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本质 交易成本理论
关于企业的本质_兼评交易费用学派的企业理论
注: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交易费用———企业契约论分析研究”的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05-11-08作者简介:吴宣恭(1930-),男,福建晋江人,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关于企业的本质 ———兼评交易费用学派的企业理论吴宣恭(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福建 厦门 361005) 摘要:文章分析了企业的功能和本质、企业与市场的联系与区别及“企业契约论”对企业本质的错误认识。
关键词:企业;交易费用论;企业契约论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685(2006)01-0031-04 尽管企业的出现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但由于新古典经济学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性,到上世纪,西方经济学界还要问,为什么会有企业?企业产生的必要性是什么?企业的规模由什么决定?新制度经济学虽然力图对这些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解答,却把问题搅得更加难以理解。
归结起来,这些问题的中心实际是:企业的本质是什么?所以,正确认识企业的本质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交易费用论无法说明企业的本质在《企业的性质》(载《企业、市场与法律》,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版)一文中,科斯论证了,“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允许某个权威(一个‘企业家’)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
所以,“企业的引入基本上是由于市场运行成本的存在”,企业是为节省交易费用,“替代价格机制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关于企业产生和存在原因的这种讲法,无论从历史发展的事实或理论上看都是不正确的,以它说明企业的本质也是错误的。
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从本质上看就是生产组织与交换领域的关系。
在人类的远古社会,只有低水平的集体劳动和为维持群体生存最低需要的直接分配,不存在商品交换,更谈不上市场关系。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剩余生产物的增加,出现了社会分工和不同的所有权主体,就产生了商品交换。
在商品社会里,交换与生产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重要知识点-理论学说
经济基础知识1、科斯定理(美国):美国经济学家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本质》一书,他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企业的本质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2、瓦尔拉斯均衡状态(法国):或称一般均衡状态,当居民和企业分别实现了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供求都相等时,经济就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或瓦尔拉斯均衡状态。
资源便实现了最优配置。
3、帕累托改进(意大利):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能够在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重新配置资源,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则称这种资源重新配置为帕累托改进。
4、帕累托最优状态(经济效率):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
5、凯恩斯消费理论(英国):三个假设: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收入是决定消费的重要因素、平均消费倾向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从而产生货向需求。
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交易动机与预防动机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投机动机是利率的减函数。
流动性陷井:流动性偏好具有绝对性。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建立在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收入是短期资产的假设6、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美国):消费取决于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7、弗里德曼持久收入理论(美国):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根据他的当前收入决定的,而是根据他的持久收入决定的。
弗里德曼(美国)自然失业率:定义为经济处于就业状态时的失业率。
弗里德曼(美国):由于通货膨胀预期的存在和变动,通货膨胀和失业替代关系只是短期内才是可能的,而长期则是不存在的,从长期看,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和横轴垂直的直线。
弗里德曼:现代货币数量说,接受了剑桥学派的观点。
货币需求理论。
影响货币需求因素:财富总额、财富构成、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和机会成本、其他因素。
8、索罗余值(美国):即技术进步率、全要素生产率,简称TFP。
