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酿酒工艺

合集下载

五粮液酒的酿酒工艺

五粮液酒的酿酒工艺

五粮液酒得酿酒工艺(1)五粮液酿酒工艺流程原料→配料→拌合→粉碎↘(五种粮食) 配料拌合、润料↗母糟↗↓开窖→分层起窖→红糟→加糠拌合←出甑冷却←蒸糠←生糠↘面糟↗↓| 上甑| ↓↗酒头→存贮| 蒸馏→ 合格酒→入库→勾兑→包装| ↓ ↘酒尾→回蒸| 出甑| ↓窖池管理打量水↑↓封窖←踩窖←入窖←收摊场←下曲(2)五粮液得原料配比酿制五粮液得原料配比为:(3)粮食粉碎五种粮食按比例准确配料后经充分粉碎拌匀(均匀度)90%),将五种粮食粉碎。

粉碎得技术要求就是:高粱、大米、糯米、小麦得粉碎度为4、6、8瓣,无整粒混入。

玉米得粉碎颗粒相当于前四种,五大于1/4厘得混入。

五种混合粮粉能同通过20目筛得细粉不超过20%。

(4)蒸糠糠壳就是酿酒中采用得优良填充剂,也就是调整酸度、水分与淀粉含量得最佳材料,但康克中含有果胶质(0、4%)与多缩戊糖(16、9%)等,在发酵与蒸煮过程中能生成甲醇与糠醛等物质。

蒸糠可去除糠壳中异杂味及生糠味。

所以,在酿酒工艺上规定蒸糠得时间不得低于30分钟,并且提前蒸糠,拌料时必须使用熟(冷)糠。

(5)开窖发酵期满得窖应去掉封泥,取糟蒸酒。

粮糟窖得发酵期为70天;回沙(丢糟)窖得发酵期为15天。

取糟时,应严格区分开面糟与母糟,将起出得面糟运至堆糟场,堆成圆堆,尽量拍光、拍紧,并撒上一层熟(冷)糠,窖池上搭盖塑料膜,减少酒份挥发损失。

当起糟至有黄水时,停止起糟,并打黄水坑进行滴窖。

滴窖时间24小时,前12小时每2小时以内舀一次黄水,做到滴窖勤舀。

黄水可入锅底串蒸。

滴窖完毕后,继续起糟,整口窖池起完糟后,及时清扫窖池。

打黄水坑、舀黄水及起底糟前,应将窖内二氧化碳排出。

(6)配料、拌与、润粮配料前,必须根据母糟、黄水鉴定情况准确配料。

如上层母糟干要打入润粮水;金黄色母糟就是由于糠大水大造成得,就要减糠减水;母糟残存淀粉过高就要减少投粮;母糟残糖高就要注意打量水操作等等。

上甑前1小时将粮粉倒入母糟(第一甑30分钟前)进行拌与润料;拌匀后堆成堆并立即拍光拍紧,撒上一层熟(冷)糠,减少挥发损失。

酿酒的工艺流程

酿酒的工艺流程

酿酒的工艺流程酿酒的工艺流程一·原料处理浓香型白酒生产所使用的原料主要是高粱,但也有少数酒厂使用多种谷物原料浓香型白酒混合酿酒的。

以糯高粱为好,要求高粱籽粒饱满、成熟、干净、淀粉含量高。

原料高粱要先进行粉碎。

目的是使颗粒淀粉暴露出来,增加原料表面积,有利于淀粉颗粒的吸水膨胀和蒸煮糊化,糖化时增加与酶的接触,为糖化发酵创造良好的条件。

但原料粉碎要适中,粉碎过粗,蒸煮糊化不易透彻,影响出酒;原料粉碎过细,酒醅容易发腻或起疙瘩,蒸馏时容易压汽,必然会加大填充料用量,影响酒的质量。

二·出窖酒厂把酒醅及酒糟统称为糟。

浓香型酒厂均采用经多次循环发酵的酒醅(母糟、老糟)进行配料,人们把这种糟称为“万年糟”。

“千年老窖万年糟”这句话,充分说明浓香型白酒的质量与窖、糟有着密切关系。

三·配料、拌和配料在固态白酒生产中是一个重要的操作环节。

配料时主要控制粮醅比和粮浓香型白酒糠比,蒸料后要控制粮曲比。

配料首先要以甑和窖的容积为依据,同时要根据季节变化适当进行调整。

配料要做到“稳、准、细、净”。

对原料用量、配醅加糠的数量比例等要严格控制,并根据原料性质、气候条件进行必要的调节,尽量保证发酵的稳定。

酿制浓香型酒,除了以高粱为主要原料外,也可添加其他的粮谷原料同时发酵。

多种原料混合使用,充分利用了各种粮食资源,而且能给微生物提供全面的营养成分,原料中的有用成分经过微生物发酵代谢,产生多种副产物,使酒的香味、口味更为协调丰满。

“高粱香、玉米甜、大米净、大麦冲”是人们长期实践的总结。

为了达到以窖养醅和以醅养窖,使每个窖池的理化特征和微生物区系相对稳定,可以采用“原出原入”的操作,某个窖取出的酒醅,经过配料蒸粮后仍返回原窖发酵,这样可使酒的风格保持稳定。

出窖配料后,要进行润料。

将所投的原料和酒醅拌匀并堆积lh 左右,表面撒上一层稻壳,防止酒精的挥发损失。

润料的目的是使生料预先吸收水分和酸度,促使淀粉膨化,有利蒸煮糊化。

揭秘龙企五粮液酿造工艺

揭秘龙企五粮液酿造工艺

揭秘龙企五粮液酿造工艺所谓“五粮液酒传统酿造技艺”,就是指原料的组合与优选、配料比例、原料处理、“包包曲”的制作、拌曲、入窖、发酵、分层起槽、分层蒸馏、量质摘酒、陈酿、勾兑与调味等浓香型白酒酿造的工艺及流程。

2008年6月7日,“五粮液酒传统酿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按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而“五粮液酒传统酿造技艺”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

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

陈氏秘方所谓“陈氏秘方”,是指陈三烤酒师的祖人(从前陕西来宜宾经商的,被称为“陕帮”)传下来的,经过口传下来的酿酒秘方,其秘方指几种优选的酿酒原料及搭配比例。

原料是荞子、黍(黄米、非玉米)、饭米(解放前不叫“大米”)、酒米(糯米)、高粱。

比例是原口头流传,后经记录下来三句顺口溜:“荞子成半黍半成,大米糯米各两成,川南红粱用四成。

”此处所记配方,强调了多种粮食混酿,且提出了要注意不同的搭配比例,这不仅为宜宾酒的酿制创立了一种基本的定型模式,而且成为了后来明代杂粮酒和五粮液酒的传承配方。

五粮液配方五粮液现行的配方是:高粱36%,大米22%,糯米28%,小麦16%,玉米8%。

从陈氏秘方到五粮液配方,几经修改和调整。

在清末时期,五粮液传人邓子均将陈氏秘方中的九种粮食改为五种粮食,形成了第一代五粮液配方:“荞子成半黍半成,大米糯米各两成,川南红粮凑足数,糟糠拌料天锅蒸。

五粮液的专业知识

五粮液的专业知识

五粮液的专业知识五粮液是中国著名的白酒品牌,也是中国白酒的代表之一。

作为中国传统酿造技艺的杰出代表,五粮液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本文将从五粮液的原料、酿造工艺、品牌历史以及市场地位等方面介绍五粮液的专业知识。

一、五粮液的原料五粮液的原料主要包括高粱、糯米、小麦、玉米和大米。

其中,高粱是五粮液的主要原料,因为高粱在酿造过程中能够提供丰富的淀粉和糖分,从而保证酿造出的白酒口感丰满、醇厚。

此外,五粮液酿造过程中还需要使用泉水,泉水的独特矿物质组成也为五粮液赋予了独特的风味。

二、五粮液的酿造工艺五粮液采用的是传统的固态发酵工艺。

首先,将高粱、糯米、小麦、玉米和大米混合研磨成粉,然后加入泉水调成糊状物,这个过程被称为“麴曲”。

接着,将麴曲在特定的温度下进行发酵,这个过程被称为“发酵”。

在发酵过程中,麴曲中的淀粉和糖分会被酵母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最后,将发酵后的酒糟蒸馏,得到五粮液的原酒。

原酒经过多次陈酿、勾兑和过滤等工序,最终形成了口感醇厚、香气独特的五粮液。

三、五粮液的品牌历史五粮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明代时,五粮液开始成为贡品,清代时经过一系列的改进,五粮液的酿造工艺逐渐完善。

1949年后,五粮液开始大规模商业化生产,并于1996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第一个上市的白酒企业。

如今,五粮液已成为中国白酒行业的领军品牌,享有盛誉于世。

四、五粮液的市场地位作为中国白酒行业的顶级品牌之一,五粮液在市场上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声誉。

五粮液因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和卓越的品质而备受消费者喜爱。

五粮液产品系列丰富,包括五粮液15年、五粮液30年等不同年份的产品,满足了消费者对不同口味和价格的需求。

五粮液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目前已经进入多个国家和地区,赢得了国际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

