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草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

上布满砂晶,形成嵌晶纤维,胞腔狭窄
• 木纤维多成束,壁较厚,胞腔稍大,可见 斜纹孔。
麻黄 ----- 【显微鉴别】
• ③ 髓部薄壁细胞木化或非木化,常含棕红 色块状物
• ④ 螺纹、网纹、具缘纹孔导管,细小,直 径10--15μm,导管分子端壁具麻黄式穿 孔板(端壁斜面相连,具有多数圆形穿孔, 排成1-3列)
叶的构造已如前述 对于全草类,叶的鉴别很重要 气孔、毛茸是很重要的鉴别特征 一些常用数据如气孔轴式、气孔数、脉岛数、
栅表比等对于相似的中药(唇形科)尤其重要。
麻黄 ----- 【历史】
• 本经,中品
• 《名医别录》记载:麻黄生晋地(今河北省 境内)及河东(今山西省境内)
• 陶弘景云:“今出青州(今山东省境内), 彭城(今河北省境内),荥阳、中牟(均在今 河南省境内)者为胜,色青而多沫。”
及华阴者为真。其根细而极辛,故名之曰细 辛。”
细辛 ----- 【历史】
• 《本草纲目》也称:“华州真细辛”,说明当时 就以产陕西华山之阴,即今华县一带所产的华细 辛为佳品
• ③ 节明显,节间长2--6cm,节上有膜质 鳞叶2片(稀3片),呈锐三角形,先端反 曲,渐尖,灰白色,基部合生呈筒状,红 棕色
• ④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周边 黄绿色,髓部类圆形,红棕色
• ⑤ 气微香,味微苦,涩。
麻黄 ----- 【性状鉴别】
• 中麻黄 • ① 茎细长圆柱形,多分枝,直径为1.5--
• 掌禹锡引段成式酉阳杂俎云:“麻黄茎端 开花,花小而黄,簇生。子如覆盆子,可 食。”
麻黄 ----- 【历史】
• 苏颂云:“春生苗,至夏五月则长及一尺 以来。梢上有黄花,结实如百合瓣而小, 又似皂荚子,味甜,微有麻黄气,外皮红, 里仁子黑。根紫赤色。俗说有雌雄二种, 雌者于三月、四月内开花,六月结子。雄 者无花不结子。至立秋后收茎阴干”
全草类中药(含常用别名)

全草类中药(含常用别名)全草类中药,全指草本植物的全体部分被用于药用的植物。
全草类中药被广泛应用于传统中医药学中,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和治疗功效。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全草类中药,包括其常用别名及其主要药用功效。
1.罗布麻(又名乌麻、黑麻)罗布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
它的全草部分被广泛用于制成中药。
罗布麻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感染、肿瘤等疾病。
2.白花蛇舌草(又名南蛇草)白花蛇舌草是一种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它的全草被广泛用于中药制剂中。
白花蛇舌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等功效。
常用于治疗湿热病症、瘀血症以及风湿疼痛等疾病。
3.川连(又名天仙藤)川连是一种生长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川连的全草常被用作中药材。
川连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活血化瘀等功效。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热毒症、咳嗽痰多、便血等病症。
4.石斛(又名冰羊角)石斛是一种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多年生兰科植物。
石斛是一种常见的草药,以其鲜花入药。
石斛具有滋补养生、清热祛湿、补肾壮阳等功效。
常用于治疗肾虚、阳痿早泄以及热病烦渴等症状。
5.党参(又名太子参)党参是一种生长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党参的地上部分全草被广泛用作中药。
党参具有补气养血、益肺生津、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常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虚劳乏力以及肺病咳嗽等病症。
6.川穹花(又名白花川穹)川穹花是一种生长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多年生花卉。
川穹花的全草常被用于中药制剂中。
川穹花具有祛风散寒、活血凉血、消肿止痛等功效。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炎、痛风等疾病。
7.白花姜(又名冰片姜)白花姜是一种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多年生植物。
白花姜的全草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白花姜具有理气祛湿、温中止痛、化痰止咳等功效。
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湿阻痰滞等症状。
8.华佗草(又名夏枯草)华佗草是一种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中药调剂员4(全草类、动物、矿物中药饮片的识别)

