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教研论文(3篇)
第1篇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旨在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一、引言语文教学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语文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教学目标1. 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初中语文教学目标应遵循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
具体目标包括:(1)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3)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提高审美情趣;(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
2. 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标准,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2)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3)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方法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应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多媒体技术、实物展示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语文的魅力。
2. 注重阅读,培养能力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教师应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具体方法如下:(1)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2)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如速读、精读、略读等;(3)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3. 强化写作,提升素养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具体方法如下:(1)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如构思、布局、表达等;(2)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提高写作水平;(3)开展写作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4. 互动交流,共同进步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优秀5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优秀5篇)随着我国教育进程的不断推进,初中语文教学方式以及教学主题在新形式下受到了极大挑战。
为了响应我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号召,初中语文教学中逐渐融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文主要针对初中语文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在初中语文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初中语文教学承接了小学语文对于学生的语文基础教育与思维能力培养,另一方面,初中语文渐渐向学生们打开了一扇语文学习的新大门,大门的背后是更多新奇、引入入胜的深层次语文文章鉴赏与审美的形成。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目前,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更加多元化、现代化、信息化的技术被引入其中,处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们有了更多获取语文知识的机会。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初中语文教学已经根据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一定创新。
但是在现阶段,我国初中语文教学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但是其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目前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产生了影响,现在的学生们大多是为了考试而学习,由此导致学生思维僵化,不必谈创新,就连最基本的自主思考都没有办法做到。
其次就是部分教师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这一教学活动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导致无论在初中语文中加入多少新型教育方案与新型教具都无法解决我国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缺乏创新能力的现状。
而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课堂刻板,在语文课堂上甚至出现了“1+1-2”这种固定答案,而语文原本是门富有创造性的学科,难怪,初中语文教学水平一直“居低不升”。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在教师心里树立创新意识。
对于学生来说,只有教师这个引导者明白了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才能让学生找到初中語文学习的方向,否则初中语文难免会“南辕北辙”。
在这一点上,需要学校向教师贯彻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明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究竟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才能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最新4篇)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最新4篇)中学语文教学论文篇一那么,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让阅读教学真正地实现对于学生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双赢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感悟,谈一下自己的认识与体会,敬请各位同仁指正。
一、阅读教学中要认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初步的感受能力,逐步形成自学能力,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不能用自己对于课文的认知结果来取代学生的认知过程,而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引导他们独立思考、主动求知,使其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主动获取相关知识,提高语文学习技能。
初读课文。
组织学生正确、流利地自读课文,这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简单的对话。
在初读、通读的基础上,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于课文的初步印象。
在初读的过程中对文本中出现的生词、不理解的语句等有疑问的地方边读边做出标注。
这也是他们对文本初步的认知过程。
再读课文。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问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我们要求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再次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并提出要求,自己在自读中解决。
其实,课文中意思,很多答案就在文中,有些学生却领会不到。
这时,我们应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求得其解。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二、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
