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个人的战争》的感想
由“被看”到“看”的突围--林白《一个人的战争》中女性叙事视角初探
由“被看”到“看”的突围--林白《一个人的战争》中女性叙事视角初探孙祥华【摘要】Male view of narration is a traditional model of Chinese narrative, and therefore, women in literature are often in a status of “being seen”. Feminist writers persevere in rewriting women’s history destiny of “being seen” with ongoing efforts. In the new era the rebellion to classical narrative views is evident in female narrative fictions.Based on the theory of narratology, the paper analyzesThe War of One Person, a female view of nar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such as female initiative to break out by means of “seeing”, the construction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of subject, and the lose of ego after the female escapes from men, which is aimed to rewrite female destiny of “being seen”.%男性叙事视角是中国叙事学的传统叙事模式,故女性在文学作品中往往处在“被看”的地位。
女性主义作家对女性“被看”历史命运的改写,进行着持续不断的努力,新时期以来的女性叙事小说对经典叙事视角的反叛色彩尤为明显。
女性小说中的自传性——再看林白《一个人的战争》
女 性 小 说 中 的 自传 性
— — 再看林 白《一个人 的战争》
谢 琼
(北京大学 外 国语学院 ,北京 100871)
[摘 要 】 女作 家林 白的长篇 小说 《一个人的战争》是 20世 纪 90年代女 性写作的代表作品 ,而“自传性 写作”是作 品的重要 特 色之一 。该 文试 图从传记 文 学研 究的 角度 ,对 小说文 本 中表 现 出的 自传性进行 分析 。 通过论述 自传性在该 小说文本 中的具 体表现 形式及 其所获得 的文本接 受效 果 ,阐明 了 自传性 写作对该 文本 的正面与 负面影响 ,以此 来探 索 自传性之于现阶段女性文 学的意义 。
32
维普资讯
工 之妙 ,都 注重 透 过 故 事 而 描 摹 主 人 公 成长 的心 雨 的情况 下一个 人 登 上了峨 眉 山金 顶 。” 在
路 历程 ,注 重在此 过 程 中 主人 公 所 获 得 的 自我 身 其 它 访 谈 中 ,作 者 也 对 此 经 历 有 所 提
调 :“有 些 人 认 为 ,我 老 是 写 自 己 ,这 很 荒 唐。”[ 】‘聊 不仅如此 ,一些支持作者的批评家们 ,
在 书写关 于这 部 小说 的 评论 之 时 ,也 不 忘 为林 白
辩 白一 番 。他 们 或 者 直 接 慷 慨 陈 词 ,出 言 相 助 :
“《一个人 的 战争 》不应 该 被解 读 为一 种传 统 意 义 上的 ‘自传 体 小 说 ’。” 或 者 曲 径 通 幽 ,转 移 话
本店资源来源于互联网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请下载试用者二十四小时后删除试用后请购买正版的资源
维普资讯
第 2l卷 第 4期
V01,21 No.4
荆 门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报
《一个人的战争》的感悟和体会作文
《一个人的战争》的感悟和体会作文
作文一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最近读了一本书,叫《一个人的战争》。
这本书让我有了好多好多的想法。
书里的主人公一个人面对了好多困难和挑战,就好像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的那些难题一样。
比如说,有一次我参加跑步比赛,周围没有小伙伴给我加油,我感觉自己就像在一个人的战场上,心里特别紧张。
但是我想到了书里的主人公,她那么勇敢,我也不能害怕。
于是我咬咬牙,使劲跑,居然跑了个不错的成绩!
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就算只有自己一个人,也要勇敢,不能轻易放弃。
我们都能成为自己的小英雄!
作文二
小朋友们,我要跟你们说一说《一个人的战争》这本书。
这本书呀,讲了好多让人感动的事儿。
主人公一个人面对好多麻烦,可她一直都不认输。
这让我想起我学骑自行车的时候,老是摔倒,疼得我都想哭了。
但是我想到书里的主人公那么坚强,我就告诉自己要坚持。
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
从这本书里,我知道了,不管遇到啥困难,我们都得像主人公一样,勇敢地去面对,不能害怕,这样才能成功!。
女性主体的确立--对林白《一个人的战争》的一种拉康式解读
进 入幼儿 园 的林多米 ,虽然 已经 在后天 社会 教养 中下意识 认 同 自己女性 的身份 ,但是 作为 儿童其 心理 结构还 没有发 生 相关变 化 , “ 女 孩 ”这个 名 称和 姓 名一 样 只是社 会给 予 的一 个代 号 ,直 到看到 性器 官差异 之前 ,性别 差异也 只是 一个空 泛 的概念 。林 多米在 阁楼上 看 到的是 男女 的性 器官模 型 ,最 先发现 的两性 的对 立应该 是有 无标志 主体地 位 的菲勒斯 的 存在 。男性 的生 殖器 由于 外 露而得 以象征 化 ,而 女性却 是
置 ,这个 矛盾在 “ 生 孩子 ”中找 到 了暂时缓解 , 因为孩子
性好 奇 ,而 具有一 种更深 层 的象征性 力量 。对于 这个我 们 很难从 外部环 境 中找到答 案 ,文本 的叙述是 重个 人体验 而 淡化 环境 的,所有 这些 行为并 不是受 到外 界环境 和人物 的 影 响被 动发 生 的,是林 多米 的一种主 动探 索, 即使是 阁楼 里 的模型 与 图画,也仅 仅是充 当一把 钥匙 而 已。林多 米通
才
女性主体的确立
对林 白 《 一个人 的战争》的一种拉康式解读
张晓静 华 中师范大学
摘 要 :林 白是 9 o 年代 以来 中国 女性 文 学的代 表 性作 家 ,其作 品 以极 端个 人 化的 姿 态书 写女 性欲 望 和感 性体 验 , 常 常被视 为 “ 欲 望写作 或 “ 身 体 写作 的代表 文本 。她的代 表作 《 一个 人的 战争》 书写 了林 多米从儿 童到 成年 的心理 和 生活历 程 ,其 中的 同性恋倾 向和 自恋等 问题 一直是评 论家 关注 的焦 点。本 文 以拉康 的相 关理论 为视 点 ,分 析林 多米在 文本 中的女 性主体构 建过程 ,探讨林 多米在 心理层 面上 的女性 构建和认 同 ,从 而对林 白文本 中的女 性做 出另一番解 读。 关键词 :性别差异 ; 自恋;菲勒斯 ;女 性主体
《一个人的战争》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
《一个人的战争》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摘要: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回顾林多米从5、6岁到32岁的经历,以元小说的框架,自传式的视角进行女性自我独白。
小说通过多变的叙述视角及对叙述时间的巧妙处理体现出女性主义小说的形态。
从叙事学角度来解读这篇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作品。
