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的解剖
静脉解剖说明
![静脉解剖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2574e201ba1aa8114431d9aa.png)
静脉解剖说明1.下肢静脉下肢静脉比上肢静脉瓣膜多,浅静脉与深静脉之间的交通丰富。
(1)下肢浅静脉(图11-62,63):包括小隐静脉和大隐静脉及其属支。
1)小隐静脉small saphenous vein:在足外侧缘起自足背静脉弓,经外踝后方,沿小腿后面上行,至腘窝下角处穿深筋膜,再经腓肠肌两头之间上行,注入腘静脉。
小隐静脉收集足外侧部和小腿后部浅层结构的静脉血。
2)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 vein:是全身最长的静脉。
在足内侧缘起自足背静脉弓,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面、膝关节内后方、大腿内侧面上行,至耻骨结节外下方3 ~ 4cm处穿阔筋膜的隐静脉裂孔,注入股静脉。
大隐静脉在注入股静脉之前接受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腹壁浅静脉和旋髂浅静脉等5条属支。
大隐静脉收集足、小腿和大腿的内侧部以及大腿前部浅层结构的静脉血。
大隐静脉在内踝前方的位置表浅而恒定,是静脉注射输血、输液的常用部位。
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借穿静脉与深静脉交通。
穿静脉的瓣膜朝向深静脉,可将浅静脉的血液引流入深静脉。
当深静脉回流受阻时,穿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深静脉血液返流入浅静脉,导致下肢浅静脉曲张。
(2)下肢深静脉:足和小腿的深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均为两条。
胫前静脉和胫后静脉汇合成一条腘静脉。
腘静脉穿收肌腱裂孔移行为股静脉femoral vein。
股静脉伴股动脉上行,经腹股沟韧带后方续为髂外静脉。
股静脉接受大隐静脉和与股动脉分支伴行的静脉。
股静脉在腹股沟韧带的稍下方位于股动脉内侧,临床上常在此处作静脉穿刺插管。
右心导管检查先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稍下方触摸到股动脉搏动,然后在股动脉内侧作股静脉穿刺,插入导管。
导管经股静脉、髂外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可检查房间隔和右心。
如果存在房间隔缺损,可将心导管经缺损处插入左心房,同时检查左心。
2.上肢静脉(1)上肢浅静脉:包括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及其属支。
临床上常用手背静脉网、前臂和肘部前面的浅静脉取血、输液和注射药物。
下肢发生静脉曲张的解剖学基础
![下肢发生静脉曲张的解剖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dab1abc7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ae.png)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静脉疾病,通常由于血管瓣膜功能异常或血管壁结构薄弱而引起。
了解下肢静脉曲张的解剖学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疾病的发生机制、症状表现和治疗方法。
今天,我们将从解剖学的角度来探讨下肢静脉曲张,以帮助您更深入地了解这一问题。
解剖学角度探讨下肢静脉曲张一、血管系统的构造在了解下肢静脉曲张的解剖学基础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人体的血管系统构造。
人体的血管系统分为动脉系统和静脉系统,其中动脉将氧合血从心脏输送到各个组织和器官,而静脉则将含二氧化碳和废物的血液输送回心脏。
在下肢,这两个系统都非常发达,而且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血管网,以满足下肢组织的氧气和营养需求。
二、静脉瓣膜的作用静脉系统中的静脉瓣膜起着重要作用,它们位于静脉内,可以防止血液倒流并加速血液返回心脏。
静脉瓣膜通过开放和关闭的方式调节血液的流动方向,保证血液能够顺利地向心脏输送。
然而,当静脉瓣膜功能异常时,就容易导致血液淤滞和静脉曲张的发生。
三、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机制下肢静脉曲张通常由于血液在静脉内逆流和淤滞引起。
静脉内的逆流可能是由于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或血管壁松弛导致的。