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已成为很多语文教师的共识。
朗读教学环节中,教师必须要有范读。
有了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就能自然地找准感情基调,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情感脉搏,感悟到作者作文时的思想感情。
语文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都是不同的,例如,《桂林山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光无限向往、热爱和赞美的思想情感,所以朗读时应该带着轻松、愉快、喜爱、赞美的心情,语调应轻快、活泼、喜爱,读出与大自然的亲密无间;《梅花魂》则表达了作者对伟大祖国的无限敬仰,却又不能回国的无限愧疚和遗憾的情感,朗读的时候要饱含深情、语速缓慢、语调低沉。
初中语文新课改论文
初中语文新课改论文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使课程结构、研究目标、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尤其值得瞩目的是,在各门课程的设计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而其中的情感教育则是一个主要的目标。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事实上,这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而能将语言能力的培养溶入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语文教学不失为一块沃土。
一、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寻找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陶冶学生情操。
进入中学阶段,语文研究的目标不能简单定位在识字、阅读与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而应将其逐步拓展到文学这个艺术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娴雅精致、脍炙人口,从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
阅读和研究这些文章,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
英国作家XXX曾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外一半”。
这种完成就暗含作者与读者的双向交互作用。
文学作品以文本形式出现在学生眼前时,这种外在的形式所构建的虚拟空间本身就理睬呼唤着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心理体验去充分发挥设想进行再构建、再创造。
而学生在阅读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种等候视野,即其阅读惯、趣味、心理、预期目的等等,当学生带着等候走进作品空间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到达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
这种境界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心灵愉悦感。
对于中学生来说,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5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5篇)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
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教师要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进。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教师对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给予充分的重视,从而使得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提高综合技能。
为了使得学生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就应该不断提升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良好的语言表达,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输出的重要体现。
教师应该在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能力表达方面找到因材施教的有效策略。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教师和学校的重视力度不够近几年应试教育的压力比较大,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和能力上,而疏于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校和教育部门也是将注意力放在了提高学生成绩和升学率方面,对于语文课时和课业的安排也不够充分。
这也导致教师在比较短的课时里除了授课不能很好的兼顾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课业更多的是为了应付考试和升学的针对性安排,没有把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放在重点。
学校和教师的这种应试态度违背了新课改的理念,不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也限制了学生在表达能力方面的长远发展。
(二)学生自身对提高表达能力的认识不足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经提到在应试教育的强压下,教师和学校所采取的态度,也必然会导致学生对于表达能力的不重视。
再加上我国的教育体制尚不完善,学生自身素质有待于提高,所以良好的表达能力是学生长远发展的重要技能,但是很多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另外一方面就是由于学生缺乏深入认识,所以对于语言表达的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
在教师有限的语言表达的训练中也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
二、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措施(一)鼓励学生的口语表达学生的表达能力不仅仅包括书面表达也包含口语表达,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为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做好关键的铺垫。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兴趣要求,根据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本意识个体差异自主合作探究评价一、教师要更新观念,树立“生本意识”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现代教育的实质是开放性教育,核心是“生本意识”,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学习应成为发展学生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尽快完成自身的角色换位。
教师对学生不能盛气凌人,应善于倾听,善于理解,善于走进学生心灵。
善于启发、引导学生。
对于语文教师而言,教学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是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辨识,共同提高。
教师角色也应该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个体发展的促进者。
新课标淡化了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强化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