关键词:《一个人的战争》;女性独白;叙述视角;叙述时间1994年林白的长篇《一个人的战争》在《花城》首次发表,以私人化的女性姿态给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带来一股新潮。
她以迥异于以往男性文学话语和主流文学话语的私人化叙事,为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
1自传式的女性独白大多数女性主义作家都倾向于以自传的形式进行创作,她们用自传式的写作来剖析作为女性的独特生命个体。
她们在自传式的文字里将自己的生活体验甚至是私密的情绪也写进去,向读者们特别是读惯了男性话语形态作品的读者们展示了女性的生活体验以及女性的真实(隐秘)内心。
“自传是有关个人成长或自我如何演变的故事”[1]82,《一个人的战争》以第一人称叙事来展示女主人公林多米从童年到30岁左右的成长过程。
由于儿童时期父亲的缺席和母亲的无暇顾及,多米成为孤单的孩子。
她习惯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她也会拉上同龄女孩玩性游戏。
长大后的多米还经历了诗歌抄袭、外出旅游遭诱奸、与女学生发生暧昧关系、与一个错误的男人恋爱受伤后逃离爱情,最终来到北京工作与一个老人结合等事情。
由于叙事是以第一人称回顾性视角进行,就形成一种明显的自传式倾向,特别是叙事中有许多关于剖析女性内心的情节,细致而隐秘,引起读者以一种窥探叙述者隐私的心态去阅读。
《一个人的战争》中某些情节确实能够在林白的自述性小说中找到相似点,比如她在《前世黄金—我的人生笔记》中写到:“我出生在一个边远省份的小镇上,3岁丧父,母亲长年不在家。
我经历了饥饿和失学,7岁开始独自生活,一个人面对这个世界”[2],这和多米的童年生活极其相似。
可以说林白把自己的童年移植到了林多米身上,使自己的经历在林多米身上重新演绎,使作品看上去是真实的。
镜中的身体——论《一个人的战争》中的身体写作
观照和体认 自身的参照系。中国的女性主义作家 理解 的镜 像理 论 的涵 义是 女性 的 自我 观照 与 自我 体认 , 中之 影 像 是女 性 , 镜 镜像 之 观 者 也 是 女性 , 在镜 像 中女 性展 示她 自身给 自己看 ,而不 是 给男
性看 , 也不 是用 男性 的眼光看 。 女性 主义 者在 镜像
对 他 “ 中之 我 ” 经验 , 远 远 深 入 到 成人 对他 镜 的 但 人 和对 外部 世界 的经 验 ,想象 界是 自我形 成 的 阶 段 或领 域 ;而象 征界 即符 号 的世界 ,它是 一 种秩
们第一次将女性的身体置于历史 的前台,使之不 再是文化场域 中的缺席 。它既是一种来 自女性身 体 深处 的 自发力 量 ,更 是一 种不 可 遏制 的身 体言 说的冲动和张扬。 白的身体言说是一种反逻辑、 林 反 秩序 、 常规 的话 语方 式 , 反 即通 过 欲望 、 回忆 、 呓 语 、梦 幻等 形式 所 表达 出来 的女 性性 别特 征 和私
《一个人的战争》读后感
《一个人的战争》读后感
《一个人的战争》是一本让人深思的书籍,它讲述了一个人在战争中的艰辛和挣扎。
在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一个人无私奉献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本书描绘了主人公在战争中的孤独和困境。
他被迫离开家人和朋友,独自面对危险和死亡。
在这个残酷的环境中,他必须学会独立生存和保护自己。
他经历了无数次的困难和挫折,但从未放弃希望和梦想。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战胜了困境,最终找到了希望的彼岸。
这本书还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战争不仅仅是武器和战士之间的对抗,还演绎着无数个家庭的悲剧和破碎。
在战争的阴影下,人们失去了生命、亲人和幸福。
这本书通过一个人的经历,告诉了我战争的无情和荒谬。
这本书带给我很深的思考。
无论是在战争还是平凡的生活中,一个人都需要勇气和坚持。
我们都会面对困难和挫折,但最重要的是永远不要放弃希望。
《一个人的战争》告诉了我,只要有梦想和目标,我们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我们可以像主人公一样,独自面对一切挑战,找到希望的彼岸。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予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
它让我明白了勇气和坚持的重要性,也教会了我在困境中寻找希望。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体会到其中的力量和意义。
浅析林白小说《一个人的战争》中的女性意识
浅析林白小说《一个人的战争》中的女性意识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巨大的阴影在男权社会中,妇女的生存处境始终处于男性权威世界里的巨大阴影之中,林白也不能例外,在她的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中,主人公多米正是作者自己的化身,作者不只一次的在这部作品中向读者暗示,书中的这位女孩,多米正是一个生活在巨大的男权世界的阴影之中的女性,多米的成长历程是林白的成长历程。
在这一成长的历程中,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讲,来自于家庭这个社会的几本单位中的“父亲”的形象已经模糊不清,甚至于对作者和文中的主人公多米来说,这一父亲的形象似乎是缺失的。
同时,这一父亲的形象的缺失似乎为女性的成长和发展,为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提供了客观的环境和契机,但毫无疑问,伴随着她的成长中和成人之后的种种的来自社会的阻碍和拒绝,也同样不可避免的是来自于男权社会,即那个无处不在的巨大的“父”的阴影。
1.父权的缺失虽然林白一再提醒我们,文中的主人公正是作者自己,但我们还是愿意把文学的创作看作是作者虚构的艺术品——而不是一本个人的自传。
就文本而言,毫无疑问,主人公多米正是出生于这样一个父权“缺失”的家庭之中。
也因此,对于一位儿童而言,在她的童年经验之中,父亲角色的缺失,使得她一方面可以较早的摆脱来自于“家”的“父权”的深刻影响和巨大阴影,另一方面,也使得她得女性意识得以较早的清醒和确立。
可以说,这一来自于童年的家庭条件是形成多米以后独立的女性意识和一个人的战争的前提。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将这本作品看作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的话,那么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那就是林白自己本人,作为一位女作家,之所以可以有这样清醒地女性主义倾向,也许一方面是来自于她曾经受过的教育阅读过的相关的女性主义的书籍,也许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对林白而言,她比别的作家甚至是女作家更具有这样的先天“优势”,而这一优势,似乎正是来自于她那独特的家——家的父权的缺失和独特的童年体验——孤独。
在现实与梦幻之间——评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
摘
要 : 一个人 的战争》 梦幻、 在《 中, 性是其主要场景。精神分析学认为, 这是进入作 品, 研究作 品主要人物心
理 活 动 的最 佳 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径 。
关键词 :一个 人的战争》 精神分析 《 ;
文章 编 号 :7 — — 0 3- 7 — (0 10 - 2 - 2 9 8 7 8 7 6 7 10 2 1 ) 10 7 0
