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氧化物控制原理及技术
NOx的产生机理及排放控制解析
• 高活性CATA.会使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
SCR喷氨法催化剂反应器置于空气预 热器与静电除尘器之间
空气
NH3+空气
NH3
锅炉
NH3储罐 蒸发器 空气预热器
空气
SCR反应器
静电除 尘器
湿法烟 气脱硫
系统
去烟囱
SCR喷氨法催化剂反应器布置在
• 3.4烟气再循环法
• 4.炉膛喷射脱硝
• 实质为向炉膛喷射某种物质,可在一定温 度条件下还原已生成的一氧化氮,以降低的排 放量。包括喷水法、二次燃烧法、喷氨法。
• 4.1 喷水法反应为: • 但一氧化氮氧化较困难,需喷入臭氧或高锰酸
钾,不现实。
• 4.2喷二次燃料: • 即前述燃料分级燃烧,但二次燃料不会仅选择
举例:固态除渣煤粉炉,当要求NOx排放值为650mg/m3时,所需的NOx降低率为36%。
120
NOx降低率(%)
100
循环床
80
链条炉
抛煤机炉
60
鼓泡床
40
固态除渣煤粉炉
20
液态除渣煤粉炉
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NOx排放值(mg/m3)
• 喷入的氨与烟气良好混合是保证脱硝还原反应 充分进行、使用最少量氨达到最好效果的重要 条件。
• 若喷入的氨未充分反应,则泄漏的氨会到锅炉 炉尾部受热面,不仅使烟气飞灰容易沉积在受 热面,且烟气中氨遇到三氧化硫会生成硫酸氨 (粘性,易堵塞空气预热器,并有腐蚀危险)。
• 总之,SNCR喷氨法投资少,费用低,但适用范 围窄,要有良好的混合及反应空间、时间条件。 当要求较高的脱除率时,会造成氨泄漏过大。
氮氧化物的生成机理及防治措施
碳氢化合物燃烧时,分解成 CH、CH2和C2等基团,与 N2发生如下反应
火焰中存在大量O、OH基 团,与上述产物反应
燃料型NOx的形成
燃料中的N通常以原子状态与HC结合,C—N键的键能
较N ≡N 小,燃烧时容易分解,经氧化形成NOx
火焰中燃料氮转化为NO的比例取决于火焰区NO/O2的
比例
NO
燃料中20%~80%的氮转化为NOx O,H,OH
氮氧化物的性质及来源
NOx的性质(续)
NO2:强烈刺激性,来源于NO的氧化,酸沉降
NOx的来源
固氮菌、雷电等自然过程(5×108t/a) 人类活动(5×107t/a)
○ 燃料燃烧占 90% ○ 95%以NO形式,其余主要为NO2
燃烧过程 NOx的形成 机理
形成机理
○ 燃料型NOx ● 燃料中的固定氮生成的NOx
两段燃烧技术
第一段:氧气不足,烟气温 度低,NOx生成量很小
第二段:二次空气,CO、 HC完全燃烧,烟气温度低
先进的低NOx燃烧技术
原理:低空气过剩系数运行技术+分段 燃烧技术
炉膛内整体空气分级的低NOx直流燃烧器
○ 炉壁设置助燃空气(OFA,燃尽风)喷嘴 ○ 类似于两段燃烧技术
先进的低NOx燃烧技术
第九章 氮氧化物污染控制
教学内容 一. 氮氧化物的性质及来源
二. 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 形成机理
三. 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
四. 烟气脱硝技术
重
点
教学目标
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低氮氧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
化物燃烧技术和烟气脱硝技术。 达到如下要求(1)了解氮氧 化物的性质和主要来源(2)
熟悉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3)
SCR系统的工作原理
SCR系统的工作原理SCR系统,即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System),是一种用于降低柴油发动机尾气中氮氧化物(NOx)排放的排放控制技术。
本文将详细介绍SCR系统的工作原理。
一、SCR系统的组成SCR系统主要由催化剂、尿素喷射系统、氨气传感器和控制单元等组成。
1. 催化剂:SCR系统中的催化剂通常采用氨基催化剂,如氨基硅胶、氨基钼酸盐等。
催化剂的作用是将尾气中的氮氧化物与尿素(NH3)反应生成氮气(N2)和水蒸气(H2O)。
2. 尿素喷射系统:尿素喷射系统由尿素储存罐、尿素泵、尿素喷射器等组成。
尿素喷射系统的作用是将尿素溶液喷射到催化剂前,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将尿素分解为氨气和二氧化碳。
3. 氨气传感器:氨气传感器用于监测尾气中氨气的浓度,以确保SCR系统的正常工作。
当氨气浓度过高或者过低时,控制单元可以相应调整尿素喷射量,以保持SCR系统的效率。
4. 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是SCR系统的核心,负责监测和控制SCR系统的各个组件。
它通过接收氨气传感器的信号,调整尿素喷射量,以实现对尾气中氮氧化物的有效还原。
二、SCR系统的工作原理SCR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尾气进入SCR催化剂:发动机排出的尾气首先进入SCR催化剂。
催化剂的作用是将尾气中的氮氧化物与尿素溶液中的氨气发生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
2. 尿素喷射:尿素喷射系统会根据氨气传感器的信号,控制尿素喷射量。
尿素喷射器将尿素溶液喷射到催化剂前,尿素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为氨气和二氧化碳。
3. 氨气与氮氧化物反应:催化剂表面的氨气与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O + 4NH3 + O2 → 4N2 + 6H2O。
4. 尾气排放:经过SCR系统的处理,尾气中的氮氧化物被还原为无害的氮气和水蒸气。
处理后的尾气通过排气管排出。
三、SCR系统的优势SCR系统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高效降低氮氧化物排放:SCR系统能够将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有效还原,使其排放量大幅降低,符合环保要求。
NOX形成机理-如何控制NOX浓度
NOX形成机理,如何控制NOX浓度1、NOx的危害:氮氧化物(NOx)是重要的空气污染物质,其产生的途径为燃烧火焰在高温下氮气与氧气的化合,以及燃料中的氮成分在燃烧时氧化而成。