课程功能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向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培养学生认识自我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评价自我,发现自我的进步,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从内心激发自己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意识,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二、启迪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与探究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学过程中,一个老师如果有能力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那就成功了一半。
兴趣对求知和创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反之,如果学生情绪不高,兴味索然,心理上无准备,学习时感觉器官处于闭滞状态,还谈何学习,谈何创新与进取。
学生对语文学科兴趣盎然,学习中必然跃跃欲试,思维活跃,处于积极的识记、理解和运用的精神状态中,久而久之,他们就会逐渐进入“遇问题想求个明白,在思考虑闭塞时想去学习”的学习境界。
初中语文课改论文(5篇)
初中语文课改论文(5篇)学校语文课改论文(5篇)学校语文课改论文范文第1篇1.挖掘每个同学自身的潜能首先要让每个同学在原有语文水平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进展,老师要改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公正、客观对待同学,给同学参加的机会。
例如转变课堂教学的问答式,将“答题卡”发放给同学,让其他同学做答,老师予以评判和修改,并将信息回馈给同学,这样能够熬炼同学解题力量和记忆力。
其次增加同学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要增加同学使用母语的力量,培育进展汉语语感的思维,提高同学交际、写作和阅读力量。
此外语文教学可以树立同学健全人格,推动身心和综合素养的共同进展。
最终培育同学合作精神,进展探究式学习方式。
同学参加教学的深度、广度和乐观性,影响着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增加小组学习的形式,通过同学间的探讨、倾听、提问和发言来完成语文学习,让同学学会敬重他人、倾听他人的想法。
2.对教学形式进行改革首先创新课堂教学形式。
要逐步转变以教材、老师为中心的教学形式,提升同学的中心和主体地位。
运用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例如自学辅导法、试验探究法、问题情境教学法、争论式教学法、“学案导学式”等方式,转变观念、转变单一教学方式,让同学学会思索,主动发言。
其次丰富学习内容。
新课改后的学校语文不但要学习基础学问,还要向纵深进展,用语文独有的敏锐性去思索和熟悉生活,进行生态理论、环境理论等教育。
新教材增加与实际生活有亲密联系的内容,老师要收集新发觉、新科技资料或者地方资料,并分小组进行讨论和争论,激发同学学习热忱,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力量和意识。
让同学情感自由、创新自由和思想自由,调动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和乐观性。
3.优化教学方式学校语文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构建起有活力又开放的语文课程。
语文教学要立足于现实,面对将来、面对世界。
要不断拓展语文学习以及语文学问应用的范围,重视现代化教学方式的应用,进行跨学科的学习,让同学在不同方法和内容的整合、渗透和沟通中开阔视野,增加学习效率,得到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实践力量。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背景下,如何合理设计和实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成为语文教师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
本文旨在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进行浅析,以期对语文教学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不仅仅是对语言知识的掌握。
因此,在设计和实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在听力方面,可以通过朗读、听力训练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语音语调表达能力。
在口语方面,可以组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欲望和能力。
在阅读方面,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外阅读、导读、阅读理解题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写作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如写作小品文、写作日记等,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此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可以通过组织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提升自己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同时,还可以进行创意写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注重个性化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注重个性化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因此,在设计和实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学习风格。
首先,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结合这些信息来设计和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材。
比如,如果学生对古诗词感兴趣,可以通过朗诵、赏析等方式来教授古诗词知识;如果学生对小说阅读感兴趣,可以通过导读和阅读指导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兴趣。
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来设计不同形式的课堂活动。
比如,对于喜欢动手实践的学生,可以组织手工制作、实验等活动,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于喜欢合作学习的学生,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合作项目等活动,让他们通过与他人合作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初中阶段语文课堂教学论文3篇【论文】
初中阶段语文课堂教学论文3篇第一篇一、如何让初中阶段语文课堂具有生成性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花结果。
新课程改革不仅给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带来生机,而且给初中语文教学带来思考。
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如何才能具有生成性,是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更关系到初中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和学生能力的提高。
初中语文的生成性不仅指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多少能力和有多少情感认知上的进步。
让初中阶段语文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是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都在苦苦思索的问题。
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我发现要让课堂具有生成性,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教师的备课要具有生产性因素教师的备课是教师进行授课的蓝本,授课是教师备课的反应。
教师的教学成败关键在于备课是否充分,让教师在教学中体现教学的生成性,教师的备课中就必须具有生成性的因素。
所以,教师的备课要包括生成性因素,并制定有效的措施和方案。
在备课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和生活学习的环境,课前预设为生成留下余地。
为教学的生成性制定目标,并为这一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机制,保证生成性目标的实现。
