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

合集下载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一、法的基本概念:1、法的本质:法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社会控制手段2、法的基本内涵:①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②国家意志的表现③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④由国家强制力量来保证实施⑤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二、新闻传播法规的定义:新闻传播法规,即广义的新闻传播法,是指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体现这一国家统治阶级意志的,用于调整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三、我国新闻传播法制的基本原则:1、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公民享有言论出版自由权利但也不能滥用) 2、“两个服务”方向的原则(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3、国家发展与行政管理的原则四、新闻、广告等各类信息的发布1、1949年12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发布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机关重要新闻的暂行方法》,规定:一切公告及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并由人民日报负责转载。

2、设立新闻发言人的目的是:加强同外国驻京记者或临时来访记者的联系,向他们提供中国的情况,阐明中国的立场和方针、政策,并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以扭转西方媒体多年来丑化、歪曲中国形象的行为,树立、维护社会主义中国的形象,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的了解。

3、对于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应有国家气象局所属的各级气象台站按照职责公开发布,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向社会公开发布。

4、媒体不应以任何形式转播、转载其他来源的气象预报。

未经发布气象预报台站的同意,媒体不得更改气象预报的内容。

5、广告必须真实、合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这是我国广告发布的第三条基本原则。

五、煽动,即煽惑,鼓动。

它是指通过语言。

文字公然宣传,或借助于广播、影视、喜剧、书画等方式鼓吹自己的观点,以打到其非法的目的。

煽动不同于一般的言论。

煽动的四个特点:1、表达方式的非理性。

一般使用浮夸的情绪化的蛊惑性的语言。

2、内容的非真实性。

造谣诽谤,虚张声势,夸大其事。

第一章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第一章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 (2)第二类:侵害新闻传播活动的权利的行为,诸 如封锁依法应当公开的真实消息,干扰、阻碍、破坏 合法出版物的出版,阻碍记者的合法采访活动,对批 评人压制和打击报复等。对这些违法行为,有的有制 裁规定,有的没有,有的虽有但不完整。
第二节 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
一、新闻传播法制的一般概念
(一)新闻传播法的概念
用、具有普遍约束力)。
• 五、法的主要内容:就是规定权利和义务关系。法主 要通过规定一定的权利和义务,把行为规范具体化, 指引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
• 六、法律关系:就是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是 以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社会关系,某种法律关系的 存在总是以相应的现行法律为前提。法律关系的主体, 也叫权利主体或权利义务主体,就是法律关系的参加 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一定权利并承担一定义 务的人或组织,一般包括公民、国家机关、企事业单 位、团体、国家等。
二 、新闻传播法的渊源
新闻传播法的渊源,即新闻传播法的各种表现 形式,主要有法律、判例、习惯和条约等。
在我国,新闻传播法的渊源,主 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 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与规章、 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与法规、法律 解释、国际条约与协定等。
保障新闻自由权利、规定新 闻从业人员的权利与义务。 反问:谁的权利?公民还是媒介
一、新闻传播法制的一般概念
(二)有关新闻传播法的一个问题
(3)主张二
规定新闻媒体应报道什么、不该 报道什么。
反问:如何规定?怎样与现有法规 协调?
一、新闻传播法制的一般概念
(二)有关新闻传播法的一个问题 (4)主张三 规定新闻媒体的创建与运作。 反问:行业特点?
• 七、法的实施和违法制裁
• 1、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1、论记者职业道德之——雨中骑车人摔跤照片一场暴风雨袭击厦门路上水坑让不少骑车人栽了跟头摄影记者“守株待兔”拍摄照片2005年5月9日,一场暴风雨袭击厦门,在厦门市厦禾路与凤屿路交叉路段有一窨井盖钢筋裸露在外,又遇大雨来袭,形成一个水坑,不少过路行人会在此地摔跟头,记者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在此地等候一个多小时终于拍摄到了一位行人摔跤的惨景。

从新闻的角度来讲,这是一个真实的新闻,也据有一定的新闻价值。

在此新闻中我们也看到了记者为了拍摄一个新闻事实,并且让有关部门以及广大的社会群众引起注意,在雨中等候了一个多小时,才拍摄到了这一组新闻图片。

这组新闻图片,不管是立意还是视觉效果都是不错的作品,它与1994年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饥饿的小女孩》也有几分相似之处,不管是从立意还是图片来说,《饥饿的小女孩》都是一幅成功的作品。