氮氧化物的环境危害有二种,在阳光的催化作用下,氮氧化物易与碳氢化物光化反应,造成光雾及臭氧之二次空气污染;此外氮氧化物也易与水气结合成为含有硝酸成分的酸雨。
2、NOx生成机理和特点2.1 NOx生成机理在NOx中,一氧化氮约占90%以上,二氧化氮占5%~10%,产生机理一般分为如下3种:(1)热力型NOx,燃烧时,空气中氮在高温下氧化产生,其中的生成过程是一个不分支连锁反应。
其生成机理可用捷里多维奇(ZELDOVICH)反应式表示,即O2+N→2O+N, O+N2→NO+N, N+O2→NO+O在高温下总生成式为N2+O2→2NO, NO+0.5O2→NO2随着反应温度T的升高,其反应速率按指数规律增加。
当T<1 500 ℃时,NO的生成量很少,而当T>1 500 ℃时,T每增加100 ℃,反应速率增大6~7倍。
(2)快速型NOx,快速型NOx是1971年FENIMORE通过实验发现的。
在碳氢化合物燃料燃烧在燃料过浓时,在反应区附近会快速生成NOx,由于燃料挥发物中碳氢化合物高温分解生成的CH自由基可以和空气中氮气反应生成HCN和N,再进一步与氧气作用以极快的速度生成NOx,其形成时间只需要60 ms,所生成的NOx与炉膛压力的0.5次方成正比,与温度的关系不大。
(3)燃料型NOx,指燃料中含氮化合物,在燃烧过程中进行热分解,继而进一步氧化而生成NOx。
由于燃料中氮的热分解温度低于煤粉燃烧温度,在600~800 ℃时就会生成燃料型NOx。
在生成燃料型NOx过程中,首先是含有氮的有机化合物热裂解产生N,CN,HCN等中间产物基团,然后再氧化成NOx。
由于煤的燃烧过程由挥发份燃烧和焦炭燃烧两个阶段组成,故燃料型NOx的形成也由气相氮的氧化和焦炭中剩余氮的氧化两部分组成。
NOX形成机理,如何控制NOX浓度
NOX形成机理,如何控制NOX浓度1、NOx的危害:氮氧化物(NOx)是重要的空气污染物质,其产生的途径为燃烧火焰在高温下氮气与氧气的化合,以及燃料中的氮成分在燃烧时氧化而成。
氮氧化物的环境危害有二种,在阳光的催化作用下,氮氧化物易与碳氢化物光化反应,造成光雾及臭氧之二次空气污染;此外氮氧化物也易与水气结合成为含有硝酸成分的酸雨。
2、NOx生成机理和特点2.1 NOx生成机理在NOx中,一氧化氮约占90%以上,二氧化氮占5%~10%,产生机理一般分为如下3种:(1)热力型NOx,燃烧时,空气中氮在高温下氧化产生,其中的生成过程是一个不分支连锁反应。
其生成机理可用捷里多维奇(ZELDOVICH)反应式表示,即O2+N→2O+N, O+N2→NO+N, N+O2→NO+O在高温下总生成式为N2+O2→2NO, NO+0.5O2→NO2随着反应温度T的升高,其反应速率按指数规律增加。
当T<1 500 ℃时,NO的生成量很少,而当T>1 500 ℃时,T每增加100 ℃,反应速率增大6~7倍。
(2)快速型NOx,快速型NOx是1971年FENIMORE通过实验发现的。
在碳氢化合物燃料燃烧在燃料过浓时,在反应区附近会快速生成NOx,由于燃料挥发物中碳氢化合物高温分解生成的CH自由基可以和空气中氮气反应生成HCN和N,再进一步与氧气作用以极快的速度生成NOx,其形成时间只需要60 ms,所生成的NOx与炉膛压力的0.5次方成正比,与温度的关系不大。
(3)燃料型NOx,指燃料中含氮化合物,在燃烧过程中进行热分解,继而进一步氧化而生成NOx。
由于燃料中氮的热分解温度低于煤粉燃烧温度,在600~800 ℃时就会生成燃料型NOx。
在生成燃料型NOx过程中,首先是含有氮的有机化合物热裂解产生N,CN,HCN等中间产物基团,然后再氧化成NOx。
由于煤的燃烧过程由挥发份燃烧和焦炭燃烧两个阶段组成,故燃料型NOx的形成也由气相氮的氧化和焦炭中剩余氮的氧化两部分组成。
nsr(nox储存还原)工作原理
NSR(NOx储存还原)是一种通过在运行时储存废气中的氮氧化物(NOx),然后在某个时间点将其还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控制技术。
NSR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柴油车辆中常见的废气处理系统之一,其工作原理相对复杂,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NSR技术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解析。
一、NSR技术的储存阶段1.1 冷启动阶段在柴油车辆启动时,尤其是在发动机冷启动阶段,废气中的NOx排放会显著增加。
此时,NSR技术通过吸附剂将废气中的NOx吸附和储存起来,延迟其排放,与此储存的NOx还会使吸附剂中的硝酸盐积累。
1.2 正常运行阶段在车辆正常运行时,废气中的NOx排放仍然会继续,NSR技术将继续吸附废气中的NOx,并进行储存。
二、NSR技术的还原阶段2.1 高温条件下的还原在车辆运行一段时间后,发动机温度上升,此时通过调整进气量和喷射正时来增加排气温度,使其达到NOx吸附剂的还原温度。
在这种高温条件下,NOx吸附剂中积累的硝酸盐会被还原为氮气和二氧化碳,然后被释放到大气中。
2.2 燃料喷射调整在NSR技术的还原阶段,还需要通过智能化的燃料喷射系统对喷射正时和喷射量进行精准调整,确保储存的NOx得以完全还原,同时最大程度减少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排放。
三、NSR技术的储存和还原过程中的控制策略在NSR技术的储存和还原过程中,还需要精细的控制策略来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
3.1 温度监测与控制NSR系统需要通过传感器对进气温度、排气温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来控制发动机运转状态,从而保证NOx吸附剂的储存和还原温度达到设计要求。
3.2 智能化燃料喷射系统NSR技术中的智能化燃料喷射系统可以根据中央处理器的指令精确控制喷射正时和喷射量,确保NOx的完全还原,并在排放时保持发动机的高效工作状态。
3.3 氮氧化物排放监测为了保证NSR系统的排放性能符合环保标准,还需要配置氮氧化物排放监测仪器,通过对排气中氮氧化物浓度的实时监测来调整和优化系统的工作状态,以达到更高的环保要求。
NOX形成机理-如何控制NOX浓度
NOX形成机理,如何控制NOX浓度1、NOx的危害:氮氧化物(NOx)是重要的空气污染物质,其产生的途径为燃烧火焰在高温下氮气与氧气的化合,以及燃料中的氮成分在燃烧时氧化而成。
氮氧化物的环境危害有二种,在的催化作用下,氮氧化物易与碳氢化物光化反应,造成光雾及臭氧之二次空气污染;此外氮氧化物也易与水气结合成为含有硝酸成分的酸雨。
2、NOx生成机理和特点2.1 NOx生成机理在NOx中,一氧化氮约占90%以上,二氧化氮占5%~10%,产生机理一般分为如下3种:(1)热力型NOx,燃烧时,空气中氮在高温下氧化产生,其中的生成过程是一个不分支连锁反应。
