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的写作特色
析契诃夫的《变色龙》
析契诃夫的《变色龙》契诃夫在不足三千字的小说《变色龙》中,塑造了一个人们过目难忘的形象──警官奥楚蔑洛夫。
不错,人人都会说他是个马屁精,然而小说的社会意义要比这深刻得多,丰富得多。
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官职低微、语言粗俗、当众出丑的小警官,在小说描写的故事发展过程中,不仅没有一个人对他表示愤怒、鄙视、嘲笑,相反人们倒是怕他、服从他、恭维他。
这难道不是这篇小说最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吗?从官职上说,他可能是级别最低的那一等了。
你看,他就有一个跟班的巡警。
权力有多大呢?无非是在集市上敲诈勒索一些小商贩。
如小说开头交代的,他的跟班“端着一个筛子,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
要么就是在闹纠纷的人群面前耍耍威风,胡乱判断一番,如同判断赫留金和小狗的纠纷一样。
如此而已。
有钱有势的贵族豪门的子弟绝没有当小警官的。
从奥楚蔑洛夫粗俗的语言,也可看出他的文化教养是十分低下的。
比如他在十几分钟的“断案”过程中,一共才发了六次言,竟有六句骂人的粗话(骂狗的没算在内),什么“混蛋”、什么“鬼东西”、什么“猪崽子”等等。
别看这么一个芝麻绿豆大小的警官,他的派头可不小哩。
瞧,他在小说里刚一出现就那么威风:“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
”当然了,新的军大衣再加上身后那个端着没收来的醋栗的跟班,在市民百姓眼里,是足够“抖劲儿”的了。
奥楚蔑洛夫不光有派头,还有十足的威严哩。
他一挤进喧闹的人群就煞有介事地质问道:“这儿到底出了什么事?……”“你究竟为什么举着那个手指头?……谁在嚷?”明明一肚子坑、蒙、吹、拍、骗的坏水,却偏要摆出一副父母官的架式,即使在见风转舵、大出其丑的时刻,也能官腔十足地对他的跟班和围观的人群施威。
什么“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鬼东西是什么玩意儿”(对赫留金),什么“得好好教训他们一下!是时候了。
”(对狗的主人),什么“你这混蛋……怪你自己不好”(对赫留金),什么“弄死它算了”(说狗),最后却又恐吓赫留金说:“我早晚要收拾你!”这种命令式、辱骂式和恐吓式的口气和声调,人们一点也不反感,觉得正常极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变色龙》教案
13.如何理解小说主题? 小说通过对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警官奥楚蔑洛夫
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 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实质。 【社会意义】
变色龙,是蜥蜴的一种,表皮下有多种色素块,能 随时变成不同的保护色。现在多比喻政治上善于变化和伪装 的人,含贬义。在俄语中,这个词的含义是“反复无常的小 人”、“见风使舵的小人”。小说用它来讽喻那种狡猾善变、 出尔反尔的人。用变色龙作标题,不仅揭示了要鞭挞的对象, 富有讽刺意义,而且形象生动,非常恰当。
以人物的服装、气派勾画了一个外表严肃、威风凛凛的 警官形象。拿着一大堆没收来的东西,揭示了军警宪兵横行 霸道,老百姓的财产得不到保证的现实,这是黑暗的世道。 新知讲解 7.态度是围绕什么来变化的? 态度是围绕“狗的主人是谁”来变化的。 8.从中可以看出奥楚蔑洛夫怎样的性格特点? 从中可以看出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性格特点。 变:对狗的评价和看法,因狗的主人不同而变。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十九世纪 80 年代中叶前,他写下大量诙谐幽默的小说, 其中不乏优秀的作品,如写大官僚飞扬跋扈和小人物的卑微
可怜的《小公务员之死》(1883),写见风使舵的小市民奴 性心理的《变色龙》(1884)。80 年代后半期,契诃夫的 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写下了一系列杰出的短篇小说。《万卡》 主动积极作
引导思考, 激发解题 热情,主动 完成课堂 内容
不变:本性,即见风使舵、媚上欺下、趋炎附势。 9.奥楚蔑洛夫形象:是个专横的沙皇警察,专横跋扈、欺凌 百姓,对上则趋炎附势、献媚讨好,是个见风使舵、厚颜无 耻的忠实的沙皇走狗。 10.细节描写 突出形象 细节描写是指文艺作品中对人物某些细小的举止行动或对 细微事件的描写。 一个典型细节描写的作用,往往超过一大篇笼统的叙述。细 节描写是突出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1)四写“血手指” 一方面写出赫留金的命运与遭遇; 另一方面,也从侧面衬托出了主人公的卑劣品质和善变,反 映社会的黑暗。 新知讲解 第一段: “新的军大衣”是沙皇走狗的特殊标志,也是他 用以吓人、装腔作势的工具。 第十段: 吓出一身冷汗,惴惴不安,自己出尔反尔的狼狈 相,也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装作若无其事。 第二十段: 又吃一惊,心虚恐惧,掩饰窘态的动作,为再 次变色作准备。第二十九段: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狡猾内 心。呼应开头“新的军大衣” 。 (2)四写“军大衣”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课《变色龙》原文赏析及参考答案
变色龙(俄语中,这个词有“易变心的人”,题目简洁明了,具有象征意义和讽刺作用)契科夫:19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第六病室》、《小公务员之死》等,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
《变色龙》写作于1884年,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
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强化反动统治。
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
他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
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而干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
