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土地革命时期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中国的成立与土地革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中国的成立与土地革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中国的成立与土地革命中国的成立与土地革命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经历了许多重要事件和革命运动。

其中,中国的成立以及土地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时期。

本文将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为基础,探讨中国的成立与土地革命。

一、中国的成立中国的成立,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刻。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广场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封建帝制的终结,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

中国的成立有着深远的意义。

它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标志着中国独立、民主和幸福的新时代的开始。

它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基础,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人民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土地革命中国的土地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革命运动,旨在解决土地问题,打破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获得土地的平等权利。

土地革命的起点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但在1927年至1949年这段时间内,土地革命经历了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土地革命的背景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弊端和农民的不满情绪。

农民在封建土地制度下被压迫剥削,他们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

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农村阶级斗争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土地革命的理论和策略,积极组织和领导了广大农民进行土地革命斗争。

土地革命的成果是中国农村封建土地制度的瓦解,农民的土地权益得到了保护和扩大。

土地革命为农民提供了充裕的土地资源,促进了农民的生产热情和生产能力的提高。

这对于中国农业的现代化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中国的成立与土地革命的关系中国的成立与土地革命是密切相关的。

土地革命为中国的革命运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土地革命使得农民群众积极参与革命运动,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成立是土地革命的最终结果,土地革命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

通过土地革命,中国共产党不仅打破了封建主义的束缚,建立了农民政权,还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与启示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与启示

史海烟云HISTORY87摘要:土地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获得广大农民的信赖和拥护的重要条件,也为革命胜利提供了前提。

从土地革命角度出发,以农民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深入探讨中国共产党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

文章通过对土地革命时期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与主要内容深入分析,从中总结出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启示。

关键词:土地革命;毛泽东;农民;思想教育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始终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土地革命时期,农民是社会结构的主体,结合当时的中国实际,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把农民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让他们投入到实际的工作中,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通过研究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对新时期加强农村治理、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一)克服农民自身阶级局限性需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民为主的国家。

在旧中国,他们不但在物质上一贫如洗,在精神上也是十分贫困。

由于对压迫者的厌恶和对物质生活的渴求,自力更生、独立自主成为了农民阶级的最大愿望。

农村是革命根据地与主战场,农民必然发展成为革命的主干力量[1]。

然而,农民这个群体仍然存在着一些局限:一是受到了落后的农业生产的制约。

由于小农经济生产者自身的狭隘性与保守性,使农民阶级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革命热情,进而展现自己的革命力量。

二是受到封建传统观念的深刻影响。

这种封建思想的糟粕如不能完全消除,就难以接纳先进的思想,也就难以开展革命斗争。

三是缺乏必要的文化教育。

自从战乱以来,农民就过着衣食不饱的贫困生活,在物质上没有得到满足之前,精神追求更是奢侈。

(二)壮大革命队伍的需要土地革命战争期间,革命前途渺茫,绝望情绪滋生,加之国民党的疯狂包围,革命势力急剧削弱,革命队伍急需扩大,而农民的数量又是最大的。

中国海洋大学团课第三讲—党的发展历程-论述

中国海洋大学团课第三讲—党的发展历程-论述

六、中华民族的血肉长城—抗日战争
中华民族的血肉长城—抗日战争
(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15日)
“九一八”和“七七”事变 西安事变和“国共合作”
抗日敌后根据地
中华民族的血肉长城—抗日战争
(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15日)
根据地的建设 中共“七大”(1945年4-5月
延安) 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 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政治路线。 把党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 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 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 评的作风。
战略反攻和内战结束
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成立,结束了 近代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的 历史,改变了旧 中国四分五裂、 战乱频繁的局面。 中国人民从此站 起来了,一个独 立、同意的新中 国重新屹立于世 界民族之林。
八、新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新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1949年10月—1956年)
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4年初—1927年7月)
“分共会议”、“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 命事变
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 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万多人。
革命烈士周文 经验与教训 雍、陈铁军。他们 在刑场上举行了婚 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礼,高呼:“让反 动派的枪声,来作 为我们结婚的礼炮 吧!”
中共“十二大”-1982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翻两番 / 制定新党章 中共“十三大”-1987年 初级阶段 /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三步走/修改党章 中共“十四大”-1992年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五大”-1997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邓小平理论 中共“十六大” -2002年 “三个代表” / 建设小康社会 / 修改党章 中共“十七大” -2007年 强调科学发展观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 讨论党章(修正稿) 中共“十八大” -2012年 科学发展 / 建成小康社会 / 五位一体/ 海洋强国