江 姐 , 者 韩 英 。 N! 梦 里 叮 当 作 响 , 绕 着 母 亲 , 或 铁 - 在 缭 她 有 时 被 流 弹 击 中 , 到 在 地 , 时 血 肉 模 糊 , 血 扑 有 鲜 如 注 。 ’l 在 这 里 , 的 外 显 内 容 是 外 婆 、 亲 的 ,x 【 梦 母 死 , 其 是 母 亲 的 死 。 这 是 很 直 观 的 , 是 探 讨 的 重 尤 不 点 。探 讨 的 重 点 是 梦 的 内 隐 思 想 , 梦 思 。弗 洛 伊 德 即 认 为 , 最 早 的 孩 提 时 代 , 式 的 性 冲 动 的 汇 合 就 已 在 各
一
小 部 分 活 动 ,而 是 在 意 识 层 面 下 的 受 到 抑 制 的 无
特 拉 情 节 也 就 是 恋 父 情 结 ,与 所 谓 的 俄 狄 浦 斯 情 结 如 出 一 辙 , 只 不 过 由男 孩 对 于 父 亲 的 嫉 妒 与 仇 恨 变
成 了 女 孩 x- 亲 的 仇 恨 与 嫉 妒 。 要 注 意 的 是 , 种  ̄ N: 需 这 深 层 的 无 意 识 在 平 时 是 被 压 抑 的 。尽 管 这 样 , 这 个 “ 与 生 俱 来 的 本 能 冲 动 , 仍 会 在 无 意 识 中 以种 种 伪 装 的 形 式 表 现 出 来 。 ”2 一 [ x 在 小 说 中 就 表 现 为 梦 的产
女性的生命体验与生存状态——评林白的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
文学与艺术
女性的生命体验与生存状态
— — —评林白的长篇小说 《 一个人的战争》 孙永强
(兰州大学, 甘肃 兰州 !"##$#)
[摘% 要] % % 本文试图运用女权主义的批评方法, 来对林白的长篇 小说 《一 个人的战 争》 进行 分析。尤其是 对这部小说 所体 现出来的女作家对女性的生命体验和生存状态, 以及对传统的男权文化的挑战, 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究与思考。 [关键词] % % 生命体验; 生存状态; 女权主义批评 [中图分类号] &#’% % [文献标识 码](% % [ 文章编号])##* —+#," ($##’) #)# —#),, —#$ % % $# 世纪 -# 年代, 女作家 的创作 以超乎 以往任 何时 候的 势头, 成为中国文坛最 令人瞩目的文学景 观之一。这一 时期 的女性文学, 是现代意义上的 “ 女性主义文学” 。与男性 写作 完全不同的是, 它是以自觉的女性意识和女 性的眼光观 察世 界, 与以往的 女性写作 相比, 年轻 一代 的女作 家们 更多 地关 心个人的生命体验和生存状态。 “ 她们” 站在女性立场上, 以 一种无所顾忌, 我行我 素的极 端姿 态挑战 男权 文化, 反抗 被 “书写” 的命运, 试图书写自 身。而林 白又以 “ 当 代中国 大陆 最激进的女性主义文学文本” 成为 -# 年代女性文学的代表。 “正如西蒙波娃发现 的那样, 在过去许多作 家, 特别 是男 性作家那儿, 女性形象变成了体现男性精神 和审美理想 的介 质, 一种对象 性存在, 一个空洞的能指, 所以 她们总是被 她们 [) ] 的男性创造者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削足适履的扭曲变 形” 在女权主义者看来, “ 女性主义文学” 要强调女性的性别 差异 以及性别意识, 要书写女性独特的身心体验 和她们在传 统文 学中遭到压抑的 性别 体验, 以及 反抗 父权中 心文 化。因此, 女权主义写作又常常是一种有着先锋特色的文学。 林白的 《一个人的战争》 就是围绕女性的隐私, 种种 秘而 不宣的情感和私人 经验 而展 开的。有 的评论 者将 这种 写作 方式称为 “私人写作” 。而林白本人更倾向于 “个人化写 作” 。作者说 “ 我 的写 作是 从一 个女 性生 命的 感 官, 心灵 出 发, 写个人对 世 界的 感 受, 寻找 与 世界 的对 话” 。长 篇小 说 《一个人的战争》 就是个 人化写 作的范 本。这部小 说共 有四 章。第一章 “一个人的战争” 主要写一个叫多米的女孩, 她在 五, 六岁的时候就开始 了那种对自己的凝 视与抚摸。她 没有 父亲 ( 父亲在她三岁的时候去世了 ) , 从小很少得到母亲 的抚 爱 (母亲下乡去作巡回医 疗) , 孤零零的长大。在她居住 的医 院的阁楼上, 小女孩在 一大堆生殖器模型 中穿行。她好 奇地 偷窥妇产科里的生育情景, 她和小女孩模仿生育, 作那个 “保 和平” 的游戏。通过后来与同性南丹, 姚琼等的 交往经历, 作 者对多米的某种 “ 自恋情 结” 作 了极为 坦白直 露的表 现。第 二章 “ 飞翔与下坠” 主要叙述了少女时代的多米性格孤僻, 却 又雄心勃勃, 她 渴望 飞翔, 满怀 梦想。正 当她 的写作 才华 被 注意, 几乎将一 夜成名, 改变命运, 从一个小 知青成为电 影厂 未来的专业作家时, 她的抄袭行为被发现, 多米 被众人鄙弃, 一败涂地。第三章写多米 大学毕 业分配 到 . 城图 书馆 工作 之后的一次 独身 漫游 大西 南的 冒 险经 历。第 四章 “ 傻瓜 爱 情” 写多米 "# 岁时在 . 城电影厂 如痴如 醉地爱 上了一 个导 演, 然而导演根本没 把这个爱情当回事。多 米打掉了和 他的 孩子也没有保住爱情。在放弃了一切 仍一无所 获后, 多 米从 绝望中苏醒, 再次逃 离。她随 便嫁 给了一 个老 人, 以此实 现 了小时侯的一个梦想— — —去北京。 林白对 “女人的故事” 永远都是感兴趣的, 这意味着 她对 女性生存状态和心 理经验 的长 久的 关注与 思索, 事 实上, 也 很少有人像林白那样 把女 性隐秘 的内 心世界 揭示 的那 样彻 底, 深刻, 微妙。因此, 她被称为 当今女作家中最直 接插入女 性意识深处的人。 《一个人的战争 》 的开篇, 多米躲在蚊 帐里 用手在动作, 这在 -# 年代 初期 显然是 过分 的举 动。这个 动 作太富有象征意义。一个封闭的 蚊帐, 封闭中又透 明。只能
读《一个人的战争》的感想
读《一个人的战争》《一个人的战争》是我读过的林白的第一部作品。
虽然只读过她这一部作品,但仍能感觉到她作品中的独特气息,以及一些很激进的思想,这可能与她出生成长的地方有关,她生在广西的广西的一个小县城里,远离了中国中心地带的正统文学,使她的作品有一种独特的南国风情。
小说的第一感觉是女主人公的独立意识很强,从小说的题目就可以得到体现,在小说里面自始自终都是女主人公“一个人”在战斗着。
《一个人的战争》讲述的是女主人公多米的成长的历程。
她自小由母亲抚养长大,而母亲再用心,也难免不让幼小的多米觉得孤独,甚至可以说是孤僻。
但也让她学会了独立,当别的孩子还在妈妈怀里撒娇的时候,她已经学会一个人舔舐伤口,当别的孩子还在因为疼痛而哭哭啼啼的时候,多米早就流干了眼泪。
所以从小到大都很独立,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做主,在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没有别人,甚至连母亲都没有。
除开几个有些关心她的人外,她没有长辈的引导,她的路都是自己走的的,也正因此她做过很多在我们看来十分荒唐的事。
不过换做我们,如果没有父母、老师的引导我们说不定会做得比她还傻。
在无亲无故无友的状态下,她就这样在男权主导的世界里磕磕碰碰的前行,摔倒了爬起,摔倒了再爬起。
第二个比较让人感兴趣的是它的贞洁观。
文章中有一个细节在我看来是十分有趣的,这部小说应该算是悲剧吧,因为多米经历的事情真的没有几件算的上是好事,然而多米对自己所遭遇的痛苦总是后知后觉,总是靠感觉行事,比如她因为很可笑的船上的骗局而失贞的事情。
她的朋友还有老师都紧张得不得了,而当她知道真相后反而很镇静,像个没事人一样,她把她当做了一种人生体验,甚至是旅途上的一段小插曲一段颇为艳丽的风景。
我最开始是感到奇怪的,因为这太不符合一般常理了,哪一个失贞的女人会是这般镇定的,哪一个不是一哭二闹三上吊的。
后来想想这或许是对封建观念的一种强烈冲击吧。
从中国古人一直到今天的现代人,对贞洁看得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中国的男人们,他们或许天生就有一种洁癖,东西不想用二手的,不管爱不爱的深,一旦妻子的身体被别人掠夺了,第一件事不是去找那个罪魁祸首,而是先把笔纸墨砚摆上来写一首漂亮的休书了事,这样不就是对那个罪犯的默许吗,动了你的女人之后还让其逍遥法外,我真想说真的是绿帽子戴上瘾了。
