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白 一个人的战争
一个人的战争
镜子
寻找自我 通向性别、真我、记忆的通道
女人在镜子里看自己,既充 满自恋的爱意,又怀有隐隐
的自虐之心。
自恋的产生源于自我保护的目的 ——弗洛伊德
对于多米来说,身体是通向心灵 的一条道路,必经之路。
父权体制对女性的压制和束缚, 女性对自身的迷恋(自恋)。
同性恋(姐妹情谊)
既爱又惧、既恋又弃
一个人的战争
其实一人无时无刻不是在和自己做斗争,我认为一个 的的最大胜利在于争胜自己,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自 己。成败一念之间,“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在内心里,不着痕迹的厮杀,也足以毁灭 一人。一个人的战争没有硝烟的痕迹,没有流血的场 面,命欲望 顽强的精神意志
欲求中的知识
智慧的层次
对生命真相的追问 承担失败时蕴含的力量
写作特点
主
女 法颠
体
性
覆
意
成
式
识
长
写
经
作
历
手
Z
矢 村
小 何
李 同 志
王 姓 男
孩
称呼
反抗父权制的压抑 力图唤醒女性自我存在意识.
与“孤独”相伴
倔强的一往无前,行走的 栖栖遑遑
义无反顾的面对自己的失 败,又在成功中品味牺牲 的痛苦。
多了。
其实我跟他做爱从未达到过高潮,从未 有过快感,有时甚至还会有一种心理上 的难受。但我想他是男的,男的是一定 要的,我应该做出贡献。
无法摆脱父权社会的束缚, 在男性面前“服从”态度
多米一碰到麻烦就想逃避,一逃避就总 是逃到男人那里去,逃到男人那里的结 果就是出现更大的麻烦,她便只是承受 这麻烦。
一个人的战争题目内涵
一个人的战争题目内涵一个人的战争》是部具有相当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
借着这本小说,林白有意总结她早期的生活及创作经验,并思索一个女性为写作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全书是始自五六岁(叙述者)林白抚摸自己,初识身体的欲望,一路描写她的少年学习经历,初燃的创作野心,流浪四方的奇遇,一再挫折的恋爱,被迫堕胎的悲伤等情节。
她最后辗转由家乡来到北京,“死里逃生,复活过来”林白洋洋洒洒写来,颇有不能自己的时候;但全书的形式虽不够精致,仍有一股直率动人的力量。
往事不堪回首,但也只有真诚的检视过去岁月的希望与虚惘,自剖年少的轻狂与虚荣,作家才能开展出更成熟的视野。
林白写自己成名心切,曾贸然抄袭了别人的作品,留下洗不清的污点;写自己一心壮游他乡,却在最可笑的骗局中失去贞操;也写自己为爱献身,几至歇斯底里的绝望。
自揭疮疤,不是易事。
但林白告解忏悔的动机无他:生命最绝望的时刻反而成就她对创作最深切的执著。
一个女作家的成长,真是用身体来作为赌注。
小说中林白以三、四十年代多情早逝的女作家萧红自况,确令人心有戚戚焉。
但与萧红的内敛抒情不同,林白的叙述,常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片段。
也许对她而言,自己的遭遇太离奇、太坎坷,怎能不多加渲染。
这是小说家缺乏自信之处。
而很反讽的,只要我们把《一个人的战争》与前述几部女性作家自传式作品并读,我们不难发现她们的经历竟然有不少相似性。
林白的小说以“我”的叙述声音横贯全局,但她不时加入第三人称观点,旁观一个名叫多米的女子的遭遇。
我与多米代表了林白的不同身分——过去与现在,虚构与现实,内里与外在,血肉与鬼魅,恋爱与被恋爱的身份。
人物的主体因此分裂成多种不同可能,创造出极引人的叙述角度。
除此,林白在叙事流程中插额外的情节副线;节外生枝,故事中有故事,想象与经验再难分清。
像是她在西南边境鬼魅似的与“民国”女子相遇的一段,就是好例子。
一个人的战争赏析林白
一个人的战争赏析林白《一个人的战争》赏析。
《一个人的战争》是林白的一部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细腻的情感而著称。
小说以中国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在战争年代里的生存与奋斗,以及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作者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和成长,展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在战争中所经历的磨难和痛苦,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小说中,林白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和煎熬,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在战争爆发后被卷入了战争的漩涡中。
在战争的洪流中,他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痛苦,但是他并没有被战争的残酷所击垮,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最终战胜了命运的困境。
作者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和成长,展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在战争中所经历的磨难和痛苦,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小说中的描写非常细腻,作者通过对细节的塑造,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鲜活。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主人公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在战争年代里的生存与奋斗,以及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主人公在战争中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痛苦,但是他并没有被战争的残酷所击垮,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最终战胜了命运的困境。