【名称】麻黄 【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切段。 【性状】呈细长圆柱形段。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棱线,触 之微有粗糙感。节明显,节上有膜质鳞叶,长1~4mm;质轻,有韧性, 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或略呈三角形。气 傲香,味苦涩。以茎粗、色淡绿、中心红棕色、味苦涩者为佳。 【功能】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名称】蜜麻黄 【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切段,蜜炙。 【性状】形同麻黄段。表面深黄色,微显光泽,略粘,有蜜香气,味 甜。 【功能】润肺止咳平喘。
【名称】半枝莲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的干燥全草。切段。 【性状】呈不规则的段,根、茎、叶、花、果混合。根纤细。 茎细,方柱形,中空,表面暗紫色或棕绿色。叶片多皱缩,破碎,上表面 暗绿色,下表面灰绿色。花萼裂片钝或较圆。花冠二唇形,棕黄色 或浅蓝紫色,被毛。果实扁球形,浅棕色。气微,味微苦。以色绿、 味苦者为佳。 【功能】清热解毒,化瘀利尿。
中药调剂员4
五 全草类中药饮片的识别 (一)全草类中药饮片的识别要点 全草类饮片:包括带根或根及根茎的全株, 如蒲公英;地上部分的茎叶,如薄荷;带花或果 的地上部分,如荆芥;小灌木的草质茎,如麻黄 等。全草类饮片,段状居多,亦有其他形状。全 草类饮片一般由植物的多个器官组成,有根、茎、 叶、花、果实、种子等,识别时应全面观察,也 可湿润后展开鉴别。并注意各器官的形态特征、 颜色变化、气味差异等等。 (二)全草类中药饮片品种(35种)
【名称】老鹳草 【来源】为牻牛儿苗科植牻牛儿苗、老鹳草或野老鹳草的干燥 地上部分。切段。 【性状】呈不规则的段,节膨大,茎表面灰绿色或带紫色,有纵沟 纹及稀疏茸毛。质脆,切面黄白色,有的中空。叶片卷曲皱缩,多破碎。 果实长圆形,宿存花柱长2.5~4cm,形似鹤喙,有的裂成5瓣,呈嫘旋形 卷曲。气微,味淡。以灰绿色、果实多者为佳。 【功能】祛风湿,通经络,止泻痢。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一一全草类中药细目常用全草类中药的鉴定要点全草类中药鉴别特点(一)性状鉴别全草类中药的鉴别,应按其所包括的器官,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分别进行观察。
观察草本茎时,一般按茎的形状、粗细、颜色、表面特征、叶序、花序、横断面、气、味等顺序进行。
止匕外,鉴别过程中,如有完整的叶、花,可在水中浸泡后展开进行观察。
(二)显微鉴别全草类中药多数为双子叶植物,少数为单子叶植物。
观察时首先应根据维管束类型及排列方式区别是双子叶植物或单子叶植物。
1.双子叶植物草质茎横切面自外向内依次为表皮、皮层、维管柱。
茎一般没有周皮,由表皮行使保护作用。
表皮多由1列扁平长方形、排列整齐、无细胞间隙的细胞组成,常有角质层、气孔、毛茸、蜡被等附属物;皮层主要由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组成,靠近表皮部分的细胞常具叶绿体,故嫩茎呈绿色,有时分化成厚角组织,分布在棱角处或呈环排列;维管柱占较大比例,维管束多为无限外韧型,呈环状排列,髓部发达,髓射线较宽。
2.单子叶植物草质茎横切面最外层为表皮,向内是基本薄壁组织,其中散生多数有限外韧型维管束,无皮层、髓和髓射线之分。
观察时应注意厚壁组织、结晶体及分泌组织等的有无及其特征。
3.全草类中药粉末显微特征全草类中药粉末显微鉴别时,一般应注意观察茎叶的表皮细胞、非腺毛、叶肉组织、草酸钙或碳酸钙结晶、花粉粒等特征;带有根及根茎者还应注意淀粉粒、导管和厚壁组织等特征。
要点来源(24种)要点性状鉴别1.麻黄(1)草麻黄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mm有的带少量棕色木质茎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节明显,节间长2〜6cm节上有膜质鳞叶,裂片2 (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气微香,味涩、微苦(2)中麻黄:多分枝,直径1.5〜3mm,有粗糙感节上膜质鳞叶长裂片3 (稀2),先端锐尖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3)木贼麻黄:较多分枝,直径1〜1.5mm,无粗糙感节间长1.5〜3cm。
常用中药处方别名科属功效之全草类

常用中药处方别名、科属、功效之全草类苦地丁【科属】罂粟科植物地丁紫堇的全草。
【处方别名】地丁、地丁草、苦地丁、苦丁茶、如意草【功效】清热解毒。
治温病高热烦躁,流感,传染性肝炎,肾炎,瘰疬,腮腺炎,疔疮及其它化脓性感染。
甜地丁【科属】为豆科植物米口袋、小米口袋的带根全草。
【处方别名】地丁、甜地丁、萝卜地丁、米口袋、米布袋【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治疔疮,痈肿,瘰疬,黄疸,痢疾,腹泻,目赤,喉痹,毒蛇咬伤。
(体质虚寒者忌服)紫花地丁【科属】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犁头草的带根全草。
【处方别名】紫花地丁、紫地丁、箭头草、犁头草、疔毒草、堇菜地丁【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用于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
石见穿【科属】为唇形科植物紫参的全草。
【处方别名】石打穿、石见穿、石大穿、石大川、华鼠尾、黑面风【功效】治噎膈,痰喘,肝炎,赤白带,痈肿,瘰疬。
