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十二指肠、门静脉、脾的局部解剖
腹腔及其内容局部解剖学课件
![腹腔及其内容局部解剖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a58d6d233687e21af45a9a9.png)
脾、胰尾、结肠左曲 左肾一部分
脐区
左腹外侧区
胃大弯(充盈时)、横结肠、大网膜、 降结肠
两输尿管各一部分、十二指肠一部 空肠一部分
分、空回肠各一部分
左肾一部分
耻区
左腹股沟区
盲肠、阑尾 回肠末端
回肠一部分、膀胱(充盈时)、子宫 乙状结肠一部分 (妊娠期)、乙状结肠一部分、两输 回肠一部分 尿管各一部分
第四节 结肠下区
概述 • 空肠 jejunum • 回肠 ileum • 盲肠cecum • 阑尾 vermiform appendix • 结肠colon
一、空肠及回肠
空肠占近侧2/5;回肠占远 侧3/5。空肠位于左腰区和 脐区;回肠位于脐区、右腹 股沟区和盆腔内。
(1)空肠管径较粗,管壁较厚,血 管弓级数较少,呈粉红色,粘膜 皱襞高而密。
高位阑尾 腹膜外阑尾 浆膜下阑尾
临床意义:诊断阑尾炎时, 确切的体表投影位置并不十 分重要,有临床价值的症状 是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并在 右下腹有一个局限性固定压 痛点则更具有诊断意义(问 号上的一点)。
阑尾动脉:多为1支(92%)
阑尾静脉:临床上要注意:
1. 化脓性阑尾炎时,细菌栓子可随 血回流入肝内。
2 5
4 3
6
肠系膜 系膜三角 左肠系膜窦 右肠系膜窦 血管
空
、
回
肠
的
血
管
分
布
特
点
及
临
床
应
用
肠切除吻合术时肠系膜应作扇形切除,且对系膜缘侧的肠壁应稍多切除一 些,以保证吻合口对系膜缘侧有充足的血供,避免术后缺血坏死或愈合不
良。
空回肠的神经
空回肠的淋巴
局部解剖学:十二指肠肝胆脾胰PPT课件
![局部解剖学:十二指肠肝胆脾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f34d244376baf1ffd4fad71.png)
3静脉 甲状腺中静脉
甲状腺下静脉
2神经
喉上神经 喉返神经
24
4
3)horizontal part 水平部
superior:胰头及其钩突; posterior:右输尿管、下腔静脉、腹主动脉; anterior:肠系膜上动脉、静脉及肠系膜根、
小肠袢。
4)ascending part 升部t
由水平部升至第2腰椎左侧,折向 前下形成十二指肠空肠曲。升部的前 面和左侧有腹膜包被,右侧为胰头和 腹主动脉。
20
位置
• 肝门静脉自胰腺的后方上行,经十二指肠 上部的深面进入肝十二指肠韧带,然后继 续上行达第一肝门,分为左、右两支,分 别进入左、右半肝。肝门静脉行于肝十二 指肠韧带内, 其右前方为胆总管,左前方 为肝固有动脉,后方隔网膜孔与下腔静脉 相对,肝门静脉的方向多与下腔静脉交叉 成角,少数为二者前后平行。
2) inferior pancreaticoduodenal a. 胰十二指肠下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分前、 后2支,分别与胰十二指肠上动脉的两支相吻合。
3)十二指肠上动脉:为胃十二指肠动脉的分支。 4)静脉:汇入肠系膜上静脉。
7
(4)lymph driange 淋巴回流 主要回流至幽门下淋巴结subpyloric lymph nodes和肠系膜上淋巴结superior
12
4)tail of pancreas 胰尾: 行于脾肾韧带内。被腹膜包裹,有一定的移动性。末端达脾门,脾切除时不可 伤及胰尾。
13
• 胰管位于胰腺实质内,横贯胰腺全长,收 纳各小叶导管,到达胰头右缘时与胆总管 汇合形成肝胰壶腹,经十二指肠大乳头开 口于十二指肠腔,偶可单独开口于十二指 肠腔
• 副胰管位于胰头上部,主要引流胰头前上 部的胰液,开口于十二指肠小乳头
胰腺局部解剖图谱
![胰腺局部解剖图谱](https://img.taocdn.com/s3/m/df99b46c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5f.png)
胰腺的外分泌功能
分泌胰液
分泌胰蛋白酶
分泌胰脂肪酶
分泌胰淀粉酶
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 能够分解蛋白质、脂肪 和碳水化合物,帮助食
物消化。
胰蛋白酶能够分解蛋白 质,促进蛋白质的消化。
胰脂肪酶能够分解脂肪, 促进脂肪的消化。
胰淀粉酶能够分解淀粉, 促进淀粉的消化。
胰腺的内分泌功能
这些器官通过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 与胰腺相互连接,共同构成消化系统。
