指导下,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那么,充分发挥本地带的优势。
以下图表示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带GDP〔亿元〕的增长,据此完成6~8题。
6. 能分别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大地带GDP增长的折线依次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 关于三大地带发展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A. 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东部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
B. 三大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有所缩小
C.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三大经济地带的经济差距仍将继续拉大
D. 三大地带经济发展速度:①>②>③
8. 有关①经济地带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 交通便利
B. 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
C. 能源、原材料丰富
D. 环境问题严重
9. 分析下面的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三个地带的GDP、人均GDP和人口总量表〔某年〕。
材料二三个经济地带的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变化表〔%〕。
〔1〕材料一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____________的差异,这种差异是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____________的差异,这种差异是___________。
〔3〕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东部与中、西部三个地带GDP的人均差异,比总量差异要__________〔大、小〕一些。
材料二告诉我们,各地带GDP所占比重只有__________在逐年增加,而________和__________都在减少,这使得三个地带__________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4〕以下反映我国地带性经济差异的指标,按重要性由大到小排列合理的是〔〕
A. 经济发展速度、人均GDP、GDP
B. 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GDP
C. 人均GDP、经济发展水平、GDP
D. GDP、人均GDP、经济发展速度
1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1:«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中指出:中部将朝着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三个基地一个枢纽〞的建设目标发展。
材料2:某年中部六省经济结构比较表。
注:工业化率是指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
工业化率达到20%~40%为正在工业化初期;40%~60%为半工业化国家;60%以上为工业化国家。
〔1〕分析材料2,说明中部地区在三次产业结构和生产效率方面存在的问题。
〔2〕中部崛起首先需要中部城市经济群的崛起。
中部地区在〝十一五〞期间加快了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等城镇化建设,分析材料2就工业化率、城市化率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长湘株〔3+5〕城市圈建设的区位条件是什么?
1. D 解析:由表可知①矿产和能源资源优势突出,但经济基础最差、发展水平最低、对外开放程度最低,因此为西部经济地带;②经济基础雄厚,发展水平高,经济外向型明显,因此为东部经济地带;③各方面都居中,为中部经济地带。
2. D 解析:产业结构差异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造成的三次产业比重差异。
3. A 解析:结合东、中、西部经济地带的划分范围判断。
4. C 解析:新疆、甘肃、青海和西藏等省区,虽然资源丰富,但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科技水平低等原因,区位指数最低。
5. C 解析:东部具有区位优势,发展速度快于中、西部;中、西部具有资源优势。
6. A 解析: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G DP基本呈上升的趋势,且东部地区增长最快,所占的比重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少。
由此可推断出①代表东部,②代表中部,③代表西部。
7. 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的发展速度最快,西部最慢,这样必将导致三大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继续扩大,而不是有所缩小。
8. C 解析:①是东部经济地带,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基础设施较好,对外开放较早,因此经济的国际化程度较高;但由于不注重环境的保护,环境问题严重;东部经济地带的能源和原材料较缺乏。
9.〔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东部经济最发达,中部次之,西部最落后
〔2〕经济发展速度东部最快,中、西部相对较慢
〔3〕小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发展水平
〔4〕A
解析:我国最显著的地带性经济差异主要表现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两个方面。
相比较而言,经济发展速度比经济发展水平更重要,速度代表了发展潜力。
落后地区只要有较高的速度,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是容易缩小的。
如果单纯使用各经济地带的GDP来比较经济发展水平,就缺乏一定的科学性,综合应用GDP与人均GDP结合表中指标及数据不难发现,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主要表达在GDP和人均GDP上;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异那么通过三个经济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反映出来。
10.〔1〕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东部,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东部;第一产业结构比重还不到就业结构比重的一半,说明第一产业生产效率太低。
〔2〕理由:城市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城市化率高于工业化率,而中部有两个省其二者差距还很大。
区位条件:位于洞庭湖平原,地形平坦;都在河湖沿岸,水源充足;都有铁路、公路相通,水路交通便利;多为区域行政、经济中心,且城市间距离近。
解析:第〔1〕题,考查对数据资料的分析能力。
生产效率要从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比较来看,就业结构比重高,产业结构比重低,说明生产效率低。
第〔2〕题,先分析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数据,然后要有选择地分析影响该地区城市圈建设的区位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