其生成机理可用捷里多维奇(ZELDOVICH)反应式表示,即O2+N→2O+N, O+N2→NO+N, N+O2→NO+O在高温下总生成式为N2+O2→2NO, NO+0.5O2→NO2随着反应温度T的升高,其反应速率按指数规律增加。
当T<1 500 ℃时,NO的生成量很少,而当T>1 500 ℃时,T每增加100 ℃,反应速率增大6~7倍。
(2)快速型NOx,快速型NOx是1971年FENIMORE通过实验发现的。
在碳氢化合物燃料燃烧在燃料过浓时,在反应区附近会快速生成NOx,由于燃料挥发物中碳氢化合物高温分解生成的CH自由基可以和空气中氮气反应生成HCN和N,再进一步与氧气作用以极快的速度生成NOx,其形成时间只需要60 ms,所生成的NOx与炉膛压力的0.5次方成正比,与温度的关系不大。
(3)燃料型NOx,指燃料中含氮化合物,在燃烧过程中进行热分解,继而进一步氧化而生成NOx。
由于燃料中氮的热分解温度低于煤粉燃烧温度,在600~800 ℃时就会生成燃料型NOx。
在生成燃料型NOx过程中,首先是含有氮的有机化合物热裂解产生N,CN,HCN等中间产物基团,然后再氧化成NOx。
由于煤的燃烧过程由挥发份燃烧和焦炭燃烧两个阶段组成,故燃料型NOx的形成也由气相氮的氧化和焦炭中剩余氮的氧化两部分组成。
NOX控制原理及实际应用
NOX控制原理及实际应用摘要:该发电厂100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锅炉为上海锅炉厂设计制造,单炉膛塔式布置、一次中间再热、四角切圆燃烧、双送风机、双一次风机、双汽动引风机、六台磨煤机。
对大容量燃煤机组来说,切向燃烧技术具有 NOx 排放量低的固有特点。
在利用分段燃烧方法发展先进的低 NOx 控制技术时,切向燃烧过程一直是个有利的因素。
一、控制原理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氮法的主要反应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催化剂的作用下,氨气与烟气中的NOx 反应生成对空气无害的氮气和水汽,目前喷氨调整器以控制烟囱侧出口Nox浓度为目标进行自动调整,一般情况下自动均能有效调节。
燃料中的氮化合物在燃烧过程中氧化反应而生成的NOx。
燃料进入炉膛被加热后,燃料中的氮有机化合物首先被热分解成氰(HCN)、氨(NH4)和CN 等中间产物,它们随挥发份一起从燃料中析出,它们被称为挥发份N。
挥发份N 析出后仍残留在燃料中的氮化合物,被称为焦炭N。
随着炉膛温度的升高及煤粉细度的减小,挥发份N 的比例增大,焦炭N 的比例减小。
挥发份N 中的主要氮化合物是HCN 和NH3,它们遇到氧后,HCN首先氧化成NCO,NCO在氧化性环境中会进一步氧化成NO,如在还原性环境中,NCO 则会生成NH,NH 在氧化性环境中进一步氧化成NO,同时又能与生成的NO 进行还原反应,使NO 还原成N2,成为NO的还原剂。
由氮氧化物(NOx)形成原因可知对NOx 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燃烧区域的温度和过量空气量。
低NOx燃烧技术就是通过控制燃烧区域的温度和空气量(高温、富氧这两个条件都满足后,NOX产量多),以达到阻止NOx生成。
及降低其排放的目的。
二、设备选择本工程烟气脱硝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工艺,一炉两个反应器,液氨卸料、储存、蒸发等为公用系统。
烟气脱硝系统包括:1.烟气系统烟气系统是指从锅炉尾部低温省煤器下部引出口至 SCR 反应器本体入口、SCR 反应器本体出口至回转式空预器入口、回转式空预器出口至布袋除尘器进口之间的连接烟道。
sncr反应原理
sncr反应原理SNCR反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燃烧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SNCR反应是指将氨气或其他氮气化合物注入锅炉烟气中,在高温下与氮氧化物发生反应,使其还原成氮气和水。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烟气中的氮氧化物(NOx)浓度,使其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SNCR反应的原理是在高温下,将氮氧化物与氨气或其他氮气化合物混合,快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
反应的方程式如下:NOx + NH3 → N2 + H2O。
SNCR反应中,气体流动和化学反应耦合在一起,需要设计合适的反应器和条件。
反应器的设计可以根据烟气流动的速度、温度、压力等因素来确定,反应器通常位于锅炉涡流区或烟道末端。
反应器内的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也会影响反应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针对不同的氮氧化物种类和浓度、烟气温度、负荷等因素进行不同程度的调节。
如果反应时间过短,反应物无法充分反应;如果反应时间过长,氨会进一步分解产生氮气,导致反应效率下降。
此外,氨的使用量也会影响反应效果,过高的浓度会产生副反应,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SNCR反应具有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投资和运行成本低等优点,但也存在着低反应效率和产生次生污染物等问题。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充分考虑技术特点和经济可行性,并配合其他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措施进行综合管理,以达到环保和经济的双重目标。
综上所述,SNCR反应是一种有效的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其原理是在高温下,将氨气或其他氮气化合物注入烟气中,与氮氧化物发生反应,产生氮气和水。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氮氧化物种类和浓度、烟气温度、负荷等因素进行不同程度的调节。
SNCR反应具有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投资和运行成本低等优点,但也存在着低反应效率和产生次生污染物等问题,需要进行综合管理。
负荷低氮氧化物怎么控制,一要看!
