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第十二教学设计
教学方案语文第二册第十二课
教学方案语文第二册第十二课【教学方案】语文第二册第十二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掌握《朝花夕拾》中“拾忆”、“拾遗”、“拾得”的意思和用法;b.理解短文中描写童年时光的语言特色,体会童年的纯真与美好;c.认识到家庭温暖、友谊重要,学会珍惜亲情和友情。
2.能力目标:a.运用拾、忆、得、致的词语进行句子构建,增强语言表达能力;b.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及感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c.通过合作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a.唤起学生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感悟和回忆,培养学生的乡情乡愁,弘扬传统文化;b.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珍惜亲情和友情,关爱家庭和朋友;c.通过文本的描写,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a.通过短文《朝花夕拾》的学习,使学生对童年时光有更深入的理解与感悟;b.掌握并运用“拾忆”、“拾遗”、“拾得”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难点:a.理解短文中的隐喻和转喻等修辞手法;b.用所学的词汇和知识进行合理的表达和叙述。
三、教学过程【导入】1.寻找共鸣:与学生共同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谈论一下最难忘的瞬间。
2.展示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会更好地理解童年的美好与亲情的重要性。
【新课教学】1.课文导读通过图片和标题,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的文章《朝花夕拾》的大致主题,并讨论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2.整体阅读请全班同学共同阅读《朝花夕拾》,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抓住作者回忆童年时光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方式。
3.重点语句解读选取文章中的几个重要句子进行解读,分析隐喻和转喻的修辞手法,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深情回忆。
4.词语学习引导学生总结“拾忆”、“拾遗”、“拾得”等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并让学生运用这些词语造句,加深理解。
5.合作探究将学生分组,让每组选取短文中的一段进行深入探究,从语言的角度分析词汇、句子、修辞手法等,然后进行展示和讨论。
6.写作训练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童年回忆,写一篇短文,运用课文中所学的词语和表达方式,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感悟。
三下语文第12课优秀教案
三下语文第12课优秀教案三下语文第12课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故事生动有趣,内容浅显,通过流利地朗读课文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民谷文化的兴趣,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序,知道怎样用生肖来记人的出生年。
教学重点: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激发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
教学用具:字词卡、十二生肖动物的头饰、小黑板、生肖与年号转转盘教具。
教学过程:一、稳固旧知,强化记忆。
1、出示字词卡,指读:答非所问、信以为真、老态龙钟、争先恐后、垂头丧气、悠然自得2、齐读记忆。
3、质疑激趣,引入课题。
师(1)谈一谈你的生肖是什么?你还知道其他人的生肖吗?(各抒己见)师(2)教师点评,激趣导入学习:在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生肖相同,为什么有的人生肖不一样?关于生肖还有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6课《十二生肖的故事》,并板书课题。
[说明:在此教学环节中,留给学生发觉的空间,在发觉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二、合作学习、感悟内容1、小组内交流读文:思考:十二生肖中主要写了哪几种动物?[说明: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根底,让其广泛参与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去,给学生体验和领悟的时机]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十二生肖”及其由来。
(附板书设计)教师用简笔画,简洁明了地讲明十二生肖的排列次序。
[说明:此教学环节中,让课文故事更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给学生以新奇的感受]3、品读重点句段,感悟故事前因后果。
指导朗读,重点指导体会老鼠的精明与狡猾。
三、拓展训练,深化理解。
(出示小黑板)1、智力热身花花是2004年生的,生肖是猴,哥哥比她大五岁,哥哥是()年生的,生肖是();妹妹比她小两岁,妹妹是()年生的,生肖是()。
2、智力闯关。
华华12岁了,属猪,妈妈也属猪,请问妈妈()岁生下她的。
[ 说明:拓展训练打破了学科间的界限,充分地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呈现了语文实践性和综合性。
]3、游戏(找朋友)三下语文第12课优秀教案2一、教材分析:1、文本主要内容: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说的是动物们按照天神公布的命令,在正月初一黎明到神庙拜年,来得最早的十二名按照先后顺序排列为年号,他们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语文九下第12课整合教案设计
语文九下第12课整合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成语。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轴心时代”的概念。
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认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轴心时代”的概念及其在历史上的意义。
课文中涉及的文化名人及其思想、成就。
2.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轴心时代”的概念,并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课文中涉及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的介绍。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备课,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准备教案和课件。
