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姜娥)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开课系:交通工程学院适用专业:汽车营销与服务学时:36学分:2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根据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制订了本教学大纲,本课程主要讲授: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醇类燃料汽车,生物柴油汽车,二甲醚汽车,氢气汽车,由于条件限制,学习主要以理论为主。
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在本专业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的任务是:通过系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种新能源汽车结构及组成原理、新能源汽车发展技术、新能源汽车维护。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运用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具体要求如下:1.要求学生认识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
2.要求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3.要求学生掌握电动汽车基础知识,电动汽车用蓄电池、电动汽车用电机。
4.要求学生掌握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生物柴油汽车,二甲醚汽车,氢气汽车,电动汽车基础,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原理、驱动布置形式及关键技术。
5.要求学生掌握各类新能源汽车的特点与相关技术。
6.要求学生掌握部分新能源汽车维护知识。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新能源汽车概述教学要求1.了解新能源;2.了解新能源在汽车上的应用;3.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教学内容1.新能源汽车概述;2.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第二章纯电动汽车教学要求1.掌握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类及应用特点;2.掌握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布置形式3.掌握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和影响因素4. 了解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纯电动汽车经济性评价指标及行驶能耗6.掌握纯电动汽车的维护教学内容1.纯电动汽车概述、;2.纯电动汽车结构原理;3.典型纯电动汽车分析、4.纯电动汽车充电技术5.纯电动汽车的维护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第三章混合动力汽车教学要求1.掌握混合动力汽车的特点及相关技术;2.掌握混合动力汽车的工作原理与结构3. 了解混合动力汽车制动能量回收4.掌握混合动力汽车的维护教学内容1.混合动力汽车概述;2.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工作原理3.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系统第四章天然气汽车教学要求1.了解天然气汽车的类型、特点及应用;2.熟悉天然气汽车主要类型、应用和结构;3.认识天然气汽车的优点;4. 了解天然气汽车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形式;教学内容1.天然气汽车概述;2.天然气汽车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第五章液化石油气汽车教学要求1.了解液化石油汽车的结构;2.掌握液化石油汽车主要参数;3.会识读不同汽车的标记;4.了解液化石油气专用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5.了解液化石油气汽车维护教学内容1.液化石油气汽车概述;2.液化石油气汽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第六章醇类燃料汽车教学要求1.了解醇类燃料汽车的特点、分类和应用;2.理解醇类燃料汽车性质特点、结构与工作原理;3.理解醇类燃料汽车维护教学内容1.醇类燃料汽车概述、2.醇类燃料汽车结构、工作原理、应用及维护第七章其他新能源汽车教学要求1.了解其他新能源的组成、类型及特点;2.掌握其他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参数;3. 了解其他新能源汽车的工作形式教学内容1.生物柴油汽车2.二甲醚汽车3.氢气汽车;四、学时分配建议五、学习质量标准1、学生对所授内容能够正确理解,熟练掌握课程内容,尤其是难点和重点,学习质量优秀2、学生对所授内容能够理解,对课程内容思路清晰,重点明确,学习质量良好3、学生对所授内容能够基本理解,对课程内容基本掌握,但可能不太全面,其学习质量中等。
《新能源汽车技术》教学大纲
《新能源汽车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必修的职业技术课。
2.课程任务:本课程构建于《汽车机械识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检修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汽车电气系统》等课程的基础上,主要使学生全面了解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并掌握相关关键技术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一)专业能力1.具备与客户交流与协商能力,能够向客户咨询车况,查询车辆技术档案,初步评定车辆技术状况;2.能够独立制定维修计划,并能正确选择检测设备和仪器对新能源汽车进行一定的检测和维修;3.掌握纯电动汽车的基本工作原理;4.掌握动力电池系统的性能、测试及维护;5.掌握驱动电机及其他电动、电控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6.掌握混合动力汽车的各种动力混合方式;7.掌握天然气汽车的性能特点;8.了解其他替代燃料汽车的性能;9.能够遵守相关法律、技术规定,特别是要全面了解和掌握高压电、易燃品的安全操作规程,保证维修的安全和质量;10.能够检查修复后的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状况,并在汽车移交过程中向客户介绍已完成的工作;11.能够根据环境保护要求处理使用过的辅料、废弃液体及损坏的零部件。
(二)社会能力1.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2.具有团队协作精神;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4.能够与客户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
(三)方法能力1.能够自主学习汽车新知识、新技术;2.能够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3.能够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4.能够不断积累汽车维修经验,从个案中寻找共性。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本大纲适用于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实训16学时。
各部分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如下:第一单元新能源汽车概述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国产电动轿车重点: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和发展现状。