《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也没有。
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
此处指生意萧条)地敞chāng 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2.“好哇,你咬人?该死的东西!”奥楚蔑洛夫忽然听见叫喊声:“伙计们,别放走它!这年月,咬人可不行!逮dǎi住它!哎哟……哎哟!”3.传来了狗的尖叫声。
奥楚蔑洛夫向那边一瞧,看见从商人彼楚金的木柴厂里跑出来一条狗,用三条腿一颠一颠地跑着,不住地回头瞧。
它后边跟着追来一个人,穿着浆硬的花布衬衫和敞着怀的坎肩。
他追上狗,身子往前一探,扑倒在地下,抓住了狗的后腿。
又传来了狗的叫声,还有人的叫喊:“别放走它!”有人从商店里探出头来,脸上还带着睡意。
木柴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4.“好像出乱子了,长官!”巡警说。
5.奥楚蔑洛夫微微向左一转,往人群那里走去。
在木柴厂门口,他看见那个敞开了坎肩的人举起右手,把一个血淋淋的手指头伸给人们看。
他那半醉的脸上现出这样的神气:“我要揭你的皮,坏蛋!”就连那手指头也像是一面胜利的旗帜。
奥楚蔑洛夫认出这人是首饰匠赫留金。
这个案子的“罪犯”呢,坐在人群中央的地上,前腿劈pī开,浑身发抖——原来是一条白色的小猎狗,脸尖尖的,背上有块黄斑。
外国文学作品选读《变色龙》
(5)“他老人家是明白人,看得出来到底谁 胡 说,谁像当着上帝的面一样凭良心说话。” 用比喻的手法,写赫留金在警官面前的逢迎拍马,
表现他既是一个庸俗的小市民,又是一个有所恳求 的“小人物”。
(6)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们绝不能不管。
双重否定的修辞手法。写奥楚蔑洛夫在未知狗的主 人时,摆出一副“扶弱抑强”的架势,与后面得知 狗主人可能是将军时的态度变化形成强烈对比,造 成绝妙讽刺的效果。
《外国文学作品选》· 短篇小说赏析
变色龙
契诃夫(俄)
安东· 巴甫洛维奇· 契诃夫(1860-1904), 是19世纪末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与莫泊桑、欧· 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 说之王。 他二十岁开始创作,一生写了七百多篇 小说,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 《凡卡》等,剧本《万尼亚舅舅》《海鸥》 等。他的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姊妹”成为后 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铭。
《变色龙》创作于1884年,是契诃夫早
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当时俄国社会正 处于亚历山大三世的黑暗统治下,为了强 化反动统治,豢养了一批狡诈多变的走狗, 为其镇压人民服务。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 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做着媚上欺下,献媚 邀功的勾当。他们在民众面前耀武扬威、 官态十足,在贵族老爷面前趋炎附势、阿 谀逢迎。小说揭露了腐败反动的沙皇统治 的罪恶,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
2、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在小说中反复出现,请 仔细体会这些细节描写对人物刻画的作用,想想 这些细节表现了什么?
(1)小说一开始,作者就把这件具有象征意义的道具和 他的主人一下子推到读者面前。新的军大衣是沙皇警犬的 特殊标志,也是他装腔作势,吓唬百姓的工具。以军大衣 交代了奥楚蔑洛夫的身份。 (2)第二次是脱大衣,不是因为天热而是因为判错了狗, 急的他浑身冒汗。听到有人说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 让他猛吃一惊,浑身燥热的胆怯心理,也表现了他借此为 自己变色争取时间以转风使舵的狡猾。 (3)“给我穿上大衣吧。挺冷”。这是第三次写军大衣。 这里穿大衣是心冷胆寒的表现,遮掩刚才辱骂了将军而心 中更深一层的胆怯和出尔反尔的狼狈,为再次变色准备。 (4)结尾他训了一通赫留金“裹紧大衣,径自走了”是 第四次。既形象又逼真的写出这条变色龙出尽洋相之后, 又恢复了他奴才走狗的常态,继续耀武扬威逞凶霸道去了。 与开头相呼应。 对大衣穿而又脱,脱而又穿,又冷又热的描绘,反映 出人物卑劣复杂的心理活动,淋漓尽致勾画出变色过程中 的丑态,表现了他反复无常、见风使舵的丑态。
《变色龙》教学反思6篇
《变色龙》教学反思6篇《变色龙》这篇课文描写的变色龙虽然学生平时不能见到,但作者的描写动物的方法却值得学生好好体会,以下是整理的《变色龙》教学反思,供您阅读,参考。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变色龙》教学反思1变色龙》是契诃夫的早期作品,情节简单,但曲折有趣。
警官道貌岸然,滑稽可笑。
是一篇深受读者喜爱的小说。
但小说写于1884年的俄国,对于这篇小说的主题,学生要准确的把握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这篇小说主要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推动情节发展。
本文采用细节描写、对比手法对于人物进行塑造,应引导学生好好体会。
这篇小说,编排在九年级下,学生们学起来比较轻松。
小说的情节,人物性格特征比较好把握,课堂上不必花过多的时间去学习。
因此,我用课下预习,课上提示检查的形式处理。
作为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学过了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和吴敬梓《儒林外史》节选的《范进中举》之后,对比手法在小说中对于人物、情节的作用都有所认识和体会。
因此课堂上通过提示和回顾来学习。
学生对用对话、细节来表现人物构成情节这一点,因平时关注不够,课堂上应作为重点来分析。
课前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到,他们虽然在课下读过,但有相当多的同学对文本不理解。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第一课时,介绍了有关背景之后,把半节课的时间花在听、读上:请学生跟听示范朗读,随后自由散读,要求边读边体会、圈化语句,并做有关批注。
