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性质

激素性质
激素性质

玉米素(反式)zeatin(Trans-Isomer)

化学名称:6-反式-4-羟基-3-甲基-丁-2-烯基氨基嘌呤

分子式:C10H13N5O

分子量:219.25

CAS登录号:1637-39-4

一种细胞分裂素,也是核糖核酸(RNA)中的稀有成分。有顺式玉米素和反式玉米素。两者很难分离。顺玉米素为灰白色或黄色粉末,反式玉米素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商品系反式异构体或顺反式异构体混合物。

熔点:207-208℃。

紫外吸收值:pH=1 λmax=207nm(ε14500);275nm(ε14650) λmin=235nm

pH=7 λmax=212nm(ε17100);270nm(ε16200) λmin=233nm

pH=13 λmax=220nm(ε15900);276nm(ε14650) λmin=242nm

以6-甲硫基嘌呤、4-氨基-2-甲基-2-丁烯-醇(顺式或反式)为原料,经反应后精制而得。应用:1.促进愈伤组织发芽(须和生长素配用),浓度1ppm。

2.促进座果,玉米素100ppm+GA3 500ppm+NAA20ppm,花后10、25、40天喷果。3.叶菜,20ppm喷洒,可延缓叶片发黄。

另外,对一些作物种子进行处理,可促进发芽;苗期处理,有促进生长作用。

脱落酸(诱抗素,abscisic acid,ABA)

化学名称:[S-(Z,E)]-5-(1'羟基-2',6',6'-三甲基-4'-氯代-2'-环己烯-1'-基)-3-甲

基-2-顺-4反-戊酸

分子式:C15H20O4

相对分子质量:264.32

CAS登录号:21293-29-8

诱抗素(原名脱落酸)是一种植物体内存在的具有倍半萜结构的植物内源激素,与生长素、赤霉素、乙烯、细胞分裂素并列为世界公认的五大类天然植物激素。

1963年由Ohkuma、Addicott、Eagles、Wareing等人分别从棉花幼铃及槭树叶片分离出来,尔后经鉴定命名为脱落酸。1978年F.Kienzl等人首先人工合成了脱落酸,然而生物活性没有天然的高。

理化性质:脱落酸有多种异构体,天然发酵为(+)-2-顺,4-反诱抗素其生物活性最高.从乙酸乙酯/正己烷中所得脱落酸的结晶体,其熔点为161~163℃,120℃升华,[α]D20+411.40,[α]D20+426.50。脱落酸溶在碳酸氢钠、乙醇、甲醇、氯仿、丙酮、乙酸乙酯、乙醚、三氯甲烷、微溶于水(1~3克/升,20℃)。紫外最大吸收光为252nm。脱落酸稳定性较好,常温下放置两年,但对光敏感,属强光分解化合物。

毒性:脱落酸为植物体内的天然物质,大鼠急性口服LD50>2500毫克/千克。对生物和环境无任何副作用。

作用特性:脱落酸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其主要功能是诱导植物产生对不良生长环境(逆境)的抗性,如诱导植物产生抗旱性、抗寒性、抗病性、耐盐性等,脱落酸是植物的“抗逆诱导因子”,被称为是植物的“胁迫激素”。

逆境胁迫时,脱落酸在细胞间传递逆境信息,诱导植物机体产生各种对应的抵抗能力:

在土壤干旱胁迫下,脱落酸启动叶片细胞质膜上的信号传导,诱导叶片气孔不均匀关闭,减少植物体内水分蒸腾散失,提高植物抗干旱的能力。

在寒冷胁迫下,脱落酸启动细胞抗冷基因的表达,诱导植物产生抗寒能力。一般而言,抗寒性强的植物品种,其内源脱落酸含量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

在某些病虫害胁迫下,脱落酸诱导植物叶片细胞Pin基因活化,产生蛋白酶抑制物阻碍病原或害虫进一步侵害,减轻植物机体的受害程度。

在土壤盐渍胁迫下,脱落酸诱导植物增强细胞膜渗透调节能力,降低每克干物质Na+含量,提高PEP羧化酶活性,增强植株的耐盐能力。

应用:从脱落酸的最近试验看,它有如下应用效果。外源施用低浓度脱落酸,可诱导植物产生抗逆性,提高植物的生理素质,促进种子、果实的储藏蛋白和糖分的积累,最终改善作物品质,提高作物产量。

(1)用脱落酸浸种、拌种、包衣等方法处理水稻种子,能提高发芽率,促进秧苗根系发达,增加有效分蘖数,促进灌浆,增强秧苗抗病和抗春寒的能力,稻谷品质提高一个等级以上,产量提高5%-15%。

(2)脱落酸拌棉种,能缩短种子发芽时间,促进棉苗根系发达,增强棉苗抗寒、抗旱、抗病、抗风灾的能力,使棉株提前半个月开花,吐絮,产量提高5%-20%。

(3)在烤烟移栽期施用脱落酸,可使烤烟苗提前3天返青,须根数较对照多1倍,烟草花叶病毒病染病率减少30%-40%,烟叶蛋白质含量降低10%-20%,烟叶产量提高8%-15%。

(4)油菜移栽期施用脱落酸,可增强越冬期的抗寒能力,,根茎粗壮,抗倒伏,结荚饱满,产量提高10%-20%;蔬菜、瓜果、玉米、棉花、药材、花卉、树苗等在移栽期施用脱落酸,都能提高抗逆性,改善品质,提高结实率。

(5)如在干旱来临前施用脱落酸,可使玉米苗、小麦苗、蔬菜苗、树苗等度过短期干旱(10-20天)而保持苗株鲜活;在寒潮来临前施用脱落酸,可使蔬菜、棉花、果树等安全度过低温期;在植物病害大面积发生前使用脱落酸,可不同程度地减轻病害的发生或减轻染病的程度。

另外,高浓度的脱落酸则表现为抑制的活性。外源应用高浓度脱落酸喷施丹参、三七、土豆等植物的叶茎,可抑制地上部分茎叶的生长,提高地下块根部分的产量和品质。人工喷施脱落酸,可显著降低杂交水稻制种时的穗发芽和白皮小麦的穗发芽,抑制土豆在储存期发芽,抑制茎端新芽的生长等。

此外,脱落酸还具有控制花芽分化,调节花期,控制株型等生理活性,在花卉园艺上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由于脱落酸国内外没有现成的大面积应用技术,国内又刚投产不久,许多应用技术有待完善、补充、修改,从产品本身及初步应用应注意如下几点。

(1)本产品为强光分解化合物,应注意避光储存。在配置溶液时,操作过程应注意避光;

(2)本产品可在0-30℃的水温中缓慢溶解(可先用极少量乙醇溶解);

