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节奏的划分技巧
文言文节奏划分技巧
![文言文节奏划分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e49257527d3240c8447ef48.png)
中考文言文节奏如何划分1、主谓之间要停顿:主语(人、事、物)后停顿如:(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2)武陵人/捕鱼为业(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4)天时/不如地利(5)上/知天祥终不屈(6)余/忆童稚时(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动宾、动补之间(谓语和宾语、谓语和补语)要停顿:(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忘/路之远近(3)衔/远山,吞/长江(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5)征/于色,发/于声(5)苟全性命/于乱世3、句首语气词、发语词、总结性词语后面要停顿:主要有:“盖”、“夫”、“若夫”、“故”、“是故”(1)盖/竹柏影也(2)若夫/淫雨霏霏(3)盖/大苏泛赤壁云(4)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5 ) 夫/环而攻之(6)故/时有物外之趣4、关联词、连词要停顿(句首连词后停顿、句中连词前停顿)。
主要有:“若”、“而”、“然”、“然则”、“则”、“且”(1)遂/与外人间隔(2)环而攻之/而不胜(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4)人不知/而不愠(5)然则/北通巫峡(6)然/数年恒不一见(7)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5、“古二今一”词朗读时须分开:如:(1)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2)故/人不独亲其亲(3)可/以一战《曹刿论战》(4)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公输》6、古代的时间、地名、国名、年号、官职等应作停顿。
(1)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2)今/骤获多金今/天下三分(3)庆历二年/进士(4)时/世祖皇帝多求才南宫(5)宋/何罪之有?宋/有富人(6)俄而/百千人大呼既而/风定天清时间词:俄而、已而、少时、是时、未几、无何、忽、倏忽、、倏尔、已而7、其他特殊句式停顿:(1)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2)再/而衰,三/而竭省略句式(3)何陋/之有倒装句式。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a61fc3c240c844769eaeef1.png)
文止文句子朗读节奏区分本收取要收之阳早格格创做(一)读浑句读,精确停顿是诵读文止文的央供之一.读是谈话本收的一个要害圆里,而句中停顿,特天是文止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本收的要害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1、主谓之间要停顿.2、谓宾之间要停顿.3、谓语核心语战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5、闭联词汇后里要停顿.6、总收性词汇语后里要停顿.决定节中停顿有以下几种要收:1、句尾语帮词汇(又喊句尾收语词汇)、闭联词汇后里应有停顿.文止文中有一些真词汇搁正在句子的启头,强调语气或者收起齐句乃至齐段.时常使用的句尾收语词汇战闭联词汇主要有以下那些:句尾收语词汇:如“至”、“若”、“至若”、“妇”、“若妇”、“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比圆至若秋战景明若妇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启弛圣廷闭联词汇:且、虽、果、“惟”、“故”等.比圆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诵读时,那些词汇语后里皆应稍加停顿,没有克没有及战后里的笔墨连读.2、古代是二个单音节词汇,而新颖汉语中是一个单音节词汇的,要分启读.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推崩倒之声.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汇,“给”的意义“是”是代词汇,“那”的意义,它们皆应分启去读.例②中“不妨”是二个单音词汇,“可”是能愿动词汇,“不妨”的意义,“以”是介词汇,“用去”的意义.例③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纯”.3、根据谈话程序去停顿,即依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汇—补语”去停顿,也便是道,正在主语战谓语之间、动词汇战补语之间要做停顿(定语取核心词汇之间普遍没有断顿),以使语意明隐.如:①先帝/没有以/臣亢鄙.“臣亢鄙”是主谓短语做宾语,没有克没有及读成“先帝/没有以臣/亢鄙”.②好木/秀而繁阳. ③问/今是何世④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例③中“好木”是动做的收出者,报告的对于象,它取后里谓语部分之间应做停顿.例③④中的动词汇“问”、“刻”取其收配的对于象之间也要做停顿.4、充当状语的名词汇战核心词汇之间要连读,即名词汇做状语时,普遍正在该词汇前停顿,且没有克没有及把状语取核心词汇读启.若分启读,便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义.如:①其一/犬坐/于前②山止/六七里例①中的“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做齐句的主语,“犬”正在句中做状语,建饰词汇“坐”,译为“像狗一般”;例②中的“山”建饰核心语“止”,“山止”译为“正在山上走”,皆应连读.5、“而”字后该当停顿.但是“而”字正在句中若起到下列效率,那么便没有克没有及停顿,也便是道,“而”字没有克没有及战后里的词汇语分启读,该当连读.①“而”正在句中如果连交的是形容词汇(或者副词汇)取动词汇,即“形容词汇(副词汇)+而+动词汇”,那时前边的形容词汇或者副词汇充当状语,起建饰后里的动词汇的效率,没有克没有及分启读.②“而”正在句中如果连交的是二个动词汇,即“动词汇+而+动词汇”,那么我表示逆交,也便是道,前里一个动做爆收了,后里的动做紧交着便爆收了,那时“而”后里便没有克没有及停顿,应战后里的动词汇连读.③“而”连交词汇性相共的二个词汇语(即二个名词汇、二个动词汇、二个形容词汇),表示并列,相称于“而且”、“又”、“战”或者没有译,那时“而”后没有该该停顿.比圆:敏而好教,没有荣下问.④表示启递闭系,相称于“而且”、“而且”、“便”或者没有译.