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上还是贯穿了朗读这一环节,并且有层次地渗入到其他教学过程中。
在朗读中抓住关键词句去剖析、去联想,唤起学生已有的体验来理解人物。
在理清情节阶段,我根据学生预习掌握情况,请大家速读概括出奥楚蔑洛夫六次不同表现。
分析人物形象时,学生先是抓住重点语句自读课文,交流感悟时个别朗读体味人物的情感。
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再进行分角色朗读,我也参与其中,和同学们一起进一步体会人物形象,其他同学点评,促进学生进一步沉浸文本,运用声音的动感再现文本的内容。
当然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这堂课对人文性比较重视,对语文的工具性的重视有点欠缺。
变色龙赏析总结
《变色龙》奥楚蔑洛夫人物形象分析奥楚蔑洛夫:专横跋扈,看风使舵、寡廉鲜耻的走狗形象。
在短篇小说《变色龙》中,契诃夫通过一个富于戏剧性的街头场面,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寡廉鲜耻、欺下媚上的“变色龙”的典型形象,对沙皇政权的爪牙们的专横霸道、欺压人民、阿谀权贵、看风使舵的丑恶行径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揭露,同时也对小市民们的逆来顺受、安分守己、“顺应”现实的庸俗生活态度加以批判。
变色龙奥楚蔑洛夫是一个高度概括的典型形象,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沙皇俄国,在反动势力猖獗横行,社会上一片消沉死寂的恐怖气氛下,过去那些自诩进步的资产阶级自由派,都急于去“适应”现实,拼命宣扬“规规矩矩”的生活哲学,而民粹派也已抛弃了过去的革命传统,他们实际上是妥协了。
至于广大的小市民,更是软弱消极、猥琐鄙陋,满足于“和平恬静”、“奉公守法”的庸俗生活。
当时社会上见风使舵、迎合现实、背叛变节之风盛行,这种痼疾是反动的社会政治条件的产物。
契诃夫在短篇小说《变色龙》里,通过奥楚洛夫这个典型人物,有力地批判了这种丑恶的行为。
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具有广泛的概括性。
他是一个专横的沙皇警犬,但同时也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变色龙。
作为一个沙皇政权的走狗,他具有专制、蛮横、欺凌百姓等特点。
但这只是他性格的一个方面。
他同时还具有趋炎附势、对弱者耀武扬威、欺下媚上、随风转舵等特点。
因此他也是一个厚颜无耻的两面派。
这两方面的特点构成了他的完整的性格──“变色龙”。
不过,这个形象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奥楚蔑洛夫这一类沙皇警犬这一特定的范围。
在当时,这一形象塑造,无疑也揭露和批判了在反动政治条件下迎合现实、转向变节的妥协派和投降派。
《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
在这篇著名的小说里,他以精湛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欺下媚上、看风使舵的沙皇专制制度走狗的典型形象,具有广泛的艺术概括性。
小说的名字起得十分巧妙。
变色龙本是一种蜥蜴类的四脚爬虫,能够根据四周物体的颜色改变自己的肤色,以防其它动物的侵害。
《变色龙》简析
《变色龙》简析契诃夫的著名短篇小说《变色龙》最初发表在一八八四年九月八日出版的《花絮》杂志第三十六期上,副标题是“小场景”,笔名契洪特。
一八八六年收入《五花八门故事集》。
安东·巴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末叶俄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
他的短篇小说、中篇小说和戏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契诃夫的祖上原是农奴。
契诃夫的父亲当过店员,后来在亚速海滨的大冈罗格开一个小食品杂货铺。
父亲经营的小店最后破产,瞒着债主逃往莫斯科。
接着母亲也带着弟弟妹妹前往。
契诃夫因正在上学而留在老家,十六岁的年纪便已挑起独立生活的重担。
为了维持生活和上学,他教过家馆,饱尝了人生的忧患和穷苦的滋味。
一八八○年,契诃夫入莫斯科大学医科学习,同年开始文学创作。
一八八四年大学毕业后,契诃夫在莫斯科近郊行医,同时继续从事写作。
契诃夫在八十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正赶上俄国历史上一个最反动时期的开端。
当时民粹派“到民间去”的运动已经完全失败。
一八八一年三月一日,民意党人刺杀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新登位的亚历山大三世实行残暴的恐怖统治,疯狂地镇压革命运动,社会上死气沉沉。
当时农奴制虽然表面上已经废除,但农奴制残余仍严重存在,加上资本主义发展所带来的新形式的剥削,使广大工农陷入极度贫困和大量破产的悲惨境地。
在反动势力猖狂进攻的情况下,惊慌失措的资产阶级自由派,开始谄媚地“顺应”新的环境,已经堕落的民粹派和他们同流合污,同现实妥协,使他们不再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了。
在小市民中间,以及大部分知识分子中间,笼罩着一种庸俗猥琐、苟且偷安的习气。
契诃夫早期创作了大量的幽默故事,虽然是喜剧性的内容,但其中有不少是颇为深刻的。
如《小公务员之死》、《胖子和瘦子》、《变色龙》、《普里希别耶夫中士》等,都具有较深刻的社会意义。
八十年代中期,契诃夫写出了一些反映下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作品,如《哀伤》、《苦恼》、《万卡》等。
这些作品虽然仍有幽默因素,但悲剧性因素也很明显。
《变色龙》有关知识
《变色龙》有关知识【作者介绍】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出生于小市民家庭,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从医并开始文学创作。
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务员之死》(1883)、《苦恼》(1886)、《万卡》(1886),主要再现“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琐。
而在《变色龙》及《普里希别叶夫中士》(1885)中,作者揭露了忠实维护专制暴政的奴才及其专横跋扈、暴戾恣睢的丑恶嘴脸,揭示出黑暗时代的反动精神特征。