第三讲:土地革命时期.ppt

第三讲:土地革命时期.ppt
蒋介石的反应如何?
大围剿
学生活动三:红军长征与西安事变
? 问题1:为什么要长征?概述红军长征过程的有关史实 以及长征胜利的意义。
学生活动三:红军长征与西安事变
? 问题1:为什么要长征?概述红军长征过程的有关史实 以及长征胜利的意义。
? 原因: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导致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 ? 史实 (1)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南方革命根据地,北上长征。 (2)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毛泽东重新回到中央领导岗位 ,革命开始转危为安。 (3)1935年8月:中共发表《八一宣言》,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的主张。 (4)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中共以延安为中心,建立 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5)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土地革命时期大事记
时空坐标
19.27 8月. 9.月 10.月 19.30 19.31 193.4 19.35 1.月 8月.10.月19.36 10.月 1.2月
南八 秋 井 全 中 红 昌七 收 冈 国 华 军 起会 起 山 建 苏 长 义议 义 革 立 维 征
命了埃
遵 《中 义 八央 会 一红 议 宣军
言》到
红西 军安 三事 大变 主
根十临


据几时


地块中


的革央

建命政

立根府

据成

地立
课堂小结
? 土地革命时期的四个转移
(1)工作重心 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 →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最高决策由错误到正确:右倾错误 →八七会议的正 确决策;“左”倾错误 →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 (3)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瑞金 →陕北 (4)中国时局由“内战”转移到“外战”: 1927—1936 年内战 →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

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

形成
• 随着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 发展,土地革命也日益广泛和深入地开展 起来。 • 1929年4月,在总结赣南土地斗争经验的基 础上,毛泽东主持制定了兴国县《土地 法》,将《井冈山土地法》中规定的“没 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 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的改正。
形成
• 1930年2月,毛泽东召开了红四军前委,赣 西、赣南特委,红五军、六军两军委联席 会议,即著名的二七会议。 到1930年底、 1931年初,随着各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的 普遍开展,不仅没收和分配土地的对象和 具体办法比以前明确多了,而且长期没有 解决的土地所有权问题得到了解决。
土地革命路线的形成
•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党就领导根 据地人民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 斗争。 • 在1928年底,湘赣边区政府根据井冈山地 区一年来土地革命的实践经验,制定了我 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 法》。这个土地法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 “以人口为标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 主要以乡为分配单位。
1927年9月19日 年 月 日 秋收起义部队 会师文家市
1927年10月27日 年 月 日 工农革命军到达 井冈山
第三,广州起义(1927.12.11) 第三,广州起义(1927.12.11) 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叶 叶剑英等领导了广州起义。 挺、叶剑英等领导了广州起义。 广州起义是对国民党的屠杀政 策发动了又一次英勇的反击。 策发动了又一次英勇的反击。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各地相继举行武装起义,实行工农武装 各地相继举行武装起义, 各地相继举行武装起义 割据中国共产党人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 教训中, 教训中,逐步认识到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和组织革命军队的极端重要性,走上武 和组织革命军队的极端重要性,走上武 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摘要】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土地政策,为实现土地革命和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土地改革的理论基础、实施过程、影响和意义、局限性和问题以及后续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土地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关于土地问题的思想,实施过程中主要通过土地革命来推进。

土地政策的影响和意义在于为农民赢得了土地所有权,并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状况。

土地政策也存在局限性和问题,如土改后农业生产效率不高等。

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在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为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启示和展望方面,还需继续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土地政策,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

【关键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土地改革、理论基础、实施过程、影响和意义、局限性和问题、后续发展、总结评价、启示和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重要革命斗争,这场斗争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

在当时,中国社会呈现出极度不平等的土地制度,绝大多数农民处于被剥削和被压迫的地位。

大部分土地集中在少数地主阶级手中,农民们勉强糊口,生活贫困,无法摆脱贫困的困境。

对于这种不公平的土地制度,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改革的信念,提出了土地革命的口号。

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革命战争,试图推翻封建土地制度,实现土地的平均分配和农民的自主经营。