当血液在静脉内滞留时,静脉内的压力会增加,进而导致血管扩张变形,形成静脉曲张。
长期以来,静脉曲张还可能引起血栓形成、皮肤溃疡和其他并发症。
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方法针对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手术治疗。
在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抗凝血药和改善微循环的药物。
物理疗法主要包括压缩疗法和物理理疗,可以帮助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症状和预防并发症。
对于严重的静脉曲张病例,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包括静脉内介入手术和静脉曲张的剔除术等。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我认为预防和综合治疗非常重要。
预防是关键,大家在生活中要加强锻炼,保持适当的体重和饮食习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
在治疗时,综合治疗方法能够更好地改善症状和预防并发症。
下肢静脉曲张ppt课件
![下肢静脉曲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578f1bc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df.png)
53
术后常见并发症
n3:浅静脉炎 n 临床症状:大腿内侧长条索状硬块,表
面皮肤颜色变深,有时有压痛。走路有 牵拉感 n 点评:浅静脉炎往往发生在保留大隐静 脉 主 干 的 激 光 ( EVLT) 手 术
54
n三种静脉彼此相通
3
大隐静脉解剖
n 五大属支 n 旋髂浅静脉 n 腹壁浅静脉 n 阴部外浅静脉 n 股外侧静脉 n 股内侧静脉
4
小隐静脉
n 大隐静脉,小隐静脉 相交通
5
n 下肢静脉血液回流方向示意图
6
静脉瓣膜解剖结构
7
静脉瓣功能
n静脉血管的特征 n保证血流的向心性 n 由远至近,由浅至深
8
51
术后常见并发症
n 1:下肢深静脉血栓 n 临床症状:下肢肿胀明显、皮肤发亮、
小腿腓肠肌深压痛。(单侧多见) 下肢静脉曲张手术不会直接导致深静脉 血栓,但是手术导致的高凝状态和术后卧 床时间过长都有可能诱发深静脉血栓。
52
术后常见并发症
n2:隐神经损伤 n 临床症状:内踝或足背区域皮肤感觉迟
钝或缺失。 n 隐神经支配皮肤感觉,在膝下开始逐渐
15
”。
特殊检查
深静脉通畅试验(Perthes试验):用来测定 深静脉回流情况,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深 静脉往往是通畅的。方法是在大腿用一止 血带阻断大隐静脉干,嘱病人连续用力踢 腿或下蹲,由于下肢运动,肌肉收缩,浅 静脉血液经深静脉回流而使曲张静脉萎陷 空虚。如深静脉不通或有倒流使静脉压力 增高则曲张静脉压力不减轻,甚至反而曲 张更显著。
n可给予口服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中药治 疗
下肢静脉曲张的诊断与治疗
![下肢静脉曲张的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73d8b8e40b4c2e3f5627639c.png)
5级:有静脉疾病引起的皮肤改变和 已愈合的溃疡
6级:有静脉疾病引起的皮肤改变和 正发作的溃疡
静脉曲张的发展过程
五、辅助检查
1、传统检查 2、无损伤血管检查 3、造影
Ⅰ级逆流
Ⅱ级逆流
Ⅲ级逆流
Ⅳ级逆流
六、诊 断
1、确诊静脉曲张 2、明确何种类型静脉曲张 3、鉴别诊断
下肢浅静脉包括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大 隐静脉是全身最长的皮下浅静脉,在足背内侧 起自足背静脉,在下肢内侧上行,直至腹股沟 处汇入股总静脉。小隐静脉在足背外侧沿小腿 后外侧上行至膝关节后部,汇入腘静脉。
浅静脉位于皮下疏松的组织之间,没有象 肌肉那样的组织的支持,在浅静脉压力持续增 高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变形而扭曲或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的诊断与治 疗
一、下肢静脉解剖
1、浅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 足背静脉网)
2、深静脉(股静脉、腘静脉、胫 前静脉/胫后静脉、足底深静脉弓)
3、交通静脉 4、肌肉静脉
下肢浅静脉
下肢浅静脉都位于皮下组织中,因位置较 浅表,特别是较瘦的人隔着皮肤可以清楚地看 到,即所谓的“青筋”,因此叫浅静脉。