作者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和成长,展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在战争中所经历的磨难和痛苦,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小说中的情感描写也非常细腻动人,作者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在战争年代里所经历的痛苦和挣扎。
在战争的洪流中,人们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痛苦,但是他们并没有被战争的残酷所击垮,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最终战胜了命运的困境。
作者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在战争年代里所经历的痛苦和挣扎,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小说的主题是战争与和平,作者通过对战争的描写,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和煎熬,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战争的洪流中,人们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痛苦,但是他们并没有被战争的残酷所击垮,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最终战胜了命运的困境。
《一个人的战争》读后感
《一个人的战争》读后感90年代女性文学典范,林白女士的《一个人的战争》当有一席之地。
此书在那个年代大胆地深层次地触及了女性复杂的心灵世界,走进了一个女人的世界,观她所观,思她所思,感她所感。
《一个人的战争》被称为一曲青春之歌,但这曲青春之歌并不是很美好,主角成长道路上的斗争更多来自于自己的内心,其中显而易见的原因是长期缺爱而引发的心理不健康。
缺爱的童年使人变得坚强且冷漠。
书中主角林多米是一个外人看来品学兼优的好孩子,但是却无人可知她内心的恐惧与特孤单,早逝的父亲,忙碌的母亲,温馨美满家庭生活的确实使得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独自面对漫长的黑夜,无聊的生活,面对那些恐惧,她不哭不闹,因为并没有人会哄她,只是一个人面对。
因为没有被爱,所以不懂怎么去爱,也觉得没必要去爱别人。
在缺爱环境下长大的女孩,不会撒娇,不会叫苦,她们懂事且冷漠,她们总会一个人包揽一切,因为她们潜意识认为,没有人会帮助她们。
缺爱的女孩,活的很独立,也活的很累,但从来不会说出来。
《一个人的战争》中,林多米是不快乐的,作者对多米的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让读者进入了一个缺爱少女的内心世界,感受多米的思维方式,使读者体会缺爱对人的影响。
缺爱的人生导致人不能很好理解人什么是爱。
什么是爱呢?主角多米一生中只有一场恋爱,是在做编辑时与导演N的一段地下恋情。
在这段恋情中多米陷入了自我感动的陷阱,她盼望着N会娶她,她为N而处处迁就,担惊受怕,意外怀孕后,N强迫她打胎,多米担心被抛弃就妥协,之后N仍让多米为他写片子歌词,署名却不想写多米名字,多米也妥协了,以后才发现,在多米打胎的时候,N就已经勾搭上了其他女人并且要结婚。
其实在这段恋情中,多米不知道N并不爱她么?她是知道的,她是聪明的,她从小成绩就名列前茅,创作水平也曾被领导高度赞扬。
但她不愿意放弃这段感情,不是因为她有多爱N,而是因为她爱的是她自己在这段感情的中的付出,她爱的是一段轰轰烈烈的感情,而男主角是谁,其实不是很重要。
女性主体的确立--对林白《一个人的战争》的一种拉康式解读
进 入幼儿 园 的林多米 ,虽然 已经 在后天 社会 教养 中下意识 认 同 自己女性 的身份 ,但是 作为 儿童其 心理 结构还 没有发 生 相关变 化 , “ 女 孩 ”这个 名 称和 姓 名一 样 只是社 会给 予 的一 个代 号 ,直 到看到 性器 官差异 之前 ,性别 差异也 只是 一个空 泛 的概念 。林 多米在 阁楼上 看 到的是 男女 的性 器官模 型 ,最 先发现 的两性 的对 立应该 是有 无标志 主体地 位 的菲勒斯 的 存在 。男性 的生 殖器 由于 外 露而得 以象征 化 ,而 女性却 是
置 ,这个 矛盾在 “ 生 孩子 ”中找 到 了暂时缓解 , 因为孩子
性好 奇 ,而 具有一 种更深 层 的象征性 力量 。对于 这个我 们 很难从 外部环 境 中找到答 案 ,文本 的叙述是 重个 人体验 而 淡化 环境 的,所有 这些 行为并 不是受 到外 界环境 和人物 的 影 响被 动发 生 的,是林 多米 的一种主 动探 索, 即使是 阁楼 里 的模型 与 图画,也仅 仅是充 当一把 钥匙 而 已。林多 米通
才
女性主体的确立
对林 白 《 一个人 的战争》的一种拉康式解读
张晓静 华 中师范大学
摘 要 :林 白是 9 o 年代 以来 中国 女性 文 学的代 表 性作 家 ,其作 品 以极 端个 人 化的 姿 态书 写女 性欲 望 和感 性体 验 , 常 常被视 为 “ 欲 望写作 或 “ 身 体 写作 的代表 文本 。她的代 表作 《 一个 人的 战争》 书写 了林 多米从儿 童到 成年 的心理 和 生活历 程 ,其 中的 同性恋倾 向和 自恋等 问题 一直是评 论家 关注 的焦 点。本 文 以拉康 的相 关理论 为视 点 ,分 析林 多米在 文本 中的女 性主体构 建过程 ,探讨林 多米在 心理层 面上 的女性 构建和认 同 ,从 而对林 白文本 中的女 性做 出另一番解 读。 关键词 :性别差异 ; 自恋;菲勒斯 ;女 性主体
《一个人的战争》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
《一个人的战争》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摘要: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回顾林多米从5、6岁到32岁的经历,以元小说的框架,自传式的视角进行女性自我独白。
小说通过多变的叙述视角及对叙述时间的巧妙处理体现出女性主义小说的形态。
从叙事学角度来解读这篇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作品。