9、费雪方程式(美国):P=MV/T,价格总水平=货币供应量*货币流通速度/各类商品交易数量....交易方程式反映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的理论。
03 交易成本理论
新古典的企业:企业就是一个生产函数。 科斯的企业:企业是一种组织生产的方式,目
的在于削减交易成本。
二、交易费用的内涵
产权经济学的观点
交易费用指与转让、获取和保护产权有关的成本。
包括:
• 搜集有关价格分布、产品质量和劳动投入的信息,寻找潜在的 买者和卖者,了解他们的行为和所处的环境;
这个契约签订以后,市场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用汽车公司在签约 以前主要使用的是木制的车身,金属车身的比例很小,但1919年以后,对 整体金属车身的需求迅速而绝对地增长,这使费舍公司反过来通过利用 较多的劳动密集型技术,并趁机将17.6%的利润附加在其劳动和运输成本 上,并拒绝将其汽车车身的生产工厂建立在通用汽车装配厂附近。
机会主义的行为倾向在信息不对称、小数目谈判、针对专用性资产 的交易、监督费用高昂的队生产等条件下最容易实施
16
资产专用性
资产专用性是用来描述资产的可调配性的,是指在不牺牲 其生产经营价值的条件下,某项资产能够被重新配置于其 他替代用途或是被替代使用者重新调配使用的程度。
威廉姆森将资产专用性划分为五类:地理区位的专用性、 人力资产的专用性、物理资产专用性、完全为特定协约服 务的资产以及名牌商标资产的专用性。
绰士食品的前向一体化:涉足零食生产与销售
建立零食车间,进行试生产和试销售; 新建零食生产线,整合绰士食品和利源商贸人员,成
交易成本的本质
自从罗纳德·H·科斯于1937年发表《企业的性质》以来,被新古典经济学分析范式包围着的经济学家们,从无力解释经济现实的长期困惑中突然挣脱出来,人们被一种分析经济现象的全新视角彻底征服了。
引起经济学家们如此激动的是《企业的性质》中的交易成本思想。
但是,当研究和争论了半个多世纪以后,再重新审视这个经济学的宠儿时,我们却猛然发现人们已经将太多的误解强加给了它。
一、罗纳德·H·科斯究竟说了什么?科斯在《企业的性质》的开头指出,“……这两种分析工具就是边际概念和替代概念,两者合在一起就是边际替代概念,当然,我们的定义必须‘与能被准确表达的正规叙述相联系’”,可以说是一语道破了其研究的学术路径和技术工具。
科斯假定了“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在企业之外,价格变动决定生产,这是通过一系列市场交易来协调的。
在企业之内,市场交易被取消,伴随着交易的复杂的市场结构被企业家所替代,企业家指挥生产”,而“建立企业有利可图的主要原因似乎是,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企业“或许就是在期限很短的契约不令人满意的情形下出现的”,因此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一个‘企业家’)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
这就是科斯对企业之所以存在的解释。
至于企业的边界问题,科斯的分析则更是简单明了:企业“将倾向于扩张直到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完成同一笔交易的成本或在另一个企业中组织同样交易的成本为止”。
结果往往是出人意料的。
科斯的本意只在于探究企业存在的原因和边界的大小,这在文章中是显而易见的。
但“种瓜得豆”的事却偏偏发生在了这位智者的身上,难怪他在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演讲词中有点调侃地说:“我想象不到,这些想法在大约60年后竟能成为获得诺贝尔奖的主要依据。
在我八十多岁时对我二十多岁时做的工作加以褒奖,实在是一种奇特的经历。
”而这个“豆”其实就是《企业的性质》中的交易成本思想。
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一、概念理论建构于概念之上。
对于交易费用为何,学界众说纷纭。
交易成本为英文“transaction cost”汉译,亦有学者将之译为“交易费用”。
一般认为,交易成本这一概念首先由科斯于《企业的性质》中提出。
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企业何以存在”这一核心议题。
科斯[①]认为,企业与市场的边界有市场交易成本和企业组织成本共同决定。
前者主要为“使用价格价值的成本”。
在这篇文章中,科斯并未对交易费用这一概念作出清晰界定,而是采用列举法,认为交易费用包含了“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谈判和签约的费用以及由于经济生活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所导致的成本等”。
20世纪60年代后,伴随着科斯论文《社会成本问题》引起广泛和深入的讨论,交易成本的内涵得到拓展,其外延也进一步被细化。
威廉姆森把交易费用分为合同签订前和合同签订后,前者而包括草拟合同、就合同内容谈判和确保合同履行所付出的成本;后者则包括了不适应成本、讨价还价成本、建立及运转成本和保证成本等。
威廉姆森认为,交易成本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的性与机会主义行为;客观原因则包括了交易所具有的三个基本维度:交易发生的频率、交易的不确定性程度和资产专用性条件[②][③]。
张五常在《新玻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经济制度与交易费用”条目中将交易费用定义为“那些在鲁宾逊·克鲁梭(一人世界的) 经济中不能想象的一切成本, 在一人世界里,没有产权,也没有交易,没有任何形式的经济组织”。
从数学角度,汪丁丁[④]将交易费用定义为给定的不完备的知识集合上对可供选择的制度做选择的机会成本。
综合来看,交易费用有别于生产费用。
生产费用可以认为是生产过程中生产者必然要支付消耗的生产资料并支付劳工的劳动报酬的总。
交易费用则是交换过程中的讨价还价、签订合约、监督合约履行产生的费用。
二、交易成本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围绕核心概念“交易成本”展开。
交易成本理论以交易为分析单位,是研究经济组织的比较制度理论。
第二讲 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频率
交易频率通过影响相对交易成本,从而 影响到交易方式的选择
企业的性质
科斯对企业性质的基本定义 阿尔钦、登姆塞茨的解释 对企业性质认识的发展 企业组织为何能降低交易成本
科斯对企业性质的基本定义
企业作为市场的替代物,可以直接降低 市场中的直接定价成本(即市场交易成 本)
科斯对企业扩张和边界的解释
交易结构的选择
交易维度:资产专用性程度、不确定性 以及交易频率
交易维度与交易规制的关系
交易频率 高
古 典 契 约
双头交易 等级交易
垂直联合
