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合集下载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小学生是指年龄在6到12岁期间的儿童,这个时期的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

他们通过学习和成长来建立自己的身份认同和自我意识。

本文将详细阐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以及对他们的教育和培养的重要性。

一、身体发育特征在小学阶段,小学生身体发育迅速,体形也逐渐增长。

他们的肌肉逐渐强壮,手脚协调性和灵活性也在不断提高。

小学生在身体上有更多的能量和精力,喜欢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和游戏。

例如,他们喜欢跑步、跳跃、游戏等活动,这有助于他们锻炼身体,促进身体的发育和健康成长。

二、认知能力特征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他们开始具备推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上,他们能够逐渐理解并掌握各科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此外,小学生开始逐渐培养和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他们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社会性与情感特征小学生正处于建立社交关系和认识自己情感的重要阶段。

他们开始愿意与其他人合作和分享,并逐渐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和相处。

此外,小学生的情感也在不断发展和探索。

他们开始懂得自我意识和他人情感的表达,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的情绪。

四、道德与价值观特征小学生开始明确自己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并逐渐形成对待他人的基本原则。

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并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观念。

此外,小学生对于公平和正义的认识也会逐渐增强,开始形成自己的道德判断。

五、艺术特征小学生在艺术方面有着独特的发展特征。

他们对于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有着浓厚的兴趣,并能够通过这些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创造力。

因此,教育者应该重视小学生的艺术培养,提供丰富的艺术教育和机会,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六、教育与培养的重要性针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教育和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者应该关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他们身体、认知、情感、道德和艺术等方面的培养。

例如,在学校中,教师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促进小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在家庭中,家长应该注重与小学生的沟通和互动,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情感支持。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

了解并关注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对于教育者、家长以及社会大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等维度,给出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相关建议。

一、生理特征1. 生长和发育迅速:小学生正处于生长的黄金阶段,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肌肉、骨骼等生理特征也在逐渐成熟。

2. 运动能力提高:小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运动技能逐渐进步,他们喜欢各种体育活动并有着较高的活动能力。

3. 牙齿交替期:小学生的乳牙开始逐渐脱落,恒牙开始长出,这是一个牙齿发育的关键期。

针对生理特征,我们应该关注小学生的饮食和身体锻炼,提供充足的营养和适量的运动,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认知特征1. 发展思维能力:小学生开始具备逻辑思考和概括归纳的能力,他们的思维逻辑逐渐成熟,能够理解越来越抽象的概念。

2. 记忆力增强:小学生的记忆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他们能够记住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应用于学习中。

3. 好奇心旺盛: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渴望主动探索和发现新事物。

针对认知特征,我们应该提供富有启发性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方法,鼓励小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特征1. 情绪波动大:小学生的情绪十分敏感,易受外界环境和他人影响,情绪波动较大。

2. 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小学生开始逐渐形成自我认同和自我评价,对自己的特点和能力有了一定的认识。

3. 同伴关系重要:小学生对同伴的认同和关系非常重视,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支持。

针对情感特征,我们应该给予小学生充足的关爱和理解,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

四、社会特征1. 逐渐融入集体:小学生逐渐从家庭环境转向学校和社会环境,开始融入集体生活,学会与他人共同合作和交往。

2. 规则意识形成:小学生对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有了一定的认识和遵守意识。

3. 社会角色转变:小学生从家庭中的孩子角色逐渐转变为学生和社会成员的角色。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一、小学生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童年期是生理发展相对稳定与平衡的时期,身高、体重、肌肉的强度和耐力、肺活量的增长都相当匀称。

童年期的儿童骨骼增长比较快,但骨化尚未完成,因此,小学生的骨骼富于弹性,但不坚硬,易弯曲变形。

尤其是脊椎的软骨成分丰富,骨盆骨化尚未完成。

童年期儿童肌肉含水分相对较多,含蛋白质、脂肪、糖和无机盐较少,富有弹性,而肌肉较弱,容易疲劳,但恢复快。

大肌肉、上肢肌发育较早,小肌肉与下肢肌发育较迟。

小学生新肌纤维较细,心脏功能较差。

二、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1、小学生感知特点与教育(1)感知由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感知还带有明显的无意性,在良好教学的影响下,他们感知的有意性不断发展起来。

教师应注意加强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指导下,在每次感知前向儿童提出明确的、具体的目的,提示观察的内容及重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感知由笼统性向精确性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整体感知,缺乏精细分辨的能力,表现出感知的笼统性。

从中年级开始,感知由笼统向精确性发展。

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特别是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比较分析,既要掌握事物的整体又要把握事物的各个细节,将学生容易遗漏的细节重点突出,有效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之产生精确的感知。

(3)观察观察是有目的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是人对客观世界感性认识的一种主动表现。

小学生的观察常注意一些感兴趣的、新鲜的东西,而忽略主要的东西。

教师应引导儿童从知觉事物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缺乏兴趣、缺乏系统性。

2、注意发展的特点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不断发展,但无意注意仍起着作用。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及时提示和提出要求。