(3)田间施用本产品时,为避免强光分解降低药性,施用时间请在早晨或傍晚进行,施用后12小时内下雨需补施一次;

(4)本产品施用一次,药效持续时间为7-15天;

(5)应用脱落酸注意先试验后逐步推广。

噻苯隆(thidiazuron)

化学名称:N-苯基-N′-1,2,3-噻二唑-5-基脲

女性性激素六项检查的意义

女性性激素六项检查的意义 来源/编辑:admin 更新时间:2010-08-08 13:45 性激素六项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查女性内分泌疾病的方法。那么什么是性激素六项检查呢?做性激素六项检查有和作用呢?请往下看女性性激素六项即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催乳激素(PRL),基本满足了临床医生对内分泌失调与否的筛查和对生理功能的一般性了解。 月经是女性一生中重要的生理环节,它反映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发育、成熟和衰退的过程。正常月经的发生和周期性变化受卵巢周期性变化的调节,即卵泡期:FSH、LH维持在较低水平,E随卵泡发育分泌逐渐升高,P仅微量。排卵期:排卵前24小时,FSH是低峰式分泌,LH是陡峰式分泌,E较FSH、LH 出现略早亦是峰式分泌,在排卵时FSH、LH均骤降。黄体期:FSH、LH又维持在低水平,E、P随黄体发育分泌量渐增,至排卵后7E8天达最高量,以后回落。 月经来潮前FSH、LH、E、P均降至最低值,月经来潮后逐渐恢复继续下一周期。女性进入围绝经期,HPOA功能呈渐进性衰退,E分泌渐少至消失,T有分泌,FSH、LH分泌逐渐升高,且FSH/LH>1。 1、测定促性腺激素(FSH、LH)的意义 1)判断闭经的原因: ①FSH及LH水平低于正常,提示闭经原因在腺垂体或下丘脑。但需除外高催乳素血症及口服避孕药的影响。为此还需要行垂体兴奋试验(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HRH100ug,溶于5ml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30秒钟内注完),当注完30分钟时测定的LH值较注射前增高3倍或以上者,表明垂体功能正常,病变在下丘脑;若无增高或增高不明显,必须再重复试验,重复后仍得相同结果,则认为病变在垂体。 ②FSH及LH水平高于正常,甚至达到绝经水平,病变在卵巢。如卵巢早衰、卵巢发育不良、双侧卵巢切除术后等,均可以表现为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 2)测定LH/FSH值>3提示多囊卵巢综合征。 3)诊断性早熟:有助于区别真性和假性性早熟。 真性性早熟由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引起,FSH和LH呈周期性变化,应考虑中枢性原因;假性性早熟FSH 及LH水平较低,且无周期性变化,应考虑外周原因如卵巢功能性肿瘤或外源激素所致。 4)测定LH峰值:可以估计排卵时间及了解排卵情况,有助于不孕症的治疗。

2018中国药师协会性激素化验单解读考试答案

性激素化验单解读考试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下列哪项不是绝经后性激素补充治疗的适应症() ? A.骨质疏松症 ? B.阴道干涩 ? C.子宫内膜异位症 ? D.反复泌尿系感染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2 . 下列哪项不是性激素补充治疗的禁忌症() ? A.子宫肌瘤 ? B.耳硬化症 ? C.肾功能障碍 ? D.可疑乳腺癌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3 . 有关激素补充治疗的计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应使用标准计量治疗 ? B.应在开始激素补充治疗时用大剂量缓解症状,之后减至标准计量? C.应根据性激素化验值决定最初治疗计量 ? D.应使用最低有效计量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4 . 有关激素补充治疗的开始时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建议在卵巢功能减退并出现绝经症状后开始激素补充治疗 ? B.建议在月经紊乱后开始激素补充治疗 ? C.建议在血雌激素水平下降后开始激素补充治疗 ? D.建议在达到平均绝经年龄后预防性开始激素补充治疗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5 . 有关激素补充治疗的用药途径,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口服给药是最佳给药途径 ? B.最接近天然孕激素结构的是醋酸甲羟孕酮,其次是地屈孕酮 ? C.经皮给药比口服给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低 ? D.经阴道给药剂量应高于口服给药剂量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6 . 有关激素补充治疗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围绝经期开始激素补充治疗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 B.围绝经期开始激素补充治疗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 C.围绝经期开始激素补充治疗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无关 ? D.就此问题尚无共识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7 . 有关激素补充治疗与肿瘤的发生风险,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雌激素和孕激素补充治疗5年内,不增加患者乳腺癌的发生风险 ? B.雌激素和孕激素补充治疗5年以上,乳腺癌的发生风险不确定 ? C.激素补充治疗是否增加卵巢上皮性癌风险不确定 ? D.雌激素和孕激素补充治疗5年以上增加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8 . 有关激素补充治疗的随访,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应建议患者在初始激素补充治疗的1、3个月两次随诊观察疗效及副反应? B.激素补充治疗的副反应主要出现在开始治疗的半年以后 ? C.使用激素补充治疗应检测子宫内膜厚度,以5mm为警戒值 ? D.用药一年及以后至少每年复查1次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9 . 对于性激素水平的测定哪种说法是不恰当的() ? A.经期第3天测FSH>10IU/L,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 B.21岁,不规则出血10余天,P低水平,为无排卵性功血 ? C.FSH、LH升高,E2低,为卵巢性闭经 ? D.FSH、LH、E2均低水平,为下丘脑或垂体性闭经

雌激素的生理功能

“三基三严”培训系列 培训内容:雌激素的生理功能 主讲人: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妇科学习室 参加人员: 培训内容如下: 雌激素(estrogen)又称雌性激素、女性激素,是一类主要的女性荷尔蒙。它会促进女性附性器官成熟及第二性征出现,并维持正常性欲及生殖功能的激素。分为两大类(均为类固醇激素),即雌性激素(又称动情激素)和孕激素。雌激素主要由卵巢的卵泡细胞等分泌(睾丸、胎盘和肾上腺,也可分泌雌激素),主要为雌二醇。在肝脏中灭活,转化为雌三醇和雌酮,并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由尿排出。而妊娠期间,胎盘可分泌大量雌三醇。 雌激素是雌性脊椎动物的性激素,由卵巢分泌的发情激素具有促进第二性征出现的作用。哺乳动物还可使排卵后的滤胞变为黄体,并能分泌被称为第二雌激素的黄体激素,具有控制妊娠、哺乳的功能。 雌激素包括雌酮、雌二醇等,主要由卵巢和胎盘产生,少量由肝,肾上腺皮质,乳房分泌,怀孕时,胎盘也可大量分泌,男性的睾丸也会分泌少量的雌激素。 女性儿童进入青春期后,卵巢开始分泌雌激素,以促进阴道、子宫、输卵管和卵巢本身的发育,同时子宫内膜增生而产生月经。雌激素可以使皮肤保持水分,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及血液循环,使皮肤柔嫩、细致,还会使乳腺增生,产生乳房、乳晕,并将脂肪选择性的集中在乳房、腹部、大腿、臀部,以此让女性的身材优美且有曲线,产生并维持女性的第二性征。 天然雌激素:为雌二醇(E2)、雌酮(E)及雌三醇(E3),由卵巢、胎盘及肾上腺皮质分泌。临床上多用雌二醇(E2),其作用强,吸收快,但效果短暂,脂化后可延长作用时间,雌三醇活性很弱。 合成雌激素有半合成及完全合成两种。 1、半合成雌激素由甾体雌激素衍生而来,常用作口服避孕药,如炔雌醇,其效力为已烯雌酚的20倍,另有炔雌甲醚和炔雌醇一环戊醚(又名炔雌醚)两种。