低 低
三头交易 较高
三头交易或 垂直联合
资产专用性 很高
不确定性
资产专用性与纵向一体化
纵向一体化的关键因素是资产的专用性 纵向一体化的程度;生产费用和组织管 理费用的比较
企业组织为何能降低交易成本
激励 控制 处理交易双方的争议 企业组织所具有的信息方面的优势 企业组织中存在的准道德气氛
交易规制结构
交易规制结构的划分 交易规制结构的选择 资产专用性和纵向一体化
交易规制结构的划分
古典契约 新古典契约 关系契约
古典契约
在这种交易中,交易条件完全在事前制 定好 也包括一些复杂的交易
对企业性质认识的发展
在科斯之后,经济学家纷纷就企业的性 质和发展提出了个自的见解。具有代表 性的人物除了阿尔钦、登姆塞茨外,还 有威廉姆森、诺斯、张五常等,以张五 常的见解最为突出。
张五常的见解
企业与市场的不同只是契约安排的两种不同形式而已。 企业并非为取代市场而成立,仅仅是用要素市场取代 产品市场,或者说是一种契约取代另一种契约。企业 在本质上是一种契约,与市场契约不同的是,市场交 易的对象是产品,而企业交易的对象则是生产要素。 由于估价某产品或获得某产品的有关信息通常需要支 付成本,通过对某些投入替代品进行估价的定价方式, 其成本通常小于对产品的直接定价。由于对投入替代 品的定价并不能获得对产品定价那样充分的信息,所 以,对市场还是企业这两种契约安排的选择取决于对 替代品定价所节约的交易成本是否能弥补由相应的信 息不足而造成的损失
交易成本理论
所谓交易成本,是指人们在某种社会关系中自愿交流,相互合作达到交换所付出的成本,即人际关系的成本。
它是与一般生产成本(人性关系成本)相对应的概念。
本质上,如果进行人类交流,就会产生交易成本,这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
成本概况交易成本理论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R.H.,1937)提出的。
交易成本理论的基本论点是解释企业的性质。
由于经济体制中专业分工的运作以及企业的市场价格功能,产生了专业分工现象。
但是,使用市场价格函数的成本较高,企业机制是由追求经济效率形成的。
成本分类由于交易成本通常是指为促进交易发生而形成的所有成本,因此很难明确定义和列出交易成本。
不同的交易通常涉及不同类型的交易成本。
一般而言,简单的分类可以将交易成本分为以下几项(Williamson,1975)搜索成本:收集商品信息和贸易伙伴信息。
信息成本:获取和与贸易伙伴交换信息的成本。
议价成本:合同,价格和质量的议价成本。
决策成本:制定相关决策和签订合同的内部成本。
监督成本:监视贸易伙伴是否根据合同进行交易的成本,例如跟踪产品,监督和检查货物。
违约成本:违约后的成本。
威廉姆森(Williamson,1985)进一步将交易成本分为两类:事前和事后。
交易前费用:签订,谈判和担保合同的费用。
事件发生后的交易费用:因合同不适用造成的费用;议价成本是指双方失调的谈判成本;建设和运营成本;解决双方之间的纠纷和纠纷必须设置的相关费用;约束成本是赢得对方信任所需的成本。
Dahlman(1979)对交易活动的内容进行了分类,认为交易成本包括:信息搜索成本,谈判和决策成本,合同成本,监督成本,执行成本和转换成本。
简而言之,所谓交易成本是指交易发生时产生的信息搜索,条件协商和交易实施的成本。
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沟通的成本、信息传输的成本、信息收集成本、讨价还价的成本、谈判的成本等都属于交易的成本。
它最大的特点是在经济学上是确凿无疑的,但在财务报表上是显示不出来的。
企业该如何降低交易成本?高效管理员工?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困惑,一件事,我们自己是应该雇人做。
来寻求外部合作。
罗纳德科斯首次提出交易成本。
科斯认为:企业内部交易成本的,如果高于市场交易的成本。
也就不应该内部扩张了。
也就是说别再雇人来自己做,而应该寻求更多的外部合作。
如果内部交易成本低,那么就应该自己来不能做这些企业的内部交易成本呢,是每个企业都会思考的问题。
您可以从这单的点入手。
第一隐性成本显性化。
一般是各部门多名员工的统筹和协调产生引擎的内部成本。
在财务报表里呢,是不会来体现出的。
第二,组织结构扁平化。
有些企业的领导层了比员工还要多,管人比管事还多。
公司的管理层级越多,决策的利益链条也就会越长,决策的速度也就越慢,内部的交易成本也就会越来越大。
现代化经营管理一般从公司的CEO 到底层的一级员工,层级最好不要超过级。
第三是决策流程的信息化。
会议开会时间长度决定了内部交易成本的高低,你可以算一下开了一个小。
时会公司需要支付多少员工的薪水,尽可能的提高开会的效率,从而降低内部的成本。
交易费用理论(transaction-cost-theory)
交易费用理论(transaction cost theory)什么是交易费用理论?交易费用理论是整个现代产权理论大厦的基础。
1937年,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Ronald•Coase)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次提出交易费用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机制,由于存在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不确定性与小数目条件使得市场交易费用高昂,为节约交易费用,企业作为代替市场的新型交易形式应运而生。
交易费用决定了企业的存在,企业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
他指出:市场和企业都是两种不同的组织劳动分工的方式(即两种不同的“交易”方式),企业产生的原因是企业组织劳动分工的交易费用低于市场组织劳动分工的费用。
一方面,企业作为一种交易形式,可以把若干个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和产品的所有者组成一个单位参加市场交易,从而减少了交易者的数目和交易中摩擦,因而降低了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在企业之内,市场交易被取消,伴随着市场交易的复杂结构被企业家所替代,企业家指挥生产,因此,企业替代了市场。
由此可见,无论是企业内部交易,还是市场交易,都存在着不同的交易费用;而企业替代市场,是因为通过企业交易而形成的交易费用比通过市场交易而形成的交易费用低。
所谓交易费用是指企业用于寻找交易对象、订立合同、执行交易、洽谈交易、监督交易等方面的费用与支出,主要由搜索成本、谈判成本、签约成本与监督成本构成。
企业运用收购、兼并、重组等资本运营方式,可以将市场内部化,消除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从而降低交易费用。
科斯的这一思想为产权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科斯的思想在很长时间内一直被理论界所忽视,直到60年代才引起经济学家的广泛重视。