关键词:《一个人的战争》;女性独白;叙述视角;叙述时间1994年林白的长篇《一个人的战争》在《花城》首次发表,以私人化的女性姿态给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带来一股新潮。
她以迥异于以往男性文学话语和主流文学话语的私人化叙事,为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
1自传式的女性独白大多数女性主义作家都倾向于以自传的形式进行创作,她们用自传式的写作来剖析作为女性的独特生命个体。
她们在自传式的文字里将自己的生活体验甚至是私密的情绪也写进去,向读者们特别是读惯了男性话语形态作品的读者们展示了女性的生活体验以及女性的真实(隐秘)内心。
“自传是有关个人成长或自我如何演变的故事”[1]82,《一个人的战争》以第一人称叙事来展示女主人公林多米从童年到30岁左右的成长过程。
由于儿童时期父亲的缺席和母亲的无暇顾及,多米成为孤单的孩子。
她习惯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她也会拉上同龄女孩玩性游戏。
长大后的多米还经历了诗歌抄袭、外出旅游遭诱奸、与女学生发生暧昧关系、与一个错误的男人恋爱受伤后逃离爱情,最终来到北京工作与一个老人结合等事情。
由于叙事是以第一人称回顾性视角进行,就形成一种明显的自传式倾向,特别是叙事中有许多关于剖析女性内心的情节,细致而隐秘,引起读者以一种窥探叙述者隐私的心态去阅读。
《一个人的战争》中某些情节确实能够在林白的自述性小说中找到相似点,比如她在《前世黄金—我的人生笔记》中写到:“我出生在一个边远省份的小镇上,3岁丧父,母亲长年不在家。
我经历了饥饿和失学,7岁开始独自生活,一个人面对这个世界”[2],这和多米的童年生活极其相似。
可以说林白把自己的童年移植到了林多米身上,使自己的经历在林多米身上重新演绎,使作品看上去是真实的。
在现实与梦幻之间——评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
摘
要 : 一个人 的战争》 梦幻、 在《 中, 性是其主要场景。精神分析学认为, 这是进入作 品, 研究作 品主要人物心
理 活 动 的最 佳 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径 。
关键词 :一个 人的战争》 精神分析 《 ;
文章 编 号 :7 — — 0 3- 7 — (0 10 - 2 - 2 9 8 7 8 7 6 7 10 2 1 ) 10 7 0
江 姐 , 者 韩 英 。 N! 梦 里 叮 当 作 响 , 绕 着 母 亲 , 或 铁 - 在 缭 她 有 时 被 流 弹 击 中 , 到 在 地 , 时 血 肉 模 糊 , 血 扑 有 鲜 如 注 。 ’l 在 这 里 , 的 外 显 内 容 是 外 婆 、 亲 的 ,x 【 梦 母 死 , 其 是 母 亲 的 死 。 这 是 很 直 观 的 , 是 探 讨 的 重 尤 不 点 。探 讨 的 重 点 是 梦 的 内 隐 思 想 , 梦 思 。弗 洛 伊 德 即 认 为 , 最 早 的 孩 提 时 代 , 式 的 性 冲 动 的 汇 合 就 已 在 各
一
小 部 分 活 动 ,而 是 在 意 识 层 面 下 的 受 到 抑 制 的 无
特 拉 情 节 也 就 是 恋 父 情 结 ,与 所 谓 的 俄 狄 浦 斯 情 结 如 出 一 辙 , 只 不 过 由男 孩 对 于 父 亲 的 嫉 妒 与 仇 恨 变
成 了 女 孩 x- 亲 的 仇 恨 与 嫉 妒 。 要 注 意 的 是 , 种  ̄ N: 需 这 深 层 的 无 意 识 在 平 时 是 被 压 抑 的 。尽 管 这 样 , 这 个 “ 与 生 俱 来 的 本 能 冲 动 , 仍 会 在 无 意 识 中 以种 种 伪 装 的 形 式 表 现 出 来 。 ”2 一 [ x 在 小 说 中 就 表 现 为 梦 的产
浅析林白小说《一个人的战争》中的女性意识
浅析林白小说《一个人的战争》中的女性意识浅析林白小说《一个人的战争》中的女性意识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巨大的阴影在男权社会中,妇女的生存处境始终处于男性权威世界里的巨大阴影之中,林白也不能例外,在她的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中,主人公多米正是作者自己的化身,作者不只一次的在这部作品中向读者暗示,书中的这位女孩,多米正是一个生活在巨大的男权世界的阴影之中的女性,多米的成长历程是林白的成长历程。
在这一成长的历程中,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讲,来自于家庭这个社会的几本单位中的“父亲”的形象已经模糊不清,甚至于对作者和文中的主人公多米来说,这一父亲的形象似乎是缺失的。
同时,这一父亲的形象的缺失似乎为女性的成长和发展,为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提供了客观的环境和契机,但毫无疑问,伴随着她的成长中和成人之后的种种的来自社会的阻碍和拒绝,也同样不可避免的是来自于男权社会,即那个无处不在的巨大的“父”的阴影。
1.父权的缺失虽然林白一再提醒我们,文中的主人公正是作者自己,但我们还是愿意把文学的创作看作是作者虚构的艺术品——而不是一本个人的自传。
就文本而言,毫无疑问,主人公多米正是出生于这样一个父权“缺失”的家庭之中。
也因此,对于一位儿童而言,在她的童年经验之中,父亲角色的缺失,使得她一方面可以较早的摆脱来自于“家”的“父权”的深刻影响和巨大阴影,另一方面,也使得她得女性意识得以较早的清醒和确立。
可以说,这一来自于童年的家庭条件是形成多米以后独立的女性意识和一个人的战争的前提。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将这本作品看作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的话,那么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那就是林白自己本人,作为一位女作家,之所以可以有这样清醒地女性主义倾向,也许一方面是来自于她曾经受过的教育阅读过的相关的女性主义的书籍,也许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对林白而言,她比别的作家甚至是女作家更具有这样的先天“优势”,而这一优势,似乎正是来自于她那独特的家——家的父权的缺失和独特的童年体验——孤独。
一个人的战争
《说吧,房间》