但是这让人们在同情非洲人民的同时,更多的是关注那个小女孩的命运。

结果小女孩死了,这位摄影记者也因精神压力在获得大奖仅几个月后自杀了。

试问一句,如果你拍的骑车人摔倒在地有什么意外或不测,你还会如此坦然吗?我们在传播新闻事实的同时,对记者的职业道德也应该有所兼顾。

有时职业与道德有时是相互矛盾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处理二者时去寻找一个平衡点来支撑。

如果你在拍之前拿一个牌子,在醒目的地方写上“此地有坑吗,行人绕行”等,也就不会出现后面的路人摔跤了,然后再拍摄一组坏窨井盖的图片,向有关部门反映,这也未尝不可。

每件事情都有一百种的解决方法,不一定要用有伤害的方式来解决,或许你是无意识的,但在做之前如果考虑到前因后果,那么就不会有不该发生的伤害了。

我想作为一名记者,我们就是要将信息传达给受众,明白他们想要的,需要知道的。

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我们还要做好记者基本职业道德与自身素质的提高。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第一章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一、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什么是新闻传播法?广义:有关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体现这一国家的统治阶级意志的、用于调整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狭义:规范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的专门性的法律。

二、我国新闻法制的渊源在我国,新闻传播法制的渊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与规章、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与法规、法律解释、国际条约与协定等。

1、宪法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2、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基本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制定的一般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所作的、具有规范性的决议、决定。

3、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与批准的、进行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大部分称“条例”。

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命令,凡具有规范性者,也属于行政法规之列。

4、行政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以及其他直属机构根据现行的法律与法规、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并发布实施的规范性文件,称为规定、命令、指示、规章等。

5、地方性法规与规章由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其他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仅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规范性文件。

地方性规章是由上述各类行政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四、新闻法制的核心问题新闻法制的核心问题是言论出版自由。

言论自由是指公民享有发表意见、交流实现、抒发感情、传播信息、传授知识等而不受干涉的自由。

出版自由是指公民享有通过以印刷或其他复制手段制成的出版物公开表达和传播意见、思想、感情、信息、知识等的自由。

新闻自由:言论出版自由在新闻活动中体现。

既包括公民有通过报纸和新闻期刊等出版物表到思想见解的权利,也包括公民通过广播电视等出版手段发表意见的权利,还包括公民通过新闻媒介了解国内外大事,获取各种信息,表达并传播各种思想见解,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项政治权利。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doc 51页)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doc 51页)

§1-1 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
2,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与客体
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享有权利和 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它必须具备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 资格,即具备能够享有参加新闻传播活动的权利和承担新闻 传播活动义务的资格。
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有以下几类:新闻传播媒体;新闻传 播从业人员;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或自然人。
§1-1 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
• 1.宪法 最高国家权利机关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制定的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 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不仅规定了国家 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公民的基本权 利和义务等根本问题,还为各种法律、 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制定 提供了法律依据与来源。 对新闻事业所 作的原则性的规定,是新闻法规的主要 渊源和新闻立法的法律依据。
包括《宪法》的有关规定、有关法律、有关行政法规与规章等各 种法律规范性文件。
§1-1 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
一、新闻传播法制的一般概 念
(二)有关新闻传播法的一个问题
(1)问题
要不要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调 整与规范新闻传播活动的专 门法律?即:要不要制定一 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 法》?
§1-1 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
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传播 法律关系主体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新闻传播法律关系客体,包括物、新闻传播行为和智力成果。
§1-1 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
3,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内容与类型
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新闻传播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 新闻传播权利与义务。新闻传播权利,是新闻传播法律规范所规 定的、新闻传播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做出一定行为的许可和保 障。新闻传播义务,是新闻传播法律规范所规定的、新闻传播法 律关系主体所承担的某种行为的必要性。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第一章新闻法制的基本理论法的概念:法是由社会物质条件所决定的,反映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社会规范。

法的特征:(1)法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2)法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的共同意志体现。

(3)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4)法是由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

(5)法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

新闻法制与新闻职业道德存在的区别:(1)新闻法制是以国家意志形式出现,一般表现在国家机关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对权利义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新闻职业道德是以社会意志形式出现,表现为舆论、各种职业道德规范、社会公约等抽象原则和信条,不设具体的权利和义务。