总结:五粮液作为中国著名的白酒品牌,其背后蕴藏着丰富的专业知识。

从原料的选择到酿造工艺的精湛,再到品牌的历史和市场地位,五粮液都展现了中国传统酿造技艺的精髓。

(4)熟料液体酿酒

(4)熟料液体酿酒

(4)熟料液态酿酒
一、步骤:
1、粉碎粮食(100斤)
2、浸泡(4-20小时)
3、初蒸
4、焖粮
5、复蒸
6、出锅入桶
7、加水(160-180斤)
8、加曲0.5斤(桶内温降到30摄氏度以后加入活化好的酒
曲)
9、搅拌均匀(熟粮不得存在结块现象)
10、加入炒米粉或高粱粉(6-8斤)
11、密封发酵
二、温度:发酵温度控制在20—35度之间,。

三、活化酒曲:0.5斤酒曲+0.5斤白糖+30度温水1-2斤,
搅拌均匀,然后静止30分钟即可。

(夏天酒曲不用活化,直接加入酒曲即可)
四、炒粉:把糯米炒成深黄色,高粱炒爆花,然后打成粉,
倒入发酵液一同发酵。

五、加壳:如果发酵时想加入稻壳、麦麸、玉米芯等,一定
要先把壳类蒸煮熟以后才可以加入。

加入壳后蒸出白酒
口感更好。

(玉米芯要粉碎)
六、现象:发酵液前两天会比较稠,渐渐变稀,最后发酵液
上部变成清夜,粮食下沉,液面静止,有酒气产生,取
出清夜量酒精度,达到5到10度即可蒸馏。

七、搅拌:发酵液有很多气泡产生时需要搅拌一下,液面静
止后停止搅拌,密封即可。

八、增香:发酵第三、四天也可加入相应的香精(比如:五
粮酒系列香精、浓香酒系列香精),可以增加白酒口感。

九、技巧:对于一些不容易蒸熟的粮食,可以在蒸粮时在粮
食上浇一些开水,(间隔20分钟浇一次)这样粮食蒸熟
的更快。

水稻可以直接带外壳一起蒸煮,不需另外粉碎。

五粮液酿酒配方

五粮液酿酒配方

五粮液酿酒配方五粮液是中国著名的白酒品牌,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

五粮液酿酒配方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五粮液酿酒的配方及其特点。

五粮液酿酒的主要原料是高粱、糯米、大米、小麦和玉米。

其中,高粱是主要原料,其含水率在12%左右,糯米和大米的含水率在14%左右,小麦和玉米的含水率在10%左右。

这些原料必须经过精细的筛选和清洗,以确保其质量和纯度。

五粮液的酿造过程主要包括浸泡、蒸馏、发酵和陈酿。

在浸泡阶段,原料需要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以软化和膨胀。

然后,原料需要在蒸馏锅中蒸煮,以提取酒精和其他有机化合物。

在发酵阶段,酿造师需要将蒸馏出的液体与酵母混合,以促进发酵。

最后,在陈酿阶段,五粮液需要在橡木桶中陈酿至少五年,以获得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

五粮液酿酒的配方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五粮液的配方是保密的,只有少数酿造师知道其真正的配方。

然而,从已知的信息来看,五粮液的配方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 使用优质的原料。

五粮液的原料必须经过严格的选择和清洗,以确保其质量和纯度。

2. 采用传统的酿造技术。

五粮液采用传统的酿造技术,包括浸泡、蒸馏、发酵和陈酿等步骤。

3. 精细的控制酒精含量。

五粮液的酒精含量必须精细控制,以确保其口感和香气的完美平衡。

4. 严格的质量控制。

五粮液的酿造过程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以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五粮液酿酒的特点是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

五粮液的口感柔和,入口顺滑,回味悠长。

其香气浓郁,有着淡淡的麦芽和花香,清新而不失深沉。

五粮液的酒体清澈透明,色泽金黄,充满着诱人的光泽。

总之,五粮液酿酒配方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五粮液的配方包括使用优质的原料、采用传统的酿造技术、精细的控制酒精含量和严格的质量控制。

五粮液的特点是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其口感柔和,入口顺滑,回味悠长,香气浓郁,色泽金黄,充满着诱人的光泽。

六大优势造就五粮液品质

六大优势造就五粮液品质

中国名酒揽胜六大优势造就五粮液品质一、自然生态环境我国流传着“好酒出四川,精华在宜宾”的说法,这与当地的气候条件有很大关系。

宜宾地处南亚热带到暖湿带的立体气候带,山水交错,常年湿润多雨,十分利于微生物的生长。

当地土壤丰富,土质为弱酸性黄粘土,粘性强,富含多种矿物质,是酿酒所需微生物生存的沃土。

空气和泥土中的微生物构成了酿造五粮液特有的微生物群。

二、638年明代古窖酒业谚语日:“千年老窖万年糟,酒好须得窖池老”。

窖池越老,就越能提高对人体有利物质的含量,降低酒精给人体带来的损害,窖龄越长酿出的酒就越好。

不同香型的白酒,窖池的构造也不尽相同。

五粮液为代表的浓香型白酒采用的是地穴式古窖发酵,可以数百年不问断的使用,历久弥香。

而酱香型白酒采用的是人工制作的一次|生酿糟,九个月后就要毁掉,谈不上古窖之说。

五粮液拥有的明代古窖池群是现存最早的“活古窖”,600多年从未间断发酵,窖泥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被称为中国白酒界的奇迹。

三、五粮配方《皇帝内经》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养精气。

”五谷杂粮对均衡营养具有重要作用。

大米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及11种矿物质;糯米富含B族维生素,能温暖脾胃,补益中气;高粱含有白米、白面中所缺乏的营养素和较多的膳食纤维;小麦有滋养人体的重要物质,还有抗癌防癌的效用;玉米具有长寿、美容的作用。

五粮液“陈氏秘方”综合了五种粮食的精华,采用科学合理的配比方式,既保证了五粮液美味和品质,又规避了其他白酒用~种或两三种粮食为原料酉&酒风味单一的不足之处,使得五粮液的有益物质和口感比其他白酒丰富的多。

四、酿造工艺五粮液独特的现代酿造工艺,源于唐代的“重碧酒”,后经过宋代的“荔枝绿”酒,明代“杂粮酒”生产技术变革形成。

其在生产工艺上采用的“包包曲”、“熟糠拌料”、“低温人窖”、“滴窖降酸”、“分层蒸馏“、量质摘酒”、“回酒发酵”、“双轮底增香”等操作方法,很好地保证了五粮液的质量和产量。