3、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1)由无意识记占优势到有意识记成为主要的记忆方式。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无意识记占优势。

到中年级,有意识记逐渐赶上和超过无意识记而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

小学生身心发展特

小学生身心发展特

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的身心发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个时期是他们建立个人身份、塑造价值观以及形成基础学习能力的关键阶段。

因此,关注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对于他们的全面成长至关重要。

一、身体发展特点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其身体和器官各系统都在不断发育。

他们的身高、体重、骨骼和肌肉等都呈现出迅速增长的趋势。

由于这种生理特点,小学生对运动和活动的需求很大,对于锻炼身体的重要性有着更直观的感受。

二、认知发展特点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正在逐渐发展,他们开始具备更多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他们能够理解更复杂的事物,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速度也在逐渐提高。

同时,小学生的记忆力也在逐渐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积累和运用。

三、情感发展特点情感的发展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正处于对他人和外界的认同期,对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有着深刻的感受。

小学生需要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并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在情感发展方面,小学生也会面临情绪波动和情绪管理方面的挑战,这是他们需要得到关注和引导的领域。

四、社交发展特点小学生开始在家庭外建立更多的社交关系,他们逐渐脱离家庭,与同学、朋友以及社区中的其他人建立联系。

小学生的社交发展对于他们的身心成长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通过与不同的人交往,小学生可以学习到合作、分享以及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五、教育对策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我们应该给予他们适当的教育支持和指导。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体育活动促进小学生的身体发展,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种锻炼和运动。

其次,我们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我们也应该重视小学生的情感发展,鼓励他们积极表达情感,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

另外,我们还应该鼓励小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和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给予他们关注和支持。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一、小学生身体发展特点小学生是指六岁到十二岁的儿童,这个时期正是他们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他们的身体形态和机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他们的身高和体重在这个阶段会快速增长。

六岁时,他们的身高约为120厘米,体重约为20千克;而到了十二岁,他们的身高则增长到约150厘米,体重增长到约40千克。

这种身高的增长速度在小学阶段是快速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增长速度会逐渐减缓。

他们的骨骼和肌肉也在快速发展。

在这个阶段,他们的骨骼重量和长度都在增加,骨骼的发育速度比肌肉快,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在做一些动作时不够协调。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肌肉会逐渐发展起来,从而增加他们的运动能力和协调性。

他们的神经系统也在发生变化。

在这个阶段,他们的神经纤维会逐渐变粗,神经元的连接会更加丰富,从而使得他们的神经系统更加发达。

这种发达的神经系统会让他们更加容易接受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二、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也具有明显的特点。

他们的感知能力逐渐发展起来。

在六岁时,他们的感知能力还比较有限,只能通过直观的方式来认识事物。

但是到了十二岁,他们的感知能力已经比较发达,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认识事物。

他们的注意力也在逐渐发展。

在六岁时,他们的注意力还比较短暂,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但是到了十二岁,他们的注意力已经比较稳定,能够长时间地专注于一件事情。

他们的记忆力也在逐渐提高。

在六岁时,他们的记忆力还比较有限,只能记住一些简单的事情。

但是到了十二岁,他们的记忆力已经比较发达,可以记住更多的东西。

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也在逐渐发展起来。

在六岁时,他们的思维还比较简单,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

但是到了十二岁,他们的思维能力已经比较发达,可以进行更为复杂的思考和推理。

他们的想象力也在不断发展,可以进行更为丰富的想象和创造。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明显的特点。

在身体方面,他们的身高和体重快速增长,骨骼和肌肉快速发展,神经系统也逐渐发达;在心理方面,他们的感知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都在逐渐发展起来。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生心理的发展有下列特点:第一,迅速性小学生入学后,学习和其他活动对他们提出许多新问题,这就促使他们以思维为核心的智力活动不断丰富,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这是智力发展过程的质变,变化的速度是迅速的,它使小学生的智力水平不断提高。

关键词:发展快核心考点: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第二,协调性小学生心理发展很迅速,但也很协调。

例如,小学生品德的发展,是人的一生中发展最为协调的阶段,他们的言与行,动机与行为都是比较一致的。

因为小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协调性为主要特征,所以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在小学时期心理发展中占有相当显著的地位。

可以说,小学阶段心理发展的和谐性,为他们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提供了好时机。

关键词:言行一致、动机与行为一致核心考点:品德发展的关键期第三,开放性小学生的阅历较浅,内心世界比较简单,因此,他们的心理活动显得纯真、坦率,容易将内心活动表露出来,具有较强的开放性。

例如,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富有表情化,喜、怒、哀、乐能明显地表现在面部、言语和行为动作中,不善于修饰和控制,所以,小学生容易和家长、教师以及同伴沟通,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也容易融洽。

因此,小学阶段是了解学生真实心理活动,从而进行有的放矢教育的好时机。

关键词:心理活动会表现出来核心考点:了解学生真实心理活动的好时机第四,可塑性和初中生、高中生相比,小学生心理发展与变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无论是智力还是个性在小学阶段都容易培养,不良习惯通过教育也容易矫正。