2.腿部有酸胀感,晚上重,早上轻 皮肤 有色素沉着,颜色发暗 皮肤有脱屑、瘙痒、 足踝有水肿;
3.有腹水.肝脾肿大.呕血.黑便.双下肢广泛 水肿患肢疼痛,运动时加剧,有时静止时疼 痛,夜间加重;
静脉曲张的症状
4.肢体有异样的感觉,肢体发冷,肢体潮热, 患肢变细,变粗皮肤有针刺感.奇痒感.麻木 感.灼热感;
(二)微创治疗
激光闭合术 维纳斯数控射频闭合术 Trivex旋吸术 其他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病,治 疗方法多样化,现在已经主要以微创、 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作为治疗静脉 曲张的主要手段。
下肢静脉系统的解剖命名及超声学特征
![下肢静脉系统的解剖命名及超声学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317ac11a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b8.png)
•经验交流•下肢静脉系统的解剖命名及超声学特征牛鹿原,张欢,张福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血管外科,北京100038)【摘要】随着下肢静脉曲张治疗的微创化及精细化,对了解并掌握超声视野下静脉解剖及超声特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立足于超声视角,介绍下肢静脉相关解剖层次、周围结构、新命名和超声标志等,并简要介绍其在治疗中的意义,以期对静脉曲张腔内治疗的临床实践提供帮助。
【关键词】下肢静脉;解剖命名;超声特征下肢慢性静脉疾病(chronic venous disease, CVD)包括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和反流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我国下肢静脉疾病的患病率为&89%,患病人数超过1亿,每年新发病率为0.5%~ 3.0%,其中静脉性溃疡占1.5%「切。
近年来,随着下肢浅静脉疾病尤其是静脉曲张治疗的微创化及精细化,超声引导下的下肢静脉腔内治疗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及推广,从而对了解并掌握超声视野下静脉解剖及命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1年,第14届国际静脉病学联盟会议(International Union of Phlebology,IUP)、国际解剖学家协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ssociations of Anatomists,IFAA)和国际解剖学命名委员会(Federativ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Anatomical Terminology,FICAT)对下肢静脉及相关组织的命名及定义进行修订并沿用至今⑶。
但我们在临床实践中,经常感觉到此解剖定义和命名标准还不够全面和准确,不能完全诠释下肢静脉解剖的真正含义。
静脉解剖复杂而多变,而超声是我们了解下肢静脉的最佳工具。
超声图像不仅能清晰显示静脉的结构(直径、瓣膜、汇入点)及走行,协助了解静脉功能(回流、反流、闭塞),还能同时显示静脉周围组织(皮肤、脂肪、筋膜、肌肉、动脉、骨骼)等,可对生理及病理状态下的静脉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
下肢静脉超声讲座PPT医学课件
![下肢静脉超声讲座PPT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6841d2cc281e53a5902ff02.png)
型) (2)肺动脉栓塞的预防
高危人群抗凝治疗。 下腔静脉滤器置放:常规在X射线下置放。超声引导下置 放术,适用床旁。先找到肾静脉,导管到下腔静脉肾静脉下 2-3cm时,打开滤器,观察滤器的位置,血流通畅性。
14
3)DVT分期 急性期:发生~2周。 亚急性期:2周~半年。 慢性期:半年以上。
4
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
(三)检查方法 体位:站立位、坐位、头高足低、卧位。 探头:高频线阵,5.0-10.0MHz。体胖、腿粗、髂静脉可用3.0-
5.0MHz。 与同名动脉伴行,可先显示动脉。 探头压力要轻,尤其表浅静脉。 但横切检查时探头加压,判断血管是否有可压性,非常重要。
1)正常四肢静脉超声声像图 二维超声:管壁薄、连续性好、内膜光滑,呈中等回声。管腔内透声
性良好。 伴行同名动脉的左右、前后、交叉等。 深静脉较同名动脉管径稍宽。 管径随呼吸运动的时相、体位改变、探头加压和挤压肌肉等变化。 近心脏的静脉随心脏搏动变化。
7