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课文中涉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轴心时代”的概念及其在历史上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轴心时代”的概念及其在历史上的意义。
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新课: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成语,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轴心时代”的概念及其在历史上的意义,
同时结合课文中涉及的文化名人及其思想、成就进行讲解。
教师可以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第12课《纪念白求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6
第12课《纪念白求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圈画关键信息,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2.品评人物精神,体会作者情感,学习人物品质,树立人生信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1.故事导入:“这几个字,简直胜过护照,不管是在机场、宾馆,还是火车上,人们只要一看到包上的名字,立刻投来友好的目光,饭馆老板甚至不肯收我的钱!"——加拿大女子露易斯说,2004年,来中国旅游的她,因行前一位中国朋友在她旅行包上写了“我来自白求恩的故乡”9个字而倍受礼遇。
2.创设情境:白求恩纪念馆向全国中学生发一封邀请函。
二、情境活动【活动一】设计人物生平厅——制作人物卡片活动任务:默读课文,圈画关键信息,完成人物卡片。
方法提示:1.默读文章,不出声,不指读,养成圈画关键信息的习惯。
2.依据作者的行文思路,找出高度概括白求恩三个精神的语句。
预设:【活动二】设计光辉形象厅——品评人物形象活动任务:项目组围绕白求恩的主要精神品质在“光辉形象厅"设计了三个专栏。
请跳读课文,圈画出本文能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语句,并做好批注,说出选择的理由。
批注角度提示:情感、用词、句式、写作手法等。
【预设生成】设计专栏一:国际主义精神——博大胸襟的英雄形象预设展览语句:1.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
学生分析语句——学生读,读出赞美之情。
助学材料:材料一:白求恩从中国教育家陶行知那里得知中国全面抗战爆发,急需医务人员,他立刻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想法,“战斗中、革命中的中国是最迫切需要我的地方,那儿是我最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
”于是,他舍弃优雅的生活,不顾名医的职业前途,辞去工作,写下遗嘱,义无反顾地来到中国,来到抗日一线。
第12课台阶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12课台阶一等奖创新教案教案:第12课台阶一等奖创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材章节为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十二课《台阶一等奖创新》。
课文内容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台阶创新的故事。
故事中,主人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设计出了一款独特的台阶,不仅美观实用,还获得了一等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的创新精神和努力付出。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3. 提高学生朗读、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的创新精神和努力付出。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思考如何进行创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作业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台阶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台阶有什么特点?如何才能设计出独特的台阶?2. 课文阅读(10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哪个主人公的故事?他遇到了什么问题?他是如何解决的?3. 内容讲解(10分钟)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主人公的创新过程,体会他的努力和付出。
4. 例题讲解(10分钟)出一道与创新有关的例题,如:如何设计一个独特的书签?让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5.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个独特的楼梯,并描述其特点和创新之处。
6. 板书设计(5分钟)黑板上写出课文主要内容和主人公的创新精神。
7. 作业设计(5分钟)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创新”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略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5分钟)让学生思考: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如何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进行小组讨论。
六、板书设计课文内容:台阶一等奖创新主人公:努力、智慧、创新精神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创新”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了解了创新的重要性和价值。
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语文一年级第十二章教学方案
语文一年级第十二章教学方案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将能够:1. 理解并掌握第十二章的重点知识和重要概念。
2. 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 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识字:学习认读生字词,并进行拼音教学;2. 词语组合:学习词语的组合及运用;3. 句子的认读:学习认读句子,并进行句子的组合练习;4.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理解训练提高理解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章的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教师讲授、示范、讨论、合作学习、课堂练习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本章内容的兴趣,形成学习的氛围。