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库页岛考察后,创作出表现重大社会课题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猛烈抨击沙皇专制暴政;《带阁楼的房子》(1896),揭露了沙俄社会对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毁灭。
他的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寓意深刻。
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
其代表作《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前者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后者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
契诃夫创作后期转向戏剧,主要作品有《伊凡诺夫》(1887)、《海鸥》(1896)、《万尼亚舅舅》(1896)、《三姊妹》(1901)、《樱桃园》(1903),这些作品反映了俄国1905年大革命前夕知识分子的苦闷和追求。
其剧作含有浓郁的抒情味和丰富的潜台词,令人回味无穷。
【《变色龙》的主题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是作品的灵魂,它是作家在作品中通过描绘现实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和时代的特征。
我们只有明确地认识到了作品的中心思想即主题,才算是把握了作品的精神实质所在。
《变色龙》自选入中学教材以来,评介文章发表了不少。
这些有关评论文章,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这篇作品做了深入的解剖,但对主题的认识却不一致。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辅导-《变色龙》写作特色赏析
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精品资料设计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精品资料设计 1 《变色龙》一文写作特色赏析小说的构思非常巧妙。
警官奥楚蔑洛夫在街上巡视,恰逢首饰匠赫留金被狗咬伤。
随着狗主人的身份的不断变化,奥楚蔑洛夫的态度也经历了五次变化:最初,他故意摆出一副威严的态度,表示要惩办狗的主人,教训教训那些不遵守法令的老爷们,并把这条狗马上弄死。
可这时人群中突然有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
这使奥楚蔑洛夫很尴尬,于是他装着抱怨天气太热,要叶尔德林帮着他把大衣脱下来,借这个插曲,他顺势把话题转开,态度也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它怎么会咬着你?它那么小怎么够得着你的手指头?一定是你自己耍赖,想要一笔赔偿费!把责任完全推到了赫留金身上。
然而就在这时,一直跟着他的巡警说这不是将军家的狗,因为将军家全是大猎狗。
奥楚蔑洛夫的态度因此发生了第二次转变,这狗“毛色既不好,模样也不中看,完全是个下贱胚子”。
因此一定要为赫留金讨回个公道。
但是巡警对自己的判断也怀疑起来,“说不定就是将军家的狗……”于是奥楚蔑洛夫第三次变色,声色俱厉地训斥赫留金是混蛋,“怪你自己不好!”随着将军家的厨师的到来,故事也进一步达到了高潮。
厨师先是直截了当地表示“瞎猜!我们那儿从来没有这样的狗!”这使奥楚蔑洛夫心中有了底,因此他第四次变色,断然决定“弄死它算了”。
然而富有戏剧性的是,厨师接着说道:“这不是我们的狗,这是将军的哥哥的狗。
”这句话最终判定了狗的身份,因此奥楚蔑洛夫的态度发生了第五次转变,脸上立即堆起笑容,对着小狗一阵猛夸。
厨师把小狗带走,故事告一段落。
作者运用夸张手法,不厌其烦地描写了奥楚蔑洛夫态度的五次变化,通过他的不断变色,自我表演,自我暴露,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和灵魂,一个溜须拍马、谄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人形象跃然纸上。
对此作者没有一句主观的评判,而是将自己的好恶隐含在客观的描写里,通过人物自己的言行,通过他的前后矛盾、丑态百出,尖锐地讽刺了这样一种奴性人格。
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色龙》优质教案范文三篇
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色龙》优质教案范文三篇2019年已经结束了,新的挑战在2020年开始了。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色龙》优质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色龙》优质教案范文一从容说课《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
作者主要通过精彩的对话刻画了一个溜须拍马、欺下媚上、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奥楚蔑洛夫的形象。
选取社会生活片断,表现尖锐重大社会问题,也即以小见大,是契诃夫短篇独特之处。
教读本文,应抓住奥楚蔑洛夫这一形象,理解小说深刻的社会意义。
抓住“变”这个文眼,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完成课堂教学。
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思维的概括性和发散性,对人物分析有一个更感性、更全面的认识。
小说主要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展开情节和表现人物性格,教学中引导学生采取表演或分角色朗读的形式,灵活开展。
以编演课本剧的活动形式,为学生深透理解文意并进行个性化创作提供平台。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沉静、无精打采、异想天开、径自”等词语。
2.了解契诃夫的小说创作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3.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能力目标1.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2.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