所以,小学时期又是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与行为习惯的一个好时机。

关键词:可以被塑造核心考点: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总结:小学生心理发展具有迅速性、协调性、开放性和可塑性的特点,因此是思维发展、品德形成、对小学生了解以及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1.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是( )年级。

A.三B.四C.五D.六【解答】本题考查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规律

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规律

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规律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小学时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对于教育者和家长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可以帮助他们得到适当的支持和指导,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对小学生身心特点与发展规律的详细描述。

一、身体特点与发展规律1. 快速生长发育: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身高体重都会快速增长。

此时,他们的骨骼、肌肉和脏器等器官也在迅速发展。

充足的营养和适当的锻炼对于他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2. 运动发展与协调能力提升:小学生对各种运动和体育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的运动机能逐渐发展和提升。

他们在跑、跳、投、接等方面有了更好的协调能力和灵敏度。

3. 运动保健的重要性: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健康与日常的运动密切相关。

适当的锻炼可以提高他们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

因此,鼓励小学生参与各种有益的体育锻炼活动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二、心理特点与发展规律1. 学业认知能力逐渐提升:小学生进入学校后,开始接受系统的学习。

他们逐渐掌握基本的阅读、写作和数学等学科的技能,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小学生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2. 对外界的好奇心强烈:小学时期是小学生广泛接触外界的阶段,他们对周围的事物、人和环境都充满了好奇心。

他们渴望从各种途径获取新的知识,并通过观察和探索来满足好奇心。

3. 自我意识和自尊心的形成:小学生开始逐渐形成自我认知,并初步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

他们开始关注自己在班级和家庭中的地位,并注重自尊心的建立。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

4. 情感和人际交往的发展:小学生的情感与人际交往能力也在不断发展。

他们更加关注与同伴和家人之间的关系,并开始出现友谊和亲密关系。

培养良好的情感和人际交往能力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三、教育与发展规律1. 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小学生需要接受系统的知识学习,通过学校的教学来扩展知识面。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特点:(1)心理发展是迅速的,尤其是思维、记忆、知觉等水平。

思维:小学四年级以前——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四年级以后——逻辑抽象思维为主。

记忆:一是有意识记忆增强;二是意义记忆迅速发展。

三四年级是记忆发展的关键期。

(2)心理发展是平稳协调的。

是发展和谐个性、品德和社会性的大好时机。

(3)心理发展是开放的。

小学阶段极易与师长沟通,关系融洽,对心理辅导展开极其有利。

(4)心理发展是可塑的。

人生观、世界观等尚未形成;性格未形成;习惯未定型。

(5)心理发展中的矛盾性。

潜在的矛盾和危机。

(心理矛盾:勤奋进取对自贬自率)一个人的心理过程与个性特征,从他出生直至死亡,都在持续地变化着。

教育心理学所研究的心理发展主要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是个体在成长期间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活动持续扩大、逐步提升和完善的过程。

人的心理发展所经历的过程和形式,同一切事物一样,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但是,心理发展又有其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点,这种特点主要是因为个体心理是一个包含着很多心理因素的多层次动态系统。

每一心理因素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从缓慢的积累发展到一定年龄阶段而发生质的变化的;各种心理因素的发展变化是不同步的。

同时,它们之间又相互影响,形成各种心理因素错综复杂的交替变化。

所以,心理发展过程就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一阶段又可分为若干小的阶段。

各阶段之间既是连续的,又是不同质的或不完全同质的。

说它们是连续的,是因为有些心理因素可能没有变化或变化较少,而有变化的心理因素其变化也是在前一阶段中逐渐孕育形成的;说它们是不同质或不完全同质的,是因为有些心理因素已经发生了根本质变。

这种心理发展的阶段性表现在不同的个体之间,可能发生得有早有晚,有快有慢,但一般说来,这些阶段是不可逾越的,各个阶段的次序也是不会颠倒的。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是指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身体发育、心理、认知等方面呈现出一系列独特的特点和变化。

了解和理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于家长和老师们更好地指导和关注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身体发育、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三个方面来探讨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一、身体发育特点1. 快速生长: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体重、身高以及各种器官都会迅速增长。

2. 运动发展:小学生的运动能力逐渐提升,粗大运动能力和精细运动能力都会有所增强。

3. 牙齿脱落和恒牙生长:在小学阶段,孩子的乳牙会逐渐脱落,恒牙开始生长。

二、心理特点1. 自我意识形成:小学生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开始了解自己的身份和个性,对自己的评价和需要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2. 能力自信增强: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掌握了一些技能,对自己的能力开始有了更强的自信心。

3. 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小学生对同伴之间的关系产生浓厚的兴趣,开始形成友谊,并学会与他人相处和合作。

三、认知特点1. 观察力和记忆力增强:小学生在这个阶段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开始发展,能够更加细致地观察周围事物,并记住所学的知识。

2. 逻辑思维的发展:小学生开始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思考。

3. 想象力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开始丰富,他们能够通过想象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故事和游戏的情节。

对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家长和教师们可以针对不同特点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关注。