2)静脉瓣膜 只能显示部分较大的瓣膜。 静脉瓣膜纤细、柔软、双瓣型对称、开闭活动灵活。 静脉瓣膜基底部附着于静脉壁的部位较膨大,为静脉窦。 血液向心回流时瓣膜开放,贴在内壁。站立或憋气时瓣膜
11
(2)血栓的变化 第1周:血栓收缩可将血浆挤出,被激活的凝血酶可随血
流入血,血栓可顺血流方向繁衍或横向发展而阻断血流。凝 血酶则存留在血栓的远端,血栓即可逆向扩展。
第2周:纤溶系统使血栓崩溃、液化。血栓呈粥状。另静 脉壁与血栓有粘连。
2周以后:血栓与静脉壁粘连紧密,血栓进一步收缩、溶 解、吸收,血管部分或完全再通。但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下肢静脉的超声检查演示教学
![下肢静脉的超声检查演示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a55a289e26fff705cc170ac2.png)
四.静脉的管径
正常情况下,下肢主要静脉的内径稍宽于相邻 的动脉,如果其内径明显宽于伴行的动脉(大 于二倍)而且不随呼吸而变化,就要考虑血栓 的可能
血栓本身可以将血管撑开,而导致血栓 形成的一些因素(如心衰、静脉瓣反流 等)也可以引起静脉内径的增宽。压闭 试验可以对此进行鉴别。
如果隐股静脉瓣完整,则不必在此水平游离大隐静脉。
超声检查能够轻易地评价静脉瓣功能。
三.静脉曲张的复发
1.首次治疗不当,多数为隐股静脉瓣 功能不全时,在不够高的位置结扎了 大隐静脉。
2.深静脉系统功能不全引起继发性静 脉曲张。
四. 浅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性: 是合并深静脉血栓和高凝状态的标志 10%的浅静脉血栓病人不治疗会发展成为深
静脉瓣的功能检查不依赖二维图像的显示,而是依 靠彩色血流图像特别是依靠多普勒频谱图的评价
三.压迫(闭)实验
与动脉不同,静脉管壁很薄,内部的血流对管壁形 成的压力较小,在少许外力作用下静脉管腔就要意 义:如管腔内有血栓存在,静脉管腔的可 压缩(闭)性就会消失
小隐静脉――沿小腿后面上行, 经腓肠肌两头之间在腘窝汇入腘静脉
下肢深静脉:
下腔静脉和髂静脉 ――髂外静脉引流下肢静脉
―― ――
股 静 脉 股股 浅深 静静 脉脉
股浅静脉-腘静脉-胫前静脉(成对)
-胫后静脉(成对) -腓静脉 (成对)
股浅静脉是下肢深静脉系统的一部分
下肢静脉的声像图特征
四.血流增强
人工压迫探头探测处远段的肢体可以使检 查部位的血流量增大、血流流速加快 在多 普勒频谱上表现为突然增大的频移
存在血流增强现象,可以确认检查部位与 受压部位间静脉是通畅的
下肢静脉解剖组成
![下肢静脉解剖组成](https://img.taocdn.com/s3/m/9be29dac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bd.png)
下肢静脉解剖组成
一、大隐静脉
大隐静脉是人体最长的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内侧,穿过小腿面的隐静脉裂孔,进入大腿内侧,与股骨前缘交叉形成股骨内侧髁上的隐静脉。
大隐静脉在内踝前方呈现一个较大范围的属支,包括踝后、踝前和足底的小静脉。
二、小隐静脉
小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外侧,穿过小腿的外侧面,与大隐静脉在腘窝处汇合,进入腘静脉。
三、深静脉
深静脉是下肢主要的回流通道,包括胫前静脉、胫后静脉和腓静脉。
深静脉主要负责将动脉血液输送回心脏,当深静脉发生曲张或血栓时,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四、浅静脉
浅静脉是收集皮肤血液的血管,主要分布在皮下组织中。
在人体皮肤表浅部位的血管会扩张形成蓝色凸起的静脉血管。
浅静脉主要包括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
五、交通静脉
交通静脉是指连接深静脉和浅静脉的血管,是下肢重要的血液通道。
在长时间坐或站的情况下,交通静脉容易发生曲张或血栓。
六、瓣膜结构
下肢静脉瓣膜是一种防止血液逆流的结构,主要分布在深静脉和交通静脉中。
瓣膜由两个叶片组成,可以开合以控制血液流动的方向。
当瓣膜功能受损时,会导致血液逆流,引起下肢水肿、疼痛等症状。
七、静脉瓣膜
下肢静脉瓣膜是下肢血液流动的重要结构之一,主要分布在深静脉和交通静脉中。
瓣膜由两个叶片组成,可以开合以控制血液流动的方向。
当瓣膜功能受损时,会导致血液逆流,引起下肢水肿、疼痛等症状。
下肢静脉瓣膜对维持下肢正常的血液循环具有重要作用,如果瓣膜功能发生障碍,会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导致下肢血液循环障碍。
常见的下肢静脉瓣膜障碍包括瓣膜狭窄、瓣膜关闭不全等。
