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岩

合集下载

花岗斑岩主要矿物成分

花岗斑岩主要矿物成分

花岗斑岩主要矿物成分
花岗斑岩是一种常见的火成岩,其主要矿物成分包括石英、长石和黑云母等。

其中,石英是最常见的矿物,占约25%~35%的体积分数;长石则占约40%~50%,包括斜长石和正长石;黑云母则占约5%~10%。

除了这三种主要矿物外,花岗斑岩中还可能含有其他矿物,如云母、角闪石、黑云母和绿帘石等。

其中,云母是一种典型的副矿物,常见于包裹在长石晶体中的小矿物颗粒中。

花岗斑岩的主要矿物成分不仅对其物理力学性质和化学性质有
重要影响,也对其成因和岩石分类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在实际勘探和工程应用中,对花岗斑岩的矿物成分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了解其性质和特点,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 1 -。

花岗斑岩描述

花岗斑岩描述

花岗斑岩描述
花岗斑岩是一种岩石类型,通常被描述为具有许多不同颜色和形态的颗粒、晶体和气孔的沉积岩。

这种岩石类型通常出现在火山活动区域,其成因可能是由于火山喷发时,岩石在高温和高压下被熔融并冷却成固体。

花岗斑岩是一种重要的地质资源,因其高质量的矿物成分和广泛的应用价值而受到广泛研究。

花岗斑岩的特征是具有许多不同颜色和形态的颗粒、晶体和气孔。

这些颗粒和晶体可以是白色、灰色、棕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而且形态可以是圆形、椭圆形、不规则的,也可以是晶体状、颗粒状、纤维状等。

此外,花岗斑岩中还可能存在气孔和岩石裂缝等结构特征。

花岗斑岩通常被用于制作岩石标本、地质勘探、珠宝制作、建筑材料、化工原料等方面。

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颜色,花岗斑岩在珠宝市场上备受欢迎,成为一种高档的宝石材料。

此外,花岗斑岩还可以用于制作岩石雕像、地质景观等,在地质学研究和旅游开发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除了其应用价值外,花岗斑岩作为一种沉积岩类型,还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研究表明,花岗斑岩的形成与火山活动密切相关,有助于了解火山活动的特征和机制。

此外,通过对花岗斑岩的研究,还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演化过程。

花岗斑岩是一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地质意义的岩石类型。

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颜色,花岗斑岩在珠宝市场上备受欢迎,同时在地质学研究和旅游开发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热液矿床类型及特征(斑岩型矿床)

热液矿床类型及特征(斑岩型矿床)

斑岩型矿床
--特点
• 经济特点
矿床埋藏深度浅,适合于大规模、机械化露天开采。
矿石品位较低( Cu 一般为 0 .4 - 1 % ) ,但矿化分布均匀, 矿石工艺性能稳定,可选性好。
矿床常成群、成带分布,规模巨大;
矿石中常伴生有多种有用组份可供综合利用,除 Cu 、 Mo 、Au 、W 、Sn 、Pb 、Zn 外,尚可综合回收 Ag 、 Re(铼)、 Co 、S 、Se(硒)、Te(碲)等元素。
本节内容
斑 斑岩型矿床的概念 岩 斑岩型矿床的形成条件
斑岩型矿床的特点
型 斑岩型矿床的成因 矿 斑岩型矿床的类型 床
斑岩型矿床
① 物理化学条件 ② 岩浆岩条件 ③ 地层条件 ④ 构造条件
--形成条件
斑岩型矿床 形成条件——物理化学条件
• 温度 • ——斑岩型矿床的形成经历了高、中温热液阶段 • ——黑云母化和钾长石化形成于 700 ~ 600 ℃ • ——石英-绢云母化形成于 420 ℃ 左右 • ——泥化蚀变形成于300 ~ 100 ℃ • ——硫化物形成于 350 ~ 250 ℃ • 深度 • ——中深到浅成的范围(2 ~ 5公里) • (次火山环境的产物)
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次为绢云母、绿泥石、重晶石等。
斑岩型矿床
--特点
• 地质特点-矿石组构
矿石构造以细脉浸染状为主; 由矿化中心向外依次为:浸染状→细脉浸染状→细脉状、脉状。
斑岩型矿床
--特点
斑岩型矿床典型矿化及其分带
斑岩型矿床典型矿石构造及其分带
斑岩型矿床
--特点
• 地质特点-矿床的氧化和次生富集作用
这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人为挖掘矿坑
斑岩型矿床
--概念

斑岩型矿床

斑岩型矿床

中国大陆环境斑岩型矿床包括斑岩型Cu(-Mo、-Au)、斑岩型Mo、斑岩型Au和斑岩型Pb-Zn 等矿床类型,主要产出于青藏高原大陆碰撞带、东秦岭大陆碰撞带和中国东中部燕山期陆内环境,在地球动力学背景、深部作用过程、岩浆起源演化、流体与金属来源等方面与岩浆弧环境斑岩型矿床存在重要差异。

在大洋板块俯冲形成的岩浆弧,主要发育斑岩Cu-Au矿床或富金斑岩Cu矿(岛弧)和斑岩Cu-Mo及斑岩Mo矿床(陆缘弧)。

相比,在大陆碰撞带,晚碰撞构造转换环境发育斑岩Cu、Cu-Mo和Cu-Au矿床,矿床受斜交碰撞带的走滑断裂系统控制,后碰撞地壳伸展环境则主要发育斑岩Cu-Mo矿床,矿床受垂直于碰撞带的正断层系统控制;在陆内造山环境,早期发育斑岩Cu-Au矿床,晚期发育斑岩Pb-Zn矿床,它们主要沿古老的但再活化的岩石圈不连续带分布,受网格状断裂系统控制;在后造山(或非造山)伸展环境,则大量发育斑岩Mo矿和斑岩Au矿,它们则主要围绕大陆基底—克拉通(或地块)边缘分布,受再活化的岩石圈不连续带控制。