在身体发育方面,提供良好的营养和适宜的运动环境,促进孩子的身体健康发展。

在心理特点方面,鼓励孩子发展自信心,培养积极的心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认知特点方面,创设丰富的学习和思考环境,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助于家长和教师们更好地指导和照顾孩子的成长。

通过关注他们的身体发育、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并采取相应的引导措施,可以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越来越关注。

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助于家长和教师更好地引导他们的成长。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提供相应建议。

一、身体发展特点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身体发育非常迅速。

他们的身高、体重和骨骼都会有明显的增长。

此外,他们的运动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小学生喜欢参加各种身体活动,如跑步、跳跃、游泳等。

他们的动作协调性和灵活性较好,但力量和耐力还不是很强。

为了促进他们的身体发展,家长和教师应该鼓励他们多参与体育锻炼,并提供适当的运动环境和器材。

二、认知发展特点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也在不断发展。

他们开始学习各种学科知识,如语言、数学、科学等。

在这个阶段,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力都会有所提高。

他们能够思考抽象的概念,并开始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他们的思维还比较具体,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具体例子来理解抽象的概念。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实验、示范等,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情感发展特点小学生的情感发展也非常重要。

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开始独立思考和选择。

他们对外界的评价和认同变得越来越重要。

由于年龄和经验有限,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有时会不够客观和准确。

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多与他们进行交流,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社交发展特点小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并开始主动与同伴进行互动。

他们开始学会与他人分享、合作和竞争。

在这个阶段,他们会面临着各种社交问题,如集体活动中的人际关系、友谊的建立等。

家长和教师应该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学会与他人相处,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道德发展特点小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他们会根据自己的认知和经验区分善恶、公私等。

在这个阶段,家长和教师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行为水平。

教师资格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教师资格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教师资格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是指学龄前后期(6-12岁)儿童在身体和心理方面的成长和变化。

以下是关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的一些重要观点:一、身体发展:1.生长迅速:小学生期间,儿童的身高和体重都会有显著的增长,但是相对于学龄前期,生长速度会稍微放慢一些。

2.运动发展:小学生开始具备跑、跳、爬等基本的运动能力,他们能够进行复杂的运动技能,例如骑自行车、游泳等。

二、认知发展:1.逻辑思维发展:小学生开始具备逻辑思维的能力,能够理解、判断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2.注意力与记忆: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得到显著改善,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并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趣和投入。

三、社交与情感发展:1.同伴关系:小学生对同伴的重要性增加,他们开始通过游戏、互动与同伴建立密切的关系,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分享。

2.情绪管理:小学生的情绪持续时间变长,他们逐渐掌握了适当表达和调节情绪的技巧,也能够理解他人的情绪和需要。

四、道德与价值观发展:1.规则意识:小学生开始形成规则和道德的概念,能够理解社会规则,遵守纪律,并学会区分正误。

2.接受社会化:小学生开展了对社会和文化习俗的学习,开始了解和接受他们所属的社会群体的价值观。

五、自我认知与发展:1.自我概念:小学生开始形成与自我相关的认知,能够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和特点,并开始塑造自己的身份。

2.动机与目标:小学生逐渐具备目标设定和追求的动机,能够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主动设定目标,并付诸行动。

以上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些重要特点。

教师应当了解并关注这些特点,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一)身体发展的特征
儿童在经过了婴儿期的第一个生长高峰以后,逐渐进入一个平稳发展的时期。

这个阶段在生理上发展的最大特点是变化不明显,其身体发展会出现相对平缓的状态。

(二)心理发展的特点
1.感知觉的发展
在婴儿的认知能力中,感知觉是最先发展且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领域,在婴儿认知活动中一直占主导地位。

(1)感知觉从无意性、情绪性向有意性、目的性发展;
(2)知觉从笼统的、不精确性向精确性发展;
(3)空间、时间知觉的发展。

2.注意发展的规律
小学儿童的注意力主要由不集中、不稳定向集中、持久的方向发展;
(1)有意注意正在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主要地位;
(2)注意集中的时间比较短;
(3)注意的广度小,分配能力比较差;
(4)具体、直观、新鲜的事物易引起儿童的注意。

3.记忆的发展
小学生记忆的主要特点是由无意识记、机械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向有意识记、意义识记和抽象识记发展。

4.思维发展的特点
第一,小学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第二,小学儿童思维的过渡存在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

第三,小学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第四,小学儿童思维形式逐渐完整。

5.情绪、情感发展的基本特点
(1)情绪、情感的动力特征明显。

(2)友谊感逐渐发展。

(3)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

(4)情绪、情感的深刻性和稳定性不断增强。

(5)情绪的调节能力得到快速的发展。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在小学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征呈现出许多独特的特点和变化。

本文将从认知、身体、情感和社交四个方面,分别探讨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一、认知发展特征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1. 认知能力的迅速提高:小学生具备了相对较成熟的思维能力,他们开始能够进行系统的思考、解决问题和推理。