02
胰腺的解剖结构
胰腺的外观
01
02
03
位置
胰腺位于腹膜后,横跨第 一至第二腰椎前方,紧贴 胃和十二指肠。
形态
胰腺呈长条形,分为头、 颈、体、尾四部分,质地 柔软。
毗邻关系
胰腺周围有肝脏、脾脏、 胆道系统和部分小肠等器 官。
胰腺的内部结构
症状
02
腹痛、食欲不振、体重下降、黄疸等。
治疗
03
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等,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提高
生存率。
05
胰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胰腺疾病的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
通过血液和尿液检测,了解胰腺酶分泌情 况,判断胰腺功能是否正常。
通过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观察 胰腺形态、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发 现胰腺病变。
治疗包括禁食、补液、止痛、抑 制胰酶分泌等,严重病例可能需
要手术。
慢性胰腺炎
病因
常见病因包括胆道疾病、酗酒、遗传因素等。
症状
腹痛、体重下降、脂肪泻等消化不良症状。
治疗
治疗包括戒酒、饮食调整、止痛、补充消化酶等,严重病例可能需 要手术。
胰腺局部解剖学与组织学
![胰腺局部解剖学与组织学](https://img.taocdn.com/s3/m/4e2462b8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fd.png)
胰腺局部解剖学与组织学一、局部解剖学胰腺是人体的重要大腺体之一,具有重要的外分泌和内分泌功能,它能产生多种消化酶和激素,在人体的消化、营养和代谢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胰腺位于上腹部后下方,平齐第12胸椎、第1~2腰椎的高度并横跨脊柱。
胰头部为十二指肠曲所环绕,胰体部位于胃体部和网膜囊的后面,胰尾部在左肾前面并达脾门。
胰腺在前腹壁的体表投影为胰腺的上缘相当于脐上10 cm,下缘相当于脐上5 cm。
胰腺为灰白色、质较软、细分叶状的腺体,呈长条形,胰腺全长12~25 cm,宽3~9 cm,厚1.5~3 cm,重60~160 g。
男性胰腺略大于女性,20~45岁的人胰腺最重,老年人的胰腺略有减轻。
胰腺可人为地分为胰头、胰颈、胰体和胰尾4个部分。
胰头为胰腺右端的膨大部分,长3~5 cm,胰头前面隆突,后面平坦,下部向左下方突出部分称钩突,肠系膜上血管沿其上方通过。
胰颈短而粗,长约2.5 cm,为胰头和胰体之间的移行部分。
胰体为胰腺的中间部分,长3~7 cm。
胰尾与胰体无明显界限,习惯上把胰腺向左上方伸展的较为狭窄的末端称胰尾,胰尾长1.5~3 cm。
胰管是胰液排出的管道,位于胰腺实质内,有主胰管和副胰管之分。
主胰管从胰尾部开始,纵贯胰实质全长,沿途收纳许多小分支并逐渐变粗,从胰头右缘穿出,与胆总管汇合成膨大的十二指肠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
副胰管短而细,位于胰头的上部,主要引流胰头上部和腹侧部胰液,单独进入十二指肠,并开口于十二指肠小乳头。
胰腺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这些动脉的分支沿胰腺小叶间的结缔组织进入胰腺小叶内,形成毛细血管网,最终汇合成小静脉注入肝门静脉。
胰腺实质内的毛细淋巴管很丰富,小淋巴管与血管伴行,汇合成较大的淋巴管。
胰的淋巴输入胰十二指肠淋巴结、肠系膜上淋巴结和胰脾淋巴结。
这些淋巴结的输出淋巴管大部分输入主动脉前的腹腔淋巴结和肠系膜上淋巴结,有些可能行于小网膜内而至肝淋巴结。
人的十二指肠结构
![人的十二指肠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8bbee218be1e650e53ea9910.png)
pancreas,duodenum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外科 局部解剖与手术学教研室
完整ppt
1
十二指肠 duodenum
胰腺 pancreas
完整ppt
脾 spleen
2
下腔静脉
脾 spleen
腹腔干 腹主动脉
肝固有动脉
肝总动脉
胰十二指肠 上后动脉
胰十二指肠 上前动脉
胃左动脉
胃十二指 肠动脉
汇入肠系膜上静脉的右后侧壁,胰