林白小说《一个人的战争》时间艺术叙议
∗林白小说‘一个人的战争“时间艺术叙议叶吉娜(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金华321004)摘㊀要: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展现了独特的时间艺术,在小说中回望是一个基本的姿势,而回忆叙述中叙述者 我 与被叙述者 我 之间必定存在一定的时间间距,这种间距通过小说巧妙的人称变换和时间指示词的使用被恰当呈现;小说的碎片叙述打破传统线性时间秩序,使时间呈现断裂凌乱之态,却更契合人思考与回忆的真实状态;同时‘一个人的战争“实现了不同维度的主客体时间的重叠,构筑了小说的个性时间形态㊂关键词:‘一个人的战争“;时间艺术; 二我差 时间;非线性时间;重叠时间中图分类号:I207.67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2-1047(2014)04-0084-04DOI :10.3969/j.issn.1672-1047.2014.04.24㊀㊀时间令人着迷,然而也最令人无法把握,它的魅力无法用言语直接描述,但我们却可以通过作品感受到其独特的时间艺术㊂在‘一个人的战争“这部回忆性小说中,林白利用人称变换与特殊词汇巧妙自然地呈现了叙述者与被叙述者之间的时间间距㊂而碎片化的叙述使时间结构看似凌乱㊁散漫,却在极大程度上还原了时间的真实状态㊂此外实现不同维度时间的重叠也是‘一个人的战争“独特的时间形式创新㊂下面就从这三个角度来分析‘一个人的战争“中的时间艺术㊂㊀㊀一㊁回望中叙述时间的 二我差在我的写作中,回望是一个基本的姿势,这使我以及我所凝望的事物都置身于一片广大的时间中㊂时间使我感怀㊁咏唱㊁心里隐隐作痛㊂在较长的时间长度中一切事物可远可近,我可以从容看遍它们的各个角度并一一写出㊂ [1]242‘一个人的战争“是一部自传性的回忆小说,而在回忆文本中,叙述时间一定比被叙述时间要晚,如此,叙述者 我 与被叙述者 我 所分立的时间就会存在明显间距,即时间的 二我差 ㊂‘飞翔与下坠“一章开头就展开了回忆: 女孩多米犹如一只青涩坚硬的番石榴,结缀在B 镇岁月的枝头上,穿过我的记忆闪闪发光㊂ 此处叙述者与被叙述者就存在这种明显的间距,过去的 我 存在于往事中,占据着过去的时间,现在的 我 立足当下,回望过去某一时间上发生的事情,叙述着多年前的自己,中间的时间间隔很明显的能被我们感受到㊂作者继续回忆: 在平静的日子里,多米面壁而坐,从镜子里逸出的往事从混乱到有序,在她面前排成一排,她伸出手抚摸它们,这时候,它们十分乖巧地从中间闪出一条通道㊂新鲜的十九岁从这条通道大模大样地走出,多米一头迎上去,沉浸在夜晚的回忆中㊂ 过去的 我 是一个十九岁的少女,现在的 我 已走过青春的洋场,这 二我 之间存在不可忽视的时间差距,而 我 用第三人称来称呼这个过去的自己,便将这个时间差距更明显地展现出来㊂同时第三人称的选择也使得叙述变得十分客观冷静,仿佛这不是过去的自己,而是一个有所指的人㊂叙述者仿佛只是刚好知道此人的某段经历,便客观地叙述给读者知道,完成了一件转述的事㊂叙述者 我 所在的现在时与被叙述者 我 所在的过去时之间的差距也在这段客观冷静的叙述中愈发明显㊂㊃48㊃第16卷第4期2014年8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anggang Polytechnic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Vol.16No.4Aug.2014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收稿日期:2014-07-16㊀㊀㊀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时间意识与艺术创新 (201310345004)㊂㊀㊀㊀作者简介:叶吉娜,女,浙江杭州人,中文专业本科生㊂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㊂㊀㊀㊀指导老师:首作帝,男,湖南永州人,博士,副教授,硕导㊂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㊂有时候这种叙事者与被叙述者㊁现在时与过去时之间的距离感仅仅通过一个词就能显现出来㊂逃离B镇的女孩惊魂未定,小小年纪怀抱着一个硕大的秘密在陌生的人群里重新开始她的行走 ㊂此处 小小年纪 已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完善句子意思的词语,它承载了一个过去的时空,它的出现揭示了叙述者所在的现在时与被叙述者所在的过去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间距,暗示着现在的 我 与那时的 我 存在着一段不小的年龄差距,否则作者不会轻易使用这个词㊂叙述者 我 接着说: 小小年纪这个词使我想起了电影‘卖花姑娘“,凄切和缓的旋律越过二十年的时光像一片草席向我漂来,既雪白,又淡青,散发着月光般朦胧的亮泽㊂ 被叙述时间在叙述文本中往往用某种特殊的 标记元素 来表明,亦即所谓 时素 (chronym)说明㊂它可以是 明确时素 ,即年月日等的时间标注法;也可以是 形象时素 ,即特殊时代的打扮㊁衣着㊁建筑㊁谈吐㊁风俗㊁背景事件等㊂ [2]这里出现的 卖花姑娘 就是一个 形象时素 ,它虽不能明确告诉我们这段故事所发生的时间点,但 卖花姑娘 是那个时代独特的记忆与生活元素,它的出现已经向我们暗示了故事所发生的大致时间㊂也许我们仍不能确切地知道这是过去的哪一个时间点,但是已经可知它一定与现在有着一段不小的间距㊂而后的 二十年的时光 则让我们心中朦胧感受到的间距变得更明晰了㊂ 其实叙述时间是可以 度量 的,其中一种方法便是 意义衡量 ㊂ [2] 二十年的时光 就具量化了叙述者 我 所在的 现在时 与被叙述者所在的 过去时 之间的间距㊂ 向我飘来 则加重了这种间距感㊂再如文中写到: 此刻我十分想念她,我大学时代的主要记忆就是王,在整整四年的日子里,在王的上铺,我日复一日地沉浸在多米的故事中,对身边的事情缺乏知觉㊂现在十年过去,回首遥望,大学时代黑暗而模糊,就像大雨来临之前的天空,看不见真正的蓝天和太阳,有时候阳光从浓黑茂密的乌云的边缘射出,如同一道金光闪闪的镶边,这就是王㊂ 这段文本中的 十年 也明确地揭示出了现在的 我 所在的时间与大学生活所在的过去时之间的时间差㊂回忆叙述中叙述者 我 所在时间与被叙述者 我 所在时间存在一定间距,这种间距通过小说巧妙的人称变换㊁特殊的时间指示词使用被自然的凸显出来㊂㊀㊀二、非线性断裂时间林白说过: 在我的写作中,记忆的碎片总是像雨后的云一样弥漫,它们聚集㊁分离㊁重复㊁层叠,像水一样流动,又像泡沫一样消失,使我的作品缺乏严密的结构和公认的秩序㊂ [1]241其实林白碎片化叙述打破的是传统的线性时间秩序, 我 在回忆着过去的一件事,然而在这中间又会有无数事先未曾预料到的记忆片段出现,随时打乱此件事的回忆,我 便会恣意地回忆其他事件,在这样的碎片叙述中时间被不断打断,呈现出一种非连续与断裂性㊂文中一处 我 回忆当年获得 一九七六年县广播站优秀通讯员奖 一事,可 我 最先回忆起的却是那个在县广播站任职的圆脸大眼睑上有酒窝的年轻男人㊂ 年轻男人 使我的回忆初次偏离获奖这个一级回忆轨道㊂ 是谁在一九七六年在B 镇县的广播站任职,使我们得到了获奖的喜悦㊂我很想搞清楚这个问题,那个人是谁?我有时认为这是一个圆脸大眼睑上有酒窝的年轻男人㊂这个印象从何而来呢? 