2. 注重细节:小学生的注意力逐渐转向细节,他们开始更加关注细微的差别和细节的变化,对于事物的观察力也得到了提高。

3. 想象力的发展: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始得到发展,他们能够通过想象来解决问题和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身体发展特征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身体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1. 运动技能的提高:小学生通过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等途径,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2. 身体发育的差异:小学生的身体发育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有的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身体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

3. 锻炼习惯的养成:小学生开始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他们意识到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并开始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三、情感发展特征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情感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1. 情感稳定性的提高:小学生的情绪开始较为稳定,他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并逐渐学会处理各种情感问题。

2. 自我认同的建立:小学生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立个性,并在同伴和家长的认同中建立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3. 同理心的发展:小学生开始能够理解和关注他人的感受,培养起一定的同理心和合作意识,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关心。

四、社交发展特征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社交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1. 同伴之间的合作:小学生能够主动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开始形成团队意识。

2. 扩展社交圈子:小学生开始主动与其他班级的同学交流和交往,拓宽社交圈子,建立起更广泛的人际关系。

3. 规则和秩序的认识:小学生开始逐渐理解和遵守社会规则和学校秩序,学会尊重他人的权益和个人空间。

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

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

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小学生是儿童时期的重要阶段,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在不断发展。

以下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小学生身体发育的规律和特点1.身体生长发育小学生的身体发育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6-9岁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增长比较平稳,而10岁以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男孩身高每年可增长7-9厘米,女孩每年可增长5-7厘米,体重每年可增长4-5公斤。

此时,儿童的骨骼有机物和水分多,无机成分少,骨骼弹性大但硬度小。

肌肉在逐渐发育,但力量和耐力都比成人差,容易出现疲劳。

2.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小学生的脑和神经系统发育也呈现出阶段性。

6岁时,左右大脑半球的传导通路几乎都已形成,身体受外界刺激后可以快速、准确地传到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

7-8岁,大脑继续发育,神经细胞的体积增大,许多新的神经通路出现。

9-14岁,小学生脑的重量增加不多,主要进行细胞内部结构与机能复杂化的过程,神经的联络纤维数量增加,联络神经元的结构和皮层细胞结构机能在迅速发展和形成。

这一阶段神经系统的发育特别是脑的发育在机能上进一步成熟。

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小学生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的数量不断积累和在此基础上出现质变的过程。

随着新质的出现,心理发展就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于是表现出阶段性。

连续性则是指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而且后一阶段既包含有前一阶段的因素,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质。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呈现出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结合的特点。

总之,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需要我们认真了解和关注,以便更好地指导他们的成长。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在正常的情况下,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不可逆的,遵循着头尾法则和远近法则。

认知的发展是从感知动作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概括思维。

小学生的各种心理机能相互关联协调发展。

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某个心理机能的发展会影响其他心理机能的发展。

例如,3岁前后和13岁前后儿童会出现两个反抗期,这两个时期儿童会在认知上表现出具有独立主张的倾向,同时在情绪上会表现出剧烈的变化。

小学生身心发展特

小学生身心发展特

小学生身心发展特
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小学生是指6-12岁之间的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这一时期,他们经历着身体、情感、认知和社交各个方面的快速发展。

本文将从身体、情感、认知和社交四个方面,探讨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一、身体发展特点
小学生身体发展迅速,身高、体重等生理指标呈现稳定增长。

他们的身体逐渐变得协调,精细动作能力逐步加强。

此外,小学生的运动能力也逐渐提高,他们热爱运动,喜欢参与各种体育活动,能够控制自己的身体,具备基本的运动技能。

二、情感发展特点
小学生情感发展日趋稳定,他们具备了基本的自我认知能力,能够分辨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同时,小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和判断,更加注重个人隐私和独立性。

三、认知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他们开始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能够通过思考解决问题。

同时,小学生的记忆力和注意力也逐渐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接收和处理大量的信息。

四、社交发展特点
小学生社交能力的发展也非常重要。

在这个阶段,他们逐渐从亲密关系向群体关系转变,开始与同龄人建立友谊,学会合作和分享。

同时,小学生开始逐渐了解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并逐步形成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包括身体发展迅速、情感发展稳定、认知能力提升和社交能力发展。

了解这些特点对家长和教育者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指导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资源,促进他们全面而健康地成长。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是指年龄在6岁至12岁之间的儿童,处于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身体和心理都有着特殊的发展特点。

以下是关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具体内容。

一、身体发育小学生的身体逐渐长高,增重,体型逐渐成熟,协调性和柔韧性也逐渐增强。

休息和营养摄入对于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非常重要,不仅可以促进生长发育,还可以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

此外,小学生也开始出现了牙齿脱落和牙齿生长的情况,需要注意口腔卫生。

二、认知发展小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迅速发展,开始学习阅读、写字、数学和思维等技能。

他们能够通过观察、探索、实验和解决问题来掌握新知识,同时也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和分析,开始形成自己的思想和判断能力。

此外,小学生也开始对自己周围的世界产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并且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三、情感发展小学生在情感方面开始走向独立,对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开始表现出更加自主的态度。