激素试题

激素及相关疾病试题 一.单选题 1.属于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的是(A) A.可的松B.氟氢可的松C.强的松D.甲泼尼龙E.以上都不是 2.可用于治疗肾脏疾病的糖皮质激素有(B) A.氢化可的松、可的松B.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C.地塞米松、倍他米松D.氟氢可的松、氟氢松 E.以上均可 3.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患者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应首选(B)A.可的松B.氢化可的松C.强的松D.甲泼尼龙E.地塞米松 4.非糖尿病患者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应监测血糖至少(D)A.12h B.24h C.36h D.48h E.72h 5.下丘脑受损时,各种内分泌激素的替代顺序为(A) A.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 B.糖皮质激素、性激素、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性激素 D.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糖皮质激素 E.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 6.用于诊断内分泌系统疾病的糖皮质激素为(E) A.可的松B.氢化可的松C.强的松D.甲泼尼龙

E.地塞米松 7.妊娠期分级为B级的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为(A) A.布地奈德气雾剂B.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 C.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D.环索奈德气雾剂 E.糠酸莫米松干粉吸入剂 8.氢化可的松用于甲状腺危象的原因不包括(A) A.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B.抑制甲状腺激素的释放 C.抑制外周组织中T4向T3转化 D.降低周围组织对甲状腺激素的反应 E.增加机体的应激能力 9.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权使用糖皮质激素,但仅限于(C)用量,并严格记录救治过程。 A.1次B.1日C.3日内D.5日内E.1周内10.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长程治疗方案制订需三级医院(A)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决定;随访和剂量调整可由(A)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决定。 A.内分泌专业主治医师以上,内分泌专业主治医师以上 B.内分泌专业主治医师以上,内分泌专业住院医师以上 C.内分泌专业主治医师以上,相应学科主治医师以上 D.相应学科主治医师以上,相应学科主治医师以上 E.相应学科主治医师以上,相应学科住院医师以上

性激素六项检查的意义是什么

性激素六项检查的意义是什么 伴随女性终生的性腺轴即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A),其主要生理功能是控制女性发育、正常月经和性功能,这种功能调节是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反馈调节完成的。因此,临床上通过测定性激素水平来了解女性内分泌功能和诊断与内分泌失调相关的疾病。常用的性激素六项即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催乳激素(PRL)。 性激素六项检查的意义: 1、检查适应症 女性出现月经周期紊乱、闭经、生殖道异常出血、妇科相关肿瘤、不孕症等,需要常规检查性激素六项。 2、检查时间 一般在月经来潮的第三、四天或经前一周早晨空腹静脉抽血检查。若在月经来潮的第三、四天检查,此时检查的是基础性激素水平,可以反应卵巢功能。如果是想看看孕酮水平,检查是否正常,则宜在经前一周检查。但对于月经周期紊乱或月经长期不来潮等而且又急于了解检查结果者,则随时可以检查。 3、正常值 检查方法不同,检查时间不一样,参考值也有一定的差别。 4、临床意义 4.1 促性腺激素(FSH 、LH):FSH是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其主要功能是促进卵巢的卵泡成熟及分泌雌激素;LH也是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主要是促使排卵和黄体生成,在FSH的协同作用下,形成黄体并分泌孕激素。 4.1.1判断闭经的原因①FSH 及LH 水平低于正常,提示闭经原因在腺垂体或下丘脑。但需除外高催乳素血症及口服避孕药的影响。②FSH 及LH 水平高于正常,甚至达到绝经水平,病变在卵巢。如卵巢早衰、卵巢发育不良、双侧卵巢切除术后等。 4.1.2 测定LH/FSH比值如LH/FSH>3(LH呈高值,FSH处于低水平),有助于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 4.1.3 诊断性早熟有助于区别真性和假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由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引起,FSH 和LH 呈周期性变化,应考虑中枢性原因;假性性早熟FSH 及LH 水平较低,且无周期性变化,应考虑外周原因如卵巢功能性肿瘤或外源激素所致。 4.1.4 测定LH 峰值可以估计排卵时间及了解排卵情况,有助于不孕症的治疗。 4.2 催乳激素(PRL):由垂体前叶嗜酸性细胞之一的泌乳滋养细胞分泌,是一种单纯的蛋白质激素,主要功能是促进乳腺的增生、乳汁的生成和排乳,还参与机体的多种功能,特别是对生殖功能的调节。 4.2.1闭经、不孕及月经失调者,无论有无泌乳,均应测PRL,以除外高催乳激素血症。 4.2.2 PRL异常增高时应考虑垂体催乳素瘤,需进一步检查。PRL兴奋或抑制试验可以区别PRL增高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功能失调,还是由于垂体肿瘤。功能失调者受药物兴奋及抑制的影响明显,而垂体泌乳素瘤的激素分泌有相对自主性,缺乏对一般药物兴奋、抑制的反应。4.2.3 PRL水平升高还见于性早熟、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卵巢早衰、黄体功能欠佳、长期哺乳、神经精神刺激、某些药物作用(如氯丙嗪、避孕药、大量雌激素、利血平等)等因素均可引起PRL升高;PRL 降低多见于垂体功能减退、单纯性催乳激素分泌缺乏症。L