寻骨风【科属】为马兜铃科植物绵毛马兜铃的全草。
【处方别名】清骨风、白毛藤、白面风、寻骨风、巡骨风、兔耳草、猫耳朵【功效】治风湿关节痛,腹痛,疟疾,痈肿。
(阴虚内热者忌用)积雪草【科属】为伞形科植物积雪草的全草。
【处方别名】积雪草、崩大碗、马蹄草、地钱草、落得打【功效】清热利湿,消肿解毒。
治痧气腹痛,暑泻,痢疾,湿热黄疸,砂淋,血淋,吐、衄、咳血,目赤,喉肿,风疹,疥癣,疔痈肿毒,跌打损伤。
(虚寒者不宜)泽兰【科属】为唇形科植物毛叶地瓜儿苗的地上部分。
【处方别名】水香、水泽、泽兰、龙兰、孩儿菊【功效】活血,行水。
治经闭,癥瘕,产后瘀滞腹痛,身面浮肿,跌扑损伤,金疮,痈肿。
(无瘀血者慎服)佩兰【科属】为菊科植物佩兰的地上部分。
【处方别名】佩兰、香佩兰、兰草、香草、燕草、薰草、千金草【功效】清暑,辟秽,化湿,调经。
治感受暑湿,寒热头痛,湿邪内蕴,脘痞不饥,口甘苔腻,月经不调。
(阴虚、气虚者忌服)千里光【科属】为菊科植物千里光的全草。
【处方别名】千里急、千里明、千里光【功效】清热,解毒,杀虫,明目。
中药功效汇总—全草类

凉血,利水,解毒,杀虫。治咳血,吐血,尿血,崩漏,腹水,白 浊,咽喉肿痛,痈肿,痔疮。
祛风湿,解毒。治痢疾,风湿筋骨疼痛,瘫痪,癫痫,疮疥。
利水,清热,明目,祛痰。治小便不通,淋浊,带下,尿血,黄疸, 水清肿热, 解热 毒肉 ,, 活泄 血泻 ,, 止鼻 血衄 ,, 利目湿赤,肿通痛乳,。喉治痹菌乳痢蛾,,肠咳炎嗽,,咳皮血肤,溃吐疡 血。 , 便血,崩漏,外伤出血,湿热黄疸,乳汁不通,痈肿疔疮,跌打肿痛 。疏风散热,解肌,退翳。治目生云翳,迎风流泪,肠风下血,血痢, 脱肝,疟疾,喉痛,痈肿。(气血虚者慎服) 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血。治风寒湿痹,关节酸痛,皮肤麻 木,四肢软弱,水肿,跌打损伤。(孕妇及出血过多者忌服) 清心降火,利尿通淋。治淋病,水肿,小便不利,湿热黄疸,心烦不 寐,小儿夜啼,喉痹,创伤。 用于 活血,止血,解毒。治吐血,衄血,月经不调,跌扑闪挫,痈肿疮毒 。 补虚,益肾,祛风除湿,活血调经,治虚弱咳嗽,劳伤吐血,风湿关 节清痛热, ,崩 解漏 毒, ,白 活带 血, ,外 消伤 肿出 。血治。疔疮,痈肿,丹毒,跌打扭伤,慢性气 管炎,急性肾炎。 用于疮痈肿毒、皮肤湿疹、小便不利、老年慢性 气清管热炎 利、 湿白 ,带 凉过 血多 止、 血前 ,列 消腺 肿炎解、毒痢。疾治。黄疸型肝炎,肠炎,菌痢,淋 浊,带下,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扁桃体炎,腮腺炎,痈肿疮 毒清,热湿 解疹 毒。 ,( 利虚 尿寒 消证 肿忌 。服 治) 肺炎,肺脓疡,热痢,疟疾,水肿,淋病, 白带,痈肿,痔疮,脱肛,湿疹,秃疮,疥癣。(虚寒症及阴性外疡 忌祛服风) ,散寒,胜湿,去翳,通鼻塞。治感冒,寒哮,喉痹,百日咳, 痧气腹痛,阿米巴痢,疟疾,疳泻,鼻渊,鼻息肉,目翳涩痒,臁 疮清,热疥 ,癣 利, 湿跌 ,打 消。 肿,解毒。治黄疸,水肿,胆结石、肾结石、膀胱结 石清,热反 ,胃 利噎 湿膈 ,, 解跌 毒打 。损 治伤 肺, 热疔喘疮咳肿,毒扁。桃体炎。咽喉炎,阑尾炎,痢 疾,尿路感染,黄疸,肝炎,盆腔炎,附件炎,痈肿疔疮,毒蛇咬 伤祛,风肿 寒瘤 ,。 辟亦 秽可 浊用 。于 治消 伤化 寒道 、癌感症冒。头(痛孕,妇胸慎腹用胀)满,下利,遗精,鼻 塞,牙痛。 活血,止血,除热,解毒。治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崩漏,创伤 出清血肝, ,痈 散疽 结肿 。毒 治, 瘰喉 疬痹 ,。 瘿瘤,乳痈,乳癌,目珠夜痛,羞明流泪,头 目眩晕,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结核,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血 崩,带下。(脾胃虚弱者慎服)
(医学课件)常用中药饮片辨识-全草类

淡竹叶——清热泻火药
来源:禾本科植物淡竹叶
18
淡竹叶
药用部位:干燥地上部分。 鉴别特征: 1.茎圆柱形,淡黄绿色,
断面中空。 2.叶鞘开裂,沿边缘有长
而白色的柔毛。 3.叶片披针形,浅绿色或
黄绿色,叶脉平行,具横 行小脉,形成长方形小网 络脉,叶背更为明显。 4.质轻、柔软,气微,味 淡。
9
香薷(江香薷)
药用部位:干燥地上部分。
鉴别特征:
1.不规则的小段,茎、叶、花混合。 2.茎方形,节明显,直径1-2mm,黄
绿色或淡黄色。 3.叶对生,叶细碎,完整叶呈长卵
圆形或披针形。暗绿色或黄绿色, 叶边缘有疏锯齿。 4.茎顶有果穗,宿萼钟状,淡紫色 或灰绿色,密被白色茸毛。可见极 细棕褐色小坚果。 5.味辛、凉。用手搓碎后,由痱子 粉似的香气。
穗混合。 2. 茎方柱形,直径1-3mm,黄
绿色至紫棕色,全体有毛。 切面有海绵状的类白色髓 部。 3. 叶对生,叶片较小,3~5 羽状深裂,裂片条形或披 针形,多脱落或破碎不全。 4. 穗状花序,花穗绿色、黄 绿色或淡棕色。 5. 质脆,气芳香,味涩而辛 凉。
8
香薷——辛温解表药
来源: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
2.叶绿褐色,倒披针形,羽状 深裂,皱缩。叶两面均具有 灰白色丝状毛。叶边缘具针 刺。
3.头状花序球形或椭圆形,总 苞片黄褐色,羽状冠毛灰白 色。
4.气微,味淡。
24
小蓟——凉血止血药
来源:菊科植物刺儿菜
25
小蓟
药用部位:干燥地上部 分。
鉴别特征:
1.茎细,圆形,绿褐色或带紫 色,有细纵棱线及白色柔毛, 切面中空。
来源:唇形科植物益母草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细目常用全草类中药的鉴定要点全草类中药鉴别特点(一)性状鉴别全草类中药的鉴别,应按其所包括的器官,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分别进行观察。