例:①择其擅者而从之,其没有擅者而改之. ②余闻而愈悲.6、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的本貌.如:①瞻余马尾/可也.如果读成“瞻余马尾可/也”,那么便正解了本意.果为本句是主谓结构,正在“可”后停顿,便改变了本意.②“问/今是何世”,本句是动宾结构,宾语是一个主谓短语,如读成“问今/是何世”,读成了主谓句,便读破了.③“二三面雨/山前”,若读成“二三面/雨山前”便读破了,本句是倒拆句.7、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简略身分.如:①一饱/做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简略动词汇谓语“饱”,应略停,以体现谓语的简略,没有克没有及读成“一饱/做气,再而/衰,三而/竭”.8、对于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真、天名要相识,可则易引导朗读停顿过得.如:做亭者谁,卢陵/欧阳建也.卢陵是天名,后里该当停顿.9、“也”用正在句中掀穿停顿,朗读时正在其后停顿.如:余闻之也/暂. “也”没有是谓语前的副词汇状语,没有克没有及读成“余闻之/也暂”.10、利用对于文意的明白去决定停顿.正在朗读文止文时,要根据语境明白文意,惟有确切天明白了文意,才搞准确天停顿.如:①居庙堂之下/则忧其民例①意义是“处正在往庭的下位上,便为它的群众担忧”那样,句中的停顿便是“居庙堂之下/则忧其民”.11、诗句节拍间要停顿.古诗的朗读有其程序性,普遍道去是二字一停顿,即按音节停顿.如:①几处/早莺/争/温树②天门/中断/楚江/启也不妨按意义单位停顿,如上头的二句可读为“几处早莺/争温树”、“天门中断/楚江启”.总之,相对于完备的意义结构皆需要相映的停顿.(二)、本收突破一•根据文止句子语法结构决定朗读节奏普遍,文止句子的语法结构取新颖汉语大概相共.一个完备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文止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正在主谓之间或者动宾之间.那样区分切合句子意义的完备表白的.如:(1)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停顿精确的一项是()( A )故 / 天将落大任于是 / 人也( B )所以/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 / 没有克没有及( C )人恒 / 过,而后 / 能改( D )出 / 则无敌海中患者,国 / 恒亡(2)区分下边句子朗读的节奏,每个分句只划一处(用“ / ”表示)故君子有没有战,战必胜矣.(3)予 / 尝供 / 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4)率 / 妻子 / 邑人 / 去此绝境(《桃花源记》)二•根据句尾的语气词汇去决定朗读节奏有些文止句子句尾含语气词汇(收语词汇),表示将刊登议论,提示本果,如“盖”、“妇”(读“f ú),往往正在收语词汇后举止停顿,如:(5)盖/ 一岁之犯死者/ 二焉(《捕蛇者道》)(6)妇 / 环而攻之 / 而没有堪(《得讲多帮得讲鳏帮》)三•根据句中起舒慢语气效率的“之”决定朗读节奏文止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很搀纯.其中起舒慢语气效率的“之”有帮于咱们决定朗读节奏:停顿往往正在“之”后,那样朗读使得所有句子的语气没有至于隐得慢促,而是慢慢有致.如:(7)医之/ 好治没有病/ 以为功. (《扁鹊睹蔡桓公》)四•根据句尾的连词汇或者归纳性的词汇语决定朗读节奏若句尾出现表假设、转合等的连词汇,如“若”、“而”、“然则”等或者表归纳性的词汇语,如“故”、“是故”等,往往正在那些词汇语的后里要加以停顿.如:(8)若 / 止印三二本,已为浅易. (《活板》)(9)而 / 山没有加删(《笨公移山》)(10)然则/ 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11)故 / 自号曰醒翁也(《醒翁亭记》)五•根据文句内正在的逻辑意义决定朗读节奏初中阶段所选文止文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句:其一犬坐于前(《狼》)此句中对于“犬”的明白最为闭键:没有克没有及明白为“狗”,而是“像狗一般”,“犬”是名词汇做状语.那句话的意义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般坐正在(屠妇)的前里.根据文句意义的明白,那句话的停顿应正在“其一”的后里才是精确的,即:其一 / 犬坐于前.对于底下那个典型句子的节奏区分也要按照逻辑意义:然/ 得而腊之 / 以为饵(《捕蛇者道》).本去,区分文止句子的朗读节奏近没有止那五种要收,而那五种要收也没有是孤坐使用的,要精确区分朗读节奏,仍旧要准确明白文句的意义,掌控住其内正在的逻辑意义.附:例( 1 )的问案选 D ;例( 2 )的朗读节奏精确区分为:故 / 君子有没有战,战 / 必胜矣.。
划分文言文节奏的方法
![划分文言文节奏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f8c5a9b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b4.png)
划分文言文节奏的方法
划分文言文的节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根据句式:文言文句式通常较为规整,有明显的韵律感。
可以根据句子的结构和长度来划分节奏,例如诗句、对仗句和长句等。
2. 根据平仄:文言文的平仄是指字音的上升和下降声调,平仄的变化决定了文言文的节奏。
可以根据句子中的平仄变化来划分节奏,如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等。
3. 根据重音:在文言文中,有些字音会有重音,即重读音节。
可以通过把握句子中的重音位置来划分节奏,重音部分通常会有较强的节奏感。
4. 根据语气:文言文通常会有不同的语气,如抒情、叙事、议论等。
不同语气的文言文会有不同的节奏,可以通过抓住文言文的语气变化来划分节奏。
需要注意的是,划分节奏并非一种固定的方法,而是根据具体文言文的特点和语境来确定的。
在实际划分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以上方法,结合文言文的整体语调和意境来把握节奏。
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
![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4e219702e3f5727a4e96215.png)
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一)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确定节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廷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
例②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
例③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