性激素化验单解读考试

性激素化验单解读考试 单选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下列哪项不是绝经后性激素补充治疗的适应症() ? A.骨质疏松症 ? B.阴道干涩 ? C.子宫内膜异位症 ? D.反复泌尿系感染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2 . 下列哪项不是性激素补充治疗的禁忌症() ? A.子宫肌瘤 ? B.耳硬化症 ? C.肾功能障碍 ? D.可疑乳腺癌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3 . 有关激素补充治疗的计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应使用标准计量治疗 ? B.应在开始激素补充治疗时用大剂量缓解症状,之后减至标准计量? C.应根据性激素化验值决定最初治疗计量 ? D.应使用最低有效计量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4 . 有关激素补充治疗的开始时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建议在卵巢功能减退并出现绝经症状后开始激素补充治疗 ? B.建议在月经紊乱后开始激素补充治疗 ? C.建议在血雌激素水平下降后开始激素补充治疗 ? D.建议在达到平均绝经年龄后预防性开始激素补充治疗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5 . 有关激素补充治疗的用药途径,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口服给药是最佳给药途径 ? B.最接近天然孕激素结构的是醋酸甲羟孕酮,其次是地屈孕酮 ? C.经皮给药比口服给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低 ? D.经阴道给药剂量应高于口服给药剂量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6 . 有关激素补充治疗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围绝经期开始激素补充治疗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 B.围绝经期开始激素补充治疗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 C.围绝经期开始激素补充治疗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无关 ? D.就此问题尚无共识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7 . 有关激素补充治疗与肿瘤的发生风险,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雌激素和孕激素补充治疗5年内,不增加患者乳腺癌的发生风险 ? B.雌激素和孕激素补充治疗5年以上,乳腺癌的发生风险不确定 ? C.激素补充治疗是否增加卵巢上皮性癌风险不确定 ? D.雌激素和孕激素补充治疗5年以上增加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8 . 有关激素补充治疗的随访,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应建议患者在初始激素补充治疗的1、3个月两次随诊观察疗效及副反应? B.激素补充治疗的副反应主要出现在开始治疗的半年以后 ? C.使用激素补充治疗应检测子宫内膜厚度,以5mm为警戒值 ? D.用药一年及以后至少每年复查1次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9 . 对于性激素水平的测定哪种说法是不恰当的() ? A.经期第3天测FSH>10IU/L,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 B.21岁,不规则出血10余天,P低水平,为无排卵性功血 ? C.FSH、LH升高,E2低,为卵巢性闭经 ? D.FSH、LH、E2均低水平,为下丘脑或垂体性闭经

激素性质

玉米素(反式)zeatin(Trans-Isomer) 化学名称:6-反式-4-羟基-3-甲基-丁-2-烯基氨基嘌呤 分子式:C10H13N5O 分子量:219.25 CAS登录号:1637-39-4 一种细胞分裂素,也是核糖核酸(RNA)中的稀有成分。有顺式玉米素和反式玉米素。两者很难分离。顺玉米素为灰白色或黄色粉末,反式玉米素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商品系反式异构体或顺反式异构体混合物。 熔点:207-208℃。 紫外吸收值:pH=1 λmax=207nm(ε14500);275nm(ε14650) λmin=235nm pH=7 λmax=212nm(ε17100);270nm(ε16200) λmin=233nm pH=13 λmax=220nm(ε15900);276nm(ε14650) λmin=242nm 以6-甲硫基嘌呤、4-氨基-2-甲基-2-丁烯-醇(顺式或反式)为原料,经反应后精制而得。应用:1.促进愈伤组织发芽(须和生长素配用),浓度1ppm。 2.促进座果,玉米素100ppm+GA3 500ppm+NAA20ppm,花后10、25、40天喷果。3.叶菜,20ppm喷洒,可延缓叶片发黄。 另外,对一些作物种子进行处理,可促进发芽;苗期处理,有促进生长作用。 脱落酸(诱抗素,abscisic acid,ABA) 化学名称:[S-(Z,E)]-5-(1'羟基-2',6',6'-三甲基-4'-氯代-2'-环己烯-1'-基)-3-甲

基-2-顺-4反-戊酸 分子式:C15H20O4 相对分子质量:264.32 CAS登录号:21293-29-8 诱抗素(原名脱落酸)是一种植物体内存在的具有倍半萜结构的植物内源激素,与生长素、赤霉素、乙烯、细胞分裂素并列为世界公认的五大类天然植物激素。 1963年由Ohkuma、Addicott、Eagles、Wareing等人分别从棉花幼铃及槭树叶片分离出来,尔后经鉴定命名为脱落酸。1978年F.Kienzl等人首先人工合成了脱落酸,然而生物活性没有天然的高。 理化性质:脱落酸有多种异构体,天然发酵为(+)-2-顺,4-反诱抗素其生物活性最高.从乙酸乙酯/正己烷中所得脱落酸的结晶体,其熔点为161~163℃,120℃升华,[α]D20+411.40,[α]D20+426.50。脱落酸溶在碳酸氢钠、乙醇、甲醇、氯仿、丙酮、乙酸乙酯、乙醚、三氯甲烷、微溶于水(1~3克/升,20℃)。紫外最大吸收光为252nm。脱落酸稳定性较好,常温下放置两年,但对光敏感,属强光分解化合物。 毒性:脱落酸为植物体内的天然物质,大鼠急性口服LD50>2500毫克/千克。对生物和环境无任何副作用。 作用特性:脱落酸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其主要功能是诱导植物产生对不良生长环境(逆境)的抗性,如诱导植物产生抗旱性、抗寒性、抗病性、耐盐性等,脱落酸是植物的“抗逆诱导因子”,被称为是植物的“胁迫激素”。 逆境胁迫时,脱落酸在细胞间传递逆境信息,诱导植物机体产生各种对应的抵抗能力:

性激素水平下降是什么意思

性激素水平下降是什么意思 拿人体的性激素水平来说,无论男人还是女人,身体都含有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只不过,身体里的激素比例是不同的,男性的雄性激素高一些,女性的雌性激素高。而且在正常情况下,相互维持一定的标准。但如果人体生病或受某种刺激时,就会使性激素不能维持在正常水平,就会引起发育问题。那么,如果性激素水平下降怎么办? 30岁以后,女性激素开始下降,身体开始出现变化。需要重新审视饮食生活。审视饮食生活就如同选衣服,如果挑选的衣服和自己的体型,肤色,气质都不合适,整个人就会看着很怪异。 ★1、一日三餐早饭:中饭:晚饭=3:4:3 常说“睡得好的孩子长得壮”,那是因为人体在睡眠时会分泌生长激素。生长激素有促进细胞活化和新陈代谢等作用,对成人来说也非常重要。事实上,比起饱腹的时候,人在空腹的时候更容易分泌生长激素。因此,晚饭不要吃的guobao,吃的差不

多就行。 ★2、备齐主食,主菜和配菜 米饭,汤汁,两碗小菜这样的套餐搭配是最合理的,可是每天的饭菜都要做到这样是很困难的。在能够做到的范围内,努力备齐主食,主菜和配菜吧。即使吃拉面或盖浇饭。吃面包喝咖啡的时候,请配上西红柿等蔬菜和火腿芝士等。 ★3、大豆制品每天需要吃一次 为了身体健康,需要摄取营养物质很多,其中大豆制品是相对比较容易摄取的。例如,红豆粥,凉拌豆腐等。同样是大豆制品,木棉豆腐和绢豆腐的钙含量,镁含量就不尽相同,每一种大豆制品的营养物质汗;两都有轻微的差异。在选购的时候,不要总选一种,推荐尝试不同种类的大豆制品。