大陆环境斑岩Cu(-Mo,-Au)矿床的含矿斑岩多为高钾钙碱性和钾玄质,以高钾为特征,显示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性。

岩浆通常起源于加厚的新生镁铁质下地壳或拆沉的古老下地壳。

上地幔通过三种可能的方式向岩浆系统供给金属Cu(和Au):①提供大批量的幔源岩浆并底垫于加厚下地壳底部,构成含Cu岩浆的源岩;②提供小批量的软流圈熔体交代和改造下地壳,并诱发其熔融;③与拆沉的下地壳岩浆熔体发生反应。

大陆环境含Mo岩浆系统高SiO2、高K2O,岩相以花岗斑岩为主,花岗闪长斑岩次之,既不同于Climax 型,又有别于石英二长斑岩型Mo矿床,岩浆起源于古老的下地壳。

金属Mo主要为就地熔出,部分萃取于上部地壳。

大陆环境含Pb-Zn花岗斑岩多属铝过饱和型,与S型花岗岩相当,以高δ18O(〉10‰)和高放射性Pb为特征,Sr-Nd-Pb同位素组成反映其来源于中下地壳的深熔作用,金属Pb-Zn主要来源于深融的壳层。

斑岩型矿床

斑岩型矿床

第一章斑岩型矿床1.斑岩矿床和玢岩铁矿的概念、地质特征、矿床特征。

斑岩矿床:指在空间上和成因上与中酸性斑状岩浆侵入体有密切的关系、产于侵入体及其内外接触带的矿床,叫斑岩型矿床。

地质特征:(1). 矿床产出的地质构造条件:斑岩型矿床绝大多数分布于地槽褶皱区,受区域性深大断裂-构造带控制,常呈带分布。

据统计,世界上中-新生代以来的斑岩铜矿,90%以上分布在大陆边缘或地台活化区中。

(2)含矿岩体:岩石系列:钙碱性为主;岩性:中性-中酸性-酸性;岩石类型:酸性:二长花岗斑岩为主,次为花岗斑岩;中酸性:花岗闪长斑岩,少量斜长花岗斑岩;中性:石英闪长斑岩,次为闪长玢岩。

(3)含矿构造存在断裂、裂隙和角砾岩体;(4)矿体围岩:①围岩的构造:构造发育对成矿有利,但不发育时,阻塞作用亦可成矿。

②围岩的岩性:岩性不同,矿化不同,岩石化学性质对成矿具两方面影响。

(5)围岩蚀变: ①出现面型蚀变,范围几百-几千米。

②蚀变分布具规律性,呈带分布、主要有五带。

(6)矿体特征: A. 矿体产出部位,有3种:①产于围岩中:沿围岩层间及裂隙充填、交代而成,有时进入围岩的角砾岩中。

形态:脉状、板状、似层状。

②产于岩体中:岩体全部或大部分矿化,主要产于角砾岩筒-原生裂隙中。

形态:等轴状、柱状、脉状等。

③既产于岩体内中又产于围岩中:呈带状、环状,最常见。

B.矿化的明显分带性:矿物组合(元素)分带:自中心向外:Mt + Py + Cp →、Cp + Py +斑铜矿→、Cp +MoS →Py →、Au、Ag、Pb、Zn 多金属;矿床基本特点:(1)矿床规模大,斑岩Cu占探明Cu储量的一半;(2)埋藏浅,易于开采;(3)矿床呈带分布,与斑岩体一同复构造控制;(4)矿石品位低,但矿化均匀分布;(5)矿石成分简单、易选;(6)综合利用矿产多:Cu、Mo、W、Sn 、Pb、Zn、Au、Ag、Se 、Te 、Be 等。

玢岩铁矿:由于其内硫化物多呈细脉状和浸染状,亦有称为“细脉浸染状矿床。

花岗岩的岩石类型

花岗岩的岩石类型

花岗岩的岩石类型花岗岩是一种常见的火成岩,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美丽的外观,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雕塑、装饰等领域。