2. 学习新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生字词和句子,进行有声有色的教学。
引导学生正音、认字、分析字形、理解词义等。
3. 拓展练习: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让学生进行词语组合和句子的组合练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 阅读理解:选择一篇与本章内容相关的短文进行朗读,然后提问学生,检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并进行相关的练习。
5. 总结归纳:教师带领学生对本章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夯实所学知识点。
6. 作业布置:针对本章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应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发言,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与反思,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资源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设备、教材、课件、图片、实物等。
八、教学延伸如果学生对本章的学习有较大的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拓展学习,包括更多识字、语法、阅读理解等方面的学习。
综上所述,本章的教学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语文一年级第十二章的重点知识和重要概念,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数学一年级第十二课教学方案
数学一年级第十二课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以下内容:1. 认识十以内的加减法,并能够灵活运用;2. 通过实际操作和情境练习,掌握简单的数学运算;3. 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
二、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加减法的能力;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好黑板、彩色粉笔、教案和教学素材;2. 学生每人备齐一本练习册和一支铅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提前准备好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数学题目,如让学生数一数教室中的窗户数目等。
通过这样的方式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并复习之前学过的数字概念。
2. 新授(20分钟)(1)通过展示板或黑板上的数字卡片,教授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让学生观察卡片上的数字,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派一位学生担任“提问者”的角色,其他学生进行快速计算后回答问题。
(3)教师通过实际操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
3. 拓展(20分钟)(1)教师布置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给出解答。
(2)教师进行答疑和评价,并给出正确的解答。
4. 实践(3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例如拿一些小物品进行加法和减法的练习,并让学生记录下他们的思考和解答。
(2)教师鼓励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并将解决问题的过程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观察、实际操作、思考等,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一些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巩固和提高。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一年级语文第十二章教学方案
一年级语文第十二章教学方案教学方案第十二章词语的积累与运用教学目标:1. 理解并正确运用章节中的词语。
2. 提高学生词汇量和词语的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兴趣。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本章节所学习的词语。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教学内容和方法:一、课前准备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引入本课要学习的词语。
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本章词语相关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词语的意思。
2. 学生交流猜测结果,并互相讨论。
二、课堂教学活动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章节要学习的词语,并与学生展开互动。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对于某个词语的认识和运用情况。
2.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示例和解释,逐个介绍本章节的词语,并给出相关的例句和用法。
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一些例句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3. 学生练习:教师布置课堂练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相关的习题。
例如,填空、改错、选择题等不同形式的练习题。
4. 学生合作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进行一些词语的运用练习。
例如,给学生几个词语,让他们合作创作一篇小短文,要求尽量多地运用所学的词语。
在合作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5. 学生展示和评价:让学生轮流展示他们合作创作的作品,并进行互相评价。
可以用一些评价指标,如是否运用了所学的词语、语句是否通顺、表达是否清楚等。
三、课后巩固活动1. 回顾复习:教师布置一些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复习本章节所学的词语。
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等。
2. 个别辅导:对于个别掌握不稳定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额外的辅导,帮助他们巩固词语的运用能力。
3. 课后任务:布置作文任务,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运用本章节所学的词语。
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和提示,并要求学生注意语句的流畅性和连贯性。
