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 南方与北方的差异(讲义)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第一章 第三节 区域差异——(南方与北方)课件(共39张ppt)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第一章 第三节 区域差异——(南方与北方)课件(共3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af101b73968011ca2009140.png)
限制:洪涝灾害、环境污染、 山地丘陵地形破碎
人地关系日趋紧张,注重生态保护
思考2:秦岭—淮河线有哪些重要的地理意义?
思考2:秦岭—淮河线有哪些重要的地理意义?
1.一月份平均0℃等温线 2.我国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 3.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 4.亚热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5.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6.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7.旱地与水田地区分布分界线 8.水稻小麦种植区分界线 9.中国的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 10.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分界线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山西省 “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到2020年, 山西省铝产业坚持“煤—电—铝材”一体化发展 思路,以产业链协同优化、产能配套、延伸加工为 发展方向,大力拓展铝材深加工领域。
(1)图中甲山脉的名称是
,其以南地区为
解析:2.D 第2题,北方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用水量大,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水 资源不足,A正确,不符合题意;北方地区能源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丰富,B正 确,不符合题意;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大部分为亚热带地区和小部分的热 带地区,水热条件好,C正确,不符合题意;南方地区工业以轻工业和综合性工业为 主,D错,符合题意。故选D。
北方:以公路、铁路运输为主 南方地区:公路、铁路、水运都很便利
二、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差异——民居建筑
二、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差异——矿产资源
中国金属矿产分布图
中国煤碳资源分布图
中国油气资源分布图
二、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差异
——矿产资源与工业类型的差异
北方:铁矿、煤矿、石油丰富
区域发展差异 南方与北方ppt课件
![区域发展差异 南方与北方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09531b4b35eefdc9d33312.png)
气候差异
区域发展差异 ——南北差异
北方某地气候资料
南方某地气候资料
区域发展差异 ——南北差异
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气候差异
区域发展差异 ——南北差异
气候类型
1月均温 年降水量
南方 热带、亚热 带季风气候
>0°C
>800mm
北方 温带季风 气候
<0°C
<800mm
农业生产的差异
区域发展差异 ——南北差异
南方和北方矿产资源
区域发展差异 ——南北差异
中国主要工业 基地分布图
区域发展差异 ——南北差异
5. 矿产资源与工业类型的差异 北方:煤矿、铁矿、石油丰富
发展重工业
南方:有色金属矿丰富,能源缺乏
发展冶金工业和轻工业
区域发展差异 ——南北差异
南北差异总结
区域 项目
自 地形
然 条
气候
件 植被
土壤
社 农业生产
第三节 区 域 发 展 差 异
第二课时 北方与南方
区域发展差异 ——南北差异
请在图中指出南方和北方的界线和范围
区域发展差异 ——南北差异
探究一:小组探究合作完成教材表格
区域 项目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自 地形
然 气候
条 件
植被
土壤
社 农业生产
会 工业生产
经 济
产业结构
条 交通运输
件 对外开放
区域发展差异 ——南北差异
西部的绝大部分地区深居内陆,是少数民族聚居的 地区,社会经济较落后;而东部地带位于沿海地区, 以汉族为主,社会经济较发达。所以东、西部地带的 发展差异,又反映出了沿海与内地、经济较发达地区 与经济欠发达地区、汉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 差异。
2011高二地理课件1.3《区域发展差异》南方与北方(湘教版必修3)
![2011高二地理课件1.3《区域发展差异》南方与北方(湘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a9b84c16453610661ed9f4d6.png)
工业生产 产业结构 交通运输 对外开放
南方和北方比较
北方地区
以平原高原为主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南方地区
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 原均有分布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
棕壤、钙质土、黑土
以旱作为主,东北平原是重 要的商品粮基地
重工业发达(辽中南、京津 唐工业区)
热带地区,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色 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相当 丰富。
◇限制性因素:洪涝灾害、环境污染、
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能源短缺等。
◇面临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
速推进,人地关系日趋紧张,注重生态 保护。
请问:南方和北方还有其他方面的差异吗?