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推出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征的土地政策,为土地革命的进程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成为了革命的核心内容,对中国农村社会的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些政策不仅改变了农民的生活状况,也铸就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对于理解中国革命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土地改革的理论基础土地改革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土地问题的基本原则。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第三课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第三课
3、完成: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
地区外,全国大陆土地改革基本结束。
土地 改革
(19 50-
195
2年)
在土改中,农民拔掉地主立的界碑
土地改革-烧地契.
资料1: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jia) 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 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 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最彻底的最全面的 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
2、新中国成立时,占全国三亿多的新解 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民迫切 要求得到土地。
为了使广大农民从地主阶级的压 迫下出来,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为了发 展社会经济,也为了巩固人民政权,所以 必须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 削的土地所有制。
思考:
新中国政权的性质是什么?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在这场3亿多பைடு நூலகம்参加的土地改革中, 农民得到了什么?
土地、牲畜、房屋、农具
得到土地后的农民心情如何?
分得土地的农民兴高采烈.
三、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完成
注意:是在新解放区内开展
1、开始的时间:1950年冬,分期、 分批进行。 2、与以往土地改革的不同之处:
注意保护富农经济,对地主由过去没收其一切 财产改为没收土地、农具、耕畜、多余的粮食 及房屋,保护民族工商业等。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 革法>的公布 :
1、背景 (1)、封建土地制度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
会的发展 (2)、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
得土地
2、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 主要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 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中国共产党党史:第三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党史:第三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第二节 毛泽东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一、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1、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古田会议 3、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4、克服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
一、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 霄山脉中段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毛 泽东率领经"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宁冈,先后在宁 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武装 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 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 根据地。
第六节 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一、华北事件和一二九运动
•1933年元旦,日军进攻山海关 •3月,占领承德,随后进攻长城各口 •国民党与日方签订签订了《塘沽协定》
•国民党政府屈于日本压力,6月初签订《何梅协定》 •6月下旬,又签订《秦土协定》,日夺取察哈尔省的大部分主权
•国民政府适应日本的要求,指派宋哲元等组织“冀察 政务委员会”,实把冀察两省置于中国行政区域外。
三、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
形成过程:从1928年10月到1930年1月,毛泽东在总结井冈 山和其他革命根据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先后撰写了《中国 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 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一些基 本问题作了深刻论述,其中核心内容是关于农村革命根据地 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和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 想,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开辟了新的道路。说明中国共产 党的力量还很弱小,敌人很强大,革命的道路还很长。也说明 中共开始走向成熟,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革命一、土地革命战争也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十年内战”。

1927年至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代理人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国内革命战争。

二、而土地革命土地革命,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度,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打倒地主阶级,解放农村生产力。

那么土地革命内容是什么呢::中国共产党经过实践中的不断探索和摸寻,逐步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土地政策,这些政策可以概括为: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分配土地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分配时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历史背景[请简述](1)农民阶级对土地的诉求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在封建社会,农民在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土地兼并的农民起义中,早已表达了对土地的诉求,并产生了影响深远的土地平均主义思想。

李自成起义、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说明农民对起义军的支持源自于对土地的强烈诉求和渴望。

土地问题对国家经济发展以及政治统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所以,正确处理土地问题和农民问题是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革命的关键所在。

(2)资产阶级革命的平均地权1840年以后,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被动的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

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因此,中国的农民深受本国封建地主阶级和外来帝国主义的压迫,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中国社会的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也日益加深。

1911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并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来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

但因为资产阶级的软弱并未成功。

中国人民在受到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的同时又增加了官僚资本主的压迫。

土地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土地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时间:十年内战,亦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或“土地革命战争”,是指1927至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战争,国共内战第一阶段。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南昌起义后内战正式开始;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二、战争经过:1927-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反对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支持下的蒋介石反动统治的伟大国内革命战争。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及革命群众。

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8月7日召开紧急会议。

克服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撤换了他的领导职务,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屠杀政策的总方针。

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坚持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

同年10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组织工农政府,建立地方武装,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等领导的部队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合后,逐步扩大了根据地。

在此期间,党还在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西等地领导了平江起义、百色起义、宁都起义等武装起义,成立了几支红军和几处革命根据地。

从1930年底到1931年9月,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工农红军粉碎了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二、三次反革命“围剿”。

在此期间,其他革命根据地也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

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央工农民主政府。

同年,发生了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武装抗日,并领导了东北抗日联军等的抗日斗争。

史基本知识中国的初期土地革命

史基本知识中国的初期土地革命

史基本知识中国的初期土地革命中国的初期土地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场社会运动,旨在推动农民解放,改善农民的土地权益,并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中国初期土地革命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革命的发展背景、目标和影响等方面。

一、背景中国的初期土地革命发生在20世纪初,当时中国内外局势动荡不安。

中国面临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内农民的苦难。

同时,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入和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兴起,为中国土地革命提供了理论和组织基础。