课程标准(新能源汽车)
课程标准(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新能源汽车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1、前言1.1 课程性质《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其作用是使学生初步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为其学习公交客车技术课程打下基础。
1.2 设计思路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本课程的具体设计是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背景,共包括动力蓄电池与储能装置、能量管理系统、电动机驱动与控制系统、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等5个学习模块。
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以上学习主题的需要循序递进,以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72学时。
1.新能源汽车概述1.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背景●简要说明我国的能源紧缺●说出汽车尾气排放对人类社会的影响22.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与分类●了解能源的概念与特点●掌握能源的分类23.新能源汽车的分类与结构特点●说出新能源汽车的分类●掌握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特点●掌握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结构●了解其他新能源汽车42.动力蓄电池与储能装置1.电能存储装置●说出电能储存装置的种类●了解电能储存装置的基本概念●掌握电能储存装置的性能指标42. 动力电池的分类和充电●列举动力电池的分类●掌握电动汽车的充电23.动力电池●说出三种动力电池的区别●掌握动力锂电池的特点43.新能源汽车的能量管理系统1.纯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系统●掌握蓄电池的管理系统●掌握制动能量回收系统●了解电源转换装置22.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能源管理系统●掌握串并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能源管理系统23.公交车能源管理系统●描述公交车能源管理系统●掌握客车的能源管理系统的分布44.新能源汽车电动机驱动与控制系统1. 电动机驱动控制系统●说明电动机的分类及各部件的名称●掌握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特点●了解轮毂电动机42.电动机驱动模块常见故障及排除●了解普锐斯的驱动电机的检查项目复述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25.纯电动汽车1、纯电动汽车的组成与结构原理●了解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组成●描述其电动汽车的组成部件●掌握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22.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了解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掌握电动机控制技术●掌握能量管理技术46.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1.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分类与特点●掌握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分类●掌握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42. 典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介绍●了解雪佛兰沃蓝达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描述比亚迪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23.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掌握串联式的结构与工作原理4●掌握并联式结构与工作原理●描述混联式结构与工作原理4.丰田普锐斯的动力组成●了解普锐斯的动力组12成●掌握普锐斯的驱动电机总课时604、教学活动参考设计本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应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条件等综合分析进行,积极贯彻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形成“做学一体”的课堂教学活动。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相关专业授课系部**系开设学期2~3 学时/学分48/2.5编写执笔人审定负责人编写日期审定(修订)日期一、课程性质该课程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或汽车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考试)课程。
本课程构建于传统汽车专业基础课程如《汽车构造》、《汽车电器》等课程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为主要任务,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设计,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通过对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纯电动汽车认知、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认知、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认知、电动汽车充电认知等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具备从事新能源汽车制造和售后服务的基本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一)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以人才的培养目标为依据,为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服务。
本专业是面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和服务一线能够从事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管理、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二)课程设置的依据该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符合学生专业素质的能力培养的需求,校企合作共同对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确定课程学习任务。
随着汽车向电动化方向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传统汽车转型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的教学任务差异较大,而且其技术在不断发展之中。