这是一部关于当代职业女性的小 说,表现了在社会转型期职业女性所 承受的压力,她们的创新和隐痛、焦 虑与呼喊、回忆与诉说,可视作《一 个人的战争》的姊妹篇。 京城记者多米被报社解聘后,为 了生存,她离开了北京到常识找工作, 与女友南红住在一了起,在闯荡中深 受伤害的南红不停地向多米叙说她闯 深圳的经历,而多米则在倾听中不断 地回忆自己极不和谐 的婚后生活,多 米在深圳找工作不果,又重返京城, 南红则在一次意外中死去。整部小说 从极其精细的身体感受到的叙述出发, 直达当代女性心灵的最深外。
林白 (1958年─)
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青苔》、《守望空心 岁月》、《说吧,房间》 中短篇小说集《玫瑰过道》、《子弹穿过苹果》、《 同心爱者不能分手》、《致命的飞翔》等 散文集《丝绸与岁月》等。 她的作品常用“回忆”的方式叙述,女性意识强烈, 对女性个人体验进行极端化的描述,讲述绝对自我的 故事,善于捕捉女性内心的复杂微妙的涌动。
私人化小说特点
其一、从小说叙述的经验内容上说,私人化写作表达的是 一种私人经验、私人意识与无意识,特别是被社会公共 的道德规范与普遍伦理法则抑制、排斥、遮蔽的私人经 验,而不是公共经验或群体意识。比如同性恋。 其二、从写作的方式上说,目前的私人化写作大多采用了" 新回忆录"或"新传记式"叙述。(作品是以女主人公的经 历为叙述的基本框架。 其三、从作者角色上说,私人化写作的作者是一个小写的" 我"(私人),而不是大写的"我"(群体、人民或公众代 言人),他(她)只是私人经验的表达者与私人欲望的 倾诉者。(渴望性爱、从旅游中寻求刺激。) 其四、从写作动机上说,私人化写作的驱动力是个人心理 需要,尤其是无意识与隐秘欲望,与群体无关的私人经 验的表达冲动与倾诉欲望。
读一个人的战争的感想
读《一个人的战争》《一个人的战争》是我读过的林白的第一部作品。
虽然只读过她这一部作品,但仍能感觉到她作品中的独特气息,以及一些很激进的思想,这可能与她出生成长的地方有关,她生在广西的广西的一个小县城里,远离了中国中心地带的正统文学,使她的作品有一种独特的南国风情。
小说的第一感觉是女主人公的独立意识很强,从小说的题目就可以得到表达,在小说里面自始自终都是女主人公“一个人”在战斗着。
《一个人的战争》讲述的是女主人公多米的成长的历程。
她自小由母亲抚养长大,而母亲再用心,也难免不让幼小的多米觉得孤独,甚至可以说是孤僻。
但也让她学会了独立,当别的孩子还在妈妈怀里撒娇的时候,她已经学会一个人舔舐伤口,当别的孩子还在因为疼痛而哭哭啼啼的时候,多米早就流干了眼泪。
所以从小到大都很独立,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做主,在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没有别人,甚至连母亲都没有。
除开几个有些关心她的人外,她没有长辈的引导,她的路都是自己走的的,也正因此她做过很多在我们看来十分荒唐的事。
不过换做我们,如果没有父母、教师的引导我们说不定会做得比她还傻。
在无亲无故无友的状态下,她就这样在男权主导的世界里磕磕碰碰的前行,摔倒了爬起,摔倒了再爬起。
第二个比较让人感兴趣的是它的贞洁观。
文章中有一个细节在我看来是十分有趣的,这部小说应该算是悲剧吧,因为多米经历的事情真的没有几件算的上是好事,然而多米对自己所遭遇的痛苦总是后知后觉,总是靠感觉行事,比如她因为很可笑的船上的骗局而失贞的事情。
她的朋友还有教师都紧张得不得了,而当她知道真相后反而很镇静,像个没事人一样,她把她当做了一种人生体验,甚至是旅途上的一段小插曲一段颇为艳丽的风景。
我最开始是感到奇怪的,因为这太不符合一般常理了,哪一个失贞的女人会是这般镇定的,哪一个不是一哭二闹三上吊的。
后来想想这或许是对封建观念的一种强烈冲击吧。
从中国古人一直到今天的现代人,对贞洁看得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中国的男人们,他们或许天生就有一种洁癖,东西不想用二手的,不管爱不爱的深,一旦妻子的身体被别人掠夺了,第一件事不是去找那个罪魁祸首,而是先把笔纸墨砚摆上来写一首漂亮的休书了事,这样不就是对那个罪犯的默许吗,动了你的女人之后还让其逍遥法外,我真想说真的是绿帽子戴上瘾了。
人性腹地的勘探与呈现——林白《一个人的战争》的意象研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小 说 文 本 的梳 理
¨1 .¨ . 川 ¨. . ¨. ¨. ¨. ¨ . ¨ ¨. , ¨. ¨. ¨ . ¨
小 说 小
许 多 学者 与 批 评 家借 助 于 不 同 的 人 文视 角和 价 值 立 场 ,
摘 要 :本 文试 图 从微 观视 角切入 , 借 助作 家林 自在 《 一 个 人 的战 争 》 文本 叙 事过 程 中反 复 打磨 的意 象 进行 深 层意 蕴 的探 究 ,
对其 小 说所 建构 和彰 显 的 文化 意 义 加 以评 判 。 再 现 了 当
白的 自我 表 述 , 我 们 都 可 以肯 定 的 是 , 这 是 一 部 充满 自传 色 彩 逃 避就 想 逃 到 男人那 里 , 逃 到 男人 那里 的 结果 是 出现 更 大 的麻
的 长 篇 小说 。在 这 本 小 说 中 , 林 白细 致入 微 地 总 结她 早 期 的 生 烦 ”。是 的 , “ 逃避 ” 贯 穿小说 的始 终 。 是 林 多米 抑或 林 白本 人与 活 阅 历及 创 作经 验 , 毫 无保 留地 开掘 自己生 理 与心 理 的私 密 空 他 人 、与社 会 、与世 界最 终与 自己的抗衡 , 就如 林 白在 开篇 的 自 间, 大 尺 度地 书 写 了个体 成 长 的 孤 绝 幽 闭的 心 理 , 并 反 思 了一 叙 :“ 一个 人 的战争 意味 着一 个 巴掌 自己拍 自己 。 一面 墙 自己挡
总评范例:关于林白《一个人的战争》
总评范例:关于林白《一个人的战争》
杨匡汉、孟繁华主编《共和国文学50年》:林白的小说《一个人的战争》正是从女性的躯体描写入手,从对性感及其性感区域的精确描摹出发,来阐述一个女人成长中的自我意识。
正统的男权独断的文学史中,不会让女人如此袒露自身隐秘的欲望。
《一个人的战争》之中女性躯体与欲望的写作引起爆炸性的轰动和极具震撼力的效果。
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直接写出了女性感官的爱,刻画出女性对肉体的感受与迷恋,营造出了至为热烈而坦荡的个人经验世界。
与此相应的叙事方式也呈现为非中心化的零散、片断式形态,并由于情绪与感受的层叠聚合,虽然无序但却令人处处感到深情灵动的轻盈美感,或者也可以说是创造了女性写作独特的审美精神。
陈晓明:《一个人的战争》显然是林白最精彩的作品,它如此彻底讲述了一个女人的内心生活,那种渴望和欲求,那些绝望和祈祷……在当今的女作家中,林白也许是最直接插入女性意识深处的人。
她把女性的经验推到极端,从来没有人(至少是很少有人)把女性的隐密世界揭示德如此彻底,如此复杂微妙,如此不可思议。