(2)新闻法规有严密的逻辑结构,它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是对应的;新闻职业道德以义务为本位,侧重于个人对社会、对他人履行的义务。

(3)新闻法制调整的是新闻传播活动中对他人的利益或公共利益产生影响的新闻行为和新闻关系;而新闻职业道德通过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来调整人们的行为,使人们在社会舆论的监督下按照一定的准则行动。

(4)新闻法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多表现为对一定行为的禁止和惩罚,以他律为主要特点,具有国家强制性;新闻职业道德的作用,则多表现为对人们行为的劝阻和示范,以其对社会舆论和人们内心的信念影响的程度,对人们的行为发生作用,即以自律为主要特点。

我国新闻法规的基本原则:(重点) (1)宪法原则(2)社会效益第一原则(3)依法行使言论出版自由原则新闻自由:是公民进行新闻活动的自由,是公民通过新闻媒介获取、表达、传播各种信息和意见,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政治权利。

新闻法制核心问题:言论出版自由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新闻法制模式:一是依法保障新闻自由;二是依法限制滥用新闻自由;三是新闻界本身的自律。

依法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一是公共利益原则;二是较少限制手段原则;三是事后限制原则;四是明显而即刻的危险原则;五是法律规定明确、限制精明原则;六是绝对禁止原则;七是特别权衡原则;八是时间、地点、方式限制原则;九是危险倾向和有害倾向原则。

第十一讲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第十一讲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第三,新闻传播媒体的自评、自律。
第四,来自社会的评估与监督
第三节 新闻传播职业的道德教育

一 新闻传播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
1.渐进性 渐进性是指新闻传播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积累性与教育方式的阶段性 2.倾向性 倾向性,是指新闻传播职业道德教育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无论是教 育内容还是教育方式,都是这样。 3.多元性 多元性,是指新闻传播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与教育方式的多样 性。




三 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境界
第一,以为人民服务的“集体主义”道德原则为导向 第二,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伦理道德观作为指导思想 第三,必须与社会主义特殊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
第二节 新闻传播职业的道德评价


一 道德评价及其作用
1.道德评价的含义 道德评价是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 善恶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和个人心理活动等形式去评价他人、衡量自 己的行为。





三 新闻传播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
第一,新闻传播行业内部的职业道德教育

第二,新闻传播从业者的自我职业道德教育
第三,针对在校新闻传播院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二 影响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境界提升的主要因素
1. 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境界的提升受社会整体道德发展水平的制约。 案例:印度记者为抢镜头帮人自杀

2.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境界的提升受该行业自身发展与成熟程度的影响 中国的新闻业到近代才开始出现,因此,新闻传播行业从产生、发展 到成熟的不同阶段,必然对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境界提出阶段性要求。 3.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境界的提升受新闻传播从业人员个体道德修养的 影响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复习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复习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复习第一章新闻传播伦理概述一、现代新闻传播活动的职业特征1、新闻工作者是在紧迫的时间压力下工作的2、在现代社会新闻工作者必须借助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高度复杂化、精密化的大众传播媒介才能完成传播活动;3、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活动具有极大的社会广泛性时效性造成了几个矛盾:1、报道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之间的矛盾2、报道的时效性和深刻性之间的矛盾3、报道的时效性和时机性之间的矛盾带来的问题1、新闻工作者与受众联系的间接化2、新闻工作者的工作自主性受到较大限制对工作方式的影响1、建立广泛的信息来源渠道2、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二、新闻伦理的概念(一)道德的几层含义1、道德是人类理性的结晶2、道德是一种具有社会重要性的习俗3、道德是一种非权力性规范(二)职业道德:所有从事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的关系。

(三)新闻伦理:也叫新闻职业道德或新闻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自然形成的调整新闻传播事业内部、调整新闻传播事业与社会上其他职业、调整整个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或准则。