本课程的确定是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编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需求预测报告》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 年-2035 年)》以及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结合新能源汽车“1+X”证书制度中的相关要求,对岗位能力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研究之后设置的。
(三)课程任务确定的依据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较强的新能源汽车相关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因此课程的任务要把这些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如对于新能源汽车认识能力的培养,课程的任务就应该倾向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认知等;对于学生的合作意思的培养,课程的就应该多安排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任务。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姜娥)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教学单位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所属专业汽车电子使用教材《新能源汽车技术》编制时间二零一一年四月教务处制《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二、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新能源汽车标准》课程是汽车电子专业一门介绍标准的专业选修课,收录了截止至2009年4月1日我国颁布的新能源汽车专项检验标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涉及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电机电控、零部件、安全要求、性能实验、定型实验等领域的国家及行业专项检验标准,为今后的专业生涯打下基础。
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课程设计理念⑴课程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⑵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的教育;⑶推进基于工作工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推进项目教学法;⑷加强校企合作,坚持产学研相结合。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融入学生操作训练过程中,使学生会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的检验、安装;新能源汽车电机系统的检验、安装;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的检验、安装及新能源汽车的故障分析与排除和新能源汽车系统的生产工艺文件制定。
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将对应的技能训练分为以下几个环节:(一)课堂操作示范。
课堂上示范讲解。
(二)课堂模仿操作:学生模仿老师的操作方法,进行现场测量。
(三)学生课外作业:由教师提出一个作业要求,要求学生完成,学生分小组讨论,最后得出结果。
(五)作业展示结果:分小组展示作业结果,,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结果。
三、课程目标对于汽车电子专业的学生,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是汽车电类课程的延伸课程,要求在学习中给予足够的重视。
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掌握新能源汽车原理与构造知识;新能源纯电动车电气结构基础知识;新能源混合动力车电气结构基础知识;会新能源汽车电子故障分级与诊断;具有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安装、检测、调试能力。
为学生今后顶岗实习,完成各种常见电路的设计和维修打下坚实基础。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新能源汽车适用专业:汽车运用技术开设学期: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学时:32学分:2一、课程性质及作用《新能源汽车》面向汽车维修企业机电维修岗位,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拓展课程;它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强化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燃料特性,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使学生了解汽车发展的方向,掌握新能源汽车技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独立完成项目任务的工作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的工程项目课程体系。
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但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还以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典型产品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了具体的学习项目。
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
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三、课程目标1.认知目标(1)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种类;(2)掌握新能源汽车燃料的特性;(3)掌握动力电池与能量存储的工作原理;(4)掌握新能源汽车的驱动技术;(4)掌握新能源汽车的检测方法。
新能源汽车2.能力目标(1)能对新能源汽车进行故障诊断与排除;(2)具有自主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3)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4)具有小组团结、协作能力。
3.素质目标(1)能够从个案中找到共性,总结规律,积累经验;(2)能够举一反三,检修不同车辆;(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新能源汽车技术》教学教案(全)
《新能源汽车技术》教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发展历程。
2. 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3. 认识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电池及其管理系统。