[编辑]交易费用理论的基本假设和重要结论交易费用经济学认为: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不确定性、小数目条件使得市场交易费用高昂,为了节省这种交易费用,代替市场的新的交易形式应运而生,这就是企业,而企业的不同组织结构也是为了交易费用节省的必然结果。
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交易成本经济学起源于本世纪30年代。
从70年代中叶以来,它成为现代经济学发展中最为活跃的一个学派。
尤其是在年轻一代的经济学家中,从者甚众。
许多早期的经济学家、组织学家和法学家的思想都对交易成本的产生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如奈特的“道德危机”理论,康芒斯的制度理论、巴纳德的组织理论和芦埃的契约理论,但促成交易成本经济学产生的最为直接的理论渊源是科斯的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1937年)。
(一)交易成本概念的提出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企业被简化为一个生产函数,企业的职能仅仅是根据这个生产函数把投入品转换成产品或服务。
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下,对企业为什么会存在,由什么来决定企业的结构和规模边界等问题,都无法作出解释。
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科斯通过引入交易成本概念,正式提出并分析了这两个被新古典经济学所忽视的命题。
科斯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不同但又可以相互替代的交易制度。
市场的交易是由价格机制来协调的,而企业的存在将许多原属于市场的交易“内化”了。
在企业内部,行政命令取代了价格机制成为生产活动的协调机制。
例如,在劳动力市场上,工人根据雇主所出工资的高低来决定到哪里受雇,他们的行为受市场劳动力价格的协调。
而一个劳动力一旦被企业所“内化”,也就是说成为企业的雇员,他在企业中的行动就必须服从行政命令。
企业为什么会产生和存在呢?科斯认为,这是因为企业通过“内化”市场交易可以节省交易成本。
如果市场交易成本为零,雇主可以随时到劳动力市场“购买”所需劳力,而不必长期雇佣一个工人。
而事实上,雇主每天到市场上“购买”劳力,必须支付很高的成本,如时间、讨价还价的费用、以及因雇不到合适工人而可能给生产活动带来的损失,等等。
通过把这—市场交易过程内化到企业中,建立起长期稳定的雇佣关系,就可以节省交易成本。
因此,在科斯看来,交易成本的节省是企业产生、存在以及替代市场机制的唯一动力。
如果企业“内化”市场交易就能带来交易成本的节省,那么,企业规模就会无限扩张,直至完全取代市场,使整个经济成为一个大企业。
交易成本理论及应用
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学生姓名:肖庆飞学号: *********** 班级:企管研2015 时间: 2015 年 10月 20日指导教师:管仕平教授交易成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应用一、交易成本理论的主要内容(一)交易成本理论的概述所谓交易成本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们自愿交往、彼此合作达成交易所支付的成本,也即人与人关系成本。
它与一般的生产成本(人与自然界关系成本)是对应概念。
从本质上说,有人类交往互换活动,就会有交易成本,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交易成本理论的根本论点在于对企业的本质加以解释。
由于经济体系中企业的专业分工与市场价格机制的运作,使用市场的价格机能的成本相对偏高,从而形成企业机制,企业是人类追求经济效率所形成的组织体。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提出交易成本是“通过价格机制组织生产的,最明显的成本,就是所有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市场上发生的每一笔交易的谈判和签约的费用”及利用价格机制存在的其他方面的成本。
科斯提出交易成本的概念,系统化的工作是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威廉森做的。
威廉森最先把新制度经济学定义为交易成本经济学。
他广泛考察和研究了资本主义的各种主要经济制度,包括市场组织、对市场的限制、工作组织、工会、现代公司(包括联合企业与跨国公司)、公司治理结构、垄断与反垄断和政府监管等等,并开创性地把交易成本的概念应用到对各种经济制度的比较和分析中,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分析体系。
(二)交易成本的分类(三)交易成本的特征1、交易商品或资产的专属性交易所投资的资产本身不具市场流通性,或者契约一旦终止,投资于资产上的成本难以回收或转换使用用途,称之为资产的专属性。
2、交易不确定性交易成本的不确定性指交易过程中各种风险的发生机率。
由于人类有限理性的限制使得面对未来的情况时,人们无法完全事先预测,加上交易过程买卖双方常发生交易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交易双方继而透过契约来保障自身的利益。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生产和成本理论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生产和成本理论导语:生产成本是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利用情况的货币表示,是衡量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生产和成本理论的考试知识点吧。
1、生产者及其组织形式:生产者即企业或厂商。
企业的主要形式包括个人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
在生产者行为的分析中,一般假设生产者或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基本假定是“经济人假设”在生产和企业理论中的具体化。
2、企业形成的理论:①企业本质:美国经济学家科斯在1937年发表《企业的本质》一书,他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企业的本质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企业产生以后,企业与市场机制就是两种不同的协调生产和配置资源的方式,社会上就形成了两种交易,即企业外部的市场交易和企业内部的交易。