三、新闻职业道德的特点1、阶级性与普适性的统一阶级性指的是新闻职业道德在调整新闻传播关系中体现着某个阶级的特殊利益。

2、职业性和大众性的统一3、团体责任和个人责任的统一四、新闻职业道德的调节对象1、新闻工作者与受众的关系2、新闻工作者与工作对象的关系3、新闻工作者与同行的关系4、新闻工作者与所属媒介的关系5、新闻工作者与广告客户的关系五、新闻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1、提升新闻工作者的社会地位2、营造社会公信力,提高传播效果3、对社会道德的提升和示范作用4、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起调节作用延伸阅读与思考1、一虎一席谈《“艳照门”事件下艺人的道德危机》观看视频《这是不是网络暴力》,思考网民应该具有怎样的道德规范?第二章新闻职业道德的历史发展一、新闻职业道德的起源与初步发展1、原始社会:真实2、奴隶社会:真实;强烈的阶级性3、封建社会末期:新闻职业道德从一般的社会道德中分化出来;言论、出版自由提出4、19世纪中期,以新闻自律为核心的职业道德理念形成;《纽约太阳报》制定的13条规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要求新闻从业人员进行自律的“报人守则”。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优秀最新PPT课件[文字可编辑]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优秀最新PPT课件[文字可编辑]

§1-2 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内容
二、我国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
(二)依法行使言论出版自由权利的原则
1,公民享有言论出版自由权利
《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的自由。”(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 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 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 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第四十一 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 化活动的自由。”(第四十七条) 言论出版自由在新闻学中被表述为新闻自由。
§1-1 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
2,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与客体
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享有权利和 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它必须具备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 资格,即具备能够享有参加新闻传播活动的权利和承担新闻 传播活动义务的资格。
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有以下几类:新闻传播媒体;新闻传 播从业人员;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或自然人。
§1-2 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内容
二、我国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
(二)依法行使言论出版自由权利的原则
4,新闻传播刑事违法行为的界定
新闻传播刑事违法行为,又称新闻传播犯罪行为,是指新闻传播媒介 及其从业人员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触犯刑事法律规范、严重危害社会 的行为。
认定刑事违法行为的基本依据是现行《刑法》第13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 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 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 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 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禁止非法出版【P30】定义:未经批准的出版物和出版活动都是非法的。

非法出版活动和非法出版物在我国都是严格禁止的。

1.非法出版:非法出版物是指未经批准印制的出版物。

非法出版物的七种形式:1)伪称根本不存在的出版单位印制的出版物2)盗用国家批准的出版单位名义印制的出版物3)盗印、盗制合法出版物而在社会上公开发行销售的出版物4)在社会上公开发行的、不署名出版单位或署名非出版单位的出版物5)承印者以牟取暴利、非法利润为目的,擅自加印、加制的出版物6)被明令解散的出版单位的成员,擅自重印或以原编辑部名义出版的出版物7)其他非法出版单位印制的供公开发行的出版物2.非法出版行为及处罚1)未经批准擅自出版报刊2)假冒报刊名称出版3)转让刊号和出版权4)盗印报刊新闻传播与肖像权【P51~53】1.定义:肖像:是公民以面部为中心的形态和神态的客观表现形式肖像权:是公民个人形象通过绘画、照相、雕刻、录像、电影等艺术形式,使公民外貌在物质载体上再现的视觉形象2.侵犯肖像权的行为1)一般的侵权行为:一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侵害他人肖像权;二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侵害他人肖像权2)网络上的侵权行为移花接木:是将别人的照片作带有商业目的甚至是色情目的的使用,不仅构成对他人肖像权的侵害,更有可能触犯他人隐私权。

恶意侮辱他人肖像:是指故意拍摄、制作丑化自然人形象的作品的行为等擅自创制他人肖像:是指未经肖像权人许可,改编、创作他人肖像也构成侵权以上侵害肖像权的方式往往并不单独运用3)肖像的合理使用情形A.对于当于国家领导人,地方各级党政领导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著名社会活动家、学者、演员、运动员以及其他社会知名人士,为了报道其活动和事迹而使用其肖像,不构成侵权B.使用参加集会、游行、仪式、庆典或其他公共活动的人的肖像C.国家机关为了执行公务而使用公民的肖像D.为了公民本人的利益而使用公民的肖像E.为了行使正当舆论监督而使用他人的肖像F.为了科学、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公益事业的需要而有限地使用公民的肖像G.基于肖像作品著作权的使用。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学大纲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学大纲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教学大纲新闻学专业本科学时:学分: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是新闻专业必修课之一,它是新闻学与法学和伦理学相互结合而形成的新兴学科。