观察草本茎时,一般按茎的形状、粗细、颜色、表面特征、叶序、花序、横断面、气、味等顺序进行。
此外,鉴别过程中,如有完整的叶、花,可在水中浸泡后展开进行观察。
(二)显微鉴别全草类中药多数为双子叶植物,少数为单子叶植物。
观察时首先应根据维管束类型及排列方式区别是双子叶植物或单子叶植物。
1.双子叶植物草质茎横切面自外向内依次为表皮、皮层、维管柱。
茎一般没有周皮,由表皮行使保护作用。
表皮多由1列扁平长方形、排列整齐、无细胞间隙的细胞组成,常有角质层、气孔、毛茸、蜡被等附属物;皮层主要由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组成,靠近表皮部分的细胞常具叶绿体,故嫩茎呈绿色,有时分化成厚角组织,分布在棱角处或呈环排列;维管柱占较大比例,维管束多为无限外韧型,呈环状排列,髓部发达,髓射线较宽。
2.单子叶植物草质茎横切面最外层为表皮,向内是基本薄壁组织,其中散生多数有限外韧型维管束,无皮层、髓和髓射线之分。
观察时应注意厚壁组织、结晶体及分泌组织等的有无及其特征。
3.全草类中药粉末显微特征全草类中药粉末显微鉴别时,一般应注意观察茎叶的表皮细胞、非腺毛、叶肉组织、草酸钙或碳酸钙结晶、花粉粒等特征;带有根及根茎者还应注意淀粉粒、导管和厚壁组织等特征。
要点来源(24种)要点主产地(6种)要点性状鉴别1.麻黄(1)草麻黄: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mm有的带少量棕色木质茎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节明显,节间长2~6cm节上有膜质鳞叶,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气微香,味涩、微苦(2)中麻黄:多分枝,直径1.5~3mm,有粗糙感节上膜质鳞叶长裂片3(稀2),先端锐尖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3)木贼麻黄:较多分枝,直径1~1.5mm,无粗糙感节间长1.5~3cm。
8常用中药饮片辨识-全草类

中麻黄 小枝多分枝,较粗
节间相对较长, 2~6mm
节间相对较短, 1~3mm
节间相对较长, 2~6mm
膜质鳞叶较长,基 膜质鳞叶较短,基部 部联合为筒状, 联合为筒状,上部 先端2裂,反曲。 约1/4分裂,2裂, 多不反曲。
膜质鳞叶基部联合为 筒状,上部约1/3 分裂,3裂,先端 尖锐。
精品课件
麻黄
药用部位:草质茎 鉴别要点 :
1.细长圆柱形,表 面浅绿色至黄绿色, 有细纵棱线。
2.节明显,节上有 膜质的鳞叶,2~3裂。
3.断面中央髓部为 红棕色。(实心)
精品课件
荆芥——辛温解表药
来源:唇形科植物荆芥
精品课件
荆芥
药用部位:地上部分 鉴别特征: 1. 不规则的小段状,茎、叶、
穗混合。 2. 茎方柱形,直径1-3mm,黄
绿色至紫棕色,全体有毛。 切面有海绵状的类白色髓 部。 3. 叶对生,叶片较小,3~5 羽状深裂,裂片条形或披 针形,多脱落或破碎不全。 4. 穗状花序,花穗绿色、黄 绿色或淡棕色。 5. 质脆,气芳香,味涩而辛 凉。
精品课件
香薷——辛温解表药
来源: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
精品课件
香薷(江香薷)
药用部位:干燥地上部分。
全草类(15味)
麻黄 石斛 肉苁蓉 锁阳 穿心莲
淫羊藿 荆芥 薄荷 广藿香 益母草
蒲公英 大蓟 小蓟 茵陈 鱼腥草
精品课件
麻黄——辛温解表药
来源: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中麻黄
草 麻 黄
中
麻
黄
木贼麻黄
精品件
三种麻黄的区别
草麻黄
木贼麻黄
小枝少分枝,较细 小枝多分枝,较细
2.叶绿褐色,倒披针形,羽状 深裂,皱缩。叶两面均具有 灰白色丝状毛。叶边缘具针 刺。
《中药鉴定学》考点:全草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考点:全草类中药1.全草类中药:全草类中药又称为草类中药,通常是指可供药用的草本植物的全株或其地上部分。
包括:1、全草:带有根或根茎的全株、带根幼苗(茵陈)、带根全草(细辛)。
2、草本植物的地上部分:带有茎、叶、花、果实。
如:薄荷。
3、小灌木幼嫩的枝梢。
如:麻黄、西河柳。
4、草本植物地上部分草质茎。
如:石斛2.草质茎的构造:3.麻黄类茎横切面:表皮有内陷气孔和下皮纤维束皮层外侧细胞栅状排列,含叶绿体外韧型维管束单个环列;木质部三角形髓4.学的药:石韦、麻黄、金钱草、广藿香、薄荷、穿心莲、茵陈、青蒿、淡竹叶。
树脂类中药1.树脂的化学组成:树脂酸类、树脂醇类、树脂酯类、树脂烷类。
2.学的药:苏合香、乳香、血竭。
注:树脂类中药的分类有哪些?树脂中常混有挥发油、树胶及游离的芳香酸等成分。
根据其中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分类:(1)单树脂类:一般不含或很少含挥发油及树胶的树脂。
通常又可分为:①酸树脂主成分为树脂酸,如松香。
②酯树脂主成分为树脂酯,如枫香酯、血竭等。
③混合树脂无明显的主成分,如洋乳香。
(2)胶树脂类,主成分为树脂和树胶,如藤黄。
(3)油胶树脂,为胶树脂中含有较多的挥发油者,如乳香、没药、阿魏等。
(4)油树脂,主成分为树脂与挥发油,如松油脂、加拿大树脂等。
(5)香树脂,油树脂中含有多量的游离芳香酸,如苏合香、安息香等。
动物类药1.学的药:地龙、水蛭、珍珠(以广西合浦产者为道地药材,称为“南珠”)、全蝎、僵蚕、蟾酥、蛤蚧(背部有黄白色或灰绿色斑点,进口砖红色)、金钱白花蛇、蕲蛇、乌梢蛇、麝香、牛黄、羚羊角。
中成药类蓼科来源中药的共性:1、茎节膨大。
膜质托叶鞘、瘦果、花被。
2、根或根茎:断面黄棕或红棕色。
3、异常构造:星点、云锦花纹。