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情感体验,开始学会反思和理解自己的感受,同时也会尝试更加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绪。

此外,小学生也需要学会适应社交场合,学习礼仪互动和合作交往,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社会发展小学生开始在社会方面逐渐独立发展,他们能够适应学校和家庭的生活规律和制度,开始逐渐完善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同时,小学生也需要学会遵循规则,尊重他人,学会与他人协作和合作,并逐渐成为一个良好的社会成员。

五、精神发展小学生在精神方面也有着独特的发展特点。

他们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开始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

在此基础上,小学生也需要学会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逐渐成为一个自我肯定、自我管理和积极进取的人。

总之,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具有多方面的特点,除了需要关注身体健康和认知能力的培养外,也需要注重情感、社会和精神等方面的发展,以使孩子能够逐渐成为一个全面发展、健康和幸福的个体。

六、注意力和专注力发展小学生的注意力和专注力开始逐渐加强和发展,他们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专心做事情,并能够较好地掌握和回忆所学的知识。

[幼儿教育]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幼儿教育]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幼儿教育]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是指年龄在6-12岁之间的儿童,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呈现出许多显著的特点。

一、身体发育小学生身体的生理结构逐渐成熟,身高、体重等基本指标也逐渐增长。

他们的骨骼、肌肉、神经系统等各个器官也在不断发育。

在身体发育的同时,小学生的运动能力也日益提高,他们越来越善于掌控动作,行动也更为灵活。

二、认知发展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逐渐提高,从初步的感觉认知逐渐走向理性思维。

他们能够逐渐理解、分类、比较各种信息。

同时,小学生的记忆力也逐渐增强,能够较为准确地记住各种信息和知识。

三、情感发展小学生的情感发展非常重要。

在这个阶段,他们需要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认识到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差别以及社会规范等。

与此同时,小学生的保护意识也在逐渐增强,开始具备自我保护能力。

四、社交能力小学生的社交能力也在逐渐提高。

他们能够主动发起交往,并学会与人相处。

在家庭和学校生活中,小学生不断接受着新的社交经验,学会也逐渐学会通过言语和行为与人沟通交流。

五、精神发展小学生的精神生活开始逐渐丰富。

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开始认识到自己和社会的关系,也开始逐渐感受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

同时,小学生对于文化和艺术也开始产生兴趣,开始学习和欣赏诗、画、音乐等。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多方面的,综合上述特点可以看出,小学生逐渐成为了一个自我意识的存在,在不断接受新的知识和经验的同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因此,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帮助小学生充分发扬自身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

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随着孩子成长,小学阶段的学生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者和家长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 身体发展:小学阶段是孩子身体发展的重要时期。

他们的身体机能逐渐提升,运动能力也在快速发展。

孩子们表现出了极大的活力和好奇心,喜欢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和课外活动。

他们喜欢奔跑、跳跃、爬行等各种游戏和体育运动,这对他们的身体发育和协调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认知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认知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

他们开始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能够从细节中找到问题的本质并进行逻辑推理。

他们开始学习阅读、写作和数学等学科,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此外,小学生在这一阶段也开始形成记忆、注意力和观察力等认知能力,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发展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3. 社交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开始与同伴互动和交往。

他们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乐于与他人合作。

通过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和学习,他们培养了合作、沟通和分享的能力。

然而,他们也可能面临一些社交问题,比如友谊的选择、解决冲突、应对压力等。

在这方面,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引导他们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培养合作精神和情绪管理能力。

4. 情感和情绪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情感和情绪的表达开始更加丰富和明确。

他们能够感受到不同情绪,并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情绪的发展对他们的学习和人际关系都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教育者和家长需要引导他们学会理解和应对自己的情绪,培养积极情绪和情绪管理的能力。

5. 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形成:小学阶段的学生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他们能够分辨对错,理解公平和正义,并开始形成自己的行为规范。

在这一阶段,教育者和家长应该注重道德教育的引导,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使他们能够成为有良好道德修养的社会成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一、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教育(一)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育小学阶段的时间跨度约六年之久,儿童的具体成长过程在不同的年级及年龄阶段具有明显的差异,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是三个具有相对独立特征的阶段。

刚入学的儿童虽然已经步入学校,却不可避免地延续着幼儿时期的一些心理发展特征,他们依然很喜欢游戏,同伴交往、社会性发展都在游戏中继续发展着。

此时的儿童对是非、善恶的判断还处在以成人标准为标准的阶段,对成人的依赖开始从对父母的同一转向对教师的同一,明显地表现为对老师权威的服从,最典型的特色就是“打小报告”。

教师要根据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这些心理特点加以引导,给孩子一个适应的过程,做好幼小衔接的入学教育工作。

低年级的儿童还保留着幼儿期“口语时代”自我中心的特征,他们在倾听或与别人对话时,总会拼命地讲自己想说的话,却不大关心对方所讲的内容。

他们的思维有时显得很散,回答问题常会答非所问,或者说许多不相关的话,课堂上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大约二年级时起,儿童自我中心言语在逐渐减少、弱化。