五粮型浓香白酒酿造工艺

五粮型浓香白酒酿造工艺

五粮型浓香白酒酿造工艺Happy First, written on the morning of August 16, 2022五粮型浓香白酒酿造工艺一.工艺流程原料粉碎半成品分级储存母糟拌和润粮上甄蒸酒蒸粮酒头储存备用清蒸稻壳酒尾重蒸或它用粮糟大量水摊凉大曲粉碎碾细过筛大曲粉撒曲撒母糟曲拌和上甄蒸馏出甄红糟摊凉入窖发酵清蒸稻壳红糟酒储存勾兑出厂面糟上甄蒸馏丢糟黄水酒稀释分层回窖黄水出甄丢糟饲料或反沙酒出窖堆放母糟滴窖出窖以高粱、大米等谷物为原料;以大麦和豌豆或小麦制成的中、高温大曲为糖化发酵剂有的用麸曲和产酯酵母为糖化发酵剂..采用的酿造下:工艺是混蒸续渣、酒糟配料、老窖发酵、缓火蒸馏、贮存、勾兑等酿造工艺酿造而成的..其主体香味成份为己酸乙酯..酒质的特点为无色或微黄色;清亮透明;窖香浓郁;甜绵爽净;纯正协调;余味悠长..六个字是香、醇、浓、绵、甜、净..二.酿酒原辅料和水1.酿酒原料:酿酒的原料有粮谷类、以甘薯干为主的薯类、代用原料;生产中主要是用前两类原料;代用原料较少..由于白酒的品种不同;使用的原料也各异..酿酒原料的不同和原料的质量优劣;与产出的酒的质量和风格有极密切的关系;因此;在生产中要严格选料..本厂采用高粱、大米、小麦、玉米、酒米五种粮食按照下列表格比例混合生产..酿制五粮型的原料配比:1原料的感官理化要求:粮谷原料的感官要求:颗粒均匀饱满、新鲜、无虫蛀、无霉变、干燥适宜、无泥沙、无异杂味、无其它杂物..以薯干为主的薯类原料的感官要求:新鲜、干燥、无虫蛀、无霉变、无异杂物、无异味、无泥沙、无病薯干..原料的理化要求见下表%:2原料与产量、质量的关系高粱:高粱又名红粮;依穗的颜色可分为黄、红、白、褐四种高粱;依籽粒含的淀粉性质来分有粳高粱和糯高粱..粳高粱含支链淀粉较多;结构紧密;较难溶于水;蛋白质含量高于糯高粱..糯高粱几乎完全是直链淀粉;具有吸水性强;容易糊化的特点;是历史悠久的酿酒原料;淀粉含量虽低于粳高粱但出酒率却比粳高粱高..高粱是酿酒的主要原料;在固态发酵中;经蒸煮后;疏松适度;熟而不粘;利于发酵..大米:大米淀粉含量70%以上;质地纯正;结构疏松;利于糊化;蛋白质、脂肪及纤维等含量较少..在混蒸式的蒸馏中;可将饭味带入酒中;酿出的酒具有爽净的特点;故有“大米酿酒净”之说..糯米:糯米是酿酒的优质原料;淀粉含量比大米高;几乎百分之百为直链淀粉;经蒸煮后;质软性粘可糊烂;单独使用容易导致发酵不正常;必须与其他原料配合使用..糯米酿出的酒甜..小麦:小麦不但是制曲的主要原料;而且还是酿酒的原料之一..小麦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及其他成分;钾、铁、磷、硫、镁等含量也适当..小麦的粘着力强;营养丰富;在发酵中产热量较大;所以生产中单独使用应慎重..玉米:玉米品种很多;淀粉主要集中在胚乳内;颗粒结构紧密;质地坚硬;蒸煮时间宜很长才能使淀粉充分糊化;玉米胚芽中含有占原料重量5%左右的脂肪;容易在发酵过程中氧化而产异味带入酒中;所以玉米做原料酿酒不如高粱酿出的酒纯净..生产中选用玉米做原料;可将玉米胚芽除去..甘薯:薯干是鲜甘薯切碎经日晒或风干后而成的干片;含淀粉65-68%;含果胶质比其他原料都高..薯干的原料疏松;吸水能力强;糊化温度为53-64摄氏度;比其它原料容易糊化;出酒率普遍高于其它原料;但成品酒中带有不愉快的薯干味;采用固态法酿制的白酒比液态法酿制的白酒薯干气味更重..甘薯中含有3.6%的果胶质;影响蒸煮的粘度..蒸煮过程中;果胶质受热分解成果胶酸;进一步分解生成甲醇;所以使用薯干作酿酒原料时;应注意排除杂质;尽量降低白酒中的甲醇含量..2.酿酒辅料白酒中使用辅料的作用:调整酒醅的淀粉浓度、酸度、水分、发酵温度;保证正常的发酵和提供蒸馏效率选择辅料的要求:应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骨力;适当的自然颗粒度;不含异杂物;新鲜、干燥、不霉变;不含或少含营养物质及果胶质、多缩戊糖等成份..稻壳:稻壳质地疏松;吸水性强;用量少而使发酵界面增大的特点..稻壳中含有多缩戊糖和果胶质;在酿酒过程中生成糠醛和甲醇等物质..使用前必须清蒸20-30分钟;以除去异杂味和减少在酿酒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稻壳是酿制大曲酒的主要辅料;也是麸曲酒的上等辅料;是一种优良的填充剂;生产中用量的多少和质量的优劣;对产品的产量、质量影响很大..一般要求2-4瓣的粗壳;不用细壳..谷糠:谷糠是指小米或黍米的外壳;酿酒中用的是粗谷糠..粗谷糠的疏松度和吸水性均较好;做酿酒生产的辅料比其它辅料用量少;疏松酒醅的性能好;发酵界面大;在小米产区酿制的优质白酒多选用谷糠为辅料..用清蒸的谷糠酿酒;能赋予白酒特有的醇香和糟香..普通麸曲酒用谷糠做辅料;产出的酒较纯净..细谷糠中含有小米的皮较多;脂肪成分高;不适于酿制优质白酒..高粱壳:高粱壳质地疏松;仅次于稻壳;吸水性差;入窖水份不宜过大..高粱壳中的单宁含量较高;会给酒带来涩味..3.生产用水白酒生产用水;包括制曲、酒母;发酵、勾兑、包装用水等..古代对酿酒用水就有严格的要求;有“水甜而酒冽”、水是“酿酒的血液”等说法..生产用水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糖化发酵是否能顺利进行和成品酒质..1水源的选择和水质的要求水源的选择应符合工业用水的一般条件;即水量充沛稳定;水质优良、清洁、水温较低..酿酒生产用水应符合生活用水标准、要求:外观:无色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凡是呈现微黄、混浊、悬浮的小颗粒的水;必须经过处理才能使用..口味:将水加热至20~30℃;口尝时应具有清爽气味、味净微甘;为水质良好..凡是有异杂味的水必须经过处理才能使用..硬度:水的硬度是指水中存在钙、镁等金属盐的总量..我国常用德国度表示水的硬度dH;0o~4o dH为最软水;4.1o~8.0odH为软水;8.1o~12odH为普通硬水;12.1o~18odH为中硬水;18.1o~30odH为硬水;30odH 以上为最硬水..质量较好的泉水硬度在8odH以下;白酒酿造水一般在硬水以下的硬度均可使用..但勾兑用水在硬度在8odH以下..碱度:碱度是指水中碱性物质总量;主要包括碱土金属中的钙、镁、亚铁、锰、锌等盐类..碱度单位以德国度表示1碱度相当于每升水中含10mg氧化钙水中适当的碱度可降低酒醅的酸度..白酒生产用水以PH6-8中性为好..2水质的处理水的硬度过高会对白酒生产带来影响;一般生产中采用离子交换法、硅藻土过滤机等进行处理..4.制曲原料用于白酒生产的曲有很多种;不同种类的曲有不同的制曲工艺;使用的原料也不同..选用原料;一是要考虑培菌过程中满足微生物的营养需要;二是要考虑传统特点和原料特性..一般选用含营养物质丰富;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需要;并对形成白酒香味有益的物质做原料..制大曲常用小麦、大麦、豌豆、蚕豆等;小曲以麦麸、大米或米糠为原料;麸曲以麸皮为原料..1.原料的感官要求及理化成分制曲原料的感官要求是:颗粒饱满;新鲜;无虫蛀、不霉变;干燥适宜;无异杂味;无泥沙及其他杂物..制曲原料的理化成分见下表%:2.制曲原料与曲质的关系小麦:小麦含淀粉较高;粘着力强;氨基酸种类达20种;维生素含量丰富;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良好天然培养基..粉碎适度;制出的曲胚不以松散失水;没有粘着力过大及蓄水过多的缺点;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是制大曲的优质原料..大麦:大麦中含的维生素和生长素可刺激酵母和许多霉菌的生长;是培养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大麦含皮壳多;踩制的曲胚疏松;透气性好;散热快;在培菌过程中水分易蒸发;有上火快;退火也快的特点..由于曲胚不易保温;制曲是一般需添加粘性较大的豌豆20-40%..豌豆:豌豆含蛋白质丰富;淀粉含量较低;粘性大;易结块;有“上火慢;退火也慢”的特点;控制不好容易烧曲;故常与大麦配合使用;一般大麦与豌豆按6:4混合;这样可使曲胚踩得紧实;按预定的品温升降培养;保持成曲断面清亮;能赋予白酒清香味和曲香味..大米:大米淀粉含量较高;含脂肪较少;结构疏松;是制小曲的主要原料;如四川邛崃米曲、厦门白曲等;都是用大米或加米糠、药材制成..麸皮:麸皮含淀粉15%左右;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良好的通气性、疏松性和吸水性;是多种微生物生长的良好培养基;是麸曲的主要原料..三.大曲生产工艺1.生产流程:小麦 100 %→润料→破碎→粗麦粉→拌曲料曲母水→踩曲→曲胚→堆积培养→成品曲→出房→贮存..2.生产工艺说明a.小麦磨碎浓香型高温大曲采用纯小麦制曲;对原料的品种无特殊要求;但要求颗粒整齐;无霉变;无异常气味和无农药污染;并保持干燥状态..原料在粉碎前要经过除杂处理;并加入 15 ~ 10 %的水拌匀;润料 3 ~ 4 小时;让小麦粒吸收一定量的水分;尔后再用钢磨粉碎使麦皮压成薄片俗称梅花瓣在制曲时起到疏松作用;而麦心不形成细粉使整个麦粒破碎成无大颗粒的粗麦粉..经过粉碎;通过 20 目筛的细粉占 40 ~ 50 %..未通过 20 目筛的粗粒及麦级占 50 ~ 60 %..对采用小麦、大麦、豌豆等多种原料混合制曲时;已考虑到曲块的疏松问题;只要按一定比例均匀配料后;进行粉碎..不必进行润料..对不同原料配比的粉碎要求是不同的;总的来讲粉碎过粗;制出的曲坯粘性小、成型困难、空隙大、水分易于蒸发、热量易于散失;可能会使曲坯过早的干涸和裂口;影响微生物繁殖..若粉碎过细;制成的曲块过于粘结、不易透气、水分和热量不易散失;容易引起酸败和烧曲..按传统的制曲要求是将麦子磨成烂心不烂皮的梅花瓣;即小麦的皮片状;心子磨成粉状..b.加水和曲料将粗麦运送到压曲房踩曲室通过定量供水器..按一定比例将曲料曲母和水连续进入搅拌机;搅匀后送入压曲设备进行压制成型..加水混料在制曲工艺上是个关键;加水量过多;曲坯不容易成型;入房后会发生变形;曲坯容易被压得过紧; 不利于有益微生物向曲胚内部生长;而表面易于长毛霉;黑曲霉等微生物..培曲时曲坯升温过快;降温困难曲胚处于高温阶段的时间会延长易引起酸败细菌的大量繁殖使原料损失加大;还降低成品曲的质量..若加水量过少;曲坯不易粘合;造成散落过多;增加碎曲数量..培曲时曲坯失水取来温较快致使有益微生物不能得到充分的繁殖同样会影响成品曲的质量..一般来讲;总之;曲胚含水量过多但水分偏低的曲培曲过程中升温高而快;高温持续时间也延长降温速度较慢;而水分过少则相反;曲的酶活力较高..加水量的多少依据制曲季节原料的品种和原料本身的含水量来调整;一般高温纯小麦制曲的加水是应为粗麦粉重量的 37~ 40 %左右..小麦、大麦、豌豆三种原料混合制曲时;加水量一般控制在 40 ~45 %;如洋河大曲加水量为 40 ~ 43 %..