4、草酸钙簇晶、淀粉粒、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大黄非木化)。
5、蒽醌类衍生物(游离或结合)。
6、升华物针状、羽毛状,加碱显红色。
7、大黄、何首乌、虎杖、蓼大青叶等。
全草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
全草类中药
石斛(Herba Dendrobii)
[来源]木品为兰科(Orchidaceae)植物环草石斛
Dendrobium loddigesii Rolfe.、马鞭石斛Dendrobium fimbriatum Hook. var. oculatum Hook.、黄草石斛D. chrysanthum Wall.、铁皮石斛D. candidum Wall.et Lindl.或金钗石斛D. nobile Lindl.的新鲜或干燥茎。
中药鉴定学
叶粉末:鲜绿色。
①上下表皮:均有增大的晶细 胞,内含大型螺状钟乳体, 直径32~67μm,较大端有脐 样点痕,层纹波状。
②气孔:直轴式,副卫细胞大 小悬殊,少数为不定式。
③腺鳞:头部扁球形,4、6或8 细胞,直径27~33μm,柄仅 3μm。
④非腺毛:圆锥形,1~3细胞, 长至144μm,先端钝圆,基 部直径至40μm,具角质线纹。
[采收]绵茵陈苗高6-10cm时采收,茵陈蒿秋季花 蕾长成时采收。
中药鉴定学
全草类中药
[性状]绵茵陈:
①多收缩卷曲成团块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体被灰白茸毛, 绵软如绒。
②茎细小,一般长1.5-2.5cm直径0.1-0.2cm,除去表面白色绒 毛后可见明显纵纹,质脆,易折断。
③茎上或由基部着生多数具叶柄的叶,长0.5-2cm,叶柔软,皱 缩并卷曲,多为二至三回羽状深裂,裂片线形,全缘。
有纵皱纹,多节, 节上有膜状叶鞘, 叶片有时残存,肉 质,多汁,易折 断,断面绿色, 平坦,气微,味 微苦而回甜,嚼 之带粘性。
中药鉴定学
全草类中药
2.金钗石斛:为金钗石斛 的干燥品,茎直径0.4~ 0.6cm.节间长2.5~3cm, 表面金黄色或黄中带绿色, 有深纵沟,质硬而脆,断 面较平坦,味苦。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药材)

42
43
【 性 状 鉴 别 】
全长约30~60cm,茎多分枝,枝 条稍曲折,直径0.2~1.2cm。嫩茎 略呈钝方柱形,密被柔毛,表面灰 黄色或灰绿色,质脆易折断,断面 中部有髓;老茎近圆柱形,被灰褐 色栓皮。叶对生,皱缩成团,完整 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椭圆形,长 4~9cm,宽3~7cm,先端短尖或钝 圆,基部楔形或钝圆,边缘具不整 齐钝锯齿,两面均被灰白色茸毛; 叶柄细,长2~5cm。气香特异,味 微苦。
20
草图 麻 16 黄 粉 2 末 4 图
1.表皮碎片 2.气孔 3.纤维 4.草酸钙 结晶 5.色素块 6.导管 7.石细胞 8.髓 薄壁细胞 9.木纤维
21
【 成 分 】
三种麻黄均含生物碱,主要是麻黄 碱(l-ephedrine),其次是伪麻黄碱(dpseudoephedrine);尚含微量的甲基 麻黄碱、甲基伪麻黄碱、去甲基麻 黄碱、去甲基伪麻黄碱等。草麻黄 中还含挥发油、鞣质、黄酮类、有 机酸类等成分。
7
木贼麻黄
为直立灌木,高达
【 植 物 形 态 】
1m,茎分枝较多,黄绿色,节 间短而纤细,长1.5~3cm。叶 膜质鞘状,上部仅1/4分离,裂 片2,呈三角形,不反曲。雌花 序常着生于节上成对,苞片内
有雌花 1朵,种子通常 1粒。
8
中麻黄
直立灌木,高达1 m以上。
茎分枝多,节间长2~6cm。叶膜质
34
【 显 微 鉴 别 】
粉末:灰黄色,味微涩。①淀粉粒 众多,单粒类圆形、半圆形盔帽状, 脐点裂隙状,少数点状,复粒少数, 多为 2~3单粒组成。②腺毛常破碎, 只有一个细胞头,或带有柄细胞的 断片,细胞头中常充满红黄色分泌 物,偶可见非腺毛碎片。③表皮细 胞垂周壁弯曲,可见角质纹理和腺 毛脱落后的圆形痕,含有红棕色物 质。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 气孔为不等式或不定式。④薄壁细 胞碎片中有的含有红棕色块状或长 条状物质。⑤纤维甚长,腔大,木 化。⑥导管多为螺纹、网纹或孔纹。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

第十一章全草类中药药用部位为草本植物新鲜或干燥的全体、地上部分或地上某一部分的一类中药称为“全草类中药”。
药用部位为草本植物全体的如紫花地丁、蒲公英等;药用部位为地上部分的如淫羊藿、益母草等;有的药用部位为地上茎,如肉苁蓉等;有的药用部位为草质茎,如麻黄等。
麻黄【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产地】草麻黄主产于河北、山西、新疆、内蒙古等省区。
中麻黄主产于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等省区。
木贼麻黄主产于河北、山西、甘肃、陕西等省。
、【采收加工】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
【化学成分】三种麻黄均含生物碱,主要是l-麻黄碱,其次是d-伪麻黄碱;另含微量的l-N-甲基麻黄碱、d-N-甲基伪麻黄碱、2-去甲基麻黄碱、d-去甲基伪麻黄碱等。
麻黄碱是主要有效成分,伪麻黄碱有抗炎作用。
三种麻黄中生物碱的含量以木贼麻黄最高,草麻黄次之,中麻黄最低。
但草麻黄产量大,木贼麻黄产量少。
生物碱主要存在于麻黄草质茎节间的髓部,节部含量为节间的1/3~1/2左右。
【真实性鉴定】1.性状鉴别药材草麻黄: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