教学反思与改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图片展示、小组合作等,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创新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创新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创新教案第【1】篇〗第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暴、凑、喵、孵、叽、饿、偶、尔”八个生字;会写“洞、准、备”等十三个字;正确读写“变成、门板、准备”等十三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顺故事结构。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屋的慈祥与宽厚,学习老屋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1、认识“暴、凑、喵、孵、叽、饿、偶、尔”6个生字;会写“洞、准、备”等13个字;正确读写“变成、门板、准备”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顺故事结构。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屋的慈祥与宽厚,学习老屋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课前准备1、老屋子、小猫睡觉、母鸡孵蛋、蜘蛛结网的。
2、生字、词语卡片。
3、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暴、凑、喵、孵、叽、饿、偶、尔”8个生字;会写“洞、准、备”等13个字;正确读写“变成、门板、准备”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顺故事结构。
教学重点认识“暴、凑、喵、孵、叽、饿、偶、尔”8个生字;会写“洞、准、备”等13个字;正确读写“变成、门板、准备”等13个词语。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顺故事结构。
教学准备1、老屋子、小猫睡觉、母鸡孵蛋、蜘蛛结网的。
2、生字、词语卡片。
3、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1我们每天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你有没有发现路途上美丽的风景?本文作者就发现了上学路上的美丽风景,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学会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张秋生,诗人、儿童文学家,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静海县人,长期从事少儿报刊编辑工作,曾任《少年报社》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创作集童话、诗歌、散文于一体的文学作品,作品抒情、幽默,篇幅短小,富有儿童情趣和内涵,颇受小读者喜爱。
第12课教案修改版
第12课教案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复习双音节。
2.学生能够正确读出二声和一声、二声和三声的组合。
3.学生能够听出并正确说出句子中的重音。
4.会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
二、教学重点:1.双音节声调的辨析和听力输出。
2.学生能够准确地捕捉录音中的关键字进而选出正确答案。
3.学生能够准确地说出听到的重读音节,并能根据重读的部分提出相应的问题。
三、课型:汉语听力课四、教学方法:听说法、提问法、复述法、选择法、听写法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复习检查上节课布置的作业,课后练习第一题:听对话选择正确答案。
第二题:听一听,猜一猜。
讲解答案,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听写。
二、讲练新课组织教学:复习综合课第十二课内容,师生互动。
老师随意走到一个学生身边,找另外一个学生介绍这个学生。
学生在介绍时,老师可以将学生说到的和介绍有关的句式写在黑板上。
老师继续引导“除了这些,还可以怎么介绍同学呢?”复习结束后,老师边做动作边说:“请同学们打开书,第53页,我们来学习第十二课。
”具体讲练:(具体到每个小题,针对学生情况,可多放一遍或两遍录音。
)【一声韵母练习】第一题:选择你在句中听到的词语方法过程:1、通过老师领读、学生跟读的形式,练习选项中的词语。
2、老师领读时,读到发音近似的选项时要略微重读,让学生明白听录音时要重点听哪个部分。
3、若选项中有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词语时可以适当扩展。
4、播放录音两遍。
5、学生听录音后立刻说出答案。
6、老师讲解答案并把正确答案写在黑板上。
7、若有学生说出错误答案,重新播放录音,让学生理解正确答案。
第二题:听后跟读方法过程:1、老师讲解这道题练习的声调:二声和一声;二声和三声。
2、播放录音,学生跟读。
3、听后,老师找学生试读声调练习。
4、在学生读的过程中,若有学生发音出现问题,老师及时给其纠正。
5、最后全班齐读声调练习。
第三题:听后标出句中画线词语的声调方法过程:1、这道题是第二题的声调的练习。
2、老师、学生齐读题干中的音节,让学生先预习一下录音中会听到的音节。
小学语文第十二课教学方案
小学语文第十二课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台阶、码头、专心、灵机、代替等生词的意思,掌握运用新增生词造句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课中的关键词汇,并能够正确运用。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叙事段落,进行逻辑思维和判断推理。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十二课。
2.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展示。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课堂中的环境,例如教室内的品字形台阶、码头、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地方的用途。
步骤二:新课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台阶、码头、专心等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图片,猜测生词的意思,并运用已学的方法造句。
步骤三:课文阅读(15分钟)播放课文录音,整体阅读课文,并领读几段,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和关键词汇,帮助学生感受作者的描写与抒发情感的技巧。
步骤四:课文分析(15分钟)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例如:1. 描述码头的词句有哪些?为什么作者要用这些词句?2. 作者如何描绘灵机?为什么用“水蜘蛛”来形容它?3. 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经历?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步骤五:造句练习(15分钟)以课文中的生词为基础,设计造句练习,要求学生运用已学的句型和词语,自主造句,以巩固对生词的理解。
步骤六:课文仿写(20分钟)引导学生仿照课文中写法,写一段自己喜欢的事物的描写,鼓励学生运用多样的形容词和表达方式,展示个性化的表达能力。