另外;加水量的多少还和原料粉碎细度、原料含水量;制曲季节、曲室条件有关;一般夏季大于春、秋..制曲加水时还应考虑水质和水温;要求水质清洁;为了保证曲料温度适中;冬季右预先将水调温到 30 ~ 35 ℃再用来拌料;其它季节可直接用自然温度的水拌料..为了加速有益微生物在培曲时的生长繁殖;保证成品曲的质量;高温曲在和曲料时;常接入一定量的曲母曲母的使用量夏季为原料粉的 4 ~5 %;冬季为 5 ~ 8 %;曲母应从上年生产的含菌种类和数是较多的白色曲中挑选为好;虫蛀的曲块不可使用..曲料拌和与否均匀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到曲块的水分营养物质和透气的均匀性..和曲料时;要求拌和均匀;无灰色疙瘩;用手捏成团状而不粘手为度..拌好的麦粉要立即使用;不要堆积过久..防止酸败变质..c .踩曲成型曲料混和均匀后;通过人工踩制或进入踩曲机压曲机压成砖块形状成为曲胚..若人工踩曲先把拌和的曲料迅速装入曲模或称曲箱、曲盒;踩曲者马上用足掌先在曲模心踩一遍;再用足掌沿四边踩两遍;要求踩紧、踩光;特别四角定要踩紧;不得缺边掉角;中间可略松..曲胚一个面踩好后翻过来再踩另一面;每块曲坯重量不得相差 0.2kg 踩好后的曲坯排列在踩曲场上;刚一收汗即运入曲房;否则曲坯排水分逐渐蒸发;入房后容易起厚皮;培曲时不挂衣曲胚表面微生物难以长出..踩曲用的曲模大小;也直接影响曲的质量;曲坯太小;不易保温;操作费工、费时;曲坯太大、太厚;制曲微生物不易生长透彻均匀;也不便操作运输..踩曲时要注意曲坯强度;以便制出的黄色曲块多;曲香也浓郁..曲坯过硬;曲块往往会产生裂纹;容易引起杂菌的生长;制成的曲块颜色不正曲心还会有异味..另外;由于曲块过硬;包含的水分减少;在后期培菌过程中会发生水分不足的现象..曲块若太松;容易撒抛;造成浪费;操作困难..硬度不同曲坯的透气性也不一样;它相关到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又会影响到形成的代谢产物的种类和数量..曲坯硬度应以挤而不散手拿曲块不裂不散为准..并要求曲坯四面线棱角饱满;面平光滑;含水均匀;软硬一致..这样制成的黄色曲块较多香也浓郁..d.翻曲长期的生产实践证明;第一次翻曲至关重要;及时放向翻曲是制好曲的关键;翻曲过早;曲坯的最高品温会偏低;制成的大曲白色曲多;翻曲过迟;黑色曲会增多..生产上要求黄色曲多;因为黄色曲酿制的酒香味较浓郁;这是由于曲坯温度控制不同;引起微生物的消长速度及其代谢产物的转化不同..目前主要依据曲坯中层温度及口味来决定第一次翻曲时间;当曲坯中层品温达到 60 ~ 62 ℃;口尝曲块有甜香味时类似糯米蒸熟时的香味;手摸最下层曲块热;即可进行第一次翻曲..经第一次翻曲后;由于散发掉大量的水分和热量;曲坯品温可以降到 50 ℃以下;但过 1 ~ 2 天后;品温又会很快回升;约一周后一般进房第 14 天;品温又升至第一次翻曲温度;可进行第二次翻曲..二次翻曲后;曲块温度还会回升;但后劲不足;很难再出现前面那样高的温度;过一段时间后;品温就开始平稳下降..试验证明;当曲坯达到 60 ℃左右时;有利于蛋白质的分解..采用高温制曲;曲块中的氨基酸含量大为增加;相应所形成的高级醇、麦芽酚酱香精和色深香浓的类黑素量也增多;这可能是黄色曲香浓郁的原因;所以在制曲过程中十分重视第一次翻曲..3.感观检测为主;要求表面多带白色斑点和菌丝;断面茬口整齐;菌丝生长良好均匀;呈灰白色或淡黄色;无生心、霉心现象;曲香味要浓.4.理化指标糖化力液化力大块曲为 180 ~250 毫克葡萄糖淀粉 / 克曲小时;发酵力 0.2 ~ 0.5 克 CO2/ 克曲 48 小时;蛋白质分解力达 0.4 ~ 0.5 在 pH3 ~ 3.5 ;用 0.1N NaoH 滴定量..不同的厂、地区制曲的工艺及检验标准也不尽相同;各有特点;下面是某厂对成品曲的等级划分要求:四.原料的粉碎五种粮食按比例准确配料后经充分粉碎拌匀均匀度90%;将五种粮食粉碎..粉碎的技术要求是: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的粉碎度为4、6、8瓣;无整粒混入..玉米的粉碎颗粒相当于前四种;不大于1/4粒的混入..五种混合粮粉能同通过20目筛的细粉不超过20%..五.清蒸稻壳稻壳质地疏松;吸水性强;用量少而使发酵界面增大的特点..稻壳中含有多缩戊糖和果胶质;在酿酒过程中生成糠醛和甲醇等物质..使用前必须清蒸30分钟以上;以除去异杂味和减少在酿酒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并且要提前清蒸;拌料时必须使用熟冷稻壳..六.开窖发酵期满的窖应去掉封泥;取糟蒸酒..粮糟窖的发酵期为70天;回沙丢糟窖的发酵期为15天..起糟出窖时;先起出面糟;再起粮糟母糟..面糟单独蒸馏;蒸后作丢糟处理;蒸得的丢糟酒;常回醅发酵..酒醅出窖时;要对酒醅的发酵情况进行感官鉴定;包括对母糟和黄水的观察和尝味..发酵正常;产、质量都好母糟应该:柔熟不腻、疏松不糙、肉实有骨力;颗头大;呈深猪肝色;鼻嗅有酒香和酯香;黄水透亮;口尝酸味小;涩味大..出窖起糟到一定的深度;会出现黄水;应停止出窖....可在窖内母糟中央挖一个0.7m直径、深至窖底的黄水坑;滴出黄水..这种操作称为“滴窖降酸’’和“滴窖降水”..一般每窖需舀5~6次;从开始滴窖到起完母糟;要求在12h以上完成黄水是窖内酒醅向下层渗出的黄色淋浆水..黄水可入锅底串蒸..滴窖之目的在于防止母糟酸度过高;酒醅含水太多;造成稻壳用量过大影响酒质..滴窖后的酒醅;含水量一般控制在60%左右..七.配料、拌和、润粮配料前;必须根据母糟、黄水鉴定情况准确配料..如上层母糟干要打入润粮水;金黄色母糟是由于稻壳大水大造成的;就要减稻壳减水;母糟残存淀粉过高就要减少投粮;母糟残稻壳高就要注意打量水操作等等..上甑前1小时将粮粉倒入母糟第一甑30分钟前进行拌和润料;拌匀后堆成堆并立即拍光拍紧;撒上一层熟冷稻壳;减少挥发损失..工艺上成为合理润料;时间60-75分钟..上甑前5-10分钟将熟冷稻壳按一定比例计量倒于粮糟堆上进行拌和同粮粉拌合..操作要点:三准确、两均匀配粮要准确:根据冷热季投粮标准和母糟含残淀粉量配粮;冷季:20-22%;热季18-22%..配糟要准确:根据甑的大小、起母糟量每甑应基本一致;出入控制在3%以内..配稻壳要准确:按工艺标准:粮稻壳比为23-27%;假如熟冷稻壳;使粮糟疏松不糙..拌粮要均匀:拌和粮粉时;必须做到无“灰包、疙瘩、白杆”出现;充分拌和均匀..拌稻壳要均匀:同拌粮标准不能使用生稻壳、热稻壳拌料..红糟、面糟用稻壳量视糟醅情况确定;尽量少用..粮粉与稻壳不能同时倒入..拌和时要快翻快拌;次数不可过多;时间不可过长..1.原料的浸润浸润的目的:让原料中的淀粉颗粒充分吸收水分;更有利于酶、微生物作用;为下一阶段淀粉更好地糊化、液化、糖化降解为可发酵性糖创造条件..浸润的工艺条件因原料特性及后续工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浸润水量、时间、温度..2.原料的蒸煮蒸煮目的:淀粉颗粒进一步的吸水、膨胀、进而糊化;对原辅料进行灭菌;排除一些挥发性杂味;原料成分及酒糟中成分相互作用;发生一定的变化..八.上甄、蒸酒蒸粮、取酒1.装甑原则要求以“松、轻、准、薄、匀、平”六字为原则..即物料要疏松;装甑动作要轻巧;盖料要准确;物料不宜一下铺太厚;撒料及上汽要均匀;物料从底至上要求平整..如果在装甑过程中偶尔造成物料不平而上汽不匀时;可在不上汽的部位扒成一个坑;待上汽后;再用辅料填平..装甑不应过满;以装平甑口为宜..2.装甑操作为了使水蒸汽与酒醅充分接触;装甑桶内的酒醅必须疏松;加热用汽要缓、要探气装甑;轻倒匀撒;不压汽;不跑汽;四周压紧;装太慢;低沸点物损失;太快;压紧;高沸点物少..装甑时间大约35~45min..3.“生香靠发酵;提香靠蒸馏” ..蒸馏目的;使成熟酒醅中的酒精成分、香味物质等挥发、浓缩、提取出来;同时;通过蒸馏排除出杂质;得到所需的成品酒..摘酒时;以感官品尝判断酒质;切实做到边尝边摘流酒速度:2-2.5kg/min;流酒温:20-30℃..先摘取酒头0.5㎏;然后根据酒质情况量质摘酒;凡符合调味酒的摘为调味酒;符合优级酒的摘为优级酒;依此类推;将酒按级入库.. 典型的泸香型酒蒸馏是采用混蒸混烧;原料的蒸煮和酒的蒸馏在甑内同时进行的..一般先蒸面糟、后蒸粮糟..1蒸面糟回糟将蒸馏设备洗刷干净;黄水可倒入底锅与面糟一起蒸馏..蒸面糟后的废糟;一般作饲料;也可加入糖化发酵剂再发酵一次;生产普通酒..2蒸粮糟蒸完面糟后;再蒸粮糟..流酒开始;接取0.5kg左右的酒头..可存放用来调香..以后流出的馏分;应分段接取;量质取酒;并分级贮存..要控制流酒温度;一般应在25℃左右;不超过30℃;流酒时间约15-20min 左右;断花时应截取酒尾;待油花满面时则断尾;时间约需30~35min..3蒸红糟红糟;指母糟蒸酒后;只加大曲;不加原料;再次入窖发酵..九.打量水、摊凉、撒曲1.收堆:将出甑的糟醅收堆..2.打量水:量水的温度必须在80℃以上;量水用量水粮比75-90%;量水必须泼洒均匀;严禁打“竹筒水”..打量水完毕后经堆闷的糟醅用铁锨均匀地铺到晾床上;开启风扇;勤翻勤划2~3次;打散疙瘩;测温后摊晾结束..3.撒曲、拌和:大曲用量曲粮比20%..散曲时要做到低撒匀铺;减少飞扬的损失;将大曲粉均匀翻划入糟醅中..4.收摊场:将曲拌匀后的糟醅运入窖池;将晾糟床及周围的糟醅清扫干净..十.入窖底糟撒一层熟冷稻壳加以区分底糟;每入完一甑料;就要踩紧踩平;造成厌氧条件..粮糟入窖完毕;撒上一层熟冷稻壳;再入面糟;扒平踩紧;即可封窖发酵..入窖时;注意窖内粮糟不得高出地面;加入面糟后;也不得高出地面50cm以上;并要严格控制入窖条件;包括入窖温度、酸度、水分和淀粉浓度十一.封窖发酵入窖后的糟要在密封隔气隔热条件下进行发酵;按要求应做好以下操作:1.封窖粮糟、面糟入窖踩紧后;可在面糟表面撒一层熟冷稻壳然后覆盖4~6cm的封窖泥..封窖泥是用优质黄泥和老的窖皮泥踩柔和熟而成的..将泥抹平、抹光;以后每天清窖一次;因发酵酒醅下沉而使封窖泥出现裂缝;应及时抹严;直到定型不裂为止;再在泥上盖层塑料薄膜;膜上覆盖泥沙;以便隔热保温;并防止窖泥干裂..2.窖池管理封窖后15天左右必须每天清窖;15天后1~2天清窖一次;保持窖帽表面清洁;无杂物、避免裂口..窖帽上出现裂口必须及时清理、避免透气、跑香、烂糟..十二.窖内酒醅温度、含酒量变化大曲酒发酵要求其温度变化呈有规律性进行;即前缓、中挺、后缓落..1.窖内品温最高点:热季需5~8天;每天以0.5~4℃的速度升至36~40℃达到最高点;冷季需要7~9天;每天以0.5~3℃的速度上升至32~36℃达到最高点..实际生产中每当发酵1%的淀粉升温为1.3~1.5℃..2.升温幅度:热季8~12℃多数为10℃;冷季为10~16℃多数为13~14℃..3.窖内最高温度稳定期:一般为四天左右..4.窖内降温情况:稳定期后;每天以0.25~1℃之间缓慢下降..下降期间随时又出现稳定期;但长短不一;根据情况一般为2~8天..发酵期到30~40天;已经降至最低温;冷季22~25℃;热季27~30℃;就不会再降了;一直稳定到70天开窖..发酵规律可以用“前缓、中挺、后缓落”概括..。