二、教学内容1. 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概念1.1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1.2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的区别2. 新能源汽车的分类2.1 纯电动汽车2.2 混合动力汽车2.3 燃料电池汽车2.4 其他类型的新能源汽车3.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3.1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发展概况3.2 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法规及标准4.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组成4.1 电池组4.2 电机及控制系统4.3 传动系统5.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工作原理5.1 纯电动汽车的工作原理5.2 混合动力汽车的工作原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概念、分类、发展历程及动力系统组成。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工作原理。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资源1. PPT课件: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概念、分类、发展历程、动力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2. 视频资料:典型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工作原理。
3. 网络资源: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政策法规、行业动态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新能源汽车基本概念、分类、发展历程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检验对动力系统工作原理的理解。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新能源汽车技术》教学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目标1. 掌握新能源汽车电池的类型、性能及管理系统的功能。
2. 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设施及充电策略。
3. 认识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
七、教学内容1. 新能源汽车电池类型及性能7.1 锂离子电池7.2 磷酸铁锂电池7.3 镍氢电池7.4 电池性能参数2. 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8.1 电池管理系统的作用8.2 电池管理系统的功能8.3 电池管理系统的组成3. 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9.1 充电桩的类型及特点9.2 充电设施的安装与维护4. 新能源汽车充电策略10.1 快速充电技术10.2 慢速充电技术10.3 充电策略的选择与优化5.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11.1 驱动电机的类型及特点11.2 驱动电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11.3 驱动电机的运行控制策略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新能源汽车电池类型、性能、充电设施、充电策略及驱动电机。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
电动车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描述(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电动车技术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对新能源汽车的机械构造和电子控制系统的构造和性能进行了解和掌握,并掌握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柴油机车的主要结构和功能特点的区别。
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和维修的一般知识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初步学会动手检测、调试、和维修纯新能源汽车的常见故障,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较强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学生今后参加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针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学习原理、掌握基本操作程序、完成整车故障诊断和检测的程序来进行,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完成对新能源汽车故障的诊断和检测能力的培养。
主要任务包括: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构造与各部件功用与工作原理、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柴油机车、混合动力汽车的主要区别、新能源汽车的常见故障类型及其故障原因、新能源汽车的常见故障的检测和维修方法。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结构与相关部件的工作原理。
(2)掌握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常见故障及其检修方法。
(3)掌握新能源汽车电机的常见故障及其检修方法。
(4)掌握新能源汽车能量传递路线的常见故障及其检修方法。
(5)掌握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常见故障及其检修方法。
2.能力目标(1)挑选和使用所需工具,独立拆装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部件:电池、电机、控制电脑、发电机、动力和控制线束等。
(2)能够说明电池和电机等部件的工作原理,并掌握其各自的性能影响参数和各自的影响结果。
(3)清晰梳理电动汽车的动力线路和控制线路,并能单独完成线束的拆卸、清理、检查和重新安装。
(4)根据新能源汽车不同工况下的动力传输路线,能对其中能量的转换过程进行测试,完成对新能源汽车正确充电操作。
(5)能对新能源汽车电机的常见故障进行测试与维修。
(6)独立完成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故障检测与维修。
(7)使用专用检测仪器读取故障码,并判断故障的大致类型和位置。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803515018课程名称:新能源汽车技术英文名称:Technology on clean energy vehicles总学时:48 讲课学时:44 实验学时:4学分:3适用对象:车辆工程专业先修课程:新能源汽车导论、模拟电子技术B、数字电子技术B、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理论、电力电子技术。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涉及新能源汽车的电机、电池及控制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理论和设计,掌握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构造,电驱动系统,串联式、并联式和轻度混合动力电驱动的设计方法,能量存储系统,再生制动,燃料电池及其在车辆中的应用,以及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设计等,为以后从事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检测、服务、科研等方面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 掌握电动汽车构造,了解电驱动系统组成。
(2) 掌握串联式、并联式和轻度混合动力电驱动的设计方法。
(3) 掌握能量存储系统,了解车辆再生制动。
(4) 掌握燃料电池及其在车辆中的应用,了解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设计。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共分七章教学内容,对每章内容均要求作了解和掌握。