徐坤:中国大陆的女性书写史中,林白的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无疑是一个具有革命意义的女性文本,不光是由于它的奇特的文本生成方式,它的关于女人成长史、关于女性隐秘心理及其性感体验的大胆书写,还由于它所引起的巨大的争议……所有这一切,都使它成为了一项“运动”,而不在是单纯的一本书的出版……。
《一个人的战争》中多米形象的双面性
邱雪内容摘要:多米是林白小说《一个人的战争》中的主人公,在她的身上体现着自恋与自虐、女性崇拜与恐同心理、逃避与渴望三种不同的矛盾面。
通过分析这三个方面,我们能更加深入地挖掘多米的人物形象和内心世界,认识到在男权中心社会中,女性自我肯定与妥协退让的矛盾心理和她们所处的艰难生存环境。
关键词:多米双面性女性主义林白的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是女性个人化写作的范本,小说全面而详细地展现了女性多米的成长历程和内心世界,塑造了林多米这个另类女性形象。
但如果用女性主义批评眼光全面地看待《一个人的战争》,我们就会发现小说在鲜明女性意识的表达下,还隐藏着对男权中心社会反抗的失败和对男权文化的妥协和服从,这场战争实际上包含着女性反抗和妥协的双重性、矛盾性,也由此造成小说主人公多米自身形象的双面性。
接下来本文将从自恋与自虐、女性崇拜与恐同心理、逃避与渴望三个角度分析多米的双面性。
一.自恋与自虐
邱雪内容摘要:多米是林白小说《一个人的战争》中的主人公,在她的身上体现着自恋与自虐、女性崇拜与恐同心理、逃避与渴望三种不同的矛盾面。
论林白小说《一个人的战争》对女性深层心理空间的开掘
论林白小说《一个人的战争》对女性深层心理空间的开掘作者:王岩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第7期摘要:林白的小说《一个人的战争》,通过私人化的叙事方式构建了女性独特的生理和心理成长史。
从精神分析批评的角度来看,作品主要展示了人物隐秘的心理状态,并深入挖掘出女性深层心理空间所呈现的自恋性、自虐性和封闭性特征。
关键词:林白《一个人的战争》女性形象心理空间作为20世纪90年代女性作家的代表之一,林白的小说打破了传统的菲勒斯中心主义,通过虚化男性的存在、异性无爱以及杀死父权来构建女性的话语空间。
《一个人的战争》正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小说以主人公林多米的视角,讲述其三十岁之前极具特色的心灵成长史。
故事内容凡俗琐碎,主要由林多米与同性朋友的交往经历、作品抄袭事件、独身冒险游历西南、失败的爱情四个故事组成。
作品中,作家的目光聚焦于女性的心理和心灵世界,深入挖掘和剖析人物内心深层隐秘的心理状态,并进行自我暴露、自我反省、自我沉溺、自我诉说。
本文试以《一个人的战争》为例,从精神分析批评的角度,通过寻觅主人公林多米的心理状态与童年生活的内在联系,解析原生态家庭对儿童心理性格形成的影响,并结合主人公林多米生理和心理的成长史,深入剖析其隐秘的精神状态,从而挖掘女性深层心理空间所呈现出的自恋性、自虐性和封闭性特征。
一、自恋性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自恋就是一个人的(力比多)从客体身上撤回并转而投注于自己。
”自恋现象可分为两种:初级自恋和次级自恋。
初级自恋,即婴儿的自恋状态。
它是由于婴儿不具有与外界发生联系的能力,在他们的意识中主观世界即是全部世界,从而无法建立对象性的情欲客体,因此力比多便滞留在体内。
次级自恋则是指精神病态的自恋。
在这一阶段由于人类与外部世界之间的情感关系受挫,从而导致性欲退化,力比多则撤回到自身。
一个人的自恋情结的产生与其早期童年家庭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如父母之间的关系、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父母与孩子相处时间的长短等。
《一个人的战争》的辞格解析
《一个人的战争》的辞格解析摘要:《一个人的战争》是林白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
作者在修辞表达上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格。
这也是《一个人的战争》语言的一大特色。
多种辞格的运用为小说的内容表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一个人的战争》修辞格辞格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在小说的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丰富表达形式,同时也可以更合理的诠释内容表达的需要。
文学作品中,作者常常为了表达的需要,选择了相应的修辞格进行表达。
《一个人的战争》是林白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其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格,如,比喻、排比、反复、回环、顶针、同语、词序、设问、反问、相反相成、类聚等。
林白在小说的叙述中巧妙地使用辞格,她将很多隐蔽的感受以及一些内心活动,透过修辞手段呈现出来。
下面就从具体的辞格运用进行分析。
一、比喻细腻深入的语言呈现,隐蔽情感的赤裸表达,在林白小说中尤为明显。
林白的语言诗话特征明显。
作者灵活地使用比喻这一辞格,丰富了表达需要的同时,也使小说透过语言的层面,呈现出更深层的内涵。
如:〔1〕女孩多米犹如一只青涩的番石榴,结缀在b镇岁月的之头上,穿过我的记忆闪闪发光。
〔2〕多米想,梅琚也许正是在回忆往事,她沉浸在镜子里头,镜子犹如一扇奇异而窄长的门,遁门而入,可以到达另一层时空。
例〔1〕把女孩多米比作青涩坚硬的番石榴,既形象又生动。
将多米与番石榴联系在一起不仅仅是表达上产生美感,更是在有意延伸多米的成长经历与青涩坚硬的番石榴的成长经历有着某种相似性。
丰富了小说的内容表达。
例〔2〕很意象化的比喻,把镜子比作门,一扇奇异而窄长的门,而门后是另一个世界,作者也是有意在表达透过镜子后的另一个世界,这其实也是多米幻想的一个世界。
二、排比林白的小说很注重语言的诗化,她将小说的语言赋予了诗一样的美感。
排比句式的利用就是林白小说语言诗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作者细腻的情感,通过诗化的语言体现出来,这样的排比运用是林白小说中极富表现力的一种形式。
如,〔3〕往事是多么地飘忽,多么地如烟,多么地摸不着抓不到,它被岁月层层掩埋,我们找不到它,我们把它全都遗忘了。