为了回答这一系列问题, 我 开始回忆与这个男人的接触㊂那次 我 心血来潮,写了一篇社论,连夜赶回B镇,给县广播站投稿,这个男人接待了 我 ,并告诉 我 社论不应该由 我 来写,可男人的解释并没有让 我 完全明白过来, 我 还是反复追问 为什么不能由我来写 ㊂由这个反复追问 我 又插入了另一段往事:集会上漂亮女孩反复追问王朔为什么不来㊂然后思绪回到男人身上, 我 再次回忆起他的脸㊁他的眼睛,还有他迷人的酒窝㊂ 迷人 一词在 我 脑海中出现,于是,我人生中有关 迷人 一词的往事片段又被 我 攫取并展开,使叙述再次偏离了 年轻男人 与 酒窝 这一二级叙述轨道,即兴的回忆引起了高一参加校朗诵比赛失败,被高二女生用 迷人 一词嘲笑的经历㊂ 有些词中学生是不好意思说出口的 ,譬如 迷人 ,又譬如 个人问题 ,接着 我 又抓住了当年班上一位同学用个人问题打请假条的往事,展开了另一段叙述㊂即兴的叙述了这些往事后, 我 的叙述又毫无征兆的回到了广播站男人身上,开始解释为什么会回忆起他,是因为广告里一位同样有着迷人酒窝的男士㊂电视机中的这位男士正在做一个洗衣机的广告,他为家中的妻子买了一台洗衣机,对观众说不要让自己的妻子烦恼㊂ 我 对广告本身深感愤怒,认为隐含了一㊃58㊃种男权倾向,却被这位男士迷人的酒窝吸引, 它使我回忆往事 , 往事飘忽如烟,摸不着抓不到,它被岁月层层掩埋,我们找不到它,我们把它全都遗忘了㊂但是某一天,就是这一天,我们发现它悬挂在电视中的那位男士的酒窝里 ㊂ 作家所捕捉的这样的瞬间,是 属己的时间 在它里面显而易见是一种非连续性㊂ [3] 我 由电视广告中男士微笑时露出迷人酒窝的时刻,联想起了过往记忆中的那位广播站男人以及与他接触的往事㊂这种思维上的随意跨越使叙述时间发生断裂,呈现出一种非连续性㊂况且作者并没有老实严格的按照正常的顺序来叙述,她将原因放在了最后,导致了逻辑时间的前后倒置,并在其中又插入了 反复追问 ㊁ 迷人 ㊁ 个人问题 等往事片段,打乱了时间的线性延续㊂更为夸张的是,作者在叙述完了所有的这些片段后才最终回到了叙述的本来目的,说出了那一年自己获得广播站优秀通讯员的荣誉一事㊂在此,时间经历了头尾倒置㊁随意打断㊁恣意延展,已被打破线性秩序,变得断裂与非线性㊂但这样的时间却更符合人们思考与回忆的真实状态,因此反而饱含一种真实性与原始感㊂这种碎片化叙述带来的非线性断裂时间感,在 我 回忆自己外出旅游失身一事中更为明显㊂ 我 选择从失身事件发生的背景 单独一人外出旅游说起㊂但 我 却并没有直奔主题㊁开门见山地讲述在旅途中发生的 失身 事件,而是先回忆自己与母亲冷淡而充满隔阂的情感㊂ 如果跟她上街,一定要设法走在她身后,远远的跟着,如果跟她去看电影,就歪到另一边的扶手边,只要她在房间里,就要找借口离开 ㊂接着又二次转移叙述轨道,讲述自己学业上的困顿㊂在慢慢靠近 失身 事件的过程中,作者始终有意无意地讲述一些与这个事件无关的片段㊂当不得不走近这次事件时,作者却又使自己与它拉开距离,从先前的两次旅行开始说起㊂这其中的多件事,它们的发生时间各不相同,作者却在回忆 失身 事件时将它们一一插入,不断打断事情发展的先后时间顺序㊂而时间本来可以从叙述者 我 所在的现在时顺利地回忆到 失身 事件发生的过去时A,却因为这种碎片叙述而在将要抵达A时进入了我与母亲感情不佳的那段时间(过去时B),接着又进入自己学业失败的过去时C㊂终于再次回到过去时A,我们以为林白这次会紧扣主题,将在过去时A发生的失身事件说清楚,可他却再次选择从过去时A之前的时间即发生失身事故之前的两次旅行展开叙述,使时间多次断裂,展现一种非线性的形态㊂这种碎片化叙述,一方面是 我 为了逃避直接面对失身的阴影而选择的方式,它可以让 我 不至于直接面对伤痛,给自己预留一个心理准备时间,也阻止读者直接看到混乱与难堪的自己;另一方面,由碎片叙述构建的看似无序㊁混乱的时间网络,其实更符合当时经历失身事件的 我 的真实思维与心境㊂对于一个女生而言,不管她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多强,失身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大事㊂尽管可能主观上当事人很想把它看得不至于那么重大,把它从记忆里抹去,当做没发生过一样,可这是极其困难的㊂外界会不断地暗示当事人,让她忘不了这件事㊂就像文中的 我 虽然自己认为失身更多的 是自己招来的 ,是自己 心甘情愿上当 的,可是矢村的妻子㊁小姑姑㊁保卫科干部还有我的同学,他们躲闪的眼神与怜悯的语言不停地暗示,这是一起重大的少女被骗失身事故㊂而 我 又坦白自己是一个极容易受暗示的人,我的思维已经不自觉地被操控,所以,即使 我 有 良好的自我感觉 与渴望冒险的个人英雄主义 ,我对事件的定义还是被外界的暗示引导,认为这是一起重大的失身事故㊂总之,因为我对失身事件的逃避㊁自我意志的不坚定以及外界强烈的暗示,有意也是无意,叙述总被作者脑海中存在的片段往事打断,延展向另一段叙述,时间也在一次次的碎片叙述中随时断裂变化,在各个时间点上恣意跳跃,打破了时间的连续性,却也因此呈现了真实的内心与思维㊂㊀㊀三、主客体时间重叠‘一个人的战争“是林白个人化写作的代表作品㊂ 一个人的战争意味着一个巴掌自己拍自己,一面墙自己挡住自己,一朵花自己毁灭自己㊂一个人的战争意味着一个女人自己嫁给自己㊂ 林白在‘一个人的战争“题记中向我们诉说了多米处于一种孤立㊁封闭的处境㊂在第一章‘镜中的光“中多米看着同窗们来来往往的身影在心里说: 其他同学进入不了我的内心视野,她们在我的眼前走来走去但永远只像我的背景,我们互不相干㊂ 封闭来自外界,更多的来自自我的逃离㊂多米将她封闭在只有自己能进出的世界中,将自己与集体世界分离㊂而这种自我封闭与叛逃集体世界的行为也使㊃68㊃多米构建起一个自我的时空,这个自我时空中的时间与外界集体时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性,文本中最明显的特征是不同维度的时间会出现重叠现象,这种独特的时间形态在集体时间中并不多见㊂重叠的一种形式是主体所在的不同时间发生重叠㊂有时这种主体时间重叠不需经过任何靠近的过程,如文中有一处叙述者 我 直接与被叙述者 我 对话, 我 问: 多米,我们到底是谁?我们来自何处?又要向何处去呢?我们会是一个被虚构的人吗? 封闭让外界无法走进多米的内心视野,而叙述者 我 作为未来的 多米 ,可以轻易地走近她,在封闭的世界中展开与自我的对话㊂叙述者 我 来自现在时,被叙述者 我 存在于过去时,在自我对话中,两个 我 碰面了,过去时与现在时产生了重叠㊂有时这种主体时间的重叠需要经过一段靠近的过程㊂如在回忆用蚊帐构筑私人世界时,被叙述者 我 所在的过去时慢慢与叙述者我 所在的现在时重叠㊂文中一处叙述道: 扬手一拨,蚊帐落下,床就是有屋顶有门的小屋子,谁也不会来㊂灯一黑,墙就变得厚厚的,谁都看不见了㊂放心地把自己变成水,把手变成鱼㊂鱼在滑动,鸟在飞,只要不发出声,脚步就不会来㊂这种做法一直延续下来,直到如今㊂在漫长的日子中,蚊帐是同谋,只有蚊帐才能把人彻底隔开,才安全㊂ 用蚊帐为自己创造一个不受打扰的世界的做法,直到如今还一直延续着, 直到如今 这个词也暗示着过去的被叙述者 我 慢慢地向现在的叙述者 我 靠近,时间从过去发展到现在,最终重叠在一起㊂除了过去时发展到现在时实现重叠,更常见的是现在时向过去时靠拢实现重叠的现象㊂在 我 回忆十九岁半的时光中,现在时的 我 慢慢向过去靠拢㊂ 十九岁半的日子像顺流而下的大河上漂浮的鲜艳花瓣,承受着青春的雨点呼啸而过,闪电般明亮而短暂,那个无处可寻㊁永远消逝的十九岁半,雷声隆隆,遥远而隐秘,每个夜晚开放在我的蚊帐顶上,我的蚊帐就是水面,十九岁半的往事如同新买的皱纸花,一次次被一只无声的手置放在清澈的水中,它们吸收水分,缓缓张开,一层又一层,直至花朵的最中心㊂ 此处叙述者 我 已经慢慢地走近十九岁半的那年,只是还处在一个以 过来人 的角度端视这段时光的阶段,文本中 那个无处可寻㊁永远消逝的十九岁半 让我们读出了现在的叙述者 我 与过去的被叙述者 我 之间存在的距离㊂但是随着记忆的延续,这段距离不断被缩小,直至 我 完全代入了过去那个十九岁半的我 : 手中的硬皮本有时被我弄得像秋风一样飒飒响,王在下铺说: 小林,你还不上厕所,要黑灯了㊂ 到这里,过去与现在重叠,现在的 我 完全进入了过去的 我 所处的情境㊂除了主体所在的不同时间会发生重叠,还存在外界客体所在的时空与主体所在时空之间的重叠现象㊂外界客体所在时空因与 我 当时所在的处境与时空存在某种相似与契合,两个时空便紧密自然地重叠在一起㊂如林多米回忆在一个雷声大作㊁风雨欲来的夜晚观看电影‘创业“的场景,当听到剧中人物呼唤道 井无压力不喷油,人无压力轻飘飘 时,伴随着电影中荒原带来的空旷之感,多米不自觉地进入了激奋高昂的情感状态,心中的奋斗欲望被激发㊂在此电影中号召人们 奋斗 的时空场景吸引着多米不自觉地进入了电影的时空,实现了主体时间与客体时间的重叠融合㊂这种主体时间之间㊁主体与客体时间之间的自然融合重叠,使时间拥有了一种独特的组合形态,这是集体时间中并不多见的㊂在这部小说中时间恣意跳跃㊁断裂㊁重叠,摆脱传统时间秩序束缚,展现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以上笔者所分析的时间形式可能只是其中一部分,希望这一研究角度可以引起更多的关注与思考,深化‘一个人的战争“乃至其他新时期文学作品的时间问题研究㊂参考文献:[1]林白.记忆与个人化写一个人的战争[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2]赵毅衡.广义叙述时间诸范畴[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3]张喜田.在循环中实现永恒 世纪之交女性散文的时间意识研究[J].文艺争鸣,2011(12).[责任编辑:郭杏芳]㊃78㊃。