第一章环境影响与现代交通运输的历史第一节大气污染第二节全球变暖及石油资源第三节应对环境和石油能源问题关于交通运输工具发展策略的重要性第四节电动车及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的历史第五节燃料电池车的历史第二章电动汽车第一节电动汽车的结构第二节电动汽车的性能第三节正常行驶下的牵引力第四节能量消耗第三章电驱动系统第一节直流电动机驱动第二节感应电动机驱动第三节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驱动第四节开关磁阻电动机驱动第四章混合动力驱动系结构和设计第一节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的概念第二节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的构造串联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并联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和混联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新能源汽车技术是现代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构造、设计、制造、测试等方面的知识,具备新能源汽车的维护、调试、维修和改进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 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和构造,能够进行基本的车辆诊断和维修;2. 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和最新发展,具备行业前瞻能力;3. 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和测试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生产操作;4. 具备新能源汽车的改进和优化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技术创新。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本课程包括新能源汽车的电动化技术、混合动力技术、氢燃料电池技术等关键技术,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工艺、测试方法、安全性能等方面的内容。
具体要求如下:1. 电动化技术:要求学生掌握电动汽车的基本原理和构造,了解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部件的技术特点和性能指标,能够进行基本的车辆维护和维修;2. 混合动力技术:要求学生掌握混合动力汽车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了解各种混合动力系统的优缺点,能够进行简单的故障诊断和维修;3. 氢燃料电池技术:要求学生了解氢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和构造,掌握氢气储存、燃料电池发电等关键技术,能够进行安全操作和简单的维护保养;4. 其他新能源汽车技术:如太阳能汽车、智能汽车等,要求学生了解其基本原理和特点,能够进行基本的评价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教学、企业实习等。
同时,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能源汽车技术。
四、课程评估与考核本课程的评估与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成绩主要根据实验报告和实际操作表现评定;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考察学生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新能源汽车技术适用专业:汽车营销与服务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学时:32学分:2一、课程性质及作用《新能源汽车技术》面向汽车维修企业机电维修岗位,是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它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强化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燃料特性,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使学生了解汽车发展的方向,掌握新能源汽车技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独立完成项目任务的工作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的工程项目课程体系。
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但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还以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典型产品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了具体的学习项目。
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
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三、课程目标1.认知目标(1)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种类;(2)掌握新能源汽车燃料的特性;(3)掌握动力电池与能量存储的工作原理;(4)掌握新能源汽车的驱动技术;(5)掌握新能源汽车的检测方法。
2.能力目标(1)能对新能源汽车进行故障诊断与排除;(2)具有自主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3)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4)具有小组团结、协作能力;3.素质目标(1)能够从个案中找到共性,总结规律,积累经验;(2)能够举一反三,检修不同车辆;(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适用专业:汽车营销与服务方向编制单位: 汽车工程系编制日期:2019年8月25日汽车工程系(部)制《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1. 课程性质与作用该课程是汽车类专业的专业拓展课程。
《新能源汽车技术》前述课程为《汽车电工电子学》、《新能源汽车概论》,后续课程有《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与控制系统》、《纯电动汽车构造与维修》等专业课程,承前启后,地位十分重要。
在引导学生学习新能源汽车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学习兴趣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新能源汽车概况、电动汽车基础知识、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电动汽车电动机驱动控制系统、新能源汽车的维修与保养、其他系能源汽车等内容,培养学生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的同时,传授他们新能源汽车的工作原理与技术,让学生能够适应4S店新能源汽车的维护与保养工作,并且培养学生能够具有新能源汽车行业管理能力,能够具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并具有良好语言表达能力和责任意识。
2. 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采用以学生为中心、分组协作的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融入学生操作训练过程中,使学生会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的检验、安装;新能源汽车电机系统的检验、安装;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的检验、安装及新能源汽车的故障分析与排除和新能源汽车系统的生产工艺文件制定。