十二指肠切除术时要仔细处理,以
免导致难以控制的出血。
完整ppt
28
位于胰头的左侧,是胰头与胰体 之间狭窄的部分,长约2~2.5cm 胰颈部的背面有一凹沟,沟内有 肠系膜上静脉经过。该静脉向上 走行不久即与脾静脉汇合成门静 脉主干。
肠系膜上静脉及门静脉干下部在胰颈 背面经过时,没有胰腺小静脉汇入, 因此,在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分离胰 颈背面与肠系膜上静脉时,可从胰的 完整ppt 上、下缘沿肠系膜上静脉与胰颈之29 间 进行钝性分离。
十二指肠壶腹
完整ppt
11
十二指肠球部
完整ppt
12
十二指肠球部
完整ppt
13
十二指肠小乳头 十二指肠大乳头
Oddi氏括约肌
十二指肠纵襞
十二指肠大乳头
完整ppt
14
横结肠系膜根
Treitz韧带
十二指肠空 肠曲左缘
完整ppt
15
十二指肠空肠曲恰在胰的下方,其左缘与横结肠
系膜根之间有一腹膜皱襞,称十二指肠上襞,或十二
又有多条小静脉直接汇入脾静脉。
由于脾静脉及其属支与胰腺紧密相
连,不易分离时,行胰体尾切除术 完整ppt
局部解剖学:十二指肠肝胆脾胰
![局部解剖学:十二指肠肝胆脾胰](https://img.taocdn.com/s3/m/68d87fd6fab069dc502201e7.png)
duodenum 十二指肠
(1)十二指肠上部
平对第1腰椎右侧,转弯形成十二指肠上曲。
superior:肝方叶、胆 囊及
网膜孔。
inferior :胰头、胰颈。
posterior: 胆总管、肝门静脉、胃 十二指肠动脉及下腔静脉。 十二指肠上部有大、小 网膜附着,属于腹膜内位器 官,活动度大。内腔粘膜无 皱襞,钡剂造影呈球形,好 发溃疡。
胃脾韧带
脾肾韧带 脾膈韧带
脾结肠韧带
脾动脉:
起自腹腔干,沿 胰腺上缘走向左侧, 距脾门1~`2cm处,分 成上下两支,进而又 分为4支终末动脉入脾,
脾静脉
在脾门处由2~6条属 支合成。行于脾动脉的 后下方,收纳胃后静脉、 胃短静脉、胃网膜左静 脉等。
肝门静脉
• 组成
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汇合而成。肠系膜上静脉与脾 静脉汇合的部位,一般在胰颈的后方,但有的在胰颈、胰 体交界处或胰头的后方,因此,肝门静脉与胰的关系密切, 胰的病变常可累及肝门静脉。
3)horizontal part 水平部
superior:胰头及其钩突; posterior:右输尿管、下腔静脉、腹主动脉; anterior:肠系膜上动脉、静脉及肠系膜根、 小肠袢。
4)ascending part 升部t 由水平部升至第2腰椎左侧,折向 前下形成十二指肠空肠曲。升部的前 面和左侧有腹膜包被,右侧为胰头和 腹主动脉。
•属支
• • • • • • • 脾静脉 肠系膜上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 胃左静脉 胃右静脉 胆囊静脉 附脐静脉
甲状腺的解剖
甲状腺的解剖
• 分部:1峡部 2-4 气管软骨 2侧叶 上极平气管软骨,下极 平5-6气管软骨环 2被膜
肝胆胰脾解剖
![肝胆胰脾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05aa682f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64.png)
胰的功能
消化功能
分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如胰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等, 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血糖调节
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参与血糖的调节,维持血糖的稳定。
合成功能
胰还能合成和分泌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生长激素抑制素、胰多肽 等,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
脾的功能
造血功能
免疫功能
脾是胚胎早期的造血器官,出生后可产生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脾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能够过滤血液 中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并产生抗体和 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储血功能