步骤七:展示与评价(10分钟)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同学们进行评价,老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五、课堂巩固与拓展设计拓展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在课后进行实地观察,从生活中寻找更多关于台阶、码头等事物的例子,并运用学过的句式进行描述。
第12课《古诗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12课《古诗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2 古诗三首学习目标:1.借助字音读准生字,正确朗读古诗。
正确书写生字。
2.借助注释、结合资料读懂古诗题目。
3.结合相关资料,理解《示儿》《题临安邸》《已亥杂诗》诗句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体会诗人深沉、强烈、真挚的爱国情怀。
学习重点:目标2:借助注释、结合资料读懂古诗题目。
目标3:结合相关资料,理解《示儿》《题临安邸》《已亥杂诗》诗句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体会诗人深沉、强烈、真挚的爱国情怀。
学习难点:查找古诗背景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
目标依据:本课由宋代陆游的《示儿》、宋代林升的《题临安邸》和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三首古诗组成,这些古诗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三首古诗中,《示儿》和《题临安邸》的内容有一定的关联,表达情感相近。
学习内容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交流平台中,提出要以《古诗三首》为例,借助资料了解了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的历史背景,学生就更能体会陆游“但悲不见九州同"的伤痛和林升“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愤慨。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借助资料了解写作背景,深入理解课文蕴含的情感是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任务。
本单元让学生集中学习不同年代,人物,事件各异的爱国情怀的文章,表现了中国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围绕这一要素,本单元安排了1篇古诗,2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主要让学生通过相关的资料,了解课文的意思,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12课古诗三首古诗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课后题与本单元语文园地关系紧密,都要求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情感,为本单元后面几篇爱国情怀的文章做了很好的铺垫。
学生情况学生已经具有了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并通诗歌人物感受他的形象。
在理解诗人怎样的情感的时候,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在于:不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所以不能很好地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想表达的感情。
《Lesson 12》 教学设计
《Lesson 12》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本课时的重点词汇,如_____、_____、_____等。
学生能够准确运用重点句型_____、_____进行日常交流。
学生能够理解并正确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语法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力训练,提高学生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通过口语练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通过阅读和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重点词汇的发音、拼写和用法。
重点句型的结构和运用。
课文的理解和朗读。
2、教学难点某些语法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如_____的用法。
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运用英语。
2、任务驱动法布置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能力。
3、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播放一段与本课时主题相关的英语视频或音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关于视频或音频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词汇学习(10 分钟)展示本课时的重点词汇,通过图片、实物、动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含义。
带领学生朗读词汇,纠正发音,强调拼写。
3、句型学习(10 分钟)呈现重点句型,讲解句型的结构和用法。
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句型操练,巩固所学知识。
4、听力训练(10 分钟)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边听边理解课文内容。
设计听力练习题,如填空、选择等,检查学生的听力理解情况。
5、阅读训练(10 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点。
6、口语练习(10 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或情景对话。
邀请小组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年级下册第十二章教学方案
四年级下册第十二章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本章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第十二章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概念;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与本章内容相关的问题;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增强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本章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宇宙、地球、月球的认知,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的运动关系以及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2. 教学难点:本章的教学难点主要包括季节交替和日食、月食的形成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地球仪、模型图、PPT等。