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佳木/秀而繁阴。
③问/今是何世④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例③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
文言文划分节奏的方法
![文言文划分节奏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1271ce7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de.png)
文言文划分节奏的方法
首先,文言文划分节奏的方法之一是通过句读。
文言文中的句子往往较长,而
且句式复杂,因此通过句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脉络。
在进行句读时,我们可以根据句子的意思和语气变化,适当地停顿和抑扬顿挫,从而形成句子的节奏感。
通过句读,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在表达思想和情感时所蕴含的韵律美,也更容易领会句子的含义和内涵。
其次,文言文划分节奏的方法还可以通过字音。
在古代,汉字的发音和韵律是
非常重要的,而且很多古文作品都是为了配合特定的音乐或舞蹈而创作的。
因此,通过字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感受古文的韵律美。
在阅读古文时,我们可以注重每个字的发音和重音,尤其是一些带有押韵的句子,通过对字音的把握,我们可以更好地领会古人在表达情感和意境时所追求的音韵之美。
此外,文言文划分节奏的方法还可以通过句型。
古文的句型多样,有并列句、
主谓句、状语从句等等,而每种句型都有其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在阅读古文时,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句型结构和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来感受句子所蕴含的节奏和韵律。
通过对句型的把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在表达思想和情感时所追求的语言美学。
总的来说,文言文划分节奏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通过句读、字音、句型等多
种途径来感受古文的韵律美。
在阅读和欣赏文言文时,我们可以尝试运用这些方法,来更好地领会古人在表达思想和情感时所追求的语言美学。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文言文语句的节奏划分
![文言文语句的节奏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77b7943a5a8102d276a22fdf.png)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若夫淫雨霏霏(两处)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两处) 然则何时而乐耶 (一处) 故自号曰醉翁也 (一处)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一处)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两处)
若夫/淫雨/霏霏(两处)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然则/何时而乐耶
故/自号曰醉翁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四、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 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 心词读开。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 变了句子的意思。如:①其一/犬坐/于前 ②山行/六七里 例①中的“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全句的主 语,“犬”在句中作状语,修饰词“坐”,译为 “像狗一样”;例②中的“山”修饰中心语“行”, “山行”译为“在山上走”,它们都应连读。
一、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 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 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 要有以下这些: 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 “夫”、“若夫”、“盖”、 “然”、“则” “然 则”、“岂”、“岂若”、“宜”、“诚宜”、 ” 何尝“、”其’等。 关联词:“且”、“虽”、“因‘、“惟”、 “故” 等。
七、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如: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 “三”后省略动词谓语“鼓”,应略停,以体现谓 语的省略,不能读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 而/竭”。 八、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 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如: 作亭者谁,卢陵/欧阳修也。卢陵是地名,后面应 该停顿。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地名---姓名---字---“甫”古 代对男子的美称) 九、“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 如: 余闻之也/久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如作句尾语气助词则不作停顿。
文言句子节奏划分法
![文言句子节奏划分法](https://img.taocdn.com/s3/m/f9f6b0d3680203d8ce2f246e.png)
文言句子节奏划分法(一)句子成分之间要停顿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
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1.主谓宾之间要停顿。
如:①佳木/秀而繁阴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④问/今是何世⑤忘/路之远近2.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