备课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不但要备教参,还要努力扩充与教材相关的知识,更要对教材有深入的挖掘,有教师自己的理解,可以说教师的备课过程是教师结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进行的二次创作。
所以,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备课中就应考虑到学生,把学生当成重要生成性资源对待。
具有生成性的备课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心理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的,这是有效实施生成性课堂的前提。
2.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的生成性需要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作为保证,这是因为课堂的生成性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充分地进行交流互动。
学生在课堂上如果有问题就要积极提出,让课堂成为一个学生敢发问的课堂,这有赖于教师营造的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三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三篇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我国初中语文教育出现了显著的变化。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三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篇一:信息化教学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应用摘要: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当中的渗透,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技术途径,有利于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所以在如今的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当中,我们应当加强对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以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发展。
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首先简单分析了信息化教学的优势,然后主要对信息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部分探讨性建议,以期能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教学语文在初中教学课程体系当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其对于学生的文化知识与素质能力全面、综合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价值。
在当前,我们应当将信息化教学有效的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1信息化教学的优势1.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来源,只有让他们对教学产生主观兴趣,才能使他们百分之百地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当中。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很难单单凭借教材课本就吸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这对于教师而言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而信息技术在教学当中的应用,具有非常新颖的形式,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当中,显著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1.2降低教学的抽象性初中学生依然更倾向于形象思维,在抽象思维方面的能力还较差,所以如果教学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的话,就会使他们难以理解和掌握,降低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而信息化技术具有非常强的编辑和演示能力,可以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内容,通过形象而趣味的方式将其展示出来,从而降低其抽想性,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1]。
1.3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下,学生显得较为被动,主体性体现不足,主观能动性也得不到发挥,这其实就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并严重地限制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0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0篇第一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心预设1.预设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教师首先可以从学生方面入手。
学生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个体,每位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等都不相同,再加上其课前准备的程度也都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及时地了解他们的知识储备,还要尽可能地预测随时会发生的一些课堂变化,针对这些变化再思考具体的对策,为丰富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做好必要的准备。
2.明确目标。
教师要考虑到一堂生动的语文课要注意的问题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可能会收到怎样的教学效果。
因此,为了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就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这样也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预设为生成预留空间。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要时可以把教案进行优化。
很多完整的教案并没有考虑到预设之后的生成资源,这会导致在具体的教学中不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因此,教师在整理教案时要为课堂的教学预设留有充足的空间。
二、构建互动平台,促进课堂生成性资源生成生成性资源主要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在共同体验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课程资源。
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过程性和灵活性,很难促进生成性课堂资源的生成。
因此,要想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活动,随时注意课堂的动态,搭建良好的互动平台,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资源的生成。
此外,语文教师不要只把注意力放在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内容上,应该更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在学生的活动中去发现、整合相关的信息,形成并且有效地把握、利用这些生成性的资源。
这样做既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又能够促进高质量的语文课堂资源的生成,构建高效率的课堂。
三、设计问题是使课堂具有生成性的基础要想让初中语文课堂成为生成性的课堂,就需要把课堂变成一个问题连连的课堂,让语文课堂变成一个研究性的课堂。
初中语文论文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
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论不仅强调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重新的确认。