林白小说中的女性孤独——以《一个人的战争》为例
摘 要:女性写作在 20世纪 90年代成为中国文坛一个令人瞩目的文学景观。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终于摆脱 了男性中心主义的压迫,女作家们纷纷以自觉的女性意识和眼光观察世界,完全抵达了一种被遮蔽千年的女性真 实。作为一场女人困兽式的突围,林白在 90年代出场,她固执地书写着属于女性自我的“一个人的战争”,激烈也 更加清晰地揭示了女性的孤独处境。林白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通过对房间、镜子等意象的描 写,揭示了女性在男性阴影下自闭、自恋进而转向寻求同性之爱的心理过程,展现了女性孤独的生存体验。
2019年 8月 第 38卷第 8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Hen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9.08.037
Aug.2019 Vol.38No.8
林白小说中的女性孤独
———以《一个人的战争》为例
杨璐佳
收稿日期:20190305 作者简介:杨璐佳(1995—),女,山东聊城人,2017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 109—
镇最难看的男人”[2]10,这何尝不是自己的死亡。 多米无法与人分享自己的内心快乐,无法忍受与熟识的
人一起看电影,她一个人出去旅游,一个人经历社会。多米 日渐失去了与现实世界的种种亲密关系。在船上多米被一 个假装船员的男人诱拐,她的自尊与自信让她放松了对男人 的警惕。当男人的身体把还是处女的多米吞没,“天完全黑 了下来,没 有 开 灯,房 间 就 像 真 正 的 洞 穴 或 深 渊 一 样 黑 暗。”[2]160恐惧孤独的多米就是在这个陌生的地方,在陌生阴 暗的房间,和一个陌生的男人度过了自己的初夜。在与电影 导演 N恋爱时,为了防止更多人发现,多米永远只能在幽闭 的房间里才能有从容的思维和行动,她给他写了无数封信等 待他的回信,哪怕 N夹在书中写着字的纸条都让多米一往情 深。多米本是才 华 横 溢、散 发 着 独 特 魅 力 的 与 众 不 同 的 女 性,然而在 N来偷偷找她的那些中午,多米总是睡在床上,披 头散发。她害怕强光,害怕明亮,哪怕在等公共汽车的时候, 多米也要躲进电线杆细长的阴影里面。黑暗是多米孤独、冷 漠、自闭、凄凉的生命体验。如此,只有自己才能永恒且孤独 地陪伴自己。
总评范例:关于林白《一个人的战争》
总评范例:关于林白《一个人的战争》
杨匡汉、孟繁华主编《共和国文学50年》:林白的小说《一个人的战争》正是从女性的躯体描写入手,从对性感及其性感区域的精确描摹出发,来阐述一个女人成长中的自我意识。
正统的男权独断的文学史中,不会让女人如此袒露自身隐秘的欲望。
《一个人的战争》之中女性躯体与欲望的写作引起爆炸性的轰动和极具震撼力的效果。
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直接写出了女性感官的爱,刻画出女性对肉体的感受与迷恋,营造出了至为热烈而坦荡的个人经验世界。
与此相应的叙事方式也呈现为非中心化的零散、片断式形态,并由于情绪与感受的层叠聚合,虽然无序但却令人处处感到深情灵动的轻盈美感,或者也可以说是创造了女性写作独特的审美精神。
陈晓明:《一个人的战争》显然是林白最精彩的作品,它如此彻底讲述了一个女人的内心生活,那种渴望和欲求,那些绝望和祈祷……在当今的女作家中,林白也许是最直接插入女性意识深处的人。
她把女性的经验推到极端,从来没有人(至少是很少有人)把女性的隐密世界揭示德如此彻底,如此复杂微妙,如此不可思议。
徐坤:中国大陆的女性书写史中,林白的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无疑是一个具有革命意义的女性文本,不光是由于它的奇特的文本生成方式,它的关于女人成长史、关于女性隐秘心理及其性感体验的大胆书写,还由于它所引起的巨大的争议……所有这一切,都使它成为了一项“运动”,而不在是单纯的一本书的出版……。
《一个人的战争》中多米形象的双面性
邱雪内容摘要:多米是林白小说《一个人的战争》中的主人公,在她的身上体现着自恋与自虐、女性崇拜与恐同心理、逃避与渴望三种不同的矛盾面。
通过分析这三个方面,我们能更加深入地挖掘多米的人物形象和内心世界,认识到在男权中心社会中,女性自我肯定与妥协退让的矛盾心理和她们所处的艰难生存环境。
关键词:多米双面性女性主义林白的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是女性个人化写作的范本,小说全面而详细地展现了女性多米的成长历程和内心世界,塑造了林多米这个另类女性形象。
但如果用女性主义批评眼光全面地看待《一个人的战争》,我们就会发现小说在鲜明女性意识的表达下,还隐藏着对男权中心社会反抗的失败和对男权文化的妥协和服从,这场战争实际上包含着女性反抗和妥协的双重性、矛盾性,也由此造成小说主人公多米自身形象的双面性。
接下来本文将从自恋与自虐、女性崇拜与恐同心理、逃避与渴望三个角度分析多米的双面性。
一.自恋与自虐
邱雪内容摘要:多米是林白小说《一个人的战争》中的主人公,在她的身上体现着自恋与自虐、女性崇拜与恐同心理、逃避与渴望三种不同的矛盾面。
论林白小说《一个人的战争》对女性深层心理空间的开掘
论林白小说《一个人的战争》对女性深层心理空间的开掘作者:王岩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第7期摘要:林白的小说《一个人的战争》,通过私人化的叙事方式构建了女性独特的生理和心理成长史。
从精神分析批评的角度来看,作品主要展示了人物隐秘的心理状态,并深入挖掘出女性深层心理空间所呈现的自恋性、自虐性和封闭性特征。
关键词:林白《一个人的战争》女性形象心理空间作为20世纪90年代女性作家的代表之一,林白的小说打破了传统的菲勒斯中心主义,通过虚化男性的存在、异性无爱以及杀死父权来构建女性的话语空间。
《一个人的战争》正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小说以主人公林多米的视角,讲述其三十岁之前极具特色的心灵成长史。
故事内容凡俗琐碎,主要由林多米与同性朋友的交往经历、作品抄袭事件、独身冒险游历西南、失败的爱情四个故事组成。
作品中,作家的目光聚焦于女性的心理和心灵世界,深入挖掘和剖析人物内心深层隐秘的心理状态,并进行自我暴露、自我反省、自我沉溺、自我诉说。
本文试以《一个人的战争》为例,从精神分析批评的角度,通过寻觅主人公林多米的心理状态与童年生活的内在联系,解析原生态家庭对儿童心理性格形成的影响,并结合主人公林多米生理和心理的成长史,深入剖析其隐秘的精神状态,从而挖掘女性深层心理空间所呈现出的自恋性、自虐性和封闭性特征。
一、自恋性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自恋就是一个人的(力比多)从客体身上撤回并转而投注于自己。
”自恋现象可分为两种:初级自恋和次级自恋。
初级自恋,即婴儿的自恋状态。
它是由于婴儿不具有与外界发生联系的能力,在他们的意识中主观世界即是全部世界,从而无法建立对象性的情欲客体,因此力比多便滞留在体内。
次级自恋则是指精神病态的自恋。
在这一阶段由于人类与外部世界之间的情感关系受挫,从而导致性欲退化,力比多则撤回到自身。
一个人的自恋情结的产生与其早期童年家庭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如父母之间的关系、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父母与孩子相处时间的长短等。