调节体温
脾可以储存血液,并在需要时释放出血液 ,维持血液循环的稳定。
脾可以调节体温,通过释放热量来维持体 温的恒定。
02 胆
胆 梨形,分为底、体、颈、管四部分。
形态
胆囊底呈盲端,胆囊体为胆囊的主体 部分,胆囊颈为胆囊管移行于胆囊体 的部分,胆囊管是胆囊向胆总管开口 处。
胆的组织结构
胆囊壁
01
胆囊组织
02
03
胆汁成分
胆囊壁由三层组织构成,由内向 外分别为粘膜层、肌层和浆膜层。
胆囊组织由结缔组织、平滑肌和 浆膜组成,其中平滑肌构成胆囊 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胆汁由水、电解质和有机物组成, 其中有机物包括胆盐、胆色素、 卵磷脂等。
胆的功能
储存胆汁
在非消化期,肝脏分泌的胆汁储存在胆囊内, 待消化时释放入肠腔。
浓缩胆汁
胆囊通过吸收胆汁中的水分和盐类,使胆汁 浓缩。
分泌黏液
胆囊能分泌黏液,保护胆道黏膜免受浓缩胆 汁的侵蚀和溶解。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胰腺
![胰腺](https://img.taocdn.com/s3/m/be3f1f85d0d233d4b14e69bc.png)
胰腺真性囊肿声像图表现:胰腺内见类圆形囊性结构(小 箭头所示)。P—胰腺;SV—脾静脉
多囊胰腺声像图表现:胰腺内见多个大小不等囊性结构(小箭头所示), 该患者同时并有多囊肾。 LIVER—肝脏;PAN—胰腺;AO—腹主动脉
二、假性囊肿:是胰腺炎或胰腺损伤后 的并发症。 由于胰腺局部组织坏死、渗血、渗液、 胰液不能吸收而外溢,如与胰管相通, 则囊腔扩大,被周围纤维组织包裹,形 成的纤维壁而没有上皮,成为假性囊肿。
胰腺的形态(横切面): 蝌蚪形; 哑铃形; 腊肠形。
探测方法
1、检查前准备:禁食8小时以上,即清 晨空腹检查,必要时饮水500~800ml,让 胃内充满液体作透声窗,便于显示胰腺。
2、体位: ①仰卧位:最常用,常加压,配合呼吸。 ②侧卧位:右侧卧位观察胰头,左侧卧 位观察胰体尾。 ③坐位、半坐位或立位:可使肝脏位臵 下移,使胰腺易于显示。 ④俯卧位:观察胰尾。
正常值:胰头<2.5cm 胰体、胰尾<2.0cm 。 正常 可疑 增大 胰头 <2.0 2.1~2.5 >2.6 胰体尾 <1.5 1.6~2.0 > 2.1 测量方法:切线测量法。于下腔V前方测 量胰头,于主A前方测量胰体,于主A或脊 柱的左缘测量胰尾。
5 1 6
8 4
3 2 7
一、超声表现 1、瘤体较小,位于胰头及下腔V右侧。 2、内部回声多为强回声,边缘不规则。 3、早期胰头正常,胰头内胆管扩张,管 内可见肿瘤回声。 4、肝内外胆管扩张明显,而胰管扩张较 轻。
二、鉴别诊断 P301
病例分析
思考题1
局部解剖学腹部
![局部解剖学腹部](https://img.taocdn.com/s3/m/6c38a61776a20029bc642d7b.png)
2.大网膜greater omentum
形似围裙覆盖在 空、回肠和横结肠 的前面,左缘与胃 脾韧带相连续。
胃结肠韧带:
自胃大弯和十二指 肠上部至横结肠之间的 大网膜前两层形成胃结 肠韧带。内含胃网膜左、 右血管、胃网膜左、右 淋巴结等。
3.网膜孔和网膜囊
网膜孔:
位于小网膜游离 缘后方,可容1~2指, 经网膜孔可进入胃 后面的网膜囊。
左系膜窦:向下通盆腔 右系膜窦:几乎封闭,窦内有感染不
易扩散。
结肠上区
内容: 一、结肠上区的动脉 二、结肠上区的器官
一、结肠上区的动脉 腹腔干及其分支:
腹腔干的分支:
1. 胃左动脉 2. 肝总动脉 3. 脾动脉
1. 胃左动脉 食管支 胃支
2. 肝总动脉
胃右A 肝固有A 左支
右支 胆囊A 胃十二指肠A
腹膜腔
内容: 一、腹膜腔的概念 二、腹膜形成的结构 三、腹膜间隙
一、腹膜腔的概念
腹膜腔为壁腹膜 和脏腹膜之间的潜 在腔隙,内有少量 ( 100~200ml ) 浆 液 。
男性腹膜腔是密 闭的,女性腹膜腔 间接通外界(经输
卵管腹腔口、输卵
管、子宫、阴道与 外界相通)。
二、腹膜形成的结构
网膜 系膜 韧带 皱襞 陷窝、陷凹
以腹壁下动脉为 标志。脏器经腹壁 下动脉的外侧(深 环)突出者为斜疝。 脏器经腹壁下动脉 的内侧(直疝三角) 突出者为直疝。
斜疝,脏器包在精索的3层被膜内。 直疝,疝囊在精索被膜之外。
睾丸下降与腹膜的关系:
睾丸下降至腹股沟管腹环时,向前 推顶腹膜壁层形成腹膜鞘突。
睾丸降入阴囊以后,包绕睾丸表 面的腹膜鞘突,形成睾丸固有鞘膜, 鞘突的其余部分则闭锁形成鞘韧带。
腹腔解剖图谱
![腹腔解剖图谱](https://img.taocdn.com/s3/m/0a256f1ff18583d049645925.png)
第二、三肝门
第二肝门:
腔静脉沟上部,肝左、中、右V 出肝处.