当企业交易方式的交易费用小于市场交易方式的交易费用时,企业就产生了。
②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③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信息的不完全性。
3、生产及相关概念劳动:指人们生产活动中提供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土地:包括土地本身、地上地下的一切自然资源。
资本:实物形态(资本品或投资品,包括厂房和设备等)、货币形态(货币资本)。
产出:生产者向社会提供有形的物质产出(食品、机器设备日常用品等)和无形的服务产出(医疗、信息服务、金融服务、旅游服务等)。
4、生产函数的含义:表示一定时期内,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生产函数是生产要素投入量和产品产出量之间的关系。
①前提:技术不变的情况下。
②生产函数是最大产量与投入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
③所有企业都有生产函数。
5、函数表达式:假定生产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为X1,X2……Xn,Q为所能生产的最大的产量,则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Q=f(X1,X2……Xn)6、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及其曲线---研究企业短期行为①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表示资本量固定不变;L:表示劳动量。
现代企业理论第二章 交易费用理论
◆制度
制度随着交易的复杂而变化,其目的就是降低交易成本。比 如,公有制、私有制、银行、保险、学校、对象专业化到柔性加 工单元,企业制度方式、市场制度方式、国家制度方式可以转化; 自由国际贸易方式与贸易联盟组织(WTO)方式等。。
■技术 技术可以节约交易的信息搜寻费用和合约实施的监督费用。
比如货币、电话、电报、电脑、互联网。但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出 现了更为复杂的交易(证券、期货交易)从而提高了交易费用。 一个合理的技术总是使节约的交易成本大于增加的交易成本。
整理课件
●交易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制度经济学的最小单位。 ●交易的实质是所有权的转移,不是“物品的交换”。 ●交易本身必须含有“冲突、依存和秩序”三项原则。实质上是 指人类交易活动的三个基本特征。 ▲康芒斯的交易概念:在一定的秩序或集体行动的规则中发生 的、利益彼此冲突和依存的个人之间的所有权的转移。
整理课件
(三)交易成本产生的原因
1、有限理性与交易费用:
◆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人并不是古典经济学所研究的“经济 人”,而是“契约人”。“契约人”都处在交易之中,并用或 明或暗的合约来协调他们的交易活动。由于交易主体存在有限 理性,合约的制定和实施不可能完美无缺,由此付出的代价就 构成了交易成本。
2、机会主义与交易费用:
整理课件
■目前,这种方法没有得到认可和应用。
(二)微观企业层面上的交易费用计量研究
◆威廉姆斯:对不同制度的交易成本进行比较
G1和G2表示一组可供选择的制度安排,所对应的交易成本C1 和C2,如果G*是被选种的安排,则可以得到以下的式子:
如果C1<C2 ,则G*=G1 ;如果C1>C2 ,则G*=G2
■案例:1988年诺思参加了世界银行举办的一次关于经济发展 的会议并作了一场关于交易成本对经济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的 演讲。会议主持人事后对诺思说,他不相信交易成本会如此之高。 为此,他们打了一个赌,他们同意做一个非常简单的试验,看看 一个经济体系在世界不同的地方是如何有效运行的。他们采取如 下办法:他们实际完成对一个纺织品下订单的全过程。当他们下 了订单以后,根据各国生产的产品数量、质量和时间等打出分数
交易成本理论在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中的应用述评
交易成本理论在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中的应用述评一、概述1. 交易成本理论的起源与发展交易成本理论,作为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分支,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
经济学家奈特、康芒斯和卢埃等人对交易成本的概念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索,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直至193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交易成本理论才得到了系统的阐述和深化。
由于经济体系中企业的专业分工与市场价格机能之运作,产生了专业分工的现象。
使用市场的价格机能的成本相对偏高,这促使了企业机制的形成。
企业作为人类追求经济效率的组织体,其核心功能在于降低交易成本。
即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们自愿交往、彼此合作达成交易所支付的成本,它与一般的生产成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交易成本理论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
后续的研究者们不断对理论进行深化和拓展。
威廉姆森(Williamson)在交易成本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交易成本产生的原因。
交易成本的发生,源自于人性因素与交易环境因素交互影响下所产生的市场失灵现象。
这一观点为交易成本理论增添了更为丰富的内涵,使其能够更好地解释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种种现象。
随着交易成本理论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也逐渐拓展。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交易成本理论应用于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之中,以期为企业提供更为有效的战略决策依据。