如: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二)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
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
如:①其一/犬坐/于前②山行/六七里例①中的“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全句的主语,“犬”在句中作状语,修饰“坐”,译为“像狗一样”。
(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起强调语气或领取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
如“夫”、“盖”、“故”、“惟”、“至于”“至若”、“若夫”、“诚宜”等,在这些词语后面应稍作停顿。
如:(1)夫 / 环而攻之 / 而不胜(《孟子二章》)(2)盖 / 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4)至于/夏水襄陵(5)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例(1)(2)中的“夫”、“盖”为句首发语词,朗读时在它们的后面要作停顿;例(3)中的“诚宜”是对上文的总结,同时开启下文,朗读时亦要停顿,以示强调。
(四)朗读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
如:(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2)问/(渔人)所从来(《桃花源记》)“再而衰,三而竭”中“再”和“三”后面都省略了动词谓语“鼓”,“再”和“三”后面应作停顿,以体现谓语的省略,而不能读成“再而/衰,三而/竭”。
文言文朗读停顿的划分方法
![文言文朗读停顿的划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2d0fb5e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b1.png)
⽂⾔⽂朗读停顿的划分⽅法⽂⾔⽂朗读停顿的划分⽅法⼀、句⾸关联词和语⽓词(如:夫、盖、若、⽽等)之后要作停顿:例:(1)⽽|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若夫|霪⾬霏霏(3)盖|⼤苏|泛⾚壁云⼆、⼏个特殊的古今异义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例:(1)《⽣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于是”(2)《捕蛇者说》中的“可以”、“⽣⽇”(3)《桃花源记》中的“妻⼦” (4)《⼝技》中的“中间”例: a、⽽|乡邻之⽣|⽇蹙 b、中|间|⼒拉崩倒|之声三、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般要作停顿,谓语中⼼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例:(1)池|⾮不深也(2)以光|先帝遗德(3)余将告|于莅事者四、需要着重强调的地⽅,⼀般要停顿:例:(1)先|天下之忧|⽽忧(2)殚|其地之出五、“也”⽤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朗读时应作停顿:例:余闻之也|久六、省略句中句内省略的地⽅⼀般要作停顿:例:(1)其⼀|⽝坐于前(2)必以|分⼈七、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例:(1)岸芷|汀兰,郁郁|青青(2)有良⽥|美池|桑⽵|之属⼋、总领性词语后⾯要停顿。
(三)、中考题例例1、下列语句中,朗读停顿正确的⼀项是()A.⾃|吾⽒三世|居是乡B.⽽|乡邻|之⽣⽇蹙C.今其|室⼗⽆⼀焉D.⾮死|则徙尔(05年中考题) 分析: A句中,“⾃”是⼀个介词,明显不能独⽴,后⾯必须跟上宾语,才能表⽰⼀个确切的意思。
“⾃吾⽒三世”才是⼀个意义单位。
所以A句的划分是错的。
再看B句,“⽽”是⼀个转折连词,属虚词范畴⽆实义,因此它也不能独⽴。
再说“乡邻之⽣”是⼀个偏正词组,应看作⼀个整体,不能拆开。
C句的“今其室”也是⼀个偏正词组,表⽰⼀个相对独⽴的意义,中间不能拆开。
正确的答案只能是按意义划分的D。
例2、下列句⼦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项是( )A.⼭不|在⾼,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帘|青C.⽆丝⽵|之乱⽿,⽆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云亭(2004年中考题) 分析:A句中的“不在”是⼀个否定合成谓语,应看作⼀个意义单位,因此不能分开。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规则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4efbe14a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a8.png)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规则(仅供参考)整理:南昌三中青云谱校区危立春文言文的朗读停顿是有规律可循的,这里结合课内文言语句谈朗读节奏的划分:1、主语和谓语之间停顿 .例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例2:城/非不高也2、动词和宾语从句之间停顿 .例1:忘/路之远近例2:念/无与为乐者3、动词和介宾短语(补语)之间或介宾短语(状语)和动词之间停顿 .例1:骈死/于槽枥之间例2:苟全性命/于乱世例3:以衾/拥覆4、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
例1:其一/犬坐于前例2:山行/六七里5、句首发语词、表时间的状语和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
如夫“”、“盖”、“故”、“惟”、“自”至“若”、若“夫”、“诚宜”等,在这些词语后面应稍作停顿。
例1:夫/环而攻之例2:既而/儿醒例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6、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语和谓语之间应停顿,动词与所带宾语、补语之间应停顿。
例1:佳木/秀而繁阴。
例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例3:吾/谁与归7、文言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必须分开,而不能读成双音合成词。
例1:可/以一战例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8、朗读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份,不能把成份省略当作没有省略来读。
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9、对文言文中的国名、年号、官职、史实、地名要了解清楚,切不可破读。