其肝外标志是沿镰状韧带向后上方的 延长线.
第三肝门:
腔静脉沟下部,肝右后下V和尾状叶 V出肝处.
肝的分叶
按表面形态分 右叶 膈面 左叶 右叶 尾叶 脏面 方叶 左叶
肝的分叶和分段
肝内两套管道系统: 1.肝静脉系统 肝左、中、右V、肝右后V 和尾状叶V 2.Glisson系统 肝门V、肝A和肝管在肝内的 分支和分布基本一致,由血管 周围纤维囊包绕. 1954’Couinaud按肝内管道分: 肝段按Glisson系统划分 肝V走行于肝段间.
下面
肝胃韧带和肝十二指肠韧带
胃的韧带
胃脾韧带 胃大弯左侧到脾门的双层腹膜.上份内有胃短血 管,下份有胃网膜左血管. 胃膈韧带 自胃底后面连至膈的双层腹膜.全胃切除时应将 之切断,才能分离贲门和食管. 肝胃韧带 胃结肠韧带
脾的韧带
脾肾韧带 由脾门连到左肾前面的双层腹膜.内有胰尾 和脾血管.脾切除时要切断此其后层,方可游离脾. 膈脾韧带 由脾肾韧带延伸到膈.短,有时不明显. 脾结肠韧带 位脾前端和结肠左曲间.短. 胃脾韧带
( 结肝 肠为 上界 区)
肝下间隙 (肝圆韧带分) 左肝下间隙
(小网膜和胃分) 左肝下前间隙
网膜囊 (小腹膜腔)
上壁—肝尾状叶、膈下面的腹膜.
下壁—大网膜2、3层愈着部。
前壁—小网膜、胃后壁、大网膜前2层。 后壁—大网膜后2层、横结肠及其系膜、
覆盖胰、左肾和左肾上腺的腹膜。
左界—脾、胃脾韧带和脾肾韧带 右方—网膜孔
肝的韧带
上面
镰状韧带 连于腹前壁上部、膈和肝上 面的双层腹膜,矢状位.游离缘含肝 圆韧带. 冠状韧带 位肝上面、后面与膈之间,由 上(前)、下(后)两层腹膜构成,其间 的肝后面无腹膜覆盖,为肝裸区. 右三角韧带 冠状韧带右端,连于肝右叶 外后面和膈. 左三角韧带 位肝左叶上面和膈之间.变 异较多,常含肝纤维附件(新生儿特 有的肝残留物,可出现血管和胆管等 结构)
局部解剖学-腹部结肠上区PPT资料
![局部解剖学-腹部结肠上区PPT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cddb3ebdd88d0d233d46ab3.png)
L1
季肋区,小部分
在腹上区。
(二)胃 1.分部
贲门部 胃底 胃体 幽门部
幽门窦 幽门管
角切迹 中间沟
幽门前静脉: 幽门与十二指肠相接处的表面,有一 环形浅沟,有幽门前静脉通过,是手术时区分胃与 十二指肠的标志。
1.2 胃的毗邻:
胃前壁邻: 左半肝 膈 腹前壁
(游离区)
胃后壁邻:
隔网膜囊:
胰 左肾上腺 左肾 脾 横
为连于膈、肝静脉韧 带裂和肝门与胃小弯和十 二指肠上部间的双层腹膜。
肝胃韧带 肝十二指肠韧带
2.2.1 肝十二指肠韧带:
内有出入 肝门的三个重要 管道,即:右前 方的胆总管、左 前方的肝固有动 脉和两者后方的 肝门静脉。
2.2.2 探查网膜囊:
胃脾韧带 胃大弯左侧连于脾门的双层腹膜结构,其上份内有胃短血管,下
横结肠及其系膜 空肠 后面:胆总管
下腔静脉 右肾静脉
2.分部
头:胰头癌或慢性胰腺炎时,可出 现阻塞性黄疸和十二指肠受压的症 状。胰头后下面的钩突将肝门静脉 起始部和肠系膜上血管夹在胰实质 中。胰头肿大时可压迫肝门静脉, 导致腹水。
颈: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在其后 方汇合成肝门静脉。
胰颈:门静脉汇合点
1.肝的位置:
大部分在右 季肋区和腹上 区,小部分在 左季肋区。
(四) 肝
1.位置与毗邻
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 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上界:右锁骨中线上平第5~6肋 间隙 。 下界:右侧与右肋弓一致 ,左侧 在腹上区的剑突下2~3cm处与 腹前壁接触,故在此可扪及肝下 缘。