交易成本理论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企业更好地理解自身在市场中的定位和发展方向,还能够为企业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战略提供理论支持。
交易成本理论经历了从起源到发展的过程,逐渐成为了经济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
其核心观点和内涵为企业战略管理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有助于推动企业战略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
2. 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在探讨交易成本理论在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中的应用之前,有必要深入理解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为实现其长期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管理决策和行动的总和,它不仅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更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
企业的本质是什么
企业的本质是什么企业的本质是什么?新制度经济学的中心问题是通过个人之间的共同协议而进行经济交易的协调问题。
有关的合约被用来解释在一个预见不到的世界中个人之间合作的问题。
但是,在不同的情况下,合约被不同的“治理结构”、“命令”、或“律法”所管理、组织或支配。
市场或科层结构是其中的两个极端。
因此,新制度经济学面临的一个经济问题是,如何在一些具体条件下,哪一种制度安排(治理结构、命令或律法)是合理的、或者在经济上是优越的。
企业、市场和国家都是这样的制度安排。
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企业、市场和国家的理论就是要说明,这些组织为什么会存在,它们的本质是什么,以及它们的作用是什么等等问题。
企业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科斯最早建立了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理论,他认为,企业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则不同意科斯的看法,他们认为企业是一种团队生产。
沿着科斯的思路,张五常提出,企业是合约选择的一种形式;威廉姆逊则认为,企业是一种科层组织。
20世纪70-80年代以后,经济学家们进一步分析了影响交易成本的具体因素,他们认为,企业是不完全合约的产物。
这些研究使企业理论渐臻完善。
这里将依次介绍这些理论。
一、科斯:企业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1937年科斯在<<经济>>杂志上发表《企业的本质》一文,讨论了企业的存在,本质和边界。
科斯当时所处的背景是新古典经济学流行的时候,当时凯恩斯的经济学尚未出笼,或者没有在学术界产生影响。
处于这种环境的科斯,耳闻目睹的当然都是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
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正常的经济体系自行运作。
它的日常运行不在集中控制之下,它不需要中央的监查。
就人类活动和人类需要的整个领域来说,供给根据需求而调整,生产根据消费而调整,这个过程是自动的、有弹性的和反应灵敏的。
"在这种体系下,所有的经济活动由价格机制协调,资源的流动方向直接取决于价格机制。
这就是说,生产要素在不同用途中间的配置是由价格机制决定的:如果一种要素在A种用途的价格高于在B种用途的价格,该要素就会从A种用途自动地流向B用途,直到二者之间的价格差别消失为止。
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交易成本理论是用比较制度分析方法研究经济组织制度的理论。
它是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哈里·科斯(R·H·Coase)1937年在其重要论文“论企业的性质”中提出来的。
它的基本思路是:围绕交易费用节约这一中心,把交易作为分析单位,找出区分不同交易的特征因素,然后分析什么样的交易应该用什么样的体制组织来协调。
科斯认为,交易成本是获得准确市场信息所需要的费用,以及谈判和经常性契约的费用。
也就是说,交易成本由信息搜寻成本、谈判成本、缔约成本、监督履约情况的成本、可能发生的处理违约行为的成本所构成。
科斯在尝试解释企业何以存在时为经济理论“发现”的就是这种反复发生的交易成本。
他的结论是,通过建立一种无限期的、半永久性的层级性关系,或者说通过将资源结合起来形成像企业那样的组织,可以减少在市场中转包某些投入的成本。
一种多少具有持久性的组织关系,如一个雇员与企业的关系,对企业来说,能节省每天去市场上招聘雇员的成本;对于雇员来说,能减少每天去市场应聘的成本和失业风险成本。
这种“持久性的组织关系”就是制度,包括契约,也包括政策等。
因此,依靠体制组织、契约以及其上的政策等制度,采纳和利用标准化的度量衡,能降低交易成本的水平。
交易成本理论中的制度在经济分析中的重要性,使许多经济学者重构了制度经济学,并把它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历史学派”和美国制度主义理论家的那种注重对制度作描述性分析的研究区分开来,冠之以“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但我们仍然习惯地称之为制度经济学或制度分析学派。
制度经济学研究经济生活与制度之间的双向关系,关心的是分析各种具有协调功能的规则和规则集等。
制度经济学家也普遍关注公共政策与制度之间的互动关系。
公共政策意味着通过政治的和集体的手段系统地追求某些目标。
公共政策不仅由政府主体(议会、政治家、行政官员)来实施,它还由有组织集团的代表,像工会、行业协会、消费者和福利方面的院外集团、官僚和某些个人来实施。
企业的本质-交易成本理论
1.交易成本理论来解释企业的本质?为什么有企业?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差别?哪些因素决定企业的规模范围?企业规模、组织结构、组织效率强调制度企业(契约)制度安排公司治理——契约。
资本、融资结构。
交易成本理论是关于产权交易的理论。