例: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分析:虞“山”为山名,“王毅叔远甫”即姓王名毅字叔远,“甫”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10、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
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
例:余闻之也/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出/则无敌国外患总之,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就必须以准确理解文句的意思为前提,再根据朗读停顿的规律综合分析判断。
初中文言文节奏划分方法
![初中文言文节奏划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b0aeb0776a20029bc642d64.png)
初中文言文节奏划分方法一、句首停顿1.【句首发语词】句首出现——盖,夫,然,岂,宜,其,至,则,且夫,若夫,至若,岂若,得无,至于,诚宜,何尝等发语词,要停顿。
①其/ 如土石何?②得无 / 异乎?③盖/ 余之勤且艰/ 若此。
2.【句首连词】句首出现——若,虽,而,然,且,因,惟,然则等连词,要停顿。
④且/ 欲于常马等/ 不可得。
⑤然则/ 何时而乐耶?⑥惟/ 吾德馨。
3.【句首过渡词和总结性的词】出现过渡词有——或,而或等;出现总结性的词有——故,是故,则,是以(以是),于是,遂等要停顿。
⑦遂/ 许先帝/以驱驰。
4.【句首表时间、方位的词】中,方,先,今,既而,已而,倏尔,俄而等要停顿⑧中/ 间/ 力拉崩倒之声。
⑨方/ 其/ 远出海门。
⑩今/ 诚以吾众/ 诈自称/ 公子扶苏、项燕。
二、古二今一古代两个单音节的词,而今天却变成了一个双音节的词,古代的两个双音节要分开读。
①可/ 以一战,战/ 则请从。
②中/ 间 / 力拉崩倒之声。
③今/ 齐地/ 方千里。
三、句中标志性词语句中出现“也”、“乎”、“之”等标明停顿的语气助词,要停顿。
④望之/ 蔚然而深秀者。
⑤余/ 闻之也/ 久矣。
⑥洋洋乎/ 与颢气俱。
四、古代国号、年号、官职、爵位、人名、地名对以上的文言知识要了解,否则划停顿时容易出错。
⑦南阳/ 诸葛庐(地名与屋名可以看做并列关系)⑧庐陵/ 欧阳修也。
⑨虞山/ 王毅叔远甫/ 刻。
⑩陈/ 康叔公/ 尧咨/ 善射(“陈”为姓氏,“康叔”是谥号,“尧咨”为名)五、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一般要停顿。
⑪法/ 皆斩。
(依法)⑫功/ 宜为王。
(论功)⑬山行/ 六七里。
(在山中行走)⑭其一/ 犬坐/ 于前。
(像狗一样)六、保留文言句式划分朗读节奏的时候,要保留文言语意和句式的完整。
①何罪/ 之有?(宾语前置)②刻/ 唐贤今人诗赋/ 于其上。
(状语后置)③一鼓/ 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再,三后面省略“鼓”)④此诚/ 危急存亡之秋也。
文言文划分节奏的方法
![文言文划分节奏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de7b131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36.png)
文言文划分节奏的方法
一、按字词押韵划分。
即每句以韵为准,将相邻的历史句子把每句韵脚以相同的韵素
衔接,再把其它音节整理排列,以分割节奏,从而使古文言文具备明显的押韵节奏,增加
古文言文的诗意性。
二、借助段落划分。
按此方法,可以将一篇古文言文分成几个段落,每个段落中最后
一句话形成一个结尾即可,只要把这个结尾节点换一句,前后段落的节奏就会随之调整,
整篇古文言文所表达的内容也会变得更加明确、细致。
三、借助对叠结构进行划分。
对叠结构是一种常用的衔接方式,就是把古文言文分成
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把前面的内容串联起来,再以暗喻之类的隐喻方式引入另一部分主体,再将主体部分做引申,之后再结尾总结,以此形成一个完整的视角,使古文言文的表达更
加丰富、深刻。
文言文节奏划分方法
![文言文节奏划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113efbf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ef.png)
文言文节奏划分方法
对于文言文的节奏划分,一般需要遵循两个原则和一个规律。
两个原则分别是:结构原则和意义原则。
结构原则是指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
意义原则是指根据语意停顿,不要把一句话分成几个意群,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
一个规律是:主谓之间要停顿,动宾 (动补) 之间要停顿,句首语气词 (发语词) 要和后面的句子分开。
具体来说,对于文言文的节奏划分,需要先理解句子内容,然后再根据语意和语法结构进行停顿。
特别是对于一些古文名句,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登高而招,臂非加长,而指即所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需要特别留意停顿的位置和规律。
文言文节奏划分是文言文学习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练习可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93f993d031b765ce04081494.png)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1.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如:(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2)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3)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例(1)中的“而”是转折连词,例(2)~(4)中的“若夫”“盖”“且”为语气助词。
句中有转折连词“而”,在“而”前停顿。
如:(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2)人不知/而不愠(《论语》)(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核舟记》)2.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须分开。
如:(1)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例(1)中的“生日”是“生活一天天”的意思,与今义“生日”不同;例(2)中的“中间”是“中间夹杂”的意思,与今义“中间”不一样。
朗读时,它们都必须断开。