失传的五粮酒酿造技艺,粉碎固态法五粮酒做法

失传的五粮酒酿造技艺,粉碎固态法五粮酒做法

失传的五粮酒酿造技艺,粉碎固态法五粮酒做法失传的五粮酒酿造技艺,粉碎固态法五粮酒做法经常有东三省的酿友问娟⼦粉碎固态酿酒⽅法。

粉碎固态蒸粮相对简单、省时,那怎样⽤粉碎固态法做五粮酒呢?原料及其配⽐酿制酿酒的原料是⾼粱(36%)、⼤⽶(22%)、糯⽶(18%)、⼩麦(16%)、⽟⽶(8%),他们的质量⽐例有很严格的要求。

配料时按先多后少原则依次运到办料场地,不得配错各种粮⾷⽐例。

【⽩酒蒸馏设备】农村传统粉碎固态五粮酒01粉碎。

五种粮⾷按⽐例准确配料后经充分搅拌,将五种粮⾷进⾏粉碎。

粉碎的技术要求是:⾼粱、⽟⽶、⼩麦粉碎度均为4、6、8瓣,⽆整粒混⼊。

⽽⼤⽶、糯⽶则不需要粉碎。

02加⽔润粮。

因为原料是经过粉碎的,存在⼀定的粉状原料,所以不要加⽔太多,可加⼊70度左右的热⽔,将原料盖住就好,待泡胀后可以再加⼀些,具体加⽔量以能将原料泡胀但⼜没多余⽔粉为宜。

03蒸糠、蒸粮。

将头⼀天润好的原粮均匀的撒⼊到做⽩酒的设备的甑中,上甑要平,穿汽要匀,不准跑汽,轻撒匀铺。

最上⾯⼀层撒上相对⽐例的糠壳⼀起蒸。

【⽩酒蒸馏设备】五粮酒农村传统⽩酒酿酒技术注:糠壳是酿酒中采⽤的优质填充剂,可加热发酵糟的透⽓性,能很好的起到增温、降温的作⽤,但在发酵和蒸煮过程中能⽣成甲醇和糠醛等物质。

⽽蒸糠可去除糠壳中的杂异味、让甲醇和糠醛的⽣成量在正常的范围内。

04出甑,摊凉。

出甑前先关做⽩酒的设备的⽓阀,取下弯管,揭开甑盖;⽤⾏车将甑吊⾄凉糟床附近,打开甑底,将蒸好的料倒出摊凉。

05配料、搅拌、下曲糖化。

此过程要做到三准确:配料准确、配糟准确、配糠准确,两均匀:拌粮均匀、拌糠均匀。

之后按0.5%的⽐例加⼊雅⼤⾼产酒曲,搅拌均匀,培菌糖化。

06⼊窖。

糟醅糖化结束后即可⼊窑,⼊窖前必须将窖池清扫⼲净,⼊窖后,必须迅速挖平,进⾏踩窖。

踩窖后找五个测温点,插上温度计,检查后作好记录。

07开窖。

发酵期满的窖应去掉封泥,取糟倒⼊雅⼤⽩酒蒸馏设备中蒸酒。

五谷杂粮酒的做法【食物营养功效大全】

五谷杂粮酒的做法【食物营养功效大全】

五谷杂粮酒的做法文章导读杂粮酒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酒类,不仅味道醇厚香甜,而且营养价值很高,所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五谷杂粮酒是选用红高粱、小麦、糯米等优质的原料制成,通过微生物发酵和生化作用,而且制作过程非常讲究,因此口感会带着独特的香味,对此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多多了解相关的知识。