负荷低氮氧化物怎么控制,一要看!氮氧化物的降低治理一直都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现阶段主要运用的是烟气脱硝技术来解决,我们都知道氮氧化物控制一般都是在燃料的燃烧过程中和燃烧后来进行处理的。
下面就来给大家详细地介绍一下:控制氮氧化物的具体措施有哪些?中低负荷下氮氧化物怎么控制?锅炉烟气氮氧化物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控制,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控制办法。
(仅供参考,实际已运行参数为准)1、通过配煤,保证煤质的挥发份含量。
2、采用合理的给煤机运行方式,在300MW左右时,尽量控制单台给煤机的煤量在合理的范围内,使进入锅炉的煤能充分燃烬。
3、氮氧化物超标多发生在300MW左右的低负荷时,在此工况下燃尽风挡板开度对氮氧化物影响较大,当燃尽风挡板全关时氮氧化物含量升高较快,保留燃尽风开度在30%以上,烟气中氮氧化物含量降低较明显。
因此在低负荷时,应保留燃尽风挡板开度至少在30%以上。
4、机组在300MW左右时,锅炉氧量控制在5.0左右,此时的氮氧化物含量较高,在通过降低送风量使锅炉氧量降至4.5左右时,氮氧化物含量降低较明显,通过就地取不同氧量时的飞灰比较,目测飞灰含碳量没有明显变化,因此在低负荷时,可适当下调锅炉氧量0.5左右。
中、低负荷下氮氧化物的生成分析脱硝设备在不同负荷的运行工况下,炉膛出口氮氧化物浓度、烟筒出口氮氧化物浓度、氨投入量的相关数据。
在此可以发现,在SCR 出口NOx浓度一致的情况下,机组在中低负荷运行时省煤器出口的氮氧化物浓度较高,要求投入的氨也逐步提高;机组满负荷运行时氮氧化物的生成明显降低,需要投入的氨量也有所降低。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边际负荷喷氨量隨着负荷的降低而逐渐增加。
中、低负荷下脱硝超低排放调整措施1、制粉系统的运行组合优化不同的制粉系统运行组合方式直接影响氮氧化物的生成,尤其在中、低负荷下这一情况更为明显。
由于各层燃烧器供给的煤粉减少、浓度降低,这将导致煤量和空气的混合程度增大,造成富氧燃烧,将引起NOx的产生。
降低氮氧化物的原理
降低氮氧化物的原理
降低氮氧化物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燃烧优化:通过优化燃烧设备的设计和调整燃烧参数,提高燃烧效率,减少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
例如,调整燃料燃烧温度、燃烧时间和燃烧区域的控制,使燃烧反应更完全,减少产生氮氧化物的机会。
2. 温度控制:通过控制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和加强烟气混合,减少燃烧区域内的高温区,可以降低氮氧化物的生成。
例如,通过优化燃烧区域的设计,降低燃烧温度,减少氮氧化物的形成。
3. SN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该技术在燃烧炉尾部喷
入氨水、尿素等还原剂,在高温条件下与氮氧化物发生反应,将其还原为氮气和水。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去除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
4. 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技术将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氨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氮气和水。
这种技术具有高效净化效果,但需要较高的投资和运营成本。
5. 烟气再循环:将一部分烟气再循环进入燃烧系统,减低燃烧温度,降低氮氧化物的生成。
总之,降低氮氧化物的原理主要是通过优化燃烧过程、控制温度和采用催化还原技术等手段,减少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
焦炉烟气氮氧化物生成机理及控制
焦炉烟气氮氧化物生成机理及控制1. 焦炉烟气氮氧化物生成机理及控制一、焦炉烟气氮氧化物生成机理1. 烟气中的氮氧化物的生成及影响因素焦炉烟气中的氮氧化物(NOx)是由焦炉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有害物质,其主要成分包括NO和NO2。
氮氧化物的生成主要依赖于燃烧过程中温度和氮气浓度等,且受到发电机组参数、燃料品质和燃烧器的设计有关。
(1)燃烧温度氮氧化物的生成主要受到燃烧温度的控制,温度上升会导致其生成分解反应的反应速率加快,应避免燃烧温度过高。
(2)氮气浓度烟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氮气,氮气的浓度增加会导致氮氧化物的生成量增加,因此应当采用控制吸入空气中的氮气浓度的方法来控制其氮氧化物的生成量。
(3)发电机组参数发电机组参数也会影响氮氧化物的生成量,如排放量、排放速率等。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控制和调节发电机组的参数来控制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含量。
(4)燃料品质燃料品质也会影响氮氧化物的生成量。
烟道燃料的中碳含量越高,烟道燃料中NOx的生成量就越大。
另外,烟道燃料中的氧含量也会影响NOx的生成量,如果烟道燃料含氧量太低,NOx的生成量也会增加。
(5)燃烧器的设计燃烧器的设计也会影响氮氧化物的生成量,如长度、断面尺寸等都会影响氮氧化物的生成量。
烟道内的混合度会影响烟气中的氧气分布,同时也会影响NOx的生成量。
二、焦炉烟气氮氧化物控制技术1. 氮氧化物控制设备(1)NOx捕捉与脱硝装置NOx捕捉与脱硝装置是一种常用的控制氮氧化物排放的设备,它可以捕捉烟气中的NOx,并将其以氧化物的形式转化为无害的产物。
一般而言,NOx的捕捉可以通过加入富氧化剂(如硫酸锌、硝酸钾等)和吸收剂(如碳酸钠)来实现。
(2)燃烧器优化燃烧器优化是控制氮氧化物排放的有效措施之一,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火焰参数调节、烟道喷嘴数量和尺寸、烟道结构设计等。