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注意角色的转变印度哲学家奥修有一句名言:“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
”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必须给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脚之所以能忘记,恰恰说明鞋之合脚;如果鞋不合脚,脚就会被时时记住。
同样,当学生在一种适合自己的教育环境中生长时,我们就会欣喜地发现他们似乎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在课堂上。
这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就会意想不到地被激活。
因此,我们必须用心记住:我们要创造的是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要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我们要转变角色,走进新角色。
新课程条件下,教师的角色要发生很大的变化。
教师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把重教师教转变为重学生学、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努力形成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教师要把以“教师为中心”的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适时地为学生的读、思、悟提供服务与帮助,进行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激活已有的知识,方法和体验;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资料;是适时给予评价、及时给予鼓励,及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总之,教师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信念。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只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探究的伙伴。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所以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1、给学生充分的思悟自由。
学生阅读中或圈或点,或写或画,既可与同桌交流又可交头接耳与前后位讨论,还可以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独立的、自由地思考、体会、感悟。
初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论文(10篇)
初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论文(10篇)第一篇:如何创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一、高效语文课堂构建的前提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构成元素,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强化学生的学习效率,整个课堂才能够具备一个高效的前提。
这时就需要使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产生兴趣,这样才能够推动整个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
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对师生关系进行调整,使学生消除对教师的畏惧感,这样课堂气氛才能够变得更加温馨和谐。
另外,还应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转变,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发现语文的美妙之处,并能够从生活中感受语文的存在。
二、高效语文课堂构建的具体策略1.教学目标的高效目标对整个过程起着系统性影响,通过对目标的具体定位,来明确行动的起点以及努力的终点。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将高效的理念确定为教学目标,这样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才能够方向更加明确,并且能够将高效的理念系统全面地融入教学活动中。
不仅如此,还应能够做到科学适度,不能够进行以偏概全的教学,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被引入剑走偏锋的歧途,这样才能够为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奠定基础。
2.高效的课堂导入课堂导入是一个十分讲究的环节,其中充满着学问和艺术性,只有确保课堂导入高效,才能够使学生对课堂内容高度关注。
在这一过程中能够运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新课程的具体导入,具体来讲有多媒体导入以及设疑法导入,还可以利用故事法导入,这些方式能够促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对课堂内容进行关注。
3.高效的提问提问是语文课堂中的重要环节,如果能够保证提问的高效性,将能够使得整堂课的内容被有效串联起来。
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要讲究策略和方法,从而能够强化提问的高效性,首先可以用“点穴”提问法,这种方式基于对课堂内容系统全面的了解,并能够在内容梳理过程中找到关键节点,从而提出问题,言简意赅、微言大义,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问题就能够将整堂课的内容全面勾连起来,这时就找准了课堂内容的穴位。
不仅如此,还可以应用锁链式提问,很多时候都会有一些相对艰难的问题出现在具体的教学中,在这种情况下,对问题进行化整为零的分解,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抽丝剥茧、条分缕析的解答,通过连锁式的具体问题,理清课堂思路。
毕业设计(论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初探
摘要2001年7月、2003年4月由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相继正式颁布实施。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实施建议等都作出了具体明确的阐述。
如何将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融入教育教学的新行为,创造出符合课程标准理念的教学设计则成为实现上述诸多内容极为重要的环节。
我们认为,新课程背景下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学设计最核心的就是按照“以人为本”的思想,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将“教”的过程转变为学生“学”的过程,即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文本(课文)平等对话,进而让读者(教师和学生)与作者实现心与心的交流,进而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设计格局,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最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设计必须是体现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要特点的发展性教学设计。
目前在中学尤其是高中阶段的阅读教学中,多将阅读教学的文本分成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