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将对应的技能训练分为以下几个环节:(一)布置课堂任务。
(二)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实施方案。
(三)教师对方案进行检查和补充。
(四)小组确定方案进行分工协作。
(五)小组完成任务,提交任务书。
(六)老师进行补充和对完成情况进行说明指导。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新能源汽车原理与构造知识;2.熟悉新能源纯电动车电气结构基础知识;3.熟练掌握新能源混合动力车电气结构基础知识;4.新能源汽车电子故障分级与诊断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1.具备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安装、检测、调试能力;2.具备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和纯电动系统安装、检测、调试能力;3.熟练使用新能源汽车设备维护中常用工具、量具和设备。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汽车电器维修专业的必修课程。
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目前的能源结构有初步的了解,了解开发新能源的真实理由及新型能源在汽车上的应用前景。
该门课程从现代汽车发展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了当前能源危机、环保危机形势下现代汽车工业的转型升级,对新能源在汽车上的运用进行剖析,及通过对新能源汽车原理的论述,帮助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结构,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工作原理,进一步达、到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知识和掌握一定的技能要求。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上前导课程有《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器》、《汽车构造》、《汽车电控技术》等基础。
二、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对新能源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掌握了一些现代汽车使用的新能源的形势及相关知识,从而提升学生在新能源方面的知识素养和专业运用能力。
通过学习还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在获取新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1.课程内容2.课程内容设计各章次(模块)划分节次或学习任务的设计思路,对所有各章次(模块)的学习目标进行描述并说明各个章次(模块)的教学建议。
四、课程实施(一)教学条件1.软硬件条件校内有100平方米的实训基地,具有相应的汽车实习车辆。
2.师资条件具有新能源汽车检测诊断的职业能力和新能源汽车相关知识结构。
授课教师为"双师型"教师,具有技术等级资格证书。
(二)教学方法建议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训作业法等。
五、课程考核1.考核方式2.考核标准具备新能源汽车的基本知识及新能源技术运用的职业能力,掌握新能源汽车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自学能力和团队意识。
3.理论考核的要求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试题类型: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六、学习资源教材:《新能源汽车技术》崔胜民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教学参考资料:1.<<电动汽车概论》麻友良严运兵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电动汽车技术基础》王伟文毕荣华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七、编制依据该课程标准是以依据汽车电器维修专业调研报告和汽车电器维修技术人才培养方案而编制的。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表1 新能源汽车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新能源汽车》是一门能力拓展课。
它的作用和任务是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电动汽车的基本概念、类型、结构原理和工作特性,了解电动汽车的基本设计方法,为做好毕业实习报告以及今后从事汽车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新能源汽车发展概况、电动汽车类型、电动汽车主要组成部分、电动汽车电机、蓄电池、电动汽车维修与包养等内容,同时介绍了国家现行的有关管理法规和政策,有一定的理论深度,是从事汽车行业人员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学习和参考的实用教程和资料。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和国内相关政策;掌握电动汽车的基本原理与结构;了解电动汽车常用的动力电池的基本原理与结构、工作特性;了解电动汽车电池能量管理系统的功能;了解电动汽车常用驱动电机的基本结构原理与驱动特性;掌握电动汽车的行驶性能的基本计算方法;了解电动汽车保养和维护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课程学习,主要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技术以及优势。
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促进职业意识的形成,为学生毕业后择业提供可以借鉴和参照的新思想和新观念。
本课程建议学时36学时。
其中理论20学时,实践16学时。
四、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新能源汽车原理与构造知识;2.熟悉新能源纯电动车电气结构基础知识;3. 熟练掌握新能源混合动力车电气结构基础知识;4. 新能源汽车电子故障分级与诊断知识;5. 熟练掌握新能源汽车电子维修知识。
(二)能力目标1.有较强的自学能力;2.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新能源汽车电子技术的新发展、新成就;3.掌握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安装、检测、调试能力;4.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和纯电动系统安装、检测、调试能力与管理岗位。
(三)素质目标1.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2.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3.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团队协作的团队精神;4.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专业业务素质和科学创新的意识。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介绍及修读指导建议
1. 新能源汽车技术(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课程
课程介绍:《新能源汽车技术》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一门选修课。
本课程以发动机原理、工程热力学作为基础,其内容主要揭示新能源汽车各个总成的构造原理和工作原理,介绍各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电机驱动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的特点和工作方式,以及新能源汽车的整车故障诊断和排除方法等知识;面向新能源汽车售后技术服务和管理企事业单位。