2. 氮气合成和除尘技术(1)氮气合成技术氮气合成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氮气的含量,从而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这种技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氮气合成为无害的水蒸汽,并将其引入烟道,以替代空气中的氮气,从而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氮氧化物处理原理
氮氧化物处理原理
氮氧化物(NOx)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它们在大气中的存在会对环境和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控制和处理NOx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保问题。
NOx的主要来源包括化石燃料燃烧和工业过程等。
在处理NOx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等技术。
SCR是通过使用催化剂将NOx转化为氮气和水蒸气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氨(NH3)作为还原剂与NOx反应,并在催化剂的帮助下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SCR技术适用于高温烟气和高NOx浓度的处理。
SNCR则是通过在高温烟气中注入还原剂,如尿素或氨水,来降低NOx浓度的过程。
在高温下,还原剂会与NOx反应并将其转化为氮气和水蒸气。
SNCR技术适用于低温烟气和低NOx浓度的处理。
此外,也有一些其他的处理方法,如氧化法、吸收法和生物降解等。
氧化法是利用氧化剂将NOx转化为氮气和水蒸气,吸收法是通过将NOx吸收到吸收剂中来达到降低浓度的目的,生物降解则是利用微生物将NOx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总的来说,NOx的处理技术主要是通过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来降低其浓度,不同的处理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烟气温度和NOx浓度。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NOx的处理技术将会越来越高效和环保。
- 1 -。
SCR系统的工作原理
SCR系统的工作原理SCR系统是一种用于减少柴油发动机尾气中氮氧化物(NOx)排放的排放控制技术。
SCR代表选择性催化还原,它通过将尿素溶液(也称为尿素水解液)喷入排气系统中,与氮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将其转化为无害的氮气和水蒸气。
SCR系统由以下几个主要组件组成:1. 尿素溶液储存和供给系统:尿素溶液通常以尿素水解液的形式储存在专用的尿素箱中。
尿素箱通常位于车辆的底盘上,并与发动机的排气系统相连。
尿素溶液通过喷射器喷入排气系统中,与氮氧化物发生反应。
2. 尿素喷射器:尿素喷射器位于排气系统中,通常位于柴油颗粒过滤器(DPF)的后方。
它负责将尿素溶液喷入排气系统中,并确保均匀分布在氮氧化物催化剂上。
3. 氮氧化物催化剂:氮氧化物催化剂是SCR系统的核心组件。
它通常位于尿素喷射器的下游,并且是由陶瓷材料制成的。
催化剂的表面涂有催化剂,例如钒和钨。
当尿素溶液喷入催化剂上时,催化剂将尿素溶液中的氨(NH3)释放出来,并与氮氧化物发生反应,将其转化为氮气和水蒸气。
4. 尿素氨化反应器:尿素氨化反应器位于尿素喷射器和氮氧化物催化剂之间。
它负责将尿素溶液中的尿素分解为氨气和二氧化碳。
这个过程称为氨化反应。
SCR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1. 发动机运行时,排气中的氮氧化物进入SCR系统。
2. 尿素溶液从尿素箱中被喷射器喷入排气系统中。
3. 尿素溶液进入尿素氨化反应器,分解为氨气和二氧化碳。
4. 氨气进入氮氧化物催化剂,与氮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
5. 化学反应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害的氮气和水蒸气。
6. 排气中的无害氮气和水蒸气通过排气管排出。
SCR系统的工作原理基于尿素溶液中的氨气与氮氧化物之间的化学反应。
这种系统能够有效地降低柴油发动机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SCR系统还具有高效、可靠和经济的特点,使其成为现代柴油车辆中常用的排放控制技术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SCR系统的性能和效果受到尿素溶液的质量和供给的稳定性的影响。
锅炉烟气氮氧化物控制技术
锅炉烟气氮氧化物控制技术)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随着经济发展,我摘要:氮氧化物(NOX国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也在逐年增加,锅炉烟气氮氧化物控制技术研究近年来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本文主要介绍了锅炉烟气氮氧化物的产生途径以及近年来国内外应用和正在研究开发的一些锅炉烟气氮氧化物控制和脱除技术,指出了烟气脱氮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关键字:氮氧化物;锅炉烟气;控制脱除;1 前言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中70%来自于煤炭的直接燃烧,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主要是NO和NO2(被通称为NOx),在绝大多数燃烧方式中,产生的NO占9o%以上,其余为NO2。