下肢深静脉的解剖走行-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下肢深静脉的解剖走行-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3dcecf6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34.png)
下肢深静脉的解剖走行-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整个人体循环系统中,深静脉系统在循环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下肢深静脉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主要负责将经过组织代谢后的废物和二氧化碳从肢体运输回心脏,同时也是静脉回流的主要通道。
因此,了解下肢深静脉的解剖结构和走行路径对于认识和研究循环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系统介绍下肢深静脉的解剖结构和走行路径,探讨其在循环系统中的重要性,并展望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力。
通过深入研究下肢深静脉系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循环系统的运行机理,为防治相关疾病提供更有效的临床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包括以下内容:1. 引言:介绍下肢深静脉解剖走行的背景和意义,引出下文的内容。
2. 正文:- 下肢深静脉的解剖:详细介绍下肢深静脉的结构和特点。
- 下肢深静脉的走行:讨论下肢深静脉在人体内的路径和分布情况。
- 下肢深静脉的重要性:探讨下肢深静脉在循环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
3. 结论:- 总结:总结下肢深静脉解剖走行的重点内容。
- 临床应用:介绍下肢深静脉解剖走行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 展望:展望未来对下肢深静脉解剖走行更深入研究的方向和发展趋势。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深入的解剖学知识和详细的描述,对下肢深静脉的解剖结构和走行路径进行系统性的介绍和分析。
通过对下肢深静脉的重要性进行强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在血液循环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下肢深静脉的结构特点、走行轨迹、解剖关系以及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通过对下肢深静脉的解剖走行的详细阐述,也可以增进读者对人体解剖学的整体认识,提高医学专业人士对于下肢血管系统的认知水平,为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基础理论支持。
2.正文2.1 下肢深静脉的解剖下肢深静脉的解剖部分主要介绍了下肢深静脉的解剖结构和分布。
下肢深静脉主要包括胫后静脉、腘静脉、股静脉和髂总静脉等。
下肢静脉的解剖
![下肢静脉的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7b1b86a4b7360b4c2f3f64ac.png)
下肢静脉的解剖一、下肢动脉(一)股动脉股动脉是下肢动脉的主干,由髂外动脉延伸而来,经腹股沟中点的深面,通过股三角进入内收肌管。
在腹肌沟韧带稍下方,股动脉位置表浅,活体上可以触摸到其搏动,当下肢出血时,可以在此处将股动脉压迫进行止血。
股动脉在肢体分出股浅动脉和股深动脉。
股浅动脉是下肢最主要的供血动脉。
股深动脉是股动脉最大的分支,股深动脉又分出旋股外侧动脉和旋股内侧动脉。
当股浅动脉出现闭塞和外伤时,肢体的供血主要靠股深动脉及其侧支循环。
股动脉是临床上最常应用和解剖的动脉,这其中有血管造影、各部位动脉腔内成型、血管支架、带膜支架的置入、下肢血管手术等。
临床上还用于股动脉穿刺和急救时压迫止血。
(二)腘动脉是股动脉在腘窝的直接延续,位置较深。
当股骨髁上骨折时可能伤及腘动脉。
腘动脉是大腿和小腿血管连接的枢纽,在此部位侧支循环很少,心脏附壁血栓脱落后常阻塞该动脉,造成急性动脉栓塞。
由于腘动脉是大腿和小腿动脉血管连接的枢纽,故腘动脉受伤后必须修复和重建。
(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腘动脉通过腘窝后在小腿分出3根主要血管:胫前、胫后和腓动脉。
在腘窝下角,腘动脉通常分成两终末支,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
胫后动脉主干经内踝后方进入足底,起始处发出腓动脉。
在肢体急、慢性缺血情况下,三条动脉通常是下肢动脉拱桥和静脉动脉脉化的吻合部位,而当3条动脉中有一根通畅,则意味着缺血肢体可以生存、恢复、缓解。