同时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为学生从事新能源汽车维修、检测、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础。
修读指导建议:建议学习者在学习《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前应充分认识在包括汽车技术在内的工业生产和生态领域,新能源逐渐代替常规能源的必然趋势,认真阅读教学大纲,了解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学习要求,回顾已学《发动机原理》中车用内燃机的相关知识与内容,为学习《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奠定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应做到注意力集中、认真理解消化,结合课程讲述过程中的侧重点,不断总结,形成系统的知识架构,注意对不同能源汽车的工作方式加以区别和联系,从中总结出新能源驱动的关键技术特点。
同时注意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举一反三的分析能力,对结构原理不断更新的适应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参加专业实践奠定基础。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标准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标准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规范一、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主要任务是全面系统地介绍新能源汽车新技术。
针对本专业的特点,系统阐述了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重点介绍额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用电动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及设计方法等;对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甲醇燃料汽车、乙醇燃料汽车、二甲醚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特点、发展现状及趋势也进行了介绍。
本课程授予学生新能源汽车构造原理等规律性的知识,使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分析能力,对结构原理不断更新的适应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参加专业实践奠定基础,对于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基本结构、组成和原理,,并对新能源汽车用的电动电池、电动机等各部分的有机联系有清楚的认识。
了解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并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以下能力:(1)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提高新能源汽车构造原理的应用能力和发展本专业的能力,提高和专业有关的工作适应性。
(2)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较强的专业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三)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学习作风,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知识体系新能源汽车技术包括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用电动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和其他新能源汽车共六大部分。
知识体系的结构化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
一个知识领域可以包括若干个知识单元,一个知识单元又包含若干个知识点。
课程标准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新能源汽车合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1、前言课程性质《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其作用是使学生初步认识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以及插电式混杂动力汽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为其学习公交客车技术课程打下基础。
设计思路本课程整体设计思路是以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为依照设置本课程。
本课程的详尽设计是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背景,共包括动力蓄电池与储能装置、能量管理系统、电动机驱动与控制系统、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杂动力系统等 5 个学习模块。
课程内容的采用紧紧围绕完成以上学习主题的需要次序递进,以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72 学时。
2、课程目标使学生认识新能源汽车的组成;掌握新能源的种类及特点;知道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掌握其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质量,并达到以下详尽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能掌握新燃料汽车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的结构工作原理能认识到燃气安全的重要性掌握它们常有故障、平时保护3、课程内容和要求学习主题学习内容与要求参照学时1.新能源汽车归纳1.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背景简要说明我国的能源紧缺说出汽车尾气排放对人类社会的影响2学习主题学习内容与要求2.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与分类认识能源的看法与特点掌握能源的分类3.新能源汽车的分类与结构特点说出新能源汽车的分类掌握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特点掌握插电式混杂动力汽车结构认识其他新能源汽车1.电能储藏装置说出电能储蓄装置的种类认识电能储蓄装置的基本看法掌握电能储蓄装置的性能指标2.动力电池的分类和充电2.动力蓄电池与储能装置列行为力电池的分类掌握电动汽车的充电3.动力电池说出三种动力电池的差异掌握动力锂电池的特点1.纯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系统掌握蓄电池的管理系统掌握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认识电源变换装置3.新能源汽车的能量管理系2. 混杂动力电动汽车的能源管理系统统掌握串并式混杂动力汽车的能源管理系统3.公交车能源管理系统描述公交车能源管理系统掌握客车的能源管理系统的分布1.电动机驱动控制系统4. 新能源汽车电动机驱动与说明电动机的分类及各部件的名称控制系统掌握三订沟通异步电动机的特点认识轮毂电动机参照学时244242244学习主题学习内容与要求参照学时2.电动机驱动模块常有故障及消除认识普锐斯的驱动电机的检查项目 2复述常有故障的消除方法1、纯电动汽车的组成与结构原理认识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组成2描述其电动汽车的组成部件掌握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5.