★4、记录饮食 随身携带小小的笔记本,记录自己的饮食。开始记录以后,就能客观把握自己的饮食状态,从而找到问题。同样建议用手机拍照。看照片的时候可以发现自己一直在吃某种东西,或者食物的颜色偏向一种。 ★5、附加肌肉训练 虽然说是肌肉训练,但并不是指剧烈的运动。30岁以后,如果不运动,肌肉能力会很明显的下降。塑造身材的两大关键是饮食和运动。可以从一些简单的动作开始,比如采取挺直背的坐姿,注意自己的走路姿势等。人只要运动起来,就能发现身体有明显的变化。 ★6、尽量在就寝前3小时不吃任何东西。

性激素六项

女性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身体上的烦恼,都与激素有关,犹如鱼和水的关系。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分泌的各种激素和神经系统一起调节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各种激素是保持平衡的,如因某种原因使这种平衡打破了(某种激素过多或过少),就会造成内分泌紊乱,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 1、皮肤恶化 很多女性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亮丽的脸上突然出现了很多黄斑、色斑,抹了再多化妆品也无济于事,其实这不只是单单的皮肤问题,这些色斑也是内分泌不稳定时再受到外界因素不良刺激引起的。 2、脾气急躁 更年期女性经常会出现一些脾气变得急躁,情绪变化较大的情况,出现出汗、脾气变坏等,这也是由女性内分泌功能出现下降导致的。 3、妇科疾病 女性内分泌疾病很常见,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量不规律、痛经、月经不调,还有一些乳腺疾病等都和内分泌失调有关,有些面部色斑也是由于妇科疾病造成的。 4、肥胖 “喝凉水都长肉”,很多人经常发出这样的感慨,但事实上,这和内分泌失调是有关系的。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不注意膳食平衡等饮食习惯也会对内分泌产生影响。 5、不孕 有的女性婚后多年,性生活正常,却怀孕无望。去医院检查,医生告之,先调调内分泌。内分泌跟每月的月事有直接关系。月经是卵巢激素刺激到子宫,之后子宫内膜增厚脱落而形成的。女性的心情、肤色等都和月经有一定的直接关系。 6、乳房乳房胀痛、乳腺增生 主要原因就是内分泌失调。乳房更重要的作用则是通过雌激素的分泌促进其生长发育,所以一旦内分泌失衡,紊乱,便容易形成乳腺增生及乳腺癌。 7、白发早衰 内分泌失调,尤其是性激素分泌减少,是导致人体衰老的重要原因。 8、体毛过盛 不论男女,体内的内分泌系统都会同时产生与释放雄性激素与雌性激素,差别在于男生的雄性素较多,女性的雄性素较少,这样才会产生各自的特征。但当体内的内分泌失调时,女性雄性激素分泌过多,就可能会有多毛的症状。 性激素六项检查是妇科常规基础检查。通过检查性激素水平,可以了解女性内分泌功能,诊断与内分泌失调相关的疾病. 常用的性激素六项,即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

激素性痤疮用什么药

激素性痤疮用什么药 文章目录 激素性痤疮用什么药 1、激素性痤疮用什么药 抗生素: 四环素或红霉素0.25 4/日,连用1月后每2周递减0.25,至每日0.25-0.5再维持1个月。氯洁霉素 0.15 2/日,平均疗程3个月,维持用药1/日二甲胺四环素(美满霉素):50mg 3/日上述抗菌药物主要适用于丘疹、脓疱型痤疮。 维甲酸类药物:此类药物具有抑制皮脂、抑制角化、减轻炎症和抑菌的作用。13-顺维甲酸0.5-1mg/kg,连服4-8周。维胺酯 25mg 3/日。 2、激素性痤疮的内分泌疗法

主要是抑制皮脂腺活动。乙烯雌酚1mg/日,10-14天为一疗程。不宜常规使用,有使男性女性化或女性月经率乱的副作用。安体舒通 100-200mg/日,分次服。适用于成人女性痤疮炎症明显者;提示有内分泌影响者:月经前发、25岁后发、分布于面下部(颏及下颌部)、面部多油脂或合并面部多毛、其它常规疗法疗效不佳者。 3、得了痤疮要按程度做治疗 痤疮的治疗原则是去脂、杀菌、消炎、溶解角质、调节激素水平,轻症患者只做局部治疗即可,中、重症患者多需要

结合全身治疗。 一般情况下,轻度痤疮患者仅作外涂药物处理即可,常用的药物有:维A酸类,配成0.01%~0.10%的凝胶、霜剂或洗剂,适用于以粉刺为主的痤疮,用药一周后多有潮红、脱屑、烧灼感等刺激症状。 挤出粉刺:用特制的粉刺挤压器将黑头粉刺内容物挤出,挤出时要注意挤压器要放置在粉刺正中间,以防将内容物挤入真皮内。 激素依赖性痤疮是痤疮的进化病症 激素依赖性痤疮是痤疮的进化病症,是由于痤疮患者在误用激素或用激素治疗之后,衍发的激素性症状。称之为激素依赖性痤疮。医学界又称之为激素脸、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它有别于普通的皮肤敏感或是过敏,因激素不仅严重的破坏了皮肤正常生理结构和功能,还对患者的整个身体健康造成了影响。