提示:如饮食、建筑、文化等
地形 气候 植被
地形 气候 植被 土壤 农业生产 工业生产 产业结构 交通运输 对外开放
南方和北方比较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地形
东北 平原
华北 黄土 平原 高原
四川 长江中下游平原
盆原
山地、丘陵、平原、
以平原高原为主 盆地、高原均有分
布
气候 植被 土壤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
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较晚,开放 对外开放较早,开放
程度低
程度高
◇北方地区优势:跨越暖温带、中温 带及寒温带,平原面积广阔,森林、 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
◇限制性因素:主要是水资源不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等。
◇面临的问题: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 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等紧迫任务。
◇南方地区优势:跨越亚热带及少部分
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高
红壤、砖红壤
以水田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 是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
必修3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 南方与北方的差异(讲义)
![必修3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 南方与北方的差异(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a0b9c00c0722192e4536f6df.png)
一、考点突破1. 了解南方与北方的划分和范围,掌握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和发展方向;2. 了解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以及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性;3. 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和发展方向。
难点: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一、南方与北方的差异我国的南方与北方是针对东部地区而言的,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分界线。
无论是自1. 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沿海地区的加速发展,东、中、西部地带的经济发展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2. 目的: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3. 范围:“10+2+3”:“10”指的是西部地带的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指中部地带的内蒙古和东部地带的广西两个自治区;“3”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4. 农业:受气候、地形的影响,西部地区以畜牧业为主,包括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主要农业区有成都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藏南谷地等。
5. 工业:西部地区工业较东部地区落后,主要工业有:攀枝花、重庆的钢铁工业,以兰州为中心的冶金、石化工业,西安的飞机制造业,新疆的石油工业和柴达木盆地的钾盐生产业。
6. 区位分析:优势:①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有能力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②西部地区自然资源(矿产、水能、光照、草场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③东部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有条件支持和帮助西部地区;④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低,资源利用和市场开发潜力大;⑤西部地区有漫长的国界线,邻国众多。
劣势:①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西部地区公路、铁路网单薄,密度分别只有东部地区的19%和22%;许多乡村还没有通上电,电话普及率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②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水土流失面积广,草地退化、沙化和盐碱化严重。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3《区域发展差异》ppt课件(共21张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3《区域发展差异》ppt课件(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2da7e2449649b6649d74751.png)
以平原和低山 丘陵为主
以季风气候为主 气候湿润,雨热同期, 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以高原、盆地、山地为主 , 对工农业生产和交通建设极 为不利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 和高寒气候为主
缺乏
各类矿产资源丰富、风 能、太阳能、地热能等 丰富
较高 高
较低 低
较高
较低
发展早,基础好 发展晚,基础差
二、三产业
交通设施齐全, 网络稠密
产业结构的差异是导致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 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
较大的比重
业相对发达
以重型产业为主 表现出一定的 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 过渡性特征 产业为主
说一说该市 三次产业结构和 轻重工业比例的 变化情况。这种 变化趋势对当地 经济的发展和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会起到什么 样的作用?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1)产业结构差异
全国的产业结构:二>三>一 比重第一产业: 西>全国>中>东
第二产业: 东>全国>中>西 第三产业: 东>全国>西>中
第一产业为主
交通通达度差、 交通不便
课堂小结
东、中、西三部的划分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1)产业结构差异 (2)工业化差异 (3)城市化差异 (4)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东、中、西区域差异的原因
课后探讨:三大经济地带的特征、优势、主要问题、发展
方向?
自主学习: 班上同学分为两个小组,分别讨论
1、南方和北方差异的表现和原因有哪些? 2、西部大开发的相关知识内容。
高中地理 湘教版必修三1.3区域发展差异新授课课件(共45张PPT)
![高中地理 湘教版必修三1.3区域发展差异新授课课件(共4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4aee7f83c1ec5da51e27056.png)
1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四大地区的划分依据和范围,并在 中国政区图中明确各省的位置 2.掌握我国南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和发 展方向 3.通过比较分析我国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4.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5.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差异 6.能够对某一区域发展进行分析、评价。确定 发展方向
革 平,有利于开发利用;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特点和便利