为便于研究,本文将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文本按文学体裁的划分标准(即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来分类,并从文学类文本入手,在遵循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和规律的基础上,分析当前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缺乏启发诱导的注入式、缺乏学情依据的复制式等教学设计以及重预设轻生成等问题,并依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各类文体的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法、课堂实录再现法将诸多名师生动、鲜活的课堂案例进行分析、整理,力求使本文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这既是对广大教师以往教学过程中经验的总结,也为广大教师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课程标准背景;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AbstractThe standard of the Chinese course with full-time compulsory education (experiment draft) worked out by Country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July , 2001 and the standard of the Chinese course in average high school in April , 2003 were put into effect. There are the character of the Chinese course, basic concept, the aim of the course and advice in it. How to make the new idea that the new course standard proposes to melt with new behavior of the education teaching, to create out teaching designing with the new idea is the way of achieve the target .The key of the reading teaching designs under the new course background is changed “teaching” into “learning” under the idea of people-oriented. That is satisfied with the needing of students who want to learn knowledge, making a equal conversation between the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and then communicating readers (teachers and students) with the authors. Design of teaching with new course standard is developing. When we make the design of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put students’ developments first in order to advance students’ accomplishments.There are comments、pragmatism and literature in the reading teaching in High school. The thesis the basic of the content about how to make a teaching design, analyzing the problems, observing the standard of Chinese course, dividing reading articles into poetry、prose、novel and drama.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articles, teachers will make the teaching designs. It is the experience of the teaching reproduced, and it is provided the method of teaching for many teachers. Many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from famous teachers are used in the thesis with pragmatism、pertinences and opera abilityKey words: Chinese classroom in Middle School ;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urse standard ; the articles of literature ; the designs of reading teaching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通用8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通用8篇)初中语文阅读是扩大学生知识面、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课堂,传统的阅读教学文章少而精,学生视野较窄,缺乏对同类文章思考的空间,群文阅读的出现打破了单篇文本教学的局限,让学生从课内走到课外,实现既聚焦课堂又走向社会、家庭的阅读视野。
群文阅读的课堂需要用心、用智、选对文、选好文才能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切实获益,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组合选文的策略。
二、以“体裁”为中心选文以体裁为中心选文,把同一体裁的作品放在一起,让学生了解掌握该类体裁的写法。
文章的体裁无外乎有六大类即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小说,诗歌等形式。
语文教师在选文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难易适中同类体裁的文章,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古今中外的议论文杂糅在一起,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丰富性。
例如可以将古代名家苏轼、韩愈、欧阳修等人的议论文、现代名家鲁迅、梁启超、钱钟书等人的作品以及国外名家的议论文放在一起,以供学生欣赏,同时精心讲解其中的一两篇文章,让学生理解不同的时代、国别、地域、作家都有不同的风格,从而达到丰富学生视野的目的。
三、以“同文”为中心选文所谓“同文”就是主题相同甚至题目相同的文章,文学作品中存在大量的“同文”现象,甚至同样的题目有多个人写,但是写作的角度和内容都不相同。
教师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利用文学作品中大量的“同文”,让经典与经典对话,“以文解文”,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文经典的作品总是有内在的契合,尤其是同样主题的文章,语文教师在解释文章的过程中,有时也不能把经典文本的意思内涵解释得十分到位,那么让经典“互文”,无疑是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绝妙法则。
著名的散文家俞平伯和朱自清都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便是“同文”中的经典,另外古诗文中“同文”的作品就更多了。
古人喜欢吟咏同一对象,例如边塞诗,有一个边塞诗派,王昌龄、高适都是写作边塞诗的高手,同一篇《出塞》,王昌龄就有“秦时明月汉时关”“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设计10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10篇第一篇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艺术一节课,孩子们的思维应该是愉悦地向着教学目标流动。
要使教学达到这一目的,课堂上我们就必须营造出使思维朝着既定目标流动的心理环境。
课堂心理环境,是教学中每一个孩子都具有某一个性特征而表现出来的一个共同的心理现象,它包括对学习的欲望、情感、体验和兴趣等。
因为文学作品一般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它具有很强的生动性、感染性和思想性,对课文的理解,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因此,学习的欲望、情感、体验和兴趣等心理现象,是配合特定思维有效流动的良好心理环境。
一节课能否营造出和谐、科学的心理环境,教学方法起着决定性作用。
因为孩子们学习的动机源于自身内部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常常取决于对需求的满足。
我们在课前对孩子们的需求应做好了解。
主要方法有:可通过孩子们的日记了解,还可以通过师生交流、谈心、发邮件等形式了解,也可让孩子们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提出。
例如讲《羚羊木雕》时,孩子们建议:这篇课文内容不难,只是篇幅太长,不知课文的思路与结构,只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行。
于是我采纳了孩子们的意见,只使用了图解的教学方法,就使孩子们轻松愉悦地上好了这堂课,提高了课堂实效,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的课堂局面。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艺术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以课堂为载体,以语言为媒介,通过情感的互动,使孩子们有效掌握知识,进而提高能力。