1、杂粮酒“杂粮酒”的酿制始于宋末明初,并形成了各自的生产配方。

当时宜宾较有名的"陈氏秘方"是由"温德丰"糟坊的第一代老板陈氏所创。

秘方从明代经陈家六代嫡传到清代陈三,后又传给徒弟赵铭盛,赵铭盛又将"陈氏秘方"传给爱徒邓子均。

宜宾"杂粮酒"的酿制始于宋末明初,并形成了各自的生产配方。

2、五谷杂粮酒白酒作为一种饮料,是具有其特工艺的。

选用的原料不同,其工艺也会有所不同,酒的质量也有很大的区别。

大多数厂家采用的是一、两种粮食作为酿酒原料,它具有工艺简单,发酵期短的特点。

五粮则采用多种粮食混合酿酒,自始至终也不曾变过。

3、制作材料五粮浓香型白酒则是选用优质红高粱、玉米、糯米、大米、小麦五种粮食精心酿造而成。

稻花香系列白酒正是吸取了多种粮食之长,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稻花香在酿造过程中所选粮食都是粒大均匀、颗粒饱满的,然后经过滤筛工艺处理,才能进入酿造环节。

以红高粱为例,必须先用打米机蜕掉外壳,去掉高粱粒上的一层薄皮,因为薄皮中含有的单宁物质容易产生涩味而影响白酒的口味。

在五谷中红高梁产酒香浓,大米产酒净爽,糯米产酒醇厚,小麦产酒劲冲,玉米产酒甜绵,因此能够适应大众的需求。

这些不同的粮食通过微生物发酵和生化作用,会产生不同的微量芳香成分,赋于酒不同的风味特征。

因此,稻花香酒吸取了五粮之精,自然“先天充足”,微量成分丰富,酒味全面,加之原料配比科学,形成了稻花香酒特的风格。

[全]五粮液酒曲制作流程

[全]五粮液酒曲制作流程

五粮液酒曲制作流程1、工艺参数①润料:收汗,口嚼不粘牙,润后小麦含水量14%天~ 16%。

②破碎:小麦烂心不烂皮,成栀子花瓣;通过20目筛细粉冷季(35+3)%,热季(39 +3)%。

③拌料:麦粉含水量38% -40%。

④机制成型:用手指压表面富有弹性;曲胚质量5 ~6千克/块,曲胚含水量38% -40%。

⑤入室安曲:曲胚间留-指宽(1 -2厘米)间隙,曲胚与墙壁之间留不小于10厘米的空隙。

⑥培菌:“中挺"时间5~7天,品温(59+1)摄氏度;最后一次翻曲品温35 ~40摄氏度。

⑦出房曲周期:冷季32 ~35天,热季30 ~32天;水分(14+1)%。

⑧入库陈化时间:3~6个月。

⑨粉碎:使用曲粉水分不高于12%。

优级:糖化力不低于600,发酵力不低于200;合格:糖化力不低于500,发酵力不低于150。

过20目孔筛细粉冷季不高于30% ~ 35% ,热季不高于25% ~30%。

2、润料技术指标:润料时间30 ~ 60分钟;润料水温65 ~75摄氏度;润料水量3% ~6% (润后小麦含水量14% ~16%);润料后表面收汗、口嚼不粘牙。

工艺要求:从工艺仓流入生产线的小麦必须符合工艺指标方可润料。

润小麦以表面柔润,口嚼无清脆声响、不粘牙为度。

注意事项:根据小麦品种、含水量和当天气温的具体情况,在技术指标内合理调控润料时水量、水温;已堆润的小麦,当天必须破碎完。

3、破碎主要装备:破碎机、20目筛。

技术指标:破碎小麦烂心不烂皮,成栀子花瓣;麦粉中不能有整粒或半粒小麦;过20目孔筛细粉,冷季(35+3)%;热季(39 +3)%。

工艺要求:调整磨辊间距,直至麦粉符合烂心不烂皮、成栀子花瓣为止。

修复磨损齿面,使之达到破碎要求。

注意事项:麦粉必须符合工艺要求才能继续破碎,流入下道拌料工序。

粗细度视当时气温、曲坯人室的楼层等具体情况,在技术指标内适当调整。

4、拌料技术指标;拌料均匀,无灰包、疙瘩,无干麦粉,用手捏成团而又不粘手。

固态五粮大曲酒的制作方法

固态五粮大曲酒的制作方法

固态五粮大曲酒的制作方法
固态五粮大曲酒是一种传统的中国白酒,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材料准备:将小麦、大米、糯米、玉米、小米五种粮食洗净,晾干备用。

2. 粮食处理:将五种粮食分别磨成粉末,并将每一种粮食分别进行蒸煮,直至熟煮糊状。

然后将熟煮的五种粮食分别放凉备用。

3. 糖化:将准备好的五种粮食糊分别放入发酵罐中,加水调成糊状,然后掺入酒曲(也叫酒母),并进行搅拌均匀。

然后将发酵罐盖好,放置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进行糖化发酵。

4. 发酵:经过糖化后,五粮糊会开始发酵,此时需要定期搅拌,以保证发酵的均匀和充分。

5. 蒸馏:一段时间后,发酵完全,就可以进行蒸馏了。

将发酵好的五粮糊放入蒸馏器中,进行蒸馏。

蒸馏分为头、心、尾三个部分,头部和尾部的酒精度较高,质量较差,通常会丢弃。

心部是最为纯净的部分,也是最好的部分,会留下来作为酒的主要成分。

6. 陈酿:经过蒸馏后的固态五粮大曲酒需要进行陈酿,一般情况下需要保存数年以上,使其更加醇厚、香气浓郁。

7. 筛滤、勾兑:陈酿后的固态五粮大曲酒需要进行筛滤和勾兑,以去除杂质,调整酒的口感和风味。

8. 灌装:最后将处理好的固态五粮大曲酒进行灌装,盖上瓶塞密封。

以上就是固态五粮大曲酒的基本制作方法,每个酒厂可能会有不同的工艺和配方,因此具体的细节和步骤可能会有所差异。

五粮酒酿造技术配方大公开

五粮酒酿造技术配方大公开

五粮酒酿造技术配方大公开五粮酒一直是深受很多爱酒人士的青睐,那么,喝酒的你知道五粮酒如何制作的吗?下文就为广大爱酒人士揭晓五粮酒的制作工艺流程。

五粮白酒以高粱、玉米、小麦、大米、糯米五种粮食为原料,用大曲为糖化发酵剂,由于家庭生产没有窖泥,生产容器一般为陶坛、水泥池,故生产的白酒不是典型的浓香型白酒。

要做浓香型,必须用老窖发酵,做混蒸续糟工艺,千年老窖万年糟。

现在以小曲糖化、大曲混合发酵生产五粮白酒,分述如下。

一、酿酒工艺流程类型五粮:高粱、玉米、糯米、大米、小麦;原料配比:高粱70%+玉米10%+大米10%+小麦5%+糯米5%。

要求:原料无霉变、无虫蛀、无异味,没有农药残留的原料。

高粱:一般为红色高粱,白色高粱单宁含量低,做酒香味较差;(高粱有软质高粱和硬质高粱,软质高粱吸水好,容易糊化;硬质高粱淀粉含量高,吸水稍差。

生产时要注意);玉米:黄色玉米;大米:普通大米;小麦:一般的小麦;糯米:为白色糯米;1、整颗粒酿酒工艺原料配比——浸泡——蒸煮——打量水——堆积——降温——加曲——发酵——蒸馏——半成品酒——陈酿——勾兑——过滤——成品2、五粮粉碎酿酒工艺原料配比——粉碎——加糠——拌料——堆积——蒸煮——打量水——堆积——降温——加曲——发酵——蒸馏——半成品酒——陈酿——勾兑——过滤——成品二、五粮酒的详细制作步骤1、原料浸泡大米、糯米用一般40-45度的温水浸泡,浸泡时间2-3小时;其它原料用水温85-90℃,浸泡的水要淹过原料15-20厘米,浸泡时间16-18小时。

浸泡过程要翻动2-3次,让原料充分浸泡,浸泡时间到后,放掉泡粮水。

要求:每种原料单独浸泡,混合蒸煮。

2、蒸煮在酒甑底放一层粗糠,均匀撒上混合的原料,开大火进行蒸煮,把配合均匀的原料装甑,装甑做到:轻、松、匀、散,不压汽,装好后,圆汽开始计时。

蒸煮时间1-2小时,蒸煮达到内无生心,外微开花,保证原料完全熟透。

3、打量水就是给蒸煮过的原料补充水分,水温在80℃以上,越高越好,一般要用开水,加水量做到原料吃水透彻,不外流为准。

[全]浓香型白酒-五粮液酿造工艺-酿酒原料与辅料

[全]浓香型白酒-五粮液酿造工艺-酿酒原料与辅料

浓香型白酒-五粮液酿造工艺-酿酒原料与辅料1、五种粮食配方在经过历史长期的优化选择,五粮液形成现代酿酒原料配方。

据传:南北朝时期宜宾采用小麦、青稞或玉米等粮食混合酿制了一种咂酒,开启了多种粮食酿酒的先河。

据记载:在唐代宜宾地区的官坊已经开始用四种杂粮酿酒。

宋代,宜宾姚氏家族采用玉米、大米、高粱、糯米、荞子五种粮食酿造的“姚子雪曲”是五粮液最成熟的雏形。

明朝初年,宜宾人陈氏继承了姚氏产业,总结出“饭米(大米)酒米(糯米)各半成,荞子成半黍(玉米)半成,川南红粱凑足数,地窖发酵天锅蒸。

”。

这就是五粮液历史上的“陈氏秘方”。

明朝的陈氏传给清朝的赵铭盛,后来赵铭盛传给民国的邓子均。

1952年邓子均先生将《五粮液秘方》献给了政府。

1960年,五粮液酒厂用小麦替换了荞麦,又经多次配料实验,对五种粮食的配比做了精细的调整,终于形成五粮液的现代原料配方:高梁(36%)、大米(22%)、糯米(18%)、小麦(16%)、玉米(8%)。