3.领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德育目标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学生做人正直、表里如一的意识。
教学重点小说用个性化人物语言刻画奥楚蔑洛夫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教学方法1.诵读法契河夫的短篇小说以对话取胜,语言有显著的特色。
课文运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突显人物性格。
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活泼的分角色朗读形式,体会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2.激疑探究法抓住文眼“变”,引导学生主动质疑问难,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同时本文是一篇讽刺小说,人物形象具有类型化的特点,分析人物性格时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诵读,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变色龙》知识讲解
《变色龙》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出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的小市民家庭,1884年从莫斯科大学毕业后从医并开始文学创作。
他在文学领域最大的成就表现在短篇小说方面,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齐名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有《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万卡》《普里希别叶夫中士》《第六病室》《带阁楼的房子》《农民》等。
《变色龙》写于1884年,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
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强化反动统治,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
他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
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而干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
《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知识积累1.无精打采:形容不高兴,精神不振作。
2.魁梧..(kuíwú):强壮高大。
3.异想天开: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离奇,荒唐浮夸,不正确,不实在。
4.洋溢: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5.伶俐:聪明灵活,讨人喜欢。
6.径自:表示未经允许自己就直接行动。
7.无缘无故:没有原因。
8.荒谬:有荒唐错误、非常不近情理之意,但无“荒唐”的第二个含义。
9.名贵:珍贵,难得。
10.娇贵:把某人某物看得十分贵重而使之处于娇生惯养的地位。
11.蜥蜴..(xīyì) 12.胚.(pēi)子13.戳.(chuō)14.坎.(kǎn)肩15.恐吓.(hè)16.畜.(chù)生题例析1.(2015•江西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变色龙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色,是出于生存的本能。
B.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放慢了速度。
C.《水浒》生动叙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D.父母过于溺爱自己的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谈契诃夫的《变色龙》
谈契诃夫的《变色龙》康林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创作,特别是他的短篇小说,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列宁和斯大林都非常喜爱他的作品,在他们的经典著作中,都借用过契诃夫作品的人物形象。
同样,契诃夫的作品,也深受我国人民的欢迎。
鲁迅先生称赞契诃夫的作品时说:“我以为没有一篇是可以一笑就了的。
”契诃夫创作在思想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变色龙》是契诃夫讽刺作品的代表作之一。
写于1884年,当时作家刚24岁,它表现了契诃夫的非凡的写作才能。
19世纪80年代的俄国社会,正是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统治的最反动时期。
民粹派采取个人恐怖手段,刺杀了亚历山大二世,不但没有解决任何社会问题,反而促使新上台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采取更加反动的高压政策,新沙皇加强了宪宾警察等专政机构。
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加强了书报检查制度,封闭进步刊物,各大学实施了警察监督制。
整个俄罗斯笼罩在军警宪兵的白色恐怖之中。
尽管如此,俄罗斯的民主主义作家,仍坚持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对反动统治进行无情的揭露。
契诃夫的《变色龙》《普里希别叶夫中士》《装在套子里的人》等短篇小说,是当时揭露警察宪兵制度的优秀作品,契诃夫在这些著名的作品中,创造了奥楚蔑洛夫、普里希别叶夫、别里科夫等官僚国家代表人物的艺术形象,反映了沙俄社会最典型的现象,具有时代的特征。
契诃夫善于从日常平凡的生活中选取题材。
习以为常的事件一经进入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活生生的真实气氛,而且能写出社会环境的实质,构成具有时代特征的生活图画,成为独具特色的俄罗斯社会生活的讽刺史诗。