《一个人战争》:直观女性视角
《一个人的战争》:直观的女性视角摘要:《一个人的战争》是一部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全书始自主角林多米五六岁抚摸自己,初识身体的欲望,一路描写少年学习经历,初燃的创作野心,流浪四方的奇遇,一再挫折的恋爱,被迫堕胎的悲伤等情节。
这部小说直接写出了女性感官的爱,刻画出女性对包括肉体在内世界的感觉与迷恋,营造出了至为热烈而坦荡的个人经验世界。
关键词:直观;女性;自觉;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013-01二十世纪法国最负盛名的女权主义作家波伏娃曾说:“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形成的。
”在臃肿庞大的男权社会,女性的心理及生理是被隐藏的。
女性的心理及生理从来都是被告知的,这个社会告诉你,要成为一个标准的女人,你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这些是既定的,女人并不是天生的,是被形成的。
那么林白《一个人的战争》则是女性自觉意识的一部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小说。
文中的林多米,幼年对身体的好奇,少年对城市的憧憬,以及受挫的写作之路,奇幻的漂泊,各种曲折的恋情让她的彻悟及重生。
一个人的战争意味着一个人与自己的相处。
毛泽东时代,女人被承认为人,到70~80年代女人逐渐被区分,与男人不同的人,到90年代,每个女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与思想。
林白《一个人的战争》,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类似一种心路历程。
“活着的孩子在漫长的夜晚独自一人睡觉,肉体悬浮在黑暗中,没有亲人抚摸的皮肤是孤独而寂寞的皮肤,它们空虚地搁浅在床上,无所事事。
”幼年的林多米首先感到的是肌肤的孤独,独自一人睡在空荡荡的房子里,没有与他人的交流就只能自己与自己交流。
那么对于一个幼童,首先的感知便是身体的感知,也是最彻底最直接的感知。
每个人不是生来就有价值感的,道德感与罪恶感都是人存活于世上被附加的。
那么对于一个孤独而单薄的幼童来说,与自己的肢体交流,没有价值感可言,只是一种个体感知。
我的身体是属于我自己的,我有权对它进行深一步的认知。
一个人的战争 2
《一个人的战争》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以多米为例《一个人的战争》带有明显的自传性。
小说的人物形象有一种自我幻像的特征,小说叙述的空间有一种梦幻化。
这一小说是多米(我)“对镜独坐”。
小说叙述的一些情节(如:多米十九岁时因剿窃而曾遭社会的拒绝)与作者的自传散文《流水林白》中的相吻合,两文都是记述多米(我)由小而大,由南方而北方,由无名而奋斗成名的个人成长过程。
以“我”的叙述声音横贯全局,不时加入第三人称观点,旁观一个名叫多米的女子的遭遇。
“我”与多米实际上代表了作者林白的不同身分——过去与现在,虚构与现实,内里与外在,血肉与鬼魅,恋爱与被恋爱的身份。
一部具有相当浓厚的自传性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作者林白有意总结她早期的生活及创造经历,并思索一个女性为写作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一个人的战争》不仅仅是描写一位女性作家艰难的成长经历,同时也突出了在男权主义、父权制极端压迫的社会,女性作家通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女权主义思想。
一、对男权社会的反抗父亲的角色在女性作家的成长过程中,始终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作者笔下的多米,这篇自传性小说的主人公,三岁的时候就没有了父亲,是病死的。
文中第一次提到父亲是在跟外婆不带任何感情的讨论父亲的死;之后在往冥府送礼物的时候也只是想到在自己三岁时死去的父亲,并没有多余的感情成分在里面;在提到自己的邻居雷红时,作者第一次也是仅仅这一次表现出了对于父亲的渴望。
文中被提及的多米的家人有她的母亲、外婆和姐姐,继父和哥哥是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的。
在有血缘关系的家人中,没有男性。
父亲的死,可以说是作者自己运用的一个隐喻的手法,以小见大,以父亲暗指整个父权社会,用多米的成长隐喻那些成长在缺少男性的家庭中的女性,以以后的多米的身份、背景,表现对父亲的存在与否的漠不关心,同时也表现出对父权社会的反抗态度。
多米在生命历程中遇上了各种各样的男人,在与这些男人周旋的过程中,也是多米走向社会走向中心的过程,但是相对于对同性的欣赏,多米坦言:“男性的美是什么?我至今还是没发现,在我看来,男人浑身上下没有一个地方是美的。
林白 一个人的战争
[论文关键词】‚私人化‛小说主体意识自恋意识孤独意识[论文摘要]林白是九十年代私A.4e.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
以林白《一个人的战争》为例从主体意识、自恋意识、孤独意识三个层面对这一长篇小说解读分析客观而深刻地认识其私人化小说的创作特征。
九十年代的私人化写作具有当代文化语境中女性创作的个性化色彩,也是九十年代个性化创作的一种。
‚‘个人化写作’或‘私人化写作’,就其广义而言,是指那种疏离了统一的思想规范和艺术规范,以个人的自由选择和自主创作为特征的一种写作方式。
……就其狭义而言,是特指90年代兴起的以表现女性的身体隐私和生活隐私为特征的女性文学创作,是对这一创作现象的命名。
这一命名缘于对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及其他女作家类似作品的讨论。
‛“’”‚私人化‛的创作加强了对个人经验的重视程度,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对于个体生命的重视创作出极具性别意识和性别特征的作品。
文学作品的价值不在于只是对个体经验的揭示,而在于它所依附的人类永恒之主题。
文学建立在‚个人化‛的基础上,其实质是建立在个人化基础之上的非个人化写作。
私人化写作在张扬性别自主性的同时,也以此为外壳传达出人性的本质特征。
林白是九十年代私人化创作的代表,对她的作品的解读为分析私人化小说的创作打开了一扇窗口。