二、土地革命的目标中国土地革命的主要目标是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实现土地的公有化。

农民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阶级,他们承受着传统封建地主剥削的压迫,土地革命的目标是为了解放农民,让他们能够拥有自己的土地,并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

三、革命的进程中国初期土地革命的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秘密组织阶段、地方实践阶段和全国范围推广阶段。

1. 秘密组织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秘密组织向农民宣传土地革命的理念,培养农民的阶级意识,并组织他们进行抗争行动。

同时,中国共产党还积极推动土地革命理论的研究和宣传,为后续的实践奠定了基础。

2. 地方实践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起义和土地革命运动逐渐在一些地区兴起。

通过武装斗争,农民夺取地主的土地,并建立起农村革命根据地。

这些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土地革命的发源地和实践基地。

3. 推广阶段随着地方革命的成功和经验的积累,中国初期土地革命逐渐向全国范围推广。

农民群众纷纷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参与到土地革命中来。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土地革命不断取得胜利,并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四、影响中国初期土地革命对中国社会和国家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 农民权益保护通过土地革命,农民的土地权益得到保护和改善。

农民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摆脱了封建地主的剥削,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2. 农村经济发展土地革命使农村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农民拥有了土地后,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增加了农村经济的产出。

专题三:第三讲+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专题三:第三讲+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第三,遵义会议标 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 走向成熟。
遵义会议的历史经验
遵义会议表明:作为一个严 肃的、对人民负责任的马克思主 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正视 自己的错误,并注意从自己所犯 的错误中学习并汲取教训的。
2.红军长征的胜利
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等的领导下, 中央红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四渡 赤水河,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 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摆脱了数十万 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战胜了张国焘分 裂中央、分裂红军的严重错误,中央红军 于1936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同红 十五军团会合。至此,中央红军的二万五 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11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问题上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问题上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将反帝反封义革命的界限将反帝反封建与反资产阶级并列将民建与反资产阶级并列将民族资产阶级视为中国革命最族资产阶级视为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一味排斥和打危险的敌人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
第三专题第三讲
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
江西瑞金武阳围渡口
“长征”,是红一方面军从中央革命根据突围 转移最后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这一战 略行动的命名。
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1、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是指 1935年1月15日至 17日,中共中央政 治局在贵州遵义召 开的独立自主地解 决中国革命问题的 一次极其重要的扩 大会议。
博古(1907-1946)
“左”倾教条主义的主要错误:
2
在革命道路问题上
继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 将准备城市工人的总同盟罢 工和武装起义作为党最主要 的任务;指令根据地的红军 采取“积极进攻的策略”, 配合攻打中心城市。
王明(1904-1974)

土地革命时期的政治概况和文化 ppt课件

土地革命时期的政治概况和文化 ppt课件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1、根据地的扩大
2、三次反围剿:
游击战术:
武装斗争
根据 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1931 瑞金 地建
设 4、土地革命路线:1931年冬 土地革命
5、根据地经济建设: 根据地建设
国民党的“围剿”和工农红军的 长征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实践: 三大起义
理论: 八七会议
土地革命 武装斗争 根据地建设
❖ (2)在革命形势和任务问题上,他们夸大国民党统治 的危机和革命主观力量的发展,继续强调全国性的 “革命高潮”,鼓吹“在全国范围内的进攻路线”。
❖ (3)在革命道路问题上,忽视中国革命的不平衡性、曲 折性和长期性,低估农民游击战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 的战略意义。仍坚持“城市个心论”,夸大城市工人 运动的作用,认为罢工依然是革命的阶级斗争的主要 武器,罢工斗争在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有重大的决定 的作用和意义。他们要求农村根据地服从和配合城市 工作,要求红军占领城市。
红军粉碎国民党对根据地的第 四次“围剿”((实1行9安3内的3行年动)2月)
❖ 背景:①王明、博古掌握中央领导权,“左”
倾错误在党内占据统治地位 ②临时党中央被 迫迁移到中央苏区(1933年初) ❖ 胜利的原因:周恩来、朱德抵制“左”倾错 误,灵活运用前三次反围剿的作战方针。
第四次反“围剿”时,毛泽东已被撤职,但因为周恩来、 朱德等运用前三次反“围剿”的成功经验,坚持毛正确的 作战指导思想,抵制了“左”倾军事冒险主义方针,结果 仍然取得了胜利,并创造了红军大兵团伏击歼敌的典范 。
后果: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4、广州起义:1927. 12.月11日 领导者:张太雷、叶挺、叶剑英、聂荣臻等