花岗岩的岩石类型多种多样,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花岗岩类型。

一、斑岩斑岩是一种具有颗粒状结构的花岗岩。

它的颗粒状结构由矿物颗粒组成,这些颗粒可以看到肉眼。

斑岩的颗粒状结构通常呈现出斑状或点状的分布,因此得名斑岩。

斑岩的主要矿物成分包括石英、长石和黑云母等。

斑岩的颗粒状结构赋予了它独特的纹理和颜色,使其成为建筑和雕塑的理想材料。

二、角闪石花岗岩角闪石花岗岩是一种具有角闪石晶体的花岗岩。

角闪石是一种黑色或暗绿色的矿石,具有玻璃光泽。

角闪石花岗岩的主要矿物成分包括石英、长石和角闪石。

角闪石晶体呈片状或柱状,能够赋予花岗岩独特的纹理和颜色。

角闪石花岗岩通常用于建筑和装饰,其深沉的颜色和纹理使其具有独特的魅力。

三、斜长石花岗岩斜长石花岗岩是一种具有斜长石晶体的花岗岩。

斜长石是一种白色或淡黄色的矿石,具有丝质光泽。

斜长石花岗岩的主要矿物成分包括石英、斜长石和黑云母。

斜长石晶体呈条状或板状,能够赋予花岗岩独特的纹理和颜色。

斜长石花岗岩常用于建筑和装饰,其明亮的颜色和纹理使其具有清新的魅力。

四、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是一种具有黑云母晶体的花岗岩。

黑云母是一种黑色或暗褐色的矿石,具有金属光泽。

黑云母花岗岩的主要矿物成分包括石英、长石和黑云母。

黑云母晶体呈片状或片状,能够赋予花岗岩独特的纹理和颜色。

黑云母花岗岩常用于建筑和雕塑,其深沉的颜色和纹理使其具有神秘的魅力。

五、粉红花岗岩粉红花岗岩是一种具有粉红色晶体的花岗岩。

粉红花岗岩的主要矿物成分包括石英、长石和黑云母。

粉红色晶体呈块状或颗粒状,能够赋予花岗岩独特的纹理和颜色。

粉红花岗岩常用于建筑和装饰,其明亮的颜色和纹理使其具有温暖的魅力。

花岗岩的岩石类型多种多样,每种类型都具有独特的结构和美丽的外观。

无论是斑岩、角闪石花岗岩、斜长石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还是粉红花岗岩,它们都是建筑、雕塑、装饰等领域的理想材料。

第2讲-1 斑岩矿床

第2讲-1 斑岩矿床

金、银
岩体出露面积一般不超过3km2,多小于1km2
(二)控矿构造
控制斑岩矿床区域分布的主因是断裂-岩浆活动带,深大 断裂带的一侧或与它相交的次级断裂或背斜是最有利的成矿部
位。
斑岩矿床控矿构造分为环形和线形两类:
(1)受环形构造控制的筒状矿体;
(2)受线形构造控制的似层状、透镜状、板条状和不规则状矿 体。 环形构造包括接触带构造和角砾岩筒构造;线形构造包括 成矿岩体内、外的片理化带构造,挤压破碎带构造和断裂裂隙 带构造。
1、酸性岩(花岗岩)类:SiO2≈70%, 石英﹥23%,钾长石﹥30%,
斜长石﹤30%,斑岩矿床以钼为主, 伴生铜 2、中酸性岩(花岗闪长岩)类: SiO2 ≈62-68%,石英含量≈20%, 钾长石=12-18%,斜长石﹥50%,斑岩矿床以铜为主, 伴生 钼 3、中性岩(闪长岩)类: SiO2 ﹤60%,石英﹤15%,钾长石﹤10 %,斜长石﹥50%,斑岩矿床以铜为主, 无钼或极少量,伴生
蚀变分带
斑岩矿床从岩体到围岩具有特征的蚀变分带:
(1)钾化带(内带):黑云母-钾长石化,矿物组合为钾长石-黑云母-石 英,次为绢云母,硬石膏-少量绿泥石-高岭石-钠长石-电气石。
黑云母化并非所有斑岩矿床都有,主要取决于围岩性质。围岩为中
基性侵入岩、火山岩等含铁镁矿物多,则出现黑云母化;围岩为硅 铝质酸性、中酸性侵入岩、火山岩时,则出现钾长石-绢云母化。 (2)石英-绢云母化带(中间带):又称“千枚岩化带”,为主要的赋矿 部位,地表出露,是重要找矿标志。矿物组合为绢云母-石英,其 次为水白云母-水化黑云母-伊利石-黄铁矿-少量绿泥石-高岭石-金 红石-电气石。 现象,新鲜处为灰白色。
断层性质的判断 圣马纽埃-马拉马祖矿区所发育的断层皆为正断层。 其中,圣马纽埃断层延伸最长,走NW,倾向SW,该断 层在圣马纽埃矿区附近为两个高角度的正断层所分割。 圣马纽埃断层把原生矿体切割为两部分——圣马纽埃 矿体及克拉马祖矿体,圣马纽埃矿体位于断层的下盘。 这个断层倾角较小,大部分地段其倾角小于45O,在圣马 纽埃矿区平均倾角约25O。 对该断层性质的认识,先后曾有过较大的争论,其中 包括这样小倾角的断层是正断层还是逆掩层断的争论 ——因而对该断层性质的正确判断则成为确定上盘的 克拉马祖矿体的找矿方向的根据。

斑岩

斑岩

Ê
Ê中温热液充填-交代型Pb、Zn、Au矿床(桃林PbZn)Ê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Hg、Sb、As矿床等(万山Hg)
Ê碳酸盐岩、砂岩中的脉状水晶矿床
Ⅲ. 火山热液矿床
陆相火山热液矿床——浅成低温热液型
陆相次火山热液矿床——斑岩型及玢岩型? 海相火山(次火山)热液矿床—块状硫化物
宾厄姆矿化分带
矿床特征-③低品位大吨位
Bingham open pit
围岩蚀变研究最成功应用之一
2.57.512.5
2.5
55200102030
40
50
60中条期加里东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喜山期
燕山、喜山、海西
世界斑岩型铜矿床时空分布
(Silltoe2010 )
土屋
延东乌努格吐山多宝山
铜厂
富家坞
玉龙
马拉松多驱龙冲江铜矿峪
中国斑岩铜矿
俯冲带是最有利的构造环境。