本文试以林白的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为例浅要的分析其私人化小说的创作特征。
一、主体意识。
林白私人化小说作品中的主体意识的展现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带有强烈的性别意识的创作倾向。
作家在创作中性别意识突出的表现为女性主义或女权主义的色彩。
二是对个体生命经验自觉的尊重意识,这种尊重意识较之其他作家的作品对个体的重视程度要更为突出,表现的也更为细腻和深人。
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是以一个个体心灵的成长作为叙述主题的作品,讲述了女孩林多米极具特色的成长历程。
林多米就是作品所要叙述的主体,而男性的存在只是作为一个叙述的背景。
作品通过对林多米由一个女孩成长为一个成熟女性的叙述展现出一个女性成长过程中性别意识的觉醒,以及此过程中的冲突与困惑。
一个人的战争读后感
一个人的战争读后感一个人的战争读后感〔一〕初读【一个人的战争】是在朱成碧的Q一Q空间,我为她另类的创作思路在午夜时分笑出声来。
再读此文,不由心生怜一爱一。
这是怎样的一种母女之深情?没有一个赞美之词,唯有咬牙切齿的痛恨。
或许是优越的生活环境以及父母的宠一爱一,在反复读着这样一篇以特殊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祝福的散文,我竟然找不出一句话来表达读文的感受。
对于母亲这个词多年来我始终保持沉默。
我是家里的三女,父亲特别宠一爱一我。
母亲虽然没读过几年书,思想却非常开明。
小时候我长得特别可一爱一,父亲的朋友虎叔家三个男孩,每天叨叨着让我给他家做女儿或者直接做媳妇,一妈一一妈一都笑着征求我的意见。
那时年纪小不懂事不愿意离开家,虎叔很失望。
后来也没能当成他媳妇,到现在虎叔还拿我调侃着。
其实虎叔家的男孩个个帅气,而且家底很厚实,但要想成一家人还是需要缘分的。
我是家里唯一自一由恋一爱一的女孩而且属于早恋,也许是我一爱一上的男孩特别斯文特别优秀,父母像疼一爱一我一样疼他,直到我们结了婚生活在一起,依然照顾着我们。
我们一直在母亲身边生活,可以说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即使买了房子也没离开父母。
直到我36岁离开家,母亲的惦念更深,到现在还少不了给我们送这送那的。
弟弟心疼母亲,跟我开玩笑说:姐啊,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啊。
每次听到这话,心底总会有不可名状的滋味涌起。
因我早恋,生活的不稳定让外界多了许多的谗言,致使我们的恋一爱一婚姻走了长长的八年时间才有了结果。
青春有多少个八年?也正是外界的压力迫使我产生逆反心理,非要证明自己不是生活的弱者,从娇生惯养到自尊自强自食其力的过程对于我来说多么的艰难,以至于回首往事依然会泪流满面。
就为了争这一口气,我一意孤行,不顾父母的理解、叹息与抚慰,姐姐们的奉劝、阻拦,最终让羡慕的眼光围绕着我。
而我失去的永远都不可能再要回来,青春、容颜、无忧无虑母亲退休后帮我养孩子,我不需要一操一一份心。
母亲一爱一干净,会织漂亮的一毛一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关键词】‚私人化‛小说主体意识自恋意识孤独意识
[论文摘要]林白是九十年代私A.4e.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
以林白《一个人的战争》为例从主体意识、自恋意识、孤独意识三个层面对这一长篇小说解读分析客观而深刻地认识其私人化小说的创作特征。
九十年代的私人化写作具有当代文化语境中女性创作的个性化色彩,也是九十年代个性化创作的一种。
‚‘个人化写作’或‘私人化写作’,就其广义而言,是指那种疏离了统一的思想规范和艺术规范,以个人的自由选择和自主创作为特征的一种写作方式。
……就其狭义而言,是特指90年代兴起的以表现女性的身体隐私和生活隐私为特征的女性文学创作,是对这一创作现象的命名。
这一命名缘于对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及其他女作家类似作品的讨论。
‛“’”‚私人化‛的创作加强了对个人经验的重视程度,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对于个体生命的重视创作出极具性别意识和性别特征的作品。
文学作品的价值不在于只是对个体经验的揭示,而在于它所依附的人类永恒之主题。
文学建立在‚个人化‛的基础上,其实质是建立在个人化基础之上的非个人化写作。
私人化写作在张扬性别自主性的同时,也以此为外壳传达出
人性的本质特征。
林白是九十年代私人化创作的代表,对她的作品的解读为分析私人化小说的创作打开了一扇窗口。
本文试以林白的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为例浅要的分析其私人化小说的创作特征。
一、主体意识。
林白私人化小说作品中的主体意识的展现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带有强烈的性别意识的创作倾向。
作家在创作中性别意识突出的表现为女性主义或女权主义的色彩。
二是对个体生命经验自觉的尊重意识,这种尊重意识较之其他作家的作品对个体的重视程度要更为突出,表现的也更为细腻和深人。
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是以一个个体心灵的成长作为叙述主题的作品,讲述了女孩林多米极具特色的成长历程。
林多米就是作品所要叙述的主体,而男性的存在只是作为一个叙述的背景。
作品通过对林多米由一个女孩成长为一个成熟女性的叙述展现出一个女性成长过程中性别意识的觉醒,以及此过程中的冲突与困惑。
作品由主人公对女性自身的认识为起始展开了一个对自我了解和把握的过程。
幼年的多米臵身于一大堆生殖器的模型当中,形成了‚一幅多么奇怪的风景‛,以及以后的带着惊鄂与恐慌、兴奋的心情一次次的窥视生孩子的过程,正是对生命意识和女性意识的自我启蒙。
可以说林多米对世界和自我的认识正是从对性的认识开始的。
并通过这种性的自我启蒙确立
起了作为女性的自我存在意识。
而这种对性启蒙的自觉的寻求也表现出了主体意识最初的觉醒。
在作品此后的叙述中,性别意识始终是一条隐伏的线索。
无论是对同性之爱的理性的把握,还是面对异性之爱的被动与无力,女性的主体意识始终是作家‚无法挣脱‛的创作情绪。
而主体意识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对个体生命的重视。
在现当代的文学作品中也不乏成长题材的或者是具有人本主义色彩的小说。