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八七会议旧址
八七会议的历史意义
• 八七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是一个转折 点。它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 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 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 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三湾改编
•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独立掌握 军队和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于是组 织了全国范围的百余次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标志 着人民军队的诞生,也标志着党对军队领导的开 始。党指挥枪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 原则的形象表述。党指挥枪的原则,是人民军队 建设的根本原则,是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 产党人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确立和逐步完善起来 的。1927年9月,秋收起义部队在三湾改编时, 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对实 现党对军队的领导,奠定了重要的组织基础,开 创了党指挥枪的历史性探索
红军适时反攻红军适时反攻打破打破围剿围剿蒋介石以蒋介石以2020万人的兵力万人的兵力采取稳打稳扎步步为营采取稳打稳扎步步为营中共集中兵力实行运动战中共集中兵力实行运动战红军抓住战机首战富红军抓住战机首战富田告捷接着向东横扫田告捷接着向东横扫共歼国民党军共歼国民党军33万余人万余人挫败了第二次围剿挫败了第二次围剿蒋介石在二剿失败后蒋介石在二剿失败后调集约三十万人的兵力调集约三十万人的兵力发动第三次围剿发动第三次围剿中共诱敌深入中共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歼敌集中兵力各个歼敌打破敌人的围剿打破敌人的围剿这次围剿敌人采取这次围剿敌人采取的战略是逐次转移重点的战略是逐次转移重点实行各个击破实行各个击破本次共歼敌近三个师本次共歼敌近三个师基本上打破了敌人基本上打破了敌人的第四次围剿
井冈山会师和新四军成立
• 井冈山会师和红四军的成立,“两支铁流汇合到了一起, 从此形成红军主力,使我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大旗举得更 高更牢”(栗裕:《激流归大海》),它不仅是中国工农 红军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而且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 的一件大事。它不仅大大增强了井冈山的武装力量和有力 地推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而且对推动红军队伍 的建设和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对以后建立和扩大农村 革命根据地,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推动全国 革命事业的发展”(栗裕:《激流归大海》),都具有十 分重大的意义。井冈山会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史上 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土地革命的演变

土地革命的演变

1、大革命时期:〔1〕湘鄂赣三省都成立了省农民协会,其中湖南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猛。

〔2〕农民在农会领导下,纷纷起来打倒土豪劣绅和不法地主,推翻地主阶级的政权和武装,建立农民的政权和武装,做到“一切权力归农会”。

〔3〕为支援北伐奠定群众基础。

2、土地革命〔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含义: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的革命。

〔2〕背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蒋介石发动围剿,中共在根据地开展的。

〔3〕原因:①封建土地所有制阻碍生产力发展;②是农民最根本的要求,也是中国民主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③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才能调动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稳固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取得战胜敌人的最基本条件。

〔4〕区域:革命根据地〔5〕政策〔主要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6〕土地革命路线:①内容: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②制定的依据:国内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即中国人民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矛盾〕。

〔7〕作用〔意义〕:使广阔贫雇农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为保卫胜利果实,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调动了一切反封建力量〔如贫农、雇农、中农、富农、中小工商业者〕。

3、“双减双交”政策〔抗日战争时期〕〔1〕背景:①国民党政策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日转向反共;1939年初,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掀起了反共高潮;②日本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推行“三光”政策。

〔2〕政策内容: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3〕实质:承认地主对土地财产的所有权,同时保证农民的承佃权,即限制封建剥削。

〔4〕制定的依据:①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即由中国人民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变为中日民族矛盾;②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

土地革命知识点

土地革命知识点

土地革命知识点一、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地 位: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社会改革方案,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原 则:“平均地权”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进步性: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具有进步意义。

局限性: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并未付诸实施。

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发展分为两个阶段: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1、三民主义—民生主义内 容: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

指的是①“平均地权”,也就是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②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

评 价:“平均地权”并非将土地所有权分给农民,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

2、新三民主义—民生主义内 容: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评 价: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性,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三、中国共产党(一)土地革命时期1、《井冈山土地法》地 位: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

内 容: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

评 价:并不适合中国农村的实际。

2、《兴国土地法》地 位:1929年4月,毛泽东在兴国主持制定第二个土地法。

内 容: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评 价: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使之不受侵犯。