(四)足背动脉胫前动脉移行为足背动脉。
行于足背内侧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经第1、2跖骨间隙至足底。
在踝关节前方,内外踝连线中点,拇长伸肌腱的外侧可触及搏动。
足部出血进可以压迫此处的足背动脉进行止血。
在临床上,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的强弱常用来检查下肢动脉重建术后肢端血供的情况。
二、下肢静脉下肢静脉内有丰富的向心单向开放的瓣膜,阻止静脉血逆流,保证下肢静脉血由下向上,由浅入深地单向回流。
下肢静脉分为浅,深两组,浅静脉和深静脉有许多交通支相连,最终汇入深静脉。
下肢静脉的解剖与生理特点
![下肢静脉的解剖与生理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a9fe52d9172ded630b1cb669.png)
下肢静脉的解剖与生理特点
下肢静脉分为深静脉与浅静脉两组。
深静脉在肌肉之间与同名动脉伴行。
浅静脉在筋膜浅面,分大隐静脉与小隐静脉。
大隐静脉起源于足背静脉网内侧,经内踝前方、下肢内侧上行,穿过卵园窝,汇入股静脉。
在入股静脉之前的5~7cm 一段中,有3~7个分支,而以5支最为多见,其分别为腹壁浅静脉,旋髂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外侧静脉和股内侧静脉。
小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网的外侧,经外踝后沿小腿后外侧上行,在�N窝穿过深筋膜汇入�N静脉。
在深、浅静脉之间,以及大、小隐静脉之间,有许多交通支静脉相互勾通。
大腿部深浅静考试,大网站收集脉的交通支,主要有位于缝匠肌下、内收肌管和膝部三处;小腿部以内踝交通静脉与外踝交通静脉最为重要。
内踝交通静脉有3支,引流小腿下1/3内侧面的静脉血,直接进入胫后静脉。
外踝交通静脉较粗大,引流小腿下1/3外侧面的静脉血,直接进入腓静脉。
其瓣膜功能不全,与大、小隐静脉曲张的发生和静脉瘀积性溃疡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大、小隐静脉之间的交通支,主要位于膝部附近。
在下肢深、浅静脉和交通支静脉内,都有瓣膜存在。
大隐静脉进入股静脉附近,小隐静脉汇入�N静脉的开口,以及深浅静脉交通支静脉内,均有较坚强的瓣膜存在。
这些瓣膜呈单向开放,保持血流从远端向近端或由浅向深部流动。
若瓣膜发生功能不全,则血液逆流而出现静脉曲张。
在正常情况下,下肢静脉血的向心回流,依靠心脏搏动所产生的舒缩力、肌肉舒缩的泵作用及呼吸时胸腔内负压吸力等三者的组合作用。
瓣膜在血液回流过程中,使之单向流动,不致发生返流。
下肢深静脉血栓(成稿)
![下肢深静脉血栓(成稿)](https://img.taocdn.com/s3/m/e13c269e02020740be1e9bbb.png)
(二)平卧护理
1. 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10~14天,患肢抬高,高 于心脏水平20~30cm,待血栓机化粘附于静脉内 壁,以防栓子脱落引起肺栓塞。
2. 膝关节屈曲15度,使髂股静脉呈松弛不受压状 态,并可缓解腘静脉牵拉。避免膝下垫枕,以免 影响小腿静脉回流。
3.避免床上大幅度活动,按摩患肢。
• 也可以由中心型向下扩展所致, 血栓可向上延伸至下腔静脉, 向下可累及整个下肢深静脉, 成为混合型。
实用文档
股白肿
•由于血栓形成迅速而广泛, 下肢浮肿在数小时内就达到最 高程度,肿胀严重,张力很高。
•下肢动脉发生痉挛,表现为 全下肢普遍性肿胀、剧痛、苍 白、压痛及皮下小静脉的网状 扩张,常有体温升高、脉速。
实用文档
7 勿穿过紧衣物避免血液瘀滞。术后病人应慎用止血药物, 可适当垫高下肢或进行小腿按摩,尽早下床活动,应用 下肢弹力绷带包扎等。长期卧床的病人应鼓励病人作足 背屈活动。
8 高危病人应适当服用活血化瘀中药或抗凝药物。 9 戒烟 由于烟中尼古丁刺激血管收缩,影响静脉回流,
故应告知病人及时戒烟。
实用文档
• 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 • 突发的小腿剧痛、肿胀、深 压痛 • 患足不能踏平、行走受限
• Homans征阳性:足背屈时牵拉 腓肠肌引起小腿剧痛
实用文档
Homans征
混合型
• 即全下肢深静脉及肌肉静脉丛 均有血栓形成
• 可以由周围型扩展而来开始症 状较轻未引起注意,以后肿胀 平面逐渐上升,直至全下肢水 肿始被发现。
2. 适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肿胀较重的患者。
护理 :
a、保持芒硝干燥,湿后及时更换; b、芒硝用量要适中,厚度应均匀,勿呈球 形,以保证有效接触面积; c、芒硝外敷过程中,应严密观察肿胀消退 情况,每日测腿围; d、加强皮肤护理,避免芒硝凝集成块造成 皮肤压伤; e、外敷芒硝应有连续性,不能间断 .