林白的小说与其他成长主题的,iJv说不同之处在于她是通过最隐秘的私人经验,最具有个人化的生命体验,将一个个体内心世界的流徙作最大程度上的展现。
这是一部纯粹为个体生命而书写的作品。
读者在阅读中仿佛臵身于多米的内心之中,她在我们的阅读视野下是如此的赤裸,甚至于我们在阅读中似乎感觉到我们就是多米,是沉浸在自我的内心世界里自言自语。
如何将这样一个个体由内到外充分展现是林白创作这部小说的宗旨。
她的作品完全以个体生命意识为出发点,充分表现个体在生命历程中的体验。
在《一个人的战争》中伴随性别意识展现出的个体经验以及‚自我‛的意识渗透全篇。
如幼年时期的林多米就懂得体验性的快感,并幻想被强暴的受虐的心理倾向;大学时期封闭的内心世界,在与人交往中的被动而又逃避的心态;以及自始至终对同性之美的倾慕甚或‚爱恋‛等等,由这些我们看到了个体叙述在文学作品中的分量和意义所努力达到的高度。
二、自恋意识。
自恋是对于自我的欣赏和信任,是自己‚喜欢‛自己,是自己成为自己的理想形象。
林白私人化小说的自恋意识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作品主人公的自恋意识,二是流露于作品之中的作家本人的自恋意识,即通过对自我的展-现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对现实理性的认识。
关于第一点我们可以通过文本来理解。
林多米是一个内向、敏感、带有自闭倾向的女孩,但同时她更是一个内心充满力量的女孩。
父亲的早逝,母亲较多时候的不在身边历练出她的面对生活的勇气和坚强的品格。
在她的生命中绝大多数时间是她一个人面对世界和自我,有着别人无法企及的自我的空间,有着与外围不同的属于她自己的生活的秩序。
男性形象从小就在她的心目中有着不光辉的定格,她接触到的男性多数有着怯懦,鲤凝的共性。
多米从小就在成长的道路上独自摸索着前行,少女时期的多米有着令她骄傲的学业和超出同龄人的思维能力和领悟力。
她在生活的道路上遭遇了各种的苦难,但她始终敢于梦想且梦想成真,最终在压抑的生活中寻找出一条适合她的出路,充分表现出她把握生活的能力。
这些都要归功于她内心的那份骄傲,她对于自我的认同。
,正是内心强大的力量一直支撑着她不断地与受力于外界的阻力相抗争,不断地前行。
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内心充满力量的人所依赖的是她自身,她是一个‚在幼年时期就按自己内
心深处的不可扼制的内在力量去追求更彻底、更自由的人生‛fzlcvz3)的人。
这样的多米‚担负‛得起自恋者的称呼,也是最有资格的自恋者。
而作品中提及的其他女性无论是北诺还是南丹,都拥有充分独立的人格,并对于自己有着超乎想象的信任。
尤其是南丹,她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女子,她因为过分自以为是而对所有男性嗤之以鼻,‚在小说中,她像是一个女权主义的概念,一个妇女解放的前驱。
}}(zlc}n)关于自恋意识的第二点的把握我们可以由对林白这位作家的人生经历切人分析。
林白的个人经历与多米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就人生的轨迹而言,这部作品带有自传的色彩,包含着作家的人生体验。
这种体验既来自于不受主观控制的命运的机缘,又来自于作家特有的察赋对生命的体验程度。
如林白本人所说:‚我是从个体生命出发,从我内在的生命感受、感官出发的,而我的自然身份是女性、所以我的作品肯定就表现了大量的女性经验。
‛‚她要说的是她的内心感受,是女性的内心感受。
Uzl(rzs>,也是内心的独白。
与自恋意识相伴而行的还有自审的意识,林多米在相信自己的同时也在自我审视中与内心有着矛盾和冲突,而自审与自恋并不矛盾,在一定意义上看来,自审是自恋在更高层次上的一种表现。
这只能说明洋溢在作品中的是一种健康而又向上的自恋意识。
三、孤独意识。
孤独并不仅仅只是指独自一个人。
‚孤独感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其重要表征是主体与对象相疏离所导致的一种刻骨铭心的精神空落感。
-[3)(Ili3)《一个人的战争》这部作品就小说名称而言,似乎也已经预示出孤独的意识。
在叙述多米也就是‚我‛的过程中,孤独始终是潜隐的底色。
多米的孤独来自于人的自我存在意识、主观意识以及基于此而产生的隔阂感。
孤独虽可怕,然而更可怕的是产生孤独的原因。
对多米而言产生孤独的内涵是复杂的,它产生于内心的除自己之外的无助与空洞。
首先她有着缺失性的童年经验。
父亲的早逝,与母亲之间的无意识中产生的隔阂感,使多米不得不从小就学会面对自己的内心和解决好与外界之间的关系,也造就了她自闭、敏感、执拗的性格特征。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对于温情的渴望。
在她的幼年时期,她就由对于同性之美的仰慕而渴望更多的接触。
在异性那里既有着对哥哥出现在车站接‚我‛的若干年后仍是满怀感激的心情,也有着对于我的抄袭事件给予无比宽容的刘老师永生难忘的感激之情。
我们相信多米在人群中珍视着人与人之间最朴实诚挚的友爱,然而她始终没有主动的去寻觅而只是被动的接受,甚至内心深处有着不可名状的排斥感,其中的原因除去缺失性的童年经验带给她的性格上的‚保守‛,再就是她成年后离开北流来到城市的困窘。
文化差异之大造成了精神上的冲击,她有着与世俗之间的格格不入,也有着无奈
的妥协。
生长于边远异域中的多米由内到外渴望着自由,而在现代社会中要实现它是艰难的。
作品中孤独意识的产生还来自于男性世界的伤害。
多米在现实之中与男性的话语霸权之间充满了矛盾和冲突。
这一方面的描写主要集中在多米在与几个男性的接触中所遭遇的诱惑、欺骗、和暴力的经历。
在她内敛的情感世界里曾经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对异性之爱
的期盼。
一是在关于鬼的故事中,‚我‛所期盼的与父亲的交汇,而另一个更为突出的事件就是‚我‛的那场倾注了全部的情感和包容之心的爱情,这场恋爱的结果就是‚我此生再也不要爱情了。
我将不再爱男人,直到我死。
-(6}这样的惨痛收局带给多米的是彻底的孤独感。
多米选择了逃跑,选择坚守自己的内心世界以逃避外在的世界,刻意地与外界保持着距离,‚安逸‛于内心的丰富和孤寂。
透过文本我们感受到了多米与外在世界之间深刻的隔阂感。
这种隔阂感是一道道无法跨越的‚深渊‛,她只有选择做一个孤独的倍守者。
‚一个人的战争‛意味着坚守住内心的那份孤独,只有这样才能坚守住自己,才能拒绝孤独。
基于以上三个层面的分析,我们感受到林白私人化小说在叙述女性具有隐秘色彩的个人经验的同时更多的是关于
女性独特的生存状态和情感体验的思索,进而在一个较为实在的意义上表现出对女性独特心灵世界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