毗邻:
肝膈面邻:
上部的毗邻:
前上方:肝方叶 胆囊 网膜孔
下 方:胰头、胰颈 后 方:胆总管
腹腔局解
![腹腔局解](https://img.taocdn.com/s3/m/2b9e6bdf76a20029bd642d29.png)
下 十二指肠上部
前 肝十二指肠韧 后 下腔静脉表面的腹膜
可通过1-2横指,是网膜囊的 唯一 孔道。
局解绪论
体 壁
头颈部
四 肢
胸 腔
腹 腔
盆 腔
网膜囊 (小腹膜腔)
上壁 肝尾状叶、膈下面的腹膜。
下壁 大网膜2、3层愈着部。
前壁 小网膜、胃后壁、大网膜前2层。 后壁 大网膜后2层、横结肠及其系膜、 覆盖胰、左肾和左肾上腺的腹膜。 左界 脾、胃脾韧带和脾肾韧带 右方 网膜孔 围成 上 肝尾状叶
胃脾韧带
前面的双层腹膜,内有胰
尾和脾血管。脾切除时要 切断此其后层,方可游离 脾。 膈脾韧带 由脾肾韧带延伸到 膈。短,有时不明显。 脾结肠韧带 位脾前端和结肠 左曲间,短。 胃脾韧带
脾肾韧带
局解绪论
体 壁
头颈部
四 肢
胸 腔
腹 腔
盆 腔
腹膜腔 peritoneal cavity
概念 脏、壁2层腹膜间的潜在腔隙。 男性 密闭。 女性 与外界相通。
盆 腔
胃的动脉
胃左动脉 起自腹腔干,在肝胃韧 带内循胃小弯向右下,分5-6支 至胃壁,胃大部分切除术在1-2 分 支间切断小弯。偶可发出肝固有 动脉左支。 胃右动脉 发自肝固有动脉(也可
胃右动脉
胃左动脉
起于肝固有动脉左支或肝总动脉、
胃十二指肠动脉)。在肝胃韧带 内沿胃小弯与胃左动脉吻合。
胃网膜左动脉
局解绪论
体 壁
头颈部
四 肢
胸 腔
腹 腔
盆 腔
腹腔干
胃左动脉 食 管 支 等
腹
腔 干
脾 支 胰 支 脾 动 脉 胃网膜左动脉 胃 短 动 脉 胃右动脉 支 肝 固 有 动 脉 左 右 支 胆囊动脉 肝总动脉 胃十二指肠动脉 胃 网 膜 右 动 脉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
局部解剖学结肠上区
![局部解剖学结肠上区](https://img.taocdn.com/s3/m/79d55cc8f111f18582d05a6e.png)
•胃 ➢神经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结肠上区
结肠上区
• 十二指肠
➢ 分部及毗邻
上部 (十二指肠球) 降部(十二指肠大、小乳头) 水平部 升部(十二指肠空肠曲)
➢ 十二指肠悬肌 十二指肠悬韧带 (Treitz韧带)
结肠上区
• 十二指肠
➢ 血管 胰十二指肠上、 下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 下静脉
结肠上区
•肝
➢ 位置、毗邻与体表投影
冠状韧带
结肠上区
•肝 ➢1.肝的韧带
镰状韧带 冠状韧带 (肝裸区) 左、右三角韧带
镰状韧带
结肠上区
•肝
➢2.膈下间隙
右肝上间隙
镰状韧带
肝上间隙
左三角韧带
左肝上前间隙 左肝上后间隙
右肝下间隙
肝圆韧带
肝下间隙
(肝肾隐窝)
左肝下间隙
小网膜
左肝下前间隙
左肝下后间隙
膈下腹膜外间隙
•胃
位置与毗邻
胃后壁隔网膜囊 与胰、左肾上腺、 左肾、脾、横结 肠及其系膜相毗 邻,这些器官共
同形成胃床。
结肠上区
•胃
➢ 网膜与韧带 1.大网膜(4层腹膜) 胃结肠韧带 2.小网膜(2层腹膜) 肝胃韧带 肝十二指肠韧带
3.胃脾韧网带膜囊
4.胃膈韧带