①高粱又称红粮等,可分为梗、糯高粱两类。

高粱壳中的单宁含量在2 %以上,微量的单宁及花青素等色素成分,经蒸煮和发酵,可产生香兰酸等酚元化合物,能赋予白酒特殊的芳香;但单宁含量过多,会抑制酵母发酵,并使酒带苦涩味。

高粱产酒清香味正。

②大米大米质地纯正,淀粉含量较高,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含量均较少,故有利于低温缓慢发酵。

大米生产白酒可将饭的香味成分带至酒中,使酒质更爽净,大米产酒醇和甘香。

③糯米糯米淀粉含量高,几乎全是支链淀粉,经蒸煮后质软、性粘、糊烂,易导致发酵不正常,故一般与其它原料配合使用。

糯米产酒纯甜味浓。

④玉米玉米也称包谷,玉米的胚芽中含有大量的脂肪,直接利用带胚芽的玉米生产白酒,脂肪氧化产生的异味成分带入酒中会影响酒质。

所以玉米必须脱去胚芽。

玉米产酒味香冲鼻。

⑤小麦小麦除用以制曲外,还可用于酿酒。

小麦蛋白质以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为主,麦胶蛋白中以氨基酸为多。

这些蛋白质可在发酵过程中形成香味成分,小麦产酒曲香悠长。

五粮液酒文化

五粮液酒文化

为五粮液起名的宜宾晚清举人杨惠泉:1909年秋,宜宾团练局长雷东垣举为家宴,各界名流雅士文人墨客会聚于此。

席间,饮品杂粮酒,满堂喝彩,杨惠泉赞绝代佳酿而鄙其名不雅,故曰集五粮之精华而成玉液,何不更名为五粮液。

语出惊四座称妙,叫绝妙在酒名不言酒,绝在酒名诗意中,五粮液酒名从此问鼎世界,名扬天下。

其时,五粮液和杂粮酒两个名字同时使用,民间俗名仍叫杂粮酒,官方雅名叫五粮液。

直至1932年注册了五粮液商标,才逐步雅俗同称五粮液。

三、五粮液标识的含意标志图形中大圆象征地球,表示产品定要覆盖全球市场;五粮呈上升趋势,有动感的线汇集到一起(点)表示五种原料(粮食)升华酿成五粮液,同时表示五粮液酒厂蒸蒸日上的态势(奋进向上);两个同习圆表示东西南北中的职工以及关心五粮液的人,习同德,团结一对敌,中心小圆中的W(W是五粮液和五粮液酒厂永远在职工心中,全体职工心系五粮液和五粮液酒厂,标志的标准色为红色,红色同时为产品色,象征五粮液和五粮液酒厂红红火火,永远发展。

四、五粮液的酿造工艺1、五粮液所用的粮食:大米、小麦、高梁、糯米、玉米。

“粮为酒之精”,五粮之中,高梁产酒清香味正,大米产酒醇和甘得,糯米产酒纯甜味浓,玉米酒味含冲香,小麦产酒则显曲香。

这正是五粮液在原料选配上的夺人之处。

2、五粮液所采用的五种粮食原料,淀粉含量均在60%以上,为基酒的生产提供了淀粉基础。

五种粮食所含其他成分,经过发酵转化,产生出丰富的醇、醛、酮、酸、酯等基础风味物质,因此既综合了五种粮食酒的特点又独具风味。

3、五粮液采用独有的“包包曲”工艺。

“神曲出天府,佳酿透骨香“,五粮液之所以成为优中选优的上乘佳酿,其独特的工艺技术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其独有的”包包曲“工艺更是值得一提。

全国浓香型大曲在酿制过程中,除了五粮液的曲块成“包包状”外(我们称之为“包包曲”),其余皆为平板曲。

“包包曲”作为糖化发酵剂,发酵的不同温度,形成不同的菌系、酶系,有利于酯化、生香和香味物质的累积,特别是对酒产生陈味有独到功用,看似平常的“包包曲”保斑点了五粮液“酒味全面”的独有品质。

了解中国酒文化中的五粮液

了解中国酒文化中的五粮液

了解中国酒文化中的五粮液中国酒文化悠久而丰富多样,其中的五粮液更是享誉国内外。

作为中国的国酒,五粮液以其独特的口感和历史背景深受人们喜爱。

本文将深入探讨五粮液的起源、制作工艺以及文化内涵,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酒文化中的五粮液。

一、起源与历史五粮液起源于中国四川省绵竹市,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据史书记载,早在东汉时期,这一地区就开始生产酿造五粮液。

宋朝时,五粮液开始在皇宫内供奉于贵宾,并逐渐流行于江南地区。

到了明清时期,五粮液更是成为了贡品和宫廷御酒,被视为尊贵的象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五粮液逐渐普及到民间,成为中国人餐桌上的常见酒品。

二、制作工艺五粮液的制作工艺以粮食酿造为基础,经过多道工序精心酿造而成。

首先,选取黄金大米、高梁、豌豆、玉米和小麦作为主要原料,并按照特定比例混合。

接着,进行蒸煮、浸泡、转化等工序。

其中最重要的一步是酒曲发酵,即将由五种原料酿造的液体与特定的酒曲混合,培养出独特的酿造风味。

最终,通过陈酿和过滤等环节,五粮液的色、香、味得以进一步提升,使其成为香醇醇厚、回味悠长的美酒。

三、文化内涵五粮液作为中国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首先,它体现了中国人对饮食文化的独特追求。

中国人视饮食为重要的社交和交流方式,五粮液作为美食中的精髓,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次,五粮液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作为华夏文明的代表之一,五粮液融入了中国传统哲学、文学和历史的元素。

通过品味五粮液,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老而庄重的文化底蕴。

最后,五粮液的国际知名度也让它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五粮液作为中国酒文化的代表,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世界展示了中国酒文化的独特魅力。

结语通过了解五粮液,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国丰富多彩的酒文化。

五粮液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传统酒文化的瑰宝。

无论是作为一种美酒还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五粮液都让人们在品味之余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的魅力与独特之处。

五粮液的制作流程

五粮液的制作流程

五粮液的制作流程五粮液为浓香型白酒,有“酒中状元”之称。

自问世以来,驰名中外,享有极高的声誉。

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奖章。

1963年在全国第二届评酒会被评为国家名酒,获得国家金质奖章和奖状。

1977年在全国第三届评酒会中,再夺浓香型大曲酒之冠,荣获国家名酒称号。

1979年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章。

五粮液产于四川省宜宾县,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五粮液酒是沿用和发展了“荔枝绿”的特殊酿造工艺,因使用原料品种之多,发酵窖池之老,更加形成自身的喜人特色。

原料配方高粱360千克大米220千克糯米180千克小麦160千克玉米80千克糠壳230~70千克大曲200千克制作方法1.配料时按先多后少原则依次运至拌料场地,不得配错各种粮食比例。

2. 粉碎:五种粮食按比例准备配料后经充分拌匀(均匀度>90%),将五种粮食输入磨粉机进行粉碎。

粉碎的技术要求是: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粉碎度均为4、6、8瓣,无整粒混入,五米粉碎颗粒大小相当于前四种,无大于1/4粒的混入。

五种混合粮粉能通过20目筛的细粉不超过20%。

3. 蒸糠:糠壳是酿酒中采用的优良填缩充剂,也是配料中调整酸度、水分和淀粉含量的最佳材料,但糠壳中含有果胶质(0.4%)和多缩戊糖(16.9%)等,在发酵和蒸煮过程中能生产甲醇和糠醛等物质。

蒸糠可去除糠壳中的异杂味及生糠味。

所以,在酿酒工艺上规定蒸糠时间不得低于30分钟,并且要提前蒸糠,拌料时必须用熟(冷)糠。

4.开窖:发酵期满的窖应去掉封泥,取糟蒸酒。

糖糟窖的发酵期为70天;回沙(丢糟)窖的发酵期为15天。

取糟时,应严格区分开面糟与母糟,将起出的面糟运至糟场一边,堆成圆堆,尽量拍光、拍紧,并撒上一层熟(冷)糠,以减少挥发损失。

起母糟时要根据当日应做甑活数量将母糟分层(糟醅要平起,一甑为一层),连续起运至堆糟场分甑堆放。

当日所用母糟起好后,及时清扫窖池周围和通道,窖池内撒上一层熟(冷)糠,窖池上搭盖塑料薄膜,减少酒分挥发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酿造作业指导书
1.目的:为保持***系列酒的品质和风格,使之达到稳质、稳产、提高优质酒比率。