2. 材料准备:打印好的相关教学资料,学生练习册等。
3. 环境准备:教室内布置相关海报和图片,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本章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教学:1. 导入通过观看精心准备的PPT,让学生进入本章课题的学习氛围。
2. 知识讲解通过展示地球仪、模型图等教学工具,向学生讲解宇宙、地球、月球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对它们的认知。
3. 运动关系探究通过实际操作地球仪和模型图,让学生观察和模拟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的运动关系,并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规律。
4. 季节交替解释通过讲解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地球公转和自转,进而解释季节交替的原因,加深他们对季节交替的认识。
5. 日食和月食探究通过讲解和图示,介绍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对其进行模拟,并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
6.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作业,巩固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讲评。
7. 拓展延伸提供一些相关的拓展阅读和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并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积极参与、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等,评价学生在本章中的学习情况。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练习作业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教学媒体:
1、非投影视觉辅助(黑板、实物)
2、投影视觉辅助(投影仪)
3、听觉辅助(录音机)
4、视听辅助(电视、多媒体)
选择教学媒体时,教师要综合权衡教学 情景(如全班、小组和自学);学生学习特 点(如是否喜欢阅读、视听偏好);教学目 标的性质(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以及 教学媒体的特性(如静止图象、动画、文 字、口语)等方面的因素。
则。领域原则,即将课堂空间划分为一个个领 域,某些领域只属于某个人。功能原则即将空 间划分为各种兴趣范围或工作中心,每个人都 能达到各种区域。
教师要经常变换学生在课堂中的座位。
第三节 选择教学策略
一、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指导教学:以学生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
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一)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
合作学习在设计和实施上必须具备五个 特征:1.分工合作;2.密切配合;3.各自 尽力;4.社会互动;5.团体历程。
三、个别化教学:
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 种教学策略。
个别化教学包含的几个环节:1.诊断学生的 初始学业水平或学习不足。2.提供教师与学 生或机器与学生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3.引 入有序的和结构化的教学材料,随之以操练 和练习。4.容许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向前学。
——一般教学目标(描述内部心理变化)。 用一个动词描述学生通过教学所产生的内部 变化。如,记忆、知觉、理解等。
——具体教学目标(列出具体行为样例,反 映心理变化的外显行为)。如:
一般教学目标:理解议论文写作中的类比法
具体教学目标:在课文中找出运用类比法阐 明论点的句子。
四、任务分析(采取倒推法将教学目标逐级 细分为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
戴尔的经验锥形图(P198),其中无多 媒体计算机。
年龄大
认 知 目 标
年龄小
语言
符号 视觉符号
戴
录音、收音
尔
静止图片
的
电影
经
验
教育电视
锥
参观展览
形
学习旅行
图
演示
演戏的经验
人为经验(模型木偶、角色扮演) 直接有目的的经验
四、课堂教学环境:课堂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组织课堂空间的两种方式:领域原则和功能原
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从最终目标出发, 一级子目标一级子目标地揭示其先决条件, 反复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要完成这一目 标,预先必须具备哪些能力?”,一直追问 到学生的起始状态为止,然后把学生需要掌 握的学习目标逐级排列出来。
第二节引起注意—提示目标—唤起经验—呈现内容—学习指 导—展现学习行为—适时反馈—评定结果—加强记忆与 学习迁移
(优选)第十二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的分类 注意: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是重点掌
握的内容。 (一)认知目标: 由低到高的层次:知识、领会、应用、分析、
综合、评价。 (二)情感目标: 五个等级: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
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 (三)动作技能目标: 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
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 学策略。 四阶段:创设问题情景、促进学生提出假设、检验 假设、根据实验结果引出结论。 四原则(201) ——“发现学习”的提出者是布鲁纳。 (二)情境教学: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 知识的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三)合作学习
指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 师主导教学的教学策略。目的:培养学 生主动求知的能力、发展学生合作过程 中的人际交流能力。
三、教学目标的表述
(一)行为目标:
1、具体目标:可观察、可测量的。如“写 出”、“列出”、“解答”等,旨在说明 “做什么”。
2、产生条件: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如 “根据参考书”、“按课本内容”等,旨在 说明“在什么条件下做”。
3、行为标准:提出符合行为要求的行为标准。 如“正确率70%”、“没有语法或拼写错 误”、“30分钟内完成”等,旨在说明“有 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