《一个人的战争》的辞格解析
《一个人的战争》的辞格解析摘要:《一个人的战争》是林白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
作者在修辞表达上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格。
这也是《一个人的战争》语言的一大特色。
多种辞格的运用为小说的内容表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一个人的战争》修辞格辞格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在小说的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丰富表达形式,同时也可以更合理的诠释内容表达的需要。
文学作品中,作者常常为了表达的需要,选择了相应的修辞格进行表达。
《一个人的战争》是林白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其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格,如,比喻、排比、反复、回环、顶针、同语、词序、设问、反问、相反相成、类聚等。
林白在小说的叙述中巧妙地使用辞格,她将很多隐蔽的感受以及一些内心活动,透过修辞手段呈现出来。
下面就从具体的辞格运用进行分析。
一、比喻细腻深入的语言呈现,隐蔽情感的赤裸表达,在林白小说中尤为明显。
林白的语言诗话特征明显。
作者灵活地使用比喻这一辞格,丰富了表达需要的同时,也使小说透过语言的层面,呈现出更深层的内涵。
如:〔1〕女孩多米犹如一只青涩的番石榴,结缀在b镇岁月的之头上,穿过我的记忆闪闪发光。
〔2〕多米想,梅琚也许正是在回忆往事,她沉浸在镜子里头,镜子犹如一扇奇异而窄长的门,遁门而入,可以到达另一层时空。
例〔1〕把女孩多米比作青涩坚硬的番石榴,既形象又生动。
将多米与番石榴联系在一起不仅仅是表达上产生美感,更是在有意延伸多米的成长经历与青涩坚硬的番石榴的成长经历有着某种相似性。
丰富了小说的内容表达。
例〔2〕很意象化的比喻,把镜子比作门,一扇奇异而窄长的门,而门后是另一个世界,作者也是有意在表达透过镜子后的另一个世界,这其实也是多米幻想的一个世界。
二、排比林白的小说很注重语言的诗化,她将小说的语言赋予了诗一样的美感。
排比句式的利用就是林白小说语言诗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作者细腻的情感,通过诗化的语言体现出来,这样的排比运用是林白小说中极富表现力的一种形式。
如,〔3〕往事是多么地飘忽,多么地如烟,多么地摸不着抓不到,它被岁月层层掩埋,我们找不到它,我们把它全都遗忘了。
一个人的战争读后感
一个人的战争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一个人的战争读后感(一)初读《一个人的战争》是在朱成碧的QQ空间,我为她另类的创作思路在午夜时分笑出声来。
再读此文,不由心生怜爱。
这是怎样的一种母女之深情?没有一个赞美之词,唯有咬牙切齿的痛恨。
或许是优越的生活环境以及父母的宠爱,在反复读着这样一篇以特殊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祝福的散文,我竟然找不出一句话来表达读文的感受。
对于“母亲”这个词多年来我始终保持沉默。
我是家里的三女,父亲特别宠爱我。
母亲虽然没读过几年书,思想却非常开明。
小时候我长得特别可爱,父亲的朋友虎叔家三个男孩,每天叨叨着让我给他家做女儿或者直接做媳妇,妈妈都笑着征求我的意见。
那时年纪小不懂事不愿意离开家,虎叔很失望。
后来也没能当成他媳妇,到现在虎叔还拿我调侃着。
其实虎叔家的男孩个个帅气,而且家底很厚实,但要想成一家人还是需要缘分的。
《一个人的战争》中的“我”并不是因为母亲要拿她去换儿子而生气,是觉得自己不被重视而伤了自尊心。
从此埋下了“恨”。
母亲的形象在作者笔下“丑”到无与伦比,倔强的性格随着成长而根深蒂固。
其实,在母亲眼里,每个孩子都是她的宝贝,即使换到了别人家,我相信母亲会多了更多的惦念和牵挂。
我是家里唯一自由恋爱的女孩而且属于早恋,也许是我爱上的男孩特别斯文特别优秀,父母像疼爱我一样疼他,直到我们结了婚生活在一起,依然照顾着我们。
我们一直在母亲身边生活,可以说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即使买了房子也没离开父母。
直到我36岁离开家,母亲的惦念更深,到现在还少不了给我们送这送那的。
弟弟心疼母亲,跟我开玩笑说:“姐啊,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啊。
”每次听到这话,心底总会有不可名状的滋味涌起。
这点恰恰与《一个人的战争》中所描述的截然相反,而我却能感受文中“我”在逆反心理下的叛逆行为。
读着一句句“憎恨”,我的眼角终于滴下了泪水。
我没想过要恨,只是那些世俗的眼光与做法让我浪费了一生中最灿烂的年华,硬生生让一个不知愁滋味的少女演变成“忧虑”青年。
关于《一个人的战争》中私人化小说的创作特征思考
晰 的创作 发展脉 络 ,得 到越来越 多人 的认 同和喜 爱 。从社 会发展 的角度来 看 ,2 纪 9 0世 O年代 正是 私 有 经济逐 渐 发
展壮大 的 时代 ,人们 慢 慢 地抛 开 过去 “ 体 ” “ 有 ” 集 、 公
林 白的 《 个人 的 战争 》 用 很 特 别 的 方式 将 一 个 女 一 人 的成 长历程 点滴记 叙 ,其 中的 心理 变化 描 写 细致 入微 , 从一个 对于生命 和世 事充满好奇 的小 女孩到成 熟独立 、渴 望爱情 的女性 ,这个 过程 曲折 神秘 ,没有重 大历史社会 事 件对其 影响 和介人 ,只是专 注于成长 本身 的过程 。它 开启 了女性 封闭 已久 的心 扉 ,通过 回忆 和想 象梦幻 与潜意识 相 交织 ,导演 了一 场女性 与 自我 、女性 与男性 、女性与 社会 的立体 化战争 。一个 女性的 内心世界 是一个 神奇又 隐秘 的 世界 ,长期深埋 于 自己的角 落里 ,怕 别人发 现又期待 别人 探索 ,在这种 矛盾和 困惑交织 的状态 下 ,会产 生很多 自然 而然又 无法解 释的个性 化想法 ,这些想 法大 多数都被 世俗 观念压 抑 ,让人 渐渐地淡 忘 了。童年 时期 的独 居经历 ,在
小说 的基 础上 ,从主体 意识 、女性 成 长经历和颠覆 式 写作 手 法三个方 面来 阐述私人 化 小说 的特 点。
[ 关键词 ] 《 个人 的战 争》 一 ;私 人化 小说 ;创 作特征 [ 中图分 类号 ]I0 . 267 [ 文献 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 ] 10 6 3 ( 0 1 1— 16— 2 0 5— 4 2 2 1 ) 08 0
一个人的战争 林白读后感
一个人的战争林白读后感篇一一个人的战争林白读后感读完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我整个人都陷入了一种复杂的情绪当中。
这书,真的是太特别了!书里的主人公,就像是在独自面对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也许在别人看来,她的生活普普通通,可我觉得,她内心的挣扎和纠结,那才是真正的战场。
我觉得吧,这本书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迷茫。
谁没有过那种觉得全世界都不懂自己,只能一个人硬扛的时候呢?主人公的那些纠结,那些自我怀疑,我能懂,真的!也许有人会说,这也太矫情了,生活哪有这么多内心戏?可我想说,咋就没有了?我们每个人不都有自己内心的小九九吗?书里的描写特别细腻,那种感觉就像是作者钻进了主人公的心里,把每一丝情绪都给挖了出来。
我读着读着,就好像自己也走进了那个世界,和主人公一起经历着喜怒哀乐。
这感觉,哎呀妈呀,太奇妙了!我就在想,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战斗吗?可能是为了梦想,可能是为了爱情,也可能只是为了能让自己心里舒坦点。