2.范围:适用于酿酒车间各班组。

3.职责:由酿酒各班组实施。

4.作业指导
4.1酿酒班各组严格工艺流程。

4.2上下班生产前,首先把工具、操作场地卫生打扫干净。

4.3班长分配工作任务,说明注意事项,分别进行工作。

4.4.酿酒工艺流程(五粮型酿酒工艺)
4.4.1流程图
原料→配料→拌合→粉碎↘
(五种粮食)配料拌合、润料
↗母糟↓
开窖→分层起窖→面糟→加糠拌合←出甑冷却←蒸糠←生糠
↘红糟↗↓
↑上甑
↑↓↗酒头→存贮
↑蒸馏→合格酒→入库→陈酿→勾调→陈酿→包装
↑↓↘酒尾→入库(高于35%vol)
↑出甑↘回蒸(低于35%vol)
↑↓
窖池管理打量水
↑↓
封窖←踩窖←入窖←分堆收堆←下曲
4.4.2、原料配比
品名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
配比36% 22% 18% 16% 8%
4.4.3、粉碎
五种粮食按比例准确配料后经充分粉碎拌匀(均匀度)90%),将五种粮食粉碎。

粉碎的技术要求是: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的粉碎度为4、6、8瓣,无整粒混入。

玉米的粉碎颗粒相当于前四种,大于1/4粒的混入。

五种混合粮粉能同通过20目筛的细粉不超过20%。

4.4.4、蒸糠
糠壳是酿酒中采用的优良填充剂,也是调整酸度、水分和淀粉含量的最佳辅料,但糠壳中含有果胶质(0.4%)和多缩戊糖(16.9%)等,在发酵和蒸煮过程中能生成甲醇和糠醛等物质。

蒸糠可去除糠壳中异杂味及生糠味。

所以,在酿酒工艺上规定蒸糠的时间不得低于30分钟,并且提前蒸糠,拌料时必须使用熟(冷)糠。

4.4.5、开窖
发酵期满的窖应去掉封泥,开窖人员首先把所出窖池周围打扫一遍,然后将所盖薄膜揭开,铺在池子两端,将窖皮泥推往和泥池。

将上排盖顶糟挖出推往指定地点,进行出窖,取糟蒸酒。

粮糟窖的发酵期为60天。

出窖过程中通知化验室取样,化验该窖池的水份、酸度及残余淀粉(适发酵情况而作,不用逐个窖池化验),并准确记录,以利于下排配料方案。

取糟时,应严格区分开面糟、红糟和母糟,将起出的面糟运至堆糟场,堆成圆堆,尽量拍光、拍紧,并撒上一层熟(冷)糠,窖池上搭盖塑料膜,减少酒份挥发损失。

当窖池起完糟后,及时清扫窖池。

如有黄水,需打黄水坑、舀黄水及起底糟前,应将窖内二氧化碳排出。

4.4.6、配料、拌和、润粮
配料前,必须根据母糟、黄水鉴定情况准确配料。

如上层母糟干要打入润粮水;金黄色母糟是由于糠大水大造成的,就要减糠减水;母糟残存淀粉过高就要减少投粮;母糟残糖高就要注意打量水操作等等。

上甑前1小时将粮粉倒入母糟(第一甑30分钟前)进行拌和润料;拌匀后堆成堆并立即拍光拍紧,撒上一层熟(冷)糠,减少挥发损失。

工艺上成为合理润料,时间60-75分钟。

上甑前5-10分钟将熟(冷)糠(按粮粉比的23-27%)计量倒于粮糟堆上进行拌和(同粮粉拌合)。

操作要点:三准确、两均匀
配粮要准确:根据冷热季投粮标准和母糟含残淀粉量配粮,根据季节控制在在18-22%之间,冷高热低的原则。

配糟要准确:根据甑的大小、起母糟量每甑应基本一致,出入控制在3%以内。

配糠要准确:按工艺标准:粮糠比为23-27%,加入熟(冷)糠,使粮糟疏松不糙。

拌粮要均匀:拌和粮粉时必须做到无“灰包、疙瘩、白杆”出现,充分拌和均匀。

拌糠要均匀:(同拌粮标准)不能使用生糠、热糠拌料。

面糟用糠量视糟醅情况确定,尽量少用。

粮粉与糠不能同时倒入。

拌和时要快翻快拌,次数不可过多,时间不可过长。

4.4.7、上甑
上甑前先检查底锅水是否清洁及底锅水量是否符合要求;检查活动甑是否安稳安平。

若需要回蒸黄水、酒尾,则先将黄水、酒尾倒入锅底中,液面要浸没蒸汽管。

随即撒薄薄一层糠壳于甑底,再上3-5厘米厚的糟醅(俗称打底),才开启加热蒸汽,压力为0.03-0.05兆帕。

继续探汽上甑,即将满甑时关小气阀,满甑后用木刮将甑内糟醅刮成中底边高(中间略低于4-5厘米),刮后穿气盖盘(上甑至穿气盖盘时间大于35分钟),接上汽连弯管,注满甑沿和弯管两接头处管口的密封水。

上甑操作要点:
上甑要平,穿汽要匀,探汽上甑,不准跑汽,轻撒匀铺,切忌重倒,甑内上汽一致,严禁起堆塌汽。

应做到:轻、松、薄、准、匀、平,即轻上、松撒、薄撒、匀铺、平铺、盖汽准。

4.4.8、蒸馏摘酒
蒸馏时要掌握缓火(汽)流酒,大火(汽)蒸粮的原则。

流酒时,入甑的蒸汽压力小于或等于0.03兆帕;蒸粮时,入甑蒸汽压力控制在0.03-0.05兆帕;盖盘至出甑时间要求大于或等于50分钟,使粮粉达到内无生心,熟而不粘的标准。

摘酒时,以感官品尝判断酒质,切实做到边尝边摘(流酒速度:2-2.5kg/分钟,流酒温:20-28℃)。

先摘取酒头0.5千克(回蒸);然后根据酒质情况量质摘酒,凡符合调味酒的摘为调味酒,符合优级酒的摘为优级酒,依此类推,将酒按级入库。

4.4.9、出甑、摊晾
出甑前先关汽阀,取下汽连弯管,揭开甑盖,将糟醅运至晾糟床附近。

随即进行一下操作:a、收堆:将出甑的糟醅收堆。

b、打量水:量水的温度必须在80℃以上;量水用量(水粮比)75-90%;量水必须泼洒均匀,严禁打“竹筒水”。

打量水完毕后经堆闷的糟醅用铁锨均匀地铺到晾床上,开启风扇,勤翻勤划2-3次,打散疙瘩,测温后摊晾结束。

c、撒曲、拌和:散曲时要做到低撒匀铺,减少飞扬的损失;将大曲粉均匀翻划入糟醅中。

d、收摊场:将曲拌匀后的糟醅运入窖池,将晾糟床及周围的糟醅清扫干净。

4.4.10、入窖
糟醅入窖前先将窖池清扫干净,撒上1-1.5千克的曲粉。

糟醅入窖后要踩窖,然后找三个测温点(对角和中间),插上温度计,检查后做好记录。

入窖温度标
准是:地温在20℃以下时,为16-20℃;地温为20℃以上时,与地温持平。

窖池按规定装满粮糟后必须踩紧拍光,撒一层熟稻壳或用竹篾间隔,再做一甑红糟覆盖在粮糟上并踩紧拍光,将粮糟封盖好,然后上泥封窖。

4.4.11、封窖管理
入窖后的糟要在密封隔气隔热条件下进行发酵,按要求应做好以下操作:a、封窖
封窖泥的质量:老窖泥应加新黄泥,做到干稀适度,粘性好,密度良好。

用铁锨将封窖泥铲在窖池糟醅上压实拍光,做到上有平面边有棱有角的,厚度在15厘米以上,厚薄要均匀。

b、窖池管理
封窖后前15天左右必须每天清窖,15天后1-2天清窖一次,保持窖帽表面清洁,无杂物、避免裂口。

窖帽上出现裂口必须及时清理、避免透气、跑香、烂糟。

4.4.12、窖内酒醅温度、含酒量变化
a、窖内品温最高点:热季需5-8天,每天以0.5-4℃的速度升至36-38℃达到最高点;冷季需要7-9天,每天以0.5-3℃的速度上升至32-36℃达到最高点。

实际生产中每当发酵1%的淀粉升温为1.3-1.4℃。

b、升温幅度:热季8-12℃(多数为10℃);冷季为10-16℃(多数为13-14℃)。

c、窖内最高温度稳定期:一般为四天左右。

d、窖内降温情况:稳定期后,每天以0.25-1℃之间缓慢下降。

下降期间随时又出现稳定期,但长短不一,根据情况一般为2-8天。

发酵期到30-40天,已经降至最低温;冷季22-25℃,热季26-29℃,就不会再降了,一直稳定到60天开窖。

正常的发酵规律可以用“前缓、中挺、后缓落”概括。

e、酒精含量:酒精含量在窖池中随升温上升,一般在稳定期后,酒精含量达到最高点,随着发酵期延长,窖内的酸、醇进行化学反应,酯类的增加,酒精略有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