刚入学的儿童正经历着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的转化,最初在进行书写训练时常费劲而又没有把握,因此学龄之初的孩子会有一段“橡皮时代”。

如果教育者能深刻地理解儿童的这些内心世界,就不会觉得孩子的这些行为令人费解、“无聊”和“徒劳”了。

(二)小学中年级儿童的发展与教育小学中年级的儿童已经完全脱离了幼儿时期的发展特点,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集体生活中,他们一边继续服从着教师的权威,一边开始重视伙伴之间的真诚与法则,伙伴规则时代悄然而至。

这一时期的儿童对成人的意见或命令不再那么唯命是从,而是试图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家里他们总是试图摆脱父母的管束,开始讨厌保护和命令,喜欢独立,进入了“不听话时代”、“歪理时代”。

其实这正是儿童“见解形成期”的典型特征,这种“见解”并不像青春期那样完全独立,而主要是情感方面的独立。

对这一时期儿童的教育指导,要关注他们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而不能简单地滥用权威;应允许儿童适当地坚持自己合理性的“见解”,当然也不能让不合理的“见解”肆意扩张,毕竟此阶段孩子的“见解”还不够成熟。

小学中年级儿童正处在对成人的认同向对朋友的认同的转化期,进入了伙伴规则时代,他们内心渴望与同龄伙伴交往,开始形成小团体,团体内的人际关系既凝聚又排他,在某些情况下同伙的规则比父母和教师更有控制力。

在此阶段,学校应不断增加集体生活,鼓励同伴之间的交往,不断增强团体气氛,为儿童今后社会化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年级小学生从发展的总体上看还处于儿童期,但其中一些年龄偏高的儿童已处于儿童向少年的过渡期。

这一时期的儿童有了向更高层次学习的认识基础,有些孩子生理发育开始趋于成熟,尤其性成熟,使他们开始关注男女之间的差异,社会化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的状态。

高年级的孩子对各种事物都怀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带着开放、探究的心态显示出他们广泛的爱好。

在这种求知的心理状态下,他们的判断力开始理智地发展,对成人尤其是老师的批判精神开始萌生。

与中年级充满反抗、逆反情绪的“见解”不同的是,他们相对显示出一些稳定与成熟,批判的目的更多是想弄清是非,或表明他们的公正。

对性别角色差异的认识,其实早在中年级就已经步入了快速的发展时期,如男生会时常对女生恶作剧,会在女生游戏时滋事扰乱,而女生则喜欢频频向老师告状,男女同桌时会画出分界线。

到了高年级,由于青春期的开始,男女儿童对各自所属的性别意识在强化,有些儿童会出现疏远异性的现象,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心理发展正开始一个崭新的质的飞跃。

这些情况会一直延续到青年初期。

二、小学儿童情绪与社会性的发展(略)情绪是个体与外部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是以个体的需要为中介的。

在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情绪与需要被看作是个体整个生命连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一)情绪的发生、发展任何一个发展正常的儿童都应有感受和表现情绪的能力。

情绪的感受和表现,从出生时就会显露出来了,理解儿童的情绪发生应从出生开始。

1.情绪的发生、发展阶段儿童情绪的发生和发展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个体阶段(0-2岁),个体间阶段(2-7岁),相互作用阶段(7-11、12岁),自主阶段(12岁以后)。

2.学龄初期儿童的情绪发展小学儿童情感的发展有这样一些特征:情绪的丰富性。

情绪的稳定性。

情绪的社会性。

情绪与评价相联系。

(二)童年期情绪的社会化与自我调节情绪调节的发展被认为是儿童期社会情绪发展的核心成分,情绪调节不仅仅是一个简单地或被动地适应社会情境的活动,还与个体对对情境的主观意义理解及应对能力有关,它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情绪能力。

情绪调节基本上是在与照料者人际关系的情境中发展起来的,艾森波格等人概括了父母影响儿童情绪和社会能力发展的三个方面:1.父母对儿童情绪的反应父母对儿童的情绪反应方式如果是积极的,即对儿童情绪反应敏感的、热情的、能理解的,孩子会比较敏感,他们的情绪调节也会是良好的。

相比之下,对情绪表达过于严格的控制,会促使孩子隐藏而不是调节情绪。

2.父母与孩子间关于情绪的谈话桑姆朴森(1990) 就曾经提出假设,父母与儿童进行口头谈话可以促成情绪调节。

有些研究也证实,父母与孩子关于情绪的谈话与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存在关联。

3.父母对情绪的表达父母常常会帮助儿童在情绪表达上接近文化和家庭规范,有时父母不仅说出表达的规则,而且还会提出情绪调节的明确方法。

儿童的这种从依赖性的情绪调节到独立的自我情绪调节的发展,是儿童心理健康成长过程的必由之路。

这方面的研究很多都是采用儿童自我报告的方法进行的。

有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似乎知道不少直接或间接的改变悲伤和愤怒的方法。

当儿童被问道,“沮丧时,你会做什么?”4~11 岁的儿童大多数都会提到游戏的策略,或者是做些有趣的事使自己感觉好过些;比较少的儿童承认采用回避策略、寻求安慰或帮助的策略。