开
的海运条件;我国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在东南沿海,原有工 业基础好;人们的思想比较开放,在经济竞争面前具有较
放 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的 空间上:从沿海开始(沿海的点到沿海的
时 空
面,)再向中西部推进(中心不开放城镇仍
点状分布,开放程度不如东部)
发
展19大小 Nhomakorabea14
一四大地区的差异(重点)——课本P17
地区
东部地区
中西部地区
城市化 加速阶段中期 阶段
加速阶段初期
城市化 速度快,乡村城市 特征 化
中心城市迅速发展
代表性 珠三角、长三角、 地区 环渤海
重庆、昆明、西安、 兰州、成都
大规模开放开发,
城市化 外向型制造业崛起,
西部大开发、陇 海-兰新线、长江
于农作物生长
利于农业发展
自然资源
能源、原材料不足, 北方淡水短缺
能源、矿产资源丰富
20
一四大地区的差异(重点)——课本P19-20
区域影响因素
2
思维导图
3
一四大地区的差异(重点)——划分依据 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观察课本 P13图1-12, 填写表格
4
高中湘教版地理必修3 第1章 第3节 区域发展差异课件PPT
![高中湘教版地理必修3 第1章 第3节 区域发展差异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ca1f90d8551810a6f5248641.png)
栏目导航
提示:(1)× 我国东部地区中北京不临海,其他都临海。 (2)× 划分四大地区的依据是自然条件、经济展水平。 (3)√ 北方地区相对于南方降水少,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地 区水土流失严重。
栏目导航
(4)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5)农田以旱地为主和以水田为主的分界线。 (6)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7)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8)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栏目导航
3.西部大开发
栏目导航
(1)范围:新、甘、A_内__蒙__古_、陕、宁、青、藏、云、贵、B_桂_、 渝、川。
东部地区
东北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制造业、高科技
_农__业__经__济_ 占
以重化工业为
农业经济占
产业 产业和第三产业
较大比重,工
主导,工业结构
较大比重,工
结构 相对发达,工业
业结构表现
以重型工业为
业结构以重
差异 结 构 以 轻 型 或
出一定的
主
型工业为主
_综__合_型产业为主
过__渡__性__特征
栏目导航
2.南方与北方
(1) 图 中 地 理 区 域 C 为 _北__方_ , D 为 _南__方_ 。 二 者 的 界 线 是 A_秦__岭_—B_淮__河_一线。
栏目导航
(2)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北方
南方
跨暖温带、中__温__带__和寒 跨亚热带及少部分热带地
温度带
温带
区
自然
平__原__面积广阔,森林、 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
栏目导航
问题 1 (区域认知)东部与中、西部的产业结构有何差异? 提示:东部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中、西部的农业 经济占有较大的比重。
最新2019-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3节 《区域发展差异》 优质课件(共48张PPT)-PPT课件
![最新2019-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3节 《区域发展差异》 优质课件(共48张PPT)-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52b975cf84b9d528ea7a8d.png)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二、南方与北方
请在图中指出南方和北方的位置和范围
知识点导航
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 0℃
暖温带 亚热带
800mm
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1、地形差异
东北 平原
黄土 高原 华北
发展极为不利
利于农作物生长
自然资源 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 能源、原材料不足,北方
明显优势
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
社 城市化水平
低
高
会 科技、教育和
低
高
因
文化
素 对外开放程度
低
高
影响因素
中、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发展基 发展基础薄弱,20世纪 历史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较
经础 济
30年代后才一度出现工 好,19世纪40年代后,近代工
业向西推移的趋势
业首先出现在沿海
因 产业结 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大,产业结构相对较优,第二、三
素构
乡镇企业不发达,生产 产业比重都在35%以上,远大
力水平较低,经济发展 于第一产业,农村工业化程度
相对迟缓
较高,生产力水平较高
交通运 交通线路较少,运输条 交通设施齐全,网络稠密 输状况 件较差
影响因素 中、西部地区
读“2012年四大地区工业增加值结构” 图,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工业产值东部>中部>西部> 东北。 主要原因:东部地区外资企业、 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相 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 发展,而中、西部和东北仍然以 传统型工业为主。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3节 《区域发展差异》 优质课件(共38张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3节 《区域发展差异》 优质课件(共3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5b9a14b581b6bd97f19ea93.png)
1989
机会,推动城市化的
进程,促进经济的发
展,满足人们日益增
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
要。
2012 49.3 46.4 4.3
2012 2.8 68.2 6.0
活动:阅读课本P15~16完成第2题。
(2)从三次产
业的构成来看:第
二产业需要进一步
发展,应大力发展
第三产业;
1989
评价:从工业 内部轻、重工业比例 来看:以轻工业为主, 重工业相对较弱,应 进一步加强重工业的 发展。
一、四大地区差异 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1)自然条件差异
中国煤炭分布
中国有色金属分布
一、四大地区差异 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1)自然条件差异
东部、东北地区 中、西部地区
地形
平原、丘陵 高原、盆地、山地
自然 因素
气候
季风气候
大陆性和高原山 地气候
自然资源
矿产资 源不足
矿产资 源丰富
矿产资源丰富
注:数据未包括香港、澳门 特别行政区他台湾省
一、四大地区差异 (2)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据图,说明四大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有何差异。
东部速度快,中西部速度慢
一、四大地区差异 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2)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四大地区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经济发展水 平
科技、教育 水平
水平高, 速度快
(2010年福州模拟)读“中国东部沿海12个省(市、 区)耕地、水资源比重对比图”,回答1~3题
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3)产业结构差异
地 带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产 业 加工制造业和第 结 三产业相对发达 构
地理必修ⅲ湘教版1.3区域发展差异课件.