随着新闻传媒对社会的影响力不断增大,围绕新闻活动而产生的法律纠纷和职业道德问题是越来越多。

在这种背景下,对新闻法规和新闻职业道德的学习就显得刻不容缓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外新闻道德自律信条与新闻法规,理清新闻伦理学在中国形成与创立的历史脉络,从而在思想上更能明晰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为学生在今后从事新闻工作打下坚实的职业道德基础。

该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结合我国新闻工作的实际,使学生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一些新闻伦理道德的基本问题,确立起马克思主义的新闻伦理道德观。

强调使学生在理解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善于观察、分析和解答新闻实践中复杂的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提高新闻职业道德水准和修养。

二、教学内容:绪论(学时)第一章新闻法制的基本理论(学时)内容:.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我国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及渊源.新闻法制的核心问题.新闻法制中的法律关系.我国新闻法制的主要内容要求:.知识点:新闻法制,新闻法制的核心问题.教学要求:了解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对新闻法制有整体上的认识。

第二章新闻法的历史发展(学时)内容:.新闻法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英美法系国家新闻法的历史发展.大陆法系国家新闻法的历史发展.旧中国新闻法的历史发展.社会主义新闻法的历史发展要求:.知识点:英美法系新闻法,大陆法系新闻法.教学要求:了解新闻法产生的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新闻法有宏观上的认识,并能够理清中国的新闻法的历史发展。

第三章新闻事业的行政管理(学时)内容:.新闻媒体的创建.新闻媒介日常运作秩序的行政监管.新闻媒介经营活动的规范要求:.新闻媒体,新闻媒介.了解新闻媒体从事经营活动的规范以及对它的行政监管。

新闻传播法则与职业道德教程

新闻传播法则与职业道德教程

新闻传播法则与职业道德教程(原创)1填空(名词解释)1媒介审判:是指新闻媒介超越正常的司法程序对被报道对象所作的一种先在性的“审判预设”。

是指行为传播主体在报道消息,评论是非时,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涉案人员作出定性、定罪、定刑以及胜诉或败诉司法原则的后果。

2邻接权:又叫“传播者权”,是指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是作品传播者对其传播作品过程中所创造的成果所享有的权利。

3著作权:也称版权,它是指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基于创作某种作品而享有的署名,发表,出版,获取报酬等权利。

4名誉权;就是公民享有应该受到社会公正评价的权利和要求他人不得非法损害这种公正评价的权利。

5记者证:新闻记者证是我国新闻机构的新闻采编人员从事新闻采访活动使用的有效工作身份证件,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印制并核发。

6判例法:就是基于法院的判决而形成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定,这种判定对以后的判决具有法律规范效力,能够作为法院判案的法律依据煽动罪指通过演讲、文字乃至广播电视,书画等方式公然散布虚假的信息,以蛊惑人们的反常情绪,采取某种不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罪名。

7煽动罪所谓煽动是指行为人以语言,文字,图像等方式对他人进行鼓吹煽动,意图使他人接受或相信所煽动的内容或去实行所煽动的分裂国家的行为,而并非行为人自己实行。

8诽谤,指散布虚假事实,无中生有,无事生非。

损害他人名誉造成新闻严重失实的或者基本内容失实的后果。

9两个“分开”是指新闻报道活动与经营管理活动分开、新闻采编队伍与经营管理队伍分开10三大抗辩事由(国际上)国际上公认的新闻传播纠纷的三大抗辩理由是内容真实,公正评论,特许权。

、2解答题1报纸出版秩序方面存在的较为突出的违法,违规现象有哪些A擅自改变刊期,随意改变开版或版数,增刊,增出“号外”,或是将专版,专刊,临时赠版转由社外编辑部或个人承包,或是用一个刊号办多份报纸,或是故意把专版,专刊名的字号放大并让其占据报头位置,造成一种假象。

B擅自出版各种增刊,专刊或者搞“一号多报”C以“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等为代表的专版,专刊的刊头字样直接或间接取代报头名称,专刊,专版俨然是一份单独的报纸。