下肢静脉曲张的解剖学基础
![下肢静脉曲张的解剖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a84c0566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15.png)
下肢静脉曲张的解剖学基础
下肢静脉曲张的解剖学基础主要涉及下肢静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下肢静脉系统由浅静脉和深静脉组成。
浅静脉主要包括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和外侧小隐静脉等,分布在皮下组织中。
深静脉主要包括腘静脉、胫后静脉、胫骨前静脉、股深静脉等,位于肌肉组织中。
浅静脉和深静脉之间有多个连接支——(副)深浅连接静脉(又称隐表浅)相连接,起到沟通浅静脉和深静脉间血液回流的作用。
这些连接支在腿部发育不良或被高压所影响时容易膨胀扩张,形成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是由于下肢静脉壁的破坏导致血管扩张和形态改变所引起的。
血管扩张和静脉瓣膜功能障碍导致血液在静脉中逆流且积聚,增加了下肢静脉内压力,进一步破坏了血管壁的结构。
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包括遗传因素、生活习惯、肌力减弱、女性荷尔蒙的影响、血栓形成等。
静脉曲张可引起下肢疼痛、肿胀、腿部疲劳感,严重的情况下可引发静脉炎、皮肤溃疡、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综上所述,下肢静脉曲张的解剖学基础主要涉及下肢静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包括静脉壁破坏、静脉瓣膜功能障碍等因素。
了解这些基础知识有助于理解静脉曲张的发病机制和预防措施。
下肢静脉解剖及常见疾病
![下肢静脉解剖及常见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9722254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5a.png)
下肢静脉解剖及常见疾病
17/25
下肢静脉解剖及常见疾病
18/25
辅助检验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验:是当前诊疗DVT首 选检验,诊疗准确率高
• 静脉造影:是诊疗DVT金标准,能使静脉 直接显像,可有效地判断有没有血栓,能 确定血栓大小、位置、形态及测支循环情 况。后期行逆行造影,还可了解静脉瓣膜 功效情况
下肢静脉解剖及常见疾病
22/25
DVT治疗
口服药品
静脉药品
手术治疗
华法林可透 过胎盘屏障, 口服后12-14
小时见效
肝素,不 易透过胎 盘屏障;
尿激酶连续 静滴。
介入:行 腘窝静脉
置管术
下肢静脉解剖及常见疾病
23/25
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 出血 因为术中或术后使用抗凝剂或溶栓剂, 造成机体处于低凝状态易引发出血。
• Ⅱ度肿胀:患肢肿胀,表浅静脉略充盈,皮肤 颜色改变,皮纹消失,有张力,按之有凹陷, 有疼痛
• Ⅲ度肿胀:肿胀显著,可蔓延整条下肢肿胀, 表浅静脉充盈,皮温升高,皮肤颜色改变,张 力大,按之深陷,出现水泡,疼痛显著
下肢静脉解剖及常见疾病
16/25
DVT诊疗标准
1.发病急骤,患肢胀痛或剧痛,股三角区或小 腿有显著压痛。 2.患肢广泛性肿胀。 3.患肢皮肤呈暗红色,温度升高。 4.患肢广/25
DVT形成高危原因
血流迟缓 长久卧床、制动、久坐 高凝状态 先天性高凝状态、后天性
高凝状态 血管损伤 医源性损伤、非医源性损
伤、感染性损伤
下肢静脉解剖及常见疾病
10/25
下肢静脉解剖及常见疾病
11/25
下肢静脉解剖及常见疾病
12/25
DVT急性期分型
人体解剖学下肢的动脉、静脉和淋巴
![人体解剖学下肢的动脉、静脉和淋巴](https://img.taocdn.com/s3/m/68c4b94f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ea.png)
人体解剖学下肢的动脉、静脉和淋巴1.下肢的动脉主干及分支营养下肢的动脉大部分来自髂外动脉,只有少数(髂腰动脉、臀上动脉、臀下动脉、闭孔动脉)来自髂内动脉。
髂外动脉经腹股沟中点的深面血管腔隙入股部,称股动脉。
股动脉伴股静脉经股三角入收肌管,穿收肌腱裂孔到腘窝,改称腘动脉。
腘动脉在胫神经和腘静脉的深面下行,到腘肌的下缘要为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
胫后动脉在小腿后面浅、深两层肌肉之间伴胫神经下行,经内踝后方转入足底,分为足底内、外侧动脉;胫前动脉向前穿小腿骨间膜上部至小腿前面,然后沿骨间膜的前面、小腿前群肌之间伴腓深神经下行至足背,改称足背动脉。
