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近代史上鸦片贸易兴衰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近代史上鸦片贸易的兴衰及原因

福建省武平二中曾宪书364300 鸦片贸易是指18世纪后半叶开始的西方殖民者为掠夺中国人民的财富把鸦片作为毒品向中国贩运的贸易。鸦片战争前,英美等列强为解决对华贸易出现的逆差或牟取暴利,把大量鸦片运往中国,对华鸦片贸易迅速发展起来。鸦片的大量输入,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从1729年开始,清朝皇帝多次下令禁烟,特别是虎门销烟,沉重地打击了以英国殖民者为首的处国侵略者。最终,英国政府借机挑起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鸦片贸易大约经过了三个阶段。

一、鸦片战争后的二十年为第一阶段,鸦片输入迅速增加。

这一阶段鸦片输入(表面上是鸦片走私,实质上是在“默契”之下的公开贸易)是英国为首的西方侵略者对华经济掠夺的重要手段,对华鸦片输入迅速增长。1842~1849年平均每年进口33000余箱﹐1850~1854年增加到每年50400余箱﹐1855~1859年又增加到每年64200余箱。

这一阶段鸦片迅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和《虎门条约》等,使英国为首的殖民者取得了打开中国门户所需的诸多条件。开放广州、上海、厦门、福州、宁波五处为通商口岸,这此地方成为列强走私鸦片的主要据点。此后新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更给鸦片走私活动提供了“便利”。(2)战后鸦片走私获得了中英双方的“谅解”。虽然战后英国侵略者企图使鸦片贸易合法化的目的没有完全实现。但西方列强却听任私商鸦片走私继续进行,并且加以庇护。1844年,两广总督耆英曾经写信给英国驻香港总督德庇时,“公开建议鸦片贸易应在双方(中英)默契下进行”。英国驻香港总督德庇时承认:“自从和议以后,中国从未发布禁止鸦片的文告,这是符合这一默契的”。这样,鸦片走私实际成为公开的、畅行无阻的贸易。(3)清政府态度的改变。鸦片战争后,一方面清政府仍继续禁烟,但基本流于形式,而且禁烟措施也仅限于内地而不限制通商口岸的鸦片走私。另一方面,清政府对鸦片输入已经无可奈何,如《南京条约》谈判期间,璞鼎查正式提出将鸦片贸易合法化问题,而耆英的答复是,各国的商船是否载运鸦片,中国不再过问。这实质上是公开承认鸦片走私。有人记载当时鸦片贸易的情况时说:在上海,“鸦片在海关关员的面前公开通过,而且是唯一不受检查的进口货品”。这样,《南京条约》签订后,鸦片走私较战前更加猖獗就很自然了。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到八十年代为第二阶段,鸦片贸易走向顶盛。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鸦片输入急剧增加。1863~1864年为69800担﹐到1879年就增至104900多担﹐其货值等于当年外货进口总值的半数。按价值计算,鸦片一项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中期(1885年)以前一直是中国最大宗的进口货。1871年到1881年,我国进口

货总值从七千零十万两(海关两)增加到九千一百九十万两(里默著,卿汝楫译《中国对外贸易》第41页)。在各种进口货中,鸦片点着最重要的地位,其次为棉纺织品。1867年为例,鸦片的进口价值为三千一百九十九万多两,占全部进口货总值为百分之四十六(马士:《中朝制度考》,第313-314页),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度占近百分之五十。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鸦片贸易走向顶盛的原因主要有:(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鸦片贸易取得了合法地位。1858年英法等国强迫清政府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海关税则》,规定:“向来洋药(即鸦片)……等物,例皆不准通商,现定稍宽其禁,听商遵行纳税贸易,洋药准其进口。”(王铁崖主编:《中外旧章约汇编》第一册,第129页),此后,鸦片便以“洋药”名义征税(每担30两),开始成为“合法”的进口商品大量进入我国。(2)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获得了更多的特权,开放了更多的通商口岸,并且把侵略势力伸展到内地。与此同时,列强还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英、法等国先后在北京设立了公使馆,这些驻华外交官员不断对清政府进行外交讹诈,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加强了它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3)控制中国海关。1854年,英、法、美三国利用上海小刀会起义之际,窃取上海海关管理权,此后列强慢慢控制了中国海关大权(如英人赫德长期担任海关总税务司职务),便利了列强的鸦片贸易。(4)近代电讯和近代交通的发展,也为外国对华经济侵略提供了便利。如1871年上海至英国伦敦与美国旧金山的电报线路接通,使西方列强能迅速掌握市场行情等,这也推动了鸦片贸易。

三、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为鸦片贸易的第三阶段,鸦片贸易走向衰落。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西方列强输往我国的鸦片数量逐步减少。1879年列强输往中国的鸦片为104900多担,但到1899年减至59000担﹐1909年为50000担﹐到1921年减至333担。虽然鸦片和棉制品合起来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一度占中国总进口的三分之二,但随后它们在总进口中所占比重逐渐降低,到了1885年,棉制品(35.7%)已经超过鸦片(28.8%)成为最大宗的进口商品(严中平. 中国棉纺织史稿[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第58-59页)。进入二十世纪后,鸦片贸易迅速衰落。

原因是:(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极大地降低了西方工业品的生产成本,商品品种日趋丰富,商品竞争能力大大增强;同时,中外商品流通网络也大为改善,人们因消费观念的变化而产生了新的需求,这一切促进了中国进口贸易商品向多样化发展。(2)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影响。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开始加紧对华的资本输出,对华商品输出成倍增长﹐鸦片已不再是平衡贸易逆差的手段,鸦片贸易的衰退是必然的。(3)西方传教士的不断反对。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对华大量输入鸦片,外国传教士就进行了猛烈抨击。创刊于1868年的《中国丛报》,从一开始就不断用中英文刊载各地传教士反对鸦片贸易的文章,在中国国内和英美等国产生的影响不断扩大。传教士们也利用和本国教会通信的机会,向各自的母会报告鸦片在中国肆行所造成的种种恶果,请求他们为中国禁除鸦片而祷告,并利用各种机会

唤起舆论,向政府施压,要求停止鸦片生产和贸易。1888年6月间,传教士戴德生在伦敦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宗教会议”上指出:“英国的鸦片贸易在一个星期里对中国人所干的坏事,抵消了西方在华传教士用整整一年的时间所干的善事而绰绰有余。”在外国传教士的不断斗争下,尤其是中国人民的一直反抗下,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国家尤其是英国朝野对鸦片贸易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禁止鸦片贸易的呼声在西方日益高涨。1906年5月,英国国会通过禁运的议案。(4)国内鸦片的种植迅速扩大。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公开允许种植鸦片,不久,从黑龙江至云贵、从东海之滨到陕甘……全国各地都种植罂粟,鸦片迅速在中国产业化,到八九十年代,鸦片种植面积急剧扩大。如陕西省的鸦片生产开始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以后,陕西的罂粟种植面积遍及陕西全省。1906年,陕西约有53万余亩土地种植鸦片,约生产鸦片5万担。国内鸦片种植业的迅速扩展,也是鸦片进口量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5)中国人民思想意识的提高和民族意识的增强。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和西方思想的不断传入,中国人民对鸦片危害性的认识大大增强。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剧,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被换醒,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爱国运动中,反对吸食鸦片和其他毒品也是一项重要的斗争内容。另外,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使鸦片贸易最终被取缔。一九一二年,在海牙鸦片问题国际会议上,各国代表一致赞成管制鸦片、吗啡和海洛因的生产、贩运和销售。从那以後,公开由政府支持的毒品贸易终於成为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