性激素替代治疗

专题讨论 性激素替代治疗 作者单位: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100730) E 2mail :xul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1214955996.html, 文章编号:1005-2216(2004)08-0449-02 性激素替代治疗的历史 现状和展望 徐 苓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近2年关于性激素替代治疗(HRT )的争论真的让人们困惑了。HRT 还能用吗?HRT 的前景到底如何?为此,梳理一下HRT 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或许对减少困惑有所帮助。 1 HRT 的历史:风雨中走过来 1942年结合雌激素(conjugated equine estrogen ,pre 2marin ,倍美力)上市。从此,雌激素补充治疗(ERT )正式用 于临床并被越来越多妇女接受[1]。正当妇女们享受ERT 为她们带来的愉悦和生活质量改善的同时,却发现应用 ERT 的妇女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了。性激素替代 治疗遭遇了第一次“恐癌”危机。此次恐慌影响重大而深远,曾一度使ERT 的使用率下降了40%。甚至有人至今仍余悸未消。针对这一问题,1971年国际健康基金会在日内瓦召开了首次关于雌激素替代治疗大会,正式强调了对有子宫的妇女补充雌激素的同时也应周期性地加用孕激素。几十年的临床观察的确证实了联合应用雌、孕激素不再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HRT 的使用又有所回升[2]。 人们期望并尝试应用HRT 预防绝经后妇女心血管疾病和老年性痴呆。这些发现恰恰迎合了现代女性让青春永驻的良好愿望,HRT 越发受到更多妇女的青睐,甚至出现了对HRT 的过度宣传和盲目滥用。为此,近10年来,在 HRT 领域中开展了一些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和 前瞻性研究,以期获得更好的临床证据,从而对HRT 的利弊关系做出更科学客观的评价。其中,以下三项研究影响较大:在美国进行的心脏与雌、孕激素替代治疗研究(Heart and Estrogen/Progestin Replacement Study ,HERS ),美国妇 女健康研究(Women ’s Health Initiative ,WHI )和英国百万妇女研究(Million Women Study ,MWS )。 1998年,HERS 发现已有冠心病的绝经后妇女应用雌、 孕激素连续联合治疗(HRT )1年时再发心脏病事件的危险 增加,首次提出HRT 不能用作心血管病的二级预防[3],这一发现曾在当时引起震惊。2002年7月WHI 报告用雌、孕激素连续联合治疗分支的中期总结:平均512年的观察发现,与安慰剂组相比接受HRT 的妇女心脏病事件、中风和浸润性乳腺癌的风险分别增加了29%、41%和26%;结肠癌和髋骨骨折的风险分别减少37%和34%。对上述几种风险的综合评价结果是绝经后妇女应用HRT 弊多利少。为此,连续联合HRT 组的试验提前终止[4~6]。WHI 的研究结果再次引起了人们对HRT 的怀疑和恐慌。而 2003年在Lancet 杂志上发表的关于HRT 与乳腺癌关系的 英国百万妇女研究(MWS )[7]结果无疑是对这种恐惧雪上加霜。 2 现状:恐慌过后的冷静思考 这些大型研究的结果值得重视,促使各国专家对HRT 的利弊进行冷静思考和重新审视[8,9]。在对这些研究结果客观分析的同时,也发现了其设计上的局限,故认为这些研究的结论不宜随意扩大范围。对此,各国绝经组织及国际绝经学会均发表了相关的评论[8,9]:(1)WHI 只评价了本研究感兴趣的部分结果,忽略了HRT 的最明显受益,即有效缓解更年期症状。所以,其对HRT 的受益/风险比的评估是不全面的。(2)WHI 研究中80%以上是没有绝经症状的健康老年妇女,并不具备HRT 的适应证。(3)HERS 与 WHI 研究对象平均63~65岁,比常用HRT 人群年龄高10 年左右。年龄越大,心血管疾病和乳腺癌的风险也就越高。 WHI 本身的分析也表明50岁妇女多种疾病的绝对风险仅 为60岁妇女的一半,是70岁妇女的1/4。许多妇女在进入研究时已是上述疾病的亚临床状态。(4)WHI 与HERS 只涉及了应用雌、孕激素连续联合方案组[每日倍美力 01625mg +醋酸甲孕酮(MPA )215mg ]这一特定的药物方 案、特定的药物剂量的情况。尚没有任何依据表明这样的结果可以推广到其他雌激素、其他孕激素、其他剂量、其他途径以及其他方案或其他人种。(5)受临床试验的限制,在 WHI 研究中不能做到用药的个体化。(6)和某些风险相 比,WHI 研究中所阐明的HRT 对各种事件的绝对风险是很低的,甚至低于肥胖对乳腺癌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7) MWS 中关于乳腺癌和HRT 的分析是有偏倚的。进入研 究第1年检出的乳腺癌不可能是HRT 所致。(8)值得深思的是在刚刚结束的WHI 中单用雌激素分支7年的结果显示除卒中风险依旧存在外,乳腺癌和心血管病的风险并没有增加[10]。 在冷静思考的基础上,我们重新评估HRT 的风险与

激素及其作用机理(精)

第五章激素及其作用机理 1 填充题 (1)根据激素作用的距离将其分为、和三类。按其化学本质,可将其分 为、、、四类。依据激素的溶解性质可将其分为、两类。 (2)激素作用的特性包括、、、、、、。 (3) 调节机体血糖的激素主要有、、、。 (4) 调节机体血磷、血钙的激素主要有、。它们的化学本质均为。 (5) 可参与机体钠、钾、氯等离子代谢的激素主要、、、、。 (6) 脑激素主要包括、分泌的十几种激素和内啡肽,它们均为类激素。 (7) 受体-配体结合的特性包括、、、、、。 (8) 细胞膜受体的类型有、、、四类。 (9) 依据细胞内受体存在位置可分、两类。 (10) 具有内在酶活性的细胞膜受体包括、、、。 (11) 激素作用第二信使包括有:、、、、、、、等。 (12) 氨基酸激酶信号传导的级联放大系统的主要传导顺序是、、、。 (13) 配体门控离子通道主要有、、、、、、等。 (14)受体的化学本质主要是,特别是,也有一些可作为受体。 2 名词解释 ⑴内分泌激素(endocrine hormones) ⑵激素的脱敏作用(densensitization of hormone ) ⑶配体(ligand) ⑷受体(receptor) ⑸反向激动剂(inverse agonist)或负性拮抗剂(negative antagonist) ⑹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 ⑺拮抗剂(antagonist) ⑻钙调蛋白(calmodulin,CaM) ⑼ G蛋白(G protein) ⑽具有内在酶活性的受体(receptors with intrinsic enzymatic activity) ⑾依赖于cAMP的蛋白激酶A(cAMP-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A) ⑿ Ras蛋白(Ras protein) ⒀ Raf蛋白(Raf protein) 3 问答题 (1) 受体识别结合配体(激素)信号后,引发靶细胞一系列生化反应,致使产生特定生理效应。受 体在上述信号转导过程中的通用作用模式? (2) G蛋白介导腺苷酸环化酶系统的信号转导应答作用模式? (3) G蛋白介导磷脂酰肌醇系统的信号转导应答作用模式? (4)靶细胞对配体信号的转导应答调节作用模式? 1

激素性青光眼23例分析

激素性青光眼23例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观察激素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探讨其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案。方法对23例28眼激素性青光眼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其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结果本组激素性青光眼病例,通过及时对症处理,眼压均控制在正常水平。结论激素性青光眼早期发现宜早期停用激素并正确处理,以防止视功能进一步损害。【关键词】激素性青光眼眼压 糖皮质类固醇的局部或全身应用均可致眼压升高,视神经损伤及视野缺损[1],统称为糖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或激素性青光眼。现总结1998年1月~2005年12月所遇到的23例28眼激素性青光眼患者的资料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共观察23例28眼。男14例,女9例。单眼18例,双眼5例。年龄19~58岁,平均41岁。原发病:春季卡他性结膜炎5例,翼状胬肉3例,浅层巩膜炎2例,PRK手术后2例,LASIK手术后2例,虹膜睫状体炎7例,γAG激光虹膜周切术后1例,炎性假瘤1例。使用药物:单独滴地塞米松眼液9例;滴醋酸可的松眼液