![地理必修ⅲ湘教版1.3区域发展差异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d1e6632e2bd960591c67714.png)
以 传统型工
业为主体
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地带 城市化差 异 城市化水平
东部地带 较高
中西部地带 较低
城市综合实力
城市密度
较高
较大
较低
较小
(3)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①三大地带对比:东部地带对外开放早,开放程度 高, 吸纳外资 能力强,中西部地带则相反。 ②对东部地带的影响: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 管理经验 ;有助于企业主动融入 国际市场 ,及时把握研 发动态,提高产品 竞争力 。
紧迫感。
[活学巧用·大冲关]
1.下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我国2002年东、中、西部三
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图”。分析下图,回答(1)~(2)题。
(1)甲、乙、丙与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搭配正确的是 ( A.甲图是东部经济地带 C.丙图是中部经济地带 B.乙图是西部经济地带 D.丙图是东部经济地带 )
族自治区 。
(3)区位分析: ①优势资源:矿产资源、 油气资源、水能 资源、土 地资源等。 ②制约因素: 基础设施 落后, 人才、技术、 资金匮
乏,生态环境脆弱。
(4)意义:
①缩小东、西部地带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 展。 ②实现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加强 民族团结,保持社会 稳定与 边疆安全 。
(2)三个经济地带存在的比较突出的差别是
A.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B.自然资源和产业结构的配置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 D.经济发展速度和产业结构的配置
(
)
解析:第(1)题,在甲、乙、丙三者中,甲图第一产业比重
最低,第二、三产业比重最高,为东部经济地带;丙图第
一产业比重最高,第二产业比重最低,说明经济落后,应 为西部经济地带;乙图为中部经济地带。第(2)题,三个经 济地带在许多方面都有差别,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社会经济 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别。自然资源的丰歉程度和 产业结构的配置,都是影响地带性差异的因素,自然资源 丰歉程度与经济发展并不一定呈正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了解南方与北方的划分和范围||,掌握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和发展方向;2. 了解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以及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性;3. 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和发展方向||。
难点: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一、南方与北方的差异我国的南方与北方是针对东部地区而言的||,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分界线||。
无论是1. 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沿海地区的加速发展||,东、中、西部地带的经济发展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2. 目的: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3. 范围:“10+2+3”:“10”指的是西部地带的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指中部地带的内蒙古和东部地带的广西两个自治区;“3”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4. 农业:受气候、地形的影响||,西部地区以畜牧业为主||,包括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主要农业区有成都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藏南谷地等||。
5. 工业:西部地区工业较东部地区落后||,主要工业有:攀枝花、重庆的钢铁工业||,以兰州为中心的冶金、石化工业||,西安的飞机制造业||,新疆的石油工业和柴达木盆地的钾盐生产业||。
6. 区位分析:优势:①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有能力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①西部地区自然资源(矿产、水能、光照、草场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①东部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有条件支持和帮助西部地区;①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低||,资源利用和市场开发潜力大;①西部地区有漫长的国界线||,邻国众多||。
劣势:①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西部地区公路、铁路网单薄||,密度分别只有东部地区的19%和22%;许多乡村还没有通上电||,电话普及率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②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水土流失面积广||,草地退化、沙化和盐碱化严重||。
西部地区位于大江大河的上游地区||,由于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由于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开垦||,造成草地退化、沙化严重||。
③产业结构不合理||。
经济结构不合理是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这个问题在西部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产业结构虽以第二、三产业为主||,但第一产业占的比重较大||。
④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7. 意义:①缩小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①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①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①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
8. 主要措施:首先抓好基础设施及生态建设||,其次||,加快科技发展和人才开发||,推进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条件||,积极发展特色产业||。
【随堂练习】1. 下列关于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南方比北方纬度低||,冬季没有北方冷||,河流不结冰B. 南方高原、平原、丘陵、山地交错分布||,北方地势较为平坦C. 南方能源资源不如北方丰富D. 南方夏季高温多雨||,可以种植水稻||,北方不可以种水稻答案:D思路分析:南方与北方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以南地区纬度低||,1月份均温在0①以上||,故冬季河流不结冰;以北地区纬度较高||,1月份均温在0①以下||,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故A正确||。
南方地区地形多样||,以低山丘陵为主;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故B正确||。
北方地区目前是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石油、煤矿等资源丰富||,故C正确||。