《变色龙》正是这样,它只选取了社会生活的一个片断——街头巷尾极为平常的狗咬人的小事,但是却表现了一个尖锐的重大的社会问题,即官僚警察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专制制度肆无忌惮地欺压人民。
小事情反映大问题,以小见大,正是契诃夫短篇独特之处。
《变色龙》的艺术构思是巧妙的。
平淡无奇的故事,能引起哄堂大笑。
引人入胜,这是作者根据人物的独特性格提炼情节的结果。
浅析《变色龙》精炼生动的语言
浅析《变色龙》精炼生动的语言契诃夫是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通过隽永、犀利的文笔在黑色幽默和讽刺中,为我们塑造了许多扎根于当时俄国现实的经典形象。
其中,《变色龙》里与墙头草如出一辙的奥楚蔑洛夫警官,便是契诃夫高超艺术手法及真实生动语言特色的典型产物。
契诃夫在文学创作中,一向以语言取胜,他始终坚持真实、朴素、简练原则,《变色龙》以精炼生动的语言特色刻画了奥楚蔑洛夫在短短几分钟内的数次变化,展现了当时沙俄中下层官吏的本质特点。
在这篇小说中,故事情节的展开几乎全部依靠语言的推进,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在《变色龙》中是浓墨重彩的存在。
而在解析《变色龙》精炼生动的语言之前,我们首先应对《变色龙》的写作背景及故事脉络有一定了解。
一《变色龙》写作背景及故事脉络契诃夫出生于 1860 年,他不仅在俄国享有盛誉,同时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他与莫泊桑和欧?亨利一样,都是短篇小说巨匠。
契诃夫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但由于商店经营并不怎么好,契诃夫从小便生活在艰难。
契诃夫的处女作发表于 1879 年,那年他才大一。
由于生活困顿,契诃夫开始创作短小幽默作品发表于一些幽默刊物,由此开始了文学生涯。
在不断的创作中,契诃夫逐渐被人了解并拥有了自己的读者群。
契诃夫幽默感极强,他的小说创作结构通常紧凑波折,语言朴素简练,与众不同的创作风格使其在世界文学中占有自己的位置。
契诃夫对20 世纪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创作始终立足现实主义传统,对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看似不经意的描述,却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性格典型的小人物。
在契诃夫的作品中,人们可以轻易地看到现实的影子,是对当时俄国社会状况的真实反映。
契诃夫的作品灵感似乎源源不绝,从踏入文学界开始每年都有作品问世,且题材丰富多样,大多是其丑恶现象、沙俄专制制度的揭露及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关于契诃夫,他的好友高尔基层评价他说,只要一个词、一句话,契诃夫便能塑造一个形象、一个绝妙的故事。
二《变色龙》的语言艺术特色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对社会生活形象化反映的艺术。
《变色龙》写作技巧探微
《变色龙》写作技巧探微作者:褚庆华来源:《作文周刊(中考版)》2018年第39期一、善用描写塑造人物(一)语言描写彰显人物性格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几乎全是采用了语言描写的手法,用生动、形象、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塑造了“变色尤”这一个性化的人物形象。
例如,他刚来到“案发”现场时的话“这到底出了什么事”“你在这几干什么?你究竟为什么举着那个手指头?谁在嚷?”将一个官派十足、盛气凌人、装腔作势的执法者勾画得呼之欲出。
当听完赫留金的申诉后,不知道狗的主人是谁说的话:“……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
那些老爷既然不愿意遵守法令,现在就得管管他们。
等到他,那个混蛋,受了罚,拿出钱来,他才会知道放出这种狗来,放出这种野畜生来,会有什么下场。
我要好好地教育他一顿!”这些“义正言辞”的话,则又为读者展现了一个貌似严明公正、严格执法、主持正义、威风凛凛的执法者的形象。
但当他听说狗主人是席加洛夫将军时则马上改口:“只是有一件事我还不懂:它怎么会咬着你的?”……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想得到一笔什么赔偿费了。
你这种人啊……是出了名的!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鬼东西是什么玩意儿!”这番话语,则将奥楚蔑洛夫欺下媚上、随风转舵、欺压百姓本质特征初步展现出来。
后来当他再次得知,狗可能是将军家的狗时,马上和颜悦色地对手下人说:“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
就说这条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此时,不仅他的脸色和腔调发生了变化,而且还要将军知道,狗是他找着的并专程派人送上的,短短的几十个字将一副邀功谄媚、讨好“主子”的奴才相给赤裸裸的展现了。
(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用细节塑造、刻画人物性格是契诃夫擅长的技法,有评论家指出“有时他(指契诃夫)重复几个略有关键性的细节写出人物的整个一生,有时却抓住一个道具,或者一件外衣的细节来刻画人物的心理。
”《变色龙》一文关于“军大衣”的细节描写则是一生动例证。
《变色龙》教案(优秀5篇)
《变色龙》教案(优秀5篇)《变色龙》教案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通过鲜明生动的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了解契河夫小说善于以日常生活的平凡事件揭露社会本质的特点。
2.认识沙皇俄国社会的黑暗和变色龙这个典型人物的社会意义。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难点、重点分析1.本课的结构是怎样划分的?分析:第一部分(1~5段)写警官奥楚蔑洛夫遇到了一场乱子狗咬伤人这一案子的发生。
(开端)第二部分(6~27段)是全文的重要部分。
作者以极其辛辣的讽刺手法对奥楚蔑洛夫处理案子时的声色变化作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他的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丑态。
(发展和高潮) 又可分六个层次:第一层(6~8段)不知是谁家的狗。
做出第一次判定:弄死狗,罚狗的主人。