此外,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于是”,“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均属此类。
3.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时间状语、地点状语之后一般要停顿。
如:(1)池/非不深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3)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4)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出师表》)例(1)是主谓之间的停顿,例(2)(3)是谓语之间的停顿。
例(4)是时间状语、地点状语之后的停顿。
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如:(1)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例(1)中“先”后停顿,是为了强调忧在别人忧之前的主旨;例(2)中“出”紧密关联着整个句子,应停顿,以突出整个句子的意思。
5.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如:(1)其一/犬坐于前(《狼》)(2)必以/分人(《曹刿论战》)(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例(1)中“其”后省略了“狼”;例(2)“以”后省略了“之”;例(3)介词“为”的后面省去了宾语“桃花源中的人”,“为”后略停,以体现出宾语的省略。
文言文节奏划分
![文言文节奏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86cb0ce0b8f67c1cfad6b82d.png)
醉翁之意不在酒
(一处) 衔远山,吞长江 (两处)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两处) 先帝不以臣卑鄙 (两处) 余闻之也久 (一处)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三处)
醉翁之意/不在酒
(一处) 衔/远山,吞/长江 (两处)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两处) 先帝/不以/臣卑鄙 (两处) 余闻之也/久 (一处)
六、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的原貌。如:
①望晚/日照/城郭(句中“望晚”是“向晚”意,即 接近黄昏之时,原句是主谓结构,如读成“望/晚日/ 照城郭”,就读出了另一种理解。) ②瞻余马首/可也。如果读成“瞻余马首可/也”,那 么就歪解了原意。因为原句是主谓结构,在“可”后 停顿,就改变了原意。 ③“问/今是何世”,原句是动宾结构,宾语是一个 主谓短语,如读成“问今/是何世”,读成了主谓句, 就读破了。 ④“两三点雨/山前”,若读成“两三点/雨山前” 就读破了,原句是倒装句。
人不知而不愠(一处)
是知也
(一处) 今齐地方千里(一处)
人不知/而不愠 是/知也 今齐地/方千里
七、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如: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 “三”后省略动词谓语“鼓”,应略停,以体现谓 语的省略,不能读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 而/竭”。 八、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 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如: 作亭者谁,卢陵/欧阳修也。卢陵是地名,后面应 该停顿。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地名---姓名---字---“甫”古代 对男子的美称) 九、“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 如: 余闻之也/久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如作句尾语气助词则不作停顿。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61482c3eb90d6c85ec3ac66c.png)
四、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 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 心词读开。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 变了句子的意思。如:①其一/犬坐/于前 ②山行/六七里 例①中的“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全句的主 语,“犬”在句中作状语,修饰词“坐”,译为 “像狗一样”;例②中的“山”修饰中心语“行”, “山行”译为“在山上走”,它们都应连读。
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 面的文字连读。
例1、夫/大国,难测也 例2、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例3、若夫/霪雨/霏霏 至若/春和/景明 例4、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 耳
二、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 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如: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 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 分开来读。例②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 “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 是介词,“用 来”的意思。例③中的“中 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
五、“而”字后应该停顿。但“而”字在句中若 起到下列作用,那么就不能停顿,也就是说, “而”字不能和后面的词语分开读,应该连读。
①“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形容词(或副词)与动 词,即“形容词(副词)+而+动词”,这时前边的 形容词或副词充当状语,起修饰后面的动词的作用, 不能分开读。 ②“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两个动词,即“动词+ 而+动词”,那么而表示顺接,也就是说,前面一个 动作发生了,后面的动作紧接着就发生了,这时“而” 后面就不能停顿,应和后面的动词连读。