总体上我国氮氧化物排放量随着火电行业的发展呈不断增长的趋势,2007年我国火电NOx排放量为 838.3万吨,比2003年的597.3万吨增加近了40.3%,相对于我国火电的总装机容量和煤耗量而言,NOx排放量的增加速率还是小于我国火电总装机容量和煤耗量的增长率,但是按燃煤电厂目前的排放情况,如果只控制了SO2的排放,而不采取有效的烟气脱硝技术控制NOx 的排放,2010年以后的5-10年,NOx排放总量将会超过SO2,成为电力行业的第一大酸性气体污染排放物。
目前,控制氮氧化物排放的方法分为两大类:①低NOx燃烧技术--在燃烧过程中控制氮氧化物的生成;②烟气脱硝技术--使生成后的氮氧化物还原。
2 燃烧过程中NOX的主要生成途径燃烧过程生成的NOX主要有热力型、燃料型及快速型3种,其中燃料型NO 占总生成量的60%一80%,最高可达90%,热力型NOX在温度足够高时可达20%,快速型NOX占的比例最小。
燃料型NOX是燃料中的含氮化合物在燃烧过程中热分解后氧化而成的。
由于煤中含氮有机化合物的C—N较空气中N≡N的键能小得多,更易形成NO。
燃料中的有机氮首先被热分解成HCN、NH3及CN等中间产物随挥发分一起析出,即所谓挥发分N,然后再被氧化成NO。
在通常的燃烧温度1 200一l 350℃,燃料中70% 90%的氮成为挥发分N,由此形成的N0 占燃料型NO 的60%一80%。
SCR系统的工作原理
SCR系统的工作原理SCR系统,即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系统,是一种用于减少柴油发动机尾气中氮氧化物(NOx)排放的排放控制技术。
它通过将尿素溶液(也称为尿素水溶液或者尿素SCR溶液)喷入尾气中,利用催化剂将NOx转化为氮气和水蒸气,从而实现减少有害氮氧化物排放的目的。
SCR系统主要由尿素储液箱、尿素喷射装置、尿素泵、尿素喷射管、尿素喷嘴、尿素氨化催化剂和SCR控制单元等组成。
下面将详细介绍SCR系统的工作原理。
1. 尿素储液箱:尿素储液箱是存放尿素溶液的容器,通常位于车辆后部。
尿素溶液是由尿素和脱离子水(去离子水)混合而成的。
尿素储液箱还配备了液位传感器,用于监测尿素溶液的剩余量。
2. 尿素喷射装置:尿素喷射装置由尿素泵和尿素喷射管组成。
尿素泵负责将尿素溶液从储液箱中抽取,并将其输送到尿素喷射管中。
3. 尿素喷嘴:尿素喷嘴位于尾气管中,用于将尿素溶液喷射到尾气中。
喷射尿素溶液的位置通常选择在柴油颗粒过滤器(DPF)后方,以确保尿素能够充分与尾气中的NOx发生反应。
4. 尿素氨化催化剂:尿素氨化催化剂是SCR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它通常由氨化铜(Cu-zeolite)催化剂组成。
当尿素溶液喷射到尾气中时,其中的尿素会在高温下分解为氨气(NH3)和二氧化碳(CO2)。
氨气与NOx在尿素氨化催化剂上发生催化反应,生成氮气(N2)和水蒸气(H2O)。
5. SCR控制单元:SCR控制单元是整个SCR系统的核心控制部件,它通过与车辆的电子控制单元(ECU)通信,监测和控制SCR系统的工作状态。
SCR控制单元根据传感器提供的信息,如尾气温度、尿素溶液剩余量等,调整尿素的喷射量,以确保尿素与尾气中的NOx充分反应。
SCR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1. 当柴油发动机启动后,尾气中的NOx排放较高。
此时,SCR控制单元会检测到尾气中的NOx浓度,并向尿素喷射装置发送信号。
第六章 氮氧化物控制原理及技术(10)
低氮燃烧技术 SCR烟气脱硝技术 SNCR烟气脱硝技术 其它烟气脱硝技术
人为排放的NOX90%以上来源于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过程。
NOx:N2O、NO、N2O3、NO2、N2O4、N2O5 大气中NOx主要以NO、NO2的形式存在。
NOx的性质: N2O:单个分子的温室效应为CO2的200倍,并 参与臭氧层的破坏。 NO:大气中NO2的前体物质,NO与血红蛋白亲 和力强,使血液输氧能力下降,中枢神经 受损。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活跃组分。
1、反应温度
管式固定床催化反应器, V2O5/TiO2催化剂。
温度升高,还原NOX速 率提高;
温度升高,氨氧化和分 解反应发生。
310℃
止
于
至
善
2、NH3/NOX摩尔比
在310℃条件下:
管式固定床催化反应器, V2O5/TiO2催化剂。
NH3/NOX摩尔比﹤1时, 脱硝率随摩尔比增 加而增加;
NH3投加量过大,发生 氨氧化和氨泄漏(二次
催化剂结构: 蜂窝型、平板型、波纹板型。
几何比表面积大 不易积尘和堵塞
止
于
至
善
止
于
至
善
止
于
至
善
止
于
至
善
止
于
至
善
止
于
至
善
2、过程化学 主要的还原反应:
NH3选择性还原NOX为N2
主反应
4NH3 4NO O2 4N2 6H2O 4NH3 2NO2 O2 3N2 6H2O
止
于
至
善
第二节 SCR烟气脱硝技术
氮氧化物加压技术
氮氧化物加压技术
氮氧化物加压技术是一种用于控制氮氧化物排放的有效方法,通过增加系统压力来提高氮氧化物的吸收效率。
该技术主要基于以下原理:
-吸收效率与压力的关系:研究表明,在一定的压力范围内(0.4-0.8MPa),氮氧化物的吸收效率会随着系统压力的增加而提高。
具体来说,当压力在0.4-0.6MPa时,氮氧化物的吸收效果较为适宜,且在此压力区间内,吸收效率随压力增加而增大的趋势更为明显。
-吸收效率与浓度的关系:在低压条件下(0-0.4MPa),水对氮氧化物的吸收效率会随着氮氧化物进口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在高压条件下(0.4-0.8MPa),吸收效率则会随着进口浓度的增加而提高。
此外,加压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控制氮氧化物的排放,还能通过回收硝酸来弥补气体压缩的运行成本,从而实现经济与环保的双重效益。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采用0.65MPa的加压吸收技术,使用单台泡罩塔和液环压缩机装置,以水作为吸收剂来吸收氮氧化物,可以得到45%-50%较高浓度的硝酸,同时确保排放尾气中氮氧化物含量低于240mg/m³。
综上所述,氮氧化物加压技术通过调节系统的压力和浓度,可以显著提高氮氧化物的吸收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并具有经济效益。