智利–
秘鲁和西南太平洋岛弧带
③碰撞造山带。

斑岩型矿床概述

斑岩型矿床概述

矿石构造
细脉状
细脉状、脉状
矿 化 特 点
矿化类型及矿体特征
矿化多集中在岩体的顶部或附近围岩中 矿体多受岩 体和围岩中的微细裂隙控制或受斑岩体中角砾岩筒控 制 同一矿区,由于围岩岩性不同,可出现不同的矿化类 型 (1)斑岩体内部的细脉浸染型矿化 柱状矿体 筒状矿体 (2)与碳酸盐岩或凝灰岩接触带附近的矽卡岩型矿化 透镜状矿体 似层状矿体 (3)围岩断裂中的次火山热液脉型矿化 脉状矿体
斑 岩 型 矿 床
工业意义及经济意义
Cu、Mo为主,其次为W、Sn、Au、Ag、Pb、
Zn等
规模大、品位低、矿化均匀
埋藏浅,易开采
矿石成分简单,易选
可供综合利用的矿种多
­ Ä Í ø ò Á » ¯ Î ï ¿ ó ² 8% ´ £ Ï º à ð » É ½ Ñ Ò Ð Í 10%
成矿地质环境:位于活动大陆边缘、岛弧和板块
内部构造岩浆活动带内
成矿时代:有重要意义的斑岩型矿床均出现于显
生宙,特别是中、新生代,其次是晚古生代
斑 岩 型 矿 床
共同特征:
① 矿化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与斑状结构 的中酸性浅成、超浅成的小侵入体有关,如花岗闪 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石英斑岩等 ② 具有一定的面型矿化蚀变分带性,硫化物大 量出现,富含黄铁矿 ③ 矿石具细脉浸染状构造




主要特征 ( 1 )巨大的斑岩型铜矿床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区; (2)与矿床有关的斑岩都与深大断裂有关; ( 3 )气液包裹体测定,斑岩型矿床中黑云母和钾长石 化的形成温度为 600 - 700 ℃;石英-绢云母化的形成 温度为 420 ℃;泥化蚀变为 300-100℃;硫化物形成于 350 - 250 ℃,斑岩型铜矿的形成经历了高、中温热液 阶段;成矿深度大多介于2~5km,成矿流体盐度高,工 业矿体内可达40~76wt%NaCl

蛇绿岩套名词解释

蛇绿岩套名词解释

蛇绿岩套名词解释
蛇绿岩套,又称斑岩套,是一种由火山作用形成的岩石套。

它由几种不同的岩石组成,包括蛇纹岩、斑岩、辉长岩和辉砾岩等。

蛇绿岩套的形成是在地壳内部的板块边界活动过程中,由于地壳板块的运动和岩浆的上升,使得岩浆从地壳深处逸出到地表,经过冷却和固化而形成。

蛇绿岩套的形成与洋岛弧和大陆边缘弧有关,是构造活动和地球历史演化的重要证据之一。

蛇绿岩套中的蛇纹岩是其中最典型的岩石之一。

它通常呈现出绿色,具有典型的细长条纹状结构,由于含有富含镁铁矿物的角闪石和橄榄石等组成。

蛇纹岩是由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经历了长时间的变质作用。

斑岩是蛇绿岩套中的另一种常见岩石类型。

它由大量的斑晶和细粒状结构组成,其中斑晶是指比基质中的结晶粒更大的矿物颗粒。

斑岩的成分复杂,它可以包含正长石、斜长石、角闪石、橄榄石和石榴石等。

辉长岩和辉砾岩是蛇绿岩套中的另外两种重要岩石类型。

辉长岩由辉石和长石等组成,通常呈现出灰黑色。

辉砾岩是一种具有粗砾岩结构的岩石,由辉石、角闪石和橄榄石等矿物组成。

这两种岩石在蛇绿岩套中常常与蛇纹岩和斑岩共同出现。

蛇绿岩套的发现对于地质学家研究地壳演化、板块构造和岩石变质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蛇绿岩套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地球深部岩浆活动的历史,以
及构造运动和岩石变质的过程与机制。

此外,蛇绿岩套中常常富含一些重要的矿产资源,如铜、铁、铬等,对于矿产勘探和开发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花岗斑岩.斑状花岗岩.玢岩区别[参考文档]

花岗斑岩.斑状花岗岩.玢岩区别[参考文档]

花岗斑岩花岗斑岩(Granite prophyry)花岗斑岩的矿物成分与相应的深成岩--花岗岩相同,不同的是它具有斑状结构,标明它是浅成岩。

花岗斑岩的斑晶含量一般为15-20%,主要为石英和长石,有时也有黑云母和角闪石。

石英斑晶往往呈六方双锥状。

钾长石为正长石或透长石。

黑云母和角闪石有时可见暗化边。

斑晶通常被基质熔蚀,基质呈微花岗结构。

花岗斑岩与斑状花岗岩不同,后者具有似斑状结构,属花岗岩的一种;而花岗斑岩则具斑状结构,不是花岗岩,只是与它成分相当。

花岗斑岩通常以小岩株、岩瘤、岩盘、岩墙产出,或作为同期晚阶段的侵入体穿插于大花岗岩岩体中。

花岗斑岩斑状花岗岩[英]porphyritic granite亦称“似斑状花岗岩”,具有似斑状结构的花岗岩。

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花岗岩属侵入岩,容易形成似斑状结构,而一般不会形成斑状结构。

具有似斑状结构的花岗岩,因其同样具有“斑晶”,通常称为斑状花岗岩而较少称为似斑状花岗岩。

似斑状花岗岩中,斑晶一般为正长石,直径可达1cm至数cm。

由于斑晶构成的花纹,斑状花岗岩多可作装饰材料。

产地很多,如山东日照的“日照红”即为一例。

斑岩与玢岩、XX斑岩与斑状XX岩怎么区分?斑岩与玢岩、斑状结构与似斑状结构、XX斑岩与斑状XX岩等概念经常让一些地质工作者头晕眼花不知所措。

这里简单给出答案仅供参考。

斑状结构是斑岩和玢岩的共有特点,因此首先要弄清斑状结构的概念。

1、斑状结构:是指岩石中的矿物颗粒可以分为明显的两群,一群结晶较为粗大肉眼可以识别矿物颗粒,而另一群则颗粒细小以至于肉眼无法辨认(如玻璃质和隐晶质),这粗大的一群矿物颗粒就是所谓“斑晶”,而细小到肉眼无法辨识的一大群矿物集合体就叫做“基质”。