新闻职业道德与法规教程复习提纲

新闻职业道德与法规教程复习提纲

一、中国新闻信息传播法治的基本原则·中国新闻传播法制的基本原则,源自《宪法》中有关的新闻传播活动的原则性规定,主要有三条:(1)言论出版自由原则;·沿路出版自由的原则有两层内涵:公民享有言论出版自由权利+言论出版自由权利不可滥用;(2)“两个服务”方向的原则;·为人民服务是因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新闻传播事业只能以广大人民群众为自己的服务对象,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为社会主义服务,是对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政治性质和指导思想的规定;(3)国家发展与行政管理的原则;·国家发展与行政管理原则有两层内涵:国家传播发展传播事业+国家通过政府管理部门对新闻传播事业实行行政管理;二、我国报纸创办流程、管理制度、主管与主办单位1、我国报纸创办流程:(1)主办单位提出申请;(2)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与否;(3)主办单位到所在地省级行政主管部门登记;(4)主管部门审核发放出版许可证;我国报纸的创办实行批准登记制,设立报纸出版单位,由其主办单位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新闻出版总署收到申请后做出批准或者部批准的决定;报纸主办单位收到新闻出版总署的批准后去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发放出版许可证;2、我国报纸管理制度(1)我国报纸实行责任编辑制度;(2)对于报纸的出版质量,主要进行:报刊出版事后审读制度;报刊出版质量评估制度;报刊出版年度核验制度;报刊出版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3、主管与主办单位·主办单位:报刊的创办者,被规定为报刊社的上级领导部门;·主办单位的职责和权限:报刊的内容+经济责任+人事制度;·主管单位:必须达到一定的行政登记主管单位不仅领导主办单位,而且可以直接施行对报刊的领导;报刊停办或变更,要由主管单位决定,并向行政管理部门报告;三、网络出版服务、网络视听节目服务、网络游戏的审批制度1、网络出版服务·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的,具有编辑、制作、加工等出版特征的数字化作品;·从事网络出版服务的必要条件:(1)有确定的出版平台;(2)有确定的网络出版服务范围;(3)必要的技术设备,相关服务器存储设备必须在中国境内;2、网络视听节目3、网络游戏的审批制度四、新闻单位驻地方机构的限制性规定·驻地方机构:依法批准的新闻单位设立的从事新闻此阿扁活动的派出机构;·新闻单位驻地方机构的业务范围:(1)批准的新闻采编活动,不得从事广告、出版物发行;(2)不得开办经营实体等与新闻采编业务无关的活动;·驻地方机构及其人员不得有下列违法违规和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1)编发虚假新闻;(2)有偿新闻、有偿不闻、新闻敲诈等;(3)利用职务影响和职务便利要求采访、报道对象及相关单位和人员作广告、定报刊、提供赞助等;(4)其他谋利不正当利益的行为;五、我国《广告法》的禁止性规定,广告播出时长、次数的限制性规定,哪些属于特殊商品1、我国《广告法》的禁止性规定(1)使用或者变相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的国旗、国歌、国徽,军旗、军歌和军辉;(2)使用或者变相使用国家机关、国家工作人员的名义或者形象;(3)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词语形容;(4)损害国家的尊严或者利益,邪路国家秘密;(5)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6)危害人身、财产安全,邪路个人隐私;(7)妨碍社会安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8)含有淫秽色情、赌博迷信、恐怖暴力等内容;(9)含有民族宗教性别歧视等内容;(10)妨碍环境、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保护等;(11)法律、行政法规归档禁止的其他清醒;2、广告播出时长、次数的限制性规定(1)时限播出机构每套节目每小时商业广告播出时长不得超过12分钟;其中,广播电台在11点至13点之间、电视台在19点至21点之间,商业广告播出总时长不得超过18分钟;播出机构每套节目每日公益广告播出时长不得少于商业广告时长的3%。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学大纲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学大纲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学大纲课程代码: 0300477《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学大纲Regulation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of Journalism执笔人:吴倩编写人员:吴倩审核人:田萱《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学大纲[基本概况][注:以上表格字体均为五号宋体,表格中所要填写的内容除特别说明外均为五号楷体][学时分配][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闻法制的核心问题,掌握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对新闻法制有整体上的认识。

[重点难点]新闻法制的核心问题、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教学时数] 2[教学内容]第一节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及核心问题一、法与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及特征二、新闻法制与其他规范三、新闻法制的核心问题1.依法保障言论出版自由2.依法限制滥用言论出版自由3.新闻界本身的自律第二节新闻法制中的法律关系一、新闻法律关系及其特点二、新闻法律关系的主体三、新闻法律关系的客体四、新闻法律关系的内容和类型[练习题]1.什么是新闻法制?其特点是什么?2.新闻法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3.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第二章新闻法的历史发展[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英美法系新闻法,大陆法系新闻法,掌握新闻法产生的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新闻法有宏观上的认识,并能够理清中国的新闻法制的历史发展。