这一技术在废气处理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氮氧化物排放控制原理及新技术李俊华,陈亮,常化振,郝吉明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通讯地址:清华大学环境系,100084,Tel:62771093,email:lijunhua@)摘要:NOx排放量逐年增加,造成区域酸沉降趋势不断恶化,大气中二次颗粒物臭氧(O3)和微细可吸入颗粒物(PM2.5)居高难下,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质量。
本文介绍了我国NOx排放趋势,重点讨论了NOx控制原理及关键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基于目前烟气脱硝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脱硝催化剂原材料和制备工艺国产化、针对我国不同煤种研究催化剂适应性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燃煤烟气协同污染控制最新研究方向。
关键词:氮氧化物,燃煤烟气,稀燃汽车,排放,脱硝催化剂,协同控制1我国NOx排放现状《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提出确保实现SO2减排目标,实施燃煤电厂脱硫工程,实施酸雨和SO2污染防治规划,重点控制高架源的SO2和NOx排放,综合改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
随着“十一五”期间对电厂实施烟气脱硫效果明显,大气SO2浓度及硫沉降均有所下降。
但NOx作为一类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在我国其排放量仍在增加,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同时也不仅会造成空气中NO2浓度的增加、区域酸沉降趋势不断恶化,还会使对流层O3浓度增加,并在空气中形成微细颗粒物(PM),影响大气环境质量[1,2]。
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发电结构,使得燃煤成为NOx的最大来源,全国NOx排放量的67%来自煤炭燃烧,其中燃煤电厂是NOx排放的最大分担者。
2007年全国NOx排放量为1643.4万吨,工业排放NOx1261.3万吨,其中火电厂排放811万吨,占全国NOx排放量的49.4%,占工业NOx排放的64.3%[3]。
今年NOx排放量将达到1800万吨,未来若无控制措施,NOx排放在2020年将达到3000万吨以上,届时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NOx排放国,污染将进一步加重,污染进一步加重。
我国于2004年1月1日起执行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将新建燃煤电厂的氮氧化物的排放浓度控制在450mg/Nm3。
对于氮氧化物污染严重和环境容量有限的经济发达地区,当地政府提出了更高的排放要求,如北京为了迎接2008年奥运会,将NOx排放标准严格到100mg/Nm3。
因此针对重点源开展NOx排放控制原理及新技术的研究变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2固定源烟气NOx排放控制原理及技术通常把通过改变燃烧条件来降低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NOx的各种技术措施统称为低NOx燃烧技术。
通常情况下,采用各种低NOx燃烧技术最多仅能降低NOx排放量的50%左右。
因此,当对燃烧设备的NOx排放要求较高时,单纯采用燃烧改进措施往往不能满足排放要求,这就需要采用尾部烟气脱硝技术来进一步降低NOx的排放。
燃烧后烟气脱硝技术是指通过各种物理、化学过程使烟气中的NOx还原或分解为N2,或者以清除含N物质的方式去除NOx。
按反应体系的状态,烟气脱硝技术可大致分为干法(催化法)和湿法(吸收法)两类。
湿法烟气脱硝是指各种利用水或酸、碱、盐及其他物质的水溶液来吸收废气中的NOx,使废气得以净化的工艺技术方法。
但该技术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造成应用价值有限。
干法烟气脱硝技术主要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电子束法(EB)、脉冲电晕低温等离子体法(PCIPCP)、SNRB(SOx-NOx-ROx-BOx)联合控制工艺、联合脱硝脱硫技术(SNOx)工艺、固体吸收/再生法等。
与湿法脱硝技术相比,干法脱硝技术效率较高、占地面积较小、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有害副产物,也不需要烟气加热系统,因此绝大部分电厂锅炉采用干法烟气脱硝技术。
下面重点介绍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法(NH3-SCR)的烟气脱硝技术。
2.1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NOx技术原理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Ox(NH3-SCR)脱硝技术是还原剂NH3在催化剂作用下选择性将NOx还原为N2的方法。
对于固定源脱硝来说,主要是采用向温度约为280~420oC的烟气中喷入尿素或氨,将NOx还原为N2和H2O。
如果尿素做还原剂,首先要发生水解反应:NH2-CO-NH2→NH3+HNCO(异氰酸)(1)HNCO+H2O→NH3+CO2(2)氨选择性还原NOx的主要反应式如下:4NH3+4NO+O2→4N2+6H2O(3)8NH3+6NO2→7N2+12H2O(4)2NH3+NO+NO2→2N2+3H2O(5)通过使用适当的催化剂,可以使主反应在200~450oC的温度范围内有效进行。
反应时,排放气体中的NOx和注入的NH3几乎是以1:1物质的量之比进行反应,可以得到80~90%的脱硝率[4]。
NH3-SCR 脱硝技术的关键是催化剂,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直接影响到SCR系统的整体脱硝效率。