第二层(9~13段)有人说:是将军家的狗;做出第二次判定:狗是无辜的,原告讹诈。
第三层(14~17段)有人说这不是将军家的狗;做出第三次判定:狗是下贱胚子原告受了害,要教训狗的主人。
第四层(18~20段)有人说是将军家的狗;做出第四次判定:狗是娇贵的动物,要以自己的名义派人把狗送到将军家去。
原告受斥责。
第五层(21~23段)将军家的厨师说:我们那儿从来没有这样的狗;做出第五次判定:这是条野狗,弄死算了。
第六层(24~27段)将军家的厨师说这是将军哥哥的狗;做出第六次判定:小狗怪伶俐的,好一条小狗。
第三部分(28~29段)写奥楚蔑洛夫审理案子结束,小狗被带走,赫留金受到讪笑和恐吓。
(结局)2.综合时代背景及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分析本文反映了怎样的社会意义?分析: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走狗、奴才,可以说是当时沙皇腐败统治的产物。
作者以极端憎恶的感情,用尖锐辛辣的笔触揭露了这些走狗、奴才的丑态和肮脏的灵魂,用以揭示沙皇统治的腐败黑暗。
这是作者塑造变色龙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典型所具有的社会意义。
3.讨论军大衣这一细节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
分析:新的军大衣是沙皇警犬的特殊标志,也是他装腔作势、用以吓人的工具。
五年级语文课文《变色龙》解读
五年级语文课文《变色龙》解读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各有各的与众不同的特点。
就是一棵树上的两片树叶,其形状、颜色、大小、筋脉也不会一模一样,完全相同。
可是,我们也发现在很多小学生的笔下,很多事物都是千篇一律,要写人物外貌几乎都是大大的眼睛,浓浓的眉毛,恨不得全国的孩子都只有一个面孔。
之所以出现这种雷同和混淆,就在于我们没有抓住事物的特点。
《变色龙》的作者就很好的抓住了变色龙的特点。
文章的思路是非常清晰的。
先发现变色龙,再端详变色龙,最后放走变色龙。
其中端详变色龙是全文的重点。
作者端详到了变色龙的什么呢?三个方面的特点:就是变色龙外貌怪,捕食怪,变色怪。
“似蛇非蛇的怪物”这句话其实是对变色龙很准确的概括。
实际上它包含了两个意思,第一就和我们上文所讲到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是一样的。
看着像,但是却不是。
这个词的形式也很有特点,“似……非……”在这里可以进行组词的拓展训练,让学生了解这一类的组词规律。
比如,似睡非睡,似怒非怒等等,意思是“看着像是什么,可是却不是什么。
”这也是汉语词汇的妙处。
第二,概括了变色龙最大的特点就是“怪”。
分别是“外形怪”“捕食怪”“变色怪”。
我们先看变色龙外形的“怪”。
作者的观察与写作顺序是先整体后部分,从头到尾。
这个顺序很有代表性,也为本单元的习作写其他小动物做好了观察方法以及写法上的铺垫。
具体看这里依次写了变色龙的全身,头,嘴,眼,躯干,背,腹,尾几个部分。
分别对应着的是这些地方的特点,如翠绿,凸起,凶相毕露等。
一看就是个“怪物”。
其次抓住了变色龙捕食的“怪”。
用一个设问,“变色龙如此迟钝,如何捕捉食物呢?”以问促读。
既承了上,又启了下。
相同的设问,在下文衔接捕食和变色的特点时又出现了一次。
作用更明显,激起读者兴趣,推进事件向前发展。
那么捕食怎么“怪”的呢?第一是变色龙等的“怪”,等的时间超长,它不是一般的能等,它可以连续几个小时一动不动。
《变色龙》写作特色
《变色龙》写作特色《变色龙》写作特色1、用人物自己的话讽刺自己:小说《变色龙》用奥楚蔑洛夫的话讽刺奥楚蔑洛夫自己。
在不知道是谁的狗的时候,奥楚蔑洛夫说:“这多半是条疯狗”;有人说是将军家的狗的时候,奥楚蔑洛夫说:“说不定这是条名贵的狗”。
当厨师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说:“这是条野狗”;厨师证实是将军哥哥的狗时,他又说:“呜呜……呜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
厨师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说:“弄死它算了”;巡警说说不定这就是将军家的狗时,他说:“高兴得很……把它带走吧。
这小狗还不赖”。
巡警说这不是将军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说:“将军家里都是些名贵的、纯种的狗;这条狗呢,鬼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毛色既不好,模样也不中看,完全是个下贱胚子”;巡警又说说不定这就是将军家的狗时,他说:“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
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去的……狗是娇贵的动物”。
不仅如此,作者还为奥楚蔑洛夫精心设计了美化自己、炫耀自己的语言来嘲讽、奚落奥楚蔑洛夫自己。
在故事的开始,奥楚蔑洛夫挤进人群,大声嚷嚷道:“这儿到底出了什么事?”“你在这儿干什么?你究竟为什么举着那个手指头?……谁在嚷?”一个小小的警官,摆出大官呢!这么说,这是他老人家的狗?高兴得很……”对话是这样平平常常,却又显得多么生动、犀利。
它不是入木三分地把一个善于自我解嘲,善用甜言蜜语、善作拍马奉承的走狗形象,活脱脱地表现出来了吗?!3、以语言表现人物的个性:以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个性是本文写作上的显著特点。
最突出的是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从他对下属、对百姓的语言中表现他的专横跋扈、作威作福;从他与达官贵人有关的人,甚至狗的语言中暴露他的阿谀奉承、卑劣无耻;从他污秽的谩骂随口喷出来揭开他貌若威严公正里面的粗俗无聊。
同时,作者故意很少写他的外貌神态,令人可以想象:此人在说出这一连串令人难以启齿的语言时,竟然是脸不变色心不跳的常态,由此更突出了这一人物丑恶的嘴脸、卑劣的灵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变色龙》的写作特色
【摘要】《变色龙》是一出成功的黑色幽默,它几乎体现了契诃夫短篇小说作品的精华。
它选材的典型性,它的精炼简洁,它的反复对照以及赋予人物高度个性化的语言等等,都表现得十分突出。
本文就其写作特色进行了简析。
【关键词】《变色龙》;精炼简洁;反复对照;个性化
引言
《变色龙》是契诃夫的早期代表作品。
它所反映的时代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沙皇专制统治时期。
契诃夫仅用两千五百余字,透过城市一角令人发笑的生活琐事,生动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本质,表达了他对现实生活的基本态度,实在是精炼和深刻。