从语言方面看,语言是情感交流的一种工具。
我们广大语文老师要真正提高上好每一节课的意识,只要这样才能使教师树立起威信,在学生内心深处建立起信任的基础,让孩子们认为你是最棒的。
由于师生情感上做到了有效统一,孩子们都愿意与你亲近,都敬佩与尊重你,都愿意为您争光,您还愁教不好他们吗?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前奏曲和集结号。
好的导入能够调动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它就像一把开启孩子们智慧大门的金钥匙。
因此,我们要力求导入艺术化,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开启一个良好的开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探究《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语文课程的评价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教学,改善课堂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主渠道。
笔者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引的方向,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对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进行了三方面尝试、探索。
一、情境导入
《语文课程标准》中教学要求的安排和教学策略的选择,体现了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那么教师在教学中更要去积极响应,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在学习者身上培养发现的快乐,创设符合学生心理,贴近学生生活,且又能与本节课密切相关的导入部分。
当然,这种导入不再是以往那种单独地由教师表白的一种形式,而是一种”情境”,这种”情境”形式多样,不拘一格。
教师在此环节一定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力求贴近学生实际,找准知识的切入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通过巧妙情境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积极学习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
1.揭示课题,引入情境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品,时空跨度大,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很多内容不是中学生阅历中的。
教学新课时,如何把学生带进教材特
定的情境中,从而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时空距离,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的钻研教材,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亲身感受作品的情境,找准作品情感的闪光点,导读时或简介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或摄取作品最感人的情境加以描述,从而把学生引入情境。
2.绘声绘色,优化情境
“文章不是无情物。
”情境教学就是要以”情”为纽带,以教师之”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
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大多是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的佳品,所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无论写人叙事,还是议论抒情,都饱含着作者的情感。
但是,教材不是影视文学,无论作者描述如何精彩,感情如何丰富,如果教师不去点拨、渲染,学生不去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也只是一些语言符号的整合。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联想,并运用讲述的方法,把教材的语言化为教师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精彩的故事情节,使学生在涓涓的情感细流的沐浴中受到艺术感染,成为富有激情的、活生生的人,从而达到精神的恬淡与从容,思维的明晰与开阔。
3.设计角色,置身情境
教材中的小说、戏剧,有很多对话描写。
为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情境教学常常利用角色效应,设计角色让学生充分活动,或分角色朗读,或分角色表演。
这样可以从教材语言出发,落实教材语言。
即”语言→情境→语言”不断沟通结合,以切实训练学生语言丈字的基本功。
同时,学生加深了情感体验,加深了对情境本质的认识。
4.设疑想象,感受情境
叶圣陶先生在谈到文艺作品的鉴赏时说:”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于文字。
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
”情感教学常常要指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这一环节,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动起来——动口、动手、动脑,倡导课标中提出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问题设置既要扣住教材的重点又要有探究性,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交流探究的过程尝试到学习的乐趣。
这种交流可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
小组之间、正反方之间的交流,要不拘形式,只要能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即可。
但必须诚心诚意。
师生间的交流,教师必须要”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这样不仅符合学生心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二、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
性特点。
其目的就是为改变过去那种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部各部分之间割裂的状态,要强调加强与其它学科的沟通,与生活的沟通,在语文课程中学习到其它方面的知识和方法。
这就要求语文
教师必须改变过去那种陈旧的课堂结构,建立一个开放式的课堂。
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想象,激活他们的思维,将他们的学习引向更为深广的空间,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由学习到实践的延伸,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1.语文学科在追求人文精神上应以把握语文学科特点,找准人文教育的着眼点。
着眼于人的精神和人的价值。
教师如果在教学中,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那么就违背了人文教育的宗旨。
语文人文教育要追求对学生的人生关怀、人性关怀。
倡导民主、合作、教学相长的教风。
语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在顾及自己具体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需要和感受。
语文课堂应成为”快乐之家”,学习语文过程应成为”快乐之旅”。
2.人文精神的养育具有诸多特点,把握这些特点有助于教师进行人文教育时采取适宜的对策。
人文教育充满想象和创造;人文意义具有抽象性、模糊性,人文语言具有混沌性、隐喻性。
人文教育不能用概念解释,而要给出一个特定的”场”,通过展开联想或想象,悟出意蕴和道理。
在教学中,要重在激发想象和体悟力,让学生去感受,不能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
3.语文学科肩负着丰富人与社会知识,启迪人们的智慧,间接地影响人们对于人与社会的态度及行为方式的重任。
担负此重任的基本途径就是将语文学科教育与人文实践活动相结合。
语文人文教
育不能等同于语文学科知识教学。
人文教育离不开学科知识的教学,但绝不等同于人文学科知识教学。
语文学科虽然反映了人文精神的精华,能够给学生人文素养的成长提供各种有益的影响,但它们不等同于实际生活。
回到现实当中,现实生活给予学生的影响,对学生人文素养成长作用更为有力、更为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