交易成本是企业替代市场的运行机制成本。
长期以来,西方传统经济学关于市场能够在“一只看不见的手”的自发作用下进行有效资源配置的观点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这种理论使得人们“既不知道引导市场交易活动的成本,也不知道企业内部不同的组织形式对成本的影响如何。
”罗纳德·科斯在1937年的论文《公司的性质》中认为,“创建公司成为有利可图之事的主要原因似乎在于:存在着利用价格机制的成本”,即:发现价格的成本以及谈判和签订合同的成本。
公司存在的充分条件就是交易成本的差异,也就是在公司内部管理和管理的市场化两者之间寻找一个交易成本更低的方式。
当公司管理成本低于市场交易成本时,公司就应该产生;而当市场交易成本低于公司内部交易成本时,公司的内部交易就会弱化、消失,甚至会导致公司的灭亡。
通常根据科斯的观点认为,企业是取代市场,节约交易费用的一种有效形式,选择只存在于企业和市场二者之间。
交易成本是企业替代市场的运行机制成本。
1937 年,交易成本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罗纳德·科斯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相互替代的协调生产的手段,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它的运行也是有成本的。
在企业之外,价格变动决定生产,这是通过一系列市场交易来协调的。
由于运用市场机制也有成本是客观现实,在企业之内,市场交易被取消,企业家代替市场机制,企业家指挥生产。
企业组织作为市场的替代物,其运用市场机制的成本包括:(1)发现相对价格的费用;(2)交易的谈判和签约的费用;(3)不确定性原因引起的费用,即契约履行的费用;(4)企业内部组织交易的成本。
科斯关于企业内部组织运行同样存在交易成本的论述,对以后相关的企业管理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交易成本理论来解释企业的本质?为什么有企业?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差别?哪些因素决定企业的规模范围?
企业规模、组织结构、组织效率
强调制度
企业(契约)制度安排
公司治理——契约。
资本、融资结构。
交易成本理论是关于产权交易的理论。
交易成本是企业替代市场的运行机制成本。
长期以来,西方传统经济学关于市场能够在“一只看不见的手”的自发作用下进行有效资源配置的观点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这种理论使得人们“既不知道引导市场交易活动的成本,也不知道企业内部不同的组织形式对成本的影响如何。
”
罗纳德·科斯在1937年的论文《公司的性质》中认为,“创建公司成为有利可图之事的主要原因似乎在于:存在着利用价格机制的成本”,即:发现价格的成本以及谈判和签订合同的成本。
公司存在的充分条件就是交易成本的差异,也就是在公司内部管理和管理的市场化两者之间寻找一个交易成本更低的方式。
当公司管理成本低于市场交易成本时,公司就应该产生;而当市场交易成本低于公司内部交易成本时,公司的内部交易就会弱化、消失,甚至会导致公司的灭亡。
通常根据科斯的观点认为,企业是取代市场,节约交易费用的一种有效形式,选择只存在于企业和市场二者之间。
交易成本是企业替代市场的运行机制成本。
1937 年,交易成本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罗纳德·科斯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相互替代的协调生产的手段,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它的运行也是有成本的。
在企业之外,价格变动决定生产,这是通过一系列市场交易来协调的。
由于运用市场机制也有成本是客观现实,在企业之内,市场交易被取消,企业家代替市场机制,企业家指挥生产。
企业组织作为市场的替代物,其运用市场机制的成本包括:(1)发现相对价格的费用;(2)交易的谈判和签约的费用;(3)不确定性原因引起的费用,即契约履行的费用;(4)企业内部组织交易的成本。
科斯关于企业内部组织运行同样存在交易成本的论述,对以后相关的企业管理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科斯定理”,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私人成本将等于社会成本。
零交易成本在现实经济运行中是不可能实现或达到的,但是,通过改善企业内部组织制度和企业产权制度,可以不断地降低企业内外部的交易成本,使其交易成本不断地逼进零的极限,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
正因为如此,西方各国政府和企业经济组织不断改革社会经济的产权制度和组织机构,改善经济运行机制、运行规则和运行方法。
用交易成本理论进行解释:(1)短期生产经营决策的机会成本是生产组织制度选择的交易成本。
在成本管理会计中,短期生产经营决策需要重点考虑机会成本,并在不同生产组织形式方案中决定取舍。
(2)长期投资决策中的机会成本是发现相对价格的交易成本。
科斯于1960年发表了著名的《社会成本问题》,对交易成本的内容作了进一步的界定,科斯把它定义为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所需要付出的费用以及谈判和经常性契约的费用。
我们可以把交易成本理解为“扯皮成本”,在各种可能的情况下,为获取经济收益而与人打交道时发生的一切时间、精力和物质的支出(彭真善,2006)。
科斯用交易成本完满地解释了企业存在的原因和决定企业规模的因素,并用它分析了企业与市场的差别与联系,他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不同但又可以相互替代的交易制度。
市场的交易由价格机制来协调,而企业的存在将许多原属于市场的交易“内部化”了。
在企业内部,行政命令取代了价格机制成为生产活动的协调机制,企业通过市场“内部化”可以节省交易成本。
企业是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的统一。
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人、财、物的耗费,就是交易成本。
从动态角度看,交易成本渗透到交易活动的全过程中。
科斯交易成本理论突出的贡献就是把“交易成本”概念纳入到经济分析中,认为市场运行同样是需要成本的,承认交易成本的存在,并确定了交易成本对不同的契约安排等生产制度的影响,从而使经济学获得了对现实经济问题的新的解释力。
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情况下,产权的清晰界定将有助于降低人们在交易过程中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率。