这一路上,有泪水,有欢笑,有迷茫,有坚定。
这难道不就是一场一个人的战争吗?不过话说回来,这场战争到底有没有输赢呢?我觉得可能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
也许只要我们还在坚持,还在战斗,就已经算是赢了吧。
你们说呢?篇二一个人的战争林白读后感《一个人的战争》,读完这本书,我真的是感慨万千啊!林白这书,简直就是把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扒得赤裸裸的给你看。
主人公那孤独的抗争,让我忍不住问自己,我是不是也在经历着这样的战争?我觉得吧,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个时刻成为那个独自作战的人。
比如说,追求梦想的时候,周围的人都不理解,都觉得你在瞎折腾,这时候不就是你一个人在坚持吗?再比如说,面对爱情的时候,心里纠结得要死,不知道该前进还是后退,这难道不是自己在跟自己较劲吗?书里的主人公,她的那种敏感和脆弱,我有时候觉得挺心疼的。
可能有人会说,这人也太脆弱了吧,一点都不坚强。
但我想说,坚强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呢?难道一定要咬紧牙关硬撑着才叫坚强吗?我觉得能够面对自己内心的脆弱,也是一种勇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一个人的战争》
《一个人的战争》是我读过的林白的第一部作品。
虽然只读过她这一部作品,但仍能感觉到她作品中的独特气息,以及一些很激进的思想,这可能与她出生成长的地方有关,她生在广西的广西的一个小县城里,远离了中国中心地带的正统文学,使她的作品有一种独特的南国风情。
小说的第一感觉是女主人公的独立意识很强,从小说的题目就可以得到体现,在小说里面自始自终都是女主人公“一个人”在战斗着。
《一个人的战争》讲述的是女主人公多米的成长的历程。
她自小由母亲抚养长大,而母亲再用心,也难免不让幼小的多米觉得孤独,甚至可以说是孤僻。
但也让她学会了独立,当别的孩子还在妈妈怀里撒娇的时候,她已经学会一个人舔舐伤口,当别的孩子还在因为疼痛而哭哭啼啼的时候,多米早就流干了眼泪。
所以从小到大都很独立,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做主,在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没有别人,甚至连母亲都没有。
除开几个有些关心她的人外,她没有长辈的引导,她的路都是自己走的的,也正因此她做过很多在我们看来十分荒唐的事。
不过换做我们,如果没有父母、老师的引导我们说不定会做得比她还傻。
在无亲无故无友的状态下,她就这样在男权主导的世界里磕磕碰碰的前行,摔倒了爬起,摔倒了再爬起。
第二个比较让人感兴趣的是它的贞洁观。
文章中有一个细节在我看来是十分有趣的,这部小说应该算是悲剧吧,因为多米经历的事情真的没有几件算的上是好事,然而多米对自己所遭遇的痛苦总是后知后觉,总是靠感觉行事,比如她因为很可笑的船上的骗局而失贞的事情。
她的朋友还有老师都紧张得不得了,而当她知道真相后反而很镇静,像个没事人一样,她把她当做了一种人生体验,甚至是旅途上的一段小插曲一段颇为艳丽的风景。
我最开始是感到奇怪的,因为这太不符合一般常理了,哪一个失贞的女人会是这般镇定的,哪一个不是一哭二闹三上吊的。
后来想想这或许是对封建观念的一种强烈冲击吧。
从中国古人一直到今天的现代人,对贞洁看得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中国的男人们,他们或许天生就有一种洁癖,东西不想用二手的,不管爱不爱的深,一旦妻子的身体被别人掠夺了,第一件事不是去找那个罪魁祸首,而是先把笔纸墨砚摆上来写一首漂亮的休书了事,这样不就是对那个罪犯的默许吗,动了你的女人之后还让其逍遥法外,我真想说真的是绿帽子戴上瘾了。
我个人觉得中国古代那些因失去贞操而自杀或
被处决的女人们(浸猪笼),她们自己或许真的感觉没什么,她们可以活就够了,只是被当时的社会给活生生逼死了,那个社会是怎样的社会呢,只要你多看别的男人两眼或许就认为你在勾引人家,。
被男人们给逼死了,被男权所逼迫,被男人们的所谓洁癖给弄得生不如死,而周围自称纯洁的女人们只能跟着附和,因为她们的天是她们的夫。
她们所要做的就是四个字:听话照做,她们不敢也不能申辩,她们不敢叫出捉住奸夫,因为男人的社会总是为男人辩护的,孔老夫子不就是个男人吗,他所建立的伦理道德有究竟有多少是从女性角度出发的这很难说清楚或许连一成都没有。
自古多少英雄好汉都拜倒在女人的石榴裙下,他们从来都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从来就不纠结自己的色心、自己的意志问题,而要怪罪的是红颜祸水,怪人家太好看了,对,男人们都这样说,女人又怎敢多嘴,你多说一个字左边脸就可能马上有个红手印儿。
封建道德伦理把女人牢牢的锁在了纯洁、守节的壳子里让女人动弹不得,那一座座贞节牌坊下不知飘荡着多少寂寞萧瑟的游魂。
经常在电视里面上演的是女人因为失贞而自杀,一方面是她们心灵受到了重创,另一方面因为她们害怕活在别人异样甚至是鄙夷的眼神里,而多米在失贞之后的表现不能说是完全符合但至少是稍微符合现代开放女性的标准的。
试问谁没有身体的欲望,多米当时还是青春少女,对男性身体有所好奇也在情理之中,她上当受骗或许是故意的也说不定。
多米凭借自己的思维走在自己的路上,很多苦很多泪但是有自由,可以说是一个真正不受束缚的女性。
但是人怎么会有真正的自由呢,更何况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又何谈自由。
传统的女性从出生开始就接受着婚后的培训,她们的梦想被灌输为成为良家妇女,成为好妻子、好妈妈,成年之后就会被紧紧地拴在丈夫、家庭、孩子中间,永远都脱不开身。
小说中多米也是被爱情所围困,直到被骗受伤后才挣脱了束缚有了觉悟和自由。
小说中真正的恋爱应该算是多米和K的那段不堪回首的恋情。
K 是多米爱错了的一个男人。
多米当时追求的应该是一种平静的家庭生活,想要孩子和安定。
但K是个独身主义者,他不受束缚,什么都不想要,孩子也不想要,因此当他得知多米怀孕的时候,宁肯用从多米身边离开的方法来逼迫多米打掉孩子,他赤裸裸地利用了多米对他的爱,而多米自作多情地认为K是爱她的,为了爱情她什么都可以不要,即使是孩子。
所以她毅然决然地舍弃自己的孩子。
从
道德层面讲这或许会让许多人唏嘘不已,让人对多米的素质教育有所怀疑;从爱情策略上讲,多米也表现得太过笨拙,太过单纯,明明拴住男人的惯用手法就是为他生一个孩子,而多米却为了挽留这个男人打掉自己的孩子。
可以说在爱情里面,多米表现得太傻、太天真、太梦幻。
她拿出了自己的一切,结果是给错了人。
不过也从侧面表现出了女性的一种执着追求,在爱情里在她们喜欢的东西上她们愿意牺牲一切,她们不仅仅是书本上描摹的窈窕淑女,娇羞柔弱,她们也可以很强势,也可以做男人做不到的事情。
别妄想在各种欺压、欺骗、欺辱过后,还能再次打倒这个站起来的女人,永远不能。
在这个男权社会下,女人们要忍受更多的屈辱,更多的责难,可是女人也有着自己的生存方式、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任何人都不能破坏它,除非挖走她这颗女人心。
在林白的这篇《一个人的战争》里所展现的尽管是一个名为多米的普通女孩的蹉跎历程,但是她写了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活生生的女人,如何在男权社会下周旋,如何受伤、如何看透、如何觉悟。
林白把多米的每一个心思甚至是每一个神经都写到了,或许多米就是林白自己,不然不会有这么细密心思的描写。
多米是姓林还是姓李,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必定有多米这么一个影子,我们时而敏感脆弱,时而心如磐石,时而顽固不化,时而温柔体贴。
在男权社会下,我们艰辛地各自走着各自的路,各自迎接着着来自四面八方的风雨,进行着一个人的战争,但一个人的战争并不是孤独的,因为此时此刻或某时某刻也有人在进行着一个人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