5.胃胰韧网带膜孔
胆总管
肝门V 肝固有A
(1) (2)
结肠上区
•胃 ➢血管与淋巴
1.动脉 胃左、右动脉 胃网膜左、右动脉 胃短动脉 胃后动脉
结肠上区
•胃
➢ 血管与淋巴 2.静脉 胃左、右静脉 胃网膜左、右静脉 胃短、后静脉
均汇入肝门静脉系统
幽门前静脉: 辨认幽门的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管浅面斜向右上方,开口于小乳头。 • Ⅵ型:主胰管在胰头部呈一圆圈形,副胰管连通于圆圈形上
方尾侧的主胰管,而钩突小胰管连通于圆圈上。
五、胰的血管
胰的动脉 • 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 • 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 • 胰十二指肠下动脉 • 胰背动脉及胰下动脉 • 脾动脉胰支及胰大动脉、胰尾动脉
• 位置深在,位于腹后壁的壁层腹膜之 后,属腹膜外位器官。
• 右侧端较低,被十二指肠环绕,左侧 端,较高靠近脾门。
三、分部和毗邻
胰分为头、颈、体、尾四部分
(1)胰头 (head of pancreas)
• 位于第2腰椎的右侧,是胰最宽大的部分。胰头的上、右、下三面被 十二指肠所环绕,因此胰头部肿瘤可压迫十二指肠而引起梗阻,X线 检查时,可见到十二指肠窗开大或变形。
胰的静脉
• 胰的静脉基本与同名动脉伴行,主要回流 至门静脉系统。
• 胰头与胰颈部的静脉血汇入胰十二指肠上 静脉、胰十二指肠下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
• 胰体及胰尾部的静脉以多数小支在胰后上 部汇入脾静脉。
• 在胰头部有引流胰头、钩突的小静脉(一 般2~5支)汇入附近肠系膜上静脉的右 后侧壁,比较隐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时要 仔细处理,以免导致难以控制的出血。
(4)胰尾(tail of pancreas)
• 是胰的左端狭细的部分,其末端钝尖,伸向左上, 抵达脾门后下方。
• 因胰尾部紧靠脾门,在脾肾韧带的两层腹膜之中, 脾切除时需防止损伤胰尾,以免发生胰瘘
• 胰尾部有4~6支小静脉注入脾静脉,门静脉高 压症时,这些小静脉变粗,其管壁变薄,在行脾 肾静脉吻合术时,为游离出足够长度的脾静脉 (一般需3~4cm),须仔细分离、结扎、切断 这些小静脉支。若处理不当,可因出血或撕裂脾 静脉而增加手术的困难。
③胰尾上部的集合淋巴管向右注入胰脾淋巴结;下部 的集合淋巴管注入中结肠淋巴结,然后入肠系膜上 淋巴结。
七、胰的神经
• 胰腺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同 时也分布有内脏感觉神经。
• 胰的内脏感觉神经,据临床外科实践、动物实 验和形态学研究表明,胰的痛觉和非痛觉传入 纤维联系是分开走行的。痛觉传入纤维伴随交 感神经走行,即经腹腔神经丛、肠系膜上丛、 主动脉肾神经丛、内脏神经、交感干、白交通 支至中、下胸段和上腰段的脊神经,再进入脊 髓上传。一般认为,胰头、胰体和胰尾有双侧 脊神经节来的传入神经纤维,但胰头可能主要 来自右侧,而胰尾则可能来自左侧。其它的传 入神经纤维伴随迷走神经走行,以实现非痛觉 的反射活动。因此,在治疗胰源性腹痛时不主 张作迷走神经切断术,因为既不能直接缓解疼 痛,又可能导致不良的后遗症。
六、胰的淋巴
胰各部的集合淋巴管呈放射状汇入胰周围的淋巴结:
①胰头的集合淋巴管均注入胰十二指肠上、下淋巴结; 然后向下至肠系膜上淋巴结,或向上经幽门下淋巴 结汇入腹腔淋巴结;