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
节明显,节上有膜质鳞叶;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
气微香,味涩、微苦。
中麻黄:多分枝。
节上膜质鳞叶裂片3(稀2),先端锐尖。
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
木贼麻黄:较多分枝,无粗糙感。
膜质鳞叶裂片2(稀3),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
饮片麻黄:呈圆柱形的段。
外表面淡黄绿色至黄绿色,粗糙,有细纵脊线,节上有细小鳞叶。
切面中心显红黄色。
气微香,味涩、微苦。
蜜麻黄:形如麻黄段。
表面深黄色,微有光泽,略具黏性。
有蜜香气,味甜。
2.显微鉴别茎横切面草麻黄:①表皮细胞外被厚的角质层;脊线较密,有蜡质疣状突起,两脊线间有下陷气孔。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

⑤ 气微香,味涩、微苦。
草麻黄药材
木贼麻黄
① 较多分枝,直径1~1.5mm,无粗糙感。 ② 节间上1.5~3cm,膜质鳞叶长1mm~
2mm,裂片2(稀3),上部为短三角形, 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 黑色。
中麻黄 ① 多分枝,直径1.5mm~3mm,有粗糙感。 ② 节间长2cm~6cm。 ③ 膜质鳞叶长2mm~3mm,裂片3(稀2),先端
带有根及根茎者应注意淀粉粒、导管 和厚壁组织等特征。
草质茎的组织鉴别特征
麻黄
Herba Ephedrae
【历史】 麻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茎端开花,花小而黄,簇生。子如覆盆 子,可食。”,“名得之苦麻色黄。”
为我国特产中药,其质量、产量均为世 界第一位。
【来源】 为麻黄科(Ephedraceae)植物
二、全草中药类性状鉴别 运用药用植物分类学、形态解剖学的知识, 综合鉴定。 鉴别方法:应按照其所包括的器官,如茎、 叶、花、果实、种子等分别进行。
观察草本茎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形状及大小 2. 颜色 3. 表面特征 4. 叶序 5. 花序 6. 茎横断面
三、全草类中药的显微鉴别 (一)草本植物茎的横切面构造, 1.表皮 通常没有木栓形成层,因此多数无周皮。表
③ 皮层较宽,有纤维束散在。
④ 外韧维管束8~10个,形 成层环类圆形。木质部连接 成环,呈三角形,其中两对 较大,其余的大小不等。
⑤ 髓部常含棕红色块状物, 可见少数环髓纤维。
三种麻黄的组织区别
草麻黄粉末:棕色或绿色。
① 表皮组织碎片甚多, 细胞呈长方形,气孔特 异,内陷,保卫细胞侧 面观呈哑铃形。
全草类中药的鉴定

气微,味淡
图8-1 伸筋草原植物及药材图 A. 原植物 B. 药材
三、理化鉴别
主要成分含石松碱、棒石松碱、石松灵碱、香 荚兰酸、阿魏酸、石松宁等
木贼的鉴定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制作
一、来源鉴别
木贼科植物木贼
Equisetum hiemale
L.的干燥地上部分 主产于东北、华北、内
或长条状物质 纤维甚长,腔大,木化 导管多为螺纹、网纹或孔纹
四、理化鉴别
含槲皮素、山柰 素、槲皮素-3O-葡萄糖苷等。 按HPLC法测定, 本品含槲皮素和 山柰素的总量不 得少于0.10%
①检查:杂质不得过8%;水分不得过13.0%(以 烘干法测定);总灰分不得过13.0%;酸不溶性灰 分不得过5.0%。②浸出物:按醇溶性浸出物测定 法(热浸法)测定,用75%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 8.0%。③薄层色谱:以槲皮素对照品、山柰素对 照品为对照,进行TLC鉴别
四、理化鉴别
主要成分 仙鹤草酚、仙鹤草内酯、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等
性味功能 性平,味苦、涩;归心、肝经。功能收敛止血,截疟,止 痢,解毒,补虚;用于咯血,吐血,崩漏下血,疟疾,血 痢,痈肿疮毒,阴痒带下,脱力劳伤
紫花地丁的鉴定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制作
一、来源鉴别
堇菜科植物
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
金钱草的TLC鉴别
项目
供试品溶液的 制备
操作方法
取本品粉末1g,加80%甲醇5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 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 次10ml,弃去乙醚液,水液加稀盐酸10ml,置水浴中加热水解1 小时,取出,迅速冷却,用乙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 合并乙酸乙酯液,用水30ml洗涤,弃去水洗液,乙酸乙酯液蒸 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即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全草类中药学习目标学习目的通过学习仝草类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理化鉴定等内容,会鉴定常用仝草类;中药,为学习中药制剂技术、中药炮制技术等专业课程奠啶基础。
知识要求掌握全草类中药的性状、显微鉴定等内容;熟悉全草类中药的来源、理化鉴定、;主产地等;了解仝草类中药的采收加工、化学成分、功效等。