一般要求斑晶粒度大于基质颗粒的5倍,斑晶含量应达到5%以上。

斑状结构的形成:斑晶由早阶段岩浆结晶产生,形成于地下较深部位;而细粒或隐晶质基质为浅部晚阶段岩浆结晶产物,岩浆裹挟着早期结晶的矿物(即斑晶)上升到浅部冷凝结晶,可能使斑晶受到熔蚀,如六方双锥状石英斑晶呈港湾状轮廓、斜长石形成很亮的钠化边等。

斑岩矿床蚀变分带(附模式图)

斑岩矿床蚀变分带(附模式图)

斑岩矿床蚀变分带由内向外依次:
钾化带:
自岩浆房,斑岩上侵温度为600℃
Cu-Au:流体富Fe、Mg,为黑云母化
Cu-Mo:为钾长石化居多
A vein 特征:粗大、不规则、贫矿
特征矿物:钾长石、黑云母、磁铁矿
青磐岩化带:
由于次生钾长石化消耗了K、Al,而Ca、Na、Cl元素向上迁移
温度在300~400℃间,pH:4~5
特征: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钠长石(脉)等
组合矿物: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
绢英岩化带:
温度300℃ pH~3
天水/地下水加入,硫逸度的增加,流体富酸性,发生如下反应:3KAlSi3O8+2H+===KAl3Si3O10(OH)2+6SiO2+2K+(钾长石)(绢云母)
同时,黑云母→绢云母+黄铁矿
高级泥化带:
温度100~150℃ pH~1-2
绢云母/钾长石+H+→地开石/叶腊石+SiO2
地开石/叶腊石+K+→明矾石(浅肉红色)+ SiO2
硅帽
以多孔状石英为特征,前面形成的SiO2到后期在顶部富集形成石英,经过长期的淋滤作用,石英中夹杂的一些泥质矿物被淋滤掉后,只剩下这种多孔状的石英(ruggy quartz)
成矿主要集中在钾化带和青磐岩化带、钾化带与绢英岩化带接触的部位。

另外,还会出现某个矿(如Cu)的次生富集带,这个次生富集带可以存在于任何一个蚀变带中,待其被剥蚀后,又会形成新的次生富集带。

在物探中,根据斑岩的这种蚀变分带特征,利用磁法可以确定某地的剥蚀深度。

斑岩成矿模式图:。

斑岩矿床蚀变分带(附模式图)

斑岩矿床蚀变分带(附模式图)

斑岩矿床蚀变分带由内向外依次:
钾化带:
自岩浆房,斑岩上侵温度为600℃
Cu-Au:流体富Fe、Mg,为黑云母化
Cu-Mo:为钾长石化居多
A vein 特征:粗大、不规则、贫矿
特征矿物:钾长石、黑云母、磁铁矿
青磐岩化带:
由于次生钾长石化消耗了K、Al,而Ca、Na、Cl元素向上迁移温度在300~400℃间,pH:4~5
特征: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钠长石(脉)等
组合矿物: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
绢英岩化带:
温度300℃pH~3
天水/地下水加入,硫逸度的增加,流体富酸性,发生如下反应:3KAlSi3O8+2H+===KAl3Si3O10(OH)2+6SiO2+2K+
(钾长石)(绢云母)
同时,黑云母→绢云母+黄铁矿
高级泥化带:
温度100~150℃pH~1-2
绢云母/钾长石+H+→地开石/叶腊石+SiO2
地开石/叶腊石+K+→明矾石(浅肉红色)+ SiO2
硅帽
以多孔状石英为特征,前面形成的SiO2到后期在顶部富集形成石英,经过长期的淋滤作用,石英中夹杂的一些泥质矿物被淋滤掉后,只剩下这种多孔状的石英(ruggy quartz)
成矿主要集中在钾化带和青磐岩化带、钾化带与绢英岩化带接触的部位。

另外,还会出现某个矿(如Cu)的次生富集带,这个次生富集带可以存在于任何一个蚀变带中,待其被剥蚀后,又会形成新的次生富集带。

在物探中,根据斑岩的这种蚀变分带特征,利用磁法可以确定某地的剥蚀深度。

斑岩成矿模式图:。

斑岩型矿床

斑岩型矿床

斑岩型矿床概念:空间分布和成因上与一些弱酸性的斑岩类小侵入体有关,规模巨大,低品位的细脉浸染型矿床。

其矿体可以产在斑岩体内部,也可以产在围岩中。

成矿时代:有重要意义的斑岩型矿床均出现于显生宙,特别是中、新生代,其次是晚古生代。

共同特征:①矿化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与斑状结构的中酸性浅成、超浅成的小侵入体有关,如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石英斑岩等②具有一定的面型矿化蚀变分带性,硫化物大量出现,富含黄铁矿③矿石具细脉浸染状构造工业意义及经济意义:1、Cu、Mo为主,其次为W、Sn、Au、Ag、Pb、Zn等2、规模大、品位低、矿化均匀3、埋藏浅,易开采4、矿石成分简单,易选5、可供综合利用的矿种多我国主要铜矿床类型分布概况斑岩型45%、矽卡岩型21%、沉积型12%、海相火山岩型10%、铜镍硫化物矿床8%、热液型4%以斑岩型铜矿床为例介绍斑岩型矿床其它特征斑岩型矿床以斑岩型铜(钼)矿床为主,又称细脉浸染型铜(钼)矿床,是目前最重要的铜矿床和钼矿床类型,约占世界已探明铜矿储量的一半,钼矿储量的三分之二。