(二)抗日战争时期内 容:为适当调节各抗日阶层的利益实行的土地政策,中共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北 草地 雪山 大渡河 过 草 地
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
★会宁
爬 赤水 渡过金 雪 ★遵义 沙江 山 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红军 战士雕像
会宁会 师楼 遵义会议
旧址
★瑞金
艰难的红军长征
中央红军长征历时368天,有235天在白天行军, 18天夜间行军,71天打遭遇战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 一年仅休息44天。翻过大小1000座山,其中18座山相 对高度超过1000米,5座大山终年白雪皑皑;渡过24条 大河。突破60余万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占领62座大 小城市,顺利通过6个不同少数民族地区。经过12个省 份,行程25000里。最终到达陕北。
学生活动一:革命道路的探索
八一南昌起义
八七会题: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有哪些?吸取失败教训,在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是怎样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
学生活动一:革命道路的探索
• 问题: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有哪些?吸取失败教训,在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是怎样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 • 教训:要牢牢的掌握革命武装和革命的领导权 • 史实:
中 华 苏 维 埃 临 时 中 央 政 府 成 立
红 军 长 征
遵 义 会 议
《 中 八 央 一 红 宣 军 言》到 达 陕 北
红 军 三 大 主 力 甘 肃 会 宁 会 师
西 安 事 变
课堂小结
• 土地革命时期的四个转移
(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最高决策由错误到正确:右倾错误→八七会议的正 确决策;“左”倾错误→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 (3)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瑞金→陕北 (4)中国时局由“内战”转移到“外战”:1927—1936 年内战→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
学生活动二:井冈山道路的开辟
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
1928到1930年先后建立十几个根据地, 分布在十多个省,红军全盛时发展到30多 万人。
学生活动二:井冈山道路的开辟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瑞金成立(1931年11月)
1928到1930年先后建立十几个根据地,分布在十 多个省,红军全盛时发展到30多万人。
土地革命时期大事记
时空坐标
月 10月 1930 1931 1934 1935 1月 8月 10月1936 10月 12月 1927 . 9. . . . . . . .. . .. . 8月
南八 昌七 起会 义议
秋 收 起 义
井 冈 山 革 命 根 据 地 的 建 立
全 国 建 立 了 十 几 块 革 命 根 据 地
学生活动三:红军长征与西安事变
(右上图)张学良、杨虎城 (左上图)临潼华请池的“兵谏亭” (左图)西北文化报报道了西安事变
问题2:西安事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事变爆发后,中共 是怎样的态度?事变最终得到怎样的解决,有何意义?
学生活动三:红军长征与西安事变
问题2:西安事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事变爆发后,中共 是怎样的态度?事变最终得到怎样的解决,有何意义? 原因:民族危机加深,使国民党政府内部发生了分化。 概况 (1)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中国共产党主张逼蒋抗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意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 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 人民军队的开始。 (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纠正了党的右倾错误,确定 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3)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在湘赣边领导秋收起义 ,攻打长沙失败。 (4)教训:走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专题六: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三讲:土地革命时期
授课教师:肖学 2015年5月18日
概念:土地革命时期
• 土地革命时期:本阶段( 1927-1937 ),中国共产 党在农村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打土豪,分 田地,废除封建制度的政策,故称为“土地革命 时期”。土地革命使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 ,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另 外本阶段,国共两党亦处于内战、对峙的状态, 故又称“国共十年对峙”、“国共十年内战”。
蒋介石的反应如何?
大围剿
学生活动三:红军长征与西安事变
• 问题1:为什么要长征?概述红军长征过程的有关史实 以及长征胜利的意义。
学生活动三:红军长征与西安事变
• 问题1:为什么要长征?概述红军长征过程的有关史实 以及长征胜利的意义。
• 原因: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导致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 • 史实 (1)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南方革命根据地,北上长征。 (2)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毛泽东重新回到中央领导岗位 ,革命开始转危为安。 (3)1935年8月:中共发表《八一宣言》,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的主张。 (4)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中共以延安为中心,建立 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5)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学生活动二:井冈山道路的开辟
• 问题:井冈山道路是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概述井冈山 道路发展的有关史实。
• 含义:即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 革命道路。 • 史实: (1)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井 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 (2)1930年夏全国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的 星星之火,逐渐形成燎原之势。 (3)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
长征精神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 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学生活动三:红军长征与西安事变
• 问题1:为什么要长征?概述红军长征过程的有关史实 以及长征胜利的意义。
• 原因: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导致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 • 史实 意义 (1)粉碎了敌人的“围剿”,使革命转危为安。 (2)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