若夫/淫雨/霏霏(两处)
文言文节奏的划分
![文言文节奏的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7ee8b37d482fb4daa48d4b15.png)
文言文节奏的划分枫林煌上煌希望学校匡劲松节奏划分,可以说是我们江西中考文言文阅读大餐中的一道传统菜。
历年的中考试卷里都有这道题目(分值1-2分)。
现临近中考,就如何帮助学生复习好划分文言节奏,已成为我们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
为了更好、更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在这里笔者提出一些划分节奏的方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进行划分(一)、主语与谓语之间要停顿。
如:(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当然,可用这种方法划分的句子必须是主谓结构的句子。
(二)、动词和宾语之间的停顿1、动词的宾语较复杂则要停顿如:(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2)命/左仆射高熲/将绰斩之(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动词的宾语较简单则不要停顿如:时/先主/屯新野(三)、按照“动宾/动宾”的形式划分有些句子有主语、谓语、宾语,组成了主谓结构,但有些句子没有主谓结构怎么办?那就采用“动宾/动宾”的方法进行划分。
如:(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四)、动词和(补语)之间可作停顿(介宾短语较复杂)如:(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欲报之/于陛下也二、“而”“则”句子节奏的划分除了主谓结构的句子,动宾结构的句子外,还有一些表示意思转折的句子,一般情况下就可采用如下方法划分。
(一)“而”“则”在句中,在字前划分如:(1)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二)、“而”“则”在句首,在字后划分如:(1)然则/何时/而乐耶(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值得强调的是,“而”“则”句节奏的划分,关健是要指导学生弄清“而”或“则”在句中的位置,否则,这一招就不灵了。
三、句首发语词后应停顿:若夫、夫、盖、至于、然则、则、至若、且、且如、由是、是故.......如:(1)夫/环而攻之(2)盖/大苏/泛赤壁云(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4)且如/土石何四、“者”、“也”在句中要停顿如:(1)余闻之也/久(2)用人者/莫不欲尽/天下之才五、区分古今异义词(古汉语中的两个单音词,即现为一个词语,而古代为两个词语)(1)可/以/一战(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3)可/以/已/大风六、对古代的官名、人名、地名、史实和郡爵等要了解(阅读时要认真看注解;平时积累)如:(1)陈康叔公/尧咨/善射(2)虞山/王毅/叔远甫/刻七、注意句中省略字词的现象如(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如何划分文言文句子的停顿
![如何划分文言文句子的停顿](https://img.taocdn.com/s3/m/727bf42427284b73f24250ae.png)
如何划分文言文句子的停顿如何划分文言文句子的停顿一、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对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明白主语、谓语、宾语各是什么。
第二步就是按照主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这样一个句子最明显的朗读节奏就划分出来了。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这么一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确实知道没有徐公俊美”,分析句子的主干就是“我知道没有徐公俊美”,对应文言句中就是“臣知不如徐公美”,那么句子的主语就是“臣”,谓语就是“知”,“不如徐公美”就是“知”的内容,作“知”的宾语,按照主谓宾各成分间停顿的原则,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当然,可用这种方法划分的句子必须是主谓结构的句子。
二、按照“动宾/动宾”的形式划分有些句子有主语、谓语、宾语,组成了主谓结构,但有些句子没有主谓结构怎么办?不急,那就再分析,采用第二种“动宾/动宾”的方法进行划分。
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这一句的朗读停顿,在这一句话中“率”是“率领”的意思,是动词,“妻子邑人”是“率领”的内容,作“率领”的宾语,“率妻子邑人”就是动宾结构。
“来”是动词,“此绝境”是来的地方,是“来”的宾语,这也是动宾结构。
综合全句来看,这个句子由两个动宾结构组成,所以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那长一点的句子怎么划分呢,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这一种方法是否适用?还是那句话,不急。
现在我们再来作一下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够在市集上大声讨论我的过错,并能让我听到的,受到下等的奖赏”,动词就是“讨论”、“让……听到”、“受到”这三个,而相对于文言句子中的动词就是“谤讥”、“闻”、“受”三个,介词结构“于市朝”作“谤讥”的宾语,“寡人之耳者”作“闻”的宾语,“下赏”作“受”的宾语,这样的话,“能谤讥于市朝”就是一个动宾结构,“闻寡人之耳者”是一个动宾结构,“受下赏”也是一个动宾结构,那么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还是按照“动宾/动宾”的原则划分。
文言文停顿划分
![文言文停顿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47469970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43.png)
文言文停顿划分
文言文停顿划分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 主谓之间停顿。
如“一狼/洞其中”。
2. 动宾之间停顿。
如“无/丝竹之乱耳”。
3. 动词与后置状语之间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如“骈死/于槽枥之间”。
4. 遇到省略句时,在省略的词语处停顿。
如“其一/犬坐于前”。
5. 遇到倒装句时,通常在倒装的成分后停顿。
如“甚矣/汝之不惠”。
6. 按句首独立性质的词语停顿,如发语词、总结性词语、连词等后面要停顿。