厂商要通过计算生产的成本和收益能使社会总产品及利润最大化的方案,政府要做的只是界定产权。
甲、乙两人在社会可能的资源配置状态中的选择标准:
如果两人中至少有一人认为A优于(或劣于)B,而没有人认为A劣于(或优于)B,则从社会的观点来看,亦有A优于(或劣于)B。
如果两人都认为A与B无差异,则从社会的观点来看,亦有A与B无差异。
帕累托的最优标准(简称帕累托标准):
如果至少有一人认为A优于B,而没有人认为A劣于B,则认为从社会观点看亦有A优于B。
帕累托改进:
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认为这种资源配置状态的变化是“好”的;否则认为是“坏”的。
这种以帕累托标准来衡量为“好”的状态改变称为帕累托改进。
帕累托最优状态:
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下,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使任何人的状态变坏,则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帕累托最优状态又称作经济效率,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具有经济效率的,反之就是缺乏经济效率的。
[1]殷瑜. 论科斯定理的意义[J]. 商业经济,2005,08:18-20.
[1]井辉.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两种产权理论比较[J]. 财经科学,2000,05:57-60.
[2]吴易风. 产权理论:马克思和科斯的比较[J]. 中国社会科学,2007,02:4-18+204.
[3]贾娜. 产权理论研究综述[J]. 法制与社会,2010,21:18+30.
[4]史忠良,刘劲松. 产权理论与国有资产管理[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01:10-14.
[5]朱春燕. 马克思产权理论研究述评[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06:23-29.
[6]田昆如. 再论会计契约:基于产权理论的会计本质考察[J]. 企业经济,2012,06:5-10.
[7]李杰. 试论马克思的产权理论与现代西方产权理论的主要分歧[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5:133-139.
[8]周明生,苏炜,卢名辉. 马克思与科斯产权理论在中国改革进程中的运用[J]. 江海学刊,2009,01:86-92.
[9]林勇. 论演化产权理论对经典产权理论的继承、批判与拓展[J]. 学术月刊,2009,06:62-69.
[10]吕天奇. 马克思与西方学者产权理论的观点综述与分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03:121-126.
[11]李炳炎. 马克思产权理论创新与我国现代产权制度建设[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5-15.
[12]吴汉东. 知识产权理论的体系化与中国化问题研究[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4,06:107-117.
[1]陶启智,廖恒,崔思佳.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高额现金持有动因——委托代理理论抑或优序融资理论[J]. 财经科学,2014,04:42-52.
[2]刘银国.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07,01:155-160.
[3]颜炜.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工程合同激励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
[4]何亚东,胡涛. 委托代理理论述评[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03:62-65.
[5]唐若念. 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下的我国政务公开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
[6]刘以安,陈海明. 委托代理理论与我国国有企业代理机制述评[J]. 江海学刊,2003,03:194-198.
[1]刘锡田. 制度创新中的交易成本理论及其发展[J]. 当代财经,2006,01:23-26.
[2]饶晓秋. 交易成本理论:解释成本管理会计理论的新视角[J]. 当代财经,2006,01:124-127.
[3]彭真善,宋德勇. 交易成本理论的现实意义[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04:15-18.
[4]温晓俊,刘海建. 战略管理研究所应遵循的理论基础:资源基础观与交易成本理论[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08:63-67.
[5]何禹霆,王岭. 扩展的交易成本理论视角:经济组织治理逻辑的重新审视[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8,06:3-7.
[6]陈丹. 论企业间合作战略:基于竞争力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及企业资源观理论[J]. 东岳论丛,2010,01:124-128.
[7]牛晓帆,安一民. 交易成本理论的最新发展与超越[J].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1:79-83.
[8]彭正银. 网络治理、四重维度与扩展的交易成本理论[J]. 经济管理,2003,18:4-12.
[9]刘逢.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研究——基于最新理解的交易成本理论[J]. 经济研究导刊,2009,19:110-111.
[10]张斌. 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风险投资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
[11]李杰. 试论马克思的产权理论与现代西方产权理论的主要分歧[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5:13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