能力要求能运用中药鉴定的依据、方法,对仝草类中药进行鉴定,能够较准确地描述全1草类中药性状及绘显微特征囵。
第一节全草类中药概述全草类(He’ba)中药是指可供药用的草本植物地上部分,如广藿香、益母草;有的带有花和果实,如荆芥、香薷;少数为带根的全草,如蒲公英、金钱草;或小灌木草质茎的枝梢,如麻黄,均列入全草类药材。
一、性状鉴定全草类药材的性状鉴定,应接它所包含的器官,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分别进行鉴别。
这些器官的鉴别方法,已在前面各章中分别进行了讲述,不再重复。
但对于草本茎尚需注意以下几点。
1.形状及粗细茎通常为圆柱形或方柱形,如益母草、薄荷等。
2.颜色新鲜的茎通常为绿色,但也有带紫色或其他颜色的,如荆芥茎表面淡紫红色,但日久大多变为黄色。
3.表面除色泽外,茎的表面特征也因植物种类而不同,有的光滑无毛,如淫羊藿;有的被毛,如仙鹤草;有的表面有纵棱线和沟纹,如麻黄、石斛。
4.叶序多为互生或对生。
五,花序注意花在花枝或花轴上的排列方式,如荆芥顶生穗状轮伞花序;薄荷腋生轮伞花序。
6.横断面木部多不发达,髓通常疏松,有时形成空洞,如薄荷。
二、显微鉴定草本植物茎的横切面,由外向内分别为:1.表皮草本茎多无周皮,最外方为表皮,可见角质层、毛茸和气孔等,有的有绿皮层。
2.皮层外层有时分化成厚角组织或厚壁组织,内层为薄壁组织。
3.中柱鞘为1列或数列细胞组成,常为厚壁组织,且成不连续的环。
4.维管束排列成环,大多数双子叶植物为外韧维管束,韧皮部由筛管、伴胞及韧皮薄壁细胞及韧皮纤维组成;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纤维及木薄壁细胞组成;可见射线,形成层成环或不成环。
5.髓位于茎的中央,多由薄壁细胞组成,占较大部分,有时破碎成,为空洞。
本类药材多系草本植物,经过采收加工、包装、或贮藏等过程,其叶、花、果实通常皱缩或碎断残缺。
如有完整的叶、花,可在水中浸泡展开后进行鉴别。
第二节全草类中药鉴定麻黄Herba Ephedrae麻黄为古今名药,茎具有发汗、平喘、利水的功效,那它根的作用呢?它的有效成分是什么呢?国家又为什么要加强对其管理呢?[来源]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人中麻黄Ephcdr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的干燥草质茎。
[原植物鉴定]1.草麻黄草本状灌木,高20~·40’m。
木质茎短或呈匍匐状。
小枝圆,直伸或微曲,绿色,细纵槽纹常不明显,节明显,长2.5~6cm,直径约2mm。
鳞叶膜质鞘状,下部约1厂2合生,上部2裂(稀3),裂片锐三角形,反曲。
雌雄异株,雄球花多成复穗状,常具总梗,苞片通常4对,雄花有7~8枚雄蕊;雌球花单生枝端,成熟时苞片增大,肉质,红色,成浆果状,4~5对,上面一对苞片内有雌花2朵。
种子2枚,三角状卵圆形。
花期5~6月,种子成熟期7~8月。
如图9-1所示。
2.中麻黄小灌木,高20~lOOcm。
木质茎较粗壮,基部多分枝,常被白粉,呈灰绿色,有对生或轮生的分枝,有细浅纵槽纹,节间长2~6cm。
鳞叶膜质鞘状,上部约1/3分裂,裂片通常3裂(稀2),裂片钝三角形。
雄球花数个密集于节上;雌球花2~3对生或轮生于节上,仅先端一轮苞片生有2~3雌花,花成熟时苞片肉质,红色,成浆果状。
种子通常3粒。
花期5~6月,种子成熟期7~8月。
3.木贼麻黄直立小灌木,高70~lOOcm。
木质茎粗壮,小枝对生或轮生,细纵槽纹不明显,被白粉,呈蓝绿色或灰绿色,节问短而纤细,长1.5~3cm。
鳞叶膜质鞘状,下部约2/3合生,常呈棕色,上部2裂,裂片钝三角形。
雄球花单生或3~4集生节上,无梗或有短梗;雌球花单生,1朵,成熟时苞片肉质,红色。
种子通常1粒。
花期6~7月,种子成熟期8~9月。
[产地与采制]草麻黄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新疆;中麻黄主产于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木贼麻黄主产于河北、山西、甘肃、陕西、内蒙古、宁夏、新疆。
商品上常两种或3种混用,其中,以草麻黄产量最大,中麻黄次之,而木贼麻黄产量较小,多自产自销。
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
[性状鉴定]1.草麻黄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mm,有的带少量棕色木质茎。
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棱线,触之微有粗糙感。
节明显,节间长2~6cm。
节上有膜质鳞叶,长3~4mm,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
气微香,昧涩,微苦。
如图9-2所示。
2.中麻黄小灌木,高20~lOOcm。
木质茎较粗壮,基部多分枝,常被白粉,呈灰绿色,有对生或轮生的分枝,有细浅纵槽纹,节间长2~6cm。
鳞叶膜质鞘状,上部约1/3分裂,裂片通常3裂(稀2),裂片钝三角形。
雄球花数个密集于节上;雌球花2~3对生或轮生于节上,仅先端一轮苞片生有2~3雌花,花成熟时苞片肉质,红色,成浆果状。
种子通常3粒。
花期5~6月,种子成熟期7~8月。
3.木贼麻黄直立小灌木,高70~lOOcm。
木质茎粗壮,小枝对生或轮生,细纵槽纹不明显,被白粉,呈蓝绿色或灰绿色,节问短而纤细,长1.5~3cm。
鳞叶膜质鞘状,下部约2/3合生,常呈棕色,上部2裂,裂片钝三角形。
雄球花单生或3~4集生节上,无梗或有短梗;雌球花单生,1朵,成熟时苞片肉质,红色。
种子通常1粒。
花期6~7月,种子成熟期8~9月。