足背动脉的足底深支穿第一骨间背侧肌至足底,与足底外侧动脉吻合成足底弓。
下肢动脉的分支见图4-27及表4-22.下肢主要动脉的压迫止血点(一)股动脉:可在腹腹沟中点向后压迫至骨盆缘。
(二)胫后动脉:可在内踝与跟腱之间向外压迫。
(三)足背动脉:可在拇长伸肌腱的外侧向深面压迫。
3.下肢的静脉(一)下肢的浅静脉: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见本章第二节、第六节)(二)下肢的深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除股静脉、腘静脉为一条外,胫前、后静脉等均有两条;除臀部各静脉汇入髂内静脉外,其它均经股静脉汇入髂外静脉。
4.下肢的淋巴结(一)腹股沟浅淋巴结:分为上、下两群,它们的输出管均注入腹股沟深淋巴结。
(二)腹股沟深淋巴结:约3-4个,沿股血管的近侧段排列,接收腹股沟浅淋巴结和腘淋巴结的汇入,它们的输出管经股管汇入髂外淋巴结。
(三)腘淋巴结:5-6个,沿腘静脉排列,收集小腿后面的淋巴,汇入腹股沟深淋巴结。
图4-27 下股动脉示意图表4-2 下肢动脉及其分支简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肢静脉的解剖
一、下肢动脉
(一)股动脉股动脉是下肢动脉的主干,由髂外动脉延伸而来,经腹股沟中点的深面,通过股三角进入内收肌管。
在腹肌沟韧带稍下方,股动脉位置表浅,活体上可以触摸到其搏动,当下肢出血时,可以在此处将股动脉压迫进行止血。
股动脉在肢体分出股浅动脉和股深动脉。
股浅动脉是下肢最主要的供血动脉。
股深动脉是股动脉最大的分支,股深动脉又分出旋股外侧动脉和旋股内侧动脉。
当股浅动脉出现闭塞和外伤时,肢体的供血主要靠股深动脉及其侧支循环。
股动脉是临床上最常应用和解剖的动脉,这其中有血管造影、各部位动脉腔内成型、血管支架、带膜支架的置入、下肢血管手术等。
临床上还用于股动脉穿刺和急救时压迫止血。
(二)腘动脉是股动脉在腘窝的直接延续,位置较深。
当股骨髁上骨折时可能伤及腘动脉。
腘动脉是大腿和小腿血管连接的枢纽,在此部位侧支循环很少,心脏附壁血栓脱落后常阻塞该动脉,造成急性动脉栓塞。
由于腘动脉是大腿和小腿动脉血管连接的枢纽,故腘动脉受伤后必须修复和重建。
(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腘动脉通过腘窝后在小腿分出3
根主要血管:胫前、胫后和腓动脉。
在腘窝下角,腘动脉通常分成两终末支,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
胫后动脉主干经内踝后方进入足底,起始处发出腓动脉。
在肢体急、慢性缺血情况下,三条动脉通常是下肢动脉拱桥和静脉动脉脉化的吻合部位,而当3条动脉中有一根通畅,则意味着缺血肢体可以生存、恢复、缓解。
(四)足背动脉胫前动脉移行为足背动脉。
行于足背内侧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经第1、2跖骨间隙至足底。
在踝关节前方,内外踝连线中点,拇长伸肌腱的外侧可触及搏动。
足部出血进可以压迫此处的足背动脉进行止血。
在临床上,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的强弱常用来检查下肢动脉重建术后肢端血供的情况。
二、下肢静脉
下肢静脉内有丰富的向心单向开放的瓣膜,阻止静脉血逆流,保证下肢静脉血由下向上,由浅入深地单向回流。
下肢静脉分为浅,深两组,浅静脉和深静脉有许多交通支相连,最终汇入深静脉。
(一)浅静脉主要有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
大隐静脉在足内侧起自足背静脉弓内侧端,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和大腿前内
侧面上行,至耻骨结节外下方入深面,注入股静脉。
大隐静脉在
内踝前方位置表浅,易发生静脉曲张。
临床上也常用来作静脉穿
刺或切开输液。
它在血管外科常用来作为血管拱桥或血管补片的
材料。
小隐静脉在足的外侧缘起自足背静脉弓外侧端,在外踝后
方上行至腘窝,穿深筋膜注入腘静脉。
深静脉足和小腿的深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均为两条。
胫前、
胫后静脉汇合成腘静脉。
在膝下每条动脉有两条静脉伴行,上行
到腘窝合成一条腘静脉。
穿收肌腱裂孔移行为股静脉,它伴随股
动静上行,初在其外侧,后转至内侧,达腹股沟韧带深面移行为
髂外静脉。
股静脉收集下肢所有浅、深部的静脉血,最后流向心
脏。
如以下路径所示:下肢浅静脉→胫前、后静脉→腘静脉→股
静脉→髂外静脉→髂总静脉→右心房→右心室。
在临床上,下肢
深静脉血栓形成所导致的血栓脱落也是遵循了上路径最后嵌入
肺动脉内,引起肺栓塞。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