一、运用卓越的讽刺艺术,揭露出生活中的美和丑,善和恶
契诃夫是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对生活有敏锐而深刻的观察力,善于通过细小的事物透视生活。
他所创造的奥楚蔑洛夫这个典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出当时俄国“警察国家”的黑暗与反动。
但契诃夫对这种现象不是直接采取忿怒的揭发和深刻的批判,而是运用幽默和讽刺的卓越艺术技巧,揭露了这个封建专制国家在华丽庄严掩盖下的丑恶与卑劣。
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是对上谄媚,对下欺压。
但他确要装出一副正义、公允的面孔,总想以美遮丑,因此往往丑态百出,令人发笑。
契诃夫为了彻底剥下他的假面具,采用对比的方法,对他进行了无情的鞭撘。
奥楚蔑洛夫对“将军”一家的谄媚和对“金饰匠”
赫留金的蛮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这种对比又是通过对一条小狗的褒贬来体现的。
奥楚蔑洛夫为了取悦自己的主子,竟然连利用一条狗的机会都不肯放过,足见他的灵魂是多么的龌龊。
从他对下属、对百姓的语言中表现他的专横跋扈、作威作福;从他与达官贵人有关的人,甚至狗的语言中暴露他的阿谀奉承、卑劣无耻;从他污秽的谩骂随口喷出来揭开他貌若威严公正里面的粗俗无聊。
同时,作者故意很少写他的外貌神态,令人可以想象:此人在说出这一连串令人难以启齿的语言时,竟然是脸不变色心不跳的常态,由此更突出了这一人物丑恶的嘴脸、卑劣的灵魂。
奥楚蔑洛夫在短短的几分钟内,经历了五次变化。
见风使舵,阿谀奉承是奥楚蔑洛夫的基本特征。
契诃夫以善于适应周围物体的颜色,很快地改变肤色的“变色龙”作比喻,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他巧妙的用五次“变色”,无情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彻底的揭穿了奥楚蔑洛夫在庄严公职掩盖下的丑恶嘴脸:如果狗主是普通百姓,那么他严惩小狗,株连狗主,中饱私囊;如果狗主是将军或将军哥哥,那么他奉承拍马,邀赏请功,威吓百姓。
他的谄媚权贵、欺压百姓的反动本性是永远不变的。
因此,当他不断的自我否定时,他都那么自然而迅速,不知人间还有羞耻事。
在《变色龙》这篇优秀的小说里,契诃夫把自己的同情给予了被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赫留金,但他也以痛苦的心情批判了赫留金的虚夸卑贱以及人世的悲凉冷漠。
赫留金被“这个畜生无缘无故”咬了手指,但我们从“他那半
醉的脸”和看热闹的人说“他是个荒唐的家伙”可以得到启发,说明他可能撒了谎。
他不但夸大事实,打算从狗的主人身上弄到“一笔钱”,而且还借题发挥,严肃的把问题提到“法律”的高度。
他这种小题大作的取闹显得粗鄙可笑。
赫留金作为被害人,在警官没有出现前,很敏捷地“身子往前一探、扑倒在地下,抓住了狗的后腿”,简直是位勇猛的战士。
而当警官横他面前时,他只是无休止的哀求解释,原先猛犬般的神态荡然殆尽,换为一幅与咬他的狗一样可怜的神情,卑躬的称奥楚蔑洛夫为“长官”,甚至抬出当“宪兵”的兄弟,以求得对他的同情和支持。
奥楚蔑洛夫颠倒是非,对他一连串的责骂和侮辱,他也卑怯的忍受了。
对他的这些表现,契诃夫显然是持批判态度的。
“仿佛从地下钻出来”的看热闹的人们,也并不同情赫留金。
他们有的取笑他,有的对“巡官”和“将军”献媚。
后来奥楚蔑洛夫仗势欺人,威胁赫留金“我早晚要收拾你时”,他们竟然“哈哈”大笑。
如果说奥楚蔑洛“哈哈哈”的大笑引起我们的满腔愤怒,那么这“一群人”的“哈哈”笑声,却引起我们无限的痛楚,深感人世无情。
二、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塑造典型,刻划人物性格,情节生动,富于戏剧性
这篇小说以简练、精粹见称。
小说只有两个主要人物,但他们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作品有趣的情节。
小说没有进行过多的细节描写,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来展开情节,揭示矛盾冲突,刻划人物性格。
情节的发展起伏多变、引人入胜,富于戏剧性。
开篇对环境做简单的描写之后,随即情节展开,情节达到高潮立即结束,可谓简练、含蓄、独具匠心。
作品的语言富于个性化。
契诃夫妙笔只需轻轻一点,人物形象就栩栩如生,如见其面,如闻其声。
如小说中三次提到奥楚蔑洛夫的“大衣”也是颇有意思的。
当他穿着“新的军大衣”从广场走过,突然听到叶尔德林报告那边“仿佛出了乱子”时,他“身子微微一转,往人群那边走去”。
态度从容而矜持。
他傲气十足,威风凛凛。
但当他听说是“将军”家的狗时,就把他吓得浑身冒汗,叫叶尔德林替他“把大衣脱下来”,说什么“天这么热”,“要下雨了”。
当他对狗大加嘲弄之后,别人说这小狗是“将军”家的狗时,就又把他吓得浑身发抖,赶忙又叫叶尔德林给他“穿上大衣”,说什么天“天好像起风了”,“挺冷”。
态度反复无常,断断续续的语言弄得他丑态百出,狼狈不堪。
“作者使奥楚蔑洛夫不断变色,自我表演,自我暴露,把其放在前后矛盾丑态百出中,进行淋漓尽致地讽刺,严峻无情地鞭笞。
” [1]同时,作者通过“军大衣”这个细节的描写,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波澜起伏,并一步步极为自然地将故事推向了高潮,从而使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到沙皇黑暗、腐败和虚伪的反动本质。
可见,契诃夫的讽刺技巧是多么的精湛。
他只用简单通俗的三言两语,就达到了最大的讽刺效果,活画出这条“变色龙”的可耻嘴脸,对他进行了无情的嘲弄。
小结
鲁迅说,契诃夫对自己的小说“自以为‘小笑话’,但和中国普通之所谓“趣闻”,却又截然两样。
它不是简单的招人笑。
一读自然往往会笑,不过笑后还剩下些什么,——就是问题。
” [2]的确,我们初读《变色龙》这篇小说不禁会失声发笑。
再读《变色龙》,内心会产生难以忍受的痛苦,深感生活的冷酷无情。
三读《变色龙》,怒火满胸膛。
这就是契诃夫在“招人笑”的形式下,让我们领会的“问题”。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有着简炼、朴实、含蓄、幽默等艺术风格,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康林.谈契诃夫的《变色龙》[a].初中语文课文分析集[c].广东教育出版社,1990.
[2]郝永萍.契诃夫的影响与巴金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d].青岛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