南方夏季高温多雨||,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北方水热条件差||,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夏季雨热同期||,也可以种植水稻||,故D错误||。
2. 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①给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A. ①③B. ②④C. ③④D. ①②答案:D思路分析:西部地区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是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故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
例题1(全国高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A.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B.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C.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D.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2)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A. 关中平原||,浙闽丘陵B. 江汉平原||,山东丘陵C. 汉水谷地||,黄淮平原D. 汾河谷地||,松嫩平原思路分析:第(1)题||,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洋流||。
根据图示的纬度可判断甲、乙城市均位于我国大陆且大致同纬度||,利用排除法即可判断甲、乙两城市气温的差异主要在于地形||。
图中给出的纬线为33°N||,应联想到我国重要的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的经纬度为32°-34°N、100°-112°E||。
结合图中的经度可以判断甲城市位于秦岭以南的汉水谷地;乙城市位于黄淮平原||。
1月北下的寒冷气流受到秦岭阻挡||,使得汉水谷地气温高于同纬度黄海平原地区;夏季两地温差相差不大||。
故选A项||。
第(2)题||,由秦淮线32°N到34°N之间等相关定位及气候、地形进行比较||。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位于秦岭以南为汉水谷地||,乙地位于淮河以北为黄淮平原||,故选C||。
答案:(1)A (2)C例题2 (山东日照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图||。
材料2: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新疆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产区||,要逐步成为我国面向中亚乃至欧洲的纺织品出口加工基地”;“浙江省是我国纺织产业大省||,要尽快淘汰落后的产能||,加快自主品牌研发||,面向国际市场”||。
下图为新疆和浙江主要纺织工业城市的分布||。
(3)根据材料2||,简述浙江与新疆在发展纺织产业方面各自的优势条件||。
思路分析:(1)甲区域是东北地区||,这里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乙区域是新疆地区||,这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业发展;丙区域水、光、热资源充足且配合好||。
(2)丁地区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这里人口增长快||,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导致人均耕地减少;市场需求的变化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3)浙江省发展棉纺织工业的优势条件是资金充足、技术先进||,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市场广阔;而新疆地区则是原料充足||,劳动力廉价||,生产成本低||,政策优势明显||,地租较低等||。
植面积加大||。
(3)浙江: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交通便利||,国内外市场广阔||。
新疆:靠近棉花原料产地;劳动力廉价||。
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的进程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阅读以下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湖南省、广东省简图||。
材料三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制造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装备、汽车、石化等重化工业||。
(1)比较湖南、广东两省地势特征的显著差异||。
(2)依据材料二||,比较广东、湖南两省区域发展差异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分析湖南、广东两省在重化工业发展过程中||,如何扬长避短、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思路分析:(1)从图中湖南和广东两省的河流水系特征可以看出||,湖南省河流多自南向北流||,总体地势为南高北低;广东省河流主要发源于北部地区||,向南流淌||,地势总趋势应为北高南低||。
(2)从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看||,湖南省经济发展速度慢;经济发展水平低||,广东省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发展水平高||,从三类产业产值占GDP 的比重和三类产业就业比重来看||,广东省工业化程度高||,城市化水平高||,三类产业结构层次较高||,第二、三产业比重大||,而湖南省工业化程度低||,城市化水平低||,三类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第二、三产业比重小||。
(3)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湖南省有色金属、煤炭、水能等资源丰富||,可为广东省发展重化工业提供所需的原料和能源||,广东省工业发展速度快||,经济水平高||,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可以为湖南省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技术||,而且湖南省还可以承接广东省的一部分劳动力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两省在协作发展过程中应该共同培育品牌||,共同建立销售网络||,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谋求共同发展||。
答案:(1)湖南省总体上南高北低||,广东省总体上北高南低||。
(2)与湖南省相比||,广东省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工业化程度高;城市化水平高;三类产业结构层次较高(第二、三产业比重大)||。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或答:与广东省相比||,湖南省经济发展速度慢;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工业化程度低;城市化水平低;三类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第二、三产业比重小)||。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3)湖南有丰富的有色金属、煤炭、水能等资源||,可为广东提供重化工业所需的原料和能源||。
广东可以为湖南提供资金、技术支持;湖南可承接广东部分产业的转移||。
共同培育品牌||,共同建立销售网络||,开拓国内外市场||。
【方法提炼】区域差异的分析方法区域差异的产生||,既与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有关||,也与人类活动的差异有关||,同时还与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相互影响所产生的差异有关||。
在分析时||,可结合具体要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