[产地与采制]草麻黄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新疆;中麻黄主产于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木贼麻黄主产于河北、山西、甘肃、陕西、内蒙古、宁夏、新疆。
商品上常两种或3种混用,其中,以草麻黄产量最大,中麻黄次之,而木贼麻黄产量较小,多自产自销。
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
[性状鉴定]图9-1草麻黄1.雌株2.种子与苞片图9-2麻黄外形A.草麻黄B,中麻黄C.木贼麻黄1.草麻黄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mm,有的带少量棕色木质茎。
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棱线,触之微有粗糙感。
节明显,节间长2~6cm。
节上有膜质鳞叶,长3~4mm,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
气微香,昧涩,微苦。
如图9-2所示。
2.中麻黄多分枝,直径1.5~3mm。
有粗糙感。
节上膜质鳞叶长2~3mm,裂片3(稀2),先端锐尖,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
3.木贼麻黄较多分枝,直径1~1.5mm。
无粗糙感。
节问长1.5~3cm,膜质鳞叶长1~2mm,裂片2(稀3),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
以干燥,茎枝粗壮,淡绿色,内心充实,昧苦涩者为佳。
[显微鉴定]1.茎横切面草麻黄:呈类圆形而稍扁,边缘有波状棱脊。
表皮细胞类方形,外被厚的角质层,棱脊较密,有蜡质疣状突起,两棱脊间有下陷气孔。
下皮纤维束位于棱脊内侧,壁厚,非木化。
皮层较宽,纤维成束散在。
中柱鞘纤维束新月形。
维管束外韧型,8~10个。
形成层环类圆形。
木质部呈三角形。
髋部薄壁细胞含棕色块,偶有环髓纤维。
表皮细胞外壁、皮层细胞及纤维壁均可见细小草酸钙砂晶。
如图9-3所示。
中麻黄:维管束12~15个。
形成层环类三角形。
环髓纤维成束或单个散在。
木贼麻黄:维管束8~10个。
形成层环类圆形。
无环髓纤维。
囹9-3草麻黄茎横切面简图1.表皮2.气孔3.皮层4.髓5.形成层6.木质部7.韧皮部8.中柱鞘纤维9.皮层纤维10.下皮纤维2.草麻黄粉末呈淡棕色。
表皮细胞类长方形,外壁布满草酸钙砂晶,角质层厚约至l8m。
气孔特异,内陷,保卫细胞侧面观似电话筒状或哑铃形。
皮层纤维细长,直径10~24μm,壁厚,有的木化,壁上布满砂晶,形成嵌晶纤维。
螺纹、具缘纹孔导管,直径10~15μm,导管分子端壁斜面相接,接触面具有多数圆形穿孔,形成特殊的麻黄式穿孔板。
薄壁细胞中常见红棕色块状物。
木纤维及少量石细胞。
如图9-4所示。
[化学成分]含多种有机胺类生物碱,主要成分为1-麻黄碱,其次为d-伪麻黄碱,以及微量的卜N-甲基麻黄碱、d-N-甲基伪麻黄碱、1-去甲麻黄碱、d-去甲伪麻黄碱,麻黄次碱等。
三种麻黄所含成分相似,但含量不同,草麻黄的总生物碱含量为0.48~1.38;中麻黄为1. 06~1.56;木贼麻黄为2.09~2.44。
其中草麻黄和木贼麻黄以麻黄碱含量为高,约占总碱的80%左右,中麻黄以伪麻黄碱为高,其麻黄碱含量约占总碱的30%~40%。
麻黄生物碱主要存在于草质茎的髓部,木质茎几不含有麻黄碱。
生物碱含量也因产地和采收期不同而有差异。
[理化鉴定]1.粉末微量升华,得细小针状结晶或颗粒状结晶。
2.取本品粉末0.2g,加水5rnl与稀盐酸1~2滴,煮沸2~3分钟,滤过。
滤液置分液漏斗中,加氨试液数滴使呈碱性,再加三氯甲烷5rnl,振摇提取。
分取三氯甲烷液,置2支试管中,一管加氨制氯化铜试液与二硫化碳各亏滴,振摇,静置,三氯甲烷层显深黄色;另一管为空白,以三氯甲烷5滴代替二硫化碳5滴,振摇后三氯甲烷层无色或显微黄色。
3.取本品粉末lg,加浓氨溶液数滴,再加三氯甲烷液lOrn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
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rnl充分振摇,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lrnl含l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1,分别点子同一硅胶(}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浓氨溶液(20:5: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
C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红色斑点。
[功效]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图g-4草麻黄茎粉末图1.表皮细胞及气孔2.棕色物3.角质层突起部分4.嵌晶纤维5.气孔侧面观鱼腥草Herba Houttuyniae名见《名医别录》。
唐苏颂说:“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
”那为什么餐桌上还有它的身影呢?[来源]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Thunb.的新鲜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
[性状鉴定]鲜鱼腥草:茎呈圆柱形,长20~45cm,直径0.25~0.45cm。
上部绿色或紫红色,下部白色,节明显,下部节上生有须根,无毛或被疏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