美国、智利、秘鲁三个主要产铜国家的铜矿储量的80~90%来自斑岩型铜矿床。

近年来,我国江西、云南、黑龙江、西藏、河南等地也相继有所发现,斑岩型铜矿床已成为我国的主要铜矿床类型。

斑岩型铜矿床以其埋藏浅、品位低、规模大为特征。

铜品位一般在0.4%左右,少数可达0.8%,单个矿床的铜储量可达百万吨,矿石中除伴生钼外,还有金、银等元素可综合利用。

斑岩型铜(钼)矿床常成群成带出现,构成成矿区或成矿带。

有时斑岩铜矿床还和其它矿床类型相伴产出,构成一个成矿系列。

成矿地质条件(1)岩浆岩条件(2)构造条件(3)地层条件岩浆岩条件中酸性钙碱性浅成或超浅成小型斑岩侵入体(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等)岩体规模较小(<1-2km2) 个别达10余km2岩体的形成时代以中―新生代为主化学成分以富钾为特征(K2O>Na2O)岩体的酸性程度影响矿化类型SiO2 62-68%的斑岩---以铜为主的矿床SiO2>68%的斑岩---以钼为主的矿床构造条件含矿斑岩的侵入大多和深大断裂有关,矿床常呈带状分布,分布于深断裂两侧的次级断裂构造系统中。

常用花岗岩的种类及介绍

常用花岗岩的种类及介绍

常用花岗岩的种类及介绍
常见的花岗岩种类有:斑岩、斑状花岗岩、角砾岩和闪长岩等。

下面将对这些花岗岩种类进行介绍。

斑岩是一种以黑色斑晶为主的岩石,其中斑晶主要由黑云母和黑色矿物组成。

它的岩石结构中含有大量的斑晶,与基质交错排列。

斑岩的颗粒较粗大,具有粗糙的表面质感,常常用于建筑和装饰材料。

斑状花岗岩是一种以黑色斑晶和白色基质为主的岩石。

斑状花岗岩中的黑色斑晶主要是黑云母和黑色矿物,白色基质则是由石英和长石组成。

斑状花岗岩的颗粒较细腻,颜色明亮,常用于室内地面、墙面和台面等装饰。

角砾岩是一种以圆角砾石为主的岩石,其中圆角砾石的直径通常在2-64毫米之间。

角砾岩的颗粒形状多为圆球状或卵石状,色彩鲜艳多样,常用于景观石、路面铺设和园林建设等。

闪长岩是一种由长石和角闪石组成的岩石,其中长石的含量大于角闪石。

闪长岩的颗粒较细,结构致密,颜色普遍呈浅灰色至深灰色。

闪长岩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常用于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花岗岩种类,还有一些特殊的花岗岩,如红花岗岩、黄花岗岩和绿花岗岩等。

红花岗岩呈红色,常用于建筑装饰和雕刻艺术;黄花岗岩呈黄色,常用于地面铺装和室内装饰;绿花
岗岩呈绿色,常用于建筑立面和园林景观。

总的来说,花岗岩种类繁多,每种岩石都有其独特的颜色和纹理,适用于不同的建筑和装饰需求。

无论是斑岩、斑状花岗岩、角砾岩还是闪长岩,它们都是优秀的建筑材料,为建筑物增添了自然与美感。

在选择花岗岩时,需根据实际需要和装饰效果来选择合适的花岗岩种类,以达到最佳的装饰效果。

斑岩

斑岩

斑(玢)岩型矿床斑岩型矿床是指品位低但规模大,且主要产于斑岩中及其内外接触带附近的细脉浸染型矿床。

斑岩型矿床的共同特征是:①绝大部分斑岩型矿床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和岛弧构造环境;②有重要意义的斑岩型矿床均出现于显生宙,特别是中生代和新生代,其次为晚古生代;③矿化在时间上、空间上和成因上与具斑状结构的中酸性浅成或超浅成小侵入体有关,如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石英斑岩等;④一般具有面型矿化蚀变,且分带性明显,硫化物大量出现,富含黄铁矿;⑤矿石具细脉浸染状构造;⑥角砾岩筒或角砾岩脉是重要的控矿构造形式。

斑岩型矿床具有重要的工业意义,是世界上铜和钼的最重要来源,锡的重要来源之一,同时斑岩型铀、斑岩型金矿床等也已显示出良好的潜力。

斑岩型矿床还往往伴生有多种可综合利用的金属组分。

这里主要介绍斑岩型铜(钼)矿床。

斑岩型矿床以斑岩型铜(钼)矿床为主,又称细脉浸染型铜(钼)矿床,是目前最重要的铜矿床和钼矿床类型,它占世界已探明铜矿储量的一半,钼矿储量的三分之二。

美国、智利、秘鲁3 个主要产铜国家的铜矿储量的80%~90%来自斑岩型铜矿床。

近年来,我国江西、云南、黑龙江、西藏、河南等地也相继有所发现,斑岩型铜矿床已成为我国的主要铜矿床类型。

斑岩型铜矿床以其埋藏浅、品位低、规模大为特征。

铜品位一般在0.4%左右,少数可达0.8%,单个矿床的铜储量可达百万吨,矿石中除伴生钼外,还有金、银等元素可综合利用。

斑岩型铜(钼)矿床常成群成带出现,构成成矿区或成矿带。

有时斑岩铜矿床还和其他矿床类型相伴产出,构成一个成矿系列。

斑岩型铜、钼矿床在工业上和成矿理论研究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成矿地质条件(1)岩浆岩条件斑岩型铜矿床在空间和成因上主要和钙碱系列的斑岩侵入体有关。