②胰体右上部的集合淋巴管注入肝淋巴结,然后入腹 腔淋巴结;左上部的集合淋巴管注入胰脾淋巴结。 胰体左下部的集合淋巴管入中结肠淋巴结,然后注 入肠系膜上淋巴结;右下部的集合淋巴管可入肠系 膜上淋巴结;
(3)胰体 (body of pancreas)
• 位于第1腰椎体平面。
• 前面隔网膜囊与胃后壁为邻。后面有腹主动脉、 左肾上腺、左肾及脾静脉。
• 胰体上缘紧靠腹腔干、腹腔神经丛,因此,胰腺 炎时极易波及神经丛,而出现腰部剧痛。如果胰 腺癌病人有腰部剧痛,可提示癌瘤已侵及腹腔神 经丛。
• 胰体上缘有脾动、静脉走行,脾静脉有时甚至埋 在胰上缘的沟内。脾动脉发出数条胰支进入胰内, 胰内又有多条小静脉直接汇入脾静脉。由于脾静 脉及其属支与胰腺紧密相连,不易分离时,行胰 体尾切除术时需将脾一并切除。
• I型:胰管与胆总管汇合开口于大乳头,有较细的副胰管连 通于主胰管,开口于小乳头。
• II型:无副胰管。胰头上部有一小胰管与主胰管相连通。 • Ⅲ型:副胰管粗大,贯通整个胰腺,开口于小乳头,而主胰
管细短,并与副胰管不相通,与胆总管共同开口于大乳头。 • Ⅳ型:副胰管较细,与主胰管相连通,开口于小乳头。钩突
• 副胰管在胰头上部,一般较短小,走行于胰管的 上前方,主要引流胰头上前部的胰液。副胰管的 左端多与胰管汇合,右端多直接开口于十二指肠 小乳头。小乳头位于十二指肠大乳头的上方(稍 偏内侧)约2cm处。胰管末端发生梗阻时,胰液 可转经副胰管进入十二指肠。
胰管和副胰管的类型—可有6种类型,这
对胰管造影术诊断胰的病变有重要参考意义
胰的局部解剖
一、概述
• 胰(pancreas)是人体内仅次于肝的 大腺体,也是消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的消化腺,具有外分泌和内分泌两种 功能。
• 胰质地柔软,长12~15cm,宽3~ 4cm,厚1.5~2.5cm,重约75g。
二、位置
• 胰位于腹上区和左季肋区,在网膜囊后 面,横过于第1、2腰椎前方。
• 胰头的下份有向左侧突出的钩突,其一部分位于肠系膜上静脉的右后 方。此处有数条(2-5条)小静脉汇入肠系膜上静脉的右后侧壁,胰 十二指肠切除术时要仔细处理,以免导致难以控制的出血。
• 胰头前面有横结肠系膜根越过。胰头后面有下腔静脉、右肾静脉及胆 总管等。
• 正常情况下,胰头部与上述组织之间隔有疏松结缔组织,当胰头部有 炎症或癌瘤时,上述组织可能受累,故对胰头癌欲做胰十二指肠切除 术时,应重点检查胰头肿物侵及门静脉、下腔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的 情况。
(2)胰颈 (neck of pancreas)
• 位于胰头的左侧,是胰头与胰体之间狭窄的部 分,长约2~2.5cm
• 胰颈部的背面有一凹沟,沟内有肠系膜上静脉 经过。该静脉向上走行不久即与脾静脉汇合成 门静脉主干。
• 肠系膜上静脉及门静脉干下部在胰颈背面经过 时,没有胰腺小静脉汇入,因此,在行胰十二 指肠切除术分离胰颈背面与肠系膜上静脉时, 可从胰的上、下缘沿肠系膜上静脉与胰颈之间 进行钝性分离。
胰 尾 部 小 静 脉
四、胰管和副胰管
• 胰管是胰的主要排泄管。胰管自胰尾部沿胰的长 轴右行,横贯胰的全长。胰管沿途汇集各小叶的 导管(约100个左右),这些导管几乎呈垂直方 向汇入胰管,引流胰的大部分胰液。约在胰头颈 交界处胰管弯向下后方,然后在胆总管的左侧与 胆总管汇合,最后斜行穿入十二指肠壁,共同开 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