2.2脱硝SCR催化剂钒基催化剂的有效活性温度区间较宽,对于商用的V2O5-WO3/TiO2和V2O5-MoO3/TiO2,在NH3/NO为1:1的化学当量比情况下,最佳反应温度区间大概在380~420oC之间。
当温度超过这一区间的上限时,NH3氧化的副反应发生,生成N2O和NO,从而降低了NO的转化率[5]。
该催化剂体系中各活性成分的主要作用是:V2O5:钒是其中最主要的活性组分。
钒的担载量通常不超过1%(质量分数)[6],因为较高负载量的V2O5能将SO2氧化成SO3,造成催化剂上硫酸盐沉积,对SCR反应不利[7]。
TiO2:以具有锐钛矿结构的TiO2作为载体主要是因为钒的氧化物在TiO2的表面有很好的分散度;在TiO2载体上SO2氧化生成SO3的反应很弱且可逆[8];同时,在TiO2表面上生成的硫酸盐的稳定性要比其他氧化物如Al2O3和ZrO2差,因此在工业应用过程中硫酸盐不会遮蔽表面活性位,相反这部分少量的硫酸盐还会增强反应活性。
WO3:其含量一般很大,大约能够占到10%(质量分数),主要作用是增加催化剂的活性和热稳定性。
MoO3:MoO3的加入能够提高催化剂活性、防止烟气中的As导致催化剂中毒[9,10]。
但是MoO3抑制As中毒的机理现在还不是很清楚。
其他添加剂:在工程实际应用的蜂窝状催化剂中加入一些硅基的颗粒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机械强度,但由于这些硅基颗粒中通常含有一些碱性的阳离子,对催化剂来说是一种毒性物质,因此会造成工程实际应用中催化剂活性有所下降。
3烟气脱硝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近年来我国一些厂家通过引进、吸收、消化国外先进脱硝技术,建成了许多脱硝装置。
随后,许多国内厂家也开始引进了催化剂的生产技术,主要有东方凯特瑞引进德国KWH的整套催化剂制备生产线,并在2006年投产运营;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引进日本触媒化成的催化剂制备技术,于2008年12月初投入商业运行;重庆远达催化剂公司引进美国Cormetech的催化剂生产技术,并于2009年9月正式投运。
福建大拇指公司,三融环保也分别与日本触媒化成签订了催化剂生产技术引进合同。
另外还有几家也先后开始了建厂工作。
预计到2010年底,全国催化剂总产能可能会达到50000m3以上。
但是,由于外方技术保密和考虑到技术引进成本的问题,从目前这些厂商的技术引进范围来看,基本都没有引进原料生产的技术。
现在主要的原料供货商有日本的石原化工,法国的美礼联等公司,数量很少,而且已经基本形成了稳定的价格体系,使得原料成本难以大幅下降。
此外中国煤质丰富,不同煤种燃烧灰分对催化剂的中毒机制及催化剂的适应性仍需深入研究。
3.1催化剂专用钛白粉国产化目前广泛使用的脱硝催化剂一般都是采用TiO2作为载体,V2O5为活性组份,其中TiO2的用量超过80%。
催化剂用超细晶型钛白粉为锐钛型,采用硫酸法制备,对成品的结晶型式、粒径分布、比表面积等有着非常严格的技术要求,另外还需要严格控制碱金属、硫酸根、SiO2、重金属的含量,经调研目前国内产品尚不能满足要求。
添加了WO3对V2O5-TiO2催化剂的成型性能、反应活性、抗毒性、Brφnsted酸度、催化剂的热稳定性都有较大提高,同时还会抑制SO2的氧化反应。
因此,脱硝催化剂一般都采用钛钨粉作为活性成份的载体。
国外钛钨粉的制备和生产,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
目前,国内对此方面的研究并不深入,尚未达到工业化生产的地步。
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普通钛白粉的精制工艺的研究,国内拥有大量的钛白粉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四川,山东,辽宁等地,产品以金红石型钛白粉为主,一般都同时生产锐钛型产品,但是产品质量基本达不到催化剂产品的性能要求,需要进行精加工处理。
3.2脱硝催化剂的适应性目前国内催化剂制造技术几乎都是引进国外技术,我国与国外的煤质差别很大,具有高钙、高硫、高灰等特点,使得国外催化剂在中国应用适应性差,主要体现在中毒和灰堵等方面。
CaO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沉积在催化剂表面的CaO与烟气中的SO3反应造成催化剂微孔的堵塞。
反应生成的CaSO4的体积会膨胀14%左右,遮蔽反应活性位,堵塞催化剂表面,影响反应物在催化剂的扩散,中国山西出产的神华、神府煤的灰钙含量均超过20%,与美国PRB煤比较接近,按照美国康宁公司的经验,此类煤催化剂体积耗量将超过普通煤种的一倍以上,而据调研其他催化剂厂实际上在进入中国市场以前基本没有高钙煤的运行业绩,即使是康宁公司,也仅有少量的运行经验,所以此类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砷中毒是引起催化剂钝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砷是大多数煤种中都存在的成分,催化剂的砷中毒是由气态砷的化合物不断聚积,堵塞进入催化剂活性位的通道造成的,As2O3分散到催化剂中并固化在活性、非活性区域,使反应气体在催化剂内的扩散受到限制,且毛细管遭到破坏。
这种由相变引起的催化剂中毒是不可逆的,对SCR运行影响巨大。
烟气灰份中除金属元素外,还含有氟、氯、磷、硫和氮等非金属元素,分别对应氟化物、氯化物、磷酸盐、硫酸盐和硝酸盐等。
一方面,这些化合物可以覆盖在催化剂表面或堵塞催化剂的孔道使催化剂失活,另一方面,氟化物和氯化物也可以与活性组分相互作用,影响催化剂的活性。
氟化物、氯化物、磷酸盐、硫酸盐和硝酸盐等化合物若只是覆盖在催化剂的表面或堵塞催化剂的孔道,可以采用洗脱等去除,但若与活性组分发生了相互作用,这种中毒则是不可逆的。
我国很多电厂燃煤的灰份非常高,达到50g/Nm3以上,催化剂很容易产生严重的磨损现象,导致催化剂机械寿命大大降低,国内早期安装的进口SCR装置已经出现了催化剂磨损严重的故障,并导致锅炉非正常停机。
实际上据了解由于国外电厂用煤普遍经过洗选,含尘量基本在30g/Nm3以下,目前国外催化剂厂商处理的烟气含尘量在30g/Nm3以上的实际业绩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开展催化剂耐磨损技术已成为当前该领域的重点研究任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