在类似的情境中询问儿童,当遇到消极事件时他们将会做什么;或是在消极情境中别人应该做什么,学龄前儿童更多地把社会支持和寻求成人帮助作为情绪调节的解决办法,而年长些的儿童则更多地提出直接的问题解决策略和认知策略儿童情绪伪装的发展大致如下:2岁时开始出现情绪的伪装;4岁时是刻板的情绪伪装(一般是伪装负性情绪),难以理解他人的情绪伪装;6、7岁时可以灵活地伪装情绪,解释或理解他人情绪伪装的能力提高,儿童除了伪装负性情绪,也伪装正性情绪;9、10岁时儿童可以洞察情境并自发的情绪伪装,可以有选择的表现或伪装负性情绪,准确地解释自己或理解他人情绪的伪装;12、13岁则是儿童情绪伪装发展基本成熟的阶段,此阶段的儿童不仅能较好地进行情绪伪装,还可以了解情绪伪装所蕴涵的信息,并依此信息知道自己或预测他人的反应。

10岁至13岁的儿童情绪伪装还与交流的对象有关,他们通常对成人掩饰自己的愤怒,对同伴则表达自己的愤怒。

影响儿童情绪伪装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方面:家庭、同伴、文化。

家庭是儿童理解和获得情绪伪装能力的重要渠道。

父母与儿童的交往互动会帮助儿童获得有效的情绪调节技能。

儿童和同伴之间的交往互动可以塑造儿童的情绪表现规则。

……儿童的情绪伪装离不开儿童所处的文化,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有关情绪的信念。

西方文化鼓励儿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体验以使自己的需要最终能被满足,东方文化则强调情绪的心理自律和儿童的行为标准,东方儿童他们可能更善于理解他人的情绪,倾向于压制自己的情绪以便表现出和情境符合的情绪。

此外儿童的言语能力、性别角色、气质表现度等内部因素也是影响儿童情绪伪装的重要因素。

三、小学儿童自我与社会认知的发展自我是整个人格的核心,人的心理是由自我建构的,每一个人的行为表现、身心健康、人际关系和发展状况都受到自我的制约。

儿童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获得对自己的认识,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不同于别人的人。

儿童是在人际交往中渐进地完成这些认识的,自我意识逐步提升,自我调节的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历程根据儿童的反应,将儿童的观点采择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分为以下5个阶段:阶段0:(3-6岁)未分化的角色采择。

阶段1(大约6-8岁):社会信息的角色采择。

阶段2(大约8-10岁):自我反省的角色采择。

儿童开始能够观察和评价自己的内在自我,意识到自己比别人能够更为直接地监控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阶段3(10-12岁):相互角色的采择。

阶段4(12-15岁以上):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采择。

(二)小学儿童自我意识与社会认知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在儿童社会化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儿童具备了相互角色采择能力时,就会对他人的感受和心态变得敏感起来,能够依据自己的经验猜测别人的需求和喜怒哀乐,儿童就能够产生同情与共鸣,能够设身处地去关注和体贴别人。

另一方面,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儿童随之形成了对自尊威胁的预感,面对这种威胁儿童最常用的自我防卫的方式就是隐瞒和蒙骗。

成人常会感觉到儿童的撒谎行为带有自欺欺人的味道。

其实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糅合了两种自我防卫机制:一种是“否认”,一种是“反向”。

由于儿童对他人反应理解的能力还比较欠缺,所以对他人反应的预感有点过于敏感和夸张,常会出现自我防卫过度的现象,有时还会表现出“机关算尽”的味道,常令大人又好气又好笑。

此阶段的欺骗行为在性质上与道德上所不容的欺骗行经是不同的,儿童的撒谎行为是对他们想象中可怕现实的回避和否认。

自我的本质是进行自我调节,而自我调节的内在动力则是个体的内部需要——自尊的需要。

自尊的需要在小学不同的成长阶段有不同的体验:小学低年级儿童以得到老师的需要为得意,在课堂上由于举手发言最容易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表扬,他们会积极争取这样的机会,常会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争着举手发言,被老师请到后,却不知说什么。

也有的小朋友一心专注于举手以赢得老师的关注,把本已想好的答案给忘了。

对他们来说举手并不是准备好发言的标志,而是为了取得老师的关注和嘉奖,是获得自尊需要满足的一种手段。

随着年级的升高,一些学生即使能够回答问题,也不会轻易举手了,他们会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反应:像学业成绩好的学生,对于容易的问题常会表现得不屑一顾,以免被别人认为能力平平。

虽然低年级儿童和高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不同,但都体现了维护自我价值和满足自尊的需要。

正处在自我发展中的小学生,不可能所有的行为都“坏透了”或一直“全优”,好学生不能或不会犯错误与差生没有优点的观点,是既不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也不利于学生成长的。

教师只有深刻地理解学生的这些发展特点,才能给予学生真正需要的支持和帮助,以促进孩子们更好地成长。

节选自傅宏主编《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操作》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