加地塞米松结膜下注射3例;滴醋酸可的松眼液加强的松龙结膜下注射5例;滴地塞米松眼液加强的松龙结膜下注射6例。 1.2 临床表现(1)高眼压:眼压在24.38~30.39 mm Hg者8眼,31.36~49.76 mm Hg者16眼,50.62 mm Hg以上者4眼,平均41.72 mm Hg。(2)视力、视野、房角:患者中心视力(包括矫正视力)1.0者6眼,0.9~0.5者15眼,低于0.5者7眼。能配合视野检查的25眼中,生理盲点扩大者8眼,周边视野向心缩小15°~30°者7眼,视野无变化者10眼。能配合房角检查的25眼中,宽角23眼,窄角2眼。 1.3 治疗效果(1)药物治疗:确诊后立即停用一切类固醇制剂,用噻吗心安或贝特舒、阿法根、适利达、匹罗卡品(葡萄膜炎禁用),选其一种或数种联合抗青光眼药物滴眼。甘露醇静脉滴注或醋氮酰胺口服。(2)手术治疗:上述药物治疗较难控制的4眼中,2眼行常规小梁切除,2眼行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摘除加IOL植入。其中3眼术后眼压控制正常,1眼术后1.5个月眼压回升。 2 讨论 Francois于1954年提出了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即激素性青光眼的概念,认为其发病机制是激素阻止溶体酶与房角中黏多糖接触,后者因不能进行代谢分解而积聚于小梁,使房水流出阻力增加致眼压升高[2]。激素性青光眼临床表现类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眼压升高、房角开放、可伴视野缺损。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导致的眼压升高反应依赖于个体的易感性、使用药物的类型、浓度、频率和期限。地塞米

性激素和避孕药

性激素和避孕药 一、A1 1、孕激素类药物常用于 A、绝经期综合征 B、晚期乳腺癌 C、先兆流产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老年阴道炎 2、睾丸功能不全宜选用 A、雌激素 B、孕激素 C、雄激素 D、同化激素 E、甲状腺激素 3、下列不属于女用避孕药避孕机制的是 A、抑制排卵 B、改变宫颈黏液性质 C、改变子宫内膜结构 D、改变输卵管功能 E、杀灭精子 4、关于雄激素类药物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同化作用 B、抗雌激素作用 C、刺激骨髓造血 D、影响下丘脑作用,调节体温 E、治疗乳腺癌 5、雄激素和雌激素都具有的临床应用是 A、避孕 B、前列腺癌 C、乳腺癌 D、回乳 E、睾丸功能不全 6、雄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同时具有的临床应用是 A、避孕 B、前列腺癌 C、子宫内膜移位症 D、功能性子宫出血 E、睾丸功能不全

7、大剂量孕激素的适应证是 A、痛经 B、慢性消耗性疾病 C、子宫内膜癌 D、功能性子宫出血 E、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 8、复方炔诺酮片的主要避孕作用机制是 A、通过负反馈机制抑制排卵 B、抑制子宫内膜的正常增殖,不利于受精卵着床 C、使子宫颈黏液变稀,精子不易进入子宫腔 D、抑制子宫和输卵管活动,改变受精卵运行速度 E、抑制卵巢黄体分泌激素 9、孕激素避孕的主要环节是 A、抑制排卵 B、抗着床 C、影响子宫收缩 D、影响胎盘功能 E、杀灭精子 10、下列属于天然雌激素是 A、雌二醇 B、他莫昔芬 C、炔雌醚 D、甲羟孕酮 E、己烯雌酚 11、雌激素在临床不用于 A、避孕 B、绝经期综合征 C、晚期乳腺癌 D、老年骨质疏松 E、痛经和子宫内膜异位 12、雄激素不宜用于 A、卵巢癌 B、功能性子宫出血 C、子宫肌瘤 D、前列腺癌 E、乳腺癌 13、属于同化激素类的药物是 A、泼尼松龙 B、去氧皮质酮 C、己烯雌酚

雌性激素六项对于做试管的重要性

雌性激素六项对于做试管的重要性 只要咨询我们爱嘉国际试管婴儿,我们一定会要求女方务必提供3个月内的性激素检查报告,如果是近三个月或者是连续数月的结果更好。为什么呢?试管婴儿成功率与性激素六项有何关系呢? 首先介绍一下性激素六项,分别是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睾酮(T)、泌乳素(PRL),有的医院还有第六项——孕酮(P),但是爱嘉国际试管婴儿专家多希望了解患者月经第二天或者是第三天的数值,此时数值最准确,与试管婴儿成功率影响最大。而孕酮则是在月经第22-24天检测(月经周期为28-30天)较准确。 性激素五项在各年龄阶段、月经周期的各时间段均存在较大波动,从六项数值可以反映女性卵巢的功能、判断有无影响生育的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症、卵巢早衰、卵巢不响应综合征等。再结合子宫超声,了解子宫内部环境如:是否有器质性疾病(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子宫息肉等)、子宫壁厚度、子宫血供、子宫形态(是否前倾,是否后倾,子宫壁为何级别),综合考虑即可从大致上了解该女性试管婴儿单周期成功率。 既然性激素六项与试管婴儿成功率密切相关,那么分别都是怎样影响的呢? 1、FSH(促卵泡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顾名思义是在女性月经周期中作用于卵巢促进卵泡形成。在试管婴儿过程中,我们希望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得到卵子,故有促排这个过程,即借用了FSH的这个作用。 在月经第三天,女性FSH较好的水平为4-6.8IU/L,这反映了卵巢生发卵泡的能力。如果FSH 过高(上限为10IU/L)则意味着卵巢反应性差。如果卵巢较敏感,那么低剂量的FSH就可以使其响应,生成足量的卵泡,而如果卵巢已经处于难以反应的状态,那么就需要大剂量的FSH才能使其产生足量卵泡。人体如同精密非常的仪器,能根据身体反应自动调节激素分泌。所以,性激素六项中的FSH虽然并非造成卵巢反应性降低,卵巢早衰的原因,却是结果,两者息息相关。 那么,FSH与试管婴儿成功率关系如何?通过刚才的讲述,如果FSH过高的话,则生发的卵泡数少,降低试管婴儿成功率。 2、LH(促黄体生成素) 促黄体生成素(LH)由腺垂体嗜碱粒细胞分泌。对于女性而言,LH协同FSH共同作用维持卵巢的月经周期,导致排卵与黄体形成。如果拿果实做比,那么FSH的作用是使青涩、未成熟的果实多生长,而LH的作用就是是果实发育、成熟。 在女性月经周期中,排卵前会出现LH的峰值,因为它会使卵母细胞进一步成熟及排卵,而黄体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LH的分泌受下丘脑黄体激素释放激素(LHRH)控制,并随血清中雌激素、孕激素的水平变化而变化。如果FSH高,LH也高,则几乎可以判断为卵巢功能衰竭。