纯电动汽车2.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认识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4掌握电动机控制技术掌握能量管理技术1.插电式混杂动力汽车的分类与特点掌握插电式混杂动力汽车的分类4掌握插电式混杂动力汽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2. 典型插电式混杂动力汽车介绍认识雪佛兰沃蓝达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描述比亚迪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6. 插电式混杂动力系统3. 插电式混杂动力汽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掌握串通式的结构与工作原理4掌握并联式结构与工作原理描述混联式结构与工作原理4. 丰田普锐斯的动力组成认识普锐斯的动力组成12掌握普锐斯的驱动电机总课时604、授课活动参照设计本课程的授课活动设计应依照课程授课目的、授课内容、学生学习情况、授课条件等综合解析进行,积极贯彻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形成“做学一体”的课堂授课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能源汽车技术》
课程标准
教学单位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
所属专业汽车电子
使用教材《新能源汽车技术》
编制时间二零一一年四月
教务处制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
二、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新能源汽车标准》课程是汽车电子专业一门介绍标准的专业选修课,收录了截止至2009年4月1日我国颁布的新能源汽车专项检验标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涉及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电机电控、零部件、安全要求、性能实验、定型实验等领域的国家及行业专项检验标准,为今后的专业生涯打下基础。
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课程设计理念
⑴课程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⑵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的教育;
⑶推进基于工作工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推进项目教学法;
⑷加强校企合作,坚持产学研相结合。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融入学生操作训练过程中,使学生会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的检验、安装;新能源汽车电机系统的检验、安装;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的检验、安装及新能源汽车的故障分析与排除和新能源汽车系统的生产工艺文件制定。
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将对应的技能训练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课堂操作示范。
课堂上示范讲解。
(二)课堂模仿操作:学生模仿老师的操作方法,进行现场测量。
(三)学生课外作业:由教师提出一个作业要求,要求学生完成,学生分小组讨论,最后得出结果。
(五)作业展示结果:分小组展示作业结果,,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结果。
三、课程目标
对于汽车电子专业的学生,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是汽车电类课程的延伸课程,要求在学习中给予足够的重视。
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掌握新能源汽车原理与构造知识;新能源纯电动
车电气结构基础知识;新能源混合动力车电气结构基础知识;会新能源汽车电子故障分级与诊断;具有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安装、检测、调试能力。
为学生今后顶岗实习,完成各种常见电路的设计和维修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学习和训练,并能达到中级汽车维修电工和汽车装配工水平。
1、能力目标: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新能源汽车电子技术的新发展、新成就;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安装、检测、调试能力;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和纯电动系统安装、检测、调试能力与管理岗位。
2、知识目标:掌握新能源汽车原理与构造知识;熟悉新能源纯电动车电气结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新能源混合动力车电气结构基础知识;新能源汽车电子故障分级与诊断知识;熟练掌握新能源汽车电子维修知识。
3、素质目标: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基本政策;具有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公德与职业道德;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吃苦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体魄和人文素养;爱岗敬业,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工艺文件和安全操作规程。
四、课程设计
(一)教学内容与具体标准
(二)教学进程及学时分配
(三)能力(技能)训练项目设计
无
五、教学模式与方法手段
(一)教学模式:
⑴教、学、做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⑵任务引领式集教室、车间一体化。
(二)教学方法及手段:
方法:⑴基于工作过程例分析教学法;⑵基于工作过程项目教学法;⑶基于工作过程角色扮演教学法;⑷基于工作过程现场体验式教学法;⑸基于工作过程学生科技创新教学法。
手段:⑴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⑵播放视频扩大学生视野;⑶软件仿真教学补充实验室资源不足;⑷网络教学及时反馈学生信息。
六、教师能力要求:数量、能力
(一)专任教师熟悉高职教育理念。
(二)熟悉行业、企业新技术发展动态、把握专业发展方向的能力。
(三)能主持专业课程开发,带动课程教学团队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进行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校内外基地建设能力。
(四)具专业课备技术应用开发和技术服务能力。
(五)兼职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
(六)具有生产实践经验。
七、教学要求:校内外学习场地、设施
普通教室、校外实验(实训)室、多媒体教室等。
八、课程考核评价
表一考核方式与标准
表二项目考核标准
表三理论考核标准
九、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注重过程教学。
(二)教学评价建议:注重平时考核和综合考核。
(三)教材编写建议:以本校教师合编教材为主。
(四)教学参考书:以偏于职业教育、技能训练多的教材为主。
(五)期刊杂志:
(六)网络资源:精品课程、新技术等。
(七)社会服务(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此条根据具体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