主要岩石类型为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和花岗斑岩等。

根据产出的地质环境及成因,斑岩侵入体可分为2 种类型:一种是与火山活动有关的次火山岩,另一种是浅成的侵入岩。

花岗斑岩.斑状花岗岩.玢岩区别[参考文档]

花岗斑岩.斑状花岗岩.玢岩区别[参考文档]

花岗斑岩花岗斑岩(Granite prophyry)花岗斑岩的矿物成分与相应的深成岩--花岗岩相同,不同的是它具有斑状结构,标明它是浅成岩。

花岗斑岩的斑晶含量一般为15-20%,主要为石英和长石,有时也有黑云母和角闪石。

石英斑晶往往呈六方双锥状。

钾长石为正长石或透长石。

黑云母和角闪石有时可见暗化边。

斑晶通常被基质熔蚀,基质呈微花岗结构。

花岗斑岩与斑状花岗岩不同,后者具有似斑状结构,属花岗岩的一种;而花岗斑岩则具斑状结构,不是花岗岩,只是与它成分相当。

花岗斑岩通常以小岩株、岩瘤、岩盘、岩墙产出,或作为同期晚阶段的侵入体穿插于大花岗岩岩体中。

花岗斑岩斑状花岗岩[英]porphyritic granite亦称“似斑状花岗岩”,具有似斑状结构的花岗岩。

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花岗岩属侵入岩,容易形成似斑状结构,而一般不会形成斑状结构。

具有似斑状结构的花岗岩,因其同样具有“斑晶”,通常称为斑状花岗岩而较少称为似斑状花岗岩。

似斑状花岗岩中,斑晶一般为正长石,直径可达1cm至数cm。

由于斑晶构成的花纹,斑状花岗岩多可作装饰材料。

产地很多,如山东日照的“日照红”即为一例。

斑岩与玢岩、XX斑岩与斑状XX岩怎么区分?斑岩与玢岩、斑状结构与似斑状结构、XX斑岩与斑状XX岩等概念经常让一些地质工作者头晕眼花不知所措。

这里简单给出答案仅供参考。

斑状结构是斑岩和玢岩的共有特点,因此首先要弄清斑状结构的概念。

1、斑状结构:是指岩石中的矿物颗粒可以分为明显的两群,一群结晶较为粗大肉眼可以识别矿物颗粒,而另一群则颗粒细小以至于肉眼无法辨认(如玻璃质和隐晶质),这粗大的一群矿物颗粒就是所谓“斑晶”,而细小到肉眼无法辨识的一大群矿物集合体就叫做“基质”。

一般要求斑晶粒度大于基质颗粒的5倍,斑晶含量应达到5%以上。

斑状结构的形成:斑晶由早阶段岩浆结晶产生,形成于地下较深部位;而细粒或隐晶质基质为浅部晚阶段岩浆结晶产物,岩浆裹挟着早期结晶的矿物(即斑晶)上升到浅部冷凝结晶,可能使斑晶受到熔蚀,如六方双锥状石英斑晶呈港湾状轮廓、斜长石形成很亮的钠化边等。

斑岩的成岩过程与成因分析

斑岩的成岩过程与成因分析

斑岩的成岩过程与成因分析斑岩是一种具有独特结构和特色的岩石,它的成岩过程和成因分析一直备受地质学界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探讨斑岩的成岩过程和成因分析,希望能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斑岩的基本特征。

斑岩是一种由与基质形成均质结构的岩石,它由晶体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斑晶组成。

这些斑晶可能是矿物晶体、玻璃体或者其他岩石类碎屑。

斑岩广泛存在于地球各个地方,如大陆、洋壳、火山岛以及一些早期形成的岩浆岩中。

斑岩的成岩过程涉及多个环节。

首先是岩浆的形成和上升。

岩浆是地壳深处的高温物质,它在地幔中形成后上升到地壳,逐渐冷却凝固。

岩浆的形成通常与地球内部的构造变化和热力学过程密切相关。

在地壳中形成的岩浆,经过断裂和孔隙的作用,逐渐上升到地壳上部。

其次,斑岩形成需要有足够的熔融物质。

熔融物质主要来自于地幔的部分融化。

在地幔中,由于高温和高压等条件的作用,矿物晶体发生部分熔融。

这些部分熔融的物质上升到地壳后,与地壳中的岩石发生混合作用,形成熔岩。

然后,斑岩的成岩过程涉及熔融物质的冷却和凝固。

当岩浆上升到地壳上部后,由于地壳的温度较低,岩浆开始冷却,其中的熔融物质逐渐凝固形成固态岩石。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岩浆中的矿物成分不同,其凝固顺序也不同,从而形成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斑晶。

这些斑晶的成分和结构特征是斑岩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最后,斑岩还可能经历一些后期的改造和再结晶作用。

这些改造和再结晶的过程通常与地壳的运动和热液活动有关。

在这个过程中,斑岩中的矿物可能发生相互作用、交换成分,甚至发生结晶重新排列的现象。

这些作用可能导致斑岩的结构和成分发生变化,形成新的岩石。

总的来说,斑岩的成岩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

它涉及到岩浆的形成和上升、熔融物质的冷却和凝固、以及后期的改造和再结晶。

这些过程的细节和效应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地壳的构造、岩浆的成分和温度等。

理解斑岩的成岩过程和成因分析对于地质学的研究和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斑岩和玢岩的区别