激素-2

激素依赖性皮炎的诊疗现状与治疗体会 海门市人民医院皮肤科周卫东 自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将糖皮质激素(简称为激素)作为皮肤科外用药物应用以后,由于其独特的功效而成为皮肤科治疗学上外用药物治疗领域的一个突破。激素具有抗炎、抗增生以及免疫抑制作用,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适应症越来越多,为许多患者解除了病痛。但随着多种强效激素制剂的不断问世,以及激素制剂在临床的广泛使用,导致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成为临床皮肤科医师必须面对的又一个问题。笔者根据相关文献资料结合本人的临床实践经验,对此作一些探讨。 虽然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发病率越来越多,但是目前国内外对本病的认识尚有差异,命名尚无定论。在医学文献中有以激素性皮炎、激素戒断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激素导致的玫瑰痤疮样皮炎、类固醇性玫瑰痤疮、面部红脸综合症等。2009年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制定的“激素依赖性皮炎诊治指南”对激素依赖生皮炎的定义是:由于长期外用含激素制剂,一旦停药导致原有皮肤病复发、加重,迫使患者使用激素,并称为激素依赖性皮炎。其临床表现为:1)皮肤变薄、潮红伴毛细血管扩张;2)痤疮样皮炎、粉刺、丘疹及脓疱;3)色素沉着;4)皮肤老化:皮肤干燥、脱屑、粗糙,甚至萎缩;5)毳毛增粗变长。自觉症状:有灼热、瘙痒、疼痛及紧绷感。① 笔者认为该诊治指南的激素依赖性皮炎定义有失偏颇,激素依赖性皮

炎需排除糖皮质激素减量或停用后原有疾病的迅速加重而需持续使用,以及激素制剂外用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包括色素沉着、皮肤萎缩、毳毛增粗变长等。故笔者更倾向于赵辨对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定义:经外用糖皮质激素后原发皮肤疾患消失,但停用糖皮质激素后又出现炎性皮损,需反复使用糖皮质激素以控制症状并逐渐加重的一种皮炎②。 发生激素依赖性皮炎后激素使用部位发生明显的红斑、丘疹、水疱、毛细血管扩张、脓疱等。自觉刺痒、灼热、肿胀,对外源性剌激,如物理、化学等刺激十分敏感。 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形成离开不了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的滥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糖皮质激素适应症掌握不严:激素具有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外用后能使局部皮肤炎症反应得到暂时的缓解和消退,减轻瘙痒症状,患者和部分医护人员被这种假象所迷惑而滥用。2)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品种选择不妥:各种不同外用制剂的药效成分、效用强弱程度、作用持续时间均各不相同。一般来说,含氟激素尤其是分子中含有多个氟原子的激素制剂属强效或超强效的糖皮质激素制剂,具有效用强大、穿透力强、半衰期长的特点,使用后易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因此对使用部位应严格掌握,否则易引起激素依赖性皮炎。3)患者的误用:部分化妆品为了起到所谓的“嫩肤、美白、抗敏”的作用而添加了激素成分而又不明示,包括一些美容院在不告知患者的情况下,擅自使用了激素制剂,并长期使用,导致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形成。4)医护人员及患者的无知:部分医护人员及患者缺乏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的不良反应的认识,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起得表象改善后,认为外用无大碍而反复使用;或为控

神经内科相关激素使用

与神经内科疾病有关的糖皮质激素使用(根据指南总结) 一、多发性肌炎【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11)】 1.常用方法为:初始泼尼松1.0~1.5mg/kg/d,晨起顿服,维持4~8周左右开始递减,减量速度通常是高剂量时每1~2周减5mg,至30~40 mg/d以下时每1~2个月减2.5~5.0mg,根据情况调整减药速度,可减停或小剂量维持。临床缓解并稳定、肌酸激酶基本正常、肌电图无自发电活动时可以考虑停药。激素疗程一般在2~3年甚至更长。 2.症状严重的患者,如出现吞咽困难、呼吸困难或同时合并其他脏器受累,如间质性肺炎等,可在口服之前进行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剂量为1g/d静脉滴注,每3~5天减为对半剂量,至相当于泼尼松的初始口服剂量时改为口服同前。 3.大部分PM患者在2~3个月后症状改善,若改善不明显或糖皮质激素无法耐受,则加用或换用免疫抑制剂。 4.注意糖皮质激素的禁忌证,特别是活动性乙型肝炎等。使用糖皮质激素后,肌力和肌酶的改变常不平行,因此,观察疗效更重要的是临床肌力的改善。 二、重症肌无力【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11)】 1.使用方法:醋酸泼尼松 0.5-1.0mg/kg/d 晨顿服;或 20mg/d晨顿服,每 3 天增加醋酸泼尼松 5.0mg 直至足量60-80mg。通常2周内起效,6-8 周效果最为显著。 2.如病情危重,在经良好医患沟通基础上并做好充分机械通气准备下,可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其使用方法为:甲基强的松龙 1000mg/d,连续静脉滴注 3 天,然后改为 500mg/d,静脉滴注 2 天;或者地塞米松 10-20mg/d,静脉滴注 1 周;冲击治疗后改为醋酸泼尼松或者甲基强的松龙,晨顿服。 3.醋酸泼尼松或甲基强的松龙减量需要根据患者病情改善情况应个体化,如病情稳定并趋好转,可维持4-16 周后逐渐减量;一般情况下逐渐减少醋酸泼尼松用量,每 2-4 周减 5-10mg,至20mg左右后每 4-8 周减 5mg,酌情隔日服用最低有效剂量。 三、多发性硬化症【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5)】——大剂量短疗程 1.病情较轻者从1g/d开始,静脉滴注3-4h,共3-5d,如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恢复可直接停用,如疾病仍进展则转为阶梯减量方法。 2.病情严重者从1g/d开始,静脉滴注3-4h,共3-5d,此后剂量阶梯依次减半,每个剂量用2-3d,至120mg以下,可改为口服60-80mg,l次/d,每个剂量2-3d,继续阶梯依次减半,直至减停,原则上总疗程不超过3-4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