如“夫/环而攻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7. 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要分开读。
如“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活用作状语的这个“活用词”之前要停顿。
8. 遇到提示停顿的成分时,自然停顿。
如“省略成分断没错”。
以上是文言文停顿划分的基本原则,可根据具体语境灵活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节奏的划分技巧
朗读节奏的划分
一、句子成分之间要停顿
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
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或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
如:
(1)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2)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3)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例(1)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例(2)(3)中的动词“问”、“刻”与其支配的对象之间也要作停顿。
二、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起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
如“夫”、“盖”、“故”、“惟”、“至若”、“若夫”、“诚宜”等,在这些词语后面应稍作停顿。
如:
(!)夫/环而攻之(《孟子二章》)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例(1)(2)中的“夫”、“盖”为句首发语词,朗读时在它们的后面要作停顿;例(3)中的“诚宜”是对上文的总结,同时开启下文,朗读时亦要停顿,以示强调。
三、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
如:
(1)其一/犬坐/于前(《狼》)
(2)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
例(1)中的“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全句的主语,“犬”在句中作状语,修饰动词“坐”,译为“像狗一样”;例(2)中的“山”修饰中心语“行”,“山行”翻译为“在山上走”,它们都应连读。
四、朗读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份
朗读中不能把成份省略当作没有省略来读。
如: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再而衰,三而竭”中“再”和“三”后面都省略了动词谓语“鼓”,“再”和“三”后面应作停顿,以体现谓语的省略,而不能读成“再而/衰,三而/竭”。
五、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
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
如: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例(1)意思是“医生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把这作为功劳”,这样,读时就可以分别把“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读在一起,即“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例(2)的意思是“处在朝的高位上,就为它的人民担忧”这样,句中的停顿就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六、对文言文中的国名、年号、官职、史实、地名要了解清楚,切不可破读。
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
“虞山”为山名,“王毅叔远甫”即姓王名毅字叔远,“甫”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七、文言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必须分开,而不能读成双音合成词。
如:
(1)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
例(1)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
例(2)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
例(3)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
八、“也”“乎”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
如:
①余闻之也/久矣。
(《伤仲永》)
②洋洋乎/与灏气俱(《始得西山宴游记》)
“也”不是谓语前的副词状语,不能读成“余闻之/也久”,“乎”是句中语气词,是要停顿的。
九、诗句节拍间要停顿
古诗的朗读有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是两字一停顿,即按音节停顿。
如:
(1)沉舟/侧畔/千帆/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天门/中断/楚江/开(《望天门山》)
(3)海内/存/知己(《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也可以按意义单位停顿,如例(1)(2)两句也可读为“沉舟侧畔/千帆过”、“天门中断/楚江开”。
文言诗文的朗读节奏的划分,涉及到文字、词义、语法及古代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只要我们掌握一些其中的规律也不是十分困难。
再则,划分诗文的节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
如果是相连的诗句,还要考虑到上下句中词语的对仗,上下两句的节奏应该保持一致。
如果是较长的一句话,则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
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划好之后再仔细地读一读,看是否顺口、顺畅,意义是否相对完整,不读破句就可以。
文言文语句节奏划分三条规律:
一、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主、谓、宾)。
二、根据发语词、句首的语气词、关联词等虚词或总结性的词语来确定朗读节奏。
三、语句倒装之处要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