斑岩和玢岩的区别

斑岩和玢岩的区别斑岩porphyry以钾长石、副长石或石英为斑晶的喷出岩、浅成岩和超浅成岩侵入岩的统称。

斑岩一词源于希腊语porphyry,即紫红色之意,原指具斑晶的任何火成岩。

最早用于一种从埃及采到的紫红色的具有碱性长石斑晶的岩石。

有人以为与玢岩为同义语。

通常指以碱性长石为斑晶、基质为细粒或隐晶质的喷出岩和浅成岩。

一般指以碱性长石或石英为斑晶的喷出岩和浅成岩,基质为细粒或隐晶—玻璃质。

喷出岩可分为流纹斑岩、粗面斑岩、白榴斑岩等;浅成岩可分为石英斑岩、花岗斑岩、正长斑岩等。

斑岩一词原指具有斑晶或具有斑状结构的火成岩;按基质成分可描述为花岗斑岩、闪长斑岩等。

斑状结构指岩石中可明显分出粗粒的斑晶矿物和细粒或隐晶质的基质两部分;以石英和碱性长石为斑晶的中,酸性岩石为主,如石英斑岩、花岗斑岩等;以暗色矿物,如黑云母、角闪石等为斑晶的基性或超基性脉岩称为煌斑岩(1amprophyre);以斜长石为斑晶的中、基性浅成岩称为玢岩(porphyrite)。

斑岩和玢岩是岩浆分两个阶段结晶的产物;斑晶为岩浆早阶段在地下较深部位结晶形成,基质为晚阶段地壳浅部结晶的产物。

因此,斑岩和玢岩属浅成侵入岩;多以岩脉、岩墙或岩株状产出。

与斑岩和玢岩有成因关系的矿产有铜、钼、钨、铁等矿床。

斑岩与玢岩、XX斑岩与斑状XX岩怎么区分?斑岩与玢岩、斑状结构与似斑状结构、XX斑岩与斑状XX岩等概念经常让一些地质工作者头晕眼花不知所措。

这里简单给出答案仅供参考。

斑状结构是斑岩和玢岩的共有特点,因此首先要弄清斑状结构的概念。

1、斑状结构:是指岩石中的矿物颗粒可以分为明显的两群,一群结晶较为粗大肉眼可以识别矿物颗粒,而另一群则颗粒细小以至于肉眼无法辨认(如玻璃质和隐晶质),这粗大的一群矿物颗粒就是所谓“斑晶”,而细小到肉眼无法辨识的一大群矿物集合体就叫做“基质”。

一般要求斑晶粒度大于基质颗粒的5倍,斑晶含量应达到5%以上。

斑状结构的形成:斑晶由早阶段岩浆结晶产生,形成于地下较深部位;而细粒或隐晶质基质为浅部晚阶段岩浆结晶产物,岩浆裹挟着早期结晶的矿物(即斑晶)上升到浅部冷凝结晶,可能使斑晶受到熔蚀,如六方双锥状石英斑晶呈港湾状轮廓、斜长石形成很亮的钠化边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斑状结构为特征的火成岩的总称。

以结构特征对岩石的命名。

斑岩一词,由玢岩演变而来。

玢岩由G.阿格里科拉于1546年首先引入文献,用以描述埃及的淡紫色、具斑点的岩石。

此后很长时期内,斑岩和玢岩分别泛指变化了的具斑状结构的粗面质的安山质岩石。

多数岩石学家认为,大多数斑岩和玢岩在化学成分上属于中性岩和酸性岩,因此常见的斑晶是石英、碱性长石和斜长石。

其中石英常发育六方双锥,具高温石英外形;碱性长石常为透长石、正长石和歪长石,具隐条纹构造或亚显微条纹构造;斜长石一般是中长石,常受岩浆熔蚀,或生成钠质斜长石膜,也可以因岩浆流动作用,构成斜长石的聚合斑晶。

习惯上,将含碱性长石和石英斑晶,或只含其一的斑状结构的岩石,称为斑岩,如花岗斑岩;将含斜长石斑晶的,称玢岩,如闪长玢岩。

如含斜长石又兼有碱性长石和(或)石英斑晶,仍称为斑岩,如花岗闪长斑岩。

含大量自形(有时半自形)铁镁矿物斑晶的斑状岩石,一般为中、基性或超基性脉岩,称作煌斑岩。

辉绿玢岩是指含斜长石斑晶的基性浅成岩。

钠长斑岩和苦橄玢岩分别是含钠长石斑晶和橄榄石斑晶的斑状浅成岩。

无论是斑岩或是玢岩,都是岩浆作用两阶段结晶的产物。

因此,它们的斑晶和基质之间矿物粒级悬殊。

斑晶由早阶段岩浆结晶产生,形成于地下较深部位;而细粒或隐晶质基质为浅位晚阶段岩浆结晶产物。

就最终侵位深度而言,斑岩和玢岩都属浅成岩,并常呈岩墙、岩脉、岩床或小侵入体产状。

斑岩和玢岩随斑晶数量的减少和斑晶与基质之间粒度大小的接近而过渡为深成岩,如斑状花岗岩是相当于花岗斑岩的深成岩或半深成岩;又随斑晶数量减少和基质
粒级减小(直至隐晶质或玻璃质)过渡为喷出岩,如斑状流纹岩是相当于浅成相的流纹斑岩的喷出岩。

与斑岩或玢岩有关的金属矿产,常称为斑岩铜矿、斑岩钼矿、斑岩钨矿、玢岩铁矿等,它们都是与浅成岩浆作用和岩浆期后作用有成因联系的重要矿床。

有些半风化的粗面质或粗安质斑岩,因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并被溶出,而称为药石──麦饭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