[重点难点]英美法系新闻法及大陆法系新闻法,旧中国新闻法及社会主义新闻法的历史发展。

[教学时数] 4[教学内容]第一节新闻法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一、经济条件二、思想条件三、政治条件第二节国外新闻法的历史发展一、英美法系国家新闻法的历史发展二、大陆法系国家新闻法的历史发展三、电视字幕与声画搭配第三节我国新闻法的历史发展一、旧中国新闻法的历史发展二、社会主义中国新闻法的历史发展[练习题]1.试述“曾格案”在美国新闻法发展中的意义。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

新闻传播法规的渊源(表现形式):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与规章,特别行政区法律与法规,法律解释,国际条约与协定.新闻传播法律关系:是指新闻传播法所确认和调整的在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参与者各方所形成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特点: ①是国家意志的体现②是它以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为内容③是由国家强制力作保障④属于思想社会关系的范畴。

新闻法律关系: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

主体 (1)新闻传播媒体 (2)记者,编辑等新闻传播从业者 (3)政府,公民,法人和社会团体,群众团体.客体是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传播法律关系主体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客体 (1)物(2)新闻传播行为 (3)智力成果.言论自由:是指公民享有发表意见,交流思想.抒发感情.传播信息,传授知识等而不受干涉的自由媒体管理行政法:调整媒体管理机关和传媒组织之间基于传媒管理社会关系而在两者之间形成权力(权利)和义务关系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的总和.报刊的审读制度:是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和报刊主管单位在报刊出版后,组织有关人员依法对报刊出版质量进行的审阅和评定,是报刊出版事后管理的重要制度.互联网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提供信息的服务活动,国家对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许可证制度,对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备案制度.电子公告服务:是指在互联网上以电子布告牌,电子白版,电子论坛,网络聊天室,留言板等互交形式为上网用户提供信息发布条件的行为.舆论监督:新闻传播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治和社会生活共同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报刊使用信息的规定: (1)不要公开引用内部信息;(2)互联网信息使用的规定:报纸转载,摘编互联网上的内容,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对其内容进行核实,并在刊发的明显位置表明下载文件网址,下载日期等(3)使用境外媒体信息的规定:外国通讯社除与新华社交换新闻外,其他新闻单位不得直接使用外国通讯报社的消息和文章,任何部门单位不得直接向外国通讯社及其所的信息机构订购新闻.职业道德: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它带有鲜明的职业烙印,也体现着人类最普遍的道德精神.新闻发言人的职责: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局势举行会议或约见记者,向新闻界发表有关信息和意见,并代表有关方面解释或解答提出的有关问题。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期末复习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期末复习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期末复习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1、新闻传播法制的定义:就是掌握着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将本集团的意志以国家意志的形式出现,通过国家机关制定的调节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法律与制度的总和。

2、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1)宪法原则(2)社会效益第一原则(3)依法行使言论出版自由原则3、新闻法制的核心问题是:言论、出版自由4、新闻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

主要包括:新闻媒体主管机关、新闻媒体、新闻记者或新闻从业人员、受众5、新闻泄密的含义:指在新闻媒介中公开国家秘密,以致使国家安全或者国家利益遭到破坏的行为。

6、新闻保密制度包括:①新闻出版保密审查制度②通过内部途径反映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的制度③采访涉及国家秘密的事项由主管机关批准制度④新闻发布制度7、散布谣言的含义:是指行为人以制造社会混乱、扰乱社会秩序为目的,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包括互联网的制作、下载、复制、发布、传播或者以其他方式)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8、传媒监督司法的必要性:①满足公众知情权的需要②监督公共权力的需要③传媒的职责所在④司法实践的需要9、“媒介审判”的含义:指新闻传播媒体在报道消息、进行评论时,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涉案人员做出定性、定罪、定刑以及胜诉或者败诉等结论,造成破坏原则的后果。

10、著作权A含义:著作权也称版权,它是指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基于创作某种作品而享有的署名、发表、出版、获取报酬等权利。

B内容: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

C保护期限:单独的作品,终身及死亡后50年;合著的作品,终身及最后一位享有权利的作者死亡后50年;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只有50年,从作品首次发表之日起算。

D著作权中邻接权的含义:又叫“传播者权”,是指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是作品传播者对其传播作品过程中所创造的成果所享有的权利。

11、传媒侵害名誉权的方式:侮辱和诽谤12、传媒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①行为人实施了侵害名誉权的行为②行为人传播的内容直接指向受害人③行为人传播的内容确有造成受害人精神损害的事实④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13、名誉权的抗辩事由:①内容真实②公正评论③特许权14、隐私主要包括四部分:①个人信息②私人领域③个人私事④私人活动15、肖像权的含义:是公民个人形象通过绘画、照相、雕刻、录像、电影等艺术形式,使公民外貌在物质载体上再现的视觉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考试内容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新闻法律关系的主体是(ACD)
A、新闻记者或新闻从业人员
B、物
C、新闻媒体
D、政府、公民、法人、社会团体、群众团体
2、新闻法律关系的客体是(ABD)
A、物
B、智力成果
C、新闻媒体
D、新闻行为
3、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要内容有(ABCD)
A、消极的权利和积极的权利
B、约定的权利和要求保护的权利
C、消极不作为的义务和积极作为的义务
D、接受法律制裁的义务
4、有关于新闻传播法律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CD)
A新闻法律关系是根据新闻法律规范建立的关系。

B新闻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C新闻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的社会关系。

D新闻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

5、我国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ABC)
A依法行使言论出版自由原则B社会效益第一原则C宪法原则D实际恶意原则
6、新闻法制的核心问题为言论和出版自由,其内涵包括(ABC)
A、言论自由
B、出版自由
C、新闻自由D公共利益原则;较少限制手段原则;事后限制原则;明显而即刻危险的原则;法律规定明确、限制精确的原则;绝对禁止原则
7、海洋法系和大陆法系的三种新闻法规形式有(ABD)
A《新闻法》B判例法C英美法系D写在《宪法》、《民法》、《刑法》以及其他的专用法律条款中
8、英美国家各种判例法案例有(ABCD)
A、李尔本叛国案
B、约翰.威克斯案
C、1996年诽谤法案D曾格案和沙利文案
9、境外新闻媒体派出机构与记者的管理方法主要有(ABCD)
A、申请批准注册制
B、限制采访许可
C、控制新闻源(接受采访者)
D、参看《关于加强对境外记者采访事项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外国通讯社在中国境内发布新闻信息管理办法》
10、广告发布的三条基本原则是(BCD)
A、禁播丰胸广告、增高广告、医疗广告、保健品广告、减肥广告
B、广告必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C、合法
D、真实
11广告发布中被禁播的有(ABCD)
A、丰胸广告
B、增高广告
C、医疗广告
D、保健品广告和减肥广告
12、新闻侵权的构成要件有(ABCD)
A、违法行为(新闻作品已经发表)
B、损害事实
C、因果关系
D、主观过错
13、新闻侵权的抗辩事由有(ABCD)
A、行使舆论监督的职能和权利
B、公正评论
C、权威的消息来源、受害人同意
D、公众人物和公共兴趣、合理使用
14、新闻侵权的责任承担有(ABCD)
A、停止侵害
B、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C、赔礼道歉
D、赔偿损失
15、煽动罪的特点有(ABCD)
A、表述方式的非理性
B、内容的非事实性
C、直接面对公众,即公然散布
D、具有导致反常行动的目的
16、煽动罪的五项罪名有(ABCD)
A、煽动分裂国家罪
B、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
C、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
D、煽动群众抗拒法律实施罪、煽动军人逃离部队罪
17、泄密罪的三种罪名有(ABC)
A、泄露国家秘密罪
B、向境外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C、非法获取或非法持有国家秘密罪
D、泄漏国家领导人隐私罪
18、新闻保密制度具体分为(ABCD)
A、坚持自审和送审制度
B、通过内部途径反映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的制度
C、采访涉及国家秘密事项的批准制度
D、新闻发布制度
二、名词解释
新闻道德评价
新闻道德评价在整体上说,是主体通过自我评价或者他者评价对所涉新闻行为、新闻品质的价值判断活动,核心是对新闻行为道德性的评判与反思。

名誉权
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名誉享有不可侵犯的权利。

、“媒介审判”的含义:指新闻传播媒体在报道消息、进行评论时,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涉案人员做出定性、定罪、定刑以及胜诉或者败诉等结论,造成破坏原则的后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